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电工维修基础知识大全11篇

时间:2023-12-13 10:52:27

电工维修基础知识

电工维修基础知识篇(1)

一、维修电工实训

维修电工实训课高职院校对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本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电工安全知识与技术,熟练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及常用仪器仪表,识别、选择、调整常用低压电器,会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与检修,使学生能达到中级维修电工技能操作水平,部分高水平学生达到高级维修电工技能操作水平。

传统的职业院校维修电工实训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是有一定程度脱节的。维修电工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及教材选择与职业技能鉴定内容没有很好挂钩,不同课程的实训内容存在交叉性和重复性,且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没有与时俱进。硬件方面仅仅依赖院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和学生也往往对实训课程不够重视,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很好地将技能传授给学生。不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服务的理念。

二、维修电工技能鉴定

维修电工是指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等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这一社会评定体系正在社会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中逐渐完善、日益成熟,实行了《标准》、《教程》、《题库》三位一体。维修电工与其它职业资格的鉴定相比,有着其自身的特点。(1)理论考核涉及的理论知识多、范围广;(2)技能考核要求考生现场操作,考评员实时评判,考核结果无考件留存,故障设置和排除的具有模拟性、重复性;(3)难易程度不是以考生通过率来决定,而是以考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技能是否熟练,反应速度、应用知识的能力等来决定。这就要求学生在考核前牢固掌握考核的理论知识,熟练进行技能操作。如果学生仅仅依靠平时学习积累,要想通过鉴定是比较困难的。目前,《维修电工技能鉴定》主要采用的学习形式是培训,主要利用学生课外有限的时间,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出勤率;而且职业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薄弱,技能操作也不够娴熟,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真正掌握、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某种等级标准所规定的职业道德要求、知识及技能操作熟练程度是比较困难的。这直接影响技能鉴定考核的通过率。

三、维修电工实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

将维修电工实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以安装、操作、维修电工等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技能需求为依据,参照维修电工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实践教学项目,更新实践内容,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进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技能教给学生。

维修电工实训是一门综合实训课程,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分为基础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两部分。基础技能实训包括电工基本技能实训、电子技术技能实训、电气控制技术实训、变频器技术实训、PLC技术实训等;综合技能实训包括电子线路板维修、故障排除,机床电气控制及故障排除,CA6140车床、Z3050钻床、X62万能铣床的故障排除等。把基础技能实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根据技能鉴定的标准制定相应的实训项目进行教学,实现技能鉴定与维修电工基础技能训练的“零距离”对接。

在技能训练过程严格按照维修电工职业道德、行业规范来执行,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实训教学方法上采取分组教学、小组竞赛的方式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在考核方式不仅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也强调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实现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无缝对接。把综合技能实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 把综合技能实训分成电机与电气控制模块、生产应用模块、电子技能综合应用模块三大模块来组织教学。在每个模块的训练中,以技能鉴定的标准为指导,设计常见项目和典型案例进行训练,组织学生对实际生产中常见故障、典型案例进行实训。例如: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模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前面自行连接的铣床控制电路实验盘,设置各种故障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电子技能综合应用模块实训中,利用教师自行制做的稳压电源线路板等,设置故障来训练学生的排故能力,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每个模块的实训课时,是考虑到学生维修电工基础参差不齐、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模式,同组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完成实训任务,教师在教学中重点讲授,参观指导。若有学生需要对某一模块系统学习,可考虑增加学时,有必要时开小课,既有普遍指导又有针对性个别辅导。将维修电工综合实训内容按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进行模块化分类,并设计不同的项目进行教学,有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选择学习项目,节约实训成本和时间;有利于发挥各个辅导教师的特长,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将实训内容模块化指导学生实训及技能鉴定复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技能的综合训练,为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能。通过近两年来的教学实施,把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融入到实训中的教学不仅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使得学生技能鉴定合格率有很大提高。

四、结束语

在全社会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今天,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把维修电工技能实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使技能鉴定与学生的平时成绩相挂钩,加强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视,为学生后面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把维修电工技能实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也就是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模式的典型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高职院的课程设置、教学及科研打下坚实基础。把维修电工实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有效地提升了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牢固的基础。

电工维修基础知识篇(2)

分析新的高级维修电工鉴定考核大纲,我们可以发现,其相对中级维修电工增加了电力半导体、特种电机、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可编程控制器(PLC)、变频器、数字机床控制系统、电梯控制系统及部分新的机械知识。这些新增的知识都是最近几年迅速发展并且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满足和适应了当前企业维修电工的实际需要,代表了我们今后维修电工培养的方向。

从新增的知识看,主要集中在先进控制技术方面,这些知识技能具有以下特点:属于新技术;更新速度快,每月可能都有新的技术得到应用;多学科综合应用,每种产品/系统、技能都可能涉及多种新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高级维修电工知识技能结构分析

虽然高级维修电工新增知识给我们带来了挑战,迫使我们补课――进行多种先进控制技术学习,但是高级维修电工新增知识并非杂乱无章。它是电力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的结合和应用:

第一,可编程控制器(PLC)的核心是微机控制技术,就是运用微机加上电路设计制造的一个简单易用的、用户可二次编程开发的电器产品。而数控系统、电梯控制系统则是以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实现的、适用相应场合的控制系统。

第二,变频器的核心也是微机控制技术,就是运用微机+电力半导体器件+脉宽调制控制理论设计制造的一个简单易用的调速电器。此外,数控系统中的伺服控制器同样是用微机+电力半导体器件+脉宽调制控制+闭环控制理论设计制造的一个简单易用的调速控制电器,与变频器知识是相通的,一些厂家的部分变频器就具有伺服控制器的一些功能。可以说,新的调速产品、调速系统,与变频器、伺服控制器一样,都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

第三,高级维修电工新增知识中的变频器、伺服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调速系统等都需要开环、闭环控制理论的指导,如果没有自动控制理论的指导,不仅设计不出,而且面对变频器五十个以上、伺服控制器一百五十个以上的产品参数将无从下手,面对数控系统、电梯控制系统更是无所适从。

此外,电机原理也是电机控制系统的基础。

因此,高级维修电工新增知识的理论基础就是电力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具体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三、高级维修电工知识技能的学习

正确认识了高级维修电工新增知识的理论基础和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对高级维修电工新增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把握。

在高级维修电工教学中必须强化电力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基础知识的地位,但是以上课程理论知识普遍较难学,因此除了采用一体化教学外,还应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教法,如多媒体教学和行为导向法等。

要注重电力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课程的综合应用, 变频器、伺服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调速系统等均是以上技术的综合应用,为了理解他们,我们在学习这些基础课程时,一定要偏重于以上技术的联系和综合应用,把握基本概念、典型电路,主要掌握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如何解决的、又是如何应用的,不能割裂地讲述单科知识。

从图1看出PLC是控制器中的代表、变频器是调速中的代表,因此,在高级维修电工教学中必须强化PLC、变频器原理的学习,强化PLC、变频器典型电路的技能的训练。相信,只要PLC、变频器学透,就不难理解其他先进控制技术和系统。

电工维修基础知识篇(3)

关键词:

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要求的总体计划实施方案,是各高校组织、管理和监督人才培养过程的文本依据。目前,我校作为我国唯一一所民航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与交通运输工程两大学科叉融合的高等学府,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使命,确立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为更好地实现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对培养方案进行再修订,从而构建更加合理的本科人才培养知识结构体系。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及我校民航特有专业的优势,通过对国内外其他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体系的对比,优化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正确处理好培养方案的继承与创新,汲取老版培养方案的优点,改进其不足,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定位和办学特色。

1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是了解本专业的入口。

1.1培养目标。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具有鲜明的民航特色,主要在机务维修的理论与工程特别是机载电子设备与系统维护、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先进维修理论与方法、智能故障诊断、维修计划优化与维修管理等方面从事生产、教学(培训)与研发工作。本专业培养适应民航机务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和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富于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工程管理的专门人才和具有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兼顾非民航相关领域人才需求,逐步建成民航机务工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基地。

1.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具有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2.1知识结构要求。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社会服务意识与责任感,熟知必要的经济管理知识,;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工程学科、飞机电子系统及维修、计算机应用,并掌握一定的民航维修管理和适航管理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技术前沿和发展趋势。

1.2.2能力结构要求。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信息收集与综合处理能力;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开展机务维护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飞机故障诊断和排故等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电子类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主动跟踪民航科学技术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

2优化课程体系

2.1体现“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平台”分三个类型,即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其中,公共基础平台是指保证学科大类下各专业学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素质水平的课程总和;学科基础平台是指保证本专业学生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素质水平的课程总和;专业基础平台是指本专业特定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素质水平的课程总和。通过三类课程综合的学习,可认为基本满足专业培养规格的基础要求。“模块”是指为达到本专业下某一应用领域“做事”所需的完整知识结构,本着柔性专业方向的原则,将部分专业课程按方向组成模块,即方向成组课,学生只能按方向成组选学其中一个模块。本专业的专业方向为航空电子,学生通过修读“平台”中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达到“合格”的基础要求,再修本方向的专业课程应当能够达到专业方向的要求。

2.2课程设置及相关比例要求。课程设置中包括主要基础课和学科主干课,其中主要基础课由学校负责规定,学科主干课由本专业负责规定,数量约10门左右。主干课程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线性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导航原理与系统、惯性导航系统、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等。本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实践环节尤为重要。本专业实践包括认识实习、金工实习、微机应用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认识实习在学生入学的第三学期集中安排,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典型机构和机械加工以及飞机结构与典型飞机系统有初步的了解和整体概念的了解。金工实习也在第三学期集中安排,使学生对基本切削加工工艺有初步的了解,对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微机应用实习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微机及微机操作语言工具的理解,引导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语言工具。飞机维修基础实习对维修技术基础有较为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线路标准施工工艺和应用飞机维修文件。飞机电子系统实习需熟练掌握飞机电子系统的拆装、分解、校验、测试和运行以及CBT系统应用。毕业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利用本专业基础知识,独立完成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设计任务,包括为完成此任务而进行的资料检索和利用,以及准确的科技语言的阐述。结束语本文探讨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文中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符合当下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进一步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波,高秀娥,胡玲艳等.工程应用型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探讨[J].大连大学学报,2016(3).

[2]张淑梅.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教学研究,2006,29(3):218-219.

[3]王素玉,于涛,孟祥豹.关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1(8):28-30.

电工维修基础知识篇(4)

目前大部分“电”类专业的学生,他们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毕业后的就业情况都不尽如人意,具体情况逻列如下:(1)理论基础知识方面:对以电工基础及电子线路为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由于其逻辑性极强、极具抽象性、并枯燥无味,学生都感到难学、学不懂、不会学,并且普遍都掌握不好,从而对各种电子产品的结构特别是在电路结构、电路工作原理分析方面,更是觉得困难重重,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都感到难以学懂,掌握不牢固的现象。(2)专业操作技能知识方面:由于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学生在学习专业操作技能、特别是维修技术、方法及技巧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基础,大部分学生困难重重,仅仅能做到死记硬背、一知半解,无法做到准确领会、举一反三、贯通融会,学习后不能或不敢单独从事家用电子产品的维修工作。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

1、学校根据社会的需要及生源的本身素质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专业定位

对所设置的专业进行合理的定位,就是明确该专业的教学目标,亦即是说,所开设的专业,学生经过学习,对所学的专业理论、技能等知识应该或能够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毕业后该专业的学生会做或能做什么样的技术工作。据统计了解,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时,更多的是考虑该专业从理论上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较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要及学生本身的素质。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如能考虑社会的实际需要及学生本身的素质,那么这个专业的定位将是更加合理、更有特色的。

2、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对于同一专业,可有多层次。

电工维修基础知识篇(5)

教改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30301051);2014年度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项目序号834)

TM1-4;G642

一、现在民航电子专业中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电子技术基础类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工程实践性强、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也是后续课程的奠基石。目前,电子技术类教材多为通用类教材,内容偏重理论推导与计算,没有针对某个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针对性,重点内容分散,学习周期长,压缩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不能够体会民航领域对电子技术类知识的要求,而真正遇到飞机维修中的电路图,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1-5]。对民航领域的工作岗位的知识需求以及所涉及的典型元器件都不能了解。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课程内容不适合民航院校的需求,民航院校重在使用仪器仪表而不是设计仪器,基本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关联度不够,所以很多内容过难,学生掌握不了。二是生源情况比较复杂,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专业基础差距大,教学中不能一刀切。三是示例教学内容少,缺少相关行业的示例,教材中基于行业标准的示例基本没有。因此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但对于本行业中的专业涉及的典型电路的分析、元器件的作用不会付诸实践。同时,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内容过于陈旧,难以体现本行业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需求、以及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和民航领域的电子电路图等,不能了解本行业的基本电路和扩展电路以及分析方法。

总之,现有教材没有针对性、重视计算忽视应用、理论性比较强,不适应民航高职院校学生的使用。制约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学生对本行业所需基础知识情况不了解。

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及数字电子技术三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进行融合,三门课程密切相关,模拟电子技术是基础,无线电通信是飞机通信与导航的基础,而高频电子技术是通信与导航的基础,机电维修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基本内容[4-5]。数字电子技术是转换器和运行基础,民航领域的电子设备的维修人员需要掌握基本原理和维修技术,另外维修人员执照考试涉及的电子技术基础的内容划为M4考试的主要内容。因此,项目提出了基于行业标准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融合的改革思路,达到缩短课时量、增加实用性、减少计算量、注重R盗煊蛐枨蟮牡缱蛹际趸础类课程的改革目标,改革后的教材注重领域知识的渗透和应用,根据执照考试的内容简化计算、注重实际元器件的特点及应用。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电子技术基础能力为目标,有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全方位全过程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依托行业标准确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目标

高职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课程必须依托行业标准进行教学改革,使课程符合职业需求、服务于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航空机务维修学院各个专业,尤其是飞机电子专业和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逻辑起点,在承担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现行民航领域所涉及的电子基础知识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掌握民航领域电子技术的动态,进而掌握专业课程学习方法。为下一步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所进行的航空电子设备测试实训和飞机电子系统定检实训及到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做好准备。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民航高校是为民航领域培养专业的人才,学生所具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应该适应民航职业的需求,满足工作岗位的工作技能要求。根据调研发现,作为一名机务维修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知识,比如二极管、三极管、放大器和各种门电路、接收和发射装置等等,而这些知识在飞机维修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从民航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行业标准、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人才需求现状进行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行业标准、职业岗位、素质要求、执照证书几方面所需要的电子技术知识,进行论证,总结了民航高职院校中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建设情况,详细对本行业的工作任务、职业需求、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本课程的主要目标。

本课程组学习当代德国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式,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基于行业标准的课程改革和教学组织。本课程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开发路径如下图所示。

课程组通过对民用飞机维修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作用,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采用项目教学法和引导文教学法,恰当地在各教学环节融入行业标准、飞机维修规范、团队协作等内容,将该课程建设成为集能力培养、职业素质训导和孕育学生创新成果的教学平台,使之成为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特色基础课程。本课程所有的任务都是飞机维修岗位的真实任务,课程组还针对737-800型飞机航线维护编写了课件。这样当学生真正进入专业课或者校外实训基地进入工作岗位后,不会有“陌生”的感觉。

三、以民航飞机常见电路类型为载体确定课程内容

通过对飞机维修专业电子设备运行与维护、电子产品调试与维修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根据行业标准和相关的职业需求,按照典型性、完整性、实用性和代表性的原则,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确定课程内容。本课程把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进行整合,将学习内容划分为5个部分,各个部分知识从简单到复杂,逐层深入学习。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理论知识讲授各类电路的工作原理,实践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电路设计、检测、调试、维修能力。例如二极管对于民航领域来说需要知道特殊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如图1所示,A380 SSPC电子组件中的光纤耦合器中发射机是采用发光二极管,接收机采用三极管做成。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及课程内容的学习,使得学生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学以致用。

(a)电路板

(b)黄色圈出的核心电路结构

图1 A380 SSPC电子组件中的光纤耦合器中发射机电路

四、以工作任务单进行教学单元设计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主要是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做到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并重。民航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设备更新快的特点,为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民航行业的发展状况,结合飞机维修岗位的培训考试大纲和“岗位资格证书”的内涵要求,增加岗前培训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对民航行业的岗位技术要求、技能要求和知识结构要求进行分析,确定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完善的实践训练体系,围绕岗位关键能力组织教学,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民航高职教育特色。

在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方法中,最大的改革是采用了基于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建立虚拟企业,虚拟任务,将“教、学、做”相结合,理论实践融为一体。

为了促使教学方法改革的成功实现,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课程组在教学手段方面的改革最突出的是两个方面:切实有效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和建设与利用网络资源。课程教学重在能力培养,能力培养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考核也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考核应该以能够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原则。不再用传统的仅凭期中/期末卷面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方法,考试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实验、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重视学习过程的检查考核。平时成绩按项目评定。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总体上突出工作任务与实践项目的完成过程和效果。考核的项目主要由团队项目业绩及团队项目的个人考核和个人平时表现三部分构成。

五、结束语

课程改革是一项实践性很强、应用性广泛的系统工程,更需要后续实践的验证其有效性,从而进行更进一步的改进,这也是高职院校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的具体体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基于大量的教学资源,突出了以行业为标准、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真正体现了毕业就上手的职业性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文根,职业高等教育“双型”课程模式特征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3): 67-72.

[2]陈振源,以就业为导向推动电子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关于《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新教学大纲的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 43-45.

[3]田秀红,刘宝庆,郭彦,试论电子技术课教学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3:125-127.

电工维修基础知识篇(6)

系统化培训SAT(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ing)方法是制定人员培训大纲的有效方法,制定出满足电厂安全运行的人员培训大纲。能够培养出具有全面工作能力的人员,并且可以使得这种全面工作能力和资格得以保持。

一、培训需求的系统化分析方法介绍

在SAT方法的定义中,将培训管理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岗位任务和能力需求分析、培训大纲设计、培训教材编制、培训活动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价。SAT方法针对的是整个培训体系的建立。

二、高压电气维修人员培训大纲的编制过程

高压电气维修人员在核电站维修活动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电气专业所管辖的设备范围包括所有6KV以上电气设备部分及公共电源部分,同时还包括了核电厂最根本的发电输出的最后几环:发电机-变压器-送出线等等。

1.高压电气专业主要职责。主发电机维修;全厂电力大型油浸式变压器及干式变及其附属冷却设备的维修;柴油机发电机组的电气部分维修;220KV 升压站维修;6KV 厂用高压配电装置维修;厂区生产用的高压电力线路维修;厂区生产用的电力电缆及其电缆支架、电缆护套管、电缆沟、电气贯穿件等的维修;全厂电气设备的高压试验维修;电气设备和各种互感器、隔离变压器、逆变调压器、避雷器、消弧线圈维修。

2.初始培训目标。初始培训应为维修人员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安全、可靠和有效地完成分配的任务。初始培训还应帮助维修人员达到核行业管理团队的标准,包括工作表现、专业能力、人员安全和电厂可靠性。

3.继续培训目标。继续培训是为了保持合格的维修人员能够高水准地完成维修任务。

4.培训途径。维修人员各岗位相关培训需求提出了维修学员为达到初始培训目标和再培训目标所需进行培训的要求。上岗前维修部门负责人可组织对拟上岗人员进行资格考评,可根据该人员的工作经验等,对部分培训科目实施等效处理,然后按以下培训途径进行培训:辅助检修工(初级),具有执行检修工作的辅助任务资格;检修工(中级),具有执行检修工作的一般任务资格;主检修工(高级),具有执行检修工作的所有任务资格。

5.培训内容。根据以上分析,秦山核电厂高压电气维修人员的岗位大纲及课程设计可从授权专项培训、基础理论培训、专业理论培训、电厂系统培训、技能培训、管理培训、专项培训等几个模块来实现。这些模块描述了维修人员岗位相关培训需求中应包括的主要范围,这些内容来源于行业工作任务分析或运行经验,范围很广。

三、高压电气维修人员培训方式框架设计及实施

1.培训方式的构成。在核电厂内,一般培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课堂培训;岗位培训;实验室、模拟体和车间培训;计算机辅助培训(CBT);自学。

2.培训方式框架设计。本文根据针对所培训人员的需求及所要达到的培训目标,编制了秦山核电厂维修人员培训方式的设想。在整个培训体系中,根据高压电气维修人员的经验,设置了培训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课堂培训的方式,对维修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及核电厂维修员工所需要的其他知识培训。第二阶段,使用课堂培训、岗位培训及实验室、模拟体培训几种方式搭配的办法,使维修员工能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根据维修人员的需求进行专业技能、系统知识、设备知识、岗位管理、实际操作等相关的培训。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辅助教学、核特有工种培训等方式,培养专业的、核电站的相关专业检修人员。

3.培训的实施。第一,基础理论模块。对于这部分书本知识,应该以课堂培训为主。在地点上,可以采用厂内课堂培训的方式。同时也可以与厂外专业单位合作,进行相关基础理论的培训。第二,安全授权模块,主要也是以课堂学习为主,同时还有一些实体操作。第三,公共课程培训模块,主要也是以课堂培训为主。第四,管理课程培训模块,主要以课堂学习为主,同时还有在岗培训的部分内容。第五,电站系统和设备培训模块,以课堂学习为主,同时采用一些实验室/模拟体的培训。第六,技能培训模块,主要以岗位培训,实验室/模拟体为主。

专业的维修人员有效保证了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近年来,随着SAT分析方法在核电站的普遍运用,电厂各处室的岗位培训大纲分析和编制工作正在逐步进行当中。随着培训大纲编制和培训方式的正规化,相信核电人才队伍的建设会越来越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核电厂人员培训及其评价(IAEA-TECDEC-380)

电工维修基础知识篇(7)

近十年来,各高职高专院校几乎都把电视技术课程作为应用电子专业核心课程,因为它的应用知识综合性强,几乎涉及了电类专业的所有课程知识。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视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最初的模拟黑白电视机发展到目前的平板彩色电视机,中间经历了纯模拟式黑白电视机两片模拟式彩电单片模拟式彩电高清数字式纯平彩电背投式彩电液晶(LCD)、等离子(LPD)式平板彩电目前的LED平板彩电。从事电视技术教学的教师也经历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较大的转变。

电视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本院,电视技术作为核心课程被安排在第六学期,它的应用知识综合性强,几乎涉及了电类专业的所有课程知识。并且,彩色电视机的电路组成也非常典型,它淋漓尽致体现了电子技术类各门课程的融合使用、有机贯通;也体现了一台(套)家用电器设备的设计思路、基本电路控制以及家用电子产品维修的理念。因此,电视技术课程在学习方法、专业技能的应用以及体现职业院校学生维修技能等方面都有好的代表性。

以上阐述的虽是电视机技术方面的情况,但实际上,目前的所有家用电器都经历了相同的发展经历。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电视技术教育教学方法就必须改变。如何改变,怎样实施改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改问题,有很多教师、很多学院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等。教职成【2011】11号文件明确要求:推进校企对接,推进“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下面结合教职成【2011】11号文件及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以及对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的要求,谈谈对电视技术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看法。笔者认为,电视技术课程的质量标准应与家电维修职业资格(中级)要求对接。

一、根据国家社保局关于家用电器维修职业资格理论知识及电视技术理论知识的要求,电视技术课程教学方面要实现如下对接

1.在基础知识方面,家用电器维修职业资格的鉴定范围是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电工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基尔霍夫定律及应用、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正弦交流电路与应用、叠加定理与戴维南定理及应用、串/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与应用。那么,在电视技术课程讲授过程中如何实现与电工技术基础知识相对接呢?由于在电视技术课程中没有电工技术课程内容,且在我院,一般电工技术都是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学习,而电视技术课程一般都是大学三年级的第二学期讲授,中间相隔整整2年。多年的教学经验得知,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电工技术课程基本上都是记忆模糊,似懂非懂。因此,要想在电视技术课程中实现与家用电器维修职业资格的鉴定相对接,就必须利用一周的时间对电工技术课程进行归纳、总结以及重点知识的教学,这样就可以勾起学生们对电工技术知识的回忆,也就是实现了电视技术课程与职业资格鉴定知识对接。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多级放大器的耦合方式及特点、负反馈放大路的种类与判别方法、负反馈放大器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关系、集成电路特点及应用、串/并联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及应用、常用时序逻辑电路及应用、A/D与D/A转换电路。这些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在电视技术课程当中都会涉及到,只要在讲授电视技术相关电路知识时强调与联系即可。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在电视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与职业资格鉴定要求知识进行以下的知识对接:

2.在专业技术知识方面,家用电器维修职业资格的鉴定范围是遥控彩色电视机原理与故障分析。在遥控彩色电视机原理与故障分析方面主要包括:①彩色电视基础知识。②遥控彩色电视机的整机构成。③遥控彩色电视机各电路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④遥控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⑤遥控彩色电视机的调试内容及调试方法。⑥遥控彩色电视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方法。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在电视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与职业资格鉴定要求知识进行以下的知识对接:

3.在无线电技术知识方面,家用电器维修职业资格的鉴定范围是无线电技术基础。主要包括:①特殊电子元器件的特点及质量检测。②滤波电路及应用。③常用仪器仪表的作用、组成及工作原理。④高频(调谐)放大器及应用。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在电视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与职业资格鉴定要求知识要进行以下的知识对接:

二、根据国家社保局关于家用电器维修职业资格实践操作及电视技术实践操作的要求,在电视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的知识对接

通过本院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要求相对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当然,根据国家教育部教职成【2011】11号文件的要求,还有课程模块与岗位要求对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企业要求相对接。如果能实现三个对接,效果应该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 王贤秋.《电视技术》教学改革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

科学时代,2011,(9).

[2] 詹新生,丁振华.《电视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

机械职业教育,2009,(5).

[3] 莫禾胜.电视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桂林航天工业

电工维修基础知识篇(8)

维修电工是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通用性技术工种。该职业分布于各行各业,具有覆盖面广、技术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安全要求高、工作责任重大等特点,是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批实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之一。诚然,维修电工也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人数相对较多的工种之一,它遍及采矿、选矿、冶炼,铜材压力加工等各个生产单位。由于维修电工的工作质量及其操作的安全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关系到产品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公司对维修电工的职业培训十分重视。自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的十多年里,对该工种的培训与技能鉴定就从未间断过。其间,笔者作为一名考评员多次亲历了维修电工的初、中、高级培训与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在实践中,不仅对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日趋规范有着切身体会,同时也感觉到培训教材及技能考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现提出来与同行商榷。

一、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日趋规范和完善

由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是一个集采、选、冶、加等于一体的特大型有色企业,技术工种和技术工人都较多,因此,原江西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于1998年就在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2002年又升格为职业技能鉴定所,其技能鉴定对象主要是本公司技术工人和技校学生,十多年来,仅参与各等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的就有上千人次。通过技能鉴定,大大地激发了员工崇尚科学和自觉钻研技术的积极性,这对于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促进公司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技能鉴定站(所)是一个服务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的机构,因此,多年来一直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并得到各厂矿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正因为这种“服务于江铜”的性质,从而形成了其技能鉴定站(所)“坚持标准,从严把关,不粗不滥”,以公司利益至上,以“鉴定质量”为根本的特质。这一特质,使得鉴定所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有一支思想素质较高、专业水平过硬的考评员队伍,还要有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培训与技能考核体系。例如,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就很复杂,不同岗位的维修电工虽然在理论和技能方面有不少共性,但由于不同的生产单位、不同的生产机械其电路功能、电器的种类及技术内涵千差万别,个性十分鲜明,如采矿设备的电路与选矿设备的电路就大相径庭,能娴熟地维修选矿设备故障的电工要去维修采矿设备可能会一时无法应对。因此如何做到比较科学、客观、公正地评判不同岗位维修电工的技术水准的确比较困难。尤其是在起步阶段,由于没有形成权威的职业标准和培训考核体系,使得职业培训与鉴定的组织实施困难重重。回顾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所走过的路程,其实是一个在艰难中前行且日趋规范和完善的过程。虽然1993年国家就颁布了《职业技能鉴定规定》,但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真正开始步入正轨应是2002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之后。有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才有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2003年组织统编的《维修电工培训教程》,才有了后来与之配套的《维修电工考核题库》。标准、教材、题库三位一体,真正为技能鉴定走向规范,成为以社会化服务为基本特征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铺平了道路。

二、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已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其体系也在日趋完善,这为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的有序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总会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再说事物总是发展的,也就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无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还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存在问题是必然的,然而只有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才能使事物趋向完美。

1.关于培训教材的问题与建议

纵览《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其特色是十分明显的,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充分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了职业培训特色。二是在具体技能内容的选择上有着突出的通用性与典型性特色。三是具有明显的不同等级对应不同水平的差异性特色。然而,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教程》也存在以下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知识体系与等级模块的关系处理上有失偏颇。由于《教程》是对应《标准》编写的,每一条标准都有教材内容与之对应,如果把《标准》看成是画的圈,则《教程》便是圈内的充填物,这样的充填实际上是对原有知识体系的分解与组合。由于这种分解与组合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学习者的学习思维与认知特点,从而增加了学习上的困难。有些地方因分解过细,不免给人以“碎、散、乱”的感觉。例如,基础知识篇是初、中、高三个等级的必备知识,从等级间知识的兼容性看,高一级应兼容低一级的知识,也就是说,初级的所有知识中、高级都是应当具备的。因此,初级技能篇中的有些相关知识应尽量合到基础知识篇中去,如初级技能的配线与安装相关知识中的“电子电路基本原理及应用知识”与其对应的操作技能并无关联,完全可以放在基础知识篇的第一章第八节,这样还可以避免一些重复。又如整流电路,基础知识篇里有,初、中、高三级的技能篇中也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侧重点不一样,但这样的分解未免显得过于零碎。再如,中级工的读图与分析中有晶闸管直流调速电路,可相关知识又不讲晶闸管变流技术,而是放到电气故障检修和配线与安装的相关知识里,其实电气故障检修和配线与安装的技能操作内容又与晶闸管变流技术无关。诸如此类问题还有一些,因此建议基础知识篇与技能篇中的相关知识作些调整,在以技能为核心的前提下,还应尽可能顾及到理论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亦即分解成的模块尽可能大一些,不要太零碎。

二是知识与技能不够匹配,知识相对弱化。由于电路中的电磁物理量的隐形性特点,使得维修电工在电路读图、故障分析与调试等技能上需要足够的理论支撑。然而《教程》中,编入的基础知识未免显得过于简单。例如分压分流公式、基尔霍夫定律、相量、三相负载的联结及相、线电压电流关系等很基本、很重要的知识都未编入。在技能篇中编入的相关知识有不少是以结论性的语言编写的,显得过于精炼,可以说如果没有经历过技校或高职等电工电子知识系统学习的人很难学懂,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教程》缺乏可读性。所以建议强化基础知识,相关知识也要适当细腻一些,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三是《教程》中有些内容编排不尽合理。例如钳形电流表、数字式万用表以及电阻、电容的型号标志等笔者认为初级工就应该掌握,而无需等到中级甚至高级工阶段才学习弄懂。因此建议对于此类问题作相应调整。

2.技能考核问题与建议

自2007年以来,由于技能鉴定考核实行了《标准》《教程》《题库》三位一体,技能考核主要有以下两大特色:一是考核范围比较确定。由于试题均源自于培训教材,而教材的各等级内容泾渭分明,不再有一种漫无边际的感觉,这有利于应试者学习和把握。二是考核形式相对简单。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两个方面,其中理论知识试卷全部采用客观题(单项选择题与判断题)。技能操作题也只需备好一般工量具和相关器材,借助条件较好的实验室便可完成,而无需到生产现场进行,大大减轻了考核的经济负担。

然而,在技能鉴定的实践中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有待完善。一是理论考试题基本上是死记硬背的概念或数据,很少有分析计算,几乎没有主观发挥的空间,难以体现理论水准。因此建议理论试题要含有一定的分析计算题或作图题,以更好地体现其相应地理论水准。二是题目内容完全拘泥于教材,使得一些与电路有关的试题也没有电路图,应试者只有完整地记住了该电路(包括文字符号的下标)才有可能答对。例如:高级工的选择题:(1)锯齿波的形成则主要靠晶体管V12、电容C2、电阻R5、电位器RP组成的( )电路;(2)积分电路C1接在V5的集电极,它是( )锯齿波发生器;(3)KC41的输出端10~15是按后相给前相补脉冲的规律,经V1~V6放大,可输出驱动电流为( )的双窄脉冲列。因此建议:出题要完整,所需电路图不能省略,以免增加不必要的难度。

总之,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有了规矩,成了方圆,但还须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对培训教材中的不足进行改进,使之既能体现以技能为核心,又能顾及到了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有利于更为科学地加强鉴定题库建设,使培训与鉴定工作更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S].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电工维修基础知识篇(9)

电类专业开设电子电工兴趣小组,是对课堂理论教育、实训室考工训练及一部分学生的技能大赛训练的补充,它对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适应经济发展和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从我校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对电类专业开设兴趣小组进行了尝试。

一、电类专业开设电子电工兴趣小组的定位

对于兴趣小组应该开设什么样的课,我们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加上考虑到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电子产品故障问题(如电脑、功放、手机、MP3等),并参照电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对现在企业电类岗位具体要求和日常生活所必备的能力进行分析,在考虑到劳动保障局考工要求、学生技能大赛训练要求的基础上,考虑我校实际情况,最终将开设兴趣小组的重点放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电子产品维修上。

(一)学生的需求情况(意愿)分析。

我于2007年开展了“电类专业学生对开设电子电工兴趣小组的意向”调查,此次调查对象是06级中(1)、(2)、(3)班,共计3个班级125名学生,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18份。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希望的就业方向,喜欢的电子电工模块依次是家用电子产品维修模块、维修电工模块和家用电器产品维修模块。其中维修电工模块是学生的主修课。因而,兴趣小组将学习方向定在了家用电子产品维修模块和家用电器维修模块。

同时,通过对学生需求情况的分析,我还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对所开兴趣小组的宣传。因为学生仅凭个人的兴趣来选择,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要到班级进行宣传、讲解,让学生了解兴趣小组的要求,让学生知道我们所开设的兴趣小组的性质、主要教学内容和可以获得的专业技能等有关情况。这样,学生就可以进行有目的的选择,避免了很多跟风现象。

(二)学校现有开设兴趣小组的条件(师资、场所、设备等)。

1.我校电类专业组现有专任教师14名,在读研究生4名;取得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及以上的共6名,取得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2名。所有教师既能进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又能胜任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课(实训课)的实习指导工作。

2.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条件。

学校现有一定数量的实验和实训设备,其中有能够容纳48名学生同时进行电子电工实验的实验室一间、有能够容纳48名学生同时进行电子实训的实训室一间、有能够容纳48名学生同时进行家用电器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实践操作室一间,配备了各种维修专用工具,可以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

同时,发动学生将家中淘汰下来的废旧电子产品带到学校,进行维修或再利用。现在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淘汰下来的一些电子产品(如电脑、功放、手机、MP3、吹风机等),这也为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三)学生知识结构储备分析。

对目前中职一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已经具有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机械常识,相对于一些简单的维修对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要求不是很高;其故障以机械部件的故障为主,对机械常识与钳工技能的要求较高。因而,可以首先开设家用小电器原理与维修的内容。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电工技术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电工工艺和电子工艺技能,完全具备了开设家用电子产品原理与维修内容的条件。

开设的内容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

即《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工仪表与测量》、《电子测量与仪器》、《电工技术培训》、《电子技术培训》、《机械常识与钳工技能》等专业基础课程。各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基本相同,在教学中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也便于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后,根据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训练重点。

2.兴趣小组的学习内容要有特色。

学习内容包括:电脑组装与维修、PLC可编程控制器、无线电技术基础、无线电装接工艺、整机装配工艺、复印机原理与维修、电冰箱原理与维修、空调器原理与维修、洗衣机原理与维修、收录机、音响原理与维修、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等。

(四)结论。

根据上面的分析与论证,我们于2008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电子电工兴趣小组。兴趣小组主要以提高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为前提,拓展学生的专业发展领域和专业技能,为学生能够适应不同企业用工需求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兴趣小组的教学方法

我们根据不同兴趣小组的特点,以强化技能教学为主线,综合运用了项目法、任务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以“怎么做”、“怎样做才能更好”为教学过程,把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增强教学内容的变化性、普遍性和实用性。形成了“以实为主”、“强化技能”、“以技促理”的教学特色。

(一)“以实为主”。

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具有实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利用实物给学生讲解,同时进行实践操作,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收集到不同产品的图片、视频。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实物的结构,并观察维修人员的操作过程得到启示、学习他们的维修经验。“以实为主”就是要让学生身临其境。

(二)“强化技能”。

实际操作能力是中职学生的学习根本,是中职学生的“立身之本”。兴趣小组要体现出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学生对学习专业技能是非常感兴趣的。我们在教学中强化技能,以技能教学为主线,强调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企业用工的要求。

(三)“以技促理”。

“以技促理”是指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培养并重的同时,以操作能力的培养来带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达到“以技促理”的效果。在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做到适度,即满足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所需要的“度”即可,达到既降低理论知识难度,但又能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

三、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通过学生反馈,了解到兴趣小组与传统的理论课相比,具有注重操作技能,简单易学的特点;形式比较多样,边动手边学习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受学生欢迎。正如06级中(2)班一位学生在学习《电脑组装与维修》课程后感想中所说的:

“我在课堂中上理论课时总是睡着或开小差,我喜欢的是自己动手,我在初中时就喜欢研究电脑。家里的台式电脑我在初中就拆过,但只会拆下来除灰尘。我不太喜欢学习理论知识。电脑组装和维修的课堂中只讲少量的理论知识,大量时间让我们进行组装和维修,使我学习更有兴趣。

电工维修基础知识篇(10)

彩电维修是一门综合技术很强的课程。根据专业人才定位目标,本课程将向学生提供“CRT-TV系统”知识和“故障检修类”知识的教学,以及CRT-TV故障检修技能训练的教学,以适应CRT电视机的生产、检测、调试、修理等技术工作。它涉及的知识和技术几乎包揽了电子专业的绝大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具有很高价值。所以将本课程作为电子类产品检修公共平台,既要训练电视机检测,修理的基本技能,又要迁移到各类电子产品检修。只有把该课程创建为精品课程,才能形成较好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彩电维修作为一项实用技术,对从业人员有着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要求。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⒈课程设计的理念。

课程设计应服务于高职电子类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原则,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该课程定位于搭建电子类专业的公共平台,为电子类专业学生提供基本电子设备维修能力、故障分析能力,同时提供电视机维修的系统结构知识和维修技能,使学生就业时能够从事电视机及视频相关行业的工作。通过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三大能力:一是整机电路的读图能力;二是整机电路的分析能力;三是整机故障的分析能力。

⒉课程设计思路。

⑴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真正让每位学生实际维修。在教学过程中,先不过多讲解枯燥的理论,而是在实践中引入。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一人一机,教师设置故障,学生维修,真正动手操作。修好后,教师总结故障现象,故障特点,数据特点,故障原因,故障维修思路,故障维修流程。这样学生以后就能够真正理解消化此类故障。

⑵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实践教学的后期,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分析研究主板某些部分电路的数据特点,故障现象,故障原因,自己总结维修此类故障的方法和流程。

二、教学环节安排

⒈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侧重点。

⑴《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和电子类专业两门必修的基础学科,针对学生基础差的实际,应注重要求学生掌握《电工基础》电流与电压的概念,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特性,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性,万能表的使用,对于交流电及复杂电路的计算,只需作些了解。在《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中,须掌握的是晶体管的特性、参数和基本电路的组成,对于负反馈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则需要作些基本了解,其他内容及数字电路可不上。经过这样的压缩后,不仅减少了学习的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初学者的自信心,对刚接触家电维修的初中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等到学生的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将其他内容补上。

⑵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电子元器件》、《电子技能训练》、《电工技能训练》。《电子元器件》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要举一反三,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元器件的用途、参数和质量检测判断。,因为对于家用电器的维修,根据前期的故障判断,运用合理的维修方法缩小了故障范围,剩下的工作基本上就是从故障范围中通过元器件的检测确定故障元件,达到最终的维修目的。对电子元器件的教学可配合电子技能训练进行,在电子技能训练时参些坏的元器件,要求学生检测后才能安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⑶在专业课的安排上,应先安排电热电动原理与维修,因为电热电动涉及的小家电原理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通过对小家电的检修检测,直观培养学生的检修方法,树立了学生学习信心。对彩电的教学,由于彩电教材与高速发展的彩电技术严重滞后和不协调,很多教材内容还是十年前的彩电技术,在教学时绝不能照本宣科,讲解各电路的作用和工作过程中,应选择带有总线控制的典型电路或单片机电路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集成电路的功能、主要管脚的作用,总线进入及调整,以及出现问题所带来的故障即可,集成电路内其各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不再是教学的重点,不再需要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基础分析中。

⒉教师安排及授课形式。

专业基础课由一个老师授课,专业课由另外老师授课,由于各个老师授课的侧重点不同,专业基础课老师不了解专业课急需掌握的内容,造成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知识不能及时贯通,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实行包班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即每一个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从头至尾由一个老师担任。这样的好处是,老师从头至尾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随时都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一体,一堂课同时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教室、实验室为一体,教室既是理论的课堂,又是实习操作场地;教师、师傅为一体,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徒弟为一体,学生既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者,又是实践技能的操作者。

⒊实验实训设备的准备及实践技能教学。

要使学生学好家电维修技术,实训设备的配置与选择是非常关键的。目前我市各中职学校家电实训设备严重滞后速发展的电子技术。特别是彩电技术,现在已发展到平板电视,而很多学校实训用的彩电连总线控制功能都没有,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脱节,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学校快速更新实验设备,就会大大提升教学成本,这是极不现实的,也是大部分学校无法做到的。我认为,在彩电实训中,所使用的电路板至少具有总线控制功能,实验室中被淘汰的电视,只要显像管好,我们可以花一百元左右从市面买三洋LA76810或LA76931机芯的电路板,对旧电视进行改装升级,并要求学生参与改装。既达到教学目的,又节约教学成本,又能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⒋注重培养学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某一知识是否乐学,是否学得会、学得好,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该知识产生兴趣,有心去研究它。由于家电维修知识内容深,实践性强,初中毕业生学习难度确实大,缺乏兴趣。所以,在教学总体上应注重结果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每一次实验你可以告诉学生接触到的元器件的市场价格,市场的维修价格,如何与顾客沟通,应注意哪些事项,这些是学生最想了解的,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⒌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完成正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去不断的学习、探索、充电,更多地参与维修实践,积累经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可从以下途径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深入维修一线参加维修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方法,在实践中吸取别人的经验。第二,多与其他维修人员交流,特别是各类家电售后服务部门的同行,因为他们掌握各品牌家电技术一手资料和技术特点,比我们自己查阅摸索要方便快捷得多。第三,要及时订购专业书籍、订阅专业报刊、收集维修资料。如《家电维修》、《电子世界》等,这些刊物都是全国知名电子刊物,紧密联系了当今家电发展动态,有理论有实践,指导性强,能起到很好的助手作用。

总之,家电维修专业具有其特珠性,要教会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所成,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究,需要我们不断去创新,要使学生学好家电维修技术,关键在教师。

电工维修基础知识篇(11)

研究新形势下维修电工学习,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全国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工业机器人时代到来为背景,总结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分析当前工业技术发展形势下“维修电工岗位”核心职业能力要求的新变化,归纳适应工业生产发展需求的维修电工岗位对应的学习领域,进而探讨相应学习领域的课程与教学设计,最后提出了维修电工课程设计与能力培养路线图,为当前高职维修电工领域的发展提供思路。

2.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示教再现机器人,目前工业中正大量应用;第二代带感觉的机器人,技术应用基本成熟,工业应用较多;第三代智能机器人,技术正在发展过程中,工业上少量应用。

所以,目前工业上应用的机器人主要是第一代和第二代机器人。

当前国内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且作为全球制造工厂的我国制造业对产品质量和生产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力成本也将不断提高,所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3.工业机器人时代对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3.1 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广泛应用

工业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其发展与应用对电工行业的影响较为深刻,主要表现在高性能控制器、伺服电动机、各种传感器和HMI设备的大量应用上。

目前在自动化生产设备上,除了常用的继电器、接触器等传统电器设备,还大量应用着以下几类新型电器:控制模块,其中以各种PLC控制器应用最为广泛;电动机驱动装置,常用的设备如变频器、步进电机驱动器、交流伺服驱动器等;电动机,以步进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为主;传感器,如光电开关、接近开光等。

3.2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应用促进了维修电工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的发展与变化

传统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的重心是继电器-接触器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为了适应生产的需求,当前维修电工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也必需发展变化,应该把重心定位在以PLC控制器为核心的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上。

从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上看,新的核心职业能力是对传统职业能力的继承与发展,对当前教学中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维修电工对应学习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4.1 维修电工的学习领域

当前高职院校对维修电工学习领域的设计,主要包括电工技术基本理论与知识、电机拖动与控制基础、常用电气控制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电气制图等。这些学习领域只能满足传统继电器-接触器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工业机器人时代背景下,维修电工对应的学习领域,需依据新的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确定,〃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对应的学习领域主要包含电工技术基本理论与知识、电机拖动与控制基础知识、PLC控制技术与应用、常用新型电气设备的运用和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这五个学习领域。

4.2 维修电工学习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维修电工对应学习领域的发展与变化,是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也是对维修电工教学内容的一次改革。在五个学习领域中,有两个学习领域是继承了传统,另外三个学习领域是"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这一新的维修电工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的新要求。维修电工学习领域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维修电工设计,必须重构其对应的体系,学生才能生成新的维修电工核心职业能力。

5.工业机器人时代维修电工学习领域设计

5.1 维修电工课程设计

本文维修电工课程设计的总体原则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重,单项技能与综合能力并重。五个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整合为四门主要课程,包括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PLC控制技术课程和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综合技能课程。

这些课程分为三个类型:基础理论知识型课程、重点单项技能型课程和综合技能应用型。这三个类型把维修电工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熟悉电工基本理论知识;第二阶段是掌握各种重要单项技能;第三阶段是综合技能应用生成核心职业能力。

5.2 维修电工课程设计与能力培养逻辑

首先,通过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前人的相关间接知识和经验;然后,通过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和PLC控制技术课程让学生通过单项技能学习快速生成核心职业能力,如电机的结构原理的认知、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能力、PLC程序设计能力、PLC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最后,通过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综合技能课程一方面灵活增加学生对新型电气设备(变频器、伺服驱动器、传感器和HM丨设备等)的学习,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的综合职业能力。维修电工的课程设计与能力培养逻辑,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确保能够通过课程教学活动高效生成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6.总结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