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国画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10-21 21:12:58

国画教案

国画教案篇(1)

中图分类号:G434

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UPRP20140995)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告诉发展,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人机交互性、信息的多样化和集成性将是未来教育技术的基础,而动画专业课程所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专业性特点又决定了两者结合所形成的电子教材是对传统纸质教材的一大突破,并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动画案例电子教材引入课堂,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真实动画案例或项目的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动画制作各个环节的联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具有极大的潜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正文

一、动画专业教学案例研究与制作

当代教育的项目驱动法教学法,是教师将实际项目交给学生,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动画专业的课程在强调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紧贴动画项目制作中的各个环节与模块,因此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动画案例,并了解动画团队在制作动画项目中的每一个步骤。

动画案例制作主要学习围绕着项目需求,进行镜头的设计、动画的制作。并如何在有效的在项目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进度,同时强调与其他部门的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材质灯光主要包括场景灯光布置,场景材质调整,场景贴图制作等内容,以实际项目规范要求全程进行指导制作。特效案例制作主要是以在动画镜头基础上,考虑特效制作电脑运行的硬件问题,同时讲解优化制作以及根据需要快速完成效果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技能的同时强调提高效率。

二、动画专业电子教材研究与制作

电子教材不同于一般的文字教材,它涉及到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多门技术的应用,全面反映实际动画案例或项目的制作过程。

1、制作绘画过程的教学视频循环使用

绘画过程教学视频,是通过利用电脑软件,在教师进行实践课教学或绘制动画作品的同时,同步录制教师绘画的过程,记录绘画中的每一个细节,可以在视频录制完成后反复播放,供学生学习,教师在课上使用录制的绘画视频,用以详细的分步骤讲解绘画过程教学。

2、制作虚拟仿真课件

虚拟仿真课件,是对动画案例制作过程中较重要的环节,如二维动画场景角色的绘制,三维动画模型建立,利用虚拟现实模拟制作过程,并加入互动程序,形成虚拟仿真课件,把讲授内容通过文本、图像、声音、动画、交互形式形象地展现出来,阐述动画原理,并反映较新的动画技术和工艺,具有直观性、容纳信息量大、形象性强、易于掌握等特点。

在制作电子教材及其内容时,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体系上

从动画专业要求出发,从整体上考虑专业的课程设置,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而且要求一定的互动性。

(2)内容上

不论什么形式的电子教材,都需要反映现代动画的先进技术与工艺,并选择一些同类别的教学视频,做成专题,形成系列。

(3)互动性

利用虚拟仿真课件,学生采用电脑操控即可了解相应的动画制作流程,而且能很快建立较深的感性认识,从而理解和掌握动画技术与工艺。而绘画过程教学视频,针对动画课程特点,应结合传统教材和动画案例制做成可清晰、流畅播放的视频,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反复观摩学习详细的动画制作过程。

三、动画专业教学案例及电子教材研究制作的意义与应用前景

1、动画专业教学案例及电子教材研究制作的意义

动画专业教育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职业所需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社会、行业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同步,突出教、学、做的有机结合。作为动画专业的高等教育学院,更加需要贴近实际项目制作的案例作为教材或参考资料,把项目带到教学中去,以严格规范的制作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始终让教学不脱离实际制作要求,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动画专业人才。本院动画专业成立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项目制作经验,出版和发表了一部分优质的针对与动画各个环节的专业教材,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诞生了一批高水准的原创动画短片,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巩固教学成果,让更多动画专业爱好者参与到原创项目的制作中来,计划制作一批高水准的动画案例电子教材(如绘画过程教学视频和虚拟仿真课件)将为广大师生与动画爱好者呈献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2、动画专业教学案例及电子教材研究制作的应用前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告诉发展,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人机交互性、信息的多样化和集成性将是未来教育技术的基础,而动画专业课程所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专业性特点又决定了两者结合所形成的电子教材是对传统纸质教材的一大突破,并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随着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作为动画专业的制作技术更新极快,电子教材也将随着动画软件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升级。总之,将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动画案例电子教材引入课堂,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真实动画案例或项目的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动画制作各个环节的联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具有极大的潜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高校动画专业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推广和发展动画课堂的教学方法将有利于我国教育方式的改革和发展。同时在动画市场对动画专业人才亟需的F状中,对高校动画专业教学的创新是必要的,而通过对动画专业教学案例及电子教材进行研究与制作,从而找到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市场徐需求的教材,从而培养出市场需求的专业动画人才,从而推动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国画教案篇(2)

“艺术设计”作为专业名称取代工艺美术或实用美术等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民国初期,艺术设计被称为“图案”,是借用日本人对“Design”的译意,主要指制造建筑、工艺品和各种器物之前所绘制的“图样”和“制作方案”。20世纪中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经历了“图案——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的发展演变,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1906年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的“图画手工师范科”。1918年北京美术学校设置图案科,首次将艺术设计纳入民国高等专业教育体系。“北京模式”是指从1918北京美术学校到1937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20年间在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修业年限、教学组织等方面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教学模式 。本文研讨北京模式之图案专业教育的学制类型、课程体系、办学思想、模式特点以及对当今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启示。

一、北京模式之图案教育的学制类型及课程体系

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从1918到1937年经历了北京美术学校(1918~1922年)、北京美术专门学校(1922~1924年)、国立艺术专门学校(1925~1927年)、京师大学校美术专门部(1927~1928年)、北平大学艺术学院(1928~1933年)和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34~1938年)等6个发展阶段,先后实施了“中等”、“专门”、“大学”和“专科”等4种学制类型的“图案”专业教育。由于相关档案资料遗失严重,在此,只能对“图案”教育的各类学制、课程体系进行简要的分析。

1、“中等”学制及课程体系

学校创建伊始,即设立了“中等”学制的图案科,修业年限为“预科一年本科四年”。年龄14~20岁的高小毕业生,初试1门(或中国画或西洋画或图案画),复试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理科、图画等6门,及格者可录取“预科”;年龄15~20岁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复试国文、英文、数学、历史、地理、博物、图画等7门,及格者可录取“本科”一年级。首届招生不足10人,1922年停止招生,但“中等”的图案科教育一直实施至1924年底,共培养学生40人左右。

“中等”学制的课程体系,包括修身、国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博物、体操、教育学等10门文化课,以及习字、图画、用器画、图案法、解剖、手工、实习、美学美术史等8门专业课程。其中文化课共64周学时数,占总周学时数的32.65%;专业课共132周学时数,占总周学时数的67.35%。 其中,专业课如,“习字”讲习楷、行、隶、篆、草等书体;“用器画”讲授几何画法、透视投影画法等;“图案法”讲授平面图案、立体图案、装饰图案等;“图画”讲授中国画、运笔法、毛笔写生、铅笔写生和临摹图案画等;“手工”包括竹木工、金工、木工,及(金工、纸类、粘土、石膏等)细工;“实习”包括平面图案新案制作、立体图案的制作、各种工艺及装饰图案制作、建筑装饰图案及新案制作,以及绘画写生临摹、绘画新案的制作等;“美学及美术史”讲授中国美术史、西洋美术史和美学等。

2、“专门”学制及课程体系

从1922年10月至1930年7月实施“专门”学制的图案教育。起初分设“工艺图案组”和“装饰建筑图案组”,修业年限为“预科一年本科三年”或“本科四年制”;后来分组设木工、金工、建筑、陶瓷、染织、印刷等方向;招收普通高中或中等学校毕业生,考试国文、英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图画等8门课程,及格者可以进入本科一年级;而本校“中等”图案科毕业生,可免试直接升入二年级;首届“专门”学制仅招收新生2人;先后培养5届毕业生共40人左右 。

“专门”学制的课程体系 :工艺图案组开设伦理学、物理、化学、外国语、博物等5门文化课,以及绘画、图案法、实习、用器画、工艺制作法、制版术、印刷术、建筑学、美术工艺史等9门专业课;其中,公共课共20周学时数,占总周学时数(160)12.5%;专业课程共140周学时数,占总周学时数87.5%。专业课程教学:“绘画”开设4学年,每周8或时,进行或中国画或西洋画的写生、临摹及新案制作;“图案法”开设1学年,每周2学时,讲授平面图案法与立体图案法;“实习”开设4学年,每周分别为14、15、18、1时,包括平面图案制作、各种工艺图案、立体图案、建筑装饰图案的新案制作和毕业制作;“制版术”后3学年开设,每周分别3、3、4学时,包括写真版及摄影术、网目版、玻璃版、亚铅版、三色版;“印刷术”后3学年开设,每周2学时,包括石版、三色版、金属版、木板、复色版等印刷技术;“用器画”前3学年开设,每周分别4、2、2学时,讲授平面画法、投影画法、投影画、透视画;“工艺制作法”后3学年开设,每周分别2、2、3学时,包括漆工、金工、铸金、陶器、染织等工艺制作;建筑学讲授建筑学大意,“美术工艺史”开设2学年,周学时2,讲授东西方绘画史、东西方建筑史等。建筑装饰图案组开设伦理学、数学、物理、化学、外国语等5门文化课,以及塑造、绘图、图案法、用器画、实习制图、建筑学、美学及美术史等7门专业课;公共课共30周学时数,占总周学时数18.75%;专业课共130周学时数,占总周学时数81.25%。其中,绘画、图案法、用器画、实习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与工艺图案组的基本相同,只是课时略有差别。其他如“塑造”开设4学年,每周3学时,包括油土、雕刻、石膏模型制作、木质模型制造等;“建筑学”开设4学年,每周分别4、5、5、5学时,讲授建筑学大要、建筑构造、建筑意匠、建筑材料、铁骨铁筋构造、家具制造法及装饰法、施工法、装饰法等;“美学及美术史”开设4学年,每周2学时,讲授中国美术工艺史、西洋建筑史、美学等内容。#p#分页标题#e#

3、“大学”学制及课程体系

1928年7月,学校更名“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图案系也更名“实用美术系”,下设图案、金工、染织、印刷等4个方向,开始实施“预科二年本科四年”的“大学”学制的图案教育。预科招收“1、旧制中学毕业者,2、三三制中学高中一年修业期满者,3、四二制中学初中毕业者”;本科招收“1、新制高级中学毕业者,2、大学预科毕业者,3、专科学校毕业者(未立案或未经认可之学校不能报考)” 。1928年、1929年只招收了2届“大学”学制预科生共51人,原“专门”学制学生升入本科班,办学目标“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宗旨。

“大学”学制没有完成6年的教学周期,且课程设置的档案缺失,仅能从部分课程中一窥“冰山之角”。实用美术系预科二年,开设写生、中国画、木炭画、水彩、图案法、基础图案、图案、应用图案、照相学等9门专业课,以及国文、数学、物理、化学、英文、法文等6门公共课;四年本科,不同专业分组课程体系差别较大,以印刷图案组为例,第4学年开设平版制版、凹版制版、凸版制版,陶瓷图案、装饰图案和铜版实习等6门专业课程,及国文、法文、日文等3门文化课程;其他专业分组课程所知不详。由于“大学”学制与教育部《大学组织法》相冲突,1930年后,不准学校招新生,1933年学校被教育部停办。

4、“专科”学制及课程体系

1934年,学校更名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图案教育实施“专科”学制。原“实用美术系”改为“图工科”,分设图案组和美术工艺组,下设金工、木工、漆工、景泰蓝、照相、制版、印刷、织染、陶瓷等专修方向,修业年限为“三年”,招收在公立或私立高级中学(立案)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学生,入学考试党义、国文、外国文、代数、几何、生物、史地、三角、物理、化学、几何画(或毛笔画或炭画或铅笔画)等11门课程;先后招收3届共66名图案科学生。1936年,学校专业改组,图工科更名图案科,取消专业分组和专修方向,教学采用“学分学年制”,实行统一的课程内容教学。

“专科”学制课程体系 :开设图案实习、西画实习、国画实习、雕塑实习、用器画、图案法、构图、工业制图(或商业制图)等8门专业必修课,开设党义、体育军事训练、国文、外国文、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解剖学、色彩学、远近法等9门共同必修课,以及书法篆刻、音乐、手工、图案画、中国书画史等5门共同选修课。必修课程共77学分,约占应修总学分(108)71.5%;共同选修课还需要选修31学分,约占应修总学分28.5%。

北京模式的图案教育,“中等”学制从初中招生,5年的专业训练不分组,统修中、西绘画与图案、手工等内容,培养从事美术及美术工艺的中等技术人才。“专门”学制招收高中生或中等学制毕业生,4年分组进行专业训练,培养高级专门设计人才。“大学”学制招收初中毕业生或高一以上学生,2年预科主要学习基础课程;4年本科实行分组专业训练,培养重视高深学术研究的“实用美术”人才。“专科”学制招收高中毕业生,3年的专业教学,强调实用技能训练,培养应用型的“专科”人才。但是,由于3年的图案专业训练时间还是太短,因此,1937年5月,教育部命令艺术专科学校或大学艺术系必须设立附中,以延长专业训练的年限。

二、艺术设计教育北京模式的办学思想

艺术设计教育北京模式的办学思想,一方面受到国家主流教育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还主要受校长及专业负责人办学理念的影响,并体现在不同学制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以及具体的教学实施之中。

1、郑锦的办学思想:郑锦(1883~1959)在日本京都市立美术专门学校留学、游学12年 ,担任北京美术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校长7年。筹建学校时,他曾两次到日本考察,虽然没有发表明确的办学言论,然而,他制定的由教育部颁行的《北京美术学校学则》,无论是学校名称,还是设置5年制“中等”学制、4年制“专门”学制,以及课程体系和分组实施专业教学,都体现了他借鉴日本美术教育模式的办学思想,形成了最初具有中国特色的“图案”专业教育体制,奠定了“北京模式”的基本格局。同时,郑锦秉承日本图案教育重视手工和美术工艺等实用技术训练的办学理念,在经费非常窘困的情况下,先后建成印刷、木工、漆工、染织、陶瓷等工场,并配备专职技术员,强调实践教学。

2、林风眠的教学改革和办学主张:林风眠(1900~1990年)担任校长期间(1926年3月~1927年9月),对北京模式的“日本倾向”进行了改革,融入欧美特别是法国的美术教育经验,其办学思想体现在:第一、试行工作室制度,推行主、辅修相结合的“学分制”,主张学生发展个性、自主选修不同课程,延长或缩短修业年限。第二、重视开门办学,推行“艺术运动”,强调艺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3、严智开的办学主张:严智开(1894~1942)从1923年到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开始执教,先后担任西洋画教授、系主任、院长秘书、院长、校长等职务。他留学东京美术学校,办学理念与郑锦一脉相承,主张图案教育重在实用,强调改良课程体系,注意发展学生专长;1934年筹建北平艺专时明确表达其办学主张:艺术教育并非完全为了造就艺术型人才,不能纯粹“为艺术而艺术”,因此,设置图工科分图案组和美术工艺组,重视培养胜任各类图案设计和胜任金工、木工、漆工、景泰蓝、印刷、织染、陶瓷等工艺改良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以及适应市场、能够谋取个人生计的能力 。

4、赵太侔的办学理念:赵太侔(1889~1968年)1936年执掌校印,改良严智开的“实用主义”办学理念,指出艺术与技术不同,艺术学校与工艺学校也有差别;艺术学校的使命不是培养技师、不是为了与艺徒出身的工匠争长短,而是应该注重美的创造与设计,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设计人才。因此,他恢复了图案科,并取消了专业分组 ,强调图案人才培养的普适性、通才型。#p#分页标题#e#

总体而言,北京模式的图案教育,主要是借鉴日本的美术教育思想。首先由郑锦等奠定了北京模式“北学东京”的基本格局,重视图案专业教育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其次,由严智开继承和发展郑锦的办学理念,在专业分组及课程设置方面更加强调图案教育的实用性、职业性,与“南学巴黎”的杭州模式差别更加显著。林风眠和赵太侔留学欧美,引入“学分制”,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创新型的艺术性人才,但是,由于他们毕竟任职年限相对较短,故对北京模式的改变并不大。

三、艺术设计教育北京模式的特点、成效及启示

1、艺术设计教育北京模式的特点与成效

第一、借鉴日本,融合中西,自成体系,成为国家高等美术教育的执行标准。《北京美术学校学则》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唯一的关于国立高等美术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国立美院“图案”专业的教学模式对私立或公立美术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文理兼修、中西贯通,全面发展,实施“通才”教育理念。北京模式从招生考试到各学制的专业教学,都是文理兼顾,中西方文化贯通,图案法、图案画等课程直接吸收西方设计教学的内容,而绘画训练不分西洋画和中国画,以保证学生在绘画和设计领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第三、学术并重、艺技双修,分组教学,多规格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北京模式从招生开始,即严把学生入学质量关,宁缺勿乱,即使无法完成招生计划,也不降低学术标准;除“中等”学制的图案教育外,其它学制类型均实行专业分组教学,重视艺术学理的研究,强调实践技能的专门训练。

北京模式20年的图案专业教育,共培养了6届毕业生60余人。其中,1926年首届有李有行等6人,1927年有雷圭元等9人,1928年仅杜登云1人,1929年有李旭英等6人,1930年有刘距欧等18人 ,1937年有刘春荣、邬寿萱等24人 。相对而言,前10年培养的学生质量较高,李有行、雷圭元等成为我国有影响的一代艺术设计教育家;后10年培养的学生人数虽然较多,但成为名家的相对较少。

2、北京模式对当今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启示

第一,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层次和招生规模上,不能盲目好高骛远、求大求全。北京模式的“图案”教育最初从“中等”到“专门”学制,循序渐进的发展思路和有限地实行专业分组的教学思想都是可取的。但是,后来出现专业分组过细、强行实施“大学”学制并违规发展,而造成了办学成效低微的教训是需要克服的。

第二,建立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稳定地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艺术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北京模式初期“图案”专业分组少,设置融合科学技术与艺术,跨越文、理、工的专业课程体系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需要吸取后期专业分组多、变化大,办学不稳定的教训。

国画教案篇(3)

以敦煌莫高窟和龟兹石窟壁画为代表的西域石窟壁画受印度兴起的佛教宗教绘画的影响在其形式、内容上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西域石窟壁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就是图案装饰画,它主要用于建筑、器物、服饰等的装饰,包括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几个主要形式。西域石窟壁画的图案也体现了这种佛教艺术本身的形式美以及西域与中原想融合的艺术性,下面我们就分别对西域石窟壁画中图案的艺术性进行阐释。

一、西域石窟壁画图案表现了

西域的石窟壁画受到印度佛教的影响,其题材主要集中于佛教故事和经变故事等,内容多为佛陀菩萨的造像,故事多选取萨王子饲虎、尸毗王割肉喂鹰、月光王施头千遍、须堵提割肉奉亲这些悲剧性用以宣扬佛祖为了众生牺牲自己的精神的故事内容。整个石窟所表现的十分明确就是佛教思想。

在继承印度佛教思想的基础上,同时也在的带动下,石窟壁画的绘画技法也多沿袭了印度佛教宗教画的创作技法,虽然传到西域地区路途遥远受到了多种文化和技法的影响但是其基本经义并没有太大改变。就以敦煌石窟为例,它的创作技法在吸收了一部分中原和其他国家的内容以外最主要的内容还是对于印度佛教宗教化创作技法的沿用,比如人物晕染法上虽然世俗凡人多用中原晕染法,但在对于神灵的表现上还继续沿用了西域的凹凸法进行创作。

在这里讲这么多西域壁画沿用印度创作技法的内容其实是想说明一个重要的问题。西域佛教的创作技法其实的的传入是依赖于的散播而来的,也就是说佛教传入西域将印度的创作技法带入了西域,其实要想保持原有的佛像等的原貌研习它的绘画技法是必须的。但同时这种绘画技法产生的影响就是由于创作技法的大范围使用使得西域壁画的图案内容就带上了的烙印。这就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所以我们说在西域石窟壁画中的图案多表现了其明确的,即佛教信仰。

二、西域石窟壁画图案表现了中西方技法上的交流

西域的石窟壁画由于受宗教的影响其创作技法的精髓主要承袭了印度佛教绘画的技法,造型也多依佛教造型演变而来,这个问题前文已有详细解释再这里就不赘述了。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创作技法的传入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程,沿着佛教传入的路线,途中经过很多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创作技巧这都对佛教技法的传入有很大的影响。传入中国后,中原文化表现出一种与西来的文化截然不同的姿态,中原的绘画技巧也独有其自身的特点,长期的渗透影响,原来佛教的技法受到中原技法的严重影响。这些在整个艺术层面上看就是一种中西文化在技法上的交流。

我们还是举例进行论述。西域石窟壁画的表现技巧主要有两个重要来源,一个是中国传统的绘画技巧;一个是从西域传来的表现技法。其实不论哪一支表现技巧其根本上是没有不能逾越的鸿沟的,其他的我们不谈就单拿出立体感表现技法来看看这种技法上的交流。西域表现立体感的方法叫做凹凸法,就是运用明暗的晕染来表现立体感。具体来说就是在肌肤处涂上肉红色,而在眼睛周围涂较深的红色以表现面部面部凹凸,然后用白色涂抹鼻梁等处表现光照。这种技法跟西方油画十分接近,虽然传入时也受到其他文化影响但基本内容并未改变。我国传统的表现立体感的技法叫做晕染法,就是勾勒出轮廓之后旨在两颊及上眼睑涂红以表现立体感。大约到了五世纪时我国传统的晕染法进入西域石窟壁画中,而在大约六世纪也就是隋朝是两种技法基本融合。

技法的交流只是文化交流的一个方面,它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在西域地区的交融,这一点在西域石窟壁画中也可以看出。西方思想较我国传统思想较为开放,我国的传统文化注重男女有别,传入过程中为方便女性参拜而将菩萨等做女性化处理。另外西方很多菩萨造像等多为,在传入的过程中虽然发生变化较少但仍不符合我国传统的思想,所以后来的菩萨等尽量避开性别问题,将其塑造为中性人物。另外,在壁画中逐渐出现了供养人造像这一门类,跟中国传统思想相契合。这都表现出了中西方不同文化在西域地区不断碰撞不断交融的状况。

三、西域石窟壁画表现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

西域石窟壁画的主要题材是佛教内容,我国传统文化则是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来进行人格建构的,所以这三家学说注定要在西域石窟壁画中有一定的融合。想要了解这一问题我们先来谈什么事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儒家学说讲求一个“仁”字,其思想核心主张维护“礼治”,提倡“德治”,同时又重视“人治”,引导民众“学而优则仕”的积极入世观念。

道家思想兴起于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对以后的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有着重大影响。其核心内容落足于“道”字,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主张清静无为、返璞归真、形神兼养。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由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思想重来世,讲因果,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思想。

在西域石窟壁画中就体现了这三大宗教的融合。西域石窟本身是佛教思想的体现,但在魏晋时期出现了诸如青龙白虎等道教题材的壁画图案,这体现了佛教传入后与道教文化的交融。后来有出现了一些儒家内容的经书,又逐渐与儒家思想相融合。

结语:

西域石窟壁画的图案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因其特殊的内容表现了一种大融合、大交流的景象。不仅在艺术上是一朵美丽的奇葩,在文化上也有很大的意义。

国画教案篇(4)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但在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比较少。缺少弹论性指导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运用案例教学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典范来呈现实际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主动探究学习,进而把握之中的基本原理、问题解决技巧等,促进学生的实践体验,进行评价反思,培养学生对实际教学情境做出判断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撰写或编辑起来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或案例研究,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对一些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高师美术学理论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以一些典型的美术教学现象为媒介,以问题为向导,分析体验再现的、真实的美术教学情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与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运用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

美术理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论和后现代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已知识经验的过程,将主体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活动相互联结,进而成为内化的知识经验。美术理论类课程案例教学通过创设美术教学论、中外美术史、汉画像石艺术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将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情境结合,从而建构起自己的亲身体验与内化知识。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预测的教育领域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师生关系、评价手段等环节案例教学都依据后现代课程观的理念,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激发提升。

二、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模式

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应用需要将案例课程的设计、案例课堂运用的基本过程和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作为相互关联的部分,引导学生把美术教学理论与技能运用到教学情境中。案例课程的设计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比如,录像案例《苏州园林》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案例在教学中施行的步骤包括案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案例呈现、案例讨论、诠释与总结。案例教学在本质上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案例教学可说是随着系列问题不断深入的思维激发。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要展开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观看案例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录像形式的案例比较感性鲜活,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运用;案例教学进展到更深层面时,可使用凝练的文字形式的案例。在条件允许下,可以运用人物角色扮演、视频播放、实地调查、艺术作坊考察、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新型的案例呈现形式。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师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开发运用

美术教学论课程包括美术教学的前提、美术教学理论的基础、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美术教学设计、美术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美术教育评价、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美术教学研究、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丰富学生对美术教育教学原理的认识。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开始接触美术教学论时会对定义、原理等抽象概念感到枯涩、乏味,由此学习兴趣缺失。引入案例教学,在感性切入的基础上原理更简明清晰,使教学原理和教学实例一体化,具象与抽象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可使学生体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教育教学知识,而且具有实际的教育教学技能;可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景况。通过教学录像等创设现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怎样进行课堂教学。

中外美术史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美术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系统的介绍中外美术的整个发展过程,及各个时期优秀的美术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艺术形式,重点放在绘画部分。使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全过程,并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中外美术史历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对中外美术史料的把握以及对美术发展规律的探讨的兴趣,掌握美术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美术史以及从事艺术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播放中外美术史视频资料、图书馆阅览画册,以及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

唐代绘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黄金时代,革故鼎新,形成了恢弘豪放、雄健宏大的风格。以唐代人物画单元探究学习为例开展案例教学,可分为兴趣导入、分组探究、实践体验及信息搜索、展示探究成果、相互评价五个阶段。兴趣导入:了解唐代人物绘画发展概况,搜索相关书籍做好笔记,并分组;各小组接受学习任务,并制订学习计划。分组探究: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校园局域网上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以及因特网上查找的信息,了解唐代人物画文化背景知识及技法;各组将获取信息整理归纳并为制作演示文稿作准备。实践体验及信息搜索:学生通过教师的唐代人物画师生互动网页,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一幅唐代人物画进行临摹,对唐代人物绘画进行切身感受;学生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展示探究成果:各组发言人通过多媒体制作的演示文稿,展示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发言人的讲解体会唐代人物画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并解答由发言人提出的本组研究的问题:根据演示文稿对唐代人物画不同风格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相互评价:最后各组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谈谈对人物画现代地位的亲身体会,发表自己对人物画与不同艺术题材之间相互作用的看法,畅谈振兴人物画的想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做总结。使全体学生对唐代人物画这一艺术的理解更深刻。本案例通过系统的对唐代人物画的探究学习,结合情感体验,使学生了解唐代人物画的基本特征,使凝聚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精髓的艺术精神得以传承与发扬。重点对历史政治画与绮罗仕女画进行探究,教师采用有效的情境设置,学生通过调查、比较、分析等探究性学习,掌握绘画艺术风格,进而进行临摹与创作,培养学生审美情操。

汉画像石艺术赏析主要讲述中国汉画像石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介绍汉画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分析汉画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分析汉画艺术的美术史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汉画艺术奠定深厚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理解本民族和I徐州地区的艺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发扬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对徐州地区的文化特色,汉画像石做赏析式讲解,教学内容应注重科学性、应用性、实践性。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播放汉代画像石视频资料、图书馆阅览画册,以及参观国内画像石博物馆等。例如学习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包括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汉墓、徐州汉画艺术馆经典藏品、徐州白集画像石墓的图像配置和观念信仰和徐州茅村画像石墓考察与研究;学习作为传统文化元素的汉代画像石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古为今用,从袁运生的油画作品看汉画像石在中央美院教学的具体应用为案例,探讨汉画像石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产业化开发。充分利用徐州本地区丰富的楚汉文化艺术资源,在实地考察中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关注,提高作为文化传播者与传承者的文化自觉性。

对案例教学的评价不应只限于课程教学结束后的终结性评价,而应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在教学活动中采取过程性评价,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人内评价相互结合,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与校外评价共同进行,从而对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使学生内在素质得到成长,教师持续反思提高教学技能与智慧,促进优质课程的生成。

国画教案篇(5)

2003年新年伊始,北京市崇文区档案馆和崇文区档案学会就在认真总结往年利用档案资料编写刊物、举办展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紧密联系区情,充分发挥基地教育功能,与崇文区教委团工委联合发出倡议,组织了一次形式新颖的区情教育活动---"我画崇文---崇文区中小学生绘画比赛",旨在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眼去观察,通过自己的大脑去畅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描绘崇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从而达到激发孩子们的爱区爱家之情、树立建设崇文之志、为崇文区精神文明建设添薪加柴的目的。

此举得到了全区各中小学老师和学生的积极响应,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各中小学就选送了近500幅作品。参赛人数和参赛作品质量都大大出乎组织者的意料。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稚气的想像挖掘着崇文区的深厚历史,反映着崇文区今天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描绘着崇文区的美好明天。在评奖过程中,每幅作品都让评委们爱不释手,难以取舍。经过几轮细致认真的评选,小学部评选出一等奖8名、二等奖34名、三等奖39名、纪念奖41名;中学部评选出一等奖8名、二等奖19名、三等奖58名、纪念奖42名。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同时也给孩子们留个纪念,丰富他们的个人档案,崇文区档案馆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在获奖作品中精选了162件优秀代表作整理编辑、印制出版了倾注着许多人心血的活动结晶---《我画崇文---崇文区中小学生绘画比赛优秀作品集》,使孩子们心中、眼中崇文的昨天、今天、明天,被长久地凝固在了丹青之中。

国画教案篇(6)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撰写或编辑起来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或案例研究,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对一些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高师美术学理论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以一些典型的美术教学现象为媒介,以问题为向导,分析体验再现的、真实的美术教学情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与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运用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

美术理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论和后现代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已知识经验的过程,将主体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活动相互联结,进而成为内化的知识经验。美术理论类课程案例教学通过创设美术教学论、中外美术史、汉画像石艺术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将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情境结合,从而建构起自己的亲身体验与内化知识。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预测的教育领域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师生关系、评价手段等环节案例教学都依据后现代课程观的理念,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激发提升。

二、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模式

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应用需要将案例课程的设计、案例课堂运用的基本过程和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作为相互关联的部分,引导学生把美术教学理论与技能运用到教学情境中。案例课程的设计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比如,录像案例《苏州园林》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案例在教学中施行的步骤包括案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案例呈现、案例讨论、诠释与总结。案例教学在本质上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案例教学可说是随着系列问题不断深入的思维激发。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要展开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观看案例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录像形式的案例比较感性鲜活,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运用;案例教学进展到更深层面时,可使用凝练的文字形式的案例。在条件允许下,可以运用人物角色扮演、视频播放、实地调查、艺术作坊考察、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新型的案例呈现形式。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师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开发运用

美术教学论课程包括美术教学的前提、美术教学理论的基础、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美术教学设计、美术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美术教育评价、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美术教学研究、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丰富学生对美术教育教学原理的认识。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开始接触美术教学论时会对定义、原理等抽象概念感到枯涩、乏味,由此学习兴趣缺失。引入案例教学,在感性切入的基础上原理更简明清晰,使教学原理和教学实例一体化,具象与抽象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可使学生体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教育教学知识,而且具有实际的教育教学技能;可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景况。通过教学录像等创设现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怎样进行课堂教学。

中外美术史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美术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系统的介绍中外美术的整个发展过程,及各个时期优秀的美术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艺术形式,重点放在绘画部分。使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全过程,并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中外美术史历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对中外美术史料的把握以及对美术发展规律的探讨的兴趣,掌握美术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美术史以及从事艺术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播放中外美术史视频资料、图书馆阅览画册,以及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

国画教案篇(7)

(一)课堂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分析优秀案例,讲解这些案例是如何借鉴传统艺术,从而形成独特风格,使学生了解如何吸收浙江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精髓,借鉴其中的艺术风格和造型元素,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动画作品。通过对案例设计过程的剖析,使学生能够了解整个设计流程,学习并掌握其中的方法。2.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引入实践项目,这个项目有虚拟的,也有来自企业真实的项目,按照项目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设立组长,明确组员的分工,每组完成一个项目。学生通过调研与查阅大量资料,从浙江传统工艺美术艺术中获取灵感,借鉴其造型设计手法,提出创作方案和构想,与企业动画师进行沟通与探讨,从而确定创作方案,制作出有浙江传统工艺美术特色的动画作品。

(二)教学实践与应用

1.展开调研与搜集素材安排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实地调研。学生先后赴浙江省博物馆、西湖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地进行调研,直观而深入地了解了浙江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文化。同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以及网络资源,搜集大量了浙江传统工艺美术的相关图片,作为创作时的参考资料。2.研究与提炼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研究其中的艺术风格,提炼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课程中,安排了大量课堂练习,绘制大量的角色设计的草图。针对人物进行造型提炼,吸取人物中的造型特点,把握适度夸张的表现手法。提炼出来的人物面部造型圆润,神情喜悦;人物服饰,线条柔和,并提炼出人物圆滑的曲线形体特征。在《漫画与插画》、《动画场景设计》等课程中,指导学生提炼出丰富的场景元素,注重表现具有象征意义和夸张效果的场景。夸张其中的景物设计,利用嫁接手法,移植、拼合其他的景物元素,设计出富有想象力的场景。在《动画短片创作》、《FLASH动画》等课程中,指导学生根据其中的风格特点,进行创作,创作出具有原创性、民族化的动画短片。3.创意与创新设计在一系列的动画课程中,指导学生结合浙江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并依据提炼的造型元素,进行创意构思,设计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动画作品。在一系列的动画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探索和尝试多种不同的动画表现风格;要求学生,在作品中既要突出民族化艺术内涵,又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迎合市场需求。

(三)教学成果

1.学生作品通过对浙江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教学应用研究,融入一系列的动画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创作积极性高涨,课堂教学反应良好,并受到广泛好评。2.竞赛成果在本课题的实践环节中,引入设计竞赛,以竞赛促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都能积极相应并参与其中。利用本课题的课堂实践成果,结合竞赛设计要求,创作出富有浙江传统工艺美术艺术特色的动画作品。辅导学生参加的设计竞赛包括:指导学生参加“杭州市大学生科普动漫创意设计竞赛”,获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白金创意比赛”,获入围奖;指导学生参加“中韩现代广告设计大赛”,获铜奖;指导学生参加“安吉竹文化跨界创意设计竞赛”等。

国画教案篇(8)

1956年他60岁时出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又应聘为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兼副院长。1961年,陈之佛应中国邮电之邀,根据他的画作设计"丹顶鹤"纪念邮票一套三枚。并应文化部之邀,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材》,1962年初,当编撰告一段落,回南京休假,终因操劳过度,突然脑溢血急救无效,于1月15日病逝,享年66岁。

观、写、摹、读四字诀,是陈之佛律己教人的金科玉律。陈之佛工笔花鸟创作,无论在构图上、线条上、设色上都有独到之处,别具一格,尤其他对色彩的运用,融合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色彩精华,艳而不俗、淡而有味,让人有百看不厌的舒畅感,被视为当代中国十大名家。1983年精选陈之佛、傅抱石、潘天寿、齐白石、吴昌硕等大师每人十幅杰作,远赴欧、美巡回展出,轰动一时。

国画教案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275-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现代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及企业越来越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是时代赋予的新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的新任务。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于是“一体化教学”逐渐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一体化”教学,是指把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教学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师一体化。简而言之,就是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持续的解决问题,不断地积累起可迁移的经验应用于工作现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提高职场能力。

二、《FLASH动画设计》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Flash是一款优秀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它功能强大,易学易用,深受广大动画从业人员和爱好者欢迎。《FLASH动画设计》是职业院校影视、动漫、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它实践性极强,需要同学们亲自操作才能制作出理想的动画效果。然而,传统的FLASH动画教材却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容枯燥乏味;教学局限于对菜单栏、工具栏使用方法的介绍,案例偏少、实例陈旧,未能很好的与动画制作本身相结合。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学生要么听得晕头转向,要么把教师的授课当作催眠曲,教师累得满头大汗,学生睡得浑浑噩噩。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现软件使用与动画案例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案例制作的同时掌握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在成就感中达到教学目标。

三、《FLASH动画设计》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FLASH动画设计》课程是我任教的主要课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实施了教学内容模块化、讲授方法灵活化、实操训练集约化,从多个环节对该课程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在教学中,着重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从案例选择入手,选取生活中较为常见、易于接受并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互动环节,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教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常采用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采用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

下面以该课程中“引导线动画模块”为例来探索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理念。引导线动画是该课程中重要的章节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能让同学们做出更加随心所欲的动画,也能使动画效果更加生动、逼真。并且这部分内容在动画片中运用也十分频繁,在生活中的实例也较为常见,比如:物体的自由飞行、下雨下雪、树叶飘落、水中游泳等都可以用引导线动画来进行制作。由于这一节的内容相对重要,在传统教室里光凭教师讲解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学场所我们选在实训室来进行,学生人手一台电脑,方便学生做训练。教学方法我采用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案例的精心选定。教学案例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层次、认知能力和兴趣特点,遵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要挑选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关注度高的,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一些案例。上这节课的时候是2013年4月,当时美国与朝鲜剑拔弩张,朝鲜发射导弹引起全球关注,我就以《导弹发射》作为讲授内容。动画效果是世界地图上朝鲜的位置发射一枚导弹,导弹沿一定运行轨迹准确地落在了美国境内,并产生强大的冲击波,爆炸后形成蘑菇云状的滚滚浓烟。最终效果令人震撼,贴近时政,令学生耳目一新。

2.情景的匠心引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我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引入案例。我打趣刚才来上课的路上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朝鲜总统打来的,他委托我帮个忙把朝鲜的导弹发射到美国去。这历史性的时刻,我决定与学生们一起来完成。由于最近媒体一直在关注这个话题,所以语音刚落,就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反响,学生们七嘴八舌,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3.任务的引导分析。这个案例较为复杂,主要用到的知识有: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关键帧的设置等。我把整个项目分成几个小的任务,让学生分阶段、按步骤来完成。在给出任务后我并不急于讲解,而是带领学生一起,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思考并分析任务,找出要完成任务都需要做哪些事情。这时学生的大脑被充分激活,发言积极。学生找出的问题,如果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就让学生在细化任务后独立完成;如果是没有学习过的新的知识点,我将做重点讲解和演示。

4.新知识的耐心讲授。新知识被剥离出来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解引导层的含义,演示引导层动画的操作技巧。重点提出引导层中放置路径,被引导层中放置运动物体,同时路径与物体一定要吸咐。通过讲解与演示,所有任务得到了落实,学生运用新知识完成了任务,并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就感油然而生。

5.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仅仅完成课堂案例,学生可能会对新的知识掌握不牢,不会灵活运用。为此,我安排了“找茬有理”环节,提前把多个引导线动画的实例制作出来,并故意设置一些错误点,让学生去主动地找出每一个案例错误之处并进行纠正,这样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开阔思路,能够举一反三,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6.中肯的效果评价。学生完成任务后,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及时发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把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等。评价时我会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赞扬,使学生以饱满的自信心投入到下节课的学习中。

7.案例的视频教学。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我把本讲所学案例全部做成视频教学,同学们可以到指定网站上观看或下载,方便同学们课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

四、结束语

《FLASH动画设计》课程一体化教学探索实施以来,学生难管难教的局面大大改善,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了;同时我的教学能力也大大提高。今后,我将加快步伐继续在一体化教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以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事半功倍,为我国的动漫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浅析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DB/OL].

国画教案篇(10)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中小学全面铺开。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一方面通过课堂与课外开发并利用中学美术教材资源,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资源。

我在教学中开设了盘子画作为美术活动内容之一,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一定的认识。

一、理论依据

(一)增强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开发并利用好美术教材。

中学美术教材是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发挥教材功能。

(三)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

二、实践研究

下面我以盘子画为例,谈谈实践研究。

盘子画在农村美术教学活动案例――绘制中国历届主席5个,十大元帅10个。

设计思路:通过盘子画在农村美术教学活动案例研究,让学生了解我校的特色课程。盘子画的绘制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可以用水粉绘制颜色鲜艳,容易出效果,同时学生是天生的想象家,绘制盘子画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空间。盘子画绘画步骤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在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其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盘子画”的绘画工具和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写生人物比例准确、有一定的体积感。

3.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动手绘制的方式,经过了解、探究和体验,掌握盘子画的艺术表现形式,理解盘子画的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学习和了解《盘子画》的绘画工具和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以讨论与动手绘制的方式,经过了解、探究和体验,掌握盘子画的艺术表现形式,理解盘子画的审美价值。

(一)盘子画活动场所。

我校的美术室和美术展厅。

(二)课前准备。

1.学生自带白色瓷盘:8寸白色瓷盘10个,12寸瓷盘5个,水粉颜料、水粉笔、圆珠笔、剪刀、胶带、绘制好的铅笔十大元帅和主席简笔画人物稿。

2.教师准备复写纸。

(三)活动过程。

1.趣味性导入。

(1)教师问:同学们谁知道我国的十大元帅是谁吗?学生回答(、、、、、、、、聂荣臻、)。

(2)新中国历代主席是谁?学生回答(、邓小平、、、)。

(3)这些人物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也非常了解他们的故事,那我们把课前绘制的简笔画人物拿出来看看,师生互评。

(4)引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盘子画――人物。

2.欣赏其他学生盘子画作品。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展厅的盘子画作品,让学生了解盘子画绘制方法。

3.分小组合作。

分三组,五人一组,每个人分别选择一个人物:12寸白色圆盘绘制中国历代主席头像5个(、邓小平、、、),8寸白色圆盘绘制中国十大元帅(、、、、、、、、聂荣臻、)。

(四)教师直观演示盘子画人物绘制方法。

1.在A4纸上打好铅笔简笔画人物稿,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简笔画人物,下面放上复写纸,用胶带粘贴在白色瓷盘上。

2.用圆珠笔翻印到白色瓷盘上,教师演示,教学生最后用红色的或者蓝色的圆珠笔比较清晰。

3.水粉上色,先上深色,然后浅色,调色注意重色加黑色,浅色加白色水粉。

(五)学生绘制,教师个别指导。

1.学生绘制盘子画,教师巡视。

2.强调水粉不要涂得太厚,干了容易裂。

(六)学生作品展示。

1.学生盘子画作品:选择8个展示。

2.小组讨论:你觉得哪幅盘子画作品自己比较喜欢,说明你最喜欢它的哪些方面?哪些方面不够好?怎么改进?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优缺点,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作品展示和评讲。

小组代表展示本小组优秀盘子画作品,说一说用色、构图和人物脸部处理的一些独特之处。

小组讨论:你觉得哪幅盘子画人物作品自己比较喜欢,说明你最喜欢它的哪些方面?哪些方面不够好?怎么改进?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优缺点,给予肯定和鼓励。我在教学评价中尊重学生的情感与个性表达,以鼓励为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以激励启发为原则,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

三、教学反思

(一)盘子画在农村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1.以盘子画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盘子画课程教学开展后,全校许多同学自发成立了多个盘子画社团,他收集资料,主动设计盘子画作品,经过努力,盘子画绘制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花鸟画、十二生肖、脸谱、太极人物、风景、装饰花卉等。

2.盘子画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

盘子画大量优秀作品展示在校园展厅,成为我校一大特色,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收集各式各样的白色盘子进行美术创作,同时积极动脑思考,变废为宝。让学生体验到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一切绘画题材都可用于盘子画创作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当今,对盘子画进行美术教学案例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生活质量,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

4.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促进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

学生创作手法熟练、内容丰富多彩。创作的优秀作品形式多样,学习变得主动。

5.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有所提高。

盘子画用于学校美术教学中已有七年,对盘子画进行美术教学案例研究,从根本上为自身的专业成长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和文化基础。我获得了创造的广阔空间,是一次自身专业的成长、对教育真谛的领悟。盘子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教师职业的解放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获得的是智慧的解放、创造性的解放,实现的是自身专业自、课程决策权的回归。

6.尝试利用剪纸进行喷漆的方法,丰富盘子画教学内容。

利用民间剪纸方法进行喷漆盘子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盘子画的创作乐趣。所绘制的盘子画造型简练,图形与镂空的点线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给人以韵律优美、节奏和谐的美感;可以借鉴剪纸的方法创作盘子画,这样的美术作品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很高的美学价值。

(二)成功与不足。

我希望通过盘子画在农村美术教学活动案例研究,获得大量的实践经验,记录活动的文献资料,并为其他农村中学提供一些实战研究案例素材。

这次的案例研究,我把中国的历届国家主席和十大元帅作为绘画主题,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学生意识到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题材。

在绘制盘子画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性强、兴趣浓厚。但是对于人物的技法上不能深入刻画,造成颜色单一,立体感不够强,有待以后加强练习。整体上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盘子画绘制中,非常投入,我对于学生的作品还是非常满意的。盘子画在美术展厅展览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放假回家利用家里的盘子绘制,所以盘子画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提升我校校园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艺术课程标准解读[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国画教案篇(11)

装饰画是以一定材料、工艺制作相结合、相统一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运用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绘制而成的图画。装饰画的理论知识包括装饰画的起源与发展;装饰画图案的变形技法,造型、构图、色彩设计;装饰画的技法,在这些理论知识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使用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法、演示法这些教学方法。

一、讨论法

讨论是一种教师能够控制的多渠道交流方式,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知识、想法、观点。讨论步骤:1. 介绍:把讨论的目的和方法向每个小组做出说明;2. 讨论:小组成员就讨论话题发表意见,互相交流;3. 结束:由各小组对讨论结果作总结发言,老师最后总结。

在装饰画的起源与发展中,讲述了有国内装饰、国外装饰、大师作品的风格流派,国内装饰包括彩陶时期、青铜器时期、汉代画像石、宋代陶瓷时期、唐代壁画、剪纸、年画;国外装饰有古埃及壁画、古希腊瓶画、日本浮世绘、非洲木雕;风格流派包括:洛可可风格、分离派、野兽派、立体主义风格、巴黎画派、超现实主义风格、抽象风格,在讲解这些理论知识时,先讲述一种最早彩陶时期的图案风格特点与当时时代的结合,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个时期或流派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以上网收集资料,在讨论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离题太远,及时指出,保证达到讨论的目的,最后每个组请一位同学讲解自己这一组的意见(每次讨论后请不同的同学发言,使每位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如果讲解有错误,老师及时进行纠正错误,进行补充,如古埃及壁画,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屏幕图片,直观了解古埃及壁画图案的特点,1. 人物的造型特征:人物脸是侧面,眼睛是正面的眼睛,上身呈正面,四肢呈侧面。2. 人物服饰美、人物大小位置的安排反映了当时的古埃及严格的等级制。3. 壁画画面有象形的文字与图案结合等等,通过讨论法,能激发学生思考,对讨论的问题印象更深刻。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将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写成剧本,要求学生在剧中扮演特定的角色,目的是让学生演练接近真实生活的状况,如何处理实际问题,表演结束后进行讨论,让学生给建议,分析怎么用不同的方式处理问题,角色扮演法步骤:1. 准备:写大致的内容;2. 介绍:选出愿意参加演出的学生,其他学生充当观众;3. 表演;4. 结束:将结果与课程的教学目的结合起来。角色扮演法至少需要2人进行表演,在装饰画的分类中有植物装饰画、动物装饰画、风景装饰画、抽象装饰画,对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室内环境中,客厅沙发背景墙、餐厅背景墙、书房、卧室一般摆放什么类型的装饰画,通过老师与学生的角色扮演,老师扮演业主,学生扮演家装设计师,业主家装修完后,各个空间需要装饰,咨询业主:“我家是现代风格,在客厅、餐厅、书房、卧室都需要摆放装饰画。” 设计师:“您家沙发是什么颜色,客厅贴的什么图案的墙纸,客厅的面积,层高,帮助你选择是摆放多幅还是单幅装饰画,装饰画规格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室内色调风格考虑装饰画的色彩与风格。”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学生印象更深刻,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三、案例法

案例可以介绍在制作装饰画过程中怎么绘制,绘制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方法,案例法步骤:1. 介绍案例;2. 分析案例;3. 总结。通过实际的操作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了解装饰画技法,如:纸浆画、沥粉贴金、沥粉画、嵌丝画、粘贴画、漆画、砂画等,将每种技法所需要的材料,制作过程播放给学生观看,并对每一种技法的重点进行分析,最后总结要点,如纸浆画有三个步骤,分别是1. 构图,将自己喜欢的图案绘制在画板上,注意画面简洁饱满。2. 将卫生纸泡好后与丙烯颜色搅拌,然后填进画好的图案中。3. 可以在画面上制作肌理效果。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制作过程,更直接,更清晰,一目了然。

四、演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