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口腔医学专业规培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7 15:03:07

口腔医学专业规培

口腔医学专业规培篇(1)

近年来,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肩负着将中国建设成世界口腔医学大国的使命,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一、重视口腔医学课程建设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所采取的仍然是班级授课与临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程建设水平集中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成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要积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打破常规,放弃知识内容和技术水平落后的教材,大胆采用发达国家口腔医学优质教材。还要增设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了解口腔医学的新进展。

二、进行口腔医学教学改革

我国是口腔医师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社会需要大量的口腔医学人才。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依据专业特点,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努力提高学生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增加门诊、病房、实验室参观学习时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采用双向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强化形象化教学,通过使用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引导学生使用形象思维,准确把握学习内容,提高综合能力。

三、建立课堂教学的训练体系与评价体系

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文化课教学要坚持必需和够用的原则,而专业课要体现宽基础和活模块的原则。要加强专业建设,掌握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潜能倾向,建立科学的课程结构。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深入研究教学,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掌握专业岗位上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情况,积极建立适合学生实际的训练体系与评价体系。教师不能再“拿一本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所进步。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口腔医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众所周知,教学质量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能力和素质。高等院校只有正确分析对策,抓住机遇,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才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还要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创造条件使中青年学术骨干早日成熟,努力建成结构合理、高水平、具有稳定研究方向且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师资队伍。

五、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职业习惯等。高尚的医德医风是做一名合格医生的前提,是医生职业的灵魂。所以,学生要把医德修养放在第一位,这是顺利完成实习阶段学习任务的前提和保证,也是一名合格医师必备的素质。口腔医学实践性很强,口腔科医生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而且需要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先进的临床思想。因此高校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口腔医学教育中的科研活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实习期间,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及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使学生素质均衡发展。

六、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教育

教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国家有关依法行医的政策法规,提高他们自觉依法行医的意识,促使他们用卫生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还要使他们熟练掌握常规技能的规范化操作,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范开展医疗活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学东,石冰,于海洋.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1).

[2]高越明.引进国外教学理念和资源加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

[3]涂晓,方厂云.对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几点看法[J].中国医师杂志,2002,(6).

口腔医学专业规培篇(2)

1入学、学制与学位

在中国,高中毕业生通过高考的筛选进入口腔医学院开始本科学习。在美国,学生在申请牙学院前,需要先完成3~4年本科教育,申请者参加牙科入学测试(DAT)和面试,牙学院根据这两项及学生的推荐信和平均绩点(GPA)决定录取人选;在英国,申请人需要参加英国临床能力倾向测验(UKCAT),并且也需要经过面试。这些招录程序与国内考取研究生的过程相似,对学生的考评相对全面一些。

国内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的口腔医学生在前面4~5年接受相同的本科阶段教育,所有课程合格获得口腔医学学士学位(BDS);本科毕业1年后才可以报名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七年制在最后2年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八年制在最后3年完成硕博士阶段的学习,毕业时分别获得口腔医学硕士(SMM)与口腔医学博士(SMD)专业学位;五年制学生毕业时可继续攻读3年硕士学位,七年制与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也可以继续攻读3年博士学位,或者在硕士阶段选择5年硕博连读,完成深造。目前,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的实施,上述繁杂的学制体系已被“5+3”的主流模式取代。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牙学院和香港大学牙学院的本科教育分别为5年和6年,学生毕业时均获得BDS学位;在英国,获得学位后需通过执照考试,才可在牙科协会(GDC)注册和行医,而香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不一样,学生获得BDS学位后不需再另行考试即可行医,也可以申请继续攻读硕士;在美国,口腔医学生在牙学院学习时间为2~4年,毕业时均获得牙科博士学位(DDS),但需要通过nationalboarddentalexamination(NBDE)考试才可以申请行医执照。由于中国沿用了前苏联的模式,因此口腔医学使用“stomatology”一词,然而,除了表面上拼写不同之外,中国的SMD在本质上与美国的DDS或美国医学博士(PhD)也无明确对应:中国的SMD需要掌握熟练的临床技能(达到DDS水准),同时科研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与PhD培养相似)。现在国内正在逐渐划清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的界限,前者主要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毕业后可进入实验室、研究所等单位进行研究工作,后者侧重于临床实践的锻炼,毕业后从事口腔临床工作。

2毕业后教育:住院医师规培与专科医师规培

住院医师规培是毕业后教育的重要部分,对医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有一定影响[1]。规培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临床实际操作的过渡,规范行医标准,这对于提高中国现有口腔医疗质量是十分必要和有力的措施。2015年规培在各省市全面启动,预计至2020年,完成规培将成为进入医疗岗位的硬性要求[2]。医学生学习年限长,加上33个月的规培,时间投入大,回报晚,若非政策要求,许多学生并不愿意参加规培,因此如何提高医学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值得思考。目前,2015级及以后的口腔医学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的同时参加规培,即并轨规培。这样的安排可以为学生节省时间成本,但是这3年较为辛苦,也需要院校更科学的管理和学生更高的自律性,保证在上课、规培、实验及跟师学习之间取得平衡[3]。

据调查,发达国家的人口与牙医比例约为1500∶1左右,其中实施了专科医师制度的国家中,专科医师占口腔医生比例为10%~17%,香港的人口与注册牙医比例约为3039∶1,其中专科医师占比约10%[4];然而在中国大陆地区,即使是一线城市,牙医与人口比例也高达5201∶1[5],专科医师的培训时间为2~4年,具体培训、考核方式尚在试点摸索之中[6]。在美国,纽约和特拉华州规定口腔医学生在完成DDS课程后必须参与至少1年的住院医师培训以规范临床操作、保证医疗质量,并将此列为获得执医资格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其他地区并未强制执行,学生可自由选择是否参加[7]。经美国牙科医师协会(ADA)认证的口腔专科共有9个[8],这需要2~3年的专科培训。20多年前,英国开始实施牙科基础培训(dentalfoundationtrainingprogram),帮助牙科医生完成从毕业到执业的顺利过渡[9];在英国,有13个牙科专科,申请人培训3~6年以取得专科医师证书(CCST)[10]。另外,欧洲多国相互承认其他国家的牙科教育并通过继续专业教育(continuingprofessionaldevelopment,CPD)统一各国牙医水平及保证牙科医疗质量,截至2013年,有14个欧洲国家将该教育项目定为必须实施的[11],可以看出他们对医生水平的重视。在香港,为了解和学习口腔医学知识和技术新进展,口腔医师可以自愿参加3年的CPD;若要成为专科医师,则必须经历3年的基本训练及3年的高级训练,以获得被认证的8个专科资格证之一[12-13]。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口腔专科医师制度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其培训模式及方法比较成熟,但不完全相同,我国在发展口腔专科医师制度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并结合本国现状。例如,我国人口众多、医患比例失调,许多人的口腔基础治疗尚不能得到保障,更不用说口腔专科治疗,因此,在培养口腔全科及专科医生时,要考虑到其结构比例。

3教师队伍

香港大学牙学院与美国的牙学院会甄选优秀的开业医师做兼职教师,他们和牙学院里的全职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不仅可以指导学生牙科专业的临床技巧,也可以在医患沟通、开业执业等方面指点迷津,还可以为牙学院节省薪酬开支。但是这样的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据美国牙科教育协会(ADEA)报道,2013-2014年,有290个全职及555个兼职岗位空缺,较之前增加,尤其是全职岗位,其中一大原因是教师选择开业而放弃教学工作[14]。

中国口腔医学院校的教师通常是本院毕业的医生。近年来,有学者表示担忧:“近亲繁殖”式的循环会导致院校的思维和文化愈发单一,不利于长远发展。可喜的是,国内口腔医学院校对教师发展逐渐重视起来,国际交流较以前增多,一些院校每年邀请国内外学者开展讲座、教学,也会输送人才到其他国家进行访问、交流;通过授课技能培训和比赛,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可促进教学水平的增长[15]。

4教学内容及课程结构

在中国,各口腔医学院校本科期间课程包括公共课程(如英语、政治)、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解剖、大内外科等)及口腔医学课程[16]。学生接触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的时间一般在第三四学年、在临床科室中实习的时间大约10个月。英国国王学院牙学院的本科同样是5年,其课程安排也包括基础科学和临床实践,但他们的基础科学主要是与牙科相关的学科。在美国,学生已经先完成了4年的通科教育,因此他们在牙学院期间的时间相对宽裕,可以集中于牙科专业学习。可以看出,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兼顾专业知识深度与人文知识广度并非易事。但现代高等教育与传统技术教育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尚需探索更优化的教学内容及课程结构。

另外,在国内,国家及一些院校提供专项资金和平台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及创新思维,口腔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可以开展一些简单的科学研究,但是由于大多数学生早已习惯“填鸭式”教育,这种要求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培养方法普遍被学生认为是“揠苗助长”,得到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还有待改进[17]。

5学习模式与授课方法

目前国外牙学院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18],例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不设立教材,由老师提供一个病例或主题,学生分工合作查阅参考书、文献等,整理之后汇报,老师再点评。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学生查阅参考书和文献也是实践循证口腔医学的过程[19]。在国内,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以本专业的经典书本为教材,学生可以对该专业的基础知识、理论有系统性的学习和掌握,但也容易形成定式思维。另外,课堂上“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较为被动。随着教学改革,国内一些院校也尝试了PBL并取得初步成效[20]。但是,PBL的推广还面临着应试教育的巨大阻力,需要教育者们更多的耐力与恒心。

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国内患者与医生比例不协调,老师和学生均需要承担较繁重的医疗任务,这样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很快熟悉临床操作,但也容易导致学生成为学技术的学徒而非医学生。相对而言,西方的牙学院更体现教学的职能,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不在于患者的量而在于治疗质量。国内本科生的实习集中在最后10个月,理论学习与实践容易脱节;实习时间相对较短,有些科室只能走马观花。作者见到美国牙学院的学生临床实习时间多为2年,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也强调在将理论与实践课程进行整合[21];英国国王学院牙学院也为学生安排了2年时间进行轮转,并且学生在入学最初几周即可以开始参与对患者的治疗,这与欧洲医学教育中“早期接触临床工作”的理念相吻合[22],但是这种早期参与临床治疗需要指导老师更细致的督导以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

口腔医学专业规培篇(3)

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中不好的方面

(一)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对口程度较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虽然名称上带有医学两字,但是,其职业走向是口腔技师而不是口腔医生,这与很多最初报这个专业学生的理想是有很大出入的,虽然在入校后,经过专业老师的教育等原因,很多学生留下来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但毕业后从事口腔医学技术方面的学生不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对口程度较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单位,“A:医院28.9%B:工厂31.3%C:公司19.3%D:其他20.5%”,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你现在的工作与你所学专业是否一致?A:完全一致27.7%B:较一致21.7%C:不一致50.6%”。(二)人才培养与岗位需要存在脱节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应用性极强,技术要求高,各种先进设备更新快,这对学生的基本功是个巨大的考验,在校期间,若没有掌握较好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能力,到企业是很难立刻胜任工作的。在我们的调研中,毕业后立刻就能过胜任工作的学生很少,有近一半的学生需要在企业培训一段时间才能胜任,有三分之一学生不能胜任公司交给的工作。口腔医学技术,“面对企业的飞速发展,在校所学知识能否胜任现在的工作?A:完全能应对9.6%B:可以胜任12.0%C:不能胜任28.9%D:需在企业培训一段时间才能胜任49.4%”。(三)部分口腔医学技术学生不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在调研中,有部分学生反映不适应企业高强度的工作,对企业工作时间长、工作枯燥、单调、管理较严很不适应。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实习期间,也有部分学生反映此类问题,如何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逐渐熟悉和适应义齿公司的管理模式,是学校必须认真要解决的问题。(四)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不高口腔医学技术主要是从事口腔颌面部修复体设计、加工制作和修补等工艺过程的一门学科,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精通口腔工艺制作的专业实用性人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不仅在学习内容上和口腔医学专业有很大的出入,而且在职业方向、晋升的职称系列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区别。口腔医学技术学生毕业后参加的是国家卫生部统一组织的口腔技士(或技师)资格证书的考试,从事的职业是口腔技师,晋升的职称是技师系列,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各口腔医院下属的口腔技工室和社会上其他各种私营的义齿制作公司;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参加的是口腔职业医师资格的考试,从事的职业是口腔医生,晋升的职称是卫生系列,毕业去向是各医院的口腔科或口腔专科医院。目前,国内义齿加工业蓬勃发展,各种义齿加工厂、修复体制作公司纷纷崛起,并逐渐规模化、企业化和行业化。但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转行率却很高。很多人对口腔义齿行业满意度不高。口腔医学技术“你对目前的工作感到?A:非常满意12.0%B:较满意25.3%C:一般45.8%D:不满意16.9%”。

口腔医学专业规培篇(4)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口腔医疗服务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一定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理论知识的技能型专业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实践性教学是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心环节,而校外实训基地在培养高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从事和胜任口腔工艺技术职业岗位的能力,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增长。因此,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至关重要。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既要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为此,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从世界牙科联盟2006年年会获悉,我国口腔疾病患病率高达97.6%,几乎人人都有牙病,但口腔医师缺口很大。牙医紧缺使口腔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医学高职教育的重头戏。随着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牙齿的治疗和保健越来越讲究,再也不是传统认为“牙疼不是病,痛起来要命”的水平,从牙病的防治到美齿、洁齿、修复等,齿科业务不断扩大,使相应的齿科材料市场日新月异。据统计,目前我国平均每1.5万人拥有一位牙医,这与世界水平相比严重滞后。现我国共有8万名牙医,其中只有一半是本科毕业的口腔专业技术人员,这与全国13亿多人口相比是极不符合国情的严重滞后现象[1],民办院校及时抓住这一时机,结合市场人才需要,开辟了开办这一专业的先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归纳以下几点:

一、大胆创新,确立培养实用型人才目标

根据国情并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一支准入门槛比口腔医师低的口腔医学技师队伍尤为重要。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于2005年开办了医学口腔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为全国各级口腔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口腔科等医疗机构的口腔修复工艺工作,也可从事口腔义齿加工、牙病防治、牙科材料、牙科医疗器材工作。学生毕业后可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有:通过国家相关考试获得《中级口腔修复工》资格证书;历届专升本可考临近专业“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专业等。2005年外事医学院创办该专业时资金人力短缺,办学条件十分简陋,开创者凭借临床多年的宝贵经验及对民办医学口腔技术教育事业的忠诚热爱,独辟蹊径,艰苦创业,以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作指导,不断改进和落实“五双”建设方针,即“双师型”教师队伍;设置“双岗”教学课程;落实“双纲”改革(理论教学大纲、实践实训教学大纲);加强“双地”建设(校内实验基地、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培养“双高”人才(培养实用型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2]。经过近8年的专业发展,现已初具规模。

二、进行课程整合,突出实用

在课程设置上除必要的专业理论课程外,主要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办学的第一天起就与专科医院和齿科材料生产厂家紧密挂钩,聘请有经验的高级技师为技能培训教师现场交流,传授技艺,为了强化技能训练,晚自习经常开放实验室,教师们亲临指导,严格要求,把技能技术考试列为主要教学监管内容,每学期开展现场模拟技术比赛,借以增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兴趣。

在课程设置上,紧紧围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对一些基础理论课程及边缘学科的纯理论磕碜进行整合,压缩课时,而主要增加实践性课时。现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口腔修复学、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全口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口腔颌面局部解剖生理、口腔组织病理、牙体解剖学、口腔材料学。授课的专兼职教师都具有“双师型”资质,他们讲课生动、技能娴熟,责任心强,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产学结合是培养实用口腔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据悉,近年来教育部已对民办院校办学做出明确的定位,即培养应用型人才[2]。在医学院主管领导的支持下于广州、深圳、珠海等发达地区(如珠海威登齿科有限公司、韶关丹雪公司)建立了产学基地,毕业生规定在生产基地不得少于10个月的生产实习,经济能考试合格后方能取得毕业证。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口腔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是学生学习在生产岗位上,就业在学习中,突出技能型培养,既符合教育部的要求,又满足目前人民群众对口腔疾病的保健要求。

学生在实习期间难以适应“学生”和“技术工人”两种身份的转换。学生与企业召集的未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农民工同工同酬,也造成高职学生心理极端不平衡。因此,学校与实习生应保持紧密联系,发现问题时辅导员及实习管理教师应及时给予心理指导,增强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身份的变化,与其他员工和睦相处,为实习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人际氛围。专业教师应根据口腔工艺技术行业发展趋势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使学生认识到高职的学生经历了正规的专业教育后,跟速成的农民工相比,有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能更快接受国际口腔工艺新理念和新材料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据统计,外事医学院2011年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率达97﹪左右,今年将有98﹪的学生已被产学结合单位提前预定或签约工作,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说明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严重匮乏高等医学口腔技术实用型人才的局面将大大有所缓解,意义深远而重大。同时也证明民办教育实用性专业的教学改革只有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才是唯一有效途径。

总之,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口腔工艺技术人才,一方面,应当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除稳定现有实训基地外,还要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优势,开拓新的实训基地;另一方面,要有效地利用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并借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毕业生成为合格的口腔工艺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新华网2012年3月.

[2]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

[3]许会兰,张亚荣,欧洲,王艳玲.以能力为核心的护理教学模式在内科实习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08,25(5):1-3.

[4]焦雨梅.探索口腔医学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09(2):44.

[5]郭素华,王二丽,蔡扬帆.药学系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

17(2):139-140.

口腔医学专业规培篇(5)

中图分类号:TP2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062-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后,由经认定的培训医院接受以提高临床技能为主的培训阶段,目的是按照统一规范的培训标准培训合格的住院医师,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院自设立口腔医学专业以来,不断探索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方法。目前,我院采取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纳入同一轨道,做到同步培养和统筹安排。同时,利用医院现代化的口腔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规范相关病种的临床路径,为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一、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特点

口腔临床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不仅要求掌握全面的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其对医师的实践操作性要求也很高。同时,在口腔临床医学学习中,要求受训人员能够独立完成口腔常见病的诊治。口腔的可操作空间有限,对医师的灵巧和精细程度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培训中应在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进入临床前均经过了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的学习,对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其知识结构均相对独立和分散,相互之间也缺乏联系。特别是部分受训医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较单一、记忆比较古板,导致一接触到具体的病人就容易暴露出基础概念含糊不清、基本理论似懂非懂、知识点不连贯、思维逻辑性不强等问题[2,3]。

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这一特殊群体,在培训中应首先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因为临床思维是临床医师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治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法,合理的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是每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结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提高临床医师队伍素质和医疗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同时,还应加强病历书写的培训,这在我院实行结构化电子病历后显得尤为重要。

二、结构化电子病历在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优点

电子病历是临床信息系统的核心关键部分。口腔医学是一个以门诊为主要医疗系统的医学体系,传统的纸本病历不能进行患者资料的收集,无法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患者资料的留存。电子病历系统将传统病案内容电子化,提高了病历的规范化水平和科学性,给医生临床和带教工作提供了许多帮助。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可通过结构化的电子病历清晰显示病种的治疗流程。按照口腔病种的临床路径建立结构化的大病历模板,每位患者的复诊记录都清晰记录,可反映医师对病人病情的及时分析、观察和处置等医疗行为和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过程(图1)。同时,由于结构化模板的存在,使临床医师在记录时既不漏项又不多写,既能及时又不忙乱。同时,结构化的电子病历系统可以依据医嘱所提示的病人病情状况及相应原则,提醒医师应完成哪些记录,通过书写诊断、用药、疗效分析记录,有助于医师尽早明确诊断,合理使用药物,客观评价疗效,辅助医师减少医疗缺陷的发生,提高病历质量[4]。

2.结构化电子病历可与临床系统进行对接,提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的信息资料。本院HIS系统已成功和影像PACS系统、检验LIS系统、病理系统等临床信息系统进行链接,实现了资源的集成。电子病历系统通过HIS系统接口程序可直接提取HIS系统中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费别、科室、身份属性、身份证号、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自动写入病历;通过与LIS、PACS的接口程序,可实现检查、检验报告等医疗信息的快捷调用、查看结果[5]。由于口腔各临床学科分工较细,患者有时会在多个临床科室进行就诊,电子病历可使病人就诊时在院内进行联机检索,这样能帮助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迅速、准确地了解病人的病情。

3.临床在线知识库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开展远程会诊和增加与内地院校的交流。结构化电子病历设有大容量的知识库,能将口腔牙片、CBCT、MRI、超声等传统医学影像与病历进行整合,这加快了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的传送速度,方便进行数据的保存和传输,对存储的环境和空间要求不高,保存时间长,管理方便(图2)。这种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能提供丰富的临床在线知识库资源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使用,包括治愈好转标准库、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库、药品库、法律规范库等,在法律文书、诊疗规范、病历书写规范、护理规范包括远程会诊等业务上都可以方便引用[6]。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社会、为医院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是造福社会、促进口腔医疗事业发展的关键。口腔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促进口腔事业发展的战略措施。口腔住院医师只有经过全面和严格的培训,才能获得独立完成口腔医疗工作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随着口腔医院信息化建议发展的不断深入,结构化电子病历在各大院校已经逐渐普及,其在防范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将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在口腔临床医师住院培训中也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我们进一步开发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勘,许铁峰,胡天佐,等.上海探索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J].中国卫生人才,2010,(3):24-26.

[2]常世民.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4):1167-1168.

[3]王宇,赵宏峰,蒋晓青.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实践能力培训的探讨[J].西部医学,2011,23(7):1404-1405.

口腔医学专业规培篇(6)

2方法

2.1培训目标

通过规范化培训,使新入职护士能够全面掌握口腔基本诊疗护理技术和临床工作方法,培养临床思维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从而能够更快胜任口腔护理工作,更好的服务医生、服务患者。

2.2培训模式

“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项目按照“理论与操作并重、培训与考核并重、组织与监督并重”模式开展:采取理论学习加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学习口腔医学及护理理论知识,并在3年内完成牙体牙髓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科、儿童口腔科、牙周病科6个口腔专业的临床实践,顺利通过考核后,取得“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合格证。

2.3培训方案

培训分为基础培训及专业培训两个阶段。2.3.1基础培训。护理部组织为期2周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口腔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内容包括护理规章制度、规范标准、安全管理、健康教育、护士素质、沟通技巧等,以及口腔常见疾病、治疗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2.3.2专业培训。进行为期3年的临床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培训。理论学习突出专科特点,强调对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和口腔护理专业理论的培养,采取统一组织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护士须参加护理部、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临床实践制定统一的培训大纲,制定并下发培训实施方案及手册,使科室及规培人员明确培训及考核要求。科室严格按照培训实施方案做好带教计划,通过规范化培训使新入职护士达到护士的素质要求,掌握口腔接诊流程和常见治疗项目的护理工作常规及配合流程,口腔常用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口腔设备的维护方法及口腔器械处理方法等。

2.4培训管理

建立严格的培训管理机制,带教工作由护理部统一部署,选派科内综合能力强、整体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承担带教工作。组织全体带教共同编写培训大纲,制定培训规范要求。科室根据大纲制定带教计划,按照带教演示-临床实践练习-严格考核的模式,加强临床指导,严格把控操作规范。护理部及科室分别组建规范化培训考核组,按要求对规培人员进行考核。

2.5效果评价方法

2.5.1培训过程考核。规培人员应严格按照方案规定完成相应的科室培训,出科前接受综合测评及操作技能考核。综合测评结合培训人员日常工作表现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根据培训大纲制定统一考核标准及评分表,由考核组进行考核。2.5.2培训结业考核。对规培人员进行理论及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理论方面考核护士对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的专科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以专题报告或案例汇报的形式考核规培人员将所学应用于临床的成果,并由考核组评分。

3结果

已有46名护士完成培训,出科考核综合测评平均成绩(95.69±4.11)分,操作技能考核平均成绩(94.58±3.63)分。结业考核理论平均成绩(93.32±3.38)分,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平均成绩(93.72±0.93)分。

4讨论

4.1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规范了临床护理管理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核心思路是营造一个适合护理人才良性成长的有利环境[8]。通过建立规范的口腔新入职护士轮转培养模式和流程,充分发挥了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能,全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教学意识,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了一批教学人才。规范了临床理论知识框架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带动其他护理人员共同学习口腔护理规范操作,加强医护配合,使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规范化建设也得到提高。

4.2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扩充了护理人力调配力量

规范化培训不仅能保证护理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持续发展,医院也能从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化发展一体化整体设计方案的实施中受益[8]。参加规范化培训使一批年轻护士得到成长,壮大了医院护理队伍的中坚力量,充实护理人才梯队,作为业务骨干在临床科室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规范化培训证书的护士对口腔护理工作掌握更加全面,可以作为医院整体人力调配资源,满足科室之间临时调配的需要,缓解了不同科室间人力需求的差异,避免了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

4.3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培养了护理教学队伍

带教老师的执教能力直接影响规培人员的学习,应该选拔一批有丰富经验的带教老师[9]。我院借助中华口腔医学会、北京大学医学院网络教育学院联合组织的“口腔专业护士”学习平台,自2009年成为全国首批、天津市唯一一家《口腔专业护士培训》临床实践基地以来,建立了规范的基地管理办法,选派骨干护理人员参加学习。根据不同护理专业分组,通过模拟课堂听课、观摩操作演示录像、讨论、答疑、自学及临床实践等方式,培养出一批具有丰富的口腔护理理论知识、规范的临床操作技能且具有较高整体素质的骨干护士,有效承担起规培带教的任务。

4.4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丰富了护士职业生涯

参加规范化培训夯实了新入职护士的口腔专科理论知识,强化了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了医护配合能力及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全面掌握。以问题为基础的培训可以激发护士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并大大提高新护士的资源获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10]。举办规培人员的专题报告会可以使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专业深入学习,收集与专业有关的资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针对问题进行交流学习,强化理论知识[9]。通过对临床护理经验的思考总结,对患者安全、心理和护理服务细节的关注及护理新理念、新技术的介绍推广,锻炼了规培人员的文献检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规培人员的综合素养。汇报的同时也促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明确今后学习研究的方向。这些都为年轻护士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5口腔新护士护士规范化培训持续改进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相互沟通与交流,定期召开科室及规培人员座谈会,总结带教经验,收集科室及规培人员的意见建议,及时协调解决,促进规范化培训质量的逐步提高。

口腔医学专业规培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对口腔修复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义齿加工行业对义齿加工人员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目前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十分匮乏,缺口非常大,已成为我国义齿加工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严重制约了义齿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通过教学改革,进行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准备与企业合作,采用工学交替,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快速、高效地为义齿加工企业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口腔医学技术专门人才。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与用人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实习就业合同,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1]“订单式”培养是众多职业院校经过长期探索而总结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对于职业教育实现从传统教学体系到现代教学体系的转变,提升学生的知识素质、技能素质和职业素质,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等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已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了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的“三赢”效果。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由于行业的特点,更注重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非常适合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设置必须符合市场性

近十几年来我国口腔医学的发展及分工细化带来了义齿加工行业的兴起,大批的“义齿制作中心”应运而生,但是目前义齿加工行业的发展尚不规范,缺乏行业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没有严格遵守行业准入制度。相当数量的义齿加工厂,一方面从用工来源相对容易、开出的工资相对较低考虑,多录用那些未经正规职业教育培训的无证人员,这类人员一般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甚至没有经过培训,只是在岗拜师学艺,结果其只知道怎样做,而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专业操作技能差,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适应行业发展变化的能力均离岗位任务的要求相距甚远,影响了义齿加工的质量;另一方面企业为了适应行业内激烈的竞争,又迫切需要大量经过系统培训的具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他们上手快,适应能力强,可塑性大,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义齿加工的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高的口腔保健需求。但由于开办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校数量有限,社会、家庭以及学生的一些偏见导致招生规模小,人员输送不足,供求关系失衡,义齿加工企业无奈之下又只得录用那些无证人员,造成了供求矛盾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口腔医学技术行业的发展。因此,培养高端技能型的口腔医学技术专门人才,为义齿加工企业输送大量人才就成为当前口腔医学技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设置是非常符合市场的需求的。

2合作企业必须具备规范性

义齿加工行业虽然是上世纪几十年代才兴起的新兴行业,但是由于投资小、利润大、风险小,并且我国对这个行业监管规范的法律法规滞后,导致义齿加工行业市场鱼目混珠,杂乱无章。因此,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必须经过广泛的调研,走访相关的企业、行业协会、同类院校以及和企业合作的医疗机构,广泛收集企业信息,最终选择那些具备生产资质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员相对稳定的、义齿质量有一定保证的正规企业。这样,才能够保证合作的合法性、持久性。

3“订单式”培养目标必须具有针对性

高职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实施“订单式”培养的过程中,工作的重心依然要落在人才培养上。学校结合义齿加工行业的“需求”,在义齿加工行业的参与下,按照义齿加工行业的“需求”制定培养目标,从而使培养目标更明确、更具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对于培养的学生,就是为这个企业“量身打造的”;二是对于知识、技能要求,根据企业的具体需要来制定。学校有针对性地突出了企业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订单协议中规定的教学实训任务,切实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4培养过程必须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性

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中,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一般由校企双方共同商定。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用人单位占主导地位;而人才规格的确定,由于教育技术上的复杂性,学校又往往能够赢得主动,修正一些用人单位过分功利的要求。[2]

这种培养模式,不但有效发挥了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密切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还提升了双方的合作层次,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使用实现了“零距离”接触。

培养过程的合作主要体现在课程开发、设计、实施、评价上。要求义齿加工企业较早地介入学校,根据口腔医学技术岗位需求,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做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增添义齿加工的新知识、新技术,摒弃逐步淘汰的技术;按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目标,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建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共同参与专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另外,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还要将企业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及时传授反映该企业运作过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培养学生较早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

5课程开发必须注重职业性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义齿加工行业是不断发展的,学校教学内容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时刻关注义齿加工企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规模,不断补充、更新、修正和完善实施性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能灵活地适应义齿加工行业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同时,义齿加工行业也应该选派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口腔技师,通过对需求岗位的分析,对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适用性。

总之,通过与义齿加工行业的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可以增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促进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充分就业,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义齿加工企业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口腔医学专业规培篇(8)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5-0083-03

自开办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以来,学校一直受到这样的问题困扰:每年数以百计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岗位,但义齿加工行业每年大量的人才需求仍然无法满足。是何原因导致大部分口腔医学技术毕业生没有选择到义齿加工行业就业?自2010年我们开始追踪调查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义齿加工企业和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毕业生。

一、现状展示

(一)义齿加工企业口腔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不足三成

所调查的7家义齿加工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义齿制作岗位)有1334人,其中口腔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37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8.19%,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数为中小学毕业后通过短期培训或通过“师传身授”的方式学习上岗,有少数技术人员为其他专业转行经过岗前培训上岗。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资格管理混乱,行业准入制度不规范

376名口腔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中具有国家相关机构颁发的专业资格证者345人,其中获得口腔技师资格证者7人,口腔技士资格证者8人,口腔修复工资格证者205人,牙齿模具工资格者128人。技师证及技士证因为符合义齿加工企业对从业人员资格的要求,容易得到企业的认可;而口腔修复工及牙齿模具工资格证形同一张白纸,原因是这些资格证的含金量并不高,资格认证时考核的内容并不实用,不符合企业“以技能论英雄”的要求。同时国内实施认证的与义齿加工岗位相关的工种――牙齿模具工、口腔修复工及口腔技士(师)之间的工种定位、职能要求的区分不明确。所以7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工种等级认证,企业内部承认,与工资挂钩。

(三)义齿加企业人才缺口大招工难

7家义齿加工企业人员年流动率平均达到46.5%,其中流动最大的是口腔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达到64.6%。加上业务的扩展,7家义齿加工企业每年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为500多人。

(四)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

自2001年开办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以来,我校共培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858名。除了在所调查的7家企业就业的45人外,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其他义齿加工企业就业毕业生不超过10人,在义齿加工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仅占该专业毕业生总数的6.4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定位主要是义齿加工企业的义齿制作岗位,而从调查结果看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岗位是口腔临床治疗(52.32%)、行政事业单位(13.28%)、销售行业(22.55%),在这些岗位就业的毕业生占88.15%。愿到加工厂实习的学生少,去加工厂实习中途转向临床实习的学生较多,留在加工厂工作的毕业生在厂里工作的时间不长。这与企业招人难形成一对平行的矛盾。

对曾经在义齿加工企业工作现已经离职转行或现在仍在义齿加工企业工作但近期有转行想法的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1%的人认为在这一岗位工作前途渺茫;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一岗位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自主时间少。他们转行的原因中,家人不支持的有92%,自己不喜欢的有56%,不愿背井离乡的有85%。

二、结论和原因分析

义齿加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尤其是具有口腔技士或技师资格的高素质口腔技工人才紧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愿到义齿加工企业就业的人数少且不稳定。这个问题亟待国家相关部门、义齿加工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及企业共同协作研究对策,予以解决。

(一)义齿加工行业发展滞后于口腔临床医学

我国第一个牙医学院――华西协和大学牙医学院1917年成立至今已近百年,自我国1992年初增设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至今仅20余年,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于2004年才正式设立。目前,我国口腔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已经较为完善,但是义齿加工行业的专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较为混乱,虽有口腔技士(师)、牙齿模具工、口腔修复工的资格认证,但是工种定位和资格认证均比较混乱。

(二)社会对技术类岗位存在偏见

在古代,“技”被认为是下等人从事的行业,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受到冷落而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受热捧的现象可以看出这一思想观念对人们的影响。到义齿加工企业工作被认为是到企业“打工”,在义齿加工岗位工作的人被视为“打工者”,是弱势群体。

(三)行业管理制度不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弊端多

由于义齿加工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而国家对此行业的管理制度未完善,行业准入制度不规范,专业人员缺乏严格的执业资格管理体系,义齿的质量检测标准尚未形成,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从业人员无学历、低学历的情况相当普遍。导致不规范的义齿加工企业涌现,义齿加工质量良莠不齐,造成企业间混乱的不良竞争局面。由于企业管理人才缺乏,义齿加工成本的恶性竞争,再加上人才流动性大,使得企业在人才的培养上投入不足,员工的待遇差、工作时间过长,加班得不到补偿,各种权利得不到保障,企业文化娱乐生活单调,员工发展空间甚小,缺乏幸福感。

(四)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与专业设置规划不协调

教育部在《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明确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可以到义齿加工行业的修复技工岗位及口腔临床治疗岗位就业,但国家尚无对毕业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临床治疗岗位工作的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只能同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毕业生一样参加口腔技士(技师)、牙齿模具工、口腔修复工的职业资格考试。

(五)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由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明确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的多向性,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亦为了兼顾不同发展方向,导致了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基于临床和技工两个方向的,这让教师实施的教学活动处于尴尬之境,使得义齿加工技术人员缺乏正规、系统的口腔技师基础教育系统,缺乏规范的技术培训。

三、问题解决对策

国家相关部门应理顺口腔医学及相关专业相互关系,明确办学方向,完善办学体系,完善口腔医学相关行业的准入管理制度,加强对义齿加工企业的管理,规范义齿加工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制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临床治疗岗位的执业资格认证制度。义齿加工企业应逐步探索、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待遇,为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教育行政部门应探索现实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避免教学单位为了通过评审而走形式主义路线,使教学改革成为空口号。职业院校应该实行教学去行政化,通过资格认证、行业的准入制度来引导教学的方向。职业院校应该从教学作息制度、教学内容、教材使用、教学活动形式等方面彻底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不玩文字游戏。

参考文献:

\[1\] 王蓓,杨素贞.我国与日本口腔技工教育模式比较\[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1999(3).

\[2\] 赵铱民.我国口腔修复工艺学的现状及问题浅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

口腔医学专业规培篇(9)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将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也更好的适应了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笔者将基于胜任力的管理理论引入口腔医学生的本科培养模式之中,并结合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和学生培养的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究,提出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本科精英培养新模式。

1 胜任力概述胜任力一词,来源于英语中的“competency”,其原意是能力、技能。被誉为“胜任力研究之父”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在1973年最早将胜任力的理念引入学术界[1]。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随着之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胜任力的这一内涵被不断拓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除人力资源管理外的其他领域。

从大学口腔医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胜任力可以概括为口腔医学生在毕业之后的某个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的绩优者所具备的可客观衡量的个体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可预测的、指向绩效的行为特征,是判断一名学生是否能够胜任未来某项工作的特质,是决定并区别未来业绩好坏差异的个人特征。胜任力的特征中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需要后天培养形成的。在本科教育阶段,高等学校或教育机构就应该着重培养后天特征,结合人才市场用人需求,站在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有意识地规划和设计培养其胜任力,从而确保受教育的口腔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获得进入某一行业的胜任能力[2]。

2 口腔医学生胜任力培养的特点口腔医学生的胜任力培养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是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这与企业员工的胜任力培养截然不同,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同时今后还要面对口腔医疗临床实践,因此除注重对学生的口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之外,还需同时注意对学生抗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的个性培养,以培养出术业有专攻而素质全面的口腔医学生。

笔者认为学生的胜任力层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表现在外的表面层,体现在口腔专业知识技能、思维集中力、收集信息的能力等,这些知识、能力与行为易于被培养和评价;二是潜在层,比如发散型思维、挑战风险的意愿与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相对不容易被挖掘与感知,可以被认为是人的“潜能”;在潜在层与表面层之间还应该存在着一个中间层,中间层的胜任力介于表象和潜在的能力之间,这之间的能力就是本科胜任力培养的着重点,比如口腔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3]。

3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口腔医学生的胜任力培养应当侧重学生中间层能力的培养。而在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结构亟待转型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口腔医学生胜任力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3.1 对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也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应对经济全球化下严酷的国际竞争压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就必须要拥有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就必须依靠创新性人才。口腔医学生虽然仍处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和积累,但也不能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即便是口腔医学生阶段的创造活动很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新颖产物,他们的创新可能很多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但就学生个体历史而言却是具有首创的意义。

3.2 对口腔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口腔医学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原本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已有相当部分从原有的理论研究或创新型人员转向产业一线的应用型人员。产业应用型人员需要能够很好地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要胜任这类应用性工作,口腔医学生需要具备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从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口腔医学生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实施,使口腔医学生既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善于将书本知识或其他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效益[4]。这样培养的口腔医学生才能真正与社会需求相符合,口腔医学生的实践素质提高了,才能使高校成为促进口腔医疗事业发展的有利推手。因此应当在本科阶段多举行有创新意义的竞赛、活动等,鼓励口腔医学生进行大胆的摸索。

3.3 对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医学作为一个古老的学科,为人类的生存与安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人们的心目中,医生一直是一个恪守誓言、富于同情心、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服务于民众的受人尊重的社会职业。人们也一直认为,医学的职业精神会通过医学教育传承给医学生,医生在服务于大众的社会实践中会秉承与践行这种价值观和责任感[5]。然而,近几十年来,社会常常谴责医学界偏离了职业精神、违背了伦理规则。因此,对于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职业精神及医风医德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不仅要培养出医技精湛的医生,更要培养出品格高尚的仁者。

4 基于口腔医学本科生胜任力培养的实践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具体如下。

4.1 通过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创新胜任力的培养,全覆盖胜任力内涵首先,打破以前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分离的模式,创建“一贯制”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改革,在培养全程中引入专业知识学习,开展早期接触、反复接触临床教学改革等,加强学生医学专业知识方面的胜任力培养。

通过引入早期接触、反复接触科研环节,培养创新理念和能力,并实行了创新班主任辅导低年级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多段式”导师制和大学生科研计划等项目,并开设科研设计训练课程,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应用等职业发展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根据国情、校情,循序推进教育国际化,开拓学生国际视野,丰富创新能力培养方式。通过建设国际化口腔专业全英文课程、邀请国际医学大师进本科生课堂、开展国际交流营、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等举措,营造教育国际化的学术氛围,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树立成就导向、接受国际先进学术知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等各方面胜任力的培养搭建了国际化平台。

4.2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胜任力培养组织出台口腔医学各科实践教学标准。依托四川大学新增的“实践及国际课程周”课程,设立了临床技能训练、科研能力提升、国际视野拓展、社会实践锻炼四大教学模块,保证参与学时的个性化选择,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结合多段式导师制及创新班机制,由各科学术带头人牵头、优秀的导师指导,自主开展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国家及学校“三大实验计划”,使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组织影响大、参与面广的“林则杯”口腔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独立创新思想和持之以恒精神;通过“三馆一廊一杂志”即:“中国口腔医学博物馆”、“标本陈列馆”、“图书馆”、“华西口腔校友长廊”、“《中国口腔医学信息》杂志学生采编部”的持续建设工作,同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华西医院为平台建设示范实习、实训基地,训练了学生的医疗技术,更是强化了对学生医德医风的教育,全方位提升了学生对口腔医疗岗位的实践能力,拓展了实习范围。兼顾口腔医学生的职业特点,除在常规的业务科室轮转外,还在消毒供应室、制作中心等科室实习,实现口腔人才的全面发展。

4.3 弘扬医学职业精神,塑造高尚人格胜任力弘扬作为灵魂的医学职业精神,倡导的是人文医学的回归,向医学科学、医学教育注入人文精神,使之体现出应有的人文理念[6]。在教授临床技能的同时抓好实习医生的医德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向医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全面完善自己,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7]。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开设了临床前技能培训课程,完全模拟临床实景,同学们通过医生与患者的角色扮演,体验换位思考,全面了解接诊患者的全过程,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医患沟通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以医生的身份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能力。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在平时的临床实习接诊过程中,时刻重视对实习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最广泛、最基本的途径。

5结束语

对于我国医疗事业单位来说,每一名口腔医学生都是各个高校培养的“产品”,而评价这

个“产品”的核心标准之一就是其是否能够胜任工作岗位。本文从胜任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口腔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及口腔医学生胜任力培养的三个要素,并总结了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我国口腔医学精英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DC.Testingforcompetenceratherthanfor"intelligence"[J].AmPsychol,1973,28(1):1-14.

[2]胡颍,徐刚.基于胜任素质的大学生能力培养[J].中国集体经济,2007(3):179.HuYing,petence-basedabilitycultivationforcollegestudent[J].ChinaCollectiveEconomy,2007(3):179.

[3]贝.胜任素质理念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5):98-101.ChuBei.Anenlightenmentofcompetencetotalenttrainingincolleges[J].JNingboUniversity:EducationEdition,2008,30(5):98-101.

[4]郭朝晖,曹欢.胜任力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412):102-103.GuoChaohui,CaoHuan.Cultivatinginnovativecollegetalentswithcompetenceasthefocus[J].CO-OperativeEconomyScience,2011(412):102-103.

口腔医学专业规培篇(10)

如何培养出符合基层需要的合格口腔医学人才是高职医学院校不可回避的问题,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在深入行业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将精准医疗的理念与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育相结合,开展三年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精准医学教育改革研究,提出“河南口腔”的宏伟目标,现就口腔人才需求调研、职业能力、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层口腔医疗人才的需求

1.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岗位职业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点内容。本着精准医学教育的理念,为基层培养口腔医学专业人才,成就河南口腔的伟大梦想。我校口腔系经过基层调研,现将专业技术能力总结如下。

掌握口腔疾病的病史采集,口腔检查及病例书写

掌握牙体牙周以及口腔颌面部组织结构特点

掌握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原则和诊疗技术

掌握口腔常用材料性质和作用

掌握口腔常用药物的药理和应用

掌握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和体格检查的方法

掌握全身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掌握无菌术、心肺复苏等急救常识

掌握牙体牙髓、牙周、粘膜疾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掌握牙齿拔除术,牙槽外科手术

掌握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常见的修复方式

2.创业能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在现阶段全国经济不景气,中国GDP增速首次突破了7%的大背景下,鼓励创新创业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毕业生能通过创新创业开辟一条新通道,在这个开放有规则的社会和市场里,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拓展自己的人生,获取更好的生活[1]。

二、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综合改革建设

1.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基础满足个体需求的课程设置

医师资格考试是评价一名医学毕业生是否具备从业资格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考试,是国家医师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口腔医学作为更具实践操作性的学科,其执业医师考试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实施十年后,2009 年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不仅增加了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同时评分标准也更加细化和规范。因此,我校口腔医学教育应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由专门研究执业医师考试的教师负责分析执业考试执考点以及权重分,并且以此重新定义教学课程标准以及各科以及理论实践技能的课时分配。两年课程根据需要进行优化组合,将综合英语纳入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制定的自身发展目标以及规划进行选择。同时适当增加解剖病理等医学基础课程的比例,为我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增设口腔设备学、口腔市场拓展与营销、河南各市文化集锦等课程为学生更好的了解口腔医疗行业现状、个人创业奠定基础。

2.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系结合本校以及河南省实际情况出发,在实习阶段,通过带教老师进行系统的创业知识培训,使创业教育贯穿整个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医院以及门诊的运作管理当中,激励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并邀请国内外创业的成功人士,行业专家做创业方面的讲座。

3.教学模式方法的调整

口腔医学专业规培篇(11)

我国现行的口腔医学教育体系沿用的是前苏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教育体系[1],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于口腔医学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教育体系显示出了局限性.口腔医学专业具有独立操作能力要求高的特点,怎样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需求是口腔医学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现阶段,我国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改革浪潮已经兴起[2],口腔医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更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口腔医学人才,就必须拥有一支合格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师资队伍.本文将初步探讨口腔医学“双师型”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1“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提出

我国“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提出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当时我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但是专业授课教师中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历和专业实践能力,造成职业教育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因此提出了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发轫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教学改革[3],而最早提出这个概念是在国家教委的文件中《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教计[1997]95号).此后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课题,也是评价学校职业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2“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概念和内涵

2.1“双证”不一定是“双师”

不能简单的将“双师型”教师认为就是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加职业资格证)的职业教育教师[4],之所以这样,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不符,“双证”并不能够保证就具有“双师型”教师应该具有的能力,因此不必强调“双师型”资格,而要强调“双师型”能力.

2.2“双师型”口腔专业教师不能简单理解为口腔医师和教师的叠加

口腔医师与教师相比并不是一个重实践,一个重理论的区别,而是行业或职业的不同,这就是两种职业,需要两种职业技能.2.3口腔医师需要学习教育学规律如果口腔医学教师能够在临床医疗中看好病,这就表明他们具备了医师的职业能力,但是口腔医学专业教师还要能够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将掌握的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才表明他们具备了教师的职业能力,他们才达到了“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技能要求.因此口腔医师需要学习教育学规律.

3口腔“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方式

口腔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采取引进“双师型”人才,聘请兼职教师,培训现有教师等多种方式进行.然而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坚持“医教研”结合的办学思路.现代医科大学的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与医学研究,大学教师如果对某一领域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就不可能有自己的见解,在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上也就只能照本宣科,学生接触不到医学前沿,无法推动医学的发展.所以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能够支撑教师自身的知识与时俱进,完成培养医学接班人的任务.医学教育应当走“医教研”结合的办学路子[5].口腔医学教育的“医教研”结合,要求教师做到“科研”、“教学”和“临床”三轴联动,才能够实现由知识型教师向技能型教师的转变,实现教学重心由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倾斜的转变,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样培养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够结合临床实践,去探索、去研究、去创新、最后能够把研究成果转化到治病救人上,才能推动口腔医学的发展,而不仅仅只会“拔补镶”.

4口腔“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未来发展方向

口腔“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不是我们的终极建设目标,它只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而已.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有其规律(表2).习惯上认为,学习与练习造就了一名医学专家,但实际上,是临床问题造就了专家,其绝大部分的知识是来自于临床实践.专家不仅是技术熟练,而且能够将疾病出现的情境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能够系统的解决医疗问题.例如在面对一个疾病时,专家除去关注疾病本身,还能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这个疾病发生在这个病人身上,是否相同人群会出现该种疾病.所以医学实践对医学教育至关重要.医学实践离不开医院,需要思考如何把医学教育的场所合二为一,也就是将医院与学校融合在一起.传统的医学教育是“双元制”体系,将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场所分离,一方面学校中的专职教师欠缺经验,导致理论教学枯燥,另一方面医院中的医师欠缺理论讲授能力,导致临床教学效果不理想,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二者整合为一体,追求“医教协同发展”才能满足当今医学教育的需要[6].所以“双师型”教师还不是理想的口腔医学教师,未来理想的口腔医学专业教师应该在专门技术上呈现整合的“一”,而不是目前我们所强调的“双”,这也是口腔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孙慧玲.日本口腔医学教育简介[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34.

〔2〕柳贡慧,徐静妹,鲍洁,唐少清.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之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2):109-113.

〔3〕王宪成.实行“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J].中国培训,1997(9):23-28.

〔4〕姚桂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