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4-01-20 16:42:29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篇(1)

一、建设原则

仓库现有系统平台、信息数据库、报表查询与统计、仓库战备物资的管理等模块日趋完善、作用也日趋显现。在解放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举措得到实际的体现,对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成本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按照“整体规划,综合集成,实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总体原则,分步实施仓库信息化的软件升级建设工程。

1.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仓库安全防控系统、物资管理系统、日常办公系统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升级建设以战储物资自动识别技术、车辆人员安全管控体系和信息综合集成为主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确保仓库信息化建设科学、持续发展。

2.立足现有,着眼发展。立足仓库现有建设成果,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在用系统功能,按照补充完善、改进提高的思路,依靠成熟的自动识别、安全监控等先进技术,对仓库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促进仓库信息化建设长远发展。

3.系统融合,综合集成。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从数据结构、业务流程、系统架构等方面,整合仓库安全防控系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综合网站、网络环境等,建立一个集物资管理、日常办公、安全防控于一体的信息化综合平台。

4.实用管用,安全稳定。紧密结合仓库物资管理、日常管理、安全防控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管理使用人员的工作实际,建立功能齐全、操作简便、运行稳定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有效运用权限管理、身份识别等安全手段,提高系统安全防控能力,确保系统管用可靠。

二、建设目标

在统一作业平台、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集成战备物资自动识别系统、后方仓库周转物资管理、战储物资管理、仓库安全监控等现有系统,加强并完善仓库战储物资作业环境可视、业务流程可控、物资管理精确、安全防控可靠、日常管理规范为目标。

三、建设方案特性

1.先进性

该系统在设计上采用三层结构、Web Service技术,使之在选用平台、采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前瞻性、扩充性,从而保证升级建成的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2.实用性

考虑到要尽量满足业务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又要适应各业务角色的工作特点,该系统做到简单、实用、人性化,实现了统一身份和资源管理、统一认证、统一内容管理、个性化界面和内容定制。

3.可靠性

由于该系统用户群比较复杂,所以在系统中我们考虑了在建设平台上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设计中,应有适量冗余及其他保护措施,平台和应用软件具有良好的容错性。

4.可维护性

系统设计应标准化、规范化,按照分层设计,软件构件化实现。采用软件构件化的开发方式:一是系统结构分层,业务与实现分离,逻辑与数据分离;二是以统一的服务接口规范为核心,使用开放标准;三是构件语意描述形式化;四是提炼封装构件规范化。

5.可伸缩性

考虑到自动化系统的网上业务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扩充的过程,系统采用积木式结构,整体构架可以与原有系统进行无缝连接,为今后系统扩展和集成留有扩充余量。

6.可移植性

选择开放的应用平台,建设一套与平台无关,以统一的服务接口规范和与各种数据库相连的应用组件。

四、技术架构

总体技术采用基于JAVA的多层架构实现表现、业务逻辑、数据操作、数据库相对独立的多层结构。如下图所示:

表示层:负责显示以及与用户的交互,具体表现为系统所提供的浏览器客户端。浏览器客户端的交互控制逻辑由WEB Server来完成,实现了客户端的零管理。

接入层:接入层主要负责表示层的接入和其他系统的接入。表示层采用浏览器的模式,由WEB Server负责完成接入管理。

业务装配层:业务装配层提供统一的业务处理逻辑访问接口,通过业务处理层所提供的业务处理功能的配置执行对用户提供完整的外部业务视图,具体表现为对外部提供的业务处理服务。该层为实现业务处理的组件化、模块化和组件的封装和重用奠定了基础。

业务处理层:业务处理层提供基本的业务处理组件,完成具体的业务处理功能,以内部服务的形式提供给业务装配层,是业务装配层进行业务处理的基础。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篇(2)

刚才,同志宣读了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部署了下一阶段我区信息化工作的任务,并了具体的要求;移动分公司作了大会发言;组织部副部长王远明同志就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市信息产业局张宏利处长也对我区信息化建设了很好的意见。会后,希望各单位、各镇街要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下面,我再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来势迅猛,信息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信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信息化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日益紧密,信息化的应用、渗透和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推行政务信息化、电子化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转变政府职能、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区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各部门围绕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抓规划、抓落实、抓推进,初步形成了区、镇(街道)两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城市管理信息化等方面,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与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区信息化发展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推进力度不大;二是各部门自成一套的现象严重,自己建网站、建系统,自己管理、维护,成本高,信息数据重复;三是信息资源的部门分割,形成“信息孤岛”,资源的利用效率低。

因此,全区各级各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快信息化进程是我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提速发展、跨越赶超、率先崛起”,向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内大城市目标迈进的一项带有战略性和长期性的重要举措,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以务实的作风和态度,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促进我区信息化建设快速、协调发展

信息化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影响方方面面,抓起来千头万绪。我区发展信息化,建设“数字”,首先要以推行电子政务为突破口,加快信息化骨干项目建设,加大整合建设跨部门的信息系统的力度,打破部门界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互用。这既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政府“提速”,降低办公成本,减轻财政负担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政务透明度,加强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的重要渠道。一是要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以区政府信息交换中心为连接枢纽,承载多部门业务、覆盖全区的“工”字型电子政务骨干网。同步建设中心镇现代信息网络设施,着力解决农村宽带网络“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设一批信息化示范村,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切实提高农村上网用网率。二是要加强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各相关部门要借助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这个平台,建设好主要面向农村的公共信息服务中心,30个分中心,571个服务站,形成以区政府为中心,各镇街、行政村(社)为终端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三是要逐步完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要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智能化的“一站式”信息服务系统,抓好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城市系统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和社会运作的信息化水平。四是要推动数字教育、数字文化等重大工程。以数字化、网络化方式加快知识传播速度,推动随时教育和终身教育发展,全面提高人口素质。要推进数字社区、数字家庭和消除数字鸿沟行动,提倡数字化生活,推动向信息社会转型;加快山区和农村信息化,提高农民的知识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在这里特别要,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不仅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创新了载体,也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因此,各镇街和相关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根据这次会议的安排部署,迅速组织力量,对现有基础设施、教学资源、骨干队伍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工作实施方案;要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工程、社区服务站建设、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等进行资源整合,统一规划,同步建设,抓紧完成年终端站点建设任务;区委组织部、相关部门和各镇街要认真总结、推广示范点建设经验,进一步巩固成果,提升水平,充分发挥示范点在推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切实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培训功能,克服“重建设、轻使用,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坚持“边建设、边使用、边管理”,把开展远程教育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形成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加快全区信息化进程,推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强化措施,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强力推进。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要把此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协调服务,保证工作要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有计划、分层次、有步骤地实施。同时,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信息化知识,掌握信息化技术,努力提高本部门、本单位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二)要健全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化规范管理与政策规章的建设也是我们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只有加强信息化规范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全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信息化建设的机制问题,逐步理顺管理体制、推进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信息化的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充分调动信息化主体的积极性,切实抓好信息化规划和政策法规制订、执行落实工作。

(三)要加强队伍建设。信息化领域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全区要扩大人才培养的规模,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要高度重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尽快培养造就一批在研发、管理等方面技术好、业务强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保障信息化建设需要的精兵强将队伍,以此促进全区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篇(3)

(2006年4月13日)

同志们:

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区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市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区信息化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郊区新农村的高度,以科学发展、创新驱动的理念,在更高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我区信息化工作。刚才,###同志回顾总结了一年来我区的信息化工作,并对今年要做的工作作了通报,成绩讲得很实在,工作任务也很明确,有很强的操作性。3家单位交流了信息化建设中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信息化工作中借鉴、创新。夏以群副区长传达了市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下一阶段我区信息化工作的任务,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完全同意,大家要结合各自的具体工作实绩,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对于我区信息化工作再谈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开路先锋来抓

在2月24日**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书记对**的信息化发展用了两句话来概括: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对我们**的信息化工作来说,虽然也是形势喜人,但更是形势逼人。

讲到成绩喜人,是我们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进展。几年来,在全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围绕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抓规划、抓落实、抓推进,各级干部信息化意识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区、镇(街道)两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工作的机制、体制和服务体系初步完善,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业、电子政务、城市管理信息化等方面,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初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信息化工作体系。信息化总体水平,尤其在应用和产业方面有了明显提升。

讲到形势逼人,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要求越来越高,挑战性越来越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来势迅猛,对我们的工作信息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信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信息化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日益紧密,信息化的应用、渗透和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这次市信息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工作目标是:整体水平继续保持领先,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先进水平。到2010年**世博会时,在科技展示方面,**要成为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强、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程度高、信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健全、亚太地区信息通信枢纽作用突出的城市,充分展示以信息化为重要特征的国际大都市形象。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新郊区,体现郊区现代化的很重要的标志就是郊区信息化。江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书记和**市长在这次市信息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推进城市信息化,是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开路先锋”和“突破口”,在全市“十一五”规划中,“信息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引领带动作用”,要“举全市之力,深入推进信息化”,“谁能执信息化之牛耳,谁就有未来发展的主导权”,充分说明了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

但是,从我们**的信息化工作实际来看,与全市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和市委、市政府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同兄弟区县相比,也没有优势;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许多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推进力度不大;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的步伐不快;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利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信息化应用的覆盖面还不广,广大市民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意识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强化,许多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务走不进寻常百姓,比如很方便的“付费通”,我们办公楼底层大厅里就有,使用的人却不多。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信息化工作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牢牢把握当前信息化工作在面临着的巨大发展机遇,站高一步、看远一步、抢先一步,加快推进我区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引领、支撑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我区信息化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推进“四大板块”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化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进入科学发展、创新驱动、进一步提高总和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信息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突破口,明确目标任务,抓住重点环节,强化统筹规划,在稳步扎实的前提下,加快速度加以推进。现在,下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各项主要任务已经明确,我们重点要在以下4个方面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力争有所突破。

(一)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切实提高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力和覆盖面。

近年来,我们在抓重点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拓展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提高应用水平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要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加深渗透、提高覆盖率。

一是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和管理效率。要加快信息技术在我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等领域的融入程度,特别要与“四大板块”建设和新型城镇体系建设融合起来,以信息化手段加快各种要素的集聚和辐射,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要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融合起来,以信息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全区产业的技术和管理能级,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要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融合起来,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要全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要不断拓展电子办公系统的功能开发和应用领域,提高党政系统的现代化办公水平,提高办事效能和管理效能,加快行政办公的现代化步伐。我在这里重申一下,从明天开始,全区所有的非文件全部在政务网上,区信息委为了推行这项工作,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对有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各单位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实施。三是进一步办好**门户网站。作为**对外的窗口,**门户网站在,推动政务信息公开、共享和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今后要在优化网站建设的基础上,发挥网站关注民生、集中民智、政民互动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强化网站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力。有关部门要加强关注,及时处理和解答群众的合理化建议、监督、投诉和咨询,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四是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平台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快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人口基础数据库、企业法人数据库等信息资源综合平台建设,最大限度地集成和共享各种政务信息资源,为实现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人口综合调控等提供及时科学的基础服务,提高建设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五是全面推进网上办公、网上审批、联合办公等新的政府审批模式,不断增强政府工作依法行政的能力,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政府工作的效能。

(二)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目前,我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已处于较为领先水平,我们要牢牢抓住已有的优势,以现代化新郊区新农村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的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为我区的新型城镇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规划要高起点,既要充分考虑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又要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建设、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建设要集约化,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这方面,区信息委要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协调和统筹,确保集约化建设,集约化使用,避免各自为政、重复浪费的现象出现。

(三)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善人民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要强化以人为本事项,把便利市民生活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在教育、卫生、交通、社区服务等领域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社会保障卡、市民信箱、“付费通”等项目,进一步完善设施布点和功能优化,让广大市民享受到经济实惠、方便快捷、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综合信息服务,切实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同时,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在市民中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化应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广大市民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水平和能力,让日常生活信息技术成为百姓用得着、用得起、用得好的基本技能,让使信息现代化更贴近百姓,更好地服务百姓,为我区信息化工作营造良好地社会环境。

(四)培育发展信息产业,进一步提高区域综合实力

近年来,我区信息产业发展很快,已经初具产业规模,以汽车电子、光电子、计算机设备制造、信息服务业等为主体的信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并逐步成长为推进区域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接下来的工作,一要重点围绕功能定位,启动**汽车电子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依托区域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的技术优势,推进信息企业集聚,努力打造与国际汽车城配套的汽车电子产、学、研“硅谷”。二要通过“小巨人”计划扶持和政策导向,引进和开发一批高信息化程度、高附加值、高资产利润率的软件开发、信息服务企业,实现信息产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把信息产业培育成为**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三是要加快推进传统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在制造业领域,实施电子化水平提高计划,重点提升汽车、化工、机械等行业的智能化水平和产品能级;在服务业领域,不断增强企业信息化规划、测评、咨询、培训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切实提升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推动全区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经过“基础先行”和“重点突破”这两个阶段的努力,我区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政务信息化已经初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积聚了相当的资源。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加强领导,优化环境,形成合力,使我区的信息化建设迈出新的、更坚实的步伐。

一要加强领导。推进信息化,关键在应用,重点在落实,成败在领导。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一定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切实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加大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和推动力度,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打铁先要自身硬”,全区各单位的领导干部都要学习和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作推进信息化工作的排头兵,有力地推动我区的信息化工作上新台阶。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篇(4)

(一)指导思想

**郊区信息化工作要围绕城乡一体化k快农村城市化、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市民化的**郊区发展总体目标,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核心,以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为重点,通过大力推进郊区信息化建设,努力增强郊区综合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郊区信息化工作要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开创性、坚韧性、操作性的有机统一。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企业主动的良性发展机制;坚持统筹规划与分步推进相结合,在总体发展规划指导下,确定分阶段的推进目标;坚持体现水平和注重实效相结合,在体现信息技术的先进性的同时,从郊区发展的实际和农民的需求出发,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的实效性。

(三)工作目标

按照**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整体部署,郊区信息化要用两个3年时间分阶段推进。**年至**年是基础先行、重点突破阶段。要通过推进郊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使网络条件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完善和优化推进郊区信息化工作的发展环境,初步建立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信息化应用体系框架,为全面推进郊区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年至**年是全面推进、快速发展阶段。基本形成城镇信息化、产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的郊区发展新格局;做到郊区信息化与中心城区信息化同步发展,为**年**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出贡献。

二、大力推进郊区城镇信息化建设,提高郊区城镇化建设水平

(一)高起点地制定城镇信息化规划。城镇信息化建设要与郊区城镇和各类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编制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既要做好城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规划,还要从建设地理、经济、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做好体现城镇功能的信息化规划。

(二)加强郊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统一规划、加强管理、联合建设、资源共享”的精神,加快郊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整合现有各种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资源,加强互联互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要加强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共同推进郊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服务网络的完善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到“十五”期末,郊区城镇宽带接入覆盖率达到90%;新城和中心镇实现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主线数80线;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

(三)推进城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城镇管理效率,完善城镇服务功能。要以城镇管理信息化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信息资源采集、交换、整合、共享机制,加快乡镇政务公开上网和办公业务网络化建设,逐步形成城镇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模式和工作机制。要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发挥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优势,充分利用电话、互联网、有线电视等各类网络资源,实现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提高城镇信息化服务功能。在试点城镇中,要做好城镇信息化的选点、布点和试点工作,以积累经验,逐步覆盖到22个中心镇和一般集镇,推动郊区城镇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开展。

(四)推进3S技术在郊区的应用。在遥感、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等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市统一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开发并整合气象、水利、土地、森林、环保、交通以及商业、农业等各类社会与经济信息资源。要特别重视产业布局、城镇建设、环境保护及社会发展等各类规划信息的开发应用,逐步实现对郊区各类现状信息的空间化和可视化管理,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郊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及时、便捷、准确的信息服务。

三、加快推进郊区产业信息化建设,增强郊区经济核心竞争力

(一)以信息化提升郊区的工业水平。郊区是体现**实力和水平的重要区域,要把加快信息化发展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机结合起来,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提升郊区产业层次。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重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大对企业信息化支持力度,在企业推行首席信息主管(CIO)制度;引导企业技改经费重点向信息化应用项目倾斜,原则上每年不少于30%的技改经费投入。

(二)以信息化培育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产业。利用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郊区各类企业、营销组织提供地理、交通、产品交易等信息,实现商家和客户互动交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同时,扶持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郊区商贸物流企业,建设企业物流信息平台,促进郊区尽快发展成为现代商贸物流业的重要基地。

(三)以信息化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建设。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档案农业信息体系,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和安全监控。按照**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的要求,对本市养猪场、园艺场、养鸡场、奶牛场、水产养殖场、瓜果生产基地以及市境道口外来生猪管理等全面建立档案信息系统,不断推进农产品档案数字化,实行农产品质量追踪制度,为农业标准化奠定基础。要加强农业市场和科技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农业网信息平台建设。继续开发网上农业服务功能,建立起高质量的信息处理系统;抓紧探索网上信息服务与网下实体服务的融合机制,加快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向乡镇、村的延伸,通过郊区龙头企业、行业协会、营销组织等建立区域性的农业信息服务站,不断强化农业信息服务的实际效果。

四、加快郊区社会信息化建设,促进郊区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实施郊区教育领域信息化工程。抓紧建立郊区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系统。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十五”期间建成连接各乡镇的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开发适合郊区农民特点的实用技术、就业技能等一批课程软件,加强对郊区农民的继续教育。到“十五”期末,郊区乡镇都要建成远程培训教室。每年完成远程培训教育不低于1万课时,培训人数不少于3O万人次。同时,加强郊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加紧实施中小学校的“校校通”工程,实现学校电脑配置比例高中为8:1,初中为10:1,小学为15:1,基本做到中小学校宽带联网。

(二)实施郊区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工程。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库为切入点,积极推进社区健康保健服务系统建设。通过试点探索,逐步扩大推进。有条件的区(县)要探索建立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为郊区农民的就医创造良好条件。

(三)实施郊区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工程。从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着手,统一技术标准,规范数据项目,注重数据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开展农业户籍人口社会保障卡的申领发放工作,建立适合郊区特点的社会保障卡应用和服务管理模式。到**年底,基本完成郊区农业户籍人口社会保障卡的制卡、发卡工作,形成全市城乡统一管理的社会保障信息体系。

五、全力推进郊区政务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推进郊区公务网建设。根据市统一部署和要求,年内基本建成区县公务网,并以公务网建设为契机,用两年时间全面建成郊区各级政府部门及乡镇内部工作局域网。到**年底,郊区各区、县政府以及22个中心镇政府全面建成内部工作局域网,实现各级政府办公自动化和行政业务网络化。

(二)推进政务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通过公务网平台积极推进内部办公、信息、会议、督察等主要办公业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快开发郊区综合经济、城镇建设、农民收入分析等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促进政务信息的交换与共享。要从转变政府职能出发,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对政务流程的再造,增强政务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

(三)推进政府社会服务功能的完善。加强区、县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年内全面实现政务公开信息上网,扩大政府网上为民办事范围,深化在线服务功能,到“十五”期末,所有政府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要通过政府网上办事系统的开发,促进政府内部业务流程的整合与优化,提高政府的办事透明度和公共服务水平。

六、加强领导,落实措施,确保郊区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对郊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农委作为郊区信息化的综合协调部门,要加强对郊区信息化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推进。市信息办作为全市信息化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郊区信息化的规划和指导。郊区各区(县)、各部门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把信息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郊区各区(县)信息委(办)要对本区域的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确保郊区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篇(5)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医院把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医院的管理方法相结合,进一步的建立适应医院发展的运行机制,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医院现代化进程。笔者根据其实际经验,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来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一、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建设规范和标准

有一些医院缺乏实际的经验,没有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发展,而是进行盲目的投资与建设。它们没有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建设规范和标准,在短时间内上一些已有的信息化系统,导致医院的计划和决策不能适应医院的长期发展。在规范和标准不健全的情况下,新的项目就很难融入旧系统的建设,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发展。

1.2 缺乏专业的人才

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是人才的缺失,专业性的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医院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综合性的专业人才,他们不仅对医院的业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而且还懂得信息技术。这种人才不仅能够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持,而且还能对医院中出现的一系列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

1.3 网络安全问题

医院的利益与网络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网络安全是动态的并且与员工的安全操作和领导的决策有着直接的关系。网络病毒、黑客和相应的网络安全技术都在日益的增长,医院的信息管理人员只有在掌握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保障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有一些医院已经形成了数字化医院,其中包括一些检验信息管理系统、PACS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等,进一步构成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并且包含了医院的各个部门。如果网络或者数据出现一定的问题,那么就会给医院带来很大的损失,所以医院要着重研究安全防范、计费系统的安全性、漏收费管理系统等,进一步的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安全。

二、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2.1 强化信息化建设,构建统一的信息标准

医院的管理层要不断明确信息化建设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规划和抉择。只有管理层对医院信息化思想进行统一,才可以有效的解决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统一的信息标准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对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换的基础。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我们要采取统一接口、统一代码和统一规范的措施。政府部门也要对信息化建设实施有效的指导和协调,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进而规范信息化建设的功能,逐步完成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我们还要加快卫生专网的建设,为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进一步的打破条块的分割,实现医院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2.2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首先信息化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技能、管理技能和计算机技能。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胜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现在很多医院都比较缺乏综合性的人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各类医学院要开设相关的专业,进一步的为医院输送人才。其次医院要通过不同的手段来吸引一大批复合型的人才,进而适应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技术支撑是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础,我们要保障有足够的人才深入到医疗一线,了解医疗的一系列流程,进一步的加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2.3 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就要对系统的安全进行总体的设计,并在验收的过程中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有一些医院已经建立起了信息系统,这种情况我们就要采取信息安全加固措施。另外,我们还要加强医院信息化的制度建设,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的落实信息安全的责任制。并且还要在不断的开展信息安全的检测和检查,实际有效的提高信息安全系统的使用能力,进而建立有效的安全运行机制。

三、小结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为进一步的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我们要重视医院信息化建设,并结合先进的经验来进一步的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在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向着良性的轨道发展。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篇(6)

推进政府信息化,最关键的就是实现信息系统间的网络上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近年来,我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网络不断整合,信息资源总量不断增加,质量逐步提高,在推动我市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的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如网络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严重,重复建设不断出现,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利用不够、效益不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困难、采集重复,公益性信息服务机制尚未落实,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对不良信息的综合治理亟待加强等等。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建立并逐步完善我市信息化运作机制,遵循“统一规划,整合资源;统一标准,共享信息;统一协调,讲求实效”的原则,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

全市各镇(街)、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要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开展工作。要加强对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统筹管理,防止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和重复建设,从根本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确保我市各类政务公共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二、整合和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政务网络平台条件,逐步建成与国家政务网络标准一致、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的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各有关单位已经建设的业务系统和网络,要抓紧调整,逐步规范和完善,在2009年前实现原有系统与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今后新建的业务系统,原则上要统一利用我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宣传、农业、教育、文化、人口、统计、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必须依托市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运行。

各镇(街)、各部门在规划和实施与政务相关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时,必须考虑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严格按照《*市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办法》(*府办〔2008〕5号)的规定,统一报市信息产业局审核。

三、建立“一站式”电子政务。

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一站式”电子政务,全面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职责,明确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制度。当前,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全市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市政府应急平台、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等重点工程建设,推动需求迫切、效益明显的跨部门、跨地区信息共享。要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交换中心,支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同时,加大力度推进和完善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基础信息的建设共享工作,并建立长效机制。深化金融、海关、税务、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相关业务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工作,提高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信用信息资源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四、增强政务信息资源的公共服务能力。

加强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和宣传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效提高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一)建立农村及农业信息共享平台。形成以农业信息网为枢纽的市、镇(街)联网的农村及农业信息共享平台,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采集、分析、农业、市场、文化、科技、教育、就业、卫生、气象、社保等信息给农民。

(二)推进科技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一批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积极推进“校校通”工程,加强对现有资源的重组和优化,促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

(三)加快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整合全市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资源,推进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推进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建设覆盖全市(镇、街、社区)卫生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信息网络系统,积极开展网上远程医疗和医学教育等卫生信息服务。

(五)推进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劳动力市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和宏观决策系统。加快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逐步建立民政公共服务系统,提高民政服务能力。

(六)完善财政、金融、统计等经济运行信息系统。提升国民经济预测、预警和监测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七)加快公共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三网”融合,着力提高公共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和共享水平。

五、加强企业和行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加快“*中小企业网”的建设步伐,健全行业信息制度,引导企业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鼓励企业建立并逐步完善信息系统,在生产、经济、管理等环节深度开发并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以信息化推动高物耗、高污染产业的改造,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六、积极做好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相关工作。

(一)加强组织协调和统筹规划。各镇(街)、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要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建立和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领导小组名单于8月15日前报市信息产业局。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及时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各镇(街)、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公众网站建设,及时更新信息,严格按照政务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实施政务信息公开。

(三)合理规划政务信息的采集工作。各镇(街)、各部门要按照《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通知》(*办〔20*〕53号)的要求,明确信息采集工作的分工,加强协作,避免重复劳动,降低行政成本。要严格履行信息采集职责和要求,确保所采集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要加快推进以传统载体保存的公文、档案、资料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篇(7)

一、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按照省厅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信息化建设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以实施金土工程为契机,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切入点,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电子政务建设进展顺利。全市电子政务整体构架基本形成,技术体系逐渐完善。市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投入资金550万元,电子政务平台即将建成,建成后可以实现国土资源主要审批流程、管理事项以及收发文的网上操作和运转。

(二)信息化基础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大力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在基础网络、业务数据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安全系统建设和信息化工作标准规范制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肥城局、新泰局、岱岳区分局、泰山区分局已完成局域网建设,为开展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注重信息系统的应用,特别是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早、应用好,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第二次土地调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加快各类系统的研发,覆盖土地、矿产、地质、测绘领域的基础空间数据库相继建成应用,“数字××”地理信息平台、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土地整理复垦项目信息报备、矿山开发利用统计、采矿权登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建设用地报盘等管理系统已经安装运行,基本农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即将开发完成。

(三)信息化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依据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按照高标准规划、分步骤实施的原则,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编写完善了《××市国土资源信息化(金土工程)建设工作规划》,并于去年4月底通过了××市信息产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规划确定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和工作计划,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信息化建设投资框架,为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

(四)服务社会水平不断提高。市局和泰山区分局、新泰局、肥城局、宁阳局建立了门户网站和网页,并通过开发应用动态信息、数据查询、导航等网上服务系统,向社会国土资源法规、政策、新闻和公告,提供信息公开查询和服务,基本满足了社会各界对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的需要。

(五)工作机构不断健全。市局和各县市区局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市局在交易中心专门设立了信息综合科,具体组织实施信息化建设工作。肥城局、宁阳局成立了具体工作机构,明确编制和人员,保障经费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通过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强信息队伍建设,为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技术人才保障。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准确把握国土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提高国土资源工作合理规划、高效管理、快速反应和科学决策的能力与水平。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利用方式转变,坚守耕地红线,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国土规划,严格保护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要全面履行好我们所担负的职责,就必须更新管理理念,加快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进程,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地、矿产、测绘管理各个环节,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国土资源部把基本完成金土工程作为“十一五”国土资源工作规划的四大目标任务之一。省厅把实施金土工程,全面推进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任务。去年10月下旬省厅专题召开信息化建设座谈会,对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近期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强调要加快全省业务网和视频会议会商系统建设。

(二)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转变国土资源管理利用方式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市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浪费和低效利用资源、破坏生态地质环境、违法违规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等现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和保护,有利于准确掌握资源家底,更加精细地管好资源,提高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利于强化资源监管,化解因资源占用引发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科学制定资源分配政策,实施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有利于转变职能,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

(三)准确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一方面,国家金土工程的实施为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国家金土工程于2006年6月正式实施,通过实施金土工程,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我市前几年做了一些工作,特别是地籍变更调查数据库、“数字××”地理信息平台和电子报件的应用,为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国土资源信息化整体水平与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先进地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信息化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县市区思想认识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机构不健全,工作进展缓慢。三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缺少统筹规划,标准和规范不统一,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加快推进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三、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强力推进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厅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部署要求,按照“统一领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强化应用”的建设方针,以全面实施金土工程为总抓手,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进程,以国土资源信息化带动国土资源管理技术跨越式发展,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监管和社会服务水平,确保我市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达到“金土工程”建设的目标要求,跨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当前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加快金土工程实施步伐。要根据省厅金土工程的总体框架和我市实施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现状,紧密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全面规划部署我市金土工程,做到既与省厅金土工程相衔接,又充分体现××特色,实现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全覆盖,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管理的需求。加快推进涵盖土地、矿产、测绘三大领域,包括基础设施、运行平台、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建设等内容的金土工程。要抓紧落实总体规划工作方案,加强与市发改委、市财政等有关部门沟通,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确保我市金土工程顺利实施。市局信息办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市局交易中心信息综合科全力做好技术支持,各有关科室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开展。各县市区局(分局)要在市局的统一指导下,按照部省金土工程的总体框架和要求,尽快组织实施。

(二)加快以国土资源网上审批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建设。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是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主要任务是在构建市、县两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库间的集成整合,建成全市统一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运行环境。在土地管理方面,要以建设用地审批为主线,将规划审查、权属审查、指标审查、占补审查、执法监察、项目审批等审批业务进行集成,建立完善耕地后备资源规划与利用、基本农田保护等系统。在矿产资源管理方面,要以矿业权管理为主线,将矿业权管理、储量管理、矿产资源规划计划管理、矿产资源执法监察、地质环境与灾害管理、地热矿泉水资源登记管理等业务在数据和应用方面进行整合,以矿业权数据库、储量数据库、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为支持,形成综合的矿产管理信息系统。在测绘管理方面,以基础测绘管理为主线,加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更新补充完善测量标志、测绘成果等数据库,加快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步伐,建立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各县市区局(分局)要按照省、市的统一要求,做好相关工作,确保电子政务的建设进度。当前要抓紧建立市、县两级国土资源业务网和网络视频会议会商系统,按照省厅的部署要求,配置软硬件设备,统一调试,确保今年投入使用。

(三)加快构建国土资源信息化技术支撑标准体系。金土工程要成功实施并高效运行,关键是要构建全市统一的国土资源信息化技术支撑标准体系,确保在统一的技术框架下,组织开发应用。要抓紧组织制定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平台环境标准、应用体系标准、数据体系标准、系统集成标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等。在严格执行国家及部业务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各类业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业务标准的培训和推广应用,促进市、县信息化建设标准统一、协调一致,确保全市信息化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运行。

(四)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搞好信息化的前提条件。要加快国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科学设计和建设国土资源业务网络系统,建成覆盖全市的市、县两级网络。要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建设好中心机房,配备满足信息化建设需要的高性能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要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着力抓好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等重点工程实施。要建立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维护和服务。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应用先进的安全保护技术,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安全防御系统,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各级网络和应用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

(五)切实搞好国土资源信息开发利用。要切实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开发,提高国土资源信息综合利用水平。围绕第二次土地调查、规划修编等重点工作,加大开发力度,为国土资源管理各项业务工作提供有效支持。要按照统一标准,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进行挖掘整合,建立综合的数据交换和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利用。加强门户网站建设,今年各县市区局(分局)务必要把门户网站建设起来,搞好网上政务信息的组织、和更新,整合网上政务公开内容,面向社会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复杂、标准较高的系统工程。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抓紧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带头使用信息系统办公,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要把国土资源信息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将信息化建设任务列为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的重点内容,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市局信息办要加强统筹和协调,搞好技术支撑,加强对全市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广大干部职工要从大局出发,主动配合,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篇(8)

一、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按照省厅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信息化建设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以实施金土工程为契机,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切入点,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电子政务建设进展顺利。全市电子政务整体构架基本形成,技术体系逐渐完善。市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投入资金550万元,电子政务平台即将建成,建成后可以实现国土资源主要审批流程、管理事项以及收发文的网上操作和运转。

(二)信息化基础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大力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在基础网络、业务数据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安全系统建设和信息化工作标准规范制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肥城局、新泰局、岱岳区分局、泰山区分局已完成局域网建设,为开展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注重信息系统的应用,特别是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早、应用好,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第二次土地调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加快各类系统的研发,覆盖土地、矿产、地质、测绘领域的基础空间数据库相继建成应用,“数字*”地理信息平台、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土地整理复垦项目信息报备、矿山开发利用统计、采矿权登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建设用地报盘等管理系统已经安装运行,基本农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即将开发完成。

(三)信息化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依据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按照高标准规划、分步骤实施的原则,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编写完善了《*市国土资源信息化(金土工程)建设工作规划》,并于去年4月底通过了*市信息产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规划确定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和工作计划,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信息化建设投资框架,为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

(四)服务社会水平不断提高。市局和泰山区分局、新泰局、肥城局、宁阳局建立了门户网站和网页,并通过开发应用动态信息、数据查询、导航等网上服务系统,向社会国土资源法规、政策、新闻和公告,提供信息公开查询和服务,基本满足了社会各界对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的需要。

(五)工作机构不断健全。市局和各县市区局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市局在交易中心专门设立了信息综合科,具体组织实施信息化建设工作。肥城局、宁阳局成立了具体工作机构,明确编制和人员,保障经费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通过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强信息队伍建设,为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技术人才保障。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准确把握国土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提高国土资源工作合理规划、高效管理、快速反应和科学决策的能力与水平。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利用方式转变,坚守耕地红线,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国土规划,严格保护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要全面履行好我们所担负的职责,就必须更新管理理念,加快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进程,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地、矿产、测绘管理各个环节,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国土资源部把基本完成金土工程作为“十一五”国土资源工作规划的四大目标任务之一。省厅把实施金土工程,全面推进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任务。去年10月下旬省厅专题召开信息化建设座谈会,对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近期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要加快全省业务网和视频会议会商系统建设。

(二)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转变国土资源管理利用方式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市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浪费和低效利用资源、破坏生态地质环境、违法违规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等现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和保护,有利于准确掌握资源家底,更加精细地管好资源,提高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利于强化资源监管,化解因资源占用引发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科学制定资源分配政策,实施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有利于转变职能,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

(三)准确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一方面,国家金土工程的实施为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国家金土工程于20*年6月正式实施,通过实施金土工程,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我市前几年做了一些工作,特别是地籍变更调查数据库、“数字*”地理信息平台和电子报件的应用,为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国土资源信息化整体水平与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先进地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信息化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县市区思想认识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机构不健全,工作进展缓慢。三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缺少统筹规划,标准和规范不统一,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加快推进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三、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强力推进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厅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部署要求,按照“统一领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强化应用”的建设方针,以全面实施金土工程为总抓手,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进程,以国土资源信息化带动国土资源管理技术跨越式发展,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监管和社会服务水平,确保我市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达到“金土工程”建设的目标要求,跨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当前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加快金土工程实施步伐。要根据省厅金土工程的总体框架和我市实施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现状,紧密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全面规划部署我市金土工程,做到既与省厅金土工程相衔接,又充分体现*特色,实现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全覆盖,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管理的需求。加快推进涵盖土地、矿产、测绘三大领域,包括基础设施、运行平台、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建设等内容的金土工程。要抓紧落实总体规划工作方案,加强与市发改委、市财政等有关部门沟通,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确保我市金土工程顺利实施。市局信息办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市局交易中心信息综合科全力做好技术支持,各有关科室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开展。各县市区局(分局)要在市局的统一指导下,按照部省金土工程的总体框架和要求,尽快组织实施。

(二)加快以国土资源网上审批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建设。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是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主要任务是在构建市、县两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库间的集成整合,建成全市统一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运行环境。在土地管理方面,要以建设用地审批为主线,将规划审查、权属审查、指标审查、占补审查、执法监察、项目审批等审批业务进行集成,建立完善耕地后备资源规划与利用、基本农田保护等系统。在矿产资源管理方面,要以矿业权管理为主线,将矿业权管理、储量管理、矿产资源规划计划管理、矿产资源执法监察、地质环境与灾害管理、地热矿泉水资源登记管理等业务在数据和应用方面进行整合,以矿业权数据库、储量数据库、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为支持,形成综合的矿产管理信息系统。在测绘管理方面,以基础测绘管理为主线,加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更新补充完善测量标志、测绘成果等数据库,加快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步伐,建立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各县市区局(分局)要按照省、市的统一要求,做好相关工作,确保电子政务的建设进度。当前要抓紧建立市、县两级国土资源业务网和网络视频会议会商系统,按照省厅的部署要求,配置软硬件设备,统一调试,确保今年投入使用。

(三)加快构建国土资源信息化技术支撑标准体系。金土工程要成功实施并高效运行,关键是要构建全市统一的国土资源信息化技术支撑标准体系,确保在统一的技术框架下,组织开发应用。要抓紧组织制定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平台环境标准、应用体系标准、数据体系标准、系统集成标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等。在严格执行国家及部业务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各类业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业务标准的培训和推广应用,促进市、县信息化建设标准统一、协调一致,确保全市信息化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运行。

(四)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搞好信息化的前提条件。要加快国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科学设计和建设国土资源业务网络系统,建成覆盖全市的市、县两级网络。要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建设好中心机房,配备满足信息化建设需要的高性能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要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着力抓好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等重点工程实施。要建立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维护和服务。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应用先进的安全保护技术,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安全防御系统,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各级网络和应用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

(五)切实搞好国土资源信息开发利用。要切实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开发,提高国土资源信息综合利用水平。围绕第二次土地调查、规划修编等重点工作,加大开发力度,为国土资源管理各项业务工作提供有效支持。要按照统一标准,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进行挖掘整合,建立综合的数据交换和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利用。加强门户网站建设,今年各县市区局(分局)务必要把门户网站建设起来,搞好网上政务信息的组织、和更新,整合网上政务公开内容,面向社会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复杂、标准较高的系统工程。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抓紧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带头使用信息系统办公,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要把国土资源信息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将信息化建设任务列为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的重点内容,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市局信息办要加强统筹和协调,搞好技术支撑,加强对全市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广大干部职工要从大局出发,主动配合,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篇(9)

(一)信息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物质保障。新配置液晶电脑3台,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1台,投入近1.2万多元将原来的宽带网络更新为具有宽带、远距离传输能力强、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的光纤网络系统,为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优质的保障和服务环境。二是确保政府门户网站的运行良好。今年下半年,尤其是全县门户网站管理人员培训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政府门户网站的管理和信息,及时更新乡镇动态信息,第一时间我乡安全生产、综治维稳、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和计生等各项的开展情况,确保了网站的应用能力、内容的覆盖面、可操作性等的较大提升。截止年底,我乡在政府门户网站共信息150多条,确保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信息任务;在湖南在线民生频道信息近20。三是××*县工作绩效综合考评管理系统的管理稳步推进。每天按时在政府内网签到和乡主要领导日程安排,及时下载上级下发的文件,每月初定时当月工作安排情况和上月工作完成情况,经常性上传乡主要工作和特色工作开展情况,做好内部各部门间的邮件发送,充分发挥工作绩效综合考评网站的重要作用,为政府管理提供便捷、快速服务。

(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顺利开展

始终把信息公开作为建立亲民”、“务实”政府、提高行政活动透明度、保障公众知情权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抓好政府信息公开的贯彻落实工作。一是完善相关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成立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人大监督实施、政府办公室加强组织协调工作”的领导体制,理顺关系,加强领导。二是广泛动员,强化宣传。采取召开相关会议、印发公开手册、工作组进村入户等形式,将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有关政务告知广大农民群众,动员群众对政务公开工作参与监督。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宣传活动,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印发宣传资料,现场解答问题,使政务公开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三是强化监督,务求实效。进一步完善了政务公开承诺制、目标责任制、内部评议制等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政府办公室将安排专人负责,随时受理群众举报的不公开、假公开等问题,做到反馈快、查处快、曝光快。政府将组织人员进行检查督促,对侵犯群众利益等违纪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严肃查处,追究责任,推动政务公开扎实有效地进行。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

努力做好“网络下乡、设备下乡、软件下乡、信息下乡、技术下乡”的农村信息化普及工作,认真抓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远程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用远程教育带动农村信息化建设。今年全乡新增远程教育站点9个,实现全乡14个村均有远程教育站点。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内容丰富的学习内容的优势,把农民学习培训与远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民致富本领和学习自觉意识,充分运用远教带动农村信息化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年我乡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与上级要求的建设水平以及政务、社会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专业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只忙于一般的事务处理,信息化的建设受到影响,信息化的发展后劲不足。二是信息化工作的水平较低。只是处理文稿、邮件发送、信息上报等日常事务,应用运行信息系统必要的维护和管理人员也明显不足,致使应用水平较低。三是资金、设备不足。资金的不足已成为制约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没有足够的财力提高设备水平,无法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直接影响到信息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年工作思路

**年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再接再厉,扎实推进我乡机关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力争作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信息化工作安排部署,扎实开展信息化活动

一是要创新工作思路和观念:抓好“三个推进”工作,推进本乡和兄弟乡镇间及本乡与上级各部门的信息交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站建设、推进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二是要创新管理方式:做好“四个加强”工作,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加强乡和乡直各部门信息化目标管理考核、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与检查。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三个突破”,在政务门户网站协调管理、信息化制度体制建设、数据资源中心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

(二)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务服务能力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篇(10)

一、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信息化使现代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全球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发展失衡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二、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形势

(一)信息化发展的进展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20世纪90年代,相继启动了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年,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五”期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发展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作出了推行电子政务、振兴软件产业、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一系列重要决策。各地区各部门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不断开拓进取,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电话用户、网络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用户和宽带接入用户均位居世界第二,广播电视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的行政村。

━━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稳步上升。*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16.6%。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超过30%。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部分骨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显著。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能源、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和化工等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传统服务业转型步伐加快,信息服务业蓬勃兴起。金融信息化推进了金融服务创新,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

━━电子政务稳步展开,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务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信息公开,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政务协同,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有效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金关、金卡、金税等工程成效显著,金盾、金审等工程进展顺利。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开始起步,互联网上中文信息比重稳步上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加强。制定并实施了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初步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明显提高,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

━━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取得重要进展,组织实施了一批军事信息系统重点工程,军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主战武器系统信息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作战信息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信息化基础工作进一步改善。信息化法制建设持续推进,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逐步加强,信息化培训工作得到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坚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正确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长远规划,持续推进。坚持从国情出发,因地制宜,把信息化作为解决现实紧迫问题和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作用。坚持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放到重要位置,加强统筹协调,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坚持引进消化先进技术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优先发展信息产业,逐步增强信息化的自主装备能力。坚持推进信息化建设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并重,不断提高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水平。坚持优先抓好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二)信息化发展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是在工业化不断加快、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条件下推进信息化的,信息化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全社会对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二,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亟待完善,自主装备能力急需增强。第三,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在整体上,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信息技术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在部分领域和地区应用效果不够明显。第四,信息安全问题仍比较突出。在全球范围内,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系统漏洞、网络窃密、虚假有害信息和网络违法犯罪等问题日渐突出,如应对不当,可能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带来不利影响。第五,数字鸿沟有所扩大。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国内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网络普及程度很不平衡,城乡、区域和行业的差距有扩大趋势,成为影响协调发展的新因素。第六,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受各种因素制约,信息化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电信监管体制改革有待深化,信息化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信息化发展已具备了一定基础,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更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1

三、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

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等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面向市场、立足创新,军民结合、安全可靠。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努力实现网络、应用、技术和产业的良性互动,促进网络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要以需求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探索成本低、实效好的信息化发展模式。要以人为本,惠及全民,创造广大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要把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原始创新,加强集成创新,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推动军民结合,协调发展。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

(二)战略目标

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具体目标是: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信息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应用信息技术,努力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加大对环境污染的监控和治理,服务循环经济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资本和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跨越。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从跟踪、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实现信息产业由大变强的跨越。

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抓住网络技术转型的机遇,基本建成国际领先、多网融合、安全可靠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确立科学的信息资源观,把信息资源提升到与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创造条件。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较为完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能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能力和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密切结合,网络化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网络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感召力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显著提高,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四、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利用公共网络,采用多种接入手段,以农民普遍能够承受的价格,提高农村网络普及率。整合涉农信息资源,规范和完善公益性信息中介服务,建设城乡统筹的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适用的市场、科技、教育、卫生保健等信息服务,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在能源、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和化工等行业的普及应用,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动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业的改造。推动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

加快服务业信息化。优化政策法规环境,依托信息网络,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网络增值服务、电子金融、现代物流、连锁经营、专业信息服务、咨询中介等新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

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引导人才密集、信息化基础好的地区率先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东部地区知识和技术向中西部地区的扩散,创造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二)推行电子政务

改善公共服务。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基础、中央与地方相配合、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重视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村。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加强社会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协同共建,完善社会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运行机制,增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强化综合监管。满足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规范监管行为的需求,深化相应业务系统建设。围绕财政、金融、税收、工商、海关、国资监管、质检、食品药品安全等关键业务,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相关业务系统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部门间业务协同,提高监管能力。建设企业、个人征信系统,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

完善宏观调控。完善财政、金融等经济运行信息系统,提升国民经济预测、预警和监测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建设先进网络文化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使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精神、优秀的作品成为网上文化传播的主流。

改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鼓励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行业加快信息化步伐,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增强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加快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加强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将文化产品送到千家万户,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加强互联网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整合互联网对外宣传资源,完善互联网对外宣传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互联网对外宣传工作整体水平,持续提升对外宣传效果,扩大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倡导网络文明,强化网络道德约束,建立和完善网络行为规范,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的网络文化创作实践,自觉抵御不良内容的侵蚀,摈弃网络滥用行为和低俗之风,全面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四)推进社会信息化

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方便公民自主学习。建立并完善全国教育与科研基础条件网络平台,提高教育与科研设备网络化利用水平,推动教育与科研资源的共享。

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建设并完善覆盖全国、快捷高效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增强防疫监控、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改进医院管理,开展远程医疗。统筹规划电子病历,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持医疗体制改革。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就业信息统计、分析和工作,改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服务。加快全国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推进社区信息化。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改善社区服务。

(五)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推动网络融合,实现向下一代网络的转型。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推进综合基础信息平台的发展。加快改革,从业务、网络和终端等层面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多种形式的宽带接入,大力推动互联网的应用普及。推动有线、地面和卫星等各类数字广播电视的发展,完成广播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转换。应用光电传感、射频识别等技术扩展网络功能,发展并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稳步实现向下一代网络的转型。

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务制度。加快制度建设,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和社会困难群体,建立和完善以普遍服务基金为基础、相关优惠政策配套的补贴机制,逐步将普遍服务从基础电信和广播电视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业务。加强宏观管理,拓宽多种渠道,推动普遍服务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六)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加快人口、法人单位、地理空间等国家基础信息库的建设,拓展相关应用服务。引导和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鼓励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大力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节约资源、能源和提高效益的作用,发挥信息流对人员流、物质流和资金流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加强全社会信息资源管理。规范对生产、流通、金融、人口流动以及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信息采集和标准制定,加强对信息资产的严格管理,促进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及时处理、安全保存、快速流动和有效利用,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优先领域的信息需求。

(七)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

突破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集成创新,突出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和项目,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产学研用结合,实现信息技术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积聚力量,攻克难关,逐步由向核心逼近,推进原始创新,力争跨越核心技术门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培育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信息产业。加强政府引导,突破集成电路、软件、关键电子元器件、关键工艺装备等基础产业的发展瓶颈,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逐步形成技术领先、基础雄厚、自主发展能力强的信息产业。优化环境,引导企业资产重组、跨国并购,推动产业联盟,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核心能力的大公司和拥有技术专长的中小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运营企业和制造企业联手拓展国际市场。

(八)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全面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探索和把握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的内在规律,主动应对信息安全挑战,实现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坚持立足国情,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确保重点,优化信息安全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加强密码技术的开发利用。建设网络信任体系。加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提高对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和防范能力,防止有害信息传播。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健全完善信息安全应急指挥和安全通报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从实际出发,促进资源共享,重视灾难备份建设,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

大力增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积极跟踪、研究和掌握国际信息安全领域的先进理论、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抓紧开展对信息技术产品漏洞、后门的发现研究,掌握核心安全技术,提高关键设备装备能力,促进我国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的自主发展。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增强国民信息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安全的法律保障能力、基础支撑能力、网络舆论宣传的驾驭能力和我国在国际信息安全领域的影响力,建立和完善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

(九)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

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化领导干部的信息化知识培训,普及政府公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配合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组织志愿者深入老少边穷地区从事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服务。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和信息能力。

培养信息化人才。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各类专业人才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

2

五、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行动

为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保证在“十一五”时期国家信息化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按照承前启后、以点带面的原则,优先制定和实施以下战略行动计划。

(一)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计划

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效果。推广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及政策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把信息技能培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依托高等院校、中小学、邮局、科技馆、图书馆、文化站等公益性设施,以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等,积极开展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和培训。

(二)电子商务行动计划

营造环境、完善政策,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大型重点企业为龙头,通过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等,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价值链。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建设,完善结算清算信息系统,注重与国际接轨,探索多层次、多元化的电子商务发展方式。

制定和颁布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分类指导,择优扶持,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鼓励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立足产业集聚地区,发挥专业信息服务企业的优势,承揽外包服务,帮助中小企业低成本、低风险地推进信息化。

(三)电子政务行动计划

规范政务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应用,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整合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体系,全面支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建立电子政务规划、预算、审批、评估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的审计和监督。明确已建、在建及新建项目的关系和业务衔接,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的电子政务财政预算、基本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

(四)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计划

开发科技、教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卫生、“三农”、社保等领域的信息资源,提供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建成若干强大的、影响广泛的、协同关联的互联网骨干网站群。扶持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建设。鼓励公益性网络媒体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制定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建设,开发优秀的信息产品,全面营造健康的网络信息环境。注重研究互联网传播规律和新技术发展对网络传媒的深远影响。

(五)缩小数字鸿沟计划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

加大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的信息网络建设,普及信息服务。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逐步在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免费或低价接入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场所,提供电子政务、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救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六)关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计划

在集成电路(特别是中央处理器芯片)、系统软件、关键应用软件、自主可控关键装备等涉及自主发展能力的关键领域,瞄准国际创新前沿,加大投入,重点突破,逐步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在具有研发基础、市场前景广阔的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下一代网络、射频识别等领域,优先启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加快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带动产业发展。

六、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持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协调性和连续性,顺利部署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战略行动,提出以下保障措施。

(一)完善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和政策体系

紧密跟踪全球信息化发展进程,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升级换代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持续深化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动态调整信息化发展目标。

把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作为修订和完善各类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明确重点,保障资金,把工业化提高到广泛应用智能工具的水平上来,提高我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按照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中部崛起以及有关国家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的部署,把信息化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进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实现区域比较优势的平衡器和助推器。

制定并完善集成电路、软件、基础电子产品、信息安全产品、信息服务业等领域的产业政策。研究制定支持大型中央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政策。

(二)深化和完善信息化发展领域的体制改革

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推动运营服务市场的公平有效竞争。鼓励和推广各种形式的宽带终端和接入技术。鼓励业务创新,提供市场许可、资源分配、技术标准、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支持。

研究探索适应网络融合与信息化发展需要的统一监管制度。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和保护消费者利益为重点,加快转变监管理念。防范和制止不正当竞争。逐步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电信业务定价体系。

(三)完善相关投融资政策

根据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快研究制定信息化的投融资政策,积极引导非国有资本参与信息化建设。研究制定适应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金融政策,完善相关的财税政策。培育和发展信息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资本退出机制。

健全和完善招投标、采购政策,逐步完善扶持信息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加大国家对信息化发展的资金投入,支持国家信息化发展所急需的各类基础性、公益性工作,包括基础性标准制定、基础性信息资源开发、互联网公共服务场所建设、国民信息技能培训、跨部门业务系统协同和信息共享应用工程等。完善并严格实施政府采购政策,优先采购国产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实现技术应用与研发创新、产业发展的协同。

(四)加快制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

加强政府引导,依托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以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主体,加快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信息技术应用的技术体制和产业、产品等技术规范和标准,促进网络互联互通、系统互为操作和信息共享。加快制定人口、法人单位、地理空间、物品编码等基础信息的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五)推进信息化法制建设

加快推进信息化法制建设,妥善处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改、废止之间的关系,制定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政府信息公开、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创造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根据信息技术应用的需要,适时修订和完善知识产权、未成年人保护、电子证据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化法制建设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研究和制定。

(六)加强互联网治理

坚持积极发展、加强管理的原则,参与互联网治理的国际对话、交流和磋商,推动建立公平的互联网国际治理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依法经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完善管理制度,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形成适应互联网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运行机制。

坚持法律、经济、技术手段与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构建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公民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治理机制,营造积极健康的互联网发展环境。依法打击利用互联网进行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推动网络信息服务健康发展。

(七)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

研究和建立信息化人才统计制度,开展信息化人才需求调查,编制信息化人才规划,确定信息化人才工作重点。建立信息化人才分类指导目录。确定信息化相关职业的分类,制定职业技能标准。

尊重信息化人才成长规律,以信息化项目为依托,培养高级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高度重视“走出去,引进来”工作,吸引海外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参与国家信息化建设。

(八)加强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密切关注世界信息化发展动向,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坚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参与多边组织,大力促进双边合作。准确把握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新情况,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篇(11)

今年3月17日。正式批复将我省纳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试点,科技部、中组部和工信部联合下文。成为继山东之后的第二个示范省。以此为契机,省将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信息促生产、信息强产业、信息保安全、信息惠民生”为基本目标,全力打通“乡村—农村”信息化对接通道,大力改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条件,打造以信息化平台为核心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今年下半年,试点工作将完成技术研究和前期基础性工作,并启动市、常德市、现代农业园区、区域支柱产业等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工作。

充分肯定我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效果。说。全省各级各部门依照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布置,近年来。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四化两型”战略、建设“四个”重要内容和有力举措,数字”尤其是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2396星火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网络传输系统日益完善,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全覆盖,科技特派员队伍不时壮大,信息科技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网络、资源日益丰富,为我省实施国家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会上。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说。把发展我省特色农业与推进农村信息化结合起来,做好了这篇文章,将是惠及民生的一个了不起的贡献。种业、果业、油茶等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要借助网络力量,开办特色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发挥这些农业优势。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充分考虑农民的信息需求,真正服务农民。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工作就有了耐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