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改革演讲稿大全11篇

时间:2022-06-02 22:56:5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改革演讲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改革演讲稿

篇(1)

一、基本情况现状。

xx县粮食企业的改革,也同全国、全省一样真可谓走过了艰难的历程,从年放开价格、放开经营开始,粮食企业开始“断奶”到年实行国家定价和粮食部门统一收购粮食后,又重新回到了吃“大锅饭”的粮改政策,到了年,粮食企业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四分开,一完善”和二项政策一项改革为内容的粮改政策出台后,同时对粮食企业进行了收储与附营业务的分离,组建了收储公司和经贸公司,将政策性业务与附营业务完全分离,从而完成了改制的又一个阶段,但是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仍然没有走出困境,走出瓶颈大多数企业仍然没能脱贫,而且陷入了新的困境,老包袱未卸,新包袱又背起,严重困绕企业的发展,直至今日,粮改步入新的从阶段,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粮食部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粮食局下设粮油收储有限责任公司、粮油经贸公司、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军粮供应站四家企业。截止年,拥有资产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万元,固定资产万元,资产负债率。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退休人,离休人。年共收购粮油万公斤,实现商品销售收入万元,亏损万元,其中:收储公司实现利润万元,经贸公司实现利润万元,米业公司亏损万元。通过近年来各项增盈措施的落实,xx县粮食企业基本走出低谷,为进一步深化粮改打下了基础。

二、粮食购销市场化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一)粮食收购放开后,xx县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步在缩小,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粮食,市场主体地位由主动变为被动,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各种类型粮食经营者的参入,市场是活跃了,但竞争对手多了,竞争更加激烈了。同时对原有已建立的经营关系户受利益的趋使,难以保持正常的交往,由于个体私营户的大量参与抢购,外地客商直接同私营户直接接洽,尽量压低收购价格,坐收鱼利,粮食部门经营亏损。

(二)粮食价格的放开,粮食经营购销体制受到冲击,消费者利益难于得到保障。由于粮食市场、粮食收购、价格的放开,交易的自由化,xx县国有粮食企业面对收购资金、经营费用和成本的只高不低,很难应对私营个体的粮食价格战。即使私营个体户的收购比粮食部门的高,但都有一定盈利。同时农户售粮,只看中价格,私营户不管粮食质量均进行收购,只要有销路就干,虽然量小,但一年经营量是可观的。而粮食企业购销体制又决定了收购粮食必须保证质量,并坚持顺价销售的原则,才能确保粮食的安全存储,同时各项费用都要比个体经营要高,粮食经营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由于粮食部门是执行计划经济影响最深的老企业,职工素质偏低,难以推行市场化,三老问题比较突出,几年来,虽然进行了多次粮改,但改革不到位,改革没有真正从产权制度入手,仅只是主附营在形式上的分开,人员转岗分流不下岗,离退休老职工负担重,支出大,加之职工劳动技能单一,很多专业业务素质高的职工,眼看企业一日日沉落,另谋出路,造成技术人员紧缺影响了粮油工业后继无人。

(四)资金紧缺,运作困难。年粮改时,各项政策性补贴款万元没有到位,没有及时归还贷,资金严重短缺,运作上带来困难,使龙头项目,

日产吨优质米生产示范线和xx地区唯一的一条日处理吨油脂生产线,难以发挥规模效应。没有充足的原料,产品脱销,错失商机,效益受到严重影响,拖欠职工工资的事时有发生,影响了企业经营正常开展。政策性造成的陈化粮处理销售价差万元,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增加了企业负担,增大了亏损。

(五)把一个购、加、销为一体的粮食企业,人为地分割成首尾不相顾,各自为阵的主附营企业,收购时互相抬价抢收,销售时为争抢客户又人为地把价格降低。加之发行的贷对象只是收储企业,名誉上的附营企业,还得自筹资金到收储购买原料,各种成本增加。粮食部门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活到风险抵押贷上,丢失了效益较好的粮油清深加工,现在这种单一的,小而全的互相内耗,互相封锁,互相制约的小企业经营方式,制约着整个粮食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由于粮油经贸公司设施不足,窗口行业市场占有率低。同时由于销售品种的单一,窗口建设没有得到较多的投入和根本的转变。

从以上粮食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值得我们在进行市场化改革中加以认真的总结和反思。

三、新的改革思路、对策和意见建议。

(一)人是决定一切的主要因素,因此改革应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是粮食企业每位职工应加强的道德思想意识观念,要求干部、职工树立平等竞争意识,去除等、靠、要、依赖思想,破除求稳怕乱的观念,适应市场,树立只有改革才有出路的观念,正确认识粮食企业存在的问题、困难,找差距,克服困难,主动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要吸引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充分发挥优秀专业人才的作用,强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切实加强粮食企业的改革改制,用制度和机制激励人、鼓励人、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制、聘用制,全面实行企业年度考核制度和罢免制,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劣者下”的竞争机制,企业对职工实行定岗定员,岗变薪变,彻底打破原有固定工资级别,实行工资和完成任务工资挂钧奖励制。

(二)深化粮食管理机制的改革

开展国有粮食企业机构改革,应建立以粮油贸易总公司为龙头的集团企业,缩减和合并现有企业,资产重组,形成“小机构,大动作,大服务”的企业经营机制,向规范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壮大粮食企业。

企业内部的改革、采取、抓机制、强管理、促活力的管理办法和措施,面对新的形势,大力开展企业的两个置换(产权和身份置换),做好职工下岗分流工作,有效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鉴于粮食企业一直以来,管理体制的整体性,不分收储和附营业务,全面开展整体推进的办法,一是拍卖部份闲置固定资产,用于职工自愿与企业改除劳动合同的补偿;二是妥善解决老职工问题;三是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做好置换工作,盘活资产。

(三)xx粮食企业市场化改革应以下几方面抓好粮食营销和管理。

抓住xx是全地区产粮大县之一,粮食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集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就必须做大原料收购,一是采取所、站点收购和下村设点收购相结合,增设收购网点,品种兑换,上门收购等服务手段;二是实行订单农业,与农户稳定购销合同;三是下收购任务到人,与工资挂钩。激励收购以量取胜,使粮食企业掌握足够的粮源,赢得市场购销主动权。

提高粮食制品的精深加工,改变过去产品单一形式,注重开发前景好的项目,一方面,企业进入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在省、州、县的支持下,经多方论证,在原有的食用油脂生产上建成了日处理油料吨的预榨车间,日处理吨枯饼的浸出车间和日处理吨的精炼车间,全套生产线设备精良,工艺先进,已达到国内油脂加工工艺的先进水平,产品(国标一级、二级)食用油和精制包装的高级烹调油脂,获省优质食品奖,是xx地区唯一的一套油脂精深加工设备,也是××地区主要的油脂供应企业,产品“金穗”牌食用油,在广大客户中声誉较好,基本上形成了地区性的油脂、销售龙头企业,树立了企业的品牌,达到较好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在各级政府和农业综合开发办等部门的支持下,投资万建成了拥有国内较为先进的“多机轻辗,抛光选白,分级包装”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是××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日处理吨优质米生产示范线的龙头企业,生产的“xx”牌xx香米,深受消费者亲睐。年产品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年产销率达,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企业增效发挥了龙头作用。现已着手研制、开展“xx”牌产品及副产物精深加工,使消费者对“xx”牌产品有更多的选择,进一步夯实企业向品牌化,名牌化方向发展的基础,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营销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个优质的产品要转化为优质的效益,营销是关键,必须抓好营销队伍的建设,完善营销机制,改进营销策略,健全管理制度,把对营销工作的管理作为公司科学化管理的首要任务,使其发挥应有职能,做强销售。

①加强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销售激励机制,定措施,下任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在原有基础上做大、做强经营。

②强化营销队伍,将素质高、责任心强、文化层次高、善经营、懂业务的人充实到营销队伍中,实行内部考核,营销业绩与效益挂钩。

③利用部门的有利条件,有效地捕捉市场信息,以便逐步适应加入后,应付对国际国内繁荣的粮食市场经济。

篇(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1978-2007年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8.5年和10.5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

篇(3)

对于三十年改革开放,我比较有发言权,因为我不但自始至终参与了这三十年,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我还从中三次直接受益。

第一次受益是在1978年,当时我上小学二年级,那一年我们那儿刚实行土地生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种田积极性被空前地调动起来,秋天的时候家家都有了一个圆圆的粮屯,我们一下子由一日三餐喝稀饭,到顿顿能吃上白面馒头。立竿见影的变化,来得太过突然的幸福,让我们有点无所适从。那几年每到青黄不接的春天时,我都因为饥饿,一个月几次发低血糖晕倒,可自从分田到户后,我再也没发过低血糖。那年我家的年夜饭也比以往丰富了许多,我们破天荒地吃到了烧排骨、炖鸡,那一年的年夜饭也永远地留在了我的美好记忆中。

第二次受益是在1992年,那一年我大学毕业。当时江苏省刚好对大学生分配进行改革,由国家包分配、包就业向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转变。我学的是粮油储藏专业,如果执行分配政策的话,我肯定被分配到乡里的粮管所,按照当时的形势,用不了几年就下岗在家。由于我赶上了第一年的“双向选择”政策,得以分配在市里一家粮食工厂上班,从乡里到市里,一下跨了两级,较高的起点为我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次受益是在20xx年,当时我因为会写文章,已被调到一家区级政府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工作。在事业单位上班,虽然工资、待遇、管理都和机关一样,工作上也游刃有余,但毕竟属于事业编制,因此总想更进一步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这期间也曾努力过几次,但终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无奈之下我考了个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师中级职称,准备在事业单位长期扎根下去。

篇(4)

一直以来,我就有个心愿,想要写本书。不写风花雪月,没有才子佳人。既不是婉约随笔,也不是什么鸿篇巨制。只是记录我的感悟,和一路走来深深浅浅的脚步。从哭闹着降临这个世界到在亲友的哭声中离去,这也许是我最大的心愿,而这本书是我留给着世间最后的礼物。

想要写本书,从小岗村农民鲜红的指印写起。那一年我岁,正是望着云朵发呆的年纪。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个温暖的早晨。妈妈从小铁盒子里拿出二斤粮票和墨绿色的两元钱。我迫不及待地等在门口,从早晨直到中午。我知道供销社食品柜前的队伍一定排得很长,妈妈一定象我一样焦急地张望。几只蝴蝶在我眼前飞舞,一只红色的蜻蜓落在篱笆上,阳光下,我可以看见它晶亮的翅膀。我全然不为所动,终于迎来妈妈那疲惫的脚步。还没及开口,母亲掏出两块饼干塞进我的嘴里。我想,饼干也许是这世界上最好的食品。恩啊,它是如此香甜。如今,当我们在卡拉ok飙歌,在球馆里挥汗如雨,一边啜饮着卡布奇诺,一边谈论着谁的新车更神气。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经常浮现出那个温暖的早晨,记起那二斤饼干,那馥郁的香气。

想要写本书,我为新书精选了两幅插图。一幅是神舟飞天,一幅是嫦娥绕月。还记得老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还有清冷月宫里嫦娥孤独的泪眼。多少代人的梦想,多少代人的期盼。如今,这一切变成了现实。伴着火箭升腾的是我们的自豪与雄心。那曾积贫积弱的华夏,那饱受欺凌的中国。如今,你真的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高傲地飞翔。高歌一曲吧,这是一个泱泱大国走向文明富强的进行曲,这是一段古老民族成熟自信的韵律。让我们的朋友踏歌起舞,让我们的敌人在歌声中战栗。

想要写本书,书的封面是燃烧的火炬。古老的奥运,百年的梦想。让我们高擎圣火,挺起胸膛。一个古老的国度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迈开坚实的脚步,展现灿烂的笑容,我们正在进行和谐之旅,奔跑在康庄大道上。我们步履坚定,我们一往无前,因为我们有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因为我们拥抱着和谐与富强。祥云圣火,你象传说中的宝莲灯。你驱散迷雾,冲开乌云。魑魅魍魉在你的光芒下奔走逃避。正义善良的人们一路欢呼着追随你。祥云圣火,你点燃希望,播撒着热情,一路传递着古老的东方文明。

想要写本书,动笔之前,我要去看看汶川,因为那里喷涌着爱的热泉。5月12日,历史在这一刻定格。8级地震,汶川天崩地裂,四川地动山摇。顷刻间,数万生灵遭涂炭,美丽的城乡变废墟。琅琅书声,戛然而止,吟吟笑语,瞬间逝去。江河呜咽,天地同泣。一段时间里,我们守在电视机前,泪不能止,痛不能言。大灾大难,见证党的执政宗旨;关键时刻,考验我们的勇气和毅力。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举国救援,热潮奔涌。从没有那一刻,我们的心是如此贴近,从没有哪一件事,让我们如此自豪自己是个中国人,从没有一个事物,让我们如此热爱这片土地,因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懂得互相守望和关怀。

篇(5)

医疗卫生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总书记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给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预示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党的十七大报告给了我们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提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更凸显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发展成果,看政府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看社会和谐公平。

要建成渝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也就自然承载着要把建成渝东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虽然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状不容乐观,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当前困扰老百姓最大的难题。

在我们身边,经常听到人说: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健康!为什么?就是因为有病怕没地方看,即使有地方看,也怕遭遇高额的医疗费用!我们从老百姓的眼里只看见了一个字——难!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申请低保的人,他们找了工作,在劳动,也有收入。他们仍要申请低保,为什么?他们诉说着同一个理由——劳动所得不是用来吃饭,而是看病吃药!

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生了小病,没有钱,就不去看医生,一拖成了大病,更无钱医治,再拖就无药可治了。

诸如此类现象和问题,不胜枚举。

我们常常还听见很多人这样说,我们不怕穷,就是怕生病!穷了可以慢慢来改变,但是生了病,即使再富的家也会搞得穷!那些处在贫困边缘的人们,很多人不是因为懒,不劳动,而是因病而致贫、因病而返贫!

因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当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老百姓也有意见。但是无论我们诉说太多的理由,强调太多的原因,寻找太多的借口,老百姓都不会去管,都不会去听,他们只会关心三个问题:一是能否看得了病,二是如何才能看得起病,三是怎样才能看得好病。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这三个问题呢?我以为,就是要做好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重视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解决老百姓看得了病的问题。

我认为,一是要建立一个以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常言说:音乐无国界!那么医疗卫生服务呢,没有地界!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契机,摈弃传统观念,打破地域界限,整合、利用好卫生资源,推动渝东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我们知道,渝东北地区各区县关系密切,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在渝东北地区具有非常明显和突出的优势,一些课题和项目在国际上均属领先水平。因此,对于来讲,必须建立一个三、四级并存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片区、区县、镇乡、村社四级梯次医疗救助体系,发挥其积极作用;而各区县要建立三级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区县、镇乡、村社三级梯次医疗救助体系,明确各个层级的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实行分级负责,层级管理,真正建立起“小病在村社、一般疾病到镇乡、重大疾病去区县、特大疾病进片区”的渝东北地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要认真调查渝东北地区现有的重点医院、厂矿医院、私人医院、乡村卫生所、个体行医点等各类资源,及时编制出台农村、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布局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增添服务设施设备,优化配置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的需要。

篇(6)

今天,我能站在这个演讲台上为大家演讲,我十分高兴。

听爷爷讲,他小的时候,还没解放,生活过得十分艰苦,经常用红薯和米煮稀饭,用菜和米饭搞糊吃,而且一天能吃两顿就不错了。由于贫穷,那时的孩子一般都很难读书。

篇(7)

1.农民的减负目标已基本实现。农村税费改革的核心和主体目标是减轻农民负担,江苏各地围绕这个主体目标,深入发动群众,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实施,顺利完成了方案制定、上报审批、组织归户、检查验收、夏秋两季征交等各个阶段的工作,保证了税费改革平稳有序的推进。税改后全省共征收农业税25.61亿元;农业税附加5.08亿元,农业特产税0.9亿元,农业特产税附加0.18亿元,一事一议筹资8.8亿元,合计40.59亿元,农民人均负担77元,较改革前税收及合同内、外人均负担154元,减少77元,减幅为50%。“两工”提取1.67亿个,较上年减少 2.6亿个;以资代劳总额3.86亿元,较上年减少6.8亿元。

2.各项配套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1)大部分地区的乡镇村区划调整、人员分流工作已基本完成。全省乡镇数已由改革前的1974个减至1372个,乡镇平均人口由3.1万增至4.5万;行政村由35258个减至20219个,缩减幅度为42.7%;村组干部由43万人减至22.65万人,其中村干部减少8.7万人,仅此一项减少农民负担4.4亿元。(2)推进了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税改中江苏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由编制部门重新核定教师编制,人事部门核准人员和工资,财政部门核拨经费,委托银行到人,使部分地区过去拖欠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按照适度规模办学的要求,调整了农村教育布局。(3)推进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通过采取综合设置、精简人员编制、建立用人竞争机制、确定事业单位法人地位等措施,对原来的“农村七站八所”,加以辙并改建。全省大部分地区的乡镇事业单位已由原先的20个左右调并为现在的6—8个,精简人员编制达到30%。并从有利稳定、人尽其才的原则出发,对精减人员实施了多渠道分流。

3.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规范了农村税收的征收行为。为了保证税改后的村级组织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以及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开展,江苏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规定转移支付资金必须优先保障村级基本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江苏去年上述各项到村资金10.03亿元,高于改革前1999年村三项支出9.27亿元的水平,使大多数村的基本开支得到了保障。为了规范征税行为,江苏按照中央要求,将农业“两税”以及附加的征收职能归口为乡(镇)人民政府财政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村级范围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的意见》。与此同时,还针对涉农收费问题采取了一些专门措施。

4.改革使农村长期积累的许多矛盾得到初步化解。其中包括计税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第二轮承包政策落实不到位形成的机动田、黑地、两田制、、宅田合一等问题,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的稳定。农村税费改革还增强了各地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的紧迫感。各地采取措施,清理账目,已分类处置了一批历史债务。

二、改革留有难题和大量的后续性工作

1.税改后一部分乡(镇)村的可用财力明显减少,难以维持低水平运转。在苏南如果以每年10万元为基本自给目标,有缺口的村约占10%;在苏中如果以7万元作为基本自给目标,有缺口的村约占30%;在苏北如果以5万元作为基本自给目标,有缺口的村也要达到30%。全省2.1万个村,大致有6000个左右的村存在缺口。税改后出现了一些减支因素,但总体上要保证这些村的正常运转还相当困难。

2.一部分乡(镇)陈欠债务数额大、清偿难。有的村仅农民手中的各类债务凭证就有十几万元。大部分负债乡村缺少可以盘活的集体资产和可以用于清偿债务的资金来源。因为负债,有的乡村受到了司法诉讼和冻结账户、查封财产的法律处罚,分散了干部精力,也给农业税征收增加了难度。农民以债据抵税成为今后税收中难以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3.经济贫困地区对配套改革的承受能力较弱。一部分经济贫困地区因缺少对改革的成本投入,出现了教育布局调整难、事业单位改革推进难、人员分流落实难等一系列新的矛盾。宿豫县辙并村组以后,精减村组干部 4442人,一次性补偿需要资金617.18万元。灌云县农村教育负债4496.98万元,目前亟待解决的学校危房有10万平方米,需投入6000万元,经费的筹措十分困难。

4.由于筹资筹劳数额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村难以举办公益性事业。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大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乡村公益事业受制于投资主体受到一定影响;一部分乡(镇)村的道路、桥梁、水渠急待修理;关系到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积累性问题更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仅靠筹资筹劳,要上那些使公众受益的社会项目难度很大。

5.农业税收任务因缺少征收保全措施增加了难度。税改后,农业税的征收主体是农税征管机关,乡镇只属于委托代收机关,农税部门限于人力、物力和缺少应对手段,要完成当期的农业税征收任务和清收尾欠税款难度较大。发展下去,势必造成拖欠越来越多,尾欠越来越大。

6.一部分种粮大户和纯农户因税改反而增加了负担。据丹阳市测算,税改后,种粮大户每户增加负担约50元,增负20%左右。

7.水利:工程水费等涉农服务性收费标准提高给农村税费改革造成了负面影响。

8.“一事一议”的规范要求与农村的实际情况不尽吻合。许多地区由于受到议事内容、议事条件、农民民主议事素质等方面的制约,影响了议事效果。议而不决、议而不行或根本就无法议事的事情累累发生,一些地区已经将一事一议“束之高阁”。

改革是权力与经济利益的调整,在农村税费改革的主体任务基本完成之后,由于旧体制的“惯性”作用,以及对解决旧体制遗留问题的思想准备、政策准备和经济准备不足,方法欠妥,仍然存在一些矛盾,这是正常的。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着力化解问题和矛盾,认真做好改革的各项后续性工作才能实现改革的各项预期目标,不断深化和发展改革的成果。

三、积极探索税改难题的解决途径

(一)坚持“治本之策”,用发展的办法化解矛盾

1.坚持“治本之策”,明晰农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目前,江苏农业在增长方式上,还是以粗放经营为主;在生产方式上,还是以家庭式的小规模生产为主;在经营方式上,还是以对计划的依赖性为主,特别是粮食、棉花、蚕茧生产。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贸、工、农分割。这个“三为主、一分割”是导致一部分地区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慢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道路。一是要大力推进农业的市场化。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适应市场化的信息问题、市场体系问题、市场主体的培育问题都做得不够,走向国际化更不够。江苏要发展集约化农业,大踏步进入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二是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水平。不能再满足于家庭式的经营。因为家庭式经营无法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三是用先进的科技来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扩大消费的需求。四是积极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只有产业化才能打破贸、工、农分割的局面,留住加工、流通这两块的利益,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问题。江苏结合农村税费改革的实际,加强对推进农业市场化、专业化、科技化、产业化的研究,即规模农业与效益农业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坚持“治本之策”,积极推进城市化带动战略。江苏结合农村税费改革,推进了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行政区划与城市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通过发展城市,增强其辐射与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全省共有13个地级市、30个县、28个县级市、50个辖区先后进行了调整,调整后中心城市的区域范围得到了扩大,为城市的扩容和资源的优势互补创造了条件。

在农村税费改革调研中,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一个农民当他由农村迁入城市以后,其消费水平会增长2—3倍,一次性的消费支出会高达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农民进城以后,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具有经济实力,可以在城市投资办工业、办商业以及其它产业。因此,用“拆除门槛放农民进城”的办法,不仅可以减少农民,有利于推进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使留在农村的农民富裕起来,而且可以有效地刺激需求,拉动消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化解矛盾

1.以创新的思维和办法主动积极地化解农村集体债务矛盾。

农村集体债务过重是诱发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造成农民负担过重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实施农村税费改革的一重阻力。解决乡(镇)村的陈欠债务问题是江苏农村税费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后续性工作。

如何解决乡村集体债务问题,江苏各地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除已经清偿了一批历史债务外,还创造了一些好的做法,推广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组织财政、审计或中介机构对乡(镇)村债务复审,挤掉债务水份,分清债务性质,鉴定落实还债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对于确应由乡镇承担的债务,通过组织收欠还债、核销减债、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以及调减、免利息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又如通过转让、出租、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化解债务矛盾。江苏的乡镇和企业大都有一定数量可以利用的存量资产,有的是闲置厂房、土地和设备;有的是技术、专利和品牌。将各种有形与无形资产加以充分利用,发挥其效益,对于化解债务矛盾是十分有利的。

2.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积极稳妥地搞好农村教育布局的调整。农村税费改革所涉及的教育布局问题和财政负担问题,在江苏大部分地区表现得都比较突出,即使是在比较富裕的苏、锡、常地区,也有一些乡(镇)反映强烈。大家普遍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关心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教育投入已经成为一项大宗投入。大多数农村学校的面貌与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变,进行教育布局调整不能搞成新一轮的达标升级活动,而应该以教育资源的内部调整为主。要防止和纠正少数地区在教育布局调整上的贪大求洋倾向。对于那些原本就存在着生源不足、而要在调整中扩班招生的学校应首先搞好内部挖潜。

教育布局的调整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要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以及农村人口将大量转入城市等现实因素,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地搞好调整,并尽可能将学校向城市和农村中心集镇集聚。应允许和鼓励农民选择学校,送子女进入城市求学。这可以作为义务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

3.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解决税改中的其它难题。税改中的其它一些难题,也应该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去加以解决。许多办法和创意在群众之中,关键是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做好调查研究和集思广益的工作。

例如,一年一度的农村筹资筹劳问题,有的基层干部和农民就建议采取并年集中使用的办法。用这种积少成多的办法可以办成一两件大事。当然这样做必须征得大多数村民的同意,必须先积攒、后使用,先积攒的资金要专户储存,不准挪作它用,还有的人建议在郊村之间可以开展筹资筹劳等方面的互助互济。今年先办你们村的事,明年再办我们村的事。关键是村与村之间要建立信用,不搞“平调”。

又如,农村的水利建设问题。由于税改以后,资金投入机制发生变化,“两工”和公积金取消,村内的农田水利工程由村民实行“一事一议”来解决。但占农村水利工程总量70—80%的跨村、跨乡工程谁来负担,谁来投入,谁来组织实施?为了保证农村的水利建设,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国家对农业的补贴,要逐步转到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大型水利工程要继续坚持以政府组织引导为主。跨地区工程要由受益范围内的单位与个人共同出资、统一兴办。

篇(8)

2015年9月,我区被中央编办和国务院法制办确定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单位,我们以此为契机,围绕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区域目标,大力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用政府放权让利的“失”和“痛”,换取企业群众的“得”和“爽”。

第一,突破“痛点”,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自我革命。大家都知道,政务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域发展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但行政审批普遍存在“一长四多”问题,就是时间长、盖章多、收费多、中介多、材料多,让不少企业和群众苦不堪言。而行政审批改革是一场部门利益的革命,也是不少部门怕失权、失利、失地位的“痛点”。为此,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突破“痛点”,推动政府和部门向自己“开刀”,坚决切除部门利益。一方面,大力推行相对集中,收部门的权。在省市编办的指导下,迅速成立了大丰区行政审批局,划转了22个部门227个行政许可事项,审批科室由过去部门的69个减少到现在的3个,审批人员由318名减少到45名,审批环节从898个减少到565个,做到了授权、机构、人员、职能、事项划转“五个到位”,真正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另一方面,全面实行“零收费”,去部门的利。在全省率先对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旅游项目的行政规费实行“零收费”,取消了9个部门20个收费项目,行政审批局成立以来,我区共减免相关行政规费2100多万元,用真金白银的让利,使企业和群众增强了获得感。

第二,聚焦“难点”,以简政放权和创新为发展增添活力。在试点工作中,我们感到收权去利还不够,“难点”在于简政放权,在于集成创新和程序再造。我区坚持能简则简、能放则放,以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一是能放则放,实行集成审批。全区依法取消行政许可事项18项、合并37项,优化审批流程18个,取消申请材料26个,行政许可80%的事项转为即办件。在推行集中审批的基础上实行集成审批,变“物理组合”为“化学融合”,全流程集中受理,按事项分类审批,跨部门联合服务,一个窗口统一出证。通过实行联合预审、一车踏勘、多评合一、并联审查,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从原来的165天压缩到50天内,承诺件平均办结时限由8.5天压缩到3.2天。二是努力向“不再审批”目标迈进。对企业投资项目,除国家规定必须核准的项目之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我们开发区新上的总投资1.2亿元的海工新能源装备项目,通过网上申报、自主承诺,从在线备案到竣工投产仅用了一年时间,实现了当年落户、当年建设、当年达效。今年以来,我区新上的211个企业投资项目中,有158个不再审批。三是加快构筑“一张网”。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一张网”服务平台,做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实现网上批、不见面、快递送,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第三,扭住“根本点”,把群众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改革更加符合群众和企业的需求。一是推动行政许可标准化。我区在全省首家推行行政许可标准化试点,力求做到可复制、可推广。大幅度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做到审批公开透明无差别,编制“不见面”和“只见一次面”政务服务清单,确保群众只进一个门、办成所有事,甚至不出门也能办成事。二是推行帮办代办制。在基层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有的企业和群众,由于各种原因,对审批业务、资料准备等不熟悉,网上操作也不会,我们就在每个镇、园区各配备了2名项目员,免费提供服务,全程帮办各项手续。今年已项目158个,帮助业主解决难题56个,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普遍欢迎。三是创建行政服务品牌。推行预约服务、加班服务、上门服务、服务对象评价服务,创建的“温馨365、贴心24”服务品牌倍受欢迎,实行“背对背”评估、第三方评估等手段,以评促改,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区行政审批局成立以来,累计办理各类事项55893件,办结54468件,按期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达99.3%。

我们深深感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将围绕“两聚一高”主题,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让群众更满意,让发展更有力。谢谢!

篇(9)

常州市解放路小学六(1) 刘姝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和爸爸妈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面对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的你们开始我的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改变世界的第五个苹果——就是你》。

一只苹果简单而又复杂,第一个苹果,是亚当夏娃吃下的那一个。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学会了分辨善恶美丑,学会了思考。第二个苹果,不偏不倚砸在牛顿的头上,他以惊人的智慧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启了新的科技时代。人们熟知的苹果手机出自乔布斯,他为了取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选了苹果,已咬了一口的苹果做为LOGO,改变了电子世界,如果你觉得前两个太过遥远,那么筷子兄弟……是不是再熟悉不过了?一首《小苹果》已独特的风格风靡全球,改变了音乐界。

乔布斯的影响之大,甚至让有些人卖掉自己的肾去换取苹果手机;筷子兄弟的《小苹果》之火,使广场舞阿姨们一下子就把凤凰传奇忘得一干二净……这四个苹果都在不同的领域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带给人类太多美好的东西,可是我们是否要深思一下,他们为什么会如此成功?有这样一句名言,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答案。

你们知道吗?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但也没能飞起来。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人类千年来的飞翔之梦终于成真了。

我相信,这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过要飞,可是对于他们,那只是一个飘渺的梦,瞬息即过,坚持下来的,就只有他们——莱特兄弟。做飞机前无古人,可想而知,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说是需要非凡的创造力,想像力,其中艰辛可想而知。但一个人总要有梦想,不管有多幼稚,还是多遥远,每天都为这个梦想而努力,总有一天,它会离我们很近,甚至能实现。说到这儿,我想到了羽泉的一首歌里有这样一段歌词: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随风飞翔有梦作翅膀,敢爱敢做勇敢闯一闯,哪怕遇见再大的风险再大的浪,也会有默契的目光。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梦想是一切奇迹的萌发点。

篇(10)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和体制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省一类幼儿园从1997年的500所增加到2002年的1400所,在一类以上幼儿园接受优质教育的幼儿从1997年的15.1万人上升到2002年的47.9万人,占全省学前三年幼儿总数的33%,优质教育资源正在不断扩大;多元化办园体制不断完善,社会力量办幼儿园从1997年的542所增加到目前的2138所,占全省幼儿园总数的24.1%;幼儿园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学历达标率由五年前的75%上升到目前的92.72%,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21.1%。但是,“九五”以来,江苏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不适应,二是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协调,三是体制改革过程中许多政策与管理措施不配套。尽管“九五”期间幼儿教育事业的“滑坡”在全国具有普遍性,但江苏有其诸多“特殊性”与“差异性”。

一、江苏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与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1990~2002年江苏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状况

1990年以来的十二年,江苏省的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以及幼儿园教师数的变化轨迹基本呈“抛物线”状,即“八五”期间明显递增,但“九五”以来明显递减(见表1)。

(二)1996~2002年江苏幼教事业与京、津、沪、粤、浙等五省市“三项指标”的比较

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人口基数、城市化率不相称,简单类比“三项指标”的绝对数没有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这六个省、市幼教“三项指标”的变化轨迹(见表2),看出其各自事业发展的起伏与走向,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江苏幼教事业的现状。

六个省、市幼教的“三项指标”,“九五”以来都有不同程度的起伏,但其他五个省、市均没有像江苏这样“大起大落”。特别是浙江、广东两省,无论是幼儿园数,还是在园幼儿数和幼儿园教师数,“九五”期间基本呈上升趋势。即使到了2002年,同比1996年,两省的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以及幼儿园教师数均有所增长。但江苏的情况并非如此,同比1996年,“三项指标”分别下降58.39%、38.18%、35.33%。

(三)“九五”以来江苏幼教与全国幼教“三项指标”的比较

如果说,京、津、沪是直辖市,没有代表性;粤、浙是发达地区,没有普遍性,那么,我们不妨将江苏幼教“三项指标”与全国作一比较(见表3)。

从表3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全国幼教“三项指标”尽管 “九五”以来也在下降,但降幅十分有限;而江苏幼教“三项指标”,则降幅颇为明显。

(四)1990年以来江苏的出生人数、出生率及适龄幼儿的学前三年入园率

通过“九五”以来江苏3~6岁适龄幼儿数与学前三年入园率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与把握江苏幼儿教育事业过去和现在究竟处于什么状态、何种发展水平。

1996年江苏3~6岁适龄幼儿数与学前三年在园幼儿数分别为323.97万人、 206.14万人,入园率为64%;2002年的适龄幼儿数与学前三年在园幼儿数分别为231.82万人、127.43万人,入园率为55%,六年时间里整整下降了9个百分点。

此外,2002年江苏3~6岁适龄幼儿数同比1996年,负增长仅为26.59%;但2002年江苏3~6岁学前三年在园幼儿数同比1996年,负增长却为38.18%,相差近12个百分点。

当然,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并非是指每一个儿童都必须接受三年完整的幼儿园教育,而是把3、4、5周岁所有适龄幼儿数作为分母,同一时期在园幼儿数(含学前班)作为分子所得出的百分比。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仅指5周岁适龄幼儿在园(含学前班)的百分比。后者的比率要远远高于前者,因为面广量大的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及少数民族地区更多的幼教机构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即学前一年教育。

全国3~6岁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2000年为37.5%、2001年为33.6%、2002年为36.8%;[1]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十五”规划中要求:3~6岁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在2000年和2005年分别达到45%和55%。北京3~6岁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80.8%(1999年),广东为57%(2000年)、浙江为84%(2002年)。江苏3~6岁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55%(2002年)。

(五)2002年江苏各地区幼教事业的发展状况

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各地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差异较大。2002年同比1996年,幼儿园数苏中减少得最多,递减了71%;在园幼儿数和幼儿园教师数苏北下降得最多,均为50%。而苏南幼儿园数下降了53%,在园幼儿数和幼儿园教师数仅下降了20%左右。全省在园幼儿数下降最多的地区是:徐州(58%)、连云港(57%)、宿迁(46%)。幼儿园教师数下降最多的地区是:徐州(66%)、淮安(66%)、宿迁(46%)。

2002年苏南、苏中、苏北各地区学前三年入园率与师生比的情况:苏南3~6岁适龄幼儿三年入园率为76%,苏中为67%,苏北为51%。苏南的师生比为1∶17,苏中为1∶15,苏北为1∶31。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最高的地区分别是:苏州(99%)、无锡(80%)、南京(78%);最低的地区分别是:连云港(48%)、宿迁(50%)、徐州(52%)。全省幼儿园师生比最低的地区是南京(1∶11),最高的地区为淮安(1∶57)。

(六)全国各地改制的情况

从表4、表5、表6、表7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大致轮廓。1996年全国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比率仅为12.34%,2001年上升为39.86%,其中浙江、江西、四川、黑龙江、吉林和广西,民办园的比率均已超过50%,基本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从目前来看,江苏民办幼儿园的比率为24.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如果简单以民办园比率的高低去衡量幼教事业发展的成败得失,显然是不慎重、不妥当的,两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关键是要看在园幼儿的数量,尤其是3~6岁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

(七)江苏幼儿园体制改革的类型

目前,江苏共有1096所幼儿园改制,其中省级示范幼儿园22所,占省级示范园总数的12%。据调查,江苏幼儿园体制改革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目标的办园体制改革,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办学,逐步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形式多样化;二是以承办与租赁为主的办园体制改革,即在产权不变的情况下,采取承办、租赁、委托、合作、合并等方式,改变幼儿园的经营使用权,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额的租金;三是完全停止财政拨款,对幼儿园采取“休克疗法”;四是拍卖公办幼儿园,用以偿还农村信用合作基金以及义务教育的欠款;五是以增效为目的的幼儿园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在所有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公有民办,引进竞争机制,改革幼儿园内部人事、经费等管理制度,提高保教质量,增强社会和经济效益。

据我们对江苏省六个地区的调查,幼儿园体制改革的类型如表8。

二、江苏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1.入园率有所下降,事业规模没能得到应有的扩张

全国3~6岁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1995年为35.38%,2000年为37.53%,2001年为33.63%。江苏学前三年入园率1996年为64%,2000年为58%,2002年为55%。全国的落差是2个百分点,江苏的落差是9个百分点。

对比广东、浙江两省,无论是幼儿园数、幼儿园教师数,还是在园幼儿数,2002年同比1996年,广东分别增长18.09%、40%和4.64%,浙江分别增长0.04%、48.84%和18.86%,江苏却分别递减58.39%、35.33%和38.18%。2002年,广东、浙江学前三年入园率分别为60%、84%,江苏为55%。

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和宿迁等五市,是江苏省3~6岁适龄儿童的人口大市,在园幼儿数2002年同比1996年,分别递减58%、44%、40%、57%和46%;幼儿园教师数徐州、淮安递减均为66%,宿迁递减46%。

2.改制政策不配套,幼儿园有形、无形资产未能得到有效保护

幼儿园资产的流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制前对幼儿园资产的评估和审核不规范。根据我们的访谈,在幼儿园改制前,各级地方政府对幼儿园资产的评估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对幼儿园的资产进行评估,没有执行阳光操作。如某县一镇中心幼儿园固定资产总值评估为160多万元,政府却以69.7万元转卖给私人经营。另外,拍卖得来的资产挪作他用,一些乡镇以卖幼儿园来偿还社会借贷资金,有的用以抵偿政府对义务教育的债务。二是在某些地区,幼儿园的无形资产受到相当大的破坏,改制实行“一刀切”。无论是省级示范园,还是在乡镇起指导管理作用的中心园,一律拍卖。改制中对省级示范园没有优惠的政策,也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任其在改制过程中自生自灭。这样的做法严重影响了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在当地示范辐射以及管理功能的发挥。

3.教师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主体作用未能得到较好发挥

政府对幼儿园改制的操作程序简单化和不规范,使幼儿园教师对改制缺乏心理准备,对自身的去留十分担忧,工作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

改制后幼儿园教师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失业保险等未能及时办理。苏北地区改制幼儿园的教师多次集体上访,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影响。在工资方面,尤其是苏北、苏中地区,教师工资收入普遍减少,只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工资收入得到提高。

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得不到保证。幼儿园改制后实行自负盈亏,有些幼儿园的主办者为了尽快收回成本,把办园的经费压缩到最小值,削减或取消教师的进修和园内外的观摩活动。

(二)成因分析

1.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是江苏幼儿园入园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

根据统计分析,1991年江苏全省的出生人数为116.03万人,出生率为17.05‰;2000年出生人数为66.01万人,出生率为9.08‰。在这10年左右的时间里,全省的出生人数与出生率分别下降了50%左右。这就使得3~6岁适龄幼儿人数从1996年的324万人降为2002年的232万人,减少92万名适龄幼儿。1995年,全省在园幼儿数为214.7万,2002年为127.4万,减少88万。

2.农村小学的大面积撤并,是江苏在园幼儿人数大幅下降的又一因素

在江苏的农村小学,尤其是苏北地区面广量大的村小,一般都附设学前班。但“九五”期间,随着全省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学前班数量和幼儿数急剧减少。

1996年全省小学数为25836所,2002年为13372所,递减48.24%,撤并了接近一半的小学。在这五六年的时间里,撤并小学达1000所以上的有徐州、苏州、南通、淮安、盐城、泰州、宿迁等7个市,这些市的总人口均在500万以上,3~6岁适龄幼儿人数相当庞大,尤其是徐州、淮安两市2001年小学附设学前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57.52%和54.95%,一半以上的在园幼儿是在小学的学前班,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1996年,农村小学附设学前班在园幼儿数为40.01万,农村在园幼儿总数为99.07万,前者占40.39%;随着面广量大的村小被撤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一比率逐年下降,1999年为36.18%,2000年为37.58%,2001年为31.85%,2002年为31.27%。

全省学前班数2002年同比1996年减少5385个,学前班幼儿数减少31.42万人,递减50%以上。

3.改制时机不成熟,改制方案粗糙

幼儿园的改制,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幼儿园的改制应该慎重。因为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的水平与大城市相比本来就有很大的差距,若采用“一刀切”的改制方式,势必对幼教事业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2] 如,幼教师资流失问题主要在乡镇和村。过去一个镇有一名幼教辅导员,负责指导全镇各个村的幼儿园教学教研工作,改制后,为保教师编制,幼教辅导员调至小学任教,使乡镇的幼教教研处于空白。改制必须适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要有一整套完备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

4.政府对幼儿教育重视不够,“甩包袱”现象时有发生

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步阶段,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其意义都是非常深远的。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来说,幼儿教育不仅仅是教育事业,更应是社会公益性、福利性的事业。幼儿教育具有这样一种双重身份,理应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常常受到冷落。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乡镇对教育的投入普遍弱化。为此,幼儿园改制似乎给乡镇带来了一线生机。如,我们调查走访的江苏第一个改制(拍卖)的公办幼儿园――黄珏镇中心幼儿园,其改制的原因是镇政府出现财政赤字,为了弥补财政赤字,镇政府只好“拆东墙补西墙”,于1998年将镇中心幼儿园拍卖掉,并关闭了六所村幼儿园,以保证镇中心幼儿园的生源。再如某区1999年下发有关文件对全区公办园“断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节支”(“甩包袱”),此类“改革”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5.政策法规不配套,行政部门之间不协调

幼儿园管理职责不明,导致幼儿园改制后出现混乱局面。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职责分工的请示》,明确规定幼儿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体制。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部门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以各种名义对幼儿园进行行业管理,变相收费,致使幼儿园负担过重。

幼儿园的改制工作应由哪个部门负责,应由哪个部门或哪些部门协同解决改制后的一系列问题,应由哪个部门来审批和管理改制园,应由哪个部门来审批和管理私立园?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是导致改制带来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根源。

幼儿园改制后,出现了许多私立园,但其审批并不通过教育局的业务处室,实际审批部门又没有专业人员对办园者的资质进行严格科学的专业评估。幼儿园开办后,教育局有关幼教干部对其进行督查,但不管合格与否,私立园的主办者可听可不听,因此管理处于两难境地。从教育质量和工作职责的角度看,业务处室该抓该管,但“懂行者没有审批权,有权审批者又不懂行”,这种局面任其发展下去,幼儿教育的发展走向可想而知。

三、完善和创新江苏幼儿教育体制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深化改革,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

发展幼儿教育,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真正把幼儿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的领导和管理,依法将幼儿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自身的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之中,研究制定加快本地区幼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规划与意见。

当前,首要任务是结合江苏实际,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于2003年3月转发教育部等10部委(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精神,尽快出台实施细则或意见,迅速制止全省幼儿教育事业的滑坡,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无序、失控现象。

(二)理清思路,明确职责,确保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实施幼儿园的改制,一方面是为了弥补政府的教育经费不足,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基本普及幼儿教育,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因此,幼儿园改制要慎之又慎,不能仅仅是所有制(即产权)的变更。变更幼儿园所有制的同时,要改革幼儿园的内部管理机制,激活幼儿园的用人机制,以人为本,保护和开发教育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提升幼儿园的形象,吸引和吸收社会资源,更好地促进幼儿园的发展,提高保教质量。

(三)建章立制,落实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幼儿园的改制行为

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机构应向多元化办园方向发展,引进市场机制,这是历史的必然。在改革过程中,对存量中优质的部分,一定要保持并争取增值;对劣质的部分或处于中间状态的部分,要引进必要的机制加以激活,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的资源;对于增量的部分,先要“放水养鱼”,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基本原则,促进幼儿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有关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法规,应有利于强化政府行为,有利于增强教育行政部门的主管职能,有利于调动社会各界办园的积极性,有利于改善办园条件,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有利于办园水平、办园质量以及办园效益的全面提升。

在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上,既要坚决反对政府“甩包袱”,更要明令禁止少数人“淘金矿”。“不得借转制之名停止或减少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已出售的要限期收回。公办幼儿园转制必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这几条是识别真假重视和能否规范幼儿教育工作的“试金石”。

(四)精心谋划,想方设法,妥善解决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农村幼儿的入园难问题

2000年全省撤并村小2143所,2001年撤并3356所,2002年撤并2382所,三年共计撤并7881所村小。根据2001年4月召开的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公布的中小学布局调整标准,即“1万人口1所小学,3~5万人口1所初中,10万人口1所高中”这一要求,“十五”期间后三年(2003~2005年)有5000~6000所的村小被撤并。

村小的大规模撤并,波及附设在这些小学的学前班。据统计,1996年全省学前班为16696个,2002年为11311个,减少5385个;1996年全省学前班幼儿数62.71万人,2002年为31.29 万人,直接造成农村在园幼儿数锐减31.42万,递减50%以上。

诚然,随着江苏整体推进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口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全国人口城镇化水平为36.09%,江苏为41.49%,高全国5.4 个百分点,但仍列在上海(88.31%)、北京(77.54%)、天津(71.99%)、广东(55.00%)、辽宁(54.24%)、黑龙江(51.54%)、吉林(49.68%)、浙江(48.67%)、内蒙古(42.68%)和福建(41.57%)等省(市、区)之后,在全国排名第11位。这就是说,江苏仍有接近60%的适龄儿童要在农村接受幼儿教育。

此外,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城镇在园幼儿的绝对数量可能还会减少,而要提高3~6岁学前三年受教育率的增量部分必然主要落在农村地区。可以这么说,江苏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难点和关键,就在于能否妥善解决农村适龄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在这方面,各地已经有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但从总体上说,工作与进展的程度并不尽如人意,亟待从思想观念、政策措施、人力物力的配备等方面一一加以落实。能否考虑以文件的形式,正式明确规定:要将布局调整后空余的村小改建成幼儿园,直接作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分园,并在体制与机制上加以创新,保本经营,保证质量;一部分村小(包括完小),尤其是苏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继续保留学前班,鼓励举办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尽量提供早期教育机会,并在经费上适当补助,在有关政策上适当倾斜,以便切实解决面广量大的农村地区适龄儿童的“入园少”“入园难”问题。

(五)齐抓共管,层层把关,高度重视弱势群体子女接受幼儿教育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加速,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的贫富差距在进一步扩大,相当数量的弱势群体子女接受幼儿教育这一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城乡流动人口增加,一些原在农村接受教育的幼儿流入城镇以后没有进入幼儿园;二是企事业单位改制后原附属的幼儿园被任意关、停、并、转,大量适龄幼儿散落社会;三是部分下岗职工、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入园入托,在经济上有困难;四是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小区配套的幼儿园不能同步,甚至挪作他用或者高价出售,引发新一轮“入园难”;五是残疾儿童的入园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想方设法帮助这些弱势人群子女接受基本的早期教育。要倾注爱心,增加投入,倾斜政策,创新机制,大力发展以家庭为依托,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幼儿教育与服务机构,让这些弱势人群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并且要力争做到“一个不能少”。

(六)严格标准,严格程序,大力推进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

幼儿园教师队伍以非公办教师为主体,随着民办幼儿园比重的日益加大,非公办教师的比重还会增加。要根据《教育法》《教师法》,特别是《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严格幼儿园教师的从业条件和标准,严把入口关。对业已进入幼教工作岗位的不具备条件者,必须进行清理整顿,切实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水平,提高行业准入的“门槛”。此外,对于幼儿园园长,也要严格任职资格,要求他们具备相应的学历和资历。县、乡(镇)两级政府必须严把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园园长的“资格关”,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为切实提高这两支队伍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多做一些实事、好事。

与此同时,要切实保障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园长的工资待遇,特别要对民办或转制幼儿园教师的工资、住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各类待遇作出明确规定,并在职称评定、业务培训、评优奖惩等方面要与公办教师“一视同仁”,确保全省幼儿教育“两支队伍”的稳定,切实维护他们的正当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王化敏:关于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早期教育,2003.5

〔2〕彭云:江苏南通地区幼儿园办学体制改革调查的结果与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02.5

A Research Report on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LIU Mingyuan, ZHANG Hui

篇(11)

一、转变认识。当前,高一年级分层次教学处在开始阶段,应狠抓前一个月的班风、学风建设。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反对以旅游者观望的心态,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我们的口号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个学生获得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分层就是承认差异,但这并不等于放弃A层次学生。相反,他们是我们教育改革的无尽宝藏,因为他们有很大的潜能可挖。现在,教师得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还是改革的实践者和探索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