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电子媒体特点大全11篇

时间:2024-02-21 14:42:11

电子媒体特点

电子媒体特点篇(1)

现如今,多媒体创作与多媒体电子出版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多媒体创作是一个将图、文、声、像等多媒体信息按照某种特定要求进行表现的过程,其丰富的表现力、生动的视觉及良好的声响效果,大大增强了信息演示的吸引力。电子出版物是计算机、视频、通讯、多媒体等高技术与现代出版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内容丰富多彩,情节五光十色,给读者提供更灵活的阅读方式。

1 多媒体电子出版的发展状况

1.1 多媒体电子出版的起源与发展

1.1.1多媒体电子出版的起源与发展

所谓电子出版,是指在整个出版过程中,从编辑、制作到发行,所有信息都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于磁、光、电等介质中,信息的处理与传递借助计算机或类似的设备来进行的一种出版形式。它以计算机为生产工具,原作的大量复制也以计算机为核心,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造就了今天的电子出版。

对电子出版追根溯源,业内人士说法不一,有人说电子出版源于书目数据库的生产,有人说电子出版起源于电子排版,第二种说法相对准确一些。第二代照排设备采用了计算机来控制自盘上的字符,这是最初的电子出版系统。随着后来照排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照排系统,其中第五代为彩色出版设备。照排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大提高了图文的排印质量,加速电子出版业形成雏形。

本文所谈论的多媒体电子出版,除了上述这一层意思,还包括基于这些有别于传统形式的技术手段,使用日新月异的新元素为出版物的内容服务,对内容做更好的展示、诠释、拓展。这是读者更能够亲身体会到的多媒体,是更接近市场的电子出版。

1.1.2多媒体电子出版的优点

A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提倡“无纸”,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绿色出版物”,可节省大量的木材资源,有利于保护地球生态。

B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出版物的成本,缩短了出版周期,其更具有便捷性、时效性。

C电子出版系统中采用了检索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资料数据的整理和管理更为方便。

D流通、发行便利,文献拷贝便利。

E介质存储容量大,携带方便,而且永不破损。从光盘到u盘,再到云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本书”,所能承载的内容,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字(字节),现在已经扩展到海量,真正是难以以一个确凿的数字来限定,并且还能够不断延伸、扩充。

因此,多媒体电子出版产业前景光明,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在出版物中所占的份额会越来越大,成为与传统纸质出版业最有利的竞争对手[1]。

1.2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种类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可根据出版物的功能、介质、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的类型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收录的信息类型和设施种类来分类是更详细的分类方法,它把电子出版物分为十大类:①教科书类电子出版物;②动画类电子出版物;③静态图画类电子出版物;④多媒体书;⑤多介质书;⑥超媒体书;⑦远程媒体书;⑧人造空间图书;⑨智能书;⑩会说话的书。

2 多媒体创作分析

2.1 多媒体创作系统特点

多媒体信息特点与多媒体技术特点决定了多媒体创作系统特点,总体来说,多媒体创作系统体现出两大特点:第一,创作门槛低。无需专业性、程序性的编程经验,创作门槛低,操作相对容易,但前提一定要熟练掌握使用技巧,对于特定的要求要依靠熟练的技巧来实现。第二,制作能力不高。媒体支持许多文件格式和硬设备,通过技术操作可形成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元素的复杂产品,同时也包含了文字编、图形编辑、动态编辑、数字化编辑、视频编辑等多种工具,但其数据制作能力不如专用软件。

针对多媒体创作系统的整体特点,用户不仅要熟练掌握多媒体使用技巧,还要学习创作系统中功能较弱的处理工具,这也是熟练度的内在要求。多媒体创作兼顾一般的要求,还要兼顾特定要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工具和处理方法,综合图标式创作工具和描述性语言的优点,弥补现有系统的缺点,克服现有工具的弱项。

2.2 多媒体创作过程

多媒体创作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总体设计与脚本编写。作品的总体设计是在主题的基础之上进行整体构思,包括作品结构的设计、所需素材、整体风格、界面设计,界面设计又分为美术设计、布局设计、交互设计。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连接多媒体的所有素材,进行一个有机的资源整合。脚本编写涉及到脚本的总体设计、写作、内容分析、细节设计,这一过程要紧紧围绕主题并体现作者本意。第二阶段:收集与整理素材。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尽管比较琐碎和复杂,但对于多媒体的创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主体需要,对图片、文字、动画、视频等进行收集与收集,为了节省时间可以用分类收集整理法。第三阶段,制作多媒体作品。遵循作品的主体和统一风格进行创作,将其分成若干个板块依次制作,利用熟练的技巧突出风格亮点,精益求精,力求呈现出一个完美的作品。

比如,我社曾经出版的《E眼藏地行》系列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就是以原始作者的文字稿件为基础,再寻找文中的重点,比如藏式建筑的特色门窗设计、墙面的各种材料应用、藏式收分的人工创造、藏式建筑室内的格局设计等,用图片来给予读者更直观、丰富的阅读感受。一些关于歌舞、民俗的章节,则加入了对应内容的视频内容,给了文字更鲜活的生命力。

3 多媒体技术发展趋势

3.1 应用范围

在信息技术领域,多媒体是发展最快也是最活跃的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强有力的竞争部分。多媒体真正涉及的对象是计算机,随着计算机落入千家万户,多媒体的应用领域已涉足诸如广告、教育、商业、艺术、医药、娱乐、医药等行业。

利用多媒体网页将广告变成有声有画的动态模式,生动的画面感、声音的充盈感吸引了人们关注,既是吸引顾客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在同一时间提供了更多产品信息有利于买家详细了解和选择。比如现在大行其道的二维码,就把几十平方厘米的信息,扩展到了图片、音频、视频,甚至整个网络。

多媒体还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结合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制作符合课程主题的多媒体,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增添学习趣味,吸引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和消化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当下大热的vr技术就是枯燥自然学科的最大助力,身临其境的教学实施,比应试的填鸭条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主地、发现性地搜索知识、掌握知识。

除此之外,多媒体还应用于数字图书馆,它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类和精准检索手段,有效地进行信息整序,使人们获取信息消费不受空间限制,很大程度上也不受时间限制。

3.2 技术发展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根据多媒体发展趋势,笔者推定未来多媒体将朝着集中化、智能化、网络化、多样化这四个方向发展,给人类信息技术带来全新变革。

3.2.1 媒体设备控制集中化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知道分散的媒体设备阻碍了信息的有机结合,如果将分散的媒体设备转换为集中的媒体设备,将有利于信息整合与灵活表达。

3.2.2 多媒体终端的智能化

任何科技产物的产生目的都是为人类提供更智能化的服务,多媒体终端智能化的实现能够催生文字识别、语言识别、智能翻译等一系列先进科技成果。

3.2.3 多媒体技术网络化

人们可通过网络这个世界窗口随时随地了解全球各种信息。网络技术和多媒w技术不可分,多媒体技术真正建立在计算机上,实现多媒体技术网络化,进而促进多媒体发展。

3.2.4 媒体多样化

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多媒体的更新换代,也推进了多媒体向多样化发展。

4 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是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见证了信息技术的变迁,印证了人类在科技文明又迈出的一大步。它给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音频和视频设备带来了方向性的变革,对大众传媒产生深刻的影响。电子出版与多媒体创作作为多媒体发展的分支,多媒体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多媒体互相促进。

电子媒体特点篇(2)

多媒体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工具,它的确有许多优点,但如果不考虑课程的特点而滥用,便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课程的特点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特点主要有3个:一是教学内容涉及面广而杂。它包括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电机与变压器、电工仪表、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5个部分的内容。二是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内容中既有不少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又涉及不少实用电路及具体的电路元器件。三是电路中电磁物理量的隐形性,从而使得电路理论极具抽象性。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这些特点,过去只有在传统教学媒体的条件下,仅凭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和黑板上的写写画画的确很难让学生理解这其中的奥妙。即使利用实验室对相关理论进行一些验证性的课题实验也难以解开学生心中的某些疑团。然而,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确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课程中具体性、隐形性、抽象性问题。例如,三相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的产生与运动情况;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控制过程中控制电器的动作变化情况;三极管电流放大过程中电子发射、复合与收集的运动情况;基本放大电路中各点的瞬时电流、电压是如何围绕着静态工作点随着输入信号变化而变化,以及当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当,导致输出波形失真等。这些内容,以往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描述时感到既费时又费力,而现在将这些内容做成仿真课件,采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图、文、声、像集于一体,其画面生动形象,可使学生对这些内容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教师对这些内容讲解既轻松、省时,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既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程教学气氛,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这其中的奥妙,丰富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又如,一些如电动机、变压器、仪器仪表、电气控制元件等电气产品,教科书上的图形不仅有限,而且呆板。在以往,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这些实物,常常带着实物或教学模型到教室给学生展示,虽然有一些效果,但因为这些实物笨重、解剖麻烦,效果并不理想。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拍摄一些外形及剖视的实物图片,或网上搜索一些产品实物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给学生,可给学生以直观和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认知多种类型产品的视野,还能让学生了解其内部结构及动作原理,这对于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力和对相关理论的理解都很有作用。

由于多媒体技术集声、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具有形象直观、兴趣性强、生动活泼等特点,可使教学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可显事半功倍之奇效。因此,教师首先应该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解决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或难以做到的事。

二、为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上述依据课程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除此之外,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还有制作和播放一些复杂的电路图,如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多位计数器电路、DA及AD转换电路等,都比较复杂。在以往的教学条件下,教师讲解这些电路图时,要么采用挂图,但挂图一般幅面较小,线条较细,学生看起来吃力;要么靠教师在黑板上画,费时费力,还会导致课堂气氛冷清,教学效率低下。然而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电路图事先做好课件,使用时播放,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图像清晰、美观,既便于学生观看,又便于教师讲解,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这既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某种意义上讲,不仅可涵盖传统教学媒体的所有功能,且有不少传统教学媒体所不具有的功能。因此,在有多媒体技术教学条件的地方,一些传统教学媒体如挂图、模型等已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有一些如黑板、实物、标本等教学媒体也因多媒体技术而使用得少了许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教学媒体要被多媒体技术完全取而代之。首先是传统教学媒体(如教师的讲授和板书)具有使用方便、灵活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学习状态随机应变,及时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能够灵活地营造课堂氛围。而多媒体教学基本上都是按事先制作的课件依次教学,教学过程中难以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变化。其二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肢体语言丰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及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比较突出。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操作电脑播放课件,主要面对投影屏幕或电脑屏幕,面对学生的时间少了,肢体语言少了,加上光线暗淡,使得师生间的交流大打折扣,易形成课件主宰课堂的现象,势必影响到教学效果。其三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过程可给学生以跟随思考的时间,尤其在电路分析、公式推演及例题讲解时,这种思考时间是必不可少的。而多媒体教学因投影方便,转换迅速,易导致学生无暇思考,造成学生对所讲内容一知半解。另外,有些学生好奇心强,对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开始感到耳目一新,很有兴致,新鲜过后就开始淡然了。为此,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有两个方面应不用或少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一是在讲解基本概念,电路图也不复杂时,学生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和板书可以理解的内容。例如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放大电路的静、动态分析与计算,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分析,数字电路基础等内容可不用或少用。二是在公式推导和讲解例题时尽量不用。

由以上分析可见,尽管多媒体技术有诸多优越性,也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应该是在充分考虑课程特点、教学效率和学生实际这3个方面的基础上有效使用,也就是说要采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长,以互补二者之短。当然,要真正把握好这个“度”并不容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以求不断改进与完善。

电子媒体特点篇(3)

更有理由相信的是,分众传媒的迅速窜升必将深度刺激各类创业者的神经,使之兴奋,使之鼓舞,并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掘金潮。事实上,早在2004年分众和聚众数千万美元融资成功的消息传开后,作为聚众的投资者之一,笔者就一直看到和听到不少意图进军户外电子媒体领域的创业项目,并且接收到创业计划书。

尽管在三年前,笔者就坚定认为分众和聚众必将成功,然而当这成为事实并进而成为万众瞩目的热点的时候,反思中国户外电子媒体的投资价值并探求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共图进一步提升的努力,现在就应当开始了。

挑战传统媒体

关于户外电子媒体的价值,各种分析早已连篇累牍,一个最基本的符合逻辑的解释是:当人们的行动空间已经越来越脱离传统电视和印刷媒体的覆盖范围时,能够有更多机会抓住人们注意力的户外媒体必然会有越来越高的价值,而当这一媒体如果被巧妙地设计为正好能击中受众的软肋(一点点吸引和一点点强制,正如分众和聚众所设计的楼宇电梯显示系统一样,恰巧诱迫了人们等候电梯的垃圾时间),那简直就是太妙了。

更进一步,在任何传统利益集团的势力尚未能够盘踞这一新兴媒体形式的大好时机下,实践证明通过和分散的楼宇业主们签订长期的排他性协议,从而构筑森严的进入壁垒是可行的――而这轻易可除的竞争之患,却是电视和印刷媒体不得不忍受之忧。

当然,更严肃地进行专业阐述,户外电子媒体的价值还有更多。

与传统媒体相比,户外媒体具有更强的分众能力。特定场所通常伴随着特定人群的特定行为,这是天然达成的分众特性,而这一分众特性,能够容易地被广告主所接受,转化为广告预算开支。

其次,在户外或者特定场所中出现的新兴媒体,有可能吸引到受众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当运用了富媒体的表现形式时,往往可以很容易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和回想率,实现更佳的传播效果。

再次,数字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媒体拥有者管理广告存货的能力,使之对广告资产的利用和低成本扩展更为高效。当白马和通成等传统户外广告公司必须为更换一次广告而粉刷一遍公交车身,或者费尽心机把候车亭和灯箱广告更新为可以自动翻转的时候,分众和聚众却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技术手段轻易完成对广告存货的剪裁和更新,呈现给广告主更为灵活的投放方案。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户外电子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扩张潜力。单纯从技术上,户外电子媒体可以随时更新到无线同步传输,可以随时支持交互的广告表现形式,可以随时升级到信息(内容)+广告的正统强势媒体的表现形式,甚至可以轻易地将娱乐或者服务能力渗透进入终端。当然,这些还取决于资本开支、市场成熟程度以及监管政策的演变。

考验刚刚开始

分众传媒的神话已经铸就,鲜花和掌声遍布传媒。但是近期市场中层出不穷的模仿者,仍然让人担忧户外电子媒体会有步网游后尘的危险――后来者的金钱资本和精力投入统统打了水漂。这并非危言耸听,户外电子媒体面临着诸多考验。

作为一种新生媒体(广告媒介)形式,户外电子媒体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受众特别是广告主接受程度的挑战。幸运的是,由于这种新生媒体形式在多个方面体现了创新,很好地迎合了受众的心理需求,更由于两家主要的运营者――分众传媒和聚众传媒的前身都是久经江湖的广告公司,掌握有一定的广告主关系,因此以商务楼宇液晶电视广告联播网为起步形式的户外电子媒体迅速实现了突破,成功获得了一部分广告主的垂青。但是,广告主的尝试投放并不意味着连续投放,只有两年运营历史的户外电子媒体,想要成为广告主媒体购买计划中的常客乃至不可或缺的一员,考验才刚刚开始。

分众传媒和聚众传媒的户外数字广告网刚建立时,有专业市场调查机构曾经做过一项受众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受众对这种新颖的媒体形式的欢迎程度、关注度、观看率和回想率都非常理想。然而,在受众的新鲜感过去后,户外媒体最容易遇到的“熟视无睹”现象,以及其它户外媒体对受众注意力的争夺,都将是棘手的挑战。更加危险的是,新媒体的张扬甚至会遭到部分权利意识强烈的受众的反感乃至投诉――那意味着有被清理出场的危险。

内容的缺失也许是此类户外电子媒体最大的软肋。无论分众、聚众或是其它各种形式的民营新媒体,都在公开场合把自己称呼为“广告联播网”而避讳“媒体”二字。这自然是由于中国对媒体领域的严格管制政策所造成。在当前监管环境下,播放内容有触及政策雷区的危险。因此,在覆盖全国几十个城市、上亿人口的液晶电视网络中,播放的是不知疲倦的15秒和30秒广告片的循环。没有内容的支持和融合,纯广告的效果自然会遭受严峻挑战。与广告形式的数字化和互动化相同,广告与内容的融合将是广告业发展的另一重要趋势。分众和聚众把握住第一个趋势,造就了其在户外电子媒体的成功,谁能把握好第二个趋势,才能延续更大的成功。

传统媒体的威胁

“半渡而击”是《孙子兵法》中阐述的中国经典军事战略,即在进攻军队渡河渡至一半时全力反攻,歼敌于进退维谷之间。而进攻方则必须想尽办法,采取各种手段迅速走出“半渡”状态,提前做好应战准备。曾经有一位分析家精彩地阐述了中国新经济领域的“半渡而击”现象――当传统的基础资源垄断者从创新者那里学到了新的玩法,他们就会凭借垄断资源大举进入,挤压甚至取代创新者的地位。在中国的互联网、电信、移动增值服务等行业,此类的案例屡见不鲜。近期,一则上海文广传媒(SMG)进军无线楼宇广告的新闻,又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现象的上演。

SMG自2003年启动移动电视业务,初期只关注于在移动户外场所布下数字电视接收终端。当分众和聚众的楼宇液晶电视网取得成功后,SMG终于醒悟,开始在楼宇内大规模铺设。作为国有媒体集团的SMG,可以正大光明地以一个新的电视频道的形式推出它的户外媒体,拥有内容的支撑和强大的广告客户资源支持,SMG对分众和聚众的挑战不言而喻。侥幸的是,除了SMG和北广传媒已经确认实施同类战略以外,目前还没有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趋势。

一夜之间,户外电子媒体成了香饽饽,众多选手蜂拥而至,试图分食一杯羹。飞机上的AirTV,火车上的广源传媒和亿品科技,出租车上的魅惑广告电视和i-Level,大卖场里的上海玺诚,地铁里的DMG,都是使用液晶或者等离子电视建立起来的户外电子媒体系统,其它小规模建立或正在密谋建立的系统多如牛毛。传统的机场、电梯、休闲娱乐场所的广告媒介拥有者也纷纷打出“有效分众”的旗号。一时间,几乎每个人都在想尽办法去学习模仿。显然,最后的成功者会是少数,但是混战的状态,很可能会伤害受众的情绪,拖累整个户外媒体市场的价值。而对于户外电子媒体的开创者而言,其防御是否固若金汤,也是一个很大的问号。众所周知,分众和聚众是通过“跑马圈地”的形式快速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同楼宇的长期排它性协议来构筑对后来者的进入壁垒。这道防守屏障是否固若金汤,可能未必。

首先,获得进入户外场所的许可并不意味着安全,如果受众对此反感,只能是被迫撤出。这也是为什么商业楼宇战火如荼,住宅楼宇却风平浪静的原因――掌握住宅话语权的是业主们,他们不喜欢家门口被广告机所占领。其次,户外媒体的运营者对户外场所的拥有者的谈判能力相对较弱。再次,排它性协议的作用有限。SMG在上海凭借“公共视频信息平台”的差异定位就轻易突破了这一壁垒:毕竟,SMG推行的是户外公共电视系统,并不是一个广告系统。

在壁垒的坚固性之外,另一个挑战是壁垒的成本。竞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建造户外电子媒体网络的巨大资本投入开支也许会成为一个不利因素,更糟的是还要面对户外场所的业主们越来越高的要价乃至收入分成――这将直接降低运营者的利润率。

广告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广告形式的数字化和交互化,这能够最终保证非凡的广告效果和对受众的有效定位。在这方面,目前没有别的媒体形式能够超越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广告可以按照点击率而不是CPM来计价,甚至可以按照CPA,那对广告主意味着直接的效果,而不是传统媒体上,80%广告开支被浪费。特别是搜索技术的发展,更大大丰富了互联网广告的表现手段,并给广告主带来了更可观的ROI(投资回报率)。

可以看出,户外电子媒体面临着来自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两面夹击。

格局未定

电子媒体特点篇(4)

摘 要:本研究主要以新媒体的特点及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作用为研究重点,提出在现实的高校学生工作过程中需要研究新媒体的特点及作用,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新媒体的主要特点有:便捷性;普遍性;互动性;信息传输量大,传播速度快.再就是新媒体在带给学生一定便利的同时,也具有一定消极影响.高校学生工作的教师要认清新媒体这一特点,尽量利用好新媒体的正面作用,抵制新媒体的消极作用,以更好地使新媒体服务于现实的学生学习与生活.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学生工作;特点;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64-02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与传统的媒体相比具有数字化、信息传递快等优点.与传统的媒体相比,当前新媒体的存在形式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数字广播、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电话、网络等,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发展与进步,在现实的高校生活过程中,QQ、飞信、微博、微信等一系列新媒体形式,加快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起到一定影响,使得大学生的现实文化生活更加便捷.新媒体属于科技进步,数字化进步的产物,新媒体在现实的高校应用越来越普遍,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也会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在现实的高校教学与管理过程中,新媒体的应用,为高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化与信息化起到促进作用,是当前学生管理的新途径.在现实高校新媒体的使用过程中,从哲学的辩证注意来看,新媒体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辩证性,既有积极的一方面,也具有消极的一方面.在现实的高校教学与生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趋利避害,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来使用新媒体,减少新媒体不利的一方面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让新媒体更好地服务于现实大学生的文化生活.

1 高校在应用新媒体的特点分析

新媒体主要是依靠当前我国在电子通讯,数字技术等方面的进步,加之电脑与智能化手机的普及来实现在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在现实的大学校园,新媒体的使用也非常普遍,由于现实的高校大学生其接触与操控新事物能力相对较强,加之确实给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现实动向,掌握与了解新媒体的主要特点,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学生工作的教师的现实工作之一.

1.1 便捷性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提高,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加剧,使得世人对于信息传统的速度要求极高.及时了解一些国内外所发生的新鲜事物,查找最新的科研数据以及社会发展动向,已经成为时下大学生的生活主要内容之一.新媒体的诞生与出现,很好的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求,由于通讯技术的支撑,使得学生能够利用手机、电脑等主要设施来了解社会所发生的最近信息,并且利用飞信、QQ、微信等主流媒体共享与传递这些信息.由于新媒体采用数字传输,只需要一定的网络和接受设备便可以接收到国内外所发生的最新信息,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手机等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飞快,手机越发的小巧和灵便,能够满足使用者随时随地进行上网、工作等日常需求,给现实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1.2 普遍性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能够掌握现实社会中所发生的一些新鲜事物,在现实的高校大学生中,新媒体的普及率非常的高,特别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降价使得很多大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并且能够利用学校所提供的网络信息,了解现实社会的动向.再就是在现实的高校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也是非常的高,为信息化在高校的传播提供了可能.在现实的高校生活过程中,你会发现无论是教室还是宿舍,无论是在听课过程中还是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在使用部分新媒体,从中也可以看出,在高校这一知识人才水平相对较高的地方,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使用能力均高于社会其他人群,从中还可以看出,新媒体在高校的普及性较高.

1.3 互动性

在现实的大学生生活过程中,很多学生利用手机和电脑等交流方式进行交流,还有部分学生利用网络的现实特点,在虚拟的世界中表达在现实社会中无法表达的情感,以及在虚拟的世界里进行交流沟通,阐述内心在现实社会中无法表达的情感.在现实的高校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很多大学由于学习压力加大,加之生理年龄的一些需求,使得在现实的高校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很多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互动,传递一些基本的信息和心声.由于在网络世界里,彼此减少了面谈过程中气氛的尴尬,使得一些人比较倾向于网络信息互动.再就是在现实的生活过程中,很多内心的呼声,不愿意与身边的朋友和亲属进行交谈,而新媒体则很好的迎合了这一特点,让两个人借助于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深谈,有助于互动性的增加.

1.4 信息传输量大,传播速度快

新媒体在现实应用到高校教学过程中还表现出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与传统的信息传递媒介相比,新媒体由于采用的是非纸质的印刷物品,而是以电子现实的形式传递给各个电子用户,只要用户具有定电子产品和网络接收终端,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便能够接收到异地或者异国的最新信息.这种电子信息传递的速度相比传统纸质物品的传递速度有了很大提高.再就是由于传统的信息传输手段存在一定弊端,因此,在现实的传递过程中如信息传输量过大则会直接,则会给正常的信息传递带来一定困难.计算机时代下的人们对于信息传输量和传输速度有很高的要求,而新媒体这很好的迎合了大多数人的口味,因此,新媒体无论是在教学、管理还是现实生活过程中均得以广泛应用.

2 高校在应用新媒体过程中的作用

2.1 高校在应用新媒体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分析

新媒体属于现实社会中较先进和前卫的事物,在现实的社会过程中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交流与沟通起到促进作用.高校大学生在使用与应用新媒体的过程中能够加快自身的现代化水平,加快自身的现代化进程.新媒体能够由于信息传递快速,能够及时的让大学生之间进行必要的交流.能够有效的促进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在现实的新媒体应用过程中,能够丰富大学生的高校生活,促进其健康成长.在多媒体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加快学生的信息掌握速度和掌握量,让学生习得部分书本以外的知识,并通过这些信息的阅读与理解拓宽自身的视野,开拓自身的知识储备,使得自身在信息与知识储备方面更胜一筹,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一大区别便是,更有利于为互不相识的大学生提供一个接触和交流的平台.在网络虚拟的空间内,利用飞信、微信、QQ等手段进行交流与沟通,能够丰富学生的交际,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生活.从以上的分析看出,新媒体在很多方面都能给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带来便利,具有积极性作用.

2.2 高校在应用新媒体过程中的消极作用分析

新媒体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依赖于电子产品的支撑,而电子产品的一大特点便是更新速度飞快,淘汰旧的产品的时间也很快.在现实的大学生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部分学生为了能够获得优质、新款的电子产品不惜做出一些不良事情,而很多学生也盲目追求一些时髦的电子产品,这为正在成长过程中,正在树立价值观的大学生会产生一定消极影响,会让部分大学生盲目追求名牌,追求价钱的消费理念.再就是在现实的电子产品和新媒体应用过程中,除传递一部分正能量的信息外,还有部分不良视频及信息,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产生一定影响,以及部分大学会利用电子产品从事游戏,并且游戏上瘾等症状,由于游戏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刺激,以及一定的愉悦感受,所以很多大学生无论是在休息还是在上课期间,有玩手机、玩电脑的坏习惯,这样不利于学生正常学习的开展.新媒体的另一消极作用便是,学生在做作业、思考一定问题的时候,会利用新媒体查找别人的观点,这样便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

3 结束语

新媒体是社会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的产物,在现实的高校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具有现实意义.在现实的高校学生工作过程中需要研究新媒体的特点及作用,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新媒体的主要特点有:便捷性;普遍性;互动性;信息传输量大,传播速度快.再就是新媒体在带给学生一定便利的同时,也具有一定消极影响.高校学生工作的教师要认清新媒体这一特点,尽量利用好新媒体的正面作用,抵制新媒体的消极作用,以更好地使新媒体服务于现实的学生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201-202.

〔2〕全晓松,陈永华,孔浩.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自组织络群舆论引导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7-109.

〔3〕麦克,卢汉.理解谋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5.

电子媒体特点篇(5)

一、新媒体语境对出版模式的延展

1. 新媒体概念界定及呈现特征

电子传媒处速发展状态之中,依托于其所构建的新媒体,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固定化的成熟概念。从美国《连线》杂志“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的界定到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等界定模式,新媒体的概念界定都存在如下特征:

第一,新媒体的基础支撑是具有一定范式的,即计算机、电子信息等。第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集中体现在互动性与时效性,能够及时反馈结果,并作出实时调整。第三,新媒体同传统媒体所包含的内容在广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某种意义上讲,报刊、图书、户外、电视等任何一种传统媒体形式,都可以衍生出配套的新媒体概念,也就是说新媒体几乎包含所有传统媒体所包含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形式扩展。第四,新媒体的典型范例,包括数字文本信息、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视频、触摸媒体等,都是在传统媒体所固有的内容上进行形式上的转化,也就是说,新媒体的“新”,体现在传播载体的形式,而并非传播内容。

2.新媒体介入出版领域的意义

新媒体的大范围出现,波及程度最深的就是传统平面媒介,而以纸媒体为主导力量的出版物是新媒体深度波及和影响的主要对象。

中国电子出版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有了发展的雏形,但由于当时技术落后,电子出版物并没有成为出版领域的一股力量。近年来,出版信息化、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等概念伴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而广泛存在于出版市场领域,与传统出版物形成一种互动局面,并占据自身独有的市场。从受众群体、销售渠道以及阅读模式这几方面分析,新媒体为电子出版物提供了一个广泛而庞大的消费前景。

总体来说,新媒体对传统出版领域的介入意义最终体现为对出版模式的延展以及不断促使出版市场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电子出版物特征分析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迎合了人们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多种休闲娱乐需求,能够同加快的生活节奏步伐相适应,因此新媒体的需求和普及程度将在一个相当长久的时期内大幅度增加。在此基础上,媒体的格局会发生质的改变。

单就出版行业来说,传统意义上的平面出版物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改变,电子出版物则与平面出版物共同构建出版行业的新格局。对于电子出版物来说,消费者的目的性和选择的主动性更强,并可以及时对电子出版物的内容资源进行评价和回馈,为了得到一个良性的生产—消费互动,电子出版物的内容会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这样就导致了新媒体市场的个性化。由此产生的电子出版物主要具备如下特征:

1. 电子出版物同传统平面出版物进行强强联合

作为新生事物的电子出版物,如果能够和主流平面出版物进行强强联合,将会有更大的空间发挥自身优势。例如,传统出版物在自身具备内容优势的前提下,同时配套电子出版物,就衍生出了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等多种形式。在这种多样化的信息内容获取渠道背景下,媒介资源不仅得到了大幅度普及,电子出版物自身也会成为出版企业的新赢利点。这即是新老媒体在出版市场上联合营造的新型合作范式。①

2. 电子出版物的受众范围年龄层呈现出年轻化状态

主要依靠电子出版物进行资源获取的受众群体大部分集中在青年消费层。由于工作、学习的繁忙以及快速的生活节奏,青年人对信息的掌握途径就呈现出三个鲜明特点:第一是及时性,能够随时随地得到最新的媒体资讯,手机及网上阅读就刚好满足了这一要求。第二是不受空间的限制,这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撑和网络覆盖面的足够广阔,以新媒体为依托的电子出版物资源在这一方面比传统平面实体出版物占据先天优势。第三是海量性和共享性的资源内容,一种可以携带无穷大信息量的媒介出版载体被迫切需要,与此同时,这一载体还需要在同一平台上将资源共享给不同种类的受众人群,因此,依托于新媒体技术的电子出版物应运而生。

三、电子出版物的发展环境

电子出版物在出版市场的格局占领将经历一个从自由竞争到逐步规范的过程。由于电子出版物依托的是新媒体技术,因此它具有一些传统平面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它所面向的市场是一个全球化的开放市场,也会受到国际化的经济环境及文化环境影响。

1. 经济环境

从经济角度来说,不论是经济萧条还是金融危机,都会对新媒体产业造成直接的破坏力,电子出版物也包含于其中。首当其冲的表现是资金链的断裂,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对新媒体的技术投资及传播渠道投资就会出现短缺,传播内容就无法跟上受众时效性的需求。

经济问题为新媒体所带来的第二个影响是相关媒介机构的裁员,从业人数需求紧缩,造成就业压力,加剧竞争。

2. 文化环境

从文化环境的角度来看,后现代思潮不断兴起,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朝向多元化、碎片化、便捷化发展。从本质上来看,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电子出版物的各种特性的确符合这一趋势,但与此同时带来的很有可能是电子出版媒介资源质量的下降,随意性的资源拼贴。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媒介资源缺乏的现状,反而会造成更大的媒介资源浪费。

结论

电子出版物是新媒体语境下出版市场所诞生的新的出版类型,同传统平面媒体相比较,电子出版物从媒介载体到出版内容,再到市场营销模式以及受众范围,都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在国际化市场背景的影响下,电子出版物市场的规模将呈现出扩大化趋势,并同传统出版媒介联合,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获取丰厚的投资回报。

电子媒体特点篇(6)

电工与电子技术的传统教学多注重理论,而且占用课时多,很多章节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效果难以有效提高。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点是非常突出的,通过它提供的画面以其绚丽多彩、生动形象的演示及化小为大、化静为动、把平面转化为立体的特效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而且多媒体操作简便,给人以优雅的工作、学习环境,这是传统教学不能相比的。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就显得很重要。本人结合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二、传统教学的不足

电工与电子技术主要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由于这门课涉及的内容较多,难度较深,并且有很多集成电路的使用非常抽象,如果单纯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很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做之处主要表现为:首先,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中有大量的用图形、电路符号及电子器件的知识,比如电路原理图、结构图、波形图等等。教师在黑板上手绘这些图不仅费时费力,且显示效果一般,方式也不灵活。其次,电路挂图、实物演示等传统教学的辅助方式有着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制作麻烦,不便修改,并且距离较远时将很难看清,一般只适用于较小的课堂。最后,传统教学方式不便或不能使用声音、影像、动画等多种形式来辅助教学,不能进行计算机仿真,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多媒体教学在电工与电子教学中的优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职业教育没有门槛,中等职业学校的多数学生学习较差,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自信心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不听课,随波逐流的现象较为普遍。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的兴趣?本人认为,在教学环境的设置中,应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中,同时不要让学生过于疲劳而失去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播放、设计教学环境过程中,使用的课件具有灵活的操作功能,能够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不能枯燥乏味,要发挥教与学交互性优势,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比如在学习电子技术的发展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先来看看生活中的两个例子:走在大街上,大家经常会看到交通信号灯。在商店里,能看到会说话、眼睛会动的电动玩具。想知道交通灯为什么会闪烁,电动玩具为什们会说话吗?让我们一起步入电子技术的殿堂,去探个究竟吧。此时可以给同学们观看“电子技术应用.swf”动画,该动画演示了电子技术应用的各个领域。如交通信号灯、电动玩具、同步卫星系统、数控机床、电力系统的传输和控制示意图、计算机主板等等(如图1)。通过多媒体的逐个演示,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唤起了学生求知的好奇心。

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提高授课能力及水平,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教师能够传授更多的知识。首先,一个好的课件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彻底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利用多媒体多样性和层次性的表现形式特点,把文字、图形、动画、声音及视频等信息运行结合,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其次,多媒体课件在内容的展开上,并不是直线型的罗列,而是根据大脑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将课件设计成文字逐句展示、内容层层展开、电路拆分、图形分解、外加性能仿真演示等表现形式。使学生很快接受所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进行晶体三极管输出特性讲解时,利用多媒体的动态特性划分出截止区、放大区、饱和区,再用表格详细分析每个区域的范围、条件、特征、工作状态。用多媒体鲜艳的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牢记在脑中。再比如讲解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时,若采用传统教学讲解该定律,内容生硬难懂。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出水流的节点,形象的表现出电流的节点(如图2)。用生活常识与电路知识做对比,让学生能够很快接受所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a)交通信号灯 (b)同步卫星系统

图1:电子技术应用的各个领域

(a)水流的节点 (b)节点电流

图2:基尔霍夫定律举例

3.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让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比如讲解负反馈电路类型的判断时,需要画出各种类型的电路来判断是哪种类型的负反馈电路。如果逐个画在黑板上,不但耗费了大量的宝贵课堂教学时间,也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而采用多媒体提前画出各种电路图,用鲜艳的色彩显示出每个电路输出端与输入端连接电路的元件,让学生逐个分析后,并标出该处为本节课难点,多做几个练习,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在讲解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以及PN结形成时,需要介绍什么是空穴、载流子以及他们是怎样运动的,可用多媒体播放“空穴和载流子运动.swf”和“PN结形成.swf”动画,动画演示了空穴及载流子运动的规律以及PN结变宽或变窄的过程。此时多媒体就像一个“魔术师”,借助“声、光、影、像”,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较之教师的传统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些,使生硬难懂的课程变得简单、生动、有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4.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在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注重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应利用网上资源提供最新的科技资讯展示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网络为学生收集各类有效信息;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为学生提出多种解决的方法;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上收集相关的资料,为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大量有关《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信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视野不在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验证结果等。如在学习二极管的分类时,书上只介绍了最基础的二极管,而现实应用中,二极管的分类很多,包括检波二极管、隔离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等等。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展示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量。在学习磁场及基本物理量时,结合生活中存在的电磁现象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还丰富了生活常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四、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准备,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首先,课件要有整体性和层次感。比如,每张演示文稿应当有一定的标题,使教学内容的各知识点成为紧密联系的有机体。其次,在色彩选择上,颜色搭配应协调、柔和、清爽。既要注意背景和内容有较强的对比度,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利于学生观看、记录,并产生深刻的印象。幻灯片内容要简洁,段落要清晰,便于学生观看和记录。最后,多媒体课件要充分体现多媒体的特色,要用图片补充说明文字内容,提高视觉冲击力。可以采用适当的动画加强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以动画形式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可展示参考答案等,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探索制作技巧,制作出更多图文并茂、形声俱佳的优秀多媒体课件,努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合理控制上课节奏和教学进度

教师在上多媒体课时,由于大部分内容都事先设计在幻灯片中,课堂上很少用粉笔书写,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如果教师把握不住授课速度,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效应。以前用黑板时,教学节奏较慢,学生相对比较适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时,有些课件容量较大,教师几乎以幻灯片浏览的方式上课,“老师讲的太快了”成了学生的普遍意见。因此在设计课件时,首先要控制好容量,不要过多,难度的选择要注意由简单到难的梯度上升。比如讲解整流电路时,应先分析相对简单的单向半波整流电路,动画演示理论波形和示波器实测的波形,然后讲解一个简单例题。在学生接受的基础上,讲解本节课难点,即桥式整流电路。再用动画演示变压器二次侧电压为正半周和负半周时,电路工作情况。最后再为学生分析单相半波和单相桥式电路各自的特点,同时注意控制上课节奏,语速放慢,多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在课件播放中减慢切换的速度,让学生对整堂课能够较好的吸收和消化。

3.合理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结合模式

电子媒体特点篇(7)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势

1.能够生动将电工电子基础课程以模拟演示的形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学习印象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入门老师。传统的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偏重于理论知识教学,忽略了对学生的启发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总是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因为缺乏持久和稳定的“注意”,对课堂内容索然无味,听得筋疲力尽。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将变“静止”为“运动”、变“抽象”为“直观”,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接收信号的刺激,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2.多媒体立体感的教学体验,有助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电工电子专业技术课程中,要讲解很多机电原理和机电模型,运用多媒体技术,插入图片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立体感视觉,便于学生主观的了解机电内部构成。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带领学生识图,还能大大缩短教学时间。这就比以往的黑板画图方式,更具有立体感,更加主观,更加节省时间。通过放映生动的电动机图片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国内电动机构造的实例。同时,让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实践,增强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多媒体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把微观的抽象事物通过宏观现象展现出来,把呆板的理论变成灵活的知识体系,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易于学生接受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内容制作成课件,例如原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无规则的运动可以用运动的动画来展示,形象直观又易懂。

二、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1.依据课程特点,充分考虑多媒体技术的适用特性

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广泛、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电路理论的抽象性特点,根据课程的特点制作出活泼、生动的图文及影像课件,将教学内容化繁琐为简单、化枯燥为活泼,将课程的重点内容清晰的、深入的教给学生。但是在教学中,也不能缺乏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传统教学的一种辅助,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深入的将课程内容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

2.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领域,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多媒体技术取代了传统的实物、标本、挂图等形式的教学工具,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师生间的沟通,学生间的互动等优点是多媒体技术无法取代的,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多媒体技术教学为辅,活跃教学的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3.防止信息超量,抑制学生思维

多媒体教学是一套系统的教学方式,每个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不同,在观看多媒体图像的时候有些章节的内容一些学生无法深入了解,这样就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一知半解,另外,多媒体课件的新颖程度要不断的更新,否则当学生不再将多媒体教学看作新鲜事物的时候就有可能对多媒体教学丧失兴趣。所以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熟悉程度进行合理的搭配教育。首先,在课件的内容方面,要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生动的、活泼的课件形式,言简意赅的表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轻松的理解;其次,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进行课件的选择教学时间,要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作笔记和让学生深入理解,尽量让学生能够多动手,多实践,将课堂学习到的电工电子课程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专业教师要群策群力,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限的。专业教研室要定期组织全体专业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查缺补漏;发挥教研组的群体作用,集思广益,共同研究制作完成多媒体专业课件,反复论证、不断修改,从而更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结束语

针对电工电子技术系统性强、内容广泛、课时相对较少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在充分考虑课程特点、教学效率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博采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长并有效使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电工电子专业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玲.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模拟电子技术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5.

电子媒体特点篇(8)

一、电子传媒增强了接受者的自由性和自主性

以网络媒介、手机报等为代表的电子传媒,是一种新生的、时尚的技术工具。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共有7950万,其中男性60.4%,女性39.6%;未婚的占到56.8%;35岁以下的网民所占的比利是82.2%:18岁以下为18.8%,18~24岁为34.1%。25~30岁为17.2%,31~35岁为12.1%。其中,网民受教育的程度如下:高中以下13.5%,高中(中专)19.3%,大专27.4%,本科27.1%,硕士2.2%,博士0.5%。网民的职业上。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占了前两位。分别是29.2%和13.7%。收入上,2000元以下的人群占了77.6%。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网民以男性、未婚者、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体,大学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人以及低收入者占据网民的大多数。

在新闻传播越来越透明的社会转型期,35岁以下的年轻受众往往不拘泥于一种或几种传统传媒带来的信息,他们往往会通过电子传媒。对传统传媒似达的信息进行反证。在既定的社会体制下,年轻人的情感通常处于焦虑的状态。但是由于社会行为规范以及个人自尊心理的束缚,往往不能完全的释放自身的情感。但他们面对电子传媒的时候,却完全可以更轻松地阅读。以往的阅读环境基本是书本阅读。但是现在变成了对着电脑屏幕阅读,这极大地增强了接受者的自由性和自主性,接受者不需要通过第三者作为中介,就能够直接阅读到自己想要阅读的东西。

二、电子传媒受众的社会角色发生很大变化

阅读电子传媒,受众的阅读心理与传统环境下有着很大的不同,原因是受众的社会角色在这个时候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往传统的报纸、电视阅读动机追求审美性和娱乐性,而电子传媒则变成了补偿性的、娱乐性的动机。

在社会心理学中,角色扮演是指人们在社会互动中,通过对他人的言行的判断和理解,从而做出对自我行为的调解,决定自我在互动中的行为。电子传媒的主要受众群体,有着对随心所欲选择自己社会角色的心理特点,而不是像传统媒体受众那样,有着在社会规范压制下的角色适应与责任承担。因此,年轻的电子传媒受众,在虚拟的电子空间内,在超越时空性、匿名性等的电子传媒特点下,随意性更大,自由度更强,更符合这一群体的心理定式。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电子传媒受众很难专注于媒介带给他们的语言文字美感度、深层次的阅读追求。他们在现实心理疲劳时,很容易借助于电子传媒来放松。

电子传媒受众认为,在以电子媒介为工具的后现代社会中。艺术、审美曾经赖以存在的经典法则、文化机制、社会环境以及传播媒介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艺术、审美的“确定性”基础消失了,它实现了“跨越边界,填平鸿沟”的口号,它兑现了“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自由承诺。

就审美意义而言,在不讲求深度和意义的后现代语境下。电子传媒的影像文化试图更多地给年轻的受众关注现象和表面形式的表达。其中,“视觉狂欢”是电子媒介现象与表面形式的重要表现之一。然而,对年轻的受众而言,“视觉狂欢”并不意味着完全意义上的自由与解放:相反,在一定意义上,媒介影像体现出了对受众的权力与监控,使他们的社会角色发生很大变化。

三、电子传媒受众的审美追求趋于娱乐性

在人类历史的长流中,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追求美的事物。从东方的唐诗宋词到仕女图。从西方的荷马史诗到栩栩如生的雕塑作品。这些无一不是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而作为社会的成员,在长期的熏陶中,我们也有了自己对美的概念。

其实,美的艺术品都是作为传播活动的符号,就像语言一样,只是他们两者的形式不同罢了。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灌输入自己的理念,想法,然后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给大众观赏。这其实就是作者所进行的一次大众传播。

近年来。随着电子传媒的迅速发展,或许为了商业利益,或许为了公益,有意无意地在传播同一类的信息给受众。电子传媒作为对受众的极大的导向者,他们的这种传播当然会对受众产生影响,这其中也包括受众在审美的概念上面。

电子传媒使其受众的阅读环境发生了变化。以前主要是书本阅读,现在变成了对着电脑、手机屏幕进行阅读,不同的阅读环境对接受者的心理和状态等等要素都会产生影响。阅读环境的第二点变化是,电脑阅读比书本阅读更容易疲劳。在电脑阅读这样的条件下,受众一般不会去选择语言精辟深刻的新闻。他们更倾向选择通俗的、结构明了的短新闻。这样,受众在选择阅读对象的时候,其实就确定了其迥然不同的审美期待。

通过点击、速读而愉悦受众的电子传媒,更多的是展示其娱乐性的一面。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在点击中,受众可以选择、可以回读、可以跳读,还可以即兴发表评论,这些都是严肃的新闻作品阅读,有了娱乐的。在今天商业化时代,点击率将决定网站的存亡。那些娱乐性的新闻因为有着较高的点击率,又会促使一些电子传媒更多的采用这方面的新闻。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循环的圈子,更加导致娱乐性新闻的流行。

电子媒体特点篇(9)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高新技术的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做为一种新的生产力与以往所说的生产力系统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例如电子技术具有创新性和战略性、电子技术也具有超强的辐射性与高智能性。这些特性都是高新技术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使世界面貌产生根本改变的内在因素。电子技术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电视媒体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力地推动了电视媒体的高速发展。本文将浅论电子技术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以及电子技术对电视媒体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电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技术是物理逻辑学与电子学相结合的产物。从1946年,在美国产生第一台计算机以来。计算机技术得到飞速发展。60年来,电子计算机技术按逻辑电子元器件分类,分为五类。分别是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其电子器件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其功能也不断加大。现阶段的电子元器件的尺寸向纳米级方向发展,而电子元器件的运行速度已达到纳秒以下。微电子技术的研发水平对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现在,电子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力。

二、电子技术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

电子技术发展是电视媒体发展的物质基础。特别是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电视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多丰富多彩,而且形式新颖,加强了电视媒体的影响力。电视应用中,首先是用卫星传播电视信号,改善地面覆盖技术。这样使电子媒体得到推广普有,规模越来越大。使得多种媒体之间互相竞争,进一步带动了电子技术的发展,为电子技术的研究增加了动力。第二、电子技术的应用推动有线电视的发展。原来的有线电视的传输价质多使用电缆。因电缆的物理特性,造成电视信号传输损失严重,信号质量不好。电子技术的发展,光缆得以问世,其光缆以基优良的传输性能。在有线电视的传输介质中光缆已逐渐取代电缆。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由光缆组与,同时卫星电视广播系统与有线电视的结合,使电子技术在电视网络中应用更加广泛,有线电视也得到迅速发展,网络电视,卫星信号,有线电视也成为当前的电视媒体传播的重要形式。有线电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电视节目频道多,内容丰富。因为电视媒体采用无线网络、卫星信号传输。所有电视的频道数不受业务影响。目前电视系统设计大部分能传送80——120套电视节目。随着电子技术与卫星技术的发展,有可能达到500套。2.采用光缆传输电视节目信号不易受外部信号的影响,节目质量高。3.采用光缆传输可进行信号的双向传输。可以使电视与网络直连接,增加电视媒体的功能与应用领域【1】。第三、电子技术应用于图文电视与电视数据传输。它利用电子器件的基带间隙在传输常规图像的同时也可以传送数据。同时也可以利用电视网络的数据覆盖广的特点。将电视网成为数据传输的介质。利用电视网络可以对公众与专业网户进行服务。对于公众用户可以利用图文电视进行电视的接看对于专业用户可以专业的电子接收卡接收数据信息。

三、电子技术在电视媒体发展中的作用

(一)电子技术的展提高了媒体创作与媒体接收设备质量

在当前,电视媒体的每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各个环节整体运作,都朝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电子元器件的发展。电子技术研发能力越强,也越能促进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当前电视媒体技术已实现了五个转变:1.电视摄像器材由摄像管向CCD的转变。2.电视录像器材同3/4模拟分量向1/2模拟分量转变;3.ENG由分体式向一体化转变;4.播出方式从计算机控制人工上带的半自动化播出向计算机控制机械手上带的全自动播出方式转变;5.从模拟播出系统向数字播出系统转变。新技术还不断丰富着新闻媒介的报道手法,开拓着新闻媒介的业务领域。如利用先进的传送设备进行现场报道【2】。

(二)电子技术拓展电视媒体功能

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自然功能与技术功能都得到改进和技术上的拓展。例如功能更完善的网络电视机、智能化电视机;采用先进技术实现不同电视制式之间的相互兼容;采用模拟分量技术或数字技术进行电视节目的制作与传输等。采用具有先进电子技术的新型电子信息媒体媒介。如电视网络第统。电子技术也使电视节目形式多彩多样,这些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使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多,信息的质量也得到提高。

由于电子计算机在电视节目制作的广泛应用,改进了以往的工作方式、电视节目的组织结构产生了变化。一些新技术的应用,电视业的主要活动也走向平民化,实行了专业化分工和大规模协作。电视系统改就了原有的传统行业经营模式。单一的传播形变为多种传播形式相结合【3】。

(三)电子技术的发展对电视新闻传播的有效影响

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有效地拉近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同时也有效的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电视新闻传播能够及时有效传播到五湖四海,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随着电子技术和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中都可以将现场的情况真实有效及时的传送到电视观众面前。另一方面,电子技术的以展改进了图像符号。使图像更清晰,音质更保真,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同时在字幕制作特效方面,电子技术的发展也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图像,音效与特效三者结合,极大了发挥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同时,录像机,摄像机的发明和使用,也有效的节约了人力和物力的,提高了工作效率。【4】。

参考文献:

[1]顾涛.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电视媒体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电子媒体特点篇(10)

1.变抽象为具体,有效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的知识点,用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只能使学生了解表面现象,或一知半解,更难以做到灵活应用。多媒体提供了丰富逼真的形象,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形成、发展的变化过程;能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找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过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或采用挂图来增强直观性,既费时又无立体感,而利用F1ash制作课件,可以把载流子的运动过程制作成动画,将基极流向发射极的电流画成小线条,且设置小的悦耳的声音;将集电极流向发射极的电流画成较粗线条,设置为另一种较大的声音;汇集到发射极时又变为一种声音,且将电流画成更粗的线条。从而在感官上使学生明白了极管电流的分配关系。在动画的演示过程中,既可以连续观看动态效果,又可以暂停观察某一时刻的情形。

2.应用仿真模拟软件,营造实验探究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电子电路教学中,电路分析一直是教学的重点。由于电路在工作过程中各部分的工作状态、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对电路内部的影响等都是不可见的,加之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素养欠缺,电子电路的分析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

现在,各种电路仿真实验平台的开发,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中,应用Electronic―workbeach(仿真电子工程师工作平台,简称EWB)辅助教学,可将实验数据和波形在屏幕上放大显示,有利于复杂电路的演示和实验教学,是电路分析的优良伙伴;同时EWB软件的操作界面友善,有良好的数据开放性、零件互换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在一些大实验中存在的插件慢、出错率高、实验误操作造成电路和仪器损坏等问题迎刃而解,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和学生模拟实验的优秀虚拟操作平台。

3.应用投影,扩大可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传统的技能课教学中,虽有一定的器材供学生观察,但教师展示实物电路时,大部分学生是无法观察到教师所指的电路的,教师的具体操作过程也是无法观察到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不利的。采用实物投影的方法,能让每个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教师对整机电路的分析、电路的构成、电路故障的分析和电路故障的排除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学生进一步的实际操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应用多媒体进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不足

1.多媒体教学容易忽视师生的情感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体。教师运用教学手段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认识活动中来,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都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中职学校的教师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尤其要创造与学生情感交融和信息交流的学习环境,并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教学进度,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大量使用多媒体进行电子技术教学,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相对减少。多媒体课件在制作时先将教学过程分成若干步骤,再用固定的程序将其链接起来;课件完成后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改动,教师只能按程式一步步进行演示,即使教师对某些内容可做适当调整,但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由电脑控制,教师只是一个解说员和放映员。多媒体课件容易把教师和学生割裂开来,减少师生之间的会心交流。无论应用何种教学手段,教师都必须保持与学生尽可能多的共同活动的机会。

2.多媒体教学容易忽视实际实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懂得。”观察与实验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基础,是实现新课程改革“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最有效途径。仿真模拟实验虽然形象、直观,但毕竟不是真实的电子实验。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性,在实验方案设计实施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和创造性,而这些单纯依靠课件和仿真模拟实验平台是无法得到真正落实的。

三、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

1.多媒体的合理使用,应该是在正视多媒体地位的基础上实现的,其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多媒体再好,也只是个教学工具,它无法替代人的情感与智慧”。

电子媒体特点篇(11)

中图分类号:TN94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0-0000-02

Multimedia Database:Build Electronic Audio&Video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Platform

Tan Yanfeng

(China Electronic Audio and Video Publishing House,Beijing100040,China)

Abstract:Multimedia is to build a database of electronic audio and video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platform.In this paper,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audio-visual information resources,analysis of electronic audio and video multimedia database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of intelligence role.Multimedia database is needed to solve three problems:1.Information media storage,organization,use and management;2.multimedia database integration;3.multimedia data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by the passive nature of traditional database query become active in multimedia performance.This audio-visual information from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effective classification to start to explain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media database software and hardware platforms,and how the rational use of electronic audio and video multimedia database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of intelligence service.

Keywords:Electronic audio and video information resources;Multimedia database;Platform

随着电子情报资源的不断更新扩展与延伸,越来越多的情报内容记录在包括图形、文本、光盘、录音带、录像带等媒介中。这些电子音像情报资源庞杂,涉及载体形式多,不易整合分类管理,资源共享困难,重复建设多且存储空间浪费。为了满足自身及众多客户多样化且个性化的需求,需要构筑一个整合电子音像情报资源与共享的数字化平台,对电子音像情报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管理,提供资源共享服务已成为电子情报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构筑这个整合电子音像情报资源与共享平台,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使用数据库。

的确,多媒体数据库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阔,现在网络技术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它为基础的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将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当然,也会影响着电子音像情报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那么,什么是多媒体数据库?怎样让多媒体数据库为电子音像情报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服务呢?

一、什么是多媒体数据库

多媒体数据库是数据库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多媒体数据库不是对现有的数据进行界面上的简单包装,而是从多媒体数据与信息本身的特性出发,考虑将其引入到数据库中之后而带来的有关问题。

多媒体数据库从本质上来说,要解决三个难题:第一是信息媒体的多样化,不仅仅是数值数据和字符数据,要扩大到多媒体数据的存储、组织、使用和管理。第二要解决多媒体数据集成或表现集成,实现多媒体数据之间的交叉调用和融合,集成粒度越细,多媒体一体化表现才越强,应用的价值也才越大。第三是多媒体数据与人之间的交互性。没有交互性就没有多媒体,要改变传统数据库查询的被动性,能以多媒体方式主动表现。

基于电子音像情报信息的多媒体数据库,面临的正是这三大难题与挑战:

(一)电子音像情报信息的形式虽然主要是音视频文件,但格式不一,而且数据量庞大,多媒体数据库的存储和有效组织管理工作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二)关于电子音像情报信息的多媒体数据集成或表现集成难度大。这是由电子音像情报信息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电子音像情报信息内容太过庞杂和凌乱,而且不易总结与归纳主题,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资源交叉调用和融合的应用,实现多媒体数据库一体化,是十分必要的。

(三)电子音像情报信息数据库最终的服务对象是人,是各阶层有需求的客户。如何让电子音像情报信息以更丰富的交互形式满足信息需求方,同时又保证情报信息的机密内容不会泄露,是多媒体数据库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如何搭建电子音像情报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平台

(一)对电子音像情报信息资源的进行有效的分类,电子音像情报信息资源种类繁多,要进行系统的、有目的分类,只有辨别出不同目的的分类,才会有针对性的分类方法,同时实现电子音像情报资源的个性化共享服务。分类方法包括:

1.第一是客户导向型的分类。客户的想法和需求通常很主观,但也多是从工作的角度出发,所以我们把这种需求解释成是战略需求为目的的分类。客户的战略需求,做实际执行时不一定了解得非常清楚,所以只能根据理解的共性进行分类。

比如一个项目的动态跟踪,可能有的人需要的是项目前期的某些资料,有的人需要的是项目中期的资料,有的人需要的是项目的汇总材料,对于这个项目资源在数据库中如何体现,才能达到按需所求的目的,使我们在分类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比较客观的做法就是先把所有的信息资源按对应的时间点和主题归类,然后再把电子音像情报信息资源对应的时间点按主题的关键字进行编目,这样避免了为了项目的某个时期资料,而要把整个项目资料浏览一遍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2.第二是专业导向型的分类。第二种分类办法是积攒行业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分类的方向主要从行业标准、服务手段、可拓展性、易设计性、性能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分类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实际应用以及客户应用等多方面因素考虑,通过科学合理的逻辑分析能力来归纳推导出专业分类。比如将各种载体的电子情报全部录入到数据库中,根据不同的格式、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以及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多种形式的编目,以及对资料的简单介绍,达到可以通过多种分类来找到相关资料的目的。

(二)建立多媒体数据库软硬件平台。电子音像情报资源库软硬件平台的建立涉及多方面问题,包括数据检索应用问题、数据出入库问题、存储设备问题、网络传输问题、资源库保密问题、用户权限问题、防病毒问题等,所以建立资源库就必须对所面临的客户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各类客户的需求以及在使用资源库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或选择市场上成熟的多媒体数据库管理模式,依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改进,或者量身打造自己的多媒体数据库。

(三)再次,多媒体数据平台的运行模式

1.资源上载。把各种载体模式统一成一种数字化格式及规格;上载过程中要对上载的资料进行保密级别评定,不同的保密级别面向不同的使用客户。通过网络,让每个服务终端在一定权限内浏览自己所需要的资源,通过注册,可以共享这些资源。

2.建立搜索引擎。可以对所有数据进行模糊、非精确匹配、相似性的查询。

3.建立高速的网络传输环境。使用户对资源的使用更方便、快捷。

(四)多媒体数据的存储问题。人们对文本透彻理解、广泛应用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而电子音像情报资源存储则是较新的议题。电子音像情报资源存储有一些新的需要考虑的问题:巨大的存储空间、大型对象、多个相关对象、对检索时间的要求等等。

1.巨大的数据量。将以前收集的各种载体的电子音像情报资料整合在一个数据库中,需要巨大的存储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这就需要通过高性能、大存储的服务器,并配有相关的备份功能,将其中的精华部分整合到多媒体数据库这样一个平台中。胶片或磁带上的记录很难进行集成、控制、搜索、存取和分发。若要确定某一胶片、音频或视频带的位置,需要在只被少数关键人员(这成为信息流中的瓶颈部分)所掌握的众多存储文件、复杂索引系统中搜索,并要进行很好地组织,以确保按正确的顺序放回到最初的存储位置。比定位更复杂的是为胶片或磁带建索引,尤其是当这些不同的媒体结合成一个单一的多媒体文档时。

2.存储技术。平台建立之前,来自于胶片、音频和视频带,以及直接来自摄像机的信息可以用处理数据、文本和图形的同一计算机化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其结果是一种集成的战略信息库,它可以被需求人同时快速方便地访问,这种战略信息库可以作为多媒体数据库平台的组成部分,减少因处理巨大的数据量而造成的巨大工作量。

三、应用多媒体数据库,对电子音像情报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

(一)如何有效地按照电子音像情报资源的特性去存取多媒体数据呢?利用常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管理多媒体数据已经不能适应了,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研究应运而生。它支持其他多媒体信息技术,如超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等。电子音像情报资源内容的处理分为三大部分:内容获取、内容描述和内容操控。也可将其看成是内容处理的三个步骤,即先对原始电子音像情报资源内容进行处理,提取内容,然后用标准形式对它们进行描述,以支持各种内容的操纵。

1.内容获取(Populating)通过对各种内容的分析和处理而获得媒体内容的过程。多媒体数据具有时空特性,内容的一个重要成分是空间和时间结构。内容的结构化(Structuring)就是分割(Segmenting)出图像对象、视频的时间结构、运动对象,以及这些对象之间的关系。特征抽取(Extraction)就是提取显著的区分特征和人的视觉(Visual)、听觉(Auditory)方面的感知特征来表示媒体和媒体对象的性质。

2.内容描述(Description)描述在以上过程中获取的内容。目前,MPEG-7专家组正在制定多媒体内容描述标准。该标准主要采用描述子(Descriptor)和描述模式(Scheme)来分别描述媒体的特性及其关系。

3.内容操纵(Manipulating)针对内容的用户操作和应用。有许多这方面的名词和术语。查询(Query)是面向用户的术语,多用于数据库操作。检索(Retrieval)是在索引(Index)支持下的快速信息获取方式。搜索(Search)常用于Internet的搜索引擎,含有搜寻的意思,又有在大规模信息库中搜寻信息的含义。摘要(Summarization,Excerpt)对多媒体中的时基媒体(如视频和音频)是一种特殊的操作。我们熟知文献摘要的含义,在内容技术支持下,也可以对视频和音频媒体进行摘要,获得一目了然的全局视图和概要。同样,用户可以通过浏览(Browsing)操作,线性或非线性地存取结构化的内容。另外,基于内容的技术不仅仅用在多媒体信息的检索和搜索方面,检索仅仅是信息存取的一个方面。过滤(Filtering)就是与检索相反的一种信息存取方式。用过滤技术可以实现个人化的信息服务。(摘自《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存取技术》李国辉)

(二)应用程序开发者和数据库管理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把不同形式的信息,包括:字符数据、文本数据、声音数据、图形数据、图像数据、视频数据等组合在他们的应用程序中。

综上所述,多媒体数据库是构筑电子音像情报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平台,我们应进一步实现多媒体数据库的搭建与应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