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大全11篇

时间:2024-01-12 14:49:14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篇(1)

The Characteristic and Enlightenment of Cultural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n Qi CountyLI Weidong1,LI Shangang2,ZHANG Ying3(1. Dept. of Publicity, Qi County Committee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Jinzhong 030900, China;2. Management 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Jinzhong University, Jinzhong 030600, China3.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Jinzhong University, Jinzhong 030600, China)Abstract: The vivid and dramatic cultural construction made Qixian County become famous and madeits culture prosperous. There is such a great diversity of cultural types and broad participation in theproces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n Qi County that cultural construction met thespiritual entertainment of the broad masses of people and different consuming needs of the broad masses ofpeople. Being self-suffient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practical results represent the direction of social andcultur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Positive and progressive contents andcloseness to reality promote the theme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culture in the new era. By successfulexperience in building new rural culture in Qixian County, we get three enlightenments: First, the Party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scientiously strengthen leadership over the work of rural culture; Second,the government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nurturing rural cultural market; Third, we shouldvigorously train and develop amateur mass culture team of people.

   Key words: Qi coun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the spiritual entertainment of thebroad masses of people; the consuming needs of the broad masses of people

祁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化先进县,是晋剧、祁太秧歌、北方民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写作论文更是蜚声海内外的晋商圣地,所辖城赵镇是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祁地文化。名城文化、名人文化、晋商文化、民俗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等六大文化尽显祁县魅力。近年来,祁县县委、政府立足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建设经济强县和打造文化祁县协调并进,积极引导和激活和谐文化建设要素,着力构建多元化文化投资格局,催生发展文化产业经济,促进了和谐祁县建设和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

1 祁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1.1 类型多样,参与广泛,满足了广大群众精神娱乐和文化消费的不同需求全县民办文化活动从活动内容上可分为晋剧秧歌票友、传统社火、民间剪纸、图书借阅、电影放映、威风锣鼓、武术健身、文化市场综合经营等十多个种类;从开办形式上可分为个人独资、多人合资、村委参资、企业出资等四种;从活动区域上可分为室内、院落、街道、广场等四种形式;从活动时间上可分为定期、不定期和常年三种形式。在文化活动组织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极具地域和行业特征的文化活动区域,如东观镇民俗表演、贾令镇晋剧票友、古县镇秧歌票友、城赵镇民间剪纸、西六支乡八音吹奏、昭馀镇社区文化、城区集镇区经营文化、旅游区晋商文化等。

据统计,全县常年参加民办文化活动的群众已达5万多人,每年举办活动近3 000多场,成为了广大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和载体[1]。贾令镇东阳羽村维镜文化大院、北左村民村合办的晋剧票友文化大院活动时聚满了十里八村的观赏群众,高峰时有300多人;权勇文化大院吸引了丰泽村20多家企业的青工观看电影和数千名青少年学生阅览书籍,常常是“人满为患”;原东村王德林剪纸文化大院常年有50多位老中青妇女剪纸竞艺;女企业家权芝芬创办的“燕子”社区文化活动点更是聚集了上百名爱好健身、表演、舞蹈的城镇妇女;古县镇温曲村的武术文化大院里展示的却是农村青年舞刀弄枪、健身比力的竞技场面;东观村庆福文化大院参与晋剧秧歌票友活动的骨干分子就有30人之多,有干部、教师、工人、农民,夏天在东观村中心广场上进行活动时,每场都吸引着近千名群众驻足观看。县城乒乓球俱乐部吸收有爱好者200多名,活动会员150多名,30张球台每日里都是占无虚席。由13位中青年书画艺术爱好者成立的麓台书社,仅两年的时间就举办各种全县性和跨市县书画联谊展10多次,并拓展到了篆刻、绳编等多种艺术门类。书社整日里宾朋满座,舞文弄墨,成了全县书画爱好者的活动乐园。这些不同类型的民办文化形式,五彩缤纷的大院文化活动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群在文体娱乐和文化消费上的需求,成为了公办文化的有益补充,在全县城乡营造了浓厚的和谐文化氛围。

1.2 简约自办,注重实效,代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民办文化组织的创立者有农民、工人、退休干部、企业家等。他们怀着对民间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服务群众的奉献激情,自我筹划、自我筹资、自我组建、自我活动、自我创新、自我完善,在人员、资金、场地、器材都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开辟自家院舍,主动联系四方,克服生产生活矛盾,渐次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今天有活动场地、活动器材、活动制度、活动队伍、融资渠道,甚至有经营市场的较为健全的民办文化组织。晓义村刘继拴创建文化大院之初仅筹得资金1 600余元,购置了晋剧文、武场乐器设备,在活动过程中把乐器保管和使用分配到人,自我保养和维护,历经十余年器材完好如初。丰泽村夕阳红文化活动中心把每年节庆期间为企业和单位进行助兴演出所得的赞助款集中保管,全部用于器材维护和活动开支。西六支乡祁城村范青山,20世纪90年代初与家人一道创办起了八音吹奏教习班,网罗吹奏好手进行技艺交流,挖掘整理传统曲目30余个。在此基础上,他组建起了一支经营性的民间吹奏队,并多次代表祁县参加国家、省、市级大型文化活动展演,现已发展成为有固定人员30多人,年经营额30多万元的知名民间文化经营团体。

民办文化在各个层面凸现出的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顺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物自主发展的规律,克服了以往村、镇集体等公办文化中“有人参与、管理松弛”的弊端。另一方面,民办文化组织简约发展,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小投资、重实效,资源整合利用。据统计,全县非经营性民办文化组织(民村、民校合办除外)中投资基本在15万元以下,场地以闲置的自家院舍和村委、社区提供的场所为主,器材大多采用独资、合资或企业赞助和社会募捐等形式购置或自制。参与人员自觉自愿甚至还奉献自己的积蓄。晓义村晋剧票友文化大院主要骨干30多人,联系有清徐、太谷等数十个村的近百名爱好者,但是其器材价值不超过3千元,却排练出了《算粮》《走山》《金水桥》《渭水河》等近10个折子戏。东观村、民村合办的文化中心有电子琴、架子鼓和晋剧文武场乐器、音10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响、戏装等,总价值仅3万多元,却能演出30多个曲剧目,而且多次组队参加省、市、县的节目调演活动,并获得优异成绩,这在专业团体中是绝无仅有的。权勇文化大院藏书17 000多册,收集电影拷贝1 600多部,累计投入11万元,但其市场价值却超过了30万元。在从事民办文化的过程中,一些“文化能人”还把有消费市场的文化项目推向市场,走经营文化之路。县里组建的昭馀晋剧团,其组成人员大部分来自于村镇民办文化活动点。兴艺民间器乐培训中心等都是由自办文化发展起来的经营性文化单位。这种花小钱、办大事、重实效的民办文化之路,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文化如何建设、如何完善做出了积极探索,也昭示了今后民间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方向。

1.3 内容向上,贴近实际,弘扬了新时期构建和谐文化的主旋律祁县农村文化活动从活动内容、服务形式、文化产品等方面展示的是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扬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赞美讴歌新农村建设风貌和新人新事的和谐画卷,呈现出了向上性、时代性的健康内涵。里村麻万全文化大院把文化大院办成学习科技的园地,先后聘请太谷、清徐、平遥等地的农业技术员举办温室大棚、酥梨套袋、肉牛育肥、辣椒加工等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讲座,并把讲座录音每周用高音喇叭复播一次。城赵镇剪纸文化大院里的剪纸艺人们创作的《水浒传人物谱》《计划生育大国策》《百业图》《奥运中国》生动地再现了水浒人物的迥异个性,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展示了祖国建设新貌。东风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舞蹈队排练的秧歌舞《夸夸咱宿舍新变化》,充分展示了社区建设的喜人景象和她们喜悦的心情。丰泽村夕阳红文化活动中心自编自导自演,推出了反映婆媳不和的秧歌剧《一日三餐》和《满月风波》,教育人们赡养老人是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公演后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建军80周年”,权勇文化大院精选出爱国主义影片200多部,在县城广场、建筑工地、机关社区、村庄企业等处轮放750多个场次。还主动参与夏季7月份的昭馀文化广场“电影放映月”活动,使成千上万名青少年学生和消夏群众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东观是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活动中心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举办了“美丽东观,歌颂家乡”秧歌票友电视大赛,爱好者踊跃参与,乐此不疲。十七大学习宣传期间,丰泽村夕阳红活动中心自编自演了《十颂十七大》《十七大报告十八个新亮点》《县委书记讲党课》等剧目,受到了党员群众的热烈欢迎。乔家堡文化中心的50多位中老年妇女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主动担负起宣讲十七大精神的光荣任务,挨家挨户赠送十七大报告和宣讲十七大精神。由此看出,民办文化组织弘扬的是时代的、向上的健康文化、科学文化,弹奏出的是凝聚民力、共谋发展的和谐乐谱[1]。

2 祁县新农村文化建设对全县经济社会的影响

如火如荼的民办文化,着实成了祁县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了广大群众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那么,民办文化带来了什么呢?一是民办文化“红”了祁县,“火”了文化。全县八大乡镇六大社区都有民办文化,类型各异,特色明显,参与群众呈上升趋势。有些村还出现了多个文化大院齐头并进、较劲比势的势头。如丰泽村已发展有五个公益性民办文化活动点。继晋商大院之后,文化大院已成为祁县的又一品牌。2007年权勇文化大院就接待全国各地来访者近5 000多人,还上了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民办文化的确是“红”了祁县。民办文化大院的“火”使一些传统的文化项目进一步发扬光大,使濒于失传的民间艺术再度予以传承。祁县秧歌的上百个曲目、温曲武秧歌、火流星、祁城民间泥塑、木雕、石刻等传统项目在民办文化的襁褓中再度孕育成长,文化资源得以发掘利用,还产生出文化经济效益。乔家旅游文化开发公司等就是以策划、生产、销售传统特色文化产品(五谷画、葫芦烫雕),开展传统特色文化服务(驼队、民俗表演)等为主的文化企业。大院文化使得“文化”这块大蛋糕更加充盈和丰实,着实是“火”了文化。

二是民办文化弹响了全县共建和谐的强音,焕发出广大群众健康向上的人生心态。无论是晋剧秧歌演唱,还是图书电影服务,反映出的都是守礼法、讲团结、谋发展的向上价值理念,吹起的是党和政府科学发展共奔小康的奋进号角。参与文化活动的人能远离麻将桌、是非圈,追求的是经济富裕后的文化新生活,崇尚的是文明和谐的人生新理念。常年参与文化活动的人员性格开朗、精神矍铄、身体健康、共事和睦、邻里团结,没有、懒作等恶习。文化活动组织着实为城乡群众营造了一个和谐的“人文圈”。

三是文化活动营造出了“尊文重教”的浓厚氛围,影响和培养了新的一代。大院文化的繁荣使一些11(总第101期)祁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启示(李卫东等)地方一改以往在文化建设上的“穷文化”、“软文化”的做法,认识到了扶持发展民办文化是得民心、见效益的大好事。如丰泽村权勇文化大院就接待本村和县城学生参观展览、观看电影、阅读图书等。在权勇、夕阳红大院文化的熏陶感染下,丰泽村尊文重教成风。2000年以来新培养大学生80人之多,相当于该村前20年考上大学人数的总和,中考成绩连夺全县农村中学之冠,丰泽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村”。红红火火的大院文化,在祁县大地上营造出了民生和谐、社会文明的发展氛围,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2007年,非旅游类文化经济产业实现产值近7 000万元,安置就业3 000余人,晋商文化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成绩斐然,被晋中市命名为平安县创建先进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繁荣。

3 祁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经验祁县新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得益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更主要得益于党政各级组织对民办文化的培育催生、精心呵护和正确引导。县委、政府、宣传文化职能部门和村镇社区因势利导,在民办文化的催生发展中勤于担当好各自的角色,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方针,始终坚持“群众文化群众办、社会文化社会搞”的文化共建方针,积极扶持民办文化,放大大院文化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事业的综合进步。

3.1 县委、政府当好“中军主帅”县委、政府充分发挥民办文化组织知晓社情民意、联系群众紧密、随时随地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活动成本简约、宣传效果显着的优势,一是坚持推进“文化祁县”发展战略,对民办文化发展予以重点支持;二是进一步加强党和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文化工作纳入县四大班子领导工作责任制,把发展壮大民办文化作为基层文化工作的重点。县委书记、县长多次深入民办文化大院了解情况、现场办公,放大大院文化示范辐射效应;三是在执行和制定“十一五”规划中把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费比占到当年财政支出的1%,并逐步加大在公益性文化事业支出中扶持民办文化发展的投资比例;四是启动文化阵地设施综合利用工程,把机关单位、学校企业、村镇社区内的文化活动室、活动场地摸清底数,由乡镇和系统党委与产权单位协调,优先民办文化组织开发使用。如晓义村、东观村、里村、北左村,都是由村委出面提供场地,出让给民办文化大院使用的;五是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民办文化参与企业和公益性文化活动,推广“经济带文化、文化促经济”的企业文化和民办文化相结合的运作办法。每年元宵节文艺活动的社火队伍中的绝大部分表演者来自于各村镇、社区的文化大院,单位、企业举办庆典和县里举办的消夏文化活动中,都能见到民办文化大院活动队的活跃影子;六是积极支持文化部门工作,把乡镇、社区的文化服务干事全部列为财政供养人员,解决其后顾之忧,把辖区内民办文化的发展状况列为其岗位工作目标的考核内容。通过以上措施给予了文化大院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和宽裕的政策环境支持,使得祁县民办文化近三年来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

3.2 宣传、文化部门勤做“护花使者”一些文化组织初建伊始,大部分传唱的是传统剧曲目,没有新意。宣传、文化部门就及时选派专业创编人员深入到村镇大院实地采风,并紧密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利用文化大院活动阵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科技知识。如十七大精神学习宣传期间,把100多册报告和辅导读本赠送到权勇文化大院和丰泽村的党员农民手中,县委书记、宣传部长等领导亲自到场为大家做十七大精神学习辅导,畅谈学习体会;文化部门组织编创人员深入到古县镇、城赵镇等村办文化组织帮助活动群众编排脍炙人口的小节目。文化部门实行了文化系统单位、乡镇文化中心专业人员包乡镇、蹲村户的办法,经常性地深入到各文化组织和活动点实地辅导,与活动群众一道载歌载舞,锤炼品赏。节庆和农闲时间文化大院里到处能见到文化服务人员忙碌的身影。文化馆多次深入大院进行图书、图片展览指导,图书馆服务人员为文化大院的图书分类编目,文化中心对电影拷贝名单进行整理打印,宣传部的领导经常去文化大院摸排调研,为其排忧解难、鼓劲打气,还整理编写事迹材料,发挥其在民办文化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文化部、省文化厅等单位奖励权勇文化大院电影机、发电机,把其列为财政部、文化部“送书下乡工程”配送点。宣传、文化部门对权勇等文化大院的培养和宣传更加坚定了创办者办好大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3.3 村镇、社区甘做“娘家人”村镇、社区党支部、村委从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给予了文化组织最大限度的支持,担当了“娘家人”的角色。北左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委办公设施破12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旧,但对于开办的晋剧票友文化大院以场地、水暖电和购置电视机、VCD机等设备的支持;丰泽村支部、村委在近年来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投资400余万元兴建了中小学校和完成了村内街道硬化,又专门拨付5万元兴建了100多平米的室内小剧场,购置了乐器、音响等设施,专门提供给“夕阳红”文化活动中心常年使用;权勇之所以能成为全县文化大院示范户和省、市民办文化业的优秀典型,离不开丰泽村支部、村委二十余年的关怀支持。在1995年集体经济极度贫乏的情况下,是老支书自己借钱支付他全年的电影放映费,在他面临困难,产生停办大院的念头时,是村委领导及时给予谆谆教诲和物资支持,扶持他的文化大院走到了今天;东风路社区安康小区是全县最大的居住区,该区物业中心面临收费困难、更换锅炉资金紧张的困扰,仍出资5万多元新建了文体操场,购置了2万多元的活动器材,并出资主办了该社区文体表演大赛和庆典晚会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正如里村文化大院的创办者麻万全所言,“没有支部、村委的关怀支持,没有老百姓的热情相助,我们是办不到今天的。有了娘家人的支持,我们信心更足了,劲头更大了。”

4 祁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启示4.1 党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是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的需要,也是满足农民求知、求乐、求富的需要,更是提高竞争力、发展地方经济、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需要。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努力弘扬优秀文化,改进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充分保证对农村文化经费的投入,落实国家扶持公益文化事业的各项政策,切实承担起政府发展公益文化事业的责任,推动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4.2 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政府“角色”不可或缺政府要按照“群众文化群众办、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思路,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的新体制。要围绕满足农民文化消费多样化的需求,着力构建以戏剧、电影为“主打产品”、以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文化产品供求体系,探索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政府要建立“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机制。拿出适当的政策补助,作为激活农村文化市场的推动力,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把戏剧、电影下乡纳入市场机制轨道。要鼓励、引导、帮助、扶持农民从自身需要出发,开办文化大院、农村图书室、农民演出团体及经营文化产业。要把文化大院等作为农村基层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掀起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潮。4.3 要大力培养和发展业余兼职的群众文化队伍专职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活跃基层文化活动必须依靠大批群众文化骨干。要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基层文化建设,不断扩大基层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保护和发挥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要充分重视蕴藏在农民群众中间的创造力,积极发掘和推广具有农村特色的文化活动形式,提高宣传文化机构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鼓励创作和演出农村小戏等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积极推广优秀农村文艺作品。在农村培育和发掘一批热爱农村文化事业愿意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骨干,建立一支不走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晋中市委宣传部. 2007文化晋中建设报告[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晋中市委宣传部.腾飞的晋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篇(2)

第一,喀斯特地貌是形成土地石漠化的母体和诱因,是西南喀斯特地区最基本的区情,是西南喀斯特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喀斯特(Karst)一词原来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意为碳酸盐岩构成的地质地貌景观。在我国“喀斯特”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喀斯特地貌是由于碳酸盐岩在雨水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溶蚀化学反应而形成地面岩石、地下洞穴管道发育、地表水漏失而使森林植被退化和水土流失现象。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面积为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型岩溶区,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和广东等省区市,其中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又相对集中分布于云南、贵州和广西等3个省区。滇黔桂3省区喀斯特面积达32万多平方公里,占三省区国土总面积的40%以上,其中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喀斯特石漠化面积达1万多亩。由此可见,喀斯特地貌是形成土地石漠化的母体和诱因,是西南喀斯特地区最基本的区情,是西南喀斯特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指出:“岩溶生态系统常以石生、旱生及喜钙性和地下空间为特征,是一种由地质条件(碳酸盐岩和岩溶水文系统及富钙、镁的地球化学环境)所决定的脆弱环境,全球许多岩溶地区也是贫困地区。”

第二,喀斯特石漠化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一种极端形态,而且喀斯特石漠化扩展速度非常惊人,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民生存生产环境的最大威胁,是西南地区的头号生态灾难。石漠化又称石质荒漠化或喀斯特荒漠化,它是一种在极为脆弱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基础上由于喀斯特生态系统和人为破坏因素相互作用,造成森林植被退化、水土严重流失,导致碳酸盐岩基石大面积或沙砾堆积地表,而呈现出类似荒漠景况的土地退化和寸草不生的现象。石漠化主要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目前西南地区滇黔桂三省区的喀斯特石漠化扩展速度非常惊人。据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生态专家贺庆棠教授介绍,我国岩溶地貌主要集中成片在西南的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区,3省区合计有岩溶地貌面积在30万平方公里以上,约占国土面积的3%,是黄土高原面积的二分之一。值得担忧的是,在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在逐年增加,平均每年扩展约2500平方公里,并不比沙漠化扩展的速度慢。目前,石漠化已经占到了岩溶地区面积的一半以上。在这里形成了大片大片的石山和石头地,完全失去了生态功能和生产力。

第三,喀斯特石漠化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发展缓慢、农村落后、农民贫困即“三农”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是制约和影响西南喀斯特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最原始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1986年全国划定的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中,滇黔桂三省区就有横断山区、滇东南地区、乌蒙山区、九万大山和桂西北地区等5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部分贫困县。1993年,云南省119个县市中仍有贫困县73个,贫困人口达796.9万,贫困县个数和人数均列为全国第一;同年贵州省87个县市中仍有贫困县48个,贫困人口632.1万,贫困县个数和人数分别列为全国的第三和第二,这些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大多数生活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从统计数据来看,200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366.4元,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11.73元,比上年增长2.7%,仅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59.7%,居全国第30位,仅次于而处于全国农民有均纯收入的挂末位置,与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上海市的5870.87元相差4.2倍。特别是到2001年底贵州农村还有307万贫困人口生活在高山深谷和石漠化山区,全省因强度石漠化失去基本生产和生存条件需要易地移民搬迁的群众约有45万人,另有约500万左右的农村群众生活刚刚越过温饱线。

第四,石漠化地区生态破坏极难逆转和恢复,被学界称为“生态癌症”的石漠化现象已演变成为喀斯特地区人类生存的最大敌人,石漠化防治任重而道远,这是西南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困难。由于喀斯特石漠化形成的原因受地壳运动、地层岩性、地质地貌、气候、人类活动诱因等复杂条件的影响,上述西南地区喀斯特和石漠化的面积大而且扩展速度惊人,加之目前石漠化防治的科技含量偏低、缺乏因地制宜措施、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等,防治效果不够明显,更增加了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的艰难。据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生态专家贺庆棠教授介绍,岩溶地貌地区的石灰岩,经过了亿万年的生物成土作用,才形成了有机质丰富、具有肥力和生产力的土壤。据测算,每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约需上百年的时间。石漠化地区生态破坏是极难逆转和恢复的。破坏这层薄薄的表土容易,但是要在生物作用下重新形成土壤,需要至少数百年至数千年之久。

二、石漠化防治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关键

从上述分析来看,滇黔桂等西南喀斯特地区要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工作难度很大。西南喀斯特地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本质要求和建设目标,立足本地实际,突出抓好石漠化防治这只“牛鼻子”来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把石漠化防治作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关键予以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第一,推进西南喀斯特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滇黔桂农民的生存生活环境,实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必须重点加快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防治。目前,全国石漠化区域总面积31 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3%。其中,广西全区的石漠化面积已达3200万亩,占广西石山区面积的29%.短期内有潜在石漠化趋势的土地约174万亩,涉及79个县(市),并且仍在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云南省喀斯特石漠化面积现有2120万亩,占全省喀斯特总面积之比已由新中国成一立初期的7%上升到现在的30%,石漠化引发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4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7%,其中中度以上达6万多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5亿多吨。贵州省则处于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的灾难中心,是我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灾害

最严重的省份。目前,贵州省有土地石漠化的县市区达77个,占全省县市区的88.5%;全省石漠化的土地面积达35920平方公里,占贵州省国土总面积的20.39%,而且土地石漠化正以每年9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专家分析认为,西南地区石漠化土地如不及时治理,按照现在的推进速度,其规模在25年内还将使整个西南地区石漠化的面积翻一番;130年到150年后,贵州大部分地面将失去人类生存的条件。可见,只有加快西南喀斯特地区喀斯特石漠化防治,才是解决西南地区农民生存生活环境条件的治本之策,是西南喀斯特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第二,推进西南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发展目标,就必须重点加快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防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要素资源,也是不可替代的最原始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被马克思称之为“政治经济学之父”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认为:“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我们认为,土地状况如何对一个地区农业、农村和农民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土地石漠化无疑严重制约和深刻影响着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喀斯特石漠化除了破坏生态功能和摧毁土地生产力以外,还是自然灾害频发的一个主要诱导因素,它造成西南喀斯特地区如云南省的曲靖、文山、红河地区,广西的桂西、桂北地区,贵州的六盘水、黔西南、黔南、安顺、毕节地区地表水漏失而地下水深埋,每年都发生旱季造成旱灾而雨季又造成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非常弱,农民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十分困难,更谈不上现代农业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篇(3)

关键词:特点;问;新农村建设;贫困地区;应对措施

1.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点

当前我国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新农村建设主要是通过部分地区试点实行然后进行前期探索,摸索出可行的道路,最后再在更广阔的地区来实行,以提高政策实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当前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初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的联调联动机制,在中西部地区先行开展实验的地方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建设,如农村土地综合利用,农村水利建设,环境保护,垃圾处理等等。在各个方面的新农村建设中,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和业务范围,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条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同时针对新农村建设的特殊需要规划设计符合当前情况的新项目新计划,因地制宜,依托项目以点带面全面促进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由中央部门牵头各地区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开展了一系列的发展农村经济的专项活动,如农业部主导的循环农业发展行动,商务部的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环境保护部的农村村容村貌计划,民政部的非公组织服务新农村活动,水利部的农村饮水用水安全为主的新农村建设活动等等[1]。

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积极行动,而且为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其次,在中西部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在积极探索和不断前进的道路上,涌现出了许多具有示范意义的案例。

山西省各地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工补农、村企共建、和谐双赢”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全面促进了本省的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2]。陕西省在养老服务领域,资助建设了1200个农村幸福院和100个以上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站和老年餐桌,使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2张,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的老人养护问题。第三,分类研究、分层推进的战略思路。在过去的几年实践中,各省普遍采取的新农村建设方法是根据各地区有差异的发展层次,发展机遇,社会环境,采取分类研究、层层推进、分批建设、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先天优势推动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如山西省一是从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同,分为四个层次推进;二是从不同地区发展农业的先天条件不同,分为山林区、牧区、平原区三种类型地区;三是从区域分布和地域分类不同,分为晋北,晋中,晋南地区。

2.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卫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3]。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建设,我们必须深刻总结找到应对之策。

第一个问题,农村地区资金投入和管理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十六大以来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资金投入量显著增强,较为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但总体来看,农村地区的基础实施仍然落后,显著地表现为道路和水利工程以及文卫设施的不足。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得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了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瓶颈。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有很多村镇的饮水和农田灌溉设施老化失效,造成村民饮水困难和农田产量下降,道路年久失修影响村民出行和货物运输。许多村屯没有文化站等满足村民精神需求的设施,也没有处理生活垃圾、污水排放的设施,造成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另外资金的挤占挪用的现象相当普遍,财政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投入渠道不足而且及投入结构不够合理,央地之间权责不明晰,国家拨付的农业资金使用不合理。等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二个问题是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相对滞后。一个是农村医疗条件及水平都不足,设施落后。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仅仅是15.6%,中西部地区村镇医院危房率高达33.3%,85%的医院需要装备。二是教育投入不公平,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城市,教育质量差别较大。同时还存在着农民教育负担过重,辍学率高等问题。

三是文化体育设施缺乏,许多村镇都没有篮球场,文化站,图书室等活动场所,缺乏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宣传阵地,结果是是一些封建迷信低俗活动的流行。第三个问题是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2014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89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为9.2%。全年农民工总量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864元,比上年增长9.8%。但是这些年来虽然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每年都以很高的比例增长,但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没有得到根本缩小,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利益得不到保障,企业拖欠工资的事情时有发生。目前显著存在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贫困问题凸显,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工资增长缓慢且权益经常受到损害。农民收入增长不足,城乡差距拉大的问题是摆在新农村建设面前的一座大山,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3.应对措施

一是在新农村建设中考虑到扶贫的问题。在一些贫困地区当地政府通过济困式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包片整体推进等模式为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起到了独到的作用。当前国家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应该利用这一时机大力开展乡村建设,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为契合点,以综合开发为重点,把解决农村温饱问题和增收问题结合起来。

二是建立农业资金投资管理机制[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缺乏资金的投入和管理。根据现阶段的农村现状,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建设仅靠财政拨款是肯定不够的,这就要求必须拓宽农业资金筹集渠道。在政府方面我们要立法保证农业资金的稳步提升机制,提高农村地区科教文卫的支出水平。在各地区要结合当地情况构建多元化的农村投融资体系,自给自足,合理有效的凑集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并且建立科学的监管运行体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是建立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职业知识技能水平。首先就是建立的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切实加强对于农民利益的保护措施。其次是要提高农村地区生产条件给农民创造有利于其收入增加的环境。第三是要从土地流转的方面增加农民收入,要通过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建立村民农业合作社,以及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切实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第四是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民工外出务工提供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来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五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用科学的力量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含金量。(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篇(4)

通过我们*县新农村建设,通过听大家汇报,通过刚才的走、看、听,总体觉得我们*县新农村建设有许多地方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1、保障措施到位。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县、乡、村三级新农村建组织机构都健全。二是超前谋划。都有相应的建设规划、建设思路、经济发展规划,经济发展的思路,属于舆论先行,规划先行,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提供蓝图建设保障。三是人的素质普遍提高。通过思想发动,组织动员,围绕新农村建设客观需求,具体工作的逐步实施和展开,县、乡、村三级人员的因素,都有较大提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的因素保障。四是新农村建设得到内外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内在有自身选项目,拿资金,拿投入。外在有包乡、包村,帮乡、帮村这些做法,县内搞了200多个项目,落实资金达15万元,地区包扶单位最多的拿出8万元的帮扶,这是帮扶上的保障。

2、*县新农村建设组织发动到位。这是*县新农村建设超前谋划,先行一步的根本。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省地委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新时期一个党的重心工作提出,我们*县及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2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一个中心工作,新农村办公室紧紧把组织发动落实到位,在*大地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

3、建设主体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中非常值得探索、肯定、进一步研究和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最终的主体是农民,各级党政组织是起组织、发动、推动、推进作用,甚至在抓项目、抓资金方面给予支持,直接建设者还是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牢不可破的重心主体,不能忽视这个群体,忽视这个群体,建设新农村的大厦就是建在沙漠之上,不会牢固。

4、从规划角度、指导角度、项目资金落实角度都是超前谋划的。超前谋划了我们的规划,超前谋划了我们的建设项目、资金,使*县新农村建设有章可循,有实质内容可做,最终*县新农村建设必将成为“三农”工作的有效载体。各乡、各村都围绕这些在多方谋划,多方行动。新农村办公室也做了明确分工,有产业分工,综合指导,计划项目分工,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骨架、中心、重点环节,可以说着力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对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非常有利。

5、*新农村建设得到全县各方面积极参与,确实在*县体现到了城市支持农村,好多重点工作向农村延伸,这样的热情、局面都有一个新的铺展,打开了崭新的局面。工业反哺农业在*很薄弱,但从城市支持农村,从职能部门强化向乡镇农村延伸,积极帮助农村,特别围绕新农村建设解决实际问题,办好事、办实事,在*县已蔚然成风。

6、各包乡包村干部,后备干部值得肯定。*一大批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包村干部,按照县委号召、按着新农村办公室要求,辛辛苦苦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一线,蹲在村里,克服了很多困难。还有一大批后备干部代表单位在那直接包村的,不仅为当地新农村建设起到帮、促作用,同时也树立了*县机关干部良好作风,良好形象,让农民看到了党的各级干部在新一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淳朴务实的风采,帮助县委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赋予了新时期党建工作新内容。

7、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同志们的工作值得肯定。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3月13日我县正式成立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办公室是按临时组织,临时机构角度搭建的,抽调的各位同志能够以大局为主,正确理解和支持全县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正确处理好各自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自觉把全部精力重心放在新农村建设的各个环节上。这些同志担负很重的担子,在新农村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不断摸索、创新,逐步发展、完善,不断研究新农村建设新的问题,拿出新办法、新措施,强力加强指导,全面加以推进,起到统领、指挥,组织协调的作用,体现了这些同志的高素质。这些同志也吃了很多辛苦,有维护*县整体大局发展趋势的奉献精神。能够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展示了*干部的良好形象。

做好今后新农村建设工作,还有许多需要加强和完善的东西,还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高起点规划必需要和农村实际相结合,即要做实,还要让农民亲身感受到真实、可信,目标宏大,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符合*农民、农村的实际。

2、进一步调动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现在新农村建设普遍存在等的思想。新农村建设是个长期艰苦过程,国家会围绕重点项目,特别对试点村要有大投入,解决偏远落后地区人居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是新农村建设国家下的决心,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魄力。敢于免去五千年的皇粮国税,在接近8亿农民的国家要建设新农村,把农民按照国际对轨的方式,人居环境、生产环境达到一流,确实需要魄力,重点投入是正常的,但决不能把国家投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心,忽视农民这个群体,否则将来会打败仗。回顾历史、党史,任何时期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个重心,这个队伍肯定要失败。所以我们一定把各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每一家、每一户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全部调动起来,这样,各乡、各村建设新农村的热潮才能真正形成。

3、不能忽视围绕资金项目,围绕着各村建设新农村重点,突出的工作规划、实施、落实,要加大工作力度。

4、围绕新农村建设看得见,摸得着的事,逐步做起,加强工作推进力度,还要进一步采取措施。

5、把新农村建设和全县“三农”工作和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达到互相促进,形成有机整体,进一步凝聚全县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潮。

6、不能忽视宣传、信息传递、经验交流、典型引路、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针对这些,包括已取得的好的基础,做好今后*新农村建设工作,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不该沾沾自喜,也不能松劲,是正在鼓劲往前干的时候。做好今后新农村建设工作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考虑。

1、还要进一步从提高全县,特别是54个行政村干部的热情,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特别围绕如何建新农村,谁来建新农村,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这三个课题考虑,这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2、新农村谁来建,怎么建,建到什么程度,是每一步新农村建设突出体现出来的,值得去思考的,要紧紧去组织。谁来建,各级党政组织建,农民亲手建,乡镇、村两委带头建。把农民生产、生活面貌的改善都通过新农村建设这个载体逐步加以解决,这就是建。动员一些资金、项目的支撑也是在建,是大家共同建。怎么建,就要通过规划先行,通过项目落地,通过人居环境,生产环境的改善,特别是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从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的实际热点出发,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一个环节扣一个环节,一个计划落实一个计划推着去干。建到什么程度,建设到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具体在*落实到各地。也要求各村,标准不能是一个,目标要具体,目标要现实,实施起来就具体,就现实,值得我们思考。

3、要考虑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政策的争取力度。全县各级组织都有责任,新农村建设办公室首先负有重要责任,要向上级各部门,小组,包括一些单位去协调、汇报、争取,从一定意义上对新农村建设起到重点促进作用。

4、新农村建设还需要在把产业做大做强上考虑。新农村建设靠什么做先导,做基础,要靠发展,靠农民集体经济的壮大,靠农民手里有钱,壮大集体积累,单靠奉献,靠党员干部的带头、捐赠,只是一时的影响,不是长期的基础,还要壮大集体积累。要求各乡、村必须通过招商引资,通过对自己特色资源的开发搞一村一产业,搞产业的前提是搞项目,搞项目的前提是搞好自己的资源调查,选型定位,拿出认证,计划规划,一年跟一年,长期不断地延续实施。把项目分近期、中长期、远期。要求各村都有近期经济发展项目和规划,一代跟一代,一班人跟一班人,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去抓,这个非常关键,将来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农民要致富,没这个做基础,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要反弹,要走回头路。

5、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以及全县有责任,一定落实和实施好省地关于我们*县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落地的项目,落地投资,尽快组织实施。今年年未算总帐时,不管省地投、县投、乡投、村投,新农村建设要有雏形,对比有个起色,能看到实实在在的事,这是对我县新农村建设阶段成果的最好检验。

6、进一步在信息宣传上做文章,一是对内信息,起到指导作用。二是对外信息,要上报、传递,交流,突出信息化社会,发挥信息的特殊作用,不能忽视信息的作用,一个信息可能在瞬间引来一个项目的落地。宣传分对内宣传,对外宣传,对内宣传是凝聚,对外宣传是索取,争取被理解、被认可,被认可的同时获得一些想不到的效益,要把信息做出效率。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篇(5)

为全面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乡、村层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织,制定下发了《东辽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形成了县、乡、村及帮扶部门四级组织网络和部门联动点面结合的工作机制和组织体系;组建新农村建设督导组,加强对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检查指导,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推广典型经验,并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乡镇和县直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绩效考评,并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指标,全面调动了全县各级组织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东辽县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切实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东辽县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了规划。一方面,在发展现状上规划,对全县所有的村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将全县234个行政村划为标准型、一般型和落后型三个层次,并从三个层次中按照一定比例确定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推进村和示范村。对不同类型的村确定不同的目标、不同的任务、不同的重点、不同的措施,从而使每个层次都有试点村和推进村,每个试点村、推进村和示范村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务,不搞一张图纸、一个模式、一个方案。另一方面,在产业特色上规划,根据东辽县低山丘陵区的地貌特点,将全县234个村进行细化分类,划分为产业支撑型、城镇工业型和生态农庄型等类别,力求实现“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彰显个性”的目标。在农户较少、居住分散的地区推行分散村落式规划建设模式,重点突出村屯的层次美、错落感,体现农村的山水田园风光。在住户较多、居住密集的城郊和平坦开阔地区,推行农村社区式、城镇集中式等规划模式。同时,注意研究探索区域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坚持“公路沿线、集中连片,中心辐射、节点联接”的布局原则,科学合理确定试点村和推进村,重点向沿线和具有辐射带动功能的村镇发展。突出打造了五个区域布局,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充分发挥了试点村、推进村和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均衡发展。

3.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切实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对于试点村、推进村和示范村,根据他们不同的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进行分类指导。对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较好的村制定相对较高的目标和要求,通过扶持引导,努力使之达到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标准;对于具备加快发展基础的村,制定中等层次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农民通过产业培育、规模发展,实现有较强的支撑能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村容村貌的目标;对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薄弱、农民收入较低的村,制定实事求是的目标和要求,以提高收入、改善环境等急迫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要求,东辽县还确定了“壮大一批特色主导产业、完善一套农民增收机制、培育一种和谐文明风尚、打造一个优美环境、建设一支过硬队伍”的“五个一”新农村建设目标,打造特色,完善功能。东辽县还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把村屯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六改四普及”(改路、改房、改墙、改水、改厕、改环境,普及清洁能源、普及有线电视、普及太阳能、普及自来水)为抓手,优先解决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把乡村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重点内容来抓的同时,还连续三年组织实施了新农村建设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对城镇街道实施秩序整顿,对村屯垃圾实施定点清运,对地表实施绿色覆盖,重点开展了绿化美化一条街、绿化美化一条路、绿化美化一个村屯、绿化美化一条河的“四个一”绿化杯等竞赛活动,美化绿化了农村环境,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促进了全县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

4.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切实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

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东辽县不断强化政策的引领机制,用政策的引领作用激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首先在政策制定上倾斜。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机制。根据全县新农村特色镇、示范村、提升屯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省、市对新农村建设阶段性目标要求,在前几年组织实施的“8+1”、“10+1”、“10+X”建设模式的基础上,又对全县以奖代补政策进行了完善,制定并实施了《东辽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35”工程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实施以奖代补,增加了特色镇和提升屯的奖补项目,以奖代补政策面向全县所有特色镇、示范村、提升屯,提高了奖补数额,扩大了奖补范围,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2010年,以奖代补建设项目达到20类158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2亿元,各类奖补资金总额超过1200万元,项目总投资是奖补资金的10倍;其次在资金投入上倾斜。在解决资金问题方面,东辽县将一些涉农资金整合起来,打捆使用,尽量向新农村建设上倾斜。在公路桥涵、牧业小区、人畜饮水、沼气池、卫生厕所、安全粮仓、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将这些建设项目全部投向新农村特色镇和示范村,并引导各类资金向新农村投放,进行集约使用,集中投入,加快建设。同时,采取财政投一点、群众筹一点、集体经济挤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帮扶部门助一点和优惠政策减一点的“六个一点”等办法,探索建立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机制。

5.示范引导,强化宣传,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东辽县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如在试点村、推进村和示范村的确立上,实行自主申报,政府按梯次把关,进行动态管理,搞不搞、怎么搞都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在建设资金的筹集上,积极倡导自已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鼓励自愿投资、投劳;在组织方式上,创新推广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监事会制度,由村民自己推选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和青年积极分子组成,增强农民的责任意识,放手让农民自己拿“大主意”,自己定“大方向”,自己做“大手笔”,建立自主管理、自主实施、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村民自治机制,实现了农民的事农民办,农民的钱农民管。在促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方面,东辽县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强化宣传,增强主体意识。专门抽调业务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人员组成宣传组,驻村入户面对面地宣传,并向每个农户发放了《东辽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手册》。同时,采取制作电视专题栏目、播出《畅谈东辽新农村》电视专题片、创办《东辽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报》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全面介绍新农村建设政策、法规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典型,不断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增加农民的主体意识;二是强化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整合全县教育培训资源,组织农业局、牧业局、农机局、妇联等相关部门,以实施“新时期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为载体,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广泛开展了教育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意识;三是强化引导,提高参与意识。通过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和典型现身讲解等方式,使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投资投劳热情高涨;四是强化责任,提高管理能力。本着教育引导农民自我决策、自我作主、自我发展的原则,强化了村规民约在新时期的针对性,增强了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切实增强村规民约对村民日常行为的规范引导和约束作用。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篇(6)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基本任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农”工作的政策目标、工作重点各有侧重。在农产品短缺时期我们突出抓农业增产,在温饱问题解决后我们突出抓农民增收,这两件大事必须常抓不懈。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央立足全局作出建设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是对“三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目标。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农村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整体,涵盖了“三农”的全部,是从解决农民最普通、最平常的生产生活等基本问题入手,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因此,抓住了新农村建设,就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这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三农”工作的方向,有利于进一步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有利于进一步鼓舞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干劲,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

强调农业和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分割开来,更不是把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对立起来,而是要使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战略布局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建设新农村,并不是要忽视城镇化,放慢城镇化,更不是要否定城镇化,而是为了更好、更健康、更扎实地推进城镇化。

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必须积极探索“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具体途径。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今后“三农”问题的解决,要靠“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适时适度地转移农村人口,缓解农村的资源压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始终会有数以亿计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进城务工农民也不可能都在城市定居,相当一部分还会“双向流动”。因此,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是一项长期任务。而且,新农村建设搞好了,不仅有利于改变农村自身的落后面貌,也有利于扩大内需,为工业化、城镇化顺利推进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农民自力更生与国家政策扶持的关系

农民始终是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是新农村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维护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力量源泉。要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建设新农村。只有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充分尊重农民的自,发挥其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新农村建设方案和规划的设计、目标和任务的制定、村规民约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交由群众讨论通过,充分调动农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农民是很难完成的。应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国家理应比以前更多地承担起建设责任。一方面,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要落实一定的启动资金,财政应安排适当补助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适当的资金帮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另一方面,加大部门帮扶力度,有关部门要深入示范点驻点帮扶新农村建设,引导和协助搞好宣传发动、矛盾调处、资金筹措、组织投工投劳等工作。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都要对口支援建设一个新农村,并将此形成一种制度。同时,还可以坚持多条腿走路,拓宽投资渠道,积极通过市场运作、社会捐助等形式筹资,对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争取社会资金投入,以调动方方面面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全党动手、各部门支持、全社会参与的建设格局。

――政府主导与市场体制的关系

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既需要注重资金投入,又需要注重机制创新;既需要注重项目建设,又需要注重制度建设;既需要在“多予、少取”上进一步下功夫,又需要在“放活”上着力做文章。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努力抓政策、增投入、上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发展,打好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农村改革工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农村的各种生产要素,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能沿用过去的方法和手段,而要采取新机制、新办法。

为此,一方面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财政投入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应发挥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实现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应深化城乡配套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体制的优势和民营经济的活力,在农村社区文化、卫生、交通、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领域,积极引入股份制、合作制、招投标制等市场运作办法,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篇(7)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思路(即:以宣传为先导,以规划为龙头,以“三清”为突破口,以“三民”活动为总抓手),围绕县新农村建设“113”工程(即:每个乡镇抓好一个综合性示范村,每个村抓好一个高标准示范点,全县共抓好300个自然村示范点)要求。在我乡着力实施好“2542”工程(即创建2个精品园,新增5个示范点,改造4个空心村,做强2大富民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健全机制,按照把示范点做成精品,精品变成旅游点的思路,突出重点,创新特色,努力实现乡党委、政府提出的“116”工作目标。

二、目标任务

(一)建设新村镇。(1)规划先行,对各村逐步做好村镇建设规划,5个村中重点抓好黄金村、黄沙村、长潭村3个村的村镇规划,并在公路沿线树起规划图。(2)建设好办公场所,已做好村部的中洞村、长潭村、黄沙村3个村在今年6月30日以前完成搬迁,黄金村和石皮村在今年12月20日以前新做村部并完成搬迁,努力改善各村办公环境。(3)规划好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重点对黄沙村和长潭村进行农村社区建设。结合空心村改造,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为黄金村麻坑村落空心村的改造,黄金村大坪组空心村改造并规划到村部周围建设,黄沙村村部左边规划一排10栋小康楼示范点,长潭村移民新村建设示范点。(4)“三清三改”工作,黄金村和黄沙村这两个重点示范村“三改”全面启动,继续完善好麻坑村落、仓下组2个示范点的改水、改厕工作,全乡还要新增5个示范点,(即:黄金村大坪组示范点,黄沙村早子坑示范点,石皮村旱坑示范点,长潭村东坑示范点,中洞村李坑示范点),对新增示范点要求至少完成“一改”,2个重点村的示范点要完成“二改”。全乡要修通户水泥路10.5公里,通组水泥路4公里,改造平整路面12.5公里,改水500户,改厕300户,具体任务另见各村分配表。每个村的村部所在地300米以内,入户道路主干道水泥路建设宽至少1.5米,入户分叉道宽至少1.2米。(5)2个精品园建设按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仓下组已经完成了“三清三改”,结合产业发展,要把示范点建设成为旅游精品点,按照“八个一”标准努力抓好各农户设施配置。麻坑村落继续完善好刘屋通户水泥路建设,在3月底以前完成“改路”工作,下一步重点抓好各农户的墙面粉刷工作和“改水”工作。(6)绿化工作,对村部周围和示范点进行植树种花进行绿化美化,特别是两个精品园的建设。对乡政府周边进行绿化,街道人行路铺设彩砖并安装路灯美化圩镇。

(二)发展新产业。(1)各村因地制宜,重点做好各自然村的产业规划,搞好调查摸底工作,每个自然村年内要培植一项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黄金村着重围绕鳜鱼养殖业、沿湖旅游业、竹业等;黄沙村着重围绕油茶种植业、旅游业和生猪养殖;石皮村围绕油茶种植和生猪养殖,长潭村围绕脐橙种植、鳜鱼养殖业和麻羊圈养;中洞村围绕特色药材种植和李坑组树木园旅游业。(2)全乡今年要达到人均1亩果,年新增生猪养殖1500头,新发展鳜鱼500箱,对沿湖农户按照“八个一”标准建设20户,并对完成“八个一”标准要求的农户,乡里将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布,提高知名度,为发展“渔家乐”旅游项目打下基础。(3)加大对新产业发展的协调扶持力度,帮助果农和油茶种植户解决山场租赁问题,帮助发展鳜鱼养殖户协调水面纠纷、养殖技术问题,协助“渔家乐”旅游项目建设农户联系游客,结合“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4)典型示范,重点抓好旱坑油茶示范基地建设,仓下庙坳脐橙种植、生猪养殖和鳜鱼养殖等立体开发示范基地建设,把这两个示范点做精做强,并以此为示范带动全乡产业的发展。

(三)培育新农民。(1)实施好“农民知识化”培训工程,各村培训站年至少培训农民(包括外出务工人员)2期,乡培训学校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8期,聘请县种养和法律等方面专业人员重点对我乡鳜鱼养殖,脐橙种植和油茶种植等产业发展项目的培训,至少组织100人参加县级以上知识技能的培训(包括农函大的培训)。(2)建设好2个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即旱坑油茶种植技术培训基地和仓下生态立体开发培训基地。结合各村产业发展规划,各村至少建设1个以上与产业相关的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要有基地简介和牌子。(3)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在节日期间,特别是中秋节和春节期间,各村要召集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就业的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认真积极组织本村农民参加县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会,扩大就业。

(四)组建新经济组织。(1)围绕我乡三大支柱产业,组建好三个流通协会,一是组建好油茶流通协会,重点在黄沙村,二是组建好鳜鱼等特种鱼流通协会,重点在黄金村和长潭村,三是组建好旅游开发协会,重点在黄沙村等沿湖村组。(2)加强对协会的组织引导,各村要对产业发展有一定规模且经济效益较好的农户进行动员,让他们自觉组织并积极参加协会活动,因地制宜地制定协会章程、活动安排等。

(五)塑造新风貌。(1)认真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按照各村村镇规划,搞好村镇环境整治,重点是对公路沿线我已进行改路的示范点的保洁机制的建立,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形成村规民约。各村要有一个“文明村庄”典型自然村,树立一大批“文明信用农户”,重点对黄金村麻坑和长潭村两条河流的环境整治,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约束村民和外来人在河里电鱼、捕鱼和药鱼,通过1-2年的努力,做到河里能看到大群的鱼。(2)认真开展创评“文明村庄”和“文明信用农户”活动,通过创评活动,努力建设和谐平安美丽的杰坝,打造诚信杰坝。各村在3月底,依据乡活动方案制定好本村创评两项活动的具体方案。(3)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关心弱势群体,乡村干部至少联系2户以上困难户,各村在3月底以前上报村干部联系户名单,在全乡树立一股互助友爱的风尚。

(六)创建好班子。按照县里提出的“五个好”(班子建设好、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围绕乡里提出的“基础强乡,旅游活乡,产业富民”目标,深入开展“三民”活动,认真开展争做“一对好搭挡”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三培两带”工程。各村至少要培植3户以上党员“十带头”示范户,各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党员,大力推行村级事务“六步决策法”,加快民主法律建设进程。

三、步骤与措施

(一)深入群众,搞好调查摸底。围绕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好2005年各村新农村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特别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空心村改造及小康楼建设示范点的规划,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下,对新增示范点进行科学规划,尤其是2个重点村的规划工作要做精做细做实,3月底各村要上交2005年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二)加大宣传,提高参与积极性。(1)3月底以前,各个示范点的年画和乡《新农村建设早知道》做到100%户户张贴上墙,其它自然村做到年画户户张贴上墙。(2)宣传标语和宣传栏,各示范点和村部所在组及公路沿线自然村3月底以前各要求3条以上永久性宣传标语,各村村部和示范点上要有宣传栏,“三清三改”歌、村规民约、组规民约上墙。2个精品园和5个示范点要求有至少10平方米以上的规划宣传效果图。(3)年内争取建设好杰坝旅游网站,请专业人员设计制作,围绕我乡特色开通网上招商、网上产业推介和农民工就业指南等内容。

(三)加强督导,畅通交流。(1)成立乡新农村建设“三清三改”验收领导小组,对“三改”扶持政策的兑现,由验收小组验收后开出验收单后方可提供水泥和补助资金。以“三改”带“三清”,“三清”促“三改”。(2)乡村村庄建设规划所站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的领导,对“三改”和村庄建设先由规划所站提出意见后方可执行,做到科学规划,和谐发展。(3)密切与县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组的联系,争取他们更大的扶持,加大村两委与驻村工作组联络,把县乡驻村工作组纳入村工作考评。统一参与全村的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使组乡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下有机结合,融合力量和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四)突出重点,创新特色。根据各村产业规划和村庄规划,创新各村新农村建设特色,在完成县乡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各村至少创新一个以上自己的特色工作。黄金村着重放在空心村的改造和精品园的建设,黄沙村结合油茶产业的发展着重加大流通协会的建设,使之与增加农民收入密切结合起来,石皮村着重在加强农民知识化中培训基地的建设,使之走出一条示范带动的好路子,长潭村结合老建库区移民,着重抓好移民新村的建设,同时培植脐橙和生猪养殖等新产业的发展,中洞村结合农村合作医疗,加大改水和环境整治工作,各村根据自身优势,着力打造1个以上新农村建设特色示范点。全乡应在产业规划上走在全县的前列,同时结合旅游发展,着力打造2个精品示范点。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篇(8)

二、目标任务

(一)建设新村镇。(1)规划先行,对各村逐步做好村镇建设规划,5个村中重点抓好黄金村、黄沙村、长潭村3个村的村镇规划,并在公路沿线树起规划图。(2)建设好办公场所,已做好村部的中洞村、长潭村、黄沙村3个村在今年6月30日以前完成搬迁,黄金村和石皮村在今年12月20日以前新做村部并完成搬迁,努力改善各村办公环境。(3)规划好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重点对黄沙村和长潭村进行农村社区建设。结合空心村改造,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为黄金村麻坑村落空心村的改造,黄金村大坪组空心村改造并规划到村部周围建设,黄沙村村部左边规划一排10栋小康楼示范点,长潭村移民新村建设示范点。(4)“三清三改”工作,黄金村和黄沙村这两个重点示范村“三改”全面启动,继续完善好麻坑村落、仓下组2个示范点的改水、改厕工作,全乡还要新增5个示范点,(即:黄金村大坪组示范点,黄沙村早子坑示范点,石皮村旱坑示范点,长潭村东坑示范点,中洞村李坑示范点),对新增示范点要求至少完成“一改”,2个重点村的示范点要完成“二改”。全乡要修通户水泥路10.5公里,通组水泥路4公里,改造平整路面12.5公里,改水500户,改厕300户,具体任务另见各村分配表。每个村的村部所在地300米以内,入户道路主干道水泥路建设宽至少1.5米,入户分叉道宽至少1.2米。(5)2个精品园建设按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仓下组已经完成了“三清三改”,结合产业发展,要把示范点建设成为旅游精品点,按照“八个一”标准努力抓好各农户设施配置。麻坑村落继续完善好刘屋通户水泥路建设,在3月底以前完成“改路”工作,下一步重点抓好各农户的墙面粉刷工作和“改水”工作。(6)绿化工作,对村部周围和示范点进行植树种花进行绿化美化,特别是两个精品园的建设。对乡政府周边进行绿化,街道人行路铺设彩砖并安装路灯美化圩镇。

(二)发展新产业。(1)各村因地制宜,重点做好各自然村的产业规划,搞好调查摸底工作,每个自然村年内要培植一项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黄金村着重围绕鳜鱼养殖业、沿湖旅游业、竹业等;黄沙村着重围绕油茶种植业、旅游业和生猪养殖;石皮村围绕油茶种植和生猪养殖,长潭村围绕脐橙种植、鳜鱼养殖业和麻羊圈养;中洞村围绕特色药材种植和李坑组树木园旅游业。(2)全乡今年要达到人均1亩果,年新增生猪养殖1500头,新发展鳜鱼500箱,对沿湖农户按照“八个一”标准建设20户,并对完成“八个一”标准要求的农户,乡里将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布,提高知名度,为发展“渔家乐”旅游项目打下基础。(3)加大对新产业发展的协调扶持力度,帮助果农和油茶种植户解决山场租赁问题,帮助发展鳜鱼养殖户协调水面纠纷、养殖技术问题,协助“渔家乐”旅游项目建设农户联系游客,结合“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4)典型示范,重点抓好旱坑油茶示范基地建设,仓下庙坳脐橙种植、生猪养殖和鳜鱼养殖等立体开发示范基地建设,把这两个示范点做精做强,并以此为示范带动全乡产业的发展。

(三)培育新农民。(1)实施好“农民知识化”培训工程,各村培训站年至少培训农民(包括外出务工人员)2期,乡培训学校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8期,聘请县种养和法律等方面专业人员重点对我乡鳜鱼养殖,脐橙种植和油茶种植等产业发展项目的培训,至少组织100人参加县级以上知识技能的培训(包括农函大的培训)。(2)建设好2个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即旱坑油茶种植技术培训基地和仓下生态立体开发培训基地。结合各村产业发展规划,各村至少建设1个以上与产业相关的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要有基地简介和牌子。(3)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在节日期间,特别是中秋节和春节期间,各村要召集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就业的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认真积极组织本村农民参加县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会,扩大就业。

(四)组建新经济组织。(1)围绕我乡三大支柱产业,组建好三个流通协会,一是组建好油茶流通协会,重点在黄沙村,二是组建好鳜鱼等特种鱼流通协会,重点在黄金村和长潭村,三是组建好旅游开发协会,重点在黄沙村等沿湖村组。(2)加强对协会的组织引导,各村要对产业发展有一定规模且经济效益较好的农户进行动员,让他们自觉组织并积极参加协会活动,因地制宜地制定协会章程、活动安排等。

(五)塑造新风貌。(1)认真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按照各村村镇规划,搞好村镇环境整治,重点是对公路沿线我已进行改路的示范点的保洁机制的建立,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形成村规民约。各村要有一个“文明村庄”典型自然村,树立一大批“文明信用农户”,重点对黄金村麻坑和长潭村两条河流的环境整治,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约束村民和外来人在河里电鱼、捕鱼和药鱼,通过1-2年的努力,做到河里能看到大群的鱼。(2)认真开展创评“文明村庄”和“文明信用农户”活动,通过创评活动,努力建设和谐平安美丽的杰坝,打造诚信杰坝。各村在3月底,依据乡活动方案制定好本村创评两项活动的具体方案。(3)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关心弱势群体,乡村干部至少联系2户以上困难户,各村在3月底以前上报村干部联系户名单,在全乡树立一股互助友爱的风尚。

(六)创建好班子。按照县里提出的“五个好”(班子建设好、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围绕乡里提出的“基础强乡,旅游活乡,产业富民”目标,深入开展“三民”活动,认真开展争做“一对好搭挡”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三培两带”工程。各村至少要培植3户以上党员“十带头”示范户,各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党员,大力推行村级事务“六步决策法”,加快民主法律建设进程。

三、步骤与措施

(一)深入群众,搞好调查摸底。围绕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好2005年各村新农村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特别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空心村改造及小康楼建设示范点的规划,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下,对新增示范点进行科学规划,尤其是2个重点村的规划工作要做精做细做实,3月底各村要上交2005年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二)加大宣传,提高参与积极性。(1)3月底以前,各个示范点的年画和乡《新农村建设早知道》做到100%户户张贴上墙,其它自然村做到年画户户张贴上墙。(2)宣传标语和宣传栏,各示范点和村部所在组及公路沿线自然村3月底以前各要求3条以上永久性宣传标语,各村村部和示范点上要有宣传栏,“三清三改”歌、村规民约、组规民约上墙。2个精品园和5个示范点要求有至少10平方米以上的规划宣传效果图。(3)年内争取建设好杰坝旅游网站,请专业人员设计制作,围绕我乡特色开通网上招商、网上产业推介和农民工就业指南等内容。

(三)加强督导,畅通交流。(1)成立乡新农村建设“三清三改”验收领导小组,对“三改”扶持政策的兑现,由验收小组验收后开出验收单后方可提供水泥和补助资金。以“三改”带“三清”,“三清”促“三改”。(2)乡村村庄建设规划所站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的领导,对“三改”和村庄建设先由规划所站提出意见后方可执行,做到科学规划,和谐发展。(3)密切与县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组的联系,争取他们更大的扶持,加大村两委与驻村工作组联络,把县乡驻村工作组纳入村工作考评。统一参与全村的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使组乡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下有机结合,融合力量和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四)突出重点,创新特色。根据各村产业规划和村庄规划,创新各村新农村建设特色,在完成县乡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各村至少创新一个以上自己的特色工作。黄金村着重放在空心村的改造和精品园的建设,黄沙村结合油茶产业的发展着重加大流通协会的建设,使之与增加农民收入密切结合起来,石皮村着重在加强农民知识化中培训基地的建设,使之走出一条示范带动的好路子,长潭村结合老建库区移民,着重抓好移民新村的建设,同时培植脐橙和生猪养殖等新产业的发展,中洞村结合农村合作医疗,加大改水和环境整治工作,各村根据自身优势,着力打造1个以上新农村建设特色示范点。全乡应在产业规划上走在全县的前列,同时结合旅游发展,着力打造2个精品示范点。版权所有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篇(9)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把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上,从农民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建设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的扶持力度,使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二是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统筹推进城乡规划,真正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镇村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统筹推进城市化、工业化与新农村建设,加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力度;统筹推进中心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充分发挥集聚带动作用;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公共事业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统筹推进村庄整治,从以点为主的整治向整镇连片整治拓展,整体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水平。

三是坚持遵循规律、顺势而为。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着眼长远,尽力而为,努力保持新农村建设率先发展的良好态势;又遵循规律,把握当前发展阶段的实际,突出创业富民、环境整治、农民培训转移、公共服务拓展、村级组织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和中心镇村建设等重点,积极稳步推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是坚持创新引领、改革推动。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置换改革,推进中心镇体制创新,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着力形成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

五是坚持固本强基、合力共建。充分发挥党委、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特别要发挥好每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作用,努力形成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行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根据上述要求,今年我们要高度关注并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努力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围绕推进产业新发展,重点在推动创业富民、增加农民收入上有新突破。生产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市场化、农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功能多样化的理念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大力发展加工农业、特色农业、开放农业、休闲农业,形成一批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特色农业块状经济,培育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农业特色产业强县强镇。二要提升发展现代家庭工业。提升发展现代家庭工业是推动全民创业的重要方面,也是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重点之一。要在政策、土地、资金、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对现代家庭工业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培育扶持一批家庭工业示范村(户),加快推进一批家庭工业集聚区建设,努力增加农民的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提高现代家庭工业在致富农民中的作用。三要培育发展三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产性、生活型服务业,大力培育社区服务业。深入推进现代消费流通网建设。积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等新型业态,大力扶持发展农家乐特色村,规范提升农家乐特色点。

二、围绕完善服务新体系,重点在提升城乡统筹“十网”建设水平上有新突破。改善民生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的。要以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十网”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一要深入推进村镇布局网建设。重抓村镇布局规划,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真正形成城乡一体的空间布局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二要深入推进城乡交通网建设。重抓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和村内道路硬化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三要深入推进现代流通网建设。拓展工作领域,发展连锁超市,提高配送率,加强长效管理。四要深入推进城乡信息网建设。加快实施“三电、三网合一”建设,健全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五要深入推进健康保障网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全市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建设。加大对山区农民饮用水工程的政策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山区农民饮水难问题。加快完善县、乡、片、村四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六要深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网建设。完善统筹城乡的就业促进体系,重点帮助被征地农民、新增长劳动力、农村“4050”人员和特困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探索建立农业劳动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起人人享有养老保障的制度体系。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人均筹资额度、医疗报销标准均有明显提高。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对困难农户的医疗、教育、住房救助力度。七要深入推进文化教育网建设。加大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实施力度,办好让农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建设,重点抓好镇乡综合性文化站及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八要深入推进城乡电气网建设。加大政策、资金、土地指标等支持力度,先期抓好“一县十镇百村”示范,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推动我市基本实现电气化推广全覆盖。九要深入推进城乡金融网建设。积极争取新型农村银行机构来我市试点,组织开展好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我市各级分支机构的组建工作,鼓励现有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机构和业务。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加大对“三农”贷款力度。十要深入推进城乡平安网建设。大力推进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网络建设,加强农村外来人员管理、服务和维权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三、围绕建设农村新社区,重点在建设中心镇村和推进“百千工程”上有新突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心镇村建设是重要载体,环境整治是重点所在。一要培育发展中心镇村。把培育发展中心镇村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规划县(域)中心城、中心镇、中心村布局,完善中心镇、中心村规划编制,突出抓好中心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切实落实强镇扩权政策,解决用地保障问题,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强镇、高效生态农业强镇。二要深入实施“百千工程”。坚持“点上增量、面上扩展、线上突破”,整体推进环境整治。在继续抓好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环境整治村的同时,加快20个重点镇乡整镇整治和“三线”等重点片区的村庄整治,重点抓好“十路三河”和风景线两旁300多个重点村庄的环境整治。三要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以中心村为重点,从优化农村新社区发展规划、强化农村社区组织体系、健全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社区文化体系、提升村民素质等五个方面着手,建成一批代表绍兴乃至全省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农村新社区。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篇(10)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新农村建设的实质

培训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所采取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培养锻炼干部的一条有效途径,对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认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广大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是我们党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总任务、总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特定的内涵和目标要求,就是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句话二十字,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体现了“三个文明”建设在农村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工程,大家一定要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这既是我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把握新农村建设正确方向的基本前提。

2、改进方法,进一步明确怎么抓好新农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支持,省里提出的“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干部服务、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方式就是要凝聚共同的合力,走群策群力之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力量是广大农民群众,骨干力量是基层干部,核心领导是各级党委政府、村两委。举办这次全县新农村建设分管领导、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相关行政村书记、信息员培训,是因为你们既是建设新农村最直接的组织者、发动者,也是具体的实施者、示范者,你们直接面对群众,你们最有说服力。因此,要进一步增进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通过大家把各级党政的意图、思路、政策等信息传递给广大的农民群众,把群众真正发动起来,才能更好地把各项规划措施落实下去。

3、确定目标,进一步理清要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2012年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按照“五新一好”的要求,坚持完成要“早”、标准要“高”、“特”色要明、“实”惠百姓的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坚决做到不包办、不攀比、不折腾,不搞形式主义,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在下面的培训中,你们将会具体学习,我看,在实际操作中,突出“五个工作重点”:要以产业为先导,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点“一村一品”建设,力争80%的建设点形成和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使新农村建设点农民收入高于全县整体水平。要以“三清八改五普及”和“三绿两处理”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点整治建设,重点要抓好试点村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及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作;要以“三星十村”创评为载体,大力推进文明村庄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要以村两委与理事会交叉任职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农村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实现建得好、管得住、管长远的目标;要以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契机,鼓励他们成为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

二、明确职责任务,切实发挥好组织引导推动作用

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08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创造了业绩,赢得了民心,获得了赞誉,工作成绩斐然,名列全市第二,并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的科学决策,离不开全县各乡(镇、场)、各部门高度的重视和支持,更离不开我们全体干部脚踏实地,辛勤劳动。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大家表示感谢。

2012年我县新农村建设,从上次两办督查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良好,但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要在全市保二争一,赶超全省先进”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各乡(镇、场)要集中6月份这一个月时间,打好新农村建设整治工作扫尾战。6月底到7月初,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将组织各乡镇书记进行“巡回看变化”,检验我们的工作成效。今天来的都是各乡(镇、场)分管领导、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相关行政村书记和信息员,你们要进一步提高实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能力,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全面提升试点村建设水平。一是再宣传、再发动,再一次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要进一步加强对群众的宣传解释,及时、全面、准确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不折不扣地交给农民群众,把党的温暖原原本本地送到千家万户,使党的强农惠民政策宣讲到村、传达到户、落实到人,使农民群众的一些片面认识得到纠正,再激发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二是再督促、再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阶段目标稳步实现。督查是促进、落实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前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2012年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对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工作任务及工作措施,建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一季度一专题督查、半年一评比一小结、年终综合考核评比、督促检查制。在座的各位要充分发挥督查员、指导员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切实加强对各试点村工作的督促指导。三是再总结、再提高,交出全县满意的答卷。要认真总结几年来试点工作的经验教训,切实提升指导操作水平,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地实践探索,精心组织实施。要注意发掘、总结、提炼好的典型经验,加以推广,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搞好村庄的建设规划;要会同农民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和村庄产业基础,规划村庄发展的主导产业;要因势利导,在符合条件的地方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起来;要按照“五新一好”的整体要求,培训新农民,乡风文明有新面貌,丰富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扎实稳步的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顺利完成年度工作目标,赢得试点村农民的认可。

三、切实转变作风,真正担负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

我们干部队伍中有一部分干部不大熟悉农村、不太了解农民,缺乏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和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舞台十分广阔,只要大家端正思想认识,把亲身参与新农村建设作为人生历程一次难得的机遇,作为人生阅历一笔宝贵的财富,就一定能够在农村广阔的天地大显身手、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在这里向大家提几点要求:

1、加强学习,提高政策水平。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要深刻领会十七大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准确理解攸关“三农”发展、事关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要全面把握新时期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政策、及基础知识;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力争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开展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所需的知识,提高从事农村工作的业务能力,从而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2、认真钻研,提高操作水平。根据省市的文件精神,我县今年安排47个新农村建设点任务,还将争取全市新农村建设达标申报试点县,年初县委提出了我县新农村建设在全市“保二争一”的目标要求。今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新农村建设又没有固定的模式,应该说,几年来我县的新农村建设还是积累了一些经验的,大家一定要化压力为动力、坚定信心,要按照自然村选点定点“九步法”,广泛宣传发动、制定试点规划、确定建设项目、分项挖潜算帐、分户签订协议、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试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县新农村建设“八步走”村庄整治工作指南,即坚持先规划后整治、先筹资后动工、先拆迁后建设、先农户后集体的工作程序稳步推进。

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当前干部队伍中出现的一些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偏差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举办这个培训班,就是希望大家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水平和操作水平都能有新的提高,特别是要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不断研究和解决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篇(11)

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近年来扶贫开发工作历程,肯定成绩,增强信心,明确在新起点,新形势下,如何继续抓好扶贫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刚才,xx主任就今年x下半年的扶贫开发及新农村建设作了全面地安排。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增强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我们以扶贫开发为农村工作总抓手,以主导产业建设为中心,以基础建设为重点,以民居改造为突破口,探索出了政府统筹,资金捆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模式,把扶贫攻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政府抓工作,农民得实惠。据统计,近几年来,全县累计投入扶贫攻坚、农业综合开发、移民搬迁等各类资金x亿元,建扶贫重点村x个,完成扶贫搬迁x户x人,建设陕南徽派民居x户,普通旧改x户,新建产业园x万亩,解决x万人的温饱问题,把贫困人口从xx年的x万人减少到了x万人,有x个村已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占总村数的x%,龙头、普济等新村成为全省的“亮点”和样板,并被确定为部级观光农业旅游示范区。2、探索新路子,工作得认可。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既按中省市的有关要求,又结合本县实际,把农民增收放在首位,把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重点,用足用活政策,整合有限资源,把紧缺的资金实行捆绑,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特色的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新路子,先后被确定为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县,xx年又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x个整体推进县之一,在xx年xx省农村工作会上,县委书记向全省做了经验交流。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超前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我们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开创精神;更得益于我们上下一心,横向联动的密切协作。但客观地讲,无论是扶贫开发、还是新农村建设,我们只是开了个头,与上级的要求、与老百姓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任务非常艰巨。一是从县情来看:我县是边远山区贫困县,属非国贫县,加之远离大都市、交通大动脉的带动,而且我县还有x万贫困人口,他们仍然生活在条件十分艰苦的边远山区,通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加之我县农业基础条件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部分群众缺乏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一旦遭遇自然灾害、疾病等冲击,不少人又会返贫。二是从外部大环境来看:党的十七大指出,到xx年要基本消除贫困现象,这对扶贫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委、省政府也把扶贫开发作为民生工程之一。同时,前几年我们的成功做法得到了省市的高度认可,周边省市和本省兄弟县纷纷到我县参观学习,这为我们在座的各位赢得了荣誉,根据我了解的情况,其他兄弟县市回去后也不断加大了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并建成了一批亮点工程,如果我们不清醒地认识到且不采取过硬的举措,我们将很快被其他地区超过。三是从现代农业的高度来看,我县地处秦巴腹地,扶贫工作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仍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工作的总抓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长期不懈地抓好这项重要工作。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按照全县既定的奋斗目标,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坚持用新思维,新举措,一手抓特困村扶贫攻坚,一手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促进全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

今年下年,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是:继续抓好x个特困村扶贫攻坚工作;启动x个扶贫重点村建设;抓好平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全力抓好x个新启动的新农村建设和5个续建新农村的巩固提高。

(一)突出产业建设,培育增收来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扶贫开发的基本任务。扶贫开发必须针对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一关键环节,加大对特困村组和贫困农户的扶持力度,采取市场引导、政府扶助、激励发展的综合扶贫措施,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发展思路,扶持贫困农户不断培育促进收入持续增长、极具市场前景的主导产业。要通过今年的努力,使我县的x个特困村及今年启动、续建的重点村、新农村的当家产业基本形成,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二)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条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证。我县农村x个特困村,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不少地方饮水、用电、出行等基本需要难以满足,这是制约经济发展、形成贫困顽疾、导致返贫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新农村、让广大农民过上富裕文明新生活的基础性工作,更是扶贫攻坚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内容。要用好用活中央支农政策、扶贫政策,捆绑各类资金,整村推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大突破。对x个特困村,要继续坚持“四个一”的工作机制,按照原规划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今年的努力,完成总任务的x%以上。对今年县上新启动的8个新农村和x个重点村,要做到居住环境美化亮化、农田综合治理、通村道路、供水工程、电力通讯和沼气入户等建设整体规划,协调配套。

要以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建设进度,力争在5月中旬前,全面完成太平河上片农业综合开发任务,x月初启动建设太平河下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办、交通部门,要抓住国家实施“通达”、“畅通”等工程机遇,相互配合,加快新农村、特困村和重点村的公路建设,促进通乡镇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水泥化目标的早日实现。林业部门要结合新农村和扶贫重点村建设,加大“三化一片林”项目的争取,做好通村道路、庭院的绿化,形成主干道、通村道绿树成荫,房前屋后果树飘香的优美景象。县级各联乡包村、包抓新农村建设的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找准位置,发挥优势,带头履行职能,全力支持新农村和特困村、重点村建设。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研究一些优惠扶持政策,特别是计划、城建、国土等部门,要围绕村庄改造、新村建设、土地复垦和用地指标置换等研究一些具体办法。对涉及到新农村建设和移民搬迁等方面的收费,能免的尽量免,能减的尽量减。要认真落实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加快实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要加强农村文化站、村级文化室和文体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

(三)突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我们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者素质较低、观念落后导致的发展能力差。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其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近年来,我县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整体素质还比较低,特别是长期居住在高寒边远山村的农民,大部分都是年老、体弱、智低、力差的人口,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科技文化知识欠缺、民主法制意识淡薄,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距甚远。与此同时,全县每年大约有x多初高中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新生劳动力,其中不少是贫困家庭子女。如果放任不管,就会像其父辈一样循环贫困下去。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提高人口素质放在突出位置,既要抓好现有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适应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又要注重新生劳动力的竞争性技能培训,使他们学得一技之长,实现转移脱贫。同时,要教育农民克服对扶贫攻坚投入、新农村建设投入的依赖,让广大农民自觉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更多地依靠农民自己的创造性、能动性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

(四)突出科学规划,强化管理控制,进一步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措施。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整村推进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放眼长远、科学规划、立足当前、扎实推进。一是抓好规划。科学规划是扶贫开发和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规划新农村建设,要结合各村现实基础,统筹考虑建设内容,明确总体目标和标准,并根据总体规划,针对各户制定详细建设规划和分年度实施方案,真正做到村有蓝图、户有详规,年有方案。在规划建设中,要以实现“八个一”为基本标准。即:新农村有一个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一项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一个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一个通畅便捷的入户道路网络、一套安全方便的饮水设施、一套基本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一个富有活力的新型经济组织、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围绕这个标准,做好项目规划,确保“八个有”目标。即新农村有稳定的增收项目、有美观适用的住房、有增收致富的技能、有安全便利的自来水、有厨厕圈沼标准化设施、有就学就医的基本条件、有可靠的养老保障、有文明和谐的生活习俗。

二是要加强规划管理。农办、城建等部门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监管力度,并进行依法、有效地控制、指导。尽快建立健全“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工作机制,对扶贫攻坚村、扶贫重点村和新农村的建设用地,要实行国土、乡镇政府、农办三家会审,避免不按规划设计乱占滥建,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保护生态。三是要确立领导和部门抓点示范的工作机制。对xx坪、xx等x个特困村的扶贫攻坚工作,除个别包抓领导因工作变动予以调整外,其他包抓领导和包建部门不变;对新启动的新农村和扶贫重点村,县上已经确定了责任单位和包抓领导,并明确了奖扶政策和包抓工作目标任务,特别是今年继续实行由x个部门包建x户徽派建筑任务,希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尽快与包建村、包建户见面,及早商定建设任务并组织实施,确保不欠帐、见成效。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要把这三项工作列为今年的重点督办内容,按照“事不过三”的要求,实行定期督查,定期通报。四是要引入竞争机制。好的机制是扎实推进工作的有效动力,今后,对扶贫重点村、新农村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建设,要大力推行竞争机制,要把我们有限的投入投到那些乡镇领导积极性高,群众参与意识强,实施外部环境好的地方,确保项目的扎实开展。

三、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一要切实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把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党政和部门工作的中心任务,始终不忘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全面落实好“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实施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主要领导要时刻将特困村扶贫攻坚、重点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想在心上,抓在手上,做到精力到位,协调到位,责任到位,重大疑难问题处理到位。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做到重要工作现场办公,疑难问题具体指导,关键时刻一线指挥。农办要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结合前几年的工作经验,建立和完善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脱贫数量、贫困人口收入增加水平、扶贫开发资金使用效益、新农村建设成效为核心指标的目标考核体系,有效促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到位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