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11-22 10:51:21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382-02

随着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呼吸系统疾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病程较长,病情不稳定,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因而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以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其中人性化护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为了探讨老年呼吸系统病人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本文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6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4±5.4)岁,病程在1-16年不等,平均为(10.5±4.1)岁,其中支气管炎25例,肺气肿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60-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9±5.1)岁,病程在1-18年不等,平均为(10.9±4.0)岁,其中支气管炎26例,肺气肿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症状 (1)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喘息等;(2)实验室检查发现53例患者炎症细胞和白细胞增加,18例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3.1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保证患者的休养,病房湿度控制在40%-50%之间,温度控制在17℃-22℃之间[2];要定期进行开窗通风,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清新,并且要防止患者吸入有害气体。要从小细节入手,让患者感受到护理的人性化。

1.3.2心理护理 患者在患病期间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病情的康复,尤其是情绪低落会严重影响呼吸道的恢复。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且要向患者讲述关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和关注,从而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

1.3.3呼吸道护理 (1)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如俯卧位等,防止头部过高造成对呼吸道的压迫,并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和拍背,促进痰液的排出;也可采用雾化吸入和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促进痰液的清除。(2)吸氧治疗时要控制患者吸氧的流量和速度,要保证氧气的湿润,可以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加大氧浓度,防止吸氧浓度过高造成患者呼吸中枢的抑制。(3)保证有效通气,由于老年患者呼吸系统功能减退,自我净化的能力较差,因而要建立有效通气,必要时可采取机械通气。(4)呼吸训练,要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适当的呼吸训练,控制好患者吸气和呼吸的比例(1:2),保证每分钟呼吸10次左右,每天训练2-3次,每次10-15min[3]。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呼吸状况评分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4]进行测定,分为呼吸症状、疾病影响、活动能力三个项目,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危害越大。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护理后患者SGRQ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降低(P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在SGRQ评分上的比较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由于老年患者呼吸道结构出现退行性改变,而且身体机能出现下降,自净能力比较差,因而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本研究中采用人性化护理,从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其中环境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促进患者呼吸道功能的恢复;心理护理能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呼吸道护理要从小细节入手,保证有效通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从而促进呼吸肌群的运动,增强呼吸肌的力度,改善呼吸功能;饮食指导能够帮助患者补充丰富的营养,戒烟指导能够帮助患者及时进行戒烟,从而提高呼吸道的抗感染能力[5]。本研究中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的呼吸症状、疾病影响、活动能力等SGRQ评分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6]一致,说明对老年呼吸系统病人采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贾淑梅.物理治疗及特殊护理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77-277.

[2]单彩云.布地奈德与沐舒坦雾化吸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观察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1(3):656-657.

[3]张兰艳.护理干预老年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6):36-36.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2)

小儿身体状况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注意小儿所处的生活环境问题,很容易让小儿患有呼吸系统上的疾病。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身体内的部分器官并没有发育完全,身体的免疫能力有限,患上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非常的高。在医院的临床中我们经常遇到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哮喘,咳嗽等。通过加强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可以在很大的程度提高护理的质量。为了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加有效的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我们对目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及经验进行总结。本文作者通过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120例患者进行了护理,主要方法如下:

一、数据与方案

1.1 基本数据

收集本院2015年至2016年50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这些患者当中男生26例,占52%,女生24例,占48%。男女之间的比例为1.09:1.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烧等。

1.2护理方法

1.2.1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a.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将各种护理工作尽量集中在一起完成,不能占用患者的休息时间。b.定期对患者的呼吸器官进行清洁,包括对鼻腔和咽喉的处理,清除在呼吸道内的污染物,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C.对于鼻塞的护理,在鼻塞现状严重时,护理工作者应该对鼻腔进行认真的清理,首先要选用麻黄素液滴鼻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每日应该护理的次数,保障患者不存在呼吸困难的现象。d.对于咽喉部位的护理,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绝大多数的患者会觉得咽喉部位不适,作为护理工作者应该时刻观察患者咽喉部位,注意其实否发生咽喉充血,水肿的情况,时刻记录患者的状况,当患者感觉咽喉不适时可以适当的给提供些润喉的药物。

1.2.2 适当的控制温度;小儿一旦患得呼吸系统疾病时随即引发的就是高热,温度太高,在个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到小儿身体的发育。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我们一定要时刻观察温度的变化,如果患者的温度达到了38度以上,我们就必须要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比如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在嘱咐患者的家长时一定要提醒家长定期定量服用不得乱用。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小,对药物有恐惧心理,作为护理工作者一定要与家长共同克服这一困难,保证患者对药物的摄取量。

1.2.3 准确记录患者的身体状况: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往往会发生意外的情况,比如说是患者发生高烧或者抽搐的现象,如果家长和医务人员没有及时的发现可能会导致恶劣的结果。在对小儿进行护理时,要时刻注意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并且记录好数据,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帮助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身体状况。

1.2.4保证患者营养充足;患者受年龄的影响,本身对于医院和药物有着恐惧的心理,患者在医院内往往会发生食欲较差的现象。导致患者在住院期间身体缺乏一定的水分和营养。为了保障患者的身体状况很快的恢复,家长应该为患者尽可能提供一些清淡的食物,鼓励孩子好好吃饭,防止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

1.2.5加强对患者和患者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患者和患者家长普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针对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专门性的指导。比如说;如果所患得疾病为肺结核,我们就要对患者和患者家长普及传染病知识教育,做好必要的隔离措施。

二、结果

本院收集50例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其中患有小儿肺炎的患者9例,占总人数比例18%,反复咳嗽的患者有6例,占总人数12%,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24例,占总人数的48%,患有哮喘病的患者有3例,占总人数的6%。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均痊愈出院。

总结:

小儿身体状况整体表现较差,由于身体免疫企管部并没有发育成熟,患有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异常的高。常见的儿科呼吸疾病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咳嗽等。加强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我们的治疗现状,为了更好的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量的护理服务,作为从事临床护理的工作人员来说一定要提前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抓住护理的重点,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在短时间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卢文强. 浅析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处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462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3)

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认知度优良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85.0%,研究组患者疾病认知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结论: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可以切实提升患者认知度与满意度,应用效果极为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呼吸内科 优质护理 责任制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2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医疗观念发生了改变,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医疗各科室积极开展护理模式创新以为患者提升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医疗水平。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作为一种实用性极高的护理应用模式[1],渐被推广应用到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本文选取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为40-70岁,平均年龄为(56.8±4.2)岁,具体包括肺部感染患者34例,哮喘患者21例,全身疾病肺部表现患者11例,弥漫性肺部疾病患者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例,其它疾病患者3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护理措施。

1.2.2 研究组。研究组患者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创新护理人员排班模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组建责任制整体护理小组,制定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案,并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按照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能力、专业水平等进行相互搭配排班,并结合护理工作内容进行护理人员配置;组间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评量小组,并定时监督护理工作落实情况,评价护理效果。②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无缝化护理:责任护理人员定时进行病房巡视,并向患者沟通,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原因、临床治疗方法与方案、护理措施、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及其治疗、护理相关信息;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如机械通气患者需要进行密切护理,并定时进行翻身护理,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

1.3 观察指标。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疾病认知度与护理满意度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度与护理满意度评价,其中疾病认知度评量总分为100分,90分及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中等,60分以下为差,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一般、不满意三级。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记作(均值±标准差),行t检验,计数资料记作百分数,行X2检验,用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疾病认知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疾病认知度优良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85.0%,研究组患者疾病认知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临床实践证明,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各科室临床护理中有助于科室专科护理的发展[2]。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式,责任制整体护理内容上更加开阔、深刻,更具规范性、科学性与系统性[3],在对专科护理人员素质及知识结构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实现了配合化护理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模式的转变[4]。本文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应用研究发现,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度与护理满意度,这对于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5],提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于呼吸内科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将其推广应用到其它科室临床护理工作中。

临床研究发现,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应用到呼吸内科优质护理中可以切实优化临床护理服务方案,提升医疗质量,强化患者疾病认知观念,应用效果极其显著。本文研究发现,对呼吸内科患者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后患者疾病认知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法,充分证实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实用性,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心容,何剑.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2,22(03):63-65

[2] 李周轩,林焕英.CA循环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3,19(35):130-131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4)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26-03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多种疾病合并等特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处于呼吸系统疾病晚期,患者多伴发发绀、呼吸困难、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在短时间内发生呼吸衰竭、病情恶化而导致死亡。故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效果,不利于基础疾病的治疗,还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死亡率的增加。为进一步加强护理效果,我科在重症监护室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为新津县中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132例,纳入与排除标准:(1)明确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诊断。(2)未合并其他系统、重要脏器病变。(3)未同时患有>2种呼吸系统疾病。(4)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相关内容。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强化组,常规组67例,男31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5±12.0)岁,病因分布中,COPD 36例,重症肺炎18例,ARDS6例,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2例。强化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9.4±13.1)岁,病因分布中,COPD33例,重症肺炎16例,ARDS8例,支气管哮喘5例,支气管扩张2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病因分布等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包括心电监护、输液、呼吸道管理等措施。强化组接受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病情观察强化护理:基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变化快,责任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24h一般生命体征,尤其加强患者活动、进食、呼吸机治疗后的病情变化,除密切关注一般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患者有无发绀、呼吸困难等表现,观察患者有无咳痰、咳血,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上报主管医生。针对某些疾病的特点如哮喘,一般会在夜间诱发发作,应加强哮喘患者夜间巡护与病情强化护理观察。(2)呼吸道及通气加强护理:大部分重症监护室患者存在排痰困难,咳痰无力等问题,若痰液不及时排除,会加重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程度,进一步发展成为高碳酸血症。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呼吸道及通气护理,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密切关注呼吸机相关参数,同时加强患者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定期漱口,避免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使用吸痰器时,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必要时雾化吸入氨溴索、糖皮质激素等化痰、祛痰治疗,护士交接班时应密切关注,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3)饮食强化护理:由于患者多处于卧床状态,胃肠蠕动消化能力较弱,为避免吸入性肺炎,进食应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进食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餐后及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4)改善雾化吸入方式:尽量采取小剂量雾化吸入,并且药物吸入前尽量使药物温度与体温相近,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发生。(5)环境舒适化护理:尽量保持重症监护室内干净、通风通气良好。将室温控制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定期清洁杀菌,清洁方式采取湿化处理,避免扬尘刺激患者呼吸道导致病情加重。杀毒剂不应使用刺激性强的杀毒剂,避免刺激患者呼吸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血气相关指标及一般生命体征。基础疾病治疗效果采用分级制:治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相关辅助检查等显示正常。显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相关辅助检查大部分正常。有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好转但未消失,辅助检查显示大致正常。无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未好转,或出现加重趋势,或患者出现死亡等不良结局,总显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强化组治愈13例,显效21例,总显效率为52.3%,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总显效率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前后血气及生命体征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值、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见表2,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6210,-0.7688,-0.2940,-0.3733,-0.5997,P>0.05。护理后强化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常规组,t=12.1555,P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一般年龄大、体质差,并且多处于病情变化快,发展快阶段,如若不加强护理干预,易导致患者进入病危状态。部分患者不能完成日常饮食、起居活动,加之治疗带来的痛苦,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出现会加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进而加重病情的发展。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5)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10年10月45位矽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男性患者,年龄60~84岁,平均68.7岁。

1.2 方法

其中1期矽肺合并肺气肿28例,2期矽肺14例,3期矽肺3例,采取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咳嗽、咳痰的对症护理、功能锻炼、电话随访。

1.3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45例,除2例因年龄大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去世,43例通过护理干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情绪稳定,能正确对待疾病,身心状态良好。

2 护理

2.1 病人评估 1期矽肺即使肺功能下降不影响正常生活,但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患呼吸系统疾病,可引起咳嗽、咳痰症状加重,反复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发生,进行性加重。2期矽肺肺功能明显下降,胸闷、气短、缺氧等肺气肿症状。3期矽肺支气管痉挛或粘膜水肿,缺氧出现紫绀,合并肺心病时,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水肿。

2.2 心理护理 矽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因为长期患病,影响日常生活,不同程度出现焦虑、紧张、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我们针对病情及心理特征及时给予精神安慰,心理疏导。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和氛围,有计划地进行矽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病因、治疗和预后等知识宣教,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主动与患者接触,肯定他们为国家煤炭事业所做的贡献,耐心倾听工人师傅的诉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培养患者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与其家属配合,逐渐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生活及饮食护理 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室内每日上午9:00~10:00,下午15:00~16:00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根据每一个患者的病情给予卧床休息,坐位或半卧位,衣服宽松,被服松软、暖和,以减轻对呼吸运动的限制。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给予充足的水分和热量,每日饮水量1500ml以上,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降低痰液黏稠度,使痰容易咳出。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粗纤维饮食,低糖饮食,可避免血液中二氧化碳过高,可以在食物中加入不饱和脂肪酸如:黄豆油、花生油等。粗纤维食物可预防便秘,避免产气食物,可以预防腹胀。高蛋白食物提高能量,强壮肌肉和骨骼。

2.4 病情观察 病人急性期有明显的咳嗽、咳痰及痰量增多,缺氧发绀加重常为原发病加重的表现,注意观察神志、呼吸、心率、血压及心肺体征变化,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节律及血压的变化,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5 咳嗽、咳痰对症护理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鼓励和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指导病人每日2~4小时定时进行数次随意的深呼吸,在吸气终了屏气片刻后爆发性咳嗽,排出呼吸道内分泌物。(2)胸部叩击:五指并拢,呈空心掌叩击胸部,叩击从肺底到肺尖,肺外侧到内侧,叩击时间15~20min,每日2~3次,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呼吸、咳嗽、排痰情况。

2.6 呼吸功能锻炼 (1)腹式呼吸锻炼方法:患者取立位、坐位和仰卧位,做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用鼻子吸气时尽力挺腹,用口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吸气2秒,呼气4~6秒,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1:2或1:3。(2)缩唇呼吸锻炼方法:通过缩唇形成的微弱阻力来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延缓气道塌陷。[2]用鼻吸气,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自动调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缩唇程度,每天3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两种锻炼方法达到提高潮气容积,减少无效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提高气道内压,防止小气道的过早闭合,增强肺泡换气,改善缺氧,缓解气促的症状。

2.7 电话回访 患者出院后护士每月一次电话回访,询问身体情况,告诉病人做到生活规律、预防感冒、避免受凉及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避免烟尘吸入,如天气良好多到户外活动,提高呼吸肌力量,改善呼吸。

3 小结

矽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生命健康。早期预防并采取有效地治疗和护理,可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是矽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好转的有效措施。护理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学习,更好地为临床患者服务。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6)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178

呼吸系统疾病是近年来高发的一种呼吸内科疾病, 此病病程比较长, 且发病患者年龄逐渐偏大, 这使得临床护理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及护理风险。如果护理不当, 难免会发生意外突发事件[1], 为了进一步减少护理风险, 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有必要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模式。选取2015年2~11月对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58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11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6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60例, 女56例;年龄64~83岁, 平均年龄(73.4±2.7)岁;慢性支气管炎50例, 支气管哮喘40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例, 其他4例。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58例。

1. 2 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临床治疗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心律等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 指导患者科学饮食, 加强心理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干预措施:①加强医疗器械及药品质量的监管:对呼吸内科常见的医疗器械加强监管, 对药品的质量进行监管, 确保医疗器械使用安全及用药安全。②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力度:通过讲座、专门培训等方式加强护理人员, 尤其是新进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提高其综合护理素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静脉注射技巧、胸腔引流技能、雾化吸入方法, 风险事故应急方案等。③规范临床护理操作:指导护理人员正确掌握吸氧与吸痰等临床护理操作技能, 进一步熟悉临床氧疗的注意事项、吸氧方式等。④优化护理环境:护理人员可在患者的病床醒目位置贴上警示标志, 安置床档, 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对患者的病房实施定期消毒及通风, 确保病房保持安静与整洁。⑤强化患者的安全教育: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定期实施安全教育, 提高患者安全防护的意识[2]。⑥强化医护沟通和合作:医护人员要主动跟患者沟通, 努力解决患者提出的各种合理诉求, 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评估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8%(55/58),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79.3%(46/5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后, 研究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4%(2/58), 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7%(12/5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内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比较高, 究其原因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 而老年患者的病情比较危重、病情发作突然、机体免疫力低下, 存在一定的交流及沟通障碍, 基础疾病也比较多, 使用药物较复杂等[3], 导致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相对繁琐, 护理要求也相对较高, 也容易出现医疗纠纷。为此, 应该加强护理干预, 尤其是安全护理, 进而消除安全隐患, 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临床上引发呼吸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 如护理人员及患者的安全意识不够、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医患之间缺乏沟通、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缺乏、护理经验不足、应对护理风险事件的处置经验严重缺乏等[4-6]。为此, 针对上述问题, 作者实施安全护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8 %(55/58),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79.3 %(46/5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呼吸内科实施安全护理模式, 能够明显提升呼吸内科整体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满意度, 有效控制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可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 姜慧芬, 郑云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5): 67-68.

[2] 季双美. 呼吸内科病房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研究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 35(8):981-982.

[3] 赵波, 刘红梅.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3):71.

[4] 刘爱英.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吉林医学, 2013, 34(7):1356-1357.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7)

[中图分类号] R563.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6(a)-0117-03

The effect of whol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

LIU Qiu-mei WANG Qiu-xia

120 Ward of Emergency Department,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gjiagang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Zhangjiagang 215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whol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8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4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4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whole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The incidence rate of respiratory failure,related index of blood gas analysis and pulmonary function,compliance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respiratory failu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6.82%,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27.27%),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Respiratory disease;Respiratory failure complication

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有研究报道显示,护理干预能帮助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有效避免呼吸衰竭的发生[1],本院在对44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88例,经过胸部X线片、CT、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后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其中男61例,女27例;年龄49~78岁,平均(55.7±3.4)岁;原发病为肺源性心脏病21例,支气管哮喘1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5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平均病程(3.8±2.1)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原发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扩张支气管、氧气支持、强心、利尿、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护理干预。首先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并保持舒适安静的环境,加强护理巡视,然后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3]。①认知干预: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宣传教育,开展知识讲座,鼓励患者积极学习、沟通;②心理干预:患者承受了对疾病的担忧和经济负担,往往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恐慌的不良情绪,耐心和细致地开导、鼓励患者以平和心态积极面对治疗;③呼吸肌使用护理干预:保证呼吸机的正常使用,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鼻面罩,或者采取固定,并积极预防使用呼吸机可能出现的胃肠胀气、局部皮肤受损、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④用药干预:指导患者自行用药,详细讲解药物用量、时间及药物原理和不良反应,并叮嘱患者随身携带呼吸系统急救药;⑤饮食干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补充维生素及高蛋白、低脂的食物,降低食盐摄入量;⑥行为干预:鼓励、帮助患者适当地进行康复训练,禁烟禁酒。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的依从性,护理前后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评价,并记录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其中依从性分为:优良为积极主动配合;中为基本配合;差为说服后配合或者不配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呼吸衰竭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出现3例(6.82%)呼吸衰竭,对照组出现12例(27.27%)呼吸衰竭,观察组的呼吸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6,P

2.2 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x±s)

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

2.3 两组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的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依从性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的严重障碍,无法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导致缺氧,可能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并引发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呼吸衰竭患者的病程较长、治疗困难,反复发作,且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因此死亡率较高[4],同时呼吸衰竭除了原发病常表现的临床症状外,还表现为急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导致的功能代谢紊乱,会逐步对心脑功能产生影响[5-6],因此,应当及时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干预,防止呼吸衰竭的发生[7]。有研究显示,通过控制感染,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营养支持、改善心肺功能、合理氧疗等全面护理干预,能在延缓病情发展时缩短住院时间,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8]。

护理干预越来越多被用于各个科室的护理工作中,护理干预是现代护理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较好地维持患者病情的稳定,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9]。本研究对观察组采用了全程护理干预,不但对疾病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进行预防护理,而且从心理、饮食、用药、行为等各个方面进行鼓励、督促及引导[10],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呼吸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护理干预过程中的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不但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科学的护理是患者康复过程的重要环节,为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在总结经验完善自我的同时,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原则对护理中遇见的问题进行整改,并重点加强护理中的巡视工作,对常见并发症进行严密监测,给予预防措施,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综上所述,全程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衰竭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效果,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桂香.整体护理干预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22-23.

[2]李腾,李晓华,罗梅,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537-3539.

[3]翁慧雯,卢桂芳,李春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现代医院,2010,10(6):101-102.

[4]刘建秀,李霞.呼衰患者拒绝氧疗的护理干预及原因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4):122.

[5]王芳,姜超美.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早期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 27(19):30-31.

[6]杨芳,陈华明,李雪梅,等.临床护理路径在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10):1573-1575.

[7]刘新茹,贾红光,安立红,等.护理干预在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7):616-617.

[8]刘美芳.高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6-7.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7(c)-0149-03

当前临床领域中,呼吸系统疾病是较为常见的多发疾病,一旦用药不合理就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如烦躁、情绪失落、呼吸困难、咯血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临床医疗人员不仅要切实做好对该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情况。该院为了研究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对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重症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对观察组采取专业的系统护理干预,发现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依据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60例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5~74岁,平均(44.7±7.3)岁;阻塞性肺气肿38例,支气管扩张12例,支气管炎7例,阻塞性肺病3例;对照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5~76岁,平均(45.4±6.8)岁;阻塞性肺气肿39例,支气管扩张11例,支气管炎6例,阻塞性肺病4例。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保持病房通风、空气新鲜,避免患者接触有害气体及粉尘;维持病房适宜的温湿度,注意保暖;告知患者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积极预防感冒等。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采取专业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①病情观察。对患者的呼吸、脉搏、心率等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尤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规律;加强夜间病房巡视,对可能在午夜发病的患者加强观察与护理,避免不良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呼吸状态进行观察,一旦出现缺氧症状,应当及时采取吸氧措施;②心理护理。很多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由于疾病复杂、病情严重,加上长期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心理状态发生很大变化,最终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为此,护理人员应当依据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特征开展心理疏导,积极与其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③饮食指导。由于呼吸内科重症能量消耗较多、呼吸负荷较大,所以护理人员应当鼓励其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食物,尽量少使用产气食物。同时告知患者饮食宜少食多餐,并且进食速度要缓慢,切忌进食过饱。一旦在进食过程中发生呼吸困难,应当即刻停止进食,待患者充分休息后再行进食;④排痰护理。部分重症患者会发生痰堵或咯血等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学会正确的咳痰方式,依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宜咳痰的,并且护理人员还可以协助患者咳痰,从而使呼吸更加顺畅。护理人员应当鼓励患者多饮水,从而有效稀释痰液,降低痰堵的发生率。对于病情十分严重的患者,可通过雾化吸入或排痰机辅助护理;⑤口腔护理。由于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大量抗感染药物,加上患者本身合并有其他疾病,导致口腔菌群失调,诱发霉菌感染等,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患者时刻保持口腔卫生;⑥药物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需要建立2条静脉通道,同时还要谨遵医嘱,对药物使用剂量进行严格控制,从而避免一些药物使用过量诱发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康复积极性进行记录与分析,同时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进行满意度统计,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且逐渐恢复;②好转。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病情有所改善;③未好转。经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病情无变化甚至加重;④死亡。

1.5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数据采用(%)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60例患者经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94.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X2=10.56,P

2.2 两组康复积极性与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康复积极性指标中生活自理分别为35例(58.33%)、26例(43.33%),X2=5.83,P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9)

近几年,随着我国环境破坏程度的逐渐加大,空气质量逐年下降,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但是,呼吸类疾病的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这也成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人群范围相对广泛,幼儿、中老年人均有机会发病,此类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患者还会因此而失去生命。在合理选择治疗手段的基础之上,高质量的护理也能全面促进患者的康复,文章就对此进行了具体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42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9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48.2±5.4)岁;观察组42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10岁至73岁,平均年龄值为(47.1±5.6)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健康宣教以及吸氧。观察组患者采用应急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首先,在针对重症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从患者入院开始直至患者出院,全程进行护理干预[1]。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突发性死亡的概率整体较高,因此,为了有效避免患者治疗时间被延误的情况出现,护理人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其次,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他们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临床症状也普遍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也需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急性发作患者需要第一时间接受呼吸道疏通,痰液较多患者需要定期对呼吸道内的痰液进行清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保证病房内部环境卫生,定期对病房内部设施进行消毒,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有效降低患者细菌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对于患者来说,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也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果患者的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或是慢性迁延期,在这两个阶段,护理的要点应该为祛痰、镇痰以及控制感染,如果患者自身存在呼吸困难的问题,则需要将患者的体位调整到半坐体位,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喘息的问题,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之下对患者用药,对患者使用一些具有解痉平喘作用的药物,使患者的咳嗽以及呼吸不畅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除此之外,护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还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等相关指标,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普遍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因此要能够准备好应急药物,随时对患者实施急救。患者在用药后要注意观察其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尽量避免患者接触过敏原或是受到污染的大气。如果患者的疾病处于缓解期,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则需要尽量建议其戒酒以及戒烟,不仅要保持生活环境整洁干净,同时也要加强对于个人卫生问题的关注,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要求患者随着天气的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出现感染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引导其进行身体锻炼以及呼吸训练,使患者的通气量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提升,促进患者膈肌运动能力的整体提升。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都比较严重,因此,很多患者都存在情绪紧张以及焦虑的问题,还需要做好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部分患者的失眠问题,护理人员要能够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之上,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有针对性地解答患者的疑问,使患者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身所患的疾病。

1.3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康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呼吸道系统类疾病的发病率整体较高,尤其是最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的问题已经开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此类疾病的发病率涨幅也在逐年增加,患者一旦出现呼吸道疾病问题,不仅正常的呼吸会受到影响,同时,自身的情绪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2]。由于呼吸系统疾病不仅有着较高的治疗难度,同时,此类疾病也有着较长的治疗周期,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则非常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等方面的负性情绪,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脾气暴躁的问题。因此,在治疗此类疾病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之外,护理干预也是影响患者后期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方面要辅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另一方面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促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而对于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由于此类患者的病情相对于普通患者来说更加严重,患者的生命随时可能受到威胁,因此,在实际开展治疗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意外进行预判,在此基础上,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避免紧急情况发生时由于准备工作没有做全而影响抢救,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实现护理工作整体开展质量的提升[3]。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在患者疾病急性发作期以及慢性迁延期的护理措施,第二个部分是在患者疾病缓解期的护理措施,同时,心理护理要能够伴随着患者接受治疗的全过程,通过采取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一方面能够使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负面情绪能够得到有效消解,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患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进而达到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治疗目的,为整体治疗效果的保证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患者来说,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越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度就越高,因此,呼吸内科护理人员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完善,避免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发生危险。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要低于观察组患者,这也间接验证了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对于患者后期康复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10)

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的病变部位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和胸腔等。这类疾病对患者有很大的危害,病情较轻者多有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等症状,而严重者则会产生呼吸困难、严重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除了对呼吸系统疾病重症患者进行可靠的治疗,还要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愈的几率,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本临床探索就是呼吸内科护理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于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不错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在我院门诊就诊资料完整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总共80例,这80例患者中,肺癌14例,支气管哮喘35例,支气管扩张2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0例。将选取的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总共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32至57岁之间;对照组,总共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33至59岁之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的状况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其他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的措施如下:

1.2.1 药物治疗护理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用药,充分了解患者的药物的副作用,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在实际用药中过程进行调整。

1.2.2 机械通气护理

机械通气护理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很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对机械通气护理的操作方法进行充分的掌握,并且了解其注意事项。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及时地清除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并注意患者呼吸与呼吸机的一致,认真管理气囊,要保证呼吸机的参数的设置是正确的。

1.2.3 饮食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需要在饮食上有所注意,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当前的身体状况帮助制定合理的饮食营养方案,可让患者多食用高蛋白质和多纤维素的食物。同时叮嘱患者多饮水,建议患者多餐少食。护理人员还可以帮助患者按摩腹部,使患者的胃肠蠕动加快,促进食物的消化,饮食上的护理使得患者的身体素质不至于由于重症疾病急剧变差,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保障。

1.2.4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于疾病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重症患者因为身患重症,加上对于病情的不了解,往往会出现紧张、焦虑和情绪低落甚至感到绝望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地去对重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让患者认识自己的病情,开导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引导患者的情绪朝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1.3 效果评定

对两组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定,治愈:患者的疾病症状完全消失,身体完全康复。好转:患者的疾病症状基本消失,基本能够正常生活。无效:患者的疾病症状没有变化或改善不明显。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临床探索研究所得到的有效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篇(11)

结果:贴敷1个疗程后,120患者显效49例,有效6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112/120)。

结论: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穴位贴敷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4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39-02

随着对中医疗法的发掘,穴位贴敷以其效著价廉的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各医院也纷纷将穴位贴敷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扶正祛邪”能改变患者内环境,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1]。我院对12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治疗,并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9~85岁,平均43.2±11.9岁。疾病类型:慢性支气管炎47例,过敏性鼻炎30例,哮喘29例,阻塞性肺气肿14例。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者,皮肤感染者及过敏体质者;②糖尿病患者,使用激素治疗者及部分疾病发作期者如存在咳喘、发热等;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慎用“冬病夏治”疗法。

1.2治疗方法。

1.2.1药膏贴敷。采用我院自制的贴敷药膏,成分为细辛、白芥子等,研磨成粉,用姜汁调制成药膏,敷贴于背部俞穴,包括心俞、膈俞及双侧肺俞。贴敷前擦净背部汗液,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开损伤出,按摩5~6秒,待患者出现麻胀感后贴敷在穴位上。贴敷时间为每年夏季初伏、中伏与末伏的第一天,连续贴敷3年为1个疗程。

1.2.2护理方法。①贴敷前护理,告知患者冬病夏治与穴位贴敷治疗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贴敷后出现的麻、痒等感觉时正常的,即使出现水泡也不会影响治疗效果;②贴敷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采取无菌操作,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及对贴敷药膏的耐受性采取相应措施;③贴敷后护理,告知患者若贴敷后出现瘙痒感、灼热感,拿下药物即可,若烧灼疼痛明显且出现水泡,切勿直接用手抓,使其自行吸收小水泡,直径较大的水泡可在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剂吸出渗出液,并用止痒粉、湿润烧伤膏涂抹在患处;④日常护理,告知患者以清淡饮食为主,禁食腥、辣食物,戒烟戒酒,禁食生冷,贴敷后5h内不要洗澡,注意保暖,治疗原发疾病,加强锻炼。

1.3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冬季发作明显减少。无效:未能达到以上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2结果

贴敷1个疗程后,120患者显效49例,有效6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112/120),见表1。

3讨论

贴敷是传统中医的特色疗法,冬病夏治是一大特色。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冬重夏轻者多为阳虚体质[2]。夏秋季之交,人体阳气血脉最为旺盛,三伏养阳能够逐步改善患者的阳虚体质,使患者机体重新恢复阳气。

夏季伏天,外界阳气盛而人体阳气泄,是以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内虚之阳助生长之能[3]。冬病夏治讲究治疗时辰,午时是1天之中的阳中之阳,此时辰人体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能使药物最快的透过体表到达经络、内脏,产生放大效益。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咳、痰、喘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长,缠绵难愈[4],而大量抗生素的使用易导致耐药菌产生及增加霉菌的发病率,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肉体痛苦。冬病夏治蕴含了祖国医学的精华,采用内服外治相结合的办法,综合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明显优势。

从本次治疗的结果来看,12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效果较为理想,因此,我们认为穴位敷贴是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需注意的是,贴敷治疗也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肺部感染急性期者不宜贴敷;②贴敷期间要清淡饮食,避免空调、风扇直吹,保持心情舒畅;③贴敷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发痒、发热是正常现象,若出现大体积水泡,可请专科医生处理,有研究认为,存在局部反应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④贴敷治疗是治本方法,起效较慢,短期内若疗效不明显,还应当耐心等待。

参考文献

[1]叶志伟.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09):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