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员工管理的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2 09:14:24

员工管理的方法

员工管理的方法篇(1)

前言

目前,国家对煤矿井下的劳动定员管理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规定,由此而来的对于每个矿井严格劳动定员管理,合理的组织、安排作业工序,严格控制工作面和下井人数成为一个硬性指标。而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施工工艺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劳动力不足,产量下滑,流水作业衔接困难等问题日趋暴露和突出。因此,煤矿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掘进工作面随着巷道的延伸,生产线变长,工作岗点增多,劳动人员的占用量增大,所以减少和控制劳动定员也更加困难,盖州煤业是一所年产90万吨中型煤矿企业,其中,掘进工作面劳动节人员密集程度较大,经过不断更新技术装备和深化现场管理,目前,劳动定员单头人数为综掘面 8人,炮掘面为10人,在掘进工作面劳动定员管理的经验和方法上,取得了科学合理,实用紧凑,可供借鉴的劳动定员管理依据。

1现井下掘进工作面劳动定员管理普遍存在的不利因素

(1)现在煤矿的矿工普遍文化水平低下,对岗前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绝大多数农民经过简短的培训,就下井成了矿工,有较大的流动性,技术骨干力量青黄不接。劳动现场技术管理难度比较大。

(2)机械化掘进和传统炮掘作业并存,劳动密集型作业方式的存在,造成滩多面广,设备岗点众多,战线较长,各工序配合衔接复杂,劳动效率还较低,安全标准化操作管理难度较大。

(3)在该矿相关条件的制约下,超强度,超定员和非良性循环作业等方式时有发生,对安全生产构成一定的威胁。虽然煤矿大力推行了“以师带徒”、“以老带新”等传、帮、带形式和工作人员自管、自查、自纠等约束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安全管理上仍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不安全因素。

因此,严格落实国家关于煤矿井下劳动定员的有关规定,加大科学装备投入,精心设计和合理的组织现场劳动作业工序,严防“三超”现象,大力总结劳动定员管理的新方法和新经验至关重要。

2提高掘进工作面劳动定员管理的方法

(1)大力提高全员综合素质,精细化人文管理,科学推进交叉平行作业。成立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加强专门机构建设,抽调专门人员做教师,让教师先培训,拿到资质后再授课,增强教师队伍素质。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并由教育培训机构负责考核落实,对培训过程发现的问题严厉查处,把好培训关。认真抓好以师带徒和技术比武、评聘技师等活动,以此促进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充分调动工人学习生产技术的积极性,提高操作人员的岗位技能水平,达到真正的培训目的。每年进行全员技术培训,通过岗位技术培训,安全和素质教育等平台,提高劳动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劳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综合技能,将被动机械的劳动观念转化为主动全面的劳动观念,培养一大批综合素质较强的劳动人员,使其成为一人多证,一人多岗,技能全面的“多面手”。大力提高全员综合劳动素质,科学推进交叉平行作业。将多余的工种和岗位最大限度的综合在一起,减少繁锁复杂分工和多余的辅助人员,为掘进工作面劳动定员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创造关键的条件。

合理规划全年生产时间安排,在农忙季节提前给工人放假回家务农,工人回矿后及时召开收心会。注重“人本”因素的主导地信,在机械化程度是趋普及的劳动环境中,熟练掌握每一个生产环节,熟知作业工序的每一个触角,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生产空间和发挥技能优势,进行合理的,有效的交叉平行作业。

(2)严格掘进工作面工程质量考核,严格对生产一线管理人员的素质考核。结合掘进方式及工作环境,坚持一次成巷,使掘进工作面严格按照良性循环作业方式施工。坚决杜绝重复盲目施工、杂乱无序等不合理的劳动组织方式,杜绝非良性循环作业,严防拖班、超时、超体力劳动,反对以任何借口为理由进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施工。积极营造遵章守纪、按章操作、定员定岗的工作氛围,切实要求每个循环都符合设计标准,不遗留“尾巴”和隐患,以此来保障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顺利进行,使每一处工程质量,每一个操作环节都达到规范有序,只有达到了规范施工,规范操作,严格考核,才能使作业人员在主观意识上提高自身劳动技能,才能促进工作现场的人员进行合理的劳动组织分配,才能有效地落实井下劳动定员管理。

(3)加大技术装备投入,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加大技术装备投入,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是科技力量的体现,是时代的发展趋势,是真正落实掘进工作减员、增效的基石。煤矿掘进工作面长期贯彻“向技术装备要安全,向安全要效益”的工作思路,经过不懈的努力,建立了完善和先进的综掘生产线,作员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劳动岗位比传统炮掘施工减少百分之五十,安全生产工作同时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精细的操作规范,立足于“人、机、环境、管理”四方协调发展的“人机合一”管理理念,先减员后定员,先规范后定责,使劳动定员人数完全达到了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

3结束语

员工管理的方法篇(2)

考勤的意义是严肃劳动纪律,提升企业效益,提高员工绩效,维护企业规范化管理的良好形象。企业建立考勤制度,就需要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勤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员工八小时以内的工作状态,而且能够辐射员工八小时以外的教育和管理。基层干部应对不同员工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对于重点关注的员工一定要在考勤上真抓真管,实施“三必问”的对策。重点员工出现缺勤,基层干部第一时间内要与员工本人联系,问出缺勤的原因;然后再与其家属或家庭成员联系,核实员工请假事由;最后再通过家人了解员工在家状态和心理活动,建立员工家庭约束管理和单位教育管理相结合,对员工八小时以内的教育管理做到全方位,无死角。

2 建立思想分析机制,八小时外员工思想状态清

通过加强对员工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加速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稳定员工的思想情绪,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既能教育人、引导人,又能理解人、关心人,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员工的心坎上。结合员工队伍实际,适时开展“两会一结”活动,及时掌握员工八小时以外的思想状况。各基层党支部要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员工思想状况座谈会,由党支部书记组织站队干部分时间、分层次、分类别和员工座谈,与员工零距离接触,给员工讲道理,办实事;作业区党群工作组坚持每个季度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召开一次员工思想状况分析会,要求各基层站结合实际汇报本站问题员工的思想变化情况,就如何做好员工八小时以外的管理教育工作进行分析,大家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力争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做个有心人,时时关心员工的情绪波动、思想变化以及能够及时掌握突发性的特殊情况。

3 建立法制教育机制,八小时外干部责任意识清

抓好八小时以外的教育管理,提高员工的自觉性和自制力,保证员工做到社会单位一个样,家里家外一个样,班间班后一个样。这就需要加强干部的责任意识,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机制,不让一个员工掉队,并利用“物、像、影、音”的“四维”教育方式,规范员工一言一行,确保员工八小时以外思维认识清晰,清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的道理。一是开展“做遵纪守法员工,共创和谐矿区”主题宣教活动。提升了员工遵纪守法意识、提高违纪违法带来社会危害的认识,用客观的事实、翔实的案例分析,给员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二是开展参观监狱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参观,让员工了解监狱内服刑人员的真实生活、改造经历,以鲜活示例触动员工心灵,在思想上引起震撼。三是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警示教育活动。

4 建立干部家访机制,八小时外员工社会活动清

目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太多,这就很容易导致员工社会活动过于复杂。基层干部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对重点员工实施“一对一”的家访机制,主动深入员工家庭了解情况,与员工配偶或家庭成员谈心交心,全面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家庭状况、在家表现、生活习惯、社会交往等情况,倾听员工家属对企业管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5 建立社会联动机制,八小时外员工社会关系清

员工管理的方法篇(3)

员工八小时以外的教育管理无论是教育主体、管理的主体、内容、范围,还是方式、方法都有别于八小时以内,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这些特点的正确认识与把握至关重要,也是当前搞好员工八小时以外教育管理的一个前提条件。因此,结合实际,我们积极探索了“五种”机制,实现“五清”的管理目标,确保对员工八小时以外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建立考勤严管机制,八小时内员工管理状况清

考勤的意义是严肃劳动纪律,提升企业效益,提高员工绩效,维护企业规范化管理的良好形象。企业建立考勤制度,就需要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勤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员工八小时以内的工作状态,而且能够辐射员工八小时以外的教育和管理。基层干部应对不同员工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对于重点关注的员工一定要在考勤上真抓真管,实施“三必问”的对策。重点员工出现缺勤,基层干部第一时间内要与员工本人联系,问出缺勤的原因;然后再与其家属或家庭成员联系,核实员工请假事由;最后再通过家人了解员工在家状态和心理活动,建立员工家庭约束管理和单位教育管理相结合,对员工八小时以内的教育管理做到全方位,无死角。

2 建立思想分析机制,八小时外员工思想状态清

通过加强对员工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加速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稳定员工的思想情绪,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既能教育人、引导人,又能理解人、关心人,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员工的心坎上。结合员工队伍实际,适时开展“两会一结”活动,及时掌握员工八小时以外的思想状况。各基层党支部要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员工思想状况座谈会,由党支部书记组织站队干部分时间、分层次、分类别和员工座谈,与员工零距离接触,给员工讲道理,办实事;作业区党群工作组坚持每个季度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召开一次员工思想状况分析会,要求各基层站结合实际汇报本站问题员工的思想变化情况,就如何做好员工八小时以外的管理教育工作进行分析,大家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力争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做个有心人,时时关心员工的情绪波动、思想变化以及能够及时掌握突发性的特殊情况。

3 建立法制教育机制,八小时外干部责任意识清

抓好八小时以外的教育管理,提高员工的自觉性和自制力,保证员工做到社会单位一个样,家里家外一个样,班间班后一个样。这就需要加强干部的责任意识,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机制,不让一个员工掉队,并利用“物、像、影、音”的“四维”教育方式,规范员工一言一行,确保员工八小时以外思维认识清晰,清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的道理。一是开展“做遵纪守法员工,共创和谐矿区”主题宣教活动。提升了员工遵纪守法意识、提高违纪违法带来社会危害的认识,用客观的事实、翔实的案例分析,给员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二是开展参观监狱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参观,让员工了解监狱内服刑人员的真实生活、改造经历,以鲜活示例触动员工心灵,在思想上引起震撼。三是开展“珍爱生命、远离”警示教育活动。

4 建立干部家访机制,八小时外员工社会活动清

目前,社会上形形的诱惑太多,这就很容易导致员工社会活动过于复杂。基层干部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对重点员工实施“一对一”的家访机制,主动深入员工家庭了解情况,与员工配偶或家庭成员谈心交心,全面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家庭状况、在家表现、生活习惯、社会交往等情况,倾听员工家属对企业管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5 建立社会联动机制,八小时外员工社会关系清

员工八小时以外的社会关系较为复杂,了解并掌握他们的社会关系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前提条件。对于个别重点员工,采取基层干部进社区的方法,与社区管理人员沟通、交流,了解员工在社区管辖内的主要社会关系和活动状况,进一步掌握员工的社会行为动态。

6 结论

坚持以文化育人,使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取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一是组织员工参与各种活泼、健康的协会活动。成立健身协会、烹调协会、营养协会等,组织法律、读书、技术革新等讲座,不断引导员工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用有形的文化塑造员工,凝聚员工,鼓舞员工。二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要高度重视典型示范在做好员工八小时以外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举办“先、优、模”评选,将各岗位最优秀的员工选出来,用身边的榜样带动身边的人,让员工觉得可亲、可信、可学、可比。三是群团组织扩大员工八小时外工余活动项目。组建自行车协会,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自行车协会的员工一起外出郊游,既锻炼身体又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这些大家喜闻乐见、参与面广的集体项目既丰富了员工业余生活,又极大地促进员工思想境界不断提高和升华,为企业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员工管理的方法篇(4)

作为一项危险性较高的工作,石油化工生产具有强腐蚀性、有毒有害、高压高温和易爆易燃等特点,因此安全事故较易发生,并往往伴随着污染、中毒和群死群伤等灾害。在这一严峻安全形势下,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十分必要。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方法,行为安全沟通与观察管理方法的逐步建立,使企业人员的伤亡事故的发生率能得以降低,应急管理、风险控制及事故预防等工作得以不断强化。

一、内涵

1.涵义

所谓行为安全沟通与观察是指对企业的直线领导(行为主管)进行特别设计的,用于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干预、沟通和观察。通过实施该方法,使安全事故和伤害得以减少,使全体员工和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得以提高。通过对安全沟通与观察进行稳步推进,在对属地管理进行强化,对直线责任进行落实,对有感领导进行践行的过程中,使员工自我纠正、主动思考习惯得以养成。

2.主要解决问题

行为安全沟通与观察要将探索和研究企业相关人员在工作场所的可能行为及其后果作为主要解决问题,在对其不安全状态和行为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实施过程和难点

1.实施前准备

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安全沟通与观察的相关制度和要素、作业计划、相关工具和设备、参与活动人员的情况、观察目标及工作场所等。

2.安全沟通与观察方法主要将以下六步法作为基础:

2.1观察

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现场观察,对各种不安全行为进行安全地阻止。

2.2表扬

对员工良好做法和安全行为要积极进行表扬。

2.3讨论

将观察到的各种不安全状态、行为及其后果等与员工讨论,并鼓励员工对各种安全的工作方式进行讨论。

2.4沟通

与员工保持一致的安全工作方法,并获取其承诺。

2.5启发

对于工作地点具有的其他安全问题,引导员工进行积极讨论。

2.6感谢

向员工的各种配合行为予以感谢。

3.注意事项

3.1就不安全和安全行为,以非教导而是请教的方式与员工进行平等的讨论交流,避免员工在领导的压力或纪律的约束下进行承诺,避免双方有冲突观点的现象发生,从而使员工对安全做法自觉接受。

3.2启发和引导员工对更多的安全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使其安全技能和意识得以提高。

3.3避免生搬硬套。可以在工作安排。工作汇报、演练应急预案、安全检查、安全培训与学习现场、施工现场、检修现场和作业操作现场等过程中进行观察;也可以在学习培训班、操作室、办公室、检修工作会、班前班后会、班组安全学习等场合进行沟通。其中,沟通可以集体或单独进行;可以在具体活动中进行完成或在经多次观察后进行集中沟通。总之,要以工作效率高、效果佳和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

三、安全沟通与观察工作的推进

为使行为安全沟通观察工作获得预期效果,也为了使气田的安全管理工作得以落到实处,需要从以下方面对其工作进行推进:

1.积极行动

根据“尽早上手、尽早推开、尽早实施、尽早受益”的原则,要在对多种形式的采用中,积极学习和交流。企业行政主管要做好典范,在对实效的重视中,带头对有效的安全沟通与观察进行组织。通过将规范化、标准化的安全沟通与观察亲自实施,在引导各级管理人员进行上行下效的过程中,使安全沟通与观察成为各级主管和领导的日常行为。

2.转变观念

在领导的带头作用下,要对观念进行转变,对认识进行提高,从而使安全沟通与观察的有效实施得以确保。为使安全沟通与观察工作得以顺利推进,首先需要对思想认识问题进行解决。各企业要强化思考,在对安全沟通与观察意义的充分认识,对安全沟通与观察方向的正确把握的基础上,将安全沟通与观察作为预防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作为对有感领导进行展示的重要方式,同时也将其作为员工进行相互学习,从而使自身安全能力和意识得以共同提高的互动平台,将其作为企业对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严格监督的必然选择。

其次,企业各级领导要对安全沟通与观察的本质要求和真正内涵进行正确认识和理解。在对安全沟通与观察的鼓励性、正面性进行认识,对数据进行收集,对信息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对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找出,并对其问题进行提前预防和解决。

再次,在对观察沟通进行实施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深入进行,要对问题的跟踪进行重视,对安全习惯进行养成。同时,还要采用表扬的方法,对沟通的氛围进行创造,在对员工提出安全管理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激励的基础上,使沟通的效果得以提高。

同时,在安全沟通与观察中,要避免对非处罚性的夸大,要遵循“先停工解决处理,后沟通”的原则。

3.加强培训

员工管理的方法篇(5)

一、高校辅导员应始终保持使命感、亲近感和信服感

在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要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不断强化自身认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三感”,让学生在良好?x书氛围中快乐学习。首先,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高瞻远瞩的使命感。高校辅导员必须始终树立坚定的使命感,为了将大学生培养成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高校辅导员还应该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完成自己肩负的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胜任时展的新型人才。

其次,高校辅导员还应该具备友善的亲和力。在高校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相处的时间和机会都更多。因此,亲和力是每一个高校辅导员度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为了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辅导员应该在态度上平易近人,在感情上与学生互敬互爱,通过各种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真正融入学生,学生才能真正信任辅导员,也只有因为信任,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才能变得顺畅无阻。凡事只要渠道畅通,后续的工作开展就会变的得心应手,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更是如此,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良好,工作开展的成效也会变得事半功倍。

最后,高校辅导员还必须让学生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信服感。这种信服感主要来源于两个地方,一方面是教师应有的威信,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在这个问题上,辅导员“度”的把握十分重要,过于宽松就会丧失教师应有的威信,而过分严厉又会让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不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此外,学生对于辅导员的信服感还应该体现在学生对于辅导员的信任之上。只有拥有了学生的足够信任,原先那些棘手的问题才会变得迎刃而解。

二、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的时候应该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是简单的依据应试成绩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很显然,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学生工作方式早已经陈旧,高校辅导员应该果断将其“抛弃”而选择更加适宜贴合的工作方式。那么正确的工作思路与工作方式是什么呢?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在工作中实事求是,公开公正。不以任何名义包庇或者是偏袒任何一个学生。高校辅导员只有始终坚持这样的工作原则才能在自己的工作方式上有创新。

三、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一,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榜样意识,凭借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逐步进步,学会做人做事的真谛所在。虽然高校学生已经到了成人的年纪,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同样适用于他们。榜样的力量十分巨大,学生们有样学样,自己逐渐和辅导者的距离越来越近,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时,有了好的榜样的引导,学生方能够更好的抵御诱惑,这也为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外部基础。

员工管理的方法篇(6)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021-02

一、文职教员的工作满意度及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和管理者的重视,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企业的效益密切相关,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其努力工作的意愿就会明显增强,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一研究成果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文职教员制度是我军改革的方向。文职教员已经成为军校教员队伍的重要部分。其工作满意度是影响军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文职教员概念

2005年6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中国人民文职人员条例》[1],从2006年起,文职教员就走上了中国军校的讲台,与现役教员一起承担军校的教学与科研任务。文职教员制度是我军在总结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现役军官编制员额;另一方面广泛吸纳社会优秀人才,增强军队院校人才队伍活力。军校文职教员制度在推动军校建设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工作满意度的含义

工作满意度的概念来源于心理学,是当前管理实践研究的热点话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工作满意度给出不同的定义。Hoppock于1935年在著名的《工作满意度》一书中首度提出了工作满意度的概念[2],即工作者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对环境因素的满足感受,亦即工作者对工作情绪的主观反应。Ponter认为,工作满意度是由个人认为其所应该得到的,与其所知觉真正得到的两者之间的差距决定的,差距越大,则越不满意;差距越小,则越满意[3]。

(三)研究文职教员工作满意度的意义

我军真正实行文职教员制度只有几年的时间,文职教员制度仍然属于新生事物。关注军校文职教员的工作状态和心理健康,以文职教员的工作满意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满足文职教员的合理需求,才能激发文职教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全体文职教员的满意度,使他们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从而提高军队院校的教学质量,为我军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提升军校文职教员的工作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职教员工作满意度现状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军校文职教员的满意度进行研究。问卷的样本考虑了文职教员的工作认同感、从教原因、职称以及个人背景等因素。工作满意度量表包含五个分量表,分别为学校管理、工作收入、工作本身、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采用5点评定, 5、4、3、2、1分别代表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中立、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合。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军校文职教员工作满意度总体状况

统计结果显示,军校文职教员的总体工作满意度居于中等水平。文职教员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了较高的满意度,同时随着对教学环境的逐渐适应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文职教员的工作本身满意度,也显现出了相对较高的水平。然而,在学校管理满意度及工作认同感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在工作收入满意度方面,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同级别相比,文职教员的福利待遇并不低,但同现役军校教员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有些院校对文职教员的管理还做不到和现役军校教员一视同仁,因而导致军校文职教员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二)影响文职教员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部队对文职教员的认同感,整体文化氛围影响,文职人员福利待遇与晋升机制,个人职业规划与现实状态间的差距等等都会成为影响这部分人群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本文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军队作为国家准备和实施战争而建立的武装组织,传统意识中军队的整体文化氛围更为倾向于重视现役人员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文职教员工作的认同感。

其次,不同从教原因在各项工作满意度因素上都有显著差异。以教师作为自己理想职业的文职教员他们能够从教学中得到极大的满足,这部分人群的工作满意度远远高于别无选择从教的文职教员;另一部分别无选择而从教的文职教员,存在个人目标较高,成为教师只是无奈之举等状况,这部分人群过分苛求工作环境,计较个人得失,现实情况很难达到他们的期望值,工作满意度会明显低于以教师作为自己理想职业的文职教员。

再次,不同职称的文职教员在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职称为助教的文职教员高于职称为讲师的文职教员。由于助教比较年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助教刚刚参加工作,主要任务是适应工作环境和培养工作能力,和同事发生矛盾的可能性很小,教研室一些资历较深的同事由于和年轻人没有利益之争,往往对他们关心爱护。所以助教在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上比讲师更能达到较高的满意度。

最后,不同婚姻状况的军校文职教员在工作满意度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差异显著。由于已婚文职教员需要照顾家庭,和同事相处的时间比未婚文职教员相对较短。人际交往相对较少。未婚文职教员因为没有涉及家庭的因素,人际交往更为密切,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强。因此,未婚文职教员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满意度高于已婚文职教员。

三、通过科学管理提高文职教员工作满意度的建议

文职教员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能力、工作积极性高、知识结构新等优点,但现阶段部分文职教员对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对事业缺乏敬业精神,加上目前我国军队文职人员制度还不完善,使得部分文职教员思想不稳定,工作满意度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军队院校如何发挥这些人员的优势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根据对军校文职教员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的结果,加强对军队文职教员的科学管理,是提高文职教员满意度的有效方法。

(一)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军进入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对文职人员的要求尤为凸显。文职教员群体对改善我军整体文化知识结构起到重要作用,是我军适应和推广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新生力量。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意义在于改变原有观念,教育和影响文职教员,增加他们工作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从而使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完善军校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一个组织的灵魂,正确而健康的军校的文化氛围可以成为影响个人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核心力量。一个积极向上的大环境可以起到良好的导向和凝聚作用,使文职教员逐渐建立积极乐观的思想理念。

(三) 职业规划引导

文职教员的职业规划引导旨在帮助其建立将本职工作当做人生事业的信心和理念,梳理事业的发展道路,明确中、长期发展的目标规划。部队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重视文职教员群体的可持续性成长发展,使文职教员群体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追求,有目标,有动力”。

(四) 增加归属感

马斯洛认为,人都有爱和归属的需要。文职教员同样需要通过教学工作获得他人认同的感受。充分肯定文职教员的工作成就,增加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协助其拓宽在组织中的社交圈等都是激发归属感的有效方法。

(五)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文职教员激励机制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与管理体系,是将这部分人群实现对部队承诺的有效途径。部队的激励政策除建立健全可调动文职教员工作积极性的奖惩政策外,还应关注精神激励、荣誉激励等方面。激励政策一旦形成,将成为对文职教员职称评定、工资级别、福利待遇、职位晋升判定的标准,因此应注意政策制定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推行方法。

结论:文职教员承担推动我型发展时期高端知识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其工作满意度直接关系到他们工作投入程度和教育工作的成果质量。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军校文化建设、开展对他们的职业规划引导、增加其组织归属感以及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文职教员的工作满意度,将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员工管理的方法篇(7)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033-02

对居民有真情,才能感召更多的人互助互爱,使社区充满爱;对居民有真情,才能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社区[1-2]。近年来,吐哈油田在和谐社区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居民遇到难题,在社区就能得到解决,因而对油田更加信任。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纵横千条线、社区一根针”。社区工作就像“集装箱”,各种社会职能差不多都能往里装,变得越来越繁杂,导致社区工作者负担日益沉重,做好社区工作,需要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那么,如何做到“用真情凝聚人心,靠服务创造感动”呢?本文在实践中认为,务必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凝聚人心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社区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居民的需求问题,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树立正确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切实解决离退休职工和居民中存在的问题,这是社区领导者和工作者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确保社区持续发展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3]。

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氛围、释疑解难、完善设施,促进社区大和谐。

(1)营造氛围:就是采取不同形式,通过承诺服务制度营造和谐氛围;通过开展形势教育、健康讲座、宣传健康知识、营造解决健康的“老有所学”文化氛围;通过开展规范养狗、制止乱扔垃圾等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等活动,营造文明健康的“老有所养”生活氛围;通过开展和谐之星评选活动、党员义务巡逻等营造踊跃参加的“老有所为”氛围;通过开展各类系列活动、重大节日演出和电影晚会等形式营造和谐的“老有所乐”人文氛围。

(2)释疑解难:就是围绕形势宣传、政策解释、帮困解难,使每个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待老同志要当好优秀服务员,解释政策要当好咨询师,处理问题要当好协调员,解决困难要做到“及时雨”,沟通信息要当好联络员。特别对家庭有难的、有病住院的,采取上门慰问、医院看望、电话关爱、物质资助等形式释疑解难。同时,要充分发挥好离退休党支部和自管会的作用,拓宽服务渠道,把组织的关心和关怀及时送到离退休职工和居民当中,把真情服务我们的实际工作中。

(3)完善设施:就是要通过多渠道的努力,在油田公司和矿区服务事业部的支持下,为消除安全隐患逐步完善基地公共系统设施功能;为活跃社区文化生活不断增加文体活动设施;为增强服务手段完善办公设施;为提高物业服务效率引进先进检修工具和设备;为绿化、美化环境进一步完善基地绿化规划改造;为亮化社区科学完善基地公共照明系统。

二、用真情服务凝聚人心

俗话说:“道虽弥,无行不止;事虽小,无为不成。”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与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能否安居乐业,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及社会和谐。为建设“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新型社区,作为社区服务的工作人员一切出发点必须体现真情。

(一)提高认识,摆正位置

一个出色的社区工作者,就要会凝聚人心,只有把居民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建设和谐社区才不是一句空话。社区工作者要树立一名普通人员的心态,从小事做起,认真解释和解决居民提出的各类问题;要有吃苦受累、艰苦奋斗的心态,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要正确对待居民的批评与误解,学会化居民的批评为动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要有一颗敬业的心,实干的精神,任劳任怨做事。工作中必须要求一个“真”字:就是用真情为老同志服务,身在社区,应该事事为百姓着想;突出一个“实”字:就是做事要实实在在,养成“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的好习惯;体现一个“新”字:就是要适应社区,培养能力,创新工作,有协调和化解各种矛盾的能力。

(二)感人者,在乎一个“情”字

平时我们把社区和离退休管理工作定位于“不是中心却牵动中心,不是大局却影响大局”这一特殊位置。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到贴近、热情、周到,一句话就是“用心服务显真情”,在管理和服务机制上做文章。一要建立统一的居民数据库,全面推行居民计算机管理工作,编写居民管理工作手册,构建一个宏观指导、专业管理,地域性协调、便于服务的网络管理体系。二要针对异地安置的离退休人员看病难、报销难的实际,推行阳光“爱心卡”服务,或利用个人储蓄存折来办理医保、社保等事,既简化手续,又免去他们来回奔波之苦。三要采取动态和不动态的“送温暖”模式,开展有效的、体现真情的“送温暖”活动。譬如对一些特困户、子女上不起学、长期有病的,分别实行动态模式,公开救助。对老同志发放的“三节”慰问金,视其具体情况决定慰问金多少,实行不动态发放模式。让居民和老同志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油田的关心。

(三)凝聚人心,讲究方法

一要社区定期向居民代表大会报告履行职责情况,听取代表意见,改进工作;二要实行居务公开,设置公示栏,定期向居民公布工作实绩、工作计划、费用收缴、帮困救住等情况;三要接受考评。社区领导人员每年向居民代表会议述职,接受居民代表评议;四要建立社区议事会制度,吸纳居民骨干参加民主协商、民主评议重大工作事项,使决策更趋科学化、民主化;五要举办居民论坛,作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一种有效手段,利用居民论坛定期向居民通报工作,听取居民意见建议。居民论坛采用互动形式,先后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如何美化社区”、“邻里关系怎么处”、“垃圾筒放在哪里好”等讨论,在说与听、讲与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实现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用积极向上的活动凝聚人心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服务的对象已不是原来的离退休人员和家属的问题,有八、九十岁的老同志,也有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还有十来岁的小朋友,真是爷爷、奶奶和孙子,还有爸爸和妈妈。面对这样一群形态各异的社会群体,就要找准切合实际的活动载体,积极探寻适应社区需要的、充满时代特征的和时尚元素的组织形式。

(一)充分发挥党员和骨干的作用

党员要教育,群众要组织,作为时刻把服务群众为已任的社区党组织,要摒弃“就党建抓党建”传统的工作思路,找准自己工作的切入点,把社区党建工作植根于党员服务教育和群众利益之中,强化服务意识,建立起党员资源分类情况的各类台帐,做到情况清、方向明、服务到位。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有的放矢开展各种便民、益民、惠民服务,扩大了社区党组织的影响。组织党员开展“一帮一”,帮抚结对献爱心、送温暖、关爱社区弱势群体活动,在党和群众之间搭起一座“连心桥”。并通过社区骨干开通“社区常用”热线电话,在为民服务的需求上下功夫,及时解决社区居民急、难、险、愁等问题,为实现“零距离”服务提供时间保障。

(二)注重队伍服务实效,在为民服务的“急难”事上下功夫

不断强化队伍的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形式,完善服务内容,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把宣传政策、服务群众、教育居民作为工作人员和骨干队伍“送温暖、献爱心”的重要服务内容。如充分利用“党支部作用的发挥”、“共产党员先锋队”、“绿化养护队”、“卫生环保志愿者”、“科普教育宣传队”、“治安巡逻队”等这些具有时代特征和时尚元素的载体和平台,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提供强有力地组织保证。特别是近年来,吐哈油田各个社区成立的“治安巡逻队”充分发挥了作用。工作规范、认真负责,全天候巡逻在社区的边边角角,风雨无阻,既是安全员,又是宣传员。非常关注居民生活,关心社区建设,善于发现问题,社区一切大小情况都在他们的视野之内,为社区的稳定和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围绕社区工作目标和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工作

针对社区的重大问题,通过集中反映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参政议政,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稳定落实在社区,把和谐构建在社区;针对一个时期,一个阶段,选择一个重点,突出一项活动,通过广泛开展各类不同形式的活动凝聚人心。近年来,吐哈广汉生活基地围绕“构建和谐社区”为社区切入点,明确了“支部建设共建、帮教助困共管、文明新风共育、人员思想联抓、环境卫生联搞、社会治安联防、文体活动联办”的工作思路。先后举行了“文明新风进社区”,科技、文化、教育、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八荣八耻”道德规范教育进社区等活动;建立了“夕阳红”管乐队、舞蹈队、合唱队、中老年健身队和秧歌队,并配备业余辅导员,指导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文体娱乐活动;建立了“爱心联系卡”,积极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系列服务活动;以“让院内靓起来,让社区绿起来”为主题,有序开展了创建卫生社区、绿色社区和“人人动手、美化家园”等活动;组建了治安巡逻队,建立了警民联防,群防群治等防范机制,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等等,从而促进了社区稳定,群众安全有了保障,构建和谐社区有了坚实的基础,被广汉市命名为双文明单位。

四、用社区和谐文化凝聚人心

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明确方向,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推进。正确把握社区和谐文化建设规律,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形”与“神”的关系

社区和谐文化建设决不是简单地刷刷墙,挂几幅字画,喊几句口号,做一些硬件上的改造或拆建,这只是社区和谐文化的“形”,而没有触及到社区和谐文化的“神”。要注重建立一种精神上的支撑,理念上的引领。比如用“盛世人长寿,人老受尊重”、“欢歌笑语话人生,吹拉弹唱度晚年”、“感悟人生,健康长寿”、“社区为我服务,我为社区奉献”的精神理念,去激发居民和老年人的热情,培养和增强老同志对社区和谐文化事业的认同感,对油田改革发展稳定的责任感,对晚年生活的归属感,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晚年积极向上的活动当中去,将“神”内化于心,固化与制,外化于“形”,做到形神兼备。

(二)“言”与“行”的关系

古人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社区和谐文化建设强调言与行的统一。特别是老年人进入晚年以后,同样需要接受不断的再教育,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每个老年人都希望自己在家庭、在人群中、在社会上,能够成为一个受尊重的知识老人、快乐老人、健康老人、有所作为的老人。通过这种心理,教育老年同志,要人以教育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人尊重自己,必须首先要尊重别人。动员老年同志要做的事,凡事必须先从自己做起,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老年人之间才能心连心,才能共同搞好社区和谐文化建设。

(三)“虚”与“实”的关系

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但面向的对象却是有血有肉的居民。因此,必须将无形的理念根植和融入到有形的社区工作实践中,化无形为有形,虚功实做。既要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又要以适当的方式和活动,创新文化建设的载体,达到以文化促管理的目的。比如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要建立一种激励居民积极健康向上精神理念,展示居民的优秀事迹、高尚品格、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在行为文化建设方面,要建立一种适应于居民生活方式的、必须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使每居民对社区多看一点大局,多做一点贡献,多讲一点服从;个人与个人之间,要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爱心;个人对自己,要多一点自律,多一点自省,多一点修炼。努力形成见贤思齐、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达到精神与行为的统一。

(四)“量”与“质”的关系

社区和谐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没有一定投入,没有一定时间,没有“量”的积累,很难实现“质”的突破。既要讲求“量”的投入,又要量力而行,不搞花架子。既要注意“质”的统一,又要鼓励文化创新,不断提高社区和谐文化品位。比如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既要注重实效,有效利用空间布局、生活设施以及实物、图片展览、宣传栏、广告、标语口号等;又要因地制宜地在社区、活动场所营造简洁、大方、美观、实用的文化氛围,突出核心文化理念内涵。

五、用文明道德教育凝聚人心

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社区,只有弘扬正确的道德观、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区全面和谐;也只有用“八荣八耻”统一居民的思想,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

(一)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线,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在五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牢牢把握这个精髓,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唱响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用中华民族敢于坚持正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励社区居民,使其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构建和谐社区献计献策,服务社区,奉献社会。

(二)以诚实守信教育为主线,增强社区居民的文明道德意识。公民道德教育必须从“低起点,小视角”开始。“低起点”就是以社会道德的最低层次――社会公德教育为起点,有明确的可为不可为行为规范。“小视角”就是号召社区居民凡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使其成为家庭美德和个人文明道德的思想基础。并结合实际开展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为内容的教育,从而增强其爱国情感、法制观念、诚实守信观念和文明礼仪观念。通过针对性的教育,使社区居民在家庭生活中,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重形象,讲礼仪;在社区生活中,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

(三)注重社区文明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的建立和完善,逐步形成社区文明道德建设制度化。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一个社区是否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取决于有没有共同的道德规范和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社区公德建设必须重视公约、行为准则等制度化建设和制度约束。公约、行为准则、制度是社区公德建设的具体化,并且引导着社区公德的向前发展。公德教育是对人的正面教育,属“软”约束;而制度则是规范人的行为,属“硬”约束。前者是引导人们自觉去做,而后者则是约束人们必须去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做到两者并重,才能促使居民都来做荣之事,拒辱之行。

总之,社区工作包罗万象,千头万绪,繁杂无序,然而千变万化离不开服务和管理,服务和管理是社区的主要功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区工作,就是要紧密围绕吐哈油田的改革发展稳定和“五化”建设的目标,通过真情服务来实现对社区的人、事、物的有效管理,促进和提升社区服务上水平,以此来领导和推动社区建设。

参考文献:

员工管理的方法篇(8)

在中层管理人员激励考核机制日趋完善的同时,仍存在部分中层管理人员责任心、上进心不强、创新意识淡化、凝聚力下降、干多干少一个样等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驱动力需加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整体数量基本饱和。中坚力量明显不足,且平均年龄日趋老化。

二是培养力度需加强。从后备中层管理人员的成长需求看,需进一步建立培养机制,增强对优秀年轻中层管理人员的引导和激励。

三是约束力度需加强。中层管理人员考核还未能真正激发起全体中层管理人员的竞争活力和工作中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

四是考核力度需加强。在考核目标设置上,在奖惩兑现上,目标考评侧重于“事”,中层管理人员考核侧重于“人”,两者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完善中层管理人员考核激励机制的几点思考

中层管理人员考核激励作为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需围绕企业中心工作,通过完善机制,创新方法,遵循公平、竞争、量化、可信的原则,从调动中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入手,着眼于推动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引导人、激励人、约束人、塑造人的作用。

(一)要继续促进目标考核与绩效考核结合,强化对中层管理人员的约束力。

第一步是明确企业各中层管理人员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第二步是推行“分类考核”,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和任务,突出不同的重点指标分别进行考核,根据岗位分别设定绩效工资考核系数,适当拉开考核兑现档差。第三步是扩大民主,增强考核过程控制。增加民意调查环节,可在月度或季度采取座谈、网络评议等方法在有关人员中调查结果以群众的认可度来体现。第四步要正确运用好中层管理人员考核反馈及绩效兑现,对考核成绩优秀的人员,在企业范围内公示,增强中层管理人员的荣誉激励和薪酬激励。并及时将全体中层管理人员考核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

(二)立足中心工作,科学设置考核评价内容,加大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考核。

一方面是在对中层管理人员考核评价方面,在内容设计上,坚持围绕企业工作思路,紧扣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及重要技改工程项目建设,提出评价要点。主要有4个方面内容:

1、计划力。评价一个管理人员是否具有领导力,主要看他会不会作计划,该部门所有的管理是否建立在事前管理上。在企业生产经营及重要技改工程项目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指导下,更需注重工作的计划和统筹安排,应将目标管理中工作计划质量与中层管理人员月度工作考核内容挂钩。

2、协调配合力。当前,该企业中心工作之一的重要技改工程项目建设是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各个方面,特别需要各部门之间的主动配合。协调配合力应成为中层管理人员考核的关键指标之一。

3、培育人才能力。作为中层管理人员,有培养高素质员才的重要职责。这个职责包括:指导部门员工完成工作目标;量化员工工作指标;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培养部门员工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指导员工明确提升目标,帮助其完成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

4、全局观和创新力。作为中层管理人员,如何把握企业与部门工作,企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是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工作要求中层管理人员能站在企业的角度看问题,一切工作都要从企业大局出发,执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并且,在重要技改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将面临诸多新任务及新问题,需要中层管理人员提高创新意识,运用创新工作思维及工作方式,才能创造性地完成工作目标。

二方面是在考核操作方法上,需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有关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将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整合到民意调查、群众测评中进行,通过群众认可度及满意度来检验,以两条线运行,开展多维度考核。在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横向比较的同时,重点对中层管理人员任期内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纵向比较,以分析部门的工作实绩为基础,从中分析评价中层管理人员个人的工作实绩。

(三)建立“中层管理人员成长阶梯”,增强中层管理人员队伍的工作驱动力。在当前客观因素影响、中层管理人员驱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在中层管理人员的使用及培养工作中,应结合实际,搭建“中层管理人员成长阶梯”。“中层管理人员成长阶梯”的核心在于建立中层管理人员成长通道。为中层管理人员成长铺设台阶,划分从主管、助理到一般中层、部门负责人的成长阶段,延长中层管理人员从起点到终点的空间历程,保证“中层管理人员成长阶梯”的逐步提升、有效运行,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还须出台并完善配套制度。

(四)落实考核结果,优化组合中层管理人员队伍,提高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在坚持入岗匹配原则、大稳定小调整原则下,开展岗位交流,使岗位与中层管理人员能力相对一致,对现行状态下运行比较顺畅的工作环节、中层管理人员的能力得到较好发挥的岗位上的人员要保持稳定,对工作运行不畅、中层管理人员素质不符合岗位要求,或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很好发挥的岗位上的人员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员工管理的方法篇(9)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将以规模扩张为目的的外延型发展模式转变为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型发展模式[1]。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校在吸收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学校+企业+员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如何构建适应、对接、推动“学校+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1.“学校+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1.1“学校+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第一学年,学生接受专业理论课、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分批分段送入企业学习,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然后再回到学校进行学习,根据企业不同的岗位要求,有选择性地开展项目化教学;第二学年,把学生送入企业进行“师徒制”培训,即企业指派能工巧匠担当师傅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作为徒弟进行学习和工作,提高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凸显“学校+企业”的紧密结合;第三学年,把学生送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进行岗位轮训,使学生熟悉不同的岗位,具备岗位核心能力,独立从事岗位工作,成为一个真实的“员工”,进而形成“职业人”,凸显“企业+员工”特色。

1.2“学校+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性

“学校+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高职院校传统的“2+1”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学校―企业”循环、递进的培养方式,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内涵,专业人才实现了“学生”―“兼职员工”―“职业人”的快速转变,实现了“无缝对接”、“零距离上岗”。并且在“学校+企业+员工”模式运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促使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通有无,实现双向共赢,为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作出积极的有益尝试,对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有着重大意义。

2.构建与“学校+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生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和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一切内部组织、管理、规范形式等的转变。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核心内容,其管理模式的创新就应紧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切入点,其管理方法的创新应适宜专业、教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为突破口,其管理文化的提升应结合办学特色的具体形式为载体[2]。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除了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外,还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方式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对于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理念相对滞后,基本呈现一种以“说教”和“管教”为基本特征的单向的、主体缺失的行为[3]。而“学校+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的是以职业素质为重点的“柔性化”管理,所以构建与“学校+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生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3.构建与“学校+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生管理体系的措施

在全面了解“学校+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大胆探索,构建适应高职院校“学校+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模式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

3.1创新学生管理的组织构架和制度

“学校+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工作不是单单通过谈谈话、聊聊天、搞搞活动就能达到目的,由于教育客体和教学环境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很多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由于学生的时间、人数等原因而无法开展,为此,我们优化了学生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制度。一方面,通过建立学校、企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三者之间的互动性。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譬如,辅导员可以与学生一起参加实训,定期走访不同的实训单位,通过网络定期跟踪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实习实训情况,解决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问题。

3.2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管理理念

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是育才、育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造就大批具有专业技能的社会劳动者。将学生入学时不同个性差异的“材”培养成为毕业时具有一技之长的“才”,这与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水平、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是“以人为本”实现了以管理为本向以学生需求为本的转变,把“重视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依赖学生、满足学生、发展学生、”的精神贯注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如设立“学生信箱”,鼓励学生给学校提建议,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再出现“石沉大海”的现象。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认识学生,相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想觉悟,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

3.3创建企业形态的高职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与互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行“校企融合”,是培养高职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是高职教育服务于企业的需要;是高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是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需要。因此,创建“学校+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园企业文化迫在眉睫。

首先,学校必须主动学习和研究企业文化。设置专职教师从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研究;为学生开设企业文化及相关人文课程,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并开展相关的职业素质训练;定期选派相关人员(如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到优秀企业学习并感受企业文化。其次,邀请企业精英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征求他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书面意见和想法;成立有优秀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企业精英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会议等。最后,注重来自企业的反馈信息。要有专门的途径来获得企业各个部门就学院校园文化对毕业生影响的评价,学院的就业指导部门和各专业在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时要把毕业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状况和企业各个部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作为重要的调查内容,调查时要制定出细化分解的表格[4]。

总之,在“学校+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下,必须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来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自觉主动地为大学生成长和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栾永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创新[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员工管理的方法篇(10)

一、专项借款用于为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包括类似机构或代管科室,下同)的地方国有亏损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生活费和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以及用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二、专项借款使用管理的原则是:

(一)自愿申请,统借统还;

(二)摸清底数,严禁虚报;

(三)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向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

(四)专款专用,专项管理。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专项借款规模由财政部会同劳动保障部根据有关经济参数测算,省级财政部门与劳动保障部门在确定的规模之内,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借款”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借款”的不同用途和数额提出申请,报送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会同劳动保障部对借款申请进行审核,并批准借款额度。

四、专项借款额度确定后,由财政部、劳动保障部与省级财政、劳动保障部门签订《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及解决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问题专项借款协议》,其内容包括借款资金的使用范围,借款额度、借款期限、用款计划、还款承诺、违约处罚等,然后由财政部根据借款协议办理专项借款资金的拨付。专项借款的使用期限为3年,由省级财政部门统借统还。

五、专项借款的使用管理,要严格按照《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及解决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问题专项借款协议》的规定,由省级财政部门与劳动保障部门就利用借款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的目标和责任签订借款使用协议,根据借款使用协议确定借款分配方案。借款使用协议和分配方案要抄报财政部、劳动保障部。

六、对到期应当归还的借款,财政部将根据地区类别和借款的性质,采取相应的借款清偿办法,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七、专项借款是中央财政为了缓解地方资金周转困难而采取的一种临时性措施,从1999年起,各地财政部门要通过增加收入,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不必要开支等方式,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足额资金,以切实保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缴纳社会保险等费用的开支。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要通过加强征缴、专户管理、省级统筹等办法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八、各地财政部门要与劳动保障部门通力合作,密切协商,切实加强对专项借款的管理和监督,要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专项借款的使用要尽可能公平、科学、透明;要严格掌握专项借款的发放范围和标准,既要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又要有利于鼓励再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借款资金的调度和拨付进度。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地拨付到位。同时,对专项借款要建立财政专帐(或专户),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严禁用于再就业服务中心或社会保险机构管理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等其它方面的开支。对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借款资金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当事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情节严重、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保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促进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实施,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督促和检查,确保各方面资金的落实到位。要积极配合劳动保障等部门做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工作,提高养老基金收缴率,推进省级养老保险统筹,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强化养老保险基金征收手段,认真清理和追回被挤占挪用的资金,提前做好专项借款归还资金的需求预测和准备,保证专项借款按时归还。

员工管理的方法篇(11)

所谓分级管理是指为了加强对学员的管理力度,本着“谁培训、谁管理”的原则,按学员的层次、类别等进行分类管理。如从高管理干部的培训方面来讲,局级管理干部培训有煤炭部制定计划委托煤炭管理干部学校或煤炭部安全培训中心负责培训与管理;矿处级管理干部由省煤炭厅制定计划省煤干校或安全培训中心负责培训与管理;科区级管理干部的培训有企业制定计划培训中心负责培训和管理;其他管理人员由各生产矿负责。又如工人培训,我们规定;高级技术工人由省统一下达培训计划,授权有关技工学校火职工学校进行培训与管理;中级技术工人的培训有各个矿制定计划,本企业的技工学校或少数条件较好的矿办职工学校进行培训与管理;初级技术工人则由各生产矿自己培训和管理。在矿级单位自身的培训过程中,也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矿与工区分级管理的方式,一般是:脱产学习由矿职工学校统一管理;业余培训由职工学校和工区联合以工区为主。。如新工人、大中专和技校毕业生、转业军人的入矿脱产培训,煤矿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复训(脱产),党员干部的脱产培训等都由各矿职工学校负责。分级管理可以明确职责,各负其职,减少扯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1.2 面向全体学员的原则

煤炭企业职工教育的目的就是i为了提高全体职工的整体素质,是职工教育直接、有效地位煤炭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服务。因此面向全体职工是煤炭职工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这原则要求职工教育管理部门及教育工作者,在制订工作计划或具体进行工作时,要面向全体职工学员。职工学员来只各个不同岗位,年龄、文化程度各有不同,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这些特点,设计出效应的教育教学方案,是文化程度低的学员能够接受,也是文化程度高的学员不感到无聊;使年龄大一点的学员听得津津有味,又使年轻学员兴趣盎然,这就要求职工教育工作者要不断较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艺术。

1.3 教育与奖惩相结合的原则

职工学员都是成人具有成熟、稳定的个性,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和处事能力,一般都能和其他学员平等相处,团结学员共同学习,只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多数学员是能够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的。但有时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各级各类职工学校都应制订相应的教育教学和学员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用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学员把学习搞好。制定这些政策一定要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赏罚严明的精神,对一些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学习效果不好的学员要进行不要的处罚,而对于按时参加学习、遵守纪律、成绩优良的学员要给予奖励。同时要努力加强对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检查hi思想教育与奖优罚劣相结合,是整过职工教育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4 民主性原则

在职工学员的管理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职工学员进行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根据职工学员年龄大、思想稳定、自主意识、管理意识强等特点,尽量避免过多的采取强制性的约束手段,而是采用民主管理或职工学员自己管理自己的办法,团结全体职工把学习搞好。

1.5 规范性原则

所谓规范性,即职工学员管理工作要逐步向正规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对职工学员的管理是一套严格有序的系统工程,各级各类职工教育学校经过近年来的 实践、摸索,都总结出了一套加强职工学员管理的有效方法,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搞好学员管理,为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服务。

2、学员管理的方法

2.1 行政管理方法

行政管理方法是指职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运用行政手段,如命令。做出决定,制定规章制度,下达指令性计划等,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执行管理智能的一种方法。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是强制性。他从全局上、整体上保证职工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特别是职工教育在默写企业不被重视、职工对学习不感兴趣时。这种强制性行政手段的调控是不可缺少的。行政管理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分强调行政管理,容易管的过死,并会使职工教育脱离实际,,影响办学和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2.2 经济管理方法

是按照客观规律运用经济手段来执行管理职能、实现管理任务的方法。经济方法用语职工教育教学及学员管理,可以吧培训与办学单位的利益、与职工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办学教学和职工学习积极性的有力措施。但经济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处理不当的话容易导致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的倾向。

2.3 政策、法纪管理方法

是指通过制定职工教育的法律、政策、制度来实施职工教育管理方法。运用法律、政策手段来保证职工的学习权力,使职工教育教学和职工的学习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改变过去那种职工教育的开展、职工学习的权力往往取决于企业主要领导主管认识程度的被动局面。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企业职工教育立法,变人治为法治,是企业职工教育的以长足发展、企业人力资源得以合理开发的根本保证。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职工教育政策、规定,但多部分仍停留在行政管理上,没有法律效力,往往不被企业重视而不能被有效执行。因此,加快职工教育立法,制定完备的职工教育法典,做到依法办事,真正实现职工教育教学和学员管理的正规化、法制化,是发展企业职工教育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