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完善的教学体系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1 16:43:42

完善的教学体系

完善的教学体系篇(1)



1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力推进、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教学型的普通高校,主要承担着社会各种各样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而从人才市场需求缺口来看,也主要集中在应用型人才上。会计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它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职业内涵不断扩展,对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据《中华财会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对会计本科生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应具备能力的调查排序依次是:实际操作能力90%,协调能力42%,创造能力14%,交际能力和善辩能力8%。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会计理论教学来实现,更重要的是通过会计实践教学来实现。为了切实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会计实践教学。



2确立会计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体系一般由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条件等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科学的结构框架。实践教学目标是具体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等要素内涵的依据。它从属于会计教育目标。



会计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近年来会计教育的大力发展,传统记账式的会计人员已相对过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既懂专业、善管理,又具备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仍然奇缺。另外,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预计到2010年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要达到100万。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统计,2008年度应参加任职资格检查的注册会计师80899人,实际通过检查78577人,因此,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强化审计操作技能,必须进一步拓展会计实验教学的内容,构建一个校内外结合、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为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使会计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合格会计人才的基础性保证和重要教学环节。因此我们将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确定为:强化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和一般关键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掌握会计工作中需要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技能,掌握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和内部控制要求,以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从而完成从理论向实践、从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的过渡,达到(助理)会计师的职业素质。



会计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



能力

目 标

内涵及要求

相关课程

一般关键能力(会计职业素质能力)

具备会计职业岗位所需的语言、计算机、协作、交流、社会活动、组织等基本素质,并达到相应的技能等级。

围绕会计职业岗位的需求,积极进行会计岗位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如语言能力、合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突出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等的教育,加强诚信教育,培养职业道德。

计算机应用、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核心专业能力(会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根据知识“够用、必需”的原则,突出会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针对会计职业岗位群(总会计师、财务主管、出纳、固定资产核算、存货核算、成本核算、总账报表、稽核等),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核心技能能力、综合能力的层次模块结构,通过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完成会计职业活动,并达到会计专业要求的技能标准。

根据会计职业岗位群以及职业素质建设的需求,建设会计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模块。包括会计核算技术、计算机操作、写作能力等的培养。

会计基本技能(珠算、点钞、会计书法、数字录入、凭证填制和装订整理、报表编制等) 、会计电算化、财经应用文等。

根据会计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整合实践课程专项技能项目、项目内容和学习方案、实践教学手段,达到完成会计职业任务所需要的专项和专业核心技能的要求,形成会计专业的核心技能模块。

出纳实务(电子开票)、纳税申报(电子纳税)、会计软件应用、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段实训、审计实训(计算机审计)、财务管理实训(计算机财务管

理)

根据会计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以及会计职业、行业发展的要求,设计综合项目,体现会计专业主要技能的综合运用,通过专业实习、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等途径,完成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训练,形成专业综合技能模块。

专业实习、会计综合模拟实训(ERP综合实训:融合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实训)

创业、创新能力

 

完善的教学体系篇(2)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学管理的幅度和难度也在增大,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与基础教学,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应从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从外部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向内部微观管理体制改革转变[1]。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在于建立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体系。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现状是“校-系”两级管理体系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并存[2]。目前许多高校的“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各级管理主体责权利关系不明确。如何完善三级教学管理体系,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围绕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3],探讨激发教学院和系部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为“校-院-系”教学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完善提供切合操作实际的方法与建议。

一、目前“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校级管理权力下放不足

目前,大部分的过程管理和环节审批仍然集中在学校职能部门,决策和管理权限也主要集中在学校层面,管理重心并未真正下移。当执行力这一因素的重大作用被忽视时,新发展目标、新的管理制度和新的实施方案的制定文件往往成为了学校层面下发的空洞的文字游戏,降低管理效果。

(二)教学院职能定位不明确

教学院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职称评聘、人员调配、人才引进、经费调度等方面的管理自主性和决定权不够,成为简单的上传下达的执行机构,对于一些本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学院却不敢管或不愿意管,虽然不易出错,却容易致使教学管理安于现状,办学的依赖心理越来越严重,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教学管理工作缺乏活力和生机。

(三)系部功能弱化

很少有人研究教学院所属的系部功能和系部目标,高校预算也鲜有给予系部教学活动的经费,系主任岗位也属于兼职设置,系主任地位、任务和职责也没有在校级层面上明确,系主任属于没有行政级别的“科级”干部,系部教学管理档案的分类及归档范围没有标准,教学建设、研究、改革、监控等资料的保存完整性没有保障。学校对系部工作的不重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系部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导致系部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者陷入日常琐碎的事务中。学校或教学院没有系部工作的绩效评价,缺乏对系部未来工作的导向作用,系部工作质量的差别没有在学校、学院的管理机制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在“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下,校院系有各自的职责分工:学校主要负责目标管理和监控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与教学质量;学院重点负责学科建设并监控专业、课程建设过程;系的重点是负责专业建设并保证教学质量[4]。

(一)一级管理组织充分发挥宏观决策与调控的核心能力

一级管理组织包括学校党委会、学校行政和各职能部门。一级管理组织主要通过制订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制度框架、任免干部、考核绩效、检查实施过程和落实情况、筹措并分配经费以及提供服务保障等实施管理。1.作为教学主办者,宏观管理权由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负责。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把握并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偏差,确定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必要的机构设置,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筹措办学经费;另一方面要负责校园基本建设,扩大对外交往,注重考核评估与监督管理的协调性等协调性工作都是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的主要职责。2.校级职能部门应主要负责制定总体目标和发展的宏观政策。学校职能部门包括人事、教务、财务、科技、资产、对外办事处等部门及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等,职责是根据行使职能分块处理学校的具体事务。凭借学校政策与各项规章制度的导向作用,利用外部因素影响来引导教学院各项活动的进行,使用目标、规划、督导、评估和经费投入等杠杆因素直接调控教学院的具体工作,进而间接调控学院的教学管理目标,促进学院工作的科学有效发展,使学院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与学校宏观发展的总体目标相适应。

(二)强化教学院教学建设和实施的主体地位

教学院对各个具体专业、具体学科的情况最了解,教学院应该是三级教学管理体系的主体和中心,应担当起本单位教学管理的重任[5]。教学院主要负责业务管理,制定具体计划和执行上级方针政策;既充当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策划者,承担着教学科研、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及学科建设等重要工作的任务,又是执行者、控制者,负责维持教学秩序,组织日常教学活动和具体的学生管理。(1)教学院应具有自主的教学管理权限。教学院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学校应该实行“准企业化模式操作”。即按照教学院的教师及学生人数、课时数、实习实训所需经费等按比例下拨各项资金。学院可拥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权限,包括制订、调整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经费管理权与使用权、教师岗位津贴分配权、教师岗位聘任权、实验室管理权、学科专业规划建设权,使教学院成为办学管理实体,充分发挥其从事教学管理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2)教学院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教学院在拥有更多自时,义务和责任也相应增加。明确规定教学院主要领导的管理职责;设立学院的教学委员会,主管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咨询、研究工作;应定期研究讨论学校的教学工作,并向学校提出相关建议;充分发展发挥教学骨干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学校的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等业务骨干作为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主要完成者,在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重视培育教学名师,提升教学团队,鼓励并大力支持他们发挥在基层学术事务、教学、科研以及学校民主决策中的作用。

(三)夯实系部管理职能

学院所属系部是学院领导下的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其设立与调整的依据是一个或多个相近专业,或者是与产业链相对应的专业集合;也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科研单位,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是直接在系的组织下进行的,教师依课程(或专业)和兴趣组成课程(或学术)小组,负责组织和落实本专业的课程教学和科研[6]。系部的工作效率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各项教学工作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教风和学风建设。每个系部把本系部的教师管理好,问题解决好,保证每个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都能不断地提高,这样,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也就能得到提升。1.设立系部教学管理的专项经费预算。每年由学校人事处核定学年度每个系部的教职工人数,确定经费标准和经费总额,规定系部教学管理费、办公费、学术活动费、差旅费、短期培训费等支付办法。2.明确规定系主任的权益与职责,择优选拔系主任。通过制定《系部主任工作职责》,明确系部主任的义务、职责和权力。适当提高系主任的待遇,有利于调动系主任工作的积极性,通过相应的鼓励机制,激发系主任工作的创造性。3.制定《系部评估质量标准》。按照标准规定,对系部工作和成果进行定期的检查与评估,对评估优秀者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对不合格者要求限期整改。通过系部评估质量标准,各个系部不断自查和改进,通过实施科学规范管理,以创建优质高效系部。4.定期召开系主任工作会议和教师代表座谈会,加强教学院与系部之间的沟通,加强对系部工作的指导,及时解决系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束语

文章探讨了高校实施的“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优化的关键是明晰管理层级,校级管理主要行使宏观决策与调控职能,切实加强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为其赋予更多的教学管理权限,学校和教学院必须夯实系部的基层管理职能,增强其日常教学管理和常规性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谢献忠 聂忆华 刘丽芳 钟新谷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杨西玲.高校教学管理机构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2,4:83.

[2]王海骊,张兴.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100.

[3]赵保全,孟莉,刘圣汉.校院两级管理十年研究述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4):27.

完善的教学体系篇(3)

在举国上下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作为高校职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目前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居于高位,而用人市场却趋于饱和,因此高校学生的求职就业问题成为社会上备受关注的一个焦点。而大学生的创业则是其求职的一个突破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在此背景下进行阐述,对当前高校学生创业的现状和不足进行总结,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具有比较好的现实意义。

2 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剖析

2.1 高校的创业教育意识不足

当前的高等教育已经不是昔日的精英化教育,与之相应的是传统的包分配的模式也早已被学生毕业之后的自主择业所取代,因此在用人市场上,每个毕业生都会感受到不小的竞争压力,有一部分学生找不到工作,出校门的日子便是其失业的日子,这就对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目前部分高校尚未树立起创业教育的意识,也未能在创业方面进行足够的投入,学生的创业热情难以得到鼓励。

2.2 创业教育的师资缺乏

创业教育具有特殊性,不能完全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各类知识的综合应用,涉及到经济社会活动等。这就要求进行创业教育的师资应该也有足够的信息储备和理论基础,并且十分熟悉社会用人市场的规则与需求等。而高校传统上对于教师的考核却是科研与论文等十分侧重于理论方面的元素,这就导致教师很少关注创业内容,也就难以胜任对学生的指导。

2.3 尚未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涉及到的方面非常之多,因此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十分关键而又较为复杂的。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目前没能及时加入新鲜血液,许多课程依旧是书本上的陈旧内容,在教学方式方面也并不鼓励大规模的创新,这些现实均阻碍了创业能力教育体系的构建。

2.4 缺乏有效的支持体系

目前为了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相关部门已经颁布了不少优惠政策,在各个方面均为大学生创业铺好了道路,客观地说这些政策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了有效的扶持。然而应该正视的事实是,一些政策在执行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例如配套政策不健全等,往往其效果打了折扣。

3 完善创业教育体系的策略

结合以上的分析,本文给出针对性的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策略。

3.1 树立明确的创业教育观念

创业教育并非我国首创,当前在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早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以及与创业教育匹配的支持体系。结合这些国家的经验,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将对学生进行创业观念的教育居于首位,通过树立合理的创业观念,不断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树立创业的目标,选择创业的路径。

具体到我国,一个客观事实便是我国的高校学生往往在学习上比较勤奋,但相对美国等国家而言未能具备足够的挑战精神,也不太关注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明确的创业教育观念,即以专业知识的掌握作为创业的基础,以创新能力的发展作为创业的关键,通过和谐均衡的发展塑造自身的创业能力。学生在培养自身创业能力的时候,应该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学习,教师则应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自己的个性与优势,通过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引导来激发其努力发展自身的创造能力,最终成长为适合于创业的综合性人才。

3.2 多个学科互补的创业教育路径

创业教育体系的根基还是课程的设置,这就对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为了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课程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优化,使之能够形成真正合理的创业课程体系,并且以各类必要课程之间的彼此配合,最终使学生成为心理素质过硬,了解自身优势的合格的创业者。

3.2.1 应做到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配合。当前由于信息化的发展,开放教育的模式才是高校教学的最终发展方向,因此在维持基本课程的前提下,应结合创业教育的主旨适当地降低必修课的数目和学时,同时增加选修课程的种类与学时,真正使学生能够做到自主的选择,也为学生创造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3.2.2 应鼓励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我国的传统授课的模式往往是教师本人的一言堂模式,而互动式的授课则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再单纯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师生通过彼此配合来解决问题,通过研究型学习来提升自身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尤其是创业类课程,更是需要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到见解,所以互动式的授课应该成为创业教育体系的主导。

3.2.3 应该兼顾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创业课程的特点便是体系中各个学科的配合性和互补性,通过知识和信息的整合来为学生构建头脑中的创业理论和实践知识,通过激发自身的思辨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观察和思考的独立性,培养自身的创业意识,这就需要多种知识的结合与融汇。

3.2.4 应该有效调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创业课程教育的核心还是市场中的实践,而理论教学作为第一课堂,显然是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的,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有益作用,使其与理论教学互相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第一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辟第二课堂,并与前者的理论知识相对接,使学生能够在第二课堂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来检验所学的理论,最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第二课堂最大的特色便是其具有灵活性、多样性,能够引入大量的信息、可以使用各种信息展现方式,上课的模式也不拘一格。而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中,高校应该充分给予必要的配合,在场地、人员、资金、环境、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增加实践经验。

3.3 加强领导和规范管理

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离不开高校管理层的支持,这就对领导和管理提出了要求。

3.3.1 应进行明确的责任和权利分工,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筹集人员成立创业支持办公室,当校内有学生有创业需求的时候,对其进行审核与批复,同时联系外界机构来为这些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基地,而不同的高校间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业基地的互用等。为了支持学生创业,高校还应组织创业咨询专家组,以富于经验的专家对创业体系的形成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及时吸取社会经验和方位增加外的先进理念,为创业提供指导与支撑,也可以组织创业类的学生团体,通过团体成员的自我管理来提升创业能力。

3.3.2 应该规范创业制度。为了保证创业的顺利,可以对学生的创业资质进行认定,只有合理的规划和现实的想法才能得到支持,从而使具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一方面能够照常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另一方面能够在创业之路上走得顺畅。为了给学生的创业提供支持,还可以为其构建咨询机制。当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存在疑惑与困难的时候,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等,同时督促学生合法经营、诚信经营。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创业,也可以对创业成功的形式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创业中的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大力宣传,使高校营造出优良舆论氛围。而为了避免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发生问题,也要构建合理的认证制度,以量化评估的模式对大学生的创业业绩进行考评,对其公司效益和资金运营以及诚信经营等进行必要的监督,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进行纠正。而为了使创业拥有充足的时间,则应设置灵活的学分制,使学生能够以弹性的方式进行学习,不再拘囿于传统的修业年限规定,通过跨系学习、跨年级学习等,完成自己的学业。

3.4 整合师资力量,营造创业氛围

充足的师资力量是创业教育体系的最大保障。只有拥有强大的师资资源,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该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创业课程教师的选拔可以不拘一格,例如可以从校外一些机构和企业选聘那些具有比较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补充进创业教育的实质体系中来。同时在高校内部,则应对教师的培训和成长进行科学管理,有计划地选派一些教师去参与到企业的研发和经营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充实自身的教学队伍。除此之外,也可以将视野扩展到其他高校,以校际合作甚至区域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业教育的人才交流和经验交流,使不同行业、地区、高校的人才资源能够合理流动,实现创业教育的共赢局面。不少高校教师也在进行自主创业,具有丰富的管理和实践经验,这些教师同样是创业教育体系所需的师资,可以聘请其对学生介绍自身的公司,甚至让学生参与到其公司的日常运营和管理中。

完善的教学体系篇(4)

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我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部级实验示范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不断积累经验,提出了“三层次、六类别”实践教学体系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基本实验技能为基础,以独立设计能力为中心,以研究创新能力为目标”。实验教学由基本型、提高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组成。第一层次为基本型实验,由各课程的实验课或单独设立的实验课组成,每门实验课包含若干基本和选做实验。第二层次为提高型实验,包含课程设计、实习及综合设计实验。第三层次为研究创新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入实验中心的各开放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学生科研实践基地,研究自己拟定的课题和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或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在三个层次中,基本型教学实验约占55%,提高型实验占35%,研究创新型实验占10%。

根据“三层次、六类别”实践教学总体建设思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中心建立并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

1.1 基本型实验

基本型实验与课堂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基本型实验教学注重实验基础技能培养,主要包括基础性原理知识与验证性实验。

以“电力电子技术”基本型实验为例,坚持外购与自制相结合,自主研制并生产实验设备,改善实验条件,充分体现我校电力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特色和先进性。实验设备的基础平台选用方圆公司的通用平台,实验挂箱为我校自主开发,这些挂箱观测点多、实验内容丰富,既可以进行器件实验、又可以进行电路实验;既可以进行电路开环实验、也可以进行电路闭环工作特性的测试。通过自行研制、开发、生产实验教学仪器,一方面可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同时也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提供了丰富的课题。在自制仪器的研制过程中,我们积极吸收优秀本科生参加,让他们在教师指导下直接参与收集资料、方案论证、电路设计及制作调试的全过程,实验教学成效反馈证明了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协作精神。

1.2 提高型实验

在基本型实验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了更高层次的综合性、开放性实验。提高型实验教学注重独立设计能力的培养,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思维方式,按照课程群的类别设置综合设计型实验。包括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开放性实验、电机开放性实验、飞行控制实验、过程控制实验等。提高型实验注重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室实行开放式教学,学生可以申请实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型实验。

以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开放实验室为例,采用积木式结构的实验平台,可以开放至底层元件级别,灵活性好,可扩展能力强。学生既可以选用基本模块单元完成一些基本型实验项目,也可以自行设计电路。本实验可以不针对具体课程,综合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现代调速技术”、“开关电源技术”等课程的知识。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和学科发展前沿“二次开发”部分核心部件,可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实验。从而增加了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电机学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完成电机学课程和课程实验的基础上开展的综合设计工作,学生完成电机参数计算、绕组设计分析、定子、转子设计分析等工作,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分析能力。电机学实习是紧跟在电机学课程设计之后,学生设计好电机后,动手进行电机的加工和装配、测试工作。主要内容有拆解电机、拆解绕组、清理电机、绕制线圈、嵌装绕组、端部整形及绑扎、绕组绝缘强度测试、电机装配、电机运行、电机参数测试、合格电机验收,以及到企业参观。该课程设计可以有效促进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加强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3 研究创新型实验

以航空航天应用、新能源发电等为核心,建立创新实验研究平台,提供学生创新实践的环境。利用创新实验室的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制作活动,包括:创新实验室的开放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提出的创新项目;从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分解出来的小课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等。

航空航天应用是我校电气类学科研究的重要应用,为了让学生了解先进航空电气技术、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学校建有航空电源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和航空航天电源工程中心。该实验室由航空主电源发电系统、二次电能变换装置、配电系统及负载管理系统等实验创新平台构成。新能源发电技术是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和研究热点之为了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新能源发电技术创新实验室。该实验室由小型风力发电实验平台、太阳能发电实验平台和燃料电池发电实验平台构成。基于上述平台,学生可以进行创新性的发电机、电力电子功率变换等研究。

部分优秀学生通过参与老师的科研工作,通过对-个项目的“设计、加工、实验、分析”的全过程实践,可以系统学到专业知识和科研方法,提高科研工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积累创新方法。

通过“三层次、六类别”实践教学体系的细化,形成了电机、电力电子、自动控制3个实验教学课程群,共103个实验项目。包括:电机学(23个)、特种电机(4个)、电机与控制元件(18个)、电器原理及应用(4个)、电气测试技术(8个)、现代调速技术(8个)、电工学(2个)、电力电子技术(7个)、航空航天供电系统(4个)、自动控制原理(6个)、现代控制理论(7个)、控制系统工程(8个)、控制系统设计和实践(4个)。因篇幅限制,文中未列出实验中心详细的实验条目。

2.建立多层次实验教学队伍

针对示范中心多层次实践教学的需要,实验中心进一步加强了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基本型实验主要由年青教师和专职实验员联合授课,实验员侧重于具体操作的演示和讲解,年青老师侧重于实验结果分析和引申讨论,从而弥补了实验员单独指导的不足。

提高型实验由相关课程的资深教师负责,由实验老师配合,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指导,通过手把手教学生,给予必要的过程辅导,解答学生疑惑以及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深入讨论,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并掌握从现象中进一步挖掘更深层次的研究性问题的方法。

创新型实验主要由教授和部分副教授指导,通过创新论坛、创新示范区,以及每周创新研讨例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通过多层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避免了过去的实验员单一带学生做实验的弊端,极大的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培养了大量富有创新精神的高质量人才,在全国电子竞赛、数模竞赛、挑战杯、以及全球IEEE未来能源竞赛中多次获奖。

完善的教学体系篇(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2-0104-04

0 引言

蔬菜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农学、植物保护、资源环境等专业的选修课程。与作物栽培学、果树栽培学和观赏植物栽培学等课程相似,蔬菜栽培学也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甘肃农业大学该门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落不到实处,只能在实验室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或开展一些演示性、考察性实习,无法开展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的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众所周知,实践教学环节是增强大学生动手能力,掌握专业操作技能的重要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创新型特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之一[1,2];同时,大学生创新能力、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效优质的实践教学平台[3];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又是示范、推广先进技术的样板;另外,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又是提高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4,5]。面对新时期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如何更好地实现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如何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切实抓好实践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命题[6]。为此,本文在总结蔬菜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本门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提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措施。以期为深化专业理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方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供参考资料。

1 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及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蔬菜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欠科学。本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在经过多次修订以后,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践教学的开出率及效果,但总体来看目前的大纲还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如有些实验技术含量不高,与生产实践相去甚远,只有“验证性”而不具备“实战性”,几个关键实验甚至不能开出。如茄果类蔬菜的植株调整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在实验方案中涉及了,但由于没有开出的条件而被搁浅。

2)认识不足、管理落后。由于观念落后,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各级各层人员对实践教学均存在轻视情绪,使实践教学各环节脱节,多项实验的开展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3)没有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室条件差。实验室硬件设备的不足、陈旧及管理上的弊端使许多实验难以开展,加之没有有效的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寸步难行。

4)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由于现有实践教学资金来源单一,仅仅依靠国家下拨经费,严重制约了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及教学改革的正常进行,经费奇缺是各专业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5)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以上原因,使得当前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无法走出校门去实践,视野不广阔,所学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教室里、黑板上和实验室是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的。由于存在以上诸多问题,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相互交织,造成了目前实践教学难以实施的现状。因此,该门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实践教学建设的基本经验

2.1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加强综合性、设计性试 验的开展

结合蔬菜栽培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对蔬菜栽培学实验实习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修正。减少了参观性、验证性实验和单一实验学时数,增加了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实习工作量。随着蔬菜栽培学课程总学时数由56学时增加到64学时,实验学时数也由12学时增加到了18学时。如把蔬菜种子形态学识别实验和常见蔬菜田间观察实验分别由原来的2学时和4学时减少为1学时和2学时;增加了蔬菜种子播前处理、苗床建造、播种育苗、苗期管理等系列实习的实验学时数,增加了茄果类蔬菜植株调整和保花保果技术实验学时数;补充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瓜类、茄果类蔬菜嫁接育苗技术”及“蔬菜轮作制度的设计”。新大纲内容更符合生产实际要求,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蔬菜栽培各个环节的基本技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见表1)。

表1 蔬菜栽培学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

阶段 教学项目 学时数 性质

蔬菜种子形态学识别 2 单一实验

改革前 常见蔬菜田间观察 4 单一实验

(总12学时)蔬菜种子播前处理及发芽实验 4 单一实验

蔬菜栽培技术 2 参观实习

蔬菜种子形态学识别 1 单一实验

常见蔬菜田间观察 2 单一实验

改革后 蔬菜种子播前处理及发芽实验 2 单一实验

(总18学时)蔬菜育苗床建设、播种育苗技术 4 综合性实验

茄果类蔬菜植株调整和保花保果技术 3 综合性实验

蔬菜轮作制度的设计 2 设计性实验

瓜类、茄果类蔬菜嫁接育苗技术 4 综合性实验

2.2 建设多种模式实习基地,拓宽实践教学途径

1)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开展素质教育的理想园地[6]。甘肃农业大学位于兰州市市区,校园面积有限,因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对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遵循“走出去、请进来,密切与地区农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根据优势互补、共同收益”的教育原则[6],在学校的支持下,争取各地州市政府的支持,通过合同约束的形式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或产学研“三结合”基地,并对实习基地进行挂牌。如通过“实践教学+公司、实践教学+科研院所、实践教学+农户、实践教学+科研”等模式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前往实习基地进行蔬菜栽培各个环节的实习。利用企业、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及设备资源优势为教学服务,从而满足课程现场教学、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与本门课程实践教学合作的公司有甘肃黄羊河集团公司、甘肃亚圣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甘绿脱水蔬菜股份有限公司和甘肃庆阳市新土地蔬菜开发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有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兰州市农科所及其他各市、州农科所等。如甘肃黄羊河集团公司拥有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实施灌溉施肥一体化),主要种植茄果类蔬菜、洋葱、结球甘蓝、莴苣等,从蔬菜育苗开始学生就可进入该公司实习。

2)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除了要建立多样化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与校外实习基地相比,校内实习基地使用灵活、效率高,能节约经费。甘肃农业大学蔬菜栽培学课程在每年的第一学期(秋冬季)开设,此时正是露地蔬菜生产的末期,因此,不仅要建立校内实习基地,还要有相应配套设施,以便在秋冬季开展相关实习。在学校总体规划下,结合蔬菜栽培学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在校内建造了一座 1400m2 连栋现代温室,其中1/3面积分配给园艺专业,可用于开展蔬菜播种育苗及反季节蔬菜栽培等系列实验,如培养土的制作、苗床的建造、蔬菜播种育苗、蔬菜嫁接及常见蔬菜幼苗田间识别等实验。另外,2011年学校分配给蔬菜科学系校园实训区90m2,用于建设校内蔬菜标本区,主要种植观赏南瓜、羽衣甘蓝、豆类蔬菜、茄果类蔬菜等观赏价值较高的蔬菜。这个标本区由课程组副教授以下的人员组织学生种植与管理。校内规范化实习基地及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原来只能通过参观、演示来完成的实习可在温室内随时进行实施操作直至熟练掌握,使部分实验实现了从“眼观、耳听”向“实际动手”的转变,提高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及实际操作能力,优化了校园环境。

2.3 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近年来,甘肃省政府倡导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双联”行动,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充分发挥所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可以充分实现“实践教学+农户”的实习模式。蔬菜产业目前是甘肃省第二大产业(仅次于粮食),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已超过620万亩,而且甘肃省是全国“西菜东调”的基地之一,已经形成了“河西走廊、中部沿黄灌区、陇东泾河流域、陇南渭河流域、徽成盆地”五大蔬菜生产基地。甘肃省蔬菜面积大、种类多,尤其是“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为解决东南沿海地区、港澳地区甚至东南亚地区的夏秋蔬菜供应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为本课程实习及提高本专业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供了良好平台。在蔬菜科学系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分组、分片参与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实践中。根据农户蔬菜种植面积的大小,2~3户种植户分配1~2名同学,2~3个自然村分配1位指导教师,对从蔬菜育苗到拉秧的整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通过该项活动,能深入了解蔬菜生产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进行科技扶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总体效益。本课程所交流、联系的区域主要是靖远县的北湾乡、大坝乡和平堡乡,山丹县的清泉镇、马营乡和老军乡等乡镇的种植户。

2.4 提高认识,加强交流衔接,增强实践教学的 流畅性

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者不配合势必造成整个实践教学的阻滞。因此,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的基础上,要把各个环节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深厚的基础。这就要求各环节、各层次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尽职尽责、密切配合。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搜集材料、协调各方面关系,使课程主讲教师、教学辅助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及设施管理人员深刻认识到各自的职责及责任,加强各个环节的衔接,增强实践教学的流畅性,使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蔬菜栽培学课程组现有教师6名,其中主讲教师2名(教授、副教授各1名)、讲师1名、助教1名、教学辅助人员1名、仪器设备管理员1名,职称结构与年龄结构均比较合理。

2.5 积极参与科研,提高学生的研究与应用能力

依照“教学推动科研,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原则,要求和鼓励教师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科研成果带入课堂,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6]。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把实践教学与毕业实习或毕业设计相结合,让学生自由选择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般1位高级职称教师可以指导10~15名学生,中级和初级职称教师可指导5~10名学生。一个课题下可以分配2~3名学生,进行不同方向的研究。例如,项目“蔬菜植物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可以分为不同的研究方向,如不同灌水施肥条件下蔬菜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土壤肥水变化规律、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等,让学生参与选题、制定实验方案、收集数据、数据处理分析、撰写论文及最后提交答辩等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开拓了视野,了解了相关科研方向的发展前沿,同时锻炼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6 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强化考核制度改革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是学校强化和规范教学管理的前提和保障[7]。实践教学涉及面广、具有多重目标、过程纷繁复杂,其管理工作难度较理论教学大得多,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使实践教学环节朝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8]。甘肃农业大学实践教学由教务处实践科统一管理,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监督实施,主讲教师负总责并制定实习方案,教学辅助人员及设备管理人员密切配合,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如场地协调、人员安排、车辆安排等,从而形成了一套流畅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既要重视理论知识考试,更要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要适当提高实践能力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也应加大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蔬菜栽培学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实习成绩和试卷成绩组成。与改革前相比,把试卷成绩所占比例压缩了10%,而把实习成绩所占比例提高了10%。在实践能力考核中,对学生的实习态度、操作技能现场打分,最后结合所交实习报告给予综合成绩(见表2)。

表2 蔬菜栽培学课程考核办法

成绩组成 考核项目 比例(%) 考核办法

平时成绩 课堂出勤率、 15 出勤率20%、回答

回答问题和作业 问题40%、作业40%

实习成绩 实习态度、操作 实习态度30%、操作技

技能、实习报告 25 能30%、实习报告40%

期末考试 考卷测试 60 闭卷考试100%

3 实践教学创新的应用效果

1)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了以往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蔬菜生产、市场等,增强了感性认识,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并聘请科研院所、企业精英为学生做现场指导或做专题报告。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他们能积极主动与任课教师、教学辅助人员及相关人士交流问题与学习心得,学习效果良好。

2)大学生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有利于就业。实习过程中,学生较长时间深入田间地头、农村甚至农户家中,克服了苦、脏、累及食宿等方面的许多困难,艰苦朴素,认真对待实习的每一环节,不但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而且在企业、科研院所等实习单位树立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多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大学生从生产实践中学到了许多实践技能,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与农户及实习单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与联系,为以后出色完成各项任务打下了深厚基础。另外,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受到了企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的肯定,提高了就业率,近年来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

3)进行科技扶贫,增加了农民或企业收入。通过进入企业或农户实习,学生以生力军及技术人员的双重身份参与到蔬菜种子处理、播种育苗、苗期管理、定植、定植后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个技术环节,起到了既是劳力又是技术员的作用。对企业及农户来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蔬菜产量和品质,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益。

4) 提高了教师素质及课程的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科学技术普及-校、企、院合作”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的实施中,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深厚的蔬菜栽培学基础知识及较强的实践技能,而且充实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水平,把握了蔬菜栽培学科发展前沿,真正做到了“教学推动科研,科研服务于教学”,全面提高了蔬菜栽培学教学水平和实践水平。

4 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配合和共同努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践教学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甘肃农业大学作为西部地区一所省属高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基本素质等各方面与发达地区均有差距。为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懂理论、会操作、能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必须要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着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到重要的位置上,积极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又是示范、推广先进技术的样板。因此,建设高效的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蔬菜栽培学课程实习基地的建设应着眼于长远发展,紧紧围绕着服务于教学的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发展后劲,更好的为实践教学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钱春,刘君素,尹可林.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谈[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3):250-252.

[2]朱正伟,刘东燕,何敏.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育,2007,(1):75-78.

[3]周苏玫,景延秋,贺德先.突出能力培养改革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115-117.

[4]邵兴国,王宏顺,王滨.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20-22.

[5]陈忻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5, (10):50-53.

完善的教学体系篇(6)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新课程实施纲要》的要求并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过程以及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的综合性评价。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内容、特定对象开展的特定活动所进行的效果判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纲要》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个性与能力,了解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应是一个需要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一、从教学过程和结果两方面来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是根据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并结合课标要求进行制订的。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最终价值要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所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是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主体。因此,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从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这两方面开展。

1.体育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指标的设计。过去的许多评价是针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的,现在教学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部分,这个指标是通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三个指标实现的,是评价的核心。首先,要保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效互动。主要包括:(1)同学与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能做到正面的回应(及时对学生获得的成功给予表扬与奖励,让学生从成功中获得动力);(3)师生关系相对融洽(尊重每一个学生是前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基本要求)对体育课教学效果影响较大。其次,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成功与自信等)。在以往在评价体系中,比较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轻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情感体验等目标。而体育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情意性,因此,心理健康作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时代性,不可轻视。最后,要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去。新课程对体育教学的目标首要要求就是运动参与,因而学生是否快乐地、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也应纳入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2.体育课堂教学结果评价指标的设计。“健康第一”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体育课程标准与健康课程要求必须贯彻的思想,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的指标,对身体练习的要求较高,只有通过承受适当的运动负荷、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运动技巧和健康知识才能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

完善的教学体系篇(7)

一、学院教学质量现状

自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各院校的办学规模均大幅度上升,但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因此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新形势下,学院要确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来提高其整体办学水平,使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它主要由课程的内容质量、教师的教授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管理质量构成。课程内容质量主要是由教材的内容决定的;教师的教授质量主要由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决定的;学生的学习质量主要由学生本人决定的;教学管理质量是由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方法、教学评价指标等因素决定的。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高等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使其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协调运转并发挥各自的最大效益。因此,教学质量各要素之间的组合越合理,配合越协调,教学质量的整体优化效果就越好,教学质量也就越高。

二、完善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途径探究

(一)加强教材和课程内容建设,保证教学质量。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依据之一。教材建设是各学院教学基础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人才的重要保证;是各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教学内容、反映教学成果的表现。所以各学院应根据自身需求,不断进行教材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和建设,以满足学院人才培养需求。

课程建设的生力军是教师,学院应建立可行的激励机制来发挥教师的能动性,鼓励全体教师参与课程的建设和研发,并将自己的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丰富课程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完善学院的管理制度,实行管理规范化。

规范化管理是形成良好工作习惯,提高组织执行力的重要手段。规范化管理的要点是坚持对各个过程遵循:该做的写下来(制定流程和制度),写下来的要做到(认真实施),做到的要有记录(评价和改进)的基本原则进行管理。规范化的学院管理应该从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文件体系入手,从而确保学院全面教学质量的提高。

1.完善并实施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保证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

科学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实现教学质量目标的保证。在规章制度中我们既要确定可行的质量目标,又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涉及教学质量管理各个要素的质量管理流程,并能明确各要素之间的职责和功能,促进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杜绝“人治”现象的发生,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2.实行全面管理,实现质量要素最优化。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领导、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备、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因此,在教学质量保证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努力使各因素之间形成最优化的组合。

3.实行学术民主管理,保证学术权力。

为克服学院内部管理体制中存在学术权力弱化、行政权力泛化的弊端,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术权力在决策中的作用,使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互制衡,协调统一,改革学院的现有决策模式,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将权力重心下移,加大四系、一部的自主管理权限,充分发挥系、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系、部是学院学术活动的基础,教学、科研等学术活动主要由各系、部的教师所承担,系、部应当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拥有充分的自。

(三)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保证教学质量。

传统质量管理模式机械性突出,注重建立等级鲜明的管理机构和刚性化的规章制度,忽视组织雀鎏遄饔玫姆⒒印H面质量管理(TQM)属于“人本模式”,它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并通过对人的行为管理与激励,促使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学院的教学质量是学院各单位、各教学环节质量的整体反映,它涉及学院的各层领导、教师、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和学生。教学质量管理的每一环节,每一个要素,具体到每一个人,都是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因此,强调各司其职,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确保体系有效运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院教学质量的主要体现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保证学院的教学质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建设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主体,是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元素。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学院教育质量的关键。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所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各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在竞争中建设稳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也是学院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资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教书育人是为人师者的本分,但现实中,高校教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更多扮演着“教书匠”的角色而忽略了育人的本质。他们往往是踏着铃声进出教室,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为他们除了上课外,还有与自身利益关系更大的科研任务。所以,学院应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促进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更好地担当起教书与育人的重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职业性质要求每位老师都必须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养成有无法估量的影响。所以教师有义务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度的责任感,从而时时处处能够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楷模。

3.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教师个人的业务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学院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关系到学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全体教师都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保证学院的教学质量。

(五)完善教师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做好教师的管理工作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他们的教学工作状态和质量,直接体现学校的教学工作状态和质量。为加强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高等院校必须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并将量化考核结果作为对每位教师进行年度工作考核的主要评价依据,并适时、客观地做好信息沟通,促使他们更加重视和加强自身的教学工作,以达到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的目的。

1.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保证教学质量。

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从评价方法来看应属于质量监测性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个别差异性,加上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是复杂的人,以及目前评价者们由于年龄原因所掌握的人的评价理论薄弱的问题,都导致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随意性、复杂性和模糊性。但是课堂教学的评价是一项不可回避的工作,否则大家就无法监督、检查和改进教学工作。

2.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学院应当淡化教师考核测评的鉴定性和评比,强化其过程性和反馈性,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这一切的实现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保证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有效途径。

学院在构建其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过程中要始终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也要重视全员参与意识的培养,重视技术、管理、人员诸方面因素的有机结合,重视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全面协同作用,从而实现由监督检查向指导服务的转变;实现由“他监控”变为“自监控”的转变;实现由“制度约束”到“文化融合”的转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才能确保学院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真正发挥其作用,实现学院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丁杨,赵敏.专家谈高校学科建设与教材教辅出版使用[N].光明日报,2005-12-18.

[2]陈玉琨,代蕊华等著.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熊志翔等著.本科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康宏.我国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

完善的教学体系篇(8)

【关键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体系 目的 问题 建设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做合一”“创造教育”等实践理论的重要载体,是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直接平台,因而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根据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和相关实践经验,笔者发现生物验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甚至在极少数学校中基本流于形式,类似现象也屡被各地教育人士指出。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当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有关教育文件精神,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以期为建立高效、切实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体系提供思路,同时也为课程的完善提供科学参考。

一、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

(一)丰富生物教学内容

许多学校受条件限制,在课堂上以理论授课为主,实验课仅以视频形式甚至以文字形式带过,不利于学生扎实掌握相关知识,也无法充分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课程改革将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作为重要的一块,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根据课改精神,实验教学建议包括教室教学、参观教学、野外实践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正是“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的典型体现。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促使生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而不再拘泥于传统领域,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根据实际经验,为更好地对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完善,教师需具备以下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验动手能力,创新教育的发散性思维,较强的指导能力,以及良好的促进团队融合的能力等。

(三)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中学生处于兴趣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处于锻炼动手能力、巩固专业技能和培养兴趣爱好的理想时期。生物教学是一门接近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常识课。教师利用身边的客观条件开展生物实验,将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中学时期,一个完善的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当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实验教学认识不足

认识上的不足是导致事情无法良好发展的根源。部分地区生物实验没有被划入升级考试等范畴,直接导致实验课被边缘化。以应付考试、升学为目的的教学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极大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也不利于“教、学、做合一”教学体系的建设。

(二)实验与理论教学不同步

授课时、材料、实验设备等条件的约束,许多教师不得不将实验统一安排在某个时段进行,在时间上很难与相应的理论课程进行衔接,导致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教学效果较低。

其次,一些教师只注重讲实验,而学生通过背实验来应付考试,直接导致实验教学流于形式。

(三)实验教学硬件落后

在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过渡期,受资金等限制,许多学校在硬件方面无法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导致许多实验无法正常开展。硬件落后体现在无相关设备或设备老化陈旧两方面,由此削弱了师生开展实验课的积极性。

(四)专业师资队伍匮乏

传统对生物课程的不重视使得生物教师数量较少,优质教师更是匮乏。而一般的生物教师主要侧重于对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教学法的研究,没有对实验教学进行独立研究,因而大多不能胜任各类生物实验的教学。

(五)对实验安全性认识不足

由于对实验安全教育抓得不到位,导致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实验技能和习惯。实验设备故障或老化,危险试剂的不规范管理和使用,手套、口罩等保护措施的不正确佩戴等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纵观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实验,仅有少数实验特别提出了安全操作要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中,仅一些国外教材显著标示了如何减少吸入挥发性物质的警示语。

(六)探究性实验缺乏

很多实验以验证性为主,很少甚至不涉及探究性的引导,极大削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较为复杂的实验课,部分教师干脆忽略。

三、建立高效、切实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体系

(一)确立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

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领导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彻底改变对实验教学的偏见。要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角度,特别是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人才的角度看待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一线教师需从理念上提高生物实验课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要让学生、家长理解实验课的内涵。

(二)建立专业的生物师资团队

首先,鼓励生物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青年教师要转变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的意识,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克服困难并创造条件,使实验教学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形式。

其次,建立生物实验教研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专家学者们要深入课堂,了解实验课堂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总结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给予调整和完善。

再次,要构建一支包括生物理论教学、实验技师、设备操作师等专业人士组成的体系团队,保证生物实验课高效地开展。

(三)配备生物实验教学硬件设备

因理念陈旧和经费不足,设备欠缺和老化已成为实验教学的一大难题。故各学校要结合地方特色创造符合课程所需的实验条件。例如可与当地高校合作,借助高校资源,不但可以使实验设备达到最大化利用,也可以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去探究、发现和创造,以最小的实验成本得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四)创新生物实验课程体系

创新生物实验课程体系可以优化现有教学体系,实现生活和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意识。一个创新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解,学生组队实践,小组讨论答辩,教师评价,撰写研究性论文,也可全程录像参加综合考评。

(五)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共同合作收集资料,制订标准,描述进展,收集结果,记录反思和表现,发现学生的优点,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在内容方面,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从思考模式、动手能力、总结方式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应改进对生物教师实验教学的评价方案。改进方案既要重视教学结果的评价,又要重视教学过程特别是教学方式的评价。要创建具有操作性、体现实验教学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让实验教学富有成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行为,促进专业发展。对于教师教学的评价,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王金平.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1(93):174.

[2]欧阳俊丽.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1(12):180.

[3]司海明.中学生物学实验失败原因的分析[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8,25(05):34.

[4]李进京.注意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盲点[J].生物学教学,2008,33(06):42-43.

[5]宋志刚.教师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努力的方向[J].新课程学习,2012(01):32-33.

[6]乐济明.让学生做生物课堂的主人[J].新课程(教师),2011(12):149.

[7]孙婕,李崇荣,李晋松,等.中学生物学实验安全教育亟待加[J].生物学通报,2009,44(06):41-44.

[8]【美】奥尔顿・比格斯.科学发现者生物生命的动力[M].廖苏梅,傅雷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32.

完善的教学体系篇(9)

医学院校肩负着为各级医院、社区服务站及相关单位输送各类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医生的医疗水平直接影响着患者疾病的预后甚至是患者的生命。如何确保医学人才的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成了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建立切实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了各医学院校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我院2008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开展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又即将迎来2016年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认证。借评估契机,高度重视教学质量,认真做好以评促建工作,充分体现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在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努力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医学院校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本科教学质量。本文旨在梳理我院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与研究摸索出的适合我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模式。

1建立质量标准

为促进了教学管理规范化,保障了教学秩序的稳定,做到奖惩有依,我院通过学习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了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涉及到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培养方案制定与教学建设管理办法、学籍与学位管理条例、实践教学管理及相关工作流程等各主要教学环节。特别是质量监控体系,按照教学质量监控点,分别制定了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相应的质量评价文件,形成了从源头开始到毕业的全程质量监控管理措施,完善了我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同时学校在不断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同时,还下大力气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学校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坚持有章必依,有规必循,严格执行。教学管理科及实践教学部每学期都要到各教学点进行医学院规章制度的讲解,让各教学点对一些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法"可依。保证临床课程教学按进度、保质量进行。

2质量监控的执行

由于我院教学点较分散,教学监督管理工作更为困难,我院已逐步推进并建立起了学院、二级院及教学点三级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形式,以各教学点为基础,二级学院管理为主导,以教务处监管为调控中心,以教务处督导组及学生信息员反馈为监督性机构,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2.1任课教师的选拔 临床医学专业从大四开始接触临床专业课程,负责上课的任课教师都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及丰富临床经验的的临床教师,虽然临床医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相对而言会缺乏一些讲课技巧,所以在教师正式登上讲台之前所在教学医院必须要组织正规试讲,只有通过试讲之后才能站到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而且学校每学期都要安排教学效果优秀、经验丰富的老师到各教学点组织教学技巧讲座,进行示范教学。

2.2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①要激励教师的积极性,近几年我院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课件及教案评比等教学优秀奖励活动, 每2年评选一次"教学优秀"及"优秀教师",评选校级教学名师及省级教学名师。初步建立起教学活动中的激励机制。校内津贴分配亦与学生课堂教学评议结果挂钩,奖优罚劣。通过对教学、科研成果奖的评选,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激励和鞭策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②要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医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知识的掌握,还要加强临床操作能力的锻炼。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后,所在医院都将定期进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实习结束后,所在医院还将组织全面的临床技能考核,并计入毕业成绩。同时临床学院每学期都要组织各教学点同学参加临床技能比赛,对成绩优异的教学点及学生颁发奖状,并推荐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对于获奖的同学在一些评选评优中给予优先考虑。以此来督促学生对临床实习及操作的积极性。

2.3督导组监督 每学期教务处都将组织督导专家(由多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退休老教授组成)不定期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抽查性听课,同时临床学院教学管理科也将安排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同行的听课计划,通过广泛的听课,了解教学状况,对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如课件制作、讲课声音、教态等,及时给予反馈。教学督导组的成员应有学科方面资深的专家构筑而成,这样才可以保证监控队伍的整体质量,而不是让督导工作流于表面形式,保证了监督评价的过程与结果,增强了权威性和可信度。需要定期开展专家座谈会,对现存的问题进行相关意见和建议的搜集整理,并反馈给问题当事人和班级。同时还可开展教学观摩和授课竞赛互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教学水平,同时也促进的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

2.4学生反馈 教学活动的主人翁是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水平直接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上得到答案。只有接受教学信息的学生能够理解和判断教师的教学质量。虽然学生的反馈评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学生的反馈是其他督导和评估方式所不可代替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体系中,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热情,教师也可以从中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需求和接受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的改善和提升。教务处每学期都将对任课教师开展学生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评议结果及时反馈给二级学院。对课堂评议率低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管理人员及所在教研室听课,通过院、系(教研室)给予其帮助指导,以提高其授课水平等。对于确实太差的,责令停止上课,择期安排试讲,再次通过后再给安排课程。对学生信息员反馈及督导组听课中发现问题的教师及时由领导、管理人员、教研室主任给予帮助和纠正等,这些措施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及教学水平。除此之外每个班级均设置一名学生信息员,可随时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收集、汇总、反馈给教务处,为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提供参考依据。每学期教学管理科不定期组织教师、学生座谈会,每个班级都将派学生代表(收集了本班同学的意见)参加,反应最近一段时间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教学管理科将问题分类整理汇总后反馈到相应的部门及老师,建议定期整改,以提高教学质量。做到多渠道全方位了解教学基本状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共性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2.5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 学校应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监理专项的档案管理。其档案包括3部分:领导听课意见、专家评课意见和学生评分与意见。从整体的教学思想、内容、方法3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估,从而判断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教师要让教学产生实际的有用性,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充分适用社会的需求和发展,避免因为教学的刻板性带来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的结果。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应首先进行岗前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定期将由经验的专家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和考核。而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监管,学院可实行每学期2次的学生质量监管制度,分别在学中和学末采取考核评估;但除了校方的管控制度外,也需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性,听取学生意见,尊重学生个性,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情况下来展开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励优秀学生的产生。教研组的质量监管也要时刻进行,它是教学质量的基本单位,其工作状态和质量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整体素质,需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管理系统,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需及时处理,让教研室的运作更加的合理规范。

3问题与思考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几年,我院虽然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明显成绩,近年来课程教学满意度稳步提高,课程评价为"优"的教师数比例逐年上升,被评价为"差"的教师数不断减少。学生的综合素质,自我评价,毕业考试通过率、考研率以及就业率都在逐年稳步提升。但是如何保障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实施的科学性,规范性,如何保障负责监控人员的责任心,职业素质以及操作的公正性等,值得我们去思考。但总体需要有制度和体系的建立,并严格遵循制度来操作,从而把控结果的有效性,见表1。

参考文献:

完善的教学体系篇(10)

在对大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我国历史和目前发展现状,引导大学生建立以公民道德建设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集体主义为发展原则,以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为发展基础,树立团结友爱、爱国守法的公民形象,同时要以每个公民的发展为前提,尊重公民遵守基本法的规范。总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精神发展为原则,树立基本的道德规范。每位大学生都应该遵守公民行为准则,同时要自觉学习法律,要懂得法律的意义,树立法律权威性理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道德法制为基础,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高,并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体系的完善。

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强化教学体系法治化建设

完善的教学体系篇(1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8.008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ing of Private Colleg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n the New Period

SONG Wei

(Yingtian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36)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ur government has more attention to teaching quality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particularly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n private college in the new perio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 practice teaching; higher education

目前,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已日渐庞大,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面对社会的压力,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已成为当前各所高校,尤其是民办教学的重点。

1 实践教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切实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让理论知识得到验证,不断地充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

实践教学是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环境下,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而提出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培养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其动手能力,把高校学生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救”出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依笔者所见,理论来源于实践,若能将其运用于实践,则可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以及遇到这种事情的处理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民办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2.1 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由于受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民办高校普遍的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对实践教学的涉及与关注较少,特别是对民办高校的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操作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文科专业的学生既没有实践教学的内容,更没有实践教学的基地,只能学习一些理论性的知识,甚至是为了应对各种考试,去死记硬背一些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而相对于理科学生来讲,由于理科不仅有实践课程,如:物理、化学、生物,这样的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操作课程,更有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因此,一般理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比文科学生更强,理科学生也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此外,一些民办高校在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时,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而不是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率,而且不仅多数民办高校的实践活动的机会较少,大多数教师对实践教学也存在不理解的现象,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甚至是不支持。认为学生只待在课堂上学学理论知识就可以了,进入社会之后自然就适应了,不用专门安排实践教学和实践课程。由于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我国出现了人才失衡,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而大多数企业却普遍存在人才缺失的情况。②

2.2 实践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

实践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是目前多数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是否合理,关乎着实践教学的质量,关乎着高校毕业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但据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多数民办高校虽然有实践教学课程,但实践教学内容大多单一,不是社会实践、产学合作教育的公共性实践教学活动,就是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实践内容单调,缺乏创新性,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故多数学生缺少对实践课程的激情,也不能使学生从实践中有所收获。③其次,实践教学的内容之间缺乏系统性和联系性,各个实践内容之间互相的关联较少,不能使学生从实践中逐步得到各种能力的提升。再次,实践教学的实践机会较少。据调查,在很多民办高校,通常都是两个学期,甚至三个学期才会有一次实践活动。④实践教学的实践次数太少,使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就更少,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就很难达到了。

2.3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相关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却有待加强。目前,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思想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到来,对实践教学的力度的加大,虽然大部分教师知道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年龄、身体状况、知识水平等的差异,导致大多民办高校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⑤实践教学本该是由教师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的,却因教师的能力使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3 新时期民办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3.1 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实现实践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够使教师有目的地围绕实践教学的目标进行教学课程的安排。科学的合理的实践教学的目标,能够使实践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实践教学的方法更加多元化。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的构建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专业特点来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得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关乎着学生进入社会之后,社会对学生的能力的评价。学生能否通过实践教学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构建与之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情况、社会反馈情况、学生的自我评价等都是实践教学目标构建科学与否的依据。

3.2 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根据实践教学的目的而设计的,能否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实习等实践内容的创设,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得到个人能力的有效提升。实践教学内容的构建,要严格围绕实践教学的目的而进行,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各个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学生的自身能力情况,为学生制定恰当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同时,在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构建时,还要充分考虑各个实践内容之间的联系,紧密结合实践内容,使学生通过各个实践内容和环节能够得到能力的逐步提升。除此之外,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和丰富,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事物,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使实践教学不再是学生为了考核而完成的任务,成为学生锻炼自我能力的机会。对实践教学的考核也应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全面考核。

3.3 完善实践教学途径与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的实现途径目前主要是校内和校外这两条途径,校内的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实验室、课堂、校内各类竞赛活动、勤工助学、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等途径来完成的,而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学校统一安排的野外实习或是教师和学生自己组织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在进行校内的实践活动时,教师一般会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或者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再或者是由学生发起并组织某个竞赛活动,或者是由学校提供在校的勤工俭学岗位等。校内的实践活动内容和资源有限,所以学生能够提升实践能力的空间亦有限;而校外的实践活动虽然投入较大,但给学生带来的挑战也更大,更能使学生的能力大幅提升。因此,在进行实践活动的实现途径的设计时,应不断地完善实践教学的途径,充分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的途径,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最大化。

实践教学的管理指的是对实践教学中的参与人员和实践教学的物质方面的管理。实践教学的参与人员一般是由指导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实习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实践教学的物质管理一般是指对实验器材、实验设备、实验基地以及实验经费的管理。实践教学的管理是实现实践教学的关键,能否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的科学管理非常重要。实践教学管理不善,很有可能导致实践教学不能成功进行。在进行实践教学管理时,将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的实践考核结果记入教师的教学考核范围,将学生的实践考核记入学生的个人成绩,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同时,为促进实践教学的完成,学校应制定科学的实验室仪器设备、 实习基地的相关管理条例,并定期对实验室的器材和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对实践教学的实践经费上也应严格地进行监督和管理,避免经费的不合理使用。

3.4 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是实践教学进行保障。这就要求学校要建立一支具有较强的师资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以及重视力度,招聘具有教师资格证和专业职能资格证且兼具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同时,对现有的高校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此外,应加强学校实验管理人员以及实践管理人员等的管理力度,及时更新学校的实践设备,提高学校后勤服务的工作质量,加大对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

4 结束语

新时期民办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需要各所民办高校不断加强实践目标体系、实践内容体系、实践途径体系、实践管理体系以及实践保障体系的管理,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加强实践教学的运用。

注释

① 李莉,江征风,李德庆等.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民办高校实践教学体系[J].科教文汇,2013(26).

② 温明,任洪云,周福仁等.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究[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