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铁路物流规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8 17:05:46

铁路物流规划

铁路物流规划篇(1)

1铁路物流中心概念

所谓铁路物流中心,是指以货运场站等铁路现有资源为基础,融合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在全路重要运输枢纽、各种运输方式集结和交汇、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建立起来的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以铁路运输为主体的现代物流服务的空间场所。它是铁路变车流集结为货流集结的重要载体,既可作为铁路自身提供物流服务的场所,同时也可作为公共性物流基地吸引相关物流企业入驻共同开展以铁路运输为主的物流服务。

2铁路物流中心应具备的功能

铁路物流中心既要保留铁路货运站在传统作业的基本功能外,还要进一步引进物流概念。其应具备基本功能和增值功能两部分:

2.1基本功能

铁路物流中心是一个区域内重要的物流、车流及人流节点,他应当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2.1.1运输功能

铁路物流中心必须有强大的运输功能与之相配套,负责为客户选择满足其需要的运输方式,然后具体组织运输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商品运抵目的地。

2.1.2仓储功能

仓储功能是物流中心最主要的基本功能,通过仓储活动保证客户的商品市场分销活动的开展,同时尽可能降低库存占压的资金,减少储存成本,保障客户利益。

2.1.3装卸功能

装卸是在实现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活动(作业)过程中,为改变产品(货物)空间位置和状态而多次反复进行的重要配套物流服务功能,是为加快商品在铁路物流中心的流通速度所必须具备的功能。

2.1.4包装功能

在铁路物流中心对商品进行包装,形成适合于物流作业的组合包装单元,可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减少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的货损。

2.1.5配送功能

配送功能是铁路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之一,要求按照客户的需求,对商品进行的配送服务,它所起的作用是在经过铁路干线运输之后,完成商品对于客户的最终送达,这个功能是整个实体物流服务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2.1.6物流信息处理功能

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在此基础上对全程物流活动实施系统化和集成化管理。信息处理己成为现代物流中心必备的功能,它将各个物流环节中产生的物流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并向货主提供各种作业明细信息及咨询信息。

2.2增值功能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客户需求的不断升级,物流中心所面临的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为进一步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延伸物流系统的作用范围,提高竞争力,现代物流中心应具有如下更多的增值功能。

2.2.1结算功能

铁路物流中心的结算功能是铁路物流中心对物流功能的一种延伸,铁路物流中心的结算不仅仅只是物流费用的结算,在从事、配送的情况下,铁路物流中心还可以替货主向收货人结算货款等。铁路物流中心的、配送作业较大时可以考虑设立此功能,这有利于提高铁路物流中心的服务质量。

2.2.2信息咨询和服务的功能

铁路物流中心拥有大量的物流信息,包括货物(商品)流动的信息,同时也拥有强大的信息服务功能,铁路物流中心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开展信息咨询和服务。

2.2.3需求预测功能

物流中心要根据商品进货、出货信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商品进出库量,进而预测市场对商品的需求。

2.2.4物流教育与培训功能

铁路物流中心的运作需要货主的支持与理解,通过向货主提供物流培训服务,可以培养货主与铁路物流中心的认同感,可以提升货主的物流理念,增强货主对铁路物流中心的了解和信任。同时,也可以利用铁路物流中心的设施和条件,开展对社会的物流教育和培训。

2.2.5配载的功能

铁路物流中心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为进出铁路物流中心的返空货车提供停车场地,为返空货车提供货物装载信息,也可以为货主提供车辆信息,也就是为货物找车,为车辆找货。

2.2.6商贸和展览展示的功能,

铁路物流中心,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物流信息优势和掌握了解许多商品信息的优势,组织商品交易会,开展商品展览和展示。随着铁路物流中心的发展,还可以利用铁路物流中心,开展直接的商品贸易活动。

2.2.7其它配套服务功能

一个铁路物流中心,必然牵涉很多社会其它行业,如工商、税务、银行、海关等社会服务部门,配套服务设施可以方便货主和商家,提升物流中心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3铁路物流中心布局规划

3.1基本原则

进行物流中心内部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3.1.1符合用地整体规划的要求,适应物流中心铁路和公路货物运输要求,以及未来业务发展规划的要求,以求得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3.1.2平面布置应严格遵守本区域的总体规划布局,在征地边界内,结合规划道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协调好本工程总体布局与市政基础设施、地区规划布局之间的关系。

3.1.3合理组织场内交通,保证区域内车辆运输快捷、安全、高效,与铁路运输有机地衔接起来。

3.1.4平面布置按功能合理分区,符合分区域隔离,便于储存、监管、查验的要求;符合分期建设、留有余地、可扩展性、滚动开发的要求。

3.1.5主要仓库和堆场设计结构轻颖、美观,符合工艺流畅、装卸快、运输安全的要求。

3.1.6遵循国家有关对环境保护的规范、规定和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污染,区域内环境设计满足吸尘、防尘、降噪和美化环境的要求。

3.1.7为使物流中心高效地运转,物流中心的车辆运行方向,装卸作业方向必须单一,运距最短,而且装卸环节最少,人车分离。

3.1.8物流中心的空间利用最大原则。

3.1.9用系统化的思想,把整个物流中心的各功能块视为系统的一个部分,把各作业环节视为企业供应链的内容之一。

3.1.10物流中心建设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原则,为储存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留下余地,为自动分拣系统的实现留有余地。

3.2布局方案

铁路物流中心各功能区相对位置的布局基本上分为:

3.2.1 I型布局

当预测作业量非常大的时候,可以考虑在铁路物流中心的两端设置收发货区,货物分类区集中设置。这样就可以把公路和铁路的收发货作业分开来,分别固定在铁路物流中心的某一端,从而减少公铁运输货物的到发作业交叉,加快作业效率。并且公铁联运时货物在铁路物流中心的作业流程比较顺畅,实现了流线化作业。如图4―1。

3.2.2 L型布局

图4-2 物流中心内部布置示意图二

当预测作业量较小,且铁路物流中心某一边场地建设条件受限时,可以考虑在地势较为宽阔的一端设立收发货区,而在另一边只设立收货区或者发货区,在铁路物流中心由于铁路的作业特殊性,我们~般把收发货区放在铁路一侧,而在公路一侧设立收货或者发货区。在另一侧设立收货区或者发货区,主要是根据公路直接配送和铁路运输直接装车的数量,如果公路直接配送多,则在另一端设立公路的另一侧设立收货区,如果铁路直接装车的情况比较多,那么在另一端设立公路的发货区。当然收货或者发货区也可以设在收发货区的傍边一侧。如图4-2。

铁路物流规划篇(2)

一、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及对广西物流业发展的影响

(一)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的调整

近期,我国相继对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重点的物流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我国《中长期铁路规划》提出在上海、昆明、哈尔滨、广州、兰州、乌鲁木齐、天津、青岛、北京、沈阳、成都、重庆、西安、郑州、武汉、大连、宁波、深圳等城市建设18个具有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和物流功能的大型集装箱中心站,改造40个大城市、大型港口和主要内陆口岸所在地的集装箱专办站,保留100个左右的集装箱办理站。目前,这18个集装箱中心站大部分已经建成,成都、大连、西安、上海、郑州、昆明、深圳和青岛等集装箱中心站已经投入使用。最近,铁道部又再次调整了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拟整合全国的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建设32个专办站,逐步撤销其他现有的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其中,在广西只建立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三个铁路集装箱专办站①。

(二)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对广西物流业的影响

1.有利于促进广西多式联运物流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的把南宁建设成为西南物流区域中心及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等目标使得广西发展多式联运物流日益迫切。由于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的调整,我国逐渐形成了以集装箱中心站和专办站为主构架的多式联运物流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在这一背景下,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作为与全国集装箱专办站的对接点,其必将发挥物流枢纽功能,进一步促进广西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

2.进一步提升了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多式联运物流中的地位。铁路在我国物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的调整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多式联运中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并且随着其功能的发挥,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多式联运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作为广西与全国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对接的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立,必将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广西多式联运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和聚集更多的优势,进一步加快其发展的进程。

3.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在广西物流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现有的集装箱办理站逐渐被撤销,其功能必将被相继建立的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32个集装箱专办站所取代。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集装箱专办站不但要履行现有集装箱办理站的职能,而且还承担着与区外集装箱中心站及办理站对接的重任。不管是区外的货物通过铁路集装箱运输的方式运送到广西或者在广西中转,还是将广西的货物运送到区外,都必须通过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集装箱专办站方能实现。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设问题将成为广西物流实现与全国物流对接的关键,而且在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政策的推动下,上述3个集装箱专办站在促进广西多式联运物流发展中的作用必将更加明显。

二、铁路集装箱规划调整背景下广西物流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急需建立具有强大集疏功能且与区外集装箱中心站、专办站衔接的物流枢纽中心

目前,广西已经建立的集装箱办理站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专业技术水平低,且多为综合性的货运站,多数与散杂货共用场地,装卸效率低,短途运输能力和仓存能力不配套,不具备与集装箱中心站、专办站对接的功能。要实现广西物流与区外多式联运物流的“无缝”对接,进而实现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的目标,首先必须建立具有强大集疏功能且与区外集装箱中心站、专办站衔接的物流枢纽中心。

(二)招商引资理念没有很好地融入物流发展战略 产品运输如何与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对接是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后企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业也需要有足够的集装箱货源作为支撑。现实中,不管是产品的运输还是集装箱货源充足与否都与地方的招商引资理念密切相关。因为,招商引资战略对企业投资地和项目选择具有引导作用,符合物流发展规划的招商引资战略既有利于解决企业产品运输与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的对接问题,减少物流成本,又可以为多式联运物流所需要的集装箱货源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广西地方政府必须把招商引资的理念与物流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把物流发展作为制定、调整招商引资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三)物流园区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

不管是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还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都必须具有一定数量且稳定的集装箱货源,并且需要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场地、适应集装箱衔接的载体为货物的仓储、集疏、中转和对接的物流园作为基础。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立及运营后,现有的集装箱办理站逐渐被撤销,与区外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或者专办站对接的任务也将由这3个集装箱专办站来完成。这就要求广西必须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为促进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实现广西物流与我国物流发展的对接创造有利条件。

(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有待加强

目前,广西物流中的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广西公铁、铁水联运体系尚未建立,腹地与港口之间铁路运力不足,铁路信息化功能不够理想;项目比较分散,资源难以共享;建设周期过长,资源利用率不高,这些都影响了综合运输体系整体效益的发挥。二是港口与铁路、公路及场站之间缺少衔接,原有的运输组织方式在国铁、地铁、港口之间存在交接作业程序复杂、过程重复、流程不畅和港内装车工艺不配套等,制约了车辆周转效率,使本来已经紧张的运能更显吃紧。三是技术装备差,客货共线。速度低、列车运行不正点、运到期限长、交付时间不确定等运输时效性矛盾突出。由此可见,广西现有的运输条件与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下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广西要真正实现多式联运物流发展的目标,首先必须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突破现有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顺畅、运转效率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瓶颈。

三、顺应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优化广西物流格局的对策

(一)确定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思路

毋庸置疑,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必将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趋势,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立也将为广西与全国多式联运物流的对接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创造有利的条件。一方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不但要肩负起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中西亚、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的历史使命,而且广西还承担着发展成为“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等战略任务。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两廊一圈”经济合作的深化,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日益加强,经济发展必将对物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广西作为西南和中南地区货物出海的最便捷的通道,将承担起上述地区货物进出口的重任。由此可见,发展多式联运物流是广西物流发展的必然和唯一选择。在未来时期,广西物流发展要实现满足区内经济发展需要和与外省区甚至是与国外进行高效对接的目标,必须解决物流运输方式衔接不顺畅、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打破以单一运输方式为主体和多式联运物流效果不理想的物流瓶颈,确立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思路,这是广西物流发展的思想指引问题,更是物流发展的战略导向问题。

(二)加快广西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

1.用好国家和地方政策解决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资金和土地制约问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重大铁路建设项目可申请先行用地。《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指出,要保障物流重大项目用地需要,自治区确定的重大物流项目建设用地列人工业用地范畴。制定在市区内的重点物流园区(中心)到城郊建设物流园区(中心),实行与市区内原土地置换政策,原划拨土地由政府按土地利用规划给予企业适当补偿。《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定,对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企业兼并和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涉及全国性、区域性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中央和地方政府可根据项目情况和财力状况适当安排中央和地方预算内建设投资,以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或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因此,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设,要重点利用好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物流业发展的资金和土地政策,把集装箱专办站列入地方政府和自治区政府的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将其建设所需资金列入地方和广西年度财政预算,同时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企业融资等渠道积极筹措资金,解决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资金制约问题。 2.加强铁路集装箱办理站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是解决好与集装箱专办站衔接的公路、港口建设,集装箱办理站内装卸、搬运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和集装箱运输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和建设问题。

3.考虑铁路集装箱专办站上升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问题。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大湄公河次区合作和“两廊一圈”经济合作进程的不断推进,广西在承接东部沿海城市产业转移、连接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东盟巨大的市场也必将给广西的物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广西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枢纽,中国与东盟国家物流运输“无缝”对接的实现,必须依靠广西连接作用的发挥。因此,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特别是南宁站的建设必须考虑由集装箱专办站上升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问题,在场地的规划、机械设备的装备、配套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留出相应的余地和空间。

4.尽快确定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落点。相对钦州而言,防城港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港口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物流集疏等管理与铁路相关部门的对接比较顺畅。如果把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确定在钦州,很可能会对防城港港口功能的发挥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使其成为“死港”或“无箱港”。如果先把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设在防城港,未来争取在钦州再设立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还有可能。为此,广西及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结合铁道部集装箱专办站的整体规划,立足于防城港和钦州各自的优势,尽快确定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具体落点,以便整体推进广西3个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筹建工作。

(三)谋划相应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

目前,广西的大型物流园区尚属空白,这与铁路集装箱发挥规划调整背景下广西物流发展需要拥有一定数量且稳定的集装箱货源和依靠大型物流园区以实现集装箱货物的仓储、集疏、中转和对接的要求是极其不适应的。广西在加快建设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同时,应根据《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结合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办专办站的实际,在充分利用已有、规划和在建的物流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推进集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交通便利、产业聚集、功能集成、经营节约为一体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以确保这两个铁路集装箱专办站最大程度发挥其集疏功能。

(四)加强铁路集装箱专办站与港口、交通枢纽的衔接 广西在推进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过程中,要按照全国物流的主要流向及物流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及广西的铁路、公路、港口建设发展规划,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使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及公路实现“无缝对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物流运行效率。一是要加强与港口建设的衔接。结合《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重点建设和完善北部湾港、南宁、贵港、梧州、柳州和百色等港口铁水联运设施,突出抓好沿海港口后方集疏运设施建设,通过新线建设和路网改造,进一步完善铁路运输组织和提高广西沿海港口后方铁路疏解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开展铁水联运的要求。二是加强与广西货运枢纽及公铁联运基地的衔接。其关键是要按照《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重点建设南宁、柳州、桂林货运枢纽和玉林、百色、金城江、北钦防、梧州、贵港、贺州等大型公铁联运基地。鉴于公路在连接货运枢纽、公铁联运基地与南宁、柳州铁路集装箱办理站枢纽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集装箱运输货物重量较大的特点,在加强区内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做好现有的承载重量能力不足的公路的改造工作,以增强公路的运输承载能力。三是加强与现有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的衔接。

(五)加强招商引资理念与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的结合

政府的招商引资战略不但对企业投资地具有引导作用,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物流成本及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广西只建立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战略,决定了在未来时期广西物流要实现与外省区多式联运物流的“无缝”对接,必须通过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才能实现。广西及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理念或者政策必须随着广西物流发展格局的调整而改变。在引进投资项目时,政府部门要在充分把握国家和广西物流发展规划及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物流发展的趋势,更多地考虑项目投产运营后企业的物流成本及其产品运输与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对接问题,从项目生产后企业的物流成本以及政府为实现企业产品的运输而投资的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角度引导项目投资,尽可能引导项目在与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办理站枢纽具有便捷运输条件的地方落户,以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六)转变观念,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

广西相关政府和职能部门应转变观念,与铁道部建立畅通高效的沟通机制,进一步了解掌握铁道部关于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及时做好与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要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对接工作,由争抢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设点转向通过提前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吸引铁道部主动投资建设铁路集装箱专办站。

[]

[1]黄定嵩,杜新,广西北部湾物流[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铁路物流规划篇(3)

一、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及对广西物流业发展的影响

(一)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的调整

近期,我国相继对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重点的物流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我国《中长期铁路规划》提出在上海、昆明、哈尔滨、广州、兰州、乌鲁木齐、天津、青岛、北京、沈阳、成都、重庆、西安、郑州、武汉、大连、宁波、深圳等城市建设18个具有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和物流功能的大型集装箱中心站,改造40个大城市、大型港口和主要内陆口岸所在地的集装箱专办站,保留100个左右的集装箱办理站。目前,这18个集装箱中心站大部分已经建成,成都、大连、西安、上海、郑州、昆明、深圳和青岛等集装箱中心站已经投入使用。最近,铁道部又再次调整了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拟整合全国的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建设32个专办站,逐步撤销其他现有的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其中,在广西只建立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三个铁路集装箱专办站①。

(二)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对广西物流业的影响

1.有利于促进广西多式联运物流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的把南宁建设成为西南物流区域中心及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等目标使得广西发展多式联运物流日益迫切。由于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的调整,我国逐渐形成了以集装箱中心站和专办站为主构架的多式联运物流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在这一背景下,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作为与全国集装箱专办站的对接点,其必将发挥物流枢纽功能,进一步促进广西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

2.进一步提升了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多式联运物流中的地位。铁路在我国物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的调整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多式联运中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并且随着其功能的发挥,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多式联运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作为广西与全国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对接的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立,必将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广西多式联运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和聚集更多的优势,进一步加快其发展的进程。

3.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在广西物流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现有的集装箱办理站逐渐被撤销,其功能必将被相继建立的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32个集装箱专办站所取代。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集装箱专办站不但要履行现有集装箱办理站的职能,而且还承担着与区外集装箱中心站及办理站对接的重任。不管是区外的货物通过铁路集装箱运输的方式运送到广西或者在广西中转,还是将广西的货物运送到区外,都必须通过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集装箱专办站方能实现。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设问题将成为广西物流实现与全国物流对接的关键,而且在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政策的推动下,上述3个集装箱专办站在促进广西多式联运物流发展中的作用必将更加明显。

二、铁路集装箱规划调整背景下广西物流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急需建立具有强大集疏功能且与区外集装箱中心站、专办站衔接的物流枢纽中心

目前,广西已经建立的集装箱办理站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专业技术水平低,且多为综合性的货运站,多数与散杂货共用场地,装卸效率低,短途运输能力和仓存能力不配套,不具备与集装箱中心站、专办站对接的功能。要实现广西物流与区外多式联运物流的“无缝”对接,进而实现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的目标,首先必须建立具有强大集疏功能且与区外集装箱中心站、专办站衔接的物流枢纽中心。

(二)招商引资理念没有很好地融入物流发展战略 产品运输如何与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对接是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后企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业也需要有足够的集装箱货源作为支撑。现实中,不管是产品的运输还是集装箱货源充足与否都与地方的招商引资理念密切相关。因为,招商引资战略对企业投资地和项目选择具有引导作用,符合物流发展规划的招商引资战略既有利于解决企业产品运输与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的对接问题,减少物流成本,又可以为多式联运物流所需要的集装箱货源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广西地方政府必须把招商引资的理念与物流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把物流发展作为制定、调整招商引资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三)物流园区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

不管是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还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都必须具有一定数量且稳定的集装箱货源,并且需要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场地、适应集装箱衔接的载体为货物的仓储、集疏、中转和对接的物流园作为基础。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立及运营后,现有的集装箱办理站逐渐被撤销,与区外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或者专办站对接的任务也将由这3个集装箱专办站来完成。这就要求广西必须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为促进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实现广西物流与我国物流发展的对接创造有利条件。

(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有待加强

目前,广西物流中的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广西公铁、铁水联运体系尚未建立,腹地与港口之间铁路运力不足,铁路信息化功能不够理想;项目比较分散,资源难以共享;建设周期过长,资源利用率不高,这些都影响了综合运输体系整体效益的发挥。二是港口与铁路、公路及场站之间缺少衔接,原有的运输组织方式在国铁、地铁、港口之间存在交接作业程序复杂、过程重复、流程不畅和港内装车工艺不配套等,制约了车辆周转效率,使本来已经紧张的运能更显吃紧[2]。三是技术装备差,客货共线。速度低、列车运行不正点、运到期限长、交付时间不确定等运输时效性矛盾突出。由此可见,广西现有的运输条件与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下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广西要真正实现多式联运物流发展的目标,首先必须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突破现有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顺畅、运转效率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瓶颈。

三、顺应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优化广西物流格局的对策

(一)确定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思路

毋庸置疑,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必将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趋势,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立也将为广西与全国多式联运物流的对接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创造有利的条件。一方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不但要肩负起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中西亚、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的历史使命,而且广西还承担着发展成为“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等战略任务。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两廊一圈”经济合作的深化,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日益加强,经济发展必将对物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广西作为西南和中南地区货物出海的最便捷的通道,将承担起上述地区货物进出口的重任。由此可见,发展多式联运物流是广西物流发展的必然和唯一选择。在未来时期,广西物流发展要实现满足区内经济发展需要和与外省区甚至是与国外进行高效对接的目标,必须解决物流运输方式衔接不顺畅、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打破以单一运输方式为主体和多式联运物流效果不理想的物流瓶颈,确立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思路,这是广西物流发展的思想指引问题,更是物流发展的战略导向问题。

(二)加快广西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

1.用好国家和地方政策解决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资金和土地制约问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重大铁路建设项目可申请先行用地。《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指出,要保障物流重大项目用地需要,自治区确定的重大物流项目建设用地列人工业用地范畴。制定在市区内的重点物流园区(中心)到城郊建设物流园区(中心),实行与市区内原土地置换政策,原划拨土地由政府按土地利用规划给予企业适当补偿。《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定,对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企业兼并和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涉及全国性、区域性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中央和地方政府可根据项目情况和财力状况适当安排中央和地方预算内建设投资,以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或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因此,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设,要重点利用好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物流业发展的资金和土地政策,把集装箱专办站列入地方政府和自治区政府的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将其建设所需资金列入地方和广西年度财政预算,同时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企业融资等渠道积极筹措资金,解决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资金制约问题。 2.加强铁路集装箱办理站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是解决好与集装箱专办站衔接的公路、港口建设,集装箱办理站内装卸、搬运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和集装箱运输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和建设问题。

3.考虑铁路集装箱专办站上升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问题。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大湄公河次区合作和“两廊一圈”经济合作进程的不断推进,广西在承接东部沿海城市产业转移、连接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东盟巨大的市场也必将给广西的物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广西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枢纽,中国与东盟国家物流运输“无缝”对接的实现,必须依靠广西连接作用的发挥。因此,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特别是南宁站的建设必须考虑由集装箱专办站上升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问题,在场地的规划、机械设备的装备、配套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留出相应的余地和空间。

4.尽快确定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落点。相对钦州而言,防城港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港口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物流集疏等管理与铁路相关部门的对接比较顺畅。如果把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确定在钦州,很可能会对防城港港口功能的发挥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使其成为“死港”或“无箱港”。如果先把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设在防城港,未来争取在钦州再设立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还有可能。为此,广西及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结合铁道部集装箱专办站的整体规划,立足于防城港和钦州各自的优势,尽快确定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具体落点,以便整体推进广西3个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筹建工作。

(三)谋划相应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

目前,广西的大型物流园区尚属空白,这与铁路集装箱发挥规划调整背景下广西物流发展需要拥有一定数量且稳定的集装箱货源和依靠大型物流园区以实现集装箱货物的仓储、集疏、中转和对接的要求是极其不适应的。广西在加快建设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同时,应根据《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结合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办专办站的实际,在充分利用已有、规划和在建的物流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推进集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交通便利、产业聚集、功能集成、经营节约为一体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以确保这两个铁路集装箱专办站最大程度发挥其集疏功能。

(四)加强铁路集装箱专办站与港口、交通枢纽的衔接 广西在推进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过程中,要按照全国物流的主要流向及物流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及广西的铁路、公路、港口建设发展规划,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使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及公路实现“无缝对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物流运行效率。一是要加强与港口建设的衔接。结合《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重点建设和完善北部湾港、南宁、贵港、梧州、柳州和百色等港口铁水联运设施,突出抓好沿海港口后方集疏运设施建设,通过新线建设和路网改造,进一步完善铁路运输组织和提高广西沿海港口后方铁路疏解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开展铁水联运的要求。二是加强与广西货运枢纽及公铁联运基地的衔接。其关键是要按照《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重点建设南宁、柳州、桂林货运枢纽和玉林、百色、金城江、北钦防、梧州、贵港、贺州等大型公铁联运基地。鉴于公路在连接货运枢纽、公铁联运基地与南宁、柳州铁路集装箱办理站枢纽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集装箱运输货物重量较大的特点,在加强区内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做好现有的承载重量能力不足的公路的改造工作,以增强公路的运输承载能力。三是加强与现有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的衔接。

(五)加强招商引资理念与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的结合

政府的招商引资战略不但对企业投资地具有引导作用,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物流成本及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广西只建立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战略,决定了在未来时期广西物流要实现与外省区多式联运物流的“无缝”对接,必须通过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才能实现。广西及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理念或者政策必须随着广西物流发展格局的调整而改变。在引进投资项目时,政府部门要在充分把握国家和广西物流发展规划及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物流发展的趋势,更多地考虑项目投产运营后企业的物流成本及其产品运输与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对接问题,从项目生产后企业的物流成本以及政府为实现企业产品的运输而投资的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角度引导项目投资,尽可能引导项目在与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办理站枢纽具有便捷运输条件的地方落户,以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六)转变观念,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

广西相关政府和职能部门应转变观念,与铁道部建立畅通高效的沟通机制,进一步了解掌握铁道部关于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及时做好与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要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对接工作,由争抢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设点转向通过提前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吸引铁道部主动投资建设铁路集装箱专办站。

[参考文献]

[1]黄定嵩,杜新,广西北部湾物流[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铁路物流规划篇(4)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乌鲁木齐北站(简称乌北站)作为乌鲁木齐枢纽内重要的货运站,自治区所属的各大仓库都坐落于乌北站片区,共有26家企事业单位的42条专用线与车站衔接。其中,大部分专用线资源闲置、效率低下、各自为政、货源分散、装卸方式落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需求。同时,现有铁路专用线给城市景观、交通和环境等造成较大的影响。乌北站专用线的整合势在必行,这对提高铁路运输效率,适应城市更新和园区物流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2.概况

2.1枢纽现状情况

乌鲁木齐铁路枢纽,东起兰新铁路的芨芨槽子站,西至兰新铁路的三坪站,目前枢纽内只有一条铁路干线(兰新线)从东向西贯穿其中,另外从乌鲁木齐西站东端咽喉引出三条支线:北疆支线(芦草沟支线)、六道湾支线、小黄山支线,形成了一条干线、三条支线的枢纽框架。枢纽东西长约49公里,南北宽35公里。枢纽内现有车站13处,其中客运站1处(乌鲁木齐)、编组站1处(乌西)、货运站2处(乌北、乌东),中间站9处。

2.2枢纽规划情况

根据规划,兰新第二双线、乌鲁木齐至准东(将军庙)、哈密至将军庙铁路引入枢纽。枢纽内设一主一辅两处客运站,改建既有乌鲁木齐站为辅助客运站,在既有兰新线二宫车站站址规划建设新客站为主要客运站。按照“集中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原则,整合枢纽货运系统布局。拆迁既有乌鲁木齐站、二宫车站货场,将货场作业迁至乌北车站;在三坪车站规划建设集装箱中心站;乌北车站为枢纽内主要货运站、设货运(物流)中心,乌东车站为枢纽货运站。

2.3乌北站既有设备概况

乌北站是新疆境内主要的铁路货物运输集散站,是局内的二等货运站。日均装卸车数310辆左右,货源吸引范围以乌鲁木齐地区为主,遍及南北疆各大厂矿企业,在促进边疆物资流通、经济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站位于北疆支线上,站房位于线路左(北)侧,东端衔接有小黄山支线。现有到发线5条(含正线1条)、调车线4条,到发线有效长650米。现有货场1处,共衔接26家单位的42条专用线。

2.4乌北站既有专用线使用情况

乌北站共有专用线42条,建设历史悠久,大多是计划经济年代产物,目前在铁路货运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

目前专用线装卸线有效长最长600多米,最短的仅有50m,均不能满足整列装卸的要求。装卸线有效长共计12.8km。各专用线企业拥有大量的仓库、货场和装卸设备等资源,总占地约5500多亩,专用线密度仅为0.0023km/亩。

2.5乌北站铁路专用线存在的问题分析

乌北站衔接的42条专用线,在区域货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承担着乌北站近80%的装卸车作业量,但受专用线现有场地、设备、人力机械、管理运作等条件限制,目前基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需求。2012年,铁路专用线发送货物总量697.07万吨,到达总量273.65万吨,发送总量423.42。除北站铁路货场外,运营专用线平均年货运量26.8万吨/线,货运量相对较低。铁路专用线存在小、散、乱等问题,主要体现为:运输效率低下,货物装载质量难以控制,超范围办理货运业务,专用线产权归属混乱,作业相互干扰,对城市路网及道路交通影响较大,铁路专用线沿线影响安全行车因素较多,布局分散,占地面积大,物流仓储设施落后。

2.6专用线整合的意义

2.6.1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整合既有专用线,充分发挥铁路装卸设备能力,提高专用线运输效率,缓解目前车站能力紧张、点线能力不配套的现状。专用线整合后,按照集中装卸、集中配车的运输组织原则,完善直通列车开行组织方案。

2.6.2有利于发展现代化物流

将货物运输与仓储物流相结合,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参与。规划整合位置选址应靠近仓储物流集中区,缩短与货运需求产生地之间的距离,降低货运成本。

2.6.3有利于快速集散

整合选址应该远离城市中心,靠近快速过境及对外通道,减少货运车辆对城市的干扰。

2.6.4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

乌北站片区铁路专用线整合规划,要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有序开发建设;有利于城市规划统一考虑、统筹安排,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规划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建设用地弥足珍贵,专用线的整合对节约集约用地意义也非常重大。

3.整合方案研究

根据开发区产业发展及相关规划,结合乌鲁木齐铁路枢纽和北站货场改造方案,主要研究了以下整合方案。

3.1方案一(依托乌北站货运中心整合方案)

3.1.1方案概况

乌北车站北侧规划新建货运(物流)中心,该货运(物流)中心是对乌枢纽内货运系统进行的整合、梳理,包括了既有乌鲁木齐站货场、既有二宫多元化专用货场以及三坪、乌西等车站既有货场拆除还建部分。货运(物流)中心按照5束10条货物装卸线总规模规划布置,货物装卸线均按照贯通式、满足整列到发要求设计,货物线有效长满足880m、有效装卸货物长度满足780m布置,占地共706亩,铺轨14.9km,铁路投资估算约5.7亿元,远景年运输能力可达到2000万吨规模。

本方案依托北站货运中心对专用线进行整合,仅保留有军事要求、特殊需要以及满足整列运输条件的铁路专用线,考虑共整合20家企业的,共计28条专用线,基本实现北站公路以南的专用线全部整合。乌货运中心建成后不仅可以满足原货场的运输需求,还满足了北站片区专用线所运输的所有货物品类及运量需求,届时各专用线的运量将大幅缩减。所以本方案考虑北站片区专用线企业依托北站货运中心的建设,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进行产业调整,关闭现有运输能力小,效率低的铁路专用线及仓储设施。在拟建乌北货运中心以北建设大型、现代化的物流仓储基地,增强企业竞争力,共同推动区域内物流仓储产业的发展。

3.1.2优缺点分析

优点:满足区域内的城市发展规划;与乌鲁木齐铁路枢纽改造总体规划相吻合。新建物流中心装卸区与乌北站横列式布置,可充分利用既有北站的到发线、调车线等相关设施,提高铁路运输组织效率;铁路装卸区、物流、仓储用地较为集中,土地利用最大化;铁路装卸区与物流、仓储区都位于北站公路的北侧,减少了短途倒运和对北站公路正常运输的影响。

缺点:本方案专用线整合涉及铁路、政府、专用线企业三方面的利益,实施操作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3.2方案二(关停年运量较小的铁路专用线方案)

3.2.1方案概况

本方案根据现场调查,除有军事要求和特殊要求的专用线外,将年运量较小(小于10万吨)、线路条件较差、装卸设置落后、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专用线进行关停,拟关停企业专用线7家。

3.2.2优缺点分析

优点:关闭个别运量较小的企业专用线,实施难度相对较小,便与操作;实施时间短,短期见效快。

缺点:本方案专用线整合涉及政府、专用线企业等方面的利益,实施操作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整合专用线后,没有根本解决铁路运输问题,区域内仍有大部分专用线运行,任然造成土地分割严重,没有起到土地利用最大化、集约化的要求。

3.3方案三(企业合作共同改建既有专用线半列方案)

3.3.1方案概况

本方案在北站公路南侧(原专用线所在区域)500m范围内,根据各企业专用线到发货物的品类、运量,结合既有专用线线路条件,整合建设综合装卸区。

本方案改造既有北站西咽喉区后,与有乌西乌北联络线并行,平交北站公路后,引入北站公路南侧既有友好利通物流有限公司专用线,整合改造原装卸线,按照7条贯通式货物装卸线规模规划布置。由于受坡度及用地限制,装卸线按半列到发要求设计,货物线有效长满足450m、有效装卸货物长度满足400m布置。铁路占地共460亩。

本方案整合企业标准和方案一向同,仅保留有军事要求、特殊需要以及满足整列运输条件的铁路专用线,考虑共整合19家企业的,共计24条专用线。

3.3.2优缺点分析

优点:规划区域在既有企业用地范围内,没有占用农田,新增用地较少,符合区域规划,占用土地均为规划仓储物流用地;整合后优化了铁路专用线的运输组织模式,提高了运输生产效率;装卸区、物流、仓储用地较为集中,土地利用最大化;铁路装卸区和企业仓库均位于北站公路的南侧,减少了短途倒运和对北站公路运输的影响。

缺点:线路技术标准较低,与方案一向比运营距离较长,线路坡度较大;本方案的整合涉及的专用线企业较多,占用相关企业的用地,组织协调工作较为困难。

3.4方案四(企业合作共同改建既有专用线整列方案)

3.4.1方案概况

本方案在北站公路南侧(原专用线所在区域)900m附近,根据各企业专用线到发货物的品类、运量,结合的既有专用线线路条件,整合建设综合装卸区。

本方案为满足铁路运输组织需求,提高运输效率,装卸区设置满足整列条件,并且装卸区两端均与乌北站到发线连接。整合改造原装卸线,按照4条贯通式货物装卸线规模规划布置。货物线有效长满足850m、有效装卸货物长度满足800m布置。铁路占地共530亩。

3.4.2优缺点分析

优点:规划区域在既有企业用地范围内,没有占用农田,新增用地较少,符合区域规划,占用土地均为规划仓储物流用地;整合后优化了铁路专用线的运输组织模式,满足于整列装卸要求,并且两端与乌北站接轨,运输组织便利,减少了调车作业次数,提高了运输生产效率;装卸区、物流、仓储用地较为集中,土地利用最大化;铁路装卸区和企业仓库均位于北站公路的南侧,减少了短途倒运和对北站公路运输的影响。

缺点:线路技术标准较低,运营距离最长,线路坡度较大;由于两端与车站相接,占地面积较大,并且对区域内土地切割较严重;本方案的整合涉及的专用线企业较多,占用相关企业的用地,组织协调工作较为困难。

4.研究结论

通过综合研究分析,方案一(依托乌北站货运中心整合方案)不仅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和乌鲁木齐铁路枢纽总体规划要求,而且充分利用了既有车站资源,提高铁路运输组织效率。铁路装卸区、物流、仓储用地较为集中,土地利用最大化。物流中心占地仅706亩,区域内铁路密度提高了10倍,达到0.02km/亩,运输能力提高了2倍。方案实施后规划铁路装卸区与物流、仓储区都位于北站公路的北侧,减少了短途倒运和对北站公路正常运输的影响。并且原铁路专用线区域内约5500多亩土地可做整合开发,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所以本次研究推荐依托乌北站货运中心整合方案。

参考文献:

铁路物流规划篇(5)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大发展、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铁路运输大提速,铁路在运输系统中的作用愈发突出,铁路物流园应运而生。在物流园区列入物流业振兴规划的九大重点工程之后,全国各地铁路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纷纷提上议事日程。

与传统的物流园相比较,铁路物流园区的规划具有显著的特点,其中,用于货物交接、中转的货场是铁路物流园规划的重点。科学合理的货场配置不仅能有效实现园区的基本功能,还能提高园区内部运输效率。

铁路物流园区货场功能

铁路物流园区(KailwayLogistics Park)是按交通运输方式分类的一种物流园,一般以铁路车站为基础,以铁路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实现铁路车站与物流功能区的结合。它是以铁路枢纽、铁路货场等场所为主的物流节点,是各种物流设施和物流企业集中布局的场所,是通过衔接几种运输方式优化铁路物流的货物集散中心。

传统铁路货场是车站的一个生产车间,是完成货物处理作业的场所,也是铁路运输与支线短途运输衔接的地方。铁路物流园区货场不是传统的铁路车站内的货场,而是与物流园区物流功能区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专门为物流园区内部物流企业、功能区或外部运输服务的场所,主要包括铁路货物线和货物交接场地。

铁路物流园区货场是园区内物流的交接场所,货物通过铁路运输到达园区车站,停靠在货场相应的货物线上,然后把货物卸到指定货位,之后,或者通过汽车运送到园区指定功能区进行相关作业,或者运出园区,或暂时存放在货场。从园区运送来的货物、从园区外通过公路运来的货物也是先到达货场,然后通过装卸机械、人力等装运到货车内,再通过车站运出园区。铁路物流园区货场的功能大致有以下几点:

1 货物装卸功能:负责装卸车站、园区各功能区到达的货物。

2 中转功能:负责中转车站、园区外到达的货物。

3 暂存功能:负责暂时存储车站到达的货物,这些货物暂时无法运送到指定地方。

铁路物流园区货场配置

铁路物流园区货场配置基本可以分为尽头式、贯通式以及混合式。其中尽头式又分为尽头式集中和尽头式分散,贯通式分为贯通式集中和贯通式分散。

1 尽头式货场

(1)尽头式集中货场

尽头式集中货场配置模式为:铁路货物线从物流园区车站一端咽喉出岔,不与另一端咽喉相连,货物线不深入到物流功能区,而是集中在一起,货物线两侧规划成货物交接场地。尽头式集中配置模式的优缺点详见表1。

(2)尽头式分散货场

尽头式分散货场配置模式为:铁路货物线从物流园区车站一端咽喉出岔,不与另一端咽喉相连,货物线分散延深到相应物流功能区。尽头式分散配置模式的优缺点详见表2。

2 贯通式货场

(1)贯通式集中货场

贯通式集中货场配置模式为:铁路货物线从物流园区车站一端咽喉出岔,并与另一端咽喉相连,货物线不深入物流功能区,而是集中在一起,货物线两边规划成货物交接场地。贯通式集中配置模式优缺点详见表3。

(2)贯通式分散货场

贯通式分散货场配置模式为:铁路货物线从物流园区车站一端咽喉出岔,并与另一端咽喉相连,货物线延伸到相应物流功能区。贯通式分散配置模式优缺点详见表4。

铁路物流规划篇(6)

中图分类号:T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adaptability of general layout in steel complex on its specified external and internal conditions, company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management concepts. Adaption methods and ideas on various factors are genera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daptability, which making reference to the engineering of satisfying and profitable general layout.

Key Word: general layout, adaptability, transportation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材消费量的剧增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钢铁行业内出现了淘汰落后产业、合并中小企业、开发成本较低的新的钢铁基地的热潮。在新的市场条件下、资源条件下和管理理念条件下,钢铁企业对厂内淘汰落后产业或开发新钢铁基地的总图运输对生产成本、运营成本、厂区环境、预留发展等之间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重视全厂总图规划。在新钢铁基地的规划上,由于企业背景和外部环境的不同,对全厂总图运输规划的侧重点也不同。无论是宝钢湛江钢铁基地、首钢曹妃甸钢铁基地还是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追求总图布置对厂外条件和厂内条件的完全适应都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即形成一个适应外部条件的、内部物流最简的、运营费用最低且美观的总图。但是,在一个近乎完美的总图方案形成之初,理想的总图方案应以适应企业的管理特点、管理理念、企业提出的用地范围和资源条件等关键因素为目标进行合理规划,且理想的总图应对企业呈现出开放的状态,即总图不能从规模上、产品结构上和用地上限制企业的发展。为促进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规划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总图运输规划对特定内、外部条件的适应性,提高企业对总图运输规划的信任力度和满意度,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钢铁企业全厂总图规划的适应性:

1全厂总图规划对企业管理特点和外部环境特点的适应性

在平面布置上、运输方式及特点上、管线布置上及企业对钢铁基地资金的运营上,企业的管理特点和外部环境特点都会对总图产生较大的影响。

部分企业具有独立的行政办公中心、集中生产办公、生活福利设施的习惯,生产性质类似的车间由同一个部门统一管理(热轧车间和冷轧车间相对集中的管理习惯,水处理厂、供配电设施和煤气柜设施由统一的部门管理等),在总图规划前,应首先明确上述问题,在规划过程中,合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生产中心和行政中心独立布置、同性质的生产车间集中布置,便于管理、减少劳动定员且提高生产率的布置模式。

由于企业运营习惯的差异带来的管线布置的差异有可能对总图布置产生影响。例如,明渠排水和暗管排水对管线占地和厂内通道的规划有显著的影响,由于地区差异或管理理念差异,应在规划前期明确厂区的排水方式,若全部采用明渠排水,厂内通道的宽度应较暗管排水通道宽度宽5m~10m。这一点在滨海区域总图规划中尤为重要,由于滨海区域土资源相对缺乏,排水方式和场地竖向处理(标高的确定)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对于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来说,投资资金尽快创造效益,再利用创造的效益进行规模扩大化生产,总图规划应从这个方面迎合企业的设想。规划过程中,节约土石方、集中布置先投产的项目、节约项目前期投资、主要生产设施用地呈开放状态等应为规划的重点。

总图规划中,外部环境特点主要包括外部运输条件、气象条件、水文条件等。在此主要分析外部运输条件对特定厂址的总图规划的适应性。运输贯穿在整个钢铁流程中。企业的外部环境的特点或差异必将导致运输方式的差异。原燃料和成品水运输比例、铁路运输比例和公路运输比例不同,将导致厂内运输设施的配置不同。滨海区域的企业水运比例高时, 合理解决“原料场尽量靠近原燃料码头、轧钢车间尽量靠近钢材码头”这一矛盾将成为全厂总图运输规划的突出重点。内陆区域的铁路运输比例较高时,铁路线路的布置应密切结合原料场、轧钢车间、国家铁路路网及场地情况布置,由于接轨站位置相对固定,减少铁路站场-原料场和轧钢车间-铁路站场的物流距离,且避免铁路线路对厂区的划分和对车流、人流的干扰将成为规划应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公路运输比例高时,避免和减少厂内和厂外物流之间的交叉和原燃料物流和成品物流的交叉是保证厂内运输有条不紊的关键因素之一。

综上,适应企业管理特点和外部环境特点的总图主要基于和企业的充分沟通和对企业特点的充分把握,这也是快速、准确的提出符合企业实际的总图的重点之一。

2全厂总图规划对企业内部物流的适应性

物流是总图布置的核心,是否具有合理顺畅的物流是评价优秀总图方案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内部主要物流形式可分为胶带机物流、道路物流、铁路物流和机械运输物流(过跨车物流、辊道物流、链式物流)。不同的物流对总图布置有不同的要求,胶带机物流强调的是各车间相对位置合理,货物周转量最小。胶带机物流主要集中在原料场、烧结、焦化、球团和炼铁之间,炼铁车间是原料场、烧结、焦化和球团的终端用户,炼铁车间、原料场、烧结、焦化和球团的相对位置对胶带机货物周转量的大小有直接的影响,且对全厂总图布局有一定的影响。现以国内部分钢厂的铁前车间的布置为例说明铁前各车间的最佳布置。

从以上工程实例可知,厂内胶带机物流的最佳化主要体现在铁前各车间的布置上。在进行总图规划时,应根据铁前各车间之间的运量关系合理确定总图布置的优先级别,运量越大的越应靠近布置,一般情况下,烧结厂和炼铁厂之间的运量较大,原料场和烧结厂之间的运量最大,这三个车间在布置中应优先考虑紧密布置,焦化车间、球团车间应予以第二位考虑,布置在原料场和炼铁车间附近。

道路物流强调的是厂内道路运输起讫点之间的距离最短、且具备运输车型、运量相匹配的道路宽度、道路线形和运输车间大门宽度要求装车设备和卸车设备能够满足运量的要求且装车等候时候时间和卸车等候时间最小。在道路运输密集区域或运输设备固定作业区域,考虑各种因素导致的运输设备等待,同时又不影响主干交通通畅,建议在上述区域设置停车场以缓解运输密集区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从而提高整个运输系统的效率。

铁路物流要求厂内铁路物流路径短捷、厂内铁路物流和厂外铁路物流衔接顺畅,铁路线路满足铁路运输工艺简化的要求和运量要求,普通货物物流和特种货物物流避免交叉,不同方向的物流避免交叉,铁路运输物流避免和其他运量大的物流、人流交叉,运量特大的大宗物流之间避免交叉,同时,铁路线路的布置应尽量采取较好的线形条件,并节约土地。

机械物流(过跨车物流、辊道物流、链式物流)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一种短距离物流,物流路径的短捷、对运输物体特性的良好保持和运输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使其在厂内运输中独具特色。过跨车物流主要应用于铁钢界面,铁水过渡跨衔接起炼铁的出铁场和炼钢车间,过跨车完成铁水的运输任务,届时完成了炼铁车间和炼钢车间的联合布置,节约了大量的用地面积,过跨车运输铁水的铁钢联合布置成为解决用地紧张的主要方法之一。辊道物流主要应用于连铸车间和轧钢车间,完成连铸坯的运输,实现连铸车间和轧钢车间的联合布置,节约了用地,并较好的保持了铸坯的外形和温度,提高了轧制质量和效率。链式运输主要应用于热轧车间和冷轧车间之间,完成钢卷的运输,实现了冷轧车间和热轧车间的联合布置。

综上,总图规划应紧紧围绕厂内物流,满足并适应厂内物流路径短捷、运输工艺简化、运输持续和为生产服务的要求。

3全厂总图规划对厂区竖向设计的适应性

总图规划对竖向设计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工程与自然的和谐上,避免大填大挖、挖填不均现象并避开不良地质区域,即场地的台阶的划分上和场地标高的确定上。

平原往往是河流长期冲积而形成,其地形、地貌均较平坦,地质条件也较均匀(除非场地存在断裂带等不良地质情况),因此在总图规划中平原区域对竖向设计的影响较小。在滨海、沿河区域,地形一般情况下也比较平坦,全厂总图规划对厂区竖向设计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满足水文、水利和土石方等的要求上。在丘陵或山区建厂,全厂总图规划对厂区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与自然地形的等高线的适应这个层面上。

综上,现就全厂总图规划对厂区竖向设计的适应性根据国内厂区的竖向设计现状分析如下:一种在以近年规划的鞍钢集团鲅鱼圈新区为代表的规划上,该新区分为多个台阶,各台阶占地面积较小,台阶之间高差小,多采用自然放坡衔接。该处理方法应用的又一典范是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宝钢湛江基地全厂共分为7.5m、8.5m、9.5m、10m、11.5m、12.5m和14.0m七个台阶。该种台阶划分方式主要适用于滨海区域的大型钢厂,从海域到陆地,设计地面标高逐渐抬高,为节约土石方工程量且充分适应原地形,小台阶小高差的竖向处理方法较适用。确定滨海区域场地标高时,土石方平衡和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为总图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滨海区域的厂区排水,受潮位的影响、排水方式的影响和建厂区域土源条件的影响,滨海区域场地标高的确定需结合上述因素统一考虑,并经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另一种做法以重钢新区的竖向设计为代表,该新区共分为228.5m、236m、238m、232m、227m、225m六个台阶,各台阶占地面积较大,土方工程量大;攀钢西昌基地台阶划分和重钢新区相似,全厂共分为1514m、1532m、1555m、1542m四个台阶,1514m台阶占地全厂用地面积的60%,土方工程量大,台阶之间采用高边坡连接。该种处理方法一般适用于内河、内陆地区,内河、内陆区一般地形较复杂,为充分节约土石方工程、考虑土石方平衡和有利用于生产组织和厂区环境的美观,一般均采用大面积台阶(生产工艺联系紧密的车间或生产性质类似的车间布置在同一个台阶上)、较大高差的场地竖向处理法。

4全厂总图规划对企业发展的适应性

总图对企业发展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先投产的设施的总图布置不对以后拟建的设施构成限制、且拟建的设施具有修改工艺布置的空间这个层面上。

宝钢从600万t的规模发展到今天1300万t的规模,主要归结于总图布置对企业发展的良好适应,宝钢一期、二期的总图布置为三期的建设埋下了大量伏笔。

采用分期建设模式的企业,初期总图布置时应为拟建的设施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一期建设项目应集中紧凑,二期的高炉、炼钢和轧钢用地应呈开放状态,一期设施不应限制二期的高炉、炼钢和轧钢的用地发展,二期轧钢车间应留有充分的用地,为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品方案和工艺布置留下空间。

综上,总图对企业发展的适应性强调先投产设施的独立性和拟建设施用地的开放性。

5全厂总图规划对企业用地形状、面积的适应性

总图规划对企业用地形状和面积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总图物流模式的因地制宜上和总图布置的紧凑程度上。

目前总图布置模式主要有三种:“一”字型,即从原料场-轧钢的所有生产车间布置在一条直线上,“一”字型适应于用地呈狭长状的厂区;“U”型,即原料场和轧钢车间平行或靠近布置,“L”型,即铁前各车间和铁后车间(炼铁、炼钢、轧钢)的布置呈L型。“L”型和“U”型适应于用地范围长宽比接近1.0的厂区;各种布置模式在特定的厂区长宽比条件下和外部运输条件下,均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各工程实例中不同的场地长宽比对应的物流模式见下表。

表-1场地长宽比和物流模式对应表

总图布置的紧凑程度主要体现在厂区内是否存在不易利用的场地上,总图布置以不浪费土地为前提。但过于强调节约用地,导致厂内管线通廊的过分拥挤,造成施工费用的增加和厂内运营费用的增加,后期改造、扩能难度增加,制约企业的发展,总图布置中应尽力舍弃此种方案。

6小结

全厂总图规划应适应企业特点、管理理念、内外部运输条件、用地面积、地形、预留发展等多方面的要求,规划过程中,抓住每一个影响因素和总图布置的主要矛盾,合理解决矛盾,不断优化设计、客观评价总图规划方案,最终通过总图规划为企业创造效益,并预留企业的未来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工业运输协会等.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3:5-6

铁路物流规划篇(7)

1.1选址原则

(1)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选址要满足城市空间布局规划要求,即合肥铁路物流中心需要在当前城市建成区的、间隔一定的距离寻找合适地点,以减少铁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阻隔影响。

(2)与城市产业布局相协调。合肥规划建立四大产业聚集区,即西部产业聚集区、西南部产业聚集区、北部产业聚集区、东部产业聚集区。物流中心位置应尽量靠近物流量较大的东部和北部以第二产业为主的聚集区。

(3)符合合肥铁路枢纽发展规划。未来合肥铁路枢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合肥东站位于枢纽的东侧,它是枢纽内唯一技术站。靠近合肥东技术站建铁路物流中心,符合铁路主要货物流向,保证进出中心的车流顺畅,便于列车的集结编组,可减少货车的迂回运输、折返运输等无效作业。

(4)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应能坐落于合肥城区快速公路干道旁,且与城市内部道路有顺畅的通路。(5)节省工程项目投资。合肥铁路物流中心是基于合肥南货场搬迁而生,新的合肥铁路物流中心若定位于合肥铁路枢纽内某货运站,有利于减少枢纽内铁路运输格局的变化和充分利用既有线路、货场设施(包括车站所衔接的专用线),减少工程数量及投资。

1.2选址结果基于上述原则,结合合肥铁路枢纽货运布局条件,可作为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候选地点有:钟油坊站、桃花店站、合肥北站和双墩集站4个站位(如图1)。设计了城规目标、经济目标、工程目标、交通目标和交通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模型参数的标定(限于论文篇幅限制,过程略),得到了4个位置方案的决策权值向量排序(如表1),方案3(合肥北站)、方案4(双墩集站)、方案1(钟油坊站)和方案2(桃花店站)。首选合肥北站方案的理由:

(1)与合肥城市规划吻合度好。铁路物流中心选址于合肥北站位置,由于位于合肥城北庐阳工业园区内,不受场地限制,建设条件良好,硬件环境理想。

(2)可充分利用合肥北站大部分原有的铁路设施与设备,铁路物流运作效率高。

(3)交通区位较理想。铁路物流中心周边地区有宁西、淮南、合九等铁路线和合徐、合宁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

(4)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经营效果。合肥地区包括中部周边地区的制造业和商业系统的需求旺盛,铁路物流中心未来易发展成与公路系统联手的货物储存基地和综合配送中心,并依托上海,开展国际物流服务。成为中部地区出境物资的集货基地、进口物资的转运基地。

2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布局

2.1物流中心功能设计建设合肥铁路物流中心不是简单的合肥铁路南货场的货运功能“转移”或合肥北站货运能力的扩张,而是在铁路运输功能的基础上,引入物流理念,提升铁路在合肥物流业中的地位和知名度,提高铁路货运服务质量,为合肥铁路物流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功能可分为:

(1)基本功能,包括公铁联运及公路快运功能、仓储功能、配送功能、装卸搬运功能、包装及流通加工功能、信息服务功能、商品检验检疫及口岸功能;

(2)延伸及配套服务功能,包括货物调剂中心、物流技术开发与系统设计咨询、商务功能、车辆辅助服务、金融配套服务、生活办公配套服务。基于上述功能设计,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主要功能区可划分为:铁路运转区、铁路运输服务区、公路运输服务区、物流作业区、道路系统和停车场、综合服务区。

2.2物流中心设施关联分析物流中心内部各功能区的布局取决于作业流程和功能区之间关联的强弱。如果用A、E、I、O四个等级代表功能区之间的关联重要程度,表2即为基于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关联线图底稿表。具体分析如下:

(1)“1铁路运转区”是与其他关系密切的作业区数量最多的区域,应首先考虑其位置。铁路运转区的核心是铁路货物列车到达和出发作业区,因此其位置需要结合合肥北站的铁路正线位置一并考虑。

(2)当“1铁路运转区”位置确定后,需要再寻求与其作业联系最密切的第二个作业区域。由表2可知,作业区1与作业区2、4、5、6的关联度等级均为A级(绝对重要),其中,作业区4、5除与作业区1关系最密切外,与其他作业区关联重要等级相对较低;而作业区2和6之间却存在着强关联特征。因此,选择“2铁路件货服务区”和“6集装箱作业区”同为第二序次规划其位置的作业区域。

(3)当“1铁路运转区”、“2铁路件货服务区”和“6集装箱作业区”位置确定后,与它们作业关联密切的还有“3公路件货服务区”和“7流通加工区”。这两个作业区都与铁路物流中心功能拓展有关。其中,“7流通加工区”是铁路物流中心未来功能拓展的方向。考虑到铁路物流中心初期规划与建设要求,作业区7可定位于铁路物流中心的预留发展区域。因此,“3公路件货服务区”作为第三序次规划其位置的作业区域。(4)“4笨件作业区”和“5散货作业区”属于铁路另类作业货种,不仅占用场地大,而且货物移位不便,对物流中心环境有不利影响。因此,这类作业区分布于物流中心的外圈比较合理。分析表2中的关联关系,作业区4较作业区5与其他作业区关联关系略强,因此,应先定“4笨件作业区”位置,再规划“5散货作业区”位置。若以作业关联关系最重要的A级和E级为准则,合肥铁路物流中心7大作业区的位置排列框架如图2所示。

2.3物流中心布局设计依据上述分析,综合考虑物流快速集散、物流中心内货物流动顺畅等要求,合肥铁路物流规划应利用规划道路、站前路条件,改建通站道路,以物流中心作业区为节点,道路为分割分界,形成作业集中、区域化布局,如图3所示。

(1)铁路作业区采用混合式布置,其中铁路件货服务区和集装箱作业区与铁路运转区成横列布置,采用整列式装卸线设计,以提高集装箱和件杂货的装卸作业效率与能力;散货作业区和笨件作业区与铁路运转区成纵列布置。由于本站这两类货物作业量相对较小,日取送车量不大,调车作业对车站行车作业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另外,散货作业区设于车站最北端,与件货服务和集装箱作业区相隔笨件作业区,有效地阻隔了散货可能对物流中心区的污染。

(2)公路件货服务区设于车站南端,近淮北路,便与货运车辆的进出作业,而且因其近集装箱和铁路件货作业区,为公铁中转(联合)运输创造便利条件。

(3)流通加工区设于物流中心主作业区之外,主要考虑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将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步骤,该作业区近期可能缓建,从土地有效利用出发,设于淮北路北侧是合理的。另外,该作业区邻近铁路集装箱作业区和公路件货服务区,也为未来物流增值服务的提供预留了条件。

铁路物流规划篇(8)

Abstract: the railway private sidings urban 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ation is of important facilitie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guangzhou railway private sidings problem analysis, illustrates the guangzhou railway private sidings development strategy,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actice, according to special railway line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reflection, proposed to the future railway private siding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dvice.

Key words: the city; Railway private sidings; Traffic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U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概述

我国铁路专用线逾万条,拥有大量的仓库、货场和装卸设备等资源,铁路运输在城市货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铁路货运存在经营产口单一、网络优势发挥较差、设备能力不足、信息资源优势发挥较差、核心竞争相对较差等问题。同时,铁路专用线给城市的景观、交通和环境等造成较大的影响。广州铁路枢纽是京广、广深、广三铁路的交汇处,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2006年市区铁路专用线达73条,接轨车站14个。为了整合现有的铁路专用线资源,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广州市近年来开展了市区现状铁路专用线交通专项规划,为未来铁路专用线地区的更新改造奠定了基础,促进城市建设向规范化、节约化的方向发展。

二、广州市铁路专用线的问题分析

(1)铁路专用线的设施投入产出效益比不高: 2006年,铁路专用线发送货物总量736万吨,到达总量1354万吨,合计2090万吨,专用线占全部铁路货运量约30%。铁路专用线结合大型工业企业、港口、仓储等分散在白云、荔湾、天河和黄埔四区,线路总长约18km,运营线54条,停用线5条,部分拆除的14条,运营专用线平均年货运量38.7万吨/线,货运量相对较低。

(2)与城市和地区产业发展的需要不相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和发展要求整合市区范围的土地资源。现状广州铁路专用线布局较为分散,占用和影响城市土地的开发。目前,铁路货物运输主要为大宗货物和散堆装货物服务,不适应城市货物运输品种多、方便、周转快和输出货物高附加值、小件包装为主的要求。另外,铁路专用线的服务对象均为厂矿企业,未来城市工业发展将向集中化、边缘化的趋势发展,部分铁路专用线也面临停用或转变功能。

(3)受铁路运输系统自身的发展限制:广州铁路枢纽从1990~1995年快速增长,货运量年均增长超过7%;1995~2004年间呈整体平稳、小幅波动走势;伴随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2005年以来货运量整体跃升至6000万吨,但无明显增长势头。近年来,铁路运输能力仍制约着广州市铁路货运的发展。另外,广州市铁路专用线货运站规模小、分布零散,不适合铁路运输、大规模作业、集装箱化的发展要求,未来也难以得到铁路系统较大的支持。

(4)对城市路网及道路交通影响较大:现状铁路专用线与城市道路主要采用平交的方式,由于铁路道口铁路机车通过时间较长,道路封闭将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同时,由于铁路专用线往往占用城市规划道路或对路网分割严重,给城市规划道路的实施也带来较大的困难。

三、发展策略与规划实践

1、发展策略

(1)铁路专用线定位为铁路货场的必要补充: 2005年广州南站、西站货场正式关闭,加剧了现有货场货运处理能力的紧张程度,铁路专用线对于现状铁路货场承担了必要的补充作用。从长远来看,“网运分离”是铁路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铁路货场的集中化是铁路发展的重要举措[1],铁路专用线以平等的地位与铁路货场开展竞争,通过市场化提升铁路货运的服务水平,也有利于扩展其服务范围,提高市场份额。

(2)铁路专用线应适应货运布局发展变化:按照广州市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的要求,中心城区铁路专用线,特别是对周边道路交通影响较大的专用线应该适时取消;地区铁路专用线,在道路集疏运条件较好且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可以保留。

(3)铁路专用线发展与现代物流发展结合:第三方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在国外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内有研究[2]认为铁路专用线的发展应和现代物流的发展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丰富铁路物流的内涵,实现集成化的管理。

2、规划实践

通过梳理广州市现状铁路专用线与城市分区规划、工业布局规划、道路规划,充分考虑铁路专用线的运营现状和铁路发展的功能需要,从体现既有规划成果的延续性、体现货运交通发展的适应性、体现土地利用发展的协调性、适应铁路建设发展的前瞻性等方面出发,根据规划[3]广州市提出予以保留的铁路专用线21条;近期予以保留,远期待定的13条;近期保留,远期取消的17条;予以取消的22条(14条已拆除)。但从规划实施情况看,近年来仅有2条专用线已计划拆除,另有1条已部分拆除的专用线计划修复开通。

四、规划反思与建议

随着城市发展及铁路环境的转变,广州市铁路专用线的发展未来仍将面临多种机遇与挑战,同时也给铁路专用线交通规划的实施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值得反思。

1、发展机遇

(1)地区经济迅速增长:近年来,广州市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预计“十二五”期间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产业结构逐步向重型化调整,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服装、食品、建材、造纸、物流等行业发展迅速,铁路货运需求将会保持增长态势。

(2)铁路建设步伐加快:京广铁路客运专线、贵广铁路、厦深铁路、广珠铁路等项目的实施及铁路货运网络的完善,逐步实现客货分线,京广铁路的货运能力至少可提升60%,为铁路货运发展预留空间。

(3)铁路深化体制改革:为适应货运市场的变化和提高服务水平、提高铁路运输竞争力的需要,铁路部门开始制定灵活政策,重视市场营销措施,积极改善服务质量,应对其它运输方式的竞争。

2、面临挑战

(1)铁路设施滞后城市发展,调整任务艰巨:由于广州城区迅速扩张,原有铁路设施布局与城市布局不协调,部分运能紧张的货运站难以扩展用地,部分货运站集疏散条件较差,铁路布局未能与工业、港口布局相协调,未来铁路设施布局调整任务仍很重。

(2)铁路专用线涉及多方利益,协调难度大:由于铁路专用线的企业成分较复杂,有些企业虽关闭,但专用线仍在发挥着作用。同时,铁路专用线的管理涉及企业、铁路、交通、规划、国土及地区政府部门,管理事权尚不清晰,加上往往涉及产权不清、土地和债务等问题,如何处理好专用线相关企业的关、停、转、让等事宜所面临的困难重重。

(3)缺少对铁路专用线的再利用,观念有待转变:国外废弃的铁路有很多种利用方式如铁路自行车、高线公园等范例。国内北京利用铁路建设轨道交通,而厦门沿铁路线打造铁路文化公园,但目前各城市对铁路专用线的再利用仍十分稀少。

3、对未来规划与管理的建议

(1)编制铁路专用线设施发展专项规划:未来需根据广州铁路枢纽布局的调整,特别是广珠铁路和南沙港铁路的建设,结合中心城区铁路货运站场的改造,进一步研究广州市铁路货运发展的方向、铁路专用线地区综合改善和布局发展建议。

(2)建立城市铁路专用线规划管理机制:通过制定城市铁路用地规划管理和城市铁路沿线环境管理办法加强地区对铁路专用线建设的管理。同时,城市管理部门应与铁路部门充分合作,明确铁路专用线拆除的管理流程和实施办法。

(3)建立合理的铁路专用线再利用模式:结合城市经济及铁路建设的发展,深入研究铁路专用线设施与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关系,分析专用线用地功能调整的可行性,开展对专用线所在地区的综合交通规划与设计。

五、结语

总之,城市铁路专用线是城市铁路货运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要适应城市及地区铁路发展的需要,与城市现代物流发展相结合。城市规划管理应认清未来地区经济增长的势头和铁路建设发展的方向,面对铁路设施相对滞后、所涉及单位成分复杂等诸多挑战,“主动谋划,创新规划发展的思路”,积极开展铁路专用线设施发展专项规划,建立城市对铁路专用线的规划管理机制,深入研究铁路专用线的再利用模式,更好地指导未来城市建设与货运交通的发展。

参考文献

铁路物流规划篇(9)

一、铁路物流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积极意义

近年来,随着铁道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专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发展战略的实施,铁路物流业迎来了行业大发展的良机,现已成为铁路多元经济中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当前,铁路物流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对铁路多元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但是,物流行业作为新兴产业,其相关涉税问题也日渐突出,业内许多企业对于行业优惠政策执行力不足,涉税风险也进一步增加。

与此同时,随着最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与增值税法修正案的出台,各行业企业的纳税筹划空间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原来所适用的某些税收筹划策略已不再适用,必须依据新税法、新制度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另外,与新税法同时发生较大变化的还有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大大增加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运用,其账务处理的难度明显增加,同时其涉税风险也明显加大。为此,铁路物流企业必须及时进行纳税筹划策略调整,以应对当前的形势变革。

二、当前铁路物流企业税收筹划的策略改进

1.理性界定纳税人身份

一般而言,铁路物流企业按其行业及业务特点应属于服务类企业,按规定应缴纳营业税;但对于一部分从事销售、运输服务于一体的混合销售业务行为的铁路物流企业而言,其也存在缴纳增值税的可能。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从事货物生产、批发、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以及以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兼营非应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以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应视为销售货物,按规定需缴纳增值税,其界定标准即为年货物销售额或应税劳务是否超过50%。为此,各铁路物流企业应以年度营业收入为基数,测算增值额所产生增值税税负与销售额所产生营业税税负孰高孰低,寻求纳税平衡点,并以此进行相应的收入转移,或采取措施积极调控应税收入结构。

2.以所得税筹划为重点

2008年1月,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开始实施,新税法与旧税法相比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较大改动,其中最大的调整莫过于“两税合一”政策的实施,取消了外资企业长久以来享有的超国民待遇。除此之外,新税法从国家宏观调控工具这一高度,对国家所鼓励的相关产业增加了税收扶持力度,这对于引导产业发展大有裨益,铁路物流企业应加以利用。

在用足上述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铁路物流企业也应加强对现有所得税筹划策略的改进,通过各种措施降低应纳所得,减少所得税税负。例如,铁路物流企业今后在权属单位设立类型的选择上,应尽量采取分公司而非子公司的模式;因为根据物流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相关通知的要求,物流企业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设立的分支机构,凡属由企业统一领导、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的,且不设银行结算账户、不编制财务报表及账簿的,并能够与企业实现会计信息互联的,该企业的所得税由注册地统一缴纳。由此可见,采用分公司这一模式可充分避免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产生,因亏损分公司的存在企业会获得一部分资金时间性价值。虽然在纳税总量上并无影响,但企业推迟了资金支出时间。

再如,铁路物流企业在对外筹资方式的选择上也应充分考虑纳税筹划的影响,发行债券方式较之银行借贷方式的税负较轻,而融资租赁方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铁路物流企业可利用融资租赁出租方、承租方所得税税负同时减少这一条件,在其内部多运作一些融资租赁业务,以降低企业的整体税负。就承租方而言,已租入资产所计提的折旧与需向出租方定期支付的租金可在税前同时加以扣除;而就出租方来说,融资租赁所产生的租金收入按其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其比同等金额下的增值税税率为低,减轻了企业的流转税税负。

3.从会计核算角度避税

从理论上说,诸多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虽然为企业提供了可予以合理避税的平台,但企业实际从中得利却较少,税法对于这些优惠政策的享受限制通常较严,账务处理的规范性、合理性便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例如,目前大多数铁路物流企业常提供多元化的物流运输服务,其提供运输劳务取得的运输收入和装卸收入按3%的营业税率计征,提供仓储、过磅、计量等经营服务的则按5%的营业税率计征;但若两者未在账务上实现合理区分时,则视同5%的营业税率计征。由此可见,铁路物流企业应据此要求对这两种税率不同的经营业务分别归类设账,严格遵守税法所规定的分别核算要求,以此充分降低营业税税负。

再如,为积极享受现行税法所规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铁路物流企业应对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严格执行专账管理,如实填写年度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发费用的实际发生额,并针对不同研发项目合理归集、分配其研发费用,以规避涉税风险。实质上,现行税法中还有许多类似于上述规定的限制性条款,铁路物流企业应加以一一辨别,如固定资产取得时可予以抵扣进项税额的享受条件,高新技术产业、绿色节能行业减免税的优惠条件等,其一般都涉及会计核算规范性、合理性的要求,对此铁路物流企业应加以特别关注。

4.积极关注房产税筹划

当前,在土地、房地产价格飞涨的今天,铁路物流企业应将房产税税收筹划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转变思路,合理避税。例如,铁路物流企业以房产投资与他人合作经营时,若所签订的合同为联营性质,则按照房产税对以房产投资联营的规定,投资者参与分红、共担风险的,以房产余值为其计税依据,其房产税适用利率为1.2%;若所签订的合同为租赁性质,或虽签订联营合同却未实际承担经营风险的,按相关规定由出租方按租金收入的12%缴纳房产税,同时还应按照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一反一覆,企业应对此有所选择。

参考文献:

[1]秦继伟.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的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7)

铁路物流规划篇(10)

一、铁路货运配套设施规划的重要性

(一)是立足当前满足未来运输需求增长和结构调整的需要

货场年到发量100万t以上的货运站,有超过一半的货场能力利用饱和,受限于货位、堆场和到发线等空间资源和装卸机械不足等因素,已经很难提高运量。未来铁路运输需求特别是白货运输需求将会有较大的增长,需要铁路提前做好准备,做好铁路货运配套设施规划,能够适应远期货运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

(二)是系统提升路网运输能力的需要

随着铁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铁路线路运输能力将大幅度提升。铁路货运设施无论在建设规模还是投资数额上,都与路网整体发展步伐有较大差距,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协调,作业能力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制约铁路通道货物运输能力的发挥。加强铁路货运配套设施规划,将有利于打破节点瓶颈制约,实现路网整体运输能力的系统提升。

(三)是推进铁路货运向现代化物流转型的需要

推进铁路货运向现代化物流转型对于提高铁路核心竞争力,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意义重大。但是当前铁路货运站在软件和硬件设施上还有许多差距,具体表现为:技术设备落后、设备种类单一、信息系统的功能不完全、开放性和通用性差、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和思想认识相对落后。因此,要以铁路现代化物流业务发展需求为驱动,以实现物流全过程信息化为目标,在互联网战略引导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推进的原则,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铁路侯云信息化标准体系,大力推进铁路物流信息化建设。

二、铁路货运配套设施规划布局原则

(一)优先调查原则

要做好铁路货运配套设施规划布局,首先要加强物流调查工作。铁路部门应当以“一带一路”和区域发展战略为依据,结合产业布局调整和省市物流产业规划。落实《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和《促进物流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要求,建立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城市规划对接机制,及时的掌握县级以上城市物流、工业园区的物流状况。

(二)场区平面布局原则

铁路货运站内的场区布局主要是指货运站的主要建筑物及附属建筑物(包括设备用地)在场区范围内的布列安排问题。首先是对三大区,即储运作业区、生产加工区、办公生活区的安排,一般的要求是三区分隔配置,生产加工与储存区要以马路相隔,办公生活区应设在储运作业区门前,以利于监控生产和对外业务联系。其次是对储运作业区和生产加工区的布局,其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产经营活动,对作业效率、作业安全、场区利用率以及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等影响很大,因此要特别加以重视。铁路货运站内应按铁路物流中心的布局要求对其进行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

(1)货运作业区的各建筑物和备用地,要以两行或三行横向排列,便于公路、铁路线路的布设、减少搬运距离、落地次数。(2)生产作业区要按生产程序安排,以达到流水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及物流效率。(3)铁路专用线要沿场区长度方向铺设,最好采用贯通式;公路要网格状铺设,并保证2个及以上的场区出入口;场区范围内公、铁路交叉口一定保证2个以上,交叉口距离要长于场区每日到发铁路车辆的平均长度。(4)场区附属装置(包括给排水、取暖、通风、电力、通讯、照明等)的路线,应按场区内建筑物和交通线路的布局轮廓、最短路径布设。(5)在有地形起伏时,仓储区域不能布置在低洼地,防止仓储区域进水。(6)新建及改建货运站应优先发展集装箱货场,不宜修建专业性零担货场。(7)集装箱货区应靠近长大笨重货区,以便集中管理和共用装卸机械,提高装卸机械的使用效率。集装箱及长大笨重货区可布置在成件包装货区和散堆装货区之间,起隔离作用。集装箱堆场应与零担货物堆场相邻,零担货物运量逐年下降,而集装箱运输已成为发展趋势,便于今后零担堆场改建成集装箱堆场。(8)散堆装货区最好布置在货场的下风方向及远离市区的一侧,应和成件包装货区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以保证货场内的整洁。成件包装货区应远离散堆装货区,以避免被散装货物灰尘所污染,并最好设在货场上风向和靠近城市一侧。危险品货区和牲畜装卸货区应根据消防安全规则及卫生防疫规定,布置在远离其它货区的地方。在货场内设有危险货物专用仓库时,最好设置单独的出入口。(9)货场与车站车场横列布置时,为了避免将来车场发展而引起拆迁仓库、站台等建筑物,应将成件包装件区布置在远离车场的外侧,而将散堆装货区布置在靠近车场的一侧。

(三)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货运站的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在保证订货、进货、仓储、拣货、出货、配送及运输等信息通畅的基础上,使通信节点、通信线路、通信手段自动化和网络化,以提高货运站作业系统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配送型货运站信息管理系统一般由以下子系统构成。

1.订单管理子系统。具有接受、处理订单,生成入库计划,出库发货,出库退货处理,实现无障碍退货等功能

2.库存管理子系统。具有库存货物品项查询、订单查询和报表打印等功能。

3.货位管理子系统。主要对货位进行管理、查询、监控和优化。

4.车辆调度管理子系统。该系统由车辆上的信息接受、发送、采集设备和管理中心的信息交换、控制装置组成,完成对运输车辆(包括货物列车和货运汽车)的跟踪、计划、调度和管理。同时还可以借用GPS、GIS等先进技术对其实行定位管理和定位查询。

5.设备管理子系统。管理货运站的货运叉车、托盘、装卸机械等设备。

6.决策支持系统。根据货物周转速度,动态分配货位,制定流通加工流程,进行配车、配载、装车、配送路线优化等。

7.财务管理子系统。对物流活动中的资金流进行管理,进行财务结算,并根据需要打印财务报表等。

8.公共信息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借助网络货运站的货运信息供客户实时查询,同时也兼顾开展货运站的宣传和营销工作。

(四)其他规划

1.建设精品货场。在做好全铁路局货运合理布局的同时,积极利用每年的铁道部、铁路局保价资金,对既有货运站的货场仓库、雨棚、散堆装场地、货场道路、排水等货运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并重点对大型货场,如既有的杜坞货场、规划中的向塘货场和南昌二货场等进行精品货场建设,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思路,不断提高南昌铁路局货运能力,从而增强铁路运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推广应用新设备

在完成年运量在100万t以上的货场全部安装轨道衡的前提下,继续做好年运量在50万t以上的散堆装货物主要装车站安装轨道衡的工作。同时,实现所有轨道衡和超偏载仪的联网。针对年运量在50万t以下的散堆装货物主要装车站,继续加大配置装载机、门吊、汽车吊、轨道吊,安装电子钩头秤和装载机电子秤。提高货运安全卡控手段,抓好装车质量的源头控制。

3.提高装卸能力和作业效率

根据货运布局的规划,同步做好装卸设备的更新工作,针对老旧、超龄的装卸机械,加快更新的步伐。整合装卸机械资源,针对整合后的货运布局,做好装卸机具的调配工作,进一步保证现场作业的需要,提高装卸作业能力和作业效率。

参考文献:

铁路物流规划篇(11)

(一)旺盛的煤炭运输市场,为铁路煤炭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内蒙古煤炭资源保有储量为2892.64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24.94%,居全国之首。“十五”以来,内蒙古积极适应全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煤炭需求量逐年大幅增长的形势,不断加大煤炭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煤炭生产能力迅速提高。2007年。全区原煤产量达3.5亿吨,外运量2.15亿吨。占生产总量的61%。其中,出区运输几乎全部由铁路承担,主要经由大秦铁路直抵秦皇岛港,转运至我国东部沿海和南方部分省份。“十一五”末,内蒙古煤炭产量将达到6亿吨左右,届时铁路至少承担3.7亿吨的出区煤炭运输任务,加上区内运量,运输总量将达到4.9亿吨。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铁路加快发展白货物流产业创造良好条件

近年来。内蒙古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工业企业的产能和产量逐年大幅增加,由于铁路运价相对较低,对铁路运输的需求十分旺盛。2008年,呼和局管内白货的运输需求为1.5亿吨以上;预计到2010年,全区钢铁产能1200万吨,电解铝产量200万吨,水泥产能2100万吨,甲醇、PVC、煤制油、煤焦化工产品产能分别达到1000万吨,白货运输需求总量至少为2.5亿吨以上。

(三)即将完成的地区性铁路网建设,为地区铁路发展物流产业提供基础保证

目前,内蒙古积极推进《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项目建设工作,截至2008年底,内蒙古新增铁路里程1240公里,铁路总里程已达8600多公里。随着鄂尔多斯路风、临哈、张集、锡乌、锡二、新包神等铁路的建成。内蒙古将建成东西通道、出区通道、资源通道和口岸通道四大铁路运输通道。2008年,全区计划完成铁路投资160亿元,施工总里程将达到6156公里。其中。呼铁局在建和拟建规划项目达15个,2008年建设总投资预计完成130多亿元,建设总规模4810公里。

(四)地区现代物流业体系逐步形成,为铁路发展门对门物流产业提供了可能

目前,内蒙古已制定出台了《内蒙古2007~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生产性物流为重点,加快推进专业化物流产业,将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通辽、赤峰五大物流枢纽城市为依托,构建煤炭、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五大专业物流产业。形成贯通自治区东西部、口岸和出区达海三大物流通道体系。完成上述基础建设,为铁路进一步拓展物流产业发展空间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呼铁局正在加快煤炭运输集疏运建设。同时。部分白货物流园区已纳入地方政府物流发展规划。

二、制约铁路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基础装备相对落后影响了铁路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从现有基础装备看,尽管铁路近年来采取了许多措施,一些大型的现代化物流园区的相继建成,为铁路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与物流业的地区、仍至全国的发展形势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物流品类结构不合理。主要以煤炭、焦炭和部分电子、化工产品,品类结合单一、体量偏小,不利于物流业的全面发展。物流园区布局尚未形成体系。自去年以来,全局煤炭和白货物流园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但目前,在建、拟建的物流园区有27个,其中,在建成的仅有7个,而且具备现代化功能的只有1个。而且,大部分物流园区由于基础差、功能不齐全,面临着大规模改造。同时,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不完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还未建成,许多业务信息交流。而且终端服务能力偏低,一定程度制约了铁路物流产业的竞争发展。

(二)铁路体制机制创新不均衡制约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由于长时期以来铁路对物流业发展认识上的不足,其技术装备、组织管理、思想观念上都未能跟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步伐,与国内外其它领域物流业的差距十分明显,铁路运输能力强、运价低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在管理体制机制上创新力度不够,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上,主动开展市场、拓展发展领域的能力不强,即使已建成的物流园区也存在停货主上门的“铁老大”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铁路物流业的向更宽领域发展,导致铁路物流业整体竞争能力不强。往往人为地造成物流项目的流失。

(三)管理不统筹协调制约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现代物流首先强调的是系统性,与传统物流各环节彼此分割的特点相比,是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一体化运作。目前,从物流基础设施利用上看,近年来内蒙古地区合资铁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其中,呼和局代表铁道部控股和参股建设的合资铁路有5条,辐射范围内在建地方铁路有7条,规划建设的有13条,总建设里程近5000多公里。这些合资铁路经营主体和管理体制各异,难以形成功能强大的铁路物流综合网络。同时,由于目前铁路物流业务主要依托既有车站货场或专用线提供传统物流服务,在运输、储运、装卸等运行过程缺乏一体化的整体运行机制,与现代物流的多样化、一体化要求不相适应。

三、对策建议

(一)大力实施“速、密、重”并举的运输方式

从产业发展角度讲,铁路货运所提供的服务本质上就是社会物流服务,其基础就是运力条件。在当前大规模铁路建设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必须坚持“速、密、重”并举的策略,持续深度挖掘运输潜力。一是提高运输速度。要采取小半径曲线拉直、长大坡道软化降坡、更换提速道岔等措施。加快实施既有干线的达速改造;积极引进构造速度较高的新型货车,全面提升干线运行速度。积极采用四显示自动闭塞、CTC分散自律式调度集中管理等先进技术,进一步压缩货车追踪时间,提高运输效率。要加快建设重载货车检修基地,推进包头至惠农间万吨站改、2万吨组合站改等工程,实现万吨列车在主轴运输通道的全贯通。做到万吨主型化、两万吨批量化。

(二)优化铁路运输管理体制

从国内外铁路建设和运营的实践经验来看,推进铁路体制改革必须坚持路网完整性、运输集中统一指挥、提高运输效率等重要原则。为此,要从强化铁路专业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加快实现内蒙古各合资铁路与国铁的

线路和设备有效连通互通。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指挥,提高铁路运输的统一性、协调性。

(三)加快区域性物流基地建设

要针对内蒙古地区能源分布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以既有铁路线为主轴,新建铁路为两翼,积极建设大容量、全功能、上规模、上档次的经营基地和中心园区,为实现铁路现代物流业的形成奠定基础。一是加快建立煤炭储运基地。强化主要煤炭整列装车站的功能建设,发挥战略装车点的集运优势,加快煤炭物流基地建设,快速实现集运基地万吨煤炭大列直到直发。二是加快建立白货物流基地。以既有白塔物流园、工业园为中心,分区域建设白货物流基地群,利用其完备的铁路专用线、仓储设施、采购渠道和一定的配送网络,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为方向,通过强化服务职能和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地区性白货物流仓储中心和配送中心。

(四)推进铁路既有物流功能的转型升级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整合现有铁路物流资源,建立面向全国的物流网络体系。一是推进铁路货运业向第三方物流业转变。要促进多经货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发展,利用多经系统的货运、仓储及其相关实体。组建铁路货运物流集团公司,对货运、装卸、仓储和等项目统一管理,第二,推进综合物流体系建设。调动铁路多经企业、路内外企业和地方政府多方面参与物流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等多种形式,对内与中铁集装箱、中铁特货、中铁行邮等专业物流公司联合,对外与公路、民航、邮政等地方物流企业和地方政府联合,组建合资物流公司,实现优势互补。开展多式联运,建立以铁路运输为核心的综合运输物流体系。

(五)加快铁路现代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

要结合地区物流业发展战略和铁路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推进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网络平台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加强物流组织的信息处理,为客户提供配套的物流信息服务,提供服务信息的实时查询、浏览、在线货物的跟踪、联机实现配送路线的规划、物流资源调度、货物检查等等,实现与客户的高效沟通和业务信息的一体化运营,提高信息层面的透明度,缩短物流运作时间。同时,要借鉴国际物流标准,加快物流企业标准化建设。建立物流企业动态标准库,建成各层级的技术标准、设备标准、作业标准和管理标准体系,突出抓好包装、集装箱、信息技术等通用技术和设备标准。

(六)提高铁路现代物流业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