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8 11:45:40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1)

二、活动主题:

创建和谐校园 展现班级风采

三、总体目标:

提炼班级文化精神,营造人文关怀、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和文明习惯,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四、主要依据:

让教室成为一个散发书香的天地;让教室成为回归生活的家园;让教室成为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让教室成为一个挑战自我的场所;让教室成为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让班级成为一个有精神的集体;让班级成为一个师生共同耕耘的园地;让班级成为一个凝聚力量的支柱。

五、具体内容:(简称“1121”)

(一)“1”围绕一种精神(班训):

用简明扼要、含义深远的核心精神凝聚班级所有学生,制定出具有概括力强、震撼力强、号召力强的核心精神,让它无形地赋予班级一种无尽的自豪和长足的干劲!如:“紧靠团结、力争上游、 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二)“1”建立一种制度:

为了使学生具有秩序观念,能够自觉维护各类公共秩序,遵纪守法,制定切合实际的、大家共同认可的班级公约或守则。

(三)“2”开展两种活动:

班级静态文化氛围布置活动

1、设计好中队别名和班徽,组织学生学习班名、班徽的深刻内涵,理解班级精神;

2、布置如学习园地、班级风采、卫生角、图书角等学校统一的和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园地;

3、用好“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

4、结合活动主题出好墙报,教室后面墙壁可贴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或兴趣小组作品。

班级动态文化教育活动

1、有班委会,实行民主管理,并能定期召开小干部例会,围绕班队主题开展活动;

2、有社区服务小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外发挥作用;

3、有班级文化特色的主题班队会,设计一堂围绕班级精神而开展的中队主题会;

4、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艺术等课外兴趣小组等集体活动,活跃班级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1”形成一个档案:

积累 “班级成长档案”, 记录学生及班集体成长的足迹。内容可以包括:班级公约及学生签名;大型集体活动的记录及照片;主题队会的方案设计;个别学生在某一个班级活动后的体会;学生的读书心得体会;典型的好人好事案例;优秀的祝岁册;班级轶事等等,最终加以整理美化,每学年形成一份《班级成长记录档案》。

五、时间安排:

起始阶段:

第一阶段:各班酝酿班级别名(如映雪班)、班徽、班训。(学校统一制作)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2)

红岩精神是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所奉行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基本内涵包括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浩然的革命正气。概括地说就是"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精神。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用红岩精神塑造当代大学生是时代和发展的需要。同时,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的素质构成中,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基础性、指向性的作用。在大学生选择和确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坐标系"的时候,高校要用正确的思想来引导和塑造他们,因此,以红岩精神、延安精神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成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同时以"红岩精神示范班"命名班级,以鞭策、激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树立"爱国、奋斗、团结、奉献"意识和素养。

要建好红岩精神示范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建立"校关工委-院关工委-红岩精神示范班"三级管理体系

"校关工委-"院关工委-红岩精神示范班"三级管理体系是红岩精神示范班成立的根本和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只有建立完善的从上到下的管理体系,根据校关工委的要求,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才能够让大学生真正理解红岩精神的实质和时代内涵,红岩精神示范班才能找准开展活动的切入点,才能真正的充分发挥老同志作用,确保红岩精神在大学校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 建立健全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1.班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班委是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学生干部是师生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工作得以落实的组织者、协调者、实施者。要建设好红岩班级就要注重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建立一支团结、积极向上的学生干部队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在学生中间起好带头作用。班委选举进行公开演讲竞选,全体同学参与投票选举,增强班级民主管理意识。

2.正班风、浓学风、树考风。

互相友爱、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的班风和严谨、科学、进取、竞争的学风能够极大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的同学关系的基础之上,因此,开展征集班歌、班级口号、宿舍联谊和班内与班级间的活动,促进了同学之间了解,强化了同学们的班级意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敬业奉献精神,努力搞好学习,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努力成为政治性强、守纪律、风气正、学习好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3.切实落实班会制度。

切实贯彻班级每月召开一次班会;在班会上,首先要学习政治理论,不能流于形式,可以通过看短片、演讲等形式,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其次,要进行班务公开,班委要进行每个月的述职工作,让所有同学了解每位班委一个月来所做的工作,并进行打分,为下步的班委的工作有个依据。再者,进行班费公开,让所有同学都了解到本班的开支。最后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4.制定科学的班级发展规划。

班级发展规划是大学生班级和学生发展的科学依据及评价标准,因此班级发展规划的制定需要主管学生工作和主管教学工作的学院领导、关工委的老同志、主干课程的任课教师、辅导员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根据学科特点、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为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班级发展计划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包含长期、中期、短期的计划;重要的是过程中的实施和微调,最后根据学生每学期和学年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调整。

三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把握红岩精神的内涵

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岩精神曾推动中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走向全国胜利。新中国建立后,仍然是鼓舞全国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组织安排红岩班开展形式多样,可以组织学生到重庆的红岩嘴13号、曾家岩50号、虎头岩华龙新村76、渣滓洞、白公馆、烈士墓等参观,让学生深入了解、体会红岩精神,并积极在生活中践行红岩精神,真正发挥示范作用。大力鼓励班级开展内容新颖独特的活动,调动大家的参与性,以自身为榜样,感动更多的人发扬红岩精神,当代大学生现在就应该是紧握这革命火炬而拼命奔跑的斗士,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真正用心尽力地干好每一件事,这本身就是红岩精神的一种体现。

四 让"红岩精神"等民族精神成为网络的主旋律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4.061

The Significance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in Primary Schools

DU Meixiu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Sports,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Abstract For the students, through the strengthening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an promote the advancement of class spirit cul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t present, students generally focus on the books of knowledge, and often ignore the class environment the style of study, and other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tudents' spiritual cultur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of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primary school class,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lass construction, then the impact on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lass of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detail, provides new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the modern school clas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promote the to improve the class cohesion, but also strengthen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tudents' self accomplishment and progress.

Key word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significance

0 引言

课外阅读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比较提倡的学习方式,但由于学习任务的增多,往往会忽略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外读物的学习,从而影响了课外阅读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较少的教育者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够对其发挥的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体现了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素质水平,同时也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实施,为学生打造良好的书香环境和学习氛围,并且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努力地学习和健康成长。

1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研究现状

近年来,对于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说明教育业也开始重视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问题,目前学者们也纷纷提出了不同的相关理论,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论基础。如金岚主要对班级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提炼和总结,通过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效度;杨欣全面揭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系统地阐明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影响,为现代教育者提供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促进了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正在逐渐增多,说明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影响。

2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内涵以其重要性

2.1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内涵

班级文化建设是进行校园建设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建设的内容一般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建设,其中精神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主要是指班级的学习风气、学习氛围、团体凝聚力以及与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等建设内容,能够指导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精神文化属于观念文化,具体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多种文化内涵,这些内容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的前途命运,所以,对于班级的精神文化应该根据其内在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全面的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合理性原则、长久性原则等等,全面性原则是指精神文化建设应该针对整个班级进行,充分考虑班的整体性,对全体学生实行精神文化建设活动;可行性原则主要是指所采取的措施能够在实际的建设中发挥明显的效果,能够让学校和学生看到切实的利益和成果,这样才会使具体的工作内容在班级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性原则是指建设工作应该符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安排工作,确保学校和学生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长久性原则主要是指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内容,需要将精神文化不断地传承和发扬,能够感染更多的学生,这样才会使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持久稳定地进行下去。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比较重视的工作内容,所以,对于了解其内涵和需要保持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2.2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重要性

班级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能够对班级进行良好的包装,但是其内在的价值还需要通过精神文化来体现,精神文化能够体现一个班级是否团结、是否具有个性和良好的形象,学校一般会通过班级学生展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和学习风气来评价一个班级的整体素质水平。班级的精神文化也能够使班级更加团结和具有凝聚力,只有学生在统一的精神环境下学习和进行其他的活动,才会使整体拥有一致的学习理念和文化理念,树立统一的目标,并且学生们共同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道德素质密切相关,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感染和学习,所以,统一的精神文化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团结一致,不断改进和提高个人修养,为班级赢得荣誉和做出贡献,使班级的精神文化更加富有魅力和感染力。

3 课外阅读对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影响

3.1 推荐励志读物,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提供能量

阅读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同时也能够塑造高贵的灵魂,在小学的班级,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课外励志读物,如《居里夫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能够引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自主地学习能够积极地发现读物中蕴藏的哲学道理,从而丰富了全体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储备。学生如果能够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并且可以通过学习将悟出的道理实际应用到生活中,对待问题和不同的事情能够拥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在班级中树立榜样,并且吸引更多的学生共同学习,同时通过对励志刊物的阅读,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学生自觉地发现和领悟生活中蕴含的道理,促进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注入新鲜的能量。

3.2 组织班级课外阅读活动,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

一个班级应该拥有共同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在相同的环境下,保持一致的行为理念,使班级更加团结和具有凝聚力。为了更好地完成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工作,学校会定期组织班级学生参加课外阅读的活动,如读书节、阅读比赛、经典读物竞猜等等,活动一般要求全员参与,可以以单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参与其中,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奋发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团结一致,相互帮助,共享学习成果,使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逐渐增强。通过组织课外阅读的相关活动,学生能够逐渐忽略个人的荣辱,开始重视一个班级、一个团体的整体利益,所以,课外阅读不仅仅促进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个人的素养。课外阅读活动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必要组织和进行,因为小学生正是处于刚刚认识知识和文化的阶段,通过有趣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业余生活,并且在课外阅读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能够增长见识和文化,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配合,从而打造有文化魅力的班级,使班级的能够更加团结和具有凝聚力。

3.3 通过分享课外阅读知识和收获,加强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学会相互之间进行分享学习成果,通过学生自主地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在课堂上分享个人看法和读物蕴藏的道理,能够增强其他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总结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偏好,安排不同种类的课外阅读,组织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互相发表建议和感想,并且可以对其他人的分享内容给予评价,这些活动都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会严格听从老师的安排,在课堂上也只会与老师进行讨论或者研究,而且经常会跟随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这样并不利于学生个人潜力的开发,现阶段提倡课堂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学习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独特的见解,不仅仅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班级更加富有活力,营造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4 提倡课外阅读,建设书香班级

通过提倡课外阅读,指导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和讨论,并且以读书为主题开展如以诗会友等类似的活动,在班级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经验加以引导,并且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阅读的精神,在进行相互评价时,学生和老师应该共同参与,不仅仅能够增强公平性,更加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的不足以及他人的优势,通过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使班级的学习风气更加浓郁,打造以书香文化为特色的班级形象。学生通过对课外阅读的研究,能够认识历史,认识经典的文化,认识自己与他人存在的差距,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生通过不断地改进,也能够促进整个班级的进步和完善,因此,提倡课外阅读,对学生个人和班级文化建设都是十分有利的,是现在学校进行教育改革最重要的途径,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下共同学习和成长。

4 结论

课外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实际的应用也证明了该方式的有效性,它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个人的修养,同时也是班级进行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学校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这对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十分重要,同时在学习阶段,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偏好选择喜欢的读物进行阅读,缓解学习压力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所以,无论从学生个人的角度还是班级的角度来看,课外阅读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方式。本文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也是进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而课外阅读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和学生个人发展两个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加强课外阅读,能够提高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水平,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朝著正确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国强.学习共同体理念下农村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

[2] 吴影.小学班级文化构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4)

一、前言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长久发展的保证,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形成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基层文化建设。做好基层文化建设,是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地的根本所在,也是企业文化深植的题中应有之义。西部重工自2012年开始进行企业文化理念的总结与提炼,基于酒钢“铁山精神”母文化的发源,总结与提炼了以“精细创新,诚信奉献”为主导的西部重工企业文化理念,在西部重工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但是如何将“精细创新,诚信奉献”的西部重工企业文化落地在基层车间、班组,形成各车间、各班组自己的本土文化,进一步赋予“精细创新,诚信奉献”精神新的内涵,从而更好地践行“铁山精神”,实现企业保盈、改革、发展三大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基层车间、班组文化建设的一些主要问题表现

(一)建设主体顶层化,缺少基层根基

西部重工自2012年总结提炼了以“精细创新,诚信奉献”为主题的西部重工企业文化理念,各车间、班组开展了一系列文化落地工作。经过近年来的实践,企业文化落地工作起色较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部分车间、班组依然存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是企业文化管理部门的事,顶层策划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车间和班组,没有员工的积极参与,在基层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我们都在谈论文化落地问题,如何落地,大家都想直接在员工中找到有效的载体,很少把功夫下在企业的子文化建设上,也就是基层文化建设上。基层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动起来,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发挥出来,员工们对公司提出的文化理念只是死记硬背,没有得到真正的基层实践,结果是决策层面、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各念各的经。这种把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放在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做法,造成了顶层与基层文化脱节的现象,使企业文化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文化理念表面化,缺少r值内涵

基层文化理念应该是对本车间或本班组历史的回顾、管理的总结、经验的固化、思想的提升,是一个基层单位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管理智慧的积累和提炼。在西部重工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对于酒钢“铁山精神”母文化和西部重工“精细创新,诚信奉献”子文化的传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探讨,对于西部重工企业文化理念进行了诠释,从而形成了具有西部重工特色的酒钢装备制造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各车间、班组也积极提炼具有本车间、班组特点的本土文化,但是基于车间、班组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够,造成本土文化理念无法提炼,或者有一些车间或班组提炼了本土文化理念,但是文化理念过于形式化、表面化,反映不出本单位的管理特色和价值观,文化理念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出来。

(三)文化载体活动化,缺少管理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最好的载体就是企业的中心工作。2012年,西部重工开展企业文化提炼,在全公司开展了企业文化大讨论活动。与此同时,西部重工对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同时安排部署企业文化建设方案。这项活动重点解决了西部重工各基层单位的企业文化定位问题,同时对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的融合,用文化解决企业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发挥了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但是,西部重工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的争论问题。部分车间、班组对于企业文化载体认识不足,总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口号和展板,就是对职工行为的约束与引导,从而忽视了本车间、班组优秀管理经验的提炼。其实在基层实践中,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是相互独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但各自有各自的任务。优秀的管理方法、管理思想、管理方案、管理案例都可以固化为车间、班组的本土文化,成为基层管理工作的优势。

(四)文化成果碎片化,缺少系统研究

自从西部重工企业文化理念以来,各基层车间、班组围绕西部重工企业文化理念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展板上墙,手册进兜,基层单位企业文化亮点纷呈。但是,在基层车间、班组文化建设中往往忽视了自己本土文化的总结与提炼,也就是缺少一根主线串起来,“遍地是珍珠,就是形不成一根完美的项链”。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本单位的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的研究,没有整体性,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很多工作离开了主题。还有些车间看到别人做得很好,也学着来做,结果做完了,与自己需要的东西却结合不起来。表现为文化自信建立不起来。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对发挥文化在基层的作用,提升基层单位文化品位,塑造基层单位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基层车间、班组企业文化落地方法的探索和创新

(一)以人为本,注重文化落地,引领先进理念

企业文化承载着企业的宗旨、愿景、作风、精神和理念,是制度建设的先决和前提,是提升企业形象的有力武器,而企业文化涵盖的每一个方面,都需要每一个员工切身的参与进来。西部重工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其先进的价值理念和制度文化的建设,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遵循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深化推进。这一过程需要每一个基层单位,每一个基层员工参与进来,需要以人为本,这里所说的人不仅仅是指管理者,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对人的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只有员工切身感受到人文关怀,企业的全体成员才能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可能形成企业团队意识,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持续开展基层价值理念的提炼与提升。要以开放和发展的思想对待基层文化理念的提炼和优化。一个车间或班组的价值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适应发展的需要,不断开展车间或班组文化理念的再提炼、再优化工作,逐步实现价值理念的提升,以更加趋近于符合车间或班组的实际情况。每一个再提炼的过程,都是对车间或班组工作的总结和反思,都应该产生一次较大的思想观念的飞跃。每一次再优化的过程,也都是对车间或班组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再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比较漫长甚至枯燥,但对于提高基层文化建设水平至关重要,应该认真加以开展并不断取得实效。文化理念再提炼过程的重要任务,是突破理念形式化、表面化的束缚,切实找到基层建设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形成生动而富有特色的文化内涵和话语表达。

(二)建立学习型团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西部重工出台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分为舆论宣传推广,制度建设,执行文化建设,团队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形式载体要求以文化实践活动为主,力求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要富有时代感、表现力强。在推进过程中要选树典型,要有成文的企业文化培训教材,修订规章制度,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阵地的群众组织作用,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内涵,使员工从被动接受向自觉遵守转化,从外部灌输向植根内心转化。在整个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建立学习型团队是文化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根本措施。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内涵,才能确切了解以“精细、创新、诚信、奉献”为企业精神,以“装备工业文明,成就员工价值”为企业使命,以 “严、细、实、快、恒”为企业作风,以“打造西部地区一流装备制造企业”为企业目标等一系列企业文化理念。只有深刻的了解了西部重工的企业文化的本质,真正地明白了我们是要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落地才有实现的可能。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对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归纳和总结,才能使这项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所以说,建立学习型团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三)班组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班组文化的灵魂的话,那么班组文化就是企业文化的根基,没有班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只能是空中楼阁,好看而不好用“只有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切实在班组开展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才能真正落地”。班组是公司的直接缩影,也是文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文化建设成果的最好展示。只有以班组为单位,才能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传达。企业文化的本质是强调以人为本,不仅强调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广大员工的尊重,更强调发挥广大员工的集体智慧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同样强调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 企业要想有活力,首先必须班组有活力,企业要想有生命力,首先必须班组有生命力。把企业文化拓展到班组,通过开展班组文化建设,促成企业文化在班组的生根发芽,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班组这个企业基本细胞的活力,也有利于企业文化生命力的增强。班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前沿阵地,班组文化建设不仅丰富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和途径,更重要的是把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和拓展到最基层,使占员工人数大部分的基层员工参与进来,有利于企业文化的落实,也有利于企业文化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和认同。

第一,不拘小节建设班组和谐文化。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用精巧的小手笔做出秀丽的大文章。但要达到这个目的,班组长必须要下一番功夫。定出小规矩,规范班组内员工的思想和行动。树立小楷模,在班组管理和生产作业中起表率作用。开辟小园地,让员工在轻松愉快的文化氛围中升华对和谐班组建设的认识,凝聚智慧和力量。搞好小核算,增强员工的经营意识。解决小问题,征纳小点子,执行小惩罚,促使其加强责任心,增强责任感,把各项工作搞好。

第二,培育班组团队精神。结合企业精神以及班组的具体情况,发动班组成员来提炼班组精神,然后通过班组各项工作任务的分配与合作、班组内部的各种集体活动来培育班组团队精神,尤其要注意通过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学习型班组、安全班组、文明班组建设、争先创优劳动竞赛等活动来树立先进意识、争创意识和团队精神,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甘于奉献,让班组员工感受到集体精神力的强大,提高班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组的团队精神就可逐步培育而成,作为班组精神来源的企业精神也就逐渐能获得员工的认同。

第三,搞好班组制度建设。按照企业价值理念梳理班组制度,如班组的岗位职责、工艺制度、操作规程、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考核制度等,保证班组制度的科学合理性。需要强调的是,班组制度建设需要调动班组成员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班组员工参与制度建设来增强组员的全局意识和岗位责任,使企业文化落地在制度上真正有保证。

第四,在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进行班组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班组成员的素质。一是提高班组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让班组成员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和班组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员工学习文化、管理、法律、创新技巧和新技术,获取知识和信息,克服思维定式;二是注重对职工的工作技能的培养,把班组变成提高员工素质的训练基地。围@生产、安全、质量、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和经济技术创新指标,在班组内部组织开展专项劳动竟赛、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增长班组成员的实际操作技能。三是注重培养班组成员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把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先进操作法、技术攻关等团队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引导组员立足岗位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钻研新本领、创造新技法、推出新产品,使班组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细胞。

(四)突出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身特色

西部重工的文化理念就是在继承和发扬酒钢“铁山精神”的基础上,根据装备制造业的特点总结和提炼的。在西部重工内部各基层车间、班组涵盖不同的专业,就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重型车间针对机械加工行业特点,在车间开辟能工巧匠园,宣传最美职工等,初步形成了有机械加工行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铆焊车间组织职工以西重精神为主导,积极倡导“七分准备、三分生产”理念灌输,锻热车间坚持开展每月一个主题教育的活动等。但是这些都仅仅局限于车间层面,基层广大班组在本班组文化建设方面几乎都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特点,只是机械地照搬公司和车间的要求。我们说执行公司和车间的要求无可厚非,但是没有自身的文化特色,谈何提升车间、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突出基层企业文化自身特色是非常必要的。根据自身岗位定位不同,有针对性的建设自身文化特色是基层单位必须重视和实施的策略。

总之,深入实施基层文化与管理文化的融合实践,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关系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企业文化“虚”的问题。基层文化建设需要在生产经营中把文化理念融入管理实践,让看似“虚”的东西变成实的东西,发挥出文化理念的引领作用。企业管理者、各级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注重引导基层车间、班组积极运用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管理理念等,使之体现在基层的各项管理工作之中。在管理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要及时进行总结,固化管理经验,使之成为文化理念。

注:西部重工,甘肃酒钢集团西部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作者单位为甘肃酒钢集团西部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王兴斌(1965―),男,甘肃玉门人,政工师,甘肃酒钢集团西部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分厂厂长。]

参考文献

[1] 肖利平.班组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外企业文化,2009(11).

[2] 孙学君,高春玲.关于企业班组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理论,2012(08).

[3] 伍丰.积极推进车间文化建设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2(06).

[4] 刘丽欣.基层文化与管理文化[J].中国石油企业,2013(09).

[5] 李宁.基于班组员工工作幸福感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2012.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5)

一是着力于建设长效教育机制。结合基层员工队伍思想特点,深入开展“学铁人,立新功,为企业发展做贡献”教育活动,坚持频道不换,内容常新。通过开展“大庆精神我传承,我为企业建功勋”大讨论、“石油工人心向党”心得文章展示和“光荣与责任”老党员交流会等活动,把传唱“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过程变成对企业精神认同的过程。通过持续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三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即:以油田公司宣传部编写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培训教材》等为主的一套教材,以传播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一个基层队企业文化宣传平台,以入厂入党教育、“优秀班组”“优秀班员”评选等为载体的一套考核体系。同时,充分利用成熟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体系,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教育与到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广大员工立足大局看问题,着眼发展看问题,营造出“我为祖国献石油、我与企业同成长”的浓厚氛围和主流价值观体系。

二是加大丰富文化理念内涵。按照“六统一”要求,除了宣贯内容,还注重及时发现、积极培育和大力倡导干部员工中不断涌现出来的崭新文化元素,用符合发展要求的新理念丰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结合油田公司“五项实践”活动,立足基层作业队生产经营和员工队伍建设实际,认真开展基层站队“4+1”活动。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秉承“队训要展示、铁人要亮相、故事要巡讲、阵地要塑形、方法要成册”的原则有序开展,实现用“队训”来凝聚人心,用“铁人”来示范引领,用“故事”来丰富内涵,用“阵地”来增强素质,用“方法”来促进工作水平提升的最终目的。期间,以“人人参与”为原则,拍摄了队训展示短片,开展了“身边的感动”故事大赛、特色管理法评选、“讲美言、践美行、传美德”主题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使“4+1”活动彰显出强劲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在此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基础上,“安全班组文化”、“个人魅力展示”、“衣柜文化”等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文化理念在各班组落地生根、蓬勃发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内涵在新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延伸。

二、力推习惯养成,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员工中“生根”

一是持续宣贯,植入理念。把功夫重点下在文化培育和行为养成上,努力用《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条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规范行为。不断加大灌输力度,认真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教育学习资料》、《形式任务教育宣讲提纲》,助力干部员工全面系统的开展学习;根据基层队实际工作环境,建立了微展板、活动展台等宣传载体,并适应数字时代所需,迎合员工所思所好,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搭建了方便快捷的微信、QQ信息平台。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在实践上我们也不断创新,从提升员工的基本素质和个人修养出发,开展了“讲美言,用美言,美言伴我行”活动;从促进员工创造美、传承美的角度出发,组织召开了“与美德同行”讨论会;从提升广大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文化水平出发,开展了“双十读书活动”等全员读书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力求实现深入宣贯、激烈讨论、活动持续开展的全方位、无死角宣贯网络,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成为员工的行为指南。

二是注重引导,规范行为。通过选树有代表性的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典型,真实生动地告诉身边的每一名干部员工:实现“双千企业目标、建设百年辽河梦想,必须坚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必须发扬石油传统不能丢,尤其像基层作业队工作特点,更需要坚持‘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价值观,更需要勇于拼搏艰苦奋斗的干劲”。为了将这种认识和体会烙印员工身心当中,贯彻到生产经营当中,我们通过推行企业文化早报的模式和认真开展“党员承包设备”活动,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人格化、具体化、形象化,更好地发挥其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的作用,使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行为规范在全队上下蔚然成风。

三、加强典型作用,保持员工积极向上良好工作状态

一是完善典型的树立制度,发挥典型感召鼓舞作用。深挖基层人员典型。以“五项实践”活动为有利契机,优选基础管理好的班组,认真总结了他们的特色管理法,在全队进行推广,让员工觉得抓“三基”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易操作,增强了先进典型的说服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充分利用其他行业系统典型,通过学典型、比典型,认真开展优秀班组员工的评选,涵盖了全队各岗位,实现了全人员、全岗位的覆盖。建立典型储备档案,以不同岗位、工龄等不同录入层面,通过各种评选活动,对各类典型模范进行统一梳理、分类评选,将优选的典型存入档案中,方便全队员工学习,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学习教育工作步入科学化、系统化轨道。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6)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in Primary Schools

DU Meixiu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Sports,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Abstract For the students, through the strengthening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an promote the advancement of class spirit cul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t present, students generally focus on the books of knowledge, and often ignore the class environment the style of study, and other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tudents' spiritual cultur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of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primary school class,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lass construction, then the impact on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lass of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detail, provides new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the modern school clas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promote the to improve the class cohesion, but also strengthen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tudents' self accomplishment and progress.

Key word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significance

0 引言

课外阅读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比较提倡的学习方式,但由于学习任务的增多,往往会忽略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外读物的学习,从而影响了课外阅读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较少的教育者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够对其发挥的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体现了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素质水平,同时也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实施,为学生打造良好的书香环境和学习氛围,并且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努力地学习和健康成长。

1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研究现状

近年来,对于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说明教育业也开始重视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问题,目前学者们也纷纷提出了不同的相关理论,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论基础。如金岚主要对班级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提炼和总结,通过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效度;杨欣全面揭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系统地阐明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影响,为现代教育者提供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促进了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正在逐渐增多,说明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影响。

2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内涵以其重要性

2.1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内涵

班级文化建设是进行校园建设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建设的内容一般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建设,其中精神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主要是指班级的学习风气、学习氛围、团体凝聚力以及与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等建设内容,能够指导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精神文化属于观念文化,具体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多种文化内涵,这些内容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的前途命运,所以,对于班级的精神文化应该根据其内在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全面的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合理性原则、长久性原则等等,全面性原则是指精神文化建设应该针对整个班级进行,充分考虑班?的整体性,对全体学生实行精神文化建设活动;可行性原则主要是指所采取的措施能够在实际的建设中发挥明显的效果,能够让学校和学生看到切实的利益和成果,这样才会使具体的工作内容在班级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性原则是指建设工作应该符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安排工作,确保学校和学生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长久性原则主要是指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内容,需要将精神文化不断地传承和发扬,能够感染更多的学生,这样才会使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持久稳定地进行下去。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比较重视的工作内容,所以,对于了解其内涵和需要保持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2.2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重要性

班级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能够对班级进行良好的包装,但是其内在的价值还需要通过精神文化来体现,精神文化能够体现一个班级是否团结、是否具有个性和良好的形象,学校一般会通过班级学生展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和学习风气来评价一个班级的整体素质水平。班级的精神文化也能够使班级更加团结和具有凝聚力,只有学生在统一的精神环境下学习和进行其他的活动,才会使整体拥有一致的学习理念和文化理念,树立统一的目标,并且学生们共同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道德素质密切相关,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感染和学习,所以,统一的精神文化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团结一致,不断改进和提高个人修养,为班级赢得荣誉和做出贡献,使班级的精神文化更加富有魅力和感染力。

3 课外阅读对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影响

3.1 推荐励志读物,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提供能量

阅读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同时也能够塑造高贵的灵魂,在小学的班级,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课外励志读物,如《居里夫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能够引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自主地学习能够积极地发现读物中蕴藏的哲学道理,从而丰富了全体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储备。学生如果能够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并且可以通过学习将悟出的道理实际应用到生活中,对待问题和不同的事情能够拥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在班级中树立榜样,并且吸引更多的学生共同学习,同时通过对励志刊物的阅读,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学生自觉地发现和领悟生活中蕴含的道理,促进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注入新鲜的能量。

3.2 组织班级课外阅读活动,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

一个班级应该拥有共同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在相同的环境下,保持一致的行为理念,使班级更加团结和具有凝聚力。为了更好地完成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工作,学校会定期组织班级学生参加课外阅读的活动,如读书节、阅读比赛、经典读物竞猜等等,活动一般要求全员参与,可以以单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参与其中,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奋发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团结一致,相互帮助,共享学习成果,使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逐渐增强。通过组织课外阅读的相关活动,学生能够逐渐忽略个人的荣辱,开始重视一个班级、一个团体的整体利益,所以,课外阅读不仅仅促进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个人的素养。课外阅读活动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必要组织和进行,因为小学生正是处于刚刚认识知识和文化的阶段,通过有趣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业余生活,并且在课外阅读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能够增长见识和文化,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配合,从而打造有文化魅力的班级,使班级的能够更加团结和具有凝聚力。

3.3 通过分享课外阅读知识和收获,加强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学会相互之间进行分享学习成果,通过学生自主地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在课堂上分享个人看法和读物蕴藏的道理,能够增强其他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总结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偏好,安排不同种类的课外阅读,组织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互相发表建议和感想,并且可以对其他人的分享内容给予评价,这些活动都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会严格听从老师的安排,在课堂上也只会与老师进行讨论或者研究,而且经常会跟随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这样并不利于学生个人潜力的开发,现阶段提倡课堂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学习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独特的见解,不仅仅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班级更加富有活力,营造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4 提倡课外阅读,建设书香班级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7)

1.1职业精神的内涵

职业精神一词英文是这样书写的:professionalism。在2008年出版的《新英汉词典》第4版(上海译文出版社)中的解释是:职业特性、职业作风和职业化。美国Amefi.CarlCoUegeofSurgery继续教育教材中职业精神的定义是:①医务人员要勇于坚持承担专业责任,坚守道德原则,表现出尊重、同情和诚实的态度对待患者和社会的要求,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②表现出对待患者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推动科学的发展;③遵守与医疗相关的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等;④对患者的文化、年龄和存在的功能障碍做出适当的积极反应。除职业本身性质外职业精神还覆盖了道德、责任、伦理、尊重、诚实等。

1.2护士的职业精神基本内容

1.2.1勇于承担责任,坚持道德原则

国际护士协会制定的护士职业道德准则规定了护士4项基本职责: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明确界定了护士应尽的责任,同样也赋予护士承担责任的义务。

1.2.2尊重、同情、诚实的工作态度

护士要获得他人的尊重,要先尊重他人,同情患者。护士的职业精神要求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就必须具有一颗同情心和爱心、诚实心。护士的职业精神实际上是护士价值观、人生观最直接的折射,表现出对患者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1.2.3信守伦理原则,维护患者权益

遵循伦理道德原则是护士的职业精神中的重要内容,护士在日常的护理活动和与患者的交流中须恪守伦理道德。护士在工作中应当依照《护士管理法》等医疗法规、制度把握自己,尊重患者应有的知情权、隐私权等。

1.2.4对患者的文化、年龄和存在的功能障碍做出良性反应

作为一个优秀的护士要善于应用自身的专业知识、通用能力和文化素养,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患者、家属进行良性沟通,对功能障碍者、重症患者应作出职业化的反应和服务,体现良好的护理职业精神。

1.2.5团结协作,恪守道德、责任和伦理

护士的职业精神还包括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诸如护士之间协作、与医师配合、与医技合作,涉及到与医疗、护理活动有关的所有内容,此类的协作是护士专业技能、文化修养、情商的具体体现;同时所有护理工作,都应恪守道德、责任、伦理、尊重、诚实等职业精神。

1.3护理职业精神的意义

良好的职业精神是新时期提高工作效率的推手,是自我完善的必要条件以及职业活动的指南。职业精神是人才素质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因为知识、技能与能力只是技术层面的保证,只能保证他们能够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而不能保证他们较好地运用知识和能力,实施组织管理者预定的行为。而职业精神是决定工作者是否在岗位上充分发挥其才干的关键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的人才能在职场竞争中胜出,成为岗位群的骨干或中坚。

1.4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

1.4.1树立职业精神理念

一个国家要有民族精神,那是国魂;一支军队要有战斗精神,那是军魂;同样,一名医护工作者包括护士也要有自己的职业精神,那是医魂。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包括对护理事业的执著和对自己的激励,以及对护理事业的热忱,而执着的职业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1.4.2建立职业精神教育体系

培养职业精神,应当从护理教育源头抓起,在学校开设护理职业精神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教育课程应确立学生职业定向,完成自我设计与期望,有目的地进行职业精神培养,调动护理专业学生的工作热情,焕发出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培养可实行导师负责制,通过她们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进而培育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培养可定期邀请护理学、精神心理学、人文学科的专家,为学生举办心理学、护士职业道德、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等系列讲座,增加理性认识;还可开展医患角色互换活动,充分唤醒护士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职业精神的认识[2]。

2专业能力的核心能力——学习能力

2.1专业能力的内涵

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对医护人员素质要求的日益增高,如何不断提高医学教学质量,提高专业能力,已成为医学院校教师和管理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专业能力也称从业能力,主要包括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3]。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要求人才具有迅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比掌握已有知识更加重要,它是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

2.2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

2.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只有感觉到自己需要,才会激起积极性。内在激情有助于能力的培养,能力提高反过来会激起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前提。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现状,感知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理想。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看作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将学习任务与学习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4]。

2.2.2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护理学科知识与医学及其他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交叉性,护理专业学生要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就必须具备纵横结合的知识体系,而这种知识结构必须依靠学生的较好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才能建立[5]。如果没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就无法根据护理工作需求随时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无法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心应放在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增强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

2.2.3搭建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学生思维表达能力是其他能力的突破口,它要求学生勤于思索,善于分析,长于表达,这也是现代职场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训练思维的多向性、聚焦性、发散性、迁移性、创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方法。教师应注意搭建培养表达能力的学习平台,教学中多提问,多组织讨论课,开展第二课堂,开展文体活动,在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发言,热烈讨论,在教师的启发下,各抒己见,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思维表达能力。

2.2.4学习能力研究

从我院2007级高职护理班中随机抽取3个班169人作为对照组,从2008级高职护理班抽取3个班169人作为实验组,此6个班学生在入学时进行标准化考试的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是经学习能力强化训练的班级,对照组是未经学习能力强化训练的班级。取上述2组6个班学生的外科护理成绩作为学习能力强化训练的研究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取2组6个班学生的外科护理成绩作统计学处理。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两总体差异具有显著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上意义。2组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结果实验组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7.533,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见表1)。在四个分数段中进行分组比较,在大于等于90分、80-89分的两个分数段上实验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58.37,χ2=63.21,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在70~79分、≤69的两个分数段上实验组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0.85,χ2=87.00,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见表1)。说明经过强化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明显提高。

3通用能力

3.1通用能力的内涵

通用能力是指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为社会组织和个人发展带来额外附加利益的能力,是劳动者能够生存、发展和不断进步的核心素质,是任何一个从事社会职业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部分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6]。各类组织对于求职者的要求,比起专业技能本身,更看重应聘者的通用能力。护理教育应该从单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转变到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并重培养的发展方向上。3.2全面提升学生的通用能力

3.2.1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可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进行。首先,担任院、班级的学生干部,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和管理日常事务来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为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机会,班级干部可以采用轮换制。同时,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创造更多的机会,通过不同方式使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3.2.2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有限的。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时间又是一个变数,善用者则多,不善用者则少。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很好地利用它。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灌输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教给学生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每个学生应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3.2.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要建立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比较丰富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通过增设有关课程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比如增设演讲与口才训练课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增设社交礼仪训练课程,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增设心理素质训练课程,训练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增设团队建设方面的训练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增设创业课程,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相关主题的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2.4培养通用能力的研究

从我院2007级高职护理班中随机抽取3个班169人作为对照组,从2008级高职护理班抽取3个班169人作为实验组,此6个班学生在入学时进行标准化考试的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是经过通用能力强化训练的班级,对照组是未经通用能力强化训练的班级。取2组6个班学生的教师评学资料作为通用能力研究资料,2组学生评学结果实验组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79,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见表2)。实验组的8项评学平均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79,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见表2)。这表明经过强化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学生通用能力。教师对2组学生评学分数分布与比较,实验组:±s=94.19±2.33;对照组:±s=80.66±4.66,t=20.79,P<0.05。

4职业心理素质

4.1职业心理素质内涵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从业者在感知、记忆、想象、情感、意志、态度、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心里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的自身发展,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已成为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7]。4.2塑造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方法要使学生胜任护理工作,需要塑造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4.2.1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配合医生处理病人。临床疾病复杂多变,需要对病情变化观察及时、准确并迅速处理。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的途径有:①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②应用训练观察的手法;③培养细致的观察力。4.2.2良好的思维力临床疾病的特点是复杂多变,学生毕业后都将独立工作,面对临床各类复杂的问题,因而临床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任务。①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思维力;②发放思维钥匙,开启思维大门;③启发教育,提高思维力;④完善知识,发展思维;⑤促进批判性思维。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8)

构建积极向上、团结活泼、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构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不仅能创造性地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还能充分锻炼各方面的才能,提高综合素质,挖掘潜力,这也是现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体育专业学生因其有着一些不同的特性,班主任在构建班级文化建设时应从实际出发,构建符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班级文化。

1.高职院校班级文化的内涵与构成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主要指高职院校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的内涵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要素。物质文化主要包含教室的布局、课桌椅与教桌的摆放、各类宣传栏的布置、班级成员自发组织的各类活动,甚至包括网络环境下班级建立的论坛、QQ群、博客等。制度文化主要包含各种班内组织机构及为实现班级建设目标而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约定俗成等。精神文化是所有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体现着师生共同认同与维护的情感、价值取向,是规范学生行为、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

2.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了解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也是构建班级文化的基础。在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方面,体育类学生主要表现在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富有同情心、正义感、有礼貌、正直诚实等良好的性格特征,也有人具有自由散漫、冷酷无情、虚伪、粗暴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在对学习、劳动的态度方面,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勤奋、认真、细致和节俭的良好性格特征;有些表现为懒惰、粗心、浮华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在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理等方面,经常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是情绪化。有的学生情绪一触即发,有的甚至动辄大发雷霆、难以控制。有的喜怒无常、有的任性冲动。体育学生性格因素总的轮廓是趋于开朗乐观、聪明,情绪偏于激动、好强,具有正义感、信任他人、有创新精神、不大能克制自己。

3.构建基于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班级文化的策略

3.1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学生在校生活的时间主要是在班里,班级生活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打造班级物质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美化班级环境。教室是学生的“家”,发动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应在教室甚至教学楼指定的地点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布置,既让班级学生的才华有展示的平台,又能酝酿良好的艺术氛围,让班级同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二是打造特色的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物质文化的构建,要从班规、班训中渗透出极富班级特色的文化气息。如班级的口号、班级精神等,要展示在课室的显眼位置。要有班级共同的活动空间,比如班级QQ群、班主任的级事务QQ空间、班主任班级事务博客等。三是办好班级空间。无论是班级群空间,还是班级事物博客、版面,都要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版头、插图,内容要围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班级的特色。四是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文化。学生千差万别,他们各自的爱好、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有着各自的特点,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健全的人格。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识文化,让学生在被赏识、被认可的积极氛围中成长进步。光荣榜是动态的,内容是多元的,受表彰的对象可以是小队,也可以是个人,如学习进步的、劳动积极的、助人为乐的、拾金不昧的、孝敬父母的等,让每个学生置身于深厚的具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从中不断汲取丰富的营养,积淀文化的底蕴。

3.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一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二是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引导学生分析本班实际,找出该班的特点、长处、不足,学生尽情讨论,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

3.3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锻炼和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才华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以此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亦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与合作,使得他们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建立起彼此尊重、理解的信任关系,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原则,充分挖掘活动内涵、提炼主题、开展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活动主题系列,努力打造班级主题活动的品牌体系。班级文化活动在形式、内容、方法、时空、组织等各个方面体现多样化、实践性和创新性。如在形式上,既可以组织思政教育型的系列主题班会、技能系列竞赛活动,还可举办文体活动型的各类的各种知识、文娱、体育系列比赛活动等。在内容上,可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道德修养等思想性教育主题予以系统安排,也可将文明礼仪、爱心奉献、形象塑造、人际交往等素养性美育内容作为必要补充等。

参考文献: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4-0068-02

产生于20 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雷锋精神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雷锋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刻苦学习、勇于进取的精神, 自己活着是为了别人过得更美好的高尚情操, 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1](P.92)多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学雷锋的实践活动,但也出现了“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节庆式”、“一阵风”式学雷锋现象。2011 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 党的十再次提出“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内营造学习雷锋的深厚氛围,培养大学生奉献、敬业、创新及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校作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践行者,须不断探索学习雷锋常态化的有效途径。

一、以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为前提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以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一)组建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学校可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以相关机构领导为成员,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教师的师德规范,做好检查、奖惩、督促等工作。使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践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楷模。

(二)加强培训,做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高校可通过向每位教师发放《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学校内制定的师德规范、雷锋精神宣传册,在教研活动中组织学习或邀请校内外专家做报告等方式开展理论学习。亦可组织有关教师就近到周边的雷锋纪念馆参观学习,座谈研讨。使教师全面了解雷锋的故事和经历,深刻领会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在生活中模范地践行雷锋精神,在学生中树立起一面旗帜。

二、以创建“雷锋班”为试点

(一)拟定方案

充分发挥辅导员老师对班级管理的主导作用,拟定《创建雷锋班实施方案》。包括雷锋班创建的意义、原则、指导思想、标准、组织机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

(二)组织实施

在班内组建“学习雷锋小组”,由学生自愿报名,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组长及成员。“学习雷锋小组”负责组织策划学雷锋活动的内容及形式,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如在班级自习室墙壁上张贴雷锋画像、“学雷锋,做好事,教育我,感动他”的标语。开展以“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雷锋精神”为主题的班会、以“人人学雷锋,创建文明校园”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主题演讲赛等。使学生学习雷锋先进事迹、崇尚雷锋高尚品德、感悟雷锋时代精神。开展学习雷锋标兵评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其他学生。组织开展校园内外公益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做到知行统一。

班内弘扬雷锋精神要注意层次性,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学生党员应坚定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学生干部应服务学生、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一般学生应锐意进取、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三)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的考核评价体系,即将学生学习雷锋的日常表现、参加公益活动的经历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来。并将学生学雷锋的经历作为学生评优选先、申请奖学金、发展党员、竞选班委、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

三、以创新教育活动形式、拓宽活动载体为关键

(一)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思政课教师应把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将雷锋精神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在备课前应对学生学雷锋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及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内容”、“参加学雷锋活动的经历”、“喜欢哪种学习雷锋活动载体”等问题的认识。收集学生对该课的意见和要求,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授课计划,明确育人目标及重点、难点,将雷锋精神与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讲到“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这一章时,可将雷锋精神作为一个专题。为增强教育活动的感染力,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图文并茂地讲述雷锋的故事,向同学们介绍雷锋日记、诗歌等,明确学雷锋的重要意义,播放《离开雷锋的日子》等有关雷锋的视频资料,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雷锋的经历,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及时代意义,深刻领悟雷锋精神的实质,课堂上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提交学雷锋的心得体会,让雷锋的形象真正走进大学生心里。另外在讲到“绪论”部分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第四章“注重道德传统,加强道德实践”时,可将雷锋精神的内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二)将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

2000年, 团中央将每年的“学雷锋日”3月5日定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日”, 使得学雷锋活动和青年志愿者行动更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 学雷锋活动找到了新的践行载体。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应主动沟通社会,充分挖掘社会的教育资源,在全校营造学习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要坚持集中性宣传教育与经常性宣传教育相结合,以3月5日“学习雷锋日”为契机集中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张贴“学雷锋日”的专题海报,举办大学生道德论坛、组织歌咏比赛、报告座谈、读书征文、诗歌朗诵、展览展示、文艺演出等。为防止 “节庆式”、“一阵风”式学雷锋现象,应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如在校内打扫卫生、捐款资助贫困大学生、帮助贫困生联系勤工俭学岗位等。在校外组织慰问孤儿院、养老院、在社区搞义务劳动、协助维护交通秩序等。把“雷锋精神”常年留住,把组织倡导的活动变为学生自觉参与、躬身践行的行动。

(三)充分发挥网络、手机等教育平台的优势

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突破时空局限的优势,把雷锋精神的宣传由平面单一式引向立体多元式,不断增强雷锋精神在青年大学生中的感染力与感召力。[2] (P.108)如指导大学生关注中国雷锋网等专题网站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文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开设的学雷锋活动专栏和微博,参与雷锋精神网上谈。使学生从中了解有关雷锋的生平事迹,各地的雷锋活动、新时代的雷锋式人物、有关雷锋的论文、图片、视频等资料。通过校园网开设学雷专栏,上传学雷锋的宣传教育资料,开通微博、QQ群,搭建网上交流平台。加大思想道德建设正面宣传力度,营造抑恶扬善的舆论环境。编创、发送弘扬雷锋精神的手机短信。从而使学生感到雷锋精神并不遥远,通过学雷锋活动的日常化、具体化、常态化,使雷锋精神中蕴涵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诉求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中,转变为他们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追求。[3](P.339)

四、以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为保障

(一)健全常态化的组织机构

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学雷锋活动摆上重要议程。设立学雷锋的学术性组织――“学习雷锋精神研究中心”,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校团委、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老师配合。作为学雷锋的常设机构,研究中心要统筹协调,周密安排,精心策划。做到措施有力、责任明确、保障到位,确保学雷锋活动地有效开展。要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加强培训,开展学雷锋方面的科学研究,组织申报有关课题及撰写论文。加强对校内学雷锋团体的沟通与联络,总结交流学雷锋活动的经验和做法。指导全校的学雷锋活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常态化。

(二)健全常态化的政策、制度机制

充分发挥政策制度的导向作用,对于爱岗敬业、热心公益等良好道德行为给予褒扬和激励,每年举行雷锋党支部、“学雷锋”先进个人、雷锋班级的评选活动。出台具体的评审原则、评审条件、评审程序,做到分开、公平、公正。并将评审结果作为职称晋升、评优选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总之,高校要充分挖掘雷锋文化资源,打造成学雷锋阵地,进一步扩大高校学雷锋的影响力和覆盖力,在学生中营造一种“时时学雷锋,处处学雷锋”的深厚氛围,使雷锋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之中,引导大学生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下去,最终实现高校学习雷锋常态化。

参考文献: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10)

 

“内涵式”发展原是企业管理学上的概念,与“外延式”相对而言。“外延式”发展是指通过扩大规模、增加数量来实现效益的发展模式。而“内涵式”发展则更加注重通过提升产品的单位价值,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最终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内涵式”发展模式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独特性,受到了管理者的青睐,近年来逐渐被引入到教育和机关事务管理等多个层面中来。对于基层检察机关而言。“内涵式”发展无疑是缓解和解决当前队伍建设诸多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有助于基层检察机关在面临检察官严重断档、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更新缓慢、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等问题的同时,立足自身实际,不断挖掘队伍潜能,实行优化组合,合理配置有限资源。“管好、用好、培养好”检察队伍,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队伍的战斗力和创造力,做好检察工作。相对于借助外力推动的“外延式”发展,“内涵式”发展模式更加注重以科学的制度管理检察事务,激发队伍的整体潜能,因而在人、财、物等方面受到较大制约的基层检察机关,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现实意义。 

 

一、实施“内涵式”发展,要注重开发班子潜能,提升班子的五种能力 

 

根据党管干部的原则。基层检察院班子成员由县(区)党委调备,基层检察长对本院的班子配备无直接决策权,而在所配备的班子成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乡镇长(党委书记)、局长(委员会主任)或从部队转业干部中选任的。这些同志具备一般领导干部应有的素质和品质,但由于其大多缺乏专业系统的法律知识,加之检察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在工作中难免陷入被动境地而疲于应付。实施“内涵式”发展,就是要通过开发班子的整体潜能,提升班子的五种能力,实现最佳的管理效能。 

一是要提高学习能力。经常教育和引导班子成员进行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建立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法律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科学判断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服务大局的能力。 

二是要提高决策能力。决策是执行的前提,要决策正确。班子成员就应当具有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雅量。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知情权、决策参与权和事中事后的监督权。有效提高决策水平,保证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要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创新是检察事业发展的生命。基层检察机关处于整个法律监督体系的最前沿,在处理繁杂的检察事务过程中,班子成员要敢于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突破陈规,结合工作实际推陈出新,凸现亮点。 

四是要提高落实能力。在检察事务管理过程中,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固然重要,但只有将其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最大的功效,这就需要抓好落实。基层院班子成员中,部分同志原任职务都是乡镇或委、局的“一把手”。做的更多的是全面工作,而对于具体事务往往不直接过问。到检察机关工作之后,工作性质和身份都发生了变化,抓好落实使成为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 

五是要提高协作能力。作为一名领导同志。应当注重以人格服人。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努力营造“和谐相处,友好合作”的氛围,要始终坚持“团结、和谐、互补”的原则,加强民主集中制、增强班子团结,组合成最优化的群体状态,追求最佳的管理效能,使班子成为团结战斗的集体。 

 

二、实施“内涵式”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内涵式”发展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机制,并注重采用教育、启发、诱导、吸引、熏陶和激励等多种方式培养干警的命运共同感、工作责任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此提高干警的思想道德素养,促使每位干警把其内在潜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成为检察事业发展的真正源泉。要注重研究和建立科学的用人制度,用好优秀年轻人才。要通过建立健全竞争机制选拔人才,使用人才,用活人才,使真正能干事、会干事、愿干事的人拥有可以尽展才华的舞台。推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采取竞争上岗的选拔机制和时刻考察干部的监督机制,更广泛、更扎实的挖掘人才,敢于把有能力的年轻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 

在坚持用好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发现和留住人才。工作当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和使用已经发现的检察人才,更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队伍中隐藏的人才,通过搭建平台,使年轻干警得到锻炼,加快年轻干警的成长速度,减少人才的外流。同时,还要用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方法激发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引导全体干警普遍树立危机意识,使年轻干警树立“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更有为”的争先意识,使老干警树立“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跟上发展步伐”的危机意识,从而形成人人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 

要遵循协调发展的规律,合理构筑检察人才体系。在人才结构的纵向角度,要形成高、中、低档次不同、比例适当、动态发展的层次结构。保持有适当数量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中等规模的业务性专业型人才,大批量的基础性实用型人才,形成基础牢固、中层得力、高层拔尖的宝塔型人才结构。在人才结构的横向角度,各部门的岗位应当配置素质相当、数量合理、老中青结合的人才,形成与工作性质、任务基本匹配的网络结构。实事求是地根据各部门、岗位的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配置人员,以利于各项检察职能工作协调平衡地开展。从人才资源配置的角度,尽可能地把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适才适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把人才用到最有利于发挥其所学、所长、所优的岗位,使人才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三、实施“内涵式”发展,要坚持协同合作,努力培养队伍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要求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需要正确统一的检察文化理念的传递和灌输。团队精神的核心是统一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协同合作的品格。检察机关的团队精神强调的是检察干警之间的合作态度,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团队成员应当自觉地认同肩负的责任,并愿意为此目标共同奉献。 

实施“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坚持协同合作这一团队精神的核心,着力通过培养干警爱岗敬业的品格、主动做事的品格、宽容合作的品格,以及顾全大局的意识,最终实现检察事业快速发展。要培养干警爱岗敬业的精神,只有把团队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有责任心,才能激发干警的聪明才智。要鼓励干警有意识地多参与集体活动,想方设法使他们认真完成好个人承担的任务,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要培养干警主动做事的品格。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渴望,但成功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努力才能实现。工作当中,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干警主动工作的习惯,惟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干警摒弃思想惰性,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要培养干警宽容合作的品格。个人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充分得以体现。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工作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意见分歧,但如何求同存异,包容同事,精诚合作,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这不仅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需要,也是获得人生快乐的重要方面,要培养干警顾全大局的观念。团队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一致,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考虑团队的需要。团队成员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配合,为集体的目标共同努力。培养团队精神,也不是无原则地搞一团和气。原则、感情与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是维系一个团队的纽带,少任何一条都不行。团队精神,应当是原则、感情、共同目标三者的并重,并以此不断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实施“内涵式”发展,要坚持人员的合理流动,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加强队伍人才建设的关键,是要努力打破当前检察机关一潭死水式的人事管理模式。由于历史原因,基层检察机关人员管理过死、过僵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一些基层院,除了离退休干警外,可能多年一人不进,一人不出,需要的人才进不来,不适应检察工作的人员清退不了,影响和制约了检察事业的发展。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就是要打破这种呆板的管理模式,为检察队伍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班组精神及精神内涵篇(11)

二、活动重点

奉献是雷锋精神的内涵,是美的真谛,学生应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中无限的美。

三、活动准备

1、组织学生收集雷锋事迹、故事,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和《爱的奉献》;

2、发动全班同学分小组搜集有关雷锋的事例与名言,并做成电脑小报或手抄报 ;

3、在搜集资料的同时布置学生进行专题讨论:

①我班有哪些好人好事?是否体现雷锋精神?

②我班存在哪些与雷锋精神相违背的现象?

4、教师归纳专题讨论结果,用于班会课上的讨论;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及典范人物事例,以备班会课讨论;

四、活动程序

1、主持人宣布班会课开始;

2、小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3、雷锋的故事

4、讲述身边好人好事

5、小组讨论

6、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7、小报评比

8、活动结束

五、活动过程

(一)、整队

中队长整队、出旗、敬礼、唱队歌

(二)、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甲:三月赶走寒冬,悄然而至;

乙:三月融融暖意,却上心头;

甲:三月的嫩绿,三月的和风,三月的轻柔,构成一幅极美的图画。

乙:是谁创造了这么美的春天?

合:是雷锋,是我们身边的少年队员们。

甲:下面请听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三)、小组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四)、请听雷锋的故事

……

(五)、各小组汇报学雷锋事迹

甲: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许多活雷锋,美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

小组轮流交流

乙:同学们的发言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雷锋其实哪儿也没去,就在我们的身边。

(六)、小组讨论

甲:自然景观是一种美,爱人助人难道不是一种美吗?这一种心灵的美,更能让人感动,更能体现美的真谛。可是有的同学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么傻的人吗?有的同学说:这叫吃亏,下面请大家讨论,下面的做法对吗?你有什么想法?

①同学请教问题——诸多借口,不愿解答;

②早上值日迟归——其它同学不愿帮忙,班集体被扣分;

③好朋友上课违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④班干部履行职责——其它同学不配合甚至搞破坏;

⑤同学的课本不见——袖手旁观“看好戏”。

(八)、合唱《爱的奉献》

乙:主持人:实际上,雷锋精神的内涵——奉献依然存在我们的生活被千千万万的人所学习与继承,以美而纯洁的心灵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与美,感受到如三月和风般的温暖与舒适。请听合唱《爱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