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大全11篇

时间:2023-09-13 09:20:46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篇(1)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本身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在设计类课程的学习中常常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学生的空间感和现场感不足,所以在空间场地布局时常常不合理,对于各园林要素的体量、大小、比例等缺乏客观认识,只能凭主观的想象和推测来进行大概的设计。很多学校也安排了专业实习课进行实地采风。这种直观、具象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空间感和现场感大有裨益,但是统筹安排麻烦,不能随时进行,也受到经费和天气的限制等,为此需要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而园林景观模型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和补充。

园林景观模型是二维平面图纸的三维体现,它可以清晰直观地表达出平面布局、空间关系、色彩质感、比例尺度等平面图纸无法直观表达的内容。同时可以看出地形塑造和交通流线等的合理性,因此对于设计方案的理解和调整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采用模型进行辅助设计具有如下优点:

1.可用来制作园林景观模型的材料选择面很大

对于学生而言,卡纸、KT板、吹塑板、木板等都是常用的模型材料。这些材料在制作时操作较为方便,同时费用也较为经济,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高,在教室中即可进行,因此对于教学来说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十分便利。

2.模型对于园林空间和体量的还原度较高

工作模型对于质感、色彩的展现有所限制,但是对于各个空间和各园林要素的体量展现还是很全面和直观的,而空间关系和体量尺度是学生设计时最难把握的,所以在教学中随堂进行对于学生的空间感的提升很有好处。

3.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在还没有完全地掌握设计方法和技巧时,大量的图纸对其来说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但当加入模型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大幅提升,学习效率也显著提高。同时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从而发现一些在图纸上难以自行发现的问题,进行作品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模型很好地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教师改图的负担。

二、园林景观模型的概念和特点

1.园林景观模型概念

园林景观模型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通过对于设计场景等比例缩小而展现的实际场景,直观地表达设计效果和思想。对于公园景观设计、街头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公共空间绿地设计、专用场地绿地设计等各类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具有独特的三维空间表现能力,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功能、结构、形态、材料、构造、细部大样等的思考过程和成果展示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园林景观模型的类型和特点

园林景观模型类型很多,按照用途分,一般分为工作模型和展示模型两种。工作模型是在设计过程中辅助构思的重要手段。通常对于工艺的精细度要求不高,主要以体块模型为主,表现出构筑物或设计要素的体量、结构关系来思考空间结构关系、比例尺度问题等。而展示模型不同于工作模型,它是以具体设计完成的图纸为依据,依据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反映设计实际效果的模型,对于制作的工艺和精细程度要求比较高,色彩和肌理的表达也要比较到位,主要用于最终设计成果的直观展示。展示模型和工作模型是设计师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产物。

三、园林景观模型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对竖向设计的辅助

竖向设计是学生设计课学习的基础,也是难点。地形塑造对于整个园林设计而言是骨架,是基础。然而学生在图纸上标出的标高和等高线很少能够在脑海中有相对应的实际地形地貌。山体的高度是否合适?地形的高程分布是否合理?山体的体量大小是否合适?地形的塑造是否符合交通的布置和功能的开展?这些问题都很难用语言和平面图纸清楚地表达出来,所以就需要用地形模型进行辅助学习。地形模型无需做出构筑物和绿化,只需根据等高线做出山体及根据标高呈现出高差,把整个竖向地形呈现出来,来考察体量和高度的关系是否匹配,是否利于接下来的平面布局的安排,从而做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2.对场地布局和空间结构的辅助

学生经过学习都知道根据甲方要求和场地现状进行功能分区和总体布局,然后再根据功能分区和总体布局进行场地要素布局。但是在具体的设计要素布局过程中,各个设计要素间的空间结构关系,各设计要素的体量、比例、功能关系等都是很关键却又难把握的几个问题。因为大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特别是大场景的整体空间想象能力更是不足,所以整个设计和场地环境及建筑间的空间关系是很复杂也很难通过平面图纸直接看出来的,此时如应用体块模型则可很直观形象地体现各设计要素间的空间、体量关系,便于发现场地布局设计中的问题,有利于调整设计要素布局到最佳。

3.对交通流线设置的辅助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篇(2)

“1+X”证书制度自2019年开展实施以来,全国各类高职院校紧紧围绕学院专业特色开展研究和提升工作。重点是围绕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新的教育培养模式,打造新的专兼教学团队,创新校企合作路径,拓展新的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1]。案例教学是还原真实的工作情景,设定工作中的矛盾与冲突,让学生站在主事人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进而提出符合实际情境的解决方案[2]。准确恰当的案例,可以蕴含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能力要求,实践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X证书涵盖工作岗位和任务要求,案例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需要,因此,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可以体现X证书制度的一系列要求,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设计研究是推行“1+X”证书制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磨合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开发案例资源、锻炼学生服务社会能力的现实需要。

一、“1+X”证书背景下案例教学的新内涵

总体来看,案例教学在内涵上包括“教学案例”“学生主体”“思辨方式”“方法教学”等要素,案例教学的本质在于“情境+思考=知识+应用”。[3]

(一)案例遴选体现职业性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一方面是服务性,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是价值性,通过工作获取报酬。“1+X”证书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岗位性更加明显,技能要求更为突出。区别于传统的案例阐述过多、启发不足、案例之间的逻辑关联不强等情况,“1+X”证书背景下,课程案例更多地融入了基于X证书所涉及的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的真实情境还原,体现出案例在岗位认知、课程思政、理论学习、技能锻炼、能力拓展等方面的因素,核心是能够体现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职业性特点。将课程案例与学历证书的理论知识、技能等级的技能素养结合起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体现案例推演的职业性。

(二)学生为本体现主体性

一方面,工作任务具有复杂性。真实职业环境下,工作任务随着工作岗位层级的提升而越发体现出综合性。基层的工作往往只需要职业角色独立完成,而越往高层进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对象的多样性,都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针对X证书中所描述的岗位任务与胜任能力,案例教学设计需充分体现学生本体的主体性。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在案例带入、案情研判、寻找冲突、逻辑解析、方案解决、复盘终结等流程中,做好引导者、旁观者、操盘者的角色,体现学生在案例中的主人翁角色。

(三)解决方案体现多样性

晋朝葛洪“抱朴子·任命”有云:“殊途同归;其致一也。”“罗马典故”里也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谚语,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方案往往是多样的,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类问题,是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学生在就业岗位上面临复杂的工作环境和对象,因此,解决方案也因时、因事而异。“1+X”证书背景下,教学案例既需要考虑简单工作任务的单项案例和复杂工作任务的综合案例相结合,也需要突出解决方案的多样性。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案例选取到引导讨论再到操作解决,都需要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严谨的逻辑,在解决问题时,尽可能地全面和具有创造性,培养学生执行计划A,备选计划B、C的工作逻辑。

(四)兼顾学习能力的覆盖性

当前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学校的生源多样。一个专业,往往会存在中职考生、分类招生考生、高考考生三类人群。这些学生的学习经历、知识素养、能力结构并不统一,进而对职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中,要尽量兼顾各类学生的学情。在案例教学实施中,可以采取工作小组(即模拟现实工作情景,将学生合理分组,学生按工作小组完成案例任务,获取小组积分,作为课程考核分值,小组名称在教师审核下由学生自己选定,提高学生参与度)、模拟小微企业(即模拟小微企业,由学生成立小微企业,企业名称在教师审核下由学生自己选定,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互换,解决案例问题)等方式,兼顾不同类型学习能力的学生,调动学生的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团队与X证书匹配不足

“1+X”证书背景下,对教学团队的要求更高也更加具体。从教学目标上看,教学团队要把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知识与能力相互融通;从授课实践上看,要把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融通;从教学效果上看,要能践行产教的融通。当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比例正在不断提升。但是,客观上存在教师的双师证书与专业和职业匹配度不高,职业岗位关联度不大,教师获取X证书比例不高的情况。

(二)教学思想与X证书融通不够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基本态度和观念。准确清晰的教学思想,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教学对象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学情的分析和研判;从教学策略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不同以及职业技能等级的科学进阶;从教学成果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阶段性检测和作业成果;从观察测量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职业技能的掌握;从教学反思上看,教师应关注怎样更好地将教学与实际工作场景进行融合。从实际来看,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仍然较为传统与保守,课前针对X证书相关的学情分析不足,教师体现过多,学生主体体现不足,理论讲授过多,实际操作较少,学生的获得感不佳。教学中,关注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较多,标准容易一刀切,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引导和帮扶不够。与本行业或跨行业交流不足,教学场景设计容易脱离X证书实际情况。

(三)案例设计与X证书关联度不高

案例设计是案例教学的核心要素。案例的选取是否合适,案例和案例之间有无知识和技能上的递进关系,是否随着理论知识的由浅入深,案例也会提升难度,也会紧随行业发展变化,紧扣X证书技能考核点的素养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部分教师选择使用教材案例进行解析,案例的质量可以保证,但教材与X证书关联度不高;一部分教师采用网络案例讲解,案例的新鲜度可以保证,但又显得相对碎片化,难成体系。总体来说,案例教学与X证书的关联程度不够。

(四)教学方法对尊重学生X证书主体地位不充分

职业教育中,现场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是较多使用的教学方法。从实际教学工作来看,确实可以增强学生的现场感、兴趣感和参与感,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老师示范、学生演练,老师教导、学生模拟的循环模式。教学过程中,较为普遍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讲解问题、示范操作、学生操作,而不是教师引入任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辨、教师讲解问题、示范操作、引导学生操作。教学实施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做到充分认可。这就会导致在理论课上,教师激情澎湃地讲解,学生无精打采地聆听;在实践课上,教师专注于自己的示范操作,而真正能掌握动手能力的学生寥寥无几。

(五)实践教学与X证书融通不强

实践教学一直都是职业院校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X证书实施之前,实践教学往往是以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实践任务为主。学生对工作任务的认知,常常会高于对工作岗位的认知。X证书则不同,它以岗位来明确与之对应的具体工作任务。这就要求,X证书背景下的案例教学,要先明确工作岗位,再明确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最后明确对应的教学案例,进而开展相关的案例教学。

(六)教学评价与X证书评价标准不统一

X证书的落地工作正在各个职业院校稳步推进。从目前落地的情况来看,很多院校为了实现证书落地,往往采用短平快的方式。一般来说,是先论证、引入与本专业关联度高的X证书,进而组织教师参与证书培训,随后组织学生参与考试,获取首批证书,在组织考试的过程中,积极申报考点。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还是以传统的理论考试或者实践操作考试为主,教学评价标准与X证书评价标准还存在不统一、两张皮的情况。

三、“1+X”证书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案例设计的路径——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在吸收了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优点后提出的教学模式[5]。刘红梅在《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构建与应用》中指出,95.2%的学生更偏向于选择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模式进行学习;有74.6%的学生认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模式下学习效果显著、学习效率更高。[6]

(一)“1+X”背景下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的特点

1.X证书典型任务与理论知识结合X证书的开发主体是职业教培相关组织,而职业教培组织的前身就是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中,有良好培训业绩且熟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规律的培训组织。职业教培组织,承担着职业技能等级的开发、培训和认证工作,而学校教育又必须以毕业证书的这个1为基础,这就要求,“1+X”背景下的案例教学,必须突出理实一体,理论知识与典型任务相结合。2.典型任务与教学案例相匹配X证书中各技能等级的具体工作任务是个人职业活动中能够独立执行的最小单元,是考核学生对于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的最小技能单元。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往往对应多个职业技能要求。从目前已经公布的X证书来看,一般1个工作任务会对应3至10个职业技能要求。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必须与典型任务相匹配,根据案例实际,涵盖部分或者全部职业技能要求。3.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X证书的开发,都是依照实际工作中的相关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进行的。X证书解决的是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新技术的认知与实践。以往的案例教学设计,尽管也以任务驱动,但案例之间的关联度较低,往往割裂与独立。部分案例更是为了引导、认知、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而设计的,与职业技能等级相去甚远。为了与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相吻合,案例教学更应该凸显学生职业能力的塑造,而且这种职业能力的塑造应该伴随着课程的进行,体现出案例的由简单变复杂、由此及彼、由单一能力变综合能力的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4.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工作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一方面是技能教育,另一方面则是道德教育。正所谓先要成人再要成才。传统的案例教学,往往只在某个案例中体现职业道德,更多的是强调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1+X”证书背景下,案例教学的设计要结合课程思政,一方面突出思政典型案例,另一方面突出各个工作任务中的职业道德素养。因为职业道德是伴随每一次的职业行为发生的,在职业中的人的每一个工作行为,都是职业道德素养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在处理某些复杂问题的时候,职业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1+X”背景下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设计

1.课岗赛证例一体化设计思路目前,“1+X”证书制度试点正在建设中,部分X证书的等级标准并不能完全符合当下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在院校初次引进X证书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尚未与X证书进行磨合,X证书培训与课程教学尚未互联互通。因此,新形势下的案例教学设计,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与X证书融合入手,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就业岗位、技能素养、技能大赛、X证书融合入手,具体到某一门课程时,再根据课程内容、技能要求来设计具体案例。2.任务驱动下案例教学设计三步骤同教学设计一致,学情分析是案例教学设计的首要步骤,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和能力是激发求知兴趣、引发案例思考、触发案例讨论、开发职业技能的前提和保证。更进一步,则是对标知识点和技能点,筛选出合适案例。明确案例是筛选出来的,是来源于社会环境下的真实案例,需要教学团队或授课教师,或对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寻找案例,或在典型案例中发掘出知识点和技能点。最后一步,则是设计案例的引入、讨论分析、原理或技能运用、问题解决、案例复盘、案例拓展的具体环节设计。3.构建X证书下的案例教学设计模型ADDIE模型起源于美国军方,是美国军方委托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于1975年设计出的一个课程开发模型。该模型是一种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可以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及课程设计蓝图中。该模型将课程开发分为五个阶段,即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和评估(Evaluation),即ADDIE模型。X证书背景下,案例教学可以采用ADDIE模型,来搭建案例教学设计模型。

四、结论

“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和高度实践性相结合的一门课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业发展的日新月异,竞争环境的变化莫测,客户需求的错综复杂,都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学”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引发求知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解决实际工作问题,锤炼职业素养,检验教学效果。本文以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为研究视点,探索“1+X”证书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的设计路径,引入ADDIE模型,构建案例的筛选、引入、退出机制。当然,探索符合X证书技能等级要求的案例教学,也只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思路,如何更好地落地,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2]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3]吕承文,丁远.案例教学再思考:内涵、设计及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21(2):85-89.

[4]兰霞萍,陈大超.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出路[J].教学与管理,2017(10):1-4.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energy that the city square reflects its cultural charm, show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andscape design features of the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Sanjiang leisure square landscape design as an example, the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design of squar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is basis, summary square landscape design in some design methods and design. In an attempt to explore the city square landscape design in fully meet the use fun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to maximize the creation of space overall beauty of form, spirit connotation and deep artistic conception beau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ity squar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lated problems, hoping to benefit the research.

Keywords: city square; regional culture

中图分类号: TB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项目背景

这个案例是黑龙江省建三江休闲广场景观规划设计,从图中不难看出:本案例充分体现出当下中小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首先,基地位于建三江农垦区用地规划建设中,地块被周边的规划道路切割为长方形,面积较大;其次,基地原地形条件比较简坦,肥沃的稻田农垦区,没有太大的高差起伏;第三,整个广场以其为中心向南北展开,周边由道路和稻田围合。此外,这个项目位于国家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担负着城市形象塑造的功能,是此示范区的标志性广场。

二、案例分析

2.1区域现状分析

建三江地处三江平原腹地,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与富锦、同江、抚远、饶河、友谊等市县相邻,素有“小三江”之称。区域内三江环绕,七河贯通,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工业及边境贸易的优越条件。因地处祖国最东方,又以盛产绿色优质水稻闻名,故有“东方第一稻”和“中国绿色米都”之誉。

辖区内农场集中,布局合理,土地连片,区域完整,城镇建设日趋完善,是开放型、多功能、社会化、现代化,既有农垦特色,又有城镇风貌的新型垦区。

2.2黑龙江省建三江休闲广场景观规划设计

本项目设计区域,总占地面积约99510平方米,其中广场面积约10700平方米。方案希望能够在现代农垦区休闲广场景观规划设计中展现建三江浓郁的“鱼米之乡”地方特色,呼唤乡土历史和人文传统的记忆与延续,体现城市历史文脉、设计理念、人文精神和地方特色。

图2-1 黑龙江省建三江休闲广场景观设计平面图(来源:作者自绘)

三、设计思路

3.1中心主轴:以时空走廊作为整个广场设计的主线,延伸贯穿中心圆形广场的荷花音乐喷泉,占据主要地位,成为视觉中心。荷花音乐喷泉的体量与造型,自然的吸引人的目光,起到标志性建筑的作用,动静结合,以加深人们对广场空间的印象。

3.2广场入口:南面主入口采用半弧形造型,“米”字镂空景墙环绕中心泰山石。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借景、框景手法,寓意多产的建三江垦区的富饶繁茂;北面入口将台阶与坡形花坛相结合,满足不同视线高度的景观需求。

3.3水景:中心广场内设有雾喷、旱喷、水渠等多种水景内容,为人们提供了休憩、游览、集会、观演的舞台。强化水的主题,同时营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和富有节奏感的游线。使整个景观有机结合成“水育米”之意,渲染广场艺术与空间气氛,体现生命之源。

3.4道路:广场内实行人车分流,分为主要人行通道和休闲小道。采用自由、高效而简洁的直线与曲线相结合的路网,生动明朗,视野开阔,具有现代风格。

3.5植物:广场的植物景观应该与广场地域、性质一致。本案例中植物将乔木、灌木、花卉、草坪地被等高低错落结合。主要以红松、银中杨、火炬树、水蜡、绣线菊、丛生福禄考为主。根据不同植物本身的形状、色彩、芳香来表现地域特色。

3.6雕塑:广场雕塑是根据广场文化和审美特性定义的。雕塑造型的三维性,具有视觉冲击力,便于识别和记忆,提高广场乃至城市的知名度。通过雕塑作品的艺术人文精神深化整个广场设计的内涵,达到广场景观与人的情感、精神的沟通和互动,提高广场文化品位,创造有特色的广场空间。

3.7铺装:它们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由曲线型的。其特点就是形态明确,边界清晰,易表现几何图案。广场铺装材料越来越丰富,如大理石、卵石、水磨石、陶瓷面砖、混凝土等。本次案例设计铺装主要采用质地粗糙无光泽且防冻防滑的材料,给人以粗犷豪放、朴实亲切自然之感。

3.8色彩:色彩是最易营造气氛和情感的活跃因素,色相间的调和,明度、彩度的调和,以及面积的大小比例等是否协调是最重要的,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需要综合考虑。本案例地处黑龙江寒冷地区可多用暖色系,给人温暖感和亲和感。

图3-1 黑龙江省建三江休闲广场景观设计鸟瞰图(来源:作者自绘)

四、景观构思

4.1设计原则

通过对黑龙江省建三江地方文化的分析和提炼,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设计原则:

4.1.1突出个性的原则。整个设计应置身于既有农垦特色,又有城镇风貌的新型垦区的大背景下进行,确定将水、鱼、米文化作为重点表现的主题,突出体现了建三江“中国米都”的传统文化和“移民文化、知青文化、军旅文化”三种文化内涵。

4.1.2继承与发展的原则。文化需要历史文脉的积淀与继承,同样也需要随着时代激荡而创新与发展。本案例设计要求即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北大仓”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显示出现代农业科技化水平。

4.1.3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是空间活动的主体,广场设计中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支持人在广场空间中的各种环境心理和行为表达,实现城市休闲广场空间的“人性化”。塑造亲民开放的休闲广场公共空间,体现城市的特色活力,提倡生态和谐、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图4-1 黑龙江省建三江休闲广场景观设计鸟瞰图(来源:作者自绘)

4.2广场设计构思

景观整体布局以正规式和曲线式相结合,力图体现出现代垦区景观空间的开放性和亲和力,强调建三江米都特色。主景沿中轴线次第展开,通过严整的序列层层递进烘托出广场中心景观荷花音乐喷泉的庄严气度。中心景观区的荷花音乐喷泉内设有大型喷泉雕塑,直入主题。广场的中心是高约20米,取汉字“米”字的意象造型,地面铺以隐喻城池的图案,象征“米”自“水”中磅礴而起。轴线中心设有开放式的圆形广场,中心广场内设有雾喷、旱喷、水渠等多种水景内容,为人们提供了休憩、游览、集会、观演的舞台。荷花状的音乐喷泉,簇拥中心雕塑,动静结合,极大地丰富了雕塑的形象及环境艺术魅力;使整个景观有机结合成“水育米”之意,渲染广场艺术与空间气氛,体现生命之源。这里是城市广场生活中最活跃的精神场所,人们置身其中,交往、休憩、观演、庆典,一幕幕活生生的城市剧在此上演。华灯初上,周边的草坡上,人们或坐或躺,中心的水幕舞台光影摇曳,生动地勾勒出当下建三江人民充满活力的生活图景。

文化长廊位于广场中心区的东西两侧,墙身起到文化展示的作用,内容体现了建三江“中国米都”的传统文化和“移民文化、知青文化、军旅文化”三种文化的内涵。两侧整齐的草坪、绿篱、树阵、景观灯柱和步道强调了轴线关系,指示引导着人流步步深入。长廊内同时也有诸多浮雕示了伟大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展示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广场景观设计的主题和核心内容。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性设计与规划,有利于展现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轴线的终点以稻米造型的休憩平台收尾,与入口处两侧的“米”字镂空墙遥相呼应。轴线两侧由舒缓的错落有致的草坡构成,自然曲线的铺装和小径蜿蜒其间,营造出静谧、休闲的气氛。间设旱喷、亭廊、公厕、娱乐场地等,可供市民和游人散步、游憩。“群众性、文化性、娱乐性”的特点,结合城市风貌与人文景观,创造浓郁了的“鱼米之乡”特色。使整个环境融为一体,同时也将水稻种植区与广场休闲区自然分隔开。

休闲场地:除中心广场外,沿两侧游览轴还设置了一些小型的休闲场地和公共设施,以满足市民游憩、健身、休闲等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场所和设施。以微地形处理和自由式绿化为主。两侧自然起伏的绿地烘托出中间的景观主轴,强化了生态广场的定位。静心亭:采用卵石铺地,亭子考虑休憩、遮阳效果,为人们交流、健身、活动提供了场所;回旋广场:饮水思源,寓意三江源头;儿童游嬉场:设置几处不规则草地缓坡,结合儿童游乐设施,为儿童嬉戏提供了一处可玩、可乐的场所。

广场空间的东侧,设计了一处木质结构的二层观赏平台和留影展示墙。平台的屋面采用稻草与当地木材绿化,采用坡屋顶设计。展示墙采用抽象的稻米镂空图案造型,通过借景、框景的设计手法将一望无际的水稻种植区引入眼帘,强化了“门”的概念,将建筑空间与城市景观空间有机结合在一起,强化了生态建筑的主题。

五 结语

本文以建三江广场景观设计为例,从调研、实践等角度探讨如何在现代城市休闲广场景观设计中体现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通过以上黑龙江省建三江休闲广场景观设计案例设计分析可以看出,对地方文化的梳理和提炼,提取独特而可用的元素,再以形态各异的景观手段加以呈现,可赋予城市休闲广场独特的景观特征.提升城市的可识别性,体现城市特色,使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永远处于城市发展的前沿。这些植根于地域性文化的城市休闲广场景观规划设计,将反映现代人的艺术品味和审美观念,使景观具有了艺术灵魂和价值,城市形象也将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实现城市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扬 盖尔,何人可译. 交往与空间[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王建国.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D].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篇(4)

1 《计算机园林景观动画》实战演练教学法的内涵

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模块教学为主导,案例教学为手段、项目综合实战演练为考核标准,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其宗旨是理论知识坚持“实用”和“够用”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做法是打破传统教学按理论体系划分章节、理论和实例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计算机园林景观动画》知识体系为主线确定案例模块。

2 《计算机园林景观动画》教学案例模块的划分

2.1 基础知识模块 ①标准几何体和扩展几何体建模: 方凳、餐桌、沙发、衣柜、足球、电视机、电冰箱,项链、手镯等物品的制做,主要练习3ds max建模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同时了解材质的制做方法。②复合物体建模: 园桌、园凳、山体、草地、罗马柱、窗帘等物品的制做,主要练习3ds max建模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同时了解材质的制做方法。③二维物体转三维物体建模:立体文字、花池、花坛、窗户、各种异形物体制做,主要练习3ds max建模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同时了解材质贴图的使用。④三维物体修改建模:可编辑网格和可编辑多边形高级建。⑤材质与贴图:金属材质、墙面材质、水面材质、玻璃材质、多维子物体材质、自发光材质、混合材质的制做;位图、漫反射、不透明、光线跟踪等贴图参数设置。⑥灯光:室内灯光和室外灯光设置。⑦摄像机的设置:目标摄像机和自由摄像机的设置。⑧动画设置和渲染: 多诺米骨牌、天体运动、红旗飘飘、炸弹爆炸、喷泵、烟花、漫游、角色动画实例,主要学习关键帧动画、逐帧动画、路径约束动画、粒子动画和角色动画的制做。

2.2 技能训练模块 ①园林构件:园林建筑、园路、园林小品、雕塑、植物等制做。②园林景观动画设置。

2.3 综合实战演练模块 ①校园景观模型制做。②校园景观动画渲染输出。

3 《计算机园林景观动画》实战演练教学法的要求

①理论教学不要单独进行,而是要穿插在实例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理论和实例相结合。避免单纯枯燥的理论学习,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教学必须在电脑机房进行,使用多媒体上课系统,边讲边练,提高教学效果。③在综合案例教学之前,根据学生能力的强弱进行均衡分组,按班级人数分为4人小组,选定组长,由组长领取学习任务,负责安排小组的工作,先集体座谈讨论设计方案、制做流程、分工及时间分配。然后进行设计制做,按小组提交效果图或景观动画视频。这样一个完整实战演练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④考核可分笔试和上机实战演练二部分组成。笔试占40%,在期末考试时进行;实战演练占60%,在实战课上进行。

4 《计算机园林景观动画》实战演练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计算机园林景观动画》实战演练教学法的实施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知识模块训练阶段(介绍3ds max/PS软件体系和操作方法),第二阶段为技能模块训练阶段(为演示和演练阶段),第三阶段为综合实战演练阶段(综合练习和成绩考核阶段)。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动画案例实战演练教学过程,包括:AutoCAD下进行园林景观绿化方案的设计,3ds max下进行场景建模,制做材质、打灯光和摄像机,设置动画,PS后期图片处理或AE视频处理。园林景观绿化方案 ,由小组商量选择题目或老师给定题目,根据园林专业课所学知识,手绘设计方案后,再转绘成电子版AtoCAD文件,检查修改无误后,交老师审检,通过后进入下一个环节,进行园林景观动画设计。老师在此过程中巡回指导,不发表过多的意见,只对同学在设计制做过程中遇到问题随时进行解答和解释,这时候给同学们讲理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率,印象也最深。

5 实施《计算机园林景观动画》实战演练教学法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遵循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双向活动。教师不应是简单的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化者。第二,坚持理论“实用”和“够用”的原则,把握理论的切入时机。结合实战演练过程来讲解理论,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打破单一讲授理论的模式。选择在学生迫切需要理解实践过程中所产生问题的原因时,再插入理论知识的讲解。第三,评价体系标准化,评价内容多元化。

6 总结

职业教育的方向是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提倡“教、学、练”一体化,将教育的核心由原来的重理论、轻实践,向着重视技能教育、职业教育方向转变。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做人、做事能力、学会团队合作精神。《计算机园林景观动画》实战演练教学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计算机园林景观动画》实战演练教学新模式。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篇(5)

任务设计是重点任务是参与者在每个项目中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是本教材设计的重点。任务的设计应包含该项目所涉及的主要技术环节和职业技能,做到“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强,让学生有参与挑战激情和完成任务的兴趣,并通过努力学习、团队协作、操作实践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为此,结合各个项目的教学目标,将网络工程的运作、管理方法及现代通用的组网技术,如网络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实施与管理,以及网络规划与设计理念、需求分析、网络设计、网络软硬件选型、网络布线、网络配置、网络测试与维护管理等等,按照“NCNE二级、三级”认证所对应的职业技能,从小到大,由浅入深,分解成为每个项目中的具体任务。案例引用要贴切如何让一个初学中的读者从不会到学会并掌握完成各项任务的方法和技能?本教材在内容的设计上,摒弃了大多数教科书中惯用的那种将知识、理论和技术按部就班的进行陈述的常规做法,在进入每一个具体的任务章节之前,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的网络工程案例作为该章节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背景案例”。然后,在背景案例的引导下,围绕完成各个任务所需的知识、技术及技能,按照“理论为辅,实践为主”的原则进行系统的介绍、讨论和实践。所引用的背景案例都是当前网络工程中的典型案例,例如:在第2章的任务2中,所引用的背景案例就是我校正在进行万兆以太网升级改造的网络工程项目。这种“以背景案例为参考”的案例教学法,也是本教材内容即教学过程设计的要点。为此,对于每个任务都引用一个当今网络工程实践中相应的背景案例,每个引用的背景案例都具有相应的参考价值,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为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建立自信心。因此,每个任务所选择的背景案例力求贴切,简明扼要,对教学过程有所引导。但背景案例的引用不是简单的为读者提供一个可以照搬、照抄的“样板”。例如,在“项目2、现代通用组网技术要领”的任务1、任务2中,所引用的背景案例是我校正在进行万兆以太网升级改造的。在背景案例的引导下,围绕完成各个任务所需的知识、技术及技能的介绍。实训设计要呼应项目实训是本教材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的重要环节,带有强制性,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模仿项目实施的过程和方式,让读者以项目组成员的角色参与到实际的网络工程项目现场,或者是模拟的实验环境中去亲身经历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在实践中学会和掌握专业技能。避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走过场等淡化实践教学环节的现象发生。围绕各章的项目推进,我们设计了丰富的项目实训,内容包括:现场观摩在建的网络工程项目;实地考察在用的校园网项目;动手制作双绞线及组建小网络;考察网吧及进行网络设备选型配置;观摩企业网及进行模拟网络设计、设备选型和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考察本校校园网及进行远程访问站点、交换机、路由器的深入配置等等。在每个项目的学习结束之前,以项目实训的方式,对参与者提出在学习和完成该项目的任务时必须经历的实践过程、做法及成绩评价等具体的要求,以此作为对开展该项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效果的一种呼应,让参与者在实践中逐渐学会网络工程中常用的组网技术。教材内容的开发本教材的内容开发,力求做到:技术新颖、案例详实、图文并茂,理论知识通俗易懂,实践环节丰富多彩。也就是说,在技术上,将当前流行的、新颖的网络技术及网络产品介绍给读者。在背景案例方面,尽可能引用当前网络工程中典型的、有参考价值的实际案例。在介绍网络方案、网络设备、网络布线、网络配置等内容时,通过流行的制图、截图工具尽可能提供精美的图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取代枯燥的文字叙述。在介绍理论知识时,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玩深奥、不故弄悬殊。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不拘一格,包括现场观摩、实地考察、动手制作、模拟设计、实物配置、模拟配置等多种形式,丰富多彩。通过上述做法,力争将本教材开发成适合高校应用型本科、高职、高专院校的网络工程、组网技术等方面课程的实用型专业课教材,并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书。教材的层次结构按照教科书以章、节、小节为序的层次结构,本教材共分为6章,每章对应一个项目,各项目下有若干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每个任务为一节,每节中引用一个相关的背景案例。各项目及其相应的任务、在章节的下面,是围绕完成各个任务所需的知识、技术及技能的系统介绍、讨论和实践环节等所对应的若干小节。这些内容是完成各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的支撑,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是本教材主要的篇幅所在。三级目录及篇幅分配《网络工程组网技术实用教程》的一级目录为各章的项目以及对项目的教学设计说明,二级目录为该项目要求完成的任务目标以及作为教学参考的背景案例,三级目录为各任务下的相关知识、技术、技能的介绍、讨论和实践环节。本教材的三级目录的设计及篇幅的分配的具体情况。图中,由于篇幅所限,仅对第1章的二、三级目录进行了展开,其余各章的二、三级目录作了省略。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篇(6)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景观美学设计;标准梁;桥墩;桥跨

一、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特点及其景观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桥梁自身的功能需求 。

由于桥墩变形引起的钢轨附加应力将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甚至出现钢轨破坏的严重问题,因此地铁设计规范明确了桥墩的最小线刚度要求。

2.桥梁合理的尺度和细部刻画 。

桥梁因其自身结构特点往往是粗线条的,细部缺失,尺度感差。我们在考虑桥梁功能及使用设计的同时,需要注重建筑尺度和细部的刻画。在设计中根据人的视觉要求来平衡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注重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力求实现统一、均衡。使桥梁在具有宏大气魄的同时,又具有温暖而和谐的亲和力。

3.桥梁的材质和色彩 。

材质和色彩虽是依附于大的建筑空间和细部尺度的表皮,但却是给人直接印象的重要元素。材质和色彩犹如人的衣着,合理的搭配则会显得得体,与建筑空间相得益彰,形成完整优美的景观效果。

二、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景观美学设计

(一)标准梁构造形式及景观设计

1.单线U梁并置方案 。

桥梁上部结构采用两片单线U梁并置,U梁高1.8m,梁体内、外侧腹板均采用流线弧形外观。方案优点:建筑高度低,U型梁比箱梁建筑高度低1.5m左右,有利于立交跨越;结构受力的主梁上翼缘可兼做检修及旅客紧急疏散通道,下部空间可布置通信、信号、电力电缆等管线,截面利用率高;采用分片预制,对吊装设备起吊能力要求低,可采用小型架桥机桥上运架,也可采用桥下运输、整孔吊装的架设方法,运架方式灵活;降噪效果好,对比其他箱形梁,U梁腹板具有阻隔轮轨噪音的作用,U梁没有列车振动引起的箱梁体内的混响噪音;U梁为开口断面,方便后期维修检查。方案缺点:横向刚度相对较弱,动力特性稍差,但仍可满足规范要求;在渡线区段及较大跨度节点桥处,需转换梁型;墩顶盖梁横向尺寸较大,需施加预应力。

2.组合箱梁方案 。

桥梁上部结构采用组合箱梁截面,箱梁高1.8m,箱梁腹板采用斜腹板。方案优点:组合箱梁,受力清晰,施工工艺成熟;采用分片预制,对吊装设备起吊能力要求低,可采用小型架桥机桥上运架,也可采用桥下运输、整孔吊装的架设方法,运架方式灵活。方案缺点:结构整体刚度较弱,行车动力条件稍差;受跨越能力限制,跨越较大的城市道路及河流处需设整体箱梁;后期桥面板、横隔板的浇筑工作量较大;桥面设置挡板及声屏障后,体量较大,侧向视野阻挡较严重;梁高较低,箱梁内部空间狭窄,不便运营维护。

3.单箱单室箱梁方案 。

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单箱单室箱梁截面,梁高1.8m,箱梁腹板采用斜腹板。方案优点:单箱单室箱梁截面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徐变上拱小,结构动力性能好;跨越能力强,适应跨路口的需要;适应性好,可方便的用于区间曲线、渡线段。方案缺点:梁体自重较大,运架设备的要求较高;桥面设置挡板及声屏障后,体量较大,侧向视野阻挡较严重;梁高较低,箱梁内部空间狭窄,不便运营维护。

综合分析,以上三个方案各有优缺点,均为可行方案。但结合线路沿线周边环境及景观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该段高架桥梁推荐采用景观效果好,降噪明显的单线U梁并置方案。

(二)墩柱景观美学设计

桥墩作为承重结构,是高架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大范围连续布置,使得其极易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关注的重点。本工程比选了矩形、正方形、圆形等多种形式的横截面。在横截面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形桥墩对视线的通透性影响最小,其次是正方形桥墩,矩形桥墩在不同视角方向对视线通透性有不同程度的遮挡,并且程度大于前两者。圆形截面墩柱与梁部流线形外观协调性好,整体景观效果好。矩形截面墩柱线条流畅,棱角分明,受力较好。矩形截面墩柱,墩顶采用“Y”形,墩顶盖梁可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减少了预应力钢束,施工简便,但此墩形适应墩高的能力较差。综合分析,本线高架桥梁推荐采用景观效果好的圆形截面墩柱。

(三)高架桥梁跨度景观美学设计

1.人的视觉特点分析 。

对于桥梁而言,当从较远距离观察时,视觉就侧重于桥梁跨度与高度之间的整体外轮廓比例关系;当从较近距离观察时,视线焦点主要集中在桥梁的构配件尺度方面。

2.高架桥梁标准跨径研究 。

桥梁跨径过小导致桥墩过多,既影响景观,又影响施工速度;跨径过大,梁高的增加将较为明显,同时施工难度也相应增大。根据目前国内外轨道交通桥梁建设经验,标准梁跨度基本在25~35m之间,具体应根据城市桥梁建设环境综合分析。本次选取25m、30m、35m三种跨度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综合比选,单从材料指标的角度分析,30m跨度较为经济合理,因此,本线推荐30m跨度为高架桥梁的基本跨径。

3.高架桥梁整体比例关系景观美学研究 。

桥梁高跨比例为1:2.5时,桥孔的整体比例显得比较舒展,桥高与跨度的比例也和我们一般的视觉习惯相吻合。在外形的稳定感及造型的美观之间取得了平衡,比较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桥梁的高度太低的时候会对视线有明显的遮挡,同时人的视觉心理也会有非常强烈的压抑感。在跨度相同的情况下,桥梁的高度过高,会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从高架桥梁景观美学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议高架桥梁高跨比例为1:2.5。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高架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桥梁建筑的审美心理、审美观点、审美标准、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高架桥梁创新、建筑美观也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篇(7)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R3线是线网规划“一环四线”组成部分,是通往董家口经济区的轨道交通快线,贯穿整个青岛西海岸新区,线路起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嘉陵江路站,经由经济技术开发区、灵山卫影视文化产业区、新区中心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董家口经济区五个片区,线路所经片区规划人口密集,形成了黄岛区(西海岸新区)各组团间及黄岛区与青岛主城区和红岛经济区间的主要客流走廊。线路全长70.14km,其中地下线18.32km,高架线49.28km,地面线2.54km。设车站22座,其中地下站8座,高架站13座。本线高架桥梁长达50km,是典型的规划引导型线路,其景观美学设计要求比较突出。青岛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对城市建筑的景观性要求较高,因此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景观美学设计意义重大。

2 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景观美学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表现在客观的事物带给人感官美的享受。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审美,是以一个实实在在、功能性极强、结构全部外裸、各组成部分功能明确的结构实体作为审美客体,人们通过对高架桥梁的感受、知觉、表象等心理认知,启发联想,激发美的感受。高架桥梁的审美内容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合理、视觉结构美观、整体环境协调等方面。

高架桥梁结构不同于其他的建筑结构,它的三维空间特点全部在人的视觉之内,没有隔断和装饰。远看时,看到的是高架桥梁与环境的整体形象;近看时,特别是走到桥下时,可能由于净空低而感到压抑,或者由于跨度小、桥墩数量多而感到零乱,也可能觉得桥梁、桥墩的造型优美,比例协调而舒畅。因此,高架桥梁结构在保证稳固的基础上,造型必须虚实相宜,线条简洁流畅,体量均匀,对比协调,受力明晰,赋予高架桥梁生机与活力。

因此,在美观服从于功能的前提下,要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建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必须力求研究好高架桥梁的每一个元素。这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本文仅从人体视觉分析梁型、桥墩、桥高、桥梁跨度、桥高与跨度的比例关系、桥梁美化与周边的整体协调等方面,重点研究轨道交通高架桥梁自身的结构形式和景观美学设计。

3 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特点及其景观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城市高架桥梁一般位于城市交通走廊,位置显要,在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交通的同时,对城市景观及拥堵的城市空间有着强烈的压迫和割裂作用,因此桥梁的景观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高架桥梁景观问题是现代交通对环境提出的新问题,并已经发展为一门新型学科。但桥梁景观问题至今仍没有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这是因为桥梁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工程,与其它建筑比较起来,其景观设计涉及的因素较多。

这一点在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工程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与一般城市道路高架相比,由于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对结构刚度的要求明显高于城市道路高架桥,这就使得在满足强度条件的前提下,桥墩的最小截面尺寸要大于相应的道路高架桥;同时由于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桥面较窄,因此桥墩截面尺寸的变化范围相对较小,这一切都导致了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在桥梁景观的处理上难度较大。通过以往的设计经验并结合本工程设计实践,本文认为桥梁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并综合这些因素确定一个好的设计方案。

3.1桥梁自身的功能需求

由于轨道交通轨道结构大都采用无缝线路,当梁体与钢轨之间有相对温差或相对竖向变形时,都会引起钢轨的附加应力,研究表明尤其对于简支桥梁结构,当桥墩的线刚度小于一定的数值时,由于桥墩变形引起的钢轨附加应力将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甚至出现钢轨破坏的严重问题,因此地铁设计规范明确了桥墩的最小线刚度要求。

3.2桥梁空间和场所精神的营造

桥梁空间是具有明显秩序感的城市空间,即按几何形态学原理进行布局的流动性空间构成。所以桥梁空间的韵律感是其最明显的特点,就像音乐一样,不同的节拍和韵律给人的感受不同,这就是场所精神。优美的旋律才能打动人,而良好的桥梁空间秩序才能形成有冲击力的场所精神。从宏观的空间关系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来推敲桥跨的比例和变化,使整个桥梁在与周边城市空间及环境相适应的节奏和空间序列中协调共生,从而形成和谐而极具生命张力的场所精神。

桥梁的建设是和环境景观、绿化处理紧密结合的,这一点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充分重视,表现在高架桥梁的桥下绿化带一般都比较宽,从而以较大范围的绿化来淡化桥梁对城市空间的不利影响。

3.3桥梁合理的建筑尺度和细部刻画

桥梁因其自身结构特点往往是粗线条的,细部缺失,尺度感差。而人作为在城市生活的主体,对高架桥梁的观察一般是以正常视角来看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虑桥梁的整体的宏观旋律和节奏的同时,必须注重建筑尺度和细部的刻画。在设计中根据人体尺度及视觉要求来平衡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注重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力求实现统一、均衡,使桥梁在具有宏大气魄的同时,又具有温暖而和谐的亲和力。

3.4桥梁的材质和色彩

材质和色彩虽然是依附于大的建筑空间和细部尺度的表皮,但它们却是给人直接印象的重要元素,材质和色彩犹如人的衣着,合理的搭配则会显得得体,与建筑空间相得益彰,形成完整而优美的景观效果。

4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R3线高架桥梁景观美学设计

4.1 标准梁构造形式及景观设计

梁部结构设计应构造简单,便于施工架设,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中常用的截面形式主要有单箱单室箱梁、组合箱梁、U梁等几种形式。根据以上分析,本线初步确定以下几个方案进行综合比选研究。

4.1.1单线U梁并置方案

方案简述:桥梁上部结构采用两片单线U梁并置形式,U梁高1.8m,梁体内、外侧腹板均采用流线弧形外观,断面如图1所示:

图1 单线U梁断面图

方案优点:建筑高度低,U型梁比箱梁建筑高度低1.5m左右,有利于上跨立交;结构受力需要的主梁上翼缘可兼做检修及旅客紧急疏散通道,下部空间可布置通信、信号、电力电缆等管线,截面利用率高;采用分片预制,对吊装设备起吊能力要求低,可采用小型架桥机桥上运架,也可采用桥下运输、整孔吊装的架设方法,运架方式灵活;降噪效果好,对比其他箱形梁,U梁腹板具有阻隔轮轨噪音的作用,U梁没有列车振动引起的箱梁体内的混响噪音;U梁为开口断面,方便后期维修检查。

方案缺点:横向刚度相对较弱,动力特性稍差,但仍可满足规范要求;在渡线区段及较大跨度节点桥处,需转换梁型;墩顶盖梁横向尺寸较大,需施加预应力。

4.1.2组合箱梁方案

方案简述:桥梁上部结构采用组合箱梁截面形式,箱梁高1.8m,箱梁腹板采用斜腹板,组合箱梁断面如图2所示:

图2 组合箱梁断面图

方案优点:组合箱梁,受力清晰,施工工艺成熟;采用分片预制,对吊装设备起吊能力要求低,可采用小型架桥机桥上运架,也可采用桥下运输、整孔吊装的架设方法,运架方式灵活。

方案缺点:结构整体刚度较弱,行车动力条件稍差;受跨越能力限制,跨越较大的城市道路及河流处又要变为整体箱梁;后期桥面板、横隔板的浇筑工作量较大;桥面设置挡板及声屏障后,体量较大,侧向视野阻挡较严重;梁高较低,箱梁内部空间狭窄,不方便后期的维修检查。

4.1.3单箱单室箱梁方案

方案简述: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单箱单室箱梁截面形式,梁高1.8m,箱梁腹板采用斜腹板,单箱单室箱梁断面如图3所示:

图3 单箱单室箱梁断面图

方案优点:单箱单室箱梁截面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徐变上拱小,结构动力性能好;跨越能力强,适应跨路口的需要;适应性好,可方便的用于区间曲线、渡线段。

方案缺点:梁体自重较大,运架设备的要求较高;桥面设置挡板及声屏障后,体量较大,侧向视野阻挡较严重;梁高较低,箱梁内部空间狭窄,不方便后期维修检查。

4.1.4综合比选

标准梁综合比较表 表1

梁型

比较项目 单线U 梁 组合箱梁 单箱单室箱梁

景观 景观好 景观差 景观一般

对带配线线路适应性 较差 好 好

力学性能 开口薄壁截面,抗扭性能略差 横向整体性略差 整体刚度好,结构动力性能好

适宜施工方法 预制架设、现浇施工 预制架设、现浇施工 预制架设、现浇施工

与车站衔接适应性 对侧式车站、岛式车站均适用 对侧式车站、岛式车站均适用 仅适用侧式车站

预制梁运输 整孔架设,桥上桥下均可运输 整孔架设,桥上桥下均可运输 整孔架设,桥上运输

噪声与振动 噪声小,腹板可起到部分声屏障作用、振动小 箱体共鸣噪声较小、振动小 箱体共鸣噪声较大、振动小

综合分析,以上三个方案各有优缺点,均为可行方案。但结合线路沿线区域规划、周边环境及景观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本工程高架桥梁推荐采用景观效果好,降噪明显的单线U梁并置方案。

4.2 墩柱景观美学设计

桥墩作为高架桥梁的承重结构,是高架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和大范围连续布置,使得其极易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关注的重点。本线高架区间贯穿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多个功能板块,结合桥梁上部结构断面形式以及沿线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本工程主要构思以下三种墩形方案。

圆端形截面T形墩 矩形截面T形墩 矩形截面Y形墩

图4 墩柱方案综合比选图

由于城市有限的用地和复杂的环境,桥墩多应做的精巧,体量不应过大。桥墩形状可以采用矩形、正方形、圆形等多种形式的横截面。在横截面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形桥墩对视线的通透性影响最小,其次是正方形桥墩,矩形桥墩在不同视角方向对视线通透性有不同程度的遮挡,并且程度大于前两者。

圆端形截面墩柱与梁部流线形外观协调性好,建成后整体景观效果好。矩形截面墩柱线条流畅,棱角分明,受力较好。矩形截面墩柱,墩顶采用“Y”形,墩顶盖梁可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减少了预应力钢束张拉,施工简单,施工速度快,但此墩形适应墩高的能力较差。综合分析,本线高架桥梁推荐采用景观效果好的圆端形截面墩柱,在直线段设置凹槽。

4.3 高架桥梁跨度景观美学设计

4.3.1人的视觉特点分析

视觉特性是分析景观问题的出发点,是景观与环境设计的依据,在道路空间中,不同用路者的视觉特性是不同的。人的视线特点:人眼的水平视角为30°~40°( 正常中央视角区域),人眼的余光视角可达150°左右,但是超过正常视角以外的两侧余光视角范围内,人眼辨认物体形状的能力减弱而只能凭感觉去感知物体的大致外轮廓。人眼的垂直视角在-15°~60°左右,当俯角超过60°时辨认物体形状的能力迅速减弱。

人在室外由远及近地观察物体时,在远处,看到的是物体的整体比例关系,这是对物体的外轮廓判定。当人走近物体时,随着视线的拉近,逐渐看到物体的细部构造,对整体比例关系起限定作用的约束元素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近处看到的是物体细部构成的尺度关系,即物体构成的比例划分,这是对物体的细节尺度判定。

对于桥梁而言,当从较远距离观察时,视觉就侧重于桥梁跨度与高度之间的整体外轮廓比例关系;当从较近距离观察时,视线焦点主要集中在桥梁的构配件尺度方面。

4.3.2高架桥梁标准跨径研究

本工程高架线路较长,标准梁跨的数量较多。标准跨径应结合结构类型、施工方法、技术经济及桥梁美观等方面综合考虑。跨径过小导致桥墩过多,既影响景观,又影响施工速度;跨径过大,梁高的增加将较为明显,同时施工难度也相应增大。根据目前国内外轨道交通桥梁建设经验,标准梁跨度基本在25~35m之间,具体应根据城市桥梁建设环境综合分析。本线以1km桥长为研究对象,对25m、30m、35m三种跨度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综合比选, 单从材料指标的角度分析,30m跨度较为经济合理,因此,本线推荐30m跨度为高架桥梁的基本跨径。

4.3.3高架桥梁整体比例关系景观美学研究

根据青岛轨道交通高架桥设计的工程实践,标准梁的经济跨度为30m,因此本文分析中以30m作为桥梁整体比例关系研究的基本依据。

一般认为,具有黄金分割比(1:1.618)的长方形是比例最优美的。在工程实践中,对于由桥墩和桥身实体框定的空间而言,一般不可能获得如此理想的高宽比,常见的是(1:2.3)的比例,经过人们的认知实践,公认为也是比例匀称的。在上述均方根比例关系的基础上,需要对桥梁整体比例关系进行修正――桥高的修正。

修正的原因:在实际环境中,桥梁在视野中所占的比例随着视线距离的增大而减少,而地表地貌的变化所占视野比例增大,地表地貌的变化对桥梁的外轮廓有着修饰和修改的作用。人距离桥梁越远,对于桥梁的高跨比例判定能力越低。人近距离观察桥梁时,由于桥梁对人视线角度的遮挡,空间视线的切割影响 压抑感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桥梁高度和梁底板面的宽度。在保证了将桥梁在近距离范围内对人的心理压抑感减小到最小之后,需要对所得的高跨比例做一个适当的调整,使之尽可能的与实际现场观感效果接近。

图5 墩高小于10m时视觉效果分析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当墩高在lOm以下时,不论是由桥墩与桥身实体框定的空间的比例还是此中最佳水平视角方位内的部分,比例都欠佳,过于扁平。而且,此时在正常视距上(道路边缘),人眼对桥身的仰视视角在12°~17°,占据了垂直视野中正中的主要部分,显得较为压抑。较明显,因此会对人的视觉心理产生压抑感。

当墩高在10 ~14m附近时,对视觉效果压抑的影响比较不明显,当桥高低于这个范围时,对人的视线有明显的压抑作用,而当桥高高于这个范围时,对于减轻视线压抑的作用并不明显,相反由实体框定的空间具有理想的高宽比,但最佳水平视角范围内的空间显瘦高,且此时墩高又过高,从而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

桥梁高跨比例为1:2.5时,桥孔的整体比例显得比较舒展,桥高与跨度的比例也和我们一般的视觉习惯相吻合。在外形的稳定感及造型的美观之间取得了平衡,比较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如图6所示:

图6 桥梁整体比例适宜的实景照片

桥梁的高度太低的时候会对视线有明显的遮挡,同时人的视觉心理也会有非常强烈的压抑感,如图7所示:

图7 桥梁高度太低的实景照片

在跨度相同的情况下,桥梁的高度过高,会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采用接近正方形的1:1.4的比例明显不如采用工艺设计中广泛使用的1:2.5给人的稳定感强。如图8所示:

图8 桥梁高度过高的实景照片

综合分析,从高架桥梁景观美学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议高架桥梁高跨比例为1:2.5。

4.4 高架桥梁美化与周边环境整体协调的美学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整体环境景观与绿化处理是紧密结合的,要体现高架桥梁的设计功能与美观,只有与环境协调、相融,才能体现出建筑的美。

首先是桥墩的绿化,桥墩绿化可以使桥梁产生与周围的环境共生的互动关系,其处理方式包括在墩身种植爬藤植物,在桥底和墩柱周围铺植草坪、花池、绿化带,并种植喜阴的绿色植物,在有条件的地段,结合墩柱设计竖向的花槽或者竖向的片状绿化,提高桥梁的绿化覆盖程度。然后是桥梁周围环境的绿化,在桥梁周围设置一定范围的绿化隔离带或更大面积的绿色草坪,使桥梁的景观有更加优美的背景环境作衬托,从而提高桥梁的景观欣赏指数,达到优化桥梁景观设计的目的。考虑再细致些,有条件时可以对梁身细部优化处理,包括桥梁构配件的尺度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处理。在满足桥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对桥梁的构配件细部进行更加细致的构思,并加以装饰手法的运用,以提高桥梁细节的可观赏性,从而达到对桥梁的优化效果。

最终的景观设计目标要求高架桥梁自然和谐的融入背景环境, 使得乘坐轨道交通的乘客可以感受轨道交通的快捷便利, 而周边的居民、行人、司机等感受不到高架桥梁带来的干扰与困扰。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篇(8)

(1)方案主题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人文背景和民俗特色,喷泉方案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当地民俗特点,挖掘当地历史背景,紧扣当地文化内涵。结合音乐喷泉构成元素,突出主题。首先,灯光配色方案要符合地方特色。如在内蒙古地区要体现出草原文化,用主题色选择绿色和蓝色分别呼应辽阔的草原和蔚蓝的天空;在延安地区就要展示红色文化,用红色作为主题色。其次,在水型搭配方面突出文化主题。在新疆玛纳斯红酒文化主题广场的音乐喷泉设计时,为了体现红酒主题,特别研制了红酒杯喷头,布成从内到外5层红酒塔,结合不用的灯光和角度照射,使其远看像一个装满美酒的木酒桶,近看像一个装满红酒的红酒杯。为当地主题公园的一个标志性水体,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再次,用音乐来呼应主题。喷泉是一个结合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综合体,音乐也是有生命的,或低吟,或倾诉、或欢唱。当音乐与水融合在了一起,共同表现出一个共同的主题。更容易抓住观众的眼睛,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2)了解喷泉景观周围的环境特点,使喷泉景观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喷泉坐落的不同位置,选择水型、灯光搭配,音响配置都是不同的。在步行街、小区花园等场合,尽量选择高度比较低,水落点可控的造型,例如水母、雪松、涌泉、蒲公英等等。有人水互动要求的工程必须要充分考虑水的压力因素,防止由于水压过高和意外情况造成人身伤害危险。那些建设在河流胡泊中的喷泉景观,由于与观众的距离较远时,尽量选择一些粗壮、高大水型样式,体现水的力量和气势。例如百米高喷、擎天巨柱等。了解当地的气候环境因素。中国复原辽阔,环境差距特别大。北方多风的地区多选择一些抗风性比较好的水柱造型,并适当加粗出水口径;而南方相对风较小的地区多选择一些水膜,水幕电影方面的水型;针对水位稳定性比较好的地方可以选择雪松或者涌泉水型;水位变动大的地方选择跌水或者波浪脉动水型。

(3)根据景观工程的总体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不同类型的喷泉对应不同的功能性。是把喷泉做成一个点缀环境的喷泉小品,还是作为一台综合性的音乐喷泉演出盛宴;是全天候使用还是在主要用于夜间;在喷泉设计初期一定要有明确的意见。每一位喷泉设计师在收到设计任务后,都会根据景观的总体风格,结合考虑总体的投资额度,提出初步的方案,做出效果图和演示动画,模拟喷泉施工完成后的具体情况,给建设方提供直观的具体的印象,然后再酌情调整,最终定稿。喷泉工程实践中有种说法是“大投入大制作,小投入凑合做,不投入没法做”,这就是说对于喷泉工程的方案确定,一定要看菜做饭,切实可行。

(4)充分了解自身喷泉设备的特点。有句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对本公司在喷泉工程设计施工中的优势和不足一定要有充分和客观的认识。在喷泉设备选择,电气管路设计安装、水型选择和搭配方面、控制系统确定方面一定要充分和本公司的专业人士充分论证,扬长避短。在遇到与建设方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要做好解释工作。不能拍脑门硬上,给后期工作埋下隐患。

2喷泉方案优化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效果图和效果动画夸张成分太多,脱离的实际。建设方在景观工程建设前的准备阶段,对喷泉效果期望值非常高,但是只停留在概念方面,并没有太具体的形象。而销售人员为了更好的取悦建设方,在效果图和效果动画的方案制作方面过分的夸张,脱离了水和光的变化的物理规律,造成工程建设完成后无法重现动画效果,影响工程整体的进度,也影响了公司信誉。

(2)片面追求方案汇报效果而放弃表演效果。在喷泉实践当中,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投资预算上封顶不能动,为了喷泉方案做的漂亮,就片面的增加水型组合数量,增加喷头数量,增加配套设备,表面工作做的特别漂亮。但是为了保证正常的利润水平,在一些不突出的地方减低配置水平,增加利润点。比如把通过计算最合理的喷头口径为Φ20,可是这样做的话明显超出预算,于是就把口径缩小到Φ15,进一步能减少水泵的功率、电缆型号、控制设备规格。这样尽管和谐了方案效果和预算投入问题,但是却严重影响了喷泉的艺术表现力。

(3)喷泉水型布局不合理,数量虽多但效果不突出。这个问题在几乎在每个喷泉工程中都有体现。我在喷泉效果编程经常遇到一个困恼:表面用于表现艺术效果的设备很多,可是具体使用的时候又总不够用。以河南南阳音乐喷泉为例,圆形喷泉中心三米的园内集中了飞碟,海鸥,高射三种造型,飞碟和海鸥都是摇摆的造型,占的空间比较大,高射水型对喷高的要求比较高。这三种水型两两干扰,同时打开时形成一片水雾,什么都看不出来,更别提各自的艺术性了。在喷泉表演时,只能有各自独立打开3种组合效果,如果在方案设计时把这三个水型的位置合理安排就可能出现3种独立组合效果+3种两两组合效果+加全开效果共7种组合造型,极大的丰富了表演元素,提升艺术效果。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篇(9)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美学、文学、植物、工程技术、生态等多种学科内容,是园林专业的重点课程。对于一个初学设计的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在最初接触时由于基础知识不完整、不牢固以及对设计的陌生,在设计中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笔者备感在教学中加强设计的前中后期工作的重要性。从小型绿地设计入手,局部加大深度以培养设计兴趣和信心。一个设计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设计前期(调查)、中期(构思及设计)、后期(点评)三个阶段。应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设计工作及相应的表达深度,要求学生掌握一套基本的设计步骤及方法,训练学生能充分表现其现有的设计水平,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方法及态度。

加强小型休闲绿地设计前期工作

大型校园、广场、公园等设计相对复杂,高职高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选择规模相对较小的小型休闲绿地等进行强化训练,同样有利于就业,如小型休闲绿地设计。在我院风景园林系2007风景园林1班和2班《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布置了小型校园主题园设计,在方案构思之前,进行了下列相关的前期工作。wWW.133229.cOm

(一)理论讲解

在教学内容上,为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强调“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在设计前首先着重讲解与本次设计相关的校园主题园的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方法步骤。要明确服务对象、活动方式和内容及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满足不同使用功能对环境的要求,使整体设计更趋于合理化,进行环境分析及分析图绘制的理论讲解。强调按照园林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进行,完成整个设计任务。

其次讲解校园主题园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何突出主题、创造特色是讲解重点。通过讲解如何挖掘校园人文资源文化,梳理校园特色资源,通过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绿地环境。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充分考虑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在空间处理上要注意动观、静观、群游与独处兼顾,使人都可以在园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空间类型。合理组织游览路线,注意园路形式的变化以及用园路进行造景;如何从细节上进行造景等。

(二)现场教学

在理论讲解完毕并布置实训任务后,组织学生到相关主题园进行调查与测绘,从环境入手分析场地。从对主题园的周围环境的分析、主题及功能区的分析到出入口的选择、道路系统的布置、建筑小品的设置、植物种植设计,最后到学生提交测绘分析报告等一系列工作完成,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观摩教学

案例教学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对于技能难于操作的内容,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提出案例问题,在各学生小组限定的时间内充分讨论,提出合理的论证方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2~3个不同的设计方案,并结合任务内容等相关知识,对每个方案的设计立意、布局、表现效果给予相关的说明。既让学生明白了该类型绿地的设计要点,又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活跃了课堂气氛。将传统的单一教学变成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对教师的业务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促进了教师个人能力的不断提高。

优秀设计方案引入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梅兰菊竹”主题园方案的观摩,把优秀园林方案实例引入课堂,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理性的问题感性化,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方案设计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观摩交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疑问(比如多方案优化选择)与学生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并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这种教学形式小型化、灵活化、感性化对于学生建立设计分析概念以及掌握实用型设计技术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前学生的设计方案展示教学通过对以前学生的设计方案的整理归档管理,在教学中展示以前学生的设计方案并复习,以提高学生的设计信心。

重视小型休闲绿地设计的构思过程

(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首先学到的是想象能力和合作的经验,明确教育的目标是放松对正图、对设计成果的要求,而将评价标准定在考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等诸方面的进步上,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自己的思想火花,学生将部分聪慧的想法结合起来,再以有序的方法表达出来,逐渐形成他们自己的经验,这样学生将变得更加自信于他们自己在专业上的未来发展。

例如,某学生的“聚博园”景观方案设计,构思中结合了校园绿地设计原则和先天的景观资源。设计中采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秉承“自然的,生态的,和谐的,休闲的”思路,将原有的地形经过人工改造后,将绿地最终创造成灵活多变、景色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校园滨水休闲绿地。如“读书廊”、“学子亭”、叠水等,营造校园景观的可识别性。学生在实际设计中逐渐成熟,正像绿地设计主题所显示的:“莘莘学子路,绿色伴你行”。

(二)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

园林设计与文学创作非常相似,写文章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搞园林设计同样应重视课外阅读,以拓宽知识视野,增加信息量。园林作品、园林文章阅读得多,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园林作品设计起来就得心应手,也相应地陶冶了自身的园林修养。为体现素质教育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有效地利用图书和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

(三)强化园林绿地种植设计

园林绿地设计包括地形设计、建筑设计、园路设计、种植设计及园林小品设计等。种植设计相对专业性、综合性不强,高职学生植物学、树木学知识又丰富,基础扎实,应强化学习,可完成植物配置这种相对单一设计,有利于将来的就业。

例如,在小型校园主题园设计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构思的:总体布局在一条主要水系的基础上展开,以组团为单位,设计不同风格的水景园林,以主要水系和道路为主线,景观贯穿其中。本绿地最大的特色在于四季有景。春季景色有“望春台”、“一剪梅林”、“知春园”、“春雨轩”等。夏季有“荷塘月色”、“金牛浮水”等。秋季主要以植物景色为主,主要观叶树种有枫香、紫叶李、银杏等。冬季也有腊梅的香味弥漫其中。夏季在植物配置上采用再生乔木如桂花、香樟等。另外,还采用充满亚热带风情的棕榈科植物为基调,营造充满南国特色的亚热带海滨情调,突出了夏日阳光棕榈园这一景点主题。春季观赏植物有二乔玉兰、紫藤、红花继木、金钟花、迎春花、紫荆等。

(四)注重一对一改图

实行一对一的指导交流,教师评价每个学生的课程作业,通过互动式的教育,在改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改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设计图的看法,指出有哪些不足,哪些好;二是询问学生有哪些内容还不理解,同时考考他们已掌握了哪些理论,是否已切实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对有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及时引导,通过反复讲解理论,说明其制图的优缺点,同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强化设计的评析与互动交流

根据学生在方案独立构思中暴露出来的知识与能力的缺陷分析,并通过点评,使学生掌握此次方案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一)说图

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方案交流展示,重在加深学生对该次方案设计的把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分析的形式展开交流。重在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最后给予总结。针对同等水平高职生的方案设计,选择2~3个学生做的方案进行分析,学生更易于接受,更易于理解,也更感兴趣。说自己的图、说别人的图,加深对该次方案设计的把握,提出修改意见。

(二)组织研讨会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篇(10)

1概述

住宅景观通常包括硬景(园路、水景、景观平台、室外儿童游乐区域、中心广场和造型小品等)和软景(乔木、灌木、地被和草皮植物),不仅仅能塑造良好的小区生活环境,也是开发商宣传营销的重要资本[1]。如何节约成本,合理控制开发过程中的景观工程造价,首先要了解景观工程造价的组成。本文以一个中档住宅小区造价指标分析进行说明。从以上数据看,硬景和软景各占半壁江山,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应以硬景的土建部分和软景的乔木部分作为首要控制的重点:硬景的土建部分主要由水景和大面积铺装面构成,控制的核心在于适当的水景布置和大面积铺装面材料的档次等;软景的主要控制方向则是大型乔木的树种选择、数量布置、规格选用等。本文拟从项目开发流程的角度,将景观成本控制的重心融合在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采购、现场施工、结算等不同阶段来进行说明。

2方案及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景观工程成本控制的重点阶段为方案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方案的不同思路对工程成本的影响达70%以上,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后期建设的工期和成本[2]。方案设计主要控制方向应为软硬景比例、造型小品的数量和平面布置、绿化工程中灌木、地被、草皮和大乔木的比例。景观成本控制重心在于设计方案的前期策划,必须做好充足的调研和讨论,确定正确的定位,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2.1方案规划阶段

规划阶段的产品定位决定了景观风格。在已限定好计划的目标成本下,设计首先应解决好空间及功能布局,其中基本的功能需求及场地现有矛盾是需要解决的重点。“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如果不妥善考虑场地现有资源条件,任凭设计师或天马行空的想法,或照抄其他楼盘设计,必将面临大量对现有场地的调整,产生大量无效成本,不可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3]。基此,特别需要注意以下5点:(1)示范区和居住区采用不同建造标准达到重点突出的同时兼顾成本,示范区和居住区建设标准的不同势在必行。以业内公认的龙湖地产景观工程为例:示范区以创造观赏性和情景性的主题为主,不考虑小区居民的生活使用功能。在园林构成上以软景为主,绿化可占到全区面积的70%以上。示范区的景观特点是密植的多层绿化,以大乔木、高密度的灌木、小乔和部品小景与时令花卉相结合,打造完美的观赏风景,其造价为非示范区2~3倍。目前各大地产普遍采用此模式,示范区景观工程造价指标常常达到1000元/m2以上。(2)合理控制软硬景、水景比例从以往景观工程造价单方经济指标的分析来看,硬景造价指标往往高于软景造价指标,通常比例为55∶45左右。因此,根据常规经验结合项目情况合理分配软硬景比例十分重要。当软景、硬景和水景比例为6∶3∶1时,景观成本比较合理。水景仅可作为画龙点睛,烘托景观的效果和品位运用,如考虑建造成本、后期物业的维护和使用成本角度出发则不可大量使用。(3)控制大乔木使用,加强草坪与灌木的搭配层次大规格乔木普遍单价在万元甚至十万元以上,为有效控制成本应从合理地使用大规格乔木做起,大乔在示范区和主入口等重点区域作为点睛之笔使用。其它地区应加草皮、地被和中小型乔木、灌木的层次搭配,尽量利用场地的高差加上不同种类的灌木,营造出赏心悦目的层次空间,同时因草皮、地被和灌木单方成本造价较低,又可以有效降低成本。(4)合理分配成本景观工程通常分为“中心区域和大面区域”两级结构,主入口、中心景观、轴线景观节点作为中心区域,其它景观节点根据空间大小和服务半径,分散布置为大面区域。重要的景观节点、主入口、示范区一般占整个景观项目面积在30%以内而能体现出整个景观工程70%的效果,为保证楼盘的品质在这些核心位置需要加大成本投入,甚至可以使用一些高档材料来提升品质。而占项目70%的其他一般大面区域则应适当控制成本[4]。(5)注意不同产品类型的景观规划方案区别景观设计方案需要高度重视建筑物的空间布置和用地条件。高层住宅楼间距大,可作为重点布置一些核心景观节点并配合布置大量绿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低层的住宅和别墅类项目往往建筑密度大,楼间距小,则配上行道树和小绿篱等普通树种即可。对于有天然水域或者山坡地等比较复杂的地形,景观方案设计一定要取长补短、善加利用。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应做到尽量利用并融合原生态的地质情况辅助加以适当的人造景观,在低成本的基础上表现出不俗的效果。

2.2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扩初图纸出来后,应尽快按照图纸进行工程量测算,将测算成果与限额目标成本进行比对。如有突破,应在进行成本分析后提出具体合理化意见,并根据该意见进行调整。调整的方向可偏重于景观工程的硬景部分的工程量占比的多少及相应使用的主材档次是否合理;软景部分的主要大乔木是否过多过大,树种档次是否过高等等。景观材料不分贵贱,好的设计不过分追求材料的档次而在于能够合理巧妙地组合应用。尽量多采用具有本地特色的景观材料,少用进口或昂贵的材料,注意做好层次与颜色搭配,廉价的材料也能达到优秀的设计效果。2.2.1材料的选择(1)石材石材厚度的选择花岗岩在人行道铺地、墙面、楼梯梯面时一般选用20mm厚;在用于花池、泳池、景墙压顶、楼梯踏面一般选用30mm厚;在用于车行道一般选用35mm~40mm厚。石材供应地选择尽量选择当地的景观石材,可以在成本控制和景观特色上达到双赢的效果。(2)木材铺地一般选用30mm~50mm厚,常用的木材种类有以下几种:①菠萝格,价格在12000元/m3左右;②加拿大红雪松,价格在7000元/m3左右;③芬兰木,价格在5000元/m3左右;④俄罗斯樟子松,价格在3000元/m3左右。前两种属于天然防腐木,后两种需进行人工防腐处理,在进行设计时应根据使用环境的情况综合进行比较后再选定使用何种木材。(3)新型材料的选用科学的进步日新月异,景观材料也不断推陈出新。新型材料相对传统材料拥有更好的性价比,为了更好地利用新型材料,应该对材料市场长期保持关注。2.2.2构造做法在一些大面积的铺装上常用的构造做法上应注意结合场地实际情况确定做法,尽量按照原有地形资源来进行设计,利用场地历史痕迹来营造原生态的场地效果,可大量节约成本,同时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按标准模数设计不随心所欲的设计材料规格,尽量采用工厂加工标准模数来降低施工材料损耗。以石材为例:30cm、60cm、90cm模数为最经济的出材模数,损耗最低。同时现场施工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合理的利用边角材料。园区道路设计应从使用便利和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不宜为了效果弯曲绕路,否则将在施工时造成材料损耗和人工费用过高同时也可能导致后期业主不按路线直接踩踏绿化,物业养护困难。2.2.3软景植物的选择(1)通常大乔木占总苗木造价超过60%,因此首先应重视大乔木的选择方案;(2)苗木成本分配重点顺序一般按下列顺序:主景树—普通树—小乔—大灌—中、小球灌—地被—草皮;(3)主景植物可以从大中型乔、灌、地被、攀沿、草皮中选择,主要选择的标准为“低成本、绿量大、易栽易活”等因素,应注意:没有廉价的植物,只有难看的搭配;(4)部分小区可以取消“行道树”概念,改以植物群落布置,树种可以采用大量普通或者“偏冠”乔灌木组合栽植,从而达到降低成本而又不影响大局效果。

3招投标及采购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此阶段应对施工单位的报价加大审核力度,合理定价,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硬景平面和立面的铺装材料具有品种、规格不一、效果不同、产地繁多等特点,相同或类似的材料市场价格有相当大的偏差。另外各投标施工单位进货途径、运费、利润等均有不同,可能导致投标报价五花八门,从而影响评标结果,对目标成本的有效控制造成困难[5]。因此景观工程中大量采用部分主要材料甲方供贷的方式,从而达到有效降低成本、控制材料质量及保证外观效果的目的。即使采用甲供,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注意。如同规格的大乔木可能市场价格差异巨大,这主要原因为大乔木十分注重树型,大乔木经常作为主景树,要求树形优美,冠幅大,能马上出效果,故不能单单以乔木的胸径、高度简单定价。因此对甲方采购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采购队伍应由设计、成本、工程专业人员共同参加,才能避免单纯从片面指标考虑买回断头树等影响效果情况,提高甲供材料的性价比。如采用乙供,则招标清单必须约定清楚具体的规格参数以及规格变更综合单价的调整方式,同时应在招标合同文件中对违约处罚条款进行明确规定。目前相当多的地产商如中庚、泰禾等自身已有建设苗圃基地,对景观工程中常用的批量同规格乔灌木进行种植。市场上差一两个规格乔木的单价相差较大,而这些规格差往往只需要一到两年的生长期,以2016年第一期福州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信息[6]上的价格为例说明。同样树种不同的规格价格相差极大,以小叶榄仁为例,只需要两三年的生长期就能让苗木价格提升几倍,所以从长远开发的角度,建设一个适当规模的苗圃基地可以大幅有效降低成本,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4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是设计实现的过程,重点在于合理有效控制现场签证和变更的发生,避免产生无效成本。对于设计变更应有严格的批审程序。设计变更的意向需经过造价成本部门的评估后报批并经过内部审批后实施。应注意审批时效,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应特别警惕变更引起施工单位借机进行恶意索赔,造价成本人员应对施工现场情况了如指掌,不能被施工单位牵着鼻子走。鼓励施工单位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利用他们丰富的施工经验对设计成果提出优化和改进[7]。如果确实有产生效益可以予以分成奖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来。但同时要注意是否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如果造成工程质量事故则得不偿失。除了设计变更以外,对现场变化原因引起的签证要严格控制,尤其要把对土方工程等现场签证的审核要作为重点。

5项目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项目完成后,施工单位开始呈报结算。在结算审核中由于景观绿化工程的特殊性,应特别注意竣工现场实景与设计图纸的对照复核,现场实景可能与图纸有部分出入,应判断是否满足合同要求,未达到合同标准的严格按合同违约条款处罚。在实际工作中,绿化项目的数量和规格是容易产生纠纷的重灾区,应予以高度重视。完成结算后需尽快整理分析出各种成本技术经济指标,与目标成本进行比对,总结得失,为后期其它新项目的成本测算提供重要参考指标。

6总结

景观工程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中,以设计阶段为重点,招采及施工阶段为辅助。成本部门必须抓住成本控制的重心介入,在建设标准的定位、设计方案的制定,在施工图设计中做好优化建议反馈,在招采、施工阶段中严格控制目标成本的实现,才能完善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孙学刚.SW房地产公司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6.

[2]李恒.浅谈景观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J].河南建材,2009(5).

[3]高亚杰.住宅景观工程成本管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2).

[4]时昌安.明源地产:房地产景观成本管理浅析———合理投入实现产品高溢价[Z].明源地产研究院专栏,2012(2).

[5]孙震,孙湖燕.房地产小区园林景观营建成本的控制[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9,3(3):54-57.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篇(11)

作者简介:杨峰(1971―),男,山东日照人,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主要从事建筑景观设计工作。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3006203

1 引言

景观设计经常遇到面对单建式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地下建筑建造屋顶花园的问题。尤其在用地紧张的大城市,利用地下建筑顶板之上的空间建造绿化景观已经成为把停车难和绿地不足两个问题结合起来一并解决的最佳模式。在具体案例中,受地块性质、规划控制指标和停车位配置要求的影响,地下建筑顶板范围面积占绿地总面积的比例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多高层居住小区的这一比例为20%~40%左右,个别案例甚至接近100%,即所谓满铺地下车库的做法。结合公共绿地广场修建地下公共车库或地下商场近年也日益常见,比如上海市近年新建的大中型绿地广场,包括人民广场、不夜城绿地、延中绿地等,均或多或少地布置了地下建筑。

地下建筑屋顶花园本质上属于屋顶花园的一种。屋顶花园与一般地面花园,即露地造园的最大区别在于把植物种植于人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之上,种植土壤不与大地土壤相连[1]。地下建筑屋顶花园与传统意义的屋顶花园相比,也有很多特殊之处。过去主要考虑屋顶花园能够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向尽可能多增加绿量,作为地面绿化的补充,以体现生态效应为主。实际案例中,多数屋顶花园面积不大,覆土厚度仅几十厘米,以种植草坪和小型灌木为主,硬质景观设施一般也仅限于简单的园路。相比而言,地下建筑屋顶花园的面积范围大得多,与地面绿地景观连成一体,而且往往位于整个绿地景观比较核心的位置。因此其绿地景观效果对整体效果更加关键,设计及建造要求与地面花园逐渐接近。具体讲,绿化种植方面,要考虑大中型乔木;硬质景观方面可能要考虑亭、廊、花架等景观建筑小品,而树池花槽、水景喷泉等这些地面花园常用的景观设计元素都可能会出现在地下建筑屋顶花园里。在建成后的管理方面,也希望能够采用与地面花园类似的一般管理,屋顶花园需要特殊维护管理的要求越低越好。这些都对地下建筑屋顶花园的景观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 地下建筑屋顶花园景观设计

2.1 制约因素

讨论地下建筑屋顶花园景观设计的问题,要清楚地认识到地下建筑将对位于其顶板上部的花园景观的设计造成诸多制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景观设计创意的自由发挥。这要求景观设计师更加熟练、透彻地了解这些制约因素,并掌握一些技巧方法,不让这些制约因素约束了景观设计的创意思维,以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

诸多制约因素主要归结于两点:一是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要求对顶板上所有软硬质景观及人的活动所带来的重量的限制;二是必须妥善解决好不与大地土壤完全相连的土壤蓄排水问题。

2.2 植物布局

在一般性管理条件下,浅根性乔木需要的种植土及排水层厚度之和至少为1.2m,深根性乔木的这个数字为1.8m[2]。经常面临的问题是由于造价及其他限制,地下建筑顶板的覆土厚度整体比较薄,比如在有些案例中,地下建筑顶板结构只能满足0.6m(含排水层)的覆土,无法种植乔木。即便在满足种植乔木覆土厚度的前提下,更厚的土层也有利于植物生长。但增加覆土厚度会增加造价,这不仅包括覆土层增厚带来的地下建筑顶板均布恒荷载的荷载值增加,而且导致地下建筑埋深增加。覆土厚度往往成为在造价和绿化效果之间权衡的重点。景观设计师不能简单地一味要求增加覆土厚度,需要考虑如何在不增加、少量增加或局部增加覆土厚度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化解地下建筑顶板荷载导致的土层厚度对植物布局的限制,主要有下列方法可供参考。

(1)尽早确定布局方案,以便地下建筑的结构设计在布置乔木树林的位置局部加强结构,增加覆土厚度。

(2)地下建筑结构采用反梁系统可以再不增加整体结构埋深的前提下增加覆土厚度,可增加相当于梁高50%~90%不等的覆土厚度。但需在土层底部反梁贴近顶板上表面位置埋设过水管,避免反梁围成的“槽”无法排水。

(3)在没有地下建筑的位置多布置乔木,即便地下建筑顶板范围内的绿量不足,总体绿量仍可保证。

(4)利用局部堆高的树池种植乔木,并将树池尽量布置在柱、梁的位置,对结构造价提高的影响较小。日本的崎玉新都心榉树广场[3]就是采用该做法的著名成功案例,设计师利用了地下建筑的制约因素,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效果。

(5)使用轻量土可以在荷载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土层厚度。一般的腐殖土容重为15~16kN/m3,而将田园土、草炭等材料按一定比例配方的轻量土容重仅为非轻量土的2/3左右,《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07)第4.6.2条列举了多种可供选择的轻量种植土配制比例及密度指标[4]。另外,目前已经有一些专业单位专门研发生产轻量土,成分性能等各项指标更加有利于减轻重量和植物生长。使用轻量土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土层增厚但地下建筑顶板未降低,导致室外地坪标高抬高,需妥善处理好竖向及地表排水;使用轻量土的种植,尤其在种植完成的最初阶段,抗风性更差,需提醒施工单位注意加强防护。

(6)采用屋顶花园防排水新材料新技术,减少蓄排水层厚度。蓄排水层是屋面种植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所说种植土土层厚度均应包括蓄排水层厚度,以浅根性乔木需要的种植土及排水层厚度之和至少为1.2m[2]为例,其中排水层厚度为0.3m,这里的排水层指的是传统卵石排水层,如果将卵石排水层替换为排(蓄)水板,渗水盲管等新型排水系统,厚度不到0.1m,这就使有效覆土厚度增加了不少。

2.3 景观建筑小品的布局

景观建筑小品如亭、廊、花架的柱将对地下建筑顶板形成一个较大的集中力,如果这些柱没有落在结构梁或柱上,地下建筑结构往往需要布置次梁来承受这个集中力,从而对地下建筑结构布局体系造成较大影响,增加了结构设计工作量,增加了造价,造成顶板结构不够整齐美观,甚至与地下建筑上部空间的管线布局冲突。所以景观建筑小品的布局不能随意,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亭、廊、花架等景观建筑小品尽量采用轻型结构而非钢筋混凝土或砌体结构,如钢结构、木结构,不仅重量轻很多,而且环保、时尚。某些情况下,木结构景观建筑对下部结构荷载影响很小,布局的自由度很大。

(2)不管采用何种结构材料,都要尽量将景观建筑的柱网与地下建筑柱网对齐。比如,布置四柱凉亭,最好其中一个柱与地下建筑结构柱对齐,另外两个柱位于梁上,还有一根柱子需要结构布置次梁来承受。同时注意尽量采用与地下建筑柱网体系吻合度较好的方形或矩形平面来设计景观建筑小品。

(3)结合地下建筑的人员出入口的地面构筑物布置挑廊、花架等,比如利用出入口构筑物未设入口的墙面设挑廊,增加的挑廊荷载可以与出入口构筑物一并考虑,地面各类景观及功能构筑物的布局也比较简洁。

2.4 其他硬质景观元素的布局及做法

其他硬质景观元素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园路场地等硬质铺地及侧石、花池树池等种植槽墙或种植槽座墙、座墙座凳座椅、各种高度的景墙及挡土墙、矮柱及柱墩、花钵、小型雕塑、景观灯柱等。

高景墙、挡土墙、较大型的花钵雕塑等高度较高、体量较大的景观元素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与景观建筑小品类似,可能会对顶板形成较大的集中力,首先要尽量采用轻质材料。如:采用木格栅制作的景墙;采用轻型钢结构框架外表干挂石板的景墙;采用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材料砌筑的景墙(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容重为5.5kN/m3,仅为腐殖土容重的1/3),等。高度较高的重力式挡土墙必须采用容重较大的材料砌筑,如块石、实心砖,应尽量避免在屋顶花园采用。如果不能有效地减小这类景观元素的重量,就要考虑顶板结构专门处理,应参照景观建筑小品的处理原则。

高度很低、体量很小的景观元素往往在硬质景观中占主体,数量多,分布广,对景观的灵活布局影响大,但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也比较小。铺地及其构造层的容重比腐殖土稍大,其他高出地面的元素如果布置在局部落低的区域,增加的重量正好可以由减少的土层厚度抵消。所以在景观设计的具体操作中,尤其在初始方案阶段,无需太多考虑这类元素对顶板荷载的影响,以便自由灵活布局,但定稿后应该交地下建筑的结构设计复核。景观设计师应该对腐殖土、石材、常用砌筑材料等建筑材料的容重比较熟悉,以便在设计中随时检查景观元素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

2.5 水景布局及做法

水景包括喷泉水池、瀑布跌水以及仿自然形态的溪流、池沼等。水景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与前面介绍的硬质景观元素类似,高大的瀑布跌水景观必须考虑额外增加重量的影响,一般低矮的水池溪流与铺地、花槽墙的情况基本一致。

布置在地下建筑顶板的水景可以视为局部的蓄水屋面,由于长期蓄存较大量的水,容易对地下建筑顶板防水带来隐患。在地下建筑顶板布置水景主要应注意以下两点。

(1)水景布局时注意水景面积不宜过大,尤其注意水面不应跨越地下建筑顶板范围线和变形缝位置,因为这些位置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横向伸缩,导致水景结构的损坏。如果溪流等带状水体必须跨越地下建筑顶板范围线和变形缝位置线时,可以将两侧的结构分开成为两个独立的水景结构,采用埋设软管连通水体,暴露的两个相邻的水景池壁可采用景石遮蔽。

(2)不可采用地下建筑顶板防水层刚性保护层作为水景的结构池底。地下建筑顶板蓄水种植屋面防水层上面应做设刚性保护层[5],刚性保护层一般采用50mm左右厚度的细石钢筋混凝土,水景池壁与细石钢筋混凝土刚性防水层的连接容易造成刚性防水层受力不均导致损坏。所以应该在地下建筑刚性防水层以上,做包括池底、池壁的独立水景结构。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必须综合考虑水面标高、水深、水景结构等因素。

2.6 竖向地形设计

种植土层不仅作为绿化种植的基质,对种植土进行高低起伏有致的竖向地形塑造也是景观创意的重要手段。这必然首先关系到种植土层增厚影响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问题,即如何在不增加覆土厚度的前提下做出较鲜明的地形起伏效果。

由于顶板荷载限制,地下建筑顶板覆土厚度即便增厚,一般也只能达到1.5m左右,能够做地形起伏高差的尺度空间更小,可能只有几十厘米,很难塑造丰富的地形效果。适当提高堆土标高,又不导致覆土荷载大幅度增加的办法是采用“EPS”工法。“EPS工法”是近年来在软土路基施工等领域采用的一种新型工艺,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比重很小的聚苯乙烯泡沫(EPS)板垫高路面,EPS板容重极小,仅为腐殖土容重的1/100~1/50。该工法自从20世纪90年代经由国外引入我国,目前应用广泛[6]。引进到景观领域,则可以利用EPS板垫高种植土,取得局部较大的地形起伏,而荷载增加很小,控制在结构允许范围之内。

2.7 防水与蓄排水

地下建筑屋顶花园作为地下建筑屋顶系统,主要应满足3大功能:即防水、蓄排水、保温隔热。

屋顶花园的种植土层本身就起到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所以无需象普通屋顶那样专门设一道保温隔热构造层。根据地下建筑的屋面防水等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具体设防要求均有差别[5],种植屋面防水层明确要求合理使用年限不应少于15年,应采用二道或二道以上防水层[4],最上面一道防水层应为耐根穿刺防水材料。再上面为刚性保护层,一般采用50mm厚度的细石混凝土内配钢筋网片,再上面就是蓄排水层和过滤层。

蓄排水层对于地下建筑屋顶花园植物生长很重要,主要目的是改善种植土的通气情况,使种植土的含水量适中[7]。传统蓄排水层一般为100~300mm厚度的卵石或陶粒,出于增加有效覆土厚度考虑,应尽量采用排(蓄)水板等新型材料。过滤层主要为了防止种植土进入排水层造成流失和排水层失效,一般采用200~400g/m2 的土工布[4]。凹凸型排(蓄)水板结合土工布过滤层的做法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推广,具体可参照《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07)及生产厂商提供的技术资料。在实际案例中,还经常采用渗水盲管的做法。具体做法是在种植土底部,刚性保护层以上按照一定间距埋设渗水盲管支管,支管汇接入干管,再接入排水窨井。种植土中多余的水会渗入盲管,依靠水压力排出。这样就把过滤层与蓄排水层又结合在一起了,施工方便可靠,造价节省。

上海君欣豪庭小区的地下建筑屋顶花园就采用渗水盲管蓄排水技术,按照5m间距双向布置渗水盲管。建成已有3年,植物生长良好。

结语

地下建筑屋顶花园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对景观设计的影响牵涉到景观设计从方案布局到施工图对材料构造确定等各个阶段,对景观设计师与地下建筑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密切配合提出特别要求,还牵涉到景观设计对施工工艺的考虑以及在施工现场的指导及应变,以及对有关的新材料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等。希望通过本文就该问题做一个初步分析总结,为我国绿化景观建设水平的提高做点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树华,殷丽峰.世界屋顶花园的历史与分类[J].中国园林,2005(5):57~61.

[2] 张 庆.建筑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 周世伦.日本最新景观设计[M].大连: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0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