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供应链下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时间:2022-12-14 09:03:29

供应链下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供应链下食品安全问题篇1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人们对食物就有非常特殊的感情,虽然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生产出了许多种类新奇的食品,创造了巨额的经济收入,但食品质量安全一直是我国相关行业的关注重点。随着现代食品供应链的形成,从粮食种植、生产、加工再到后期的销售,一整套的服务都关系着食品的质量安全。而如何在整个过程中建立食品质量的安全预警机制,降低食品质量不过关所带来的影响,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探究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意义,总结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确保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得以有效建立,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安全风险预警研究的重要性

食品供应链关系着食品行业的发展与质量,如果食品供应链出现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不公开等情况,不仅容易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还会给当前社会带来一定的恐慌,让人们对企业所生产的各种食品产生不信任感。而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的出现,标志着食品质量安全管控与检验系统的形成,不但能够大幅降低食品质量安全水平过低所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能够筛选排除食品质量安全不过关的产品和企业,让人们在食品消费时更加放心。另外,我国在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当中,也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食品在生产与加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与质量,把食品安全企业生产环境的检查纳入重点检查体系,通过识别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降低质量不过关食品所带来安全事件的概率,从而提高全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2食品安全风险类型分析

2.1食品源头风险

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如果食品本身质量较差且原材料不合格,容易生产出食品质量安全较低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在源头上会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农民在农作物种植期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剂,在禽类的养殖过程中也大量使用含有激素的饲料,这使得农产品体内残留危害物质浓度过高[1],进而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所以,食品本身存在问题是质量安全风险的源头,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非常大。

2.2食品加工风险

部分食品在完成处理之后需要进行二次加工,而在加工过程中,食品加工风险会影响食品的质量安全,其中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有加工工艺不成熟、环境不卫生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等情况。如果在加工过程中,由于这些因素的出现而导致食品遭到污染[2],不仅会使食品质量安全进一步下降,同时也会产生有害毒素,毒害食用者的身体,影响其健康水平。

2.3食品运输风险

食品在生产过后需要由指定的运输工具运输到城市等区域进行销售,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运输工具本身卫生标准不过关,使得食品在转移过程中受到污染。不仅会降低食品质量,还会加剧运输环境污染情况,为下一次相关食品的运输带下更大的影响。2.4食品管理存放风险食品经营物流运输到指定仓库后,会交由专门的仓储管理员进行管理存放。然而在食品存放环节,可能会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食品的质量安全下降,包括但不限于仓库环境卫生不达标、存放管理员素质过低、仓储条件不达标等情况的出现,致使食品在存放过程中出现腐烂、变质等情况,严重影响食品质量安全。2.5食品销售风险在食品销售环节,可能会由于销售人员自身手部未消毒,手掌与食品直接接触过程中,细菌转移到食品上,致使食品遭到外界污染,质量下降,进而滋生细菌至数量超标,使人体受到危害。

3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对策

3.1构建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网络

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需要有足够信息的支持,才能够完成对风险的防控,降低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出现的次数。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的有效落实,需要在国家相关法律要求下建立完善的预警部门与预警情报统计机制。通过建设完善的信息网络,推动各大食品企业接入该网络,从而实现食品信息的录入与监控。通过监测当前食品行业产品动态,联动卫生部门、工商局、物价管理部门等相关机构,对市场上可能出现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并解决。共享其信息并在相关平台上,要求各企业自检并处理相关问题,从而实现食品质量安全预警。

3.2强化食品源头追溯体系

食品的种植、生产、加工、运输、存放和销售都是一条完整的流程,无论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通过强化食品源头追溯体系,重视冷链物流运输以及食品生产加工的每一个环节,能对食品生产流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溯源,做到安全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追溯,从而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企业进行问责,达到震慑目的。再者,食品源头追溯体系也可以结合现有的信息技术网络构建食品信息共享服务中心[3],让每一个从事食品安全行业工作的人都可以借助此系统实现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评价与相关信息的查询,从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体系,提升我国社会食品安全质量水平。

3.3加强食品销售环节的监督与管理

食品销售是整个供应链中最为复杂的一环,在此过程中,食品可能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感染源而造成其质量安全水平下降。通过强化食品销售监督管理,能够从第三方视角实现食品销售的监督与控制,防止食品销售人员因消毒未到位而直接接触食品,造成其质量安全下降的事情发生。另外,通过加强食品销售的监督与管理,也能够起到食品销售环节的震慑作用[4],防止部分居心不良的商家在此环节将质量不过关的食品掺杂到正常质量的食品当中,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

3.4加强食品质量信息的透明度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现阶段众多的食品安全事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为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可以利用大数据与新媒体等信息传播渠道进行信息的解释与说明,提升食品信息与监管的透明度,防止个人或企业利用网络进行过分的舆论宣传,造成食品安全恐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社会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除此之外,还要完善相应的食品安全危险响应处理机制,确保在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还未爆发时,利用风险预警体系识别食品供应链当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作出相关处理,避免食品质量安全不过关和食品质量水平过低所造成的社会恐慌[5]。

4结语

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体系作为当前我国食品质量保障的主要措施,通过应用其风险预警功能,实现公开食品质量信息、加强食品销售环节的监督与管理、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机制、强化食品源头追溯体系等目标。从而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水平,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唐若宓 单位: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

供应链下食品安全问题篇2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日常生活必需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近几年来食品安全质量不合格问题屡见不鲜,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食品供应链和食品产业链结构比较复杂,增加了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督的难度。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是导致食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1积极建立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意义

建立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是为食品质量安全提供基础保障,也是必要的保障。食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不同主体若没有协调的、长久的关系为合作的基本前提,始终坚持独立为营,为最求利润偷工减料和降低要求,会对食品供应链稳定和安全的运行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1]。因此提高食品供应链运行的稳定性和健康性,需要建立完善的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食品质量和安全不仅被人们所关注,也是社会话题关注的焦点。鉴于此,相关的食品质检部门或监督部门应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及监督和管理的力度,针对不同性质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解决措施。但在少数食品成分中,还存在激素或添加剂分量过高的现象,相关部门的食品质量检测工作达不到相应的标准或要求。在食品供应链的各个工序环节存在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2建立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2.1质量安全预警系统

相关部门需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后监管的方式进行创新,建立信息预警系统和信息共享系统,以便能在食品质量安全的预警方面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保障食品质量的安全提供法律依据。对于国外比较成功的食品质量安全系统的经验要积极地进行分析、学习和借鉴,结合食品质量安全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质量安全模型和预警系统。为给食品质量安全预警和对食品质量的安全性做出正确的综合评价提供准确的、科学的数据和信息,应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和检测站及其他相关的信息共享和采集系统,以便于实时对食品质量信息进行监督和检测。对食品供应链中的农牧产品的生产、加工,食品成品的储藏、流通、经营销售等具体情况进行全程的监控。强化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采集手段,引进先进的监督和检测的技术和设备,优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调的机制体系,提高监督和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充分梳理技术标准及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2]。除此之外,还要借助网络平台及追溯机制体系监测跟踪食品质量安全。需保证监督、检测的信息及反馈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能及时地、准确地发现食品质量安全节点。

2.2食品质量控制系统

2.2.1食品生产原材料的质量安全控制

为提升食品整体的质量安全的有效性,需严格把控食品生产所用的原材料的质量水平。可通过农民协会、农村信用社或其他组织形式使农户处于分散状态,有效提高农户整体性,参与到食品的流通和生产的工作中,有效降低食品供应链中的提供食品生产原材料的农户的数量。在现代化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组织、分配农户的农业生产活动,借助有关组织的管理力量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把控。相关部门可通过引导和鼓励农户建立统一的合作组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食品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联合食品供应链中的加工企业、超市等企业组织上游农户,建立农户+基地、农户+企业的合作发展模式,建立绿色环保的无公害食品基地,将食品供应链的分散点凝聚成整体点。食品供应链系统中的企业始终朝着一体化的趋势发展,整合农户资源,能有效地加强食品供应链上下游的交易[3]。企业可运用传帮带的方式提高农户的种植和养殖能力。

2.2.2食品生产的质量安全控制

食品加工企业在进行正式生产之前要认真地、仔细地筛选生产用的原材料的质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过期、不卫生、受污染等的原材料。保证生产环节和环境的清洁性,并制定健全的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引进能有效提升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的先进技术、设备等,对负责质量监控、产品生产、产品检测等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遴选。在食品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配置符合卫生标准的工作服和手套,为避免在生产加工环节、产品销售环节或其他环节中的食品质量安全隐患,生产企业需引进先进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对食品从原材料选取到流通市场的整个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质量安全分析[4]。

2.2.3食品储存及运输的质量安全控制

生鲜食品储藏过程中容易腐烂变质,很难长期保存。应针对生鲜食品建立科学的流通、储存方式,分别建设仓库和冷库,防止食品受潮、发霉、腐变,确保生鲜食品质量安全,减少因变质造成的损耗浪费。流通运转是食品供应链的重点环节,需特别注意配送、运输环节,保障食品的质量。流通运转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难点,需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确保食品在流通运转过程的质量安全。

2.3可追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要承担的责任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也制定了完善的召回卫生不符合标准的食品的溯源制度,为将要建立科溯源系统的食品企业提供法律性质的依据和参考。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高效、准确的食品溯源体系,利用条码技术对食品生产商、生产时间、生产批次、生产规格、参与者及生产产地等信息进行准确有效地记录,为追踪食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和依据。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条码技术对食品供应链的节点和环节进行有效标识,不同的节点和环节信息建立管理、传递、识别机制,追溯和跟踪食品供应链的食品流通、销售、储存、包装和生产等环节,及时发现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处理[5]。

3结语

食品供应链的稳定运行是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食品供应链的健康、稳定,需建立完善的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相关部门应构建食品质量安全的预警系统和溯源系统,有效提升食品供应链的稳定性,为食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韦海燕 单位:广州市食品检验所

供应链下食品安全问题篇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饮食的追求也呈现出明显的高质量、多元化趋势[1]。而市场发展规律决定了有需求就有供应,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了覆盖范围极广的食品供应链[2]。食品供应链实现了食品在更大范围内的流通,但由于食品供应链中涉及的环节较多,相关质量安全的管控问题也逐渐开始显现[3]。受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现阶段影响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因素主要分为能力风险与信用风险两部分[4]。其中,能力风险主要体现在食品供应链的单个个体中,信用风险则主要体现在食品供应链的个体关系中,对二者进行有效管控是提高市场上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5]。本文提出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能力风险与信用风险控制研究,在分析了供应链视角下食品安全能力风险与信用风险形成机理基础上,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控制策略,以期为提高食品供应链风险管控效果、优化食品市场环境提供帮助。

1供应链视角下食品安全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为了实现对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要对风险的形成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分析结果,采取相关策略、措施从根源上降低相关风险的存在概率[6]。为此,本文通过收集整理权威网站和媒体报道中反馈的5000余起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事件,对事件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结合相关访谈记录以及实际调研数据[7],分别对供应链视角下食品能力风险与信用风险的诱因展开分析。

1.1能力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能力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链主体对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保障能力存在一定不足。在食品供应链中,涉及的环节相对较多,且供应链中主体的分散程度较高,表现出规模普遍偏小的特点。这就使得食品供应链主体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限制较为明显,无法提供切实有效的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保障技术,在相关管理能力和认知能力较为落后的背景下,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问题更加突出。食品供应链运输产品的生产需要经过多个环节,而各个环节的主体大多是以相对分散的形式存在的,导致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能力及技能水平存在差异。同时这种多方参与的生产模式也使得食品产地环境污染、原料品污染等源头风险因素的控制工作较难开展,进一步加大了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能力风险。不仅如此,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保障离不开生产加工环节对设备和管理资源的投入,而这种离散化的生产方式使得相关保障措施参差不齐。部分个体生产经营者和微小型企业在生产技术上不够先进,同时缺少科学、严谨的管理手段,可利用的资金和人才也极为有限,使得食品在供应链源头就存在微生物超标、添加剂滥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一旦食品供应链的储存、运输装备和技术无法实现高质量运行,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能力风险将成为难以避免的问题之一。

1.2信用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供应链中各主体之间不稳定的关系,这种相对动态的合作关系使得供应链的参与者对于食品安全的责任感较低,并未树立牢固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3]。由于食品供应链的主导是食品的生产加工企业,在供应链的上游直接连接供应商,在供应链的下游直接连接各个分级的销售商。而食品供应链上下游主体之间的合作建立在利益合理化分配的基础上。值得关注的是,这里的合理化并不是一种静态的分配标准,而是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下的分配关系。其中,利益驱动的变化特征使得供应链的合作关系大多是以暂时结盟的形式存在的。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下,对于利益的分配更加倾向于实际产出,而对于风险责任的划分尚不完善,二者的一体化机制存在明显不足。同时,由于现阶段并未出台完备的固化双方关系的法律规定,导致企业在个体利益驱动下,合作关系中各主体的协同意识较为薄弱。结合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食品供应链结构松散、主体合作关系不稳定是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信用风险的核心问题。再进一步分析,出现结构松散、主体合作关系不稳定的原因是在食品供应链中食品质量信息的透明化程度较低,无法实现百分之百的信息对称。在食品供应链的终端,消费者判断食品是否安全的方式主要是感官判断,而食品供应链的中间环节,也就是销售商,其判断食品是否安全的方式更加倾向于指标检测结果,导致消费者和经销商之间出现了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上的不对称。部分商家利用该“盲区”,通过虚假宣传等方式以次充好,导致市场上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参差不齐,诱发食品质量安全信用风险。

2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能力风险控制策略

2.1加强食品供应链体系建设

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能力风险控制中,相关环节的管理难度较大。因此,为对其实现有效控制,必须要在降低食品供应链运行成本的前提下,提高食品在供应链各环节的监管力度。为此,可以充分结合食品供应链的构成情况,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建立供应链食品流通信息为基础的数字化管理体系,通过对单品生产规模统一化,对物流信息统计标准化,将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与物流管理机制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产销储配售一体化的食品供应链体系,减少中间环节的分支,降低管理难度。此外,可以借助数字化平台构建食品订单流通轨迹定位体系,使得食品在供应链的源头到供应链的终端都能够做到可溯源,从而提升食品供给的安全水平,改善对供应链的调控能力,降低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能力风险。

2.2加强流通领域安全监管

食品在供应链中流通的过程是一个涉及领域多、涉及风险点广的过程,仅以生产经营企业的自我约束力难以实现对相关风险的有效控制。因此,从宏观上,要积极完善流通领域安全监管机制,对于问题食品,应对其所在供应链进行严格处理,对不合格食品采取退市、召回、销毁等措施,同时公布相关治理制度,建立以生产经营企业为管理主体、以政府监管部门为管理手段的行业生态。不仅如此,供应链食品质量安全能力风险控制离不开科学的防控体系支撑。在充分结合食品在各个流通环节的质量管理标准后,要建立与之对应的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责任链,以更加细致化的区域划分、更加系统化的风险管控手段及更加严格的质量管控标准对食品供应链涉及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进行监管。但需注意的是,不同区域的风险侧重点不同,因此在具体的实施阶段,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准确分析风险点,结合风险分级划分结果,对重点区域、企业、环节和产品实施个性化的防控、排查措施,从根本上降低食品供应链企业能力带来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3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信用风险控制策略

3.1完善合作关系条款

稳定健康的合作关系是确保食品供应链可靠性的基础,也是降低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信用风险的关键。为了实现该目标,在确定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后,需要以更加完善的合作关系条款维护双方的利益,界定双方的责任,这就要求在合同内容中补充具有防御性质的条款。当现有供应链中的企业达成纳入新企业进入供应链的共识时,相关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都需要承担相关的责任。不仅如此,结合供应链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在合同中明确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设备和资金投入要求,以此降低由于能力和资质问题带来的不可抗力信用问题。借助合同中的防御性合作条款,实现对供应链中的企业的约束,以统一的标准对供应链中的企业进行管理。

3.2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

更加透明化的信息共享机制是提高食品供应链各环节自我监管作用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各个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行动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在此基础上构建以信息共享为基础的交流机制不仅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周转效率,对于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协同调节也有积极作用。当供应链出现风险时,可以根据对应的信息实现对其的溯源,不仅提高了对问题食品的追踪效果,同时也为明确责任提供了极大帮助。依据共享信息中显示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补救措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在具体的共享信息中,要包含食品供应链的物流信息、食品生产企业及中转企业的库存信息、经销企业的销售计划信息以及现有订单信息,结合实时销售量信息,实现对供应链各环节的协调运行,降低信用风险。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诚信档案,对于存在运输、销售不合法食品供应链企业,将其添加至诚信体系黑名单,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其进行惩戒。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4结语

在食品供应链中,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且分布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相关质量安全风险的存在使得食品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为此,本文提出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能力风险与信用风险控制研究,针对各类风险形成的源头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控制策略,希望为食品供应链安全、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助力,为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开展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肖和山,周光永.供应链监管体系下出口食品风险预警与控制[J].食品工业,2021,42(7):338-342.

[2]杨成彬,王勇,刘刚.质量管理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及管理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18):188-190.

[3]周红.新零售市场、供应链金融与信用风险控制关联性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20,34(2):34-37.

[4]王正,赵榕,罗仁才,等.疾控机构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室安全和质量风险识别与控制[J].首都公共卫生,2021,15(2):108-110.

[5]孙梦捷,李洁君,杨建平,等.含有植物纤维或玉米淀粉的食品接触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研究[J].塑料工业,2021,49(3):106-109.

[6]李伟伟,胡进伟,王瑞锋.基于Python语言实现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系统[J].轻工科技,2021,37(3):81-82.

[7]生吉萍,宿文凡,罗云波.食品流通领域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J].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9):240-243.

作者:蔡颖萱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