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生物基础知识点大全11篇

时间:2024-01-01 15:37:25

生物基础知识点

生物基础知识点篇(1)

物理学在高职教育理工类专业,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物理课的学习不仅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可是,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教学改革的深入,物理课在教学中占的比重却越来越轻。众多高职院校甚至已将物理课请出了教学舞台,对高职理工类专业学生来说,撤消物理课,不仅使学生缺失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所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更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理论功底,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基础[2]。高职撤消物理课,而目前高职生的物理基础状况又如何?理科进校生,物理课是他们中学学习中的一块“短板”,物理基础普遍十分薄弱。文科进校生基础甚至不如初中毕业生。物理课遗留的问题,无疑为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留下了疑难。接受能力本来就不强的高职生,物理基础又十分欠缺,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当然是十分费劲与吃力。1.2 解决课程“断桥”的根本出路高职撤消物理课,使学生缺失必需、够用的物理基础知识,造成电工电子技术与物理学课程间“断桥”。高职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势必困难重重,部分同学遇到困难会一蹶不振,丧失学习的信心与动力。要从根本上解决专业基础课与基础课脱节的问题,首先要恢复高职物理教学,高职专业课必需、必用的物理内容,例如力学、电学部分应开设适当课时;其次,要加大物理教学改革力度,转变唯传授知识而教的传统观念,树立扩大视野、突出物理知识在科技领域中具体应用的教学理念,创新物理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为更高层次专业课的学习夯实牢固的物理基础。

2为物理学的应用而教体现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2.1树立前瞻性教学理念、不唯传授知识而教

受应试教育的桎梏,多年来,物理教学比较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教学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堆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及枯燥乏味的物理公式。这种仅基于应试,甚至功利目的的教学,失去了知识的内涵与魅力。造成学生对物理学习毫无兴趣,不想学,甚至厌学。脱离知识的具体应用的教学,培养出的不过是“有知识无文化的人”[3]。物理教师要着眼于未来,从知识应用的视角,树立前瞻性的教学理念。熟练地把握每个物理知识点在其它课程或学科领域里的应用,增强所授知识应用的针对性,减少学生学习的迷茫。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明确物理课在其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又让学生感悟学与用的针对性,避免单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感,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

2.2着眼于实际应用、诠释知识教学的真谛

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一个物理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新奇、有趣、疑惑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物理学知识与物理学应用的新天地。为此,首先,物理教材要体现物理学知识在后续专业课程和有关技术领域的应用。要结合物理内容介绍物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如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航空航天技术及研究发展情况,超导体的获得及应用,激光技术及应用等,使物理课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走进教材,仿佛步入物理科学与技术应用的殿堂,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其次,物理教法要与时俱进。在理论教学中,不仅局限于讲授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以及推导一堆物理公式,而是要将物理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物理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物理理论实践化和具体化;如电学中向学生讲解工厂供电设备情况,介绍有关电力网的知识,日常家用电路的改进设计等。通过物理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了解物理学的具体应用。将物理教学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技术应用,才能真正诠释物理知识教学的真谛。

3凸现物理学的基础作用化解教学难度

3.1注重发掘拓展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中物理知识“府首即拾”。教学时要悉心发掘,决不能视而不见。图2中从概念、量、公式、性质到规律进行整理归纳,这都是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客观存在的物理内容[4]。教学时,首先是发掘,与教学章节相关的知识点,课前事先稍作复习回顾,将其从即将学的新内容中凸现出来,以已学内容的“身份”出现,可减轻学生接受新知信息的负担。其次是恰当运用,让其铺垫旧知,实现与新内容间的无缝对接,利于学生接受新知。再次是复习旧知,迁移思路,探究新知,让新知在旧知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学生容易弄清知识结构,让所学知识在脑海中不是杂乱无章,孤零零地存放,而是形成一定的结构体系。由此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脉络与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3.2学科渗透提升理解

生物基础知识点篇(2)

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是进行物理解题的前提条件.在物理复习阶段我们切不可“眼高手低”,盲目的投入到“难题”、“怪题”的“题海战术”中去.打好物理基础,才是物理复习的关键,因为没有基础的解题就如同“空中楼阁”,稍加触碰就会“楼塌身亡”.但是单纯的进行物理基础知识的复习又给人一种“炒现饭”的感觉,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此在物理基础知识复习的阶段,教师就可以以对知识点的归纳与整理为重点,帮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对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比较,这样学生才能在归纳、比较中更加全面的掌握知识点.并且在此过程之中,能对之前没有弄懂、弄清楚的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样既不会让学生觉得复习知识是“炒现饭”,也能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从而有效的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复习效率.

例如,在复习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三大定律系统化,让学生对这三大定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便学生更好的对这三大定律进行把握(见表1).

这样在复习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时候,将牛顿三大定理涉及到的重点知识一一例举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对三大定理的知识一目了然,从而进行更好的区分学习.

在这种层层递进的练习中,既不会打击学生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模式,让学生练习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正确的给自己定位,从而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这样的高中物理复习才是具有实效性的.

3分层辅导,各个击破

生物基础知识点篇(3)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105-02

1 引言

在高考模式下,高中每年都会重复一遍又一遍的高考复习,一轮接着一轮,学生的试题没少做,书没少看,但最终考试成绩还是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笔者认为,加强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引导其采取不同的复习方式,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2 高中生物复习课堂教学的设计

引导基础薄弱的学生紧抓基础题 高考生物试题80%考查的是基础知识,20%考查的是综合性知识,即80/20原则。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学生的高考复习,尤其是基础不够扎实的高三生,一定要先把基础这关过了,而不是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大量的做题上。具体来说,课堂教学以生物基础知识为主,注意引导学生对概念、定义加深认识和理解,对各个知识点内在逻辑与联系进行串联,以便学生系统化、体系化地学习,进一步加深记忆和理解;注重教材的选用,应以必修1、2、3和选修1、3这五本书为核心开展教学,告知学生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方便复习;试题要做到重质量轻数量,避免误入盲目的题海陷阱,应多练习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

在一模以后,教师教学的重点应在变异与育种、生态系统、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工程、三大代谢调节、微生物工程等历年高考重点考查、又容易出错的知识板块上。涉及这些知识板块的一般是大题,分值较高,不求学生完全不丢分,至少能准确答出与基础知识有关的试题,尽可能拿分。在进行基本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教会学生实验设计的方法及实验原则,告知注意事项,把握好实验大题的分数。此外,对学生的心态进行调整,确保保持乐观,确保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提升。

总之,教学设计应以基础层面的知识为核心,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牢靠、准确,注重学生心理状态的引导,保证其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取得进步。

巩固成绩中等学生的知识体系 成绩中等的高三生占了学生群体的绝大多数,是最主要的教学对象。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动幅度较大,努力一下就可以进入优等生的行列,如果稍一松懈,就会进一步下降,这种现象在高三下学期表现得更为明显[2]。由此可见,成绩中等的高三生是最容易成为高考黑马的一类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考试时成绩不突出,一般是因为:1)基础知识有漏洞和遗忘,知识点的联系没有理解到位;2)解题技巧有所欠缺。

应针对该类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特殊设计,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有待加强的地方,引导他们在假期、星期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巩固和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对错误进行思考的习惯,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学习中所遇到的错题,记录犯错的原因以及正确的解答方法,总结经验和教训。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专门开辟时间讲解学生容易出错的试题,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错题集”考试,了解学生对具体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选择题,告知其解题方法,使其能熟练运用排除法、解答法进行解题;对于易混淆的概念,要认真解读,使学生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与试题的关系;对于大题,加强学生解题思维的训练,形成一套体系。这就需要教学进行有针对的特殊设计,让学生尤其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学会总结和提炼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先认真阅题,并在阅题过程中思考可能用到的知识和概念,抓住试题的核心内容,确保大题尽量少失分。

在一模考试后的冲刺阶段,教学应以错题本和课本为主进行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的回顾教学和强化记忆,并引导学生多做真题,在巩固该阶段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考试感觉。同时加强学生心理状态和引导,使其对模拟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其认识高考才是终结目的,不以一次模拟考试论英雄。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改掉小毛病,坚持好的习惯,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同时要对这类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因为在基础好的学生中间有“高原效应”,即取得一定成绩后想要再进一步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通常也非常困难,应疏导学生克服不良情绪,戒急戒躁。

稳定或提高优秀学生的成绩

1)稳定。对于优秀学生而言,只有基础题不丢分、拔高题少丢分、大题多拿分,才能稳定成绩。生物是一门系统的自然学科,有着全面的知识体系,但高中阶段的知识点是较为杂乱的,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容易因失误而失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查缺补漏,使其注重零碎知识的把握,养成审题细心、做题耐心的好习惯[3]。

在高三下学期,教学要回归课本,并对教学方式和策略应作相应的调整,引导学生关注课本所有的实验、小字以及插图,让学生挖掘每个基础概念可延伸出的考点,使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些知识点,并明白其中的内在联系。比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植物与蓝藻的区别、DNA复制、生产者的种类、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基因的表达、线粒体的对比以及光合作用等。要求学生能熟练、准确默写课本中的结论性语句、名词概念,避免因书写不规范而丢分。

2)提高。对于优秀学生而言,其成绩的提高是非常困难的,成绩提高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关系不大,主要与学生是否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关,特点是生物学角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命题人的思路以及试题中各个考查点内在逻辑,这就使得学生答题时有条理,解题速度、效率均有所提升。所以说,教学设计应对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有所涉及,确保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对贯穿于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生物学观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如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生物的物质性观点等,学生了解并掌握了这些生物学观点,在审题的时候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出题人的意图和试题的考点,才能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更快更准确地答题。

3 结束语

总之,教学设计应覆盖到全体学生,确保在具体的教学中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复习方向和目标与其自身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学习天赋相匹配,确保各个成绩段的学生都能稳中有升,继而实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生物基础知识点篇(4)

基础生物学教育是高中生必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理科学生高考中必考的一科,由于高考录取时,不考虑单科分数,只认各科总分,因而,生物的分数,对于学生的高考成绩及未来有着重要影响[1]。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多年教学经验中发现现在很多学生教材上基础知识掌握很好,但缺乏解题策略与技巧,往往导致考试得不到高分。由此可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下面针对如何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生物解题能力谈谈自已的一些做法。

一、打好基础,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前提

解题能力考查是高考的主题,但解题能力离不开基础知识。没有基础知识或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解题能力只能是空谈,因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极其必要的。

1.理解基础知识要准确到位

根据生物学大纲对理解能力的要求,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尚未完全理解,当然也就谈不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了,因而,理解能力是一个基础能力,是其它能力发展的前提及必要手段。

2.牢固记忆知识结论

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来说,不仅要对所有知识进行充分理解,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生物学的知识较为琐碎,有许多的需要记忆的知识。如特异性免疫过程记住是最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同学在做题时思维不灵活,无法用生物学科的专业术语来给出答案,这是与知识记忆不熟练和不牢固密切相关的[2]。

3.知识的网络化、结构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统领教材,在基础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建立知识结构,并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网络。知识的结构化是形成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因而,学生只有把所学知识形成结构化,才能够有效地提取信息,顺畅和灵活地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核心的知识内容,通过联系、比较、归纳和总结将所掌握的知识系统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4]。

构建知识结构的关键在于找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这就要求学生要发散思维,从多个维度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可将同一知识点联结在不同的知识结构中,成为不同知识结构的联结点,从而使知识网络由平面结构转向立体结构。例如:新课标必修3中神经和体液调节以下丘脑为中心知识网络,如图1。

图1 神经和体液调节以下丘脑为中心知识网络

当然每个人均可以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只有是自己把掌握的基础知识构建成网络,才能牢固记忆,才能够灵活运用。而把复习资料中别人构建的知识网络记住,那样掌握的知识不算基础知识掌握好,做题做不上题很正常。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第一步把课本中知识变成自己。

二、探寻解题途径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

探寻解题途径主要是依据审题提供的第一感观材料,寻找所给条件与所求结果之间的过度桥梁。探索解题方向然后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巧,真正实现问题的解决。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求异中求佳,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解题思路,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训练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必要手段

训练是巩固知识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就以新课标必修3体液免疫过程来说明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生已经能够体液免疫过程背着画出来,对于基础知识掌握就可以了,接下来就是我要重点的强调的内容,例如:

这个图中的所表示的过程,大多数学生能够把字母代表细胞和数字代表的过程说出来,这就是掌握了基础知识,教师要选择从不同角度来对这个基础知识进行讲解,越全面越具体越好,当学生对体液免疫过程从不同角度理解透彻了,解题能力就提高了。高考出题基本上是对于主干知识从不同角度找异同点,我们对学生把每一个主干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训练,他们解题能力一定会提高的。

总结

综上所述,学生的生物解题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坚持和训练,对待生物题要深入浅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解题思维与技巧,从而使学生的生物解题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志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生物基础知识点篇(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91

进入新时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能再一味的沉浸在传统课堂教学之中,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应该就课堂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通过反思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深刻意识到身负的重要教学使命,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积极的进行反思,本人就一些有助于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与大家分享:

一、影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分析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的从多个角度寻找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教师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找出影响高效课堂打造的因素,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在本文中首先对目前影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的系统化程度不够

物理既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学生如果能够对物理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掌握,那么,不管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点,还是对学生有效应用知识点,都能够产生好的影响。而就目前高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系统性还不够强,导致学生难以系统掌握物理知识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点方面做得还不够,这就影响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点掌握的有效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直接切入新知识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由于学生很多知识点的理解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在学生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更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的物理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存在直接切入新的知识点的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点讲解之前难以对与知识点相关的旧知识点进行回顾,势必会o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麻烦,尤其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点,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没有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趣味性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研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现象,因此既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然而目前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没有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导致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自然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也影响了学生物理学科学习兴趣的有效提升。

(四)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就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而言,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进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目前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在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方面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目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依然存在较为单一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打造高效高中物理课堂的策略探析

为了更加有效的打造高效高中物理课堂,上文对目前存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上文提出的问题十分有代表性,当然,除了上文提出的问题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针对目前存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针对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影响高效高中物理课堂打造的因素,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引导学生提升基础知识点掌握的系统性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点的过程中系统化程度不高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系统化的掌握基础知识。为了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系统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采取如下策略: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注意提升基础知识讲解的系统性,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系统的理解基础知识,对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有很大帮助。同时鼓励学生针对学习的基础知识,梳理出清晰的知识框架,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系统的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同时对提升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二)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点的学习

针对目前高中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切入过于直接的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引导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新的知识点。例如本人在对学生进行新的知识点讲解之前,会有意识的领着学生复习一些与新知识点学习相关的旧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点的过程中就不会显得十分突兀,同时引领学生复习与新知识点相关的旧知识点,也扫除了学生在新知识点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三)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趣味性

针对目前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物理学科的趣味性挖掘不够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善于取决学科的趣味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通过物理实验的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进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科学习积极性。

生物基础知识点篇(6)

高一生物概念的复习方法第一,概念是判断、推理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对知识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必须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习中发生的各种错误判断和推理,多数情况都是由于概念不清,或是死记硬背概念而并不理解概念。反过来看,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促进概念的灵活运用。明确了这一点,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应该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代之以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在理解和掌握概念上下功夫。

第二,分析综合是形成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基本思维方法。如前所述,形成概念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各种特性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简单地说,分析就是把事物或知识的整体分解为部分,综合就是把事物或知识的各个部分结合为整体。这种基本的思维方法贯穿、渗透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中,因此,我们在学习高中《生物》的过程中,要自觉地对各种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进而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知识基础。就是说,思维能力和方法的形成不能脱离开具体的知识,只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能力。就像任何思维活动都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一样,任何能力的形成都要借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如能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反过来又会促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二者相辅相成,同步增长。明确了这一点,在学习高中《生物》的过程中,就要切实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保证各种思维形式和方法的运用有坚实的知识基础。

高一生物满分复习策略高中生物满分复习策略一

在高中生物复习中,有的教师往往对生物知识不加区分,“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是高中生负担明显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只有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明确考纲要求,研究往年高考题型,预测今后命题趋势,明确各部分的考试重点、考核方式及难易程度,然后结合生物课本,详细梳理各章知识点,把考点挖掘出来,制定生物满分复习策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生物满分复习策略二

高中生物教科书是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高中生学习的中心。高中生物教科书中的概念、定律都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然而,复习时,不少师生为了“赶”时间做练习,很少阅读教科书。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生物试题,不难发现许多试题考查越来越基础,甚至就是高中生物的教材的表达。因此,高中生物满分复习策略的重点是,对课本中的黑体字(一般是重要概念)要认真看。

高中生物满分复习策略三

虽说记忆不是复习高中生物的唯一途径,但是,高中生物的学科特点却决定了教师在复习课中可以运用多效记忆的方法来提高高中生物复习课的效率。高中生物就学科知识而言,并不是太难,大都是一些十分基础的知识,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让高中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培养高中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为高中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为此,通过多效记忆的方式掌握知识对于高中生物满分复习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采用多效记忆的方法,即教师需要运用多种记忆方法帮助高中生记忆知识点,也能够牢固掌握知识,从而提高生物满分复习的效率。

高中生物满分复习策略四

教师在进行生物满分复习时,除了运用多效记忆的方法帮助高中生巩固记忆教材知识以外,还应当在复习中加入一定的练习,使高中生通过记忆、练习对知识达到全面牢固的掌握。为此,教师应当在课前准备一些练习材料,讲练结合。

运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提高高中生物满分复习的效率,首先是准备练习材料,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练习材料,若只是在教材、参考资料上随便选择一些练习题来训练则毫无作用。笔者建议,教师在准备练习材料是要做到两点,一方面,练习题应当具有针对性,针对高中生近期学习、作业中反馈出的问题,针对教材重点知识;另一方面,练习题应当具有实用性,复习课出现的练习题主要目的是为了辅助复习工作,因此,习题的难易应当适度,适合更多的高中生用来检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是盲目地求多、求难。

高中生物满分复习策略五

提高高中生物满分复习的效率,除了做到以上三个方面以外,还需要严格,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因为教学计划紧张而任意减少复习课的课时,影响生物满分复习进度。教师更要严格要求高中生,制定严格的复习标准,不能因为只是复习知识就降低对高中生的学习要求,复习课也要像新授课一样对高中生严格要求,才能保证生物满分复习取得较好的效果。

学好生物的五种学习方法第一、立足教材,打好基础。从历年生物高考来看,所考内容中有60%左右是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在确保60%的基础分能高比率地拿下,就要认真地阅读课本,对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在复习阶段,不少同学重做题轻课本,贪图一两次测验或模拟考“质”的飞跃,这种舍本逐末做法很危险,最终会吃大亏。将各章节中类似的、易混淆的知识点或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作好笔记,并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

第二、重视实验操作,培养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据统计,历年高考实验题得分率均低于全卷平均分,造成低得分率的原因是学生未对实验进行实际操作或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末真正理解,实验后没有回亿过程、没有分析结果。

第三、理解图表,提高能力。近年两高考图表题占比分较大且图表题越来越复杂、越综合,呈现一题多图(表),图表和曲线相融现象。因此,在备考复习中,应十分重视课本或与课本联系紧密的图表和曲线。应做到有图必读,有图必识,有图必析,加强形象感,进一步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生物基础知识点篇(7)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4-0051-04

0 引言

非农学类专业是与农业特别是与种植业有着不可分割关系的专业,本文暂称其为非农学涉农专业,简称“涉农专业”。常见的这类专业有工程类的农业机械工程、设施农业工程、农产品加工类专业,经济类的农业经济、农村管理等专业[1]。在涉农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因为与农业的关联,往往需要开设传授农学类基础知识的课程。通过对农学特别是作物生产基本知识的教学,拓宽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规律,从而使涉农专业学生对其专业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为贴切,并促进其知识结构更为合理[2,3]。作物学基础正是适应涉农专业学生对作物生产知识的需要,作为专业基础课在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开设的简要但有一定覆盖面的作物学综合课程。这一课程对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非农学类专业如农业机械等作用更为重要。

1 涉农专业开设作物学基础课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农业机械、农业经济、食品技术与工程等涉农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多为培养直接或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工程类、经济类应用人才,其专业特色在于与农业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其服务对象也是面向农业生产的相关领域。然而,因其专业范畴,主要科目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大多完全脱离农学范畴,偏向纯粹的机械类、经济类专业课程,少有农学相关的课程。基于其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学生掌握必要的农学类知识,特别是作物生产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领会专业课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适应毕业后的就业需要均十分必要[4,5]。特别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涉农专业,作物学基础知识对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课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例如,农业机械专业的学生,不了解农业机械作业对象的要求以及其中包含的农学原理,就不可能确切了解农业机械性能的优劣,不可能全面掌握相关作业机械的设计和使用要求,更难实现优质农业机械的设计及其维护。

另一方面,当今环境下,涉农类专业的生源虽然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却普遍不了解农作物,甚至不认识主要的农作物。笔者对苏州大学机械学院农业机械专业的两届两个班学生共58人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和讨论,得到的结果可见一斑。调查对象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比90.4%,在家时经常参加农事劳动的学生(以参加农事劳动的次数超过在家日数的一半为标准)为0,认为自己偶尔参加农事劳动(以2小时以上较长时间进行农事劳动为参加的标准)的学生仅占32.7%。针对农作物的识别,知道籼稻和粳稻分类的学生仅占28.8%,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日常食用的大米是籼稻还是粳稻。知道有大小麦区分的学生占61.5%,而认为自己能够在田间区分大小麦的学生则仅占5.8%。可见在目前的教育氛围下,即使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能够主动参加农事劳动的情况很少,能够了解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的学生不多,不识“五谷”的学生非常普遍。

学生对作物生产基础知识及农业生产技能的了解极度匮乏,对农作物生长的共性规律以及基本农艺活动和作物栽培技术的认知更是缺乏基本概念,这已经成为涉农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素质提高的限制因素。针对目前学生的基本状况,涉农专业进行农作物基础知识和作物生产技能的教育,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2 作物学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作物学基础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增加涉农专业学生在农作物基础知识和一般农事措施方面的认识积累。针对涉农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和专业特色,其教学内容应该以介绍作物生产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农事措施为主。基于这一指导思想,确定作物学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如下:(1)作物生产概述;(2)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的关系;(3)土壤肥力的基本知识和土壤耕作;(4)主要粮食作物和大田经济作物的种类和生长基本规律;(5)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关系;(6)作物生产常见的基本管理和农事操作;(7)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及病虫草防治措施;(8)蔬菜、果树和花卉的基本知识;(9)现代作物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

为了适应涉农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点,作物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应注意掌握以下基本要求:(1)以通俗易懂的介绍为主,重点强调作物学基本概念的理解;(2)注意农事措施的系统性介绍,减少学生的片面理解;(3)着重关键的基本生长规律的讲授,为学生拓展农学知识奠定基础;(4)注重标本展示和形态识别,尽量培养学生的直观概念和准确认识;(5)合理利用多媒体,通过照片、图片和影像构成较直观的学习内容;(6)多安排实地观摩和实践性教学,促进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实践认识。

通过作物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应尽力使学生对作物生产的总体概念、主要作物的种类、生长发育特征及基本规律等有一定认知,对作物生长环境以及高产优质的生产目标有清晰的概念,对农作物的栽培、良种运用、植物保护以及农产品贮藏等生产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为其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提供较好的作物学知识基础,并为毕业后在工作中碰到农学相关知识的需要时可以适当应用并能及时拓展[6,7]。以农业机械专业为例,通过课程的学习,应促进学生懂得在处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问题时必须考虑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基本要求,在专业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中也能主动思考农业机械的运用与农业生产中高产、优质、高效、安全、低耗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真正理解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3 作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设置

鉴于前文的认识,结合作物生产基础知识的系统构成,在有限的学时限制下(以2学分为基准),设置本课程教学具体内容及其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关键知识点的把握,既要能够把握好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深浅度,又要注意每个章节的中心内容的凝练和强调。

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应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模式。然而,由于本课程包含了很多的生产实践性知识和形态识别的内容,故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标本等教学手段和所在的校园环境,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认知性的授课内容,本文暂称其为认知课。这种认知课,介于实验课、实践课和理论课之间,原则上在室外进行。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季节性的作物形态识别、附近的设施农业参观、农田操作的见习等等,也可以采集标本实物带进课堂,进行相关形态认识等方面的教学,总之,根据条件灵活安排,时间以每次1个学时左右为宜,以讲授、介绍为主,学生动手为辅[8,9]。通过认知课的安排,把一些直观性很强的知识,在实物存在的情况下进行讲授,更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并加深学生对作物生产的认识和感知。

4 实践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形式改进

对于非农学涉农专业的学生而言,作物学基础是其大学课程中涉及农业生产的第一门课程,也可能是四年大学生涯中唯一的一门农学类课程。因此,促进学生对农业生产的了解欲望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别重要。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决定性因素。结合作物学基础课程的内容特点,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性教学手段,设计有趣实用的实践性教学单元,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予特别重视的方面,也是形成本课程授课特色的关键教学方法。

作物学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实践性教学,不同于农学类专业的专业实践。农学类的专业实践课程,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实践认知和农事动手能力,以学生动手为主。作物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完全不同于农学专业实践,必须以传授作物基础知识为出发点,故在本课程中采用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应以识别、认知、了解为主要教学目标,可参照实物以讲授为主导,不必过于强调学生的自己动手和实际参与。具体实施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设计实践性教学单元:(1)利用实验农场和周边农村,多安排大田实地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产的环境中把握理论知识。(2)多采集标本,使非正季作物的教学也能物有所依,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3)鼓励学生回家自我参加最少1次的实际农事操作,提交农事实践作业并组织讨论。(4)组织作物收获期的现场教学,加深学生对产量的概念和产量形成的理解。(5)利用附近资源,组织设施农业教学活动。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作物实体和实际生产环节,直观感受作物生长过程和栽培技术。

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也是本课程不可替代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课件将很多知识点图形化,加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也增强了教师授课的系统性。在本课程的课件制作中,应更为重视照片、图片和影像的运用,加强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说明,并使学生对作物学的知识落实在具体实物对象上[10,11]。但同时必须注意不能依赖于课件,要充分运用板书和手画图形,突出知识点,加强学生对作物及其生产过程的理解。

5 涉农专业“作物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1)需要性原则。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后续课程的需要,以及农业的发展趋势精选必要的教学内容,避免过多的理论灌输。

2)基础性原则。根据专业基础课的性质,重点选择作物生长、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3)完整性原则。本课程应该是介绍农业生产全貌的课程,在教学内容选择时,尽可能保持知识的系统性,使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知识即能自成一体,又能围绕作物生长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农业是一个生产部门,其涉及的内容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植物,其生长规律又让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努力使农学理论实践化,生产实践理论化,让学生实实在在地领会和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

主讲教师必须切实认识到非农学专业学生学习作物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准备授课内容。通过有限学时的教学,使涉农专业学生对作物生产基础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知,让学生充分理解其专业知识的最终服务对象——作物生产——的特征,为其在今后学习中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引导,为进一步自我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使该课程成为涉农专业学生喜爱的重要基础课程。

6 结束语

作物学基础课程作为涉农专业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覆盖面,同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又要有合理的分布。所以,针对涉农专业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农学的特点充分利用实践性教学手段,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通过“作物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农学知识具有较为系统的概念和一定深度的掌握,对其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开展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佟艳,朱刘娟.工科院校《农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2009,(7):133.

[2]翟虎渠.农业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00.

[3]官春云.农业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220.

[4]赵全志,胡跃高,侯亚兵,等.农业总论与大学生宏观发展战略素质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4,(8):55-56.

[5]张学林,张小全,杨青华,等.基于实证调查的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8):80-82.

[6]李伶俐,张学林,朱伟江,等.《作物学通论》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西南农业学报,2010,22(2):181-182.

[7]王贵忠.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的反思[J].教育探索,2008,(11):32-33.

[8]杨文钰.作物栽培学的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1999,(8):53-54.

生物基础知识点篇(8)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10-073-01

学习高中生物的课程,一般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年级的新授课;第二阶段是高三年级的复习课。高考生物成绩的好坏,直接受这两个阶段学习的影响,其中基础年级新授课打下的基础又是整个高中生物的关键,直接影响高三复习及其成绩。因此,学生在新授课时打下扎实的基础,非常重要。那作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在新授时学习好生物,打牢基础呢?

一、处理好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因为无论教材还是教学,都是为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因此,无论教材、教学还是评价,出发点都是为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

考试说明是高考生物命题的基本依据,也是指导高考复习的纲领性文件。每年的考试说明都清楚地阐明了当年考试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和题型示例。虽然不同年份考试说明都会有所变化,但考查的主干知识是不变的。因此,老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以高考说明中要求的能力层次为依据,以考试说明所列出的知识点条目为线索,对照课本中的有关知识点和内容逐条分析,以明确考试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认真研究学生,清楚学生整体认知、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那么在新授过程中,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学生,教师应该以什么为标准,进行教学呢?个人认为,应以课标为中心,参照考试说明中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具体内容的教学,热气学生的能力水平,控制教学难度。

二、重视课本,夯实双基、突出主干知识、特别重视概念学习

夯实“双基”,立足点首先放在课本上,课本是生物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蓝本”,应该重视课本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如课本中生物术语、概念、定律都具有规范性、权威性,抓住课本的知识点,把握好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按照高考的能力要求,对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拓宽、纵向加深。

特别重视概念学习。生物学概念是对生物的结构、生理乃至一切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精确而本质的阐述,也是学生进一步探究深层的生物学现象与规律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客观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生物学概念是中学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生命科学体系的基本单位,人们正是依赖概念的这种性质而展开思维和行动的,因此,对概念的掌握和运用是生物学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

教给学生一些概念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自己建构概念,提高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会剖析概念本质特征,并在思考中正确理解概念。

三、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①新授时不仅要突出主干知识、重点内容,还要教会学生具体方法

主干知识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的重点,同时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内容,还要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方法。

②充分利用课本材料,循序渐进的培养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方式、能力、技能和态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和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交互作用的。因此,我们在新授时要重视课本中实验知识的产生过程,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掌握好与生物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生物基础知识点篇(9)

在一轮物理复习时一定要重视基础学习,要落实、明确新课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物理“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这是一轮地毯式的复习,立足点就是要落实双基。中考要以课本和考试说明的知识点为依据,但不是要求我们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是强调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试。可以这样说,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和理论永远是初中学生参加中招考试中不变的应试策略。在物理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首先要过好基础知识关,复习时应该按照沪科版教材大纲的章节顺序理清每一个知识点。12月24日,我和马主任去郑州图书城买复习资料时我就说一轮复习资料要按教材顺序进行,帮学生建立每一单元的知识体系,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复习时不乱头绪。复习时候要要求学生按教材次序依次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公式、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搞清,并达到融会贯通以后再配合适当的经典例题和习题,最终将物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拓展,从而让学生构建成一张物理知识体系网。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网络,对知识的结构性要有很好的认识,孤立的知识不能够形成体系,也不能形成能力。中考不以识记为重点,更要注重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在应用中的掌握。物理第一轮复习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不机械重复模仿,不搞题海战术,而是采用灵活的复习方法帮学生理顺物理知识体系。这样,学生的复习目标明确了,基础也夯实了,才会让黎阳科达学校九年级的学生在河南2012年的中考中以不变应万变,立于不败之地。

二、培养能力,举一反三

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的特点是“以物理能力测试为主导,以物理基础知识为载体”,因此我认为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应该严格根据我省中考物理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去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切实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物理复习的重要目标,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在学习规律的内容和结论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建立物理规律的过程及用到的物理方法。在复习时要求学生要注重对物理方法的感悟、渗透和应用,要注重学生自身科学素质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千万不能把物理方法作为死板的教条去机械的灌输,不能死记硬背或套用别人的方法。物理一轮复习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具体最好以下几点:①.基础物理知识的学习与练习并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②.精心选择习题。例题和习题的难度要符合中考说明的要求,试题设计要贴近生活实际,曾倩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尽可能避免纯粹的知识性物理题目。③.要通过变式的练习题目对知识纵横联系,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思维得以迁移,使我们的学生运用物理基础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三、一定要重视实验与探究 ,密切联系实际,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实践

物理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变化,从而引起的物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近几年河南及全国各地市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去分析发现,考查的范围越来越广实验探究题题型越来越全面,考查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复习实验时要以知识体系为基础,并与知识体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为分析、解决新的实验问题和设计新的实验以及形成实验能力奠定坚实的物理基础。一轮复习实验探究题时的具体做法如下:

1.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总结。要认真弄懂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试验方法和步骤,要会分析、解释、总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会处理实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及非预期效果,同时还要知道实验设计的方法技巧,做好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去适应2012年河南中考物理的新形势、新要求。

生物基础知识点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60-02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件精神,推进广东教育综合改革,开展建设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工作。从2010年开始,广东省普通高考实施了“3+文/理科综合”的新模式。经过两年的高考总结出:理科综合物理科试题重视对基础的考查,注重能力考查,以主干知识为主,题目考点不怕与往年重复,以大容量考查考生熟练度等命题风格端倪渐显,因此,可以从其命题风格和考生在考试中反映的情况,寻找高考备考的策略和措施。

一、从题目及考生作答情况分析物理科备考的关键

这两年的物理科试题,题目难度起伏是很大的,可以说是经历了从谷底到顶峰的变动。但就是被广泛认为是过难的2011年高考物理科试题,其实也是以基础题为主的,选择题难度为0.77,实验题难度为0.60,应该说是较基础的,就是难度超过设想值、最难的35、36题,从题目本身的难度看,35题的前两问,36题的第一问还是比较基础的,所以,高考备考要解决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必须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

2011年高考物理科试题是以基础为主的,为什么考生的成绩又不高呢?我们不妨分析2010、2011广东省高考物理成绩情况,2011年35、36题的零分率分别是32.40%和44.10%,而这两道题目都是有较多的基础分,且评分标准也是相对较松的,很显然,零分率这么高,说明很多考生根本就没有做到这两题,可以推断,即使做到的考生,时间也是很紧的,即使是理综题目难度较低的2010年高考,36题的零分率也达到30.7%。而这些题目正是拉差距的题目,地位十分重要,要在广东省普通高考理综科中取得好的成绩,解题速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得出了高考备考中要解决的第二个关键问题:必须大力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当然,无论是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还是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对学科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由于物理学科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高三备考初段,学生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均远远未达到高考时的水平,另一方面是测练的题目又不能少,同时,由于高考大部分题目较基础,特别是选择题、实验题,与高考题相比,测练时容易出现题目偏难、偏繁等现象,常见的情况是:选择题题目过难、过繁,运算量过大,造成考生答对率偏低、用时过多;实验题不按主要考实验原理、实验过程设计题目,造成学生感觉别扭、棘手,答对率偏低;计算题由于前面用时过多,题目过难等因素影响,测验常常出现没时间做和有时间也不会做的情况,学生很少能在考试和平常的训练中得到成功的体验。频繁的测练受挫,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失去学好物理的信心和动力,特别是对长期受挫的计算题,更容易产生“做不到”和“做不了”的感觉,失去冲击计算题的信心,自然也就失去了提高解题速度的信心和动力。使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不落实,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成空话。因此,高考备考中要解决的第三个关键问题是:培育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具体操作措施

1.培育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要培育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必须消除打击学生信心的行为,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感受,形成良性循环。为此,平常的测练题目要精心设计,设计既贴近高考、难度适中,又符合物理知识本身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由于高考选择题、实验题难度较低,平时训练的题目可以一步到位,第一轮测练就直接达到高考题的难度要求;而计算题由于高考是难易分明的,要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测练题一定要能吊起学生胃口,不易不难,出在让学生跳起来能够得着的程度上,处在能拿与不能拿之间,时间够与不够之间。当然,由于学生的水平、能力程度不尽相同,解题速度也有一个提升的过程,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收获,可分层要求。如在第一轮复习的测验中,测验试题的结构与高考题一样,但学生的解题速度达不到高考要求,可适当减少实验题的量(以后逐步增加),让大部分的同学能完成大部分的题目,同时,增加一道附加的计算题,让尖子生也感觉到有一定难度,而且时间较紧,确保学生都得到较好的测练效果。并且要通过测练和评讲让学生明白:计算题很重要,是区分考生层次的关键题目;让学生树立自己是能不断突破的信心,并明白要进一步突破,必须打好基础,同时提高解题速度。使学生在领悟知识精髓,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又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在不断的进步和成功中,建立上进的欲望和信心,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2.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

夯实学科基础,是考好高考的基础。学科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作者认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应融合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对广东省高考理综的物理科而言,由于其对各基础知识点的考查力度不同,复习的力度应有所不同。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两年考点的分布。

广东省物理科的考题具有重点突出、内容稳定、不怕重复的特点。针对这一情况,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作者概括为三句话:全面覆盖,突出重点,狠抓热点。全面覆盖:就是对《考试说明》要求的知识点,要全面复习,不留空白点。这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的需要,物理学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各知识点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部分对另一部分有重要影响,为更好把握,必须全面覆盖;另外,也是为了应对考试的需要,每年考题都会对“边角的知识”进行抽样考查,如2011年就考了第一宇宙速度等“边角的知识”。突出重点:占知识点31%(27个)的Ⅱ类要求知识,占了80 %的分数,Ⅰ类要求的只占了20%的分数,知识点却占了69 %(60个),这20 %的分数也出在没有Ⅱ类要求内容,但有考试要求部分(如原子物理、热学等)的主干知识点上。所以在备考中必须把Ⅱ类要求的知识点,以及有占分要求又没有Ⅱ类要求的内容的主干知识点作为重点加以突出。狠抓热点:就是要狠抓这两年考过的知识点,这两年考查的大部分知识点是重复的,具有内容稳定,不怕重复的特点,可以推断,2012年大部分的内容还会出在这两年考过的知识点上,这些知识点是重点中的重点,必须狠抓。

夯实学科基础,必须抓好理解、记忆、积累、综合、提高几个环节。理解是基础的基础,按考纲的要求就是要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对考试说明要求的知识点,要逐点过关,对上述的重点和热点知识应做到深刻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为此,对这些知识点可进行多次循环复习,达到能力训练分步到位,知识多角度、深层次理解,三基反复夯实的目的。记忆就是要记住理解把握的东西,“记忆是智慧之母”,而“理解是记忆之母,重复是记忆之父”,所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结合起来,做到清楚基本概念,熟悉基本规律,熟练基本方法。积累就是要善于将新学的东西融入到已有的认知体系中,善于将不同知识、方法分析归类,并通过反复记忆更新,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综合就是要正确处理知识的点和面的关系,重视知识体系的整合与建构,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方法的纵横联系。提高:有了前面对知识、方法的理解、记忆、积累和综合,通过知识归类、习题归类和思维方法总结,在头脑中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和能力结构,理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新的飞跃式的提高,包括知识、方法运用的熟练度、灵活度、深刻度,以及应用的创新度的提高。努力达到灵活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使夯实学科基础落到实处。

生物基础知识点篇(11)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178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49

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对初、高中生物教学内容衔接,初中教师很有必要处理好有关生物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不但要按照初中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与高中生物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突破。处理好生物有关内容的衔接是初中生物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也体现了生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达到知识性、能力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一、“细胞及细胞的生命活动”有关知识内容衔接的理解

初中生物教科书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活动,在制作和观察临时玻片标本的同时,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从而进一步理解细胞的概念,宏观地理解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学生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认识细胞是生物体遗传、生殖、发育和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基础。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认识,以图片形式展现,让学生初步认识其条件和意义。整个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利用教学挂图、教学课件和视频等教学辅助手段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学生“对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认识。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在讲授具体教学内容时,要将问题深入浅出的处理,为高中生物教学埋下伏笔,这样既增加了生物教学的层次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高中生物是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基础上,从细胞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入手,从微观角度系统阐述了细胞的各种结构和功能,继而顺着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等组成细胞的生命大分子物质的学习,为进一步认识细胞的微观结构和理解细胞的功能夯实了基础,然后分模块逐步认识细胞结构和功能,深层次的理解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运输方式、能量供应和利用机制,最后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例,侧重揭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实质,重点阐述生物的生命活动与其物质基础和精细的结构密不可分,与物质的分解合成和能量转化利用息息相关,最后才从宏观角度阐述细胞的分类、分化以及衰老和死亡的整个历程。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有关知识内容衔接的理解

初中生物从常见的生殖方式入手,引出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先让学生知道能够使后代出现亲代相似性状的是遗传物质DNA在起作用,接着先后展开了人的性状和性别决定方式的认识,继而了解常见遗传病的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对于优生优育、预防遗传病发生以及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则重点介绍。为了增加学生对生物科学发展前景的理解和憧憬,课本特别以“多莉”羊的产生、“抗虫棉”的培育、日常生活常用的发酵技术等,简单陈述了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和生命健康的意义。这种安排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同时又要求初中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为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发挥穿针引线、引路搭桥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上,先认识有关遗传学基础概念,继而认识遗传因子的发现、性状遗传的基本现象以及遗传现象的检验,从而总结遗传的基本规律。接着从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性细胞产生的特殊方式和受精作用,从而引出了遗传物质、染色体、基因的概念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再重点介绍基因的结构和功能、DNA的复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再自然导出遗传密码的发现及其意义。在认识和理解基因传递规律的过程中引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变异知识;从学习理解遗传过程中基因频率的改变等知识点,为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奠定基础。在理解基因的基础上,从生活及生产实践中,自然而然让学生对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重点认识和理解,继而详细重点学习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以及应用。

长期教学实践,真实感受到初中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尤其生物遗传和进化这个模块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体现生物教学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科学技术价值观精神,体现生物知识的“实践应用”这一高考热点上非常重要。

三、“稳态与环境”有关知识内容衔接的理解

初中生物从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入手,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最基本的生态学知识,重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两大功能,是通过课本上碳循环图片,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生态系统功能进一步认识,总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在学生能力目标培养上,主要侧重学生的识图、观察和分析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

高中生物通过对细胞内环境组成及作用的认识入手,阐述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继而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学习,使学生从局部和个体两方面,抽象理解稳态调节重要性,尤其深刻地阐述了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和免疫的调节机制及其作用。生态系统部分,在引入群落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理解生态系统成分、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及作用,在初中学习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两大功能的基础上,还阐述了第三大功能---生态系统信息调节,最后自然过渡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维持。这种安排符合生物学从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种局部到整体、多样性到共同性、生物与环境的相统一的观点。尤其通过一些社会调查、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和课外探究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科学分析、实事求是、大胆质疑和创新的科学品质。关注我国生物资源、人口、环境、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认识我国生物科技发展成就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总之,生物教师必须在全面理解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切实把握初、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全盘梳理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的知识点,并且在这些知识点上恰当的连接、过渡、拓展和提升,有效的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使学生技能适度提升,生物素养进一步提高。

[1] 方红霞.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14(8).

[2] 金松玉.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J].延边教育学院

学报,2013(6).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Content Cohesion of Junior-se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REN Ji-g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