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国画教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1 10:11:33

国画教学论文

国画教学论文篇(1)

如《熊猫》一课,首先是让学生观看熊猫的图片或让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熊猫的故事等,在学生了解了有关熊猫的结构后讨论一下用墨的处理。再让学生分析熊猫的生活习性,或者讲述熊猫有关的动画片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形象以及周围环境作进步的练习,并且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给予创作的空间。

二、改变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我在课堂教学中如《猴子》一课,是让学生观看猴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猴子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猴子的画法了解了,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三、多渠道,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进言:“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要求。②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③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

1、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如:学生之间或师生间共同讨论如何完成一幅画,例《公鸡》一课,在表现了公鸡以后,背景的处理可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2、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如:①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例画树干等。②没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等等,这样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内容形式多,学生热情高。

传统的国画教学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如描绘“我的家长”、“窗前”、“校园”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五、工具材料的更新,使学生产生新奇。

受到传统国画的影响,学生头脑中绘画国画的材料是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而我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用水粉颜料,并且能用水粉画的方法作画,还可以用油画棒等材料来作画,这样学生在材料的应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乐意利用其它各种材料来进行绘画,效果也十分理想、兴趣很高。

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教学形式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当学生刚进入课堂,教师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对水墨画十分地生疏。若以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机械地临摹老师的范画,学生易产生厌烦,从而讨论画画,使他们失去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让学生听一则有趣的故事,即:“吴大帝孙权,让曹不兴画屏风,曹误落笔为素,因就作蝇,既进,权以生蝇,举手弹之。”来调动兴趣,然后在纸上示范点上一点墨,让学生想可以画些什么?(如蝌蚪、甲虫等)再进行合理的示范,随即让学生来尝试。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学生的作业中可看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

(二)用“玩”来训练绘画的技法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份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再如,利用写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中,侧、逆、顿锋的应用以及色彩知识的掌握。即,让学生用平时写字的方法在宣纸上用墨写上字,可以把字拆开、叠加、拼合等方法进行书写,写时也可用各种运笔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间填上颜色。通过训练学生对各种用笔、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这也是我们中、小学生校的美术教育的要求,不是惯常的“抓两头,带中间”的所谓“正态分布”式的教育,而是让每个受教育的学生都能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或“跳一跳,吃苹果”的润泽和成长的完善化教育。

(三)故事的导入,提高学生的知识

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名人轶事也多,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面,领略国画艺术的优秀有着很大的作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了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故事、“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马一角,夏半边”、山人的“

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的旧江山”、“哭之、笑之”、齐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画画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学国画的乐趣。(四)利用范例,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取得知识的重要步骤。”观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往往看得少,对事物极其生疏,如在画“老虎头”这一课,老师对老虎的各个结构分析清楚,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下老虎的各种神态,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老虎各不相同,发火的老虎用红色。也有用各咱颜色,如在画老虎头四周的毛时,有的学生用干笔来画,体现出了笔的质感,这说明他们是用自己的感受来进行创作。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利用各种不同的范例的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较满意的作品,从而传授些构图等知识,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绘画的基本知识。

(五)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来临习梅、兰、竹、菊等花卉、山水、鱼虫等,一节课是临习为主,而学生自己主观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做着机械的练习,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画“脸谱”,我让学生先看几十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和其他不同形式的脸谱,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绘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创作出来的作品吼十分新颖。再如画“猴子”,先讲清猴子的结构,老师进行示范,强调用笔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各种猴子的动作表演,再讲述有关猴子的有趣的事情,如母子情等,可观看录像让学生对猴子有更深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了知识,也表现了自己的长处,使得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国画教学论文篇(2)

2.我国高校国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方法

2.1以线为主,突出国画艺术

素描讲究的是以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这种线在实质上是不存在的,它只代表物体的边界,给人们展现一种视觉上的幻觉。在我国国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中,以线为主来表现国画的艺术感,在我国国画当中,名族风格比较重,反应了我国各地人民的慷慨激情[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根据我国国画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利用线对物体结构进行塑造,从而表现出我国国画的艺术本质。例如在仇东的《论道》中,运用线条的开始,消失和中断来画出边界,并且形成平面,也可使色彩至边界而上。线条的粗细能表现物体的变化,甚至光和影也可用线条的笔触变化表现出来,色彩明暗凸出了主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将我国国画的整体艺术感展现出来。

2.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当前高校教学当中,在我国国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利用大量的素描图片和资料进行素描教学,不断扩宽学生的视野[3]。同时,高校还应适当的鼓励学生走出画室,亲近自然,在自然环境中熏陶学生的思维创作能力。从而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从而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2.3加大素描教学材料的运用

在当代素描所用的工具有铅笔、钢笔、炭笔,铅笔在用线造型中能够很好的塑造成物体结构,将物体的造型完美的展现出来,同时还能随时的修改,钢笔在素描中可以将所要表达的物体展现的纤细流利,收放自如[4]。而炭笔可以很好的表现出画质的色彩感,在我国国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中,加大这些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一幅素描作品利用不同的画笔进行塑造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艺术感,作为高校老师,首先自己应该多进行绘画材料的运用,从中找出有效的方法,从而进行素描教学的时候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这些绘画材料的运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将国画专业素描表现的更加深刻。

国画教学论文篇(3)

中国山水画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我们民族在山水文化上的优秀传统,她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内容,她伴随着我们的文明发生并发展,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语言和审美境界,成为了古代文人和现当代山水画家们毕生追求的一门优秀艺术。中国文人寄情山水田园的思想特质在山水画里体现得最为突出,许多文人雅士喜欢山水并绘制山水画。自魏晋以来,山水画艺术得到长足发展,到宋元时期达到顶峰。古人历代创造的不朽杰作在召唤我们努力学习的同时,也为当代的山水画艺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山水画作为当今高等艺术院校重要的专业课程,经历了从师徒言传到学校教育的发展过程,当代山水画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着。今天,山水画艺术的教学呈现出多元探索的状态:一部分教师重视古代山水画传统的教学,注重追求古代文人画的符号化、抽象化的境界并付诸实践;一部分教师则重视师法造化,面对自然,走写生和创作相结合的道路,更加注重追求人生回归的艺术情怀;还有的山水画教师受西方现当代艺术流派的影响,求助于特殊肌理和抽象语言的综合表现,在倾向于现代水墨的探索中通过现代人文意识去触摸天人合一的境界。WWW.133229.coM这三路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共同发展和相互交揉形成了当代山水画坛新的教学格局。然而,作为高校美术学科中国画专业教学内容之一的山水画教学实践该何去何从,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如何更新教学内容等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每一个教育实践者,笔者想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提高学生理论修养和增设相关理论课程

山水画的学习,理论知识是关键,只了解山水画理论的基本方面是不够的,中国的山水文化和山水画艺术博大精深,其构图布势、风格意韵、人文关怀诸方面的认识才是根本,然而这类知识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不愿触及,这使学生在宏观上失去坐标,迷失方位。教师作为先行者,应提前对相关理论材料进行梳理加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与学生需要分发下去供交流参考,使班级教学形成研究理论的良好氛围。

学生需要的理论课程是多方面的,其中应至少包括哲学、文化、历史和美学理论著作等,还应有与山水画艺术相关的理论文献的阅读。根据笔者个人经验,学生应该阅读的有关山水画理论著作有郭熙的《林泉高致》,宗炳的《画山水序》,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潘运告的《唐五代画论》、《宣和画谱》、《宋人画论》、《元代书画论》、《明代画论》、《清代画论》,朱良志的《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杨大年的《中国历代画论采英》,张强的《中国山水画学》、《中国画论体系》、《国画现代形态》、《中国绘画美学》,陈传席的《中国山水画史》,愈建华的《中国画论类编》,杨成寅的《视觉美》等诸多对学习山水画有帮助的理论书籍和绘画文献。

阅读应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将有关理论著作和文献资料,细致分析,合理分解,找出规律,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另外,最好定期与学生谈阅读感受,或者经常组织主体鲜明的理论知识辩论和论坛。千万不可忽视学生的理论修养,当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做到在教学中有源源不断的知识带给学生。

二、要注意临摹的深度并加大写生教学环节的训练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生临摹的深度和广度。山水画的临摹教学是学习山水画艺术的重要一课和基础一课,历代山水画名家都非常重视学习传统技法。对于临摹来讲,其前提是会赏析,山水画赏析的必要性往往被我们在山水画教学初期忽视了,其实,只有读懂了作品的内涵,了解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构思立意、形式技巧、笔墨语言等等,实践起来才不致于盲从,才会有分寸,才能深入挖掘传统资源,达到学习、借鉴、转化、吸收、提升的最终目的。古人讲“师其意不师其技”,师其意者为上,要学好山水画就要临对范图,更要领悟古人用意所在。

传统山水画的教学是要让学生了解山水画在美术史上的独特意义,赏析山水画的经典作品和继承发展。对山水画传统中要求掌握的树石画法、皴擦技法和构图布局规律的知识要结合具体理论,逐一掌握。山水画临摹是个艰苦复杂的过程,山水画景物繁多,层次丰富,绘制过程中要有耐心,临摹过程中还要做到胆大心细,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临习热情,变枯燥临摹成为主动的求知过程。临摹中应注重临摹广度和知识的全面性,一般先要侧重一个时代的一家之法学好吃透,然后再换另一家学习,山水画的临摹应该遵循从隋唐临本开始,先进行工笔山水画的学习,等学生有了一定笔墨造型基础后,再从宋代山水名家中选择几家作为学习对象来重点研究。

在临摹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审美方向的辅导,要让学生从临摹教学的一开始就学着用个人审美眼光和个性化的观点审视传统山水文化,用自己之个性去感悟古人之个性;用自己之特殊去感悟古人之特殊;用自己之创造去感受古人之创造。在临摹课堂上,必须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把学习路子走正,还要保证学生的临摹时间,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花大力气临摹一批传统山水画经典名作。毕竟厚积才能薄发,传统山水画教学的最高要求就是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还要用最大的力气打出来。

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写生教学环节的训练和生活感受的山水画写生是很好的提高学生绘画水平及能力的有效途径,自徐悲鸿引西方对景写生之法以来,无数画家得到益处。写生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写生中做到真正消化好从临摹中学到的笔墨规律,并努力找寻属于自己的表现形式和绘画语言。山水画写生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提炼能力和综合表达的能力,是山水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高校的全日制教学有着优越的写生条件,应多组织学生下乡写生采风,把写生的重点放在观察方法的转变和笔墨语言的组织上。因为写生是创作的搜集素材阶段,所以还要有意识去探索地域特征,找到事物的典型性并尽量与自己的内在追求统一起来,从写生开始积累感受和表达冲动。写生环节就是到自然中具体研究客观事物,寻找规律,学生应在老师指导下深入研究消化传统知识和技法,去开掘自然之妙,打开自己的心灵,找到表现自然和内心情感的笔墨语言和审美图式,克服缺乏情绪调动和缺失个性化认识等通病,打开属于自己的精神状态。写生是直接面对自然的艺术行为,既要写景又要写情,不应只是关注自然物像的表面形态,还要研究其内在变化规律,找出共性,并渗透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主观期待。

山水画写生造境应是长时间关注的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身示范,循序渐进。山水写生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不同时期记录的不同感受做定期辅导,把学生产生的不同心境作全面纪录和整理,还要引导学生多想像,与记忆中的某些场景发生联想并锻炼学生组合能力,正所谓“移花接木”、“迁想妙得”。写生中我们主张稳扎稳打,利用个体的独特感受去观察自然,表达自然,从情感深处贴近生活,练就学生的主观洞察力,学会将美的事物加工组合,践行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原则。

三、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山水画创作

强化富有开拓精神的山水画创作教学是高校山水画教学的延伸环节。山水画创作的教学是最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全面继承吸收古典山水绘画资源后,学生应抛弃急功近利和浮躁的情绪,走向生活,走人自然,走进内心,尝试展开属于自己的山水创作之路。教师的教学应通过给学生分析大量的创作实例,使之逐渐找到自己的切人点并深入挖掘,教师要做好解决突发事件的准备,对于当下学术界普遍关注的创作问题,学生要泰然处之,教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西方艺术思潮的诸多影响,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个人坚定的民族文化立场。我们主张学生应在教师的辅导和鼓励下选定属于自己研究的绘画方向,并深入探索和用于实践,从而绘制出一系列有说服力的山水画作品。我们在山水画创作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独特、创造为核心的教学思路,既要印证传统又要摆脱束缚走向自由,正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

四、山水画教学要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首先,是教与学的关系。美术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心灵交流非常重要。教师要与学生经常谈作品、谈感觉、谈心情,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外出写生时,教师尽量与学生同吃同住,保持亲近,在指导写生时,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作品进度和学习规律,随时挽救一些转瞬即失的好想法与好感受,这样才真正起到教师的点拨作用并使学生可持续进步。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的用自己良好的修养、熟练的技巧影响感召学生,并做到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进步,让学生明确知晓自己的探索道路是正确的。

其次,是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教师在布置作业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命题时要有一定的量和深度,并且最好因人而异并有关联性。没有数量的要求难以提高质量,但盲目追求数量也会影响质量的提升,由于学生接触山水画时间有限,在绘画工具和艺术语言的训练中,要适当安排学生多练习写字和体会用笔。山水临摹课程期间要保证质量并很好的控制数量,山水写生与创作环节中需要多画稿子,反复修订,力求逐渐找到自己的语言符号。

国画教学论文篇(4)

值得反思的是,“师带徒”的教学方法局限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效法前人和教师的同时而有了依赖性,并且由于教师的风格以及观点等先入为主而使学生受其左右,自主学习的能力被大大限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认为学生的创作和思考缺乏创造力,但我们没有深入思考正是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要改良传统教学方法,使中国画教育也能跟上时展和现代教育的步伐。中国画的教学应积极探讨和研究更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师带徒”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有利的应该保留,但对于其存在的不足与弊端,不能视而不见,我们的中国画教学同样也需要不断创新。笔者认为,解决“师带徒”式教学方法的不足,可以尝试在中国画教学中更多地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现今的教学中运用已经较为广泛,尤其是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及医学教育方面成效显著。这种教学方法,以探寻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中国画教学方法将旨在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使教师从重视技法技能的传授转变成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来;同时也使学生从被动继承转变成主动钻研。也就是说这种中国画教学方法是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及中心,教师的教学将始终围绕这一教学目的展开,让学生在带着问题的学习中激发兴趣与潜能,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改变从教师和教材获取信息的单一途径为合理运用书籍网络等多渠道获取学习信息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把短期教学效果的展现变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中构建自己好的学习方式,为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找到更长效的方法,笔者认为,这才是有效的教学。

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中国画教学方法,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在教学实践中,把“问题”作为课程开展的主线,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把“问题”落到实处。教学开展之前,教师要在备课期间结合教学计划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符合课程内容及学生已有的水平,设计的问题要表述明晰、难易得当,针对学生对设计的问题可能遇到的难点要有提前的预判,以便给出较具参考意义的答案;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提出问题,这一阶段可运用分组研讨及独立回答等多种形式进行,并根据课程相关性及进度,安排课上要提出的问题和课下思考的问题,以及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给自己提出的问题等;课程进行过程中对问题的研究是整个教学的重点,这一阶段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最为显露成效的部分,无论是团队合作的分组研究还是独立思考完成研究,学生多在这一阶段获取大量信息,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将为今后的自主学习积累经验,学生在研究的同时又会衍生出许多问题,以向教师提出问题、向同学提出问题、向自己提出问题等方式带来更为丰富和多样的问题及答案,这也将使学生的学习收获成倍增长;每一阶段的教学都以解决问题来完成,当然这种完成并不应以唯一的答案或者教师的所谓权威答案为终结,教学的过程或者说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教学所需要的完结,当然,这种问题的完结也是另一问题的开始,始终有问题的存在也将是终身学习的动力。

在以问题为基础的中国画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中心,教师作为辅助力量贯穿整个教学,帮助引导鼓励学生完成问题的各个环节。在传统的中国画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是对以往传统方式的变革。在这个变革过程中,运用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临摹、写生、创作及学习理论知识,找出学习的问题所在,并积极地去想办法解决,又在过程中生成新的问题,而后再解决问题,这正是一个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积极思考的良性发展过程。大量的交流互动和团队合作也将为较单一的教学形式带来生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学习方式。

作者:姜英俊

国画教学论文篇(5)

中国画是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画不仅保持而且发展了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造型特点和各种笔墨技法。任何完美而精湛的思想和技法的形成,都不可能由某一个人完成,虽然他可以是个集大成者。但却是集历代前辈创新思想和技法之大成。因此,中国画美学思想、造型理论和技法所取得的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历代智慧继承和发展的结果,而这一代代的延续,只能由教育来联接,即传统美术教育的师徒传承教育。

近年来,国学热的兴起虽然给中国画带来了些许光明,但是中国画教育的发展,受历史的局限与工业化社会的激化,越来越偏离中国艺术精神的本体,无论教育观念还是教学形式都表现出与中国画优秀传统的异化趋势。要么是用毛笔解决素描问题的西画式教育,已经失去了中国画的精髓;要么是临摹、临摹、再临摹的“依葫芦画瓢”,这样的复制古画,没有时代特征,中国画很难得到发展;要么是彻底抛弃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与美学思想,这样的创新完全没有了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超出了中国画学科的范畴,显然已经不是中国画了。过分强调创新与矫枉过正的中西合璧的背后,是中国画审美标准、批评传统与法则、笔墨气韵以及赖以生存的经典元素(笔墨、线条等)等的缺失,并且催生了艺术创作的浮躁心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传统艺术的忽视和教学方向的错误,导致中国画研究的学术性和教学质量普遍降低,造成中国画教育发展的困境。

中国画是一种从表现手法到审美理念体现着中国人生存状态、审美追求、思维意趣、原生品性,蕴育着中国艺术精神的艺术样式,其形态即指包括作画材料、器具、样式、风格在内的,有着体现中国技术运用、组织结构,以及依存着的思维框架的整体形态。当代高校中国画教学范畴当然应该针对广义的中国画。广义的中国画,包括晋、唐、宋、元、明、清,所有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的所有绘画。其中,不但包括水墨的、写意,还包括色彩的、工笔的。继承传统艺术精神也不应该以画家的身份做选择,所以广义的中国画,也应该包括壁画、中国民间绘画等。今天中国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就在于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当代高校中国画教育的目标,就在于通过对经典绘画的教学,使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得以更加广泛的继承、传播和发扬。

二、当代中国画教育的现状

现如今中国画教学的现状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期间临摹作业水平还可以,但自身创作,对临摹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却很不足。学生学习上很“机械”,虽然了解了一定的“线基础”,但是却不会进一步运用从而造成学业上很难提高,时间一长会觉的上课内容很“古板”“枯燥”,无法深入。从而很快转移学习兴趣,这样不利于教学的发展,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再加上由于商品经济对社会的冲击,现代的学生不可能穷经皓首安心于纯粹的书画研究之中,生存的压力使得一部分学生往往将学习美术仅作为谋生的起点(文凭),而不在于艺术的追求,在此背景下传统中国画逐渐丧失了其传统的文化语境和精神内涵,使绘画商业化和庸俗化。绘画工具和绘画心态的改变给中国传统绘画教学及其创新带来了挑战,传统文化语境的缺失使中国传统文化步入了濒临灭绝、走向消亡的危险境地。

对于中国画教育来说,其课程体系注重“营养均衡”,要求学生要修很多科目的课程,多个科目的必修占用了主干科目的学习时间和经历,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中国画学生都有“万精油”的通病。由于高考加试科目的限制,导致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后,绘画专业或涉及绘画的专业(如美术学)的课程设置也必然包含素描、色彩、速写这些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后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素描和色彩上,再加上传统中国画艺术文化课程教学较少,导致学生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缺乏修养。美术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以美术史,美术概论、艺术概论以及艺术美学等作为主修课程,但文化课程例如中国历史、哲学、古代文学、书法、篆刻以及传统中国画论的教学与研究则是非常薄弱,中国教学与科研滞后于创作,反过来又限制创作水平的提高,高校毕业以后踏入社会的美术教育岗位的美术教师,由于受自身理论修养的限制,在从事艺术评论与鉴赏时很难再得到深入和提高,进而影响下一代的知识体系。正是这种普遍在理论上的“贫血”,才形成艺术教育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导致学生一代不如一代。

三、当代中国画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位美国画家曾对刘汝醴先生说:“对于中国画的发展,必然根植在中国艺术传统的基础上,脱离传统的发展,我看只能是瞎发展。”潘天寿先生早在1963年就告诫:“创新离不开中国画的传统和特点。中国画讲究传统笔墨技法,讲气韵和线的应用。只强调创新,不重视传统是片面的,只讲传统,而忽视创新,是守旧复古,也是片面的。创新应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发挥中国画的特点,保持中国民族特色不是要我们走古人走过的老路而一成不变。陈陈相因,甘为古人的奴隶,绘画就永远没有进步。”潘先生一席话,实际说出了,中国画在求发展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的道理。

中国传统绘画的优秀传统是要传承下来的,中西文化的冲突已经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西方思想主导艺术发展方向的话语权,西方艺术潮流也己经成为中国新文化艺术的主要营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中国画,从哲学、民族、文化、心理等多方面与西方文化及其教学方法、手段都有冲击、碰撞。面对历史的变迁,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继承中出现断裂,我们只有把中国画的教育放到整个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才能保持它的民族性与经典性。在开放的中国文化市场环境下,要正确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在中西文化大交流的历史背景之下我们必须要重新归置中国文化结构,复兴民族文化大业,建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画教学体制。这就要求中国画的教学应该在中国传统的哲学观、美学观、方法论的理论指导之下,结合现代美术教学、绘画实践以及其他一切文化成果来进行。这就要首先肯定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要对传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传统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对中国从古至今的画论和画评也要认真研究、读透。中国画是开放性的,要有吐故纳新、包容接纳外来文化的胸襟,对于外来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收西画中的精华成分以后要能转化为自己的营养,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画教学体制而不会沦为其他文化的附庸。

参考文献:

国画教学论文篇(6)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画学思想吸引着历代无数的文人墨客沉迷其中,山水画作为中国画体系里发展的最完善的一门画科,历来备受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所钟爱,并且在历代先贤们的精心研究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与个性语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我们后来学者来说,山水画取得的成就即吸引着我们去学习又给我们在以后的创新上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以下两点重要意义:意识对当前的学院的山水画专业教育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二是通过研究,找寻其自身发展规律,为我们今后的创新之路探索一个可行的方向。

一、传统山水画教学的历史形态

中国山水画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翻开中国山水画历史的册页,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山水画发展的一条主线:魏晋时期的山水画只是处在一种萌芽的状态,当时的人物画是中国画的主体。在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四起,一些士大夫及文人墨客纷纷“循迹山林,全其岁月,每于闲散之余,以绘画写烟霞泉石,美人芳草之思,以为消遣。”这段时期恰恰促进了山水画的发展,山水画与此时期完全独立出来。及至隋唐时代,尤其是盛唐时期,中国绘画全面发展,山水画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语言。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虽然这个时期很短暂,但对于绘画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转变,即在后蜀、南唐时期,统治者均喜爱文学艺术,并开设翰林画院,召集天下绘画名士。这是皇宫画院的最早雏形。

二、现代中国画的教学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艺术语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山水式出现,而是使以学生画的表现很注重情感体现和对自然景物的艺术表达。在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中,山水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理论上的讲授,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感受和表现,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目前,在师范类高等院校的教学中,山水画教学开设的课程有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等,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任务,临摹、写生、创作三者之间在教学中所担任的角色也是不相同的。山水画临摹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作品整体风格和表现技法的了解与掌握,山水画写生是侧重于学生对客观景物审美取向的培养和表达,而山水画创作侧重于学生的个性培养。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从绘画的规律上来看,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这三者之间既有着必然的联系,又有着内在的差别,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就构成了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形象语言,这种语言是在教学中来逐步实施和完善的。

(一)中国山水画基础理论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美术理论是艺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这对艺术的实践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他们所反映出来的审美意识差别很大,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学生的这种审美情感又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环境和年龄的限制。所以,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课堂教学这样一个过程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这个良好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来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是受环境的限制和影响的。我们抛开课堂教学,还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课堂教学不再是以传统的方式出现,而是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得以显现。中国画基础理论的教学,也正是为达到学生积极参与为目的,教师创设情景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审美能力,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山水画基础理论教学对学生表现意识的培养

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情感的体现作为基础理论教学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这种反映和反应,其形式都是主观的”。中国画的表现来源于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分析,在山水画基础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客观认识和主观情感表达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中国山水画的表达方式,不是单纯来再现自然景物,客观的景物是需要艺术的概括和艺术的取舍,我们要对自然物象进行主观的艺术表现,这里就带有自我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如果单纯地来再现景物,我们就没有绘画艺术可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但是我们不能照搬不变。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来描绘自然景物,那么就无从谈起情感的体现和表达了,我们的感受也会因此而受到限制和束缚。对于中国山水画的感受,主要是源于我们的观察理解、生活经验和真实感受。山水画写生的目的,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所完成的画面都一样,而是在山水画客观规律表现的基础上,充分表现自我的感受。因而,在山水画教学中,强化学生对情感和感性的培养,并且通过山水画的训练,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情感表达。

(三)中国山水画基础理论教学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美术创作构思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一切认识活动都要从实践开始,都要从感觉开始”。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实践是美术创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自然的观察、理解和感受,使我们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不断去发掘生活中的真实美感,从而来表现景物的相貌特征。中国山水画的基础训练,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简单教学和临摹,更应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去观察事物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山真水的真实感受。在大自然中进行写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为,写生是学生对自然的进一步认识,也是为创作收集素材的重要环节,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自然的感知、概括和创造能力,又能加 强他们对笔墨的认识。在写生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从而锻炼学生运用不同风格的艺术语言,把学生从单纯的课堂学习中引导出来,提高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艺术表现过程中要强化学习的目的性,引导学生掌握艺术创作语言,以及笔墨的运用和表现规律,并让学生积极地去尝试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综合素质。

三、中国画教学与绘画的弊端

中国画发展至今,通过各民族的交融和各流派画家的努力和发扬,逐渐形成一门系统的艺术。而当代的中国画面临着与古代社会迥然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教育方式也由古代“师傅带徒弟”式转变为学院式系统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绘画经验,另一方面,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和思想内涵由于西方文化和绘画的影响自身也在寻求着体格转变。其弊端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专业技能忽视理论研究

2.学生重临摹轻实践

3.脱离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四、如何正确的教育引导学生的绘画方向

在中国画向左还是向右的十字路口,中国国画家每前进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而国画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与中国国画目前的生存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在中西艺术交融期引导中国画教育走向良性发展之路,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1.加强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当代社会,功利主义无时不刻在侵蚀着艺术市场,学生很容易受到物欲的诱惑而扼杀自己的艺术生命。反观近几年来学生的创作,格调不高也成为中国画教育失败的见证品。基于此,笔者认为,国画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迫切紧要的。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只有了解中国古典文化,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画的精神,从而深入中国画的哲学。从根源研习中国古典文化,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才是深入了解中国画的不二法门。

2.加强学生对中国画绘画理论的学习

笔者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曾问学生有没有读过石涛的《画语录》,二十多学生中无人回答。中国绘画理论在古代有许多画家曾总结过,由此可以看出,绘画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为不致使学生沦为“画匠’’之流,当代教育者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画绘画理论的学习。然而,另一方面,令笔者颇感惋惜。中国现代绘画理论诸多,尤其是现代流派关于中国画构图及笔墨技法的探讨更是数不胜数,当然其中必不乏有见解的书籍,但是每个画家对中国画都有自己的理解,其中也难免有偏差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学校应当选取较理性的书目供学生参考,并引入古代绘画理论教学,以期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绘画章法的认识。

3.适当引导学生对于西方绘画的学习

加强学生对于西方绘画的学习有无必要,笔者与同系同事交流时引起不小的争论。因学生在考入大学之前一直是研习西方绘画,并以此考入中国画系,应当具备一定的西画知识,并打下了一定的西方绘画基础,那么进入国画系之后,再研习西方绘画是否有必要昵?笔者认为,进行西画的在学习对于当今学院里的国画系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其一,作为入学考试的考核科目,学生在入学前学习的绘画实际上与西方绘画已经有很大出入,它变成了一种“中国应试教育式的西方绘画”。学生大多为了考取某院校,突击学习,对西方绘画技法况且是“速成”的,怎么能对西方绘画有更深入的研究呢。其二,西式绘画的构图、造型以及用色与中国画的面貌迥然不同,学生只有深入其中,亲身感受方能感融笔法和绘画观念的差异,从而在以后的创作中有更深入的思考。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作意识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当前中国山水画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谢远观浅谈中国山水画教学的传统与创新科教园地出版2009年第8期

国画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学生;学习;传统绘画;传统文化

1高校艺术教学的现状

随着艺术的扩大招生,使得很多学生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心态和目的也存在不同的想法,即并不是100%的学生出于对艺术的热爱,所以在他们学习期间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学习状态。这也无疑使教师的教学面临一定的难度,目前大约有10%的艺术生由于基础太差,入学后表现出根本不想学习的状态;25%的学生虽然想学习,但因为技能差,艺术追求不高;45%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课,也能按时完成作业,但艺术思维和创新不够;而20%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维和想法大胆而活跃。

目前高校艺术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重技法而轻理论。很多教师和学生都重视专业技能而不重视艺术素养及理论的培养,教学过程未能真正体现高校艺术生的综合素质。②对中国传统思想在绘画上的认识不够。由于艺术的种类繁多,学生爱好也有不同,所以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相对匮乏,而且缺少判断力。③技能培养体现不明显。艺术生过于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又存在偏见,故表现为文化素质差,艺术论文质量不高。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学生有必要从中国传统绘画对于艺术素养的要求这个层面上提高自身的学识理论和文化素质。

2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意义

2.1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学习意义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一种空间形态和心灵的呈现,绘画的成功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从理论意义上讲它是特定文化系统中的思想意识的反映,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同时也是对绘画技艺的深层解读。国内学术界涉及传统绘画对学生艺术素养方面的论著如刘曦林的《中国画与现代中国》,靳尚谊的《中国画教学的关键是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刘大力的《高等艺术教育教学研究》,姜澄清的《哲学与画学》等等大量论著。[1]这些著述分别从艺术的角度阐明了对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已有论著从艺术理论为切入点分别将传统艺术中的哲学思维放在现当代艺术环境下阐述其发展态势,从绘画主张中探究其艺术教育的诸多现实问题。美国学者高居翰的《山外山》,书中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境界。[2]这些研究侧重学生从艺术中吸收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借此提升自身的艺术素质,或进一步将思想纳入艺术表现中;或在艺术形式上提出吸纳传统文化。另外,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此作专门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空间。

2.2对体会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

传统绘画形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对传统绘画的影响及所涉及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引入课堂,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提升艺术课堂及学科的特色,使实践技能教学具有高效性和实用性。

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有利于提高艺术的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充分将历代文人绘画理论及相关国学精神渗透到绘画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水平,增强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表现如下:第一,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深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和认识。第二,较为完备地分析学生在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基础上所达到的思想意识的升华,从而激发对于传统文化的正确解读。第三,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付诸于绘画实践,从而更好地指导其艺术行为。第四,更好地辨别和看待当下现代后现代艺术风格的流变,端正艺术学习的态度。第五,有助于国学的发扬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艺术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传统绘画对中国传统思想进行了诸多艺术层面的阐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传统的绘画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既不是封闭的,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壮大自己,延续自己的,同时中国绘画又有自己一贯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如何解读传统绘画的精神实质,理解个中的深层命题。怎样品评可以感观、可以心观、可以画观的传统艺术,以及如何跳开传统绘画的皮毛之争,鞭辟入里,发现新见以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有非常大的潜力,但现在的在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相对匮乏,而且缺少兴趣,所以教师教学面临一定的难度,老师既要把正确的观念灌输给他们,又要保持教学的稳定性和把握一定的依据性,让学生学有所长和学有所依,从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怎么看待传统,也是艺术教学中要明确的问题。中国的传统艺术是通过长期的传承,发展中又不断淘汰掉糟粕,增加进精华,经过长期的论证才得以传承的,而艺术发展是一个继往开来的过程,艺术的发展只有根植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所以传统并不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反而会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3如何通过学习传统绘画艺术去体会传统文化

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对绘画理论的学习现状,以老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作为传统绘画艺术的指导思想,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艺术教育建构观对艺术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使高等艺术教育真正体现其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判别能力、创作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面对现当代文化思潮多元发展下的传统文化弘扬发展问题,高校艺术生对于自身艺术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和发扬传统文化艺术的特殊使命已提上日程,为此,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应该结合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生发展过程分阶段分类别进行全方位探讨。从传统文化各个观点的宏观视野和与传统绘画艺术相关联的角度,注重动态静态的结合,揭示传统绘画艺术思想所包含的哲学、伦理、宗教、教育、文学、史学以及美学等各种情状,同时必须在进行艺术学习的同时更要懂得绘画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以自身的学习现状出发,结合在学习中接受不同知识的心理特点,归纳演绎、综合分析其内在的联系。

总之,学生的艺术学习最主要的还是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并且要善于总结和论证传统绘画形式在艺术作品中的渗透,要全方位的、立体的认识和思考,从中提炼出绘画艺术语言的文化思维模式,以及在历史积淀中形成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国画教学论文篇(8)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华民族璀璨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画发展到了经济繁荣的今天,走向了衰落。尤其高校国画教育日趋走向了没落,究其原因很多,有其教育制度的缺陷,也有其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因素。尤其是当今的艺术教育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画的发展,在中国的大地上进行着轰轰烈烈的西画教育,不知道谁之过?作为中华民族之孙,我们只有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才能对继承和弘扬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之精髓和艺术之精神。

一、我国高校国画教育走向衰微的主要因素

当前,我国高校美术学专业的国画教学日益走向衰微,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高校艺术生源的国画基础缺失与文化素质较低,很多艺术生在高中阶段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无法实现本科梦,于是很多学生选择了考美术专业这个所谓的“捷径”,这些学生经过短期的美术基础培训,很容易拿到所谓的专业合格证书,毕竟现在大学扩招,专业录取分数线很低,文化课成绩要求更低,从而导致高校美术生源质量的严重下降。其次,我国艺术基础教育的薄弱决定了国画教育的衰微。中小学美术教育几乎走形式,要么就不开设,要么开设也只是摆设,没有真正的专业国画教师从事国画教学,学生压根没有任何国画基础,上了大学还不知道国画为何物,更不上笔墨功底和国画理论了。第三,我国美术高考内容缺失了国画教育内容,考的是西洋绘画内容,走向了西洋画教育的道路,在中国土地上培育西洋画的新苗。纵观我国近年来的美术高考内容,都是素描、水彩、水粉、速写之类的西洋绘画内容,无形之中把美术教育引向了西画教育,这种“扬西抑中”的做法无疑是高校中国画教育走向衰落最大罪魁祸首。第四,由于学生从小就缺乏笔墨书法功底,在高校就是想学国画都是那么艰难,因为笔墨技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短短的两年之内想打好坚实的国画基础比较艰难,别说什么国画创作了。第五,高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教学模式不但老化陈旧,而且采取西洋美术教学模式,重视西画基础教学,缺乏国画基础教学,教育导向已经严重偏离本土艺术教育,导致学生最终选择西画众多,选择国画专业的学生寥寥无几。以上几个主要原因就是导致我国高校国画教育走向衰微的主要因素,如果不改变上述这些现状,我国的国画教育将不堪设想。

二、 我国高校国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由于我国艺术教育偏离了“主航道”,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土国画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艺术成就,到了今天却成了末日黄花,得不到世人的重视,得不到教育部门的重视,相反把外国的艺术教育引入中国后却了成了“座上宾”,这种崇洋的做法实在有损中国人的自尊心。我们不反对吸收借鉴西洋绘画的技法,但不能因此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给抛弃了。虽然我们高校国画教育还在进行,但是它的没落不完全是时展造就的,而是一种人为的教育偏向导致的,是一种有意识的误导造成的。长此以往,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国画艺术将岌岌可危,没有这种忧患意识是很可怕的。所以有识之士要警醒起来,极力倡导我国的国画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在中小学普及中国画教育势在必行。只有打下坚实的国画基础,才能为高校输送大批合格的生源,也有利于高校培养顶尖的艺术人才。高校国画教学也要随之发生重大改变,不能再因循守旧,要打破常规,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极力改变陈旧的思想,把国画教育提高到应有的地位,把国画教学提升到一定的水平。

现在一些普通本科院校的国画教学力量很薄弱,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和教师专业水平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国画教学质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一些著名高校由于教学条件远远优于普通本科院校,所以不存在师资不足和专业水平的问题,但是名校毕竟是少数,普及国画教育还是要依赖于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作为承担国画教学主力军的普通高校,在引进国画人才方面比较困难,很多落后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由于很难招聘到艺术硕士、博士一类的人才,大部分艺术教师都是本科学历,由于学历不达标,无论教学水平还是知识修养、能力、教学经验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差距,本科学生甚至瞧不起本科教师教学。由于国画教师缺乏和学生对于国画的偏见,导致国画教学力量非常薄弱。甚至有些美术学院的领导自身不画国画或者对国画的偏见也会导致学生重视西画,轻视国画。有的学院国画教师仅仅只会工笔绘画创作,对于写意画根本不敢接触,所以更不敢从事写意花鸟、山水、人物教学,这样就导致了写意国画的缺失,教学专业不完整,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半成品”。针对以上种种情况,高校的国画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高校国画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从以上我国高校国画艺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我们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要改变过去那种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改革,笔者有以下几种建议,一供同仁参考和借鉴。首先,我们的国画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从最底层、最基础抓起,万丈高楼需要从根基一步步建起。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化和艺术,从小学起,从我学起,大凡热爱国画,有一定艺术天赋的中小学学生,学校不妨集中起来,开个兴趣学习班,作为高校艺术生的后备军。在中小学发现了绘画人才就可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让他们在国画学习上“吃得饱,吃得好”。很多学校开始了一些艺术特色班,这是非常好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把有艺术天赋的、热爱学习美术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集训,有利于艺术特长生的成长。非常遗憾的是,这些特色班的教学只是为高考训练学生的西画基础技能、技法,完全忽略了国画教学内容,主要原因还是高考教学制度的问题。

其次,改革我国现有的美术高考制度,这不是我们普通教师所能做到的,需要教育部进行改革旧有的高校制度,我们只能呼吁吧。在美术高考内容中加入国画的创作或临摹。有意识的强化国画学习,把国画和书法作为高考的一项主要考试内容,扭转过去那种西画一边倒的局面。在考试内容上,增加国画线描、国画写意花鸟、山水画的临摹或创作。把西画中的水彩和水粉课程可以若弱化下去。这样就大大有利于中小学国画教育。因为在高校里还要进行西洋绘画基础教学的,所以加重国画考试内容比例,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意识形态上要有意识地导向中国画教育。

第三、 高校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很多高校在大一大二时完全都是西洋绘画基础教学,例如素描、水彩、水粉等课程的学习,等到了大二才开始分专业,专业分完了,学生真正学习专业的时间也不过区区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学生又能学习到多少真正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呢?最后都是学习点皮毛。学生感叹到4年大学自己的专业基础一点也不扎实。那么我们要改观这种教学模式,在大一时开设素描、水彩、水粉课程,为今后打下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色彩感觉服务的。大二时就开始分专业,甚至在大一下半年就可以分专业。这样把学生最感兴趣的专业时间大大提高到2.5年——3年的学习时间,专业技能就能得到大大加强。尤其国画教学更是越早越好。大一时就应该加入一定量的国画学习,让学生学习国画线条白描,锻炼学生用线进行造型能力,还要求学生每天必须练习一定量的书法。那些真正爱好国画的学生不妨提前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国画班,因为中国画不需要西方科学的透视法规,也不需要严格的光影效果和色彩。

第四、 高校国画教学内容的改革措施。国画教学内容包含着书法教学、绘画技法教学、构图学、创作教学、艺术理论教学等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内容被忽略了。如作为基本功的书法教学是国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它是练习用笔用墨的基本功,也是练习线条造型能力的手段,书法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与国画完美结合形成中国画特有的“诗、书、画、印”艺术形式。然而很多院校不重视这项内容教学,这方面要得到加强。还有就是只重视绘画技法教学,不重视艺术理论教学,中国画最高境界是“气韵生动”,画面意境之美的创作来自于画家自身的文学修养和高深的艺术理论修养,然而现在很多艺术生,由于高中文化课就很差,导致他们不喜欢文化课,更害怕艺术理论课学习,由于文学修养和艺术理论修养严重缺失,导致学生创作不出有一定水准的国画作品。加大艺术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要求学生课外多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具有丰富的文学知识是一个艺术家必备的。

第五、 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和理论的培养。很多教师自己都不具备深厚的专业技能和理论修养,怎么能教好学生呢?很多教师国画技法单一,有的老师只会工笔,有的老师只会写意,有的老师只会花鸟,有的只会山水,这样由于自身专业的狭隘导致教学的严重局限,甚至个别学校国画专业教师都擅长工笔,写意画教学几乎没有,这样如何开展国画的全面教学呢?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除了自己利用业余时间不断自我修炼之外,学院也要给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把自己不足的专业给弥补上去。自己有一碗水,才能给学生半碗水。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不用多说了。

小结:高校中国画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画的发展。几十年来的艺术教育已经扼杀了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呼吁中国艺术教育制度的改革,有义务进行高校国画教学的改革。应该建立以临摹为教学主要任务、以修炼笔墨功底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艺术创作为宗旨的符合中国画传统的艺术教学体系,改变过去那种把西方艺术教育凌驾于中国画教育之上的做法,作为高校艺术工作者要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当前高校中国画教学思考举隅[J] .范家美.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1.03

国画教学论文篇(9)

[1]朱传斌.培养中小学生创造力的中国画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孙怡斐.少儿中国画教学与素质教育[D].南京艺术学院,2011.

[3]张良.谈中国画基础教学中创作意识的培养[J].美与时代(中),2015,10:86-87.

[4]马天栋.中国画教学中创作意识的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9:139-140.

[5]王琳.入古者深出古者远——宋代画院教育制度对当今中国画教育的启示[J].东方艺术,2015,S1:108-110.

[6]马利霞.宋代画院教育对当今高校中国画教育的启示[J].青年文学家,2011,19:66+75.

附1:《传统中国画与数字中国画》

参考文献:

[1]汝信,任德江.中国绘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胡春涛.e时代数字中国画之思考[J].新西部,2007,(09).

附2:《例谈中国画的素描与中国画创作》

参考文献:

[1]顾迎庆.中国画学研究·形神与笔墨:浅议工笔人物画传统与现代造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64.

[2]付京生.《开国大典——新中国的诞生》在当代绘画史中的价值和意义.东方艺术,2010(3).

[3]唐勇力.中国画《开国大典》的创作心迹历程冻方艺术,2010(3).

附3:《中国画百年思潮与正确认识中国画》

    参考文献:

[1]徐建融.中国画的可持续发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2]汤哲明.多元化的启导[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

[3]刘曦林.二十世纪初的美术革命与论争[J].水墨,2002(01).

[4]张玉英.徐悲鸿谈艺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

国画教学论文篇(10)

著名的美术教育家陈传席说:“只有技能学习,没有理论学科的学习,不能叫美术教育,文化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技能则不能。”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美术理论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系统的中国画艺术理论包括东西方艺术哲学、美学、中西方比较画论、中国画史画论等。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还应该涉及与中国画相关的古典文学、音律、诗词、书法、篆刻等方面的内容。当然,要在短短三四年的学习时间里精研这么多的内容是不可能的,但是学校仍然需要合理安排学时,尽量让学生初窥门径,以利于今后的长期发展。真正的学习必定是艰辛的,李可染也讲 “用最深的功力打进去”,一味降低文化课的要求,降低对艺术类考生的素质要求,不利于学生成才,不利于中国画教育,更不利于中国画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哲学是研究普遍规律的学科,也是培养思维方式与思维深度的学科。由于中国画与中国哲学的密切关系,学生必须对东方哲学有所了解。要准确定位东方的艺术哲学,最好的办法是与西方的艺术思想作比较,所以应当同时学习东西方艺术哲学,在比较中了解与掌握东方艺术哲学的特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艺术在发源阶段都体现出共同的特征――形象性、具体性、象征性。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原始人认为人与自然,生命与神灵之间都是贯通的。不同类型的生命之间并没有高低之分,生命与非生命之间也是完全平等的,都是“不可欺”的,梦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客观事物之间也没有真假之别,天地间的万物都是一个共同体,所有的部分都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沟通、相互渗透。从形式上看,原始艺术多运用单纯、朴拙的线条,以对称、几何形态为主,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从这个角度上看,东方艺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始艺术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形态,而西方艺术则因为技术的发展而走上了科学、理性的道路。西方艺术哲学讲求唯物务实;而东方艺术哲学则唯心务虚。东西方艺术哲学都在各自的美术,文学,音乐等艺术领域打上了烙印,对比看来,相映成趣。如此更能理解潘天寿“东西方艺术为两座高峰”的理论。

美学是培养艺术修养的基础,是关于美与艺术的一般哲学研究,对学生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事实上,从提高艺术修养的角度来说,不论是学习艺术专业的学生,还是非艺术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美学常识和基础。西方古典美学和艺术思想多是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将摹拟、再现、认识看做是艺术的本质特征;而中国古典美学则主要是从哲学和艺术心理学等角度观察和研究艺术,把表情达意看做是艺术的基本特征。所以也有人说,西方艺术是表现艺术,东方艺术是再现艺术,学生应当对两者进行综合的、辩证的思考。

中西方比较画论有利于学生比较中西方艺术的异同,并使学生从基础训练阶段就理解中西方在造型观念上的差异,善于区别不同种类绘画的基本特征。固本清源,从根本上掌握中国画的绘画思想与绘画语言。中国画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扎实地掌握中国画史画论的相关内容,这样画出的画才能有根、有生命力。如中国画为什么首先要求“气韵生动”,而非“应物象形”,怎样理解“骨法用笔”等等。明代画家李日华说:“韵者,生动之趣,可以神游意会,陡然得之,不可以驻思得也。”但是他也认为。只要画者领悟深刻,技艺精湛,作品还是可以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的。这也说明了无条件刻苦钻研基本功的必要性,古人严谨治学的方式不应该被抛弃,现代教育提倡快乐学习的前提也是“悟”进去,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而不是一味放任逍遥吧。

诗、书、画、印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具有独立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质。“诗”泛指古典文学与诗词歌赋。“书”指书法,中国画历来讲究“书画同源”,强调以书法用笔入画。“印”是印章、印信,最初只是代签名,后发展为独特的篆刻艺术。诗书画印相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几种艺术相融相生,既丰富了画面内容,又拓展了画面境界,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享受。诗书画印结合是文人画的产物,绘画史一般把王维看做是把诗画结合一体的创始者,苏轼评价他的作品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北宋文学家、画家张舜民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唐朝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首先倡导“书画同体”、“用笔同法”说。元代画家更强调画中的书法趣味,赵孟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明清两代文人画雄踞画坛,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形式日臻完美。既要注意书画之间的相通,也要注意两者的区别,不能丢弃中国画的“绘画性”,也就是不能抹杀绘画本身作为造型艺术的特点,二者不可互相代替,否则容易误入歧途。诗、书、画、印等综合艺术修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国绘画的文脉。

在实际教学中,绘画理论课往往不被重视,理论课的作用也远没有发挥出来。教师应根据不同理论课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涉及哲学或中西方比较的内容可组织学生辩论,美学则应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演讲,对于诗书画印等综合文艺修养的培养可由学生推荐好书,讨论学习。只有开自由快乐研习之学风,才能真正体现出大学教育的学术风范。科技的发展进步,对文化艺术理论的“教”和“学”都是很有帮助的。可以说当今时代的学生比起之前任何年代都更有条件吸收各种知识,来丰富其知识结构。教师应当利用一切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当看到虽然基础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比较薄弱,但是全社会始终保持着对读书、受教育的广泛认同,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在不断改善,世界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化……这一切都为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和交流创造了条件,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 上海人民出版

社,1981.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春风文艺出

版社,1987.

国画教学论文篇(11)

中国山水画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我们民族在山水文化上的优秀传统,她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内容,她伴随着我们的文明发生并发展,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语言和审美境界,成为了古代文人和现当代山水画家们毕生追求的一门优秀艺术。中国文人寄情山水田园的思想特质在山水画里体现得最为突出,许多文人雅士喜欢山水并绘制山水画。自魏晋以来,山水画艺术得到长足发展,到宋元时期达到顶峰。古人历代创造的不朽杰作在召唤我们努力学习的同时,也为当代的山水画艺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山水画作为当今高等艺术院校重要的专业课程,经历了从师徒言传到学校教育的发展过程,当代山水画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着。今天,山水画艺术的教学呈现出多元探索的状态:一部分教师重视古代山水画传统的教学,注重追求古代文人画的符号化、抽象化的境界并付诸实践;一部分教师则重视师法造化,面对自然,走写生和创作相结合的道路,更加注重追求人生回归的艺术情怀;还有的山水画教师受西方现当代艺术流派的影响,求助于特殊肌理和抽象语言的综合表现,在倾向于现代水墨的探索中通过现代人文意识去触摸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三路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共同发展和相互交揉形成了当代山水画坛新的教学格局。然而,作为高校美术学科中国画专业教学内容之一的山水画教学实践该何去何从,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如何更新教学内容等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每一个教育实践者,笔者想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提高学生理论修养和增设相关理论课程

山水画的学习,理论知识是关键,只了解山水画理论的基本方面是不够的,中国的山水文化和山水画艺术博大精深,其构图布势、风格意韵、人文关怀诸方面的认识才是根本,然而这类知识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不愿触及,这使学生在宏观上失去坐标,迷失方位。教师作为先行者,应提前对相关理论材料进行梳理加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与学生需要分发下去供交流参考,使班级教学形成研究理论的良好氛围。

学生需要的理论课程是多方面的,其中应至少包括哲学、文化、历史和美学理论著作等,还应有与山水画艺术相关的理论文献的阅读。根据笔者个人经验,学生应该阅读的有关山水画理论著作有郭熙的《林泉高致》,宗炳的《画山水序》,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潘运告的《唐五代画论》、《宣和画谱》、《宋人画论》、《元代书画论》、《明代画论》、《清代画论》,朱良志的《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杨大年的《中国历代画论采英》,张强的《中国山水画学》、《中国画论体系》、《国画现代形态》、《中国绘画美学》,陈传席的《中国山水画史》,愈建华的《中国画论类编》,杨成寅的《视觉美》等诸多对学习山水画有帮助的理论书籍和绘画文献。

阅读应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将有关理论著作和文献资料,细致分析,合理分解,找出规律,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另外,最好定期与学生谈阅读感受,或者经常组织主体鲜明的理论知识辩论和论坛。千万不可忽视学生的理论修养,当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做到在教学中有源源不断的知识带给学生。

二、要注意临摹的深度并加大写生教学环节的训练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生临摹的深度和广度。山水画的临摹教学是学习山水画艺术的重要一课和基础一课,历代山水画名家都非常重视学习传统技法。对于临摹来讲,其前提是会赏析,山水画赏析的必要性往往被我们在山水画教学初期忽视了,其实,只有读懂了作品的内涵,了解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构思立意、形式技巧、笔墨语言等等,实践起来才不致于盲从,才会有分寸,才能深入挖掘传统资源,达到学习、借鉴、转化、吸收、提升的最终目的。古人讲“师其意不师其技”,师其意者为上,要学好山水画就要临对范图,更要领悟古人用意所在。

传统山水画的教学是要让学生了解山水画在美术史上的独特意义,赏析山水画的经典作品和继承发展。对山水画传统中要求掌握的树石画法、皴擦技法和构图布局规律的知识要结合具体理论,逐一掌握。山水画临摹是个艰苦复杂的过程,山水画景物繁多,层次丰富,绘制过程中要有耐心,临摹过程中还要做到胆大心细,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临习热情,变枯燥临摹成为主动的求知过程。临摹中应注重临摹广度和知识的全面性,一般先要侧重一个时代的一家之法学好吃透,然后再换另一家学习,山水画的临摹应该遵循从隋唐临本开始,先进行工笔山水画的学习,等学生有了一定笔墨造型基础后,再从宋代山水名家中选择几家作为学习对象来重点研究。

在临摹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审美方向的辅导,要让学生从临摹教学的一开始就学着用个人审美眼光和个性化的观点审视传统山水文化,用自己之个性去感悟古人之个性;用自己之特殊去感悟古人之特殊;用自己之创造去感受古人之创造。在临摹课堂上,必须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把学习路子走正,还要保证学生的临摹时间,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花大力气临摹一批传统山水画经典名作。毕竟厚积才能薄发,传统山水画教学的最高要求就是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还要用最大的力气打出来。

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写生教学环节的训练和生活感受的整理。山水画写生是很好的提高学生绘画水平及能力的有效途径,自徐悲鸿引西方对景写生之法以来,无数画家得到益处。写生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写生中做到真正消化好从临摹中学到的笔墨规律,并努力找寻属于自己的表现形式和绘画语言。山水画写生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提炼能力和综合表达的能力,是山水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高校的全日制教学有着优越的写生条件,应多组织学生下乡写生采风,把写生的重点放在观察方法的转变和笔墨语言的组织上。因为写生是创作的搜集素材阶段,所以还要有意识去探索地域特征,找到事物的典型性并尽量与自己的内在追求统一起来,从写生开始积累感受和表达冲动。写生环节就是到自然中具体研究客观事物,寻找规律,学生应在老师指导下深入研究消化传统知识和技法,去开掘自然之妙,打开自己的心灵,找到表现自然和内心情感的笔墨语言和审美图式,克服缺乏情绪调动和缺失个性化认识等通病,打开属于自己的精神状态。写生是直接面对自然的艺术行为,既要写景又要写情,不应只是关注自然物像的表面形态,还要研究其内在变化规律,找出共性,并渗透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主观期待。山水画写生造境应是长时间关注的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身示范,循序渐进。山水写生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不同时期记录的不同感受做定期辅导,把学生产生的不同心境作全面纪录和整理,还要引导学生多想像,与记忆中的某些场景发生联想并锻炼学生组合能力,正所谓“移花接木”、“迁想妙得”。写生中我们主张稳扎稳打,利用个体的独特感受去观察自然,表达自然,从情感深处贴近生活,练就学生的主观洞察力,学会将美的事物加工组合,践行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原则。

三、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山水画创作

强化富有开拓精神的山水画创作教学是高校山水画教学的延伸环节。山水画创作的教学是最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全面继承吸收古典山水绘画资源后,学生应抛弃急功近利和浮躁的情绪,走向生活,走人自然,走进内心,尝试展开属于自己的山水创作之路。教师的教学应通过给学生分析大量的创作实例,使之逐渐找到自己的切人点并深入挖掘,教师要做好解决突发事件的准备,对于当下学术界普遍关注的创作问题,学生要泰然处之,教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西方艺术思潮的诸多影响,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个人坚定的民族文化立场。我们主张学生应在教师的辅导和鼓励下选定属于自己研究的绘画方向,并深入探索和用于实践,从而绘制出一系列有说服力的山水画作品。我们在山水画创作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独特、创造为核心的教学思路,既要印证传统又要摆脱束缚走向自由,正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

四、山水画教学要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首先,是教与学的关系。美术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心灵交流非常重要。教师要与学生经常谈作品、谈感觉、谈心情,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外出写生时,教师尽量与学生同吃同住,保持亲近,在指导写生时,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作品进度和学习规律,随时挽救一些转瞬即失的好想法与好感受,这样才真正起到教师的点拨作用并使学生可持续进步。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的用自己良好的修养、熟练的技巧影响感召学生,并做到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进步,让学生明确知晓自己的探索道路是正确的。

其次,是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教师在布置作业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命题时要有一定的量和深度,并且最好因人而异并有关联性。没有数量的要求难以提高质量,但盲目追求数量也会影响质量的提升,由于学生接触山水画时间有限,在绘画工具和艺术语言的训练中,要适当安排学生多练习写字和体会用笔。山水临摹课程期间要保证质量并很好的控制数量,山水写生与创作环节中需要多画稿子,反复修订,力求逐渐找到自己的语言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