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12-07 10:13:58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篇(1)

如果我们说科学是理性,那艺术就是感性,两者相互促进,很多的艺术家本生就是科学家,如达芬奇,大家知道他是一位大画家,有可能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富有想象力的科学家,他设计的“飞行器”草图已经具备了现代飞机的特征,这就得力与他精通数学、解剖学、力学等,所以艺术家既需要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又需要丰富的想象能力。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持,以版画为例,传统的版画从材料上我们可以分为木板画、铜版画、石版画,这几种版画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都没发生多大变化,可近二十年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版画的画种和制作方法也悄悄发生变化,出现了利用丝网感光技术绘画的丝网版画,丝网版画以其写实的造型,突出的肌理效果,特殊的感光特征,得到大家的肯定。综上所述: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就是传统美术教育和电脑设计的融合。

1传统美术教育是电脑设计的基础。虽然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绘画与设计已经可以不再需要笔和纸,但传统美术教育还是一切绘画的根本,好比一座楼房的地基,基础不打好,房子站的住;同样的道理,绘画基础不扎实,想要用电脑进行绘画和设计,那是相当的困难。传统美术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经久不衰,这与它的重要地位分不开,传统美术教育是经过历史的检验,是艺术的宝库。传统美术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下就只剩下素描、色彩、速写、图案等绘画基础课程,绘画基础课程是一切艺术课程的基础。现在的职业教育中艺术专业基本都已变成电脑设计课程,所以电脑设计学习,说道底就是美术基本功底的学习加上电脑操作技术。如果你理解电脑设计为电脑加上美术,那么电脑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产物,是科学生产力的代表,但是它只是一个工具,任何人都能用,可谁会用,用在什么方面,这就要看使用它的人有什么能力,当“美术”拿起了这个工具的时候就注定这个工具带有美术的特性,美术除了绘画就是设计,所以绘画是电脑设计的基础。所以只要重视基础绘画,打下扎实的绘画基础能力,才是学习电脑设计的根本前提。

2电脑绘画课程是传统美术教育课程的进化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传统美术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前期叫基础绘画,进入专业课后就叫设计基础。在前期基础绘画可以训练学生构图、透视、造型基础、色彩基础、设计基础能力,主要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习惯能力,对专业的帮助很大;后期的设计基础课程,是在学生完成绘画基础课程之后,有了一定设计思维能力,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创造新的绘画基础方法和表现形式,反过来对基础绘画起到促进作用,更好的为专业服务。

3传统美术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中是不可取代的。电脑绘画已经取代了传统意义的绘画工具,所有的绘画操作都是在电脑上完成,所以部分学生就认为传统美术教育不重要了,可以不用开设绘画基础课了,直接电脑设计课就行了,所有在学习传统美术教育课程的时候就没兴趣。这是不对的,电脑设计最初的出现是被用于工业生产的,它缺少传统美术的人文基础,在美学情感上的表现,没有那么随心所欲。电脑设计只有和传统美术教育相结合,在传统美术教育的人文基础之上,发展自己的人文素材。另外传统美术教育的培养能力,是一切设计的基础,没有传统美术教育的造型基础,没有传统美术教育的审美能力,没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设计就会缺少内容,缺少欣赏的价值。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所有的传统美术教育基础课程都是围绕一个目的在开设,就是为专业课程服务,而专业课程基本都是电脑设计课程,所以绘画基础课程和电脑设计课程就是因和果的关系。在学习电脑设计课程时,不管需要任何绘画前提条件,绘画基础课程都能给予解决,这就是两者并存,缺一不可的关系。

本文作者:石春林工作单位: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084-02

一、关于认知科学基础课程

认知科学是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生物基础,是从“自然智能”到“机器智能”之间的桥梁。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感知和思维信息处理过程的学科,认知科学主要研究目的就是要说明和解释人类再完成认知活动时是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的,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等教学领域的重要课程。[1,2]自我校2009年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以来,认知科学基础一直是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人脑认知活动中的信息处理方法与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对新知识、新技术有较敏锐的洞察能力,同时使学生具有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的意识,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3]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现有的计算架构不能有效实现具有泛化能力的人类认知信息加工机制。借鉴人类脑认知机制,通过脑认知和神经科学与机器学习相融合的方式,构建一种类脑的“学习机器”,而不是简单的“机器学习”,已成为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此,学习并理解人类认知和信息处理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智能信息和数据建模与分析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对于以工程技术应用为背景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而言,该学科涉及多学科内容,比如心理学、神经科学、数学、语言学、人工智能科学乃至自然哲学等,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太浓厚,教师对于该课程的教学也颇为费心。此外,由于“认知科学基础”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大部分学生在模式识别和数字信号处理等上面的基础较薄弱,对于该门课程的脑功能信号分析与脑机接口技术部分的教学也存在较大的困难。

针对该课程理论和实时性较强、涉及教学内容多、交叉广泛等特点,笔者自承担本课程教学来,结合我校学生和专业建设实际情况,立足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摸索改进。本文将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方法融合进认知科学的神经机制探索与学习,从教学、实验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课程建设目标与教学内容设置

本课程将使学生学习到认知科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脑与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基本研究手段,脑与学习、意识、行为的关系,深入了解感知、注意、记忆的生物和生理学本质,实现人工大脑、人工神经网络、听觉计算、视觉计算、脑机接口、认知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的理解与应用。

目前认知科学方面的教材大多为国外翻译教材,并且聚焦于其中的某个方面(比如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同时该学科实时性较强,和当前脑与认知科学的前沿研究紧密相连,因此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同时将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认知科学基础相融合。

认知神经科学旨在联合心理学、哲学和神经科学的方法帮助我们理解大脑是如何产生心智的,并阐明人类认知过程中的脑机制,即在分子、细胞、脑功能区到全脑等多个尺度上如何实现认知功能。脑机接口是近二十多年来兴起的涉及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及信息科学、医学等多领域的人机接口方式,是在大脑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的神经信息交流与控制通路。

该课程在大三年级开设,且该专业的学生已在前面学习中学习人工智能原理、信号处理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的理论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教材选择上,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认知、大脑和意识——认知神经科学引论》,并参考其他辅助教材,比如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脑机接口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认知神经科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概念,包括感觉与知觉、注意与意识、情绪、语言、记忆、学习等。

2.认知活动的生理基础,包括大脑结构、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等。

3.脑功能信号的采集与分析,包括大脑节律、脑功能信号(EEG、fMRI等)采集、常见脑功能障碍、脑信号分析基本方法(包括基于时域/频域分析的EEG分析方法、脑电源成像基础等)。

4.脑机接口技术,包括脑电信号预处理(零参考电位、拉普拉斯空间滤波、数据归一化、插值技术),脑功能信号特征提取方法、模式分类器(比如Fisher线性分类器、支持向量机)设计。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认知科学基础课程交叉性强,尤其涉及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非工科学科,对于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压力较大,学习兴趣不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尽量发挥自身乐观活泼的性格特点,选择大家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在语言表达上尽量避免生硬,力求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讲解知识点。同时,善于利用网络视频,比如在课程绪论部分,通过播放网络公开视频《打开思想的大门》片段,激发学生学习脑认知功能的兴趣。

2.注重与智能科学与技术其他课程知识的衔接。在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教学部分,笔者安排了两个课时的内容讲解了常见的人工神经元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结构,并重点讲解了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基础——感知机。在脑机接口教学部分,安排了两个课时的信号处理和数据预处理的基础知识的回顾,重点复习信号滤波、主成分分析、Fisher线性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等内容,再进入脑机接口系統的学习,教学效率得到了明细提升。

3.适当使用板书,细化推导过程。对于一些知识点,比如动作电位产生过程、部分公式的展示,仅依靠PPT教学过于单薄,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播放PPT时需要适时插入细致的板书。同时板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例如在学习神经细胞和感知机与人工神经网络时,教师从点到平面的距离入手,并引导学生回顾梯度下降法等相关数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切实地把前面学习的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的基础知识应用到本课程。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篇(3)

关键词: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就业能力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它融合了电脑操作技能和艺术设计两个方面,因此在培养人才时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较高。特别是在信息化社会中,电脑技能已经成为人才所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但是,电脑技能在融合了艺术设计相关内容后必然会有较为复杂的知识脉络,要厘清交叉的新兴学科就必须将其模块化。模块化可以使学科知识体系化,教师能够有重点地进行知识讲授,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脱节,这就造成了学校培养的人才在能力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困境,需要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明晰化,用模块化的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模块化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将学科知识体系分成相关的模块,在模块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的目标和任务。电脑艺术设计是一门融合电脑操作技能和艺术设计理论的学科,在教学上对理论和实践都提出了相应的目标。以往的教学以教师为核心,以教材为主,而模块化课程体系要求转变这种教育理念,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实践。模块化将学习内容类比成工厂的程序性生产,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分都成为单独的成分,但是在组合后又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它将目标细化,将流程线条化,能够给人清晰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快速了解相关课程内容。

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模式

模块化课程模式的建立要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还要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相结合,专业课程在设置上可以将具有相似性的课程合并,整合现有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根据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课程可以模块化为三个部分: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技能基础模块、艺术鉴赏模块。

1.公共基础模块

电脑技能种类较多,有的技能是社会普遍要求的,有的只是专业需要,因此在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需要将具有公共性的课程分离出来。公共基础模块中的相关学科知识是对电脑技能的基础性介绍,把握这些知识是为未来更深入地学习电脑技能奠定基础。公共基础模块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基本常识,树立正确的学科导向。

2.专业技能基础模块

专业技能基础模块是为了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在这一模块中,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电脑技能操作,特别是相关的软件模块与平面设计模块,学生能够有侧重点地深度研究学科发展的状况,能够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学习的专业技能。以Photoshop为例,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研究软件在专业发展上的利用途径。

3.艺术鉴赏模块

艺术鉴赏模块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中的关键部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除了要求学生具备相关的电脑技能,还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艺术鉴赏。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将具有美学培养价值的课程安排在电脑艺术设计教学中,安排专业教师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将鉴赏与教学融合,使学生在领略艺术魅力的同时开阔视野,激发学生艺术设计的灵感。

三、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首先需要明确专业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科知识的特征系统优化教学资源,具体而言,就是要将相关的知识系统化,为学生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安排。当然,在模块化建构之后还需要采取其他方式保障实施的效果。

1.适应社会需求,完善课程体系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有自身的专业培养目标,在社会中也存在相应的职位与之对应,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社会职位的需求变化,及时完善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内容。特别是要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有步骤地培养相关专业能力。

2.优化师资力量,科学选择教材

模块化课程体系建构在宏观上保证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但是课程的实施还需要专业教师利用科学的教材来完成,这就对教材和教师提出了标准和要求。教师应当熟练掌握电脑技能知识,同时具有艺术鉴赏与评价能力,并能够在模块化课程教学中改善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选用编排科学的教材,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加强教学实践,融合创新意识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以往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当作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而在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中,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电脑技能方面的知识。同时,学校创建的相关教学平台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艺术鉴赏模块,学生的艺术灵感和创新精神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作者:尚冬华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篇(4)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掌握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技术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成人教育中的必修课,目的是普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成人教育因其往往附属于高等教育机构,拥有较好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可为社会人员提供计算机应用知识,使学员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及其软件提高日常的工作效率,从而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有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育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成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应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教育应“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和谐发展,树立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成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员学习到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向学员提供一个文凭,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员的实际,以学员为中心,因材施教。由于周围环境、教育条件、成人本身素质及先天因素的影响,每位学生在气质、性格和智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实行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了。就计算机学科而言,有的学生在进校前在工作单位里接触过计算机基础知识,有的学生自己家有计算机,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成人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案,在教学实践中用分等级教学法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分等级教学法的原则是考虑到成人学生优、中、差三个等级特点,分别是推着、扶着、拉着走向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最优化。计算机知识较复杂,如果还按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优生越听越没兴趣,中等生越听越没味道,差生越听越没信心。如何做到让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生“吃得消”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前先了解好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调整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味的灌输同一难易程度的内容,而是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讲解,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得。另外在上机操作课对不同等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操作要求。如在练习打字的操作系统的上机中,要求优生能既快又准地输入汉字,中等生能准确输入汉字,差生能输入基本汉字字根和简单汉字,这样侧重点不同,不同学生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消除成人学用电脑的神秘感,认识电脑的真面目

计算机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现在已发展成为独立于其他学科的计算机科学。对于初学电脑的人来说,对电脑都会有一种神秘感,似乎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但又无从下手,不知所措。这是学用电脑的一大心理障碍,如果不排除这个心理障碍,势必影响学习效果。所以老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及早扫除学习电脑的神秘感,改变因无从下手而觉得对电脑无可奈何的心态,把电脑看作一种学习工具、一种不同于电视机的另外一种电子设备,认清电脑的真面目。学用电脑时如果对硬件很陌生,也会无意产生一种神秘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认识电脑真面目,真正走进电脑,亲手摸一摸电脑内部的器件。这样有助于消除学生学用电脑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三、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激发求知热情

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改革教学模式,建立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成人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降低了教学效率。由于计算机基础课带有很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操作性,需要教师边操作边讲述,以往在介绍dos命令和其它应用软件,都是先讲命令格式,操作步骤,再上机操作。这样做有基础的学生不愿听,没基础的听不懂,教学效果不理想。而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将操作方法、程序或命令的执行过程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地演示出来,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讲解示范。在兴趣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使课堂教学有密度、有强度、有情感,学生自始至终在情境交融、兴趣盎然中动情明理。如powerpoint软件,它是用于计算机教学的良好工具软件,它不仅能做出美观、实用的幻灯片讲稿,产生生动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教师课堂板书和画图的时间。powerpoint不仅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幻灯片模板、数千种精美的剪辑图片以及方便实用的作图工具,还具有多种多样的幻灯片切换和动画效果。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性延伸,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学生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成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上机操作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创造性的重要环节。在操作课上,上机前教师把要操作的内容先讲解和做示范,对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地点拨,有意留下问题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去解决,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创造的能力。根据成人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上机时注意巡视、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时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方法指导,大大提高学生的上机效率。给学生业余上机操作的时间,让其自己动手操作去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和平时上机时所掌握的操作技巧,达到熟能生巧。学生在这种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思维和意识就会完全被激活,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成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尤其是对于素质参差不齐的成人这种特殊的群体,对从事成人教学的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任重而道远,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在总结中提升教学方法和质量,真正的服务于学员,从而让现代技术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晓彦,齐保东.《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 2003,(06).

[2] 胡晓燕.《计算机技术与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2).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篇(5)

建筑表现技法又叫做建筑画技法,是建筑类设计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建筑类设计师用来表达设计方案、表现创意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变化,建筑表现技法课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较多的问题,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而在新的教学环境和变化需求下,更要调整教学的目标和重心,使之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一、教学现状

1.学生绘画基础为零

以我院建筑类设计专业的生源来看,文、理兼收。导致本类专业所有学生为普通文、理科生,除了极个别学生在中小学有尝试过美术课外辅导班之外,大多没有任何绘画基础。不仅学生在入学前没有任何专业绘画经验,而且由于中学升学教育缺失,很多学生在填报专业时也不了解专业的特点,不清楚建筑类设计专业的专业技能重点之一就是绘画设计能力。

2.课时量不足,忽视实践环节的培养

同样以我院建筑表现技法课程为例,每周4课时,上课周数为14周,总计56课时,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开设。由于学生仅仅只有大一开设的64课时的素描速写课程的绘画基础,学习内容主要包括钢笔画、彩色铅笔画、马克笔建筑画、水彩水粉建筑画这类优秀建筑画的临摹学习为主。56个课时既要强化学生前期素描速写课程中不足的透视及造型能力,又要完成包括钢笔、彩铅、马克笔、水彩、水粉等建筑表现技法的学习,使教师必须加快教学进度安排,加强学生在建筑画中对色彩运用的控制,对透视的训练、线条的掌握和建筑画快速表现的训练只能点到即止,无法继续深入。而实践环节也是个空缺。建筑表现技法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出的学生是应该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门课程中,要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和技巧技法。然而,忽略实践环节终究会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脱节,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3.忽略手绘学习,夸大电脑效果图作用

不可否定从在目前的建筑类设计市场来看,电脑软件绘制的建筑效果图是主流,其有着显而易见的强大功能与优点,其虚拟真实的表达效果使设计感觉更加直观、生动。另外,电脑技术使设计完成的作品更容易修改,成果可以反复利用,很多学生认为它能把设计师从手绘的繁琐中解脱出来,迎合了部分学生急于求成的想法,从而认定电脑建筑效果图优于手绘建筑效果图,而这一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总体来说,建筑表现技法课程不仅是建筑类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包含了美术类基础知识、还包含建筑类工程制图、力学等基础内容。电脑绘制的建筑表现画只是建筑画的一种罢了,并不是全部。电脑效果图就效果图的制作方法上来说,仅仅只是制图效率上得到了提高,但是,就其原创性和艺术性来说,是和手绘建筑效果图无法比肩的。而且用电脑制作建筑效果图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色彩、构成等美术基础,没有这些基础,再优秀的电脑设计软件高手也不可能成为出色的设计师。

二、教学目标、重心

1.培养学生快速手绘表达的能力

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知道,没有快速手绘表现能力的学生是很难成长的,因为即便有创作灵感,也没有办法及时将灵感捕捉并转化为图形图像。相对而言,那些有着良好的快速手绘表现能力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更容易、更迅速地捕捉到自己脑海中一闪而过的设计灵感,工作能够进行得更加顺利,得到更好的提升。并且,通过头脑到纸面的图形图像,纸面的图形图像反作用于头脑,带来新的灵感,这样不断地循环思考,设计师顺利进行自我的沟通,方案设计也可以顺利地进行,达到一定的深度。即使在目前的发展趋势下,电脑绘制的建筑效果图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草图设计的初级阶段,即捕捉灵感的阶段,运用电脑软件来进行思考是根本不可能的。原因在于,电脑软件工具的使用是程式化的,与不断变化的甚至是模糊不清的思维灵感难以适应。因此,电脑绘制的建筑画大多数情况下更多的用于设计成果图纸的表达,而手绘建筑画则具有无可替代的工具性作用,是设计师进行自我沟通非常重要的途径。

2.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这几年,方案的最终展示逐渐转为由电脑完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设计师很少亲自制作电脑建筑效果图,大多数都是由专门的效果图制作人员或制作公司来完成。但是,这并不表示从事建筑类设计的工作人员可以不懂建筑效果图的表达方法。因为,无论是电脑绘制的建筑效果图,还是手绘的建筑效果图,其取舍与否,仍然取决于设计人员的构思和对建筑效果图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思考

1.在建筑表现技法课程的内容设置上,除了需要加大快速手绘技法所占的课时比重,同时还需要加强构图、色彩和透视的训练

而传统的大幅建筑最终效果图的表现训练要适当降低比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建筑效果图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效果图审美鉴赏能力和设计构思快速表达能力,而不是将建筑的最终效果图表现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

2.除了要重视课程教学体系的完整性之外,课程的长效性也是重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进行各种手绘建筑画技法的教学,另一方面还需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学习掌握进度、绘画基础和特点,给予学生“量身定订”的指导和建议。建筑画表现技法的学习是无法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训练,并与设计思维的发展相结合,仅靠有限的56课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除了后续的课程跟进外,在本课程中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会自我学习,教会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内容。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通过长期的练习和积累来达到水滴石穿,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建筑画表现技法的能力。因此,课程的长效性非常重要。

3.在教材的选用上,需要多加考虑

因为就目前市场上的建筑表现技法类教材来看,仅靠一本教材很难完整地体现教学内容,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挑选合适的教材。从经费角度考虑,电子书也是可以用来拓展学生视野的途径之一。

总而言之,建筑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可以说成是显性、隐性两个方面,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显性,即看得见的一面,是就建筑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说的,钢笔、彩色铅笔、马克笔和水彩水粉等表现工具的技巧学习是教学内容。而与之相呼应的审美能力、灵感捕捉、手脑协调能力的培养和设计思维的养成是教学目标,是隐形的一面,也是看不见的那一面。

参考文献: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篇(6)

一、引言

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是根据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专业对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以及计算机岗位能力需求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属于专业英语基础课,突出基础性,强调实用性,注意专业性;力求巩固和拓宽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电脑、网络操作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

二、任务教学法概述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任务教学法”可以认为是一种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把语言能力目标与工作能力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每一任务都是一个整体计划,包含各种机会和接触面。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认知潜力和应用语言发展交际能力的潜力。学生在参与和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无法预料的情况。学生对所给的任务和遇到的问题的理解各有不同,导致任务过程出现的不可预测、不明确甚至变异现象。因此,任务型学习是一种动态学习。

三、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基本任务分析

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确切地说,本课程是针对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对英语的实际需求而开设的一门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课程,目前,这些专业大致包括网络、软件、电子商务以及多媒体制作等专业。本课程的目标是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英语语言知识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一般说来,技工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内容:①专业词汇:掌握1000左右的专业词汇,100个左右首字母缩略语。②听说能力:能运用基础语法以及专业词汇进行基本的专业知识介绍及交流讨论。③阅读能力:能基本读懂有关计算机软、硬件原理,网络运作原理、外部设备的英语文章或说明书。④写作能力:能运用基本专业词汇以及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计算机专业英语。⑤翻译能力:以岗位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翻译能力的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参与并完成与计算机专业知识运用相关的专业翻译项目。为了完成以上基本课程任务,笔者在《计算机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以任务教学法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即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单元教学目标(包括主题目标、语言目标、专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与计算机专业知识运用相关的专业项目,驱动学生“明确任务,参与完成”。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综合项目设计”为主线,把任务(task)引入英语课堂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听、说、读、写、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单项技能的强化训练;而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从而具备计算机专业所需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教学融为一体,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融为一体,有效完成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基本任务。

四、《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结合任务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以及《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任务,笔者提出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任务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真实教学环境设计原则。创建计算机专业英语使用的真实的教学环境,即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基本任务进行真实项目设计。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项目化,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而且为了运用而学,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②学生为主体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项目与任务设计,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能动地引导和激励,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任务举一反三。③课程目标及步骤性原则:为了完成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任务应以课程的基本任务为基础,无论是综合的任务设计还是单项任务设计都应遵循专业词汇目标、听说目标、读写目标以及翻译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保障《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有效实施。在此基础上,按照步骤完成任务组织及实施。

五、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

建立在对任务教学法、《计算机专业英语课》课程任务分析科学认知的基础上,笔者遵循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尝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实践教学中使用任务教学法。以下是《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任务教学法设计和应用的具体阐述:

1.教师明确课程及单元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项目(课程目标)以及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单元目标)的任务设计,创建“真实教学环境设计”。例如,在进行“Basic components of a computer”单元的讲授时,教师首先设计“真实教学环境设计”以及综合目标任务:“美国人Peter要买一台电脑,学生作为电脑供货商向Peter推荐一款最新生产的V1678的电脑,设法向Peter介绍电脑基本构件的内容,并最终成功说服Peter购买V1678的电脑。”其次,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单项任务目标设计:①掌握10个左右计算机常见专业词汇。②掌握6个谈论电脑部件的基本句型。③能运用基础语法、词汇以及专业词汇向客人介绍电脑的各种产品和价格。④能顺利地用英文比较各种产品的优势及劣势并推销自己的产品,说服顾客买自己的产品。这样,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师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通过小任务的解决来完成大任务。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这是一个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学生主动探究摸索,独立自主寻求问题、发现问题、逐渐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按照小组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总结的模式,分两个层次进行。比如在进行“Describing the Processor and Its Performance”单元的学习时,项目设定“Peter发现电脑的运行速度越来越慢,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想请你帮他改进或升级他的电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以组为单位围绕第一个小任务——认识电脑内部构件,包括微处理器、内存、扩展槽等并组成部分开展“为什么电脑速度会变慢?”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从讨论的结果看,学生会讨论出电脑内部构件,包括微处理器、内存、扩展槽以及造成电脑速度慢的可能原因,结果可能不完整,不过教师应以鼓励为主,不要急于补充内容。此后,进入第二层次的分析,发给学生认识电脑内部构件图以及有关影响电脑速度的文章介绍,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并分析文字材料,以组为单位讨论任务并把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再次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看材料前后自己总结的结果,体会差别。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自己一开始没有想到的地方,加深印象。但这并不等于说,学生对电脑内部构件以及电脑故障原因就已经很清楚了,可能会有不少疏漏的细节问题。教师因势利导,把学生疏漏的地方指点出来,等于是新知识的讲解。最后,由教师学生共同进行正确知识的归纳总结。

3.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再以“Describing the Processor and Its Performance”单元的学习为例,通过以上对任务的分析,学生已对电脑内部构件以及电脑故障原因有了清楚的了解,为了结束任务,教师应引导学生转向本单元教学目标:①是否能在“电脑内部构件图”中标出掌握15个与部件相关的专业词汇?②能否应用已学专业词汇向Peter清晰说明电脑速度变慢的原因?③能否用100个单词书面向Peter清晰说明电脑速度变慢的原因?④能否阅读并翻译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应用软件光盘的说明书?

此时,教师应鼓励他们尝试着去写,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途径完成,可以互相讨论,可以查阅资料,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对于提出来的问题,尽量让有能力的学生来解决,形成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氛围;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逐渐引导、指点,形成互动的解决问题方式,共同完成任务。

4.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任务评价和任务提升。以“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组织灵活多样的任务评价。首先学生要对所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全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完善提高的目的。最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以正面引导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并适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六、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任务教学法概念的阐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目标的分析,《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原则限定,清晰描述了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具有自身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能力,并通过任务细分,组织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使学生具备计算机专业岗位能力所需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笔者将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更进一步提高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为目标,对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不懈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Platt,J.& Platt.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篇(7)

电脑音乐是指利用多媒体电脑及与音乐相关的软件为工具制作并播放出来的音乐,它既是一种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又是一种表现音乐的技术工具。电脑音乐文件有多种格式,如:wav文件、mp3文件、midi文件、aac文件、wma文件、ra文件等。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是用音高和节奏来展示艺术的魅力;电脑还是一种科技工具,把复杂的运算集中在一块小小的集成电路中,用高速的衍变解脱现实的束缚。音乐和电脑结合起来就是电脑音乐,它是数码时代的听觉新艺术,是音乐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2.制作技术:midi、合成器、音频技术

通过midi数据可以记录各种音乐信息,选择适当的音色得到真实的回放效果。用实用的midi编辑技巧、快捷、简便地实现音符的修改、乐谱的打印、音轨的编配等操作,可以将丰富的midi效果器运用其中得到自然的音乐感觉。所有与音乐特性有关的操作都将以midi方式实现。

录音是获取音频数据的最直接方式。录制的数据通过各种效果器的处理,在音频编辑软件中进行加工,得到理想的效果,最终合成音乐成品。

从midi到音频的电脑音乐制作方式是成熟和完善的音乐制作思路。两者基于不同的原理,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二、我国电脑音乐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1.早期教育观念滞后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国高等艺术院校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电脑音乐属于文化市场的产物,纯属娱乐或被用作获取商业价值,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学校在这方面的经费投入微薄,因此电脑音乐始终徘徊在艺术院校之外,无法得到长足的发展。与此相反,电脑音乐在此期间应社会需求在民间蓬勃发展,逐渐涌现出一些优秀的电脑音乐制作者,逐步影响和改变了高校的音乐教育观念。目前迫于市场的需求和电脑技术的发展,高等艺术院校逐步认识到,电脑音乐技术是培养现代音乐人才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

2.教师电脑应用技术无法满足音乐教学

我国教育部一贯强调“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现代化科技人才”。囿于观念的落后,加上初期电脑价格昂贵和外文软件语言的限制,电脑技术仅仅掌握在少数专业人员手中。据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艺术院校的音乐老师懂得电脑音乐教学的只占20%,远远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由此可见,现代音乐教学模式代替传统教学模式的道路漫长而曲折。虽然国家强调过教师应参加计算机过级考试,但多流于形式,远离于实际应用。

3.电脑音乐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国外电脑音乐教育在国外起步比较早,至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规模和体系,而在国内,虽说电脑音乐领域不是空白,但是与国外相比,在数量规模、教学体系与成果效益上相差甚多。除此之外,我国电脑音乐教育出的人才数量与质量目前仍无法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要。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对音乐教育、创作、制作、表演和传播领域日益重大的影响,重视和繁荣电脑音乐这一新兴学科已成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共识。

三、电脑音乐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1.基础效果

电脑音乐技术可以用现念的“听视觉”艺术代替“听觉艺术”。电脑音乐教学可以有效改善上述状况。电脑音乐的智能化简化了传统音乐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从而增强了学习兴趣。

2.在基本乐理课程中的应用

基本乐理课程,由其名称可知,是学习其他相关音乐课程的基础,也是理论性最强的内容,因此也是最让学生感到乏味的课程,但是它也具有基础性、必要性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音乐课程。长期以来,按照“粉笔、黑板、钢琴”的教学模式,老师累学生烦,收效甚微。但是当我们将电脑教学引入到课程中时,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电脑音乐技术在视唱课中的应用

视唱课是音乐专业的重要技能课,也是音乐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进行视唱技能、音乐听觉的全面训练,学习者能深入掌握音乐语言的诸多要素,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视唱课程中加入电脑音乐,将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改变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能强化教学内容。基本过程如下:

课前教师将视唱课上要教授的曲目输入到音乐制作软件中,方便在课堂上播放。然后还可以伴以不同风格的或是不同的和声,既可以是传统的钢琴音色,也可以是现代的、时尚的各具特色的乐器。同时在播放过程中老师能够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近距离的辅导,学习效果也能因此得到很好的保证。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篇(8)

三、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基本任务分析

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确切地说,本课程是针对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对英语的实际需求而开设的一门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课程,目前,这些专业大致包括网络、软件、电子商务以及多媒体制作等专业。本课程的目标是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英语语言知识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一般说来,技工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内容:①专业词汇:掌握1000左右的专业词汇,100个左右首字母缩略语。②听说能力:能运用基础语法以及专业词汇进行基本的专业知识介绍及交流讨论。③阅读能力:能基本读懂有关计算机软、硬件原理,网络运作原理、外部设备的英语文章或说明书。④写作能力:能运用基本专业词汇以及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计算机专业英语。⑤翻译能力:以岗位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翻译能力的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参与并完成与计算机专业知识运用相关的专业翻译项目。为了完成以上基本课程任务,笔者在《计算机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以任务教学法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即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单元教学目标(包括主题目标、语言目标、专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与计算机专业知识运用相关的专业项目,驱动学生“明确任务,参与完成”。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综合项目设计”为主线,把任务(task)引入英语课堂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听、说、读、写、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单项技能的强化训练;而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从而具备计算机专业所需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教学融为一体,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融为一体,有效完成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基本任务。

四、《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结合任务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以及《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任务,笔者提出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任务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真实教学环境设计原则。创建计算机专业英语使用的真实的教学环境,即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基本任务进行真实项目设计。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项目化,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而且为了运用而学,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②学生为主体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项目与任务设计,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能动地引导和激励,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任务举一反三。③课程目标及步骤性原则:为了完成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任务应以课程的基本任务为基础,无论是综合的任务设计还是单项任务设计都应遵循专业词汇目标、听说目标、读写目标以及翻译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保障《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有效实施。在此基础上,按照步骤完成任务组织及实施。

五、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

建立在对任务教学法、《计算机专业英语课》课程任务分析科学认知的基础上,笔者遵循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尝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实践教学中使用任务教学法。以下是《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任务教学法设计和应用的具体阐述:

1.教师明确课程及单元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项目(课程目标)以及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单元目标)的任务设计,创建“真实教学环境设计”。例如,在进行“Basiccomponentsofacomputer”单元的讲授时,教师首先设计“真实教学环境设计”以及综合目标任务:“美国人Peter要买一台电脑,学生作为电脑供货商向Peter推荐一款最新生产的V1678的电脑,设法向Peter介绍电脑基本构件的内容,并最终成功说服Peter购买V1678的电脑。”其次,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单项任务目标设计:①掌握10个左右计算机常见专业词汇。②掌握6个谈论电脑部件的基本句型。③能运用基础语法、词汇以及专业词汇向客人介绍电脑的各种产品和价格。④能顺利地用英文比较各种产品的优势及劣势并推销自己的产品,说服顾客买自己的产品。这样,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师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通过小任务的解决来完成大任务。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这是一个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学生主动探究摸索,独立自主寻求问题、发现问题、逐渐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按照小组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总结的模式,分两个层次进行。比如在进行“DescribingtheProcessorandItsPerformance”单元的学习时,项目设定“Peter发现电脑的运行速度越来越慢,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想请你帮他改进或升级他的电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以组为单位围绕第一个小任务——认识电脑内部构件,包括微处理器、内存、扩展槽等并组成部分开展“为什么电脑速度会变慢?”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从讨论的结果看,学生会讨论出电脑内部构件,包括微处理器、内存、扩展槽以及造成电脑速度慢的可能原因,结果可能不完整,不过教师应以鼓励为主,不要急于补充内容。此后,进入第二层次的分析,发给学生认识电脑内部构件图以及有关影响电脑速度的文章介绍,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并分析文字材料,以组为单位讨论任务并把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再次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看材料前后自己总结的结果,体会差别。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自己一开始没有想到的地方,加深印象。但这并不等于说,学生对电脑内部构件以及电脑故障原因就已经很清楚了,可能会有不少疏漏的细节问题。教师因势利导,把学生疏漏的地方指点出来,等于是新知识的讲解。最后,由教师学生共同进行正确知识的归纳总结。3.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再以“DescribingtheProcessorandItsPerformance”单元的学习为例,通过以上对任务的分析,学生已对电脑内部构件以及电脑故障原因有了清楚的了解,为了结束任务,教师应引导学生转向本单元教学目标:①是否能在“电脑内部构件图”中标出掌握15个与部件相关的专业词汇?②能否应用已学专业词汇向Peter清晰说明电脑速度变慢的原因?③能否用100个单词书面向Peter清晰说明电脑速度变慢的原因?④能否阅读并翻译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应用软件光盘的说明书?

此时,教师应鼓励他们尝试着去写,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途径完成,可以互相讨论,可以查阅资料,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对于提出来的问题,尽量让有能力的学生来解决,形成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氛围;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逐渐引导、指点,形成互动的解决问题方式,共同完成任务。

4.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任务评价和任务提升。以“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组织灵活多样的任务评价。首先学生要对所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全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完善提高的目的。最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以正面引导为主,多表扬,多鼓励,并适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六、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任务教学法概念的阐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目标的分析,《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原则限定,清晰描述了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具有自身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能力,并通过任务细分,组织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使学生具备计算机专业岗位能力所需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笔者将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本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更进一步提高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为目标,对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不懈的研究和探讨。

【摘要】本文在对任务教学法以及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基本任务分析的前提下,具体阐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任务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以期建立任务教学法在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基本应用模式,最终为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专业岗位能力所需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技工学校建构主义理论任务教学法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Platt,J.&Platt.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篇(9)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工作室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专业建设方面可以最大限度接近行业需求,使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当然要做到零距离就业,也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情,需要有相应举措。根据电脑艺术设计的特点,提出完善“职业专业建设为主,电脑艺术工作室建设为辅的工学相互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效果。

(一)电脑艺术专业的调研

根据电脑艺术专业建设要从人才需求出发进行调研,包括职位、薪资、职工素质要求、学生生源情况等,从而使专业培养目标始终紧贴电脑艺术专业行业或者企业的技术生产需要,始终保障专业设定保持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进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的需求。

电脑艺术专业调研的具体方法包括:

第一,定期组织本地区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开展专业建设调研会,将企业、行业的专家请进学校共同研讨专业建设的目标、方向,当前用人需求等,通过集中的调研会来了解企业的普遍需求,了解行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第二,利用寒暑假的实践,委派相关校内教师深入企业行业进行调研。调研要有步骤有秩序有结果的进行。要制定调研计划、筹备调查问卷,针对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调研报告。通过调研了解相应行业或者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以及对专业的素质的要求,并要求实习教师根据实习情况完成电脑艺术专业实践报告,为全校的电脑艺术专业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第三,通过学校重点开展对用人单位以及电脑艺术专业毕业生的调查,认真听取用人单位或者学生对电脑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并在后面的建设方案中进行分析与调整。

(二)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依托专业与企业合作,进一步完善“电脑艺术专业的建设为主,电脑艺术专业工作室”的建设为辅的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本专业的应用性较强的特色,倡导“订单合作”机制,学生入学即签订就业协业,根据企业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模式,此种方法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企业在提供实训基地、实训岗位方面都会竭尽全力,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以便就业时成为合格员工。同时也要探索电脑艺术工作室的方式来培养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作室培养学生,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以丰富学生社会实践经验,有利就业。

第一,需要深化学校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完善“教师基础专业知识讲授、企业实践导师指导(师傅带徒弟)和学生实践学习的“三位一体”的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要立足于电脑艺术专业大类的快速发展和实践应用的背景,同时大力的推动“校企订单式”、“大学生创业式”的人才培养。

第二,在电脑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重点协调艺术专业与电脑技术的关系,在艺术的基础上主要培养电脑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技术创新和应用意识,同时提升电脑艺术专业学生的电脑制作技术的手段及其表现能力。

第三,成立电脑艺术工作室,以承接真实项目为主要工作任务,通过项目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电脑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推行项目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以项目组为单位组职与管理学生。需要按照承接的或者模拟的项目流程,进行分工协作,按照企业工作中的真实流程与管理模式进行教与学,使学生所学与企业接轨,同时也可以不断培养其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

(三)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具体建设内容与措施包括:

第一,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开展社会调研、召开现场专家座谈会、进行毕业生问卷调查等,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按照工作岗位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重构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发展方向提供良好的课程体系基础。

第三,以项目教学取代传统的课程教学,将设计所需的知识通过项目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并使学生学会面对艺术设计、技术设计和市场设计的多重挑战。

第四,在扩展能力模块课程中,设置艺术鉴赏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

第五,课程模块的构建,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控制项目的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多层次、多方位评价学生职业能力,建立毕业设计答辩与现场招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四)电脑艺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电脑艺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有高度、有梯度;即要有教学能手,也要有企业技术专家。以技术专家带教学能手,以教学能手带企业专家。

具体内容与措施:

第一,培养学校学科的专业带头人

院校需要重点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与引进企业专家培训相结合。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石,因此要加强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为其提供专业学习机会,专业带头人要积极参与行业、企业论坛,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同时为了更好的与企业接轨,摒弃院校教师行业经验不丰富的弱势,要吸纳企业专家进入校内,聘请为专业带头人。作为企业联系院校的重要纽带,使院校在企业实践部分更具吸引力。

第二,培养骨干教师

专业建设离不开骨干教师的培养。具体培养方案包括:提供进修学习机会;提供下厂实践机会;鼓励教师成立工作室;鼓励教师工作室引进企业项目,院方在资金管理方面给予最大优惠政策,以激励教师承接项目。

(五)电脑艺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包括基础实践教学机房以及实训机房、工作室三部分。基础实践教学机房用于进行正常教学;实训机房用于前两学期限的综合实训课和三年级的综合实训课程;工作室主要用于承接项目,进行生产经营。

校外实训基地是以合作企业为主,建设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效益,双方合作共赢。(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初探[D],李晴南京艺术学院 2008-04

[2]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理念和建设[J],王丽君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7-03

[3]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封美言职教论坛 2012-01

[4]高职高专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王松江职业时空 2010-05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电脑艺术设计(动画)专业开设于2002年,初办几年规模不大,课程体系也不够完善。随着学校部级示范校建设的开展,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按照学校的“全面展开、重点突破、参考模式、自我创新、校企合作、双赢多赢”的方针,积极与各知名企业进行联谊合作,开展各种互惠互利的项目。与知名企业一起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送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邀请企业专家参与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修订教材,开发实训项目和案例等;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引进国际动画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在校企合作中,通过引入企业先进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理念,进一步推进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和课程建设、促进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探索了高素质技能型动画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共建“工作室机制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教学模式

2008年,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在对行业、岗位任职需求及对学习主体的深入调研分析基础上,借鉴德国“行动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经过由中国华龙影视制作基地、北京全息东方电脑卡通设计有限公司、北京金丁美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万豪东亚国际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北京网拓联达动画公司、西班牙海神动画公司等多家行业企业资深专家参与的研讨与论证(如图l所示),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了“工作室机制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工作过程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实施时,将专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纳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完成某一核心工作环节或完整工作流程的工作任务时,提升专业能力、培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例如在《动画技法》课程中,以动画的行业标准和工作流程来安排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设计稿的表达、原画绘制、摄影表的填写、中间画的绘制等行业的典型工作;培养学生的用分镜头剧本知识进行分镜头剧本叙事、架构故事的能力,原画动作的绘制能力,认识摄影表和填写摄影表的能力,人物走、跑、转身等运动的中间画绘制能力等。

(二)采用工作室运行机制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通过与各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工作室,教学环节在借鉴动画行业创建的“工作室”运行机制下进行,具备真实的工作环境、采用真实的工作方式、执行真实的工作任务、遵循规范的工作流程。

“工作室”模拟企业环境,划分为模拟工作区和实战设计区,教学活动分别对应“学与做”各有侧重,模拟工作区是以学为主的做,实战设计区是以做为主的学。由“模拟区”和“实战区”构成的“工作室”为载体,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形式,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过程,开发若干个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教学中遵循规范的“工作”的流程,在真实或仿真的项目教学过程中,来自企业的专家、指导教师及学生均依照专业公司的典型项目运作流程,执行某个核心环节或完整的工作流程以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二、校企合作探索“循环进阶式”课程体系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动画艺术教育起步晚,理论概念也相对模糊,动画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较滞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媒体为基础的动画产业迅速发展为一触即发的朝阳产业,国家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成了中国动画产业教育的强大原动力,随之而来的几年中兴起了全国性高等院校开设动画专业热潮,动画艺术教育成为了一个新的教育热点。但是我国的动画教育体系还不健全,教材多而泛滥,师资力量也良莠不齐。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结合企业岗位特点和要求,围绕培养目标,将教学过程的各要素系统、完整地重新建构,在企业专家多次参与研讨论证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对原有的课程进行了整合和优化,构建了从基础能力培养到核心能力培养再到综合能力培养的进阶式课程体系构架。“进阶式”课程体系的教学阶段分为基础教学阶段、案例教学阶段、仿真项目教学阶段、真实项目教学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等五个教学阶段(如图2所示),以培养学生造型基础和艺术鉴赏力为基础,着重培养二维设计制作与三维设计制作等核心能力,培养能够胜任动画产业链中的中、上游生产环节的动画创意设计和二维、三维动画制作及相关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具体做法是:根据能力体系,分析各能力单元所对应的教学领域,确定对应开设的课程名称、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方式等。同时,针对职业岗位要求,整合专业课程,确定课程包含的核心能力。最后以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编写教学方案、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评价考核标准。

在校企合作中,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与北京全息东方电脑卡通设计有限公司、西班牙海神动画公司的企业专家充分合作,根据企业岗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共同制订教学方案,共同选择教学内容,共同

图2电脑艺术设计(动画)专业“进阶式”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动画基础》、《二维无纸动画制作》等校企合作教材已由高教出版社出版),使开设的课程更符合企业需要,更适应社会需求;在实践教学中,中国华龙影视制作基地影视动画部先后派出高级剪辑师方荣国老师、王祁老师担任课程《动画后期合成》的主讲教师,与动画专业教师一起共同授课;北京全息东方电脑卡通设计有限公司派出总经理张富贵老师担任课程《影视制作技巧》的主讲教师,也同样和专职教师一起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另外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还与北京金丁美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开发实训课程,总经理武珉老师和制片人陈亚南老师都先后参与教学实训的研讨并授课,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为主要培养目标,开发“加中间动画、上色、镜头制作、无纸动画制作”等以“就业热身”为主的实训课程;与万豪东亚国际动画制作有限公司联手进行学生实训项目教学,进行准职业人阶段的设计稿制作、动画设计、后期制作等实训任务;还与北京网拓联达动画公司共同编写基于工作过程培养技能的系列动画教材《动画设计之路》、《绘制故事角色》、《漫步动画舞台》。同时,学院逐年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学习最新的知识技能,了解动画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与时俱进的理念,紧追市场的发展。

三、利用行业丰富资源开发课程,实行学分选课制

选课制――学分制的特点之一,即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教学计划自主选择所学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程以及自主选择任课教师,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实行学分选课制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增设选修课。艺术设计学院逐年加大选修课的开课力度,逐步扩大选修课在总学分中的比例,增加实践实训学分以及系选和校选课学分比例。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增加了动画综合应用实践课程和学分比例,并逐年增设了专业拓展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等选修课。

(如表1所示)。

第二,建设资源库和专业群共享平台。在完善选课制的基础上,艺术设计学院通过课程开发、课程重组、课程整合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形成专业群课程体系和全校性的巨大的教学资源库,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和个性发展。目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按照产业特征形成三个大的专业群,传媒艺术设计专业群、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群、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群。传媒艺术设计专业群包括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群包括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服装表演专业;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群包括旅游品设计专业、家居设计专业。这几大专业群共同探索实践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发建设教学资源库,如“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资源库、艺术设计大类基础教学资源库、优质核心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等,建立大专业群共享课程平台。

第三,利用行业的丰富资源。作为国家示范校,有着大量的校企合作的行业资源和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进一步引进企业教师,让企业实际项目走进课堂,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评价学生的学习;有些课程可以将学校和企业共同作为教学的场所,学校和企业各完成一部分任务,

“工学结合”,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部分课程如顶岗实习、设计实习等以企业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以企业老师为主完成教学任务并对学生的学分进行评定。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篇(11)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55-02

自开展“以电脑游戏辅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工作以来,笔者紧紧围绕如何选择电脑游戏,并以电脑游戏辅助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搜集、整理有助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电脑游戏,将电脑游戏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电脑游戏是借助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呈现的一种具有休闲、娱乐性质的活动。电脑游戏不仅是新时代的新型娱乐或休闲方式,它同时包含着许多被人忽视的教育性。它具有互动性、持久性、趣味性等特点,对每一个参与者的知识、思维和技能掌握等方面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1 研究目标

探索该课题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探索电脑游戏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之间的关系,探究电脑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原则,推进电脑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探索具体的操作方法,积累经验,丰富实践内容。

2 研究内容

2.1 构建电脑游戏进课堂的教学策略

2.1.1 倡导自主学习,电脑游戏进课堂的初衷

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大不相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知识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所呈现的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十分大,特别是在该课程刚刚开始阶段,对家里有电脑的学生而言,基本的鼠标、键盘操作枯燥乏味。而对那些第一次接触电脑的学生而言,那些基本的操作却是那么的困难,需要一次次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由此,教师尝试在练习时加入游戏操练环节,于是原先的“电脑好同学”和“电脑差同学”被“游戏赢家”和“游戏输家”所取代,学生更乐于操练,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提高。

2.1.2 深入钻研教材,电脑游戏进课堂的基础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电脑游戏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内容的确定,必须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这样才能因材施教。以电脑游戏辅助课堂教学,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电脑游戏进行精挑细选,使电脑游戏真正起到辅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作用。将电脑技能、教学意图、教学设计有意识地融入电脑游戏,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2.1.3 不断反思课堂,完善电脑游戏设置

电脑游戏作为一种娱乐形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性,但它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仍是不可忽视的,若运用不当,易本末倒置,使学生更沉溺于游戏本身,而非游戏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故即时反思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每堂课所使用的游戏进行记录,对游戏使用的效果进行统计,从中找出有益于教学的游戏进行积累,将不利于教学设计的游戏进行剔除,更利于掌握以电脑游戏辅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潜在规律。

2.2 电脑游戏进课堂的相关问题

2.2.1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当前,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枯燥、机械的技能操练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失去热情,学习效率大大降低。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拟选择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电脑游戏,通过电脑游戏在课堂上的运用,以电脑游戏为操练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主动练,最终达到能熟练掌握电脑操作的目的。

2.2.2 如何选择电脑游戏

该课题的研究中,电脑游戏的选择是关键,并不是所有的电脑游戏都适合信息科技的教学内容。选择游戏:第一,要关注游戏的教育性,应选择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电脑游戏。第二,要关注游戏的健康性,应选择内容健康向上的,适合少年儿童年龄特点的相关电脑游戏。第三,要注意趣味性,应选择有一定趣味,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电脑游戏。第四,要注意适用性,应选择适合学生自身性别特点、喜好的电脑游戏。

2.2.3 如何使用电脑游戏

电脑游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脑的操作技能,所以电脑游戏的使用应在学生基本了解操作步骤,明白理论知识之后运用,旨在提高学生电脑操作的熟练度。

2.2.4 完善u价机制

电脑游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运用电脑游戏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另一方面,如果不加强管理,学生也有可能会过多地沉迷于游戏本身。为使学生正确运用电脑游戏,一个由自评、互评、师评组成的评价机制就尤为重要。通过评价,总结课中的知识点,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改正。

2.3 探索电脑游戏辅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方法

2.3.1 以电脑游戏辅助电脑基本技能操作的掌握

(1)鼠标。电脑的鼠标操作基本可分为单击、双击和拖曳3种,对家里有电脑的学生而言,这些操作再基础不过,极易掌握。可是对那些初次接触电脑的学生而言,鼠标操作需要一定的精确性,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如何在课堂上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静下心来进行鼠标练习呢?在课堂设计中,电脑游戏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打地鼠、太空飞机等游戏的介入,游戏本身有难易程度可供选择,使各个基础的学生都能在游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从而提高自身信息修养。

(2)键盘。键盘操作也就使打字操作一直以来都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难点,但是由于所占课时量较少,故并不作为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里掌握电脑打字的操作?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可是若一味地重复打字练习,单调枯燥的练习内容会很快磨光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打字进而对电脑练习产生抵触情绪。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一系列的打字游戏又很好地辅助了课堂教学。

2.3.2 以电脑游戏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电脑游戏练了能对基本的电脑技能进行必要的操练,其本身的特性也可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好帮手。一堂40 min的课,课程进行过半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渐渐开始分散,如经过一个小组探究学习,学生的注意力更是极为分散,如何在短时间里将学生的注意焦点重新拉回课堂教学中来,电脑游戏是个不错的选择。如在教授《奇妙的多边形》一课时,当学生在进行用多边形作画的小组合作探究时,由于各个小组完成的进度不一,课堂出现了一阵骚动。当该环节结束时,学生不能立刻安静下来,此时教师可采用投影七巧板游戏,全班一起拼一拼的方法,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尽快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

2.3.3 以电脑游戏有效激励,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电脑游戏一直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娱乐形式,其本身具有强大的娱乐功能。在信息科技课堂上,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有先有后,而对于那些一直提前完成学习任务,并作为小老师主动帮助学习小组内同学尽快掌握电脑技能的学生,电脑游戏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4 以电脑游戏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电脑游戏在创设情景、课堂引入环节也有着非比寻常的功用。如在教学项目活动《恐龙》时,在引入环节,让学生先玩一玩侏罗纪大冒险游戏,学生对恐龙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随着游戏的深入,学生完全沉浸在游戏所营造的恐龙世界中,对恐龙有着更强的探知欲,学习的兴趣被很好地激发了。

3 研究成效

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