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大全11篇

时间:2024-02-23 14:52:15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1)

(一)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法律体系框架初步形成1984年国家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法》及1989年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都做出明确规定;1989年,国家环保局与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及原地矿部联合颁布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及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饮用水源保护职责;1992年,国家环保局印发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纲要》,指导各地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1988年,国家环保局印发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并于1999年和2002年两次进行修订,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规定了明确的标准限值。2007年初,国家环保总局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将进一步规范各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及调整工作。正在进行的《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工作进一步突出了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的规定。截至当前,我国初步构建了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法律标准体系框架。

 

(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逐步深入

 

多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一直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督促指导地方政府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据调查,目前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包括县级市)共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约2200个,其中约1500个已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从“九五”开始,在“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被列在突出的重要位置上。多年来,国家环保总局坚持对47个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进行常规监测并水质信息,2005年又在内部试行113个环保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月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督促并指导地方政府依据有关要求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三)饮用水水源环保执法检查进展顺利

 

2003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连续四年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坚决取缔一级水源保护区内非法排污口;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确保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不新增排污口。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国务院六部门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作为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2006年7月,召开了全国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现场会议,深入推进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坚决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工业企业排污口,并组成了13个督查组赴有关省市督查专项执法检查工作。2006年,全国共检查饮用水水源及各种取水点1万多个,查处违法企业1900多个,取缔和搬迁了危及水源安全的1400多个污染源,查处有关责任人80多个,解决了一批长期危害群众饮水安全的突出问题。目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已经顺利结束,将于近期专题向国务院报告。

 

(四)《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全面启动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启动了《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明确提出了未来15年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目标及主要任务,拟分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水环境状况评价、保护区划分与核定、工程保护措施等方面的工作。目前,全国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基础情况调查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饮用水水源地环保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国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领域已开展了一些工作,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部分地区城乡居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较差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5年,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除3个水量不足未统计外,其他110个城市的36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良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月均监测取水总量为16.1亿吨,达标水量为12.9亿吨,占80%;不达标水量为3.2亿吨,占20%。据《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截至2004年底,我国农村34%的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饮水水质不安全人口共2.3亿,占70%。

 

2006年12月监测表明,全国9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62个城市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占63.9°%;11个城市水源水质全部不达标,占11.3°%。34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达标水源地279个占80.2°%,不达标水源地69个占19.8°%;其中,135个地下水水源地达标率为91.7%,213个地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73.7%。地表水水源地水质超标的主要因子为粪大肠菌群、氨氮、总磷等,个别水源地超标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重金属等;地下水水源地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硬度、亚硝酸盐氮、氟化物等。

 

(二)水环境污染直接威胁饮用水地安全

 

2005年,全国排放废水总量525亿吨、化学需氧量1414万吨、氨氮150万吨。绝大多数废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江河湖库等自然水体,成为饮用水源的污染来源;另外,据全国2005—2006年开展的环境安全大检查来看,在对化工石化行业的7555个项目检查中,有280个项目布设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10公里)内;七大流域的重点排污石化企业5379家,年排废水26亿吨。产业布局的不合理使高污染企业和饮用水源地互为毗邻、犬牙交错,一旦发生重特大污染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国家环保总局督查组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偷排偷放问题、部分企业不能稳定达标、部分企业存在未经环保部门审批擅自建设和不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问题。如辽宁省庆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地处辽阳市24眼市政饮用水井的上游,日排含硝基化合物废水6000吨,未经处理直入太子河,硝基化合物最高超标9.41倍,已有2眼市政饮用水井因硝基化合物超标而被迫关闭。

 

(三)水资源短缺和过度开发影响水源地水质

 

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和过度开发及由此带来的咸潮入侵、地面沉降等问题也严重影响水源地水质。如陕西咸阳现有地下水取水井2.5万眼,超量取水已形成面积达87.65平方公里的五个超采区,中心水位下降幅度达4〜36米。从2005年12月下旬开始,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特大咸潮,珠海、中山和番禺等地的供水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个别地区由于地质结构因素造成饮用水水质含氟量超标、矿化度超标和苦咸水等问题,导致水质性地方病频发。

 

(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水源地保护法规标准尚不完善。1996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89年国家环保局、建设部、卫生部、水利部、地矿部五部局联合颁布实施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虽然都对饮用水源保护做出过明确规定,但这些法律法规已远远不能适应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需要。

 

二是全国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力量普遍比较薄弱。不但缺乏饮用水源巡查队伍,而且监测仪器设备不足,尚未建立起全国性饮用水源保护自动监测网络。如目前全国大多数环境监测站人员、经费、设备不足,不具备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全部项目监测的能力,特别是在污染事故发生时难以实时跟踪水质变化。

 

三是部分城市存在重规划、轻保护的问题。多数城市均已划定了饮用水源保护区,但缺乏实质性的保护措施。一些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还存在大量违章建筑、工业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污染源,部分地区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仍有居民没有搬迁,对水源地环境直接构成严重威胁。很多地区缺乏备用水源,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严重不足。

 

四是广大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工作尚未列上议事日程。农村居民在缺少水质监测与评价的情况下盲目使用水源地,普遍直接饮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且取水点紧邻污染源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使各城市及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废水也很难在有限的流程内通过环境的自净作用达到饮用水标准。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低下,许多地区还是一家一井或是多家一井采取饮用水,个别缺水地区甚至需要靠人畜背水。

 

三、饮用水源地环保工作思路及重点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确保群众饮水安全。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三个转变”要求,采取法律、经济、科技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

 

(二)工作重点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2)

一、引言

饮用水是一类用途最为重要的水资源。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有65.4%的人口饮用不合标准的水。1989年原国家环保局组织对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48%的地表水源、20%的地下水源达不到标准;而根据1996调查报告,这一数字已分别上升至83.31%和27.71%。可见。我国由于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1]。

进入“十二五”时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文明逐渐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城乡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而工业污染、城市污染逐渐向农村转移,农村生活污染、面源污染逐步加重。以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来说,由于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加上人们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工业污染、生活污染随意排放,其境内农村饮用水安全已受到一定的威胁。

二、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现状

根据《汕头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修正案)》(粤府函〔2005〕31号),澄海区境内有饮用水源保护区4个,分别为韩江外砂河饮用水源保护区、韩江东溪莲阳河饮用水源保护区、韩江东溪饮用水源保护区和韩江南溪饮用水源保护区。其具体划分情况如下:

1、韩江外砂河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澄海区第二水厂取水口下游200米处至取水口上游1000米处共1200米长河段。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2、韩江外砂河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澄海区第二水厂取水口下游200米处至外砂大桥共600米长河段及取水口上游1000米处至大衙断面共2500米长河段。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3、韩江东溪莲阳河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澄海区第一水厂取水口下游250米处(莲阳桥闸)至澄海区莲上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米处共3000米长河段。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4、韩江东溪莲阳河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澄海区莲上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米处至上游2000米处共1000米长河段。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5、韩江东溪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澄海区上华镇水厂取水口下游200米处至隆都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米处共2700米长河段。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6、韩江东溪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澄海区上华镇水厂取水口下游200米处至400米处共200米长河段及隆都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上游2000米处共1000米长河段。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7、韩江南溪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澄海区东部水厂取水口下游200米处至取水口上游3500米处共3700米长河段。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8、韩江南溪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澄海区东部水厂取水口下游200米处至南北溪汇合口处共850米长河段及取水口上游3500米处至南溪桥闸共4750米长河段。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

根据澄海区环境保护局对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各饮用水源的水质依然良好,水源保护工作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但饮用水源功能区划已经相对滞后,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是潜在的威胁,各保护区内仍然存在着污染隐患,有几个河段出现了水质变坏的苗头,个别江段甚至出现蓝藻和绿藻。

三、危害农村饮用水安全原因

在调研中发现,澄海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中规定的一级保护区内23项禁令,二级保护区内15项禁令在落实过程中仍有很大的差距。如水源保护区内存在着违法生产的厂点、工场、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废对水源均有一定影响。

(1)工业作坊仍然存在

各个水源保护区中仍然有部分工业作坊或工场存在,尤其是南溪段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水面和陆域均存在较严重的污染源,对饮用水源构成较大的威胁。

(2)养殖、种植存在污染隐患

各个水源保护区中普遍存在非法养殖、种植现象,养殖废水浓度较高,直接向水体排放会对水体水质造成较大的影响,种植也会存在隐患,农药、化肥都是污染源。

(3)农村面源污染量大面广

临近江边的乡村,由于没有排水体系,只能把污水直接排入到韩江中,比如隆都镇的南溪村、东里镇的石头坑村;夏天,随着韩江游泳人数的增多,也给水源水质埋下了隐患;部分水源保护区存在垃圾堆放现象。

(4)游艇、输沙带难于根除

部分水源保护区内存在游船,游船所带来的油污染、生活污染和餐饮垃圾污染都使水源水质呈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此外,部分水源保护区内还存在非法输砂现象,个别已取缔输砂带又重新作业。

四、解决危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对策

可见,对澄海区各个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不容忽视。针对澄海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已受到一定威胁问题,提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和日常监管等措施,用以解决澄海区目前危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保护区内存在的工业作坊进行搬迁或取缔。

(2)清理整顿保护区内存在的禽畜养殖场(点)和种植点。

(3)在保护区附近规划设置污水处理厂(站),将附近村民生活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站)进行处理,或将生活污水收集后进一步处理,水质达到灌溉标准后还田或用于林木灌溉;设置警示标志,严禁在保护区内游泳,杜绝保护区内垃圾随意倾倒、堆放现象。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3)

中图分类号:G40-052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据2005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国农村人口9.4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2.5%。农村中小学校数量37.75万,1.14亿学生和教职工。从分省情况来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饮水不安全人口,并且人口多的省份,饮水不安全人数相对较多,饮水不安全人口占农村比例较高的省区多为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和边疆地区,且我国中部(1498万人,占36%)和西部(13797万人,占42%)的饮水不安全人数均多于东部(6985万人,占22%)。

2惠水县农村儿童饮水现状

惠水是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加之属少数名族聚居地区,健康的生活习惯常被忽视,导致饮水安全与环境卫生重视程度较低,尤其是农村儿童饮水安全问题。下面是关于学生在家里和在学校的饮水情况调研结果:

表1:学生在家里和在学校的饮水情况

数据来源:2013暑期壹基金大学生社会调研

选取30名四、五年级的学生作为调研对象,调研他们分别在家和在学校饮水的状况。学生在家和在学校饮水水源类型与供水方式分别来自地表水源的自来水与学校自备水;饮水类型分别为井水、自来水和自来水,饮水习惯均为生水、凉水,饮水方式均为直饮水;饮水消毒情况在家和学校消毒率较小,分别为17%、20%。如上表所示,该地区的饮水水源、饮水类型、饮水习惯、饮水方式等都是导致儿童饮水不健康的因素。

3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健康饮水水源稀缺

所调查地区饮水水源主要来自地表水,饮用水均是从山涧直接引流到家里使用的或在村庄往南直线距离500米的一个露天小水坝里直接提引到家里或是学校使用。由于地势较高,水资源匮乏;夏季易蒸发,冬季易结冰;长期呈现浑浊不堪的状态,饮用水里也时常看到悬浮物和白色粉末层,不健康和稀缺的饮水水源和不合格的饮水水质导致了该地居民们的生活基本用水得不到满足。

3.2科学饮水意识薄弱

农村经济落后,农村居民对饮用水的安全意识淡薄,饮水水质专业知识缺乏,饮用水的安全性意识滞后及从事农业活动等因素,导致农村居民公共卫生条件较差,村民家庭卫生状况较差。据调查显示,很多居民认为山涧流出的自来水较安全,比自来水公司加工消毒后的还要安全健康,理由是这种水里面没含化学污染,是纯天然无害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和思维模式导致了该地区居民饮水存在潜在安全隐患。

3.3合理饮水方式欠妥

儿童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尤其是国家出台了贫困农村地区小学免费营养餐的政策,孩子们在学校的时间更多了。从表1知,儿童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饮用水的类型都以地表水主,不经消毒或是烧开且直接饮用的方式,饮水习惯主要是喝生水。

4对策

4.1运用社区工作方法,确保安全的饮水水源

针对农村地区的饮水水源来自地表水,井水、饮水途径为居民用水管引到家里直接使用的问题,采用社区工作方法,整合社区内外部资源,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居民参与为辅的居民安全水源供给机制,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力度,创造有利条件,加大科学技术投入,提供专业和准确的水质检测,提供改水设施、供水设施和净水设施等水利工程,为村民提供安全饮用水,保证农村儿童安全饮水,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4.2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增强科学的饮水意识

针对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农村儿童不健康饮水方式、饮水习惯和生活习惯尤其是饮水安全意识落后,运用专业的小组工作方法,开展社区饮水安全教育活动、宣传活动和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各种通俗易懂的方法使农村居民和儿童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其安全饮水意识。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4)

第三条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实行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符合规定标准。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生态建设,优先安排退耕还林还草项目,营造和保护水源涵养林;有计划地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防治环境污染,保证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水、林业、农业、卫生、建设、国土资源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单位和个人有保护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的义务,对污染和破坏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举报。

第二章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水质标准

第七条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水源类别分为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又分为江河水源保护区和湖泊、水库水源保护区,其陆域从水域正常水位线起计算。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实行三级保护,按照防护要求,分别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户区。

第八条饮用水江河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一)一级保护区:从取水点起计算,上游一千米至下游一百米的水域及其两侧河岸外延一百米的陆域;

(二)二级保护区:从一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二千米的水域,及其两侧河岸外延二百米的陆域;

(三)准保护区:从二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三千米的水域,及其两侧河岸外延三百米的陆域。

第九条饮用水湖泊、水库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一)一级保护区:湖泊、水库水域,及其正常水位线外延一百米的陆域;

(二)二级保护区:湖泊、水库向水坡区域或者正常水位线外延三百米的陆域,以及从流入湖泊、水库的河流的入口上溯二千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外延二百米的陆域;

(三)准保护区:从湖泊、水库二级保护区上界再外延三百米的陆域,以及从流入湖泊、水库的河流的二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五千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外延三百米的陆域。

第十条饮用水地下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一)一级保护区:以取水井为中心,半径五十五米的圆形区域;

(二)二级保护区:以取水井为中心,半径五十五米至二倍影响半径的圆环形区域;

(三)准保护区:根据地下水水文地质和补给条件确定。

承压含水层的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根据含水层水文地质和埋藏条件划定。

第十一条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保护区的地理界线,由省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特别情况需要扩大本条例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保护区范围的,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划定地理界线。

饮用水地下水水源保护区的地理界线,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划定。

第十二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地理界线由划定机关予以公布,并由所在的设区的市或者县(市)人民政府设置标志牌和界桩。

第十三条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级保护区的水质,不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质标准;

(二)二级保护区的水质,应当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水质标准;

(三)准保护区的水质,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水质标准控制。

第十四条饮用水地下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级保护区的水质,不低于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Ⅱ类水质标准;

(二)二级保护区的水质,应当达到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水质标准;

(三)准保护区的水质,按照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水质标准控制;

(四)补给源地为地表水的,该地表水水质应当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水质标准。

第十五条饮用水应当采用管道或者暗渠输送,防止水质污染。

第三章饮用水地表水水源的保护

第十六条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下列活动:

(一)破坏水源涵养林、护岸林以及与水源保护相关的植被;

(二)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

(三)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四)使用炸药、毒药捕杀鱼类和其他生物;

(五)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防污条件的运载工具,运载油类、粪便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通过水源保护区。

禁止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通过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保护区;确需通过的,应当依照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还禁止下列活动:

(一)建设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

(二)向水体排放污染物;

(三)勘探、开采矿产资源;

(四)从事养殖业和种植农作物;

(五)旅游和旅游开发活动;

(六)堆放工业固体废弃物、垃圾、粪便和其他有毒有害物品;

(七)建立墓地和掩埋动物尸体;

(八)其他污染水源的活动。

本条例施行前已有的排污口应当限期拆除;已有的旅游设施、采矿设施等污染源应当予以取缔;已建立的墓地必须搬迁;有害物质必须清除。

第十八条在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新建、扩建向水域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二)所有单位排放的污水必须达到规定标准,固体废弃物必须及时运出保护区处理;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三)根据水质水量,控制养殖规模。

第十九条在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向水域排放污染物的,实行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控制。

第四章饮用水地下水水源的保护

第二十条饮用水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下列活动:

(一)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二)利用储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和废弃矿坑储存油类、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学物品;

(三)设置垃圾、粪便和易溶、有害废弃物的集中堆放场、转运站;

(四)使用不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灌溉农田。

地质钻探过程中,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分层止水、封隔,防止污染地下水水源。

第二十一条饮用水地下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还禁止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所列各项活动。

第二十二条饮用水地下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还禁止下列活动:

(一)新建化工、电镀、制革、冶炼、印染、炼油、制浆造纸项目,以及含放射性的和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

(二)堆放化工原料、矿物油类及有毒有害物品;

(三)擅自凿井取水;

(四)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第二十三条饮用水地下水水源准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

(二)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的,水质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四条饮用水地下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已建成的严重污染水源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限期治理或者转产、搬迁。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有关部门拟定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监督实施;

(二)依法监督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

(三)组织对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保护区内排污口的水质监测;

(四)监督、检查有关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实施。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林业、农业、卫生、建设、国土资源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规划,恪尽职守,互相配合,保证城市饮用水水源的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第二十七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职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资料,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或者妨碍检查人员执行公务。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治理经费,环境保护、水、林业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先安排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治理项目。

对跨市、县供水的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水源环境保护投入,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具体补偿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九条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监测网站的建设,组织定期监测,互通有关信息。发现污染事故,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时通报。

第三十条造成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通知有关取水单位和当地居民,并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六)项、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三)项、第二十二条第(二)项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五)项,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七)项,第二十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产停业、关闭企业或者搬迁,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二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或者关闭,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行为,分别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各项的相应法律责任处罚。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其他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被处罚的单位和个人,不免除其消除污染、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的责任。

第三十九条依照本条例规定,责令停产停业、关闭企业或者罚款数额超过三万元以上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5)

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油田生活饮用水系统现状

目前,油田建有6个作业区,由于地处草原深处,没有社会依托,为了满足作业区生活饮用水的需要,各作业区就地打水源井,并独立建有生活饮用水处理系统。生活饮用水水质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进行卫生监测,饮用水系统均采用反渗透处理工艺。

油田生活饮用水处理系统采用反渗透工艺。反渗透(RO)是一种精密的膜法液体分离技术,指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溶剂而截留离子物质或小分子物质的选择透过性,以膜两侧压差为推动力,而实现的对液体混合物分离的膜过程。反渗透膜分离属于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操作压力1-10MPa,截留组分0.1-1nm的离子或小分子物质。

表1油田生活饮用水处理系统运行情况

作业区 建设位置 饮用水处理设备 处理能力 备注

作业区1 办公楼 RO-120TAC×2 Q=6m3/h 2002

公寓楼 HBP-100 Q=4.2m3/h 2009

作业区2 作业区 RO-120TAC×2 Q=6m3/h 2003

作业区3 作业区 RO-120TAC×2 Q=6m3/h 2004

作业区4 作业区 RO-180TAC×2 Q=9m3/h 2005

生活楼 RO反渗透工艺 Q=10m3/h 2010

作业区5 作业区 RO-3000AC×1 Q=3m3/h 2008

作业区6 作业区 RO-6000AC×1 Q=4m3/h 2007

主要工艺流程如下表:

表2主要工艺流程

作业区 建设位置 工艺流程

作业区1 办公楼 地下水深度处理站来水前置预处理设备反渗透净化水处理设备生活用水点、热水系统、小型瓶装饮用水深度处理装置

公寓楼

作业区2 作业区 来水固液分离器原水箱增压泵磁化处理器第一预滤第二预滤自动软水器超滤组高压泵反渗透膜组净化水箱保鲜杀菌变频供水。

作业区3 作业区 原水—全自动固液分离器—原水罐—全自动前置预处理—全自动超滤机组—吸附过滤器—精滤系统—保安过滤器—反渗透装置—臭氧发生器—净水罐—变频供水

作业区4 作业区 来水固液分离器原水罐专利全自动前置预处理吸附过滤器超滤机组精滤系统反渗透膜组净化水罐保鲜杀菌变频供水

生活楼 来水固液分离器原水箱叠片过滤器袋式过滤器全自动超滤组软化过滤活性炭吸附过滤保安过滤反渗透膜组净化水箱保鲜杀菌变频供水。

作业区5 作业区 来水固液分离器原水箱增压泵全自动前置预处理全自动超滤组吸附过滤精滤反渗透膜组(含清洗及保安系统)净化水箱保鲜杀菌变频供水。

作业区6 作业区 来水固液分离器原水箱增压泵全自动软化水装置全自动预处理全自动超滤组吸附过滤精滤反渗透膜组(含清洗及保安系统)净化水箱保鲜杀菌变频供水。

二、工艺适应性分析

1.油田生活饮用水系统运行能力分析

饮用水系统运行情况如下表:

表3油田生活饮用水处理系统运行情况

作业区 建设位置 饮用水处理设备 实际处理量m3/d 负荷率

% 出水率

% 目前用水量m3/d(标准)

作业区1 办公楼 RO-120TAC×2 85 71 65 90

公寓楼 HBP-100 80 80 60

作业区2 作业区 RO-120TAC×2 100 56 65 45

作业区3 作业区 RO-120TAC×2 80 67 65 50

作业区4 作业区 RO-180TAC×2 75 37 70 120

生活楼 RO反渗透工艺 65 27 60

作业区5 作业区 RO-3000AC×1 60 83 70 50

作业区6 作业区 RO-6000AC×1 60 63 60 45

作业区1两套生活饮用水处理量分别为85m3/d和80m3/d,负荷率分别为70.8%和80%,设备出水率分别为65%和60%,目前有9个单位共计279人用水,总用水量为90m3/d,能够满足日常用水要求。

作业区2生活饮用水处理量为80m3/d,负荷率为55.6%,设备出水率为65%,目前有150人用水,用水总量为45m3/d,能够满足日常用水要求。

作业区3生活水处理量为80m3/d,负荷率为55.6%,设备出水率为65%,目前有150人用水,用水总量为50m3/d,能够满足日常用水要求。

作业区4两套生活饮用水处理量分别为75m3/d和65m3/d,负荷率分别为36.8%和27.1%,设备出水率分别为70%和60%,目前有3个单位共计480人在用水,总用水量为120m3/d能够满足日常用水要求。

目前作业区5的生活饮用水处理量为60m3/d,负荷率为83.3%,设备出水率分别为70%,目前有200人用水,用水总量为50 m3/d,能够满足日常用水要求。

作业区6生活饮用水处理量为60m3/d,负荷率为62.5%,设备出水率为60%,目前有129人用水,用水总量为45m3/d,能够满足日常用水要求。

综上所述,油田生活饮用水处理系统能够满足各作业区日常用水需求,并有一定的余量,能够满足各作业区的动态用水需求。

2.季度检测水质分析

表4油田生活饮用水处理水质常规30项指标检测情况

时间 标准 2011-3-21 2011-3-21 2010-3-18 2011-4-11 2011-5-3 2011-6-9 2011-3-29 2010-9-19

地点 作业区1宿舍楼 作业区1办公楼 作业区2 作业区3 作业区4老楼 作业区4生活楼 作业区5 作业区6

检测项目 标准值 检测值 检测值 检测值 检测值 检测值 检测值 检测值 检测值

色度(铂钴色度单位) ≤15 10 10 5 10 10 10 10 10

浑浊度(NTU-散射浊度单位) ≤1 <0.5 <0.5 1 0.6 <0.5 <0.5 <0.5 1

臭和味 无异臭、异味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肉眼可见物 不得含有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pH 不小于6.5且不大于8.5 8.1 8.6 8.2 7.2 6.5 7.2 8.6 8.6

耗氧量 ≤3.0 1.48 0.16 1.8 0.16 0.28 0.52 0.16 1.32

氨氮 ≤0.5 <0.02 <0.02 <0.02 0.04 <0.02 <0.02 0.02 <0.02

总硬度 ≤450 246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6)

*位于长春市东南部,东临饮马河,与永吉县隔河相望,南与磐石市为邻,西与伊通县接壤,北与净月、二道区相连,属典型的丘陵半山区,饮马河、*河两条主要河流横穿境内。*全区共辖4个街道、3个镇、1个乡,总人口38.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28万人。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区有重点地在*南部太平、山河等乡镇部分村屯建设了8处防病改水工程,集中解决了2.3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保障了*农村饮水安全。但是缺水和水质不良问题还没有彻底得到解决。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区存在饮水不安全人数为10.5万人,涉及我区8个乡镇(街),76个行政村。其中缺水人口6.2万,铁锰水质超标人口4.3万。

对存在饮水不安全的原因我们进行了简单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特殊的地理环境。我区属丘陵半山区,其中3镇15个行政村共6.3万人生活在山区,饮水供给量难以保证,特别是每遇干旱年份和干旱季节,饮用水更为困难。二是水中铁锰离子超标。由于我区具有较好的水文地质条件,使广大群众习惯于以手压机、小型机电井的形式取浅层地下水,造成了水质难以保证。经取样化验,在我区东部和中小河流腹地,存在饮用水铁锰离子超标问题。象九河下梢的奢岭街道马厂村,整个村水质铁锰超标,个别小井铁离子超标达25倍之多。

针对我区农村存在部分饮水不安全问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目前已把这个问题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加以解决,拟在“十二五”期末全面解决我区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十一五”期间解决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解决7.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二、目前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由于我区农村饮水不存在砷、氟、苦咸水等问题,因此在20*-20*年间没有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下面,重点汇报一下今年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省发改委在《20*年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通知》中,下达给我区饮水安全建设资金为43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96万元,地方配套239万元,解决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为把这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工作做好,上半年,我区重点抓了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成立了农村安全饮水领导组织。任务下达后,区委、区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列为民生实事之一,切实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主管区长任组长,水利、财政、卫生、计经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各乡镇(街)也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局面。领导小组成立后,主要成员先后多次深入乡镇(街)进行实地踏察,落实安全饮水有关工作。

二是确定了农村饮水安全解决地区。任务明确后,水利部门专门安排了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街),结合当地饮水困难程度和地方群众自筹能力,进行了入户调查和工程地质条件勘察,确定了安全饮水解决地区。具体为奢岭街道新安村新安屯、马厂村马厂屯和小东屯;双营乡大营村大营屯;山河街道五家村五家屯;太平镇田家村田家屯、小河村王家坟;齐家镇双顶村一社、曙光村曙光屯;平湖街道城郊村五社、齐家镇卧龙村卧龙屯和卧龙南北小桥屯。共涉及6个乡镇(街)10个行政村12个自然屯。

三是上报了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方案。为切实把省里下达的任务落到实处,结合需要改造的地区和人数,我区委托专门的勘察设计部门编制了实施方案。同时,根据所确定解决地区的实际工程量,即需凿井12眼,建井泵房12座,管网配套12处,水质处理设备12台套,重新进行了测算,整个工程约需投资855万元。为了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我们重新制定了资金筹措方案,即扣除国家投资已下达的196万元和省里预计下达的143万元外,考虑我区实际,初步确定了市、区配套383元,群众自筹133万元。目前,我区制定的实施方案已上报市发改委和市水利局。待实施方案批复后,立即按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办法,办理工程施工相关手续。并参照基本建设程序,凿井工程走招投标程序,配套管网管材和水质处理设备履行政府采购程序。根据目前工作进展情况,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初步定于8月下旬开工建设,预计11月上旬竣工并投入使用。

三、当前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今年是我区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第一年,在工作开展过程遇到了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是群众集资投劳难以组织。对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受益群众积极性非常高,但涉及到投劳集资时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之后,农民投工投劳难以组织,群众自觉性不强。另外,由于农村缺水存在季节性,大部分村屯不是普遍和全部缺水,包括水质超标,所以问题不严重的和没有问题的农户,就不愿意出资和投劳。

二是地方配套资金兑现有难度。*属典型的丘陵半山区,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南部山区属花岗岩,结晶灰岩和变质岩层,凿井难度大,凿井费用高。北部平原村屯水质严重超标,必须上处理设备。概算投资既要考虑有些村屯凿井难度大的问题,又考虑有些村屯水质超标上处理设备问题,经重新测算需要855万元左右。因市、区财政困难,所以资金配套有相当大的难度。

四、我区农村饮水安全下步工作打算

农村饮水问题是农民生存、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也是我区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责无旁贷把这项工作完成好。

一是要抓好群众自筹。把群众自筹这项工作落实到受益的乡镇(街),由受益乡镇(街)全面做好群众自筹和出工问题。具体工作中我们将采取层层签订责任书和年终考核挂钩的形式,督促各乡镇(街)认真抓好落实,确保群众自筹部分及时足额到位,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二是要抓好开源节流。抓住工程概算和施工环节,节约资金,避免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积极争取受益厂矿企业和社会团体出资,尽量扩大投资渠道,力争农民饮水安全投资的最大化。

三是要加大区级配套筹措力度。在加大争取市里资金支持的同时,立足区情实际,尽可能地配套区级筹集部分。但目前看,区级配套部分难度相当大。

五、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7)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241-04

1引言

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标志着我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有标准可依据,也说明了国家对人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查阅国内相关文献,我国对地下水水源地的划分问题研究者较多,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大多分布在南方地区,对此进行实例研究的文献较少。南方地区河网密布,大型河流较多,以大型河流为主要饮用水源的人口较多,因此,做好大型河流尤其是通航河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工作,对大型河流的管理和保护以及沿河人民的饮用水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长江的宜宾段为例,研究大型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具体划分方法。

2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

取水口区域内最高海拔640.0m,最低点高程254.4m;坡度55%以上的区域约占7.9%,坡度5%以下的区域约占17.5%,区域平均坡度约为23.8%。拟建取水口位于长江干流左侧,区域河流分布见表1。

取水口所在长江河段宽度在500~800m间,河道较宽,2014年6月6日,采用SONTAK(河猫)走航系统现场实测水源地所在河段河底高程为245~256m,河道平均流速1.9m/s。详见图1和图2。

3地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划分地表水源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技术方法主要有:地形边界法[1]、缓冲区法、应急响应时间法、数值模型法等4种基本方法。

(1)地形边界法:不考虑水源地规模的大小,以饮用水水源周边的山脊线或分水岭确定保护区边界。其中,山脊线是水源周边地域的海拔最高点,分水岭是河流集水区域的边界。该方法强调对流域整体性的保护,适用于周边土地利用开发程度较低的地表水水源地。

(2)缓冲区法:划定缓冲区常作为降低地表径流对水源不利影响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大程度地过滤陆地径流,减慢陆地径流并增大地下水渗透。以此降低地表径流对水源的影响。确定缓冲区宽度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①地形;②土地利用;③留出缓冲区可行性;④坡度大小;⑤河流大小等。该方法主要用于饮用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的确定。

(3)应急响应时间法[2]:应急响应时间是假定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污染物以与河流相同的流速从上游的监测点迁移到饮用水取水口所耗费的时间。这个时间内管理者可以对污染时间做出回应。应急响应时间法的计算依据是,找一定的应急响应时间内污染物到取水口所流经的距离作为保护区的长度。其计算公式为:

S=V・T

式中:S为水域长度;V为河流多年平均流速;T为应急响应时间,计算公式如下,一般取3h:

T=D0v0+∑ki=0Livi

式中:D0为污染物流入最近河段的距离,即污染源与河段最近一点的距离;i为污染物经过河段序号;k为污染物流经的河段总个数;Li为第i个河段长度;Vi为第i个河段的流速。

(4)数值模拟法[3]:以主要污染物衰减到目标水质所需要的距离为保护区范围,可采用二维水质模型计算确定。

二维水质模型的基本方程:

Ct=Dx2Cy2+Dy2Cy2-uxCx-uyCy-KC

在稳态条件下,Ct=0,上式可以变形为:

Dx2Cx2+Dy2Cy2-uxCx-uyCy-KC=0

在有边界的情况下,污染物的扩散会因受到边界的阻碍而产生反射,这种反射可以通过设立虚拟源来模拟。当污染在岸边排放时,公式可表达为:

C(x,y,t)=2M4uxhDxDyt2exp[-(x-uxt)24Dxt-(y-uyt)24Dyt]exp(-Kt)

4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

4.1一级保护区划分

由于长江该段水质较好,一级水源保护区的划分直接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进行。

划分结果为:①水域长度:取水口下游100m至上游1200m(考虑界线标志的显著性,故上游延长200m至有显著标志处)间河道;②水域宽度:水域长度对应区域现有航道左边界至长江左测5年一遇水位线间区域;③陆域长度:与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一致;④陆域宽度:长江左岸5年遇水位线到靠近长江一省道间区域。

4.2二级保护区划分

4.2.1水域长度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一般河流型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水域长度可采用应急响应时间法和数值模型法确定。采用数值模型法时,二级保护区边界至一级保护区的径向距离大于所选定的主要污染物或水质指标从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浓度衰减到Ⅱ类水质标准浓度所需的距离。采用应急响应时间法是,应急响应时间的长短依据当地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确定,一般选3h应急时间。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类比经验方法确定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

(1)数值模型法。由于取水河段水质较好,取水口上、下游断面只有总磷和粪大肠菌群指标超过GB3838-2002Ⅱ类水质类别标准。分别选取长江干流取水口所在河段近5年最枯月流量(1828m3/s)和最大月均流量(19318m3/s)计算总磷从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降解到Ⅱ类水质标准浓度所需要的距离。

流速―流量关系通过长江干流大断面a、b系数关系法建立:

U=aQb

其中a=0.151,b=0.254。

根据杜娟等[4]对长江某段总磷的迁移转化特征分析成果,总磷综合降解系数去0.13d-1。

经计算,在不考虑沿程污染源汇入情况下,在枯水期长江干流总磷从Ⅲ类水质标准降解到Ⅱ类水质标准浓度所需距离约为480km,丰水期长江干流总磷从Ⅲ类水质标准降解到Ⅱ类水质标准浓度所需距离约为890km(图3、图4)。

图3枯水期长江总磷降解曲线

图4丰水期长江总磷降解曲线

(2)应急响应时间法。分别选取长江干流取水口所在河段近5年最枯月流量(1828m3/s)、最大月均流量(19318m3/s)和近5年平均流量(6486m3/s)。

流速―流量关系通过长江干流大断面a、b系数关系法建立:

U=aQb

其中a=0.151,b=0.254。

则近5年最枯月均流量、最大月均流量和近5年平均流量对应的流速分别为1.02m/s、1.86m/s和1.43m/s。按照3h应急时间计算,则最枯月、最丰月和5年平均应急响应距离分别为7.3km、13.4km和10.3km。

(3)类比经验法。一般河流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长度从一级保护区的上游边界向上游(包括汇入的上游支流)延伸不得小于2000m,下游外边界距一级保护区边界不得小于200m。

考虑水源地水质现状较好,除总磷和粪大肠菌群外(Ⅲ类水质为主),其他指标均能达到Ⅱ类水质。取水口上游10km范围内,长江左岸没有大型化工企业。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要求,采用经验法划定二级保护区水域长度为一级保护区的上游边界向上游长江干流和小支流分别延伸2000m但不超过宜泸高速,下游外边界向下为延伸200m的。

4.2.2水域宽度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二级保护区水域宽度为10年一遇水位线,通航河道以中泓线为界,航道边界线到取水口一侧10年一遇水位线范围为二级保护区范围。

设置在取水口对岸污水排放量1m3/s,COD排放浓度120mg/L(1级B标)的污染排放情景,建立二维对流扩散模型。计算表明,污染带未越过河道中泓线,详见图5和图6。

故结合区域污染带情景计算成果,以中泓线为界,划定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宽度为长江河段航道边界线到取水口一侧10年一遇水位线间区域和支流整个河道。

4.2.3陆域长度与宽度

陆域长度与宽度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的相关要求,划定二级保护区陆域长度与水域长度一致,划定二级陆域分别纵深至长江两岸省道和高速公路,取水口上游2700~3200m区域以省道线为界,其余区域以高速路为界。

4.3准保护区划分

从保护水源地水环境安全角度出发,选取区域丰水期2h应急响应距离作为准保护区。划定取水口上游10.3km,长江中泓线左侧,航道外边界至10年一遇水位线间一、二级保护区外的区域为准保护区水域。与水域长度一致且10年遇水位线往左岸纵深至省道线为准保护区陆域范围。

根据以上划分结果可得各个保护区的面积如表2所示。

5结语

根据对长江宜宾段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得出在做大型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划分中时刻要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为基本依据,不可人为地违反相关的规定,但是又要开辟新的路径寻求更好的划分方案。

(2)当河流的现状水质较好时,在保证可获得标准的取水水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缩小保护区范围;相反情况下,可以适当扩大保护区的范围。

(3)当无法定夺划分方案时,要考虑计算技术规范中的所有方法,最终根据水质状况、经济发展状况、保护区的建设费用等综合判断各个划分方案的合理性。

(4)实测水文数据的正确性对模型的计算有非常大的影响,在饮用水水源地划分的过程中,经验值法为最常用的方法,往往是因为无法获得实测水文数据,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应该更鼓励人们运用科学准确的方法对引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划分。

(5)在划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今后的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保证取水水质的前提下,保护区范围不应过大。

(6)对准保护区各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重点考虑对河流水源形成潜在影响的各种因素,如暴雨、土壤侵蚀、面源污染等。

参考文献:

[1]张晓燕,苗,飞.浅议划分饮用水水源地的方法[J].内蒙古水利,2012(5):106~107.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8)

六枝特区处于黔西高原东斜坡至苗岭山脉的五指山中段,以石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要特点的山区,五指山是西北一南东方向延伸,山形走向与区内构造线大致吻合,因河流切割强烈,导致高原面支离破碎,群山起伏,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有山地向低丘陵过渡的斜坡地段。是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地区,而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程性缺水。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现状,要逐步改变这种贫困落后的现状,就必须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实现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党和国家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从1997年国家实施农村渴望工程、解困工程、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截止2009年,各级相继在六枝特区投入农村饮水工程资金7013万元,新建农村饮水工程307多处,解决了全区74.5%农村人饮困难。但工程实施交付使用后,由于管护落实不到位,乡(镇)、村及农户管护意识不强,维修依赖思想严重,造成建后管理无序,人为(自然)损毁严重,导致129处工程、21.44万人的供水设施濒临报废,重修重建给国家造成了大量的多次投入,如新场片区、大用片区、落别片区、木岗片区等都进行了三次以上的重建投入。为充分发挥农村饮水工程的长效性,实现“以水养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我区对照相关管理规定和外界管理模式作了很多尝试。

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三农的原则,与特区财政、发改、卫生、物价、环保等六部门向特区政府详实反映情况并提出管理方案,政府以六特水通字【2009】1号“关于印发了《六枝特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组织了实施,《实施细则》印发后,特区水利局与各乡镇水利水保站签订了管护落实目标责任书,印发了工程点清理、收费情况、收费季报表等相关上报表格,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按《实施细则》落实。通过一年的试行管理,全区19个乡镇重视程度不一,落实力度也不一,全区1000人以上的饮水安全工程点,管理落实不到30%,管理到位与不到位在去冬今春的特大干旱中显现出来。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实施已列入国家规划解决的一览计划,每年解决多少,哪些地方已解决、哪些地方没有解决都纳入电脑管理,一个村甚至一个自然村民组点国家只投入一次,管理不落实导致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或导致破坏的,均由地方政府或群众自筹维护维修。六枝是一个贫困县,地方财政较为困难,靠政府每年投入几百万维护维修难度很大,唯一的管护就是“以水养水”,为充分发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性,落实管理已是县、乡各级政府必须面对问题,单靠水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已保证不了《管理实施细则》的落实。

今后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

六枝特区大用镇湾寨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大用镇政府和水利水土保持站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给予了高度重视,集中领导精力,集中技术力量,集中人力积极地实施,解决在落实管理制度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一是不交水费采取停水措施,届时想用水重新交费开户,二是对欠交的水费按特区自来水公司规定收取滞纳金,三是对破坏设施的由派出所按治安处罚法进行处罚,四是湾寨村饮水安全大的维修从政府收取的承包费中解决。管理落实较好的还有落别乡落别村、坝湾村,有折溪乡折溪村等,要在全区宣传大用镇、落别乡的管护模式,以点带面落实。

二、加强培训

为了保证下一步管理人员力量能满足项目工程建后管理需要,水利局通过对全区乡镇水利员及村级管理人员进行机电设备操作、水处理、管道安装等相关管理知识培训,提高相关从业及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三、因地制宜,加强建后管护

为了克服以往“重建轻管”的思想,根据工程的规模不同,采取多种管理模式,对于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跨村工程,交给自来水公司进行管理或交由乡镇政府直接管理;对于以行政村和自然村为单元的小型供水工程,主要由工程受益户实行承包管理;对实施国家补助,由农户“自建、自有、自管、自用”有水窖由受益户负责管理。

四、规范管理,加强监督

严格按照《六枝特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条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提高服务水平。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价格按《实施细则》原则上按“村一事一议”及“保本微利”原则制定水价,并向全体受益户公示并报物价部门审批。实行专人专账管理,以水养水。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达到“修一处工程,明晰一处产权,核定一个合理水价,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对建成的供水工程做到“六有”:有管理站、有管理人员、有计量设施、有合理价格政策、有技术档案、有水源设施和工程保护措施,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供水管理机构全面负责该供水工程设施的保护、维修和安全运行。制定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加强供水设施管护,严格操作规程;实行供水水源水质定期检测,并通报当地政府和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用水安全。实行公示制度,定期对水价、水量、水费收支特别是工程折旧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公示,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减轻农民负担,让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9)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集水区(Catchment Area/Basin)是指将一流域与另一流域分开的山岭(分水岭Division),包括对该湖库供应水源的全部区域或地区。在集水区范围内,有点源和面源  (可以统称为外源),外源通过入湖(库)支流、地下渗漏、大气沉降等方式进入湖库型水源水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六条,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有些情况下,集水区范围和保护区、准保护区范围重合。因此,对于一个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一般情况下由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其余集水区范围吐个圈层共同构成对水源水质存在影响的集水区范围。我国法律虽然只赋予保护区的饮用水水源环境监管权限范围,但集水区是属于整个水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权限范围内,可以也有必要对吐个圈层的人类活动予以监督管理,防范环境风险。  

1.2 集水区分级分区管理  

在圈层保护理论的框架下,可以根据不同圈层对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带来的影响,实施分级分区管理。在2016年3月1日实施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HJ 77}1-2015)提出饮用水水源风险源名录范围涉及湖泊、水库型水源为准保护区或非点源污染汇入区域,其中的“非点源污染汇入区域”可以理解为集水区。在《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环办[2oioys2号)中提{l}排查影响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源,并对水源保护范围内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其中的“水源保护范围”也反映了集水区管理的要求。在《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  (试行)》(环办「2011]93号)中将饮用水水源的环境风险防范分为三个过程:外风险源(固定源、流动源、面源)、连接水体和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这三个过程体现了流域系统管理的思想,但没有将外风险源和连接水体明确界定在集水区范围内。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的圈层保护与集水区内的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为了合理地安排人类活动,各地根据不同区域对湖库型水源的距离,提出了分级分区管理要求。对于一级保护区,根据法律要求,大部分地区明确纳入了生态保护红线、基本生态控制线、禁止开发区、水源环境敏感区的范围。对于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其余集水区范围,各地的分区范围、命名方式则不统一。如在《天津市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  (201年)中,水源保护明确了禁止区和缓冲区,纳入方案的湖泊水库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区总面积约37平方公里,黄线区总面积约5.2平方公里,包括于桥、北大港、尔王庄等大中型湖泊水库共11处。划定的保护范围,基本涵盖了全市各主要水系和水源地。而哈尔滨磨盘山2016年计划开建的水源地生态缓冲区中“缓冲区”为用来提高水源保护区涵养能力的含义。此外,还有地区使用防护区、防控区、四级保护区等字眼作为远端等级分区管理的命名。  

 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对于湖库型饮用水水源集水区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合理开发,达到既发展经济又减少对水源的环境风险是人们的迫切需求。已有的实践表明对于一级保护区的严格管控基本达成共识,而对于集水区内除了一级保护区的其他区域如何管控还存在分歧。本文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框架下,对有明确法律概念的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应提出具体的环境风险管理要求,并衔接其他法律概念。对于尚未纳入法律范畴的集水区管理,应从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的科学J吐角度,加以补充完善。敏感区、缓冲区、防护区、防控区、三级/四级保护区等命名可以体现在管理要求内。这样,对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可以得到如下的四级四区管理要求,见表to

2风险管理环节控制策略   

集水区的圈层保护体现了对湖库型饮用水水源的分级分区管控,这种要求须体现在环境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之中。一般地,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以下7个环节困:一是项目(水源)确立。寻找存在的问题,并依照规章制度确定选择流程。二是保护对象筛选。目的在于了解对象,根据重要性确定保护程度。三是风险识别与分析。主要通过相应的科学技术手段确定主要风险源,并分析其影响范围。四是风险预测。指分析风险出现的概率及途径。五是风险评价。指事故后果分析及可接受水平。六是风险管理。主要考虑防范或控制环境风险的措施以及相应的决策。七是执行过程监督与修订。保证将风险防范措施落到实处,并利用公众的监督力量促使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可通过分析前述环境风险管理的儿个环节,对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控制策略。  

 2.1 水源确定环节  

 该环节的风险防控主要表现为对水源选址和布局性风险进行的控制。该风险与集水区社会经济、人类活动和建设项目的布局密切相关,由于风险污染物检测体系尚未建立,这种布局性环境风险容易被忽视。  

 从企业角度,目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存在严重的布局性环境问题,如果水源选址位于受威胁范围之内,会给水源水质带来风险,造成水域环境污染,某些省份(如1}‘东省)为此专门颁布了沿河禁止布置化工类企业的规定。企业在选址过程中对水源地潜在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用水量大,靠近上游的企业会影响入湖库河流下游的居民饮水供应;企业的排水量大,企业污水排放会污染河流,若被污染河流是湖库的连接水体,则存在环境风险。随着产业集中治理力度的加强,企业不断聚集,缩短了运输链、降低了成本,但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将存在连锁反应的可能,扩大污染的影响面。可见若企业以个体利益为主、以成本最小化为基本出发点,其选址可能会与水源选址相互矛盾,近儿年出现的为了建设项目上马而调整水源规划的现象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除了受到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生物资源等)的影响,也存在一些不适合取水却成为水源地的现象,但水源布局性风险更多体现为供排水格局的混乱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饮用水水源环境调查评估发现,很多地区未能将供水河道和排水河道区分,从而使得污染物质从排水河道直接进入供水河道,河道作为连接水体,给湖库型水源带来布局性环境风险。  

 保护对象的筛选环节保护对象的筛选环节需要控制环境健康风险、生态风险和社会政策风险。根据集水区空间管理方法,环境风险影响的保护对象为整个集水区。水源环境风险现状调查主要评估的是水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但与保护人体健康相比,保护集水区的生态系统平衡同样重要,污染物产生的生态风险也需要考虑在内。另外,由于集水区的土地利用状况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要求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因而保护对象的筛选环节还需要社会政策的贯彻执行,若政策制定失效将引发连锁反应,将带来比环境健康风险、生态风险影响更大的社会政策风险。  

 2.2风险识别与分析环节

风险识别与分析的对象包括风险污染物和风险源。一是风险污染物,主要是各类有毒有害污染物,由于数量众多,只能选取国际上通用可测且有可接受准则评定的物质,如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和美国水质标准的物质。随着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的逐步深入,根据风险污染物的筛查结果,可以形成某一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及其集水区的优控污染物名录。目前我国尚未公开各类水源中优控污染物的排查结果。

从环境管理角度而言,风险识别与分析的对象会更多关注风险源,这是风险识别与分析的第二层含义,也称溯源研究。由于源解析工作涉及不同种类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质,其在多相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归趋行为仍然是科学界的研究难点。目前的溯源研究只能从源头进行定性分析或半定量探求,尚缺乏重点控制风险源和风险范围的有效解析方法。由于湖库型饮用水水源的风险识别与分析范围一般应涵盖整个集水区,对于集水区面积很大的湖库型水源而言识别与分析无疑是比较艰巨的,也给水源的环境风险控制带来一定困难。因此,集水区面积很大的湖库型水源的环境风险识别应遵循系统分析的方法,借助数学模型和经验等,分别按照外源、连接水体、水源地的不同要求进行细致的风险识别和源解析。   

2.3风险预测环节   

从目前的实践和研究工作中发现,风险预测环节的风险压力最大。这一方面反映了风险本身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且对设备等硬件条件及管理水平的要求较高,较难预测;另一方面反映了相关部门对该环节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湖库型饮用水水源而言,集水区的范围虽然可控,但对集水区范围内的项目风险进行评估时,仍然缺少较为准确、具有说服力的预测模型,常规的风险概率预测大多是基于行业的平均事故发生率,属于静态化的管理手段,对于特定企业和监管部门来说,这一预测实际指导价值不大,难以对毒害污染物进行有效预警。   

风险预测所采用的在线监测系统通常以化学需氧量(COD)为基准,并未考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若不能在预警监控断面上对此予以完善,实时监控对于毒害污染物的风险控制将没有效果。风险预测环节需要充分考虑外部社会的经济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变化等各种因素,设计部分动态可更新的内容,以此反映水源的实际风险状况。在风险预测环节需逐步完善基于集水区范围的水源风险决策支持系统,充分反映风险预测的动态性和科学性。   

2.4风险评价环节  

 我国风险评价工作自20世纪中后期就已蓬勃开展,关于水源的环境风险评价多集中于环境健康风险评价,评价准则参考国外的通行标准,但迄今为止仍未能形成我国水源环境风险可接受准则,饮用水水源环境风险评价的深度不足、企业重视不够,水源风险评价结果可靠性有待提高。   

一方面风险评价结果的可接受性尚需研究论证,另一方面针对饮用水水源制定的环境应急预案仍需完善。国家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总体要求,但具体的饮用水水源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基本雷同,没有体现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与河流型、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的差异,地区差异性不足。因此,风险评价环节需要提高环境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制定环境风险可接受准则,有效指导我国环境风险防范工作。   

2.5风险管理环节   

由于前面5个环节中存在不足,风险管理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为“管”而“不理”或者不知“怎么理”等问题,主要包括:管理目标单一,突发性水源污染事故对人体的影响可能是短暂的,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却是持久的,当前对生态系统平衡目标的关注度不足;管理手段单一,以政府出台强制性办法为主,未能将市场机制纳入其中,不利于企业主动防范风险;管理体系不灵活,过度依赖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价、预测,风险管理的科学性有待提高,缺乏长效应对机制;管理策略单一,强调“封、堵、控”,未将利益相关方、政策引导等方式纳入其中。因此,在管理环节薄弱的情况下,其形成的制度性风险给水源保护带来了很大压力。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10)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是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一种衡量指标,同时也是影响人们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在我国大部分的疾病都是因为不安全的水引起的,要减少疾病,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要保障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我国农村的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就是地下水,本文主要就地下水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我国农村饮用水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保障地下水安全的重要措施,为保障我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一、地下水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作用

我国农村的饮用水主要的来源就是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但是相对于地表水来说,地下水在经过土壤的自然净化之后,具有分布广泛以及水质优良和水量稳定的优点。所以,地下水在我国是最为主要的饮用水源,特别是在地表水相对匮乏的北方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广大的城镇以及农村,地下水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饮用水源。

地下水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城区供水中,地下水的比例都分别达到了73%与67%。地下水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主要的饮用水源,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以及西南缺乏相关供水工程的一些山区和地表水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供水资源,在解决农村的饮用水短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即使是在丰水地区,遇到干旱的年份与缺水的季节,或者是发生一些突发的地表水污染的事故时,地下水也成为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有效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二、农村安全饮水中地下水源的现状

虽然我国在保障农村安全饮水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目前在农村安全饮水中的重要水源——地下水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一)水源不足,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

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都缺乏相应的供水设施,集中供水率明显较低,饮用水的供给严重不足,饮用水安全也就不能得到保证。地表水的严重缺乏使河道断流,人们为了满足其社会需求和生活需要,只能进行地下水的开采,这就使地下水超采严重,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井也就越打越深,引发了严重的环境以及地质问题。

(二)农村工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农村饮用水的安全供给,主要就是以水源中水质手否良好为衡量标准的,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农村人口的快速增加,农业的综合开发以及乡镇工业妒忌资源不断的开发利用,农村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已经越来越严重。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供水井设施比较简陋,卫生条件相对较差,致使污水通过土壤渗进水井,严重污染了地下饮用水源。

1、农户都是分散居住,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垃圾随意排放,同时农村也缺乏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也进行无序的排放,在丰水期内,大量的地表水对地面的污染进行洗刷,污染物随着地表水渗入地面,导致地下水源受到严重的污染,造成水质的恶化。

2、工业废水的无序排放,导致重金属的污染严重。部分农村地区为了本地的经济发展,不断的发展具有污染性质的工业,落后的技术不能进行污水的处理,导致水体的污染。在进行土地的灌溉时使用这些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水源,造成了耕地受到重金属以及有机物的污染,耕地中的这些有毒物质,通过水循环和迁移,造成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3、农业中的固体废弃物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收以及利用。农作物的秸秆以及化学农药的包装是农业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在农村的生产中,农业的秸秆没有充分的进行利用,与生活垃圾腿放在一起或者是沿着河流湖岸乱堆乱放,农药包装胡乱的丢弃在河流湖泊中,在丰水期,大量的渗滤液以及残留农药随之进入水循环,造成了地下水源的严重污染,威胁了农村的安全饮水。

4、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过度的使用化学农药以及化肥,畜禽养殖以及投肥养殖已发了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造成了水环境的恶化,然后通过水的大循环,严重的污染地下饮用水源。

三、农村饮水安全中地下水源的安全保护措施

(一)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地下水源的安全保护机制

对农村各个方面的用水进行严格的环境监管,了解和掌握饮用水安全没有达标的农村地区的人口以及水质概况和地区的分布,重点进行农村安全用水的保障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府组织以及领导工作,落实相关部门的主要责任,建立健全农村地下饮用水源的安全保护机制。制定相关的规定,对农村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防止农村地下水的超采以及地下水的污染,把对地下水源的保护和水质的处理进行有机的结合,增大集中供水的力度,加强地下水源的保护。

(二)设立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区,加强对地下水源的防护

保障农村地下饮用水源的安全,关键就是要从源头抓起,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要按照先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供水的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并加强对其周边环境的相关保护,进行地下水源的涵养,控制地下水的超采,在根源上防止地下饮用水源的污染。在农村的集中供水地区,要对地下饮用水源进行卫生防护带的建立,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使用污水灌溉,严格控制化肥以及农药的使用量,同时严禁堆放垃圾,严禁利用渗井或者渗坑向地下进行污水的排放。

结语:

地下饮用水源的自身优势,在保障农村安全饮水中起着巨大的保障作用,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其自身发展的自然规律,认清其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对其现状进行清楚的了解和掌握,并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和长效机制,强化农村地下饮用水源的管理工作,对其地下水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农村的饮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康庄,王世进. 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现状及保障对策初探[A].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 2008【二级引证文献】

[2] 钟华平, 谢石连. 农村饮用水安全与地下水管理[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11)

地下水和饮用水的区别篇(11)

自来水――价廉物美的饮用水

陈国光

我国城市和部分农村已普及自来水。自来水常规净水处理工艺仅限于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以去除水中的浊度、色度、细菌等微生物为主。尽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仍是给水处理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处理方法。

水质难令人满意

目前,水污染状况比较严重,而常规净水处理工艺不能去除水中溶解性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因此,有些水厂的自来水口感不够理想,耗氧量指标难以达标。

除此之外,城市供水管网老化,引起自来水漏损率增加,也会造成自来水的感官指标变化,如自来水浊度、色度,铁等指标升高。

城市二次供水设施也会影响水质。有些二次供水设施设计要求较低,小区内泵房没有防腐材料,水箱没有内衬,小区管道采用白铁管,会造成二次供水水质下降,主要是感观指标变化。

微生物指标基本安全

目前,自来水厂出厂水的微生物指标是安全的。经多年对管网和用户龙头水质监测情况来看,到达用户家中的自来水的微生物指标应该也是安全的。但是在部分地区和居民区,受二次供水和居民用水环境的影响,到达用户家中的自来水容易受微生物的污染。

科学烧水保证健康

中国人习惯喝热水,一般将水煮沸后饮用。自来水煮沸后可以杀灭水中微生物,减少水中余氯和微量挥发性有机物,应该说,将水煮沸后饮用更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烧开水也有讲究。一般地说,水烧开后应打开水壶盖子,继续让水沸腾2~3分钟。这样做,可以尽可能地将部分溶解性小分子挥发性有机物去除,如可以将挥发酚、氯仿等去除90%以上。

烧水过程中已经将水中可持续杀菌的余氯挥发掉了,因此,烧开的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容易受到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如果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长期放置于见光处还可能会生成藻类。所以,烧开的水放置一段时间后不宜再饮用。

此外,反复烧开的水也不宜饮用。因为经高温反复煮沸后,不仅水中的氧量减少而且水中不易挥发的物质浓度也升高,对健康不利。

家用净水器改善水质

为了改善水质,有些家庭使用家用净水器。目前家用净水器主要有三种净化方式:活性炭过滤,活性炭过滤加超滤膜、纳滤加反渗透膜。

活性炭过滤主要采用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微量有机物,改善自来水口感。但根据滤水量的大小,活性炭需要定期更换(大约半年更换一次)。活性炭能去除自来水中的余氯和微量有机物,但水中余氯去除后容易造成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所以煮沸后饮用比较安全。另外,由于部分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水中亚硝酸盐会升高,因此开始使用时需要放掉一些水。

采用活性炭过滤加超滤膜的方法既能通过活性炭去除水中微量有机物,又能通过超滤膜将微生物和颗粒去除,经过净化的水可以直接饮用。但活性炭也需定期更换。

纳滤加反渗透膜可将水中所有杂物全部去除,生产出的水是纯水,但得水率仅70%左右。

以上三种净水器一般均能满足净水水质要求,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和经济状况选择。

我国水污染状况严重

鄂学礼

2007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废水排放总量达到556.7亿吨。197条河流407个断面中,可以作为饮用水源的Ⅰ~Ⅲ类占49.9%,Ⅳ-Ⅴ类占26.5%,劣Ⅴ类占到23.6%。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达到Ⅱ类水质的2个,占7.1%;Ⅲ类的6个,占21.4%;Ⅳ类的4个,占14.3%;V类的5个、占17.9%;劣Ⅴ类的11个,占39.3%。全国很多湖泊出现季节性富营养化现象,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湖水散发恶臭。

水污染可分为3大类

生物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物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生物性污染主要会导致一些以肠道传染病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如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化学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物要复杂得多,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排出的污水、农业使用的农药和化肥,生活污水等。其种类多、难分解,在水中的浓度低,但人长期摄入后,可能会在人体内某个脏器蓄积,达到一定浓度,就会发生质变危害健康,甚至诱发癌症。如:氟化物会引起氟斑牙、氟骨症,砷、铬、苯并(a)芘等会引起皮肤癌,甲基汞等污染物可引起先天性畸形。

物理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物是指污水排入水体后,改变水体的物理特性,使水体浑浊甚至变色,直接影响水的感官,使人产生厌恶。

直饮水――现代人的梦想

鄂学礼

多年来,人们一直渴望打开自来水就可以直接饮用,而不必担心安全问题。实际上,已经有一部分国家和地区使用直饮水了,我国也有部分城市的部分小区使用了净水设施,使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

新标准要求

保证终身饮水安全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于1985年首次公布实施,2005年修订,新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

新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保证人们终身饮用安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所谓“终身”是按人均寿命70岁为基数,以每天每人2升水计算。所谓“安全”是指即使终身饮用也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因此饮用水首先要保证流行病学安全,即要求生活饮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再者要保证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安全,即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不得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另外还要保证水的感官性状良好,即饮用水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应为用户所接受。

与85版的饮水标准相比,新标准明显提高了门槛,指标项目增加了71项,修订了8项,一些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指标如铅、镉,四氯化碳等指标的限值趋于严格,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各类指标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潜在威胁的指标占80%左右,属于影响水质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即不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指标约占20%。

这些指标的选择和限值的确定都是经过人体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毒理学试验研究而得来的,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3年后,达新标自来水有望直接饮用

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加强了对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饮

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全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虽然新标准于2007年7月开始实施,但饮水安全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水源保护,净水工艺、监控管理、二次供水管理、社会监督等,哪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水的质量。虽然新标准提高了门槛,但经过努力完全能够达到新标准的要求。要达到新标准的要求,需要对现有的状况进行改善,如水源防护、水厂改造、老化输水管线改造、二次供水改造、提高水质检验能力等。这些工作需要时间,经初步计算,准备期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新标准规定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实施新标准中的全部106项指标。

目前部分小区直接饮水存在卫生隐患

目前,不少城市的一些住宅区和企事业单位装上了管道直饮水系统,很多居民和职工用上了直饮水。但是卫生监督部门检查显示,在部分居民小区,由于用水量少、水循环不足极易形成“死水”,容易滋生微生物,使水质发生变化;同时,经营单位若是卫生安全意识不足,在维护保养及消毒产品更换方面存在问题等,都会带来卫生隐患。据了解,由于安装管道直饮水对设备,日常维护管理等都有极高要求,在上海,管道直饮水的发展已进入相对停滞状态,而且陆续有小区关闭这一服务。

自动售水机售出的水安全吗

城市管网直饮水还需时日,管道直饮水也存在问题,现在有许多城市普通居民小区出现了“自动售水机”。通常售水机内装备了一套水处理装置,能够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目前市场上自动售水机售出的水一般有两种:饮用净纯水和净化水。

饮用纯净水是指以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自来水或水源水为原水,经再净化后供给用户可直接喝的饮水。这种水经过复杂深层的净化程序,达到了无菌、纯净,几乎不含任何杂质,在技术指标上,它比生活饮用水要提高很多。

与之相比,净化水的要求就低多了。虽然它同样要求以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自来水或水源水为原水,但售水机只需把水体里肉眼可见物的污染物,微生物去掉或部分有机物去掉即可,而水本身的一些理化指标并未发生改变,目前还没有其专项国家标准。

售水机属于涉及生活饮用水安全的产品,必须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产品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卫生部门在对产品进行严格的卫生检测、经专家评审合格后,颁发卫生许可批件,售水机厂家取得批准文件后方可生产和销售。上海市卫生监督所曾对552台售水机进行检查,结果发现,部分售水机存在微生物超标或水中耗氧量超标的问题,存在卫生隐患。由此可见,售水商定期检查水状况并公示、定期维护售水设备,是售水机所售水安全卫生的必要保证。

花色水――并非健康的终极保证

刘文君

大量调查发现,每人每天饮水2升左右。因此有部分人士提出:目前,我国饮用水水质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较大幅度提高的现状下,如果先把每天饮的2升水处理好了,不也可以保护人体健康吗?正是出于这种想法和其他一些原因,近20年来,我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饮用水新名词。令人目不暇接,甚至眼花缭乱:蒸馏水、纯水、超纯水、净水、纯净水、去离子水、软水、太空水、矿泉水、矿物质水、磁化水等。这些水大体可以分成3大类:纯水、矿泉水和功能水。

纯水:蒸馏水、纯水、超纯水、净水、纯净水、太空水、去离子水、软水等

所谓纯水即采取各种技术将水中的杂质和各种离子去除,使水中不含任何杂质,不含除氢、氢氧根外的其他离子,使水更加“纯净”。蒸馏水、纯水、超纯水、净水,纯净水、太空水、去离子水,软水等都可以概括为纯水范畴,只是处理工艺不同。蒸馏水是采用加热蒸馏方法制取的,水中基本不含其他杂质。纯水、超纯水、净水、纯净水、太空水通常采用纳滤和反渗透等膜处理技术制取,根据制取工艺的不同,水中各种离子含量不一,其中反渗透处理能获得近似蒸馏水水质的超纯水。太空水正是因为在将反渗透技术引入中国的饮用水处理时与国外太空站水处理工艺类似而得名。去离子水和软水等通常采用电渗析法制取,只能去除水中阴阳离子,对非离子型污染物不能去除。

纯水中由于污染物被去除,因此可以保护人体不受水源中污染物的危害。但是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将水中人体必需的一些物质也一并去除了,如构成饮用水硬度的钙,镁离子。

国外相关研究证实,饮用水中适量的钙、镁离子对人体健康有益,可以防治心血管病。

美国、加拿大和斯堪的纳维亚的研究发现,饮用水中镁的含量越高,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就越低。镁是维持心脏和血管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元素,镁在水中的化学形态也使它比食物中的镁更易被吸收。镁浓度低还可能导致心律紊乱、血管痉挛、关键器官供血不足等,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心脏病甚至猝死。

水的硬度中另一种有助于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元素是钙。一些研究表明,在防治心血管病方面,饮用水中的钙和镁具有相同的作用。但与镁不同,钙的作用是间接的。

此外,饮用水中维持适度的硬度对预防骨质疏松也有好处。

综上所述,如果只是临时性或者短期应急饮用纯水是可以的,但如果长期饮用,对身体的不利影响值得关注。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更不宜长期饮用纯水。

时髦的饮水

软水是指将水中的钙,镁离子置换出去而得到的硬度降低的水。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家用软水器,声称软水能软化血管,对人体健康有利,究竟什么是水的硬度?水的硬度是由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组成,并折合成碳酸钙的毫克/升作为计量单位。习惯上称碳酸钙含量少的水为软水,含量高的水为硬水。我国的饮用水硬度标准限值为碳酸钙450毫克/升。

饮用水的硬度过高,烧开水时壶内会结垢,也影响口感。而且水垢会在水管内部结垢,有时还会堵塞管道。用软水洗澡会感到舒适,用软水洗衣服会感觉洗后的衣服柔软。居住在软水地区的人,一旦去了水硬度高的地区,可能会出现腹泻和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但经过短暂的时间后会逐步适应。

矿泉水

天然矿泉水是指从地下岩层的裂隙或岩溶洞穴露出于地面的泉水或井水。由于地层的地质情况千变万化,流经不同地层的地下水的水质也是千差万别的。

其中,有些地下水属于优质矿泉水,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种类较多,且含量适中。饮用优质矿泉水总体上对人体有益。

有些地下水中铁、锰、氟含量较高,硬度偏高,有些浅层地下水还受到地面污染,这些地下水必须经过常规处理或特殊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安全要求,才能饮用。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矿泉水水质标准是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其中某些现在比较重视的指标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考虑,如溴酸盐。溴酸盐是公认强致癌物,在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有规定,但矿泉水标准没有列入。因此需要尽快修改矿泉水标准。

功能水:矿物质水、磁化水、离子水等

因为认识到水太纯对人体不利,市场上又出现了矿物质水,即在制备纯水后重新投加矿物质,使水中维持一定含量的矿物质元素。必须指出的是,矿物质水和矿泉水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矿泉水是纯天然水,而矿物质水是人工水。其实,如果消费者确有饮用矿泉水的必要和习惯,可以直接选择天然矿泉水。因为矿物质水制备过程中添加的矿物质既增加成本,也增加了污染物进入水中的风险。

磁化水是利用磁场的磁力线对水进行磁化处理,改变水分子的极性排列,从而改变水的一些理化特性,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磁化处理适用于硬度偏高的水。如果水的硬度本来是适中或偏低的,使用磁化处理则会降低其硬度,对健康不利。

离子水为医疗用水,又名电解水,是通过电解的作用,把水电解成阳离子水(正离子水)和阴离子水(负离子水)。正离子水带正电荷,偏酸性,负离子水带有负电荷,偏碱性。

严格地讲,矿物质水、磁化水、离子水等均可以归入功能水的类别,即不只是保证饮用水安全,同时还通过改变饮用水物理化学特性,达到改善人体健康的目的。但总体来看,各种功能水还缺乏严格的科学数据证明其所声称的功能,消费者选择时需特别审慎。

酸性水、碱性水(水的pH值)对健康有影响吗

pH值表示酸碱度,大干7为碱性,小于7为酸性。我国清洁的天然水,山泉水、井水、地下水,自来水,pH值一般在6.5~8.5之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水pH值为6.5~8.0;欧盟规定饮水pH值为6.5~9.5;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规定饮水pH值均为6.5~8.5。

各国在制定饮水中pH值标准时主要考虑水质净化与输送水管道的影响,因为PH值过低会腐蚀金属管道和容器,过高容易引起结垢,影响加氯消毒效果。

国内外对水中PH值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不多,也未见到流行病学有关调查报告。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指出,还没有发现饮用水pH值的大小与人体健康有直接关系。国内外专家总体认为,饮用水PH值在正常范围情况下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

水污染并非“仅从口入”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材料,水中污染物是通过三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其中通过饮用、皮肤接触(洗漱、洗澡、游泳等)和呼吸(气溶胶等)约各占1/3。因此,如果只解决公众每天饮的2升水的水质问题,显然不能全面去除通过饮用水进入人体的污染物。简而言之,如果只是花钱将喝水的问题解决了,不能全面保障公众的用水安全。这也就意味着,要有效地解决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问题,不能只是考虑2升饮水的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要通过自来水厂来解决。如果当地自来水能满足国家饮用水水质要求,消费者最安全、经济的饮用水还是自来水,不仅水质安全有保障,而且比较经济。各种瓶装水、桶装水的价格是自来水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不必要的钱呢?

温馨提示

桶装水开封48小时后应煮沸后饮用

桶装水开封数天后,难免会有细菌污染。一般地说,桶装水应在开封1周内用完,开封48小时后应煮沸消毒后饮用,以确保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依然严峻

屈卫东

饮用水安全历来受到政府重视、百姓关心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我国的饮用水卫生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自来水普及率大幅提高。城市自来水供给率达到96%,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自来水的普及率达99%,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尽管目前城市集中供水已经普及,农村集中供水也成为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国土面积巨大,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西部等缺水地区自来水的普及率仍然较低,广大农村饮用水卫生与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建设部的数据显示,仅农村就有3.2亿人处于不安全饮水状态。

我国自来水未普及地区主要是全国各地的农村地区,特别是西北、华北农村地区。为改善饮水水质,提高饮水安全性,政府已明确提出“到2010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的目标。

缺乏自来水地区,主要以家庭和村落为单位采用分散式取水,通常对江、河、湖,塘,井水经简单澄清或过滤处理,供日常生活饮用。受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和改水改厕项目积极作用的影响,直接饮河,塘水的地区已经很少。井水是农村分散式供水的主要方式,水质与当地自然条件、环境和卫生状况有关。而极度缺水地区主要通过收集雨,雪,冰块为生活用水,如西北地区所用的“窖水”。

生物性和(或)化学性因素是影响缺水地区水质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收集储存雨,雪水为生活用水的地区,如果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饮用后可在短期内对人群健康产生巨大危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把控制生物性有害因素放在首位。化学性因素主要指某些元素或化学物在水中的含量过高或过低,如新疆、内蒙、贵州等砷和(或)氟含量高的地区饮水中砷和(或)氟含量也较高,需通过改水、采用深井水或应用处理技术降低水中化学物的水平。

自来水的推广普及与管理无疑将有助于保障农村地区的饮用水质量,提高饮用水安全性。在尚无自来水的地区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提高饮水安全性: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以使用简易净化装置将水处理后使用: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将水经澄清、过滤等简单处理,加热烧开后才可饮用,也可采用简单药剂对水消毒处理后使用;对于化学性因素引起的问题,应该分析其来源,寻找可能的降低化学性有害因素的有效方式,并根据当地的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是否采用深井水。

饮水安全革命还将继续

鄂学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