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物流经营方式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8 16:37:01

物流经营方式

物流经营方式篇(1)

一般地说,物流是通过有效地安排商品的库存、运输、转移和管理,使商品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的经营活动。对于中小商店来说,物流活动不仅要服从零售经营过程的需要,更要围绕市场需求提供物流服务、积极开展物流经营。中小商店物流经营就是为了合理配置零售经营活动的物流资源、有效提供物流服务、不断创造物流价值而理顺各种关系的活动过程。简单地说,中小商店物流经营就是通过经营各种物流资源和功能要素为商品经营活动过程提供有效的物流服务。中小商店开展物流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1、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下,零售经营方式和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中小商店从追求规模化客流的经营转向追求规模化物流的经营,需要运用现代物流运作管理实现商品经营与顾客需要的协调;另一方面,中小商店的经营商圈在不断扩展,需要现代物流运作管理支撑和强化零售经营的市场竞争。中小商店脱离了现代物流管理就无法真正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为此,中小商店运用积极的经营观念来组织内部物流运作是适应经济环境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对促进中小商店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商店需要不断进行物流运作管理创新,需要对物流活动的每个部门、每个环节以及每个岗位在成本核算基础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借助价值链分析方法,模拟市场核算,内化市场竞争。为此,中小商店从经营的角度来开展物流活动,对促进中小商店内部物流运作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来看待中小商店的内部物流活动,无论是物流的供应,还是物流的需求,中小商店内部物流运作都是一种重要的经营资源,需要运用现代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全面整合内部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活动成本,创造更好的经营效益。为此,中小商店积极开展物流经营能有效提高内部物流运作效率,对促进零售经营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小商店物流经营的过程分析

中小商店物流经营活动基本上包含了零售经营所需的多种物流功能,基本上是以商品经营为中心展开采购、运输、验收、保管、包装、配送等物流运作的。中小商店物流经营不仅要具备提供基本作业的服务能力,而且还应具有为零售经营过程提供物流运作系统设计、从事物流系统管理的能力。在实现中小商店经营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满足零售经营对高效化物流系统的需要时,中小商店在物流经营中必须从商品经营需要出发,对整个物流运作环节进行结构的合理调整,以保持运动过程的系统优化。对物流经营过程的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确定过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对中小商店物流经营过程的分析,一方面就在于物流经营的结构性分析。首先应在把握物流过程整体性基础上全面分析各种物流功能和物流环节的基本状况,搞清物流经营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并进行描述和分析;其次应根据中小商店现实情况分析,店内物流过程重点在于商品空间布局的小批量多频度运送和调动,主要是与内部部门和环节的协调;店外物流过程重点在于大批量商品运动的组织,主要是与外部组织和顾客的协调。最后应把物流成本、物流组织管理等相关结构纳入分析内容。

另一方面就在于物流经营的动态性分析。应结合零售经营发展需要,深入分析物流经营的资源及其配置状况,搞清在物流经营过程中促进或制约的要素资源,并进行比较和分析;应根据市场发展变化分析物流经营的基本趋势和基本策略,实现物流经营的高效运作;应特别关注具有优势的物流资源以及对零售经营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物流资源。

2、建立科学的过程分析框架。

美国学者迈克·波特提出“价值链”的概念,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供应链理论,是中小商店物流经营过程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供应链是指零售经营活动将商品或服务提供给顾客的所有环节和所有企业构成的运动体系,供应链强调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扩散、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的价值链激励机制体现经营一体化,供应链是从系统观点出发,通过对中小商店商品经营过程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协调,来满足顾客的需要。所以,供应链以价值链的优化为目的,关注的是零售经营中商品的流动而不是功能分割或局部效率。

中小商店物流经营过程的科学分析就建立在价值流分析基础上。价值流是零售经营创造价值的所有活动过程,主要体现为:从采购、运输、包装、库存到配送的物流活动;从顾客需求、订单、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信息流活动。

3、采用有效的过程分析方法。

中小商店物流经营过程的分析一般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过程活动图分析法:所谓过程活动图分析法就是指中小商店对物流经营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并采用图解方式进行相关分析的方法。运用过程活动图进行过程分析,首先要把握过程的总体考察;其次作好每次过程的详细记录,包括时间、人员、移动距离、设备及场地面积等;最后采用5W1H法进行分析。一般包括:中小商店物流过程分析;物流价值判别;物流过程再思考;物流系统设计和优化;物流过程的每项活动价值的进一步确认。二、是实体结构图分析法:所谓实体结构图分析法就是中小商店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判别和分析物流经营活动的价值流的方法。一般由容量结构图和成本结构图两部分构成。通过实体结构图分析可以简化、合并物流活动或调整、优化物流活动顺序以提高物流效率。

三、中小商店过程导向的物流经营方式

在中小商店经营活动中,不同的零售业态和交易方式会相应产生不同的物流需求和物流运动方式。以过程为导向看待中小商店物流经营方式,可以从物流服务、物流管理、物流经营三个方面来探讨:

1、服务过程的物流经营方式

从中小商店经营服务过程来看物流经营方式,主要包括自我物流服务方式、协作物流服务方式和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式。

中小商店自我物流服务方式就是指利用已有的物流资源,通过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和物流技术,不断优化物流运作流程,为零售商品经营过程提供高效、优质物流服务的基本方式。

中小商店协作物流服务方式就是指在已有的物流资源难以满足零售商品经营活动需要时,与零售商品供应商、其他中小商店以及相关消费者联合起来为有效解决物流需要而开展的物流服务协作的基本方式。需要注意协作基础,通过资源互补、合理运作、共享利益,实现中小商店物流经营过程的顺利进行。

中小商店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式就是将零售商品经营活动所需的物流服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的基本方式。按照物流供应链的理论,中小商店将不具备供应能力的物流服务需要交给专门的物流企业,能集中经营资源,培育和形成零售经营的核心竞争能力。

2、管理过程的物流经营方式

从中小商店经营管理过程来看物流经营方式,主要包括功能物流经营方式和集成物流经营方式。

中小商店功能物流经营方式就是指中小商店为构造适应商品经营过程需要的物流体系,对中小商店物流经营活动中各功能、各环节进行分析,采取多种形式在市场范围进行物流资源配置,以建立一个功能健全、环节配套的零售物流运作系统的基本方式。一般注重物流运作中各种基本功能要素的管理,强调物流经营过程中物流功能的系统优化和高效运作。

中小商店集成物流经营方式就是将中小商店各种物流资源、各种物流活动以及商店内外各种相关系统用供应链思想整合、集成起来形成统一、高效的物流运作体系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店内集成、店外集成和综合集成方式。

3、经营过程的物流经营方式

从中小商店商品经营过程来看物流经营方式,主要包括连锁物流经营方式、物流经营方式。

中小商店连锁物流方式就是为了更好发挥零售经营物流服务的优势,采取连锁形式开展物流经营活动的基本方式。一般应注意连锁经营的地域范围,注意连锁经营的实力和服务水平,注意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

中小商店物流经营方式就是为零售经营各种新兴商务活动提供物流而开展的一种物流经营方式。一般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决定物流经营项目和市场范围,注意选择合理的方式,注意兼顾委托方利益。

四、中小商店过程导向的物流经营策略

1、精益化物流经营策略

精益化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精益化物流就是运用精益化思想对中小商店物流经营活动进行管理,主要包括:从顾客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创造价值的物流经营活动;按整个价值流确定中小商店物流经营中所有必须的步骤和活动;创造物流活动的新价值;不断改善物流经营过程。

中小商店物流经营采用精益化策略,要求提供满意的顾客服务水平,不断把物流成本降到最低程度。重点作好三点:

保证物流活动过程的顺畅流动。关键是让完成物流经营活动的某一项所需步骤以最优的方式联接起来,形成连续流动。首先要明确流动过程的目标,使价值流动方向明确;其次,把价值流动的所有参与环节和企业集成起来,以最终顾客的需求为共同目标,共同探讨最优物流路径,消除一切不产生价值的行为。

以顾客需求为物流动力。零售经营活动的流动要靠顾客需求的拉动。在实际操作中,对需求稳定、可预测性较强的,可以根据准确预测进行物流组织;而需求波动较大、可预测性不强的,则要采用精确反应、延迟技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服务水平。

不断改善物流活动过程。精益化物流是动态管理,对物流活动的改进和完善是不断循环的,每一次改进,形成新的价值流的流动,使物流总成本不断降低,实现全面物流管理的目标。

2、一体化物流经营策略

一体化物流经营就是指中小商店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外部不同企业之间在物流上进行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物流经营方式篇(2)

一、引言

现代物流企业是指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采用现代物流的组织方式和现代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合理化水平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在经营理念、运作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化程度、物流技术、企业制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以反应快速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的显著特征区别于传统物流企业。而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正确的经营模式,所以各个公司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和完善更加适合自己公司的经营模式。

二、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概述

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根据企业的经营宗旨,为实现企业所确认的价值定位所采取某一类方式方法的总称。其中包括企业为实现价值定位所规定的业务范围,企业在产业链的位置,以及在这样的定位下实现价值的方式和方法。由此看出,经营模式是企业对市场作出反应的一种范式,这种范式在特定的环境下是有效的。

一般来说各个行业企业的经营模式有很多种如:

根据企业在产业链的位置来分类:生产代工型(纺锤型)经营模式、设计+销售型(哑铃型)经营模式、生产+销售型经营模式、设计+生产+销售型经营模式和信息服务类型。

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来分类:单一化经营模式和多元化经营模式,多元化经营模式又分为集中化多元经营、横向多元化经营和混合多元化经营。

从上可看出企业的经营模式根据企业的定位和角度不同有很多不同的选择,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如何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正确经营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三、我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

我国物流业随着近几年经济的迅速发展,前进的步伐也相当快速,在物流市场上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开始向物流领域拓展,新兴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国外物流企业也看好中国物流市场,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物流业形成了多种类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物流企业发展还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物流理念的淡薄,经营理念的落后,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开拓创新。

在近些年我国企业物流发展壮大和迅速,但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仍是寥寥无几。而根据调查显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物流企业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需求能力。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企业的目标是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管理理念的成熟,他们在要求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外,还希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单管理、流通加工、订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百分之八十五来自基础,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百分之十五。

从表象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

四、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思考

(1)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此外,我国加入WT0以后,已经陆续开放了部分物流市场,一些跨国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等相继进入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外物流资本的挑战。

(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

(3)经营模式的选择要结合物流企业实际

能适用于多个企业,关键是经营模式必须与企业实际相适应。因此,企业在选择经营模式时要注意结合自身优势,对物流市场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同时,依托原有资源,利用现代物流理念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使选择的经营模式能够给企业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

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活动。特别是在现在环境下选择物流企业经营模式,应当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基础上,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模式,并且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发现,时刻寻找能让企业更好更快速发展的经营模式。这样才能让企业的物流经营模式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企业迅速发展,也能促使物流行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戢守峰,李雪欣,刘伟文.现代物流企业经营战略[M].科学出版社,2006.7.

[2]甘卫华,吴正广.物流企业经营管理基础[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4.

物流经营方式篇(3)

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第3条第2款规定:“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按该条款规定分析可知,农村土地承包方式主要有两类:其一是家庭承包;其二是其他方式承包。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法律规范之性质和内容分析,该法“对家庭承包的土地实行物权保护”,[4]即通过家庭承包方式使农户取得的是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主要实行债权保护(除《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9条“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确认承包方取得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外)。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章“家庭承包”第五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第32~43条)和第三章“其他方式的承包”(第49~50条)规定,并结合民法中物权法理论分析,笔者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承包中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前提条件下,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权属性质和主体种类与农村土地农业用途的基础上,原承包方(即流出方)依法将该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从该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的部分权能等具体民事权利转移给他人(即流进方)的行为。上述农村土地承包中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5],是指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或者依法登记取得的,对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养殖水面、“四荒”等农村土地进行占有和以耕作、养殖、种植竹木或者畜牧为生产方式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目的生产经营而使用并获得收益的权利以及该依法承包农村土地所形成权利的处分权。该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性质属于物权,属于物权中的他物权,属于他物权中的用益物权,且是一种新型用益物权[6]。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章“家庭承包”第32条“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和第三章“其他方式的承包”第49条“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以及有关法律规定分析,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它是指转让方(原承包方)在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方式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前提下,在承包期限内依法将部分或者全部承包地上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给受让方(新承包方)的行为。其结果是,转让方丧失部分或者全部承包地上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受让方依法取得部分或者全部承包地上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转让方与发包方之间部分或者全部承包地上的承包关系终止,确立受让方与发包方之间部分或者全部承包地上的承包关系,如转让方依法将全部承包地上物权性质承包经营权转移给受让方,其承包方法律资格和原拥有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消灭。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它是指转包方(原承包方)在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前提下,在承包期内并保留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下依法将部分或者全部承包地上债权性质农村承包地使用权转移给受转包方的行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属于转包方在保留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前提下,从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部分权能(包括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但不包括处分权)移转给受转包方,其结果,受转包方无法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而只能取得债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原“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9条),新确立转包方与受转包方之间的转包关系,且该转包的期限不得超过原承包期的剩余年限,一般较短,最长也不得超过20年。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它是指出租方(原承包方)在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方式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前提下,在承包期内并保留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下依法将部分或者全部承包地上债权性质农村承包地使用权转移给承租方的行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属于出租方在保留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前提下,从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部分权能移转给承租方,其结果,承租方无法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而只能取得债权性质农村承包地租赁权,同时,原“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新确立出租方与承租方之间的农村土地租赁关系,且该租赁的期限不得超过原承包期的剩余年限,最长不得超过20年。

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它是指在存在两个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有效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前提下,并限于同一发包方的农村土地的两个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基础上,承包方之间依法互相调换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则发生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的流转,其结果,甲承包方丧失原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A)而同时取得乙承包方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B),则反过来,乙承包方丧失原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B),而同时取得甲承包方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A)。

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它是指入股者(原承包方)在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方式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前提下,依法将农村承包地使用权入股而取得股权的行为。

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它是指抵押人(原承包方)通过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前提下,以不转移农村土地之占有,将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债权担保的行为。在抵押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即抵押权人)依照担保法规定拍卖、变卖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价款中优先受偿。

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它是指承包方在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方式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前提下,在承包方最后一个家庭成员死亡和承包期内,由最后一个死亡的家庭成员的继承人依法继承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

8.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代耕。它是指承包方在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方式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前提下,依法将承包地委托给第三人(即代耕方)暂时代为经营的行为。

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准占用。它是指承包方在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方式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前提下,国家因处于紧急状态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紧急需要,可以在紧急状态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紧急需要期间依法将承包地临时转移给国家或者国家指定的特定单位占用的行为。如《草原法》第四十条规定:“需要临时占用草原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临时占用草原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并不得在临时占用的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占用期满,用地单位必须恢复草原植被并及时退还。”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既不同于农村土地使用权出让,如农村土地使用权承包、租赁等[7];也不同于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如家庭承包中发包方依法调整承包地或家庭承包的承包户依法分户等;更不同于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如承包地被依法征用或占用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其法律特征主要体现在:

1.以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为前提。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包括两种:(1)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包括通过家庭承包的方式取得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通过其他方式承包并依法登记取得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2)债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即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土地,未“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承包方只享有债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拍卖、招标等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农村土地承包法中专章规定为‘其他方式承包’”。“以招标、拍卖、公平协商等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的与发包方是债权关系,如承包鱼塘,承包期3年,其间是一种合同关系”。[8]有的人认为:其他方式承包“双方当事人签订承包合同后,没有依法进行登记,承包方不能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等证书,承包方就不能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双方按照承包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力,履行义务”。但与“通过其他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只有进行依法登记,承包方才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9]比较分析,则上述两段文字表述是相互矛盾的,第二段引文其内容是正确的,第一段引文内容“承包方就不能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笔者认为应改为“承包方就不能取得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章“家庭承包”第32条和第三章“其他方式的承包”第49条规定分析,可见,只有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才能依法流转。

2.不发生农村土地所有权权属性质和主体种类的变化。农村土地所有权有两种权属性质,一种是国有土地所有权,另一种是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管以何类性质和何种形式流转,都不会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权属性质。同样,国有土地所有权主体是国家,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是村农民集体,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是组农民集体,乡(镇)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是乡(镇)农民集体[10]。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管以何类性质和何种形式流转,也都不会引起土地所有权主体种类的变化。

3.不改变承包地之农业用途。农业用途,是指承包地用于种植农作物、林木或者从事畜禽养殖、养鱼、特种养殖用途。承包地之农业用途,应按大类区分,如耕作、种植竹木、畜牧、养殖。《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7条第1款第1项规定:“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

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自愿性。《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0条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该法第34条规定:“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该法第57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强迫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该流转无效”。这些法律规定,充分体现和尊重承包方自愿流转承包地的权利。

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有一定期限。即“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即受让方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为原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又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即承租方取得的农村承包地租期,一般较短,但最长也不超过20年。总之,不管以何形式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其流转的期限都不得超过原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6.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权利内容流转的二元性。从产权角度分析,[1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包括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的流转和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保留下的流转两方面。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的流转,主要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保留下的流转,主要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

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其客体的确定性,即农村承包地。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其最终结果都发生农村承包地占有的改定,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即流出方)失去或暂时失去农村承包地的占有,而有流进方或者合法第三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抵押权实现时)取得和临时占有该农村承包地。

8.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契约性。不管以何形式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都必须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9.原承包方对农村承包地投入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时的合理补偿性。《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3条规定:“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时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该法第58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擅自截留、扣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的,应当退还”。

10.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其流进方享有的权利,不得超过原承包方(即流出方)享有的权利。流进方享有的权利可以与流出方享有的权利相同,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受让方从转让方中取得完整的、具有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进方享有的权利可以少于流出方享有的权利,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承租方取得的是从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的部分权能,即享有债权性质的农村承包地租赁权,而不是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管以何种形式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其流进方享有的权利,都不能超过原承包方享有的权利。

1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其流出方的特定性和流进方的多元化。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流出方是农村土地承包中的原承包方;而流进方(除个别流转形式限制外,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或者互换等)是一切农业生产经营者,实际上除农户外,还包括法人、其他组织、自然人。

三、两类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区别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章“家庭承包”和第三章“其他方式的承包”分别规定了家庭承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其他方式承包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两大类,特别对家庭承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了较为具体的法律规定,它们具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同特征外,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或差异。其具体表现在:

1.两类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前提条件产生形式不同。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分析,家庭承包其承包合同生效则承包方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而其他方式承包需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后,承包方才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

2.两类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双方主体差异。对流出方而言,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出方只能是发包方的农户(“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而其他方式承包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出方是发包方内部成员(包括农户、联户、个人)或发包方以外的单位、个人(《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8条规定:“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应当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的,应当对承包方的资信情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审查后,再签订承包合同”)。对流进方而言,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进方通常情况下是发包方内部成员,至少发包方的成员享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承包权;而其他方式承包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流进方没有资格限制,流进方是一切农业生产经营者,包括法人、其他组织、自然人。

3.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中受让方限制差异。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其受让方限制在“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上;而其他方式承包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其受让方没有资格限制,为一切农业生产经营者。

4.是否能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流转形式不同。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转包流转形式,且目前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中,转包是主要形式,转包面积约占50%;而其他方式承包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存在转包流转形式。

5.是否能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流转形式不同。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允许采取抵押形式;而其他方式承包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允许采取抵押形式。

6.是否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流转形式存在差异。家庭承包的耕地、草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采取继承流转形式,只有林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继承流转形式;而其他方式承包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都可以采取继承流转形式。

7.两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限制条件不同。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经发包方同意(如转让)或备案(除转让外流转);其他方式承包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只要依法、依市场流转就行,不需经发包方同意等。

8.两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有无存在差异。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以采取有偿,也可以无偿,甚至倒贴;而其他方式承包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采用有偿为原则,完全按市场化运行。

9.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领域和入股者存在差异。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领域狭窄,一般只有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目的只限于“从事农业合作生产”,入股对象限于承包方之间;而其他方式承包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领域宽,入股的目的可不限于从事农业合作生产,也可以参股进行联营、股份制经营等,入股对象可不限于承包方之间,其他单位和个人也可以参与入股。如创办农业股份公司,则完全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践中将遇到问题和建议

1.通过其他方式承包,并经依法登记取得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流转缺乏全面法律规范。《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章“其他方式的承包”第49条只规定了该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和第50条也只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作了原则规定,从法律结构看,它与该法第二章“家庭承包”第五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相独立的,无法律依据按该法第二章第五节法律规范适用。上述已对家庭承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其他方式承包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区别作了研究,可见两类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除具有共同特征外,有自身运行机制,应有适合自身运行机制的法律规范。

2.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会与依法调整承包地产生法律规范之冲突。过去中央政策和地方性法规以及地方性规章规定,转让、出租、转包、互换和入股等,须经发包方同意,往往发包方同意时可附加条件,即任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都要符合承包地之调整的限制。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章“家庭承包”第37条第1款规定:“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可见,上述只有转让方式流转受到限制,而其他方式流转可以说完全自由不受限制。同时该法第27条第2款规定:“承包期内,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情殊情形对个别农户之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适当调整的”,可依法进行调整(但“承包合同中约定不得调整的,按照其约定)。如果调整承包地之前,一方面超过农户人均承包地数量的部分或者全部承包方都已依法进行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而受让方都是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农户,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承包地调整是否公平、合理、科学;另一方面超过农户人均承包地数量的部分或者全部承包方都已依法进行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在流转期限内能否对转包或出租的承包地调整,显然,无法律依据支持这种承包地调整,况且法律也无理由支持。可见,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已与依法调整承包地之法律规范产生冲突。

3.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会与依法收回承包地产生法律之冲突。《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6条第3款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按该条款规定,发包方可依法收回承包地。但如遇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和转为非农业户口前依法实施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从而会使该法第26条第3款规定无法实施使发包方依法收回落空;同样,如承包方已依法进行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或者出租(无须发包方同意,操作上无任何难度),在流转期限内能否收回,显然,法律无依据支持收回,照样使收回落实。

4.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法律规范欠具体,实践操作中会发生扭曲。如《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3条第1款第3项只规定:“(三)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而对不同种类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没有作出流转期限的规定,按照法理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或者出租,属于债权性质的民事权利转移,其流转的期限应符合债权法理论规定,最长不得超过20年。又如《农村土地承包法》只对各种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作出概括规定,缺乏其各种类流转运行法律机理和操作规程规定,难以真正指导农村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流转符合“条件、自愿、规范、有序、依法”之客观要求和真正实现维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

最后,笔者建议国务院应制定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相配套的一系列行政法规,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条例》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条例》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管理条例》等。

[1]*本文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ZO2GLT)《进一步推进浙江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研究》(丁关良教授主持)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2]何宝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释义及实用指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174页(参见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农村土地承包及其管理情况”)。

[3]参见刘坚主编:《<农村土地承包法>培训讲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77-78(参见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陈晓华“规范和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柳随年于2001年6月26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草案)》的说明”。

[5]参见丁关良、田华:“论农用地物权制度的选择——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名称的存废”,载《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2期。

[6]参见丁关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的探讨”,载《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第7期。

[7]参见1999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工作的通知”第一项规定:“一、在‘四荒’使用权承包、租赁或拍卖前,必须做好‘四荒’界定确权等基础性工作。”

[8]胡康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法通俗读本》,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94页和第104页。

物流经营方式篇(4)

所谓物流模式,即企业将自身的物流业务交由谁来经营。通常企业的物流模式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企业自营物流。在这种模式下,企业自己出资建仓库,配备 运输 车辆,拥有专职物流人员来经营内部物流业务;第二类是企业物流外包。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把自身的物流业务全部或部分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自己则专注于核心业务的经营。第三类是企业共同经营物流。在这种模式下,企业联 合同 行业、同地区或上下游企业共同出资,兴建物流设施,并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使用这些设施开展物流业务。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选择正确的物流经营模式,才能够使物流真正成为第三方利润源泉,使企业健康发展。否则,若企业选择不当,有可能会使企业承担巨大的物流经营 成本 甚至使自身陷入经营困境。所以选择正确的物流经营模式对一个企业来说十分重要。而一个企业如何选择物流经营模式,则取决于很多条件,比如自身 经济 实力,企业经营理念,周边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程度等等。下面笔者分别就这三类物流经营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进行探讨,以供企业选择时借鉴。

企业自营物流可方便自身使用,易于监控物流质量。如果企业拥有自己的仓库,那么就可以提前进行仓储规划,保证生产、销售等环节顺利进行。同样,企业拥有自己的运输车辆就可以保证随叫随到,令客户满意。另外,企业自营物流还可使企业在物流发展中占据主动,甚至可将物流发展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海尔集团大力发展企业内物流,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还逐步培养了一批懂得物流经营 管理 的人才,并对外开展了第三方物流业务,逐步把物流发展成为自身的竞争优势。不过,企业选择这种物流经营模式必须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才有可能大幅 投资 ,并且企业内部物流规模也要足够大,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否则会造成资源闲置。另外企业还必须能够吸引到懂得物流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选择自营物流经营模式一定要慎重,切忌贪大求全。因为中小企业多为小规模经营,如果将大笔资金投入物流设施建设上,造成大量沉没成本,极容易引起经营风险。若投资规模过小,则可能导致物流设施陈旧,造成内部物流效率低下。例如珠三角很多中小企业选择自建仓库,但由于资金和规模有限,只能把仓库建成传统的手工经营模式。很难实现库存产品的分区分类管理,更不用说利用自动化仓储配送系统来提高物流效率了。而有的企业因为把仓库建得过大造成浪费,就把仓库兼做员工宿舍,引起管理混乱并极易引发失窃,火灾等风险。另外,中小企业自身的物流业务量不多,也不够稳定,如果物流设施按照业务量最大设计,会造成资源浪费,而如果按照业务量较小的设计,又可能造成不够用。另外,中小企业在经营环境和薪资待遇方面很难吸引到优秀的物流人才加盟,难以借助自营物流打造竞争优势。因此中小企业在选择自营物流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实力、规模和人才等诸多因素。

企业如果选择将物流业务外包,则可避免投资风险,并可专注于核心业务经营,也无需配备专职物流人员,节约了开支。比如珠三角很多企业属于三来一补型加工企业,全靠外包接单来维持生存,业务极不稳定。如果自己兴建仓库,一旦转产或搬迁则可能原有仓库功能失效,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资金浪费。反之,若企业租赁仓库,不仅能减少投资的沉没成本,还便于企业快速适应 市场 变化,提高效益。但是,物流外包的前提是必须周边存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供选择,并且物流外包的成本低于自身经营物流的成本。如果企业所在区域没有成熟的第三方物流体系,或者外包后的物流成本反高过自营成本,则企业物流外包也不可行。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物流业,兴建了大批专业的物流中心,也涌起了一些优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因此企业物流外包的外部经营 环境 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由于第三方物流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难免鱼龙混杂。部分物流企业经营不规范,还有可能给客户带来经营风险。比如有的外贸企业将货物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保管 运输 ,但部分物流企业不讲诚信,双方虽然就货物存储运输等事宜签订了 合同 ,但遇到支付费用更高的企业,它马上优先考虑第二家企业,导致已签订合同的企业无法按时交货,造成一定的 经济 损失。由于现有物流 法律 法规不够健全,企业即使选择打官司也不一定能挽回损失,还要浪费极大的 人力 物力 成本 ,反而得不偿失。因此很多选择物流外包的企业遇到这种事情往往是自认倒霉。还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服务意识,给外包企业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如广州很多大型连锁超市将货物配送外包给物流企业,但这些所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把物流等同于送货,物流服务人员等同于司机和搬运工,上门服务人员衣着随便,言语粗俗,且往往把货物一放了之,并不提供安装调试等售后服务。顾客不满于这种劣质服务,往往迁怒于超市而不是物流企业,转而选择到售后服务完善的超市购物,导致将物流外包的超市顾客流失。因此,企业在选择物流外包时除要比较成本外,一定要选择 管理 规范、信誉高的物流企业,并将可能存在的风险预先加以防范,以避免损失。

除了自营和外包之外,企业还可选择与其他企业共同经营的物流模式。综上所述,中小企业由于受企业规模限制,很难像大企业一样拿出大笔资金建设物流设施,如果 投资 过小,又很难实现物流的自动化、现代化经营,自己不仅要承担很高的成本,还无法提高物流效率。但是,将物流外包又受到外部物流发展环境的制约,如果没有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性价比良好的服务,企业很难将自身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联合同行业,同地区或上下游企业共同出资兴建物流设施,共同经营物流业务。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规模效应,投资的物流设施也可一步到位,大大提供物流作业效率,使参与的每家企业节约投资成本,提高效益。这种共同经营模式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始于日本,在众多企业中推行取得了巨大成功。如日本著名的伊藤洋华堂超市就采用了“窗口批发制”的共同配送模式,具体做法是按地域指定几家批发企业作为自己的对口批发企业或物流中心,其他批发企业向零售企业发的货都先送到指定批发商处,由他们进行完各种物流作业后,再集中配送到零售企业店铺。通过这种共同配送模式,伊藤洋华堂的物流管理成本大幅下降,并且借助于集中物流管理,还进一步推动了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了商品的鲜度管理。该公司也通过这一模式成功跃居全国第二大规模的连锁超市。这类物流经营模式尤其值得珠三角地区企业借鉴。珠三角地区聚集着大量的产业群,如顺德的电器、南海的陶瓷、中山的灯饰、东莞的 电子 、服装等。在这些产业群中,除极少数龙头企业有实力实现自营物流外,大部分企业并不能承担自营物流的巨大成本,而在选择物流外包时又难以找到信誉良好,价格实惠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所以就有必要联合起来,实现共同经营物流。这样,不仅可节约投资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还可提高 市场 竞争力,避免被市场淘汰。

综上所述,三种物流经营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企业。其中物流自营模式适用于综合实力强、自身物流量大的企业,物流外包模式适用于自身物流业务量小或不够稳定、自营物流容易加大成本或导致经营风险的企业,且以其周边已具备成熟的第三方物流体系为前提。而共同经营的物流模式则适用于同行业、同地区或上下游企业共同整合资源,达到规模经济效应,从而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企业共存共荣。因此,企业在选择物流经营模式时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做出恰当的选择。当然,企业也可采用混合物流经营模式,即将这三种模式综合使用。如按照业务的重要性程度来选择自营或外包,按企业对物流业务的重视程度来决定是自建还是租赁仓库,这些都需要企业因势利导,选择正确的物流模式。

物流经营方式篇(5)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来推进物流的发展,从而使之发展升级。

随着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快速崛起,并日趋成为物流服务的主流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也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之一。目前,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管理水平差异很大,甚至在企业内部先进与传统物流管理模式并存的局面。

经过十多年的摸索,中国的物流业正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即从现代物流管理(重具体的操作)走向供应链管理(重动态抽象的控制),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物流园区、中心管理逐步走向专业化和社会化转变。

委托式模式

物流园区不仅是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而且是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由于对物流园区管理水平及专业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委托式管理是现代物流园区管理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物流园区的委托式管理即委托经营管理,指受托方根据所委托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合同制的签订,并按合同的条款执行管理的一种模式,称之为委托式管理。

通常所见的委托式管理的种类为三种:第一种是委托方全权委托,不参与经营管理;第二种是委托方部分委托,参与经营管理;第三是委托方全权委托,并参与决策。由于委托式管理种类不同,它适应的范围也有所不同。在不同的行业内,对委托式管理的范围界定都有一定的差异,也有不同的结果。例如,酒店的管理一般适应于第一种模式,即全权委托,委托方不参与经营,按合同收取受托方一定比例的收益。企业物流的管理一般适应于第二种模式,是指企业将自己的部分经营主体委托给受托方,与受托方在经营过程中融为一体,与企业经营享有同制度,同流程,最终获取参与部分的利润。现代物流园区管理模式适应于第三种,因为物流园区的委托经营群体不一,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政府,有企业,有行业内,也有行业外的客户等),所以,它是一个综合的管理体系,从整体到局部。加之投资的主体和经营主体的不同,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必须是全方位的、个性化的管理模式等。

权责划分及风险控制

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物流园区管理从实际经营者角度上来看,基本都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完成管理目标,提升管理水平,确保经营者获取一定的利润。在现代的管理模式中,特别是物流园区的管理一般采取委托式管理比较多。从本质上来看,物流园区的管理则是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包括政府、投资人、物流企业、客户和消费者。但从实际经营者来看,园区的经营不仅仅是上述提到的几方面,而是与各方面都有直接关系,它也和其他组织一样,也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管理和衔接。通过这种规范的管理模式来实现园区的管理目标。

一般情况下,战略层负责园区重大事项的决策,控制园区发展方向,如发展规划的制定,重大项目的批准,招商政策,物流管理收费标准制定等;其次,由战术层按照战略层制定的原则,开展计划组织,协调工作,维持园区的正常运行;最后,由操作层按照战术层的安排,完成具体事务的执行等。

物流经营方式篇(6)

我国物流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技术水平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的研宄,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

 

2先进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分析

 

借鉴国外先进物流理论和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结合我国物流业的现状以及物流发展过程中实际情况,推出我国物流企业经营发展的新模式,以期能够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效益。

 

2.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宄,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2.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了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2.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定制物流服务是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2.5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

 

3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思考

 

3.1经营模式是物流模式成功的关键。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3.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

 

3.3经营模式的选择要结合物流企业的实际。能适用于多个企业,关键是经营模式必须与企业实际相适应。因此,企业在选择经营模式时要注意结合自身优势,对物流市场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同时,依托原有资源,利用现代物流理念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使选择的经营模式能够给企业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

 

物流经营方式篇(7)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的是在农村土地承包中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前提条件下,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权属性质和主体种类与农村土地农业用途的基础上,原承包方依法将该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从该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的部分权能等具体民事权利转移给他人的行为。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其他方式主要指入股。该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据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主要有:转让、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继承等。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它是指转让方(原承包方)在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方式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前提下,在承包期限内依法将部分或者全部承包地上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给受让方(新承包方)的行为。其结果是,转让方丧失部分或者全部承包地上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受让方依法取得部分或者全部承包地上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转让方与发包方之间部分或者全部承包地上的承包关系终止,确立受让方与发包方之间部分或者全部承包地上的承包关系,如转让方依法将全部承包地上物权性质承包经营权转移给受让方,其承包方法律资格和原拥有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消灭。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它是指转包方(原承包方)在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前提下,在承包期内并保留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下依法将部分或者全部承包地上债权性质农村承包地使用权转移给受转包方的行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属于转包方在保留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前提下,从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部分权能(包括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但不包括处分权)移转给受转包方,其结果,受转包方无法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而只能取得债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原“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9条),新确立转包方与受转包方之间的转包关系,且该转包的期限不得超过原承包期的剩余年限,一般较短,最长也不得超过20年。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它是指出租方(原承包方)在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方式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前提下,在承包期内并保留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下依法将部分或者全部承包地上债权性质农村承包地使用权转移给承租方的行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属于出租方在保留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前提下,从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部分权能移转给承租方,其结果,承租方无法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而只能取得债权性质农村承包地租赁权,同时,原“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新确立出租方与承租方之间的农村土地租赁关系,且该租赁的期限不得超过原承包期的剩余年限,最长不得超过20年。

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它是指在存在两个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有效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前提下,并限于同一发包方的农村土地的两个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基础上,承包方之间依法互相调换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则发生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的流转,其结果,甲承包方丧失原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而同时取得乙承包方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则反过来,乙承包方丧失原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而同时取得甲承包方的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

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它是指入股者(原承包方)在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方式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前提下,依法将农村承包地使用权入股而取得股权的行为。

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它是指承包方在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方式取得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在前提下,在承包方最后一个家庭成员死亡和承包期内,由最后一个死亡的家庭成员的继承人依法继承物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依据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依据,主要有两种:

1、法律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依据在《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中得以体现。《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第三十二条规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第三十四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第三十七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第四十一条规定“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经发包方同意,可以将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同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土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第四十二条规定“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可以自愿联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合作生产。”

《物权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地等农村土地,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让、入股、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转”。

2、政策依据。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依据非常丰富。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民可以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转让、鼓励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1993年中共中央1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允许农民在土地承包期内流转土地,包括转包、出租、置换、转让、土地股份合作等五种流转的形式。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要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进行,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农户转让。少数确实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三、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几点法律思考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法律规范欠具体,实践操作中会发生扭曲。首先,法律、中央政策和地方性法规以及地方性规章规定,转让、出租、转包、互换和入股等,须经发包方同意。往往发包方在同意时附加条件,但法律并未明确规定“经发包人同意”的标准,以及其在转让中可以行使的权力范围,在实践中往往造成发包方滥用权力,谋取私利,侵害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其次《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3条第1款第3项只规定:“土地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而对不同种类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没有作出流转期限的规定,按照法理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或者出租,属于债权性质的民事权利转移,其流转的期限应符合债权法理论规定,最长不得超过20年。再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之间内涵外延界定不清,存在交叉重迭现象,《物权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列举的方式明确确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转让、互换、转包、出租、入股、抵押及继承、代耕等方式,代耕虽然对防止撂荒土地具有积极作用,但当事人之间实质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并不是市场流转行为。法律对上述几种方式界定不清,导致外延交叉重迭。

物流经营方式篇(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商品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物资空间移动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扩展,因而对于物流活动的效率、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信息化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物流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和高度化,要求物流服务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型物流服务,以适应物流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现代物流企业是指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采用现代物流的组织方式和现代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合理化水平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在经营理念、运作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化程度、物流技术、企业制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以反应快速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的显著特征区别于传统物流企业。

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物流功能要素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得收益的业务运作方式。经营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个成功的经营模式,企业才可能获得盈利。物流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对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寻找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开始向物流领域拓展,新兴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国外物流企业也看好中国的物流市场,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物流业形成了多种类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物流企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现代物流理念淡薄,经营观念落后,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开拓创新。

据有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新增物流企业的数量每年以16%—2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已有70万家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和机构,但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美智管理顾问公司所做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调查的50多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需求的能力。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企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理念的成熟,他们在要求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外,还希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定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提供此类物流增值服务。调查数据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

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

二、先进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分析

以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招商局物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物流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结合自身优势,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笔者走访调研了数十家先进的物流企业,掌握大量企业经营运作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八种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

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商业运作方式决定着物流服务方式,只有深入掌握了目标行业或项目的具体特征,才能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实际上,行业物流服务模式体现了细分物流市场的特征。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在全球,也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进行所有种类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可采用目标集聚战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各有侧重地展开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

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

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起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

定制物流服务是

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北京星网物流中心是由“金鹰公司”(msas和sinotrans在1996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专门为诺基亚公司兴建的物流设施,它坐落在诺基亚星网工业园内,将园区内诺基亚的区域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通过“金鹰公司”提供的无缝隙供应链解决方案,降低整个园区内企业的供应链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目标。

5.物流咨询服务模式

物流咨询服务模式是指利用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到企业内部,为其提供市场调查分析,物流系统规划、成本控制、企业流程再造等相关服务的经营模式。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物流咨询服务的同时,帮助企业整合业务流程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进而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企业通过物流咨询带动其他物流服务的销售,区别于一般仓储、运输企业的简单化服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具体的业务运作中,可以采用大客户经理负责制来实施物流咨询服务。大客户经理要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特点,成立独立的项目组,组织行业专家、大客户代表、作业管理部门、项目经理等人员,从始至终负责整个项目的销售、方案设计与服务实施,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提高客户满意度。实践证明,这种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与客户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业务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物流管理输出模式

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运作时,可以有两种方式

(1)系统接管客户物流资产:如果客户在某地区已有车辆、设施、员工等物流资产,而物流企业在该地区又需要建立物流系统,则可以全盘买进客户的物流资产,接管并拥有客户的物流系统甚至接受客户的员工。接管后,物流系统可以在为该客户服务的同时为其它客户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以改进利用率并分担管理成本。

(2)与客户合资成立物流公司:物流企业与客户共建合资物流公司的方式,既使客户保留物流设施的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以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有效控制;又注入了专业物流公司的资本和技能,使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招商局物流集团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便是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招商局物流集团通过对青啤发展现状和其他多方信息的分析,结合青啤自身拥有大量物流设施、设备与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与青啤成立合资物流公司,购买或租赁青啤原有物流设施、设备,并接收青啤原有运作和管理人员。这种模式确保了招商局物流能够将其较为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员工分配制度、操作流程的再造方法,渐进地、完整地灌输到合资公司的物流管理中。合资公司开始运作的三周时间内,青啤原有车辆利用率就提高了60%,每年仅公路运输就将为青啤节省物流成本近700万元。

7.物流连锁经营模式

物流连锁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方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的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费用的物流经营形式。物流连锁经营借鉴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汇集资金、人才、客户资源的目标,同时在连锁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大程度的整合物流资源,用以支持管理和业务操作,为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从2000年开始物流连锁经营的尝试,将商业中加盟连锁的经营理念引入到物流业,创造出了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加盟连锁的形式进行物理网络扩张的经营模式,使公司迅速汇集了资金、人才和客户资源,扩大了企业规模。

8.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服务更好的效果,相互之间形成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国内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力量薄弱,难以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相互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盟。这种自发的资源整合方式,经过有效的重组联合,依靠各自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企业规模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形成规模优势和信息网络化,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物流服务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形成一个高层次、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在战略联盟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价值低的功能虚拟化。虚拟经营能够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实现企业的精简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广州海元物流公司就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典范,它是由31家优秀的专线运输公司资产重组后建立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在全国拥有376个分公司,并且建立了海元物流信息系统,推出了京广物流带、广沪物流带、广渝物流带等服务区域。“海元模式”是中小型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新模式,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借鉴。

三、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几点思考

1.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此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已经陆续开放了部分物流市场,一些跨国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等相继进入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外物流资本的挑战。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

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

物流经营方式篇(9)

中图分类号:F3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1-2162-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1.042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logistics were elaborated firstly, then the problem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existing agricultural logistics models in Jilin, and finally the operation model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logistics suitable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lin were explored, and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ensur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model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new normal; agricultural logistics; operation model; construction

“新常态”一词是国家主席于2014年5月份赴河南考查时提出来的,随后又在多种场合下提及该词,主要是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中国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提出来的[1,2]。吉林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农资物流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农资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吉林省农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农资物流运行模式,优化吉林省农资物流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农业生产资料加工、包装、运输和配送等环节,进行农资物流过程的整合,实现农资物流效果和效率的最大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为吉林省“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吉林省农资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吉林省农资物流的发展现状

资料显示,吉林省已经成为中国对农资需求比较大的省份之一,但是却存在着与之不相匹配的农资物流发展滞后的现象[3]。表现在农资物流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效率和效益不高;农资物流网点比较分散,专业化程度不高,物流新技术在农资物流发展过程中应用较少;农资物流服务意识淡薄,服务理念不完善;农资物流的流通渠道还不畅通,市场运营效率比较低,市场的监管机制不完善[4]。加快吉林省农资物流业的发展,构建一个适合于吉林省发展的农资物流发展模式,对于优化吉林省农资物流的相关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村投资环境,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进吉林省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5]。现阶段,有很多农资物流的从业者已经意识到了农资物流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方式,需要“互联网+”的参与,需要农资物流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先进的物流理念、合理严格的监管机制,需要一个公平合理的物流经营环境。

1.2 吉林省农资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 市场流通效率低 吉林省现有的农村公路大多数还是中国前些年“村村通”修建的水泥路,这些水泥路有些路段在建设的时候水泥的标号就不达标,加之道路年久失修,导致许多路段路况很差,严重影响了农资物流的发展。另外,物流企业内部的设施落后,有些农资物流企业的运输、信息等服务设施不配套。老旧的农资物流运行模式不合理,仓储、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还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标志着社会发展程度的信息技术不能很好地应用,这些导致吉林省农资物流市场流通效率低。

1.2.2 物流组织化程度低 根据调查,吉林省农业组织中98%以上还是以个体商户为主,大多规模小、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实力弱、市场占有率低,根本形不成合理有效的物流组织。类似于吉林省榆树市泗河镇凯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吉林省富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吉林省大安市民意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具有组织的合作社很少,而且发展起步晚、水平低。几乎没有农资物流专业合作社,有些涉及到农资物流方面的合作社,其组织化程度较低、入社农民数量少。这就导致了个体户经营农资物流的资金匮乏、信息不流畅、经济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差,更谈不上连锁经营了。无法与大的农资公司进行有效对接,增加了农资物流的运营成本。

1.2.3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吉林省的农资物流基本上还是以传统方式在经营,农资企业既进行生产经营,又进行销售运输和仓储,还进行物流配送,需要大量的物流装备。这就导致了农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农村物流信息服务的不完善,就会无形中增加农资的仓储、配送、运输等成本。再有,农民从各级分销商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农资,又会增加农民的负担。

1.2.4 信息化程度不高 吉林省物流信息不健全,农资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程度更低,农资信息网还没有完全与各级政府、企业进行有效衔接。加上有些农民居住在交通和信息不畅的山沟里,农户居住比较分散,物流资源难以共享,农户不能完全享受到物流信息技术带来的恩惠,农民也不能把相应的信息反馈出来,基本上处于信息在村乡的断层、沟通渠道不畅的局面。

1.2.5 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在广袤的农资市场上的个体经营户逐渐增多,庞大的农资经营户队伍的出现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监管机制。但是现阶段中国农资物流市场的监管机制并不完善,农资物流市场管理比较混乱,运营效率较低。有的地方监管部门比较多,会增加农资物流经营户的负担,有的地方存在着监管盲区和漏洞,农资物流经营户的市场竞争不公平。

2 吉林省农资物流运营模式分析

2.1 现有运营模式

吉林省现有的农资物流运营模式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吉林省农资物流现有的运营模式是由生产企业通过物流中心,再经过农资批发商、农资零售商、农资商场和农资超市等进入到农户手中,农户把反馈的信息也会反方向地传给各个节点。图1还显示,吉林省农资物流的物流传递还是采用B2B或B2C的方式进行配送。如果针对农资物流的销售商进行划分,又可以将吉林省农资物流的现有模式分为第三方运营模式、邮购运营模式两种模式。

2.1.1 第三方运营模式 该种模式是指农资生产企业或者销售商通过第三方进行物流的运输服务和仓储服务,并将农资产品配送给农民手中。该种模式通过物流将农资生产企业、农资销售商、农资消费者紧密联系起来,销售商与制造企业有着紧密的客户合作关系,与消费者有着间接的客户合作关系。第三方运营模式是物流行业中最为传统的模式[6](图2)。

该种模式也可以通过直销的方式,略去销售商的环节,由制造企业直接通过第三方物流销往消费者,见图3。

该种模式还可以以包销的运营模式出现,是指农资物流企业把农资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包装加工,然后以自己的品牌进行销售,见图4。

2.1.2 邮购运营模式 该种模式是通过电子商务运营,可以通过邮政物流来实施[7]。该种模式适合于少量的农资,例如种子、绳套等。化肥、农药等不适合通过邮购模式进行运营。具体模式详见图5。

2.2 现有运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专业的第三方农资物流企业。吉林省的农资物流市场是一个具有较大需求的市场,也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新领域,但是,吉林省农村缺乏从事农资运营的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现有的农资物流规模小、服务差、效率低、人员素质低。不能充分发挥农资物流的相关功能,缺乏完善的服务于农资的创新经营模式。

2)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运作模式。吉林省地处中国的东北部,四季分明,经常会出现雪灾、冰灾、暴雨洪灾等,特别是农村和山区中的道路不顺畅,如果农民急需相应农资,物流公司因缺乏应急运作模式而未能及时提供农资,导致农业生产停滞,则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吉林省农资物流需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运作模式,可以成立应急处理中心,应急处理中心作为农资物流网络的应用辅助体系,也可以作为临时物流中心,处理农资物流临时储藏、运输、配送等的应急业务。

3 创新吉林省农资物流运营模式

从上文分析可知,吉林省农资物流的运营模式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以后的发展中,应借鉴国外农资物流发展经验,根据吉林省的省情,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好时机引领下,依靠市场驱动,以实现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农资物流模式的创新发展。

3.1 区域整合模式网络构建

由于吉林省下辖9个地级市,农村地区比较分散,偏远地区的物流成本过高,而且偏远地区的物流运输时效也难以保证,为了保证吉林省所有农村地区的农资物流成本的有效运行,必须构建一个适合于吉林省农资物流区域整合模式的网络。本研究以第三方物流模式和基于节点的物流模式为基础,增添信息化管理方式来满足吉林省农资物流的运行需要。根据吉林省的省情,可以构建如图6的网络模式。

图6中的吉林省农资物流区域整合网络模式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的网络平台,能够根据不同的运输方式及时地把农民所需要的物资通过物流区域整合网络传递给农民,是一个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平行发展的系统。这种网络模式可以满足吉林省不同地区的农资物流运营,无论是农资的运输、包装、仓储、流通加工等物流功能都能通过吉林省农资物流区域整合网络来实现。在选择物流节点的过程中主要选择吉林省农资物流企业集中度高、基础设施条件优越的为主体,选取长春、四平、吉林、延吉等物流节点作为农资物流运作基地,以陆路和铁路作为运输干线,选择适合不同道路的运输车辆进行农资的运输,重点打造以长春为核心的农资物流节点,向吉林、四平、延吉、白山、松原、通化、白城、辽源等辐射,每个地市再向自己所辖的县乡村辐射。

3.2 区域整合模式信息平台构建

现代化的吉林省农资物流运营离不开“互联网+模式”,离不开吉林省的电子交易平台,这就需要构建农资物流信息化平台。让农资生产企业、农资物流企业、农户之间通过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夯实吉林省农资物流业信息化的基础,促进吉林省农业的大发展。所构建的吉林省农资物流信息平台所包含的信息见图7。

“三农”问题一直是吉林省农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农资物流运作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农资物流涉及到农业资料的运输、仓储、配送、加工、包装、装卸等各个方面。吉林省应该成立“三农”服务平台,农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手机APP把信息传递给“三农”服务平台,由“三农”服务平台把信息通过农村信用机构传递给农资生产企业或者是农资经营超市,见图8。

3.3 创新运营模式的机理

首先建立“三农服务运营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平台收集采购信息,通过集中采购降低农资产品的采购成本,定期向农资生产企业下订单,农资生产企业根据订单向乡镇农资物流中心进行供货,再由乡镇农资物流中心向客户配送相应的农资产品,同时还要监控库存中农资的状况,加强库存管理。该物流运营模式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大型连锁超市和农资生产企业还可以向农户相关的需求信息,通过向乡镇物流中心下订单,也可以通过“三农服务运营平台”来实现农产品的直接采购。

从资金结算服务方面来看,通过与乡镇农村物流中心核对账目,吉林省的相关农村银行和信用机构也可以将资金通过“三农服务运营平台”和手机APP发给农户;或者通过乡镇农资物流中心将农资产品的贷款上交给农村信用机构。

4 吉林省农资物流的运行策略

4.1 要由传统运营向现代物流转变

吉林省的农资物流的现有运营模式还是具有传统特色的自营的模式,传统的农资物流自营模式规模小、投入成本高、经营分散、信息的沟通慢。这样的经营模式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也难以满足农户对农资的及时需求。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下,吉林省的农资物流应该向现代物流模式转变,政府要采取措施,积极培育和鼓励有实力和有竞争力的农资企业来负责经营,鼓励现有农资企业通过兼并、控股、合作、联合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

4.2 要加快建设重点物流园区

吉林省的各个地级市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农村所辖范围设立重点物流园区,物流园区的建设规模应该能够满足和适应当地区域范围内一定时间的农资服务要求。农资物流园区的建设应满足道路通畅、运输便利。还要对物流园区进行合理规划布局,规划过程既要满足物流运营流程的需要,又要考虑农资物流的运营成本,保证农资物流园区的合理、畅通、绿色、环保等。

4.3 要加强农资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资物流因其独有的特点更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有效运营的保障,吉林省偏远地区从事农资物流的主体需要完善基础设施。现在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与现代农资物流业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吉林省的乡村公路和村村通等路网建设亟需完善,物流节点的建设也要重新规划。除此之外,农村的网络问题、农资物流的包装问题、农资物流的支线运输问题等都需要有效地解决。

4.4 要提高农资物流信息化程度

吉林省应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提高农资物流信息化程度,要建立采购自主化的电子物流系统平台(图9),完善农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保证吉林省农资物流的信息的对等与交流,提高吉林省农资物流的整体竞争力。

4.5 要提高从事农资物流人员的素质

吉林省从事农资物流的相关群体的整体素质不高,急需物流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应该鼓励高等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兴业,把在学校学到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让既懂物流运作规律又具有开拓精神的管理人员加入到吉林省的农资物流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 .谋求持久发展,共筑太梦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11-10.

[2] 张占斌,周跃辉.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若干问题的解析与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15(1):34-39.

[3] 张国权,李春好,孙承志.吉林省物流发展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3(5):105-116.

[4] 姚 舜,衣保中.吉林省区域物流节点建设规模预测分析[J].管理世界,2011(7):175-176.

物流经营方式篇(10)

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物流功能要素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得收益的业务运作方式。经营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个成功的经营模式,企业才可能获得盈利。物流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对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寻找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开始向物流领域拓展,新兴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国外物流企业也看好中国的物流市场,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物流业形成了多种类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物流企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现代物流理念淡薄,经营观念落后,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开拓创新。

据有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新增物流企业的数量每年以16%—2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已有70万家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和机构,但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美智管理顾问公司所做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调查的50多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需求的能力。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企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理念的成熟,他们在要求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外,还希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定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提供此类物流增值服务。调查数据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

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

二、先进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分析

以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招商局物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物流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结合自身优势,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笔者走访调研了数十家先进的物流企业,掌握大量企业经营运作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八种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

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商业运作方式决定着物流服务方式,只有深入掌握了目标行业或项目的具体特征,才能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实际上,行业物流服务模式体现了细分物流市场的特征。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在全球,也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进行所有种类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可采用目标集聚战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各有侧重地展开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

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

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起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

定制物流服务是

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北京星网物流中心是由“金鹰公司”(MSAS和Sinotrans在1996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专门为诺基亚公司兴建的物流设施,它坐落在诺基亚星网工业园内,将园区内诺基亚的区域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通过“金鹰公司”提供的无缝隙供应链解决方案,降低整个园区内企业的供应链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目标。

5.物流咨询服务模式

物流咨询服务模式是指利用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到企业内部,为其提供市场调查分析,物流系统规划、成本控制、企业流程再造等相关服务的经营模式。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物流咨询服务的同时,帮助企业整合业务流程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进而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企业通过物流咨询带动其他物流服务的销售,区别于一般仓储、运输企业的简单化服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具体的业务运作中,可以采用大客户经理负责制来实施物流咨询服务。大客户经理要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特点,成立独立的项目组,组织行业专家、大客户代表、作业管理部门、项目经理等人员,从始至终负责整个项目的销售、方案设计与服务实施,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提高客户满意度。实践证明,这种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与客户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业务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物流管理输出模式

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运作时,可以有两种方式

(1)系统接管客户物流资产:如果客户在某地区已有车辆、设施、员工等物流资产,而物流企业在该地区又需要建立物流系统,则可以全盘买进客户的物流资产,接管并拥有客户的物流系统甚至接受客户的员工。接管后,物流系统可以在为该客户服务的同时为其它客户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以改进利用率并分担管理成本。

(2)与客户合资成立物流公司:物流企业与客户共建合资物流公司的方式,既使客户保留物流设施的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以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有效控制;又注入了专业物流公司的资本和技能,使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招商局物流集团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便是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招商局物流集团通过对青啤发展现状和其他多方信息的分析,结合青啤自身拥有大量物流设施、设备与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与青啤成立合资物流公司,购买或租赁青啤原有物流设施、设备,并接收青啤原有运作和管理人员。这种模式确保了招商局物流能够将其较为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员工分配制度、操作流程的再造方法,渐进地、完整地灌输到合资公司的物流管理中。合资公司开始运作的三周时间内,青啤原有车辆利用率就提高了60%,每年仅公路运输就将为青啤节省物流成本近700万元。

7.物流连锁经营模式

物流连锁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方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的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费用的物流经营形式。物流连锁经营借鉴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汇集资金、人才、客户资源的目标,同时在连锁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大程度的整合物流资源,用以支持管理和业务操作,为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从2000年开始物流连锁经营的尝试,将商业中加盟连锁的经营理念引入到物流业,创造出了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加盟连锁的形式进行物理网络扩张的经营模式,使公司迅速汇集了资金、人才和客户资源,扩大了企业规模。

8.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服务更好的效果,相互之间形成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国内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力量薄弱,难以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相互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盟。这种自发的资源整合方式,经过有效的重组联合,依靠各自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企业规模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形成规模优势和信息网络化,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物流服务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形成一个高层次、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在战略联盟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价值低的功能虚拟化。虚拟经营能够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实现企业的精简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广州海元物流公司就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典范,它是由31家优秀的专线运输公司资产重组后建立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在全国拥有376个分公司,并且建立了海元物流信息系统,推出了京广物流带、广沪物流带、广渝物流带等服务区域。“海元模式”是中小型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新模式,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借鉴。

三、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几点思考

1.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此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已经陆续开放了部分物流市场,一些跨国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等相继进入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外物流资本的挑战。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

物流经营方式篇(11)

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物流功能要素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得收益的业务运作方式。经营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个成功的经营模式,企业才可能获得盈利。物流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对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寻找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开始向物流领域拓展,新兴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国外物流企业也看好中国的物流市场,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物流业形成了多种类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物流企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现代物流理念淡薄,经营观念落后,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开拓创新。

据有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新增物流企业的数量每年以16%—2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已有70万家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和机构,但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美智管理顾问公司所做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调查的50多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需求的能力。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企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理念的成熟,他们在要求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外,还希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定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提供此类物流增值服务。调查数据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

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

二、先进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分析

以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招商局物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物流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结合自身优势,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笔者走访调研了数十家先进的物流企业,掌握大量企业经营运作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八种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

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商业运作方式决定着物流服务方式,只有深入掌握了目标行业或项目的具体特征,才能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实际上,行业物流服务模式体现了细分物流市场的特征。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在全球,也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进行所有种类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可采用目标集聚战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各有侧重地展开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

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

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起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

定制物流服务是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

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北京星网物流中心是由“金鹰公司”(MSAS和Sinotrans在1996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专门为诺基亚公司兴建的物流设施,它坐落在诺基亚星网工业园内,将园区内诺基亚的区域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通过“金鹰公司”提供的无缝隙供应链解决方案,降低整个园区内企业的供应链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目标。

5.物流咨询服务模式

物流咨询服务模式是指利用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到企业内部,为其提供市场调查分析,物流系统规划、成本控制、企业流程再造等相关服务的经营模式。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物流咨询服务的同时,帮助企业整合业务流程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进而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企业通过物流咨询带动其他物流服务的销售,区别于一般仓储、运输企业的简单化服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具体的业务运作中,可以采用大客户经理负责制来实施物流咨询服务。大客户经理要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特点,成立独立的项目组,组织行业专家、大客户代表、作业管理部门、项目经理等人员,从始至终负责整个项目的销售、方案设计与服务实施,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提高客户满意度。实践证明,这种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与客户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业务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物流管理输出模式

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运作时,可以有两种方式

(1)系统接管客户物流资产:如果客户在某地区已有车辆、设施、员工等物流资产,而物流企业在该地区又需要建立物流系统,则可以全盘买进客户的物流资产,接管并拥有客户的物流系统甚至接受客户的员工。接管后,物流系统可以在为该客户服务的同时为其它客户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以改进利用率并分担管理成本。

(2)与客户合资成立物流公司:物流企业与客户共建合资物流公司的方式,既使客户保留物流设施的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以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有效控制;又注入了专业物流公司的资本和技能,使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招商局物流集团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便是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招商局物流集团通过对青啤发展现状和其他多方信息的分析,结合青啤自身拥有大量物流设施、设备与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与青啤成立合资物流公司,购买或租赁青啤原有物流设施、设备,并接收青啤原有运作和管理人员。这种模式确保了招商局物流能够将其较为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员工分配制度、操作流程的再造方法,渐进地、完整地灌输到合资公司的物流管理中。合资公司开始运作的三周时间内,青啤原有车辆利用率就提高了60%,每年仅公路运输就将为青啤节省物流成本近700万元。

7.物流连锁经营模式

物流连锁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方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的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费用的物流经营形式。物流连锁经营借鉴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汇集资金、人才、客户资源的目标,同时在连锁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大程度的整合物流资源,用以支持管理和业务操作,为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从2000年开始物流连锁经营的尝试,将商业中加盟连锁的经营理念引入到物流业,创造出了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加盟连锁的形式进行物理网络扩张的经营模式,使公司迅速汇集了资金、人才和客户资源,扩大了企业规模。

8.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服务更好的效果,相互之间形成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国内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力量薄弱,难以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相互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盟。这种自发的资源整合方式,经过有效的重组联合,依靠各自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企业规模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形成规模优势和信息网络化,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物流服务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形成一个高层次、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在战略联盟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价值低的功能虚拟化。虚拟经营能够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实现企业的精简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广州海元物流公司就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典范,它是由31家优秀的专线运输公司资产重组后建立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在全国拥有376个分公司,并且建立了海元物流信息系统,推出了京广物流带、广沪物流带、广渝物流带等服务区域。“海元模式”是中小型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新模式,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借鉴。

三、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几点思考

1.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此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已经陆续开放了部分物流市场,一些跨国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等相继进入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外物流资本的挑战。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

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