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包装设计的步骤大全11篇

时间:2023-09-20 09:42:57

包装设计的步骤

包装设计的步骤篇(1)

笔者经研究发现,商品包装设计流程可用下图来表示:设计初级阶段,现代设计步骤与传统设计流程一样,只是到设计后期,现代设计中运用了3DVisual 软件[1],从而将包装的平面设计图纸转化为了三维立体可视化效果图,这种效果图能将实实在在的样品,与虚拟空间状态的三维模型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向设计者提供详细的修改信息,实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同时还可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详细步骤见图1。

1.1 整体平面设计

整体平面设计是指对所有内容进行整编设计,包括:图片设计、文字设计、色调设计、图文编辑等[2]。目前设计者在这一方面最常用的软件有Coral Draw 软件、Photoshop 软件和Freehand 软件,但经笔者研究发现,Coral Draw 软件的绘制工具以及编辑修改工具,是设计者设计商品包装时必备的工具,这款软件有助于设计者在处理图纸设计格式时,快速的导出图形矢量格式,以便设计者将效果图存到硬盘中。

1.2 平面图形分割

设计者完成平面设计后,设计出的图形会以整体状态呈现出来,由于这种图形的形式不利于后期3DVisual 技术的使用,所以设计者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例如,设计者可以使用Photoshop 软件,这款软件是PC 中运用最广泛的图片处理软件,它不仅能对图像进行剪切、复制、合成等工作[3],也能清除画面中存在的细小纹路,从而提高图像的转自oshop软件的具体使用流程如下:

1)启动Photoshop 软件之后,打开硬盘baozhol ;

2)新建图形文件,取名为a, 点击baozhol,选择矩形工具,然后选定包装设计图中的顶部图形,移动图形到a 文件中,调整图形之后存盘;

3)重复1、2 步骤,将商品包装的其他5 个面也从硬盘baozhol 中分割出来。效果图如图2 所示。

2 3DVisual 软件的实现效果

3DVisual 软件技术是指设计者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基础上,在PC 屏幕上建立一个三维虚拟空间,并在这个空间里,直接完成各种立体设计,如:产品设计、三维动画设计、雕像设计等,同时,设计者还可将商品包装设计成三维立体形式。

与传统的二维CAD 系统相比较,3DVisual 软件技术不仅能使设计者完全掌握在创造过程中产生的偶然错误,还能反应出设计者丰富的创造才能,除此之外,3DVisual 软件技的这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设计者的创作灵感,提高了设计者完成修改和编辑的速度[4]。

由于商品的包装本身是一个三维立体结构,所以,设计者采用3DVisual 软件技术作为辅助设计软件,能提高商品包装的水平和质量[5]。笔者以3DstudioMAX 技术为样例来解释3DVisual 技术实现商品包装的步骤和方法:

1)双击打开3DstudioMAX 软件,在场景中设置一个盒状物体,并保证此物体的长、宽、高与所需商品包装的三维尺寸相同;

2)设置独特的灯光效果,将Perspective 视窗设为相机视窗,并将窗口内的小相机调到最佳状态;

3)打开编辑器,将在Photoshop 软件里分割的6 块图形编成6 张纹理贴图;

4)将任意一张纹理贴图复制到盒状物体的相应表面,打开Modify 面板,在此面板弹出对话框内选择Sub-object 中的face 一项;

5)重复步骤4,将余下5 张纹理贴图分别对应到相应盒状物体表面;

6)最后,在编辑器中,调整贴图Coordinates 的相应参数,直至贴图大小与对应面真正吻合。

贴图调整完毕之后,设计者便可通过相机的多个视角来检测包装的三维立体效果了[6],而此时3DVisual 实时技术也就成功完成了设计,盒状商品包装立体图如图3 所示。

3 结论

笔者经调查研究发现:3DVisual 技术不仅可以使设计者将平面设计转化为三维立体设计,还能实现商品的包装设计的实时可视化效果。除此之外,由于这款软件具有方便、准确、快捷等特点,并能修正设计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为设计者提供将包装系列化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周红生,钱涛.盒包装设计与3DVisual技术[J].包装世界,2001(5):49-50.

[2]辛勇,杨燕西,戴俊萍.色彩——包装设计中一抹灵动[J].印刷工业,2012(8):96-97.

[3]袁毅.论定位设计在商品包装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上,2012(8):114-116.

包装设计的步骤篇(2)

一、厘清概念,夯实基础

PROTEL DXP 2004里有许多专业术语和基本概念,如项目、工作面板、元件库、封装、网络表、工作层、焊盘、飞线、过孔、覆铜、泪滴等等。厘清概念是规范学生操作技能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教学的重点。讲解概念可以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如电路板实物、多媒体课件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要特别强调,如绘制原理图时,元件之间的连接用导线而不是直线;放置网络标号的地方不能用字符串代替等等。

二、强化步骤,规范操作

PROTEL DXP 2004软件主要通过一系列操作步骤来完成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的绘制。利用计算机进行实践教学,强化步骤训练,规范操作方法,是熟练运用软件的前提。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步骤之后再让他们自行练习要比学生形成错误的操作习惯之后再纠正有效得多。例如,学生初学PROTEL DXP 2004软件会感到茫然,因此教师要先介绍PCB设计流程,给学生展示设计的成品(印制板),让学生明确设计目的,产生学习兴趣。PCB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五个步骤。

1.创建项目。其步骤如下。(1)在指定目录下创建文件夹并命名。(2)打开PROTEL DXP 2004,创建PCB工程项目文件,更名保存在新建文件夹中。(3)创建4个文件:原理图文件、PCB文件、原理图库文件、PCB库文件。4个文件均更名并保存于项目所在文件夹中。(4)将4个文件拖至同一项目下,保存。按此步骤训练可避免产生两个问题:一是不创建工程项目,直接创建自由文档;或者创建工程项目却没把自由文档添加到工程项目中,导致不能转PCB;二是没有为每个项目建立单独的文件夹,致使文档保存路径散乱,找不到自己的设计文档。

2.电路原理图绘制。这是整个电路设计的基础。其步骤如下。(1)设置原理图工作环境。(2)放置元器件。(元件库存在的元器件:选中元件处于悬浮状态时按下Tab键修改完参数后归类放置。元件库中找不到的元器件,自己创建,步骤:①打开原理图库文件,设置新元件名称;②绘制元件外形;③绘制引脚;④设置元件说明信息;⑤添加PCB封装。)(3)连接线路。(4)放置说明性文字 、图形或图片等。(5)保存。

3.检查、编译项目并生成报表(网络报表、元件报表)。其步骤如下。(1)电气规则检查。(2)编译原理图,对原理图中存在的错误及时地进行修改(打开“Messages”面板,其内容为空,证明电路绘制正确,方能进行下一步操作)。(3)生成原理图网络报表。网络报表是原理图设计与印制板设计之间的桥梁。(4)生成/输出元件列表。元件列表主要用于整理一个电路或一个工程项目文件中的所有元件的类别和总数,包括元件名称、标注、封装形式等信息,为生产提供采购数据。

4.印制板(PCB)的设计。其步骤如下。(1)设置PCB板的外形尺寸、板层和参数。(2)在原理图中更新PCB图。(3)手动布局。(4)设定布线规则(包括线宽、安全间隙、板层、过孔直径和孔径等)。(5)布线。(6)布安装孔。(7)加泪滴,敷铜等。

5.打印印制板图。完成布线的PCB板应作设计规则检查,准确无误即可打印印制板图。

以上五个步骤,层层推进,水到渠成。通过这五个步骤,学生既熟悉了操作步骤又设计出了作品。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会自觉规范操作步骤,强化步骤训练,从而设计出更优秀的印制板电路,形成良性循环。为使教学更有效,可采用项目教学,由易到难安排3~4个工程项目,依据设计流程组织教学,让学生形成整体设计理念。

包装设计的步骤篇(3)

步骤二:电费核算的准确性。计费变压器发生暂停、减容、增容等业务,计费容量的计收是否符合规定;电量电费变更等业务工单变更计算是否正确,是否经过内部审批流程。

步骤三:电费回收是否及时到位。是否实行电费“购电制”,购电系统是否与营销系统连接,购电电费是否作为预收及时入营销系统;是否做到日清日结,是否将当天收入及时存入银行电费专户,是否核对当天收费额,是否有私存电费的情况;高可靠性供电费、临时接电费、电费滞纳金的收取是否到位。

3.对计量管理风险控制测试。

(1)对计量器具管理测试。包括计量器具采集终端的需求审核、出入库、配送、运行、淘汰、丢失、停用与报废等规范性。

步骤一:是否建立计量装置设备台账、运行台账、报毁计量装置台账。

步骤二:计量变更是否经过内部审批和相关流程控制,抽查台账表号与现场表号是否相符。

(2)对计量检定检测管理测试。包括电能表及采集终端质量监督管理,电能计量封印管理以及电能计量器具申请、校验、检定管理等规范性。

步骤一:检查封钳、封扣管理是否规范。是否使用业务系统登记并且信息完整;检查是否建立封钳、封扣领用台账且信息完整。新购置和轮换回来还需继续使用的电能表,是否经室内检定合格并封印。

步骤二:检查表计的领用、借用管理,是否建立台账等;盘点电表库存是否账实相符。检查智能表上线率、采集成功率是否匹配。

(3)开展保障计量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可靠性测试。包括对计量标准器具的需求审核、建标、复查、封存(撤销)、更换、量值溯源、报废、运维、期间核查等。

步骤一:检查是否有明确电能计量装置的设计、安装、运行、维护等管理职责、流程的规范性文件,对计量值偏离标准状态的处理是否有控制措施。

步骤二:一是检查电能计量装置的设计审查是否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电能计量器具的选用和订货,生产厂家的生产资质是否经过审验;购进的电能计量设备,是否由专门的计量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进行验收,新购进的计量装置是否按照有关规程进行首检,是否存在不合格记录并进行退货处理。二是投运前的电能计量装置是否经计量部门检定、测试合格,主要参数、测试结果等数据是否记录存档。三是电能计量器具是否有专人保管并分类存放,电能计量器具的轮换、报废与淘汰是否制定相关计划并得到严格执行。

步骤三:评价计量量值传递管理的有效性。检查是否发生计量故障(差错)并开展分析,计量装置是否定期送上级检定机构检定,检定异常是否交由厂家处理。抽查复检以评价其管理的有效性。

(4)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对客户侧、关口和公用配变电能信息远程采集测试。包括测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主站设备新增、消缺、更换管理,终端设备消缺、更换管理等规范性。

步骤一:检查电能计量装置的信息远程采集测试的职责是否明确,相关操作流程是否有明确的规范性文件。

步骤二:一是计量采集主站设置是否制定新增、更换、消缺计划,并且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二是检查用电采集终端工作电源配置是否符合规程,采集底码连续性是否校验,采集数据是否经过专人进行多级复核,失电数据保持是否符合年限规定。是否存在大范围采集异常情况,异常情况是否立即分析并组织排查;三是电能质量监测是否有效开展。电压监测、谐波监测等监测记录是否齐全并进行统计分析,相关计量故障是否进行处理。

步骤三:评价电能信息远程采集的有效性。检查是否制定电能信息远程监督抽检方案,是否开展抽样和监督抽检试验,抽检结果是否达到标准。

4.对客户服务管理风险控制测试。

(1)对供电优质服务开展情况测试。包括供电服务应急处置、品牌实施、品质评价管理等工作规范性。

步骤一:检查是否制定针对性、符合客户要求服务规范性文件,对服务质量是否进行有效监督和考核。

步骤二:一是检查是否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受理客户紧急报修业务。计划停电是否提前公告制,重要客户是否书面通知。二是检查基层单位是否规范工作用语、服务行为,营销服务的首问负责制是否得到贯彻落实;用电报装、电费缴纳、用电抢修等服务措施是否得到落实;服务时限是否得到严格遵守。三是检查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指标是否达标,是否存在大规模的行风投诉事件,用户投诉是否有效处理,是否开展满意度调查。“三公调度”、“十项服务措施”是否得到有效履行。

步骤三:评价供电优质服务开展的有效性。检查是否开展用电服务的监督、考核工作,客户反馈的意见是否进行甄别和整改,评价优质服务是否产生良好效果并得到广大用户认可。

(2)对服务热线管理情况测试。包括检查故障报修、投诉举报、信息查询、订阅服务等规范性。

步骤一:检查故障报修电话是否有专人负责,电话记录是否齐全;是否建立对外服务的网站、信息专栏和查询电话,是否明确延伸服务的内容、收费标准和服务流程。

步骤二:评价服务热线管理的有效性。抽查服务热线的记录,回访部分用户,评价服务热线管理的效果与质量。

(3)对供电营业窗口管理测试。包括检查营业窗口标准化建设、服务规范化建设和供电营业窗口硬件设施建设,服务质量监督评价考核管理等规范性。

步骤一:检查营销窗口标准化建设情况。是否在明显的位置设置VI标识、设置办理各类业务的标志、标牌;是否公布现行电价收费标准、业扩报装工作流程、国家电网公司“三个十条”和服务承诺内容;工作人员监督台员是否统一着装,佩带统一标志,挂牌服务。

步骤二:检查服务规范情况。一是检查电费抄核收是否实行“五统一”: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统一考核;电费电价是否实行“三公开”:电价公开、电量公开、电费公开;服务是否做到“四到户”: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电费收缴情况公布率达到100%;二是检查是否设立并公布值班电话,是否安排工作人员、抢修车辆24小时值班供电所受理居民客户用电申请;三是检查受电装置检验合格并办理相关手续后,是否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送电。

步骤三:评价供电营业窗口管理的有效性。检查是否开展营业窗口服务专项检查和评比活动,抽查营业窗口建设、窗口服务是否到位,评价营业窗口管理的成效。

(4)对客户的用电情况进行测试。包括检查高危及重要客户用电安全管理、周期检查服务管理、专项检查服务管理及自备电厂巡视检查管理、违约用电、窃电工作的查处等规范性。

步骤一:检查是否针对供电服务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对高危及重要客户是否制定针对性强的应急处理措施。用电高峰期是否制定避峰、错峰措施,是否出现因不当停、限电引发客户大规模投诉事件。

步骤二:一是检查是否有效开展负荷预测和负荷管理工作,是否制定负荷管理系统主站和终端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二是检查是否协助高危及重要客户对老旧开关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保证重要客户的负荷承受能力。三是检查是否开展用户自备电厂安全巡视检查,是否开展高耗能等用户用电专项检查,违章用电查处是否规范。

步骤三:评价客户用电管理的有效性。检查是否认真对待客户投诉,解决好重点客户的热点难点问题,评价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考核是否有效。

(5)对重大活动或重要场所提供用电情况测试。检查是否针对重大活动或重要场所提供用电指导,确保活动期间用电安全,包括重大活动用电隐患排查、督促整改和向有关部门备案等。

(6)改进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对策。

步骤一:检查是否制定重大活动保电的规范文件,是否建立重大活动保电工作机制,规范保电工作流程。

步骤二:一是检查是否制定保电工作方案、事故处理预案和供用电应急预案,是否做好保电期间电网运行方式安排,是否开展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设施安全检查和消缺工作。二是检查是否对重大活动涉及的保电客户开展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是否对因重大活动保电工作而影响用电的用户及时作出安排。三是对保电工作中事项,是否严格按照国家相关保密规定办理。

步骤三:评价重大活动或重要场所用电管理的有效性。检大保电活动内部运转是否协调顺畅,重大活动的用电管理涉及的组织落实、技术保障、运行检查、消缺、服务等各项工作是否安全可靠、有效。

四、改进电能营销内部控制审计对策

(一)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核心。目前,大多数电能营销内部控制审计以定性分析为主,形成的结论缺乏量化的证据支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完整性评价难以到位,二是有效性评价可信度易受到质疑。因此,需要建立较为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确定内部控制水平等级。

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分为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性、合理性和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将内部控制评级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A级(80~100分)、B(60~80分)、C(40~60分)、D(20~40分)、E(0~20分)。A级评价为内部控制系统完整有效,即制度完善,执行有效,适应业务发展需要;B级评价为内部控制基本完整有效,即制度较为完善,虽然制度执行有缺陷,但对企业稳健运行不会造成严重影响;C级评价为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D级评价为内部控制系统存在重大缺陷;E级评价为内部控制系统无效或基本没有控制。

(二)开发电能营销内控审计管控工具

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管理可以通过手工或自动化手段实现。本文所指的电能营销内部控制审计管控工具是指内控审计管理的自动化工具。内部控制涉及大量控制点测试、评价和分值计算,手工已经很难胜任审计工作,需要开发现代化的管控工具来完成。

1.内部控制审计管控工具开发思路。一是建立营销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评价库。将电能营销内部控制流程梳理关键控制点,对各控制点存在的风险整理入库,使内控审计自动形成审计路线图。二是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问题分类、权重、评价标准,计算得分。三是评价作业模板化。建立丰富内部控制评价模板,对营销业务模块均建立完整的评价模板,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2.充分考虑内部审计管控工具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并采取控制措施。审计需求的灵活性与软件功能局限性,增加了审计风险。在系统规划阶段应定义合理的期望值和系统功能边界,对系统功能缺陷、数据完整性、操作失误等应有清晰的认识,应对审计管控工具的应用有足够的控制,尽可能在系统中增加校验、人工复核等功能。

(三)推动内部控制审计有效参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审计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审计过程是风险识别的过程,是风险评价和控制的过程。电能营销内部控制审计,应更多的从风险角度,及时发现营销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揭示潜在的风险,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和方案,保证内部控制系统健康有效运行,使电能营销风险始终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电能营销是电网企业的核心业务,点多面广,参与员工多,用户极其庞杂,利益纠葛、冲突多,管控难度大,面临很大的内外部风险。开展电能营销内部控制审计,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转化风险因素,争取有利结果,显得十分重要。不仅如此,内部审计必须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抓住企业的重点工作开展审计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职能作用,更好地为企业增加价值,并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宋志华,陈圣朝,等.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实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2]史厚云,陈圣朝,等.国家电网公司审计人员基础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财政部.电力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S].

[4]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S].

[5]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S].

包装设计的步骤篇(4)

图1所示三段式组合螺杆是典型的要嗓距分件螺杆。在螺杆起始段。为了改善进瓶的平稳性,采用等螺距实现等速送料;在中间段,螺杆的供送加速度由零值依正弦函数变化 规律 增至最大值,为变加速度段;在后段,瓶子加速运动,以便逐渐增大进瓶的速度和间距,最终与拨瓶星轮同步,为等加速度段。由于变螺距螺杆螺旋线的特殊性,在等加速度段和变加速度段上,螺距关于螺旋线圈数变量的函数是多项式方程,所以不能直接采用变螺距螺旋扫描特征命令对其造型。由于供送螺杆是以螺杆和被供件的空间相贯运动为特点的,两者的相对运动范成出变参数螺杆的槽型,采用范成法构造螺杆三维实体模型,可复现变螺距螺旋曲面的包络形成原理,精确构造出螺杆的各段螺旋曲面。

螺杆设计的原始参数包括:螺杆外径d (mm)、螺杆内径do ( mm)、供送件直径ρ (mm)、螺杆转速n ( r/min)、变速圈数n、初始螺距so ( mm)、拨轮节距s1( mm)螺杆转动到任意点时转动的圈数i。

加速度类型的选择决定了螺杆上各个位置的曝距和螺杆的运动规律。一般的加速度类型包括等速\等加速、半正弦加速以及各种各样的组合形式。下面 分析 各个运动规律的螺旋线的数学表达式。

1)等速运动段:

2)半正弦加速运动段

3)等加速运动段:

以上的分析推导 内容 是设计变距螺杆的理论基础。通过这些公式可以编写函数 计算 出对应于供送件运动任意时刻的位移螺杆上螺旋线的位置,进而确定扫描特征的扫描轨迹。

2 变螺距螺杆的造型步骤

pro /engineer(以下简称pro /e)软件系统是美国ptc公司1989年推出的产品,是一个用于产品的三维模型设计、加工分析及绘图等的cad /cae /cam软件系统,利用其扫描特征命令可以方便的构造螺杆的三维实体模型。供送螺杆的参数如下:被供送件直径为ρ为63mm,螺杆的底径do为80mm,螺杆外径d为110mm,等速段螺距so为75 mm,变速圈数no为1.5,半正弦加速运动段末端螺距s1为150mm,变速圈数n1为2,拨轮节距st为300mm ,变速圈数nt为2,螺杆全长850mm。

步骤1:创建图2所示的实体旋转特征。

选择"插入""旋转"命令,进入草图环境后,绘制旋转特征的截面草图,见图3所示,定义旋转角度为360°,完成特征的创建。

步骤2.绘制图4所示的三段螺旋线。

选择"插入"-"模型基准"-"曲线"命令,在弹出的菜单管理器的"曲线选项"中选择"从方程"然后根据提示选择方程的坐标系,并选择笛卡儿坐标类型。在弹出的记事本界面中,按照式1和螺杆参数在记事本中编辑螺旋线方程,得到等速段螺旋线。重复以上步骤绘制正弦加速度段和等加速度段螺旋线。

步骤3:绘制图5所示的可变剖面扫描。

由于按方程绘制的基准曲线不能作为"扫描切口"命令的扫描轨迹,所以需要按曲面相交的方式生成与三段螺旋线重合的扫描轨迹,两个相交曲面之一为图5所示由螺旋线生成的可变剖面扫描,另一个为圆柱面。见图6所示先绘制一条与轴线重合的直线作为扫描用的原点轨迹,选择"插入"-"可变剖面扫描",在操控板中选中"曲面"图标,见图6所示选择直线和等速段螺旋线作为原点轨迹和x轨迹。在草绘环境中绘制过圆心的、长度为do + ρ的直线作为扫描剖面,得到对应于等速段的扫描面。重复以上步骤绘制正弦加速度段和等加速度段扫描面。

步骤4用"相交"命令生成图7所示的最终扫描轨迹。

选择"插入""拉伸"命令,在操控板中选中"曲面"图标,创建一个直径为do+ρ的圆柱面。选中步骤3所创建的任一扫描面后,选择"插入"-"相交"命令,根据提示继续选择圆柱面,两面组相交可得到它们的交线曲线链。重复以上步骤可生成整段螺旋线的曲线链。为方便后续造型工作,可将以前步骤生成的曲线和曲面隐藏,只显示曲线链和实体。

步骤5:用"扫描切口"命令完成见图8所示的螺杆模型。

包装设计的步骤篇(5)

1、前言

鼓励和促进民用航空的发展和确保航空安全是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的两个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CAAC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航空器合格审定系统,必须通过该系统批准航空器的设计和安装。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为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司(CAAC-AAD)的合格审定确定了最低安全标准,经过验证这些要求的符合性,航空器的改装人即可获得CAAC-AAD对改装的批准。目前,随着民用航空的发展,航空器改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对如何获取补充型号合格证(STC)的研究也显得愈发必要。

2、STC概述

原研制单位型号合格证(TC)持有人,如对型号作设计更改或改型,一般不申请STC。属于大改由申请方提供资料,申请对原来的TC进行更改,即申请型号合格证更改,经过相似于TC审查程序的审查,但可省略很多内容。属于小改可边改边批,因生产中的小改是经常发生的。非TC持有人的其他制造厂或使用方提出的设计更改,则必须申请STC。STC是适航部门对已经获得TC的航空产品的设计大改进行的批准。该批准是在适航部门已经证实改装的产品满足有关适航规章后授予的。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只要提出各种证明和依据。以Y12系列某架机改装为例,需在原飞机基础上,进行大气测量、人工增雨、微波辐射计设备和航空摄影舱门等的改装工作。申请人为某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原TC持有人为哈飞公司,所以作为非TC持有人的使用方通航公司提出的设计更改必须申请STC。不论设计大改如何简单或复杂,必须完成相同的STC批准步骤;然而,这些步骤的顺序可以因项目的不同而不同。在最简单的形式中,STC的申请和审定应有以下四个基本步骤:1)申请人提交申请及相关资料,适航部门对其评审;2)对零件、部件以及分组件进行检查和试验;3)对完整的组件及其安装进行检查和试验;4)颁发STC。

3、STC的申请和审定步骤

3.1提交申请,并且项目审查组对申请及其资料进行评估

3.1.1申请人提交申请。申请人用AAC-014表格(民用航空产品申请书)向CAAC-AAD提交STC申请。在Y12系列某架机改装时,申请人向CAAC-AAD提交了改装的STC申请,因其将工程方案设计委托给哈飞设计部门,故由哈飞设计部门提供改装方案,其中包括了项目说明、涉及的航空产品型号、完成项目的日历计划及进行设计和安装工作的地点。另外,提交申请时,如存在委托关系,还应提交委托协议给适航部门,明确各方的关系。3.1.2适航部门预审和受理。1)CAAC-AAD接到申请后将组织对其进行预评审。并将在90天内决定是否受理申请。决定受理的,CAAC-AAD发出受理通知书;否则以函件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2)对受理的项目,由CAAC-AAD授权的适航部门组成审查组,并将审查组人员名单报CAAC-AAD备案。审查组将制定首次审查会议计划,并将该计划通知申请人。目前,局方对于改装项目除了自己审查之外,还可以授权给相关单位,如。局方可以委任DMDOR(改装设计委任单位代表)代其进行相关的审查工作。3.1.3申请人提交建议的合格审定计划。申请人应提交一份建议的合格审定计划(CP)给审查组。就近些年局方的审查来看,制定合格审定计划是不可避免的趋势。3.1.4审查组审查合格审定计划。审查组审查建议的合格审定计划,并将审定基础报CAAC-AAD批准。经与申请人协调后,审查组确定最终的合格审定计划并通知申请人。在实际项目审查时应注意,在召开首次适航审查会议时,如存在委托关系,申请方、委托方均应出席。3.1.5申请人提交资料。申请人将所有资料提交给审查组。审查组的项目工程师将按专业分工对这些资料进行审查和批准。如果在审查期间申请人对资料进行了更改和修正,申请人应及时将新版资料提交给审查组。提交资料时应注意:1)提交的资料应包括所有必须的零件试验、部件试验或分组件试验制定的试验计划,还应包括最后改装或安装的计划,例如试飞计划等。2)适航部门只同在AAC-014申请表格上确定的申请人协调工作。由申请人按适航部门的要求负责与其供应商和子合同商协调。3.1.6适航部门审查和批准资料。审查组审查提交的资料。当他们确定资料符合相关审定基础要求时,则用AAC-039表格(型号资料审查表)批准这些资料。

3.2部件和分组件的检查和试验

在改装或安装完成之前,可能有必要对零件、部件或分组件进行检查和试验,以证实其符合说明性资料,并符合相关审定基础要求。在实际项目审查时,适航部门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亲自到场进行检查和目击,而为了不耽误申请人,适航部门授权其委任代表进行相关工作。在获得授权后,这些委任代表将可以批准或建议批准某些类型的符合CCAR的资料,并对特定项目实施制造符合性检查或目击验证试验。

3.3完整组件及其安装的检查和试验

当改装或安装已经完成,所有资料均已得到批准,并且已令人满意地完成了所有部件的检查和试验时,应对最终产品(包括完整组件及其安装)进行最终检查和试验。这些检查和试验应由审查组的工程人员反映到AAC-033表格(型号检查核准书即TIA)中,并且必须在颁发STC之前令人满意地予以完成。在实际项目审查时,飞行试验计划的制定和最终试验的报告也可能会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有所简化。

3.4颁发STC

当所有资料均已得到批准,并已令人满意地完成了各项检查后,审查组将以书面形式向CAAC-AAD报告审查结果和颁发STC的建议。CAAC-AAD将据此向申请人颁发STC。项目的所有资料将送到相应的适航部门归档,并且项目将被结束。具体步骤如下:3.4.1编写项目审查报告。在完成TIR前的所有步骤后,审查组即可编写项目审查报告。该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审定过程概述;2)更改产品的简介及其原始型号合格证的说明(含更改前后审定基础的说明);3)问题纪要汇编;4)型号资料审查表(其中至少应包括验证性/符合性资料、主图纸目录和飞行手册补充等);5)合格审定试飞和地面试验总结a)TIA;b)TIR的地面部分;c)TIR的试飞部分。6)符合性检查清单。随后,该报告在由有关适航部门领导签字的情况下将报至CAAC-AAD。审查组应将完整的审查项目资料送至其所属地区相应适航部门的档案库存档。3.4.2适航司准备STC。CAAC-AAD准备STC。CAAC-AAD领导在STC上签批。3.4.3STC送至申请人。将签批过的STC发至申请人处。3.4.4项目结束。当上述所有步骤均已成功完成时,即结束了该STC项目。

4、结束语

为适应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要求我们适航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规章和程序,并将之熟练地应用于适航取证工作中。本文结合改装实例,对STC的申请及审定程序进行了研究解读,并针对具体问题,如STC申请的依据、申请的提交、合格审定计划的制定、审定基础的确定、资料的提交、委任代表的使用等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希望能为以后的STC项目取证工作提供参考,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航空器适航司.《补充型号合格审定程序》,2002.

包装设计的步骤篇(6)

【摘 要】《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该课专业知识晦涩抽象,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需要,对于该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发出了一整套“1+N”课程包,实践证明,该课程包实施效果良好,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真正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1+N课程包;机械核心课程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活动资助项目(2013R30052)。

作者简介:陈晓(1983—),男,汉族,浙江台州人,工学硕士,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CAD/CAM。

0 引言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是面向机械类各专业中研究机械加工共性问题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具有制订中等复杂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解决工艺、工艺装备等制造技术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地加深学习打下基础。

1 《机械制造工艺》“1+N”课程包设计理念

原有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不能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而从中独立出的《机械制造工艺》课程则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摆脱了以知识点为主线构建教学内容的惯例,在做好充分的岗位调研工作的基础上,以真实企业典型零件作为教学载体,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重新整合了知识模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构建“1+N”课程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全程参与,努力做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服务,校企融合,紧跟先进技术发展、提升就业能力。该“1+N”的课程包具体内涵体现如下:

“1+N”课程包的“1”即“一技之长”,一技之长是指一项核心的高端技能,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灵魂,对接职业标准,对接企业新技术和新工艺,对接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和服务规范等;“N”即N种相关技能,N种相关技能是指围绕“一技之长”的N种辅助技能组合,以全面发展为主线,对接岗位(群)的风险控制能力,对接经营管理方法,对接人文素养等。由此:

1.1 “1”的内涵释义

“1”——学习该课程所能掌握的1项核心技能:该课程紧密对接“机械工艺员”领班岗位,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具有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实施工艺规程的能力。

1.2 “N”的内涵拓展

学习该课程应同时具备以下两方面技能:(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知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等;(2)熟悉现场“6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

2 《机械制造工艺》“1+N”课程包开发与实施

现以“减速器装配工艺的设计与实施”项目为教学案例,分析该项目“1+N”课程包的开发与实施过程:

2.1 布置学习任务

2.2 “减速器装配工艺的设计与实施”情境能力目标描述

1)1项核心技能:(1)熟练装配的概念、装配精度;(2)掌握各种装配方法及各自的适用范围及常见应用;(3)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要求与依据;(4)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方法与内容。

2)“N”项辅助技能:(1)熟悉装配工艺基础知识;(2)理解机器的装配精度、机器的组成和装配工艺系统图;(3)掌握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4)理解结构的装配工艺性;(5)掌握装配尺寸链;(6)具备质量意识、并能兼顾成本核对,降低生产成本能力;(7)具备现场“6S”管理能力。

2.3 设计学习情境

该情境的学习与工作流程如下:(1)咨询;(2)决策计划;(3)实施;(4)检查评估;(5)课内实践;(6)学习检查。

本情境依据真实的工作任务,以小组的形式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方式来组织教学,分“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四个步骤来进行,工作结束后安排课内实践项目——“双联齿轮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本情境采用单班分组方式教学,每班分8组。该情境教学分如下5个步骤进行实施。

步骤一:资讯(4课时)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参观、讨论、教师指导

任务:学生从接到的工作任务中分析完成工作的必要信息,为下一步的决策、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任务的设置如下:(1)掌握装配的概念、装配精度;(2)有哪些装配方法,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常见应用;(3)分析减速器的结构特点;(4)分析减速器的可装配性及装配工艺性;(5)装配要求及验收要求。

学生自由组合分成8个小组(各组选出组长1名),各组根据任务工作单和资讯工作单完成必要的信息搜集,每组选4人准备发言。

步骤二:决策、计划

学时:6课时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提问引导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任务:学生在资讯阶段,了解了装配的基本工艺信息,接下来在决策、计划阶段,需对具体确定减速器装配的生产组织形式,划分装配单元,并制定出该减速器的装配工艺方案,具体任务的设置如下:(1)原始资料的搜集研究;(2)确定装配生产的组织形式;(3)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划分装配工序;(4)编写装配工艺卡和工序卡;(5)制定装配检验与试验规范。

步骤三:实施(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项目教学法、四步教学法

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机械加工实训中心,以各小组所制定的工艺方案为项目实施产品装配,同时对每一个完成的工作步骤进行记录和归档,并完成下面的工作:(1)填写装配工艺过程卡片;(2)零件常用的修复方法;(3)装配工作安全和事故防护规定;(4)交流沟通和工艺管理。

步骤四:检查、评估(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师监督

任务:通过实施阶段的工作对各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专业的分析和总结,完成如下三个方面的任务:(1)装配工艺规程的要求及依据;(2)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方法、内容的比较评估;(3)产品的结构工艺性分析;(4)工时定额评估;(5)装配工艺方案的评价。

步骤五:课内实践(6课时)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提问引导法、项目教学法

任务: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赴校外实训基地——浙江丰立机电有限公司参与减速器的实际装配工作,具体任务的设置如下:(1)产品的结构工艺性分析;(2)产品常用装配方法;(3)减速器装配要求及验收要求;(4)减速器验收方法。

上述案例详细的分析了该课程包实施的步骤、采取的教学方法,阐明了该课程包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有效实施“1+N”课程包,对于《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进行了如下的改革:

(1)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并轨

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应工种的应知、应会相衔接,课程理论考试与职业技术等级考核相融通,实训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融通。实践教学考核以学生实际加工零件的质量为评判依据。

(2)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行教、学、做一体化。

充分发挥与校企合作优势,对合作企业在线产品进行筛选,精心设计典型“核心实例”,将企业的实际产品作为承载知识、技能的任务,结合岗位工作流程,在教师引导资讯和操作演示后,学生尝试完成任务,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实行教、学、做一体化融合的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企业的专业人士和校内专任教师,通过情境教学和独立操作法,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专题录像等),在工学一体化教室以及实训基地,由教师进行以实际零件加工为目标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使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学习空间与工作现场一体化。

(4)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角色转化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在工学一体化教室以及实训基地,设置真实情境教学环境中完成,多媒体情境教学环境下进行引导资讯、计划和决策,操作实施在真实的岗位上,身临其境的角色,激发学生职业意识,从而初步完成学生-学徒-上岗的角色转化,为进一步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5)教学评价方式更趋多元,综合考评学生的整体素质

多元化评价体系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理论考核(30%):(1)课程问答;(2)习题解答;(3)项目汇报;(4)过程作业、文件;2)技能考核(50%):(1)职业规范;(2)制定方案能力;(3)项目执行能力;(4)项目汇报、资料整理;3)职业素养(20%):(1)团队协作能力;(2)创新能力;(3)职业态度、工作作风。

3 总结评价

经过上述改革,学生的厌学情绪明显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上课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升。在课程包实施的一年多时间,大多数学生反映教学效果良好,对于该课的专业知识都能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与掌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增长,该课程“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深入学生的心中,真正的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江华,吴小邦,主编.机械制造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包装设计的步骤篇(7)

一、什么是实验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它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改进方法等。实验设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过程包括5个环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验设计(包括假说和预期的结论)、实验实施、结论(包括推导和运用结论)。其中实验设计是联系问题和结论的必要桥梁。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2)平行重复性原则

平行重复原则,即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这是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上述随机性原则虽然要求随机抽取样本,这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抵消非处理因素所造成的偏差,但不能消除它的全部影响。平行重复的原则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的 3)单一变量原则

有两层意思:一是确保“单一变量”的实验观测,不论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二是确保“单一变量”的操作规范,实验操作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4)对照原则 对照的目的在于削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又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

A.空白对照

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B.自身对照

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不设对照组。C.条件对照

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D.相互对照

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

三、实验设计的方法

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1)实验题目的确定;2)提出假说;3)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4)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5)要观察和搜集的数据及方法。书写实验设计方案通常包括:“实验课题”、“实验假说”、“实验预期”、“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方法类型”、“实验对照类型”、“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和“实验结论与讨论”等项目。而在中学生物课本的实验指导中,实验假说和实验预期大都隐含在“实验原理”中。实验方法类型、实验对照类型则一般隐含在“方法步骤”中。

因此在实验设计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1)明确实验目的,即需要验证的生物学事实;2)严格遵守实验原理,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涉及到的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方法和原理;3)恰当选择实验对象,选择最能体现此生物学事实的具体对象,如细胞、组织、器官或生物个体;4)细心注意对实验条件、材料用具和装置的理化条件和生物学方法处理后,认真研究实验装置设计的严密性和合理性;5)合理设计实验步骤,要注意实验步骤的关联性和延续性,实验操作的程序性;6)精心设置对照组实验,控制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7)提出假设条件,预测结果,假设是对可见现象作出可以检测的解释,假设的成立与否依赖证据(预测结果符合事实或实现则假设成立;反之则假设不成立);8)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实验结果,只考虑单一实验变量对结果的影响;9)认真分析原因,全面讨论结果,无论实验成功与否都要分析原因,对实验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讨论。

四、实验设计的实例分析

例1 (广东、河南高考题)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3)实验方法和步骤

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

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

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取一叶片,放人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

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中,用碘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

该实验方案有几项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误解 对该实验方案的分析片面或缺乏必要的实验分析能力而误答。

诊断 错因:忽视了平时的生物实验操作和训练。正确思路:实验中无对照实验;实验中不能用红色安全灯,因为色素能够吸收红光,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等特有的颜色反应,而不是葡萄糖的颜色反应。鉴定还原糖(葡萄糖)的存在应用的试剂是班氏试剂。

正确答案是:(1)实验步骤 中暗室内用"红色安全灯"是错误的,应改为绿色安全灯(此项不改,仅在对照中提到也给分);(2)实验步骤⑤中的"葡萄糖"是错误的,改为淀粉;(3)未设对照。对照的作法是:a.装置同题干中的步骤,但玻璃罩内用同一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另一株植物代替题干中的植物;用一杯清水代替NaOH溶液。b.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绿色安全灯。c.重复题干中的步骤。d.重复改正后的题干中的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实验分析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性和严谨性。主要指实验设计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在某些实验中要有对照实验。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在实验中除要设计的变量外,其他条件都要一致,并且一个实验不能只看一次的结果,必须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判断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中材料用具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实验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联系命题者所提供的器材,准确判断和筛选实验所需的用具及材料。准确表达实验结果和进行数据处理。

例2(2003全国高考理综试卷非选择题27题)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一个背根和一个腹根,图略)。分别电刺激背根与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以已知背根含有传入神经,腹根含有付出神经,背根与腹根合并成脊神经。

请根据上述提供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自选)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以分别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

答案:实验步骤1:在背根中央处剪断(或用麻醉药阻断),分别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外周段,观察蛙后肢是否发生运动反应。预期结果: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应发生蛙后肢运动反应,电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说明背根具有传入功能。

实验步骤2:在腹根中央处剪断(或用麻醉药阻断),分别电刺激腹根向中段、外周段,观察蛙后肢是否发生运动反应。预期结果:电刺激腹根向中段不发生反应,电刺激腹根外周段就发生后肢运动反应,说明腹根具有传出功能。

例3、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和用品: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方法步骤: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包装设计的步骤篇(8)

二、做好课堂的有效组织与调控

中职学生的课堂表现时有懒散,特别在机房上课,有的时候学生会因电脑设备分神。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课堂组织和调控能力,让学生在听讲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在练习的时候稍微放松心情,愉快地学习。语言要科学、精炼、准确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语言要准确、简练。通过观察和听课发现,课堂效率比较低的课,很多时候是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或喋喋不休,让学生听不明白又烦闷。Photoshop服装设计要求学生使用电脑作图,教师语言需要严密谨慎。例如,在讲授如何用钢笔工具描画人体轮廓的时候,我说:“把钢笔指针(即鼠标)定位在绘图起点处并点按鼠标左键,做出第一个锚点;当放开鼠标左键继续点击旁边空白位置,则在两点之间形成线段;如果在点击第二个点的时候不放开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则两点之间会形成曲线。”这是一个简单的步骤,但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够清晰严谨,学生就会不知所云而不断提问导致拖慢学习速度。因此,每个步骤、工具的讲解都需要教师的语言科学、准确,语速不能太快而且要注意音调的高低起伏,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听出重点内容。注意课堂调控,具有时间与效益观念中职学校的课堂一般以每2节课为一个时间段,情形介乎大学和普教之间。教学容量多,教学程序要规范,这就使教师的教学要有紧迫性同时又要有效益。有效教学要求教学有“效益”,但不是说“效益”就是“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去学最多的内容”。有效的教学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有没有认真实行,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相应的知识。如果教师认为Photoshop服装设计的内容繁多而加快讲解速度,就会让学生难以消化,导致学生不想学、不会用、不能用,那么教学效益就是低下的。因此,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上,由于使用计算机教学,教师应该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经常通过教师软件或走到学生旁边查看他们的完成效率和情况,以确定他们的完成速度。对很快做好练习的学生可以跟他们多交流,询问教学速度有没有过快或过慢,学习内容能不能消化;对于完成速度慢的学生,教师应该查看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是自己步骤讲解不清楚还是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从而调控自己的讲课时间安排。注重全体性、个体差异性和层次性有效教学要求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好的教师应该使全部学生都获得“效益”。对于Photoshop服装设计这门课,中职学生因对计算机使用的熟练度存在差异性而突显出学习的层次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师软件面对全部学生授课,学生可以近距离看清教师的示范,一旦有学生不明白,还可以通过软件“举手”提问,这对于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我还安排了一些课堂检测,让学生用教师电脑在全班学生面前做某个练习的示范,让全班学生一起看、一起想。当示范学生的操作有误或忘记步骤时,其他学生有的鼓励他,有的迫不及待地提出答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在学生做练习题的时候,我会留意个别学生的提问是否涉及相同的问题。这样我就可以通过教师软件对这部分学生的电脑进行控制并再次示范。这样做既不影响其他学生,又可以辅助个别学生;同样,操作熟练的学生如果有很快就把题目做好的,我会根据他们个人的情况给他们添加一些有趣的练习并为他们加分作为鼓励。这样就不会出现有的学生没事干,有的学生忙不停的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

包装设计的步骤篇(9)

(1)ISTA1系列:非模拟整体性能试验程序,其能评估产品和包装的强度,但并不一定能模拟实际的运输危害。该系列的试验项目相对简单,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

(2)ISTA3系列:综合模拟试验程序,其以广义的运输危害为基础,能比较全面地模拟实际运输中的各类危害,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3)ISTA5系列:集中模拟试验程序,其以用户测量或观察到的危害类型、发生顺序、强度等为基础。该系列适用于价值非常高的产品,针对性较强,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与ISTA3系列非常相似,但同时要求操作人员须具有试验设计方面的丰富知识,并掌握足够信息。

(4)ISTA2系列:介于ISTA1系列和ISTA3系列之间的部分模拟性能试验程序,其结合了ISTA1系列的基本试验要素和ISTA3系列的高级试验要素。

(5)ISTA4系列:加强模拟性能试验项目,其是一款网络应用程序,能创造出强化的模拟试验计划。加强模拟是综合模拟的延伸,包含实际各种各样的运输危害,此外还引入了一个或多个加强模拟因素。例如,ISTA 4AB可根据用户给定的运输类型生成试验项目和试验顺序等一整套试验程序。

(6)ISTA6系列:会员性能试验项目,其专门由或者为大型制造商、零售商(如山姆会员店)量身定制包装件性能测试标准,用来管理、选拔他们旗下的供应商。

(7)ISTA7系列:开发试验项目,其属于包装开发测试,试验项目来自ISTA1、ISTA2、ISTA3系列。

从上述不同系列的ISTA试验程序和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出,ISTA对于包装实际运输危害的模拟程度并不相同。考虑到ISTA 2A是ISTA2系列中使用率最高的试验程序之一,故笔者以其为例,对其试验项目和模拟程度进行详细的解析。

ISTA 2A试验程序详解

1.ISTA 2A的适用范围

ISTA 2A是单个包装件部分模拟性能的试验程序,适用于不超过150磅(68千克)的单个包装件的运输试 验;评估包装件的性能;比较不同包装及产品设计的性能;评估国际运输包装件。需要注意的是,ISTA 2A不包括某些运输条件,如潮湿、气压或非正常搬运作业等。

2.ISTA 2A的试验项目及顺序

(1)温湿度预处理:包装件的外包装通常采用瓦楞纸箱,为了准确、客观地反映出瓦楞纸箱的性能,包装件在进行温湿度处理前,应先在实验室自然温湿度环境中放置6小时,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客观准确性。

(2)温湿度处理:若已知产品在极端的温湿度条件下可能会被损坏,为了准确判定产品和外包装在预设的温湿度条件下的性能状态,就需要按照最严格的温湿度条件进行试验。ISTA试验程序中共提供了8种预设条件,如-29℃(-20°F)的极端寒冷、60℃(140°F)的极端干热等。如果外包装选用了瓦楞纸箱,那么应按照一项或多项温湿度条件对包装件进行处理,再进行以下试验,这样更能体现出瓦楞纸箱的抗压性和其他保护性能。需要注意的是,温湿度处理完成后应立即进行以下试验。

(3)压力试验:由于压力试验主要测试的是包装件的抗压性,尤其对瓦楞纸箱的抗压性提出了挑战,因此笔者将对其进行详细分析。ISTA 2A共提供了3种压力试验的方法:①试验机加压并释放法;②试验机加压并保持法;③堆码试验法。

首先,根据表1的公式确定压力试验的压力值或载荷值。

其中,补偿系数是因为考虑到了试验以外的影响因素,如温湿度、堆码方式、长时间码放等。在一定条件下还可选用其他系数,如压力试验和温湿度处理一同进行时,包装的强度会有所降低,此时若瓦楞纸箱处在高湿条件下,补偿系数就需要降低。如果没有使用ISTA推荐的数值,那么在试验报告中必须进行详细说明。

如果不知道包装件的堆码层数,那么可按如下步骤来确定。

步骤1:包装件是否在流通过程中进行了仓储堆码?如果是,进行步骤2;如果不是,进行步骤3。

步骤2:整体堆码高度按5米计,那么S=5米/H,其中S为堆码层数,H为一个包装件的高度。需要注意的是,5米代表比较高的堆码高度,但有些情况下堆码高度或许会超过这个高度,因此最好按照实际情况确定S值。

步骤3:整体堆码高度按2.3米计,那么S=2.3米/H,其中S为堆码层数,H为一个包装件的高度。需要注意的是,2.3米代表在陆运或海运集装箱中比较常见的堆码高度,但有些情况下堆码高度或许会超过或低于这个高度,因此最好按照实际情况确定S值。

压力试验可以很好地检验承压包装件的强度和严密性。在试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外包装有无明显变形或破裂(内装物不易在试验过程中被观察到,因此只观察外包装,如瓦楞纸箱的变化),来验证包装件是否具有设计中所必需的承压能力。

(4)振动试验:可进行随机振动或定频振动。随机振动要求频谱的G值为1.15,理论行程峰峰值为22.45毫米;定频振动要求固定频率下振幅峰峰值为25毫米,再根据包装件能弹起的振动频率计算试验时间。

(5)冲击试验:可分别采取跌落试验、斜面冲击试验和水平冲击试验三种中的任一种。其中,跌落试验是根据包装件的质量确定跌落高度,其他两种是根据包装件的质量确定冲击速度。

(6)振动试验:同(4)。

ISTA 2A在试验项目中增加了压力试验,模拟了堆码对包装件造成的危害,因此正确采用ISTA 2A可测试产品和包装对于温湿度、压力、振动、冲击的耐受能力,是一项模拟性较强的试验程序。

表1 压力试验压力值与载荷值的公式

注: ①Wt为包装件的总质量,英制单位:磅(lb),公制单位:千克(kg);

②S为包装件的堆码层数,如果没有堆码,S值为1,压力值或载荷值为0,无需再进行压力试验;

③1为堆码层数最底层的包装件;

④F为补偿系数,范围一般为3~6,如果包装件在流通过程中有仓储堆码,ISTA建议最小取值

包装设计的步骤篇(10)

1.1课程设置问题

根据教材自身课时的设置,一般该课程的教学课时为72学时,但是学校在安排学时的时候一般都达不到这个要求,36学时是当前比较常用的课时设置,而实践教学一般只安排4学时,课时较少就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上显得更为不足。

1.2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该门课程实践应用型比较强,需要教学及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担任主讲,但是目前很多教师都是刚刚从高校毕业,没有到企业锻炼实习的经历,没有真正的企业管理经验,所以缺乏实践教学的技能,教学与企业需求相脱节,教学手段和方式陈旧,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3教学实践基地缺乏

对于工科院校来说,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可以使学生将课堂理论与社会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但是很多高等院校没有很好的实践教学基地,没有跟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导致实践教学基地缺乏。在《服装生产管理》实践教学中,通常只是带领学生到工厂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一下,很难让学生真正领会到生产管理的真正内涵和实质内容,企业也担心众多的学生参观会干扰正常的生产经营,往往不喜欢学生实习参观,这就导致了生产实习的矛盾。

1.4学生综合知识缺乏

由于《服装生产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需要掌握服装专业的前期基础知识,如服装的结构设计、服装材料、服装生产系统、服装生产工艺、后整理和包装等,涉及到的课程主要有《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材料学》、《服装CAD》、《服装生产工艺与流程》、《服装生产经营管理》、《服装生产战略管理》等课程,有些课程没有开设或者学生没有学好,就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知半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本教材的内容,忽略了其他内容的相互关联,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2《服装生产管理》模拟实践教学模型建立及实践

由于《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综合性比较强,对老师在理论、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要求比较高,课堂理论的教学不足以让学生实际掌握生产管理的本质,所以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2.1模拟实践教学模型的建立

模拟实践教学模型就是根据现有服装企业管理的现状,把企业管理的模式进行抽象并程序化,同时利用现有实践资源进行仿真教学的一种方式。对于《服装生产管理》这门课程来说,就是要让学生扮演某个岗位的角色来履行自己的职能,通过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模拟,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的目的。以加工一件样衣为例,建立一套模拟实践教学的模型,并制定出生产管理技术文件。根据教材中章节的内容,将涉及到的内容与模拟实践教学的岗位相对应,生产的过程与模拟岗位相对应,根据模拟实践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对模拟实践教学进行检验、评估。在计划、指挥、控制、协调等管理工作方面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加工过程中有没有进行很好地成本控制,最后将成本分析核算、质检、后整理和包装等写成技术文件。下面以企业职能制组织形式为例建立模型(如图1),根据这种模型可以安排20人来模拟企业的生产管理。进行模拟实践教学步骤如下:步骤一:在全班选定20人匹配上图中的各个岗位组建一个公司,其他人员再进行分配。岗位的不同,采取竞聘的方式不同,在总经理、管理中心、生产中心、设计开发中心、营运中心等岗位的竞聘上,要求学生能有一定的市场意识、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根据岗位的不同,每个学生要写出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设想。步骤二:假设这个公司为品牌与加工一体化企业,除有自己的品牌以外,还有来料加工,其生产经营的模式如下:图2产品生产流程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进行市场调研,细分市场,进行产品的定位。步骤三:提交调研报告,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市场调查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交总经理、管理中心、生产中心、设计开发中心、营运中心等决策层进行决策,形成决议。步骤四:进行产品设计。根据决策层决策,产品设计部召集相关设计人员进行产品设计,画出服装的效果图及结构图,提交决策层再进行审核。步骤五:根据产品设计购买原材料,包括面料和辅料,根据结构图,计算出面辅料的用量,制作明细表、产品工艺流程图,并进行工序划分,进行工序同步化的处理。步骤六:制定产品生产计划任务书,填写好产品生产规格表、生产通知单,确定生产任务所需的机械设备种类和数量以及工人人数的分配,相关部门进行生产任务的布置。步骤七:用手工或者电脑CAD软件进行绘制工业样板和推板,编制好样板制作任务书。步骤八:使用电脑CAD软件进行套排排料,选定最佳的裁剪方案。步骤九:进行衣片的缝制,确定缝制的线迹、缝型,编制工艺卡,确定工时。步骤十:进行成衣的整烫、质检以及后整理包装等工序。步骤十一:进行产品的成本核算,并进行差异分析。步骤十二:整理所有生产技术文件,装订成册,步骤十三:要求参与实践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分工,撰写实践报告,认真分析实践过程中收获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将实践内容与企业生产管理现实情况进行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2.2模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模拟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及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欠缺,在模拟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市场意识和决策能力较差。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往往不能捕捉到市场的真正需求,不能很好地进行市场细分,设计的产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产品决策时,意见不统一,有时候存在议而不决的现象,这与学生的市场洞察力和判断力有关。(2)团结合作的能力较差。在模拟实践教学中,所设置的每一个环节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环环相扣,需要每位同学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来完成。同时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又需要一定的执行力,才能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相互沟通,保证产品的工艺参数相符,才能很好地完成样衣的制作。(3)学生的综合知识和工艺水平较差。由于在模拟实践教学环节中涉及到相关知识较多,有些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导致在某一个模拟岗位不能胜任,出现偏差,另外由于学生服装生产工艺实践教学课时较少,生产工艺能力普遍较差,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生产工艺水平。

3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于模拟实践教学只是利用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进行一系列的模拟教学,锻炼的能力不能完全达到企业生产管理所需要的水平,所以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对于提高老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尤为重要。(1)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来”就是加强校企合作,学校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的标准,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基地,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走出去”就是积极向企业推荐学生,学生也可以积极探索生产实习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2)增强师资力量,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向企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由于这些人员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可以很好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另外,学校也可以将一些年轻的优秀教师选派到企业挂职锻炼,真正了解企业的生产运作和管理,同时结合教材,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真正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

包装设计的步骤篇(11)

全球化趋势下,自动检测电梯光幕的相关技术也日益成熟,电梯检测配备了更齐全的成套设备。在这之中,高层建筑保有的电梯总量在日益增加,大量运用了各类型的电梯。作为保护性装置,电梯光幕被看作必要的。从目前来看,光幕产品表现出较稳定的总体性能,然而仍不可缺失配套性的检测。对于光幕检测,常用方式包含了动态式的人工模拟检测方式,这种方式仍受到较大的人为干扰。因此,有必要从根本入手来提升光幕检测流程的设计水准,优先采纳自动式的光幕检测设计。

1 自动化光幕检测的必要性

从现状来看,多数电梯门都设有光线式的特定结构,同时也配备了电梯光幕。电梯光幕设置为电梯必要的保护,这类装置包含了发射器、接收器、电源盒、电梯的电缆等。在各类装置中,两侧轿门设有红外式的接收及发射装置,电缆设置为柔性的。若有乘客进入,那么扫描时的红外光幕将会被遮挡。在这时,控制系统探测了遮挡的状态,轿厢将会接收明确的输出信号。电梯门关闭后即可反转并且开启,这样做就保障了电梯内的乘客是安全的[1]。电梯光幕应当符合设定的性能,唯有如此才能确认光幕是合格的。具体来看,检测项目包含了检出的最大距离、水平以及垂直的偏差、纵横向两类的角度偏差、检出的程度等。对于各类指标,分别设置为4000毫米、正负15毫米、3毫米、10°、5°、60毫米的检测指标。达到如上指标,才能确定合格。制作电梯光幕的制造商总数是较多的,在各个年度内可供应的总量也相对很大。然而不可否认,电梯设置的安全防控构件并没能包含光幕,现今的标准仍没能把光幕归入检测范围。这就可以表明:光幕表现出来的优质性仍缺乏必备的重视。某些光幕在投运后,历经多年运转而仍没能符合拟定的指标。在这时,只好借助于人工方式予以检测。相比来看,手动检测可获得的实效是偏低的。即便检测获得了数值,也很难符合精确的光幕特性。在这种状态下,光幕产品日益呈现为多样的质量状态,运转的进程中也很易引发故障。由此可见,转变为自动式的电梯检测是必要的,亟待探析新式的自动检测设计。

2 设计总体的装置结构

从性能检测来看,电梯光幕设有终检性的步骤。检测装置的对象包含了遮挡性的光幕部分、滑台的部分、检测横向角度的部分。从综合布局来看,自动化检测设置了较合适的综合性布局。具体而言,光幕的骨架可用来支撑横向的光幕本体,这样更利于安放或者取出光幕。对于上下结构,分别配备了龙门式检测装置,这种配置将不会干扰到各流程的电梯运转[2]。

2.1 分配的检测流程。在自动化思路下,检测某一电梯光幕的要点即为上料以及下料的电梯机构。此外,还包含特殊设置的检测光幕机构。检测的对象设置为电梯滑台、光幕的横向角、光幕的遮挡状态等。检测横向的光幕角度时,更注重测量细微的角度偏差。在这个步骤中,光幕偏转性的运动可由步进电机来测定。因此,执行机构设置为步进电机。滑台的角度代表了水平及垂直形态的光幕偏差,有必要测出纵向的整体性光幕偏差。对于执行机构,设置了额外的气缸用来辅助检测。从整体运动来看,伺服电机可用来调控滑台的运行。借助于遮挡机构,模拟得到遮挡光幕的状态,这个步骤检测也可交给步进电机。

2.2 设置自动性的滑台。在检测过程中不可缺少滑台,电梯滑台经常呈现为垂直的、水平的或者纵向的偏差角度。自动化检测中,合并了如上三类的检测指标,这种基础上设置了新式的滑台检测方式。详细来看,直线性的双列导轨安装了检测的滑台并且可用来驱动伺服电机。在4米的尺度内,可自由移动伺服电机。检测遮挡的过程中,设置了4米的最大遮挡。从滑台本身来看,设有三层的结构。移动光幕至夹紧的滑台以便于检测上下料的电梯结构。检测滑台包含了旋转、左右或者上下移动的自动化流程。滑台上侧配备了接收端,可以检测实时性的电梯光幕状态。传感器经过测量可以判定光幕已经到位,这种状态下即可夹紧光幕及气缸。上移3毫米的电梯光幕距离以便测定水平的偏差,而后左右移动检测垂直的光幕偏差。这个步骤内,接收端可用来设置水平或者垂直式的移动。此外,接收端还设有纵向可调整的15°偏差角度,可以环绕轴承的滚子圆锥形中心来移动。经过全面的布置,就完善了检测光幕偏差的步骤。确认检测完成以后,恢复上电气缸的运转,退回光幕接收端至原先的上下料角度。

2.3 设置横向检测台。电梯光幕设置的检测过程应当注重横向角度的测定。然而,若要测定精确的横向角度还是很难的,有必要设置多步骤的复杂流程。对此设置了整体式的检测布局,可以用来测量横向的光幕旋转偏差。具体在检测时,先要翻转并且抬升光幕,然后直线导轨以及气缸即可完成设置的检测。步进电机可以驱动光幕的翻转,顺利完成检测。自动化设计的流程中,借助于上下料的装置来运送光幕。达到给定的位置后,气缸将会投入运转。定位孔可用来插入随行的定位支架,在这其中的第一叉架衔接了电机轴,第二叉架用来固定光幕的定位。完成了初期的定位后,气缸投入运转因此推动了上下移动的支撑板[3]。在这时,可以抬升50毫米的光幕并且带动步进电机,旋转至5°的发射端。完成了检测后,复位步进电机然后退回气缸。

3 设计控制系统

自动化检测配备的装置应能力求简易,便于日常的操控。设计总体的控制系统时也应确保可靠并且简单,这种新式设计更符合了配套的自动操作。后期在具体设置时,还需要兼顾开发软件的简易程度以及消耗的总体成本。在新式设计中,设置了PLC调控下的自动式触摸屏用来提供交互式的人机界面。从机械角度来看,依照给出来的检测流程予以完成光幕检测。初期在选型时,选型的要点为I/O的通讯模块、CPU的电源以及主要框架。方案设计时的控制器包含了精确的I/O接口总数,这种基础上解析了稳定性及实效性。从PLC精确的模块分布来看,模块化包含了子程序以及总体性的主程序。检测光幕性能以及调控上下料的性能都可以交由子程序。

3.1 新式的装置性能。PLC框架下的工控机设有特定的网络体系,依照设置好的光幕检测流程予以执行。PLC调控的思路下,控制中心设置为工控机,同时配备了双层式的上下结构。在双层结构内,上层模块包含了数据管理和工控机,下层设有执行机构和传感器。在双层之间,配备了通信的OPC协议。相比于常见式的控制结构,数字仪表可以替换为新式工控机,机械键盘替换成软键盘的人机界面。经过全方位的改进,设置了更精确的灵活光幕控制进而也加快了解析数据的速度。工控机设有自动操控的界面,可以发出指令。PLC接纳了OPC传递过来的精确指令,驱动器可以调控执行机构。依照拟定的指令来调控运行,完成了自动式的机械光幕检测。具体在测试中,传感器可用来获得实时性信息,返回OPC的上位机。与此同时,数据库保留了人机界面传送过来的软件信息。经过自动计算可得解析的数据,进而获取了测试结果。完成了拟定的测试后,打印并且存储报告。

3.2 系统内的硬件。从PLC角度来看,光幕检测系统设有特定型号的硬件。具体设置时,还需衡量综合性的开发成本以及软件的特性。选型过程中可以优选CPU控制下的通讯模块,初期的选型还包含了电源以及I/O式的模块。CPU包含了实时性的功耗状态、主频处理性能、指定的内存容量。此外,也不可忽视初期开发进程中的简易程度。针对I/O的配套模块,选型的要点为输出功率、驱动的电压等级、模块通道的紧密程度。电源应能确保可调控的稳定性,维持于一致的输出输入。硬件检测光幕的系统可输入如下精确的数字量:紧急状态下的光幕启停、选择的计数器方向、步进电机调控的光幕状态、遮光物的状态。触摸屏设有实时的可调信号,包含了状态显示的光电开关及警示灯。在各个阶段内,输出的模拟量包含了双点的电源信号,控制信号都设置了可编程的信息。此外,初期设计也不可缺失交流伺服,设计了精度更优的光幕运转控制。在给定的条件下,可以设置为精度更高的光幕检测定位。OPC设定了客户端及服务器的衔接方式,全程性的管理表现为无缝链接的特性。

3.3 系统内的软件。自动式的电梯检测配有模块性的PLC流程,软件包含了细化的子程序。从设计角度来看,自动测试光幕的项目可分成性能测验、错位的光幕测验、光幕功能的测试、适应度的测试。同时,自动测试覆盖于最小的光幕距离,可用来探测最高和最低的两类光束状态。在测试阶段内,先要按照纵轴方向来移动遮光物,稳定十分钟后再去观察测验的光束值。反复三次后,完成测试项目。

4 结束语

检测电梯光幕的过程应当表现为自动化的流程,这样才能吻合现今的检测需要。PLC设置的自动式光幕检测可用来模拟各类的电梯动作,设置了各步骤的自动工序。从根本上看,也提升了检测光幕获得信息的精准度。此外,自动化设置的电梯检测还配备了终检的流程,这个步骤包含了交叉式以及直线式两类的扫描。自动化设计后,减低了电梯运转消耗掉的综合性成本,自动化新式技术也更符合了先进性。提升电梯质量,获得更高层次的检测效益,这种思路下设计的自动化光幕检测表现出必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