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9 17:24:01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篇(1)

1.现阶段农业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业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当前,一些地方部门从本地区局部利益考虑,为争取项目资金,重项目申报,轻视项目前期工作;编制项目建议书前对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了解不透切;对市场需求、项目发展潜力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

1.2农业项目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自身财力困难,配套资金很难落实。国家当前在下达项目计划时均要求地方财政承诺配套一定比例的项目建设资金,为了争取到上级农业投入项目,在明知地方配套难以落实的情况下,地方财政仍签订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承诺书。在实际执行中配套任务却难以按计划完成。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有的地方财政采取先拨入本文由收集整理后扣回的办法;有的采取虚列支出作为自筹资金的办法;有的以其他项目或用过去的实物作配套等等[1],虚假配套,导致了项目概算不足,资金规模留有缺口,项目建设任务不能按计划完成。

1.3农业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一些地方部门项目管理基础工作较薄弱,个别项目单位领导责任心不强,忽视专项资金的严肃性,对项目资金使用管理重视不够。财务人员对项目管理有关规定不熟悉,项目资金未实行专户管理或专帐核算。存在违规大额支付现金、白条入帐、违规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用于偿还贷款、弥补办公经费不足等问题,使农业建设专项资金不能使用到位,项目实施达不到预期目标。

1.4农业项目合同签订不完整、合同执行不严格。一些项目管理单位订立合同能力不强,签订合同时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不清楚,工程造价不确定,没有工程量和单价,对工程质量和验收标准没有要求,质量保修范围不明确。施工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履约意识淡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随意调整,导致达不到合同约束预期效果,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正常实施和完成质量。

1.5农业项目绩效评价的机制不健全。由于绩效评价工作才刚刚起步,无成熟经验可借鉴,许多部门及管理人员对绩效评价还不了解,对绩效管理的意义认识不清,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缺乏。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大部分地方只是对少数项目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且设计的考评指标不是十分合理,绩效考评后,没有进行跟踪检查,整改落实不到位。

2.加强农业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2.1提高农业项目前期工作质量。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是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项目在选项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前要认真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有关法规,熟悉行业和区域发展规划。要深入实地勘察、搞好市场调研,认真分析当地优势。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效益突出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出有深度的可研报告。同时严格项目的专家评审制度,规范项目的评审工作程序。项目计划一经立项和批复,不得随意调整与变更,如确需调整和变更,须按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2.2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应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各级财政按配套方案明确的比例,科学合理地编制地方配套资金预算方案,配套方案应充分考虑地方财政的实际情况,做到既照顾了贫困地区,又合理适度地确定市、县负担的配套比例。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地方配套资金预算落实情况的检查。对不按要求落实配套资金的市、县,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肃处理,并扣减第二年的项目资金,确保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到位。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篇(2)

1.前言

近几年来,国内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要想让国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位。通过相关人员对建筑行业的调查分析发现,很多建筑企业的发展前景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管理水平的影响。这是由于伴随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快,致使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复杂,人员之间的素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一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开展的难度。

2.建筑工程项目统筹管理中存在问题

2.1参建单位之间关系的统筹问题

相关的调查发现,在部分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都存着实际的施工条件与设计单位提出的设计方案标准不相符的问题。而当这类情况发生以后,设计单位需和施工方进行相应的交涉,在双方交涉的过程中,大部分的设计单位都会将责任推给业主方,从而对施工的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在实际的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没能将工程参建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适当的处理,致使各方之间应负的责任得不到明确,单位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是建筑项目统筹管理的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2设计方案不断变更造成的统筹问题

在建筑行业中,大部分都将项目管理委托给了总承包商,让其代表业主实行所有项目管理工作。而总承商又会将一些工程任务承包给其他的施工单位进行,并在承包的过程中,没有对该施工单位所具备设计的资质进行确认,导致在相关的施工方案设计完成之后,只进行简单的签字盖章,就开始施工。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即使发现计方案不符合相关的标准,或是设计方案出现变动,总承商也不会发现,这种情况极有可能会导致设计图纸中的内容和施工实际要求之间出现较大的冲突,造成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并在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后,无法追究相关计设人员的责任。

3.建筑工程项目统筹管理模式的优化对策

3.1组织定位

3.1.1战略制定

依据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的发展方向制定出有效的战略规划,并依据战略中的业务逻辑标准,提出准确的投资方向。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投资管理时,对各承包与分包企业的运作工程资本进行协助,以有效的保障工程实现利益最大化。

3.1.2运作控制

建筑企业作为业主方,应该对分包工程的各项施工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并考核分包工程单位的业绩指示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对总承包范围之内的各运作工程进行适当的监管。建筑企业需构建一个工程内部的资金结算中心,以确保能够及时的给工程提供资金支持。此外,还应将专业职能技服务与总承包企业、分包企业共享,利用外公共关系对工程施工进行支持。

3.1.3合同执行管理

在对现场施工管理进管理的过程中,建筑企业应依照相关的合同开展施工,确保施工操作符合《项目管理规范》中的标准。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且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以创造出更好的质量效益。在财务管理方面,建筑企业应该合理的优化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到的机械设备、人力资源以及材料等,并对这些材料的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

3.2管理职能规定

3.2.1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

以建筑项目工程的发展方面为依据,与投融资管理的的发展现状相结合,以资本市场运作的协调性作为出发点,制定出工程的战略规划,保障工程的利益最大化,重视净资产的回报率,对工程投资、税务、法律及公关等各方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

3.2.2优化财务管理制度

以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性作为出发点,分解和指定工程财务分析中的目标,对工程运作层次中的资金运行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平台,以确保工程施工中所有资金运作都能得到优化。

3.2.3提高业务决策准确性

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的业务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业务组织的模式,对工程年度管理的计划与工程的投资需求进行汇总,合理的制定出工程项目的业务投资控制计划。

3.2.4优化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离不开各类专业技术的支持,但是不同的施工单位其施工技术的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为提高工建筑程项目在专业技术应用方面的水平,就需要相关的建企业制定一套统一的施工技术规范,并给施工单位提供足够的施工装备。在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设计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该在施工过程中依据施工的实际需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工程项目施工的正常进行,为工程施工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

3.3工程的模式布局

3.3.1公司定位

在建筑企业成立的初期,企业应以精简、高效的原则作为建设管理的基础,企业董事会需把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点,放在投资管理与资源开发管上,做好项目管理的前期融资工作,并对企业与社会现存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3.3.2人才资源

对建筑企业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对于不同性质的建设资金进行充分的引进和利用,以促进新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行。不断的招收高级综合型管理人才,给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注入更多的管理人才,为建筑企业组合型项目管理模式提供充分的人才资源。

3.3.3合理的选择总承包商

建筑企业需对总承包商进行合理的选择,在与总承包商进行合作之前,建筑企业应该先对其项目管理技术水平的水平进行确认,确保其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来完成建筑项目工程中的各项任务。

3.3.4加强项目管理团队的建设

当前,建筑企业招标采购与合同管理的工作量不断的增加,企业项目协调管理的内容也更加复杂。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加强企业优秀项目管理团队的构建,提高设计方与施工方的工作积极性,有效的稳定工程的投资方向,以确保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质量。

3.4签订项目管理协议

3.4.1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建筑企业可以利用招标发包试工来减少工程的投入成本。对于大部分的私人投资和外商投资项目而言,投资效益与责任多数由个要承担,因此,在对组合型管理模式进行选时,应该尽量采用招标的方式,与相关的施工单位或总承包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3.4.2项目管理协议

一般情况下,建筑企业和承包商之间签订的项目管理合同中的文本内容与格式,与建设部的标准合同文本存着一定的差异。建设部的标准合同,内容与格式没有对组合管理模式中需要的合同条款进行完全的覆盖,因此,为了确保双方的利益,建筑企业与总承包商之间可以签订非合同性质的项目管理协议。

4.结束语

总之,长久以来,国内的建筑行业在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上一直处于落后状态,难以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处理好参建单位之间的关系,理清项目统筹管理的其本思路,对建筑工程项目统筹管理中存的问题进行合理的优化,在建筑工程项目实际的施工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篇(3)

Abstract: each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have their own management methods. Enterprise only pay attention to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the quality, can produce more of the economic benefits. Can't because of the pursuit of construction progress or save money and neglected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unnecessary financial losses. This paper mainly talking about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the individual, for reference for the same.

Keywords: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企业随之壮大,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众多,环境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建筑施工安全尤为重要。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视,虽然建筑施工安全工作的监管力度上大大加强了,整体来说出现了好转,但是,在施工当中事故仍然发生,目前在安全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1、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建筑行业安全事故频发,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建筑施工的死亡人数仅次于矿山和交通,给国家及成千上万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这给新时期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另外,建筑产品普遍质量不高,工程质量投诉以下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施工管理意识薄弱

通过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分析发现,从业人员质量意识薄弱,职业技能低下,是建筑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中,不少从业人员质量意识薄弱,违反操作程序与规程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一些施工企业为赶工程进度,不按图施工 不按顺序施工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2)施工人员技能不高

建筑市场的建筑工人主要来自农村,甚至九成以上的农民工未参加过技能岗位培训或未取得有关岗位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大部分只是小学或初中毕业,文化程度较低。建筑工人素质不高,将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同时也将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3)合同管理不规范

由于中国建筑市场不成熟,竞争异常激烈,竞争手段也花样百出 有些企业为了能揽到工程,即使合同存在霸王条款,施工企业也会接受 但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盈利,往往临时随意修改合同条款,合同违约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市场秩序。

(4)施工监理素质过低

施工监理是在施工阶段对施工项目所进行的监理,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施工安全 质量投资和工期等满足业主的要求,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一环但目前工程监理市场不规范,施工单位随意压价,工程监理为了能够得到项目而勉强接受,抑制了工程监理的积极性,难以起到工程施工监理应有的作用。

(5)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

施工企业管理者对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致使一些从业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对材料检测工作 ,钢材 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没能严格实行质量双控,有的材料甚至没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合格报告单,更有甚者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材料,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必须从前期准备施工过程质量目标及安全控制等几个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1)要认真对待前期准备工作

认真对待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管理、技术管理和材料管理三个方面。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者主要是项目经理、安全员、技术员等,因此上述人员必须在工程开工之前就配备齐全,各项目部还要对其进行入职培训和安全教育,必要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技术管理方面,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工种班组多,这就要求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钻研具体施工工艺。

(2) 严格把好材料关

现代建筑工程有材料新、技术含量高、品种多的特点,并且经常有许多最新兴材料出现和应用的问题。所以,建筑材料的有效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综合保障之本。建筑材料质量和技术条件是建筑工程质量保障的基础,建筑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要求。所以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 保证。影响建筑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由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技术标准等。保障建筑工程总体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筑材料的控制,更取决于各个管理环节。①用现代知识优 选建筑材料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建筑材料质量鉴定水平,使进入建筑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符合标准;(用现代网络技术掌握建筑材料最新信息,从而优选建筑材料的供货厂家;③合理地统筹建筑材料供应节奏,确保正常施工;④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⑤抓好材料的现场施工管理,做到建筑材料的合理使用;⑥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记录工作。

(3)要控制好工程施工过程

做好进度计划,施工进度必须和现实相结合,在必要的时候,要准确的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施工质量。搞好项目的进度管理,重点要解决项目管理模式与组织结构问题,一个成功的项目,必然有一个成功的管理团队,一套规范的工作模式、操作程序和业务制度。

(4)做好质量目标控制

工程质量是工程的根本,是工程管理的头等大事。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应抓住目标制定,目标展开和目标实现三个环节。施工质量目标的制定,应根据企业的质量目标及控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经验的新施工产品以及用户的意见和特殊要求等,其中同类工程质量通病是最主要的质量控制目标;目标展开就是目标的分解与落实;各专业、各工序都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5)做好安全控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严格现场安全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篇(4)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经济下滑风险,国家出台了4万亿刺激经济的计划。随着项目纷纷上马,与之相配套的银行项目贷款也出现大规模增长。虽然总体上讲银行机构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资本金管理均较为重视,在项目资本金比例上也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政策要求执行,但项目资本金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亟待关注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银行存在超资本金到位比例放款情况

目前,各银行机构对项目资本金到位时间的要求上,一般分为两种:一是资本金到位额度与贷款到位比例保持一致;二是资本金在贷款之前全额到位。但在具体操作中,对“资本金和贷款发放同比例到位”这一要求的把握尺度不一。有的银行要求项目资本金到位比例达到多少,贷款才能按比例投放多少;有的银行则允许贷款可以先行投放,只要确保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资本金达到相应比例即可,其中比较极端的情况是在项目无资本金的情况下,贷款已全额发放。虽然此类银行均表示,对项目贷款实行专户管理,通过支付审批控制贷款与资本金同比例使用,但是资金账户的使用情况能否有效监控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资本金来源审查难度较大

在资本金来源与到位情况的真实性认定方面,有效信息资源匮乏,信息渠道单一,对有资质中介机构的有效信息无法全面掌握,较难确认资本金出资的真实性。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和项目,资本金较大,资金往来频繁,资金来源渠道广且在账户间经常流转,致使在日常的项目审查中很难判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有多大比例来源于自有资金,股东借款,银行贷款,只能依据企业提供的相关凭证和财务数据加以辅证。部分地方金融机构,对项目贷款管理的经验较少,行业信息的积累不足,专业的项目评估人才还很缺乏,项目贷款的评审水平和风险识别能力不高,在项目资本金来源审查和认定方面难度更大。

(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项目贷款管理水平较差

在项目贷款管理上,大型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相对较好,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信社管理比较混乱。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制定相关的项目贷款管理制度。对项目贷款管理缺乏认识,对项目资本金比例、项目资本金到位时间、项目资本金来源认定以及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真实性认定方面没有明确要求。二是制度执行不力,管理混乱。部分中小银行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管理办法,但是没有按此办法执行,在实际操作中将项目贷款视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三是项目资本金比例标准执行随意性较大。如某地方金融机构发放的公路改造项目,对项目资本金比例按照“省级政府不低于10%,地(市)级不低于15%,县级不低于20%”要求,执行15%的资本金比例。但2009年国务院新调整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中明确要求,公路项目贷款资本金比例要达到25%,因此存在10%的资本金缺口。

(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管理难度较大

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战略决策,各级政府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领域的投融资力度,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大量增加。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实施和进度加快,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的需求也明显增加。在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和预算内安排等方式增加资本金出资的情况下,资本金的需求仍存在缺口。因此,对部分银行支持的贷款项目在落实资本金同比例到位相关规定上增加了难度,不仅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也不利于银行进行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同时,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企业关联方众多,资金裙带关系复杂,财务管理缺乏规范性、透明性,增加了对其授信评估以及贷后管理的难度。大部分政府平台类贷款企业采用多头融资形式,从多家金融机构及多级财政部门进行融资,银行只能对本行发放贷款的专用账户进行监管,项目资本金投入的金额也只能依靠借款企业提供的资金投向单据进行判定,对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的资本金性质确定和管理难度均很大。目前,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占比较大,贷款大都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部分由政府财政担保或融资平台公司互为担保,抵押物多为政府财产、项目用地土地使用权及在建工程,项目本身效益较低,还款来源依赖财政资金程度较高,政府财政偿债能力不容乐观。

二、加强对项目资本金管理的建议

(一)进一步细化法律法规,加强可操作的政策指导

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制度,对企业自有资金做进一步界定;对通过理财信托、发行债券、大桥贷款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应在制度上明确是否可以作为项目资本金;对各行业、类型项目的资本金比例要求进一步细化;对1996年的《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中》的公益性投资项目不实行资本金制度的规定,监管部门应给予进一步明确等,以清除各银行机构在实际操作中的模糊地带。

(二)各银行机构要不断加强项目资本金管理,防范风险

各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项目资本金制度,并对资本金进行有效监管。一是要对资本金的来源进行认真、审慎地调查和审验;二是加强对资本金比例的管理,严格执行资本金的最低比例要求,不得随意降低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三是加强对资本金落实情况的监督,在信贷资金投放的同时要确保项目资本金与信贷资金同时间同比例的投放到位;四是加强对项目资本金真实性的核实,杜绝以“融资”替代“自有资金”充当项目资本金。特别是各地方金融机构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规定,以及银监会《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文件,尽快出台本行项目贷款的操作流程和实施细则,严格对项目贷款以及项目资本金的监督和管理。

(三)加强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项目的风险防控

一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估,建立一套完备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做到真正了解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的对外融资情况,摸清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率、治理机制、偿债能力、贷款抵押担保落实问题等。二是建议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各家银行掌握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情况,防止过度授信、多头授信。三是积极推进银团贷款。建议监管部门对银行同业间的银团贷款和联合贷款业务加强指导,加强行业内的信息交流,实现同业间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分担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学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风险及其审查[J].中国房地产评估师,2004(5).

2、我国固定资产项目投资资本金制度改革研究[J].新金融,2006(4).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篇(5)

一、水文项目经费预算的特点

水文项目预算是水文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完成水文工作任务及事业发展目标设立的经费预算,主要包括水文事业发展专项经费、经常性专项业务费等,水文项目经费预算具有以下特点。

(一)、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构成水文项目预算的主要部分。

水文预算项目中经常性专项业务费占项目经费的绝大部分,加强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的管理成为预算项目管理的关键。经常性专项业务费是单位为履行其职能,在开展专业业务活动中持续发生的费用,每年都要发生,工作内容基本相似,具有经常性、连续性的特点,其开支内容必须与特定的工作任务相结合。

(二)、公益性和政策性强,项目成果难以计量。

水文工作属于社会公益性工作,以支持社会经济协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项目的开展主要是为了保证水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益性和政策性相对较强。因此许多水文项目工作,更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很难精确量化,在项目管理和考核过程中,实际完成的工作任务变得异常重要。

二、当前水文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央部门预算改革不断发展,预算编制工作不断趋于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水文部门也不断完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工作,出台相关规定,对加强水文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取得了很大的管理成效。但在项目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当前水文部门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项目预算编制管理意识薄弱。

单位没有认识到预算编制的重要性,预算管理意识薄弱,在编制项目预算支出时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日常事务性工作,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编制、预算考评都由财务部门完成。单位未组织业务部门参与预算编制,财务人员对项目的相关内容了解不全面,只能依据上年情况编制,没有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工协作,未调动和发挥各业务部门在预算编制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造成预算不能与单位的实际业务紧密结合,不能充分体现和满足单位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项目预算的编制方法不够科学。

目前项目支出预算编制质量不高,水文项目预算编制大多采用“基数增长法”编制,这种预算编制方法编制的项目预算收入增长脱离实际,各经济分类的增幅也没有足够的依据,只是人为的将经费进行分切,导致整个项目收入支出预算缺乏严密的分析论证。直接影响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新增项目预算的编制对编制政策、资料依据掌握不够全面、准确,不能结合单位发展需要进行项目的申报及测算。项目申报不注重代表性和急需性。项目预算与单位事业发展规划不能较好的结合,经费测算不合理,预算标准不明确。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精细化程度不高。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协调机制不够,影响项目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三、完善水文项目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更新预算管理观念,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单位预算编制工作,提高对现行项目支出预算制度的深入了解,强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意识,明确各部门分工协作,建立促进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互相支持和理解,共同确定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各业务部门由于了解本部门的需求、发展以及未来的变化,他们编制的项目预算更接近实际,增强了预算编制准确性。财务部门要广泛收集业务部门提供的资料,充分吸取各方面的意见,拿出预算方案,详细论证、充分研究,不断完善。确保项目预算的真实、及时、准确、完整。使预算编制更加趋于合理、符合实际。

(二)、加强项目预算编制科学性,促进预算精细化管理

项目预算编制要结合单位下年度工作目标和规划,尽早准备并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建立规范的项目库,准确细化项目支出分类,在细化预算编制的同时增强项目预算编制的全面性,这样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更大,有利于深化项目预算管理。

(三)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管理,严格预算执行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篇(6)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要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性能,保障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要从建设工程项目勘察设计管理、全过程施工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监理单位与建筑工程有关的生产经营单位,建筑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等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做重点抓。只有做好建筑工程项目全程中各环节的管理工作,这才是建筑工程项管理意义所在。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项目管理基本内涵和认识的学习了解,致使认识观念模糊。这主要是项目经理部不规范,固化现象严重,由于我们的配制仍然沿用了工业生产的体制,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窝工浪费现象,组织生产不是按产品的大小、产品的需求来进行资料配置,而是按行政编制组织生产,还有的企业项目经理部可以买汽车,可以购置固定资产,有的项目经理部同时承接若干个工程。在工程结算方面也不是按项目或栋号进行单独核算,几个工程搅在一起核算形成了项目“滚雪球”式的核算体系。

2、项目经理在施工管理中不到位,挂帅不出征。目前,有些施工单位招标时用资质较高的项目经理进行投标,可是工程拿下来后,不是该项目经理去干,而是别的项目经理去干,甚至有的项目经理连资质都没有,项目经理本人不到位,或者挂帅不出征。

3、两层关系不清、“以包代管”和越权争利现象时有发生。目前,许多企业挂靠现象严重,企业把项目管理搞成承包,只要向企业上交管理费就行,企业不管不问,最后漏洞百出,甚至个别项目经理违法乱纪。

二、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1、提高项目经理和管理层的管理水平

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事例, 在工程项目规模、含金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为什么有的原本微利的项目的效益却获得较高, 有的本应盈利的反而亏损, 看来关键取决于项目管理, 取决于项目经理和管理层的素质。因此, 要把选准项目经理, 建好项目管理层。

企业要注重项目经理及管理层队伍建设。提高项目经理及管理层的素质的途径有以下几条: 一是强化培训各级项目经理, 不能为发证而培训, 要采用多种方式, 从课堂指导到模拟工作以及在职培训, 使他们真正学会当项目经理, 学会管理项目, 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是竞争上岗, 好中选优, 特别是将那些在工程实践中表现出色的中青年技术人才选拔到项目经理岗位上; 三是加强监督约束, 健全完善项目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并严格执行。实行项目内部党群监督制度和企业层监督制度相结合的监督约束机制, 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估、审计、财务检查; 四是实行项目经理定期述职制度, 每个季度要以书面汇报施工进度、安全质量、成本核算、财务状况、文明施工等情况, 自觉接受企业层的监督; 五是企业层对于不称

职或素质低下的项目经理和管理层人员要果断撤换, 以防造成更大的损失, 付出惨重的素质成本代价。

2、切实做好项目评估和合同签订。

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提高认识。在思想上切实把项目评估、测算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的基础, 堵塞效益流失的第一道关口来认识, 自觉地搞好评估和测算。二要加强评估、测算的组织领导, 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 有专人负责, 有科学的评估、测算指标体系。三要依法签订承包经营合同, 上缴风险保证金、委派主办会计。四要认真进行项目运行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帮助项目经理及时纠正经营管理偏差, 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3、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 在各项目之间, 减少中间管理层设置, 推行了劳动用工聘用制。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 有效流动, 合理调配,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劳动效率。项目经理部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 随工程项目进度情况, 随上随下, 把人工消耗降低到最佳水平, 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 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 在管理上减少了许多麻烦, 也避免了双方劳动纠纷的频繁发生, 并定期跟踪检查, 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 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4、加强外带劳务管理

外部劳务工的使用与管理是施工企业适度规模扩张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 在用工高峰期适当补充外部劳务工, 做到养在社会、用在企业, 召之即来, 挥之即去。施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同企业周边地区的社会劳动力市场接上轨, 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保持经常的联系, 使之成为劳动力资源的供应基地。这方面要做好,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规范使用制度。必须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签订用工协议, 对临时选聘的技术工人和其他人员, 也要纳入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不得单独对个人签订用工协议。其次, 严格资质审查与分包。做到严格遵循分包评价程序; 严查综合实力。必须签订和履行规范合法的经济合同; 必须保证重难点和高技术含量工程以自有队伍为骨干; 必须杜绝整体分包和层层转包。最后, 加强动态管理。坚持“谁用工谁负责”和“教育、使用、管理并举”的原则。抓好现场代表、技术监督人员选派工作, 实行分包工程施工全过程“旁站” 制度, 确保分包工程安全、质量和工期监管有效; 抓好分包工程物资采供和验工计价等管理工作, 堵塞效益流失渠道; 抓好外部劳务制度化管理, 适时进行政策传统、形势任务、安全质量、遵纪守法和工艺技术教育, 以良好的政治、技术、管理素质和精神风貌, 维护施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5、深化责任成本管理

首先, 切实转变观念, 强化成本意识。一、是要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 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二、是要树立集约经营, 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 三是要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 营造企业整体重视, 项目部全员参与, 施工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其次,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管理体系。体系应包括责任、策划、控制、核算和分析评价五方面内容。一要明确成本费用发生的项目部门、分队( 班组) 和岗位应负的成本效益责任, 使成本与经济活动紧密挂钩; 二要分时段对成本发生进行预测、决策、计划、预算等方面的策划, 制定成本费用管理标准; 三要综合运用强制或弹性纠偏手段, 围绕增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偏离管理标准的问题; 四要认真加工和处理成本会计信息, 以期改善管理、降本增效; 五要按期进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责任的分析评价, 严格业绩考核和奖惩兑现。最后, 堵住工程分包、材料采供、设备购管和非生产性开支等效益流失渠道。实行工程二次预算分割制、材料采供质价对比招标制、购置设备开支计划审批制、管理费用开支定额制、主办会计委派制和项目经理对资金回收清欠终身负责制, 杜绝项目资金沉淀和挪用。

6、实行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工程项目管理

施工企业要想保证项目生产经营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 必须发挥好企业管理层调控和服务的两大职能, 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为此, 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 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制度。要在管理办法可行、组织制度健全、任务责任明确的基础上, 重点抓好在建、竣工、分包项目的审计, 对规模大、工期长的项目实行年度和终结审计, 以及项目经理调离和项目部解体审计, 重点是做好经营责任与效果、经营活动合法性和财经纪律等重大问题的审计工作。其次, 全面推行项目考核制度。要根据项目经营承包合同书, 做好项目年度和终结考核工作。对实现经营目标和超额盈利的, 要严考核、硬兑现, 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 对出现项目亏损、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经营越权行为等责任问题的, 要给予相应的经济、行政或法律的处罚。真正形成企业与项目之间的经济责任监督与执行关系, 以保证项目高质量、高效益地运行。最后, 搞好项目管理过程中党的组织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项目部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 坚持和维护党的集体领导,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重要工作情况通报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的制度, 项目经理不搞个人说了算。坚持依靠职工群众管理好工程项目的方针, 推行“厂务公开”, 增强项目部经营管理的透明度, 切实发挥职工民主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篇(7)

中图分类号:F123.6 文献标识码:A

一、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力有限,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投入计划执行困难。

(1)由于我市经济发展起步较晚, 地方财力十分有限,与目前政府投资规模要求很不相称,从正常性预算中安排投资项目建设资金总量很小。(2)政府财力统筹与资金需求成为当前我市政府投资项目财务收支矛盾的焦点,制约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

(二)项目投资缺乏计划性,导致财政资金调度困难。

(1)项目投资长期规划不够科学合理, 财政部门无法编制科学合理的年度投资项目资金收支计划,不能及时掌握资金需求情况,无法按工程进度保障资金。(2)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执行计划随意。建设单位没有编制统一的政府投资项目财务收支计划,与财政部门资金收支计划不协调,导致财政安排资金与建设单位资金需求出现矛盾。(3)“重支轻收”现象普遍存在,各部门拨付资金的要求多,对组织收入工作关注少,自筹资金又不按计划及时到位,由于缺乏相应的收入来源,财政部门资金调度困难大。

(三)项目规模失控,资金压力大。

(1)对投资项目事先估计不足或对投资项目故意掩盖内容、降低标准,先以较小的投资规模去进行项目立项申报,立项后再在预算、概算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标准、扩大规模、追加投资。(2)项目决策程序不规范,有的建设项目甚至存在未批先建、边施工边设计的现象。(3)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变更审查不到位,有的项目由于施工单位故意做大工程量、高套定额随意增加工程造价。

(四)项目建设管理薄弱,资金浪费严重。

(五)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不规范,资金管理存在风险。

(1)部分建设单位没有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对投资项目进行会计核算,还是采用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会计制度进行核算。(2)管理费用难以控制,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费用没有统一标准,管理费用开支随意性大,挤占、挪用、套取项目资金现象依然存在。(3)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对工程建设各个环节资金支出没有严格把关,资金支付存在安全风险。

二、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投资财源建设,壮大政府投资实力。

(1)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培植税源,做大财政蛋糕,充实政府基础财力。(2)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补助资金,保障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3)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优化政府财力结构,挖掘财政性资金的潜力。(4)通过加强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增加国有资产总量,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国有资产收益,使国有资产成为政府投资新的财源。(5)建立政府投融资机制,扩大政府融资渠道,吸收民间资本的投入,增加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

(二)统一编制政府投资项目年度预算和财务收支计划,确保财政部门科学合理安排资金。

(1)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各部门在投资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掌握的情况有机整合,经过科学决策,编制政府投资项目年度预算。(2)按政府确定的总体规划要求和政府投资年度预算,结合资金来源的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财务收支计划。(3)建设单位应根据政府投资年度预算和财务收支计划,结合具体投资项目实际情况,编制建设项目财务收支计划,向财政部门及时提供工程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便于财政部门合理安排资金。(4)建设单位应积极组织收入,及时按计划落实自筹资金,确保工程进度。

(三)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预 (概)算、竣工结算和项目财务管理,有效防止资金浪费,确保资金安全。

(1)重视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审核,财政部门在发改部门立项审批前应对项目资金来源进行审核,避免建设单位在没有资金保障的情况下盲目投资。(2)加强项目概(预)算审核,通过积极参与审核概算,促进项目优化设计,通过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预算,使项目招标更具公正、公平和竞争性。(3)重视招标文件及合同的审核工作,严格要求合同和招标文件的一致性,并在合同签订时就相关事项进行承诺,明确结算办法、规定有关费用等,严格控制工程造价的上涨因素。(4)严格资金拨付管理,必须按照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加强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资金支付控制,确保资金安全。(5)严格工程财务决算监督,在工程结算审计以后,对剩余工程款的拨付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工程建成后能正常投入使用。(6)强化项目财务管理,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核算,对项目建设过程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真实全面反映。

(四)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严格控制投资规模。

(1)做好项目前期规划,项目投资应充分组织专家评审并听取相关部门的建议意见。(2)严格控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意提高建筑材料档次增加工程造价, 严禁因建设单位铺张浪费等原因造成工程严重超概算。(3)建立健全工程变更决策程序, 防止工程“三超”现象的发生,有效控制投资规模。(4)建立健全勘测、设计责任追究制度,工程变更如果是由勘测、设计单位过失造成的,应追究勘测、设计单位的责任。

(五)推行代建制,建立专业化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构,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效率。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篇(8)

引言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以施工项目为管理对象,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中心,以合同为依据,按照施工项目的内在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过程。这个过程因施工项目的多样性、固定性及庞大性的特点而显得十分复杂。一些关键问题处理是否得当对一个项目管理的成败至关重要。

一、发挥好项目经理的领导作用

1.目标管理

项目经理必须具有定位目标的能力。施工项目核心目标是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和成本目标。质量目标和工期目标在招投标阶段已经确定,而成本目标是项目经理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只有对这三大目标定位准确、合理才能使整个项目的管理有一个总方向,各项工作才能朝着这三大目标进行开展。因此,项目经理必须熟悉合同、招投标文件、施工图纸、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并作必要的风险评价。比如:质量问题、工期拖延、材料涨价等各种因素对项目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总之,要全面综合考虑,目标才更容易实现。

2.项目计划制定

目标确定后,项目经理应与他的团队对项目目标进行交流,让团队参与制定实施计划,以确保全体达成共识,更切实地执行。要将总目标分解,划分出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制定各分目标计划。如质量计划、进度计划、成本计划等。计划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做相应的调整。

3.项目团队建设

项目团队建设在施工管理中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一些小的项目部只有几个管理人员,似乎谈不上什么团队。但其实只要有两个人以上的组织就存在交流和协作。特别是近年来众多大型、特大型工程项目不断涌现,项目部管理人员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团队建设越发显得重要起来。组织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是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证。组建项目团队的方式最好就是自身已经磨合过一段时间的项目团队,必要时也可以进行一些调整。每个成员都应符合项目的基本需求。项目部一般由技术部、施工部、质量部、安全部、成本控制部等组成,其中各部的负责人是团队的骨干层。项目经理应先挑选骨干层,再搭配一般人员。对于骨干层要求其技术能力和应变沟通、协调能力并重。要为团队成员组织一定次数的沟通交流,减少磨合时间;要建立平滑的沟通渠道。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个性、角色和责任,项目经理要建立平台让成员发表意见,不能搞一言堂,独断专行,否则不利于项目开展。要强调协调作战。成员中技术能力参差不齐,项目经理在分配任务时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同时在团队内应强调木桶原理,一个团队的产出像木桶的容量,由最短的那块拼板决定。除了进行必要的培训,还可以指定其他人帮助遇到困难的成员,也可以安排讨论会来得到解决方案。在注重内部团队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工程参建各方的协调沟通,建立正式的协调和信息传递渠道。尽力营造一个“诚信合作、多方共赢”的合作氛围。一切以工程现场高速运转为目的开展工作。

4.项目总结

每个项目结束,项目经理应做好项目总结,将项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处理方法做好一个备案,完成对团队每个成员的评价。通过不断的为每个项目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一套管理解决方案,形成产品化。不仅可以为项目经理在以后的项目管理中找到以往的经验,还可以通过产品化的模式,为公司及自己找到一条新的生存途径。

二、充分发挥技术负责人的关键作用

1.技术准备工作

工程中标后,技术负责人应立即组织图纸审阅,不仅仅检查图纸设计中的错误、疏漏,还必须考虑一些设计内容是否有利于施工,能否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改进设计缩短工期、降低投资。建设单位也会对这种做法表示赞赏。施工前另一项重要工作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一个成功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实现项目目标的前提和保证。应从全面观点出发,综合考虑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的效益,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用最适用的施工管理方式和施工工艺,以最低的消耗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施工组织设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不容忽视,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落实要严格监督执行。工地任何人无权擅自改动,确因条件变化需修改时应出具修改方案并报原审批单位重新审批后执行。

2.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

在施工质量控制中,技术负责人对每一分项工程,尤其是“四新技术”的应用须做好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切忌形式主义。作业班组不执行技术交底要求时,技术负责人应有处置权,进行处罚。建筑材料及成品、半成品检测要真实,及时,全面。开工前应编制试验计划,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监测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对有时间要求的混凝土、砂浆试块等检测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规定执行,要杜绝弄虚作假行为,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能够真实反映工程实体质量状况。

施工安全控制是一个容易被技术负责人所忽视的问题,往往认为上有项目经理主抓,下有安全员具体执行,而漠视了自己的安全责任。其实技术负责人的安全责任也很重大,包括编制安全施工方案、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参加安全检查等。其中任何一点工作上的疏漏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因此,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积极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3.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QC 小组活动的组织开展

技术负责人在施工过程中肩负着推广应用四新技术,提高工程建设科技含量的重任。有一些新技术可能已经被行业所大量采用,有一些则还用得很少,相应的国家规范、标准也不十分健全。首先应该做好实施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工作计划、专项资金申请、人员组织和必要的物资准备等。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计划程序执行,不能流于形式,要坚决摒弃那种仅为工程创优而做的思想。通过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使QC 小组活动更具有广泛性。通过加强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培训,使QC 小组活动更具有实效性。避免出现不按科学程序办事甚至出现偏离实际的虚假现象。通过QC 小组活动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水平。

4.参与团队建设

技术负责人应对新毕业的学生和技术水平较低的成员进行指导,培养员工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正确理解规范、用于实际。要积极参加日常检查和工程例会,通过和项目部其他成员一起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道工序检查,消除质量隐患,了解现场第一手资料。通过工程例会,听取项目部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分析质量安全问题,交流施工心得,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责、权、利”三者统一的观点出发,技术负责人必须拥有必要的权利,才能保证责任的落实。

三、正确处理“一人多岗”问题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篇(9)

关键词:非防洪工程 建设项目管理 存在的问题 对策和建议

key words :flood control projects;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problems;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黄河流域建设步伐的加快,缩小黄河两岸的差距,加强两岸的沟通和交流,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已成为客观要求。因此,为确保黄河防洪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强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已成为当前黄河水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比如行政干预、水行政执法能力弱化、运营中失管等问题,是当前河道主管部门面临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现状

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涉及桥梁、缆线、管道及各类建筑物等,大量的桥墩、承台等构造物布设在河道内,长期占用河道和堤防,形成雍水、阻水、改溜等情况,致使河道御洪、泄洪能力不同程度地消减,防洪安全存在各种隐患。而且资料申报、审查、管理比较混乱,施工过程监管困难,验收后运行管理缺位等等。其中一些重点项目施工、运营过程中,在地方行政干预下,河道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有时也只是走走过场而已。随着河道内建设项目的逐渐增多,靠过去的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依法治河的管理需要。特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行实施以后,要求河道主管部门在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查、修改、审批(转报)、验收、运营等各个环节都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针对这一状况,为提高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依法管理水平, 河道主管部门纷纷采取措施,强化资料审查、转报的管理,明确河道管理部门各自的职责,加强河道巡查监管力度,使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现象。

1.1 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开展状况

针对近几年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增多的特点,河道主管机关对已建、新建项目,做出具体部署,狠抓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

1.1.1 对于新建项目,主要从建设项目申报入手,按照《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及《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所规定的程序对其报送的技术性资料进行审查,同时探讨建设项目长期占用河道及影响防洪工程抗洪强度等诸多事项的补偿救助方案,明确建设方应履行的防洪义务并以协议的形式加以落实,以便事后操作。如滨州公铁两用黄河大桥工程,该项目建设前期黄河部门就与建设单位签订了黄河大堤绕行线路维修养护协议、河势及河道工程观测协议、工程占用黄河淤背区补偿、河道工程抛护加固协议、施工场地清理协议以及临时占用堤防工程做施工道路协议等6项协议,同时,就长期占用河道补偿、应履行的防洪义务等项目达成共识,并交纳的一定的保证金。

对一些没有经过河道主管机关同意擅自施工的建设项目坚决依法处理,责令其补办申报手续,领取施工许可证后再建设,或者依法清除,维护正常的河道管理秩序。

1.1.2 对已开工建设项目,主要是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抽调技术骨干,监督检查施工中是否有违章、违规行为。已建项目多是指《水法》、《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等颁布实施以前或颁布初期所建设的非防洪工程项目。当时,由于没有相关的法规条文,监察机构不健全,相关工作未能开展,主要依靠各级政策约束建设单位,注重的多是眼前利益,对于项目运营后的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这类项目由于建设时没有相关协议,再加上没有相应的管理经费及行政干预过大等,实现对其规范管理难度极大。

1.2 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取得的经验

自从1997年开始对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实施管理以来,虽然离正规化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和管理人员经验的逐步丰富、素质的逐步提高,积累了一些有效的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经验。

1.2.1 对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基本能够做到依法定程序处理。近年来,随着黄河部门各级别培训班的举办、各兄弟单位之间管理经验的交流以及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加入等,对河道内非防洪建设项目的受理、审查、审批或转报、转批、监督管理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办理。

1.2.2 积累了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查经验。能够有目的的针对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进行审查,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年不断的总结,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造成的防洪工程效益的降低基本能够量化,并提出具体合理的补救措施和解决方案。

1.2.3 逐步落实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占用黄河工程补偿费及建设单位应履行的相应义务。根据《山东省黄河工程管理办法》、《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等规定,对各类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了黄河工程占用补偿、日常维护补偿等补偿要求,并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补偿标准,从实际意义上弥补了防洪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不足,为防洪工程功能的可持续发挥获得了资金支持。

2 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近几年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黄河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地方行政干预等问题,制约了建设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2.1 法律法规不完善,条文不具体,可操作性较差

目前黄河水行政法规不够完善,仅仅规定了应该办理的事项,而对于办理中的一些细节没有明确规定。如非防洪工程占用防洪工程补偿费只说明了建设单位需要补偿,但是具体如何补偿、补偿多少无法确定,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具体可量化、可操作的标准,双方只能以协议的方式确定;资料申报上,对申报材料的要求不是很明确等;维修养护保证金、垃圾清理抵押金等,没有相应的条款、交纳比例和幅度;设计、防洪审查,施工监管没有相应的具体要求,只能靠经验办理。一句话,操作性不强,不够明确,给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造成时而越位、时而不到位。

2.2 对建设单位应履行的义务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由于目前黄河水行政执法主体没有单独的行政执行权,行政执行必须和地方执法部门共同实施。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没有有效的遏制手段,一旦施工许可证获批后,河务部门无法对建设中或建成后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

2.3 行政干预和权大于法的现象仍阴霾不散

有些大型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往往是国家投资、地方政府集资或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比如滨博公路大桥、滨州公铁两用大桥等。河道主管机关在监管过程中发现违章、违规问题进行制止时,建设单位就会找到地方领导,反映建设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困难多,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地方政府出于对建设项目的重视,就会搞一些建设项目协调会,其实质就是直接干预水行政执法,或下达行政指令,责成相关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工作。有时还要求河道主管单位替建设单位完成本应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材料,使一些问题本末倒置。行政干预导致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项目管理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2.4 项目建成后管理难以奏效

建设项目竣工投入运营后,所涉及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清理、建设项目对防洪工程的影响以及河势变化、水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在建设项目运营后才产生的。而河务部门一般是在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前就与建设单位签订了相关协议,由于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运营单位能否认可,并遵守建设单位签订的相关协议,往往无法预料。

2.5 工程废弃后拆除责任无法落实

建设项目废弃后,由于拆除费用难以解决,建设单位不愿拆除,而河道管理单位又没有制约措施,废弃工程带来各种防洪隐患。如穿堤输油管线废弃后遗留在大堤、河槽内,对防洪造成严重影响,给沿黄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安定因素。

2.6 群众的法律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

在执法过程中,发现群众对水法规理解不够,增加了解释的难度。比如群众在堤坡上放牧,他们认为不但对防洪工程没有影响,反而帮助黄河部门节省打草经费,却不知道堤坡放牧损坏堤防工程的完整,影响防洪安全和工程面貌。

2.7 上下级标准不统一

在对一些项目影响防洪的标准上,黄委、省局标准不统一,口径不一致,造成了基层单位管理的被动。

2.8 管理经费严重不足

随着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管理任务日益增加,包袱越来越重,当前防洪工程都没有足够的管理经费,更谈不上拿出资金对河道内非防洪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3 针对存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12•4”法制宣传日加大水法规宣传力度,面向全社会普及水法规知识,同时,抓好日常宣传活动,提高沿黄群众的水法规意识,争取他们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理解和支持。

3.2 成立专门的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委员会

根据《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规定和精神,成立以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受理、审查和监管为目的的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委员会,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管理、审批程序和权限使项目能够得到及时审查、转报和批复,使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走向规范化道路。

3.3细化法规条款,完善办理程序,增强可操作性

对有关建设项目许可的法规要制定实施细则,项目的立项、审查、修改、审批(转报)、验收、运营等各个环节要细化,各种补偿标准、抵押标准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3.4上下一盘棋,标准统一、口径一致

从黄委到基层,在河道建设项目管理的大原则上标准要统一,口径要一致,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依法按水行政法规管理项目,树立河道主管机关的权威,确保黄河部门的合法权益。

3.5加强内部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篇(1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制定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计划,东北的水利工程也将从中收益,尤其是最近几年雨季的洪流泛滥,防洪工程已经进入必须解决的阶段,因此,了解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建议提供出来。是必要且必须的。

一、非防洪工程建设的一些项目

在我们深入了解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客观现状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和河道内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的基本概念有不可或缺的认识。河道内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主要是堤坝,水库,水电站等。由于河道内一些桥墩等建筑长期占用了河道,很容易形成淤泥、拦截表面污物形成浮岛等使河道的泄洪能力形成不必要的弱化。

二、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问题的的基本概念和大概认识。

由于经济的进一步飞速发展,水利事业对促进河道经济发展之间的水上运输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逐眼前的狭隘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以及长远利益,这个问题在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体现尤为明显。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数目数量繁多且繁杂,较难系统有效的管理,针对这种严峻的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情况,我们就不得不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调查工作方案,抽调水政监察、工程管理、防汛办公室等相关人员提出各种行之有效的河道治理具体方案。该项工作的完成,将为今后的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管理解决方案

1、各管理部门要进行河道内普查

为了有效并全面的调查河道内已经建设以及即将建设的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是否会危及防洪任务并及时效率的上报水利各部门以求各部门能及时采取对策。 当地部门应该通过实地查看、走访调查等方式去全面了解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分布情况,防止各类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和防洪工程安全,并避免造成严重的水污染事件。被派去工作的普查小组需对所了解到的建设的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逐个按照名称、管理单位、种类、位置、规模或者数量、用途、可能产生的危害及管理单位联系电话等都要进行及时准确的统计,绘制成表格和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标注图,拍照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数码照片。同时向当地群众宣传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危害性,鼓励群众如发现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应及时向河务部门举报,避免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普查工作出现遗漏。

2、依法破除河道内取土围堰

组织机械设备,集中力量,对河道内取土围堰进行依法破除,确保行洪安全。 河道巡查严格遵照《河道巡查报告制度》执行,并以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为执法检查依据,重点检查河道管理范围内是否存在河道采淘砂、违章建筑、违章堆放等项目;未经同意擅自建设工程、擅自围垦河道进行河道开发、在河道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障碍物、毁坏防汛和水文测验设施设备以及非法向河道内排污等违章违法行为。

3、采取多项措施确保防汛道路畅通

对沿堤村民加大宣传力度,使村民深刻认识到在提防上设障后所造成的危害,认识到防汛道路畅通的重要性,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水法法规;二是制订确保防汛道路畅通的责任制度,层层落实,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并出台确保防汛道路畅通的应急措施,针对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时做了周密部署,从制度上确保防汛道路畅通;三是水政执法大队、派出所、养护管理人员加大工程巡查力度,勤跑、勤看,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清除,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防汛抢险道路畅通。

4、防汛工管两手抓

在抓好防汛工作的同时,工程管理工作也紧锣密鼓地进行。 一是上下树立工程管理“一盘棋”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汗往一处流,机关职工义务上堤清除高杆杂草,养护职工起早贪黑投入到工程管理工作中去;二是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范围内的提防、险工、控导等雨毁工程进行及时统计、平垫和整修,尽最大努力减少雨毁工程损失,降低水毁程度,确保防洪工程完整;三是抓住雨后有利时机,加紧对堤肩、堤坡的草皮栽植、补植,以增强防冲固堤能力;四是水政执法人员,加密巡查次数,加大巡查力度,对新栽植的草皮进行重点巡查,以防牛羊上堤吃啃,确保草皮成活率;五是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强制度,明责任,把工程管理当成大事要事来抓。

5、加强汛期水上安全监管

对辖区涉水项目进行安全检查。缺乏安全意识,将河道当成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尤其是临河村庄经常有青少年下河游泳,发生淹溺事故的机率在不断增加。为此,根据有关要求,组织水政水资源与防汛科相关人员认真开展水上安全监管。每到一处,检查人员都要认真查看渡船、施工船只和浮舟技术状况是否适航,救生消防设施是否齐全有效,并仔细了解各渡船和浮舟渡运量的变化,帮助各渡口和浮桥制定应急防范措施。对检查中发现的部分渡口有超载、渡运救生措施不全等及时纠正,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提出整改意见。同时,防洪工程重要堤段、主要水事活动场所及各入河路口,设立警示标志,标明禁止下河洗澡、警示语等,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6、积极筹备水法宣传周活动

为迎接普法宣传活动的到来,各地河务局要结合工作实际,及早安排,积极筹备各种宣传活动资料,力求宣传活动开展的富有成效。 为深入开展水法宣传,各地河务局要制定了详细的宣传安排,成立《水法》宣传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作宣传横幅、宣传版面、宣传标语,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材料等工作;在繁华集市设立咨询台,营造宣传气氛,做好向上级的信息反馈工作。在活动期间,应组织水政监察员向水资源取水户,浮桥管理单位和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宣传,重点宣传鼓励职工积极撰写宣传文章,围绕“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这一宣传主题,大力宣传发展水利,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创造良好水事环境;通过与地方水利局共同携手、联合,形式多样的水法宣传,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和沿河道群众的水法意识,以实现流域与区域在水法律普及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活动期间,要注重反面典型警示作用,深入开展对河道违章建筑、违法取土、违章垦殖等水事违法行为的查处。

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篇(11)

引言:项目前期管理工作是项目投资决策前必不可少的工作步骤,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前期方案研究深度不够,将直接影响项目后续工作的开展,甚至决定着项目的成败。做好项目前期管理工作,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有利于项目建设顺利,生产经营取得较好效益。

1 项目前期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前期管理是指项目立项决策阶段,它是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前期管理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项目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前期管理工作做得好,能够合理确定项目规模、采用适宜工艺技术、有效防范项目风险、控制项目投资、促进项目顺利建设、确保项目经营效益。项目前期管理工作开展的深度、精度和质量水平,对项目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只有深入、细致地做好前期工作,才能有效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结合笔者实际工作情况,本文中的项目前期管理工作是指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两个环节。

1.1 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是根据国家和地方中长期发展规划、行业规划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战略目标,分析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条件后,提出拟建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发展周期的初始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投资机会分析从市场预测、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对建设该项目的必要性进行论证,报请主管部门决策。

1.2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有关的工程、技术、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对各种可能拟定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研究项目研究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建设上可能性和可行性。由此确定该项目是否应该投资和如何投资,或就此终止投资等结论性意见,为项目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可靠的科学决策依据,并作为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基础。有效的可行性研究可以使项目科学决策,指导项目实施,规避重大风险,促使项目成功。

2 项目前期管理工作内容

笔者所在的公司规划财务部负责项目前期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负责组织项目前期考察和调研;组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整理项目综合汇报材料,提交本公司领导决策;组织项目材料上报上级母公司立项批复。工作流程如下:①前期考察调研:项目主办单位(即下级分、子公司)提出项目申请,规划财务部组织相关部门专业人员组成考察小组,进行项目前期考察和调研,整理项目考察报告向本公司领导汇报。②项目建议书评审:项目主办单位委托相应资质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规划财务部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建议书及有关资料进行初审,把初审意见反馈项目主办单位修改相关资料。初审通过,规划财务部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对项目建议书进行评审,提出专家评审意见。③向本公司领导汇报:规划财务部组织收集并审查项目建议书相关资料,整理项目综合汇报材料,并组织相关部门修改完善,提交本公司党政联席会研究决策,出具初审意见。④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项目主办单位委托相应资质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财务部组织相关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资料进行初审,把初审意见反馈项目主办单位修改相关资料。初审通过,规划财务部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根据项目性质聘请内外部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评审,提出专家评审意见。⑤提交本公司决策:规划财务部组织收集并审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资料,整理项目综合汇报材料,并组织相关部门充分讨论、修改完善,提交本公司董事会研究决策,出具董事会决议。⑥上报审批:本公司董事会决策通过的项目,规划财务部按相关制度规定组织项目资料上报上级母公司立项审批。

3 电网建设项目前期管理工作创新策略分析

3.1 重视项目前期管理工作

项目前期管理中存在项目前期工作重视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项目主管领导要有立足全局、谋划长远的战略眼光,高度重视前期工作,充分认识到项目前期管理工作对于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影响,避免重当前轻长远、重施工轻前期、重进度轻质量的倾向,加强对项目前期工作全过程的管理,充分调动经济、技术、法律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充分估计项目的风险因素,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3.2 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

拟建项目的首要问题就是要避免方向性错误带来的投资浪费。要确保项目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充分研究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现状、区域发展需求、生产力布局和国家产业政策等各方面内容。在前期工作过程中如对以上各因素中的某些方面调查、研究不充分,将造成建设项目的决策失误,从而招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

3.3 严格项目前期管理程序

项目前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涉及面较广、业务性较强,要对前期工作中的各环节、各阶段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项目前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控制不严格,管理科学性、客观性不足等问题,导致项目前期管理不能取得较好效果。要确保项目前期管理工作,必须制定完善的项目前期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程序进行,不断提高项目前期管理工作深度和工作质量,为项目后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4 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阶段,有利于避免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失误,提高投资的综合效果,对于整个项目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项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研究深度不够,市场调研和分析力度不足,风险分析不深入,对投资以及经济效益方面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分析预测不够,可行性研究报告质量不高,错误较多,编制单位审核不严等问题。要提高可行性研究工作质量,就要选择具有高资质、经验丰富、业绩及信誉良好的咨询单位编制可研报告,严格报告审查,聘请资深专家对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建设规模和投资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论证,确保可行性研究结果可靠。

3.5 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

项目前期管理是集技术、经济、法律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不是单一的部门或个人可以完成。要做好项目前期管理工作,财务、科技、法律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尽职尽责,分专业把关。相关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项目前期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升业务技能。

3.6 争取政府的投资和支持

电网建设项目的前期管理工作首先要得到政府的支持,符合政府的相关文件要求,设计合理且科学的电网建设实施方案。在设计实施方案之前,要明确一点,就是以人为本,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电网建设必须要有节能环保意识。在争取政府的支持与投资过程中,充分体现电网建设的价值取向,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项目。这样,电网建设线路周边的地区就能大大提高对电网建设前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仅有利于电网线路的覆盖范围的扩大,还能提高电网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结论

项目前期管理工作在项目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决定着项目的科学性和经济性,是开展项目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项目前期管理工作是提高项目建设效率、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控制投资的有效手段,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必须认真做好项目前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