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师减负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1-24 04:39:38

教师减负工作总结

教师减负工作总结篇(1)

我国“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实现7%的经济增速目标,对此,总理表示,真正实现有品质和有效益的7%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使笔者联想到高效课堂的三个理念之一“减负就是增效”。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来谈一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减负、提质教育环境

学生学习、教育发展等在发展上受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想要教师真正实施减负、提质,就必须营造一定的教学环境,这样一来使得社会、学校、家长达成共识,明确减负在如今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深化学校减负工作的开展。在各方都达成共识的基础之上,学校要结合教育发展、新课程内容、学生的发展状况等制订科学的、合理的减负、提质可行性教育方案,制订一系列关于减负的相关规定、惩罚措施等,优化减负、提质教学环境,从而推动减负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模式

在家长的观念中,“减负”就是“减质”,感觉硬性地逼着学生学习才能充实学生的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减负的实质。在此,笔者谈一下减负、提质的教学中各个环节应涉及的内容。

1.教学内容的设计

作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计划怎样教、教什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学生的综合技能等为内容。主要是明确教学思路、教学结构,优化过程,凸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做好教学与教学之间的链接。

2.教学安排

在教学安排上,教师要注重动态课堂的生成效果,做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探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受数学知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进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评价环节

评价的作用在于对学生、对教师本身的总结,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求知欲望,教师也能更好地完善教学方法等。然而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般都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完全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技能等方面的内容。鉴于此,笔者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自主学习状况、自主探究能力等内容都纳入到评价中来。同时,延伸了评价范畴,即:可以是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等,起到了良好约束学生行为的作用,推动了减负、提质的有效开展。

此外,学生感觉负担过重的另一原因在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优化教学过程中还应考虑到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创新、多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探究,最大限度地达到“减负、提质”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作业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练习在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然而,就目前来看,学生有做不完的习题,其课外作业每天几乎超过两个小时,各种各样的练习册,其中不乏重复的习题,而学生对作业的态度逐渐就成了机械地做,甚至有的对作业产生畏惧心理,采取不做或者捣乱的行为来进行反抗,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更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思维能力的启发。鉴于此,笔者对学生手中的资料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各练习册的内容有70%的内容是重复出现的。因此,让学生反复地做同样的内容,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疲倦,而作为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应把握好作业质与量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作业实施优化、减负,做到作业、练习设计的精和高质量,缓解学生的压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特征。

总之,减负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教育改革工作,需要社会、家长、学校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而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不断地探索减负、提质的教学途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根本意义上帮助学生减轻负担,减轻学习压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养。

参考文献:

[1]任雪明.过重课业负担从哪里来[N].教育信息报,2010-12-18.

[2]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兼论当代知识教育的变革.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07.

[3]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3.

教师减负工作总结篇(2)

二、具体措施:

(一)健全制度,落实“减负”责任

1.实行减负工作责任制,明确校长为“减负”工作第一负责人,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减负”工作具体落实到有关部门、教师。

2.学校对“减负”工作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存入资料档案,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教师量化管理考核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严重违规的教师追究相关的责任。

3.通过家长会、学生座谈会等,定期听取家长、学生对“减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实际按规定进行整改。

4.建立通报制度,设立“减负”举报电话()。

(二)严格管理,减轻学生负担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规定课程,开足规定课时,严禁教师私自调课。

2.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小学生在校集体活动时间不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超过7个小时。晚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3.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一二年级尽量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控制在四十分钟内,五六年级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初中生控制在两小时以内。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家庭作业。

4.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考试难度。除参加市教研室统一组织的调研考试和统考和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教学反馈检测外,不得自行进行考试(小学部每学期只组织一次质量检测)。提倡对学生进行多元性和过程性学业评价。

5.严格考试分数管理。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分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留级的规定,教师不得排名公布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不得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6.严格教辅资料的征订工作的管理。严禁教师私自给学生征订教辅材料,学校不向学生推销上级规定之外的教辅材料。

7.严格控制中小学学科竞赛。不组织和参加未经上级部门批准的各种竞赛活动。

8.严格执行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杜绝搭车收费,适当减免一些家庭困难学生的部分学习费用。

(三)强化要求,提升教师素质

1.全体教师必须明确减负的重大意义,从思想上认识到:不但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还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2.教师每学期要有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工作总结等材料,内容具体,切实可行。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3.教师要认真学习洋思经验,提前备好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到“学生减负,教师不减质”。切不可因自身的原因,搞课堂不足,课外补。

4.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爱护每一个学生,禁止歧视、讽刺、挖苦学生,杜绝把增加作业量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

5.教师必须按时授课,不拖堂,不得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6.任何老师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在家庭或社会办任何形式的补习班、辅导班,加重学生负担,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

7.教师布置作业要做到“四精四必”,批改及时,无漏批错改,改写字迹工整,符号准确规范,作业量不超出规定。

教师减负工作总结篇(3)

小学生每日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时间不超过6小时。不提前到校,不延长在校时间。

二、控制学生作业量。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日作业总量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日作业总量不超过一小时。我们加强了作业管理,提高训练质效,作业做到了“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编、精批、精讲”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同时我校本学期实行作业监督员制度,有效的控制了各班家庭作业总量。

三、控制考试次数。

学校每学年组织考试1次(期末考试)。通过对学生多种能力的考察,结合期末考试,正确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四、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科课程,规范课程设置,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不定规定以外的一切教辅材料。不随意增减课程难度和课时,不增加周活动总量。

五、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快乐6+1”),改进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做好备、讲、批、辅、研工作,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处理好“减负”和提高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轻负担,搞质量。深入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把提高质量的重点放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效果好起来。真正做到了“高效轻负”。

六、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不占用学生的课间、午间、休息时间、节假日。开放学校的图书阅览室、电脑室、美术室、音乐室等,让学生从大量、繁琐、重复的学习劳动中解放出来,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给学生创设施展才华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教师减负工作总结篇(4)

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科学抓质量”的思想,以现代化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师专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校园乐起来”的良好氛围,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积极探索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机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二、具体举措

(一)严守底线,认真落实“六个严格”

规范的办学行为是落实“轻负担高质量”的前提和底线,省厅“减负”文件明确提出了“六个严格”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各校要制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实施细则,确保课程开设、控制学生作业量、控制补课、规范考试管理、学生休息和锻炼时间、规范招生秩序等相关指标要求的落实执行到位。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点是将无效的在校时间、无效的机械作业、无效的补课辅导、无效的课堂讲授等减下来。

(二)强化管理,切实健全“五项制度”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校必须建立健全“教学活动安排公示、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学生健康通报、家校合作联动、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责任追究”等五项制度,从制度上切实保证“轻负担高质量”要求的实现。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各校必须将学校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外文体活动安排表上报区教育局义务教育科,并将学校教学活动安排(课程安排表、作息时间表、作业量、课外文体活动安排表及教职工任课任职表等)在学校宣传窗或网站予以公示。每学期举行一次由各个层面学生和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学生课业负担征求意见会议,并建立备查记录。每学年向社区、家长通报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着力推进家长会、家长学校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家访、教育开放等活动,分批分层对家长进行专题培训,转变家长的观念,进一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争取与家长就“轻负担高质量”工作达成共识,建立常态有效的家校联动机制,不断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责任。区教育局每学年与各校校长签署规范办学责任书,校长与教师签署“减负”责任书,并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为重要内容,严格进行检查考核,实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一票否决制。

(三)深化改革,全力实施“四大行动”

在建立“轻负担高质量”省级联系区、市级联系街道(学校)、区级联系校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教学常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特色学校建设、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等四大行动,全力推进区域“轻负担高质量”工作。

1.实施教学常规提升行动。制定出台《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常规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优化教学管理、优化教研组建设、优化备课过程、优化课堂教学、优化作业设计与批改、优化质量测评等为基本内容,突出有效课堂和高效作业两大重点环节,探索开展作业效能研究,着力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推进分层、走班制等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实践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校长、教师、研训员三支队伍是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校长学科教学的领导力、教师学科教学的执行力、研训员学科教学的指导力,督促建立学科教研基地,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学校关注和研究学生成长规律和学科发展现状。

2.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行动。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德启智,切实增强德育实效性,尤其是要加强学生的行规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深入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和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坚持办好一年一度“四节”,广泛开展“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长知识、增智慧、促养成、树理想,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使之成为做强我区特色教育和抓好“轻负担高质量”工作的有效载体;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校要根据区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对课程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课程评价、学业评价等方面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尤其要加强校本综合实践教材开发,将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建设相结合,将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相结合,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实施特色学校建设行动。各校要根据《区义务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精神,本着“每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的理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结合传统积淀,挖掘各方资源,重点在体育、艺术、科技、信息、学科教学、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培植一批特色项目,按照“建设特色项目——形成办学特色——成为特色品牌学校”的发展轨迹,制定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人力、物力、财力及制度上的保障机制,使特色项目成为学校常规课程和活动,使特色项目的课程教材和特色刊物成为体现学校特色发展的显性标志,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到特色项目中,潜能得到开发,并培育出教有特长、热心学校特色教育的教师群体,实现“特色发展,文化育人”。区级层面要从学校办学思想、特色规划、过程实施、特色成效等方面对学校特色建设进行具体指导,实行项目师资、项目经费、配套政策等“三跟进”支持政策,引导学校实施特色品牌发展计划,并采取特色学校建设研究行动、特色学校建设推进行动、特色学校建设评估行动等多种方式,推进区域特色学校建设,逐步打造“一校一品牌,一校多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4.实施多元评价体系构建行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师偏重知识传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评价制度单一,分数成了评判学校、教师和学生好坏的主要依据。各校要致力于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从导向上引领“轻负担高质量”,积极为广大师生松绑,让教育回归本原。

(1)完善学业质量监控办法。积极推广实施“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指导项目”;完善以发展性评价为原则、动态评价为主要形式的区域初中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和小学毕业班学业质量抽测制度;深化基于中考的学业质量评价研究,有效监控和科学指导教育教学;建立健全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坚决破除将学业成绩、考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推行文化成绩、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多项指标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

(2)完善办学绩效考核办法。重新修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绩效考核办法》,破除不同起点、相同指标的同一性评价,实行区别对待、分层评估、鼓励进步的差异性动态评价;破除学业质量权重过大的评价,实行注重全面的整体性评价。各校要对教师绩效考核办法进行重新修订,破除以考试成绩定优劣的奖惩性评价,实行以综合考量促提高的发展性评价;破除单一定量或定性的终结性评价,实行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全程性评价。

(3)加大高中招生考试改革力度。要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调整初中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及要求的意见》;进一步改革重点中学保送生推荐办法,保送生实行等额推荐,坚决杜绝“两次中考”现象的发生;扩大高长生招生范围,增加招收比例等。

三、保障机制

(一)学习宣传机制

各校要以《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省减负视频会议领导的讲话》和《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减负”文件和视频会议精神的通知》三个文件为指南,进一步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明确减负工作的各项要求和意义;进一步提高对“减负提质”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提高“减负提质”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充分营造“减负提质”的有利氛围;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通过墙报、橱窗、网站、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把“减负提质”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告知学生和家长,向学生、家长宣传“减负提质”工作的重大意义;要坚持一手抓减负,一手抓提质,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充分认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二)健全联动机制

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局各职能科室要明确任务,各司其职。政工科主要负责对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和在校外办学机构参与管理、教学等违规行为的监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准入、交流、退出机制和骨干教师队伍选拔管理机制,为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提供师资保证;义务教育科要加强对课程开设和控制在校时间等工作的监管,建立“轻负担高质量”学校试点机制,切实推进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学生科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社团建设、文体2+1等工作的指导和评价;监察室要加强“减负”投诉的查办与责任追究,确保“减负”措施落到实处;督导室主要负责对学校落实“减负”规定情况的督查,建立经常性的督查机制;区教师发展中心要加强对课程改革、教辅资料使用和教学常规落实等情况的业务指导和检查,精心开展“轻负担高质量”教学试点,积极培育挖掘“轻负担高质量”教学典型。各校要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并制定相应的刚性规定和考核机制。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学校校长要对平衡学生课业负担负总责,分管校长要具体抓好“减负”工作的落实,把“轻负担高质量”的具体工作要求分解落实到各处室和全体教师当中去,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三)责任奖惩机制

对贯彻落实“轻负担高质量”的相关情况和成效列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办学绩效考核的基础性指标和校长个人考核中,对“轻负担高质量”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学校和个人在评优评先中予以倾斜。各校执行“减负”规定的情况要同学校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教师落实“减负”工作要求的情况要同其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等挂钩,凡违背“六个严格”规定,实行“一票否决”。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区教育局和各中心学校凡接到实名投诉必须及时受理并进行核实,凡查实确有违背省教育厅“六个严格”规定的,一方面要责成行为方立即纠正,另一方面要根据行为性质和造成的后果影响,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属学校整体行为的,追究学校校长和分管负责人的直接责任,属个人行为的,追究个人责任。

(四)督查通报机制

切实加强对“减负”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减负”各项要求和相关制度的落实。区教育局将根据省厅“减负”通知要求,严格管理,全程监督。建立健全督学责任区制度,责任区督学每月对学校“减负”情况开展明察暗访和专项督查活动,督导室不定期对学校课业负担向学生及家长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每学期形成全区减负专项报告并进行通报。学生科每年向社会通报全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督导室、义务教育科、教师发展中心等科室要密切配合,加大对“减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督查整改力度。区教育局设立减负监督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各校要进一步加强自查整改,切实落实减负各项要求。

(五)示范引领机制

义务教育科、区教师发展中心要加强全区“减负提质”工作的指导和推进,要大力总结在“落实六项严格、健全五项制度、推进四大行动”等工作中的经验和典型,并在全区推广;各校要不断反思、改进和总结“轻负担高质量”工作推进情况,发现问题,推出举措,提炼经验,并及时上报义务教育科。全区上下要一手“减负”,一手抓“提质”,确实做到“减负”与“提质”并举,努力形成我区“轻负担高质量”教育模式。区教育局确定17所学校作为市、区级层面“轻负担高质量”重点联系学校(具体名单见附件1),上述学校要根据“轻负担高质量”工作的具体内容与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好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寻求工作的切入点与突破口,着手开展实践,努力探索“轻负担高质量”工作的基本规律与有效途径。重点联系学校要结合本校的“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申报一项区级及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进行切实有效地研究。区教师发展中心将对重点联系学校的“轻负担高质量”课题进行统一论证,并加强指导。区教育局将在重点联系校经验提炼的基础上,培育和推广“轻负担高质量”典型经验,通过专题培训、研讨、检查、评比等方式引领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扎实推进“轻负担高质量”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实施阶段(2011年2月—3月)

制订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进“轻负担高质量”工作方案,宣传动员,各校做好实施准备。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4月—2012年6月)

1.开展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专题培训;

2.召开“轻负担高质量”工作研讨会;

3.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开展检查、评比;

教师减负工作总结篇(5)

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早已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教育管理部门下达有关“减负”文件已十余年,各级教育部门也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始终成效甚微。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睡眠时间越来越少,戴眼镜的越来越多,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原因是受我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经济水平、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在育才、选才、用才方面还存在一定弊端。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升学竞争,社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原因是我国中小学生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还不彻底。反映到学校工作中,表现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在“升学率”的重压下,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一所学校的评价,往往仅凭升学率高低这唯一指标,这关系到学校声誉、社会地位及生源。具体表现有:一是教师面对“升学率”的现实重压不愿“减负”,留给学生的作业太多;二是家长普遍对孩子期望过高,望子成龙心切,也给孩子不断“加压”;三是一些学生为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在教师布置的作业之外,埋头于大量的练习册、习题集,奔走于各类辅导班或竞赛班,不断给自己加码。这种“分数至上”、“升学至上”的实用主义倾向,不仅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也造成了部分学生恐惧、焦虑、厌学,甚至厌倦生活等多种不良情绪,造成学生精神压力过大,心理负担过重,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严重障碍。因此,减负势在必行。

二、努力寻求中学教育“减负”增效的方略

1、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案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最重要的是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深刻的革新,其本质是教育观念的变革。

因此,减负应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处理好减负与提高教师素质的关系。教师是减负的重要实施者和参与者,是减负的第一责任人。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具备过硬的教学本领,能以较少的时间和学生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在不同授课水准下会有不同的心态和感受,学习负担也会有轻重的不同。因此,学生的“减负”往往是和教师的“加负”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角度讲,为学生减负,教师必须先自己“加负”。教师备课力求更加科学合理,具体应做到:一是课前充分准备,设计教法、学法和步骤;二是课堂安排科学合理,讲、练、查相结合;三是优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用电化教学增强直观性和互动性,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加强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认知,发展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是处理好减负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减负”是减去那些不必要的过重负担,并非减掉学生应有的学习责任和求知欲望。它的出发点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走出为“应试而学”高分低能的误区。必要的学习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推动力,减负不能以降低教育质量为代价。从本质上讲,“减负”是一个“提质增效”的过程。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这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因此一是要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多给学生表现机会,以获得心理上满足,体会通过思考得到成功的喜悦;二是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实践、勇于自主探索、乐于与同伴交流与合作,激发潜能,拓展思维;三是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通过对听课、复习、作业、自习、考试这些方面总结与反思,提高知识的归纳与迁移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使每位学生得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发展。学习不仅有知识的学习,还有方法和技能、技巧的学习,以思维为主的心智学习。因此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应注重把准“四个基本点”:把准教学目标点、把准教学方法点、把准教学兴趣点、把准能力培养落实点。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方法。

3、精心设计习题,优化作业内容

正确处理作业质与量的关系,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布置作业不要一刀切。要结合学生实际,处理好作业总量与作业时间的关系,基础题与探究题的数量关系,书面作业与动手操作、社会实践题的比例关系。加强作业的选择与设计,努力体现典型性,层次性和综合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分配到每次作业中,达到少而精和“会一题而通百题”的效果。只有在作业上体现“精选”二字,在“教与学”的环节上事半功倍,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与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4、加快考评改革、优化评价手段

全面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必须加快考试和招生制度的改革。在评价改革上,对教师工作不能仅以学生考试成绩论优劣,要根据其师德、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及工作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激励是手段,发展是目的”新的评价理念,实行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在评语上,采取“等级+特长+鼓励”的方式,挖掘闪光点,把握进步点,促进转化点。取消不合理的考试及办法,如义务教育段百分制变为等级制,变考试成绩单为素质教育报告单。逐步转变把“升学率”、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把能否考上大学作为评价学生是否成才的重要依据的错误观念和做法。

5、取得社会、家长理解与支持,齐抓共管

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要理解支持“减负”工作。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对孩子少一些操之过急,有失偏颇的心理,多一些鼓励引导,顺其自然的平常心,给孩子精神上“松绑”,创设自主学习,身心健康成长的宽松环境。

“减负”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不能把它仅仅看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阶段性、突击性工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考试负担,只是“减负”工作的表层任务,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和心理负担,才是“减负”的深层意义。社会、学校、家庭都应从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三位一体,共同努力,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对“减负”工作实行综合治理,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使“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减负不减质。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让学习成为人生中最美好、最愉快的时光。使学生知学、会学、愿学、善学、乐学,接受全面培养和训练,健康、持续、和谐地发展,进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把我自我,战胜自我,走向成功。学校、教师、家长真心希望孩子的书包不再沉重,孩子的心灵不再沉重,孩子的未来不再沉重。

参考文献:

教师减负工作总结篇(6)

一、优先拟定“减负增效”策略的实施原则

(1)简洁明了。教学过程当中,如果教学内容过多、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过于繁杂,学生则难以对知识进行梳理,不能有效地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所以,“减负增效”首先要做到的一点要求便是力求教学过程更加简单、直接,使学生一目了然。

(2)民主和谐。首先,教师应当了解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规范者,应当从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其次,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并根据学生这些表现适当地对教学活动进行改变;最后,“为人师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注视的焦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语言、形体动作等向学生传达信息,获得学生的支持和配合。

(3)低耗高效。“减负增效”中“减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更加轻松地获得知识;二是减轻教师的负担,只有增加教学时间的有效性,不断地培养学生接收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够减少教师在某些环节上的压力和工作量。

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实现课堂改革

1.科学备课

在备课阶段,教师应当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注重三个方面:

(1)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时,应当注重言简意赅的原则,尽量以较为简洁的程序、易懂的例子等对知识进行阐释。

(2)合理规划教学进度。在时间上应当尽量围绕课堂45分钟来安排,既不能让课堂过于饱满,导致学生难以获得思维的发散机会,又不能使课堂出现空洞的情况。

(3)掌握课堂节奏。语文知识博大精深,需要学生保持较高兴致和活力进行钻研。而语文教学中也会涉及大量的相对枯燥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张弛有度”的原则,合理规划课堂节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余获得放松并有序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优化课堂

中职生恰好处在青少年的转变阶段,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特别重。加之语文知识本就博大精深、富有内涵。因此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应当积极思考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且又包含趣味的问题;在讲课之前先对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开展一段课前讨论,优先活跃课堂气氛;继而,让学生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参与到教学中,以问题为工具,将知识进行分割,便于学生消化吸收;此外,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动态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应变能力,提出一些能够对缓解学生情绪的问题,引导学生冷静下来在教材中寻找答案。

3.适用各种教学模式

(1)开展信息化教学。多媒体设备具有存储量大、音像结合、直观明了等特点,能够胜任语文知识的直观展现要求。此外,多媒体教学具备计算机技术“快速”“系统”“便捷”等特点,加上与互联网建立的连接,便于教师进行资料索引和设计借鉴,能够节省教师的备课和综合研究时间,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2)实践性教学。要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语文知识的趣味性和逻辑性,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双方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探求语文教学和语文实践与日常生活结合的契机。

三、总结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减负增效”策略,不仅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下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教育思想的融合结果,同时也是人们不断探知教育工作中各种因素和规律之后得出的科学总结。“减负增效”策略是教育改革下的一项重要措施,需要经过一段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广大教育参与者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才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教师减负工作总结篇(7)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然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未引起足够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现在的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的负担越来越重,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减负减压,将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会影响对学生的培养。

二、调查的目的及方法

在2012年2月至4月的实习期间,笔者对一所农村完全小学进行了调查。该校现有教职工51人,教学班23个,在校学生1174人。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教师压力大的因素,其目的是寻找为教师减负减压的途径。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教师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教师受到的压力程度和影响压力大小的原因。统计如下:

说明:表中的百分率指的是该栏中人数占全校教师数(51人)的百分比。

四、原因分析

(一)工作负担重是造成教师压力大的一个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统计看,工作负担无压力或压力程度小的为0,认为压力中等的占全校教师数的7.5%,压力大的占92.5%。可见,工作负担给教师带来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通过调查了解,教师负荷超量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

1.缺少编制。按照该县教育局核定2011—2012年学年度农村乡镇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小学师生比例为1:23。管理服务寄宿生本该是有编制的,但是实际上县教育局未给管理服务寄宿生的编制,也就是说学校把管理寄宿生方面的工作全部分担到51位教师身上。

2.教学任务重。一是班额大,该校学生总数为1174,分23个教学班,平均每班51名学生(新课程实施要求班额不超过40名)。二是课时多,全校周课时为690节(不包括早、晚自习,寄宿生辅导课,中午坐班,学生课外活动指导等),专任教师45人,人平周课时数为15.7节。教师任课科目也较多,任教三门以上科目的教师30人,占教师比例为58.8%。

3.非教学任务重。教师除了承担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承担非教学工作,比如管理寄宿生。学校有寄宿生 450人。据统计学校有留守儿童436人。这些留守儿童较多在校寄宿,因为年龄小,需要老师的关怀,这样教师就成了留守儿童家长的全托。

(二)学生难教育是造成教师压力大的又一主要原因。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教,教师的教育工作难有成效。特别是社会、家庭把应负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压向教师,学生学不好,成绩提不高等一些问题,全部都推脱在教师的身上。教师的压力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三)学校管理给教师的压力不容忽视。被调查的教师中有55%的认为学校管理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可以承受;30%的教师认为学校管理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压力,比较难承受。教师压力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实行目标管理,注重量化考评。对教师管理过分强调制度管理,具体到每个细微之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教师的课堂教学、教案、作业批改、早晚自习辅导、与学生谈话、听课笔记……都有量化标准,这样的制度管理固然有益处,但是导致教师们钻研教材、研究学习、了解学生的时间就相对少了一些。

2.面对新课改无所适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此,各级教育机构组织教师参加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如学历提升培训、计算机培训、普通话培训、课程培训等等。这些培训有些对教师提升自己,提升教学质量很有益处,但是有一些,占用了教师们的时间,却没有明显的收效。

以上是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所总结出来的几个方面原因,也许并不全面,但是对我们了解农村小学教师承受的负担、面临的压力还是有帮助的。同时,也为学校制定减负减压措施提供依据。

五、减压建议

(一)解决编制问题是减轻农村教师工作压力的基础。

(二)构建合理的管理机制是教师减压内在动力。

教师减负工作总结篇(8)

   “双减”新政给老师带来了哪些影响?“双减”之下,如何让教育回归,让幸福回归?下面我谈谈对“双减”的感受和看法。

   一、“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加强备课质量,优化课堂,布置作业,力求“少而精”,致力引导学生找到学习乐趣。

   “双减”出台,意味着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找到学习乐趣,当他们的内驱力被激发,学习就会变得轻松,也会主动向课外延伸,拓宽知识广度。“双减”之下,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加强。

   作业批改是落实“双减”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教师要比过往花更多时间和精力,科学布置和批改作业,并根据作业情况,更精准地为每位学生构建学习档案。“双减”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避免重复性和机械性的作业。

   因此,我布置的书面作业不超过20分钟,尽量做到精且优。另外还有20分钟的阅读时间,由学生自主把握。作业批改有优、良、中等标准,个别同学完成质量不高的会做批注,再抽时间对他们面批面改。谈到分层布置作业的问题,小学生的分层不会特别大,所以学校暂时还是全级统一作业,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多阅读。

   二、如何让课后服务变得更有意义?老师应该跟时间赛跑,在夹缝里挤时间。

   我们教师应该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努力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科学合理布置课外作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不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切实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增强课后服务的水平。

   实行“双减”工作以来我们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更注重提升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家庭作业主要是让孩子们完成一些像跳绳、排球、篮球这样体育类的,还有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完成一些他们喜欢的兴趣爱好。

   我校启动新学期课后服务工作后,所有教师坚守岗位,在服务时长、服务形式、课程项目、师资队伍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真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老师们改变了在课堂教学习惯,主要是理念的转变,课堂上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在课堂上腾出更多的时间,低年级是15到20分钟的巩固练习时间,高年级是10到15分钟的巩固练习时间。减少了孩子们回到家里完成作业的情况。

   三、落实双减”,扎实常规

   结合教育部颁发的“双减”政策,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分层布置作业,减少学生作业负担,将“双减”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分层作业要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学生作业抄写本上呈现出来;每周一次组内集体备课,做到人员分工,经验相互分享,保证备课如实开展;落实常规工作,狠抓教学质量。

   积极学习本期常规考核要点及变化,及时了解教育文件,仔细研读教参,明确教学流程,注重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反馈开学教学工作手册撰写情况,要注重课题研究的撰写,工作手册的指导思想要结合“双减”政策、教科院提升课堂质量六项建议、本期教导处工作计划进行撰写。其中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具体工作措施要一一对应。

   总之,我们教师应该重视教学常规工作,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好常规工作,真正有效地落实“双减政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双减是一项政治任务,学校和教师是落实“双减”工作的关键。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双减工作作为维护教育公平的关键举措,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让校外培训回归教育初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要更加关心关爱教师,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引导教师严守师德师风底线,用心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发挥个人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课后服务更精彩,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社会都要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让尊师重教成为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

   我们教师要时刻铭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对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用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家国情怀,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良好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造就一大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关于教育双减的心得体会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政治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国之大计。作为一线教师,更是站在了“双减”工作的主阵地上,更要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到学习工作中去。

        在我看来,“双减”不是让学生远离学习,度光阴,轻视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质量上做减法,不是在教育责任上撂挑子。而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认真备课,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要健全作业模式和形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转变教育评价方式等。

        我认为具体的做法有:

        一、学习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明白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削减作业数量,关键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质效。

        二、增强集体备课,仔细钻研教材,使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加明

   确,依据单元目标制定合理地课时教学目标,并依据各班的实际情况,修改教案,有针对性地对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训练。

        三、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情境,培育学习兴趣,以“学生发展为本”,精讲简练,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围绕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有目标,避开随意性。在讲解课文中完成。如: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对容易写错的,在检查预习时重点强调,采用集体书空或抄写或形近字等方式牢固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运用各种办法或近、反义词,或联络上下文理解。找出本篇课文中想像说话的训练点,进行说话练习。课后及时写下。有了课堂上说的基础,回家完成写的任务就轻而易举。对文中的重点段落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减轻了学生业余负担。

        五、课外作业,细心筛选,仔细编排,如在教学中总结出经典基础性作业和练习,作为常规试题仔细练习。让学生作业负担小,又得到最大的训练,做到及时高效。每周针对单元目标出好周周练,进行些操练。

        六、设计分层作业:对各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做作业。同时还注意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中差生把完成老师的作业当作一件乐事。避免作业中的重复现象,尽量设计精而简的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总之,练习只是手段,让学生在课后获得现固才是最终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为教师要精细设计每一个课堂作业,做到少而精,让学生在乐中获得学习,获得巩固,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教师关于教育双减的心得体会

教师减负工作总结篇(9)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孩子读书学习不快乐,是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反映,由来已久。学习当然会有压力,适当的负担对学习也是必需的,但现实的问题是这种负担和压力过大。过大的负担和压力,越是在城市,越是在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表现得更突出,社会反映也越强烈。有不少学生及家长给我们写信,反映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有的甚至算得上是“血泪控诉”。一些学生或家长把课程表寄给我们,反映学生学习时间超过10小时、12小时,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向我们呼吁,现在学生很累、家长很累。许多学生告诉我们,他们学习不快乐。媒体也经常报道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对教育系统提出严厉批评。领导层也不满意,认为现在的教育死记硬背、机械性训练太多,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老师们也在抱怨,加班加点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对此,我们教育系统和学校也不满意。

全社会都在批评,但这个问题就是解决不了。在50年代就批评了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曾两次写信给教育部长,提出“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60年代中期,又提出“课程多,压得太紧,是很摧残人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都要改……学生要有娱乐、游泳、打球、课外自由阅读的时间。现在的考试办法是用对付敌人的办法,实行突然袭击。这种做法是摧残人才,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要完全改变。”几代党的中央领导人都强调要减负。但时至今日,减负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此发了很多文件、做过很多次部署,不能说这些文件和部署没有一点作用,但总是好景不长。一些学校、一些地方也作了许多积极探索。但问题仍在继续,在有些地方、学校甚至愈演愈烈。

深入分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我们的人才观有偏差,“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这些延续了千年的人才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社会,状元热历经千年经久不衰,每到高考,炒状元一浪高过一浪。我们的用人制度有偏差,招工用人过于看重学历文凭,甚至演绎到看重学生所毕业的学校。我们的评价标准有偏差,人们评价教育、评价学校、评价学生往往看重的就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只要考试成绩好和升学率高就是好教育、就是好学校、就是好学生。这种认识,充斥社会。

这些偏差影响是全方位的,渗透到各行各业,影响到每一个人。其中又以教育系统为甚,表现在教育领域的就是激烈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绑架了教育、绑架了学校、绑架了学生和家长。许许多多的教育行为都变成了应试行为。而过重的课业负担则是激烈应试教育的衍生物。为了应试,学生的作业越做越多,学校的考试越考越多,各类补课也越补越多。在过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在,老师也在!

做这样的分析,不是推卸教育部门及学校的责任,只是想说明解决这一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毫无疑问,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社会上关于教育的种种偏差,也都和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有直接关系。

问题的严重性是迄今为止,我们不少地方和学校并没有认识到课业负担过重对中小学生的危害性,反而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的将来。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一些地方和学校才乐此不疲地变着法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也增加负担,他也增加负担,大家互相竞争地增加学生负担,增加了作业、增加了考试还不够,还要搞各种形式的快慢班。殊不知,这样搞下去,我们的孩子怎么受得了?孩子没有了休息时间,没有了学习选择权,没有了快乐。结果是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学习兴趣和愿望受到严重影响,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受伤害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我们的老师。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在不少学校和地方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受伤害的还有我们整个教育系统,党的教育方针无法得到深入落实,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无法得到深入落实,素质教育主题地位无法得到深入落实,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培养创业创新人才无法得到深入落实。在一些地方和学校,教育教学严重偏离了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的成长成才规律,争生源、比成绩、论升学,竞争的火药味越来越浓。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办学对孩子不利、对社会不利、对教育不利,这绝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教育。

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首先应该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办教育,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应该多想想孩子的喜怒哀乐,多想想孩子的承受能力,多想想孩子的未来发展,从孩子出发,进一步深化对课业负担过重危害性的认识,自觉地坚决地与一切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作斗争,下决心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尽管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我们每个人,每所学校力量都十分有限,尽管单凭教育系统的力量不足以根本解决这个问题,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有所作为,能够有所作为,我们应该向孩子、向社会、向历史负起我们自己的责任,真正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潜下心来教书育人。

二、首先解决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对社会、对教育系统来说,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考虑到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这次我们确定从管理入手,先解决教育系统内部的一些突出管理问题。结合贯彻新修订的《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现阶段我们把减负重点放在初中和小学。相比初中和小学,高中负担更重,但考虑到思想和行动统一难度很大,这次暂不将高中纳入。这并不意味着高中减负可以放松,相反,高中更应该抓减负。希望各地从实际出发,参照初中、小学有关减负的要求,对高中学校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强度的减负措施。

这次我们从管理上开展减负,概括起来就是要求全省各地各类初中和小学必须切实做到“六个严格”。一是严格开设课程。关键是强化课程开设的法定性。所有中小学都必须依法依规开设课程,不得随意加深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尤其是坚决防止和杜绝搞两张课程表等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这样的弄虚作假,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会影响到教学,还会把孩子带坏。二是严格控制作业量。这本身是个行政管理很难量化的问题,做这样的量化规定,我们也费了一番思量,但考虑到现实问题的严重性,我们还是提出了时间性量化限定要求。总结一些地方这些年的有益做法,这次更突出强调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精选、先做、全批并及时反馈。今后教师布置作业,自己首先要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作业不能布置给学生做。做这样的规定,绝非为了难为教师,而是希望教师们更慎重地对待留作业,减少作业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不能再无休无止、无节无制地布置作业了,更不能布置惩罚性作业。三是严格控制补课。诚然这方面社会上违规问题比较严重,但我们首先要抓好自身。四是严格规范考试管理。对小学、初中的每学期考试都作了明确规定。同时重申,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不得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对学校、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排名。这一条不仅是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至政府的要求。五是严格确保学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规定小学生、初中生在校上课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住校生晚自修每天不得超过2课时,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六是严格规范招生秩序。再次强调义务教育阶段任何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考试、测试。

这“六个严格”不是什么新要求,基本上都是过去规定的重申,许多规定长期以来我们执行得不好。执行这“六个严格”关系到减负的成败,也是对各地减负态度的真正检验。谁能认真执行好这“六个严格”,谁的减负就能落到实处。

毋庸讳言,这“六个严格”都属于治表范畴。抓减负既要治表,更要治本。关于治本,我们正在酝酿一些新举措。正在研究课程改革完善方案,总的想法是降低课程难度,减少必修课,增加学生的选课机会,把职业教育的一些课程适当引入普通教育,增加能力性的学习,从结构上改造普通中小学教育,突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强化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正在研究深化高考制度改革,在考试上切实减少死记硬背、机械性训练的内容,逐步增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统一高考招生录取中的作用,逐步扩大高校招生自。正在研究制定中小学校教师专业培训制度,全面构建五年一个周期的中小学校教师专业轮训制度,增加教师对培训课程的选择权,强化培训机构参与培训的竞争性,帮助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同时,继续抓好“轻负担高质量”试点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要通过治表与治本相结合,切实把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真正减下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锻炼,去选择性地读课外书,去了解社会,去接触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建立健全有力有效的制度保障

在应试教育尚不能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减负无疑是一种博弈。谁都在幻想别人减负,自己不减负;谁都在担心,自己减负了,别人会不会减负。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制度,从制度上切实保证减负要求的实现。这次推进减负,我们特别强调制度建设,这也是这次减负与以往相比的最大特点。

我们提出要建立六大制度保障。一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质量评估制度,重点是规范命题,控制命题难度;二是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通报制度,各地每年都必须向社会公布辖区内各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三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责任追究制度,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学年都要与学校校长签署规范办学责任书;四是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各个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征求意见会议,听取学生和学生家长意见;五是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每所学校在每学期开学一周内要向师生公布课程安排等情况;六是家校联动制度,不断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责任。推进减负,家长是重要方面,我们要向家长多宣传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此来减少家长的疑虑和担心,增进家长对减负的理解和支持。这些制度,各地各中小学校都必须按要求一一建立起来,毫不走样地建立,毫无保留地执行,充分发挥制度对推进减负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为了确保减负各项要求和相关规章制度落实,我们要切实加强督导、督查工作。今天我们之所以把市、县(市、区)教育局分管督导工作的领导都请到主会场,同时还召开了督导专门会议,就是为了进一步强调和强化督导机构在减负中的作用。各级督导机构要把减负作为突出任务来抓,充分运用“督学”和“督政”这两手,督促和检查减负措施的落实,不仅要督促学校,还要督促各级政府。各地责任督学每月都要对减负情况开展明察暗访,并提交书面督查报告。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建立减负巡查制度。省教育厅将不定期组织市、县级督学开展经常性的异地减负督查活动,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组织学校开展经常性的校际间互查。

教师减负工作总结篇(10)

一、前言

自美国学者Freudenberger1974年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伊始,职业倦怠问题便引起了广泛关注。所谓职业倦怠,即从业者在职业环境中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工作压力,或因长期持续付出情感但回报不对等从而对所从事的职业表现出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机能失调现象。国外已有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并普遍存在于助人行业群体中。[1] 幼儿教师面对的服务对象身心稚嫩,需要对其付出更多的情感与关注,因而幼儿教师是职业倦怠现象的高发人群之一。此外,随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社会也对幼儿教师赋予了更多的责任,承担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压力也随之增加,极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对此,本研究针对某城区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在人口学上的差异,以期为有关教育政策的决策者提供依据,为广大幼儿教师预防和有针对性地缓解职业倦怠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城区选取了11所幼儿园各年龄班的教师,发出问卷220份,收回209份,有效问卷为190份,有效问卷率为90.9%。

(二)研究工具

采用温州大学教育学院郭文斌编制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该量表包括三个维度:一是“个人职业成就感”,包括9个项目,涉及“我能有效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擅长于自己的工作”等关于个人工作成就方面的问题;二是“职业压力负荷”,包括11个项目,涉及“我觉得我的工作耗尽了我的精力”“我觉得幼儿教育太辛苦了”等关于职业负荷、压力感受方面的问题;三是“工作热情衰减”,包括6个项目,涉及“我觉得教了这几年书之后,我对人对事比以前要冷淡了”“我对工作不像以前那样热心了”等关于工作热情方面的问题。该量表共有26个题目,采用5点记分法,“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介于符合和不符合之间、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计分为“-2分、-1分、0分、1分、2分”。该量表各个维度与心理健康总分和各因子分之间的相关达到显著性水平,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一个有效可行的测量工具。[2]

(三)数据收集

集体施测,匿名答题,统一收回。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后,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某城区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

运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量表测得被试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基本情况,对原始数据进行了转换,使职业倦怠的均值范围为-1到+1之间。越接近-1,表明职业倦怠越严重;越接近+1,表明职业倦怠越轻微,详见表1。

表1的结果显示,职业倦怠在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值分别为:个人职业成就感0.47,职业压力负荷0.02,工作热情衰减-0.30,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在整体上未达到严重程度,但幼儿教师的个人职业成就感偏低,职业压力负荷较大,工作热情衰减较严重。

(二)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分析

1.职业倦怠的学历差异

由表2可以看出,学历不同的幼儿教师在个人职业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显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个人职业成就感显著高于本科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p

2.职业倦怠的教龄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在个人职业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p

3.职业倦怠在班级规模上的差异

由表4可知,班级规模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得分均有很大影响,尤其在个人职业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显著。所带班级人数在30人以上的幼儿教师,其个人职业成就感虽显著高于所带班级人数在30人及以下的幼儿教师,但职业压力负荷较之更大,其工作热情衰减也更严重。

4.职业倦怠的在园时间差异

就在园工作时间而言,由表5可知,在幼儿园工作时间不同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压力负荷和工作热情衰减维度上差异显著(p

5.职业倦怠的待遇差异

就不同收入层次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而言,从表6可以看出,收入较低的幼儿教师与收入较高者在个人职业成就感和职业压力负荷维度上差异显著(p

四、讨论

(一)某城区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虽没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但工作热情衰减严重,职业压力负荷大,职业倦怠现象已经普遍存在。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状况的三个维度中,个人职业成就感分值较高于其他两个维度,说明幼儿教师低成就感问题并不突出,对于幼儿教师的个人职业成就感而言,虽说幼儿教育的成效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但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保教工作的能力和效率是认可的,也极易从幼儿的表现和家长的肯定中得到满足。在职业压力负荷维度的分值较低,幼儿教师在保教、安全问题、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压力较大,易导致身心疲倦。在工作热情衰减维度的分值普遍偏低,说明幼儿教师对工作所投入的热情和精力在急剧减少,这与幼儿教师的教龄、所带班级人数和级别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幼儿教师管理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心态的问题,做好合理的必要的预防和调节工作。

(二)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分析

本调查详细考察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各个维度在各个变量上所得结果与已有研究也不完全一致。下面就学历、教龄、工作负荷、待遇等变量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作进一步探讨。

1.学历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由以上的调查结果发现,本科以下学历(中师或大专)的幼儿教师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相比,在工作热情衰减和职业压力负荷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但在个人职业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显著。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和教学科研活动的广泛开展,具有较高学历的幼儿教师科研能力较强,能更好地完成教研任务,于是自我满足水平相应较高。可见,合理有效地开展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幼儿教师的理论水平,能降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

2.教龄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本调查结果发现,幼儿教师的个人职业成就感随教龄的延长而表现出上升的趋势,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在个人职业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显著,教龄越长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负荷较小。随着幼儿教师工作经验和教学技术的增长,对幼儿身心了解更深入,其工作的熟练和应对压力的方式更为成熟,使其职业压力逐渐下降,自我效能感提高,工作态度趋于平稳,因此个人职业成就感也就逐渐上升。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新老师可以通过教学观摩课与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交流,有效提高教学技能和自我效能感,从而降低职业压力。

3.工作负荷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本研究中的工作负荷主要以幼儿教师所带班级人数和在园工作时间为例。调查结果表明,所带班级人数在30人以上的幼儿教师,对于教师职业压力负荷大,而工作热情也随之降低。就不同在园工作时间而言,在园工作时间不同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压力负荷和工作热情衰减维度上差异显著。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应注意科学、适度地安排班级容量,尽量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合理安排幼儿教师在园时间,同时,还应重视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自我角色认同,能坦然面对和积极应对工作压力,减缓因工作负荷过重带来的职业倦怠,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4.待遇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结果表明,待遇较低的幼儿教师与待遇较高者在个人职业成就感和职业压力负荷维度上差异显著,但在工作热情衰减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幼儿教师繁重的工作状况及身心付出与其所获得的报酬不成正比,因此,要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有关部门将提高幼儿教师待遇落到实处,根据社会发展和当地经济适当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标准和收入水平,并通过相关政策帮助幼儿教师解决住房、医疗等实际困难,确保幼儿教师待遇巩固和提高。

五、结论

本调查研究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出发,主要选取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某城区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探讨后发现: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其中工作热情衰减严重,职业压力负荷过大,个人职业成就感较低;在园工作时间不同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压力负荷和工作热情衰减维度上差异显著,但在个人职业成就感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学历、教龄、班级和收入的幼儿教师在个人职业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显著,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衰减是产生职业倦怠的先兆,过重的职业压力负荷和待遇偏低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注:本文系遵义师范学院基础教育课题(项目编号:13ZYJ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贵州 遵义,563002)

教师减负工作总结篇(11)

今年一开学,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精神如滚滚春潮澎湃而来,江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谈话更是振聋发聩,令人警醒,随之又有市教委的指示接踵而至。这一时期,我们自觉地学习了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力求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断加深认识,逐步向全面准确把握减负的内涵过渡。我们以为减负是把多余的,过重的,无用的课业负担减去。是把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减去,是把学生过重的经济负担减去。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它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培养出大批的合格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决不意味着不要学生的文化素质。为此,我们理直气壮的抓教学质量,真心实意的减过重负担。保证了教学、教研、实验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切实贯彻"减负"规定,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

①坚决不动摇地执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规定,遵照校长指示,教导处以学校文件的形式下发《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规定》,从课程课时,在校活动量,教辅资料,作业量,考试竞赛,升留级诸方面作了明确的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并在实践中严格施行。

②我们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反对为片面追求升学率,随意增减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按国家的课程计划,根据我们的校情,尽量开足各科课程,我们坚持开设健康,职教等课程,我们在过去"微机"课的基础上发展成了现行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协助教科室编写"信息技术教育"课教材。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对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扬弃"态度,把它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电子阅览课周均30节,信息技术教育周均26节多媒体教学周均15节,语音课周均30节。加上理、化、生实践课,用现代技术主导的课程约占十分之一。

③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评价,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式;我们对所学课程的成绩评定,一是考试,主要是针对中考科目;二是考查,主要是针对兴趣学科;三是测试,如体育项目,理、化、生实验操作;四是市、区统测结业,如史、地、生、劳等。评价方式:大多采用分数制,有些年级和学科尝试了等级制。

三、千头万绪,稳定教学秩序当数第一

教学手段现代化也好,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好,施行素质教育也好,都离不开一个稳定有序的教学的环境,我们始终把建立一个稳定的教学秩序当作头等大事看待,我们把这件事提高到师德规范的层面来抓,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思想工作,除了再三反复的申明教学纪律外,还多次同教师谈心,发现苗头及时纠正,事先做为疏导工作,防患于未然,改变了过去"以罚代管""以罚代思想工作"的做法,减小了教务处同教师的矛盾冲突,教师们反而更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整个教学没有因为市里大型学科竞赛,公开课,学术研讨会,高自考等活动而受影响,教学机器始终如一地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四、积极支持教学研究,促进教师"升级换代"

本学期教务处组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参加省、市级教学研究活动,教师教学教学比武,派遣初中体育教师二人参加省体育专伦继续教育培训。本学期,《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教案被评为市级优秀教案。我校教师获省市各级奖项的达31人次,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