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智能医疗的市场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8 17:05:52

智能医疗的市场分析

智能医疗的市场分析篇(1)

荣科科技成立于2005年,是部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也是中国临床医疗信息化的领先者与健康数据运营的创新者。荣科科技将“数据云医生,健康智天使”作为自己的发展愿景,将融合服务、智能分析、智慧应用以及民生服务作为发展重点,吸取InterSystems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国际经验,进一步打通医疗信息壁垒,解决医疗机构的“信息孤岛”难题,实现单体医院和集团医院的智能集成、信息共享和数据标准化,打造新的业务模式,为中国健康信息化产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智能医疗的市场分析篇(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领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医疗运作管理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同时,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与应用已经渗透到每个行业和领域。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日新月异,人们也逐渐发现它可以解决医疗运作管理中长期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我们有希望解决许多医院管理、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技术难题。

1、大数据技术对医疗行业的影响

1.1大数据技术对医疗体制的影响

现今,医疗大数据市场规模膨胀迅速。2018年全球大数据及服务市场规模超过450亿美元。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13.9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30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8.48%,2020年预计将超过500亿元。大数据在医疗运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会对医院的收费形式和看病的支付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汇总数据并进行分析,院方(或付费机构)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诊疗效果,避免医疗差错、过度医疗等风险[1]。同时大数据技术可以将疾病预防方式由被动转向主动,快速分类分析电子病历,较为精准地预测传染病疫情、降低传染病大规模爆发的风险。针对不同的疾病、患者等采集得到的数据,利用大数据重建形成虚拟患者或者诊疗方案,打破了原先闭塞的学习方式,各医院可以互补性地学习罕见病、常见病的病例和手术。大数据在医疗运作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使得医疗数据更加精准,提高医疗过程数据的透明度,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1.2大数据技术对医院管理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院信息化的浪潮也随之兴起。适应数据技术的革新,转变传统数据统计工作的思维模式,是当今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数据技术的革新,为提高医疗质量提供了保障。大数据技术为医生提供准确科学的信息,辅助医生诊疗,降低误诊率,提高医疗质量。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使医院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实现“精细化管理”。医疗精细化管理可以为医院提升医疗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节约经营成本。对数据的分析与挖掘还可以辅助医院管理决策,并解决以往医院管理中决策过于主观的问题。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客观、科学地分析医院管理活动的各项指标与数值,准确地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建议。其次,通过建立医疗科研数据中心大幅提升了医院的科研能力,提高医疗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速度,直接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科研难度,还解决了医疗旧时代各医院间信息封闭的问题,实现科研信息共享,促进医学科研的繁荣[2]。

2、医疗大数据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大数据是人类数据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医疗大数据的分析价值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大数据的4V特征,即规模性(Volume)、多样性(Varity)、高速性(Velocity)和价值性(Value)导致难以运用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80%的医疗数据都是非结构化数据,难以有效地储存和分析,而医疗数据往往又包含了许多错误信息,更为数据的处理增加了难度。另外,医疗大数据还具有地区间信息化建设不平衡、投资门槛高、数据的安全性等问题。上述问题在未来可以通过分布式系统来解决,利用云计算和Hadoop、MongoDB等分布式数据库构成的数据网络为精准医疗、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医疗管理等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可以解决许多互联网医疗的障碍[3]。医院有必要针对临床智能辅助决策、疾病风险、管理者对经济性数据的需求等大数据相关的应用需求,在对医院日常业务运作的分析、临床模型设计与实现的基础上搭建医疗大数据平台[4]。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医疗将极大提高医疗品质与健康决策的效率与准确率,是接下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3、医疗大数据分析方法及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学领域研究、电子病历等各种信息被保留了下来,形成了海量的医疗大数据。这些数据往往体量巨大且来源多渠道、类型多样、数据的价值和潜在信息不确定,难以用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处理,需要通过各种算法和模型支持医疗大数据的分析[5]。Apriori算法是一种挖掘布尔关联规则的频繁项集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候选集生成和情节的向下封闭检测两个阶段来挖掘频繁项集。该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商业、管理、移动通讯等领域,在医疗管理领域也有一定的理论成果。传统的Apriori算法由于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多次扫描数据库,具有执行时间长、没有针对性、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构建基于NoSQL和MapReduce的数据存储与挖掘系统MSPM,并改进了传统Apriori算法,将复杂的医疗文档数据转化为Apriori算法适用的事务数据集,通过键值对存储、一次性全局扫描和兴趣集约束计数等优化策略,大幅降低了算法执行时间,提高了运行效率[6]。logistic回归分析是一种广义的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常用于数据挖掘,疾病自动诊断,经济预测等领域。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可以结合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分析,根据不同的指标建立的病例组合,探讨每种病例组合住院费用之间的差异[7]。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是一种方差分量模型。传统的线性混合效用模型无法准确分析非线性数据。王明高[8]等通过研究医疗数据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一个优于传统线性混合效用模型的贝叶斯多项式混合效用模型,用以核算医疗与保险项目的费用。聚类是将物理或者抽象对象分类到多个类的一个过程。魏志杰[9]等通过聚类技术合理抽象医疗费用数据,然后进行合规性检查达到准确医疗过程中的费用异常。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根据隶属度理论对受到多种抽象因素影响或约束的对象,将其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通过构造模糊集来处理模糊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模糊指标选择的难度,加强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除了选择传统的企业绩效考核指标外,公立医院必须考虑到社会公益、患者满意度等因素,需要从公益性等角度提出新的绩效考核维度,必须确保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制度有别于盈利性企业[10]。

4、基于大数据的医院管理平台

如今许多大型医院已经完成了对医院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交互平台以及云存储等大数据应用的基础建设。如何利用智能化技术挖掘数据中心潜在的价值是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重点。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疗服务的市场化也随之带来了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医院需要在考虑社会公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升运营效率,保证运营收益,医院信息化业务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4.1移动医疗

在“互联网+”时代,有别于低效率的传统门诊业务,作为智慧医院发展的新型业务,移动医疗具有高效性、实时性等优点。包括:在线预约挂号、APP叫好提醒、医生移动查房、远程会诊、大数据智能辅助决策、护士移动护理等,甚至未来在5G技术的帮助下,极为精密复杂的远程手术也可以实现。移动医疗深刻改变了医疗服务模式,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大幅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4.2药械监管系统

药械管理是医院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患者与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由于我国药械监管的安全意识淡薄和有关部门的监管还并未到位,传统的药械监管系统普遍只是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停留在物流与财务层面,忽视了药械安全质量的重要性[11]。新型药械监管系统可以采用分布数据库、实时通讯、动态监控等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构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药械质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对药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与市场流动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实时对可疑过程与人员进行监控并向相关人员报警,将适合的信息面向大众公布,从根本上消除药械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隐患。

4.3医疗设备管理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医院越来越注重于采购现代化医疗设备,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也能一定程度上代表医院的诊疗水平。但是传统的医疗设备无法实现实时监测使用期间的数据与损耗,预测其故障率,对故障即时警报等功能。具有设备维护成本高、维护周期不精准、故障机器闲置时间长等缺陷。未来可以通过医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得到各医疗设备的年开机率、故障率等,实现医疗设备维护维保预警的智能化。

4.4绩效考核体系

智能医疗的市场分析篇(3)

37健康

37健康是北京尚奇浩康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网站,目前主打产品为与高血压相关的服务。据了解,该公司创始人为代万辉,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并于2013年5月获得英诺天使基金的种子轮投资20万元;2014年3月获得丰厚资本、秉鸿资本等五家国内投资机构天使轮融资1000万元,种子轮投资方英诺天使基金也参与了此轮投资;2015年12月,该公司又获得医疗器械公司鱼跃科技的A轮融资,具体数额不详。

在获得A轮融资之前,37健康旗下的高血压移动社区平台血压管家,就已经吸引了数百万的用户和数千名心血管医生入驻。融资之后,37健康整合自身在软件平台的优势和鱼跃科技在医疗器械硬件生产上的优势,与后者联合推出了“37智能血压计”,通过自建系统与智能硬件的搭配使用,进一步提高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

康康血压

康康血压隶属于北京康康盛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创始人为刘菁。据了解,该公司2013年9月获得了天使轮融资人民币400万元,2014年3月又获得了3000万元的A轮融资,两轮的投资方虽都未透露,但是从融资额度和时间来看,是智能血压计领域较早获得大额融资的企业。

康康血压是该公司旗下于2013年推出的一款通过手机实现血压管理和服务的可穿戴智能血压产品,包括硬件端、云端、APP客户端和专家智库四大模块。值得一提的是,康康血压入驻华为手机、搭伴儿腾讯平台,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市场规模,在宣传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利弊相生,业内人士指出,依托手机的宣传并不见得是一条互联网医疗智能化产品正确的发展方式,因为医疗的专业性较强,从长远来看,智能医疗设备最好有自己的独立性和自己的“屏幕”,这些设备独立运行,独立显示结果,但数据可以被混合用来分析。

iHealth

iHealth是九安医疗旗下的可穿戴式智能硬件产品系列的总称。九安医疗,全称为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8月,公司总裁为刘毅。2014年9月,小米向iHealth注资2500万美元,占据了iHealth实体20%的股份,这也是该系列产品唯一接受的外部注资。

据了解,九安医疗从1995年就开始做电子血压计,iHealth移动互联血压计于2012年10月上市。九安医疗以前多专注与将产品卖到成熟的市场,因此该系列产品多适用于iPod touch,iPhone和iPad。2014年iHealth与小米“联姻”后,开始国内市场的布局,利用已有的产品iHealth BP3适配红米手机生产出小米智能血压计,目前该款血压计的移动端APP仅能在小米应用商店下载。同时,iHealth的血压计产品多为九安医疗自己的厂商生产,虽然有利于控制成本,但是却有了一定的生产限制。如何打破这两个限制,是iHealth在国内市场发展时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乐心医疗

乐心医疗,全称为深圳市乐心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专注于智能健康,目前主攻“智能穿戴”和“移动医疗”两大方向。2014年6月,乐心医疗获得了高榕资本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

据了解,乐心医疗在2014年便了首款微信血压仪,是首批接入微信的智能硬件品牌之一。2016年4月乐心医疗在广州“2016年新品品鉴会”上公布了i8智能血压计,该产品引入了语音对讲功能,有助于实现老年患者和医生、儿女的直接交流。2015年3月,IDC的《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15年第四季度》中显示,乐心在2015年第四季度首次超越苹果,成为中国仅次于小米的可穿戴设备第二大品牌。

开云健康

开云健康是河南开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软硬件结合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河南开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月,创始人周涛。2015年3月,开云健康获得了汉威电子投入的500万元天使轮融资。

与前面几款电子血压计不同的是,开云健康自身的智能硬件设备并不是主要的血压测量仪器,它能通过蓝牙连接多种体测设备,并与之相匹配采集信息,存储在开云健康的云平台之上。据了解,开云健康主要面向B端的医疗机构提供服务,C端也有所涉及。同时,开云健康通过为企业提供服务盈利,在2015年的时候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

蓝信康

蓝信康是上海科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在药店领域的移动医疗慢病服务品牌。上海科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创始人为刘凯。这是一家致力于提供大数据分析的慢病健康服务平台,血压测量是其切入方向。该公司于2015年初曾获得由上海健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超级伙伴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700万元天使轮融资,2016年3月又获得了盈科资本和永太科技提供的2500万元A轮融资。

据了解,科瓴医疗在推广方面比较注重与B端连锁药店的合作,其硬件终端也分为家庭用和药店用两款,APP也分为患者端、医生端和药店端。智能血压计只是科瓴医疗业务的一个分支,该公司更加关注其自身在云端的三个算法,即云端分析系统、云端风险模型和云端专家系统。

智能医疗的市场分析篇(4)

“感知健康 智能医疗”的背景

中国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刻,旧的医疗体制以及医疗保障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国家的核心议题。人口结构老龄化发展趋势,致使疾病和预防控制从原来的以传染病及其防治为主,转变到目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预防为主的模式。医学模式也由原来的“3P”模式,发展到更加注重公民和社会参与的“4P”模式,即Predictive(预测性)、Preventive(预防性)、Personalized(个性化)和Participatory(参与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强化个人责任成为现代医疗保健服务模式的特征,未来数字卫生工程技术的趋势将更加向基层社区和个人参与方向发展,更加贴近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本身。个人健康信息采集终端将融合在家庭和工作岗位,在重视信息收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信息的反馈和互动,一种实时的健康促进将成为可能。

据卫生部的统计,2008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本世纪前10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年均超过10%的速度,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市场。但目前中国医疗产业占GDP的5.5%,而美国这一比例达15.5%,其他欧美国家都在8%~10%之间。

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现状

1. 国外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2004年2月,美国FDA采取大量实际行动促进RFID的实施与推广,通过立法加强RFID技术在药物运输、销售、防伪、追踪体系的应用。2004年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主管机关总务省(MIC)提出2006~2010年间IT发展任务“u-Japan战略”。该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高度有效应用,促进医疗系统的改革,解决高龄少子化社会的医疗福利等问题。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战略”,其中提到要建立无所不在的智能型社会,让民众在医疗领域可以随时随地享有智慧服务。2008年底,IBM进一步提出了“智慧的医疗”概念,设想把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医疗领域中,实现医疗的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以及公共卫生预防等,并认为物联网技术在整合的医疗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都将有广泛的应用。

2005年,欧盟委员会在eEurope计划上提出旨在创建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的i2010计划;2006年明确强调欧洲已经进入一个新能源时代。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于2011年至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短期项目建设,其中也包括医疗项目。

2. 国内

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2008年,国家出台了《卫生系统十一五IC卡应用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医疗行业与银行等相关部门、行业的联合,推进医疗领域的“一卡通”产品应用,扩大IC卡的医疗服务范围,建立RFID医疗卫生监督与追溯体系,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IC卡与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试点与推广工作。2009年5月23日,卫生部首次召开了卫生领域RFID应用大会,围绕医疗器械设备管理,药品、血液、卫生材料等领域的RFID应用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讨论。在《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中,IC卡和RFID技术被列入卫生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之中。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IC卡医疗信息标准、格式标准、容量标准,积极推进IC卡的区域化应用,开展异地就医刷卡结算,实现医疗信息区域共享等。

我国在医疗健康行业的物联网应用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医药产品管理、医疗器械管理、血液管理、远程医疗与远程教育等多个方面,但多数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

医疗服务:主要用于病人身份确认、人员定位、财务核算、一卡通就诊卡、生命体征采集等。

将RFID智能标签置于“医疗保健卡”的卡片上,标签可以记载就诊病人自身完整的就诊记录。任何医生或者其他医护人员都能够即时读取、存储关键的病历信息。这样,可促使个人无论在哪里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与精确的诊断。有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在RFID领域的地位不断上升,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市场。在一卡通方面,医疗、教育和交通等行业在2009年均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一卡通”就诊卡的应用明显增多。

中国远程心电监测网络体系“厦门市远程心电监测分中心”于 2010年1月17日成立,患者可随时随地监测自己的心电图。

浙江省已建立一个基于MPLS-VPN网络技术,结合数字化医疗、数字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数字化医疗资源共享的省级数据交换平台。三家省级医院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和就诊记录跨医院间的信息共享,目前正在开展省级医院电子病历上传试点。

医药产品管理:主要用于药品供应链管理、药品防伪。

2007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提出了采用RFID技术打击包括药品在内的假冒伪劣产品的议案。上海某制药厂对电子标签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探,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该公司结合其ERP系统,在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系统上,采用以RFID标签作为索引的方式,对所有无法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控的药品原材料、中间品、半成品和成品的属性进行生产全过程的自动监控,解决了许多因条形码局限性而不便应用在洁净车间和易受潮、易磨损,需暗设、数据需修改等特殊应用的问题。

医疗器械管理:主要用于手术器械管理、病人植入材料管理和消毒包的管理。

上海中卡集团采用RFID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通信信息技术,对手术器械包的回收、清洗、分类包装、消毒、发放等环节进行记录,并对器械包的存放、使用进行实时监管。上海市在全国率先颁布规定,要求必须建立植入性医疗器械全程可追溯的管理制度,上市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应当具备产品可追溯的唯一标识。在301医院的大力配合下,中航芯控开发的RFID消毒供应室管理系统在应用中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血液和医疗废物管理: RFID技术能够为每袋血液提供唯一的身份,并存入相应信息。这些信息与后台数据库互联,使血液无论是在采血点,调动点血库,还是使用点医院,都能受到RFID系统的全程监控和跟踪。我国将RFID技术用于血液管理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表示北京市血液信息管理系统正在建设,各地区的血站和医院将通过统一的信息共享与管理平台进行即时的沟通和交流,医院可通过网络提交预定血浆订单,保证患者用血安全。

2003年,国务院批复实施《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全国拟投资68.9亿元,在300个地级市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自2004年以来,国家已拨付约9.1亿元资金。截至2009年5月底,《规划》确定的274个医疗废物项目布局全部落实,建成的123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形成约900吨的日处理能力,加上郑州等地已经建成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约176吨/日,全国现有医疗废物处理能力可达到1000吨/日以上。由此可见,无线传感相关技术在此领域应用的潜力巨大。

远程医疗与远程教育:浙江省利用先进的流媒体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通过创建新型远程医疗服务模式,目前已经联网多家省市县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共开展了12536多例远程专家会诊,1518例院后管理和慢性病跟踪治疗,280余次基于临床案例的远程教学和查房,5次远程手术直播、远程护理培训和国际合作交流。

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

1. 技术方面

标准问题:亟需进行符合现有的各种医疗保健标准下的物联网相关标准的研制。

医用传感器和生物医学传感器研制:包括新型医学传感技术的研制;小型化、微型化医用传感器研制;医用传感器的模块化设计;医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综合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分布式计算等技术,实现对多模医学信息自动分析综合,实现初步自动决策和评估。

高安全可靠性:针对物联网医疗器械特殊的使用环境和对象,综合质量管理、风险评估、人机功效等手段,研究医疗器械的可靠性、安全性。

大规模数据分析及智能决策: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大规模医疗数据分析方法及网络系统;基于专家数据库诊断、治疗智能决策系统;基于多模信息融合的医疗决策推理机;复杂医疗事件的实时分析方法。

2. 产业应用发展方面

完整产业链有待培养:从医用传感器、特定应用产品研制与生产,标准认证与培训,信息采集传输,数据中心数据分析与服务,特定应用研发,到相关服务开展,都需要一批企业与医疗保健机构形成良性的产业链。

规模应用和价格问题:在诊断、治疗、康复、支付、卫生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健康医疗的物联网应用中,都需要将价格成本控制在适于大规模应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安全性及隐私问题:医疗物联网的应用,需要在不同应用环境中按照不同等级的划分来满足安全性的需要,同时保障个人隐私。

传统流程改造问题:采用物联网技术是对原有业务流程的一种转变,需要通过逐步试验,由点到线到面的进阶改变过程。

单位间合作问题:单位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尤其在源头上按照标准进行应用,采用相关的标准促进整体的物联网应用水平的提高。

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医院实现智能化的医疗和管理。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更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

智能医疗的市场分析篇(5)

中图分类号:D66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3-0078-03

引言

智慧医疗简称WIT120,是指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1]。智慧医疗缘起于IBM在2009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高级表现形态,脱离不了“物联网”[2]。IBM倡导的智慧医疗是面向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多个方面的大健康体系,由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三部分组成,具有互联、协作、预防、普及、创新、可靠的优点[3]。

自IBM提出智慧医疗理念后,美国、韩国、日本、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相关规划,中国智慧医疗的发展也紧跟时代潮流,快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试行版)》、《医院信息系统功能规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以及“中国智慧医疗发展应用论坛”与“全国500家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大会”的召开,为中国智慧医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宏观引导与推动作用。

截至2012年,全国已有193个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4]。青岛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近期在智慧医疗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2年青岛联通“3G与定制式服务推进青岛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建成;2013年崂山区提出重点建设智慧医疗;2014年崂山区建成区域PACS影像远程会诊平台;2015年5月平度引进智慧医疗设备,刷卡即可体检;2015年6月百洋健康网推出智慧医疗移动终端“易复诊”系统;2015年7月市妇儿医院上线“区域诊疗一卡通”;同年10月,市立医院与青岛银行签约合作,打造该院的“一卡通”平台。为进一步指导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2016年1月8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了《青岛市“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计划(2016―2020年)》。此后,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更加紧锣密鼓。截至2016年4月,山东省青岛胶州市胶北街道已建成20多个“健康小屋”;中国联通已在医疗行业通过“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带动全市15家三甲医院、区市重点医院的1.6万名职工使用青岛联通4G业务。

智慧医疗意味着将给居民带来更便捷、更便宜、更全面的医疗服务[5],其最终的服务对象就是病患以及有健康需求的居民,因此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6]。左秀然等人就武汉市中心医院智慧医疗创新应用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疗应用模式[7]。调查青岛市居民智慧医疗服务需求,并以此为中心开展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的思路是正确。

一、数据获取

为解决当前最急迫的医疗问题,准确引领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前进方向、详细了解市民最切实的医疗需求并解决这些问题,是智慧医疗发展的正途。

(一)问卷设计

本文以青岛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设计的青岛市居民智慧医疗服务需求问卷由三部分组成:市民的基本信息、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智慧医疗背景下的新医疗需求。

市民基本信息主要包含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收入、是否参加医疗保险以及对智慧医疗的了解度。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主要针对就医便捷性、安全性、有效性、廉价性、规范性的考察,涉及挂号、就医、取药等环节的等待时间、医患关系、服务态度、诊治质量、医院卫生条件、药物安全性、医疗报销等。智慧医疗下的新需求,主要测评人们对当前就医环境下还未大面积实施或者还未出现的医疗资源的需求度,从保健与治疗两个方面展开,包括佩戴电子设备管理自身健康、自助体检、定制饮食方案、保健视频、自动求救、在线研讨救治、规范网上售药渠道、统一调度资源应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其他需求等9个题项。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2016年7月5日―7月16日对青岛市居民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随机调查方法,在社区、医院、购物广场等公共场所发放问卷400份,实际收回问卷392份,有效问卷362份。调查对象来源广泛,男女比例较为均衡,男性约占55%,女性约占45%,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各年龄段、各文化程度、各收入层的人群,样本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见图1―4。

二、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收回的362份有效问卷中,90.61%的样本数据显示已参加各类型的医疗保险,近10%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虽低于我国公布的医保覆盖率的95%,但也已经达到了全民医保的标准。调查数据所反映青岛市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并不高,这可能与样本容量较小有关,也可能青岛市居民医保覆盖率确实不足95%。总之,问卷调查所得的样本数据虽然不能够完全反映真实的青岛市居民医保覆盖率,但与之相差不大。

谈及对“智慧医疗”的了解,仅有10%的居民表示知晓、了解;约20%的居民表示听说过智慧医疗,但并不清楚其内涵;另外还有70%的居民表示不清楚什么是智慧医疗,其中有30%的居民表示完全不知道“智慧医疗”。这表明,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虽然已经开展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民众对此并不知晓,这一方面与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政策不足、宣传不充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内容相关。智慧医疗建设要落到实处,必须从解决居民最需要解决的医疗问题开始。

(一)居民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分析

居民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调查,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形式,让被调查者对各项指标从1―5进行打分,分值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1代表完全不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

统计收回的362份问卷,结果如表1所示,发现居民对当前的医疗费用最为不满,近40%的居民直接表示医疗费用高;其次是医药报销的流程问题,约32%的受访者表示医药报销流程复杂、烦琐,涉及到的部门多,其中14%的受访者对该现状表示完全不满意;医药报销比例问题,是居民直接表示不满的第三大问题,约29%的居民表示医药报销比例需进一步扩大;另外,挂号、就诊等待时间这两项指标,居民的不满度也较高,均超过25%。

总之,就本次总体调查结果来看,青岛市居民对于目前的医疗服务在许多方面存在诸多不满,主要是:医疗费用、医药报销比例、医疗保险费用、就诊等待时间、医药报销流程、挂号等待时间、就医环节简洁性、取药等待时间、药物有效性等这些方面亟须大幅改进与提升;医患关系、疾病误诊率、医院服务态度、诊治质量这四个方面的满意度过半,但仍需提高服务质量;医疗器械消毒、公共区域卫生条件、用药安全性这三项指标是目前居民满意度最高的,满意度在60%―70%之间,可见仍有提升空间。

(二)智慧医疗环境下居民新医疗需求分析

居民对智慧医疗环境下居民新医疗需求调查,形式与居民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调查相同,也是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形式,让被调查者对各项指标从1―5进行打分,分值越高代表需求度越高,1代表完全不需要,5表示非常需要。

通过表2居民对新医疗服务的需求度汇总表可以看出,对智慧医疗背景下所产生的新型医疗服务,青岛市居民都有较高的需求度。特别是统一调度资源应对卫生事件、规范网上售药渠道这两项,直接表示需要的居民比例超过了63%,是青岛市居民最希望、最需要实现的服务。量身定制饮食方案、远程医疗、手机定位自动求救这三项服务的需求度也较高,需求比例均超过50%,也是居民十分需要的服务。其他的,借助电子设备自助体检、有效的保健运动视频、佩戴电子设备管理自身健康等,居民直接表示需要的比例稍低,在40%左右,但依旧在市民需求之列。

图5 表明的是新医疗服务的总体需求度均值,可见青岛市居民对本文所给出的八项新型医疗服务虽需求程度不一,但总体看来均有需求。统一调度资源应对卫生事件、规范网上售药渠道是需求度最大的两项服务,均值超过3.80;借助电子设备自助体检、有效的保健运动视频、佩戴电子设备管理自身健康是需求度最低的三项服务,但需求度均值都大于3,表明市民对这些服务也是有一定需求的。

三、结论

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在方便居民就医、助力居民保健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居民对当下的医疗服务总体满意度相对较高;但医疗费用高、医药报销流程复杂、医药报销比例小、挂号难等问题依旧是青岛市居民的心头大患,市民渴望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智慧医疗背景下,市民对的新医疗服务的需求度总体较高,各项服务都需要长足发展。统一调度资源应对紧急卫生事件、规范网上售药渠道作为当下青岛市居民最希望、最需要实现的两项医疗服务,需要格外注重,侧重资源优先发展。

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科技的智慧医疗,不仅能够帮助解决当前的就医难题,而且还能为居民带来更便捷、更便宜、更全面的医疗服务,是医疗改革发展的正途。但智慧医疗建设的成果如何,还要看其建设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是否不断察知居民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 本期专论导读[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6):1.

[2] 曹剑峰,范启勇.漫谈“智慧医疗”[J].上海信息化,2011,(3):26-28.

[3] 本期专论导读[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12):1.

[4] 李萍,严魁.从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实践看智慧城市建设[J].移动通信,2014,(9):48-51.

智能医疗的市场分析篇(6)

*何谓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是一个建立在信息丰富完整的基础上、跨部门、面向患者的信息体系,它让一切有用的信息“活”起来,这样患者可以随时随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而医生也可以因此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医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药品及医疗耗材的供应商也能因实现及时和准确的配送而节省大量成本,保险公司更可因对患者情况的有效跟踪而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流程发展,使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智慧医疗的功能

整合现有卫生信息基础设施,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家底,进行整合。

启动建设卫生信息数据中心,构建省或市级卫生系统网络平台、办公业务和增值服务平台,功能包括区域内各类卫生数据库管理、数据交换、预警预报、医疗救治、实时监控、指挥调度、分析决策、远程视频诊疗会议、信息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城互认”、信息共享、远程医疗、双向转诊。

以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健康档案的共享和居民健康服务工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全市联网管理,重点做好健康档案的计算机动态管理,逐步实现“多档合一”,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与医疗保健信息无缝对接。与此同时,与发改委、劳动局、社会保障局协同实行“一卡通”,统一制卡、统一格式、统一票据等基础性工作,推进居民健康服务工作。

加快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为核心,构建覆盖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重点做好疾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起标准统一、数据规范的公共卫生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系统,建立市、区县二级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决策指挥系统平台,实现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功能,提高医疗救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

*智慧医疗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人口与健康被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针对慢性病的挑战,智慧医疗的主要策略是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同时加强重点研究与开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监控、预防等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策略,改革建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二是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为医疗技术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未来的医院将会以“数字医院”和“智慧医院”为核心和方向。而未来发展的“泛在网”将通过各种基础网络,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按需获取、传递信息等服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实现医疗的无线化和医疗的数字化,那时人类将会享有便捷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的生活体验。

智慧医院

*智慧医院特征

智慧医院的特征可概括为“三无”、“四化”。 “三无”,即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化; “四化”,即建筑智能化、医疗数字化、管理信息化、资源社会化。我们认为所谓智慧化就是智能化加信息化。

*智慧医院模式

智慧医院的模式是:生病不用住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监控器让医生了解到患者的情况,医疗模式会更合理,使疾病变得可防可控。由此,未来医学模式也将由原来的“3P”模式,发展到更加注重公民和社会参与的“4P”模式,即 Predictive (预测性)、 Preventive (预防性)、 Personalized (个性化)和 Participatory (参与性)。未来数字卫生工程技术的趋势将更加向基层社区和个人参与方向发展,更加贴近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本身。个人健康信息采集终端将融合在家庭和工作岗位,在重视信息收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信息的反馈和互动,一种实时的健康促进将成为可能。

智慧医疗社区

*智慧医疗社区的任务和功能

慢性病的特点是治疗和康复周期长,单靠阶段性住院治疗往往花费大且效果不佳,必须辅以长期的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社区医疗服务刚好填补了医院专业治疗与个人日常保健之间的空白,这就是智慧医疗社区的功能。智慧医疗社区的任务就是通过持续性教育和定期检查,实现慢性病的人群预防与疾病管理。

*智慧医疗社区的建设

目前,家庭医生制度和医疗社区为全程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深入千家万户的智慧医疗社区,将通过干预生活的方式,让居民从注重疾病治疗逐步转向预防发病,有效节省宝贵的医疗资源。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构建医疗健康生态系统、建设个人健康数据库、个人电子病历手机一机通。

*医疗健康监护服务

该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社区健康小屋。通过多种通信协议连接各种即时检测医疗设备,包括基于Continua标准的家用医疗设备。社区选取半专业/专业级设备,如心电仪、心脏超声、心血管系统功能分析仪等。

第二,人体局域网络。通过手机无线连接人体穿戴的或植入于人体的各种健康监测设备,如穿戴式脉冲血氧仪、腕表式血糖仪、腕表式睡眠品质测量仪等等。

智能医疗的市场分析篇(7)

海虹或许还称不上一家伟大的公司,但其已然成为一家传奇公司。海虹控股上市21年以来,一直处于转型状态,在资本市场上掀起无数风潮,数度被炒作。海虹起家的化纤产业或许并不为大家耳熟能详,其之后进军的“联众游戏”又震惊全国。

从2000年便开始布局的医疗电子商务产业,近年来受到政策的冲击日趋萎缩。公司管理层再次求变,2009年同美国ESI集团合资益虹国际,转型医药福利管理(PBM)。

但因医保主管部门对外资持股公司较为敏感,业务难以开展。因此,2011年,海虹控股以1美元对价受让ESI所持益虹294万股,转让完成不再受外资身份掣肘,海虹100%持股,扫清了业务的最大阻碍。当年便与济南、佛山等全国9个地市相关政府部门签署协议,开展医疗福利管理业务试点工作,大力开展新业务的试点工作。

2012年10月17日,海虹控股公告称,杭州市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局经一年空转试用后,与海虹控股签署《杭州市医保基金智能管理平台共建协议》。随后的12月28日,海虹又在未经试点的前提下,直接同广州医保管理局签约了共建协议。

在某种程度上这标志着,其福利管理系统在节省处方赔付上,已初步获得部分医保基金管理部门的认可,极具里程碑意义和示范性效应,后续向一二线城市大规模推广将受得更为顺畅。

2012年12月29日,海虹控股公告称,公司借鉴吸收战略合作伙伴ESI在北美运营的成熟模式,成功开发了医保基金智能管理平台。

平台是面向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部门设计的智能系统,旨在加强医保审核效率和客观性、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水平、实现更有效的医疗行为监督和医保合理控费。

医保控费将是2013年医药行业一大主线,医保基金智能管理平台同ESI医疗保险支出分析系统Beacon异曲同工,产品的成熟度较高,必将成为海虹开疆拓土的利器,服务延伸的医保定点医院及药店均将出现较大突破。

医药福利管理的机会

PBM严格意义上是一种专业化的第三方服务,是介于保险、药企、医院和医保管理部门之间的机构,其成立的目的在于病人就医过程中,对医疗和药品费用进行有效管理、节省支出,增加药品效益。

PBM通过与医保主管部门、药企、保险公司、医院签订合同,以求在不降低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影响医生或药剂师的处方行为,达到控制药品费用的目的,以及衍伸的关于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审核(包括过量开药、重复开药、仿制药替代等)

目前,国内涉及医疗信息化业务的公司,多以医院管理信息化和公共卫生信息化业务为主,为各级医疗机构或政府部门提供基础的信息化服务或系统更新升级。涉及医保信息化业务的公司主要以为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提供基本运营支持和基础结算系统为主。

海虹的医保基金智能管理平台主要涉及医保费用审核和监测,向医保管理部门提供医保智能审核管理平台终端,帮助其审理医院上报的大量医保报销数据,查出其中存在问题的单据。协助提高医保管理效率,优化医疗质量,提高医疗安全性并降低医疗成本。

而PBM业务的主要壁垒在于:(1)需要临床医学与信息化的高度结合――PBM业务对相关的临床和处方标准具有较高要求,需要结合权威的临床医学规范和标准以及保险政策等要素,对医保费用进行全面自动审核;(2)不管是以医疗机构还是以医保机构为主要客户,均需要系统提供方具有较强的政府公关能力。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公司的PBM业务还将可能逐渐从简单的报销单审核向医保综合监控升级,包括趋势分析、流量流向分析、费用预测和预警、以及协助制定费用审核规则等;并为医生提供参考治疗方案,包括基于诊断而优化的药方、针对个体患者的安全用药剂量分析、针对个体患者的医疗缺失分析等等,并能够通过手持设备实现信息传递。

据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1.22亿,占总人口9.12%。老龄化的趋势还在增强,城镇职工医保透支存在风险。而且近年来,不少省市开始强烈释放控费需求,如北京下发“204”号文件实行总量控制,缘因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开始出现每年10月、11月时该医院当年的医保总量已经超标的现象。

国内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立成为新医改最大成就,受众13.05亿,但对于支出水平是否可控面临巨大挑战。医保控费已然成为是2013年医药行业一大主线,发改委和社保部及卫生部将站在各自角度倾全力推广,医药福利管理迎来契机。

盈利模式多项选择

尽管在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医药福利管理业务实际收益还没有体现在财务报表中。海虹控股目前对于医药福利管理收费模式恐还处在摸索阶段。

据海虹控股2011年年报显示,2011年北京益虹医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益虹中国子公司)净资产1026.78万,营业收入594.37万元,营业利润-573.24万元,净利润为-430.68万元。

借鉴北美PBMs(如ESI等)模式,对于海虹的盈利模式也存在多种可能:

一,处方赔付费分成。据悉海虹控股此前跟杭州的试点合作中,从4个亿的保险单据中发现6000万的不合理报销,因此也得到医保管理部门的认可。

二,处方审单费提成。据了解,美国ESI集团下属的ESRX (中译“快捷药方”,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盈利模式是每完成一单审核即获得2美元。

三,长期项目服务费。每年医保涉及金额2万亿,公司如果能够挣到其中的万分之五,那也有10个亿。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海虹可以通过各地医保管理部门鼓励医院安装海虹控股的医保智能审核管理平台终端,并能优先快速地审核该医院的报销单据。这样医院能早日拿到报销单据,从而能够获得大量利息,提高安装的主动积极性。而海虹则以向医院销售终端获得收入。

不过这里海虹出现了一个竞争对手,美德医医疗系统公司于 2011年3 月在北京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并结合国内的需求特点研发了“美德医合理用药系统”,目前主要用于医院等医疗机构、侧重于对处方安全性的审核。

智能医疗的市场分析篇(8)

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企业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更加复杂化与动态化。因此企业战略管理更加关注外部宏观环境变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以发现企业发展的新机会和避免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外部宏观环境分析,常用PEST的框架进行分析。PEST分析是利用环境扫描分析总体环境中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与技术等四种因素的一种模型。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做强、做大,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对其至关重要。“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也包括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等,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的发展规划。笔者将对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以对同类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加以指导与借鉴。

1 政治法律环境

1.1 国家政策扶持拓宽发展空间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医疗器械的战略地位,因其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11年11月15日,我国科学技术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十个部门联合制定并了《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次年1月18日,科技部又了《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医疗器械产品发展重点方向、重点任务布局和相关的保障措施。预期到2015年,中国整个医疗器械市场预计将近3400亿元。目前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而我国仅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14%,可见发展空间很大。

1.2 法律法规完善,监督有效 医疗器械产品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安全,国家监管严格,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临床试验、使用和服务等的整个医疗器械产品生命周期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要求的规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就对我国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及监管等均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条例》又制定了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规章,以令形式。现行主要的医疗器械规章共有11个,具体如下表。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健全,为医疗器械生产、使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发展,并保证了人民安全地使用。

1.3 新医改带来新机遇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当前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规划明确了2012-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①“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②“到2015年,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将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并实现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做到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因地域、资金等因素影响,限制了其发展空间。目前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仅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7%,却承担着全国近60%的诊疗数量。因此对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如何研发适合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产品并能销售出去,是一个新的挑战与机遇。

2 经济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居民收入也随之增长。2011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2011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3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8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157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819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7291万人,增加4028万人。截至2012年9月底,264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5%,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人民群众“病有所医”有了基本保障。

通过上述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和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有所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也有新进展,表明医疗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疾病不只停留在治疗层面了,更注重日常保养和早期预防,对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3 社会文化环境

人口因素是影响医疗器械宏观环境的主要因素。人口的数量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及人口流动等因素直接影响医疗器械市场需求。2011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4万人。全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3.7%,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9.1%,表明我国目前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长期的医疗护理需求增强,是重要的消费群体,因此未来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家庭消费的步伐将大大加快。

4 技术环境

医疗器械是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度的创新性、集成性。其发展代表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综合实力,对多个领域的技术发展有着较强的牵引和推动作用。

4.1 技术复杂、科技含量高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医疗器械工业技术聚集着大量高新技术,如现代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技术、放射技术、激光技术、核技术、磁技术、检测传感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涵盖了物理、电子、机械、光学、生命科学及网络等学科,因而医疗器产品是多学科的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同时又是交叉边缘学科知识的集合。

4.2 行业模式影响 如今我国生物智能、机器人智能有了很大的突破,我国未来医疗器械将向更高科技、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家庭的医疗多元化与微创医疗器械的需求,开启了微型化、智能化、便携化的医疗器械研发新局面,以适用于家庭自我监护与诊断及远程医疗。

通过对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分析,为企业根据自身优势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提供了有利因素。

参考文献:

[1][美]小阿瑟・A・汤普森,A・J・斯特里克兰,约翰・E・甘布尔,王智慧译.战略管理 概念与案例[M].第1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3]刘志刚,谭云清.战略管理――理论、案例与盈利模式[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陈收,毕少菲.企业战略管理――战略选择与核心能力[M].2003.

[5]于文明,侯书森.企业战略管理[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6]金兴.医疗器械营销实务[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智能医疗的市场分析篇(9)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近年来,智能医疗的应用推广突显出政府主导、实施规模有限、标准缺乏等特点,但也展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应用推广的趋势。通过对“互联网+”战略及我省医疗信息建设的调研分析,通过和社区医院合作,设置监测设备及终端应用与医疗管理系统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为老年人、慢性病人群提供优质的健康管理、医疗指导和服务,达到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二、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互联网+健康医疗”的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公众了解和接受,一些国家和地区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的发展战略。目前,尽管各大厂商已竞相布局互联网+医疗,但是我国目前还属于发展初期,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各个模式也处于探索时期。

基于互联网的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主要是通过建立智能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进行健康医疗的系列服务,在一个宽松、自然的环境下持续监测社区民众的健康状况,并结合病历及健康档案相关数据对其提供医疗指导和服务。

三、项目实施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实施基本思路

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项目由线上线下两部分组成。

1.线上:主要由居民健康管理系统、随身携带监测设备、移动终端APP和医疗监测评估系统四部分组成。

(1)居民健康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社区医生可以同时管理辖区内的病人,系统主要包括慢病管理,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中医体质管理等几大模块。

(2)随身携带监测设备: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类似手环、手表之类的监测终端,通过这些终端家人可以实时了解老人身体情况,一旦发生意外,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家人或医院采取急救措施。

(3)移动终端App:通过App让家人及时了解患者或老人的身体状况。

(4)医疗监测评估系统:通过医疗查询和评估自身的健康状况。

2.线下:依托离居民较近的社区中心医院和综合性医院为慢病患者及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数据采集及进行康复指导。

(二)实施方法

通过设置患者随身监测设备及家庭监测工具全程对其身体状况、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将监测和跟踪的数据结果回传到数据库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及时通知家属和医护人员,便于家属及时了解病人情况和医护人员及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同时根据建立的居民健康管理系统,整合患者医疗信息,利用互联网与社区医院及大型医疗机构互联互通,进行在线预约和双向诊疗,整个操作过程实现全程监控,保障患者资料保密性,做到“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有效为患者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减轻医患负担。

四、方案实施模式

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在部署上分为两部分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署和居家部署2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署。工作用电脑;医疗服务综合平台(包括日常诊疗、会诊、转诊等);数据库系统和数据仓库;智能分析、数据处理系统;测量仪、体检设备;远程接收器(如电子腕带接收器);老年人综合服务平台。

居家部署。居民健康浏览器;家庭健康监测手机;贴身监测装置,用于特殊人群(如腕表);呼叫装置;老人异常行为监测装置和报警器。

系统功能与服务:智能社区健康医疗服务系统可提供全套的医疗管理和全过程医疗服务,它具有如下功能:健康查询和咨询服务;数据监测搜集;健康体检、评估和预警;服务选择和传递;应急救护;双向转诊;意见征询:定期组织客户回访,结合客户的反馈意见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提高医护人员的绩效和积极性。

社区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系统除能提供上述医疗服务外还可以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知识等提醒服务、监测老人活动轨迹对老人日常及生理出现异常情况的报警服蘸驼攵岳先伺阋剿驼铩⒕神抚慰的亲情服务等服务。

智能医疗的市场分析篇(10)

TM Forum首席执行官兼总裁Peter Sany认为,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更为智能的城市,因此基于共同塑造未来,受益大众的生态合作至关重要。

中兴通讯首席战略官兼信息官陈杰表示,中兴通讯适时推出以大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城市3.0。

银川市2013年进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经过两年多的智慧城市建设,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10大重点领域13个模块建设上独显特色,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城市“银川模式”。

化解城市病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智慧银川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

据了解,银川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把解决城市病问题作为重要导向之一,智慧交通将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与即时交通大数据结合,进行流量预判和交通仿真,通过红绿灯实时调控、潮汐车道、绿波带和动态交通诱导等技术,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智慧环保通过定点与动态采集来获得居住环境和疑似源头环境数据,利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找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针对性地给出环境治理综合解决方案,解决环境生态问题。

而对这一切进行实时跟踪调查的职能机构就是刚刚投入运行的智慧银川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在指挥中心大厅里,一面巨大的液晶显示墙实时显示银川道路、街区、环境情况,通过实时图像、数据统计、大气观测等多条数据信息,监控银川的城市运行情况。

总体来讲,该指挥中心集智慧银川的运行维护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城市管理副中心的三大功能于一体,归集了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旅游、平安城市等大数据提高政府应急管理水平,依靠大数据分析为城市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缓解看病难、办事难

智慧银川建设以把“便民、利民、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为目标,让更多市民百姓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利好,尤其是缓解看病难、办事难等很多地方的民生通病。

截至目前,银川已部署智能快递柜、智能垃圾桶、免费WiFi、人脸识别门禁、大气与噪音监测系统、直饮水改造、智慧医疗系统等11项智能化设备配套的小区数量达到20个,预期到今年年底数量将增加到100个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医疗打造的五级诊疗体系,居民在家中利用健康体检仪即可实时监测27项生命体征指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家庭签约医生可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提供及时的诊疗服务,必要时借助网络医院的辅助诊疗功能对接本地三甲医院,针对疑难杂症对接北上广深域外医院,真正做到了依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和区域内医疗资源配置进行分级,来缓解看病难。

目前,银川的未来城小区就是智慧小区的样板。小区内设置了智能快递柜、智能垃圾桶、智慧医疗系统等一系列改善居民生活的服务设施。其中智能快递柜的设置目的不仅仅是存放包裹邮件,而且还是一站式购物柜。小区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一键下单订购所需商品,快递人员很快便会将产品发送到快递柜中,方便用户购物。而小区内社区医院利用智能医疗系统帮助社区居民自助监测心率、血压、体重、体温等,了解自身基础健康信息。

智慧银川在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分析现有审批体制弊端后,银川市提出了改革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以一站式审批为主的简政放权阶段,将26个委办局的审批权剥离,放到新成立的审批服务局,并将局内审批节点缩为两个,以窗口审批为主,审批效率提高了78%;第二步是以网上审批、备案制、精准监管为主的放管结合阶段,原有的505项审批(许可)已有227项实现了网上审批,103项审批(许可)已改为备案制,建立了审管互动平台,对备案制的企业加大了抽检频次,同时建立了大数据跟踪制度,对新注册企业进行了跟踪数据采集,分析出企业违规的行业特点和法人群体特征,为监管部门提供精准指向;第三步是以需求为导向的优化服务阶段,企业在审批放开后最为需要的是中介服务,注册成立之前的咨询服务,成立之后的专项服务,智慧银川的审批大厅不单有各个审批窗口,一些为企业服务的中介也开始进驻,如担保公司和云服务公司。中兴通讯的“企业云”入驻市民大厅后,通过提供各项专业服务,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还获得了企业多维数据,以此建立了中小企业征信评级体系,并延伸了企业的上下游,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的动能。

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

智能医疗的市场分析篇(11)

政策引导 医院信息化建设一直倍受重视,新医改中就专门提出要“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文件)初步提出了智慧医疗的目标和要求,《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发[2015]14号)明确了智慧医疗的技术路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文件)提出了以“互联网+医疗”为特征的智慧医疗的具体行动纲领。各地相继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很多城市将智慧医疗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需求 我国长期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疗资源匮乏、分布不均、效率低下是根本原因,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医疗和健康需求仍将持续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健康管理、健康大数据需要应对;自助医疗保健、动态健康评估、随时信息获取等新的需求不断涌现。医疗是一个兼具知识密集和劳动密集要求的特殊领域,专业人员必定稀缺,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永无止境,只有极大地提高效率,才能得到满足。“互联网+医疗”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核心需求,通过融合和颠覆,将蜕变出全新的智慧医疗。

技术支撑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迅猛,硬件仍呈指数级高速发展;我国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2014年已达7.2亿人次;智能终端、云计算、物联网、嵌入式设备已经彻底地颠覆了数据采集和使用的方式;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决策分析、神经网络、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成熟;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结合,形成强大的工业智造能力。这些技术业已成熟,汇集形成“互联网+”思想理念,在政策的引导下,形成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为智慧医疗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行业借鉴 智能物流和搬运机器人,帮助亚马逊保持着领先同行的商业业绩;搜索引擎巨头谷歌和百度,使用知识图谱技术,理解用户搜索的语义,不仅给出相关网页,更能直接给出结果和答案;阿里巴巴的拍立淘能够基于图像进行商品的筛选和推荐,使用文字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商品介绍进行涉恐、涉黄、涉政的信息鉴别和拦截;微软的Cortana、苹果的Siri以及谷歌Voice能够识别语音和与用户交互。人形机器人Pepper已具备初步的情感交互能力。IBM的超级电脑沃森基于海量数据和逻辑程序,通过推理给出它认为最正确的答案,不断突破着人工智能的极限。

总之,智慧医疗受到有利政策的引导,是医疗行业的切实需求,存在坚实的技术支撑,为许多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创新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借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即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且有发展“互联网+”的比较优势,智慧医疗在我国发展迅猛,并将长期保持加速发展的趋势。

智慧医疗的市场广阔、发展迅猛

市场状况 目前医疗信息化的重点已从在线医疗转向移动医疗,移动医疗将成为智慧医疗的主体,2014年市场规模达到30.1亿元,增长52%,易观智库预计2015-2017年将分别达到48.8、111.5和200.9亿元。患者大众、医疗专业人员、医疗机构、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均是智慧医疗的服务对象,市场参与行业更是多元化,软件公司、设备制造商、基础设施运营商、保险公司、金融支付等行业,与服务对象都积极投入和广泛参与,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合作共赢的生态系统。

智慧硬件 包括家用的、医疗机构的智能医疗设备、传统医疗设备的智能化改进、智能医疗服务辅助设备等。2014年我国家用智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大约为6亿元,易观智库预计2015-2017年分别为11、26、90亿元,目前的设备主要包括:便携智能的血糖仪、血压计、心电仪、胎心仪、温度计、体重计、手环、手表等,受中小和初创企业重视,创新不断。目前,最受瞩目的智慧医疗硬件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组织器官3D打印机、医疗亭等。我国目前的智能医疗设备生产企业正在向产业链上端发展。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支撑医疗机构基本工作流程,提供信息服务,是智慧医疗的中枢。我国电子病历渗透率约为50%,达到4级的仅占2%,远低于美国的90%和68%,医疗信息化的水平和质量仍然较低。我国正在进行医疗区域信息化的规划和建设工作,美国201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3亿美元,我国2016年预计为25亿元,并将快速增长,这将大大提高我国医疗信息化水平。信息系统规划、制定和执行行业标准、企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应对移动医疗转型等问题需要重视。

移动应用 APP是智慧医疗中最为丰富多彩的部分,门槛低、投入小、见效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打通了用户最后一公里的通道,使信息交互成为可能,充分利用手机和平板日益强大的计算能力,实现以人为中心,数据和计算无处不在的理念和目标。APP的种类很多,有面向大众、面向专业人员、面向机构的,也有实现信息匹配的;有实现简单功能的,也有构建平台生态的。APP需要后台存储和计算能力的支持,云端服务是发展趋势。

基础设施 包括通用和健康专用的基础设施,运营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建设周期长,是信息巨头们的专利。谷歌、苹果、微软、三星、阿里、百度、腾讯等国际大公司,依托自身强大的技术和经济实力,提供健康云服务,打造围绕各自核心业务的健康生态圈。云平台降低了创业创新的门槛,提高了安全性,并真正实现可伸缩计算能力随时随地的可及性。

智慧医疗产业链长、市场广阔,需要各行各业积极投入、创新发展,要特别重视集成创新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成果,借鉴成功经验,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远程医疗就是集成创新的典型。

智慧医疗的思考与展望

智慧医疗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发展迅猛,有望形成一门生命科学与信息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医学实质上是一门关于健康信息的科学,应当借鉴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经验,做好基础研究,善用包括数理统计、信息论在内的数学工具,以更加科学高效地分析处理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