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大全11篇

时间:2024-03-14 16:45:08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55-02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从字里行间去体悟世界的多姿多彩、用母语去表述自己想法的一个学科。小学生就是“八九点钟的太阳”,语文学习在此时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园地教学可以将小学生的理论点紧密相连,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牢记的要点实在不胜枚举,老师在讲授学习园地中的知识以前,要从单元教学中提炼知识精华,并规整和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字里行间去揣摩教材的精髓,让学习园地中的知识既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与课本内容紧密联系,发挥学习园地的功能。

一、语文园地教学的优势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觉大部分小学生对每个单元后面的语文园地有着极强的探索欲。语文园地这个教学环节既能够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温习,又能够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拓展单元教学的内容,协助小学生提升听说读写的技能。

(一)单元要点回溯

语文园地这个教学环节能够对单元要点进行回溯。要点回溯,可以让学生在已学到的知识中找到自身的缺陷,从而让自身的知识储备更为充足。要点回溯既能够对本单元的学习成效进行检验,并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的印象。与此同时,单元要点回溯又可以让本单元与下一单元无缝衔接,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不容忽视。所以,语文园地对学生真实语文能力的养成来说极为关键。

(二)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语文园地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内,不但需要学生透过“观察”来学习语文学识,并且要通过“读”、“写”、“说”三个技能对本单元的知识实施拓展。

语文园地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用异彩纷呈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学习园地中,不单单有枯燥的字词句,还能够通过图片、人物肖像等来“抚平”学生心中的焦躁情绪,引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热情。

(三)培育学生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求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较强。在语文园地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参考别人的看法、表述自己的需求、念诵经典片段、记录下心中所想;而培育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相辉映。而且,语文园地在完善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方面还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二、语文园地的教学策略

(一)多媒体教学

目前大部分院校都有使用多媒体的能力,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枯燥的词句变成异彩纷呈的图片、艺术字,这与小学生的年龄特色是相吻合的。将语文园地教学以多媒体的方式予以呈现,对小学生的学习来讲又是一种创举。语文园地本来就会引发学生的探索欲,而此前提下的多媒体语文园地教学更为丰满、缤纷,能够寓教于乐,因此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二)师生互动

当代教学业已摆脱硬性灌输模式的影响,当代语文教学中,更关注老师和学生间的互动。老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互动能够引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位学生都可以被这种热烈的气氛吸引,提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

在学习园地中,学生不会再像在常规的语文课堂中那么拘束,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交流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同时老师在其中还能够协助学生解决平时遇到的问题,拓宽学生的眼界。

(三)角色互换

大部分学生在常规的课堂上不能表现自身真实的看法,在课堂上显得怯懦。角色互换是说:老师和学生的换位教学。让学生来扮演老师的“角色”,能够让学生想老师所想,又可以让学生的胆子变得更大;让老师扮演“学生”的角色,能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随和的,而并非高高在上的。而且,老师能以学生的视角来对学生遭遇的难题进行化解。

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能够培育学生的职责感,学习园地中应多布置角色互换卡牌等等。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中的语文园地教学,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能够让语文课程更为吸引人,也能够提升每个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讲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模式,并且改良自身的教学方式,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夏骏,吴雪芬.走“简约”之路 让“积累”更有效――小学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教学初探[J].小学时代:教师,2012,(1):44-45.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2)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愈演愈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教育之中的语文课堂教学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影响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积极的面对新课程改革后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知识储备以及语文教学能力。但是,小学语文教育活动是一个“树人”的过程,并非完善自身即可。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育工作者应当怎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各个教育因素的协调发展呢?

首先,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摆脱传统教育之中那些落后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其教育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学生,但是由于教育具有历史性特征,即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之中,往往会受到以前所受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影响,而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之中,“移植”该方法以及理念。例如,笔者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有时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过去在接受教育过程之中的许多教学方法,虽然有些方法具有着较强的学生成绩提升的操作性,但是,却与新课程改革格格不入。这样的方法我们在选择时则需要谨慎,而不能像我们当初接受教育时那样强迫学生接受。

其次,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要能够积极主动的促进学生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来。因为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即是“如何才能够真正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众所周知,一个活跃的课堂并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的课堂,一个“热闹”的课堂也并非一定能促进的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进步。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于小学语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提升之上,才是王道。因此,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小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来,需要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基本要求。在构建合理的教学氛围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为指导,否则一方面会使小学语文课堂失控,另外,也容易养成小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

第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注重直观性的教学原则。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小学生由于身心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但未成熟。其对于直观的知识与技能的程呈现往往更容易接受。例如,色泽鲜艳的图片,可爱的动物与人物的形象。笔者还让学生自主制作一些卡片,加深学生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参与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小学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需要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媒介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能够对每个教育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3)

传统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占据主体地位,进行机械灌输式教学,学生常常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而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则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借助一些课文中涉及到的生活素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教学环境中,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在写该篇文章时的心情,从而学会分析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一年级《爷爷与小树》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班级中布置一颗树,将这棵树代替文中出现的小树,同时为学生布设春、夏、秋、冬的情景,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中一年四季小树的生活状态,有利于学生分析该篇文章,还能够有效加深学生的记忆,完成该课的教学目标。

二、树立换位意识,营造语文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就要通过树立换位意识,来营造语文课堂氛围,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很多情况下,小学生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思考,造成学生学习、理解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就要让学生树立换位思考意识,使学生尝试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树立换位意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社会背景相差很大,造成教师与学生思维模式大不相同,为了能够感受到学生所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三年级《赵州桥》一课时,由于学生对桥的相关知识掌握得很少,教师就应该树立换位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怎么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在头脑中呈现出桥的样子,在思考完相关问题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新技术为学生查找桥的图片,使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到课文学习中,通过营造课堂氛围,实现语文课堂的优化。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交流互动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小学生年级相对较小,不能全面地考虑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加细致地学习语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提出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促进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同时,使学生思考并解决教师布设的问题,从而学习到语文知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授小学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地体会到母亲给予的关心和爱护,学习这篇文章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就要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母亲的行为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四个为一组进行讨论,并提出文章哪一个细节自己在生活中也遇见过,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使学生对文章进行更加全面和细致的分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4)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过多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的讲解,在平时也过多侧重自身该如何讲,没有考虑学生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所以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极大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在新课标要求下,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一切语文课程活动的中心,切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进取性和主动性,并且在选择教学方法、制定教学方案以及涉及评价方式等语文教学环节中切实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课堂教学,从而彻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

在新课标下,“自主、合作、探究”是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例如,在讲解《詹天佑》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可以使学生切实了解我国杰出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事迹及其做出的重大贡献。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就这篇文章的内容进行积极探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詹天佑的刻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爱国精神,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一些詹天佑相关的具体影片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直接关乎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在平时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而在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问题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所谓的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指通过语文教师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就有关语文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以更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就具体的手段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努力:

一方面,语文教师需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合理设置一些需要讨论的问题,接着引导学生结合着这些问题来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些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另外,为了确保问题情境创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内容来创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解《龙的传人》的时候,为了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来为学生设置如下几个问题:(1)你们知道什么是龙吗?与龙有关的成语、诗句和神话有哪些呢?(2)为什么我们被称作是龙的传人?接着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这篇文章来解决上述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学生对于“龙”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搭建说话平台,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5)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 ,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 学 生 ,把 “做 ”的任务派给学生 ,把 “说 ”的机会让给学生 ,把 “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 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 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 、尝试、 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 ,教 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 ,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 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 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 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提供什么样 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最重要的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 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 但放 眼时下的语文课堂,似乎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

观念不先进。 为此,上课前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 、人力、物 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却并不理想。 在语文教 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 可低估的作用。 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思考 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 其次教师必 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任何语言 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 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 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 ,是为学生 的学习服务的。 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 行大量的自主探索。 学生可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选 出认为最优秀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 教师 利用多媒体的功能, 使全班学生都能详细地看到展示同学的 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教师还可适时进行 调控并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全班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就越大,越表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要鼓励学 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因为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 ,都 有好思的习惯。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 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 、提问题、钻研问题。 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 ,总想 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教师,这时如果 教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就可能自己解决了。 如果鼓劲还不行,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 给学生思维方法。 只有在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学生 才有可能和别人合作交流, 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 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 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 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 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 教学内容的 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 习方式的形成。

(一)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 一种学习方式。 应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 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 法。 活动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 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倡导活动 性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 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 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 教师可变示范性教材 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 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性的氛围。

(二)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 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 强调教师知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 有所收获。 教师首先应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研讨者

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 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 识背景的缺少,由于教师的专业出身与经验阅历,教师的参与 往往会令整个研讨过程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作为教师,就是要

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

展。 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 长、补己之短。 例说: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 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 这样能大大激励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6)

一、将教学理念更新为时刻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始终在课上呈现出主体的姿态,在课堂上享有重要的地位。受这种观念影响,老师在讲课时没有顾虑到学生的感受,对课上内容也是强硬灌输给学生。学生通过这样的形式接受知识显得过于被动,长时间下去很难产生对语文的兴趣,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这种现象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不理想,致使课堂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

课改之后特别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是老师在讲课时要注重观念的更新。要将学生放在课堂主要位置、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工作,促使学生能够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在对语文的学习中表现的更加主动。同时,老师要辅助学生对语文主动探究,并进行适当引导学生的思路保持正确。这样做的好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端正学习态度使学习效果显著增强。

同时,老师在教课方法上也要有所更新,使课堂展现出新的形式。在确保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学生进行主动探究。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真正呈现出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更加主动。同时,在此过程中老师作为引领者,带领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对整个课堂状态进行合理调控。

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课堂的开展

对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改善的前提是老师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清楚,这样才能以此为依据对课堂形式进行调整。同时,也可以使改善后的课堂状态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老师在教课时要着重观察学生在课上的表现,主动和他们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老师建立平等的课堂关系,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语文及老师的态度转换的更加亲近。方便他们对老师所讲知识的认同,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表现的更加轻松。同时,适当的交流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有助于情感上的增进。老师在教课过程中对语文课堂状态进行优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起到表率作用。因此,注重师生交流对提升课堂效果作用显著。

三、建立与课本内容相关且有助于兴趣激发的情景

新的教学理念是要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在此基础上开展语文教学工作。采取策略促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探索乐趣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很有必要。同时,也适应课改之后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考察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语文素养的展现。由于小学生自身具有的特性,在对很多事物的认知上还不是很全面,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新鲜感判断对事物的喜爱。

因此,老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将课上内容充满趣味,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文课堂当中。小学课本中存在着很多需要抽象思维的内容,然而小学生在思维的发展上还存在着很大弊端。因此,老师要依据课本内容建立相应的情景,将知识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帮助他们对内容能够进行深层次理解。

类如学习《妈妈的账单》一文时,学生可能对账单的理解并不是很准确,老师可以在讲课时将事先搜集好的素材呈现给学生。可以是以图画的形式,也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将这一内容具体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很好地将情感融入到文章学习当中,结合实际深刻体会文中所描述的对妈妈的情感。

四、鼓励学生针对课上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老师在讲课时可以根据课堂内容设置相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训练他们独立思考。或者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支持他们进行合作学习。这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有效训练思维,训练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这样的探讨形式可以课堂气氛更加轻松,促使学生产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最后,老师依据学生的答案做出适当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适当鼓励。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7)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要求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准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只要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何愁语文教学效益不高呢?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管理出效益。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探究:

一、在时间管理上,要探索教与学的比例。到底是“教”需要时间长,还是“学”需要时间长?实践证明,课堂上学生“学”的时间应该多于“教”的时间。这是由“教”的目的所决定的。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促进学,教得多而学得少,显然是不对的。精讲多练,这是高效益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洋思中学倡导老师只讲5分种,杜郎口中学提出了10+35课堂模式(10分钟讲授+35分钟学生练习),都是十分有道理的,他们把准了课堂教学的脉搏。“精讲”要求老师备课要细、要深、要广、要抓住关键点,要求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髓,讲什么,怎么讲,要一清二楚;“多练”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去独立研究教材,同时提供精选的典型题目,达到一题多解、触类旁通。现时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上的弊端是:课前不进行时间设计,要么是满堂灌,要么是大“放羊”,要么是“灌”和“放”的结构不合理。

二、在教学主体上,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实践。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学习是学生的事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不能替代学生,老师不能是教学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去带领、去引导、去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其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自愿学习的愿望,是通过不断地克服困难、取得学习成就而形成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积小步成大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自主学习知识,培养学习兴趣,锻炼意志品质,积累学习自信。教学过程最应关注的是学习最困难的学生,他们才是培养班级学风的关键。

三、在学习监测上,要重视问题反馈。作业与考试是监测学习效果的主要办法。要监测学习效果如何,除了课堂作业要及时检查外,每堂课还都必须布置适量的精当的课外作业,必须在下一次上课前检查完成情况,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或全体的反馈,这才是全面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四、在学生学习上,要注重兴趣激发。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

五、在学生实践上,要引导参与竞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可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可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可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六、在联系生活上,要增进课堂效果。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有一次,我刚要讲课,外面忽然雷声大作,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学生都往外看。我看到大家无心听课,灵机一动,就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随即我说:"同学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们高兴极了,看看说说,边看边说,课堂上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几分钟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这样既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口头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8)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101-02说课,是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其意图、依据等向教研伙伴做陈述,在同伴的评价中相互切磋、交流,以期达到共同提高目的的过程。所以,说课是一种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有效方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推动作用。在说课过程中,说者侧重的和听者关注的不单纯是“怎样做”的问题,思考更多的是“为什么这样做”,它能促使一线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新课程标准,增强课堂驾驭能力,还能有效解决教与研脱节的问题。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教师要在新理念指导下重构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有效教学,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一线教师必须掌握说课的艺术。

一、明确说课的内容

1.说课程标准。说课应注意几点:要正确地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要“言简意赅,惜墨如金”;要把自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认识转化为教学实践,渗透在教学设计当中。

2.说教材。说明教材的内容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内容包括:教材简析,要点明课题及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做到三要:一要全面,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二要明确而简洁;三要具体而合理。教学重难点,要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理由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方法等陈述清楚。

3.说教法与学法。说教法与学法,关键要做到:教法与学法的运用要科学合理;教法与学法相统一,教与学互动共生。

(1)说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慎重选择教法。

(2)说学法。也就是教师怎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独立的语文学习技能。

如:①在阅读教学中,可采用“条块分割式”学习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阅读课上的问题,采用量力原则把不同的问题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再把他们的探究结果结合起来就共同解决了一个综合性的难题。这种学习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②很多语文课文都有着跌宕、曲折的情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场景,如《小蝌蚪找妈妈》、《少年闰土》等课文,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类似于“戏剧表演”式的学习,使学生融入课文中,切实体会文中的境界,表达真实的思想感受,增强学习效果;③《气象学家竺可桢》一文则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出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自读课文,想想,竺可桢是一位( )的科学家,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由此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由于学法和教法联系密切,所以学法和教法应联系起来说,不宜把两者割裂开来。

4.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主体部分,能否说清楚教学过程是能否说好课的关键。说教学过程要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环环紧扣,结构严谨。它的内容要涵盖以下几方面:

(1)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导入环节,在最佳状态中走向新知;主体探究,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强化巩固,在复习训练中拓展应用;结课环节,在提炼总结中升华生成。如《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环节可根据新课程进行人性化的板块设计:导读板块,纸牌游戏,初涉文本;初读板块,动画配音,进入文本;精读板块,给齐王写信,超越文本。

(2)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手段及理论依据。如《詹天佑》一课的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詹天佑设计和建设京张铁路的过程来体会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而文中的“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此时教师则可运用画简笔画及演示的方法轻而易举地引领学生理解——这是詹天佑要以实际行动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也体现了詹天佑极高的智慧和设计的巧妙,从而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真正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深刻地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

(3)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对话,多向交流;指导,引领启发;探究,探求发现;讲授,体现示范。

5.说板书设计。在说课中,板书则是听者了解说课者教学思想、教学思路,对教材理解的深浅程度和估计教学效果的可视语言。所以,说课必须“说”板书设计,包括板书设计的思路、依据和板书的具体内容。

6.说理论根据。说理论根据,是说课最突出的特点,主要理论依据有:课程标准、教材类型、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语文教育的基础理论;教育教学专家的观点、言论。

二、遵循说课的原则

1.说理精辟,突出理论性。说课的核心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因此,执教者必须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主动接受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信息、新成果,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2.客观真实、具有可操作性。说课是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的,因此说课中的一招一式,每一环节都应具有可操作性,内容必须客观真实、科学合理,要真实地反映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3.不拘形式,富有灵活性。要坚持做到“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说精不说粗,说难不说易”,要体现教学设计的特色,展示自己的教学特长。

三、把握说课的本质

1.分清说课与上课。防止把说课变成“试教”或“压缩式上课”。

2.说课过程中,要尽可能展示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使听者从说课中受到启发,悟出道理。

3.说课稿和说课时间不宜过长。要说好课,需精心构思,抓重点、抓关键,讲究详略、过渡、照应,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四、把握说课的技巧

1.说课标要“深”。就语文学科而言,它要求教师追本溯源,找到它在课标中的位置,看看课标对这节课所在单元及所在课文的要求,重难点即可随之确定了。

2.说方法要“实”。这个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只有教法得当,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施教,只有学法合理,学生也才会兴趣盎然地受教。所以教法和学法的确定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3.说习题要“准”。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因此习题的设计要“准”。既要准确体现该节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又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分层设计、区别对待。

4.说程序要“精”。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既是说课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是贯穿整个说课过程的一条主线。而说课面对的是教师,因此说课堂教学程序时要以最“精炼”的语言说出,并使人听明白,最终达到教研交流的目的。

总之,说课是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的桥梁,说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师的共同提高,而且说课不仅是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还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了达到最佳的说课效果,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化专业知识和较好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教师若能把握好说课的技巧,讲究说课的艺术,说课活动必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9)

一、必备的 “青青草”

“青青草”指的是班级的微型图书室。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单托一部国文教本是历练不出语文水平的。因而在学校的图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创设班级图书室既有必要又实用可行。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沃土。它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调查显示:语文成绩稳居优秀水平的学生喜欢并常读课外书的占到了90%左右,教师有意安排学生在课内读课外书的仅为9.5%左右,而在家读课外书的仅占8%左右。因而,语文教师在课内开设阅读课已势在必行,以固定形式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必要可行。动员每生筹集图书一到两(其中必含一本字词典)问题不算太大,本班筹集图书五十本也不算难事,总共五十册图书供本班师生阅读查用,既经济又简洁实用。老师能够欣慰地看到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观场面”。

二、当好 “牧羊人”

教材、图书是牧场,学生是羊群,教师是“牧师”。三者的核心是”羊群”。

一要“牧”好每堂课的“纲”,尤其是教学目标。使它具有全面性、层次性、可行性。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别,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共同提高。

二要 “牧”好教材、图书。要准确地把握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潜心研究教材,要吃透教材,做到“懂”“透”“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找准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庖丁解牛式的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师生共同穷根究底地挖掘和延伸教材以外的问题。充分利用好“青青草”微型图书室,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知识面的拓展发挥作用。

三要 “牧”好教法改革。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运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做到了精讲精练,同时加强了学法指导,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西沙群岛美丽的图片,有碧蓝的天空、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种各样的鱼、有趣的海龟、栖息在茂密树林中的鸟,再配以悠扬的古筝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有美的感受,把学生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情境。

四要 “牧”好学生。不要以为“小学生”“小”,就把他们当作装知识的容器,做作业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其实他们有能力、有激情,要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探究学习,他们是乐于研究,勤千动手的。在学习《翠鸟》、《杏儿熟了》等文时,让他们通读全文,每人自出五个讨论题,之后分组分析解答,结果他们分析解答得有时候比老师好,令人不得不惊叹“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了。使笔者深深体会到:“他们是有情感、有体验、有独立人格、有尊严、兴趣及价值观的生命个体,是潜藏着丰富的创新资源的生命个体”。不是只“应试”和“接受评定

的对象”。笔者能引导,唤醒、帮助每一个学生有效地学习,使学生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得到尽可能充分地发展。

师生关系宽松和谐,合作互动,磨合切磋,教学相长,切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使语文课堂真正高效地运转。

三、敢越 “雷池”一步

课堂就是“雷池”。传统的语文教学,可谓是足不出户的闭门造车。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我们可以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印证语文,笔者特意让学生越这”雷池”,以培养和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带他们走进生活,体味生活,感悟生活,真正地理解生活,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课文、文章,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感人肺腑的习作来。因为“课文无非是例子,生活才是源泉”。比如,当我们学习《赵州桥》、《人民大会堂》后,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训练是:先让学生参观当地的某种建筑物,然后写下来。我想,本地的”南湖大桥”是再合适不过的观察实体,于是带领学生观常巍巍的拱桥,目睹干涸的河床,领略凋零的树木……让他们切身感受“天天河边走,怎么不湿鞋”的隐隐痛楚!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10)

二、在实践中历炼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心理品质尚不稳定,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的运用都可能出现波动性,只有让这种无规律的波动转化为一如既往的良好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完成新课程的语文阅读目标要求。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在阅读实践中历炼,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后,教师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体验。要提倡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鼓励学生读书时勤动笔,包括在书上做眉批,画线打重点号,让学生形成多读、多写、多想、多问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要展开各类课外活动。为了便于训练,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统一规定或发放,如一年级推荐《舒克和贝拉历险记》《洋葱头历险记》《小猪唏哩呼噜》等,三年级推荐《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大林和小林》《窗边的小豆豆》等,六年级则推荐《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红楼梦(儿童版)》《西游记(儿童版)》等。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倡导查用工具书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提升阅读品质,让学生充分感受读书的乐趣,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1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046-01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法治国家,法制教育是构建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然而法制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小学时期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为将来形成一个合法公民奠定基础。由于小学生处于一个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时期,分辨是非能力薄弱,容易受到不良风气和行为影响,阻碍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进而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法制观念,以此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小学语文课堂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形成法制观念的良好场所,教师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法制教学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依法行事的习惯。

1、能够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以后学习更多知识奠定基础。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人们法制观念的需求越来越高。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学习知识和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法制教育的一个启蒙阶段。教师只有帮助学生学习法律常识和形成法律意识,才能在达到基本教育目标: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只有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资源中渗透法制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法律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能够减少青少年犯罪率

少年犯罪分子并不是“打娘胎出来就是坏人的”,都是受后天不良风气和行为影响的结果。任何一种坏思想和习惯,都是长期慢慢累积起来的,最终使得少年走上犯罪道路。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青少年沉迷于暴力和色情游戏中而无法自拔。一旦受到社会上不良人士的挑拨,就很容易走上黄赌毒的道路,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人和灌输一些基本道理,为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二、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资源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

法制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措施。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取决于未成年人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的强弱,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化和社会化的重要尺度。语文教学资源中含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对学科进行细致分析,巧妙的将法制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下文就对如何利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资源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进行了具体分析。

1、利用课文内容,在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是普及法制知识的重要场所,语文课堂不能仅仅局限在对教学课程知识的输入上,而是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为将来立足社会打下扎实基础。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来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既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而且要在无形中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在小学课文中《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了解事物能力,而且要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不能随便伤害。现在有些人受金钱的诱惑,捕杀野生动物,严重触犯国家法律而走上犯罪道路。通过课堂教育来渗透法制教育,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法制观念,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2、在综合实践模拟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综合实践模拟中,小学教师可以利用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不断规范自己行为和加强法律意识,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尽量缩短学习与生活间的距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在拓宽学生思考空间的同时统一学生感性和理性认识,在无形中普及基本法制知识。在综合实践模拟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而且达到了树立小学生从小遵纪守法观念的目的。

3、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拓宽思考空间,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本质所在,在内心深处形成一种强烈认知。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报刊上、电视里的一些违法犯罪事例,组织学生讨论和交际,最后发表自己观点。因为这些确实存在的案例最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和交流欲望,所以对于渗透法制教育有很大帮助。在学生认真发表自己观点时,教师只要稍微引导犯罪原因,就能让学生学习一些法律知识,使学生学会遵纪守法。另外,一些无法想象的犯罪后果也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自然而然明白违法的严重性,在生活中处处以法为准绳,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依法行事习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小学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法制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而且对学生将来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公民具有很大帮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对法制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进行法制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疏导,以此来规范日常行为和形成良好习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