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6 10:33:42

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

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篇(1)

一、引言

火力发电厂是我国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设备庞大、生产过程复杂、干扰因素众多,极易发生事故且造成严重的后果。通过对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状况进行科学的考核和评价,能够发现其中的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为决策部门采取措施提供依据,预防和控制危险的发生,因此对火电厂进行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火力发电厂安全评价的内容、过程和方法。

二、火电厂安全评价的内容

根据安全系统工程理论, 影响系统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评人、物、环境、管理4 个方面因素。火电厂安全性评价内容包括管理安全、设备安全、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 为了防止特重大生产事故的发生,我们从以下8个方面的安全状况评价火电厂的综合安全等级:(1)生产设备。(2)生产工具、机具。(3)上级颁发的反事故措施落实情况。(4)生产设备、工机具的管理水平。(5)安全生产主要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情况。(6)人员技术素质水平。(7)劳动环境。(8)抵抗重大自然灾害的措施及落实情况。

三、安全评价的方法

随着各行各业危险事故的频繁发生,人们的安全观念不断增长,安全评价的对象越来越丰富,主要包括煤矿企业、电力企业、轨道交通、网络信息等。安全评价是基于安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危险因素识别及危险程度评价两部分。评价的目标不同,其内容和因素也不同。目前火力发电厂的安全评价主要是对企业管理、生产设备、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进行评价,研究各因素之间的重要程度、各因素对目标的影响程度及企业综合安全评级。本文以火电厂综合安全评价为例,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充分考虑评价方法适用性、合理性、可行性、精确性,确立了火电厂安全评价方法。

1.故障树分析法。火电厂可能发生的重大危险事故例如锅炉爆炸、大轴弯曲等,这些事故一旦发生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找出事故相关的节点,查清事故根源是排除故障、保障安全的重要途径。故障树分析法(FaultTreeAnalysis,简称FTA)是一种探寻事故根源的科学方法。它是从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直到无法再分解为止。将特定的事故和各层原因用逻辑符号连接起来,得到形象、简洁地表达其因果关系的逻辑图形,即事故树。通过对事故树简化、计算达到分析、评价的目的。主要操作步骤是:(1)确定事故,例如锅炉爆炸。(2)编制故障树。通过分析以往发生在火电厂的同类事故,确定可能的影响因素,按照分层描述、逐层具体的方法建立故障树模型。(3)计算最小割集,对故障树进行化简。(4)基本因素重要度计算。该步骤是计算基本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5)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措施。

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该方法将评价对象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AHP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结合专家的判断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大小。通过该方法能够分析出影响火电厂安全的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的依据。基本操作步骤是:(1)建立火电厂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两两因素比较的判断矩阵。(3)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4)计算各层中因素的相对权重。层次分析法是火电厂安全评价的基本方法,但它在构造判断模型时忽视了专家的判断模糊性,其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相结合。

3.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计算出“评价对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而对研究对象作出综合的评价。火电厂安全生产可分为安全生产管理、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安全、生产设备安全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又包含若干个二级因素。例如生产设备安全包括锅炉设备、汽机设备、电气一次设备、电气二次设备、热工设备、燃煤油储运系统等。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分析出每一部分的安全等级,进而计算出火电厂综合得分。基本的操作步骤是:(1)确定评价对象的影响因素集。(2)确定各因素相对于目标的权重。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是专家评估法。(3)确定每个因素的隶属度。(4)建立模糊评价矩阵。(5)运用模糊数学进行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将“定性”和“定量”联系起来,很好地解决了评价过程中定性指标难以比较的困难,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从而使评价结果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精确性。该方法稳定实用、易于操作,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评价方法。

4.人工神经网络法。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

works)是模拟人的大脑活动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数学算法。这种网络具有极强的非线形逼近、自组织、自学习等优点,它能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将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系统安全评价之中能快速准确地得到安全评价结果。火电厂大型生产设备如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等,一旦发生故障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采用人工神将网络训练样本,可建立故障知识库,为排除故障提供依据。基本操作步骤是:(1)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2)确定被评价系统的特征参数以及这些参数的下系统的状态。(3)选择供神经网络学习的样本。(4)建立系统安全评价知识库。

安全评价的方法不是单一的,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为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往往会将多种评价方法结合使用。

四、结论

本文阐述了故障树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在火力发电厂安全评价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可知,安全评价的方法不是单一的,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的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为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往往会将多种评价方法结合使用。由于火电厂生产设备庞大、控制过程复杂,影响生产安全的因素众多,从技术因素到设备因素,从管理因素到环境因素,在此无法囊括所有因素。只有通过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创新才能找到更适合的评价方法,以满足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的需求,为决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提高火电厂安全评价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刘俭.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1

[2]卢志刚,张炜,王新华等.多目标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在电力企业运营状况评价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2

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篇(2)

在现在的生产生活中,电力供应作为能源供应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基本的生产生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现在社会化生活日益深入的情况下,电力供应作为最基本的生活必要供应,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如果在电力供应中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相应的社会与工作问题,所以在现在的供电工作中要着重做好基层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基层供电所现有制度浅析

(一)基层物资管理制度

现在,作为基层供电所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物资管理工作在基层供电所安全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在的基层物资管理过程中,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一为货物纳入进入供电所,即所谓收货阶段。其二为货物应用阶段。其三为货物废料回收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现在采用的安全管理制度属于分段管理下的有效利用管制。在此过程中,理论上每一步的物资管理安全有专业人员负责,并由此确定相应的管理责任。同时,也有专门仓库负责相应的区段材料的储存。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制度中人为因素所占的比例较大,基层供电所人员素质不稳定,并且在此过程中制度适应性与合理性原则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合理的状况很容易受到挑战。

(二)基层日常人员运行制度

在基层日常运营过程中,基本的制度属于人员组建基本制度与人员配置基本制度。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人员基本组建制度属于人员运行制度的基础。在现在的运行过程中,人员组建属于通过集体考试进行录用,而通过此建立相应的人员构成,在形成相应的人员构成之后进行人员配置。人员配置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相应的人员配置;其次,是根据供电所基本行政人员不同岗位的固定人数进行相应的配置。这两方面的人员配置很容易发生冲突,造成日常人员配置制度失灵。

(三)基层应急运行制度

现有基层供电所应急制度是根据不同情况设置的,首先是自然环境突变造成的供电所日常运行出现困难。在此情况下,比起供电所的安全,更需要关注的是用电线路的安全。这样的应急运行制度对于基层供电所来说大多属于人员的重新调配以及行政人员与技术人员、功能人员应用转换。第二种属于供电所由于安全或者不可抗力因素导致供电站本身运行出现问题。在处理这种问题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应急方案就是通过应急抢修,迅速恢复相应设备的运转,并且防范次生问题的发生。

(四)现有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的不足

在现有基层安全管理制度中,主要的问题是: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制度性配合不完善与制度运行老化导致制度运行中人员素质达不到运行制度所需的条件。制度适应性与制度强度也不够人员进行相应的适应性改造,导致制度运行过程中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整体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引发了相应的制度结构问题。

二、基层供电所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所谓“安全性原则”,就是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既要保证制度运行过程的安全,又要保证相应的制度外延与制度内涵的安全。在供电所安全管理工作中,秩序性建设是首要的。同时,在此建设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安全性考虑也是必需的。

(二)有效性原则

在M行基层供电所安全管理工作中,很多问题都是由于有效性强调不足造成的。在工作当中敷衍了事,采取一种回避态度进行相应的工作与安全检查,导致相应的供电所安全管理工作策划过程中在有效性方面出现漏洞。有效性作为制度运行的保障,在做好基础供电工作的过程中需对其进行加强。

(三)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是进行基层供电所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性原则。在进行安全工作的过程中,要使工作和人员配置都处于合理状态,还要注意让相应的组织结构处于合理状态。在多方共同作用下,形成合理的整体运行结构。在此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相应的合理性原则。

(四)整体性原则合理性

所谓“整体合理性原则”,是指在现在的供电所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注重整体性建构,形成有效的整体作用下的合理化结构。在建构过程中,整体作用作为有效的组织形式在进行结构与解构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其合理性。尤其是在进行制度的合理应用过程中,过程合理性直接与整体合理息相关。如果过程合理性受到冲击,那么整体制度设计合理性也会受到冲击。这种冲击就是制度疲态的表现,这样的制度疲态对于安全性原则与有效性原则来说都是从责任体丧失开始。在责任体丧失的情况下,整体性构建合理性原则面临挑战。所以,在现在的安全工作中,要有整体眼光进行合理性构建。

三、基层供电所安全管理工作具体提升方式

(一)提升人员素质

从宏观上看,上文已经对其中一些相应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下面对于其中具体的支撑细节进行论述。在具体的相关工作中,我们要深刻了解“干部决定一切”这句话。在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尤其是相应的安全意识。一方面,通过人员的更新换代,对于一些不重视安全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岗位调整,改变人员组织结构;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在此过程中,策划相应的安全演习。并以此为基础,提升人员的应变能力和相应的素质。

(二)增强制度适应性

在进行人员建设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制度建设。在现有制度之下,要进行制度适应性建设,改变现有制度过分依赖上级的现象,并将基本制度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适合当地实际的具体、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安全工作的适应性。

(三)提升制度坚固性

在提升制度适应性的同时,也要提升制度的坚固性。所谓制度坚固性就是制度的原则性,每一个制度把持自己的基本原则。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纪律检查单位进行相应的制度检查,抵制其中的制度破坏因素。

四、结语

通过具体研究现有基层供电所制度,本文认为在现在的安全工作中要重视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原则,并在具体工作中提升人员素质、增强制度适应性、提升制度坚固性,坚持合理性、整体性原则。

(作者单位为国网福建光泽县供电公司)

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how to safe operation of the substation,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for reference.

Keywords: personnel; equipment; process flow

中图分类号:V351.31

现代社会发展和民众日常生活要求电网必须安全运行。电网安全稳定的供电是工农业高效连续生产的基础,是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而变电站特别是大型变电站是电网的枢纽,是电网安全运行的重中之重,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关建环节。于是有了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也就最限度的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作为变电运行企业的员工,就应高度重视变电站安全运行工作,深刻理解和掌握影响变电站安全运的诸多要素。变电站安全运行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主要有三项根本要素。在电网和变电运行日常工作中我们应从这三项要素入手做好变电站安全工作。

首先是人员要素。企业管理者应当正确认识“人员要素”在各个生产环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变电站安全运行更是如此。人的要素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是波动最大的要素。因此,要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就应全范围做好人的工作。要加强变电员工的思想和专业技能培训,教育变电员工深刻理解本职岗位与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增强变电员工安心做好本职工作的主动意识,使其树立起牢固的安全思想;同时应随着变电设备的技术发展,时实对变电员工进行操作技能培训,保证变电员工能及时准确的掌握设备结构技术特性和操作、维护、使用技能。并要依据按劳取酬基本原则,制定充分体现变电运行岗位高技术、高风险的工资分配制度和奖励制度,从分配制度上体现出变电运行岗位的重要性,依对变电运行员工为保障电网安全辛勤劳动的肯定,使变电运行员工感受到自身的成就和价值。并要拼弃违背企业生产实际的按职务和文凭进行工资分配的错误做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才能激发变电运行员工主动精心做好变电安全运行各环节的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要素”在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作用。

其次是设备的要素。变电站是输配电网络的中心环节,是输配电设备集中布置的场所,电网的输配电设备、转换设备、控制设备、监视设备等绝大部分都装设在变电站,于是保证了变电站安全运行,也就极大地保障了电网的安全。因此,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化、自动化大生产的时代,作为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变电站,就应及时升级改造或者更换变电站设备,最大限度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采取最先进的各类变电设备,以保障输配电网络的安全运行。例如对高电压变压器、高电压开关装置、高电压母线系统、各环节控制装置、及客户用电负荷动态等部位安装在线监视系统,对各类设备运行状态施行在线实时监测。为变电站值班人员时刻掌握设备运行状况提供技术保障,便于变电站值班人员及时发现或处理影响变电设备安全运行的隐患。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保障变电站和电网的安全运行。

再次是变电站操作工艺流程要素。变电站设备的操作过程是“人的要素”和“设备要素”融合的过程。科学的做好人和设备的融合是充分发挥这两种要素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的重点动态环节。因此,要想提高变电站运行安全状态,就应在做好“人的要素”和“设备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两者要素的科学结合。根据变电站员工思想、技术素质,及变电设备的科技水平,制定完善变电站各种设备的安全操作方式或操作技巧,并将各种设备的安全操方式进行科学排序,编成彻合实际的变电站各种设备的最佳安全操作工艺流程。同时随着变电站设备的升级更新和变电站员工素质的变化,及时不断修正、优化、完善变电站安全操作工艺流程。始终保持变电站安全操作工艺流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使变电站各种设备的操作方式安全准确,操作流程安全有序。从而提高变电站设备的完好率和变电站设备操作的准确性,以确保变电站和电网运行安全。

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篇(4)

中图分类号:U673.37 文献标识码:A

概述

电力设备安装质量的优劣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作。目前我国的电力设备安装质量存在诸多弊病和不足之处,不仅影响了正常的供电,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浪费,为此,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针对现状有重点、分层次的进行设备安装质量的控制,切实保证设备安装高标准完成。

1 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电力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设计、材料、机械、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均直接影响着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电气设备安装项目完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再进行拆卸、解体、更换配件,将造成更大的损失。还会直接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电气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电气设备安装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2 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人才培养

2.1 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

工作人员是项目施工的主体,数据调查表明:施工中工作人员的错误操作是导致施工质量诱发的关键性因素,为此,应该从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出发,树立全局的安全意识。首先,施工人员应该以项目工程的质量为基本工作核心,不能因为工程质量和经济因素影响质量达标;其次,质量问题发生后的维修和调整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将质量隐患控制在最小数值之内;第三,电力设备的安装是为了满足用户基本的用电需求,所以,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以用户的基本需求为核心,全面实现用户的基本需求;第四,电力设备安装质量的优良不是凭借主观判断而形成的,需要依据用户的反馈资料以及相关数据为佐证,应该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数据参照意识;最后,电力设备的质量的实现应该全面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工作人员应该树立全局的基本概念,切实完善电力设备安装的整体质量。

2.2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

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3 严格控制安装材料和设备质量

3.1 提高采购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采购人员的基本素质

电力安装的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好坏与采购人员的基本素质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采购队伍受拜金主义、金钱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出现了采购员与供应商勾结,影响设备质量的现象的发生。为此,应该严格挑选采购人员,首先需要采购人员具备一定的采购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的需要选择具有质量保证且价格便宜的产品,其次,选购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能够本着为企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宗旨,竭尽全力为电力系统选购优良的设备,不不中饱私囊。

3.2 掌握充足的货源信息,进行设备的详细比较

采购员应该掌握同类设备供应厂家的大量信息,以便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基本设备供应,保证货源通畅。同时,能够对不同厂家的同类产品进行综合性的对比,主要包括采购价格、产品质量、产品规格等,最终选择物美价廉的供应商家。最后还要考虑到设备供应厂家与设备安装地点的交通运输,保证交通便利的条件下,还能节约运输成本。总之,目前的电力设备市场品种繁多,形式各异,生产厂家参差不齐,为此,作为一名优秀的采购人员,应该对采购领域内的相关设备供应厂家的综合信息详细掌握,以便在对比中选择具有实际设备供应的厂家,还要保证有信誉的厂家能够为电力公司提供最高标准的设备器材,还能够适当的压力价格,减少电力系统的涉设备引用资金。针对电器产品质量混杂情况,还要对电器元器件和设备实行安装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4 推行科技进步,抓好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电力设备安装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管理也是生产力”,电力设备安装项目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明确各自责任。安装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各专业、各工种均要全面实施严格管理。在实施安装全过程管理中,首先要根据技术队伍自身情况和任务的特点及质量通病,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再结合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在实施质量计划和攻关措施中加强质量检查,其结果要定量分析,得出结论。质量控制目标是质量控制预期应达到的结果,以及应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激发工作人员质量控制积极性、主动性,使关键问题得到迅速解决。

5 推行《电力工程项目作业指导书》,全面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水平

为了确保和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水平,编制了电力工程施工的《电力工程项目作业指导书》。其内容主要是在电力施工过程中,具体到每一个施工工序是什么,质量标准是什么,此道工序施工中存在什么危险性,应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电力工程项目作业指导书》实用性强、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安全分析透彻等特点。《电力工程项目作业指导书》主要运用于职工日常技术培训、安全知识学习及考核、工作现场技术规范,以增加职工技术培训途径,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加强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事故发生。通过现场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工程施工现场忙而不乱,井井有条。职工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事故发生概率几乎为零。设备安全操作有规章可循,工程质量有标准可依,危险点有几个心中有数,如何控制心里有底,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复杂而系统,需要从思想到技术再到制度等全面的协调工作,只有各部门做好本职工作,完善落实质量意识,才能使电力设备的安装质量得到良好的控制,这有利于扭转电力系统现状的不足,有助于我国供电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相关专业人员必须提高认识。

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篇(5)

2安全风险分析的现状

安全风险分析指的是按照相关的管理方法与规定,详细而具体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到存在于系统中的危险元素、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及带给整个供电企业的损失程度一个详细的评估,从而再制定有效措施预防系统安全运行的方案,做到预防于未然。安全风险分析最早源于美国推行的保险行业中,随着在二战后的化工企业中出现愈来愈多的人身事故,为了降低相关的企业损失,企业开始控制危险源的发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安全风险分析的发展。安全风险评价分析由美国道化学公司提出,并在该公司的向后十年中不断得到升级与完善,最终提高了安全风险分析的准确度。随着风险分析的推出,愈来愈多的企业单位开始采纳并在此基础上推行属于自身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在各个企业的发展中,该体系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与升级,达到了评价分析更加准确详细的水平。我国在安全风险分析方面也始终保持着钻研的态度,在1981年时,国内劳动人事部首次开展安全评价的研究工作标志着安全风险分析在我国的起步。总之,安全风险分析在国外与始终受到专家们的重点关注,安全风险体系始终处于完善与升级当中。

3安全风险分析方法

在供电企业安全分析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其方法也在逐步得到提高与改进。结合如今的发展情况,基层县供电企业安全分析方法经常用于应用当中的主要有:

3.1综合模糊评价

具体操作时,先建立评价对象相关的指标与模糊数学模型,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通过参照各个相关的因素,通过采取相应措施进合理的划分,最终得出科学性的结论。模糊综合评判容易掌握,主要在多因素的繁琐方面有着较好的评价效果,也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有着较广的适应范围。

3.2以灰色系统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灰色系统通过运用不同的颜色表达出不同的信息,内部特性已知的信息系统属于白色系统,完全未知信息系统属于黑色系统。系统的灰色范围不仅仅包括了模糊与随机性,这两种不确定性以外属性也属于系统的灰色,以此理论为基础,灰色系统分析方法能够在安全风险分析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值得信赖。

4安全分析中出现的问题

关于基层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分析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只在物的指标方面下工夫,不重视软的指标的管理上,企业每每提及安全的因素,总会出现设备配置以及质量等方面的东西,在软因素方面,只能看到思想意识淡薄之类的言辞。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一旦安全制度落实到位,就不会出现相关的安全问题。②没有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人是企业之本”,人为是避免安全事故出现的最基本元素,只有供电企业中的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出人这个因素的全方面作用,才能在安全风险分析中更好地进行相应工作。③安全风险方法并不是所有企业单位都能适用,伴随着安全风险分析重要性的传播,愈来愈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但是结合每个供电企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情况,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采用同一个安全分析法,每个企业单位只有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安全分析方法,才能够在企业安全风险降低方面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篇(6)

一、低压用电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必要性

输电功率一定的情况下,电压越高则电流越小。输电必须有电线,电线的电阻随送电距离而增大,电阻要消耗电能,这个电能与电流成正比。因此用高压送电,可减少损耗。低压用电的原因,是由于用电器具功率较小,如果用很高的电压制造,则会需要很高的绝缘材料,增加费用。另外,通过低压用电可以有效地保证用电安全,保证低压电气设备运行及检修的安全可靠,维护用电质量,防止设备及人身事故发生,促进文明建设。

二、如何低压用电管理,增进优质服务

2.1掌握用电知识和基本操作步骤

掌握电工基础知识是低压用电的基本前提,是进行安全用电的根本所在。例如低压验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安全帽的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梯子等登高作业常用工具如何使用、万用表的使用步骤及量程的选择、笔表连接和如何读数、怎样拔出表笔和归档等,这些都需要有扎实的功底。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一般用到的用电设备是照明工具等,涉及的相关工作是灯具的选择与安装、开关的选择与安装、插座安装、照明线路的保护等。在灯具的选择与安装方面,选用额定电压为220V的照明器、照明系统应保持三相负荷平衡。开关的选择与安装,开关应控制火线,不得控制零线。进行插座安装时,选用带安全门的安全型插座、插座不得安装在散热器、燃气表等各类设施的后面。照明线路的保护方面,应该着重注意短路保护和漏电保护等两方面的保护和防治。

2.2提高电工作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要想实现有效的用电安全管理,必须要首先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本岗位相关的规程、标准,并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经考试合格取得管理部门核发的《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才能独立作业。另外,这些作业人员必须要遵守电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在工作过程中如果遇到突发事件,能够积极应对和处理。掌握较多的安全生产知识,能够学会急救等,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只有如此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服务的质量,推进文明、安全、和谐建设进程。

2.3进行有效的低压电气设备管理

进行有效的低压电气设备管理是实现安全用电的根本保证,也是推进优质服务的必然选择。在进行低压电气设备管理的时候,要保证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良好、设备安装控制部件必须齐全等。电工不得改变电气设备原有的结构和接线方式,禁止随便搭接电源和临时线路。总而言之,电气设备管理是低压用电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将这一工作做好就能够防止各类安全问题的出现,对于实现安全用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4进行有效的低压设备检修工作

进行有效的低压设备检修工作是后期应该时刻关注的工作,电工人员在进行检修、实验、维护工作时,要严格执行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在全部停电的低压电气设备上工作时,应首先进行验电、放电、装设接地线、装设临时遮栏和悬挂标示牌,做好防止误送电的安全措施。来进行相关的低压带电作业时,严禁带电作业,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穿绝缘鞋和全棉长袖工作服,并戴手套,安全帽和护目镜,站在干燥的绝缘物上进行等。

另外,在低压设备停、送电操作的时候应该注意,必须两人进行,不得单独操作,必须穿戴齐全劳保用品,并对使用的工具、仪表、安全用具等认真检查。注意停电、送电时的操作顺序,从而保证有效的工作流程。

三、结语

通过低压用电可以有效地保证用电安全,实现安全的低压用电需要从各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考虑,以此来提高用电质量,优化服务。掌握用电知识和基本操作步骤是进行低压用电管理的前提条件,对于各种仪器设备都需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在使用和检查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电工作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进行有效的低压电气设备管理、进行有效的低压设备检修工作等,都是低压用电管理工作中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将各个细节做到位,就能够有效地避免线路、设备等问题的出现,以此来优化服务,提高安全用电水平。

参 考 文 献

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篇(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农业、工业、商业以及生活用电量都在大幅度的上升,这种急剧上升的用电需求就需要相应数量的电源建设,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电厂建设中来看,电源建设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巨额的用电量,这就相应的出现了用电需求和电源建设速度缓慢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在电力建设的内部,则是加重了电力建设的任务。

电力建设任务的加重一方面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压力,同时在另一方面也相应的提高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概率,目前在电厂出现的安全事故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于电厂施工机械设备所出现的安全问题,因此,讨论电厂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加强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影响电力设备安全性的因素

电厂的机械设备具有自身的特点,单从设备的生命周期上来说,存在早期的故障期、偶然故障期以及耗损的故障期,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现的危险类型以及危害损失大小也不尽相同。但是从整体的施工过程上来说,机械设备的安全因素一般会出现在下面的三个环节上:

(1)设备方面的因素。首先,电厂机械设备本身所存在的原因占所有安全隐患数量的一半还多,电厂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一般都在出现机械设备上的问题,具体而言,包括机械设备的本身缺陷和机械的破损和老化所引起的安全问题,还包括机械缺乏必要的防护,运动部件没有跟人体隔离、机械漏电等多方面的安全隐患,这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安全问题。

(2)电厂员工方面的因素。在这里所提到的人的因素主要是指电厂设备操作人员以及其他员工违章操作所引起的安全问题,具体包括人员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以及对劳动纪律的违反,这大概占据了安全隐患数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在实际的电厂工作中,操作人员的技能素质、安全意识、操作能力都是影响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

(3)其他因素。这里的其他因素指的是出了机械设备和员工自身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因素,包括设备运行中的外部环境因素,即设备运行中的外部温度、噪声、粉尘等环境因素和设备运行中的客观条件。

2 提高电力设备安全性的措施

(1)加强电力设备的安全管理。设备管理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要对设备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一是要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方案;二是要制定对违章违纪行为适时控制制度。重视异常和障碍的分析和防范。缺陷管理是设备运行管理的基础,无论设备有多好,检测手段有多先进,缺陷管理都不能放松,尽一切可能使运行设备的缺陷率降到最低。控制好运行设备的发热点。电力系统中设备故障的预兆基本上与异常发热有关,有效地检测这些异常发热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使设备的强迫故障停运转变为有计划的检修,这可大大降低设备停运对系统的冲击,并使检修工作有条不紊,降低人身事故发生的概率。

(2)电厂员工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口号上,更重要的是在贯彻落实上。对于各级领导,特别是基层单位的一把手,"安全第一"必须在安排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时体现出来,而不能停留在报告上与安全检查中,其检验标准是要看当安全与工作进度、安全与经济效益等出现矛盾的时候,是否能真正坚持"安全第一"。对于一线职工,"安全第一"要体现在日常的生产行为中,要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改变以往粗放散漫的工作作风,真正体现突出安全意识为重的思想。

(3)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工作。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至关重要,比一般性的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与设备更新速度的提高,有计划地加快设备改造是十分必要的,要编制好设备技改规划,否则很容易出现一批设备中的某一缺陷同时发作的尴尬局面,给系统运行与正常检修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很容易酿成电网或人身事故。

(4)规范安全工器具的管理。一是完善工器具的采购、发放、领用、报废等制度。二是完善工器具的台帐,做到帐、卡、物一致。三是加强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对使用的工器具、需要的材料、修理记录和验收、试验记录等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电力建设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频繁,全员参与势在必行,落实岗位职责,从管理的角度全过程的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者的培训等各项工作落实到相对应的岗位,以目标为依据取一定时间段进行考评,落实奖惩。

(5)规范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制度。要切实履行好安全监督职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监督职责到位、基础工作到位,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从严意识、协调意识和创新意识;班组是生产的第一线,必须保证现场工作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可以通过制定简明详尽、操作性强的标准化作业流程,以养成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

总之,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力设备的安全性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不断提高电力设备安全性,提高工人的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从根源上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出现,从而保证电力企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树华. 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实施纲要[J]电力建设, 2005,(02)

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篇(8)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285-01

随着电力系统的迅猛发展,为了合理、经济的利用资源,并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电力系统逐步变为巨大的互联系统,然而大电网存在着高风险。一方面随着电力系统的互联化,配电网的组成和运行方式日益复杂,尤其是远距离大功率输电线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网故障的概率;另一方面由于电网互联,一旦某处发生故障,很容易影响到其他系统。因此,为了尽量减少配电网的异常状况,对其进行高效的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本文对电网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1.电网安全管理引入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受到随机性扰动的影响,就可能导致配电网出现异常,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系统失去稳定、设备损坏等事故的发生,扰动对配电网造成影响的程度与扰动的强度、性质、持续时间、配电网的继电保护系统和自身抗扰动能力等因素有关。配电网进行安全管理研究的重点是分析扰动如何影响配电网,采取何种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消弱扰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提高配电网的抗扰动能力。然而配电网中扰动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属于一种类型的风险,因此配电网的安全问题可认为是配电网不安全的风险问题。大电网涉及环节多、学科广,在整个系统的任何环节、任何工作人员、任一处的扰动都可能导致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所以大电网安全性风险属于基本风险范畴,要确保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从风险管理角度进行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

2.基于风险管理的电网安全管理过程

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电网进行安全管理,其具体管理过程包括下述三方面:事故前的预防、事故时的控制和事故后的补救。

2.1.事故前(预防控制):首先根据实践经验和理论分析,对电网中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分析,对有可能引发电网扰动的潜在因素进行预防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扰动发生的概率。事故前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下述几种:合理规划、潮流计算、防误装置等。

2.2.事故中(保护隔离、系统承受、紧急控制):对于通过预防难以消除掉的潜在扰动,可通过采取保护装置将其进行隔离,防止扰动的进一步扩大;对于难以成功隔离及无需进行隔离的小扰动,可通过电网自身承受能力进行吸收,通常用于提高系统抗扰动能力的措施有备用设备、稳定装置、PSS等;若电网中扰动过大,采取的措施难以对其进行预防,则很可能造成电力故障,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紧急控制切除故障区域或者设备,防止故障持续扩大而导致整个电网崩溃,通常用于处理这类紧急故障的措施有切机、解列等。

2.3.事故后(恢复控制、经济补偿):故障发生后要及时进行排除,尽快恢复系统正常供电。通常采用的措施包括线路重投、并列等。同时,对在事故中断损失的市场成员进行赔偿。

3.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总的来说,电网的安全管理是对人、设备、环境风险因素的评估、消除和控制的综合管理,基于此,电网在进行安全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风险控制方法能够提升电网的安全管理水平。

3.1.风险控制基本原则

电网的安全管理属于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在强化、规范安全管理、尽量减少故障的同时,作为企业,还要考虑成本、可行性、效益、新技术等多种因素。所以,在运用风险控制方进行安全管理时,务必遵循下述几个原则:合理原则、可行原则及最低原则。合理原则是指在电网的安全管理中进行风险控制要符合实际性需求;可行原则是指采取的风险控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最低原则是指采取风险控制的综合费用最低。

3.2.实现电网的统一管理

进入21世纪后,电力系统发生巨大改革,但不论进行何种改革,都必须坚持电网的统一调度、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标准。电网运行中出现的扰动具有瞬时性和难以预知性,因此一旦发生异常,相关部门必须积极配合、统一行动。基于此,必须实现电网的统一管理和规划,而这些都要确保整个电网既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划才能实现。

3.3.确保经济投入

要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经济投入是最基本的,然而由于电网扰动的不可预见性,一旦发生故障,会给电力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要确保足够资金的投入,可以设立安全投入基金,设立了补偿机制才能确保后续费用的投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同时由于受到传统重发轻供不管用思想的影响,导致电力企业总是处于亏损状态,没有更多资金用于设备更新和改造,对电网安全管理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电价的管理,确保既能为国民经济服务,又能确保电网的良性发展。

3.4.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

一直以来,国内电力企业都比较重视电力故障的防范,但是对于出现电力故障后的应急处理却重视不够。如相关应急处理的法律法规建设、组织管理体系、应急预案等不完善,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可通过下述两方面加强应急机制的建设:第一,国家政府要足够重视,将其列入到社会危机管理范围;第二,电力企业在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黑启动”方案;第三,电力企业在出现大范围停电后,要及时做好危机公关工作。

3.5.减少外部因素的影响

目前,对电网安全性造成破坏的外部因素之一是电力设施的破坏。相关部门要制定和推动加强保护电力设施的法规,对于偷盗电力设施的,要给予严厉的打击。同时加强和公安部门的联系,尽量减少由于受到外力破坏而发生故障的概率。

3.6.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科技进步

在对电网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极大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采用先进手段进行全过程管理,采用新技术提高电力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的投入不仅能给电力企业的运行带来效益,也能带来别的方面的效益。例如:为了增强安全管理,对电网结构进行改进,这样不仅减少了电力故障,同时也可能带来电量销售等其他方面的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示,随着电力系统的改革,电网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相关部门对于电网的安全管理要引起重视,对引起扰动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提出更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电网的稳定、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 赖业宁,薛禹胜.电力市场稳定性及其风险管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27(12):18-23.

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篇(9)

在对安全建设指标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很多专业会由于自身对不同指标的理解不同,导致最终的评估结果出现较大的差距,也就是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标准。因此本文引入相关系数法,并将其作为有效评价安全建设指标可靠性的重要标准。

案例研究

在分析电力光纤通信网安全性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明确影响因素,并构建安全性建设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处理,得出客观有效的指标体系与框架。

1安全因素分析

电力光纤通信网建设的最根本目标在于保证多种电力信息的安全有效传输,保证电路及设备的安全性。通常安全的电路需要具备科学合理的网络结构,要求光缆及光通信设备、电源等的质量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同时还需要有网络监督管理系统的实时监测,才能充分保证对故障的及时维修。另外,还需要注意气候环境因素,及时做好防雷防电措施,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人员的技术培训,避免环境、人为等因素影响电力光纤通信网的安全。

2安全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

安全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指标,需要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并参照相关安全性评价指标及安全生产意见,确定电力光纤通信网的安全建设评估体系。同时还可以根据专业的定性定量分析,对指标体系与框架进行层次性分析,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根据每项指标的特征值状况及权数对其进行取舍,将无显著性意义的指标进行剔除。

安全建设指标体系的可靠性鉴别

这里,本文将专家参与评估方式纳入到指标可靠性鉴别过程中,从指标选择的客观性、有效性及准确性角度出发,邀请八位专家对安全建设指标框架体系进行打分,要求以五分制为基础,得出最终的体系评估效度系数与信度系数,比如光纤设备的运行率分数、光缆运行质量达标率分数、电源供电方式分数、通信站防雷合格性分数、通信专业人员培训状况分数、通信测试设备完备性分数等。最终得出每一个影响因素的分值,并根据其作用发挥状况决定其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从而有效构建电力光纤通信网的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与框架,推动电力光纤通信网的安全建设。

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篇(10)

关键词: 电力调度;安全管理;自动化设备

Key words: power dispatching;safety management;automation equipment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170-02

0 引言

县级电网调度(以下简称县调)是我国电网调度的基层调度,是本县区域电网运行的总指挥。其主要任务是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电网的运行,使电能质量指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根据本县电网的实际情况,充分合理利用一次能源并充分发挥本电网内发、供电设备能力,有计划地满足本网的用电需要。

1 电网调度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①误下命令。调度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按照规程办事或交接班不清等导致传达错误的命令;由于调度人员没有责任心,在调度中不使用规范的调度术语,仅仅凭经验主观判断,从而造成下达错误的命令;在现场的校核过程中,由于现场汇报不清或交接不清而进行操作,从而导致错误。②误送电。调度人员没有按照严格的调度管理制度以及工作许可造成误送电。③延误送电。由于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差,不清楚系统的运行情况,当发生事故时不知道处理的程序从而造成送电延误。④管理漏洞。安全教育、安全培养以及安全活动等流于形式,不能很好的落实从而造成调度员安全意识淡薄,责任感较差。加上没有严格的奖罚制度,使得调度员天天混日子,无法积极投入工作。⑤检修工作无计划性。由于设备的检修质量不过关或检修工作配合太差等原因增加了调度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电网运行的不安全因素。

2 应采取的措施

2.1 把好电力调度安全操作关,必须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切实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在进行品德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同时落实调度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将安全生产与其工资福利挂钩。第二,调度班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活动,通过沟通交流全面提高调度员的技术水平,以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第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坚决杜绝一切习惯性违章,杜绝误操作以及误调度事故的发生。第四,调动中使用正确的调度术语,处理事故要沉着冷静,同时交代操作人员的安全注意事项等。

2.2 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调度人员的业务素

质。随着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不断应用,电网的现代化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同时对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使得调度人员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单位应当通过定期培训,不断的增加调度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才能增强调度人员的技术本领和心理素质,在面对事故时,才能更好更快的做出有效的处理。

2.3 电力调度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较好的心理素质,处理事故要求正确、迅速、果断,真正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在日常的工作中调度员应当精神集中、情绪稳定,避免各种由于情绪导致的事故。认真填写并整理各种技术资料和事故报告,在交接班时一定要交清运行方式以及相关情况,不留下任何事故隐患。调度员只有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技术技能以及稳定的心态,才能在遇见突发事件等能够迅速果断的处理,将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3 电网安全调度的基本条件

3.1 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调度人员 电力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安全和经济运行,但是结合实际要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只有提高调度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才能杜绝误调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县级调度员基本上是在从事多年的运行值班岗位人员中选拔出的优秀人员,虽具备一定的运行值经验并不具有管理好县级电网的综合技术素质能力。县级调度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显然离现今电网经济调度管理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只有加强调度纪律,通过培训提高调度员的业务技能,才能充分发挥电力系统调度指挥中心的作用,有效保证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

3.2 准确的自动化设备及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确保电网安全、优质、经济地发供电,提高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生产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在电网的实时监控、故障处理、负荷预测和电网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调度员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3 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不匹配 目前35KV变电站无功优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的几个方面问题是:一、用电负荷增加,而电容器补偿容量没有随之增加;二、个别站配置的电容器容量过小或者没有配置无功补偿装置。

4 电网调度生产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系统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虽然县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建立并投入运行,但由于不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和学习培训,出现问题后过分依赖厂家,影响系统的连续、安全、稳定运行,大大影响了系统的效率,影响了系统功能的发挥。②缺乏对相应的管理制度的执行。调度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以后,虽然制定有各种管理制度,但由于缺乏运行和管理经验,个别人员只是凭借工作经验并没有对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

4.2 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加强设备计划性检修管理。我县有二条110KV线路与主网相连,电网结构简单,境内有四个35KV变电站为单电源供电,电源点单一,县

内小水电为径流发电,且大部分没有储水能力,这直接制约着调度的经济性,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经济效益。生产技术部门要针对电网的特点,合理编制设备检修计划,充分利用零点工程,减少对用户停电,杜绝重复停电,使可靠性停电指标使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3 总之,随着我县电网结构的不断完善,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引用,电网调度管理手段的不断增强,通过合理、经济的调度管理手段将会对企业和社会产生更大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小珉.加强电网调度运行管理降低线路跳闸率[J].农村电工,2008(3).

[2]冯春燕.浅谈调度运行专业安全工作的过程管理[J].宁夏机械,2007(3).

[3]刘明礼.调度运行管理系统[J].农村电气化,2008(3).

安全用电的基本要素篇(11)

供电所是供电企业管理、客户沟通和设备运行维护的最基本单位,但是受到人员素质不齐、配电网设施设备薄弱和后勤保障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供电所事故频发,安全形势严峻。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存在以下特点:①低压配电网复杂、电网薄弱、业务量大和作业点多面广,导致供电所安全管理、安全监督不到位;②随着人们获得电力需求的愿望不断提升,供电所服务不到位,增加了供电企业与用户的矛盾,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客观上增加了供电所安全管理的难度;③人员安全观念淡薄、安全意识差和对不安全行为的漠视。

供电所安全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1基层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一方面供电所低压配网运维任务基本上都采用对外委托的方式,运维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安全意识淡薄,规章、制度和标准得不到刚性执行,并且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基层管理者常常基于经验主义开展管理工作,尽管这种管理方式是长期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但是往往忽略了实际工作中动态变化的过程,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管控方法,未必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不一定能有效控制新生的风险因素。2供电所业务交叉,人员职责管理混乱。偏远地区的供电所普遍面临的问题是供电所人员配置不合理、后勤保障不到位和低压配电设施薄弱。供电所管理人员为了保障业务正常开展,需要综合考量业务的紧急程度和人员、车辆等因素的安排工作,参加外勤业务的人员可能同时要开展现场抄表、故障抢修和用电检查等业务,直接造成了人员职责不清,安全管理混乱,在超负荷工作情况下,违章频发。3故障频发,供电所疲于故障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供电所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概率。①配电网基础薄弱,一方面当前供电所运维的部分台区距离上一次农网改造已将近20年,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尤其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线房、线树矛盾增多。②低压配网技术改造或计量轮换后,随工验收不到位,导致计量装置、开关在改造或轮换后大量损坏,加大了供电所的运维量。4安规、“两票”执行不到位,风险辨识不到位。总结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安全意识淡漠、安全责任心不强以外,更多地表现在工作负责人、许可人以及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现场设备不熟悉,安全举措不完善,未履行安全操作规程等,对安规、“两票”执行不到位,工作负责人、许可人对现场风险辨识不到位。5安全管理制度混乱,制定规章制度未结合业务考虑实际情况。①目前一些规章制度,未结合供电所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本地化,存在“为了制定而制定”的情况,导致制度执行困难,制度缺乏刚性;②规章制度与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存在“两头堵”的现象,既要完成工作又要保证不违反安全规章制度,供电所在人员、设施条件和后勤保障各方面很有限的条件下几乎很难做到;③同时安全管理存在“缝缝补补”打补丁的情况,缺乏周密策划,精心安排。

供电所安全管控的几点思路

当前供电所安全管控的基本思路,无非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①加强安全责任的落实,完善管理制度,以制度和责任来约束一线人员的安全行为;②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将安全管理与绩效挂钩,强化标准执行力度,通过绩效输出,对供电所管理人员形成威慑,让基层人员被动接受安全管理,被动遵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③严格现场安全监督,加大飞行检查力度和频次,重点对各种作业现场《安规》和“两票”执行、反违章工作、防误操作管理规定和领导干部到岗到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作业现场及时地“修偏”“纠正”;④开展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和流程的学习培训。虽然采取了强有力管理措施,但是人身伤亡事件仍然在不断发生,各类违章数量总体上并没有明显下降。经过调查了解,提高供电所安全管理的能力,除了采取上述的措施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当前供电所如何做好安全管理。1安全管理观念陈旧,急需转变安全管理理念。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要落实安全生产,由被动接受安全责任事故,到主动消除安全隐患,将责任事故消灭在萌芽阶段,将安全生产从事后管理变成事前管理,从重缺陷、事故处理变为向消除隐患过渡,树立“主动安全”的理念。2投入更多的精力对作业进行现场管控。当前随着杜绝体外循环的各种工作举措出台,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以作业计划为“龙头”,通过管控作业计划的来源、加强作业文件审核,保证了作业计划的“合法性”,确保了相关人员对任务清楚、程序清楚、危险清楚和安全措施清楚。通过有效地管控作业计划,避免了日常工作安排的随意性。基于以上举措,供电所安全管理的压力将主要来自作业现场,所以安全管理应重点放在对现场作业文件的执行、安全措施执行以及现场的安全管理上来。3注重安全培训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深刻性。安全培训的目的就是要将安全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培训后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学员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的影响;另一方面培训过程本身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员的注意。所以安全培训应该采用多元的培训方法,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安全培训可以采用现场实践操作、实物教学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加深记忆效果,提升安全培训的质量。4加强运维分析,注重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消缺工作,确保现场工作安全的基础,从本质上消除“人、机、料、法、环”的不安全因素/隐患,从源头控制事故的发生。要从源头控事故的发生,应基于供电所日常运维分析,排查可能的不安全因素,建立隐患数据库,制定消缺计划,建立隐患动态销号机制,并持续跟踪,形成闭环。5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作策划。这里所指的“策划”,不仅仅是单项作业的策划,管理者应该根据公司资金计划、人员、气候和环境等因素,通盘考虑全年的现场作业安排。雨季是停电故障的高发时间段,管理者应该将隐患排查和消缺安排在雨季来临之前,将主要精力放在抢修工作上,从而在整体上降低雨季作业带来的风险。对于单项作业,策划的重点应是开展工作的必要性、风险评估和制定防控措施。对于必须要开展的工作,一定要组织做好现场勘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评估安全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要绝对避免因勘查不到位带来的风险。6整合业务,成立外勤班。针对供电所各专业人员配置空缺,各专业业务存在空窗期的问题,将装表接电、电力抢修和现场抄表催费人员统一整合为外勤班,以实现对各项业务的相互支援,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实现“业务协同运行、人员一岗多能和服务一次到位”,提高供电所运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