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管道运输的现状大全11篇

时间:2024-01-17 14:48:46

管道运输的现状

管道运输的现状篇(1)

信息化管理

现状

相应对策

1当前道路运输答理伯息化管理存在以下现状

随着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应用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对业务功能、数据质量、信息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深入的需求,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1 .1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够强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是做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前体和基础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在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是信息的收集不完全,不懂得怎么应用各类有利于实际工中的信息,只是被动的接收,不能及时的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还有就是一些市信息化工作跟不上去,部分领导重视不够、组织不力有很大的关系,许多道路运输部门把信息化工作简单等同于技术工作,信息化工作主要依靠科技部门来推进,业务部门很少进入或者根本就没有介入,科技部门进行单打独斗,致使信息化工作不能正常的实行。

}. z应用管理信息化考核机制不健全,信息效果不好

除了对有关信息化的认积、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外,考核机制不健全是导致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建设虽然已经大规模的得到应用,但日前绝大多数道路运输部门没有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实际的绩效考核内容之中,即使得到考核了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影响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应用规模的扩大对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信息系统从安全管理方面到技术防范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隐患。一些市系统安全备份滞后,数据丢失等事件严重的影响了业务工作。在最近几年中,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信息安全事件在各地都时有发生。

1.3部分信息系统功能有在完善,信息系统整体规划设计等有待加强 在目前,业务对信息化的需求是越来越高,部分系统功能、数据质量、系统关联性等己经不能满足业务工作的需求。一些较为落后的市信息化设备投入不足,设备老化,部分基层工作地对网络接入质量差,故障维护受条件制约,严重影响系统运行和业务办理。另外各市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对信息系统的管理不够重视运行维护机制不够健全。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建设应用起步晚,业务相对来说比较多,但是目前有些市仍然反应运政信息的综合平台的应用衔接不够顺畅。

2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相应对策

管道运输的现状篇(2)

现状

相应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和网络社会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网络日益成为连结社会的纽带。道路运输管理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成为信息时展的重点之一。信息技术是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在建设观念和重视程度及法律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的现状,给出了简单的应对措施和发展策略。

1当前道路运输答理伯息化管理存在以下现状

随着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应用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对业务功能、数据质量、信息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深入的需求,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1 .1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够强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是做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前体和基础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在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是信息的收集不完全,不懂得怎么应用各类有利于实际工中的信息,只是被动的接收,不能及时的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还有就是一些市信息化工作跟不上去,部分领导重视不够、组织不力有很大的关系,许多道路运输部门把信息化工作简单等同于技术工作,信息化工作主要依靠科技部门来推进,业务部门很少进入或者根本就没有介入,科技部门进行单打独斗,致使信息化工作不能正常的实行。

}. z应用管理信息化考核机制不健全,信息效果不好

除了对有关信息化的认积、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外,考核机制不健全是导致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建设虽然已经大规模的得到应用,但日前绝大多数道路运输部门没有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实际的绩效考核内容之中,即使得到考核了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影响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应用规模的扩大对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信息系统从安全管理方面到技术防范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隐患。一些市系统安全备份滞后,数据丢失等事件严重的影响了业务工作。在最近几年中,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信息安全事件在各地都时有发生。

1.3部分信息系统功能有在完善,信息系统整体规划设计等有待加强

在目前,业务对信息化的需求是越来越高,部分系统功能、数据质量、系统关联性等己经不能满足业务工作的需求。一些较为落后的市信息化设备投入不足,设备老化,部分基层工作地对网络接入质量差,故障维护受条件制约,严重影响系统运行和业务办理。另外各市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对信息系统的管理不够重视运行维护机制不够健全。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建设应用起步晚,业务相对来说比较多,但是目前有些市仍然反应运政信息的综合平台的应用衔接不够顺畅。

管道运输的现状篇(3)

关键词:道路运输

信息化管理

现状

相应对策

    1当前道路运输答理伯息化管理存在以下现状

    随着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应用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对业务功能、数据质量、信息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深入的需求,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1 .1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够强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是做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前体和基础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在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是信息的收集不完全,不懂得怎么应用各类有利于实际工中的信息,只是被动的接收,不能及时的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还有就是一些市信息化工作跟不上去,部分领导重视不够、组织不力有很大的关系,许多道路运输部门把信息化工作简单等同于技术工作,信息化工作主要依靠科技部门来推进,业务部门很少进入或者根本就没有介入,科技部门进行单打独斗,致使信息化工作不能正常的实行。

    }. z应用管理信息化考核机制不健全,信息效果不好

    除了对有关信息化的认积、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外,考核机制不健全是导致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建设虽然已经大规模的得到应用,但日前绝大多数道路运输部门没有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实际的绩效考核内容之中,即使得到考核了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影响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应用规模的扩大对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信息系统从安全管理方面到技术防范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隐患。一些市系统安全备份滞后,数据丢失等事件严重的影响了业务工作。在最近几年中,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信息安全事件在各地都时有发生。

    1.3部分信息系统功能有在完善,信息系统整体规划设计等有待加强    在目前,业务对信息化的需求是越来越高,部分系统功能、数据质量、系统关联性等己经不能满足业务工作的需求。一些较为落后的市信息化设备投入不足,设备老化,部分基层工作地对网络接入质量差,故障维护受条件制约,严重影响系统运行和业务办理。另外各市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对信息系统的管理不够重视运行维护机制不够健全。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建设应用起步晚,业务相对来说比较多,但是目前有些市仍然反应运政信息的综合平台的应用衔接不够顺畅。

管道运输的现状篇(4)

信息化管理

现状

相应对策

1当前道路运输答理伯息化管理存在以下现状

随着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应用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对业务功能、数据质量、信息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深入的需求,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1 .1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够强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是做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前体和基础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在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是信息的收集不完全,不懂得怎么应用各类有利于实际工中的信息,只是被动的接收,不能及时的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还有就是一些市信息化工作跟不上去,部分领导重视不够、组织不力有很大的关系,许多道路运输部门把信息化工作简单等同于技术工作,信息化工作主要依靠科技部门来推进,业务部门很少进入或者根本就没有介入,科技部门进行单打独斗,致使信息化工作不能正常的实行。

}. z应用管理信息化考核机制不健全,信息效果不好

除了对有关信息化的认积、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外,考核机制不健全是导致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建设虽然已经大规模的得到应用,但日前绝大多数道路运输部门没有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实际的绩效考核内容之中,即使得到考核了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影响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应用规模的扩大对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信息系统从安全管理方面到技术防范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隐患。一些市系统安全备份滞后,数据丢失等事件严重的影响了业务工作。在最近几年中,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信息安全事件在各地都时有发生。

1.3部分信息系统功能有在完善,信息系统整体规划设计等有待加强 在目前,业务对信息化的需求是越来越高,部分系统功能、数据质量、系统关联性等己经不能满足业务工作的需求。一些较为落后的市信息化设备投入不足,设备老化,部分基层工作地对网络接入质量差,故障维护受条件制约,严重影响系统运行和业务办理。另外各市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对信息系统的管理不够重视运行维护机制不够健全。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建设应用起步晚,业务相对来说比较多,但是目前有些市仍然反应运政信息的综合平台的应用衔接不够顺畅。

2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相应对策

管道运输的现状篇(5)

一、当前道路运输答理伯息化管理存在以下现状

随着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应用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对业务功能、数据质量、信息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深入的需求,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1、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够强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是做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前体和基础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在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是信息的收集不完全,不懂得怎么应用各类有利于实际工中的信息,只是被动的接收,不能及时的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还有就是一些市信息化工作跟不上去,部分领导重视不够、组织不力有很大的关系,许多道路运输部门把信息化工作简单等同于技术工作,信息化工作主要依靠科技部门来推进,业务部门很少进入或者根本就没有介入,科技部门进行单打独斗,致使信息化工作不能正常的实行。

2、应用管理信息化考核机制不健全,信息效果不好

除了对有关信息化的认积、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外,考核机制不健全是导致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建设虽然已经大规模的得到应用,但日前绝大多数道路运输部门没有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实际的绩效考核内容之中,即使得到考核了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影响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应用规模的扩大对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信息系统从安全管理方面到技术防范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隐患。一些市系统安全备份滞后,数据丢失等事件严重的影响了业务工作。在最近几年中,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信息安全事件在各地都时有发生。

3、部分信息系统功能有在完善,信息系统整体规划设计等有待加强

管道运输的现状篇(6)

1当前道路运输答理伯息化管理存在以下现状

随着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应用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对业务功能、数据质量、信息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深入的需求,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1 .1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够强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是做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前体和基础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在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是信息的收集不完全,不懂得怎么应用各类有利于实际工中的信息,只是被动的接收,不能及时的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还有就是一些市信息化工作跟不上去,部分领导重视不够、组织不力有很大的关系,许多道路运输部门把信息化工作简单等同于技术工作,信息化工作主要依靠科技部门来推进,业务部门很少进入或者根本就没有介入,科技部门进行单打独斗,致使信息化工作不能正常的实行。

}. z应用管理信息化考核机制不健全,信息效果不好

除了对有关信息化的认积、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外,考核机制不健全是导致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建设虽然已经大规模的得到应用,但日前绝大多数道路运输部门没有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实际的绩效考核内容之中,即使得到考核了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影响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应用规模的扩大对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信息系统从安全管理方面到技术防范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隐患。一些市系统安全备份滞后,数据丢失等事件严重的影响了业务工作。在最近几年中,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信息安全事件在各地都时有发生。

1.3部分信息系统功能有在完善,信息系统整体规划设计等有待加强 在目前,业务对信息化的需求是越来越高,部分系统功能、数据质量、系统关联性等己经不能满足业务工作的需求。一些较为落后的市信息化设备投入不足,设备老化,部分基层工作地对网络接入质量差,故障维护受条件制约,严重影响系统运行和业务办理。另外各市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对信息系统的管理不够重视运行维护机制不够健全。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建设应用起步晚,业务相对来说比较多,但是目前有些市仍然反应运政信息的综合平台的应用衔接不够顺畅。

管道运输的现状篇(7)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186-01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对危险货物运输的要求不断增长。随着我国机动车辆的飞速增长,交通运输流量的加大,道路交通运输危险货物的情况越来越多。当然,由于危险货物本身的特点,使其在运输过程中一旦出现交通安全事故,其产生的后果将不敢设想,将会给周围的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的灾害。因此,加强对危险货物的运输至关重要。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危险货物

危险货物是指:那些易燃易爆,具有污染毒害或者是放射性的危险物质。在具体的交通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其产生的危害也比较容易对人身财产造成损坏。危险货物不仅不便于交通运输,还不利于生产、存储、经营和使用处理等。在我国,我们把危险货物分为这样几个等级:把那些容易爆炸的货物归为第一类;那些有害气体归为第二类;那些容易燃烧的液体归为第三类;那些容易燃烧的固体或者是容易自燃的物体、遇到水会容易燃烧的气体分为第四类;那些氧化剂物质或者是有机过氧化物质归为第五类;那些有毒物质或者是容易感染性的物质是第六类;放射性物质是第七类;腐蚀性物品为第八类;其他危险的物品为第九类。

1.2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是指:在危险货物运输的全过程中,对其进行的监督管理,它是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随着我国道路运输规模的不断增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现有的管理体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安全管理的需求,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对危险货物的道路运输加强管理。

2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体制的现状

根据近年来我国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案例发现,当前我国危险货物的运输出现了很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人群不断提高,危险货物的运输车辆和业主逐年递增。但总体而言,虽然总体数量不断提升,但道路货物的运输规模依旧不大,相对较小。这些从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货物人员基本上文化层次不高,法制观念薄弱,甚至有无证驾驶经营危险货物运输的情况出现。还有不少人群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性能方面的投入,对于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依旧无章可循,运输车辆老化、设备不符合规格,技术性能较差等问题频繁出现。这样的运输现状使得我国危险货物的道路运输出现很多安全事故的隐患。而那些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驾驶员,由于其知识文化水平的有限性使得其本人对相关安全驾驶的法律法规并不熟悉,对危险货物本身的特征和危害程度没有十分的了解。这也必将导致驾驶员在运输的过程中,对安全运输的技术要求了解不全面,甚至不知道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前提下,如何去自保和保护他人,使事故的危害程度被隐形扩大。

政府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企功能分离,国家不断放手对企业的管制,不再插手企业的工作及其安全监察。自此,政府在企业中的管理不断淡出,然而正是基于此,企业在安全运输管理的调整时期,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问题,监督力度不够等。由于企业的市场开放,使得在单车承包和个人运输业主推行的过程中,大量不具备危险货物运输工作的人员涌入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市场,从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工作。这必将使得我国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层出不穷,对整个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安全问题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和挑战。

3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随着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问题的不断增多,笔者认为,相关企业或部门必须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全国危险货物的道路运输主要由交通部统一管制,对本行政区域的危险货物运输主要是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的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县级以上的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具体的实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管理事务。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增设专门的管制机构

对那些危险货物的道路运输,相关管理部门要增设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其加强监督和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使得整个的事故发生率降低。另外,一旦发生事故,相关的专门管理部门也好仔细分工,明晰责任,加强对其的救援工作。

3.2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条例,加强对其的法制化管理

目前对危险货物的运输管理条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显而易见,对这一高发交通事故的危险货物的道路运输管理的法律条文并不多,也缺乏相关的危险货物运输工作人员的手册等。因此,未来的管理体制需要向更完善的法律法规方向上发展。

3.3 明确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责权分明,发生事故时,市一级的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机构要统一指挥制定救援方案。各个部门要根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协助施救,统一安排管理。当发生事故时,不管是驾驶员还是相关的其他原因,都要严格按照法律条文进行栽决。这样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最大限度的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

4 结语

危险货物的运输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其设置专门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提高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安全性能,以便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要提高危险物品的道路运输质量,需要各个部门加强配合,合作进行。各部门要协调一致,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在不损害整体利益和有关部门利益的前提下,加强对危险货物的管理体制,最大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性能,使其有一个舒适安全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管道运输的现状篇(8)

现代社会讲求相互协作,运输方面同样也不例外。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广泛采用新技术,提高运输工具和设备现代化以及运输管理信息化水平。由于运输方式的多样化,运输过程的统一化,各种运输方式朝着分工协作、协调配合、建立协同运输体系的方向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横向联系欠缺,由此往往造成该建设的项目没有及时建设,而不该建设的反而建成,造成浪费。运输业的建设从单一的、孤立的发展模式应向综合的、协调的模式转变。发展协同运输体系可增强有效运输生产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的状况。

所谓协同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照其技术经济特点,形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布局合理、联结贯通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协同运输体系是在不同运输方式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协同运输体系把各种运输方式通过运输过程本身的要求联系起来。这就是各种运输方式在分工的基础上,有一种协调、优势互补的要求,即在运输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结合,在各个运输环节上的连接贯通,以及各种交通运输网和其运输手段的合理布局。从运输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各种运输方式一方面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协作配合、优势互补的要求,另一方面在运输市场和技术发展上又相互竞争。这二者交织在一起,形成协同运输体系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长期过程。

协同运输体系大致由3个系统组成:1)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这是协同运输体系的物质基础,系统的布局要合理协调,运输环节要互相衔接,技术装备要成龙配套,运输网要四通八达。2)综合运输生产体系,即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系统。这个系统要实现运输高效率,经济高效益,服务高质量,充分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的优越性。3)综合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体系。这个系统要有利于宏观管理、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在3个方面构成了协同运输体系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通过50多年的不断改造和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交通运输设施和装备成倍增加,运输能力得以加强;技术状况明显改善,运输服务质量大大提高;客货运输量大幅度增长,运输效益和效率显著提高,初步形成全国性的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1)铁路运输系统:由京沪、京哈、沿海、京九、京广、大湛、包柳、兰昆“八纵”和京兰、煤运北、煤运南、陆桥、宁西、沿江、沪昆、西南出海“八横”组成的“八纵八横”铁路运输通道基本形成。我国铁路已覆盖全国包括、海南的所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营业里程7.8万公里。2)公路运输系统:我国已经建设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公路系统。“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于全部开通,我国拥有横跨东西、纵横南北的快速公路运输系统。“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总长约3.5万公里,由12条国道主干线和公路主枢纽及信息系统构成,是全国公路网的主骨架,主要路线都采用高速公路技术标准。3)水路运输系统:全国的内河航道总里程达到了13.51万公里,比建国初期增长84%,居世界第一。虽然我国航道里程最长,但高等级航道比重低,航道的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级航道比重仅占46.55%,其中千吨级的三级及以上航道仅占总里程的6%,而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千吨级航道的里程比重超过了60%。我国内河交通网基本上由长江、珠江、黑龙江、淮河和京杭运河所组成。我国水运主通道总体布局规划是发展“两纵三横”共5条水运主通道。“两纵”是沿海南北主通道,京杭运河淮河主通道,“三横”是长江及其主要支流主通道,西江及其主要支流主通道,黑龙江松花江主通道。4)航空运输系统:我国航空客运完成周转量为2019.61亿客公里,年增14.6%,仅次于美国的12446.94亿客公里。航空客货运完成周转量为75.79亿吨公里,年增7.9%,世界排名第四位。5)管道运输系统:我国现有的运输管道包括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和其他气体管道,此外尚有少量的矿浆管道,原油管道是管道网的主体。目前,世界上长输管道的总长度已超过了200万公里,我国现在仅有长输管道不足2万公里,不到世界长输管道总长度的1%。我国原油储量、原油产量在世界排名均为第五位,管道运输与我国经济发展极不适应。

现阶段看来,我国的运输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总之,协同运输体系是我国运输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提高运输体系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交通运输业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的一条出路,它的实现最终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管道运输的现状篇(9)

中图分类号: TM726 文献标识码:A

国民经济得到不断发展的基础能源产业就是电力工业。电力需求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中越来越大,电网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适应不了电网快速发展的生产管理需求,为了确保电网安全经济可靠运行,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运行与维护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运行与维护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运行与维护管理是以状态巡视及检修技术为基础,在有限的资源内,实现资源最大化的管理模式。输电线路的状态维运管理是指运用输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管理的方法对其健康状况及重要程度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运维模式。它是在安全风险评价和状态检修的基础上,采用状态运维策略的一种巡维方法。状态运维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工作模式,通过运用状态运维及有效的检测手段,对输电线路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它有效的避免输电线路因维修导致的失修或过修问题。状态巡维是运用扫面、检查及观察等方法对输电线路本体及线路保护区通道的状态信息进行采样的过程,它有效的利用资源,提高运维管理效率。状态巡维要求在巡视中发现特殊情况或缺陷时,必须按照输电线路运行管理规定和缺陷管理制度等要求进行记录或登记,利于在进行状态决策或线路维修时有证可循。

二、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运行与维护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架空输电线路运维人员少,维护难度大。输电线路的规模在不断发展的国民经济中快速增加,架空输电线路的巡维工作也变得越发重要、严峻。调查显示,按照原来的输电规模配备运检人员已无法满足目前的巡维工作需要,如果在正常的巡检中投入全部的人力,那么特殊巡维以及一般的检修工作则无法开展和满足,更不能及时的处理线路缺陷及发现的问题,线路就存在安全隐患,对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潜在的威胁。

(二)输电线路通道隐患的影响。输电线路通道出现缺陷或者安全隐患,就会出现无法正常运行的状况。通道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包括线路保护区内的超过树木、违章建筑、设备老化、外力破坏等自身因素和大风引起的飘移物、鸟害等环境因素,我们要尽量避免或降低通道隐患的影响。

(三)雷害的影响。架空输电线路大多数架设在荒郊野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极大,雷害是其中之一。本地区相当部分架空输电线路处于高山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电阻率高,单位落雷密度大等特点。从近年的运行经验表明,雷害占了线路跳闸总数的70%以上。当架空输电线路受到雷击后,产生雷电过电压,容易造成线路跳闸,若开关重合不成功,则对电网的危害更大。

(四)巡检质量有待提高。输电线路正常的巡视周期每月一次,对于偏僻、荒凉地方的线路巡视周期可适当延长,由于这些线路所处地段偏远,相对来说所受到的安全威胁较小,这样有可能存在巡维人员巡检时出现怠慢、麻痹思想,巡维不到位,造成巡检质量降低。要使巡检的整体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就要求巡维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运检标准,严格按照运维策略要求开展巡维,及时消除缺陷、隐患,加大线路走廊巡检环节风险预控的工作力度。

三、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运行与维护管理的方法建议

(一)强化基础资料建设。分析判断设备信息资料是状态检修的基础,设备评分以状态信息为基本理论依据。因此说,状态运维和检修工作离不开基础资料建设。此外,以前的设备资料记录都是利用纸张,资料管理分散,在进行整理、归类、查找时诸多不便,甚至有些资料在借阅后容易丢失,有些资料由于没有及时更新,导致施工中资料与现场不符,还有因巡检人员认知不同,不能准确表述施工环境及信息资料,使用了不完整的基础资料,给线路运行造成很多不便或错误。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基础资料系统,不断强化基础资料建设,提供全面、具体、准确的运行分析决策依据。

(二)充分利用在线监测技术。输电线路状态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状态评价提供的技术支撑,也需要配备新型技术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检测人员,设备状态的技术监督、分析评价、监测诊断也不可避免,通过高效的新技术及方法,充分利用在线监测技术来提高设备状态的运行水平。

(三)充分利用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是输电线路巡维的发展方向,它具有成本低、机动性能好、操控方便、巡视效率高等特点,开展无人机巡视技术的研究和探讨,能有效地提高巡视效率,减少线路故障,及时发现缺陷和隐患,更好地保障线路安全运行。

(四)建设影像化的输电线路状态运维智能管理平台。为实现智能化的输电线路全面监督和控制,可建设影像化的输电线路状态运维智能管理平台。智能化管理信息平台是指以原来的管理体系为基础,经过直观影像资料、在线监测系统信息的不断融入,分析输电线路的控制因素及安全危险点,从而全面有效的掌握输电线路运行状态。建设影像化的输电线路状态运维智能管理平台不仅能对设备状态进行计算、检测及维护,还可代替维护管理人员采集、统计及分析数据,让输电线路的状态运行实现规范化、智能化、正规化的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运行与维护管理模式在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中,其不足及弊端逐渐显露出来。改进管理模式,让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是电力企业为实现安全经济的电网运行的发展需要。虽然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运行与维护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不足,但我们可以不断丰富管理内容,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不断的探索,让输电线路状态运行与维护管理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管道运输的现状篇(10)

冶金工业企业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的入厂开始,到半成品的流动、产成品的存储和交付、废弃物的处理等全过程,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八钢是有5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通过艰苦奋斗,不断积累,形成了现在的发展格局。从目前的视角看,为使八钢整体生产物流顺畅,在物流布局及技术手段等方面都需要优化。以八钢物流道路运输为例,进行探讨。

在八钢的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八钢各生产单元通过运输使其空间状态联接在一起。在物流过程中很大一部分责任是由运输担任的,运输是物流的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八钢本部的大宗原燃料的运输形式主要是道路运输和皮带运输,相对而言道路运输的不可控因素更多,主要探讨道路运输的两种方式: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

1公路运输可视化分析

可视化公路运输主要内容包括:车辆动态识别和定位技术应用、电子地图技术应用、车辆导航技术应用、交通管理、协作运输管理等。

1.1车辆识别

为了实时掌握公路运输的状况,对公路运输的基本单元的状态即车辆状态必须知道,这就涉及到车辆识别。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移动式车辆侦测自动识别技术在公路运输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2电子地图

电子地图是公路运输实现可视化必需的人机界面(Interface),它具备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大多数功能。公路运输可视化的大部分信息都需要通过电子地图来表示。电子地图能够把数字信号(包括对数字地图、遥感数字图象及自行数字化采集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后形成的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电子地图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多维地图的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作用;二是动态环境下空间数据库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交流作用。总之电子地图要完成GIS中空间数据视觉化的任务。

电子地图主要通过点状要素(出入口、道口、交通灯等)、线状要素(公路、铁路等)、面状要素(停车场、料场等)来反映交通详细信息,满足交通运输服务的要求。

1.3车辆导航

车辆导航是指为具体的在厂内道路上的运输车辆提供导航,它是车辆驾乘人员重要的辅助工具,使之能在正常情况先按照预定的线路行驶,异常情况下按照指定的线路移动。

为实现车辆导航,必须将GP导航系统与电子地图、无线电通信网络及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最终通过车载GP设备为驾乘人员传递相关的图像和声音信息。

1. 4交通管理

随着八钢产能的不断扩大,厂内运输的车流量将进一步增加,为使道路交通完全处于受控状态,制定相关规则并监督执行非常必要(尤其对大型运输车辆的控制)。交通管理具体内容包括:车辆行进线路规划、车辆监控(路线、速度等)、停车位管理、交通道口监控、车辆指挥、故障处理和紧急救援等。

首先对所有进出八钢的大型运输车辆的行进线路按物品(对应相应的物资编码)做好规划,线路规’划本着线路最简捷的原则进行,同时要考虑出入口、道口、回车场地、道路状况、车流量、其它公路运输等因素,尽可能避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线路规划是动态的,可根据需要适时调整。线路规划在大型运输车辆进入门禁的时候,以声、光和图像的形式通过车载GPS设备传递给驾乘人员,为其提供导航。

大型运输车辆进入八钢厂区的导航是强制的,为此需要实时跟踪和监控,确保其按照指定的线路、速度行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随着车流量的增加,靠车辆自律管理厂内交通将不能满足要求,为此需要在重要道口建立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交通信号系统主要用于管理道口现场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是将被监控点实时采集的交通视频图像传输给监控中心,以便监督和及时调整控制流量。

八钢有必要建立类似于城市交通指挥系统的交通管理系统,可以作为勺又钢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独立的子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以电子地图和GPS数据库为工作平台,运用计算机网络,集成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电视监控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电子警察系统、通信系统和车辆导航等系统,实现各种交通管理信息集成整合,深化处理和增值服务,便于驾乘人员了解相应信息和交通状况,使指挥人员能够迅速决断、快速反应、及时修正交通计划,保证交通的安全与畅通。

1.5协作运输管理

从实现物流可视化的角度来探讨协作运输管理。

将来八钢的大宗原燃料的公路运输主要通过社会协作的方式进行,为使公路运输能够按照八钢的要求和意愿进行管理,在商谈协作的时候,必须要求协作方按照八钢的要求做一些必要的工作。

由于公路运输处于买方市场,在商谈协作运输时掌握一定的主动权。

首先,要考虑软硬件配备,主要包括:必须配备承担运输所需的车辆,车辆应装备符合实现八钢可视化物流所必须的GPS车载设备和车辆自动识别装置,具备车辆实时监控系统(主要监控八钢外部运输),具备与八钢联网的信息系统等。

其次是运输管理,主要包括:为了避免集中到达,要求公路运输商(可能是多家)按八钢的交通容量编制运输计划,尽可能减小每批次的车辆数量;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要求公路运输商能实时控制在途车辆(必要时能提交八钢共享),按照预定的计划时间到达,同时要保证“运输的一致性”;在途车辆出现意外,有应急预案应对;对进入八钢厂区的车辆能够服从八钢交通管理的要求;按照八钢统一的电子结算方式进行运杂费结算等。

2铁路运输可视化分析

铁路运输占道路运输的比重在今后几年会逐步增加(大宗原燃料运输里程一般在200km以上),铁路运输需要高度关注。可视化铁路运输主要内容包括:车辆识别和定位技术应用、电子地图技术应用、铁路信号系统数据交换、车辆动态调度等。

2. 1车辆识别和定位技术应用

着重从机车跟踪的角度探讨车辆识别和定位。

为实现铁路运输可视化,需要知道机车行进方向、车辆数、车辆顺序、车厢数、车辆标签、所对应车辆的物品编码(含品名、规格、产地等信息)、计量信息、列检信息、装卸信息、运行时间和运行位置等信息。这些都需要依靠车辆识别和定位技术来实现。

铁路区域计算机连锁系统(RCIS)、动态自动识别称量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 PS )、电视监控系统是进行车辆识别和定位的技术基础,它们各有侧重。

GPS在车辆定位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实现车辆定位的重要手段,在GPS基础上结合RCIS获取的各节点信息,可实现车辆全过程精确定位和车辆动态跟踪。

铁路区域计算机连锁系统和电视监控系统相结合,借助模拟运算工具,也可实现车辆定位和跟踪的功能。

用于车辆识别的技术手段包括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和移动式车辆侦测自动识别技术(CPS技术),由于车厢经常倒换,采用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进行识别更经济适用,尤其是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铁路运输管理中已得到广泛使用,也有相应的技术规范支撑。采用GPS用于机车识别无疑是最佳选择。将机车信息、车箱信息、编组信息等有效结合,即可得到完整的车列信息。

2.2电子地图技术应用

电子地图是铁路运输可视化重要的视觉平台,作用同公路运输,通过它可直接、快捷地了解到机车运行状况。

电子地图是实现可视化动态车辆调度十分重要的工具。电子地图有两类:一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 IS)的电子地图,与实际地形相符,真实感强,但受幅面限制,一些信息不能直接反映在地图上;二是模拟的示意性的电子地图,可能与实际相差很大,但它幅面利用率高,可清晰显示更多信息。以前更多的选择后者,“鹰眼”技术使得前者的应用领域和范围越来愈多。通过“鹰眼”技术可以详细了解到每个区域的细部信息,通过链接甚至可以获取包括某个信号灯的状态、某个道岔的位置、某个摄像机获取的车辆和行人图像等信息。

2.3远程监控系统

在调度中心实现对道口、车站、铁路沿线环境和现场的远程监控,一是可大大减轻日常人员巡视的工作量;二是便于及时发现危险隐患,保障安全生产。

远程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实时视频监控、信息存储、报警联动、远程遥控和校验等。

远程监控系统由现场设备(可变焦红外线数字摄像机、活动云台)、传输通道(有线或无线)、主站设备(服务器、存储装置、软件)、监控终端等组成。

远程监控系统已成为铁路运输管理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基于wEB服务器的远程监视系统,可以为有权限的局域网用户提供实时的信息服务。

2.4铁路信号系统数据交换

八钢内部的铁路运输系统与公共铁路运输系统关联度很高,随着八钢产能不断提高,与外部公共铁路运输系统建立实时数字信息交换制度对双方都有必要。可通过约定数据交换范围、方式和格式,在双方的数据服务器之间设置防火墙,实现信息共享并融入各自的管理系统。

内部可视化的相关信息需要集成在电子地图上,这样就需要在“八钢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铁路运输子系统”和现有的区域计算机连锁系统(Rcls)、拟建的车辆识别和定位系统、远程电视监控系统等之间实现信息无缝链接.由于现有的区域计算机连锁系统(RBI)建设时未考虑与其它系统信息交换,相应的软硬件不一定能满足要求,届时需要对服务器部分做相应的改动或升级。新建系统要充分考虑今后的拓展需求。

2.5车辆动态调度

车辆动态调度是“八钢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铁路运输子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物流管制中心的建设就可视化的铁路运输管理和车辆动态调度的功能和内容展开描述。

车辆识别和定位技术应用、电子地图技术应用、铁路信号系统数据交换等都是为可视化的铁路运输管理和车辆动态调度服务的。铁路运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铁路运输计划的管理、车辆运行信息显示、车辆追踪、物流信息显示、调车作业图表管理、列车运行图的管理、运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自诊断等。

铁路车辆动态调度需要一个可视化的信息平台,其主界面就是集合各种相关信息的铁路运输电子地图(或称之为八钢铁路地理信息系统图)。铁路车辆动态调度是计划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计划为驱动,实现产供销运的紧密衔接,对采购、销售、生产物流实施跟踪管理。通过车辆调度模块生成、调整和发送车辆运行计划、维护和调整调度作业图表、发送调度指令;铁路运输过程中的物流管理作业过程(如列检、计量、装卸等)也需要依靠车辆调度模块来动态的实现控制;为使运输过程处于可控状态,车辆调度模块还要对车辆的动态跟踪;实时(或定时)对铁路运输计划的预测统计分析是车辆调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通过它可获得与铁路运输相关的信息(如库存、消耗、待运、在途等信息),以便提前判断和制定相应的措施。

管道运输的现状篇(11)

道路运输这种危货运输方式,在我国危货运输渠道中占据着首要地位,而其运输过程更是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危险性因素。这些危险性因素一旦不能科学合理地处理掉,就极容易给社会与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与伤害。目前关于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现代化管理技术也相应比较缺乏,尤其是事前预防工作水平更是有待提高。

一、道路危险品运输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运用

(一)车辆跟踪

运输车辆运行位置难以掌握长期以来都是危险品货物运输管理方面有待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而所运输的危险物品状态与运输过程中物品变化情况更是难以察觉。也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使得道路运输管理处的安全管理工作进展缓慢,难以及时发现其中隐藏的危险性并合理采取应对措施。在这种情况下,物联网技术的出现,给道路运输管理处各部门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危货运输管理中,有利于对物流过程中展开全程监控,以此达到道路危货运输提出的有关安全性方面的需求。比如说,在行驶车上安置好GPS卫星定位系统,如此就能够随时掌握车辆行驶状态。行使车辆一旦与既定路线出现偏差,抑或是不小心到了敏感区域,管理处就能自动产生报警操作。从而让后方监管人员对车辆进行远程操作。与此同时,也能够对行驶车辆的司机驾驶行为展开实时监控,以监督其违规行为。并且,若是发生意外,出现碰撞之类的事故,司机仅需车里装载好的传感器,就能够使信息管理中心相关人员的手机接到报警。然后及时展开救援行动,同时通过RFID标签读出车辆上运输货物的相关信息,尽可能缩短时间予以应对措施。这种车辆跟踪的手段不仅很好的掌控了物流过程,还能节约成本,增强工作效率。

(二)物流监测

所谓货物监测,也就是指对车辆运输的物品压力与温度进行实时监控。通常情况危险性较高的货物对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存在较高的要求,若是运输环境出现变化,极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而事故带来的后果通常灾难性与损失都极为巨大。在这种情况下,物联技术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物流监测问题。运用物联技术能够及时掌握行使车辆所装载物品的状态。再进一步对所读取运货压力、温度与安全附件及密度等等众多信息进行分析,能够给道路管理处的调度部、安全管理部等提供高危物品运输安全管理决策所需参考的相关依据。

(三)选择运输路线

就现阶段整体情况而言,在道路危货运输路线这方面我国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比如,危险性物品运输的车辆是不可以靠近学校、闹市区等特定区域的。因此危险品运输通常路线较长,路况也较不佳。通过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够及时准确详细地掌握采集运输路线的路况问题。从而根据运输车辆内的危险品对道路与环境提出的要求,在运输前就科学合理的制定出可行性最高的运输路线,提高运输途中的安全性程度。

二、系统框架设计

此系统不仅融入了物联网集成技术,与现有危货运输管理模式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对其运输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成立于各种危险品事故预案经验基础之上。为运输危货车辆行驶状态的监管、货物的监测、相关信息的采集、预警、应急与信息服务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应用技术与较为完善的处理途径。成功将远程实时跟踪、监测、预警报警、应急求援三者融为一体,建构起这样的综合管理平台。此系统主要是由安全应急管理中心、车载实时监控监测系统、安全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这三大主要基础结构构成的。与此同时,还实现了与国家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行直接对接的功能。

(一)安全应急管理信息中心

可以说应急管理信息中心是系统顺利运转的关键性部分,即核心与中枢部分。其主要功能包含了数据采集、储存、分析等,其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数据仓库、应急值守系统以及远程可视化监控平台。其中就数据仓库而言,主要是为了达到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提出的需求而创建起来较为完备的信息库。组成数据仓库的数据类型包含了危货运输企业信息数据、运输车辆数据、运输线路数据、运输货物信息数据、事故信息库、专家信息库等等。各种数据之间相互共享,让资源被最大限度地利用。所谓远程可视化监控平台主要是通过采用GPS与GIS两种主要技术而开发出与道路监控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相符合的显示系统。在此系统的显示中,用户可以在地图上直接了解到公路中处于行驶状态的全部危货运输车辆,还可以直接对这些车辆进行预警抑或是重点关注等。除此之外,还可以调出运行车辆的全部信息。所谓应急值守系统,就是在人员值守的同一时刻再建立起IP电话值守之类的子系统,不断健全应急值守与处置功能,有利于保障实施监控。

(二)车载实时监控系统

此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含了RFID货物状态监测与GPS定位这两种主要设备,以及摄像机等构成部分。通过实时通信成功和信息中心进行互动联系,以此达到对运行车辆状态与货物状态进行远程监测的目的。由RFID危险品状态监测、GIS跟踪定位以及摄像报警系统组成的。其中的GIS系统主要利用了GIS与无线通信两种先进技术达到对危货车辆跟踪定位以及历史轨迹回放、线路运行监管的功能。危货检测系统则主要与GIS、GPS与RFID等技术相结合,构建RFID危货物流系统,成功达到危货状态监测、安全报警、实时位置跟踪以及危货物流过程信息追溯等功能。就其中的摄像报警系统而言,主要是利用了摄像机的优势,然后再使其报警设备通过无线网成功实现与安全应急管理处的连接。报警和GIS以及GPS相连动,实现实时响应与传送,以此保障应急管理的及时反馈。

(三)应急预案信息系统

此系统是基于车辆监测系统的反馈与报警系统的响应基础上在通过预案库自行进行应急预案信息。也就是可以主动知晓事故应急预案管理,达到预测预警的目的,实现事件影响分析、预案自动生成等等诸多功能。

三、系统功能定位及工作原理

(一)系统功能定位

基于我国现阶段对道路安全方面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利用GIS、GPS、GPRS、数据库等先进技术与大系统设计思路,设计出大型危货监控预警服务系统,实现对运行危货车辆动态的跟踪与监控以及调度管理等服务。在运输过程中对危货进行监测管理,给突发事件提供接警、报警以及故障排除等服务,增加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实现对道路危货运输的管理、预警与应急等诸多功能。

(二)系统工作原理

根据危货运输坚持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准则,此系统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是在危货运输车辆经过道路安全管理处的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让其上路。保持车载危险品检测设备与终端监控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使远程危货运输安全应急管理中心能够成功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以便监控人员及时了解运行车辆的全部信息,这样安装在运输车辆内部的监控系统与监测系统一旦发现异常,比如驾驶人员违规行为等,应急中心就能够对其做出提示抑或是警告。若是遇到特殊路段或天气,系统也能够及时给予提示,并且应急管理中心监测人员也能够对单个车载终端抑或是全部车载终端等信息。因此若是事故发生,应急中心报警系统就会自动响应,同时展现出事故车辆发生的地点、路段、运输货物等等。并及时做出应急预案,能够让救援队伍尽可能短时间达到事故现场,并进行远程协调指挥应急处理与预警信息。对即将通过该路段的车辆做出提示通知,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好危险品事故,有效预防引起其余更严重的灾害。

四、结束语

为了提升道路危险品的运输安全性监管力度以及应急管理水平,将物联网技术引入道路危货运输安全管理系统中成为其有效处理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道路运输管理处各部门工作开展,最大限度地降低道路运输过程中危险性事故发生的概率,使危货运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得以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曹更永,田玉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道路危险品运输安全应急管理系统设计[J].物流科技,2013,0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