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网络学习汇报大全11篇

时间:2022-10-15 03:41:22

网络学习汇报

网络学习汇报篇(1)

2.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研究中采用实验研究法,研究工具采用了一套5级量表的词汇学习策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词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等五大部分。此外,还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访谈采集数据。对访谈采集的数据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对问卷采集的数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21世纪英文报》纸质版和网络版、普特英语学习网以及多媒体课堂课件。

3.研究过程:课题研究过程分五步,第一步主要是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参考,借鉴文献参考开发研究工具和设计研究方案,并对研究方案和工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论证和检验。第二步是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第三步是开展实验研究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学生采用同一份问卷进行词汇学习策略情况调查,采集研究前数据。第四步是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采用实验前调查所采用的同一份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同学再次问卷调查。第五步对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等。项目组的课题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教授大学英语都是必修课程,实验研究分别对12级涉外旅游专业2班和12级市场营销专业2班,即研究中的实验组开展网络、报刊及多媒体等三维词汇教学模式教学研究实验。对12级涉外旅游专业1班和市场营销专业1班,即研究中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课堂词汇教学。对实验班开展了一个学段(18个教学周)的网络、报刊、多媒体课件等三维词汇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实验教学结束时对两组学生集中时间统一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开展访谈,回收问卷并记录访谈结果。本次随机发放问卷182份,回收182份,1份问卷漏答无效,一份问卷多选无效,即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4.数据采集:本研究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采集研究数据。问卷调查的工具是一份关于网络、报刊及多媒体课堂等多维学习环境中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共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词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情感与社会策略。首先,在进行大范围调查前,课题组对问卷进行了试用,在佛山职业技术学院12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4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了同质信度来检验问卷的信度,SPSS15.0输出的同质信度a具体表现为:元认知策略0.876、认知策略0.891、记忆策略0.912、情感与社会策略0.867,由此可以看出,词汇学习策略问卷各维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a系数均在0.80以上,这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选择正交因素专注法中的最大变异法,抽取4个因素,经分析条目分布比较合理,且累计解释变异量达到69.511%,表明量表的效度较好。第二,对实验教学前和实验教学后的问卷调查所采集的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访谈数据来源于小组座谈和个案访谈笔记及录音。在研究中实验教学前和实验教学后分别对12级涉外旅游和市场营销2个专业4个教学班中的21位学生进行访谈,其中实验班11位,对照班10位,每次访谈都做了访谈笔记和录音,并随后对笔记和录音材料整理、总结归纳和分析。

5.数据分析:本研究中对采集的有效调查问卷数据采用了SPSS15.0进行均值分析、双尾T检验、相关性分析以及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情况对比分析。本研究中的调查问卷采用的是5级量表,均值大于等于3的是经常采用的策略,均值小于3的是较少采用的策略。从表3.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5大类词汇学习策略的采用均值大于3的都只有1项,而且都是认知策略,其原因还需要在其他研究中进行分析探索;两组均值小于3的都有4项;对照组最大均值是3.2198,最小均值是1.8560;实验组最大均值是3.0659,最小均值是1.8683;两组的统计结果中都没有均值超过4的策略项目。从分析表中可以看出,两组都是认知策略的均值在5大类中最高,而交际策略是均值最低的。元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均值都在2~3之间。

2.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在词汇学习策略的对比分析。经过开展实验研究之后,为了发现两组学生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采用情况上是否出现差异,项目组分别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情感和社会策略等层面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分别从5个层面分析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词汇学习策略的采用情况。研究中采用了独立T检验来比较两组学生群体的策略均值和显著性水平。(1)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元认知策略的对比分析Table3.2.1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词汇学习中采用元认知策略存在差异,从两组学生词汇学习元认知策略均值看,实验组总体高于对照组;分别从元认知策略的各个因素来看,两个组在采用策略5、6、7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对策略5和7的采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对策略6的采用率高于实验组。(2)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认知策略的对比分析从Table3.2.2可以看出在词汇学习认知策略层面,实验组采用各项策略的频率都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频率最高的是策略(S11),均值为3.2527,最低的是S16,均值为1.8571。均值大于3的策略有9项,无均值大于4的策略。实验组采用频率最高的是S14,均值为4.893,最小的是S16,均值为2.8519,均值大于4的策略选项有2项。实验组与对照组策略采用情况存在十分显著差异的有7项(S10、S13、S14、S15、S16、S17.3)。存在较显著差异的有1项(S13),存在显著差异的有2项(S17.4、S17.5)。(3)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记忆策略的对比分析Table3.2.3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词汇学习记忆策略上共有5项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显著性差异p≤0.001,共有2项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显著性差异p≤0.001,共有6项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差异性p≤0.05。从均值看,对照组记忆策略采用均值大于等于3的共有11项,实验组策略采用均值大于等于3的共有17项。(4)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情感策略的对比分析Table3.2.4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词汇学习中的情感策略采用中,在S49的采用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对照组的第S49想策略的均值为3.8571,实验组的为2.2346,显著系数为0.000。(5)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交际策略的对比分析Table3.2.5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词汇学习中,采用交际策略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第S50项策略两组的显著系数是0.538;第S51项策略两组的显著性系数是0.560。而显著系数p≤0.05时两组才具有显著性差异。(6)对照组与实验组词汇学习策略方差分析Table3.3是采用方差分析法分别从元认知、认知、记忆、情感和社交等5个层面分析检验高职院学生实验组与对照组词汇学习策略的特征与差异。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词汇学习策略中存在十分显著差异的是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存在比较显著差异的是情感策略,而在元认知和社交策略方面从总体上分析发现,无显著性差异。

3.词汇学习策略与通过PRETCO—B考试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分析。Table3.4中显示5大类词汇学习策略中有4类策略采用的频率与通过PRETCO—B的时间成负相关,分别是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交际策略。其中情感策略与PRETCO—B通过的时间成正相关。

4.访谈数据结果。(1)访谈问题一:你每周课外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大概有多少小时?对该问题的访谈回答归纳发现:在大学一年级期间每周课外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大于等于5个小时的人数大约9%,4~5小时的人数大约12%,3~4小时的人数约17%,2~3小时的人数约20%,1~2小时的人数约22%,0~1小时的人数约26%,还有4%的学生课外很少或不学英语。访谈中超过60%的学生表示,上了大学二年级,没有参加CET—4或其他更高级别的英语等级考试目标了,如果没有英语课,可能课外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会更少,甚至不会自己在课外学习英语了。(2)访谈问题二:你在课外阅读中会选择网络英文读物、英文报刊或杂志吗?近85%的同学回答如果老师要求或指定某些网络、报刊或杂志阅读内容,在课外自己就会尽量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如果没有要求,自己往往及不起来读英文报刊、杂志或网络读物等;近10%的学生回答在课外能主动阅读英文报刊或杂志;还有5%左右的学生上网时会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偶尔也会上英文学习网站学习。(3)访谈问题三:你认为英文网站和报刊杂志在英语学习中能发挥什么作用?访谈中95%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都认为如果能坚持在英文学习网站上学英语或能坚持在课外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等读物一定能提高英语水平,但80%同学表示尝试过,但没有坚持,主要原因之一是感觉难度大,原因之二是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5%的学生对网络、报刊及杂志等课外读物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表示不置可否,因为觉得那些都太难,自己的水平差的太远,从没尝试过在课外阅读英文报刊、杂志或网络英文读物等。(4)访谈问题四:你希望网络、报刊或杂志等课外英语阅读学习如何进行比较好?48%以上的学生的回答都是希望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展英文报刊、杂志或网络阅读,老师可以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要求或安排学生适量适当内容的英文报刊、杂志或网络阅读。希望老师能帮助甄选合适的篇章或内容。有31%的学生表示如果考试不考,就没有必要。有21%的学生表示希望网络、报刊或杂志等课外学习能和课堂教学挂钩,得到一定的指导等。

三、讨论及建议

网络学习汇报篇(2)

二、网络党建沟通渠道创新

有效及时的沟通是改善和监督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利用网络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开辟多种网络沟通新渠道,使党员和群众在网络上自由发表对公共事务的看法,以消除传统公众意见表达的瓶颈。利用网络对数据的统计功能,在党建网站上建立网上投票系统,实行电子投票选举,提高选举的民主化;构建起网络信息收集系统,包括民意收集、民意举报等,不仅可以对党建工作和党组织人员起到监督作用,还可以通过对民意的统计和分析,有针对性的改善党组织工作,从而为民主决策提供参考;利用电子邮件、BBS、QQ等,建立与广大党员、群众的日常思想沟通渠道,开拓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路径;党的干部或基层党务人员应充分发挥博客、微薄的媒介作用,重视与网民、普通党员、群众的沟通,有效进行思想疏导和政治指导。网络党建沟通渠道的创新不仅提高了沟通效率,将民意所反映的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还起到了监督效应,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网络党建教育形式创新

平台的利用不仅带来了党建工作信息沟通与传播的便利,还促使了党建教育形式的转变,突破了传统教育形式的时空限制。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党建教育效率。首先,在党建网站中开辟多种形式的学习专栏,如电子图书室、网上视听室等,并收集、整理一些优秀的图书、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为党员干部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并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同时,依托BBS、党建QQ群、党建微薄等媒介,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在线交流的形式,与党员进行实时在线交流思想、意见。其次,在党建网站中开辟网上党校教育专栏,根据相关主题统一提供电子教程,党员可根据实际自我安排上网学习时间,提高教育主题学习的灵活性。同时,也可以规定党员每月的学习时间,根在线学习时间和学习体会,监督党员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在线测试”模块,对党员的学习效果实行网上考核,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网络学习汇报篇(3)

互联网的大众化发展使汉语言词汇系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新词汇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群众的认可,深入到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对外汉语的教育与学习中,如果不把这些形形色色的网络罗新词汇搞清楚,就很难系统的理解中国当代的文化现象。2010年11月10日,一项以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将给力这一词语用于新闻标题,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之后又有诸如元芳体、凡客体淘宝体等网络语言体系强势入侵各大媒体杂志,这让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了网络词汇的影响力。

(二)它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网络新词汇兼具时尚性、趣味性、生动性的特点,是当代社会的文化发展的风向标。如网络词汇:IC(I see)、HP(生命值)、河蟹(同音和谐)、886(拜拜喽)、木有(木同音没,类似于米有)等,这些网络新词汇都非常新颖、生动,具有很强的辨识度。它对带动外国留学生学习兴趣、扩充其中文词汇量、增强其跨文化交流与理解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中作用。

(三)它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首先,一些网络新词汇反映的是当代社会的大众文化生活方式,如:淘宝体的流行就是大众消费方式的体现;其次,一些网络新词汇则以幽默或讽刺的心态反映了当今人民社会生活状态和心态,这些词汇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我们耳熟能详的如:坑爹、啃老、裸婚、房奴、官二代、剩女、经济适用男等等数不胜数。可以说,这些网络新词汇是中国思想观念的浓缩,是中国大众文化的缩影。

二.网络新词汇在外汉语教育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新词汇的认识还相对滞后,许多人甚至存在偏颇。这个问题集中表现在对外汉语教学选材上和教育学习过程中。

大部分对外汉语教学选材缺乏现实针对性,对网络词汇选材收录较少,编材缺乏科学系统性和实用性,这使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跟不上社会现状。

很大一部分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这在进行教育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个人主观认识和网络新词汇教学工作难度的原因对网络新词汇态度默然,在备课与教学工作时,删改网络新词汇、甚至直接跳过网络新词汇,这是不利于对外汉语教育学习工作的开展的。

三.教育学习中的对策

(一)在对外汉语教育中湿度增加网络新词汇

在对外汉语教材编排中,应当把网络词汇以网络专业用语、特别用语、流行用语加以区别编排。鉴于网络流行词汇的狭窄性和不稳定性,在进行选词编排时应当严格注重词汇的数量、质量和类型,做到优化配置、系统规范、针对性强、趣味十足。

(二)重视网络新词汇在对外汉语教育学习中的实际运用

网络学习汇报篇(4)

1.词汇的创新和变异

网络语言是通过网络来传播的,是网络的催生物,所以网络语言的发展与因特网的发展是同步的。据统计,目前网络交际中较常用的“网络语词”已超过2000条。

这中种被普遍使用的语言有什么特征呢?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谈谈网络交际语言在构词,语法等方面最显著的一些特征。

首先,网络语言最明显的特征是词汇方面的创新与变异。这些新词主要通过缩写、谐音等形式构成,包罗万象。

1)缩略与简化:主要包括首字母缩略和截短词。

<1>首字母缩略

如汉语里,LP(老婆),BT(变态);

在英语里,bf(boyfriend),dl(download)。

<2>截短词

主要由汉语拼音或英语单词截短而成,如re(respond),ft(faint)等。

2)谐音字:谐音包括很多种,主要包括英语单词的谐音,字母谐音,数字谐音以及混合谐音。

<1>英语单词的谐音

如U(you),OIC(oh,Isee)等。

<2>字母谐音

主要是用字母谐音来简化某个词语,如GG(哥哥),TMD(他妈的)

<3>数字谐音

如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

<4>混合谐音

顾名思义,就是汉字,英语,数字的混合谐音。

如B4(before),2night(tonight),3KU(thankyou)

以往对网络语言构词特点的研究概述了网络交际语言的很多构词形式,比如说“汉字新词”、“旧词义变”、“谐音造词”、“字母缩写”等。这些构词形式所体现的网络语言的特点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简洁随意,诙谐幽默,形象生动,灵活多变创造力强,影响大。

2.隐含的社会文化心态

网络语言产成的根源是什么呢?网络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特质又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效率意识―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

改革开放的时代崇尚效率,市场经济的竞争促使人们注重效率,时间就是效率,速度就是效率。在网络的论坛和聊天室时,提高文字输入速度,主要是为了节约上网费用。网民群落对一部分汉语和英语词汇或句子进行改造,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语言变得更加简单,以方便和适应网上交流。

2)平等意识―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

因为网络空间是虚拟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与别人进行交流时,无须甚至也无从考虑自身以及对方的年龄、学历、知识、社会地位、财富、外貌和健康状况等。但是,这些条件在现实的交流形式中往往是无可回避的。所以大多数人愿意以另一种专用的语言与人聊天交流,网络语言就应运而生。这样参与网络交流的人就可以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位置,与其他人进行任何问题的探讨

一般来说,年龄层次在18—25岁之间的学生阶级在网上比较受欢迎,所以在网上人们为了得到平等的待遇,有不少人的信息栏的信息并不真实。另外,网上女性比较受欢迎,一些男性为了寻求平等,借由线上的角色扮演成女性,来享受当女生的特权。

3)反叛意识―青少年蔑视传统,崇尚创新的反抗心理

网络语言的使用主体是青少年,这是一个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且矛盾重重的群体,凸显个性,追求创新、寻求刺激也因之成为青少年共同的人格特征。

青年人特有的反传统性、对权威以及一切固化的标准的鄙视、拒绝和挑战,提供了语言不断裂变的永恒动能和无限可能。青年人用语的不规范,一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理,普遍地寻求刺激;二是现在的教育体制的负面影响,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致使学生思想上的过分紧张和压抑,也促使他们寻求另类的语言表达,以获得内心压力的释放和解脱。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青年人常常希望自己成熟,获得一种成人感,因此,他们常以出格的表达来达到一种放松,并期望以此体验一种快意。

4)崇“洋”意识―社会时尚和从众

向西方的学习我们民族从上个世纪初就开始了,改革开放是有一个高潮,程度更深范围更广,对外语的学习也更为重要,西语(主要是英语)成为先进科学技术的语言标志。在网民中,学历层次越高,他们受外文化的影响就越大。社会主导文化理念中对外语学习和外文化吸收的重视,对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人们普遍形成了崇尚外语和外文化的观念。因而,在网络交际中,使用外语已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那些学历层次较高的网民,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文化个性和文化身份。由此,出现了大量的英文缩略语、缩略短语、缩略句以及汉、英、数字夹杂的变异组合。

5)表现意识―网络为网民的民间智慧提供了客观条件和话语阵地

在网络上,用新奇而有趣的语言,比较容易吸引别的网友的注意;网络上的交流多为简单的短文,没有什么回味的余地,而在这些细节上动些脑筋就成为了让文章更为耐读的一种方法。常见的如“一见(键)钟情”,“一往(网)情深”,“可爱(可怜没人爱)”,“讨厌(讨人喜爱白看不厌)”,“天才(天生的蠢材)”等等需要一番思考才能明白其中意思的词汇。

3.对英语发展的影响

英语的网络语言主要表现在大量新词的涌现,例如赋予已有词汇新的意义;给已有的词汇加上与网络有关的前后缀,如E—LIFE(电子生活);组合已有词汇,如NETWORM(网虫);缩略和简化,如u(you),gr8(great),duwnt2goout2nite?(Doyouwanttogoouttonight?)等。这些变异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英语语言语法的正规性,这点与汉语是大同小异的。

据报道,“全球网络语言中,90%是英语,5%是法语,另5%是其他语种。”现在,英语已经成为通用的语言,各国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人数越来越多。网络的出现更促进了这个趋势。在ICQ上与外国人交流,都是使用英语。所以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英语的统治地位将会越来越坚固。

但是大量英语新词的出现也会给各国英语学习者带来很多不便。传统的英语学习者都是通过课堂正规的语法学习来学习英语的。而对于一些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来说,在网上受到英语的熏陶,有些往往并不纯正,如上述的例子duwnt2goout2nite?(Doyouwanttogoouttonight?)这样的情况就容易误导英语学习者。特别是一些青少年阶层,刚接触英语不久,对英语这种语言还掌握得不是很牢固,所以这种网络交流很影响他们学习英语。不知道若干年以后,非英语国家的英语学习者所掌握的英语还是不是传统的英语。

参考文献:

[1]陈晓浒.网络语言中的语词类型、特点及趋势.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第17卷第3期.2001

网络学习汇报篇(5)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30-0085-02

近年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给高校传统授课方式带来空前挑战的同时,也为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带来新的机遇。2007年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著的新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一步肯定了计算机和网络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明确提出了英语教学方法应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方式转变,应构建“基于计算机、网络以及课堂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模式”。这一要求的提出,大大加快了英语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为此,笔者构建了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精读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初步表明“任务型教学模式”符合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角色的参与”和“任务的指派”,能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模式”并非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早在19世纪80年代,印度的珀雷波(N.S.Prabhu)便提出了让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英语的想法。Davies和Pearse也认为,任务型教学大纲不是由语言点组成,而是由要求综合运用语言的许多任务组成的。Breen又指出:“‘任务型教学’的‘任务’就是指一系列工作计划,其全部目的就是为语言学习提供方便――从简单的短暂的练习,到更加复杂的较长时间的活动,例如问题的解决或模仿到决定的制定。”换言之,“任务”就是带有某种目的性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习者运用语言达到某一真实的结果。在任务型教学中,语言回归到作为交际工具的本然角色,使用语言只是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简言之,传统的任务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先接受一系列有明确目标、与英语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任务,再进行详细周密的筹划和实践,最后以撰写报告等形式完成任务。这一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技能。但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又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方法的典型特征。一方面,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的多维化、集成化和交互性特征,能大大丰富表现力,更有利于信息加工和语言习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教学时间、扩大教育规模、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和个性差异,使教材发生巨大的变革。另一方面,网络技术能使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互动、实时的交流成为可能,改变了传统模式下信息不畅,任务完成过程缺乏有效、及时反馈的情况。因此,构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精读任务型教学模式,能有效克服原先教学模式的不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大学英语精读任务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

大学英语精读是目前国内高校英语学习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其内容多为经典的英语范文,大多数范文都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对范文的深刻理解和掌握,非常有助于理解英语国家的基本的人文、风俗及思维习惯。按照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的要求,根据任务实施的不同阶段,把任务细分成课前任务、课上任务和课后任务,各阶段任务的实施和完成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支持。教师也会突出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设计并操作各种语言练习,来评估学生对所学英语语言的掌握程度,从而达到外语教与学的最优化。

1 设计任务的注意点。任务型教学模式实现的关键是如何设计任务以及如何实施任务。任务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任务的设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学生根据目标有目的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任务,即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第二,任务的设计既要难度适中又要有可操作性。任务太难了学生会失去信心,太容易了会使任务索然无味,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据此设计任务。另外,要考虑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而冲击正常的教学进度。第三,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出各种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第四,任务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联系。任务型教学活动的交际性、结构性、科学性、趣味性等特点,体现了知识间相互浸透与联系的特征,教学语言技能的目标设计知识面要宽,信息量要大,使学生在英语课程中涉及许多英语语言知识以外的东西,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2 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稳定结构形式。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精读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应体现学生主体性、情境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基本特点,同时还应符合课堂教学的支配性、交互性、策略性及可操作性等一系列认知和情感特性。笔者从学生认知活动的基本规律出发,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及本校英语教学的特点,构建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精读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如图所示,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布置课前任务(学习目的和要求、主题相关性任务以及课文课件的熟悉),实施课上任务(课文内容讲解、主题任务成果展示和教师评价),布置课后任务(词汇测试和模仿写作)。所有任务的实施与完成都离不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3 教学模式的实施。现以《新视野大学英语》(2008版)第三册第八单元A篇课文“Legal and Moral Implications 0f Clon-ing”为例,对任务型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作一简要概述:首先,布置课前任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任务,以最大效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1)把本单元及本课的学习目的、需要掌握的关键单词、短语、语法项目、文章结构分析、结构写作模仿等放在网络上,让学生了解。(2)围绕主题提出相关的值得探究的话题,Legal and Moral Implications 0fCloning主要讲述了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引发了人们对克隆技术的思考。根据这一主题,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每一小组选择一个主题问题,此任务让学生能动地收集、分析资料,用探索、发现、质疑等方法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最终解决问 题,完成任务。(3)把本课的词汇制成一个单词表和词汇自测习题放在网上,对于重点掌握词汇,让学生填写其派生词、同义词、反义词和固定搭配,并完成词汇自测习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或查阅词典等方式了解词汇的用法并熟记单词。(4)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课件,并放到网络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PPT课件包括了文章结构分析、主题思想的概括、词汇语言点讲解以及结构模仿写作等。学生如有问题可在小组内研究讨论,也可在课上提问集体解决,或利用教学网上的课程论坛进行交流,或发邮件至班级公用邮箱个别解决。

其次,实施课上任务。(1)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及学生的语言水平,利用PPT课件就课文内容如语篇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主题思想、文体写作及关键句型等方面有重点的讲解及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课文内容,掌握篇章结构以及相关语言知识点,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2)对课文中的一些难点、要点进行提问,以便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若对课文有疑问,教师可当场解答,也可以利用课程论坛、班级公用邮箱进行交流,确保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全面、透彻理解。(3)各小组以PPT课件形式汇报主题问题研究情况,要求全体组员共同参与,分工完成口头汇报。汇报结束后,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并对该小组的汇报作客观评价。在汇报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对每一小组甚至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做口头评价和书面记录,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分析及指导。所有小组完成汇报后,教师对整个主题问题进行全面总结。

最后,布置课后任务。(1)要求学生完成本单元的网络作业。学生自主完成并递交,教师负责监督和检查,确保学生按时完成。(2)布置summary写作练习以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Summary写作练习可在组长的带领下在组内进行交流汇报并作出客观评价,组长记录评价结果。(3)布置课文结构性模仿写作练习。学生完成后,可通过电子邮件向老师递交或直接递交到大学英语课程网页上,教师抽取1/3进行批改,并在下节课上师生一起评讲。

三、教学效果分析

笔者承担了08级两个大一班级的英语教学任务,以便在实际精读课堂教学中作实证研究。将两个大一班分别定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级人数各61人。在实验班教学中结合多媒体网络环境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而在对照班的教学中应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词汇课文讲解。在实证研究中,笔者主要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即两班在大学第一学年开始和结束时的成绩比较。

大一新生入学时都参加了学校统一安排的摸底考试,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实验前,实验班的成绩稍高于对照班,但两班均值相近,分别为70.7423和70.4657,且两组的显著性差异不大。

经过分析实验后第一学年结束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看出,在学年结束的期末考试中,虽然两班经过一年的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班的均值上升明显,达到4.1833(74.9256-70.7423);而对照班只有0.6977(71.1634-70.4657)。就标准差而言,实验班的标准差降低到9.21341,即学生的分数离散程度降低而集中度提高,因而分数相对集中;对照班的标准差骤然提高到11.14382,即学生的分数离散程度提高而集中度降低,因而高低分悬殊拉大。另外,两班实验后的显著性水平都提高,表明该实验是有效的。由此可见,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精读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结论

网络学习汇报篇(6)

21世纪,信息网络将以形式更普及、使用更便捷、内容更丰富等优势进一步快速发展。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 第四媒介”, 已广泛渗透到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 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模式, 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拓展了高校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和新领域。因此, 加强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是顺应时展的需要, 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 是党建工作在工作方式上的综合创新, 是时代与科技发展给党建工作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

一、解放思想,用创新思维搞好高校党建工作

(一)创新理论学习方式,实现红色理论学习进网络。“网络党建工作平台”要提供一个内容丰富、使用便捷的红色理论学习平台。其中,诸如“党员先进性教育专栏”、“理论学习专区”和“网上红色旅游”等学习平台给党团员提供大量详实丰富的学习资料,同时还包括大量的图片资料,这些生动而丰富的学习资料将积极推动党员的理论学习,也有利于形成党员学习的长效机制,从而深入推进党员先进性教育。

(二)创新思想汇报方式,实现思想汇报进网络。这是打破传统的思想汇报仅向组织汇报的主要做法。在网络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还包括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同志,都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汇报放到“党建网络”中的“思想汇报专栏”,供大家学习交流,并听取其他同志的意见。要做到思想不仅要向组织汇报,更要向群众汇报,接受组织考察,更要在实践中接受群众监督,有助于他们更快成熟起来。

(三)创新组织生活模式,实现党员的组织生活进网络。在网上过组织生活是打破传统组织生活方式的一种创举。其优势在于:一是组织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党员沟通信息、交流情况。二是将党组织的影响力延伸到外,使在外学习、工作的党员也可通过网上支部与同一支部的成员进行各种党内活动,包括交流、沟通、汇报、民主评议、组织选举等。三是使长年在外的党员通过网站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有自己的“家”。但组织生活的学习材料要做到严谨周密、详实多样,可以包括文字图片、DV短片、影视材料等,支部党员可以通过学习、讨论等交流学习心得。

(四)创新支部建设模式,实现党支部建设进网络。为了适应管理体制的变革给党员的组织生活不落实、流动党员增多、就业形式和就业岗位多样化和行动不便的离退休党员不断增多等现状。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采用网络交互性技术,开辟“网上支部”。建立“网络党支部”,是对传统支部的一种突破,可以设计支部留言板,支部成员可在网上直接对话,达到沟通思想、交流信息的目的。从而使流动党员能够及时地通过信息网络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

(五)创新党建理论研究模式,实现理论研究进网络。“党建网络化”是一项全新的实践和探索,在实践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善于研究工作中创造的基本经验、基本做法,并加以认真总结和提炼,升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党的基层

组织建设的理论成果,并用这些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新的实践,

不断探索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新途径,开创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二、集结精英,建设高效的党建网站

(一)在网站建设队伍上,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技术精、作风好的党建网站工作队伍。党建网站建设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才队伍。这支队伍首先要政治强,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信马列,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要有精深的网络技术知识,能干;第三要有良好的作风,思想解放,艰苦奋斗,努力建设因特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

(二)在信息资源内容建设上,党建网站要注意做到时效性、权威性、特色性、现实性、实用性和互动性。

1.时效性。因特网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个显著优势就在于,它凭借着网络的高科技手段,能够快速反应、及时报道,乃至滚动发稿、跟踪报道各类信息资讯。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等网站如今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党建网站要赢得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网民中的信誉,也应增强信息资源的时效性。要力争在第一时间里,能够反映出党中央、本地党委或领导同志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方面所作的重要讲话、出台的重大举措、理论研究上的最新成果、党建工作中的新探索、新做法等。

2.权威性。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对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党建网站要充分发挥其由党组织所建立的独特政治和权威性优势,在网站内容建设上要做到,密切关注并转发中央和地方权威性新闻媒体(如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南方日报等)所编发的党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特约评论员文章、党建理论研究文章、党建工作新经验、党建工作动态等。这样,既能够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性,也有利于各地党组织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工作。

3.特色性。党建网站强调权威性旨在统一思想和行动,保持党在政治上的高度一致,这是必需的。而网站数网一面,没有自己的特色,也是关乎一个网站是否有必要存在的大问题。现有党建网站的建设者已经开始注意把权威性与特色性有机结合起来,注意将网站建设得富有地方特点和自身特色。

4.现实性。处在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新世纪,党建网站要真正发挥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阵地的积极作用,必须“背靠马列、立足现实”,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在内容建设上要注重在现实性上下功夫。要敢于、善于将党的建设中一些具有共性的现实性问题,纳入相关栏目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冀解决一些突出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只要党建网站做到现实性强,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帮助,就会赢得众多网民的喜爱和欢迎。

5.实用性。党建网站中“党的工作经验交流”、“党内规章”、“政策法规”、“经典文献”、“党史资料”等栏目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我们要进一步调整、充实这些栏目的内容,加强相关数据库的积累和建设,使党员干部和网民能够通过网站迅速查检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对工作和学习起实际指导或参考咨询作用。

6.提倡互动性。尽管传统媒体也有“读者来信”、“编读往来”之类沟通编者与读者之间联系的渠道和窗口,但它受到时间、地域以及版面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往往滞后严重、范围狭窄。网站则完全克服了传统媒体的弱势,它可以利用因特网所提供的留言板、BBS和其它语言或图像工具,实现双方之间或多方之间的超速互动,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我们一方面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阵地,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做好网上“消毒”工作,批评西方政治社会思潮,抵制西方错误政治理念、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粉碎西方敌对势力的各种政治图谋。

三、构建科学可靠网络党建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组织领导、队伍建设、设备保障、外部环境、工作动力等各种问题, 必须从整体上统筹考虑和科学设计。从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出发, 结合建立网络党建工作体系的要求,应重点加强领导机制和实施机制的建设。

(一)领导机制。构建完善的领导机制是开展好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的重要前提。为此, 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完善组织领导体系。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是在网络环境下推进高校党的建设与时俱进, 更好发挥高校党建的引领和保证监督作用, 全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为抓好这方面的工作, 要组建相应的领导工作机构,协调各方力量。为

网络学习汇报篇(7)

1教学基本情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要求理解各种形状、艺术字等的特点,掌握版面布局的方法,掌握表格制作的方法。技能目标要求能熟练设置各种对象的格式,能合理布局各种版面,能编辑制作表格。素质目标要求增强信息素养能力,增强创新创造能力,激发团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为图文混排,表格编辑。教学难点为表格编辑与数据处理。教学资源为超星云平台、教学课件及教学视频。办公软件为Office2010办公软件、模拟测试软件。信息手段为超星云平台、微信公众号、超星学习通。社交软件为QQ群、微信群、网络直播。

2教学实施过程

网络学习汇报篇(8)

混合教学是指多个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混合。目前的混合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把传统教学方式和 E- 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的过程是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为主导,而网络化学习方式的优势则是在空间以及时间上给予学习者更大的自由,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主导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新性的学习过程。

考核是教学过程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引导着学习者的学习方向,有效的考核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钱宇华[2]提出一种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混合式学习方式,确定从效果、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进行多元评价的学习评价体系,没有明确指出考核形式;曹卫锋[3]采用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且按 6: 4 的比例计算出总评成绩,但是没有介绍在线自测练习是如何评判的,从而使得过程考核的可操作性难以把握;梁九义[4] 肯定了混合教学的形成性考核的重要性,但是没有给出相对具体的考核方式。本文采取的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混合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考核模式,既注重形成性考核,又注重结果性考核,并且提出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完成形成考核的具体操作,对于在网络教学支持下进行的混合教学有一定的参考。

二、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混合教学模式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平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是还是有很多的课程采用的是期末闭卷的方式进行考核,这就会带来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忽视课前内容考核,不能更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很多课程的课堂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多,教师希望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将教师预先放到教学平台上的内容提前自主预习,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师的本意是希望学生们通过预习,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们再带着问题听课,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但是教师在考核时,如果不考核学生预习的内容,多数学生很难保证主动自学,时间长了,理论课堂又将变成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2.忽视学生能力考核,不能更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每门课程都会涉及到许多的知识点,但是学习课程的目的不是只为了掌握这些知识点,而是要通过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考核除了知识之外还需要考核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只是考核学生个体,不能更好锻炼学生团队精神

在以课堂+网络的混合教学过程中,课堂上会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下也会有教师设计的需要学生讨论的问题,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沟通、交流,然后共同完成。如果只是最后以用一张试卷的考核来给出学生对某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则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综上所述,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的考核应该是一种多模态的考核。

三、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考核方式

本文以《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为例,介绍了本文提出的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考核方式,通?^平时作业、实验课、讨论课、三级项目和期末考核五种考核模态,在课堂和网络两个维度,从知识与能力、沟通与交流、个人与团队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在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多模态考核方式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模态一:平时作业

本门课理论课时为64学时,每周4学时,教学周16周。从第一周开始,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每周布置一次平时作业,内容涉及到课程的预习和复习共15次作业,而且开放时间安排在周六早上8点到周一早上8点之间,系统到时间自动开放和关闭,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没有按时提交作业或作业有抄袭或者雷同现象的本次作业成绩按0分处理。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10%。网络平台的作业,有一部分是系统自动评分,一部分是教师批阅并给予反馈。平时作业主要考核学生个人对本周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情况,更加看重平时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模态二:实验课

本门课实验课时为24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周12周。从第六周开始,在实验室每周做一次实验,每次的实验内容提前一周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公布,要求学生提前做准备,最好将实验的源代码写出来,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下一周实验课前将源代码提交到网络教学平台。所有实验内容结束后,按照老师要求选择其中的四次实验,写出实验报告并提交到网络教学平台,未按时提交实验报告或实验报告有抄袭现象的,本次实验成绩按零分计。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5%。实验课主要考核学生个人对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理解,以及知识的应用情况,也是注重平时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模态三:讨论课

本门课程设有1次讨论课:

讨论课前,要求学生按照讨论题目分组查阅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报告,制作汇报用PPT。为了提高讨论课的效果,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建议每组成员由3~4名同学组成,尽量来自于不同班级、不同性别。此外还要求每组在课下讨论时录制10分钟的讨论视频。

讨论课中,由现场抽签决定汇报小组的顺序及汇报人,这样尽量保证每名同学都能好好做准备。汇报人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完成讲解,汇报时间不足及超时1分钟以上者,均要减分。因此要求同学在课前要做好练习以控制时间。每个小组汇报完毕后,将进行10分钟的讨论,其他小组的同学应在讨论时间内进行提问交流。提问交流时,汇报组所有同学均可参加,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

讨论课后,学生按组提交讨论课的PPT和讨论课的视频文件。

讨论课占总成绩的5%。主要考核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沟通与交流、个人与团队几个方面。

模态四:三级项目

本门课程设有一个三级项目。要求学生按照三级项目题目分组查阅资料,完成问题描述、数据结构的选择、算法的设计、效率的分析等,撰写项目研究报告并制作汇报用PPT。项目采用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项目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三级项目的分组延续讨论课的分组,将讨论课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实现,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学习。完成后按照时间要求提交项目报告到教学平台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项目演示和项目报告给出最终的成绩。

模态五: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采用闭卷的形式,考核学生对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50%。

以上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考核方式,经过三个学期的实施和不断改进,获得了学生的肯定,大多数学生也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下面对学习效果进行一个分析。

四、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方式应用效果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W多模态方式的应用效果,笔者通过分析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过程学习情况以及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对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方式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

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多模态方式中的应用调查问卷分析情况如下:

本研究主要从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度、学习方式、教学设计的满意度等级几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本问卷调查也是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以电子的形式给出。参与调查问卷学生一共有225人,有效率为100%。

从表2可以看出,88%的同学对混合教学多模态考核方式非常满意,9.33%的同学满意。由此可见:学生对混合教学的多模态考核方式还是满意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们也反馈如果将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前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中,他们可以提前预习,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且将自己的学习疑问带到课堂中,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认为混合教学多模态考核方式给自己的学习方式也带来了变化,24.8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学习方式有了显著的变化,64.44%的同学的学习方式有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混合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多模态考核方式使得学生不仅重视知识点的学习,也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不仅强调学习的结果,也注重学习的过程;混合教学也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方式。

从表4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课堂讲授+平时作业+实验课+讨论课+三级项目”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法。

五、结论和探讨

网络学习汇报篇(9)

 

一、引言

教育部2007年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要求》把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是“能听懂语速较慢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较高要求是“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更高要求是“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5]从2007 年1月开始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部分从占成绩比重的20%提高到35%,题型也有所增加。2008年12月21日开始推行的大学英语四级机考试点,视听部分的比重达到了惊人的70%。可以说,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视已经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各高校也积极提供物质支持,建立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调整教学内容,加大听说课时,但据笔者十多年来英语教学的亲身体验,学生的听说能力依然未有较大的改观。

二、视听教学中网络英语资源应用的重要性

多年来,为了照顾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非英语专业听说课程一直选用与课本配套的教程,这些听力教材大多是经过缩写,改写或重新录制的,精心的人工雕琢使得这些材料缺乏真实性,远离实际,单调乏味。而且,教学内容基本上以测试为主,老师主要起到测试源的作用,即声源控制和答案确认,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被忽略和压抑,只能被动接受而无法主动参与,缺少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呆板,学生的积极性未能有效地调动。[2]很多学生四、六级都考了高分,却依然听不懂VOA Special English Program 或看不懂CCTV-9 的英语节目。

显而易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目前的需要。只有改进目前听说课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科技的发展为网络条件下的英语视听教学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库。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的学习环境,对他们的语言学习是一个最佳选择。[6]网络英语资源一般具有“开放式、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由学习者控制、学习环境轻松”等特点。网络英语资源往往融文字、声音和影像为一体,它的丰富性、适时性和交互性对传统听力教学资源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这比学习一成不变的课本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英语学习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网络中获取适合自己的英语教学资源,满足不同的个体需求,这也和现在提倡的个性化学习的理念相一致。[7]

三、网络英语资源在视听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1.课堂教学中网络英语资源的选择

网络英语资源非常丰富杂志网,用其进行视听课堂教学,教师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选用恰当的素材做教学材料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改进语音语调,加强表达,了解异域文化,开阔视野,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力能力。

英语新闻语音纯正,用词规范,并且载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各国不同的英语及其语言特征,掌握最地道、最前沿的表达方式。[3]新闻的选取题材要广泛,趣味性强,尽量选取难易适中的时事报道;新闻的篇幅不宜过长,词汇不宜过多,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材料。

英文电影的语速贴近日常生活,情节生动鲜活。学生观看影视作品时能在真实语境中自然习得英美人士的口语表达、词汇运用和思维方式的特征,进而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选取的影视资料内容应积极向上,语言含量大,俚语、方言和术语不要过多,过难的影视资料只能带给学生挫败感。

其实,只要选材得当,几乎所有的广播电视节目包括纪录片、天气预报、采访、电视广告、访谈节目、体育节目等都可以用于视听教学。这些节目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实用性,对于口头语言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推荐适合学生课后练习听力的网络英语资源

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先对各网站资源进行筛选、甄别,然后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英语能力的网络英语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使用网络提供的教学资源。

网络英语资源主要来源于教学型网站和英语媒体网站。教学型网站提供大量最新的关于英语教学方面的信息,如综合英语知识资料、阅读材料、听力练习、英语语法、英语教学和考试等等。以下几个网站:wwenglish.com/ (旺旺英语)、hjenglish.com/(沪江英语)、putclub.org/(普特英语听力)等都是教学型网站,虽然内容众多,但都有专门的英语视听栏目。

相比英语教学型网站,英语媒体网站中的听力资源内容更广泛,内容几乎覆盖生活的各个领域。如: chinadaily.com.cn(中国日报)、english.cri.cn/(国际在线)、bbc.co.uk/(英国广播公司)等网站均有很多配有英语文本的英语新闻视频,视频主题往往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很多都与人们当前的生活密切相关。[1]

3.建立自己的网络英语资源库,拓展教学空间

随着各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校园网已逐步普及,为在校大学生利用网络英语资源进行学习提供了便利,利用网络进行英语听力教学也开始成为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除了可以在现实课堂中使用网络英语资源,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选择教学内容,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络资源库,上传视听材料、自制课件等,并友情链接对学生有益的英语网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四、网络英语资源与视听的基本技能训练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和准确地从视听中获取更多信息的能力和技巧。要求学生学会筛选关键词,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主要内容。边听边记笔记一方面可以迫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减轻记忆负担,促进对信息的理解和提取[7]。在视听教学中可以借鉴口译训练的速记方法,可以用一两个词记下一句话的意思,用一两个字母代表一个词,也可以使用通用的或自创的符号来提高记笔记的速度。在练习中鼓励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有独特风格的速记方式。

其次,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要求学生准确辨音,熟悉连读、弱读、同化、爆破等语音现象及不同国家英语发音的区别,特别注意和辨别语调、连音、略音等。在视听练习时可以选择语速适中的材料进行跟读练习,模仿发音,加深一些特定的发音现象在大脑中的印象,以帮助培养对语音的辨识能力和敏感度。

再者,要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词汇量。尽管网络英语所使用的词汇量很大,但是基本词汇是稳定的,有些单词的重复率在报道中非常高。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总结不同领域的常用词汇,分门别类地加强记忆。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是视听理解的基本因素,学生要密切注意国内外形势,积累文化背景知识。要通过广泛阅读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和相关背景知识,并有意识地接触一些科普、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文章,扩大知识面,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增强语感,提高听力水平。

五、网络英语资源与综合能力培养

在学生已经较充分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积累了较强的视听经验之后,应指导学生课后更深入、细致地利用网络资源,并结合英语课堂学习,开展多种多样的运用英语知识的实践训练。

1.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听与读是两种本质相同的语言输入方式。阅读可以有效地帮助解决听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在英语视听教学中有必要结合网络英语的优点,将网络英语阅读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杂志网,提高阅读水平,扩大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量。学生可点击不同的网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在很短的时间内浏览不同的英语资源,追踪不同时期的热点问题或事件的来龙去脉,加强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输入和巩固。

2.对比分析能力的培养

不同媒体网站在对同一件事件进行报道时,会基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在句式结构和措辞方面也会有偏好。教师可以就某一话题要求学生自己收集不同媒体的报道,认真分析比较,细细体味这些差异。学生在进行对比分析之后,从各个方面和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摆脱了枯燥的单一媒体报道,单一的表达形式。可以感受不同媒体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词汇及不同风格所进行的描述。学生的逻辑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对材料的理解、对事实真相的辨别能力、以及对词汇的运用能力也会得到加强。

3.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网络里英语语言资源丰富,提供了各种难易程度各异的材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独特优势,根据自己的兴趣、英语水平及专业选择下载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进行练习。这是一种“个性化学习”的表现,学生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和自由发挥空间,学生利用学习机会去计划和校正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进步,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对自己的外语学习策略和过程的认识不断地深化,最后逐渐形成符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外语学习策略和程序。

六、结语

使用网络英语资源的英语视听教学从根本上讲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程度和学习兴趣的听力材料进行学习,并将听力技能和其它技能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

当然,要达到《教学要求》里制定的教学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在充分利用先进的电教技术及互联网络技术的同时,既要选用少而精的学习材料,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有效的学习督导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在英语视听训练中存在的障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我们还需要遵循循序渐进、从慢到快的原则,需要持之以恒地多听、多读、多记,多练,才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程春梅.运用网络英语资源,提高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质量[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

[2]贺海燕.国内广播电视英语资源在大学英语听说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 铜仁学院学报,2010,11.

[3]侯维瑞.英语语体[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4]黄晓林.结合英语新闻实施听力教学策略[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5.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6]梅明玉.试论基于网络资源的英语教学特点[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网络学习汇报篇(1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提出,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要求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年版)基本理念中提出,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会利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从以上文献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关键词:改革、多渠道、技术智能、个性化学习策略。21世纪的学校课堂需要改革,教学目的不仅是传道、授业和解惑,使学生记忆更多的知识,而且要培养适合信息时展要求的策略性学习者。这些策略性学习者能够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来扩展信息世界,具备计划、设计、执行与评价等信息素养和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更好地来规划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英语在我国是作为外语来学习,学生缺少真实的语言实践情境。目前教材的编写是按照主题展开,语言的复现率较低。因此,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学习是一大难点。传统课堂的词汇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诵读和造句来进行,词汇课课堂教学模式仍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教师虽然重视对词汇的听写,但对于词汇的考查方式主要以默写为主,较为单一,对学生词汇掌握的了解程度停留在数量的多少上,缺少针对性的指导。

“爆破英语”是北京师范大学安博教育发展研究院开发的网络英语课程。词汇爆破是其三大核心模块之一。开发理念融合心理学记忆原理与网络技术的成果,根据学生个体记忆特点,形成母语式、爆破式快速单词记忆。通过评测追踪、个性资源、智能记忆、迭代训练和顾问指导五个关键环节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内容,建立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教师通过后台反馈信息来监督和指导学生的词汇学习。

鉴于“爆破英语”利用网络软件记忆词汇的优势,河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部分会员单位的师生进行了几个月的网络词汇学习实验。多数教师在实验中进行探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操作性的难题。现将部分实验校的实验报告予以汇总,供教学参考。

网络学习汇报篇(11)

二十一世纪,网络以其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诸多优点而得到了普及,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接助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当代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也成为当代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直接而有效地对人们的精神层面产生影响。因此,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党建工作是大势所趋。目前,已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充分证明网络平台并不是党建工作的真空地带,通过网络可以保证党建工作的快捷性、交互性及直观性,从而直接有效的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巩固社会主流意识的形成,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支柱。网络为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越性,使网络与党建工作得到有效融合,需要在传统党建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一、网络党建工作载体创新

网络的应用可以快捷、高效的传播声像等电子资料,这就要求党建工作由传统的纸制载体向电子载体转变,这是网络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可以促使党建工作形式的灵活性、沟通渠道的多样化、教育方式的信息化。首先应该将党建信息及学习资料以电子的形式呈现出来,即转换为电子文本、影音资料,以方便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传播。然后应该建立党员“电子档案”,一方面可以保证无论党员流向哪里,都可以保持与网上党支部的零距离,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党支部对外的统一交流和联系,以便第一时间向所有党员宣传先进思想。最后在完善党建网站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党建QQ群、BBS、党建微薄等网络传播渠道,及时传递各种最新学习材料和党建信息,通过这些渠道可每天向党员一些党的理论知识信息,既遵循了思想教育的规律,又做到了有声有色,能有力促进党员的良好作风建设。

二、网络党建活动形式创新

在网络平台下,党组织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创新活动形式,实现党员组织活动进入网络。首先,改变传统思想汇报只面向上级组织的做法,转为面向全体党员的网上思想汇报。可在党建网站上开设思想回报专栏,新老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可上传自己的思想汇报内容,并接受广大党员同志的意见。真正实现不仅要向党组织做思想汇报,更要向群众做思想汇报,这将更有助于党员成长发展。其次,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与形象性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活动。如定期推出专题征文、热点探讨、知识竞赛、党史鉴赏等,可以起到传播和巩固先进政治思想的作用。通过网络党建活动形式的创新,不仅丰富了内容,还激发了党员的探讨、研究、学习兴趣,促进党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网络党建沟通渠道创新

有效及时的沟通是改善和监督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利用网络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开辟多种网络沟通新渠道,使党员和群众在网络上自由发表对公共事务的看法,以消除传统公众意见表达的瓶颈。利用网络对数据的统计功能,在党建网站上建立网上投票系统,实行电子投票选举,提高选举的民主化;构建起网络信息收集系统,包括民意收集、民意举报等,不仅可以对党建工作和党组织人员起到监督作用,还可以通过对民意的统计和分析,有针对性的改善党组织工作,从而为民主决策提供参考;利用电子邮件、BBS、QQ等,建立与广大党员、群众的日常思想沟通渠道,开拓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路径;党的干部或基层党务人员应充分发挥博客、微薄的媒介作用,重视与网民、普通党员、群众的沟通,有效进行思想疏导和政治指导。网络党建沟通渠道的创新不仅提高了沟通效率,将民意所反映的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还起到了监督效应,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网络党建教育形式创新

平台的利用不仅带来了党建工作信息沟通与传播的便利,还促使了党建教育形式的转变,突破了传统教育形式的时空限制。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党建教育效率。首先,在党建网站中开辟多种形式的学习专栏,如电子图书室、网上视听室等,并收集、整理一些优秀的图书、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为党员干部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并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同时,依托BBS、党建QQ群、党建微薄等媒介,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在线交流的形式,与党员进行实时在线交流思想、意见。其次,在党建网站中开辟网上党校教育专栏,根据相关主题统一提供电子教程,党员可根据实际自我安排上网学习时间,提高教育主题学习的灵活性。同时,也可以规定党员每月的学习时间,根在线学习时间和学习体会,监督党员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在线测试”模块,对党员的学习效果实行网上考核,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五、结语

从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党建并非只是简单的党务工作电子化,实质是对传统党建工作突破和创新,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对党建活动形式、沟通渠道、教育方式进行有效的整合拓展和延伸,最终是实现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整体提高党建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