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4 16:31:35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1)

尤值得一提的是,中远集团在中央企业中最先建立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平台,成为中国第一个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球契约和可持续发展管理方面成功应用的典范,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连续4年被联合国全球契约评为典范报告,这是唯一一家连续四年荣登全球契约典范报告榜的亚洲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化

中远集团充分利用自身信息化优势,在深刻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将可持续发展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经过3年多的不断实践与完善,逐步将中远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流程实现常态化管理,建立了多维度的指标体系和报告数据库,利用信息系统不但简化了报告编制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提升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管理水平,构建起高效报告编制和相关方沟通管理机制。

树立和深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构建起履行社会责任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中远集团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可持续发展信息管理平台,不但提高了体系执行的有效性,还全面提升了全员社会责任意识,真正将可持续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中远集团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系统是根据全球契约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念,结合国际组织(Global Compact,OECD,GRI,AA)有关指南、倡议和标准设计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在中远集团经过3年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管理体系要求,同时研究对比国内外相关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特点,逐步设计研发形成。可持续发展信息管理系统是中国首次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全球契约和可持续发展管理方面的成功实践。

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满足灵活定制实施,快速交付,随需而变的设计要求,并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将了持续发展信息管理业务抽象为指标信息定制与采集,权限管理,工作流引擎,报表展示,公式定制与计算,系统管理等基础功能模块,借助细致完善的系统设计和大量复杂的软件开发工作加以实现。

该系统通过底层通用业务模块的实现与不断成熟,使可持续发展平台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满足不同复杂管理业务要求的适应能力,这些特点使系统能够按照不同用户针对不同数据填报和处理情况的具体需要,快速搭建出各种适应不同情况和具体要求的应用功能,从而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实用的信息处理工具,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快速有效进行,提供了一个完善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中远集团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可以服务于更多履行全球契约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组织,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水平;实现组织总部对下属各级单位社会责任管理信息的集中整理,促进组织内外部信息透明化,实现对组织整体社会责任状况多层面、多角度地快速查询、统计和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编制效率和质量,为企业及时、准确地向全社会展示为全球契约和社会责任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技术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中远集团还根据联合国全球契约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念,制定了可持续发展信息管理系统指南。该指南是中国远洋在本企业及中国部分优秀企业经过5-6年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管理体系要求,同时研究对比国内外相关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特点,参考挪威船级社(DNV),GRI,Global Compact等第三方的评审认定,逐步扩展设计形成。

风险管理信息化

风险的不确定性是当今信息时代和后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只有有效地管理不确定性才能使企业良性发展。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中央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远集团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理念和体系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以全面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时代,鉴于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复杂性和技术性,传统的依靠人力推动和运作方式进行管理创新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而且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并且持之以恒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支持。

经过分析研讨,中远集团总公司将现代企业风险划分为6个方面: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运营风险、社会责任风险,并通过信息系统将以上风险进行全面的统一管理。中远集团在借助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实施《指引》,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结合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持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管理工作

中远集团一直高度重视管理建设与完善工作,并结合集团发展实际不断引进、学习、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进行管理改革与创新,提升全集团的综合管理水平,保障集团风险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

自2009年起,中国远洋作为中远集团的主要试点企业之一,以风险为导向率先针对内部控制程序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优化工作,基本搭建完毕内部控制框架。2011年,中国远洋作为境内外上市公司强制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在公司总部和下属六家公司范围内开展了内部控制建设和改进完善工作。目前,已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单位占公司资产比重超过70%。

2012年,按照国资委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的总体安排,中远集团在积极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专项提升活动的同时,结合公司管理提升总体方案积极开展风险诊断工作,并积极推进投资评估、燃油期货等专项风险管理工作。

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实施

中远集团从2003年进行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建设时就同步开发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并于2006年将“中远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系统”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依据中远集团多年风险管理实践经验,结合自身管理体系要求,同时研究对比国内外相关风险管理特点,逐步扩展设计形成的现有规模。根据中远集团的管理现状,不断对照国际先进企业的最佳管理实践,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全面风险管理的流程“固化”作为提升中远集团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之一,并以此进行风险管理和分析,追溯并延续风险信息和指标数据、统一评价标准,避免各下属公司因体系建设的重复投资浪费。

2011年,中远集团以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为指导,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中远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平台的功能进行扩充,建立一套以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建设、实施和运转,中远集团形成了动态的自我风险辨识能力,达到及时辨识、预防风险,设计并采用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减少风险损失。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科学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2)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战略之一,在环境和资源方面经常强调要注意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适用于很多地方。在建筑中,可持续发展仍然适用,或者说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正是目前建筑业所需要的设计思想。既符合了建筑中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又适应了当下的社会发展现状。充分了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并分析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的建筑中有哪些应用是当下的首要任务。

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1980年在“世界资源保护战略”报告上可持续发展被首次的提出。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真正的提高了日程上。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发展不能只关注对现代人需求的满足,还要注意损害到我们的后代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可续发展的内涵是要做到以人为本,在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的前提下,同时要保证后代人的需求和利益。可续发展这种思想主要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对于资源,要保证可以得到持久的利用;第二,对于环境,要建设生态文明;第三,对于社会经济,要保证生活质量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在经济大力发展下,把人的利益作为中心,满足人们对物质和文化需求,增加生活的舒适度,体改居民的居住环境,降低对自然的破坏和索取,减少对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污染。

2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

把可续续发展引入设计领域,对于设计行业而言,导致了设计理念发生了本质性的变革。可持续设计思想就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实现各要素达到持久积极的和谐共存。可续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就是“WHAT”即设计的是什么,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的作用对象。第二是“HOW”即怎样来设计,是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的应用环节。只要将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巧妙的应用到这两方面,就可以设计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建筑了。

当下有很多设计思想都是由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衍生出来的,比如“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等设计理念中都包含有一些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相比较于传统的建筑,在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指导下的建筑桁架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适应。比如怎样在减少资源使用的情况下,建造出舒适的住房与工作空间。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在考虑设计对象的结构、色彩、功能、形态、材质以及性能等要素的情况下,也考虑了多设计的建筑与人与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和影响。

3 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在建筑中的主要应用

3.1 提高对能源的开发

将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运用到建筑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具有可持续性的能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尽可能的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资源,避免对不可再生资源产生依赖,学会不断的创新和实践,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尝试使用的已经成熟的新技术新方法。

3.1.1 对太阳能的使用

太阳能是可再生的一种清洁能源,甚至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是最理想的一种代替能源。在建筑中,太阳能的使用十分的重要。在建筑中可以使用太阳能来加热水,解决居民的热水问题。这样就可以节省对电力资源或是天然气等资源。还可以利用太阳能来开发温室技术,运用直接和间接的热交换方法来把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在冬天的时候,为建筑物供暖,不仅达到了温暖的效果还节省了其他能源的消耗。

3.1.2 对风能的使用

风能就是通过太阳辐射来转化成的空气动能。风能和太阳能一样也是一种清洁的,高效的,可以再生的能源。由于风具有流动性,所以风能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在利用的过程中,不需要燃料可以就地进行开发与利用十分的方便简单。对于风能的利用主要就是风力发电,在建筑中经常会使用一些小型的风力发电机解决一建筑物的夜晚照明的问题。此外,在建筑中利用好自然通风,可以免去一些没有必要性的能量损耗,还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3.1.3 对地能的使用

地能是地球深处产生的一种可再生的热能。地能的存储量非常的大,几乎是取之不尽,地能在建筑中的应用同样非常的重要。人们一般通过一定深度下的土壤的温度特征,来分为热源或者是冷源,或者是直接通过地下水进,利用建筑的结构与蓄热物质来使用地能。

3.2 提高对能源与资源的利用率

3.2.1 合理安排日照的间距,增加建筑的密度

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在建筑中注意在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日照要求的基础上,对建筑单体进行合理布局。将建筑间距控制好,增加建筑的密度,设计集约式的建筑,从而节省对土地资源的使用。

3.2.2 合理创作建筑,保护生态环境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勘察好周围的地形,根据地形的特点来展开建筑创作,掌握好全局结构,设计出与环境相适应的建筑。减少对土地破坏和影响,避免造成水土的流失,保护好场地以及周围的生态环境。

3.2.3 重视对内外部环境的设计

我国的人口在急剧的上涨,土地特别是城市里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造成了建筑物越来越密集,风的流动会受到密集建筑的影响。掌握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中。对场地进行合理的设计,对建筑单体进行不同的排布组织来对场地的风速和风向进行有效的控制,根据地理位置、季节变换以及气候特征来解决建筑的通风和防风的问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可以通过改变风压来达到自然通风的目的,可以调节风口的大小、改变窗户的朝向等方法来形成室内的对流风。这样不但可以健康的通风,还能减少夏天对空调和风扇的使用,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3.2.4 取其精华,向传统的建筑设计学习

尽管一直呼吁着创新和改革,但是在建筑设计方面,不能一味的追求创新。其实创新并不是要求只求新,不是字面上简单的创造出新的就是创新,恰恰相反,创新都是把过去和现在作为基础,只有研究透彻过去和现在才能创造出新的。所以要创新,更应该回头看看,就会发现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其实很多地方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传统的建筑设计也是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的积累和创新得来的,具有很大的参考性与借鉴性。挖掘并学习传统建筑设计思想的精华,并结合当下的建筑环境和现状,提炼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建筑设计思想和手法,设计出节能、环保、舒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结语:

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在建筑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在我们身边的建筑中可以发现很多地方都运用了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在建筑中不仅仅体现在大方面,很多小的方面也蕴含着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深入探究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在建筑中的应用,完善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在建筑中的应用,建造出更多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参考文献:

[1]杜文更.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企业绿色化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2]光辉.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与仿真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3)

近年来,烟草工业企业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外部发展环境和日趋严苛的法律风险,必须大力加强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努力形成一套方法科学、管理有效、特色鲜明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烟草工业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一、充分认识开展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开展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烟草,实现烟草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是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有效防范法律风险,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的内在需要;是维护和巩固烟草专卖制度,规范烟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推进烟草工业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烟草工业企业要站在维护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开展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依法治国的总要求上来,坚持用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二、确立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工作原则

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是烟草工业企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都要长期坚持的一项重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以下原则去推进:

1.坚持服务中心工作的原则。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充分考虑企业法律风险控制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关系,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任务,将法律风险防控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和保障。

2.坚持系统防控的原则。企业法律风险发生于烟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法律风险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因此,必须按照全员、全面、全程防控思路,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环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系统、科学、高效的防控体系。

3.坚持重点防控的原则。着力增强防控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重点防控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多发、易发的重大法律风险,如重大决策法律风险防控,管理规范法律风险防控,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控,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控,采购管理法律风险防控,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控,烟草控制法律风险防控。

4.坚持审慎管理的原则。法律风险具有特殊性,因此在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时,要坚持审慎管理的原则,在尊重法律、保持诚信的前提下,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同时要与烟草工业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适应。

5.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积极适应烟草工业企业内外部法律环境变化,按照持续改进的思想,不断更新、完善和调整法律风险防控方法,健全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大胆创新,恰当反应,确保法律风险防控与企业内、外部环境法律变化相协调。

三、科学划分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阶段

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笔者认为,必须合理划分各工作阶段,才能顺利推进。

1.导入学习阶段。开展导入培训,宣传学习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知识,全面领会、准确把握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各项要求,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营造氛围,为扎实开展后续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2.重点推进阶段。根据确定的防控重点,结合企业实际,实行“专项负责制”,确定主导部门,由主导部门发挥各专项工作的牵头作用,积极开展法律风险防控工作,为后续阶段工作推进摸索经验。

3.全面深化阶段。按照“全员、全面、全程”梳理的要求,在总结重点推进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从生产经营、内部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组织发动各相关部门、岗位、业务流程人员全面查找、收集法律风险,做到法律风险防控全覆盖、无空白。

4.总结提升阶段。在全面总结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烟草企业工业实际,建章立制,让法律风险防控工作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动态化。

四、认真开展法律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提升等工作

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必须严格按照法律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应对、监督和检查等流程开展工作,有效推进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

1.认真开展法律风险识别。法律风险识别是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按照“谁在岗、谁识别、谁负责”的要求,全面排查、识别企业内部各岗位法律风险。各岗位人员在开展法律风险排查识别时,要对照所在岗位的职责,认真梳理本岗位涉及的管理活动或业务活动流程并进行分解,合理划分和确定每项流程包含的环节或步骤,对照法律风险表现形态,逐一判断各项管理、业务活动中是否存在法律风险并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引发该风险的具体行为,确定法律风险涉及的法律法规、可能造成的法律后果等因素。

2.认真开展法律风险评价。法律风险评价是指根据法律风险分析结果,确定法律风险等级的过程,目的是为法律风险应对做出决策。在开展法律风险评价时,要按照法律风险水平的高低对法律风险进行初步排序和分级。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综合考虑近年来发生的法律事件等因素,采取部门集体会商等方式对初步排序和分级的结果进行适宜的调整、确定。

3.认真制定法律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资源配置类;(2)制度流程类;(3)标准规范类;(4)技术手段类;(5)信息类;(6)活动类;(7)培训类。卷烟工业企业在制定应对措施时,应结合企业实际,应对措施应明确、具体、可操作。同时要与业务流程优化、规章制度完善相结合,切实发挥防控法律风险的作用。

4.认真开展改进提升工作。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初步建立后,应及时监测法律风险信息,并收集体系运行建议,努力做到构架科学、功能完备、作用明显。同时还要建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办法,根据内外部法律环境变化,不断完善,做到管理动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实现持续改进提升。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优势,探索“互联网+法律风险防控”,不断提升法律风险防控水平,真正发挥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作用。

参考文献: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4)

中图分类号:J21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在建设、保护与旅游开发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一些风景名胜区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领域仍然存在着研究空白性、实践盲目性、潜力巨大性等特点 [1]。长期以来,我国风景名胜资源的开发形式,尤其在生态敏感的核心保护区范围的开发,侧重于上档次的商品化规模化建设。这种模式以资本投入,政府开发为主体,人的消费需求为前提,将人的价值规律凌驾于风景资源的自然生态规律之上,忽视了对风景资源的社会、科学、教育以及生态环境价值和效益的开发利用。把获取经济效益作为开发风景资源的唯一目标,进而忽视风景资源的开发尺度和其相关的法律建设。所以,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应尊重自然科学的规律,重视风景区的生态、历史、文化、科学、教育以及综合社会价值的开发。

中国风景名胜景区的规划

从规划管理的角度来看,当前风景区控规就是要通过“控制建设、旅游容量、突出保护”来协调“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风景区内的任何建设活动要控制土地使用、设施配套、建筑建造及行为活动四个方面[2],同时还要溶入风景保护、游赏控制的内容以强化保护要求。

风景名胜区的土地使用性质按用地分类标准规定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按其功能可以分为四大类:游览设施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风景游赏用地、居民社会用地。环境容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风景区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某一段时间内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强度、速度上各极限值的最小值。设施配套控制是对风景区内风景游赏、居民社会等用地上的游览设施和基础工程设施建设提出定量配置要求。依据旅游设施系统规划所确定的游人数量,使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等设施达到配套要求。建筑建造控制即是为了达到良好环境条件,对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布置和建筑物之间的群体关系作出必要的技术规定。景观环境控制依照空间艺术处理和美学原则,从风景区环境对建筑单体和建筑群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提出指导性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行为活动的控制即是从外部环境的要求,对建设项目就交通活动和环境保护两方面提出控制要求。风景保护游赏控制即是针对风景名胜资源在景观特征的可游览、可欣赏、且易破坏等特点,对风景游赏活动和保护培育要求两方面提出控制要求。

中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方法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在人口、体制、资金、文化、利益主体、地域关系的独特性和人类的诸多活动给风景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人类活动、名胜风景区发展及其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经营管理特点促使建立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之路。

目前在西方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建立起“以资源保护与国民户外游憩需求相平衡”为核心的资源保护与管理模式。这种理论与模式引入我国,有助于我们理解风景名胜区的存在意义及其价值、功能、规划、利用、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与技术方法以及动态保护与科学管理的重要性、有效性,以便使我们认识中国人口多、收入差异大、素质差异大等特殊性。所以风景区利益主体多,资源保护的复杂性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必须走中国特色的资源保护管理道路。

针对保持保护与发展的内在动态平衡机制建立可持续管理制度,包括可持续管理规划、生态影响管理、社区与游客管理、服务管理、保护政策等,完善风景名胜区的法律法规,实现风景名胜区的法制化、制度化管理。处理好需求、生态、资源、使用、经济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实现资源保护与发展动态平衡的管理。风景区在践踏、游径、露营、划船、野餐等活动的影响上,建立游憩生态学的基本框架,应用于自然资源及国家公园的管理。

3.中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风景名胜区为地方政府提供了稳定的财源、减轻了保护工作的财政压力,但也带来了使保护工作遇到了新的问题,带来了新的压力。旅游强调开发更便利的、食宿及其他娱乐休闲设施,但保护强调尽最大的可能保留原有的遗产特征及其风貌;旅游的兴旺使风景名胜资源的利益显化,导致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占用,与风景区的管理和保护产生矛盾。

风景名胜区对于维护国土生态平衡和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保护、保存、维护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时刻有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威胁风景区遗产地的安全。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克服和消除破坏风景遗产的威胁,才能维系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

首先,要保持风景名胜区良好的生态环境,确定风景名胜区的定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国家遗产景观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又能产生巨大的生态价值。因为国家风景区是具有保护性、公益性、展示性和传世性的人类瑰宝,不能将其定位于“旅游资源”、“旅游经济开发区”等,不能把保护性变成开发性,不能把公益性变成私有性,不能把展示性变成经营性。因此,风景名胜区必须要有正确的定位。

其次,改革管理体制,加快立法,走可持续额发展的旅游路线。伴随着旅游业的空前繁荣,很多景区因过度开发而导致的消耗效应,开始出现并显示出其潜在的威胁。因此,改革管理体制势,由国家建立职能部门,直接管理世界遗产和国家遗产,结束“割地开店”的局面。与此同时,完善国家遗产保护法,为保护风景名胜区提供法律保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到生态可持续性、社会和文化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4.结束语

近年来,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保护,核心是保护,重点是规划,关键是管理。规划为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基本吸引力,为旅游业发展需求,吸引更多的游人 ;管理维护游客安全和当地社区居民的生活秩序,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感受,持或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和生存力;保护风景名胜区是维系自然 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5)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可以使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大程度减少建筑物对人们生活环境造成的影响。就我国现在的建筑来看,资源型和生态型的建筑占据很小的一部分,可持续建筑受重视的程度较低,所以,需要在建筑施工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人们对可持续建筑的认识,引导并且鼓励建筑单位进行可持续建筑施工的试点工程,进一步完善国家的建筑法律法规,利用政策指导可持续建筑向着更好地方向发展。

一、可持续建筑的内涵分析

传统建筑施工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对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出现,人们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的建筑能耗占据全国能源总消耗的13%,其中生物能源的消耗量占商业用能总量的52%。不仅如此,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对环境造化严重的污染,针对建筑本身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强建筑设计的方法来减少这一影响因素。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将建筑和环境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建筑施工的不同环节减少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推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建筑的设计要求走能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道路。建筑材料的选择尽可能使用绿色建材产品,使用可以循环再利用的材料,从而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加强绿色能源的利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建筑物内部的能源使用绿色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使用,其次,将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降至最低,可以借助于自然风光和通风条件为建筑物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可持续建筑的设计重点及方法

(一)可持续建筑的设计重点分析

可持续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四个设计重点,首先是坚持重点目标,当今社会发展中,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人类发展和环境的主要矛盾,因此,可持续建筑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高效利用洁净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设计重点;其次是坚持重点部位,通过对建筑室内设计目标和室外设计要求的平衡,加强建筑内外空间维护结构的分割成为建筑施工中的关键问题,所以,可持续建筑设计的重点部位是对建筑结构的研究和设计;紧接着是重点方式,建筑设计中以被动设计方式为主,机械设计方式为辅,最终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资源节约目的的实现;最后一个是重点内容,可持续建筑的重点内容就是加强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洁净能源在采暖、制冷以及通风方面的使用。

(二)可持续建筑的主要设计方法

1、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坚持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原则,强调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建筑设计人员要充分利用周边环境的配套设施,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在不增加土地利用的前提下,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加强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建筑施工单位在开发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地下空间的微气候稳定对防风暴和防尘的作用,意识到微气候对生态平衡的保护作用。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的环境质量。建筑设计需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优先发展地下车库以及地下商场等。

2、选择生态材料作为建筑的基础材料

生态材料是生态建筑的物质基础,生态建筑材料主要是指环保性材料、安全性材料等。生态材料的利用对地球的负荷最小,同时对人们的身体不会造成伤害,一般情况下,将生态材料主要分为天然建材和人工材料两种形式。生态建筑建设在材料选择上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在选材的过程中充分了解材料的使用目的。建筑设计中采用对环境污染较小的材料可以增强生态效益,同时也可以加强现有资源的使用,利用地方资源来取代外来的特殊资源。

3、建筑设计中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材料的再生和循环利用可以增强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还能够降低建筑生产中的相关处理程序。建筑构造中可以使用钢材、铝材等一些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建筑物垃圾。此外,新型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增强材料的可循环利用性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不仅如此,建筑设计中还应该加强自然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例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使用。在建筑物布局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的效果能够增强建筑内部能源的消耗量,自然通风可以解决建筑内部空气流通问题,确保建筑气候的良好,从而增强建筑内部的空间质量和舒适度,住户无需增加投资改善建筑内部的小气候,使整个建筑的环境更加协调舒适。

结束语:

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和建筑数量的增加,当前的建筑设计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可持续建筑设计也成为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考虑到可持续建筑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涉及到建筑的所有环节,同时也涉及到建筑的使用者以及建筑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筑工程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加强能源的有效利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取代建筑建设中的不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取代不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增强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同时减少建筑施工中因为材料使用问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树立科学的建筑设计目标,确定建筑设计的重点,将建筑艺术和人类的发展相结合,从而促进建筑施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侃.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策略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2412-2413.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6)

增强中国石油国企(下文简称:国企)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效性,不仅是适应国企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防止党风廉政建设陷入到形式化泥淖的要求。但对于如何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效性,这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多困惑。如,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方针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却可能对国企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带来干扰。再如,以常规党风廉政建设模式来开展工作,又似乎与国企发展的战略管理目标不相容。对此笔者提出,应以国企的创业精神来助力党风廉政建设。之所以提出这一观点在于:(1)党风廉政建设所要求的作风建设、思想建设,都可以在创业精神塑造中得到体现;(2)确保国企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一代一代国企人的创业精神,进而这就与国企经营管理发生了紧密的联系。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当前国企党风廉政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具体而言,当前国企党风廉政建设主要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建设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现阶段国企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繁重任务,而且作为资源指向型国企,还存在着优化产品结构的历史任务。因此,这就直接影响到传统党风建设模式的可持续性。若是在上级党委的监督下来推动建设工作的开展,这势必无法保证国企党风廉政建设走向深入。

(二)建设的舆论支持面临挑战

众所周知,国企作为一类市场经济组织,其仍然需要围绕着经济效益目标来展开各项工作。这就导致了,传统党风廉政建设模式难以在职工中间形成有利的舆论支持。而且,面对国企政工干部所处的尴尬职能地位,也使得赢得职工的舆论支持在短期内并不现实。

(三)建设的植根效果面临挑战

党风廉政建设遵循“惩前毖后、治病求人”的原则,在该原则导向下最终需要反映在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和思想的改进方面,而这些又需要以切实改变国企经营发展现状为表现。然而,在现实的党风廉政建设中,似乎并没有区分国企与行政事业单位职能范畴的差异性,从而建设的植根效果面临挑战。

二、国企创业精神助力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

在问题导向下,国企创业精神的助力作用可以归纳如下:

(一)助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可持续开展

创业精神直接与经济组织的发展相联系,而且也与现阶段的国企改革要求和国企经营发展方式的转变相契合。因此,通过向国企广大党员干部塑造创业精神,便能在行为文化的促进下,在国企内部影响全体职工的工作行为偏好和岗位意识。可见,这一结果便与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相吻合,进而在“创业精神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下,助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可持续开展。

(二)助力党风廉政建设获得良好舆论支持

国企职工具备产业工人的有点,那就是求真务实、踏实肯干。通过将创业精神纳入到党风廉政建设中的思政工作中来,就能改变传统模式下思政工作略显空泛与苍白的不足,而是以一种正能量和更加务实的姿态来向国企党员干部进行思政教育。这样一来,就能逐步获得党员干部的价值认同,从而助力党风廉政建设获得良好舆论支持。

(三)助力党风廉政建设与国企生态相融合

前面已经指出,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时需要区别对待,因为国企拥有自身独立的组织生态环境,而这种环境又是归因于历史传承和主营业务的特点使然。不难发现,创业精神所蕴含的创业文化,能够与国企的组织生态环境相融合,进而就助力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开展。

三、实施路径

根据以上所述,实施路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一)建立创业精神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融合态势

若要实现创业精神的助力作用,首先就需要寻找其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融合态势。党风廉政建设中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应成为与创业精神对接的关键点。在国企传统思政工作模式下,可以将所在企业的创业历程,以及在其中所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梳理,使之成为讲座、展板设计的重要内容。实践表明,这对于国企青年党员职工起到了显著的激钭饔谩

(二)在历史维度下解构出创业精神的当代表现

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活动时,一定要将建设目标落脚于国企各项事业的发展实际中。因此,这里就需要在历史维度下来解构出创业精神的当代表现。笔者认为,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创业精神不仅反映在齐心协力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还反映在以新技术、新产品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由此,创业精神的当代表现就因党员干部业务岗位职责的不同,而呈现出具体的形态来。

(三)多途径下完成对党员干部创业精神的培养

需要将创业精神植入到国企党员干部的职业信念中,这样才能最终感染企业的全体职工。为此,可以采取这样几个途径来进行培养:(1)邀请企业离退休老同志,以他们当年的创业历程为主题来开设讲座,由此来感染在职的党员干部;(2)以展板和纪录片为载体,让党员干部体会到创业精神对于推动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3)线下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并以征文的方式在企业中掀起树立创业精神的舆论氛围。

四、小结

本文认为,应以国企的创业精神来助力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分析,创业精神的助力作用表现为:助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可持续开展、助力党风廉政建设获得良好舆论支持、助力党风廉政建设与国企生态相融合。实现助力作用的路径为:建立创业精神与党风廉政建设的融合态势、在历史维度下解构出创业精神的当代表现、多途径下完成对党员干部创业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戴青. 如何开展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J]. 经营管理者, 2016(21).

[2] 张卫红. 党风廉政建设在国企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J]. 工会博览, 2012(14):27-29.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7)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战斗力

1、强化党员干部素质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实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继续推进勤政、廉政和优政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配合机关党委将要主办的践行“两个忠诚”研讨会和2期党务培训班认真开展工作。

2、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全体党员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创新工作业绩,牢记“两个务必”,把信访融入到业务工作中去,融入到开发区中心工作中去,融入到和谐机关的建设中去,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党员思想觉悟高于群众、业务能力高于群众、工作业绩高于群众的“三高”工作目标。

3、重视组织发展。坚持“党员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要求,坚持开展党员“一帮一”活动,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吸引、带动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1、健全民主集中制。继续坚持“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免”,努力维护党组织的整体形象。

2、完善已有制度。主要是:党风廉政责任制、民主评议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

(三)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凝聚力

1、优化制度。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继续坚持“八个坚持和八个反对”的要求,严格遵循开发区“三大纪律九项注意六点要求”,制定和完善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党建工作的实践中切实贯彻执行,努力做到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强化监督。学习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和《党内处分条例》的精神,创新“三会一课”内容,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明确任务、主动联络、完善工作,充分发挥好党内、党外监督作用。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8)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因素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由以下五方面因素构成:

(一)内部控制环境

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分权制衡;银行应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政策,规定内部控制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应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明确所有与风险和内部控制有关的部门、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银行应建立和保持书面程序,以持续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评估。

(三)内部控制措施

银行应对其业务和管理活动采取控制措施;应考虑计算机系统环境下的业务运行特征,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建立并保持预案和程序,以识别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或紧急情况。

(四)信息交流与反馈

银行应建立并保持信息交流与沟通的程序,应建立并保持必要的内部控制体系文件。

(五)监督评价与纠正

银行应对内部控制绩效进行持续监测,对内部控制体系实施评价,董事会应采取措施保证定期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审,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要点

(一)会计制度建设

根据中国会计相关准则的相关要求,商业银行制定了各类业务会计核算制度,建立了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和本公司财务报表编制的真实和公允。

(二)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运作机制

一是建立了由一般准则、作业准则、工作规范等组成的制度体系,以及现场与非现场并重的检查模式。二是设立了独立于业务经营管理之外,独立行使检查、监督、评价职能的审计部门,各一级分行根据机构设置条件和经营管理要求设立分行审计部门。三是建立了总行审计部向董事会的垂直报告路线,审计部负责人由董事会任命,年度审计计划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批准,审计结果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报告;日常审计工作由副董事长直接分管,并接受监事会和高管层指导。以战略、风险、价值为导向,从加强对全行内控状况、风险状况的评价,加强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揭示入手,持续加大审计检查力度,进一步转变审计管理流程和模式,有效地发挥了内部审计独立监督、评价的职能,进一步推动了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内部控制关键要素与措施

报告期内,商业银行结合市场环境,围绕新的发展战略,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保证了各项业务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一)优化内控环境

本行持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根据新的发展战略调整全行组织架构,精简管理层下设委员会,调整内控机构设置;科学界定前中后台、总分支行及附属机构的职能;持续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助推业务发展;有效落实各级行、各部门、各级人员在内控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与职责,夯实内控管理基础;持续开展多层次培训,加强核心人才培养,加大全员岗位培训力度;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在发展战略中明确“人性化的员工管理、标准化的柜面服务、数据化的业务运行和差异化的客户服务”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二)提高风险识别与评估水平

本行结合新的发展战略以及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制定精细化和差异化的内控管理政策与措施,有效提升风险识别与评估水平。信用风险方面,全面量化信用风险管理,启动“信用风险公司客户评级优化项目”,以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为依据实现行业信贷风险前瞻性识别与持续性防控;市场风险方面,在年度授权和日常风险审批中对相关产品包含的市场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识别和评估,积极加强和完善市场风险限额管理、日常监控和报告;流动性风险方面,持续对资产负债的总量和结构、流动性缺口、备付指标的变动进行监测,综合评估全行流动性风险状况,有效应对流动性紧张的市场波动,确保了全行流动性安全;操作风险方面,全面推广操作风险系统及操作风险三大管理工具,为风险识别与评估提供管理运用平台,组织全行对重要业务领域的关键流程进行RCSA评估,分析、优化现有控制措施有效性;声誉风险方面,持续加强舆情监测、处置力度,高度关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的舆情监测,通过舆情提示单、媒体沟通等方式总分联动化解风险;信息科技风险方面,建立问题主动管理的机制,通过系统健康检查、日常巡检、趋势分析、厂商巡检和漏洞扫描,在全行范围开展电子银行信息安全检查、电子银行安全评估、互联网应用系统渗透测试等工作,主动识别潜在风险隐患。

(三)完善内控制度和措施

本行制定《内控梳理管理办法》、《内控台账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固化了内控实施要求,实现各项内控管理工作的常态化;选取与业务发展和客户端联系密切的流程作为内控梳理及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的重点;优化理财业务审批流程、集中采购流程、信息系统开发流程,进一步处理好风险控制与审批效率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措施,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严格落实贷款三查;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通过货币市场、公开市场等多种渠道和手段增加流动性资金来源,确保全行流动性安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针对目前易发、频发操作风险隐患,加强风险提示和流程梳理,针对同业风险事件及时警示全行加强风险管控;市场风险管理方面,持续加强对市场风险的限额管理;信息科技风险方面,深入开展系统和应用监控部署工作,强化性能容量管理,提升生产风险事件预防能力。

(四)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9)

同志指出:“全党同志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作为医院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推进医院纪检监察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发展速度与效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改革发展稳定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政治、文化、社会共同发展,解决好与经济增长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兼顾的根本要求,把发展看作是相互推进、系统协调的过程,强调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一致地运转。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努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智慧和创造力,使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把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伟大事业中来。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

二、科学发展观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纪检监察部门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同时,也对如何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服务保障和促进医院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医院纪委坚持把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与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服务医院发展的大局来确立纪检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纪检监察工作必须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纪检监察部门要善于从医院的全局和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观察和审视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做到纪检监察工作与医疗服务工作、医院管理工作等协调推进、良性互动、同步发展。

(三)经检监察干部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善于并及时总结本单位经验和借鉴外单位的新工作思路、新工作方法,做到业务工作管到哪里,纪检监察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四)纪检监察部门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把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督办等各项工作推向深入,切实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努力做到通过纪检监察工作达到抓医疗强业务、带队伍树形象,建机制重预防的目的,以监督求质量,以改革谋发展,以纪检监察工作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院纪检监察工作实践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为要务,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要求,在坚持尊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的前提下推动医院经济、业务、政治、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服务发展的理念,把服务医院科学发展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第一要务。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医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保障医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医院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责,也是纪检监察部门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因此,纪检监察工作要在上级纪委和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必须紧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把服务医院发展作为首要责任,把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反腐纠风工作上,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到医院经济发展、业务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之中,紧紧围绕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大工作力度,规范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行为,严格办事程序,尽量减少阻碍发展的种种因素。如,近年来,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开展收受医药回扣专项治理、廉洁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建设、行风巡查、政风行风评议、医院廉洁文化建设、纪律教育学习月等一系列的活动,努力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为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以人为本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核心内容。

科学发展观赋予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内涵就是要求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从去年省纠风办拍摄的暗访片中反映,目前医务人员收受医药回扣、红包的现象还较为严重;人民群众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仍是今年两会的热点问题之一;总理今年两会后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最大的危险是腐败。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也增加了群众就医困难。因此,医院纪检监察工作既要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教育,同时也必须注重群众的呼声和需要,坚持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对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内部管理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完善制度建设,构建科学的惩防体系,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三)树立统筹协调的理念,把统筹兼顾作为医院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方法。

纪检监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必须注重协调配合。工作上要善于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学会改进工作方式,勇于创新,注重实效。首先,要统筹纪检监察工作与医院业务、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良性互动。要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的总体布局,自觉融入到医院经济、业务、政治、文化等建设之中。二是统筹纪委组织协调与党政齐抓共管、全员广泛参与反腐倡廉。对上级指示精神提出符合本院实际的贯彻意见,当好医院党委的参谋和助手,对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出主意、想办法。三是统筹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协调发展,做到惩防并举、注重预防。针对反腐纠风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纪检监察部门要善于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和纪律要求,着力在教育、制度、监督、改革和惩处等方面抓出实际成果,整体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四是在工作部署和安排上,结合实际,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兼顾其他,实现纪检监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自身建设,把自身建设作为医院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要求。

纪检监察部门是党的纪律检查、国家行政监察的专门部门,担负着管人、执纪的任务,纪检监察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的好坏,为此,抓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也十分必要。一要有学习的自觉性,除了掌握必备的纪检监察知识外,还必需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自觉地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特别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站在医院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二要有自律意识,既要严于律己,又要严于律人,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真正做到“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三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不断强化自控能力,做到常修廉洁之心,常养律己本性。

当前,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发展已成为医院的永恒主题,作为医院的纪检监察部门,只有认真面对日益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科学发展观全面融入到纪检监察工作中,积极探索在纪检监察方面的新方法和新措施,大胆开拓、积极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医院管理和监督的体制,有效地防范职务犯罪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才能保障医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法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导纪检监察工作[J].党风廉政建设,2007,5.

[2]周福启.结合求实创新――谈做好新形势下的纪检监察工作[J].党风廉政建设,2010,12.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10)

(一)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一年来,纪工委坚持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机关党的宣传教育总体部署,坚持与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认真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一是以践行总书记提出的“八种良好风气”、增强“三种意识”为核心,深入开展“清廉从政、服务发展”专项学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为政环境。机关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组织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这条主线,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教育读本》、《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先进事迹选编》、《赶考》、《烈火中永生》等教材和书目;组织参观“风正巴渝”—重庆直辖十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回顾展,观看《引以为戒》、《忏悔录》、《赌之害》等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广泛开展领导干部讲反腐倡廉党课及向邓平寿等先进典型学习教育活动;持续深入开展“警示督廉、读书促廉、贤内助护廉”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勤政、廉政的自觉性。二是依托《重庆机关党建》网,拓展、延伸反腐倡廉阵地。继续主抓了以“廉政广角”为主干的市直机关党风廉政宣教工作新平台的构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网上宣传教育活动,获得了重庆市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专项工作奖。三是立足于深入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加大了调研工作力度。承担并完成了市纪委交办的“纪检监察机关对于反腐倡廉工作规律新的把握”的调研课题;全面总结回顾了十六大以来市直机关反腐倡廉宣教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基本经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形成了1万余字的工作成果,为推进反腐倡廉宣教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着力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切实规范从政行为。按照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部署的廉洁自律工作任务及《重庆市市领导和市级部门200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分工责任制》的要求,纪工委协助工委坚持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加强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进一步规范了市级机关党员干部的行政行为。一是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五个不许”。坚持以领导机关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以自查自纠为主要形式,协助有关部门,狠抓了严禁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本人、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等专项治理工作,对违反廉政规定的3名党员干部进行了谈话和严肃处理。二是坚持专项治理和经常性检查督促相结合。对有关单位执行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进行了重点抽查。三是深入落实《廉政准则》和各项廉洁自律规定。按照市纪委要求,重点抓了《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的落实。认真开展对照检查和清理纠正工作,从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制度、监督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确要求,有效地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积极拓展从源头防治腐败工作,为惩防体系建设筑牢第一道防线。认真按照市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具体意见》)及工委《贯彻落实市委〈具体意见〉的办法》,指导、督促机关各级党组织、纪检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推进惩防体系的构建。一是各机关党组织、纪检组织紧密结合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突出工作重点,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工作责任,进一步形成了确保惩防体系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的责任网络。二是以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为重点,把惩防体系建设纳入了市直机关推进固本强基战略,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实施,进一步落实了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三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以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和函询等制度的落实为重点,《市直机关党组织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实施意见》得到进一步贯彻执行。

(四)扎实推进办信办案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在继续重点查办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今年按照巩固深化“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改成果,深入开展以“清廉从政、服务发展”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年”活动的要求,指导、督促机关各级党组织、纪检组织加大办信办案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一是加大了着重查办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违规执法、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以及干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的力度;二是加强了对违纪违法案件新特点的研究,改进办案方式和方法,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三是强化了对查办案件工作的协调指导,进一步规范、严格办案程序,确保办案工作依纪依法进行;四是注意针对查办案件中发现的体制、机制、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及时帮助有关单位完善相关制度,提高了办案质量和综合效果;五是继续加强了举报工作,依托《重庆市“作风建设年”活动专题网页》上的“问政于民”互动平台,采取有效措施,协助市委作风办和工委及时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问题,预防了因一些突发事件可能引起的矛盾激化。今年以来,纪工委共受理群众举报9件,已办结8件,正在调查的1件;共查处案件2件,处理处级干部2名;协助市委作风办和工委处理群众77件。

(五)深入推进“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改后续工作,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纪工委坚持把改进机关作风和效能作为加强党风政风建设的切入点和服务发展的着力点,协助工委在市直机关深入开展了以“清廉从政、服务发展”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年”活动。一是指导、督促各机关党组织、纪检组织围绕“清廉从政、服务发展”的目标要求,坚持把人民群众关注的共性和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把影响本部门本单位作风改进、效能提高的个性和关键问题作为突破口,继续以解决“办事难”等突出问题为重点,着力在消除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发展环境、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求突破,机关“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更加鲜明。二是协助工委建立了市级机关“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改后续工作联系、通报等制度;认真组织了对市级机关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抽查、督查及学改活动“回头看”;参与了对市级部分重点部门半年及年度考核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市级机关的学改活动成果。

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仍很艰巨;体制不够顺,全面履行纪检工作职能还有不足和差距;创新不够,深入调研、总结、推广典型不够。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8年市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赋予的职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为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市直机关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一)创新思路,努力开创市直机关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抓好工作部署。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纪检干部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上来。机关纪检组织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紧密联系机关党的建设特别是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需要,在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及时抓好2008年的工作部署,努力增强机关纪检工作针对性。

2、高点定位,努力开创市直机关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当前就是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的精神,牢固树立反腐倡廉重在建设的理念,明确“一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即明确“一个目标”:认真履行机关纪检职能,为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市直机关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证;把握“三个原则”:把握促进发展、惩治腐败、保护干部的原则,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工作成效;贯彻“四句话”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四句话方针”,加快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争做“五个表率”:争做勤于学习、加强团结、联系群众、勤奋干事、清正廉洁“五个表率”,努力塑造机关纪检干部队伍良好形象。

(二)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一是在教育内容上,要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为重点,突出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和党纪国法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二是在教育对象上,要坚持以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把反腐倡廉理论作为市直机关各级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市直机关党务干部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岗位开展廉政培训。三是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与管理上,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继续加强对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的督促检查。四是在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上,要继续重点建好以“廉政广角”为主干的市直机关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互联网络,健全网上主旋律宣传教育体系,扩大廉政教育的覆盖面;着重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创建活动,大力营造读书思廉、遵纪守廉、自律保廉、民主促廉的机关廉政文化氛围。

2、全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是按照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和增强“三种意识”的根本要求,以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认真落实“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协助工委持之以恒地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及“坚决反对、制止各种奢侈浪费和行为”等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巩固深化以“清廉从政、服务发展”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二是以大力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解决影响发展环境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继续协助工委坚持不懈抓好“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永续工程,努力培育能够保证“加快”和“率先”的良好作风。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11)

文章从四个方面将如何发挥企业党组织优势,转变为企业科学发展的竞争优势进行了探讨。

十报告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未来画卷——“中国梦”,其核心就是科学发展观,第一个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企业党务工作者,如何把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和个人的“中国梦”,使我们企业适应市场发展规律,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是一种有效的发展手段,也是摆在我们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大课题。

㈠坚持融入中心,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动力

当前,我们的一些基层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被动参与的比较多,主动融入的比较少;配合行政工作的比较多,发挥主导作用的比较少。特别是一些基层党组织,不能很好地履行党组织工作职责,且工作方式单一,不能有效发挥党组织作用。如何解决党组织融入中心不够问题,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一要在思想观念上发挥主导引领作用。通过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在党员干部中统一思想观念,在要不要科学发展?如何科学发展?如何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上达成共识,开辟思想解放的新境界;二要在发展战略上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各级党组织应主动参与到制定各单位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把握方向;三要在机制建设上发挥主导引领作用。不断修改完善、废止和新建诸多管理制度,使企业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四要在班子建设上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建立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业绩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各级干部想干事、干成事的工作信念;五要在民生问题上发挥主导引领作用。以人本理念,关爱贫困职工,促进企业和谐为目标,为职工办实事、送温暖;六要在生产经营上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围绕生产经营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应对危机、迎接挑战、促进发展中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㈡坚持进入管理,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管理强企的动力

首先,提高参与科学发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一要增强掌握、运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二要增强分析形势、把握大局、应对危机、驾驭全局的能力;三要增强掌握生产技术、创新经营管理,提高决策水平的能力;四要增强协调利益关系,解决复杂矛盾,构建和谐关系的能力;五要增强班子建设、严肃党纪政绩,预防和铲除腐败的能力;六要增强关注民生、解决民难、联系群众、凝心聚力的能力。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理顺好行政领导生产经营中的指挥权、决策权与党组织在生产经营中的参与权、建议权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第三,要创新工作方式。围绕生产经营工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安全生产创效活动,鼓励员工学业务、学技术,深入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激励岗位成才。围绕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高合理化建议水平,持续开展“创新工作室”“QC质量管理”等攻关活动,解决生产急需,提高生产效率。

㈢坚持文化引领,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文化强企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