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4-01-10 10:17:03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1)

中国分类号:G623.2

小学语文是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理念,积累词汇,提高认识,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时期。俗话说得好,不进则退,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如果只墨守成规,继承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一定的创新,这对当代学生来说,不利于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本文根据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以下几点浅谈。

一、创建和谐环境,为创新课堂奠定基础

小学生对老师的授课一般是一种严肃对待,敬畏的心理。很多小学生在授课过程中要么就是不敢发言,不能积极地融入到授课氛围中去,要么就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师写什么就记什么,目前这样的教学现状,很难为小学语文老师开辟一个创新的课堂奠定基础。所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有足够的意识去创立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才有利于为创新课堂教学打下坚定的基础。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尝试在上课前给学生讲一段小笑话,问问学生们今天发生什么重要的事情等,让学生喜欢上老师,愿意与老师沟通,让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师生,更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下课的时候,小学语文老师不要一下课就回到办公室,或者坐在那里改作业,可以融入到学生的谈话或者是游戏中去,可以为学生们解答疑惑与困难,对个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对学生们之间的问题进行疏导,这些方法都能够让学生更信任老师,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授课方法。

二、实行生本教学

从很多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以往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在上面教授,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老师提问的时候,有想回答问题的就举手,没有想回答问题就不作声,从来没有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学生从来不去向老师反映一下自己是否能接受老师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速度以及向老师反映自己的疑难点。小学生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者,应该是课堂的主体,而不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一切知识的传授都应该以小学生的情况为主。所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尝试着将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很大的创新,很少有老师愿意这样子做,很多老师担心学生不能控制好课堂以及教学效率低等问题,其实不然,生本教学就是把课堂交到学生手中去,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比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并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亲情的意义,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小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只有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思想,而不是灌输教材固定的中心思想,学生才能理解得更透彻,印象更深刻。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中,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力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创新,能够从根本上针对学生依赖老师不积极参与的现状。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几年来,多媒体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去。多媒体以其特有的生动性能够更好地将一些知识进行诠释,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以及更加准确生动地传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应该只是一种,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更应该学习好多媒体应用知识,以便在教学中向学生更好地展示。比如,有的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小学语文知识大多数是字、词、句,很多学生在长期以往的学习中会感到枯燥,从而丧失对课堂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老师可以将一些字词提前准备好,在上课时直接播放就好,再比如一些文章中涉及到的动物,景点,人物等,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就变成了形象生动的画面,学生更愿意去学习,也因此能够记得更牢固。比如说,在课文《黄果树瀑布》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像学生们展示一下黄果树瀑布的样子,学生会把眼影看到的黄果树瀑布和课文有效的结合,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再比如,在学习《七律 长征》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展示一下长征的路线图,以及当时作者写下这篇文章时的背景,让学生们在理解文章大背景的前提下,更好地理解课文。所以说,多媒体引入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很大程度上的创新。

四、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中,因为语文是学生的母语,很多学生就会产生不重视的心理,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容易散漫,注意力不集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永远都是那几个学生,爱讲话做小动作的也永远有几个典型,同时这也告诉我们,高效的课堂不能仅仅只有几个学生参与,而是应该找到一种方法,用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带动消极参与课堂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这样的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安排一些任务,小组内的同学合作完成,这样子,在整个小组的合作过程中,学生都会为了集体荣誉感而积极参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会拘谨,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创新,在此过程中,还能锻炼学生的配合默契以及集体荣誉感。最重要的是,在小组合作这样的创新教学中,能够保证学生都参与其中,没有人思维脱轨,跟不上节奏,以及让一些一开始不参与的学生,在这样的气氛环境中,也更容易随之参与进去,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新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2)

小学语文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会影响学生以后的人文素养以及道德情操[1]。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立足点、主阵地显得特别重要。课堂上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什么的手段方法这是当今这个教育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进入新时期后,一些使用了几十年的的教育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合当今社会了,有些老师还视为珍宝。其实这些老的方法对学生知识增长、心理成熟和人格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成长在数字多媒体充斥的现代化社会里的孩子们,怎么把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这些事一些教育界专家经常呼吁的。为此我国进行了相应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对现阶段的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仍有一些地方的小学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试从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1传统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很多地区的小学中,特别是很多教师的脑海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一直延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方法[2]。实践活动和学生互动方面缺乏,教学中思路固定化、方式单调,有些学校一直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因此很多教师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自己教学水平的证明和努力的目标,成绩是第一位的,只要成绩上去了,老师所有的荣誉都有了,如职称、优秀教师、教坛新苗、教坛新秀等等。就和前几年我们国家对GDP的重视程度一样,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如古语所说“做事先做人、成事先成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等等就是告诫后人要注重品德培养。小学生也是启蒙最重要的阶段,创新思维和探索的能力也要注重培养,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目前很多地区的小学,老师对学生的观念还没改过来,没有把自己和学生的角色进行新的定位和转换,以前教师都是以讲授为主,现在要求老师要以引导为主;以前学生以听为主,现在要求以参与为主;以前老师是教学的主体,现在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老师转变为学生学习及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自由发挥,探索和完成学习任务。如何才能做到角色的转变,老师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思想方面,只有老师在思想上彻底转变,才会正真的改变。不要以为自己是老师就高高在上,自己所说的都是真理、自己所做的都对。要和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的益友。其次作业方面,老师布置课堂作业最好能转变成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讨。老师在教学中应以观察和引导为主,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综合和思考,再进行集中讨论。最后互动方面,很多老师互动意识不强,在实际的教学中互动不充分,这样学生就无法体会到互动乐趣和意义,主要是老师还摆脱不了主导型教学的模式。

2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现代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是以图片、动画、录像和音频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教学形式,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理解和吸收也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很容易被激发起来,能使学生在兴趣中、在兴奋中学习[3-4]。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通过生动的有趣的多媒体教学很容易被突出和突破,从而变难为易,学生注意力会集中,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会大大增加,课堂教学效率很自然就提高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效果更为显著。如在小学低段一首诗叫《庐山瀑布》,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先把庐山的雄伟壮丽、直入云霄、孤峰突起的画面先映入学生的眼帘。然后多媒体上显示瀑布从天而降的气势、声响与壮观,让学生感到震撼而叹为观止。这样就将无声的内容变得有声有色,还可以化静为动,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但多媒体教学也有其自身的弊端,如多媒体所载负信息量过大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吸收能力减弱,理解和消化能力降低。有时多媒体里的生动的图片、动画或音频使学生只记住了这些,而忽略了重点。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视觉视听等感官需求得到了满足,但师生的交流互动少了,启发教学少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很不利。在现代社会里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几乎是万能,对其有点过分依赖,导致他们忽视了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板书,因为多媒体所载负的信息量特别的大、演示的速度相对也是比较快的,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增加板书书写时间,教师和学生都会利用这样的时间对正在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有些学生接受能力相对弱点刚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跟上来。针对一些重点,多媒体课件上虽已显示,通过板书的书写再加强一下,以便学生再加深印象。更好地掌握。

3传统教学知识和现代教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的过程就是文化的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历史可谓博大而精深,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其实也是五千年的文化史[5]。如何的传承和弘扬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每个老师特别是像我们这些小学老师面前的问题。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都有古诗词的学习、背诵,但比重不是很大。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作用。我们小学老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课本资源来充分的把传统文化很好传承下来,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古诗词意境优美、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远,可以说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一些国学故事中也渗透传统文化,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铁杆成针》从中可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礼节、习俗等[6]。对于古诗词可以采取背诵、朗诵、赏析的方式去学习,有老师引领。可能有些学生刚开始不一定能懂,可以采取先背诵的方式,古语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先会背诵,慢慢再消化。对于一些国学故事,可以在课堂上以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感悟其中的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道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虽然传统文化有如此之多的益处,但为何在每个学校没有大力推广了呢。其实有很现实的问题摆在学校面前,就是升学应试制度[7]。而应试的内容牵扯到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只有那么一点点,其中最简单最普通的几首古诗词会默写即可。应试的相关内容还主要停留在现代文的阅读和书写方面,因此每个学校都把自己最主要的精力和时间花在现代文上面、花在读写上面。而花在涉及到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精力和时间就很少很少了。有些家长心理也是很矛盾的,一方面这些家长认为传统文化知识对自己的孩子待人接物、孩子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很希望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来塑造一个品德方面比较优良的孩子,他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假期时间参加一些相关的夏令营活动、在周末的时间参加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这些家长虽然也知道孩子多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对其自身长期发展是很有用的。但是他们的顾虑重重,因为现阶段还是应试为主,应试的内容最主要的还是现代文读写。担忧学生如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方面,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上不去,升学就困难。所以有些家长不得不忍痛割爱减少学生背诵积累的时间,更有甚者抛弃掉了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把传统教学知识和现代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成长。

4结语

在现代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小学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革新了传统的教学观,把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现代教学观念有机整合起来,才能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被动不情愿的学习转变为主动自愿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有机整合,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方法,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对优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教学素材更加丰富,课堂教学效率极大提高,可以说为语文教师添砖加瓦。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把国学经典的知识适当增补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和现代文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保证应对现在应试制度,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品质,以便使学生正真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长大成人后正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对家庭、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兰秋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05):42-43.

[2]刘学海.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及策略[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8):225.

[3]任鹏.浅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8):32-33.

[4]杨萍.浅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14(17):130.

[5]张志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7):10.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3)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59-02

1.前言

语文是基础课程,它不仅是所有科目学习的基础,更是我们认知世界、了解世界窗口的平台。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两大作用,一是基础性,这个基础性就相当于事物的根基,这是“通道”,所有的营养、水分、矿物质都从这个根基上获取;二是扩充性,即利用语文知识的载体,将其他知识进行融合和发展,继而得到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语文知识的缺乏必然导致其他学习的阻滞,“通道”不畅通,营养、水分、矿物质就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循环。在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项既有实践意义又有理论价值的实验研究,很多的学校都在试图寻找适合于自己的情景教学的方法。小学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童学习,从学习中获得成长的知识、体验成长的快乐以及获得创造世界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会同知识,能强化学生的素质、激励学生成长,最终演变成学生的精神财富。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当中就会有一个目标;也依据这个目标,情景教学的方法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如何才能把语文课程和情景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学生的素质和创造能力,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几个观点。

2.语文情景教学方法

2.1情景教学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教育的实质是教育人、塑造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授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假如不能很好把握学生的特点,语文课程的学习要求将不能很好的完成。情景教学的建立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上开展,不能浅尝辄止;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不仅是语文知识的教授者,也应该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老师。找出学生喜爱的事物、挖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再融汇学生的语言特质、思维取向,结合语文课本知识加以贯通,在此情况下,学生能注意力集中,心灵沉浸交汇,完全被语文老师一步步的引导,这样很容易理解教师的意图,从而和老师进行流畅的互动,增强学习的效果。

2.2情景教学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新课标之前的很多情况下,学生都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现在也有很多人在天天讲学生的主动性,但苦于没有实质的办法;笔者认为学生自发学习精神习惯的开发,并不是“只争朝夕”的事情,更不会“一蹴即就”;首先语文老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无助于学生主动性学习精神的提高。语文情景教学方法,我们要有一个持续的场景,笔者形容它是一个电视连续剧,之所以这样,笔者认为情景教学不宜切换太快,今天这个场景明天那个场景,很容易使得学生产生跳跃感而迷失其中;情景要有个主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线条进行联系;在此主线的引领下,学生的精神思维能处在一个连续联系的状态,往往能使得学生对下一个情景的期待,也正是这种期待的心理,让学生“主动出击”的念头得以产生;学生年纪小,有天然探究好奇的心理需求,对未知世界有向往感,由此主动学习的精神就会得到逐步的加强,继而会形成一种习惯,最终成为学生自身素质的一部分。

2.3情景教学要与自然情感联系在一起

所谓“情景”就是有情有景,语文情景教学要将知识场景和情感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这个情感元素是情景教学的一个无形的线,也就是这个线一直牵引着学生的思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满怀激情的学习。这里无疑还要涉及老师和孩子的关系,老师是教学引领者,孩子是被教育者;老师和学生处于一个思维平台,会使得学生有趋向意识,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情感依靠;我们有时可以听到学生评价自己的任课教师,这都是学生心理情感的表露;假如我们教师能够触摸到学生情感的脉搏,这种感情是很容易建立起来的。在此情况下,老师掌握了学生的情感动向,并将这种动向化为情景教学中的一根红线,那么情景教学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2.4情景教学要具有美感

俗话说,人性天生爱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也不例外。事实上,语文课程就是一种美的传播,这种美存在于语言文字当中;我们采用情景教学只是放大了语文之美,把隐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美进行了公开的昭示;在实际设计语文情景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是审美者,从不同角度来挖掘美的素材并制造场景,使教学课件成为“美”的结晶体。由美而产生舒适的心理,大大缓解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的压力,继而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之下学习,不仅能更好的学习到语文知识,还能够得到美的享受。

2.5情景教学提倡传授“鱼竿”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鱼竿”,以前教育的手段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学生主体的参与性不足。在语文情景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非常重要;我们教师可设置一些工具让学生去自己动手,进行一定可控范围的创造和制作。学生在制作、组合、使用工具中学会创造,动手动脑;同时,在“情境”中,学生之间学会交往、合作,这非常有益于情景教学的拓展和深入。不仅能在在课堂上兴趣高涨,也能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情景,不失为语文情景教学的一种手段。

3.结语

老师承担有神圣的职责,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肩负责任重大;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还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情景教学的方法被老师经常采用的,并且富有成效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情景教学的拓展不能停留在某一个阶段,而是要长期进行下去。学习无止境,语文教学的方法也就没有终止的那一日,小学语文综合能力训练是一项需要学生全程配合的工作,在思想上明确,那么,语文的整体素养和能力也会一起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锦霞.探索情景教法 提高教学质量[J]. 今日湖北(理论版). 2007(03)

[2]沈海萍.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管见[J]. 吉林教育. 2009(29)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4)

1.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语言的魅力也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的认知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热情,能通过语文的学习感受到语言的艺术,让学生主动的探寻语言之美、文字之美,通过语文课文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良好的品德以及高尚的情操。并通过小学基础阶段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

2.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思想和教育手段的有效结合,能有效地促进现代教育目标的实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可见,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把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坚持"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才能创造更加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2.2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和模式比较单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可以节省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光看、光听的记忆率"。可见,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还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小学生智能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课外辅导,它所显示出的巨大优势,往往令常规教学望尘莫及。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在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刻舟求剑》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相应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更能够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如《海底世界》的相关视频,不仅让小学生在欣赏魅力景象,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在教《皮球掉进池塘了》一课时,先让小学生说说电脑屏幕上打出的两幅图的内容,然后出示一幅空白的画面,同时放出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有了前面两幅说话的内容作基础,又创设了情境,小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也激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2.3语文教学具有涉及领域较多,知识面较广的特点,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丰富其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把各个教育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如远程教育资源的内容有国家配发的光盘、有卫星网播发的资源、有因特网下载的资源等。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当地教育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加工和整合,使其符合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3.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5)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后,就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比如,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以表演帮助体会课文中的情趣、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开展学习竞赛、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师生角色互换、以教师之情激发学生之情 、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或随手画上几笔,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的良好手段。

如在《船过三峡》一文学完第二段时,可让学生读读课文,想想插图中哪些景物画得好?好在哪里?哪些画得不好?为什么?根据课文,插图中还应该有哪些景物?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增,同时,通过积极大胆的讨论,也进一步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又如在讲读第11册《林海》第二自然段中的“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时,如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云横秦岭”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想象秦岭孤峰突起,陡峭险峻的样子,再画出连绵起伏的小兴安岭与之对比,温柔的特点跃然呈现在脑海中,学生形象地感知了小兴安岭的特点,同时,具体感受到语言大师用词的精妙,激发了同学们对温柔的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二、指导学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我们应在小学各个不同的学习阶段,有所侧重地紧扣某一项训练目标,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并始终坚持“练中导”,让全体学生参与全过程的操作,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加深理解,使学生的“学习”和“获得”通过阅读实践自行去领悟,而不是硬灌给学生。

例如第七册第19课《船过三峡》的训练目标是“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这篇课文第2自然段要求背诵,教学时,教师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

①小声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段主要写什么?

②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三峡的山“奇”呢?

③思考并讨论,得出从“笔直、高耸、像蘑菇、像骆驼、像仙女”等词能体现山“奇”,并板书。

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一自然段。

⑤范背。学生带着羡慕和敬佩的感情欣赏老师有声有色的背诵,背完后学生激动地为老师热烈鼓掌。老师趁机问学生:“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背下课文的吗?”一石激起了学生强烈地想知道老师怎样背下课文的波澜,他们睁大了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听老师告诉他们背课文的诀窍:“借助重点词句背诵。”然后教师就指导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词句,再结合板书背课文,学生也很快能背下来了,心中无比喜悦。老师检查完效果,再让学生回过头来咀嚼学习过程,想一想: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把课文背下来的?这样,学生对背诵课文的方法有了初步认识,而这个认识是从阅读实践中获得的。学生在学习中领悟规律,掌握学法,运用获得的能力再去学下面的课文,完成从实践到认识再回到实践的学习过程,学生定会唤起强烈的学习欲望。他们具有了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力,自然会提高课堂效率。

三、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6)

小学语文识字对小学生来说,是最基础的学习,不仅仅是语文的阅读写作,也是学习其他各学科的起点。小学生对文字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自身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随着我国的信息化进程,文字已经随着网络覆盖社会的各个领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其实现的前提,就是具备一定的语文识字基础。所以,在小学阶段,就需要加强对小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进而开启更多知识的学习。

一、激发小学生识字兴趣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堂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再现、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或者视频等方式,形象、具体地让小学生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内容变得直观具体、生动有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进行拆分讲解,能够使小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进而加强对汉字知识的掌握。

二、引导小学生掌握识字规律

活泼天真、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对身边每一件事情都非常有兴趣。例如:一些广告牌、报纸杂志等。所以,教师应该把语文识字知识的教学从学校的范围中走出来,开放教学。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特别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有些小学生在通过语文课堂学习到一些汉字之后,能够自己阅读一些故事书刊。这时,教师可以与家长联合起来,让小学生在家里学习识字。例如: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在常用的生活用品上粘贴写着汉字名称的纸签,并定期更换文字内容,使小学生在潜意识中掌握汉字。

总的来说,在小学教育中,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不仅仅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基础内容,也是进行其他学科知识学习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对小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识字兴趣,运用灵活有效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各种具有趣味性的途径加强小学生的文字阅读量,使小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识字。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7)

二、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

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我在教学《“两弹元勋”邓稼先》时,以“我的偶像”引入,接着把邓稼先的图像挂出来,让学生们猜猜他是谁,讲述一下他的故事,学生情绪高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在书上找答案,较短时间里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的科学家,顺理成章地为老师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在教学《人类的朋友》时,老师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出现茂盛的大树、碧绿的草地、清澈的山水、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生动的画面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接着教师问学生:“你们想去这个美丽的树林吗?愿意成为小动物们的朋友吗?”以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指导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了解,进而启发:“这节课我们要开动脑筋,怎样使大自然更美丽?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学生们在情景的创设下饶有兴趣地展开丰富想象,想出了很多好办法,促使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有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三、开展良性竞争,鼓励学生进取

竞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由竞争而产生的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都是二十一世纪不可缺少的现代人素质。我们教师必须结合语文教学,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竞争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一展所长,不断进取。如:学习完阅读课文《将相和》后,老师要求各小组学生把最精彩的部分演出来,看准演得好?同学们都开动脑筋,积极商量,终于在表演时,每组同学都在前一组同学表演的基础上吸取优点,改进不足。第一组演完后,第二组加入了简易道具,到第四组时不仅加入道具,而且演技都提高了,甚至能脱稿表演可见是用了一番心思的,到后来为止第一组要求再表演一次,声称能比前面的一组演得更好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们进步的呢?是创新,是进取心为内驱力萌发的创新灵感,因此进取心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个性品质,也是让现在学生成为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语文课上进行朗读训练时,一位老师采取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们找自己的榜样,敢于向榜样挑战。在教学《匆匆》朗读时,有的同学向班上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挑战;有的学生向老师挑战;还有的甚至向朗读磁带的播音员挑战,就在学生多次的失败与成功地朗读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让他们很好地体会课义感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创新个性品质。

四、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

现在许多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愿意付出努力,但兴趣受到客观原因(困难、挫折)的阻挠时,就半途而废了,这种没有持恒心,没有坚强意志的学生是不会攀登科学辉煌顶点的。创新人才之所以会取得杰出成就,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老师要依据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给学生树立典型,培养他们的这种品质。例如:在总结《突兀的石头》一课时,问:“假如小时候的李四光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会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发现石头的来源吗?为什么?”同学们都各抒己见,于是老师总结:“同学们,愿意以李四光为榜样吗?”生:“愿意”。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8)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有一次给学生讲课时,忽然把身体侧过去,让学生看他的头脑的侧面形象,并比划着说:"假如由我的眉毛,沿着额头,头顶心、后脑勺,头颈直到脊柱,画一条弯曲的线,那是标点符号中的什么号?"学生立刻回答:"问号。""对了,我们人类头脑的侧面形象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人生在世,一定要勤于、善于提出问题啊!假如我们不善于提出问题,我们就对不起自己的模样。就不配称个人!"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习,无疑是带着问题而来,带着问题而去的活动。文学家巴尔扎克认为"?"无疑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科学家爱因斯坦则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穷追问题罢了。他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技能上的实验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因此,教学生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学启于思,思启于?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也是探求真理、创造发明的起点。有了问题才能引起思维,才能进行探索,科学研究如此,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也同样如此。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所以,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可见,教育教学应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故,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是当今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注重培养创新思维

在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中,都要体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人格的培养。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师生以大量的精力投入分数争夺战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从提高学生的成绩出发,学生则更是习惯于在试卷中转圈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缺少未来意识,缺乏创新精神,急功近利,陷入应试泥潭而不能自拔。新教学模式,应是唤醒学生漠然状态的一针强心剂,让学生放眼世界,关注未来,认识到创新于未来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学习状态之中。同时,在课堂里,以树立长远目标增强学生创新的内驱力,以新鲜感、愉悦感、充实感、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快乐情绪,在困难挫折面前锻炼他们的顽强坚韧、锲而不舍的坚持性,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诱发他们强烈的兴趣,激起浓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让他们养成热情、独立、自信、乐观、幽默、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等良好的创造个性。尤其是要注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思维的灵活变通是指考虑问题时,思路开阔,不拘泥,不刻板,能与事物发展变化的实际相协调,善于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等变化,灵活地迁移,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从一种方法想到另一种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探索、解决问题。它包括:思维起点的灵活――在思维起始的时候,就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确定思路,不死守一隅。思维过程的灵活――在思维进程中,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伸缩性强,能及时纠正误歧,根据进程中的实际变化不断变换着眼点。思维结果的灵活――思考的终结并非只求唯一答案,而是产生多种可能性方案,有比较选择的余地。思维方法灵活:头脑不僵化,不被某种固定的意识所牵制,善于运用多种思维形式,正面与反面结合,顺向与逆向交替,分析与综合共用,形象与抽象互动,以寻求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三、注重电化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9)

一、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比

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三、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

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

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演示实验法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

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五、动作释义法

比动作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比动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鸬鹚》一文,在描写鸬鹚捕鱼和渔夫取鱼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鸬鹚捕到鱼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比一比“钻、拍、跳”的动作,做一做“抓、挤、甩”的动作。学生就不难领会渔人熟练的动作与欢乐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六、电教演示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10)

一个教师教学方法的形成,是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经验积累的结果,是教学成熟的标志。目前学校使用的虽然仍是学计划、大纲和教科书,但每个教师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特长进行教学,既要遵循认知规律,也要有创造性,并能体现个性,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艺术品,就其内容和表达方式看是丰富多彩的。每篇课文都有独特的构思和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方法。随着教改的深入,语文教师应该学习、熟悉、掌握各种流派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喜欢用启发式教学法,层层深入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诱导,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如学习《皇帝的新装》时,为了更好地揭露皇帝、"诚实的"老大臣和一位"诚实的"官员等的自私、虚伪、愚蠢和欺骗,我安排学生进行课后续写训练,并启发他们从侧面描写效果可能会更好些,果然,有个学生写两个骗子因分赃不均争斗起来,并且每次骗取的金钱数额也经骗子之口给道了出来,起到了很好的讽刺效果。有的教师凭自己对教材和学生的深刻了解,运用探讨式教学法,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从而积极进行探索。如学习《天净沙 秋思》时,学生对"古道西风瘦马"产生了疑问,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的:高大的马都累瘦了,那漂泊在外的游子所历经的艰辛则不言而喻了。随即学生的才思如海决堤,大家纷纷扬扬历数了游子的种种艰辛,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学习的氛围也越发浓厚了。

当然 ,语文教学决不是教师问学生答一个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展现自己独特的教法。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同一句话,会说的,能把人说笑起来;不会说的,会把人说得跳进来。" 魏书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的六步教学法,充分显示了学习指导的功能,经他培养的学生会学习,掌握了各种知识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具有一种学好语文的欲望和能力。魏书生的板书也颇具特色,字体、布局经常变换,楷隶行草运用自如,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并享受诗歌美的同时,更应当提高我们发现美并创造美的能力。我在从事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一词的教学中,曾经给学生布置过一道拓展练习题,要求学生借助想象的翅膀,依据诗文中的人、事、物、景,假想自己身临其境、身处其中还会有哪些活动。我的话音未落,学生已争先恐后举起了手,有的说白发老妇人在缝补衣衫;有的说她一边缝补衣衫一边和已醉的老翁闲聊:也有的说老翁已醉了,他不是在闲聊而是在说梦话呢:还有的说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后钻进哥哥编的鸡笼里去捣乱了……凡此种种,真是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诗是想象的语言,想象是诗的翅膀。听着这些大胆而又合理的想象,我内心无比的欣慰无比的喜悦。因为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引领学生在诗的意境中遨游,体味诗词的内涵之美,从而达到陶冶身心的目的,这便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通过此次想象教学法的教学尝试,让我更深刻地体悟到想象在诗词欣赏中的重要作用。在我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也逐渐形成自己在诗词教学方面的一些特点。

语文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教法,使学生觉得上语文课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进而达到热爱语文学习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篇(11)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的学习与教育方法也进入一个新的挑战时期。语文课是我们的母语课,然怎么样才能更好的授教好我们的母语课呢?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这些经验谈谈我的一些观点及建议。

一、学习语文的意义

⑴激发浓厚的兴趣

激发浓厚的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特殊积极的个性倾向。这种个性倾向能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并且具有向往的心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精神饱满而又心情愉快的去学习探究。培养兴趣的方法有:

①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信任、期待和鼓励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给学生一种“器重”的暗示,激发他们的潜能,增强他们语文自学的兴趣和信心,在语文自学辅导教学中,教师热切的希望、期待的目光都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乐学”之中。

②在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即在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肯定鼓励。当一个人的进步和才能为他人所承认时,他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学生的学习受到教师的鼓励、肯定和表扬,他的学习兴趣就会得以充分的激发。例如:在“知”环节,当学生对学习收获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其理解程度哪怕是不够全面或不够准确或不够深刻,教师都不应指责,相反,应从“微小的进步”或“微小的收获”的角度给予认可、肯定或表扬,为他们创造最佳心境。激励其树立信心增强兴趣。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去体验自己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的愉悦感,进而对学习产生持久的深层次兴趣。

③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中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它不仅具有知识性、思想性,而且也具有审美性。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掌握知识、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变为一种审美的过程,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从而激起心理愉悦,激发学习兴趣。

⑵强化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自身活动所持态度的体验。良好的情感可以促进和补偿学生的智力活动,并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情绪倾向是制约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积极和稳定的情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催化剂”。

⑶锻炼坚强的意志

小学生的兴趣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必须在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使他们的兴趣稳定起来。意志是人为了实现预定目的,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内心矛盾和外部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一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就能用调节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心理状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实现预定目标。

⑷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对自学能力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程度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终生受益。首先,要培养学生专心认真的习惯,要使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对每个学习环节,学习内容都要以严谨的态度去对待,而不能马马虎虎。二是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读平面的语言文字,从抽象的语言符号中产生联想和想象,在大脑中获得清晰的表象,建立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最终读懂课文,而不能“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三是要手脑并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学习与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应有自己的学习与教学方法,这就是启、读、练、知、结。

⑴启,就是启发,即在上课时教师先面向全班启发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自学方法。“启”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自觉学习,让学生知道这一堂课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怎样去完成。在这一环节中,除了教师必要的讲解外,课文中的思考题也承担一部分“启”的工作。

⑵读,就是让学生自定步调去阅读课文,凡是课本上的文字,包括课文、课后习题等,都要求学生认真地读。学生阅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默读、朗读、泛读、精读、速读等,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要求,各有各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口到、眼到、耳到、脑到、手到。在自读训练过程中,要强化学生自读的主动性和稳定持续性.要保证课堂上所必需的自读时间以及自读时间的完整性。

⑶练,就是学生按教材或教师提出的要求完成课堂上的练习,接受各种语文能力的训练。“练”一般来说与“读”同步进行(这与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在语文教学中,“读”也是“练”的一种形式。此外,“练”还有读中练与读后练之分,而读中练又是大量的、经常的。

⑷知,就是在全班学生完成规定的自学任务之后,让学生当堂知道自学的结果,肯定正确的.纠正错误的,这实际上就是教学上的即时性反馈,是一种自检与他检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流、议论,均属“知”的教学环节。

⑸结,就是最后小结一下这次自学的经验教训,明确在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克服什么,有时也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这一环节所用时间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