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网络安全的研究背景大全11篇

时间:2023-10-16 09:59:20

网络安全的研究背景

网络安全的研究背景篇(1)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Research

Li Meng

(Information Center of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HenanZhengzhou 450004)

【 Abstract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wide application,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is increasingly apparen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quo of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safety,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are analyzed the main threat, finally gives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computer networks.

【 Keywords 】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security management; security technology

0 引言

目前无论对于谁,信息才是最有价值的资源,而信息技术负责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导致了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被包容在信息当中。如果信息技术受到了破坏,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失误,会发生什么呢?银行卡里的钱一下就不见了,邮递的货物不知去向,公司的收益无从查询。无论对谁,这都是极大的威胁,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网络安全事件不断出现,电脑病毒网络化趋势愈来愈明显,垃圾邮件日益猖獗,黑客攻击呈指数增长,利用互联网传播有害信息手段日益翻新。网络在带给人们自由开放的同时,也带来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网络信息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1 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指网络系统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数据的安全。网络信息的传输、存储、处理和使用都要求处于安全状态。可见,网络安全至少应包括静态安全和动态安全两种。静态安全是指信息在没有传输和处理的状态下信息内容的秘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动态安全是指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窃取、遗失和破坏。

2 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

据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超过1亿,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5300万人,上网计算机数量达到4560万台,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位居全球第二。

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根据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大陆) 病毒造成的主要危害情况:“浏览器配置被修改”是用户提及率最高的选项,达20.9%,其次病毒造成的影响还表现为“数据受损或丢失”18%,“系统使用受限”16.1%,“密码被盗”13.1%,另外“受到病毒非法远程控制”提及率为6.1%,“无影响”的只有4.2%。

2.1 计算机犯罪案件逐年递增

计算机犯罪对全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新威胁,犯罪学家预言未来信息化社会犯罪的形式将主要是计算机网络犯罪。我国自1986 年深圳发生第一起计算机犯罪案件以来,计算机犯罪呈直线上升趋势,犯罪手段也日趋技术化、多样化,犯罪领域也不断扩展,许多传统犯罪形式在互联网上都能找到影子,而且其危害性已远远超过传统犯罪。

计算机犯罪的犯罪主体大多是掌握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士,甚至一些原为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专家的职业人员也铤而走险,其犯罪所采用的手段则更趋专业化。他们洞悉网络的缺陷与漏洞,运用丰富的电脑及网络技术,借助四通八达的网络,对网络及各种电子数据、资料等信息发动进攻,进行破坏。

2.2 计算机病毒危害突出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能在计算机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自身精确地拷贝或有修改地拷贝到其他程序体内,给计算机系统带来某种故障或使其完全瘫痪,它具有传染性、隐蔽性、激发性、复制性、破坏性等特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急剧增加,扩散速度大大加快,受感染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网络安全的研究背景篇(2)

前言:伴随着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发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景象。当前人类已经进入到了科技经济时代和信息经济时代,在原有传统互联网的基础上,移动互联网的形式不断覆盖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企业的运营和生产,移动互联网的来势汹涌,改变了以往传统互联网的传播模式。以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信息的关注度和频率变得更加快速,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新时期的社会市场环境中,先进的科技技术开始产生同时也深深的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使得传统的沟通方式开始发生变化,人们的人际交往方式中逐渐出现了论坛以及微博这样新型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且随着社会的变革这种信息平台被大众广泛接受,可以说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例如,互联网被应用在了政府的政治活动中,相较于以往互联网为政府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不仅仅是可以提升其日常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增加政府与广大公众之间的交流,促进政府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形成良好的政府网络公关最大化的实现听民意从而促进政府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在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料的盗取,为人民和国家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经济上损失,造成了一系列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为了保证网络使用的安全性,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展开论述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2]。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一)保证网络系统服务平台的安全性

保证网络系统服务平台的安全性,对其进行安全防护,并且充分发挥出网络安全系统的实际功用,使用网络安全系统在网络环境中创建起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防护体系,这样的措施对于网络环境的安全情况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而言,网络系统服务平台的正常稳定工作,是保证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网络系统软件进行使用,扫描计算机系统以及信息程序。及时的发现在计算机网络中所存在的安全漏洞,并且对其进行修补,不仅如此,还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对网络环境中的总网络终端展开最终限制,唯有如此,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更好的保护[3]。

(二)合理设定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密匙

想要更好的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需要合理设定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密匙也就是对加密系统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设置,充分发挥出计算机网络安全加密系统的本身功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重要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然而,计算机网络的加密系统的使用与常规下的密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二者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共同组成了计算机密码系统,保证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的计算机系统采用的都是WEP2型加密技术,这样的加密技术具有着128位数设置的电脑密匙,通过这样的加密技术能够更为科学有效地预防没有经过授权的非法用户对使用者的计算机进行监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黑客攻击者进入的可行性,令计算机网络环境变得更为的安全[4]。

(三)制定相关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体制

要想保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应用,就应该增加服务终端硬件平台安全性能的提高,这就需要用户建立一定的相关安全意识,减少不必要的硬件接入,提高无线网络的接入识别能力,通过增加对服务终端硬件的温度、电流、电压来对电路进行检测,有效的防止物理手段对服务终端硬件进行攻击,并采用混合式的网络访问增加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远程监控。对于目前发展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的建立相对安全计算机网络机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重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发展的进行监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为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对安全的的发展环境。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上的创新,能够促使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对独立的发展,降低对国外网络通信安全技术的依赖,为促进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发展做出巨大贡献[5]。

结语:综上所述,互联网为新时期社会一种基础建设,合理运用不但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作为将来生产与生活一种基建设施,还因为开放共赢、无中心与重链接等网络思想,新时期有必要将其作为商业发展突破口。“互联网+”让分散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不受空间与时间限制,还有其协同式价值网络优势,打破传统实体经济局限,要想保证互联网能够更好的得到运用,进而带动整体的经济发展,就需要保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唯有如此,才能够提升网络使用安全性以及效率,同时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于新峰,李岚.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防范[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06:42-45+50.

[2]徐晨莉,李国贞.局域网环境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4:72+74.

[3]赵航誉.基于局域网环境背景下探析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4:56+58.

网络安全的研究背景篇(3)

1 引言

现在我们已经步入了大数据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每天网络上所形成的数据是非常庞大的。因此,我们需要寻求和创造出更先进的信息处理方法,来解决目前互联网数据膨胀的现象。

2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分析

2.1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存储技术

互联网客户的数量直接决定网站数据的规模大小。而且这些数据的结构十分复杂,多为虚拟的数据内容。在面对这些庞大数据的同时数据的储存也存在着严重的挑战。以前的网络数据信息量少而且数据结构单一,因此处理信息所要求的计算机性能和网络环境都比较低。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临近,现在的数据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所产生的数据量也是十分的庞大,为了提高这些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和存储效果,只能通过提高计算机性能和网络环境的方法来实现。由于传统数据储存方法的局限性,我们需要创造出一种新的且能满足大数据要求的储存技术,从而保证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能够快捷的进行信息处理工作。

2.2 数据整理以及数据远程传输技术

在进行网络信息处理工作前我们要做好数据收集、数据分类、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等工作,这样才能实现快捷的进行数据存储和使用。

2.3 构建大数据信息安全体系

现在的信息处理方法主要依附于网络,并且依赖于网络构成了某种紧密的关联结构,并且各结构之间还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在数据安全管理当中需要做到对整个系统严格管理。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网络数据处理技术不仅面临这巨大的挑战还潜藏着许多的机遇。

当前,我们所使用的硬件性能有限,面对庞大的信息处理和数据的安全管理已经力不从心了,因此,我们要不断的改进信息安全管理技术:首先,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其次,相关的研发人员应该就现在的大数据进行深入研究。最后,需要研发人员努力改进当前的数据存储方法。

3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1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面临的挑战

其一是庞大的网络数据压缩技术的研究。当前的大数据环境下,数据量庞大,检索困难而且不利于传输。因此,数据信息的压缩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二是对网络用户隐私信息的安全管理的要求,现在网络已经普及到了各行各业,甚至每家每户都有互联网。因此,网络安全维护就显得十分的困难。人们在网上注册个人信息就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盗取和利用,可能会造成严重影响。其三是对计算机的硬件性能的要求。现在的计算机所要处理的数据量十分庞大,以前计算机的硬件性能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的处理要求了。因此,需要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升级。其四是对庞大数据的搜索功能的挑战。人们进行网络信息的检索主要是为了获取有用的信息,但是现在的网络信息数据量十分庞大,不利于筛选。

3.2 大稻荼尘跋录扑慊信息处理技术的机遇

随着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人们的工作也依赖于电脑。虽然大数据具有复杂的结构和不同的种类,增加了我们对大数据的搜索难度。但是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研究,一旦找到了某种新的处理技术,这些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4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前景

4.1 信息提取、加工以及传输技术成为信息处理技术重点

互联网的信息处理主要是实现对数据的筛选工作,同时还要对所筛选的数据进行监控管理。所检索出来数据被储存进了一个非常安全的环境当中并且构成了一个稳定的数据库,然后通过特定的信息处理工具来输入信息。依据所输入的信息,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处理分类,然后再通过数据传递技术传达给对应的用户。所以,以后的网络信息处理方法的发展方向主要放在了重要信息的检索、处理以及传递等方法的研发上。

4.2 信息的存储技术为海量数据提供存储保障

数据库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当我们通过信息处理技术检索到重要的信息后,我们需要将其存储起来。而且数据库的应用还能够让我们对之前所检索的信息进行二次利用。在未来的网络数据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研发出能够在网络上稳定存储,而且还能够适应当前数据所具有的数据庞大以及数据结构变化多样的特点。

4.3 信息安全技术为大数据信息提供安全保障

在当前的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安全应该着力于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要构造一个完善的信息安全系统,并且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加深技术人员对当前大环境的熟悉程度,使其在信息安全管理过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次,对现有的安全管理产品进行改进创新,使其能够满足当代数据环境的安保管理。最后,加强数据的分类工作和检索功能,以保证对特殊数据的有效性。

4.4 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各大网络运营单位认为,我们应该为信息处理技术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且致力于硬件设备的研究。运营单位可以和其他机构合作来研发高性能的硬件设备并构造优质的网络环境,为信息处理方法的发展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成长,所形成的数据量不仅越来越多而且数据结构还越来越复杂。网络数据的快速积累,并且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因此,研究针对这种海量网络数据的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吕敬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6):126-127.

[2]耿冬旭.“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1):19+21.

网络安全的研究背景篇(4)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1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的现状

目前,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地发展,大数据逐渐被人们知道并得到重视,成为很多学者研究和讨论的对象。大数据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在信息科技方面的重大变革,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相关资料表明,到2020年,全球领域内的大数据总和将会突破35ZB。在信息网络技术中,大数据逐渐成为主流,各大电子信息产业都对大数据产生了兴趣,争相对其进行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政府也看到了大数据的影响力,把它提到了制定国家战略的日程中来。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也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很多网站发生的病毒、攻击等事件,把人们的注意力都带到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中来。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来构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已经成为目前孑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问题

2.1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见表1)

2.2大数据背景下存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见表2)

3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完全的构建措施

3.1严格控制访问权限

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访问权限进行严格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能,是保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对访问权限进行控制可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严格的检测,可以保证用户的私人信息及企业的机密遭到黑客或非法分子的入侵和盗取。常见的措施有身份认证、口令加密、设置权限密码、操作计算机网络装置的权限等。控制访问权限要建立在本人身份认证的基础上,因此,需要加大力度设计用户的身份认证技术,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防止用户的个人信息遭到窃取和泄露,才能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起到保护的作用。

3.2系统阻隔

系统阻隔是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存储系统防火墙的重要阻隔手段,防火墙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划为外部计算机和内部计算机两个部分。内部计算机部分的安全性能较好,技术较先进。但外部计算机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需要对其进行重点设计。防火墙系统控制着用户访问的内容和权限,对内部计算机和外部计算机的信息都进行着检测和操作,最大程度的保护到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防火墙系统可以有效的控制着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访问权限和阻隔,用户只能查看到防火墙放行的信息,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3信息加密

信息加密是保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密就是利用大量的秘钥和独特的算法把信息变成密文,可以促进网络信息的隐蔽性。加密信息再进行输送时,就算被黑客或不法分子得到,他们也无法拿到信息,这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在输送以及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根据不同的网络信息,可以选择不同的算法和秘钥,这可以有效的预防信息的丢失及曝光。因此,用户和企业在储存个人信息或公司机密时一定要对信息进行加密设置。

3.4加大对病毒的管理

在大数据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会受到大量病毒的攻击。为了保障自身的个人信息或企业的机密不受到侵害,就要使用科学合理的对策来预防或治理病毒。众所周知的对策有预防病毒、查找病毒和消除病毒。这样既可以防止病毒的攻击,又可以及时发现并消除病毒。因此,需要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装载防毒权健,不定时升级,不要随便查看信息,还要对已有的信息备份。当计算机网络系统受到病毒的攻击时,需要及时清除所有相关的软件,并把他们备份。

4结论

总的来说,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来说,我国的大数据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在后期的创建以及使用中,就要充分考虑到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本文通过对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建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在大数据背景下存在着网络安全问题是必然的,我们需要从严格控制访问权限、系统阻隔、信息加密以及加大对病毒的管理等方面来构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只有保障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才能更进一步的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的研究背景篇(5)

1引言

5G网络是近年来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成果。但截至目前,应用较多的移动通信网络仍以4G为主,而5G网络的发展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广泛应用于社会各种场景中。虽然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应用安全问题,但整体而言,5G网络在功能和速度上明显优于4G网络,并在近年来不断应用于高铁、智慧医疗等领域中,与4G网络相比,其呈现出来的市场潜力是4G移动通信网络无法比拟的。但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其发展和应用仍然面临一些安全性的问题,对于5G网络新业务、新技术和新构架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1]。在这种背景下,5G网络在应用的过程中,其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5G网络安全性进行有效研究,不断分析新时代5G网络发展新要求,进而有效促进5G网络技术安全、科学和全面发展,带动社会不断对5G通信网络的应用,进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5G网络应用的需求。

25G网络所面临的新挑战

5G网络同4G网络相比,其主要的移动通信在满足住宅区、企业和相关单位办公区等通信场景的网络需求覆盖率之外,还需要涉及对高铁等新型通信场所的覆盖,比如在超高流量需求等场所,4G网络出现了移动数据缓慢,甚至产生延迟性等问题,需要借助5G网络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二者的网络性能对比见表1。但对于5G网络的应用,仍然面临较多的安全挑战,其主要表现在多样化的场景中,容易出现安全性挑战,其主要涉及了宽带增强、低时延高可靠和大规模物联网的主要场景,其存在的安全性挑战有以下几点。

2.1小站部署安全问题

通过4G和5G之间的对比,4G网络通过传统的网络技术相比之下,强化对5G移动通信网的移动宽带技术场景,其主要的目的是不断向网络用户有效提供更为高速的网络传输速率,强化高密度的网络容量。这种技术的发展,实际意味着需要对数量众多的小站进行有效部署,但在部署的过程中,其主要的方式、功能以及条件等多个方面呈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2]。对于当前仍在使用的4G网络移动通信而言,其在运行的过程中,未能有效考虑网络安全机制,忽视了由众多的小站所构成的密集型技术场景主要存在的网络安全威胁。同时,对于小站接入产生了相关安全威胁也是忽视的重要部分。因此,针对这种现象的分析,4G网络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威胁,也是当前5G移动通信网络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之一。

2.2网络安全协议认证问题

对于5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出现大规模物联网技术场景,曾有相关研究预测表明,在2020年大规模物联网技术应用场景的主要设备能够达到500亿台,其终端服务器逐渐呈多样化发展趋势,主要涉及了物联网终端和近距离无线通信终端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该技术的应用,呈现出物联网终端的主要资源受到一定限制以及拓扑动态变化等相关特征,与4G无线网络技术相比,能够呈现出来的技术安全容易受到黑客、病毒以及复杂的网络环境等方面的威胁。在这种环境之下,为了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引入安全机制,对于每条信息和主要设备进行认证,但这种认证的方式实际容易引起大量资源的耗费。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传统的4G网络的机制进行认证的过程中,相关的海量认证信令并没有被有效考虑进去[3]。具体来说,也就是终端信令请求的过程中,如果收到的信令请求超过了其资源处理的能力范围,就比较容易造成网络崩溃现象的发生,进而导致整个移动通信网络出现一系列故障,呈现出一定的通信危机。除此,对于5G移动通信网络而言,在物联网、智慧医疗和远程技术应用等相关环境中,需要对低时延高可靠的技术进行有效运用,这对于技术的超高可靠性以及超低的网络延时性要求就比较高。也就是说,需要提供的延时保障至少低于1m/s。但对于传统的4G移动通信网络而言,其主要的安全协议中,比如其中存在的加解密流程等没有充分对该技术应用场景进行考虑,进而使得安全性协议容易带来认证风险[4]。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强化超高可靠性以及所需要的超低延时性的主要技术目标,需要对相关的流程以及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功能单元进行有效优化,其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5G网络的主要安全需求。

35G网络发展新要求

在5G移动通信网络中,其发展的新趋势主要以三大技术应用场景为主,为了有效保障5G网络在三大技术场景的有效应用,需要保障5G网络的应用安全性能,这就要求5G网络应用过程中,需要保障满足以下要求。

3.1引入NFV等虚拟化技术,完善5G网络基础设施体系

在5G移动通信网络中,其主要涉及的虚拟化系统可以对其中的虚拟化基础设施平台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对其中的资源的有效配置中,以动态化的配置处理方式,因此,对于其中的虚拟化技术而言,强化对NFV的引入,其很大程度上能够对于5G网络的主要安全潜力进一步强化,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网络安全策略能够有效呈现出可编排性。同时,不断发挥虚拟化系统自身的优势,旨在对业务负载进行有效隔离,进而对网络安全具有强化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在采用NFV虚拟技术的方式来强化5G网络安全的基础上,也容易出现一些安全隐患隐,比如,在该技术中采用虚拟化技术,管理层容易成为黑客主要攻击的目标,这种攻击容易对虚拟机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5]。针对这种现象的分析,对于该技术的引用过程中,需要针对5G网络设备进行采用多元的系统级防护措施,旨在阻止相关非法攻击,消除这种攻击造成的安全威胁,相关NFV虚拟化技术构架见图1。

3.2按需部署网络切片,增强5G网络云端安全性

在5G网络安全的发展新需求背景下,针对网络切片的使用,其中的隔离机制是保障安全应用的关键因素,对于该机制的核心功能进行分析,主要可以防止本切片之中的资源被其他相关网络切片以非法的方式访问,进而对切片内的相关资源的隐蔽性进一步破坏。针对这种现象,5G网络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网络切片的有效部署,有效对不同网络切片之间的隔离和保护,通过这种保护方式,强化在网络切片的使用中,保障相关的服务以及数据和资源等信息能够与传统的私网相接近,促使这些数据和主要的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保障用户存放在云端的相关资源和数据的安全性,促使在5G环境下的相关业务以健康的姿态进行发展。

3.3接入RAT构建5G网络通用认证机制

在5G网络的技术特征中,异构网络接入是其中的核心之一。对于5G网络而言,能够对多种无线网络进行有效融合,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对其优化和升级,比如,对蜂窝网络以及Wi-Fi进行分析,这种网络形成的局部网络构架,实际也就是异构网络。针对这种异构网络而言,5G网络仅通过有效提供统一以及通用的认证机制,便能够对其有效接入,通过以此为基础,可以有效构架出新型的安全运营网络[6]。除此之外,对于异构网络而言,需要强化其中的安全操作并实现终端切换,对于5G网络的安全功能需求可以更好地实现。但是,这种统一的认证机制运行的过程中,也对安全算法提出了一些要求,需要采用4G网络中的AES、ZUC主要安全算法,并研究其存在的安全性以及复杂性,从而对安全算法进行有效保障和优化升级。

4结语

综上所述,与4G网络相比,虽然5G网络呈现出来的功能比较强大,同时还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有效应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威胁了5G网络应用的安全性。针对这种现象分析,需要强化对5G网络的主要算法、整体的构架设计以及相关业务的流程等方面存在的安全性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对5G网络的安全发展的新需求进行有效研究,旨在促进5G网络不断以安全的目标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强化移动通信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主要以5G网络的安全发展趋势分析为研究路线,针对5G网络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新挑战进行分析,强化5G网络发展过程中的新要求进行研究,旨在促进5G网络技术的安全发展构建安全体系,加强5G网络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向良性发展的趋势靠近,满足人类社会对5G网络应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宋运涛.5G网络安全技术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6):102-103.

[2]常志泉,谢玉娟.5G网络安全技术探究[J].信息安全研究,2019,5(12):1124-1128.

[3]王晓东.5G网络安全技术及发展分析[J].名城绘,2019(9):472.

[4]余黎明.5G网络安全技术与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2):185.

网络安全的研究背景篇(6)

[2]Alavi M,Leidner D E.Review: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s[J].Mis Quarterly,2001,25(1):107-136.

[3]刘莉,王翠萍,刘雁.“数据―信息―情报”三角转化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5,35(2):28-31.

[4]Shannon CE.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J].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1948,27:379-429,623-656.

[5]刘莉.“数据―信息―情报”转化理论与实证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6]姚朝兵.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的制度构建――欧盟及美国立法对我国的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3):20.

[7]Philip Russom.big data analytics[EB/OL].,2015-12-20.

[8]王嘉.大数据视角下竞争情报价值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9]百度百科.信息时效性[EB/OL].,2015-12-20.

[12]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行业行业企业信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EB/OL].,2015-12-20.

网络安全的研究背景篇(7)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育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因为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利益,高职院校需要及时进行网络安全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总书记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高职院校承担着技能型人才教育和培养的重任,是为社会培养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培训工作,将职业技术教育和知识基础教育相结合,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公益性和实践性的工作岗位,逐步提升学生的网络操作能力。由于当前网络安全问题多发,必须改革高职院校网络课程,以不断提升网络安全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维护网络安全。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的发展,网络用户群体更加的庞大,这就需要网络用户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以保护自己的权益。高职院校应顺应趋势,改革网络安全课程,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使学生步入社会后能促进网络平台安全,满足不同网络用户需求。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简单,主要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教学实践性不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能力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程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地方,这种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办学宗旨,因而改革迫在眉睫。

2.教材内容未跟上时展

高职院校办学核心是工学结合、实践为主,根据市场定位,努力培养出高素质、全能型人才。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的教材多是围绕算法理念、网络知识等编排的,没有和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相结合,也没有进行教材分类,实践部分较少,且实践教学活动开展频次也不高。导致学生的知识和社会需求脱节,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而且大多数理论难度高、层次深,和学生生活不贴合,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时容易出现问题,造成了专业现在冷门的现状。

3.实训课程的基础设备不足

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应当是理论课时短,实训课时长,这就需要大量的经费进行基础条件和硬件设备的建设,但是因为实训空间等条件有限,学生的实训也仅限于狭小的教室,且缺少相应的操作设备,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示范进行观察,这容易造成学生领悟不足,使其今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要求,造成的后果是人才和岗位匹配低下。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改革的措施

1.提高课程实践性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岗位需求标准设置课程计划,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训情况调整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平衡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时间比例,推出弹性教学制度。学校可以根据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特点调整实践课程内容和进程,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训项目和指标,让学生依据自身情况自由参与,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实训,再在实训期间灵活安排一些理论课程学习。根据项目指标提高学生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使其在实训中深入了解知识结构,进而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师可以在网络安全课程的实训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虚拟技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利用虚拟系统随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提高实训效率和进度。高职院校可以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网络技术培训课程和活动,提高专业技能,在培训中积极和其他教师交流,不断创新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还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加入企业网络建设和产品开发使用中,在实际体验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2.研发新教材更新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要根据网络现状和学生学习特点研发新教材。制定“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标准,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依据一定的原则及学生学习特点更新教学内容。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总结理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学科教师要明确自身职责,为编写与时俱进的新教材贡献个人力量。对于教材中的网络安全概述、加密技术、数字建设技术、防火墙技术、无限区域网技术等要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理论基础,划分好重点和难点。另外,实训要遵循实践大于理论课时的原则,参考不同出版社的教材编写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材。高职院校要培养出一批“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技能教师,且要在日常引导本校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做好交流工作,共同商讨教学内容,及时改进实训中的不足,选择符合学生专业能力和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进行教学。教师还应积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及新媒体运用能力,利用互联网及时获取新的网络安全信息,做好自己的知识储备工作,加强自己的研究力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新的知识。

3.加强学生的安全法律、道德、防范意识教育

高职学生是网络安全课程改革的主体,因为他们的社会经验、法律意识不足,很多时候无法正确判断哪些是违法行为,因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及一些网络使用法律规范。教师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规范学生的网上行为,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网络安全法律知识的学习途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学习习惯,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讲解一些识别及判断一些网络危害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学校可以在校内积极举办一些网络安全知识宣讲活动或者知识讲座,邀请一些专业人士现场操作,为学生作示范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其次,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道德意识教育。高职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安全也息息相关,若学生自身道德意识不足也容易产生一些错误行为,对外来网络侵害会盲目无知。学校应该在校内及时举办一些网络道德模范或者网络道德安全活动,促进校园网络安全道德环境建设。教师应该主动融入学生生活,观察学生有哪些道德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加强个人认知,明辨是非,提高警惕性及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网络道德素养和品质,文明上网。教师还可以将中华美德和网络道德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和观念的培养,可以将网上一些不道德的舆论导向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案例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4.提供安全的网络学习环境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力不足,自控能力差,且自我探究能力不强,因而需要学校为学生建立一个牢固、安全、稳定的网络实训环境,让学生在实训中积极主动学习,相互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首先,学校应该对实训环境积极投入资金和人力,加大建设力度,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加深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程度。另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将实训环境的建成、步骤、环境因素和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自觉练习。学校也可以组织校内一线教师和网络企业家共同建设虚拟实训环境及实验室,引导学生在虚拟实训环境中主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学校要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打造良好学风,促使校园网络安全监督机制的建成。教师也可以根自身经验,研究开发新的学习网站,为学生开辟便捷的网络学习途径,使学生在安全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5.完善线上、线下网络安全知识教学

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只依靠课堂时间理解、消化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外教学和课内教学相结合,不断地完善线上和线下网络安全知识教学,将微课教学和课堂教学、翻转课堂、常规课堂教学等进行适当融合,使用到不同的课时当中,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将网络安全知识课程分为不同的模块,比如针对学生的情况将基础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课时、技能课时、实战课时等,对于基础课时的内容可以采取微课或者线上教学,同时对其中重要的概念、理论进行重点的讲授。对于技能课时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和常规课堂相融合的方式进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教案设计,将技能方法等通过视频的形式组织学生观看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对于实战课时,教师可以采用线下教学和微课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点名合作方式进行演示,充分激活课堂学习氛围,组织学生探讨、交流,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结语

网络安全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之一,其对于学生未来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需要高职院校、教师积极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和未来岗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高职院校要提升实训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助力于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要立足于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琳.“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改革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1(5):73-75.

[2]刘怡然.大数据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24):16-17.

[3]高铭泽.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9):159.

[4]史兆洋,申永刚.“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2019(35):118-120.

网络安全的研究背景篇(8)

最近几年,我国的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由最初的传统型管理步入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时代,其发展势头迅猛。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大数据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和关注。大数据又称海量数据,指的是由丰富的数据所组成的数据的集合,是基于计算机的云计算处理和应用,通过数据的集成共享形成的一种服务资源信息。而大数据的发展和创新必然会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探究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即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所研究的内容还不是很系统和完善,一般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也主要是从理论的层面进行研究的,主要研究的内容有信息资源的特征、信息资源管理的体系结构以及信息资源的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等。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大数据的研究非常重视。

特别是近些年,美国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军方斥巨资研究大数据以及大数据的发展规划,以便更好地提升美国的教育事业、科研事业以及整个国家的信息安全能力,这表明美国非常重视大数据的研究,并将大数据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促进策略。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我国对大数据的研究也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由最初的传统型管理步入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时代,其发展势头迅猛。邬贺铨院士曾经说过:“我国将产生全球最大量的数据,要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而工信部提出我国必须要利用信息资源促进并发展传统产业,有效提升传统产业的质量和经济效益,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信息处理技术所包括的数据存储技术、图像视频智能分析技术以及数据挖掘信息技术等也都属于大数据处理技术。而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在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如当前我国依然沿用其他先进国家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技术,没有自主性和创新性;大数据安全管理能力不强、大数据存储及处理能力不高、大数据应用能力较差等。在技术的角度来讲,当前我国主要研究的是数据库以及数据挖掘等方面,包括一些搜索引擎技术、元数据以及专业指引库技术等。而现在,我国无法提出适合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信息资源管理手段,虽然也有很多研究性的理论知识,但是将其付诸实践的难度却很大。

二、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在大数据背景下,不管是政治、经济、商业以及其他的一些领域,都将面临如何利用大数据,研究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的问题。因此,我国的信息资源必须要借助于网络信息的存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数据挖掘能力,合理构建一个科学、系统、完善的数据框架,进而利用这些数据信息,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发挥这些信息的实践价值。信息资源管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且它还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当前我国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行政手段等。如果依照管理的范围进行划分,又可将其分为网络信息资源的宏观管理方法及微观管理方法。我国的信息资源管理应该将网格技术作为基础,将知识搜集和信息的开发利用作为目标,有效解决信息整合、数据挖掘、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以及信息资源的知识管理等问题,进而促使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网格技术具有将信息集成化的功能,它可以更好地将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融合,并促使形成具有个性化、专门化服务的信息资源。信息网格在信息资源的整合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它可以更好地体现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技术以及管理理念,通过信息网格的利用,能有效提升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一)信息资源的有效搜集和积累

我国的人口居于世界首位,因此我国所产生的信息数据量也非常丰富。然而一些数据显示,直至2010年,我国所产生的新信息数据量只有250PB,这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还是非常少的,仅相当于日本国家所产生信息数据量的60%,而只占到美国所产生信息数据量的7%。目前,我国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就是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收集到更多地信息资源数据。2012年,瑞士达沃斯论坛所的《大数据大影响》中将数据比作是货币或是黄金,认为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资产。基于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的独特特征,当前一种以万维网形式存在的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应用。比如人们经常所使用的搜索引擎,或是通过数字图书馆的方式去获取一些有效信息资源。此外,人们也开始慢慢接受一些有偿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以及电子商务信息网站,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数据量的搜集,从而有效实现数据从量到质的实质变化。

(二)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首先应该积极了解用户所遇到的一些数据问题,如数据信息的查询、使用等,还有及时了解各种信息资源的情况以及查询方法,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加有效的查询数据的方法和技巧;其次,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对这些资源进行累积,而是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类、优化,再进行整合,从而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资源。所以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三)信息资源的有效储存

信息资源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数据库技术了,并且它在很多领域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它不但可以更好地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还能节省信息资源管理成本、提升计算机系统的反应能力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最近几年,我国也自主研发了一些数据库,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等。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数据库的研发也促使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从全国数据库来看,我国现有的数据库所包含的数据量却依旧只占到了全国数据库的很小一部分,数据的容量和产值也较低。同时,在进行信息资源数据开发时,还必须要依照学科的要求、用户的需求以及专题的需求,先确定开发的内容和重点,进而开发出具有价值的数据资源,以便更好地构建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数据信息资源库。

(四)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我国当前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也遇到了一个难题,由于目前缺乏统一规划、技术标准也未统一,近些年来部分政府机关建立了电子政务系统或网站,但多数建成的系统或网站处于“死库”“死网”状态,数据更新缓慢。许多部门单位间的软硬件系统缺乏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如硬件系统缺乏接口,或者接口制式不一,软件系统各自为政,互不通用,信息资源建设各搞一套,结构格式混乱,甚至各相关政府以及部门之间都不愿意对各自的信息进行公开、共享,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大量存在,拉大了数字鸿沟,妨碍了信息资源建设的共享和共建,浪费大量的国家资源。有专家认为,如果让这种各自为战、各搞一套的局面发展下去,将来政府间、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势必难以实现。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将成为一种发展潮流,我国也会在相关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对本国的资源信息进行开放共享,有效解决政府以及部门之间信息独立的情况,进而促使网络资源信息的有效共享和互动。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不但可以促使自身部门的健康发展,也能促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五)信息资源的安全和产权保护

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特征,它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给信息资源的安全和保护带来一定的隐患。人们在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也越来越便捷,这样就使得信息资源在存储、利用与传输面临被盗用、泄露以及恶意篡改的危险。因此,首先要构建统一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改进并完善现有的信息资源系统,还要采用一些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避免病毒的入侵,进而有效保证数据资源的安全;其次,要积极强化网民的信息道德素养,加强法律意识,从而有效保护信息的产权。从而使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总之,信息资源对各个领域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加强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从而给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资源以及服务,进而推动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双颖.大数据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1):102-103,104.

[2] 黄南霞,谢辉,王学东等.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协同创新平台及其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13,33(10):75-79.

网络安全的研究背景篇(9)

[3]王亚煦,张亚广.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基于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的调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网络安全的研究背景篇(10)

互联网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产业,电子商务已跻身于第三产业中的领先地位。“互联网+”背景下,各大企业相继推出了网络财会软件,并利用软件对网络会计进行改进,希望借此来满足企业的动态管理需要,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会计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互联网自身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如何解决网络经济运行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产生的问题,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和运营风险,已成为“互联网+”背景下制约网络会计发展的重要方面。

1网络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

1.1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难度较大

计算机硬件系统保障性不高。计算机硬件系统保障性不高,需要一个良好的网络硬件环境和硬件设施,如果缺少定期的维修保养,缺乏对会计数据信息的管理和备份,也会令网络系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容易陷入技术盲区。一方面,财务软件存在更新和安全的漏洞。其主要表现在原有的财务程序会被破坏和恶意入侵,造成乱码和病毒痕迹,仅仅以安全防范为目的进行的技术革新也存在弊端,并容易陷入技术盲区,致使财务软件隐藏诸多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财务软件系统不成熟。其主要表现在财务软件系统各个模块之间没有相应的衔接,部分子系统财务数据无法导入其他系统,使传统的会计软件出现了诸多弊端。

1.2网络会计数据库安全性与共享性存在矛盾

目前,网络发展自身面临的问题较多,数据库安全性较差尤其突出。首先,最受关注是病毒的入侵。大多数企业会尽力杜绝因为网络黑客的攻击出现商业机密泄露的问题。其次,缺乏系统的鉴定流程。由于企业的管理层对网络会计重视不足,这不仅增加了实施难度,更容易由于缺乏系统的鉴定流程,导致严重的会计数据失真问题。同时,由于经济责任制度不完善,我国企业缺乏系统的经济责任制度,无疑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难度,致使各部门推卸责任,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1.3网络会计理论发展不成熟

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较慢。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对网络会计理论的发展至关重要,理论可以指导实务操作,同时实务也可以为理论提供数据和资料的支撑,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促使理论成果丰富和进步。此外,目前,我国网络会计缺乏立法保护。国家缺乏对网络环境的管理和惩罚力度,尤其是对网络方面的经济犯罪和黑客攻击的惩处力度,且没有对网络会计的操作进行系统的规范。复合型网络会计人才短缺也是网络会计理论发展迟缓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会计人才大多适用于传统会计发展的方式,相对缺乏计算机知识方面的培训,对财务软件的使用也不够娴熟,导致网络会计实施起来阻力重重。

2解决网络会计发展问题的对策

2.1加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

提高计算机硬件的性能和配置,计算机的性能对计算机的速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计算机的配置对网络会计能否高效运行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化计算机的配置尤为重要。同时,还要不断优化系统,对系统进行升级,经常性地更换计算机硬件,提高计算机的存储量。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技术,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对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其存取和读写控制的鉴定,通过个人权限和安全密码提高安全系数,防止非法和恶意入侵,降低风险。充分利用安全保密技术,安全保密除了对个人进行授权控制,还可以在计算机系统内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技术,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系数和保密度。还要不断加强财务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对财务软件系统进行定期排查和更新,对其存储数据进行备份和转移;对加密的财务数据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查看其浏览记录和入侵记录,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最后,建立和完善网络会计系统的应用控制。网络会计系统的应用控制是对其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分析进行组织计划和控制。因此,要建立审批机构,确立审批程序和审批机制,加强对输入数据真实性的检查和校验。

2.2兼顾网络会计的安全性与保密性

加强数据库管理,通过规章制度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对未经批准而擅自进入数据库的人员予以处罚,并对经手数据库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登记和核实,防止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还应设置权限加密级别以确保安全,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制度,设置岗位负责制,对失职行为进行处罚,同时聘用专业人才对计算机硬件系统定期进行维护和完善。明确经济责任对象,网络会计由于鉴定方式和方法较难落实,导致网络会计的经济责任对象不明确,因此,使网络会计经济责任落实和明确尤为重要。

2.3丰富网络会计理论研究成果

加强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结合。目前,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接轨不当问题突出,高校在开展会计课程时,重点应在于实际岗位锻炼,在丰富理论成果的同时加强实际操作与训练。当务之急在于加快网络会计立法工作,政府部门应尽快建立与完善网络会计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有效规范网上会计行业的相关行为,如网上支付、网上交易资金的转账等,制定科学、合理的网络会计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网络会计行业快速发展。培养复合型的网络会计人才,网络会计复合型人才既要具备商务经营管理知识,又要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因此我国可以在大中专学校设置网络会计专业,同时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在职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培训。在校期间,建议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设一些实践操作的课程和趣味活动,如ERP沙盘的实际操作,多组织学生开展关于网络版财务软件的技能比赛等。加强网络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使网络会计工作人员充分了解网络会计的优势,明确企业对网络会计的重视度,从而有效地促进网络会计多元化发展。

3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会计的发展对互联网行业和企业的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以网络会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网络会计的特点及其发展的必要性基础上,协调好网络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关系,结合国内网络会计发展现状,找出目前网络会计发展的共性和特性,并对其进行细致剖析,找出网络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这无疑有利于网络会计在“互联网+”背景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会计的发展是现代管理会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和方向,本文通过对网络会计发展进行研究,以期为解决网络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问题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建华.网络会计研究[J].财会通讯,2009(3).

网络安全的研究背景篇(11)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358-01

一、前言

网络时代背景下,给党执政能力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在党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必须全面的分析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多样化、有效的途径强化党执政能力建设,有效的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因此,文章针对网络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考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互联网对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影响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给党执政能力建设带来的挑战,网络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网络媒体中储存各种信息,并且所有的网民都是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和接受者,正是由于互联网的这种互动性和自由性,所有的网民都可以通过网络创建属于自己的信息窗框,如网站、博客等,在个人网站和博客中可以随意的上传知识、技术、观念以及思想等。虽然网络时代增强了民主的参与性,但是许多非制度化、非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导致网络上存在许多情绪化或者不良思想,显著的增大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与引导社会思潮、网络新闻舆论引导的难度,如果把握不好,将会给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消极后果或不良影响。另一方面,给党执政能力建设带来的机遇,网络时代背景下,党和政府能够通过网络快速的将信息传递至千家万户,有效的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并且通过博客、贴吧、论坛、博客以及视频等多种途径进行信息的和传递,能够不断的扩大受众范围。因此,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不断的扩宽信息疆域和提高信息传播时效性,快速的将信息传递到四面八方。此外,互联网还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与广泛性,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能够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党和政府,增加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互动,实时、准确、全面的把握社情民意,更好的制定民主、科学的决策。

三、网络时代背景下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1.做好前期规划,创造良好、安全的网络环境

网络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各个领域,在社会系统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的同时,各种威胁、不良思潮给计算机系统带来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做好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成为体现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军事方面的网络战争,只有保证网络安全,才能够打赢军事上的网络战争。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做好前期规划管理,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自主创新网关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以及CPU芯片等,以此消除各种威胁和攻击给我国网络带来的影响,从国家层面上保证网络安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框架文件,对自主技术创新与保障网络安全两个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不断的完善计算机网络,创造良好、安全的网络环境,为党执政能力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环境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通过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和自由性,创建全民参与的社会环境。在强化党执政能力建设与深化网络问政改革发展进程中,应该充分的发挥网络普及化、大众化的优势,广泛的开展网络知识培训和教育活动,有效的提高社会大众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党委政府利用网络对社会民众进行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能够帮助所有的民众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党委政府应该将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开展交流座谈会,将其作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在交流座谈会上人民群众可以自由、理性的诉求和文明表述自己的观点,这样能够增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沟通,有效的提高党执政、行政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更好的获得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解与支持。因此,党委政府应该将网络评论员培训工作提上日程,保证所有的网络评论员能够全面的把握政策和仿真,正确的引导舆论和处理舆论,尽可能的消除网络负面信息或者思潮造成的影响,同时还应该做好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和交流,并将网络作为政府发声的重要平台,广泛的宣传网络文明,引导正确的网络舆论,以此保证网络评论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展开。

3.创建完善的制度平台

网络时代背景下,为了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搭建透明、公开、完善的制度平台,在进行党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双向循环、政府负责、党委领导的原则,创建完善的网络问政链条,做好网络信息采集、分析、分类、监督以及反馈工作,对网络民意进行汇聚,及时、全面的了解民意。在网络平台上,社会民众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党委政府定期通过网络与民众对话,创建“网络回复”、“在线监督”等机制,将网络执政能力建设提升日程。同时,还应该创建科学的网民意见和建议回复跟踪制度,对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深入的调查以及及时的反馈和回复,以此保证人民的监督权能够真正的贯彻和落实到实处。

4.提高“执网能力”

党执政能力建设仅仅依靠先进的网络技术是难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依靠党各级干部去贯彻和落实。因此,应该不断的提高党各级干部的素质,增强“执网能力”,所谓“执网能力”,指的是党各级干部通过网络引导社会舆论、了解民情和汇集民智的能力。为了提高“执网能力”,党各级干部需要紧随时代步伐,关注网络发展,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提高舆情引导能力,把握机遇,不断的扩大网络经济平台,以此不断的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做好前期规划,创造良好、安全的网络环境,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环境,创建完善的制度平台,提高党各级干部的“执网能力”,以此不断的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