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供应商信用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10-08 09:51:18

供应商信用管理

供应商信用管理篇(1)

一、概述

目前经济全球化与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变革,给企业带来了一种通过技术的辅助、引导、支持来实现前所未有的商务经济往来,使商务活动本身发生根本性的革命,同时,国内、外也在不断地研究和完善电子商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务实,电子商务物流技术已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其中以B2B(企业与企业之间)电子商务模式是电子商务的主体,也是物流技术应用模式的主体。

鲁能菏泽煤电公司供应物流管理业正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急需一个能和外部企业建立以B2B模式并且符合企业公司内部物流管理系统自身需求的商务交易平台。因此我们本着以B2B2B(外部供应商、物资管理中心、下属各单位之间)模式的先进理念与公司企业内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为鲁能菏泽煤电公司物流建立一个以Web系统和MIS(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综合物流管理系统平台,完善、加强公司供应物流管理。

通过Web应用系统将上游供应商的商品信息、交易信息纳入到物流管理平台上来,完成对通用商品的招标、投标、决标,以及双方合同的形成,最终实现物流配送。系统同时提供合同、统计报表的远程和本地查询功能。

鲁能菏泽煤电公司供应物流平台WEB应用系统由五大功能模块组成:供应商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配送管理、统计查询。

二、WEB应用系统功能模块供应商管理

包括两大部分:基础信息和商品信息的管理

(1)供应商的基础信息:供应商通过填写注册信息提交到物资管理中心;完成上游供应商的信息采集。

(2)会员管理:验证核实供应商的基础信息。供应处验证、审核、批准是否成为会员,可以根据要求批准成为一般会员、高级会员等,采用准人制。

基础信息内容包括名称、地址、法定人、联系人、手机、网址、电报挂号、开户银行、委托人、电话、传真、电子邮件、邮政编码、银行账号、纳税号、生产经营规模、生产经营范围。

(3)商品信息:各供应商上传其商品信息,形成自己的商品库,可以根据供应商的要求添加、修改、删除自己的商品信息。同时这些商品信息也上传至物资管理中心的中心数据库’中,供物资管理中心浏览,创建合同使用。

商品信息内容:大类编码、上级物资、物资名称、规格型号、计量单位、标识(局供、自购)。

—L游供应商仅通过IE浏览器在WEB应用系统就可完成注册信息上传,各自商品库的建立,方便快捷的将供货信息提供给物资管理中心。同时物资管理中心,可以通过IE浏览器在WEB应用系统在异地或本地完成管理功能。

2.投标管理

实现的功能为:

(1)供应商分类

供应商将其要投标的商品信息,以一定的格式将商品概要信息、技术参数、质量参数、资质证书等,上传到物资管理中心。物资管理中心按照类别进行统计分类,为招标作准备。

(2)资质认证(各种证件)

物资管理中心对于投标供应商商品概要信息、技术参数、质量参数、资质证书等,进行考察,验证。

(3)供应商投标

物资管理中心通知投标供应商统一在一个时间段内报价,即供应商投标。

(4)汇总、决标

物资管理中心对于投标供应商商品概要信息、技术参数、质量参数、资质证书等,进行汇总,分析,筛选,部门领导进行决标。对于中标单位给予中标通知,对于未中标单位给予其他通知。

上游供应商通过IE浏览器在WEB应用系统中将其要投标的商品,以一定的格式将商品概要、技术参数、质量参数、资质证书等信息,上传到物资管理中心;对于投标供应商将投标信息通过“浏览器在WEB应用系统上传到物资管理中心。

物资管理中心在WEB应用系统将已成为会员的投标供应商进行按照产品分类,按照要求公布需求内容,根据各供应商提供技术参数、质量参数、价格、资质的考察、认证。物资管理中心通过对各供应商的投标回应的内容进行汇总、考察。物资管理中心领导根据上述情况进行决标。

物资管理中心这些操作都可通过IE浏览器在WEB应用系统在异地或本地完成管理功能。

3.合同管理实现的功能:

(1)创建合同

物资管理中心在已中标的供应商选择商品,按照合同的要求填写合同的相关内容,传给供应商。供应商通过IE浏览器在WEB应用系统浏览物资管理中心给自己的合同,填写相关附注意见、信息。

(2)已创建的合同

双方对于已创建的合同,可以通过附注说明阐明对合同的要求,直到双方确认,或此合同无效。

(3)成交合同查询

按照商品名称、日期的信息统计十查询成交合同。双方在WEB系统中通过“浏览器实行操作。

4 配送管理

根据合同按照地区和数量完成配送最佳路线的选择、确定。

(1)同一地域合同

将同一目的的合同进行汇总,为选择配送最佳路线做准备。

(2)配送最佳路线的制定

根据合同信息汇总,从地理信息中做配送最佳路线的制定。

(3)路线确定

从最佳路线中根据商品的要求,实际的情况确定一条路线。

5.各类统计查询结果

将仓库查询、仓库报表物资盘点、物资收付汇总表、合同等统计,可以用IE浏览器供领导远程的使用。

三、MIS系统数据利用有关方面

WEB应用系统与MIS应用系统共用数据库,信息资源共享,相互之间不用建立任何接口,两个系统各自独立运行。

(1)管理员信息

用现成的权限分配即一个用户和密码既可以登陆到WEB应用系统也可以登陆到MIS应用系统。

(2)供应商的基础信息

WEB系统和MIS系统共用供应商基础信息,这样WEB系统利用已有供应商信息。

(3)物资编码信息 利用现有MIs系统的物资编码,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

供应商信用管理篇(2)

1.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基本内容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地改进的合作性策略。供应商直接面临市场,供应商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仓库中的库存水平决定存货策略。仓库中的货物属于供应商,销售商销售商品时从仓库中取货。销售商按实际销售量支付供应商款项,剩余没售完的商品,为供应商所有。

2.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优点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模式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而且还为用户(分销商、批发商或零售商)提供了更高水平的服务,使双方达到双赢。

(1)对于用户(分销商、批发商或零售商)来说,供应商掌握库存,就可以把用户(分销商、批发商或零售商)从库存陷阱中解放出来。销售商不需要占用库存资金,可以省去多余的订货部门,还可以省去不必要的控制步骤,如检验、保管等一系列的工作,能够集中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用于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

(2)对于供应商来说,供应商尽可能进行对库存有效管理,协调对多个批发商和零售商的生产和配送。并可根据销售时点的数据,对需求做出预测,减少不确定性,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灵活响应市场变化。

(3)对于整个供应链来说,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能够使供应商快速地了解用户(分销商、批发商或零售商)的销售信息,了解客户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倾向,有利于供应商改善需求预测计划、改进产品结构和设计、开发销售对路的新产品,对市场做出更快速更准确的反应,从而缩短供货周期和降低了整个链的库存,使供应链更敏捷、更柔性、更具竞争力。

3.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模式虽然能够带来很多的利益,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企业间缺乏信任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供应链中常见的一种信息共享模式,信息共享能够消除或者说缩小“牛鞭效应”,使供需双方掌握真实的数据,有利于供应商进行下一轮数据预测。但现在企业间的缺乏信息共享,企业倾向于保持“保险”性质的库存,以应付不稳定的内部需求或供应链的不确定性。现在的企业之间的信任度和协作水平不高,导致不能成功地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

(2)缺乏足够的协商

虽然框架协议由双方共同协定,但是核心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决策过程中可能会缺乏足够的协商,造成失误。

(3)责任与利益不统一

在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下,库存费用、运输费用和意外损失(如物品毁坏)不是由用户(分销商、批发商或零售商)承担,而是由供应商承担,供应商的风险加大。同时供应商还承担着需求预测分析的责任。但他比其客户获取更少的利润,造成了责任与利益不统一。从而影响了供应商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积极性。

(4)需要较高额的软硬件投入

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要求企业间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以使得供应商能够即时获得准确的最终用户的真实需求信息。为此,必须通过接口将零售商的P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与供应商的信息系统相连接,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而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一些内部集成软件还不够普及,国内EDI还未全部普及,通过网络方式安全性又不高,并且供应商管理库存信息系统开发需要大量资金,前期投入大。

4.如何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

4.1供应商管理库存关键措施的原则

(1)合作性原则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供应链中常见的一种信息共享模式,这种信息共享不仅包括供应商与用户(分销商、批发商或零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还包括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解决企业间缺乏信任这一问题,有赖于供应商与用户(分销商、批发商或零售商)确立契约,确立长期互惠的合作关系。

(2)互惠原则

供应商管理库存不是关于成本如何分配或谁来承担的问题,而是关于减少成本的问题。通过该策略使双方的成本都获得减少。

(3)目标一致性原则

双方都明白各自的责任,观念上达成一致的目标。如库存放在哪里,什么时候支付,是否要管理费,要花费多少等问题都要回答,并且体现在框架协议中。

(4)连续改进原则

精心设计与开发的VMI系统,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降低成本。而且,用户(分销商、批发商或零售商)外还可获得高水平的服务,改善资金流,与供应商共享需求变化的透明性和获得更高的用户信任度。

4.2如何改进才能更好地发挥供应商管理库存作用

(1)企业间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企业间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建立和强化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的关系,有利于解决彼此间的阻碍,相互提供技术交流等。在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之前,对对方企业的信誉及质量等作出考评,以确定是否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共享信息。

(2)企业间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实行企业间的协商

管理小组是由客户与卖方的员工组成,相互临近的小组成员可经常性召开见面会,协商供应链决策。

(3)企业间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保证信息在供应链中的畅通和准确性

为了使供应商能够即时获得准确的最终用户的真实需求信息,必须将ID代码、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P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和EDI统一起来,利用网络,在供需双方之间建立起畅通准确的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李雪松,于霞.供应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8

供应商信用管理篇(3)

引言

物料是煤矿生产及建设所需核心资源之一,通过物料供应,企业生产及建设才得以继续,物料在企业内部的运动,形成内外部供应链,通过管控整条供应链的效能,增加企业的净利润,适应现代煤矿企业生产及建设的物料需求,提高企业管理效益,保持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这是现代煤矿企业实行信息自动化必走之路。

对供应商的协作及管控,是降低采购成本,保障物料采购质量,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与供应商结成战略同盟关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当前由于市场企业变化已由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发展,企业也必然加强横向联合,扁平化管理随着向纵深发展。这就给企业带来新的管理概念,对原有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煤矿企业扁平化管理已逐步实施,社会物流资源的应用,对拉动企业持续发展,降低企业物流费用起到关键作用。控制好物流供应链的第一个节点采购与供应的关系,把它纳入企业发展整体规划,就是对整条链型结构中供应商与物料的管控。

一、物流供应链的概述

(一)所谓物流供应链管理是以需求为目标,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过程,为了获取高效低能的物料运输和储存,以及高质量的服务和有效的相关信息所做的计划、操作和控制。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低能的运作过程,并且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把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结合成有机体,集成化管理生产与供应。物流供应链的本质是合作与分工,核心企业主导整个供应链的协调与管理,把供应商与企业的利益对立面转化为合作同盟,建立双赢或多赢的机制。

物流供应链管理要通过现代信技术及物体实际空间移动得以实现,两者不可分割,是互为依托的关系。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范围包括了从最初的原材料采购直接到最终使用到大用户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像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其中最具控制力的链条节点即为核心企业。

(二)供应商是向企业提品或服务并收取相应货币报酬的制造商、贸易商或服务商。在物流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正在从单纯的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物流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合作伙伴吗,且这种合作关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正在向战略同盟转化。供应商关系管理就是指在改善物流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它实施与围绕企业采购相关的领域,目标是通过与供应商建立和维持长久、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最终满足核心企业的需求,并通过双方需求交换达到生产满足。双方优势资源的整合,用以开拓市场和保持原有市场占有份额,扩大市场需求和份额,降低生产及建设成本。同时他又是以多种信息技术支持和手段的一套先进的管理思想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他将先进的电子商务、数据挖掘、协调技术等信息技术紧密集成在一起,对供应商的开发、评价、发展等进行有效的管控,为煤矿建设及生产进行策略性设计。资源的策略性获取合同的有效洽谈、物流、供应、生产及建设的统一管理,提供了一个优化解决方案,实现了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团队之间的共谋发展。这种共谋发展,双赢及多赢的有机体,核心管理思想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核心企业从物流第一个节点采购降低了成本,让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能够携手共建物流供应链整个过程。

二、供应商关系管理具体操作及实施措施

煤矿生产及建设有其特殊性,通过改革开放至今采购、供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现代化煤矿管理相差还很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要从根本解决采购与供应商的关系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物流供应链数据库信息平台

对于供应商准入管理来说:通过供应信息、收集整理、供应商考察、供应商资格认定、目标供应商的评估和审核、完成合格供应商的选择及合格供应商原始档案的创建工作。煤炭企业应设立专门的供应商选择评估机构,评估人员要根据所购材料及设备属性类别随时更换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技术人员,以免出现竞价评估只是走过场,所购物料风马牛不相及不能使用,浪费企业管理资源。对供应商资格和财务、信誉、行业地位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这包括:(1)供应商的主要经营状况,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历史经营业绩、经营信誉、管理者地品质等。(2)供应商的生产制造能力,生产能力是否能够充分发挥、生产设备的能力和保养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等。(3)供应商的研发能力,主要是技术研究水平和现有技术的先进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即供应商的管理流程是否健全、管理系统的信息含量、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的稳定性以及定价系统的科学性。(5)供应商的信誉评估、考察供应商的诚信,主要是考察供应商的品质和信誉管理制度及员工的道德素质教育状况。供应商选择除应考虑成本、质量、交货期和服务四要素外,还应看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供应商信誉等其它要素,全面评估供应商能力,尽可能选择综合能力强,契合煤矿企业自身生产及建设需求的供应商。

对于供应商战略同盟管理来说:要不断扩大供应商资源搜寻范围,实现对供应商的风险评估,以免影响协作。对供应商实施分类逐级管理,依据供应商对煤矿企业发展的战略价值,对供应商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大力培育战略供应商团队及优选供应商,完善供应商分类、分级管理措施。通过对企业仓库动态数据管理,建立起供应商数据档案,记录供应商已核实的资质信息、中标信息、不良行为信息,履约延迟信息、基层单位投诉记录信息、考核、评价信息等。

对于供应商退出管理来说:根据优胜劣汰法则,引进淘汰退出机制,优化供应商结构,通过竞争把质量过硬、诚实守信及有经济实力的优良供应商保留下来,淘汰不合格供应商,精减筛选出优秀可靠供应商,构建供应团队信息网络,为今后实行物流供应链管理整实基础,与供应商团队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双赢有机体。

(二)建立物流供应链多功能服务大厅

设立实体服务大厅,由内部供应链所组成的各部门专职精干人员,对内部各生产工区进行物料需求进行服务,对外部供应链各个企业进行招标公布、中标查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合同在线签订、履约协同、货物验收及到货跟踪、税务发票自助扫描校检、货款到账通知,供应商举报投诉受理等内容的现代化的一站式快捷服务、方便供应团队及物流供应链上、下游单位高效完成各相关环节的工作。形成以物流需求为导向,以供应物料为起点的高效低能的运行平台,对整个煤矿建设及生产所需物料的闭环式管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Internet、EDI与供应商团队信息互动共享。这两种技术使用有一定的区别,Internet信息技术传递一般的文件信息速度慢、安全强度不高,适合传递信息量不大的企业,但投资很小。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通过标准化地报文格式来传递还是值得的。(1)信息交流互动:加强信息互动,帮助供应商及时解决招投标、合同履约中出现的问题,对供应商大厅信息技术服务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通报,提醒供应商警戒;征求供应商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供应商团队的各种合情合理的诉求。(2)信息共享利用因特网、及EDI数据库实施物料采购信系共享,它涵盖了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诸如物料需求计划,在线评标、电子合同、配送运输、(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47页)计划、履约协同、仓库补给、质量信息,在各职能部门和供应商团队分类分级共享,保证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协调一致的运行。

(三)建立物流供应链供应团队质量监督、评审、绩效考核、评价平台

质量是物料使用价值的保障,做好物料质量的管理是为生产单位使用前提。把生产需求物料,要从生产制造开始到交付使用、及回收入库要设计一套质量跟踪体系。时候要根据供应商所提供物料质量及运行中和使用后的服务进评审,根据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得出绩效评价,完成物料运动整个闭环过程管控,根据绩效评价机制。得出结果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

建构供应商绩效评价措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供应商价格:对提供同一物料的不同供应商的价格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供应商的报价。(2)订单信息:根据供应商的指行情况,合格率、供应效率、售后服务、资金及技术支持列成表格进行评审。绩效评价实际是要建立一种与供应商不断信息交流、和谐共建,物流供应链的主要活动,也是内、外部物流供应链形成无缝链接的主要策略之一。

三、物流供应链企业与供应商团队结成战略联盟,实现共同发展

物流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很大程度取决于第一环节供应商的关系管理。把外部供应商纳入煤矿企业整体规划及管理,以企业生产建设需求为导向,展开与供应商协作、建立双赢及多赢机制,并且保持共赢关系,这就是需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制度来维持这种协作关系,企业与供应商为了共同目标、利益结成有机体,为了规避经营风险相互提供支持。物流供应链中主导企业与供应商共同研究生产建设物料需求、协同规划、预测补给基层仓库,让物流供应更符合需求导向。与供应商达成协议,实行协议库存,物料物权交割制管理,供应商VMI管理库存新型库存模式。煤矿企业所使用大型设备和关键部件与实力雄厚供应商联合研制。积极推广使用新工艺,新流程,以现代化信息、物流技术,促进煤炭企业跨越式发展,让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体会到合作共赢的好处。

供应商信用管理篇(4)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9-0210-01

1 供应商管理概述

在实施ERP系统以前,公司各职能部门分管自己的供应商信息,没有集中统一的管理平台。实施ERP系统以后,所有的供应商信息都集中到系统中,实现了对供应商信息的完整性、一致性、及时性、统一性的管理。

在ERP系统中,习惯上把供应商的信息数据称为供应商主数据(Vendor Master Data)。它包括供应商的基础信息(如:厂家的名称,税号,地址,联系电话,法人等等),公司财务部门对供应商的记帐信息(如记帐科目)和公司业务部门对供应商的采购信息(如交货计划)。供应商主数据在整个ERP系统中是共享的,权限范围内的职能部门都能查看和使用。

2 供应商管理的总体思路

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和供需关系的调整,ERP系统中的供应商主数据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冻结甚至删除那些淘汰的供应商,增加新入围的供应商,以及修改那些在工商局变更信息的供应商。

随着供应商数量的增多,各种类型的厂家都纳入到了ERP系统中。为了更快捷有效地筛选和提取供应商信息,使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都能方便快捷地掌握供应商的情况,了解供应商的信息动态,满足各职能部门对供应商的评价,公司采取了对供应商主数据的分类管理和台帐管理。

2.1 供应商的分类管理

从供应商的使用情况分析,可以对供应商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类:

2.1.1 按业务类型分类

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可将供应商分为原料供应商、设备备件供应商、设备检修供应商、能源供应商、运输供应商、基建工程供应商等等,具体的类型是由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的。这种分类方案能快捷有效地对供应商进行筛选,对业务部门来说,是很重要的方案之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分类方案中,有些厂家在可能属于多个业务类型。如有些厂家既是原料供应商,也是设备备件供应商,还可能是运输供应商。所以,这种分类方案并不是刚性的。于是,我们将每种业务类型用一个符号(如英文字母)表示,在维护供应商主数据时,将业务类型符号填写到检索字段中,属于哪几种业务类型,就填几个符号。这样既能满足分类的需要,又能方便业务部门的使用,一举两得。

2.1.2 按地域分类

根据供应商的地域不同,可将供应商分为本市供应商、本省外市供应商和外省供应商。其中,本市供应商所占的比例往往是最大的,因为从物资供应的时效角度来说,本市的供应商的供货速度无疑是最快的。而外省供应商,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如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的供应商数量一般会比较集中,这样就可以将这些地区的供应商集中起来进行管理。

在ERP系统中,可对国家和地区进行编码管理,使其规范化,而后,将国家和地区的编码维护到供应商主数据的基本信息中,以实现对供应商地域的分类。

2.1.3 按记帐方式分类

根据财务记帐方式的不同,可将供应商分为企业内供应商、国内供应商和国外供应商。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内部的一些部门自身就具备生产供货能力,这些部门就成为的其它一些部门的供应商。但从财务记帐的角度来说,这些部门往往不会单独记帐,而是与公司的帐套合并处理,所以这部分供应商要单独分类。国内供应商是以厂家为主体进行分别记帐。而国外供应商往往会遇到使用外币结算的情况,所以常常会进行货币换算,所以这类供应商也要单独区分。

2.2 供应商的台帐管理

供应商信用管理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商管理;信息技术;移动商务

Key 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supplier management;information technology;mobile commerce

中图分类号:F2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2-0111-03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供应商管理库存这一库存管理策略又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此模式要求供应商和零售商合约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供应商统筹管理上下游企业的库存,由供应商代替下游客户管理其采购订单、配送等有关库存控制的工作,买卖双方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经营优势,下游客户的采购成本降低,供应商也可以避免“牛尾效应”带来的巨大库存压力,共同合作提高了供应链效率,实现双赢。

1 供应商管理库存概述

1.1 供应商管理库存概念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宝洁和沃尔玛两公司开发的一种全新的库存管理策略。“供应商管理库存:通过信息共享,由供应链上的上游企业根据下游企业的销售信息和库存量,主动对下游企业的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管理模式。”(引自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上游企业在对下游客户的市场情况、生产能力、库存水平等方面的信息全面了解分析后,代替其客户对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也就是由供应商统筹管理上下游企业的库存。此模式要求供应商和零售商签定合约,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供应商代替下游客户管理其采购订单、配送等有关库存控制的工作,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一种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模式,供应链管理是对生产及流通过程中由上下游企业共同建立的网链状供应链组织所涉及的所有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相对于按照传统用户发出订单进行补货的传统做法,VMI是以供应商为中心,以双方最低成本为目标,它是将多级供应链变成单级库存管理,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协议下把下游企业的库存决策权授权给上游供应商,由供应商行使库存决策的职能,以实际或预测的消费需求和库存量,作为补货数据,供货商可以更有效、更快速的反应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下游企业只需要协助供应商制定库存方案,并借以逐步实现“零库存”,供应商的总体库存也大幅度减少。

1.2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特点

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改变了企业的库存控制结构与策略,双方有关的权利和义务发生了转移,从本质上看,供应商管理库存是合作双方通过深度的实时数据交换,下游客户将市场数据、需求情况等反馈给供应商,供应商根据信息的分析情况,合理控制库存,这是供应商管理库存这一模式的特点。

①降低成本,实现共赢。在VMI模式下供应商承担下游客户的库存管理职能,对下游客户而言,库存成本的节约是显然的。对供应商来说,其收益主要来源于对市场信息的及时准确掌握、合理控制库存,降低了“牛鞭效应”所带来的库存成本,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其生产经营计划。

②集中库存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供应商可以利用其掌握的双方库存情况,在多个下游采购商之间协调供应,以总体较低的库存满足下游客户需要,提升其整体的服务水平。增强了供应链反应速度和管理水平,供应商通过与下游企业信息共享,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测客户的采购需求,依据VMI库存策略,能够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及时供货,保证了供货的的时间、品种和数量,提高了供应链整体管理水平。

③分工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双方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后,下游客户要将其库存管理的职能授权给上游的供应商,在享受到采购成本降低的同时,也会存在有一定的风险,比如物料配送是否准确、及时,原料价格是否会产生变化等等,因此,合作双方的充分信任就至关重要。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行整合后,必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监督的局面,对于采购方来说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享受到供应链整合的优势,能够集中精力发展其核心业务,供应商则依靠其规模水平和专业经营在合作中取利。

2 电子商务下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实施

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单一供销关系为例,VMI的应用模式一般是由买卖双方签订协议,采购方对未来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查、预测,供应商根据预测结果评估生产能力,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水平,并按照约定配送货物,最后双方根据凭证和合约结算。在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运行中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和便捷,是买卖双方合作成功的关键。信息技术以及移动技术(EDI、GPS、POS等)的支撑,极大地提高了供应链运行效率,也使得企业在运用VMI时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下供应商管理库存运行模型如图1所示。

2.1 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系统准备

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必须有完备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持,如信息网络的组建和IT技术的准备,以此建立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目前电子商务中应用最为成熟和使用范围最广的系统。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不仅提供了一套安全可靠、准确的的编码体系,也为供应链各节点提供了全球通用的语言,解决了数据录入的速度和准确性问题。实施自动销售点信息系统(POS)可以实时掌握库存,避免缺货现象,提高资金的周转率,使库存水平合理化,对于供应商管理库存中信息的准确、及时性是必不可少的。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必须重新整合原有的信息系统,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构建物流配套体系。

2.2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实施要素

①加强节点信息收集,实现即时数据共享。随着移动技术的进步,移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就是利用手机等无线终端进行数据录入、交换,它将互联网、移动通信、短距离通信等技术完美结合,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各种交易活动的同时进行便捷、即时、准确的数据采集和交换。传统的物流过程一般都难以对全程的节点进行掌控,数据信息传递滞后,在移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系统、无线射频技术等现代信息工具对运行车辆、集装箱、货物单元等进行跟踪定位,并且在配送、运输、收货等物流环节实现全过程节点信息采集、即时共享,形成高效的监控体系和科学准确的信息传递系统。通过移动终端、互联网等手段,实现供应商、下游客户以及消费者之间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共享,保证供应商管理库存运行的及时、准确和高效。

②增强合作,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VMI管控下,买卖双方的联系更加紧密,供应商可以获得下游企业的市场、库存、需求计划等信息,共同降低供应链库存成本。在目标框架合约下,双方不断交流沟通、调整修正,合作模式持续改善,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③完善库存方案,加强成本控制。移动电子商务的充分运用,使得交易过程中信息交流更加频繁、数据交换量增加,要及时对物料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等系统进行升级、维护,保证合约双方库存管理系统的稳定、高效,及时掌握库存、生产和订单等信息。应用条形码、POS、RFID等技术,让库存数据准确输入、及时更新。供应商承担库存管理的主要职能,要用尽可能低的财务成本将库存控制在最佳水平。

④构建协调沟通机制,建设绩效评估体系。企业供应链需要一个通畅的沟通协调通道,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减少“牛鞭效应”。同时建立良好的绩效评估体系,量化考核合约双方的权益,评价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运作情况,及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案和风险防范措施。

2.3 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实施中的问题

供应商管理库存所带来的效益是长期稳定合作的结果,买卖双方企业应根据实施的进程不断的调整,避免矛盾的出现。产品管理应该实行标准化,产品规格及质量体系应保持一致,有利于考核评估。物流单元根据物流基础模数设计,装载工具实现互容、易于换载,减少物流环节,节约物流费用。库存系统进一步融合,做到JIT库存管理,库存水平、订货点水平、订单的处理和传送等工作能够相互兼容,买卖双方的管理层更好地整合自己企业的内部资源,积极和对方保持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保持供应链高效、通畅。

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相互间企业文化的交流,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一个企业之间通过合约合作的模式,人员的交流和培训非常重要,双方企业可以定期互派员工到对方参观和学习,熟悉合作伙伴,增加双方企业员工之间的信任感,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实现信息高度共享。

3 结论

电子商务下的供应商管理库存提高了客户服务水平,有效地控制了供应链的库存风险,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实现共赢。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实施以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环境为基础,应加强节点信息收集,数据即时共享,加强成本控制,协调沟通机制,建设评价估体系。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还存在双方利益冲突所带来的隐形风险,实施中应注意系统融合和市场风险的规避。

参考文献:

[1]孙朝阳.A公司供应商管理库存MI模式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16(3):159.

供应商信用管理篇(6)

前言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与此同时用户需求也在逐渐向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不仅增加了企业之间的竞争难度更为企业带来了市场机遇。而电子商务和Internet的出现对于调整市场经济结构和企业的管理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子商务的推广和普及,国内外相关传统行业和IT行业开始争相研究与应用供应链管理系统。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供应链结构更加复杂,供应链管理难度加大。适应时代的需求,逐渐向网络管理模式发展,使得商务活动中采购商、销售商以及生产商之间能够统一计划并进行协调,实现高效的商务管理,为企业、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是推行电子商务的基本目标。

1 供应链管理概述

1.1 物资供应管理的主要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快速订货、供应、配送以及补充库存等物资供应管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物资供应模式主要包括:采购周期、采购难度、采购任务量以及项目的变更。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根据市场经济情况制定合理的运作模式。

1.2 电子商务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是时展的标志。电子商务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工作地点,并且可以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实现经济全球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供应链管理在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它能更好的协调商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并满足市场的需要,实现高效、一体化管理。电子商务能够利用互联网实现企业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有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2 电子商务和ERP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模型

2.1 以ERP管理技术为基础,建立供应链管理平台

ERP管理中的采购业务模块和库存管理模块组成了物资管理系统,它根据业务需要,对系统进行配置,并制定物资采购方案,从库存管理、供应、采购、付款以及销售都要进入ERP系统,这样不仅提高了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和集成化程度,还可以实现供应链节点之间的数据共享。基于ERP管理技术建立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有助于提高管理绩效。例如,ERP系统中的MRP功能有助于平衡计划需求,改善处理计划的工作效率以及其准确性、及时性。利用ERP的信息功能可以实现物资的网上领取和配送,不仅节约了物资供应成本,还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另外,ERP系统的查询分析系统可以实现考核内部绩效、监控供应过程的目标。

供应链管理平台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目标,具体包括供应链管理网络环境建设、软件安装、平台维护、增值服务和支持服务以及升级管理。而供应链管理涉及产权主体较多,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高效、经济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因此供应链管理平台主要是在internet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建立平台的主要目标主要包括:方便用户下订单、提供供求信息或反馈信息;企业新产品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外界,并及时给研发部门提高反馈信息;容易实现客户自助服务和客户信息管理,提升企业竞争了;降低业务成本,提高供应效率。

2.2 ERP和电子商务对接,实现一体化供应链体系结构

为了实践电子商务和ERP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效率,将ERP和电子商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体系。ERP和电子商务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结构的完善,加快了产品供应商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实现高效、快捷的运作能力,而且极大的降低了采购员、需求计划部门和物流中心录入员的工作量,填补了传统供应链管理的缺陷,提高了工作效率。

2.3 供应链管理模型的实现

供应链管理模型的实现不仅需要强大的软件管理系统,更需要可靠的硬件系统、数据管理、网络服务、安全保障等配置。供应链管理模型包括三部分:基础电信平台、应用服务平台以及系统应用平台。根据该模型的三层结构可以得知,供应链管理平台是建立在一个开放的电信服务平台之上,以电信服务平台做基础很容易实现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还可以加入互联网技术,丰富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功能。

电子商务和ERP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模型的建立与信息化程度和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有关,我们根据模型建立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三大类:(1)共建模式。企业自身不必投入较大资金建立供应链管理平台,可以和其他企业共同建立,并制定统一的标准,这种方式有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2)自建模式。企业以自己为核心,依据自身标准构建供应链管理平台,并促使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其他成员使用其制定的标准。如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以自身为核心构建供应链管理平台,与供应商和用户使用统一规定的标准,从而有效的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整合。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ERP系统建设项目于2012年3月启动,同年10月正式上线运行。先后完成了业务现状调研、蓝图设计、系统实现、基础数据准备、系统切换等步骤,共实现199个业务流程,基本适应广西石化供应链管理业务需求。2013年6月 实施了电子商务网(能源一号网)和ERP系统的对接,至此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初具规模。

3 推行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获得的实施效果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推行电子商务和ERP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获得了显著效果,满足业务管理和采购交易为一体的业务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通过内部绩效考核,发挥集团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公司整体效益。(2)通过动态评估、优化供应商结构,重视战略供应商、合伙供应商以及主力供应商的地位,提高网上采购率,避免短期的物资采购供应,极大的降低了物资在质量、合同以及交货期等方面的风险。(3)优化固化业务流程,规范电子商务行为,加强整体协调,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

4 总结

商务电子化和企业信息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前提,企业要想在电子商务时代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全球化供应链,必须实现电子商务化和内部管理信息化。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世界商业经济的运转模式和企业的管理模式,对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的出现有利于供应链管理中采购商、销售商和生产商之间的统一协调,并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电子商务和ERP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足的根本,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竞争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供应商信用管理篇(7)

2.巴陵公司供应商管理几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巴陵公司4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同时,也见证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等技术进步给供应商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

2.1 松散的供应商管理模式

约在90年代前,巴陵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管理关系是松散和随意的^供应商管理的职能由分散到各基层单位的采购部门承担,供应商管理的焦点在于产品质量和价格。这样的条件下,信息相当闭塞,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公司内部各基层单位重复采购、库存总量大等现象极为普遍。

2.2 基于计算机和局域网络的供应商管理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巴陵公司对供应商实行了电子化管理,形成了商务管理的初级阶段。从管理形式上由各单位分散采购的方式进入了公司集中采购的管理方式,对供应商的管理也同时由分散的方式进入了集中管理的方式。从管理技术上,采用了供应链管理方式,对加工制造的设备从供应的源头幵始,经过制造商、分销商直至最终内部使用单位形成了环环相扣的链条。从整体上看,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贯穿始终,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程度大大提髙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初步建立了供应商评估体系。

2.3 基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供应商管理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给供应商管理提供了新的平台,建立了正式和完善的供应商选择准入体系、动态评估和评估反馈系统。通过建立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供应商在线投标和采购协同,对供应商的绩效状况进行在线评价;通过对供应商的分级分类管理,达到重点供应商的针对性管理;通过与供应商的密切配合和沟通,使供应商参与到企业的前期技术研发和技术攻关活动中,实现供应商与企业的能力互补,提升供应商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对供应商的信息化程度、服务水平、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识别综合能力强的供应商。

3.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商管理策略

    3.1供应商的招投标管理

巴陵公司通过规范招标程序,完善评标体系,不断提高招标采购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公司专家数据库系统与供应商管理系统集成,由系统随机选择相关专家参与现场招标评分。

3.2 严把供应商准入管理

系统提供供应商申报功能,由公司组织供应、生产、技术部门的相关人员,对供应商实际能力、质量保证体系、技术装备水平、产品供货服务等方面进行现场考察评估,并按照“谁推荐、谁考察、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

3.3 量化考核管理

系统提供综合考核报表,一方面从财务信息、技术装备、质量管理、研发能力、市场竞争程度、仓储管理、检验管理等方面对供应商的整体实力进行评分;另一方面按质量、价格、交货期、服务四个方面对供应商每笔合同的执行情况予以评分,依据对每家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的评分结果和不良表现量化扣分情况,优胜劣汰。

3.4 供应商的风险管理

由于交易环境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变化,供应商管理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如供应商的信用凤险、履约风险、交易安全风险等,系统能及时提供相关评估信息,供决策单位参考。

3.5多系统集成,全生命周期管理

系统与公司现有ERP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物资采购管理系统集成,避免产生新的信息孤岛,形成信息流的交互和有效管控,形成整体,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全方位管理,不留管理上的死角,实现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

4.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商管理实施效果4.1管理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通过持续优化采购业务流程,调优业务审批控制点,从程序上理顺了物资供应的各个环节。同时,加强了各环节间的沟通协调与信息反馈,有各环节量化评价指标,完善了业务运行系统功能,提升了管理水平。

4.2物资保供取得较好业绩

大综原材料质量大幅度提髙,以动力煤质量为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464大卡/千克;化工辅料、设备、电仪、器材等物资实现了安全供应、及时供应、经济供应、廉洁供应。

4.3全方位监管采购物资质量

从外部的生产商、供应商,到公司内部的采购部门、审计部门、使用单位等,对主要设备的开始生产制造,到运输,到现场安装使用,再到设备使用状况的信息反馈,一直到报废处理,都着记录和监管,完善了物资采购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供应商信用管理篇(8)

一、电子商务实现中的供应链管理规范

电子商务不仅仅包括直接带来利润的商品买卖活动,即狭义的电子商务,也包括所有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的支持利润产生的其他活动,如产品产生、需求服务、销售支持、用户服务、业务协调等。电子商务的兴起是一场由技术手段飞速发展而引发的企业运作革命。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有两方面的涵义:

1.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在生产、流通等领域最直接的体现是采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信息处理方式,包括原材料管理、资金转移与支付、产品营销、产品交易、市场信息的搜集等,几乎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为it技术,尤其是edi、internet/intranet等现代i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电子商务得以在现代企业运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的企业及供应链运作模式变得不合时宜,如电话、传真等落后的库存信息传递方式在实时数据采集、数据仓库及智能数据分析等面前变得黯然失色,传真等业务往来手段也远不如电子邮件的便利。所以说,电子商务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凭空产生的商业运作模式。

2.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企业管理模式及思想的变革。电子商务不仅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便利,更重要的是它使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偶然性的,它有其必然的变化规律。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形式下,企业面临着投资负担增加和市场风险加大的压力,迫使企业从事自己不擅长的业务。从企业经营目标来看,以往企业的经营目标经历了以产品为导向、以销售为导向、以利润为导向等阶段,但这些战略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迅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企业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各个环节。市场的变迁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企业管理者开始思考各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革。管理者认识到,大而全的企业扩张战略永远不可能赶上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企业只有关注自身的核心业务才能“以静制动”,而不会陷入为了控制整个生产链而进行的低效扩张漩流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广泛应用使得这种战略管理模式的转变有了技术上的基础。电子商务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了全新的企业管理与经营模式。

二、供应链管理

(一)传统供应链管理分析

1.传统供应链管理结构分析。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一个横向的集成,通过通讯介质将预先指定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依次联系起来。这种供应链侧重于内部联系,灵活性差,仅限于点到点的集成。因此,供应链管理成本高、效率低,而且供应链的一个环节断了,将会造成整个供应链运行瘫痪。 

2.传统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横向集成特性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市场表现,表现在:

(1)过分强调自供——自产——自销的一体化供应链模式。企业表面是是无事不能,但实质上却严重影响了企业核心业务的开发,挫伤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注重了自身的资源利用,关注物流,却忽视了资本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缺乏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关系,产、供、销各自为政,造成产品库存积压、资金浪费和企业间的目标冲突。

(2)强调竞争而忽略合作。供应链各结点之间的关系被视为交易伙伴而不是合作伙伴,致使双频繁地讨价还价、拖欠货款、缺乏诚信,导致竞争大于合作;而不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则更为激烈,价格之战、亏损经营,其结果常常导致两败俱伤。

(3)缺乏服务平台和电子交易手段,缺乏市场响应机制。没有统一规范的信息服务平台和安全、可靠的电子交易平台,没有建立对用户不确定性需求的跟踪管理系统,不能及时回应顾客需求,顾客满意度下降,企业信息丢失,形象受损,供应链的所有成员不能协调一致,信息得不到共享和快速传递。

(4)重下游轻上游现象严重。由于观念上的偏颇,只重视下游的顾客,而忽视了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以为“供应商有求于我”,致使双方缺乏信任。

(5)供应信息不准,长鞭效应严重。由于客户信息不准,单方毁约情况较多,供应链信息传递扭曲,制造商难以根据订单进行生产,只好根据预测进行生产和库存,由此增加了库存成本,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6)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企业与企业之间缺乏联系,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信息重复、滞后或失真。

(二)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融合了当今现代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是一种系统化、集成化、敏捷化的先进管理模式,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一体化的管理过程。供应链管理的最主要思想是系统理论。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都是一个从生产商到最终用户的价值增值过程,电子商务是在一个更新的、更有效的技术平台(网络)上构建的供应链,实现电子商务的价值增值过程就是一个供应链管理过程。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出现了如下新的特点:

1.管理信息化。当今市场在急剧变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得持续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掌握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在竞争中知已知彼。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系统中信息共享的关键,改进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精度、及时性和流动速度,被认为是提高供应链绩效的必要措施。因此,企业管理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制定供应链运作的信息支持平台,如集成条形码、数据库、电子订货系统、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交换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一体,构建企业的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

2.横向一体化与网络化。以前企业为了追求资源的整合,往往借助于“纵向一体化”来实现高度的控制,但是纵向一体化却因为管理组织臃肿、业务领域过于庞杂,造成风险增强、管理成本上升,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思想开始兴起,即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本企业只抓最核心的东西:产品方向的和市场。“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的所有企业的“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

3.生产经营的敏捷柔性化。全球性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个企业已经难以依靠自身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在上个世纪末,美国提出了以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敏捷制造面对的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采用可以快速重构的生产单元构成的扁平组织结构,以充分自治的、分布式的协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注重发挥人的创造性,变企业之间的生产竞争关系为“共赢”关系,强调信息的开放和共享、集成虚拟企业,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实现敏捷制造提供了可能。

4.物流系统化、专业化。在此前的企业经营管理中,物流作为商务活动的辅助职能而存在,其本身并不构成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其业务管理也往往是分散进行,没有总体统一的协调和控制。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上升为企业经营中重要的一环,其经营的绩效直接决定整体交易的完成和服务的水准,尤其是物流信息对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商品的流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物流活动必须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管理。在这种要求下,人们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建立物流系统,包括社会物流系统和企业物流系统,从而使得物流活动能够从全方位、全过程、纵深化地得到管理和协调。

三、面向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结构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是利用以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和企业资源管理的方式,它的核心是高效率地管理企业的所有信息,帮助企业创建一个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并通过高效率的管理、增值和就用,帮助企业准确地定位市场、拓展市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促使企业采购过程的科学化,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销售量,降低成本,获取更大收益。相对于传统的链式供应链,因其对市场反应速度的缓慢而显示出局限性,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结构迫在眉睫。该结构通过internet/extranet/intranet将企业的内部资源(人、财、物、技术、信息、设备、时间)和外部资源(如上游的供应商和制造商、下游的分销商和客户以及银行、认证中心、酌送中心等相关机构)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满足传统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效率和从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建立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结构主要考虑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这种结构把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融入到电子商务之中,达到企业活动的高效率和最优化。

四、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需求预测、生产计划和控制、库存控制、采购、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是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来满足需求。

1.信息流。需求信息高度透明,供应链上游企业同时获得了市场的真实需求信息,避免需求信息的失真导致需求变异放大效应,是供需一致;通过internet在线下单,订单的处理速度和在成员企业之间的移动速度相当快。

2.物流。信息流指挥物流,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快速流动带来高速物流;物流的适应性强,由于物料或产品在指定时刻到达指定地点,可减少甚至消除各节点企业的库存。

3.资金流。资金流的方向是从用户到分销商到供应商。在线支付方式提高了订单的执行速度和交货速度。

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1.应用电子商务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模式要求突破传统的采购、生产、争销和服务的范畴和障碍,把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通过有效协调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企业内部的从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管理,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以适应新竞争环境下市场对企业生产和管理运作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

2.电子商务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切入点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中信息量庞大而复杂,如果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就有可能造成信息的失真,进而影响到供应链的稳定。而jit(准时制)、qr(快速反应)、ecr(有效客户反映)、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体系策略的应用可以解决供应链上出现的上述复杂问题,提高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弹性,能迅速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保证企业及供应链的高效运行。(1)准时制(just in time)。准时制是指将必要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特定的生产线生产必要的产品。准时制是电子商务条件下对生产领域物流的新要求。其目的是使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制成品能高效率地在各个生产环节流动,缩短物质实体再生产过程中停留的时间,杜绝产品库存积压、短缺和浪费现象。准时制虽然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模式,但它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在提高整个供应链对客户的响应时间、实现零库存生产、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2)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它是在准时制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是为了在以时间为基础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对环境反应敏捷和迅速的系统。因此,快速反应是信息系统和准时制物流系统结合起来实现“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将合适的产品交给合适的消费者”的产物。快速反应系统的目的在于减少原材料到消费者的时间,最大限度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对客户的需求做出最快反应。(3)有效客户反应(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它是指在食品杂货分销系统中,为消除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给客户带来更大效益而进行密切合作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它的目标是降低供应链各个环节如生产、库存和运输等方面的成本。有效客户反应是一种运用于工商业的策略,它改变了以往以单方面行动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它是一种基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思想和系统,它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成一条供应链管理,并把企业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子系统,对这条链上的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运输和分享等进行综合管理。企业资源计划是在市场竞争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包含的管理思想是非常广泛、深刻和科学的,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之所以可以实现,是同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分不开的。企业资源计划不但是一个全新概念的管理系统,而且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现代物流管理组.供应链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供应商信用管理篇(9)

一、电子商务实现中的供应链管理规范

电子商务不仅仅包括直接带来利润的商品买卖活动,即狭义的电子商务,也包括所有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的支持利润产生的其他活动,如产品产生、需求服务、销售支持、用户服务、业务协调等。电子商务的兴起是一场由技术手段飞速发展而引发的企业运作革命。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有两方面的涵义:

1.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在生产、流通等领域最直接的体现是采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信息处理方式,包括原材料管理、资金转移与支付、产品营销、产品交易、市场信息的搜集等,几乎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为it技术,尤其是edi、internet/intranet等现代i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电子商务得以在现代企业运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的企业及供应链运作模式变得不合时宜,如电话、传真等落后的库存信息传递方式在实时数据采集、数据仓库及智能数据分析等面前变得黯然失色,传真等业务往来手段也远不如电子邮件的便利。Www.133229.cOM所以说,电子商务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凭空产生的商业运作模式。

2.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企业管理模式及思想的变革。电子商务不仅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便利,更重要的是它使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偶然性的,它有其必然的变化规律。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形式下,企业面临着投资负担增加和市场风险加大的压力,迫使企业从事自己不擅长的业务。从企业经营目标来看,以往企业的经营目标经历了以产品为导向、以销售为导向、以利润为导向等阶段,但这些战略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迅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企业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各个环节。市场的变迁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企业管理者开始思考各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革。管理者认识到,大而全的企业扩张战略永远不可能赶上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企业只有关注自身的核心业务才能“以静制动”,而不会陷入为了控制整个生产链而进行的低效扩张漩流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广泛应用使得这种战略管理模式的转变有了技术上的基础。电子商务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了全新的企业管理与经营模式。

二、供应链管理

(一)传统供应链管理分析

1.传统供应链管理结构分析。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一个横向的集成,通过通讯介质将预先指定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依次联系起来。这种供应链侧重于内部联系,灵活性差,仅限于点到点的集成。因此,供应链管理成本高、效率低,而且供应链的一个环节断了,将会造成整个供应链运行瘫痪。

2.传统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横向集成特性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市场表现,表现在:

(1)过分强调自供——自产——自销的一体化供应链模式。企业表面是是无事不能,但实质上却严重影响了企业核心业务的开发,挫伤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注重了自身的资源利用,关注物流,却忽视了资本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缺乏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关系,产、供、销各自为政,造成产品库存积压、资金浪费和企业间的目标冲突。

(2)强调竞争而忽略合作。供应链各结点之间的关系被视为交易伙伴而不是合作伙伴,致使双频繁地讨价还价、拖欠货款、缺乏诚信,导致竞争大于合作;而不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则更为激烈,价格之战、亏损经营,其结果常常导致两败俱伤。

(3)缺乏服务平台和电子交易手段,缺乏市场响应机制。没有统一规范的信息服务平台和安全、可靠的电子交易平台,没有建立对用户不确定性需求的跟踪管理系统,不能及时回应顾客需求,顾客满意度下降,企业信息丢失,形象受损,供应链的所有成员不能协调一致,信息得不到共享和快速传递。

(4)重下游轻上游现象严重。由于观念上的偏颇,只重视下游的顾客,而忽视了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以为“供应商有求于我”,致使双方缺乏信任。

(5)供应信息不准,长鞭效应严重。由于客户信息不准,单方毁约情况较多,供应链信息传递扭曲,制造商难以根据订单进行生产,只好根据预测进行生产和库存,由此增加了库存成本,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6)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企业与企业之间缺乏联系,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信息重复、滞后或失真。

(二)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融合了当今现代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是一种系统化、集成化、敏捷化的先进管理模式,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一体化的管理过程。供应链管理的最主要思想是系统理论。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都是一个从生产商到最终用户的价值增值过程,电子商务是在一个更新的、更有效的技术平台(网络)上构建的供应链,实现电子商务的价值增值过程就是一个供应链管理过程。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出现了如下新的特点:

1.管理信息化。当今市场在急剧变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得持续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掌握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在竞争中知已知彼。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系统中信息共享的关键,改进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精度、及时性和流动速度,被认为是提高供应链绩效的必要措施。因此,企业管理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制定供应链运作的信息支持平台,如集成条形码、数据库、电子订货系统、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交换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一体,构建企业的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

2.横向一体化与网络化。以前企业为了追求资源的整合,往往借助于“纵向一体化”来实现高度的控制,但是纵向一体化却因为管理组织臃肿、业务领域过于庞杂,造成风险增强、管理成本上升,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思想开始兴起,即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本企业只抓最核心的东西:产品方向的和市场。“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的所有企业的“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

3.生产经营的敏捷柔性化。全球性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个企业已经难以依靠自身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在上个世纪末,美国提出了以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敏捷制造面对的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采用可以快速重构的生产单元构成的扁平组织结构,以充分自治的、分布式的协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注重发挥人的创造性,变企业之间的生产竞争关系为“共赢”关系,强调信息的开放和共享、集成虚拟企业,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实现敏捷制造提供了可能。

4.物流系统化、专业化。在此前的企业经营管理中,物流作为商务活动的辅助职能而存在,其本身并不构成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其业务管理也往往是分散进行,没有总体统一的协调和控制。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上升为企业经营中重要的一环,其经营的绩效直接决定整体交易的完成和服务的水准,尤其是物流信息对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商品的流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物流活动必须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管理。在这种要求下,人们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建立物流系统,包括社会物流系统和企业物流系统,从而使得物流活动能够从全方位、全过程、纵深化地得到管理和协调。

三、面向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结构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是利用以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和企业资源管理的方式,它的核心是高效率地管理企业的所有信息,帮助企业创建一个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并通过高效率的管理、增值和就用,帮助企业准确地定位市场、拓展市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促使企业采购过程的科学化,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销售量,降低成本,获取更大收益。相对于传统的链式供应链,因其对市场反应速度的缓慢而显示出局限性,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结构迫在眉睫。该结构通过internet/extranet/intranet将企业的内部资源(人、财、物、技术、信息、设备、时间)和外部资源(如上游的供应商和制造商、下游的分销商和客户以及银行、认证中心、酌送中心等相关机构)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满足传统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效率和从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建立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结构主要考虑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这种结构把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融入到电子商务之中,达到企业活动的高效率和最优化。

四、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需求预测、生产计划和控制、库存控制、采购、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是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来满足需求。

1.信息流。需求信息高度透明,供应链上游企业同时获得了市场的真实需求信息,避免需求信息的失真导致需求变异放大效应,是供需一致;通过internet在线下单,订单的处理速度和在成员企业之间的移动速度相当快。

2.物流。信息流指挥物流,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快速流动带来高速物流;物流的适应性强,由于物料或产品在指定时刻到达指定地点,可减少甚至消除各节点企业的库存。

3.资金流。资金流的方向是从用户到分销商到供应商。在线支付方式提高了订单的执行速度和交货速度。

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1.应用电子商务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模式要求突破传统的采购、生产、争销和服务的范畴和障碍,把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通过有效协调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企业内部的从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管理,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以适应新竞争环境下市场对企业生产和管理运作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

2.电子商务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切入点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中信息量庞大而复杂,如果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就有可能造成信息的失真,进而影响到供应链的稳定。而jit(准时制)、qr(快速反应)、ecr(有效客户反映)、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体系策略的应用可以解决供应链上出现的上述复杂问题,提高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弹性,能迅速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保证企业及供应链的高效运行。(1)准时制(just in time)。准时制是指将必要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特定的生产线生产必要的产品。准时制是电子商务条件下对生产领域物流的新要求。其目的是使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制成品能高效率地在各个生产环节流动,缩短物质实体再生产过程中停留的时间,杜绝产品库存积压、短缺和浪费现象。准时制虽然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模式,但它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在提高整个供应链对客户的响应时间、实现零库存生产、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2)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它是在准时制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是为了在以时间为基础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对环境反应敏捷和迅速的系统。因此,快速反应是信息系统和准时制物流系统结合起来实现“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将合适的产品交给合适的消费者”的产物。快速反应系统的目的在于减少原材料到消费者的时间,最大限度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对客户的需求做出最快反应。(3)有效客户反应(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它是指在食品杂货分销系统中,为消除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给客户带来更大效益而进行密切合作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它的目标是降低供应链各个环节如生产、库存和运输等方面的成本。有效客户反应是一种运用于工商业的策略,它改变了以往以单方面行动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它是一种基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思想和系统,它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成一条供应链管理,并把企业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子系统,对这条链上的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运输和分享等进行综合管理。企业资源计划是在市场竞争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包含的管理思想是非常广泛、深刻和科学的,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之所以可以实现,是同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分不开的。企业资源计划不但是一个全新概念的管理系统,而且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现代物流管理组.供应链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供应商信用管理篇(10)

基于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框架

基于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应面向产品的全部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实现对产品设计质量、生产质量和使用质量的全面控制与管理,保证整个供应链上所有成员间的信息集成和过程的集成,从而实现企业间共同协作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该系统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由核心企业负责系统的建立、维护管理,核心企业、各级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和用户都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该系统,系统提供面向产品全部生产过程各个阶段和各层次的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支持,实现供应链所有成员的数据同步,达到真正的全员参与共同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的目标。为了实现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系统网络采用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互联网、企业内网和企业间互连网的合理信息共享,以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信息的存储,通讯连接通过TCP/IP通讯协议,运用浏览器实现信息的录入与查询(如图1所示)。

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依照前面的基于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基于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图2所示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实现了基于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的核心功能,即: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协同产品设计质量管理、产品销售质量管理、供应商评价与选择、销售商评价与选择、客户反馈及评价和系统管理等功能域。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实现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传递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后的产品信息的反馈,它包括:质量计划管理、不合格品管理和质量改进管理。

协同产品设计质量管理模块用于向整个供应链协同产品设计信息并选择确定协同设计参与的对象。它包括:协同设计计划和协同设计确认。

产品销售质量管理模块用于监控分销商和零售商的服务质量,它包括:分销商服务质量管理和零售商服务质量管理。

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模块用于对各级供应商进行评价,通过统计日常生产过程质量模块中不合格品的信息和协同设计质量模块的数据和信息实现真正科学的、公正的对供应商的评价,从而可以淘汰不符合核心企业发展要求的供应商,使整个供应链始终都能按照核心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要求发展。

销售商评价与选择模块通过对产品销售管理模块提供的数据的分析,实现对分销商和零售商服务质量的科学评价,从而更加科学有效的选择符合核心企业发展要求的分销商和零售商。

客户意见反馈模块作为与客户的接口,它主要负责客户对产品质量的反馈和产品销售过程服务质量的反馈。

系统管理模块通过用户/角色/权限三级控制策略,实现了系统的权限的控制,将用户的权限控制细化到记录级别,为整个系统提供了安全保障。它由核心企业按照供应链质量管理模式的要求分配适当的权限,从而有利于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

应用系统进行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流程

(一)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处理流程

核心企业确定各级供应商产品质量标准,输入质量计划管理模块,各供应商通过该模块可以查阅本企业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其上游企业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当确定上游企业传递的产品质量的检验标准后,对其产品进行检验,通过检验把不合格的产品信息通过计算机输入到不合格品管理中,不合格品信息会自动共享到质量改进管理模块和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模块。各级供应商通过查阅质量改进模块可以确定传递到下游的产品中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信息,对其快速反应。

(二)协同设计过程的处理流程

供应链上各企业根据需求确定自己的协同设计需求后,输入协同设计信息计划中。有意向的成员企业,把自己的意向信息输入到协同设计公告中。当协同设计企业确定协同设计企业的名单后,输入协同设计确认中,各企业通过查询协同设计确认中的信息可以清楚的了解参与协同设计企业的名单。

(三)用户反馈过程

用户购买产品后登陆系统输入产品质量反馈和服务质量反馈同时服务质量信息会共享到零售商评价中,产品质量反馈可以使企业较快的了解客户的需求。

(四)供应商评价与选择过程

通过共享不合格品信息到各级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模块,实现对各级供应商的科学评价与考核,以满足供应链成员动态更新的要求,实现供应链整体的质量管理的要求。

(五)销售商评价与选择过程

零售商可以通过分销商评价对分销商进行评价,核心企业通过零售商对分销商的评价信息确定对零售商的考核,同时通过用户提供的服务质量的反馈信息实现核心企业对零售商的考核与评价。

(六)用户对产品质量的反馈信息的处理过程

用户作为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对产品质量的反馈对于企业确定自己的产品质量标准以及产品质量发展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核心企业通过对用户反馈的质量信息的分析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于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提供了一个信息系统平台,使得异地分布的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能够快速、经济地部署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质量管理信息的协同、质量控制的协同和产品设计的协同,真正实现基于供应链的质量管理。

供应商信用管理篇(11)

[中图分类号] F0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12-0055-03

[作者简介] 周终东,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郑金胜,江西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江西 南昌 330025)

一、电子商务实现中的供应链管理规范

电子商务不仅仅包括直接带来利润的商品买卖活动,即狭义的电子商务,也包括所有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的支持利润产生的其他活动,如产品产生、需求服务、销售支持、用户服务、业务协调等。电子商务的兴起是一场由技术手段飞速发展而引发的企业运作革命。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有两方面的涵义:

1.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在生产、流通等领域最直接的体现是采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信息处理方式,包括原材料管理、资金转移与支付、产品营销、产品交易、市场信息的搜集等,几乎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为IT技术,尤其是EDI、Internet/Intranet等现代I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电子商务得以在现代企业运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的企业及供应链运作模式变得不合时宜,如电话、传真等落后的库存信息传递方式在实时数据采集、数据仓库及智能数据分析等面前变得黯然失色,传真等业务往来手段也远不如电子邮件的便利。所以说,电子商务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凭空产生的商业运作模式。

2.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企业管理模式及思想的变革。电子商务不仅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便利,更重要的是它使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偶然性的,它有其必然的变化规律。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形式下,企业面临着投资负担增加和市场风险加大的压力,迫使企业从事自己不擅长的业务。从企业经营目标来看,以往企业的经营目标经历了以产品为导向、以销售为导向、以利润为导向等阶段,但这些战略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迅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企业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各个环节。市场的变迁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企业管理者开始思考各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革。管理者认识到,大而全的企业扩张战略永远不可能赶上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企业只有关注自身的核心业务才能“以静制动”,而不会陷入为了控制整个生产链而进行的低效扩张漩流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广泛应用使得这种战略管理模式的转变有了技术上的基础。电子商务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了全新的企业管理与经营模式。

二、供应链管理

(一)传统供应链管理分析

1.传统供应链管理结构分析。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一个横向的集成,通过通讯介质将预先指定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依次联系起来。这种供应链侧重于内部联系,灵活性差,仅限于点到点的集成。因此,供应链管理成本高、效率低,而且供应链的一个环节断了,将会造成整个供应链运行瘫痪。

2.传统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横向集成特性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市场表现,表现在:

(1)过分强调自供――自产――自销的一体化供应链模式。企业表面是是无事不能,但实质上却严重影响了企业核心业务的开发,挫伤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注重了自身的资源利用,关注物流,却忽视了资本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缺乏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关系,产、供、销各自为政,造成产品库存积压、资金浪费和企业间的目标冲突。

(2)强调竞争而忽略合作。供应链各结点之间的关系被视为交易伙伴而不是合作伙伴,致使双频繁地讨价还价、拖欠货款、缺乏诚信,导致竞争大于合作;而不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则更为激烈,价格之战、亏损经营,其结果常常导致两败俱伤。

(3)缺乏服务平台和电子交易手段,缺乏市场响应机制。没有统一规范的信息服务平台和安全、可靠的电子交易平台,没有建立对用户不确定性需求的跟踪管理系统,不能及时回应顾客需求,顾客满意度下降,企业信息丢失,形象受损,供应链的所有成员不能协调一致,信息得不到共享和快速传递。

(4)重下游轻上游现象严重。由于观念上的偏颇,只重视下游的顾客,而忽视了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以为“供应商有求于我”,致使双方缺乏信任。

(5)供应信息不准,长鞭效应严重。由于客户信息不准,单方毁约情况较多,供应链信息传递扭曲,制造商难以根据订单进行生产,只好根据预测进行生产和库存,由此增加了库存成本,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6)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企业与企业之间缺乏联系,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信息重复、滞后或失真。

(二)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融合了当今现代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是一种系统化、集成化、敏捷化的先进管理模式,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一体化的管理过程。供应链管理的最主要思想是系统理论。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都是一个从生产商到最终用户的价值增值过程,电子商务是在一个更新的、更有效的技术平台(网络)上构建的供应链,实现电子商务的价值增值过程就是一个供应链管理过程。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出现了如下新的特点:

1.管理信息化。当今市场在急剧变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得持续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掌握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在竞争中知已知彼。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系统中信息共享的关键,改进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精度、及时性和流动速度,被认为是提高供应链绩效的必要措施。因此,企业管理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制定供应链运作的信息支持平台,如集成条形码、数据库、电子订货系统、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交换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一体,构建企业的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

2.横向一体化与网络化。以前企业为了追求资源的整合,往往借助于“纵向一体化”来实现高度的控制,但是纵向一体化却因为管理组织臃肿、业务领域过于庞杂,造成风险增强、管理成本上升,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思想开始兴起,即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本企业只抓最核心的东西:产品方向的和市场。“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的所有企业的“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

3.生产经营的敏捷柔性化。全球性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个企业已经难以依靠自身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在上个世纪末,美国提出了以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敏捷制造面对的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采用可以快速重构的生产单元构成的扁平组织结构,以充分自治的、分布式的协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注重发挥人的创造性,变企业之间的生产竞争关系为“共赢”关系,强调信息的开放和共享、集成虚拟企业,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实现敏捷制造提供了可能。

4.物流系统化、专业化。在此前的企业经营管理中,物流作为商务活动的辅助职能而存在,其本身并不构成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其业务管理也往往是分散进行,没有总体统一的协调和控制。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上升为企业经营中重要的一环,其经营的绩效直接决定整体交易的完成和服务的水准,尤其是物流信息对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商品的流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物流活动必须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管理。在这种要求下,人们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建立物流系统,包括社会物流系统和企业物流系统,从而使得物流活动能够从全方位、全过程、纵深化地得到管理和协调。

三、面向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结构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是利用以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和企业资源管理的方式,它的核心是高效率地管理企业的所有信息,帮助企业创建一个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并通过高效率的管理、增值和就用,帮助企业准确地定位市场、拓展市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促使企业采购过程的科学化,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销售量,降低成本,获取更大收益。相对于传统的链式供应链,因其对市场反应速度的缓慢而显示出局限性,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结构迫在眉睫。该结构通过Internet/Extranet/Intranet将企业的内部资源(人、财、物、技术、信息、设备、时间)和外部资源(如上游的供应商和制造商、下游的分销商和客户以及银行、认证中心、酌送中心等相关机构)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满足传统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效率和从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建立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结构主要考虑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这种结构把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融入到电子商务之中,达到企业活动的高效率和最优化。

四、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需求预测、生产计划和控制、库存控制、采购、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是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来满足需求。

1.信息流。需求信息高度透明,供应链上游企业同时获得了市场的真实需求信息,避免需求信息的失真导致需求变异放大效应,是供需一致;通过Internet在线下单,订单的处理速度和在成员企业之间的移动速度相当快。

2.物流。信息流指挥物流,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快速流动带来高速物流;物流的适应性强,由于物料或产品在指定时刻到达指定地点,可减少甚至消除各节点企业的库存。

3.资金流。资金流的方向是从用户到分销商到供应商。在线支付方式提高了订单的执行速度和交货速度。

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1.应用电子商务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模式要求突破传统的采购、生产、争销和服务的范畴和障碍,把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通过有效协调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企业内部的从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管理,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以适应新竞争环境下市场对企业生产和管理运作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

2.电子商务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切入点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中信息量庞大而复杂,如果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就有可能造成信息的失真,进而影响到供应链的稳定。而JIT(准时制)、QR(快速反应)、ECR(有效客户反映)、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体系策略的应用可以解决供应链上出现的上述复杂问题,提高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弹性,能迅速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保证企业及供应链的高效运行。(1)准时制(Just In Time)。准时制是指将必要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特定的生产线生产必要的产品。准时制是电子商务条件下对生产领域物流的新要求。其目的是使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制成品能高效率地在各个生产环节流动,缩短物质实体再生产过程中停留的时间,杜绝产品库存积压、短缺和浪费现象。准时制虽然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模式,但它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在提高整个供应链对客户的响应时间、实现零库存生产、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2)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它是在准时制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是为了在以时间为基础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对环境反应敏捷和迅速的系统。因此,快速反应是信息系统和准时制物流系统结合起来实现“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将合适的产品交给合适的消费者”的产物。快速反应系统的目的在于减少原材料到消费者的时间,最大限度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对客户的需求做出最快反应。(3)有效客户反应(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它是指在食品杂货分销系统中,为消除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给客户带来更大效益而进行密切合作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它的目标是降低供应链各个环节如生产、库存和运输等方面的成本。有效客户反应是一种运用于工商业的策略,它改变了以往以单方面行动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它是一种基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思想和系统,它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成一条供应链管理,并把企业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子系统,对这条链上的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运输和分享等进行综合管理。企业资源计划是在市场竞争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包含的管理思想是非常广泛、深刻和科学的,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之所以可以实现,是同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分不开的。企业资源计划不但是一个全新概念的管理系统,而且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现代物流管理组.供应链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