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3 00:30:07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篇(1)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对于区域性电力集团公司而言,由于其跨省、区的地理位置,由于其跨区的地理特征,营业面积广阔,所辖分公司和子公司的银行帐号多且分散,尤其是有县(区)级供电公司的市区供电公司,往往由于环节多,资金汇划在途时间较长,致使资金向集团公司总部回笼速度减慢,给资金统一调度造成困难。因而,加强资金集中控制与统一调度,是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企业资金管理手段在较大程度上要依赖银行,银行的技术手段创新后,企业要及时发挥其功能,做到资金调度管理和金融科技创新与时俱进。电力集团公司为加强资金管理,曾制定有关现金调度的一系列办法,但苦于银行和企业受当时技术手段的限制,使电力集团公司的资金调度虽然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但在手段和方式上却显然已经落后。受技术手段的制约,现金调度落实不到位,影响了资金潜力的充分发挥。

近两年,银行的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已能解决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有些网、省电力公司在加强资金管理方面以实施“网上银行”为突破口,取得了较好收益。据了解,这些网、省电力公司利用“网上银行”的技术手段后,在集中资金0快电费回收速度方面获得了很大效益,最明显的结果是:网、省公司能够实时跟踪各分公司的资金流向,并运用集中的资金在资金、资本市场上运作,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回报。由此可见,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加速资金管理创新,是电力集团公司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资产经营效率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

二、“网上银行”业务相关概念及其系统功能

“网上银行”并不神秘,是指以因特网为媒介,以客户发出的电子信息为依据,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电子银行,是“电子商务”的表现形式之一。 “网上银行”基于传统金融服务并有了新的拓展。现阶段具备的功能有:网上实时查询、实时划拨;下载对帐单自动对帐;企业集团理财;网上结算;客户证书管理;外汇买卖;工资;各种统计、咨询、分析服务等。

网上银行的功能特点有四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实时性,通过网上资金划拨,只要网络畅通,同城或异地可以瞬时实现资金的转帐; 其次,客户可随时从网上下载标准格式的对帐单,直接供本单位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对帐处理,节省了大量的手工勾帐工作; 第三,可以协助企业集团理财,实施企业集团内部总(母)公司向分(子)公司划转调拨资金,查询分(子)公司帐户信息,监控其资金运作; 第四,客户证书管理功能将根据客户需要对客户证书设置各种权限,查询、更新证书,帮助客户实现有效的内部事务管理。

三、加强内部管理,努力规避和化解“网上银行”业务风险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对资金的管理,首要问题是要保证资金的绝对安全。“网上银行”系统从四方面采取了安全措施:

1.在数据网络传输方面,采用高强度的SSL安全通信加密手段,以保护用户信息不被外界窃取和修改;

2.在身份认证方面,利用国际上安全性最强的128位非对称密钥算法建立起公钥安全体系,可有效地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确认合法用户的身份,核查用户的数字签名。同时,客户证书采用支持非对称式RSA算法,带协处理器的CPU智能IC卡为存储媒介,大大提高了网上银行的安全性;

3.在整个系统的网络框架上,设置多重防火墙和一个安全服务器,以防止非法人员的入侵,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4.在业务处理上,在电子付款指令中增设一个支付密码,经过业务人员核押无误后才办理付款,同时还建立了严密的内控制度。总之,系统本身采用了业务、技术双重安全机制,理论上能确保网上资金的安全。

在企业内部要防范“网上银行”业务风险,关键是要制定非常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定要健全监督机制,避免高科技犯罪,同时对出现结算纠纷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计算机、网络、巨额资金,给高科技犯罪提供了诱因,而利用电子商务的高智商犯罪往往更具有隐秘性。电力企业资金巨大,一旦内控制度出现统漏,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健全内部各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和权限管理,是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保证。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求经办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充分发挥“网上银行”的有利因素,时刻注意消除负面影响,确保电力资金安全运转

“网上银行”业务是新生事物,其生命力强,对集团公司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管理上台阶。开展“网上银行”业务,能够监控集团公司及分公司的所有帐户,防止资金“跑冒滴漏”,防范资金“三乱”风险。对决策者而言,他可以查询总公司及任何一家分公司的资金状况,能够随时摸清家底,有助于做出正确决策;对于具体工作人员而言,只要在计算机终端上轻轻按键,就可以实现资金划转并立即查询结果,其自动对帐功能,使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大为减轻。因此说,“网上银行”运用得好,将大大创新企业资金管理的方式、手段、内容,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2.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通过“网上银行”,在网络畅通的前提下,只要几秒钟资金就能到帐,与传统方式比大大缩短了资金的在途时间,加速了资金周转和流通,为企业节约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集团公司对各供电局的电费实施主动划款,减少了电费上交环节,加快了电费向总部的回笼,确保了经营活动资金的正常运转。

3.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由于电力集团公司大部分早已建立广域网,具备上网条件,所以除820元的服务费及工本费等以外,不需额外追加其他费用。“网上银行‘业务现阶段将比照传统业务收取手续费,但外资银行介入中国金融业后,”网上银行“业务的手续费可能有一定的降价空间。因为在国外网络汇划收取的手续费大大低于信汇、电汇等传统方式,大部分银行对大客户基本不收手续费。

当然,电力资金管理运用“网上银行”技术,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制定好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是保证资金安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利用“网上银行”改革电力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手段,加强对资金的集中控制,加快资金周转,实时监控各分公司资金帐户,逐步扩大统一结算范围,最终使各分公司银行存款达到最小或趋近于零。具体任务有:①实时掌握各分公司资金动态;②加快电费上交速度;③实现自动对帐;④先在集团公司内部(包括总、分公司,分公司之间)实行网上支付结算,条件成熟后再在关系紧密的上下游企业支付结算;⑤扩大统一结算范围,把分公司的基建工程。城农网、贷还款等业务的结算纳入进来,控制大额资金支出。

2.确定好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模式。工商银行推出了“网上银行”集团二级帐户业务功能,专门针对企业集团和集团内财务公司的管理模式,解决了由于财务公司软件不能和银行接口,导致集团公司不能在“网上银行”进行查询和结算等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做法就是电力集团公司直接在银行开立帐户,作为财务公司帐户下的二级帐户,再由电力集团公司、银行、财务公司三方签订有关协议执行。选择企业集团二级帐户的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集团公司提出的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又确保了财务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失。

3.要加强对银行帐户的有效管理。制定有关帐户管理办法,规范银行开户行为,各分公司所有帐户由财务部门统一归口负责,对分公司帐户要进行清理整顿,实行帐户申报审批制度;做好各公司银行帐户在“网上银行”系统中的设置和身份认证登记工作,办理好分公司帐户对总公司帐户的授权经营承诺。

4.财务的基础工作一定要扎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现代化的手段,如果基础工作不扎实,没有可靠完整的数据,也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合理的资金安排。所以,客观上要求FMIS中资金管理子系统、预算管理子系统都要配套跟进。才能更好地发挥“网上银行”的作用。

5.要有足够的软、硬件条件支持。硬件方面,实施网上银行要求必须具备上Internet的条件,同时要保证网络的高效畅通及网络安全。所以,集团公司总部和各分公司,对网络条件和PC机硬件要求均较高;软件方面,必须对现有的FMIS加以改造,以适应下载对帐单进行自动对帐业务,甚至还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系统自动生成FMIS中的银行凭证,省略人工制证环节。

6.财务管理的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要作适当调整。不仅财务部门内部要调整岗位职责分工,而且与财务部门业务关系密切的其他部门,也要求相关的职能分配要调整和理顺,如涉及到电费账户问题,财务和营业如何才能做到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做好电费帐户的合并;做到资源共享、高度集成,避免信息浪费和重复建设。

五、积极试点,及时总结,保证“网上银行”业务在电力集团公司资金管理运用中的平稳起步

电力集团公司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应根据国内的具体情况、电子商务发展初期本身的客观规律、发达国家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经验以及电力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应用。

1.要设立财务部领导下的资金结算中心,归口管理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篇(2)

回顾这一年半来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生涯,有喜有忧,有坎坷,也有收获,取得的成绩同志们也是有 目共睹的,不再一一列举。但是我想说明的是,成绩是来之不易的,这里面包含着行领导的正确领导 和今天在座的全行干部职工的帮助和支持,尤其是包含着科技部全体员工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这 一年来, 我作为科技部的负责人, 只不过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 具体的可以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一、 加强管理、保障安全银行科技工作中,安全为首要任务,科技工作的成果就在于各种银行业务都能正常无事故的顺利 开展。

首先,保障安全的最有力手段就是制度,我本着这一原则,多次与部门内部人员讨论制度的问 题,对原有的岗位责任进行了调整,制定了新的岗位责任制度,强调了岗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岗 位责任细化,责任到人,在管理层面有了明确的管理分工,使科技工作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并且, 在部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保障了各项修订后制度和新建制度的贯彻执行。其次,网络和信息系 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科技部工作的命脉,只有整个信息系统保持稳定、连续、高效的运行,我们才能 在这个基础上谈下一步的发展,才能够充分发挥已有的和新开发的业务产品的作用。为保证系统的安 全运行, 在年初时, 为部门内部配备了移动值班电话,从而缩短了故障产生时的延滞时间。

在年初时, 我提出了保障 ATM 及 POS 的银行卡地区网系统整体可用率达到 99%以上的目标。尽管我们的地区网系 统在 20xx年时频繁出现波动,但通过我们对系统的二次改造后,今年的系统运行一直都是非常稳定 的。我在加强管理、保障运行方面付出的努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 科技项目、重点实施在科技项目方面,20xx年由总行推出的新产品和对原有业务系统的更新的项目很多。

首先,我 们要支持业务部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总行为满足市场竞争需要而开发的产品在各种信息渠道中已 经介绍的很多,但就沈阳的地区特色和我行的特点,各业务部门提出了一些项目需求,如:银证通系 统、薪加薪系统、单证中心系统等。在行领导、相关业务部门、各支行的配合下,这些新产品得到了 及时的上线,丰富了我行的产品线,增强了服务功能,逐步建立了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对于将来改 善我行的客户结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支撑作用。

以往我行的系统中由于总行的滞肘,有些不利于市场开拓的方面。通过我们以及其他分行的相关 反馈,总行今年已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相应的改进。如:ATM、CRS 等自助设备的客户操作流程更 新,由原来的先吐卡后出钞的方式改为先出钞后吐卡,方便了客户取款操作;自助查询机系统改造, 增加了查询机中的理财一互通的功能等。

三、 把握全局、团结协作我觉得,科技部是银行中至关 重要的职能部门,给行里把好关、做好后勤保障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年来,我坚持站在全行 的角度考虑问题,客观的分析有关科技对行内行外的影响。今年,针对我行部分网点 UPS 电池不能正 常工作的情况,我提出了要求更换的建议,因为一旦网点停电不能正常营业,对行里的影响非常大。

此建议得到了行里的认可,并在年终决算前完成了所有网点的更换。

科技部门身为银行的二线服务管理部门,加强同有关人员和相关部门的团结和协调,是做好科技 服务工作的重要条件。为了搞好部门内部员工的团结,我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广纳谏言,虚心 接受不同观点的意见,不独断专行,不刚愎自用。对每个科技部员工,都一视同仁,使他们既有一定 的责任,又有相应的权力,责权利相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科技部员工的积极性,从没有发生 争功诿过,争权夺利的现象。

银行卡部个人工作总结

2016 年电子银行部工作总结电子银行部紧紧围绕联社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以强化科技 支撑,加强网络管理,注重计算机安全,促进联社电子银行业务快速 稳定发展为目标,现将全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金农卡发行,做好 ATM、POS 机布放工作

1、认真做好金农卡发行及金农卡业务管理工作 为促进金农卡业务稳步健康发展,我部年初制定了《***电子银 行业务考核任务分解表》 ,按季对金农卡发卡、卡均余额,网上银行 业务、POS 机进行考核,并组织人员对辖内网点电子银行业务考核任 务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同时,针对下半年的金农卡发行数量 较低,追加 20000 张金农卡发行任务。

截止 12 月底,全县共发行金农卡 143163 张,金农卡存款余额 36509.3 万元,卡均存款余额 2550 元;其中新增卡 61886 张,完成 全年计划的的 103.14%。

2、做好 ATM、POS 机具的布放工作 截止 12 月底,全年发展特约商户 100 户,全县 100 台 POS 机实 现交易 2990 笔,交易金额 5365.99 万,实现手续费收入 16459 元。

我部将继续推进特约商户的签约和 POS 机的安装, 为金农卡提供无障 碍刷卡,更多地服务客户。 3、网上银行及短信业务开展情况 截止 12 月底,全县共开办个人网上银行业 1185 户,转帐 5881 笔,转帐金额为 13280.5 万元;其中行内转帐 3233 笔,行内转帐金 额 5666.4 万元,跨行转帐 2627 笔,跨行转帐金额 7516.9 万元,农 信银转帐 21 笔,农信银转帐金额 97 万元。

截止 12 月底,企业网上银行业务 98 户,转帐 194 笔,转帐金额 4710 万元;其中跨行转帐 139 笔,跨行转帐金额 3973 万元,农信银 转帐 3 笔,农信银转帐金额 177.7 万元。

截止 12 月底,开通短信业务 4833 户,占发卡总量的 0.3%。

下一步工作是利用省联社电子银行业务营销方案, 做好全县电子银行 业务的宣传和营销工作;进一步推动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引导客户多频次、多品种使用******电子银行系列产品,扩大 ******电子银行业务影响力,推广和提升******品牌知名度,把 握优质客户,开办网上银行业务及短信业务;同时做好网上银行业务风险防范工作。

4、认真做好 ATM 机、POS 机的日常维护及管理工作 我部制定《寿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自助设备管理办法》等三项制 度,明确 ATM 网点的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制定了 ATM 机各项登 记簿,监察保卫部一起做好 ATM 机日常管理工作,要求每天两次对全 县 ATM 机网点进行上午与晚间各一次安全检查,并做好登记工作,与 监察保卫部、稽核部对 ATM 机进行定期与不定期安全检查,对发现问 题及时纠正,确保安全无事故。 对特约商户进行走访,加大对 POS 机检查力度。确保用卡安全。

二、做好全县设备技术保障工作,强化网络管理工作。

1、加强网络管理,做好中心机房的维护工作 通过联社网络安全监控、ATM 机监控软件,及时做好各营业网点 及机房各硬件设备的维护工作。

中心机房一直是联社综合业务及办公 系统的核心,我部严格遵守***机房管理制度,坚持专人值守,坚持 节假日轮换查看,确保综合业务系统及办公系统营业和办公不间断。

同时,做好省、市、县连通网络管理工作,2016 年 12 月 6-8 日,积 极配合省科技信息中心做网络升级改造工作, 确保全县网络安全无事 故。

2、日常保障无间断,做好计算机维护工作 为做好综合业务系统网络安全畅通,除平时加强网络管理工作 外,同时做好节假日值班及周六、周日值班工作,确全县中心机房日 常保障无间断;全年排除网络故障 50 次,从此确保全县网络安全畅 通。

电子银行部全年修理各种打印机及复印机、终端、排除各种网络 故障 120 次、解决计算机软件故障 30 余次,有力地保障了全县综合 业务系统和办公系统的正常运行。

3、加强 ATM 机、POS 机培训 为确保 ATM 机上线工作, 电子银行部工作人员对新安装 13 台 ATM 机网点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培训, 确保每台 ATM 台管理人员会操作并能 排除故障。

对 POS 机商户严格入网审核,确保成熟一户发展一户。

对 POS 机商户及各网点 POS 机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及风险防范讲 解,提高 POS 机人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使联社新业务及时 得到拓展。

4、做好银行卡助农取款试点工作为确保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健康有序、扎实有效的 开展,电子银行部专门负责具体事务和业务推广。

三、做好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和涉农资金技术保障工作

做好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打折发放工作,共办理 17 万户, 资金 5000 多万元。同时做好财政局涉农资金技术保障工作,确保全 县涉农资金户能按时完成,全年共办理 111 万户,资金 14 亿元。四、完善电子银行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网络系统稳定运行 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与操作、落实安全责任制等措施,先后 修定了《***网络管理办法》《***计算机岗位人员管理办法》《*** 、 、 县级机房管理制度》《***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病毒预 、 、 防管理制度》《***计算机病毒预防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突发 、 、 事件应急预案》《***金农卡(借记卡)业务管理办法》《***金农卡 、 、 (借记卡)业务风险防范措施》《***自助设备业务操作管理办法》 、 、 《***自助设备业务操作管理办法》 《***自助设备业务风险管理办 、 法》等 12 项电子银行部管理制度,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等信息系统 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1、完善 ATM、POS 机管理流程 制定《ATM 机设备维修登记簿》《ATM 机日常管理登记簿》《ATM 、 、 机故障处理登记簿》《ATM 机安全检查登记簿》《金农卡风险安全检 、 、 查登记簿》《ATM 机长短款登记簿》《ATM 机废卡回收登记簿》《POS 、 、 、 机维护登记簿》等 10 余种登记簿,强化 ATM、POS 机业务流程管理。

2、狠抓银行卡管理制度落实,加大检查力度 我部积极开展银行卡受理市场及发卡完成情况专项检查, 及时下 发***银行卡业务风险防控分析、***银行卡安全状况分析报告、银行 卡欺诈交易的风险提示等文件,做好金农卡风险防控工作,同时对金 农卡各项风险控制制度进行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整 改到位。通过检查,提高了网点主管和操作人员的银行卡安全用卡意 识,排除了银行卡安全风险点。

3、加强网络电子设备管理,提高计算机及网络应急速度 加强联社电子设备管理, 确保综合业务系统及联社办公的正常运 转,合理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对发生的故障及时检修,对存在的安 全隐患及时排除。

我部组织人员每月对辖内各点网络设备进行了一次 全面的维护,合理地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计算机设备到点到人,管 理责任明确,从购入、使用、维修、报损等方面跟踪相关信息,高效 保障全联社计算机业务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同时对我联社计算机网 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提高突发事件的快速应急。

五、总结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针对基层网点存在的问题

一是计算机操作人员尤其是会计主管 计算机水平薄弱、网点机器除尘或设备元器件损坏等情况、操作人员 密码管理安全意识淡薄;二是计算机病毒预防工作。下一步我部将进 加大对各社计算机设备的维护工作, 通过会计和信贷例会和电子银行 业务培训,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加强全县网络安全管理,严格执行 《寿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网络管理办法》 、 《寿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计 算机设备管理办法》等办法,同时,要求所有各社、部计算机设备及 时下载更新杀毒软件,做到使用 U 盘等介质杀毒,以保障办公系统正 常稳定运行。六、2016 年工作计划 2016 年电子银行工作计划是围绕 2016 年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为各项业务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大电子银行业务。拓发展,进一步 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水平。

一、加大对金农卡发行工作,做好 ATM 机、POS 机的布放

1、结合省**电子银行业务营销方案,制定***迎新春百日电子银 行业务竞赛活动;同时,制定 2016 年电子银行业务考核办法,加大电子银行业务产品营销。

2、2016 年 2 月份,做好 2016 年 ATM 机网点选址布放工作,计 划布放 10 台 ATM 机。

3、继续加大对 POS 机具的合理布放,积极发展特约商户,大力 布设直联 POS,全年新增布放 100 台;同时,对 2016 年 3 月份开始 对连续三个月无交易的 POS 机进行回收。

4、做好个人网上银行、企业网上银行的发行工作,加快我县联 社电子化进程,把******品牌做大做强,促进我县联社电子银行业务 快速发展。

二、建立 ATM、POS 机、网上银行、金农卡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1、2016 年 5 月份-10 月份组织五次 ATM、POS 机全面安全检查; 同时,建立***ATM 机定期与不定期限巡视检查制度,要求每天上午 及晚上二次进行检查,并持卡取款进行检查测试。

2、加强 ATM、POS 机、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监控,优化跨行交易 网络的可靠性、稳定性,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系统管理能力,提高交 易成功率,保护持卡人及网银用户的资金安全。

3、严格执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制度,落实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制 度,确保卡片和 USBKEY 在内部流转环节的安全,强化内部风险防范, 杜绝内部案件的发生。

三、开展金农卡营销宣传工作,树立品牌形象,培育用卡客户群

做好金农卡业务发展的宣传营销工作,利用金农卡开户成本低、 支取手续费较低、便于携带等特点,做到赢得一个客户、带动一次 金农卡业务的开展宣传金农借记卡基本常识、用卡安全知识等, 培育公众持卡、用卡和商户受卡意识,培育用卡客户群,倡导刷卡支 付,减少现金流通。举办有关金农卡征文活动,打造我联社金农卡的 品牌,提升金农卡的社会形象及信誉。

四、认真做好中间业务的拓展工作及全县社保发放工作

2016 年将配合县教育局做好全县教师工资的发放金农卡工作。

配合县烟草局做好全县烟草户开户工作,拓展全县中间业务。结合 2016 年社保发放工作,加大金农卡发行力度。

五、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培训工作

计划在 2016 年 3 月份、5 月份、7 月份进行电子银行业务培训工 作。包括 ATM 机、POS 机、网上银行等业务进行培训工作。进一步强 化前台电子银行业务服务水平的提高。

六、认真做好全年科技信息保障工作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篇(3)

1、负债因素变动。商业银行负债必须承担一定的负债利息或一些负债费用,负债总额和构成影响着成本支出。就存款负债而言,利率差别决定利息支付总额不同。较高的存款在全部存款中的比重越大,存款利息支出越多,成本越高;反之则越低。因此一般讲。对公存款占比越小,存款利息支付就越多,成本就越高,低成本存款占比越大,成本就越低。同样,存款的期限结构也对银行成本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讲,长期性存款多,支付的利息多,银行成本相应就大;反之。短期或活期存款多。银行成本支出相对较少。就借入资金而言,一般说,向人民银行或向上级行借款,利率较低,而向其他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借款,利率随行就市,一般高于向中央银行或上级行借入资金的利率,如这部分比重较大。则银行的成本也较大。因此。商业银行应大力组织低成本存款,增加来源。增加可用资金,降低存款负债成本支出。

2、资产因素变动。贷款规模及结构是影响银行成本变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确保贷款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前提下。如果银行资金来源一定,贷款规模越大。资金运用越充分,利息收入就越多。则收入成本率降低;相反。则收入成本率提高。同样。贷款结构也影响成本,主要是贷款利率和额度会影响利息收入。利率较高的贷款占比越高,利息收入则越高,则收入成本率越低;反之。利率较低的贷款占比越大。利息收入越少,银行的收入成本率就越高。一般讲。固定资产贷款利率高于流动资金贷款利率;期限长的贷款利率高于期限短的贷款利率;一般贷款利率高于优惠贷款利率;拖欠贷款的利率高于按期归还贷款的利率。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贷款管理,在确保“三性”原则的前提?充分运用贷款规模,用好用足利率政策,调整优化贷款结构,增加利息收入。

3、软件因素变动。银行软件主要是自身的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它是影响银行成本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一般讲,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高的银行,能以较少的活劳动耗费完成较多的业务工作量,从而使工资成本下降。使银行的收入成本率降低;而且效率高、服务优的银行。表明银行信誉较好。这有利于吸引客户,扩大银行的业务规模。加速资金周转,从而使银行的无形成本或间接成本降低。相反,效率低、服务差的银行在同等业务量下。因活劳动消耗较多,从而使工资成本上升,银行的收入成本率提高;而且效率低、服务差的银行,在竞争中外于劣势。这会增大其无形成本。甚至减少银行收入,从而提高了银行成本。因此。商业银行应尽量增加业务科技含世,提高电算化,自动化水平,精简从业人员,提嵩从业人员素质。优化服务质进。减少活劳动消耗。降低无形成本或间接成本支出。

4、硬件因素变动。硬件设施即银行的网点装备,需要列支折旧费、维修费。但是银行的装备水平越高并且利用充分合理。表明该银行的资金实力较强和工作效率较高,这会提高银行的信誉,从而降低银行的无形成本或间接成本。同样。银行的机构网点布局合理,符合业务发展需要。也有利于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相反。如果装备水平较低,或利用不充分,以及网点布局不含理,则会提高银行的经营成本。因此。商业银行应压缩人均业务量小、发展水平低的网点,充分运用网点布局。提高装备使用水平。

二、当前商业银行成本管理应实现五个转变

1、成本管理要由以费用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金成本管理为中心。现在,要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实行自负盈亏,就必须加强资金成本管理。因为资金成本高低对银行的盈亏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银行业将实行资金商品化、利率市场化。资金融通更为灵活,因而资金成本的伸缩性更大,这就更要加强资金成本管理。所以说,成本管理要由以综合费用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金成本管理为中心。

2、成本管理要由单一管理成本支出转变为管理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成本。目前,成本管理基本上只是管理单一的成本支出项目,这种管理带有明显的被动性、事后性和软弱性。银行商业化,要实现“四自”的经营原则,就必须按照企业管理的原则。扩展成本管理范围。即由单一管理成本支出扩展到管理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3、成本管理要由财会部门单独负责转变为部门间分工协作。成本问题涉及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财会部门单独管理局限性很大,成本开支需要全行各个部门提供资料和积极协助,成本开支的控制,需要各个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落实,成本执行情况的考核分析。也需要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因此。成本管理并不只是财会部门的事情,而是与成本开支有关的各个部门的事。特别是商业银行要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就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依靠财会部门是难以适应需要的,成本管理必须由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负责。

4、成本管理要由局限于执行环节管理转变为全面多环节管理。成本管理局限于执行环节的管理,难以控制成本支出,采取的管理措施也显得软弱无力。虽然每年在编制财务计划时,各家商业银行也编制了成本计划,但由于信贷资金性计划比重大,营运资金受宏观政策、利率水平等政策性因素影响较大,缺乏应有的自主权,这使成本计划难以执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性业务分离后,经营性业务将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在业务开展的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对成本进行控制的条件已成熟。

5、成本管理要由单一的指标考核转变为指标体系考核。许多商业银行机构对成本管理的考核只有综合费用率一项指标,而综合费用只是成本中的一小部分,利息支出比重大却没有指标进行考核,成本管理显得十分无力。今后,加强成本管理,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进行考陔约束,还要利用成本率、成本利润率、资金成本率、人均利润等指标来进行考核约束。

三、对强化当前成本管理工作的四点建议

1、建立成本管理网络组织,加强成本管理工作的领导。即成立以行长挂帅、由分管财务的副行长具体领导,财会部门为主,各个职能部门参加的成本管理领导小组。成本管理既然是全行性的工作。必须要全行各个职能部门参加,才能获得好效果。因此,应成立成本管理领导小组,从组织上加强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负责审核成本预算,并按经营活动情况将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讨论对成本幵支有较大影响的经营活动。并提出具体意见;对重大成本开支进行集体讨论、决策;听取成本执行情况分析,批准成本管理的重大措施。并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予以实施;进行成本管理工作情况的考评。

2、细分成本项目,实行责任成本制。在对成本开支进行总世控制的前提下。划分具体项目,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和职能部门进行控制,严格进行考核。一是对费用的发生实行按定额控制、月初预拨、月末报批,各单位和部门全年不得超过控制数。节约的可给予一定奖励。如差旅费、办公用品费、邮电费、印刷费等。二是对费用是全行性开支,但属于某个职能部门管理的,由相应的管理职能部门控制。其管理好坏,与工怍业绩联系。并与奖惩挂钩。如工资、奖金,可分项厂达给人亊部门控制;固定资产修理费可下达给行政部门控制;调拨资金、临时借款利息支出则下达给计划部门控制等。三是对费用涉及全行的开支,又难以归属某一职能部门管理的。可由领导小组责成某个部门进行管理。四是对费用开支受政策等客观影响大,难以进行计划控制的。由财会部门掌握其动态,纳入成本开支总额内管理,根据外部情况变化,如出现国家调整存贷利率而增加或减少支出的情况,调整成本开支结构。五是费用开支统一由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分管的副行长“一支笔”批、由财务部门“一个口子”出。实行归口管理。

3、把好事前事中車后三关口,切实强化成本管理。要真正把成本开支管理好,就必须在成本开支前做好预测,并据此编制好开支计划;在执行中,严格按计划控制。并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进行监督;亊后则要切实进行分析考核。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

4、加强筹资成本监控,健全资金有偿使用机制。筹资成本是银行成本中的大项。做好筹资成本的监督管理,对整个银行成本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应强化储蓄成本的核算。努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对筹资进行机会成本分析,尽量利用低成本资金。降低高成本资金占整个资金来源的比重。同时,建立以上级行资金计划部门为中心的资金调拨与使用网络体系,实行资金有偿使用制度,改系统内及网点之间资金无偿调拨为有偿调拨,改行政手段管理为经济手段管理,使资金筹集部门和资金使用部门都认真考虑资金成本问题,努力降低资金成本。

四、加强成本管理应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1、正确处理宏观成本管理与微观成本管理的关系。银行微观成本管理是在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既定的条件下,对其业务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费用支出的管理。主要通过选择有利的负债方式筹集资金。以减少利息支出,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降低资金运用的机会成本,减少资金损失,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降低业务费用支出。银行宏观成本管理是指在不确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条件下。对经营管理费用支出的管理。通过确定适当的经营规模,划定适当的业务范围。来降低经营成本,充分发挥人、财、物作用。因此应以微观成本管理为重点。

2、正确处理计划成本、执行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关系。计划成本是银行财务计划制定中事先计划的未来的成本费用支出,执行成本是对计划成本的实施,是一定期内的形成但尚未定型的成本。实际成本是一定期内根据实际发生费用而汁算出来的成本,它体现银行经营者的实绩,反映整个业务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支出的实际结果,其形成过程,就是加强成本管理的过程。应以执行成本管理为重点。

3、正确处理筹资成本、用资成本与服务成本之间的关系。筹资成本是银行资金来源如吸收存款、向同业拆借、向上级行借款等的成本。服务成本是银行向本系统或外系统提供服务所发生的费用。用资成本是在资金运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由于筹资成本在整个成本中的比重大,银行要扩大自己的资金实力,增强其获得能力必须花大力气筹集资金,加之我国资金短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继续存在,银行要大力筹集资金须花大世的本钱,因此应以筹资成本管理为重点。

4、正确处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间的关系。固定成本是指短期内不随银行业务经营状况而变动的成本费用。受银行规模大小决定。变动成本。是指在短期内随银行业务状况而变动的成本费用。银行应据此编制好开支计划;在执行中,严格按计划控制,并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进行监督;事后则要切实进行分析考核,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篇(4)

业绩考评(也称“绩效考核)是组织对其下属部门或员工工作效果考核与评价的过程。近年来。为了科学地评价各分支机构工作业绩.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民银行系统借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关于业绩考评理论与实践的先进经验。努力探索建立适应人民银行特点的公平、公正、公开的业绩考评体系。特别是在2004年。人民银行总行制定了(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以收入分配为突破口.建立了与分支行工作业绩相联系的工资总额分配制度。但是。由于机构性质和业绩考评工作的复杂性。目前的业绩考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人民银行业绩考评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考评指标的复杂性。与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相比。人民银行系统内衡量工作成效的业绩指标更为复杂由于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往往是利润最大化。其考核体系中多为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等可量化的指标。而人民银行作为国家机关之一。其产出是复杂的。要达到的目标也是多重的,因此考核体系中只有部分可以进行量化。更多的指标则较难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对于人民银行而言。如何在定性的基础上对业绩指标进行更多的量化是开展业绩考评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二)考评体系的多级性。根据规定,人民银行实行的是总行一分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1一地市中心支行一县支行的四级考评体系。即总行人事司根据总行各司局的专业考核结果.确定各分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的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和等级。并确定各等级的业绩工资分值。其中。分行的业绩工资分值仅作为核定其所在省分支机构(不含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业绩工资总额的依据;非分行所在省(区)的中心支行(不含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和县支行业绩工资总额要根据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的业绩工资分值来核定;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的业绩工资总额要根据其自身的业绩工资分值来核定。同时。各级分支行可视辖区情况参照此办法制定对辖内机构的业绩工资管理办法。

因此。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是整个考评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不仅要充分调动省内各地市中心支行的积极性。努力争取在总行业绩考评中取得好成绩。确保本省获得较好的业绩工资总量。还要积极探索总行划拨的业绩工资在地市中心支行的分配办法.将总行进行业绩工资总额管理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各基层行。为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现行体制,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负责对全省地市中心支行各项金融业务工作进行考评。以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为例。总行文件明确授权的管理全省的业务包括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和金融市场、调查统计、征信管理、安全保卫、货币金银、金融稳定、办公室、支付结算、国库、反洗钱、科技、金融研究、会计财务等14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人民银行实行业绩考评的复杂性以及现行体制等原因。基层行在贯彻执行总行有关业绩考评规定时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一)外汇管理工作未纳入考评范围,难以准确衡量分支行的工作业绩。根据第二章的有关规定。人民银行在评定各分支机构考评等级进而确定业绩工资分配额度时并未考量各分支机构的外汇管理工作.而在基层行,国际收支、外汇检查、资本项目管理、经常项目管理等外汇管理业务是人民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单纯依靠人民银行总行各司局的专业考评不能准确衡量被考评单位的工作业绩,也不能充分发挥业绩工资奖勤罚懒的激励作用。

(二)各考评项目在总体考评结构中的比例不明确。根据规定,人总行人事司根据总行各司局的专业考核结果,确定各分支行的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和等级。但是。对人事司如何运用各司局的考核结果进行评定。该办法并未提及。在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货币政策的执行、调查统计分析、金融稳定以及金融研究等业务的地位日益突出,在综合考评时。它们是与其他业务同分值考量还是要占据更大的比例,这些都是基层行(特别是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在接受考评与制定对其他单位考评办法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总行相关文件对考评规则未予以公布,基层行在准确把握业绩考评工作标准和贯彻执行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三)一些具体考评指标在实践中操作性不强。总的来看。人总行各司局制定的业绩考核办法内容较全面,考核指标刚性较强,考核依据与评价标准较客观公正,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分支行的业务工作状况,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适用性,基本能公平、合理地反映分支行之间的工作业绩差异。但从具体操作层面看,一些条款过于原则或表达不清,还有一些指标则未充分考虑到基层行的业务工作实际,在考评过程中难以贯彻执行。

三、完善对分支机构业绩考评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考评项目

1.外汇管理工作应纳入人总行对各分支机构的业绩考评项目。建议将外汇管理工作纳入人总行对各分支机构的业绩考评项目,并由总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建立考评结果联系机制。即外管总局对各分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外汇管理工作进行考评,考评结果送交人总行人事司,与其他专业考核的结果一道作为确定各分支行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和等级的依据。

2.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进一步明确省会中心支行对地市中心支行的考评项目。对于地市中心支行而言,年度考评应由所属分行与省会中心支行分项进行考评,分行根据各项考评结果确定最终考核等次。因此,分行与省会中心支行对考评项目的合理分配对于客观准确评价地市中心支行工作业绩至关重要。分行与省会中心支行就此方面应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协调。

(二)评分规则应凸显人民银行工作特点,增强透明度人民银行职能转变后。宏观调控与提供经济决策信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综合评价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的考评得分和排序情况应根据以下指导思想制定,并将评分规则予以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一是业务工作与工会、宣传等非业务工作在总分值中所占的权重应有不同。前者应占主要部分。二是各项业务工作所占总分的权重也应有所差别,如凸显中央银行核心业务特色的货币信贷管理工作与会计财务管理工作在总分数中的权重不能等量齐观,对于某分支机构而言,当两者在各自业务评比中所得的分值与名次都相同时,货币信贷管理工作对提高该分支机构总体得分与排名所作的贡献应大于后者。

同样。业绩考评须充分关注人民银行业务工作特点的思路也应运用于对县(市)支行的考评中。目前,人民银行县(市)支行之间存在着业务规模、人员数量的不平衡,而由于其上级行分工较细,机构的设立比较完整,县级行股室对应上级行多个处(科)室的情况比较普遍。如县支行办公室,要对应上级行办公室、内审、宣传群工、保卫、科技、人事等6个部门,一定程度上疲于应付上级行和行领导部署的工作任务,影响了工作质量。人总行党委中明确指出,县(市)支行要稳定队伍,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在宏观调控中政策宣传、情况分析、反映问题的作用,及时反馈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上级行提供决策依据。同时,积极调整,逐步使县(市)支行的业务量、人员配置和机构布局适应县市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认为,地市中心支行对县(市)支行制定考评办法应体现以下原则:一是要切合基层实际,考评方法尽量从简。二是要有利于维护县(市)支行稳定,重点突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业务操作的规范与服务质量、内部管理的有效性与水平、领导班子及员工队伍建设等方面。三是要兼顾各县(市)特色,充分调动各县(市)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增强总行各司局制定的考核内容和指标的可操作性

1.明确或量化部分考核指标。人总行相关司局制定的一些考核指标过于原则,建议应进一步明确或细化。

一是明确部分考核指标内涵。(1)货币信贷管理业务。如总行金融市场司制定的(2005年分支行信贷政策和金融市场业绩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中,第8项“黄金市场专题研究”要求“对辖内黄金市场有关情况和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并上报”,同时还明确“迟报、漏报一次扣0.5分,扣完3分为止”。从现有情况看.人总行先前并未对黄金市场相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因此报表报告具体内容、时间要求不详,基层货币信贷部门难以操作。(2)会计财务管理。在“会计管理”的“办理与金融机构有关的会计事项”中规定,各分支机构“未对商业银行的会计报表进行分析的,此项不得分。”由于机构改革后,人民银行会计财务部门对各家商业银行的监管职能减弱,若要得到具体、准确的分析资料,面临着人员、时间上的困难,而且缺乏对各商业银行会计报表和年终决算的资料进行分析的统一口径。为此,建议总行能在这一问题上给予指导。明确报表分析的口径与要求。

二是细化部分考核指标。(1)金融稳定工作。维护金融稳定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金融稳定工作中关于风险评估、金融稳定资产管理等部分指标.在实施考评时较为原则,基层行不易掌握,建议进一步细化该类考核指标,并根据金融稳定工作情况及时调整。(2)货币金银业务。建议能明确“业务量大小”的考评标准。

2.考核内容和指标进一步考虑各分支机构业务实际。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篇(5)

2007年1月1日,我国《反洗钱法》开始施行,第二十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执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通过《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进一步的规定,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成为反洗钱的基本制度之一,大额现金交易作为大额和可疑交易的组成部分,其报告和监测制度也因此成为反洗钱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2008年大额现金管理职能正式由货币发行部门转入反洗钱部门。当然以“一法四规”为核心的反洗钱法律法规体系并没有对大额现金交易监测进行具体规定,实际中由于我国现金交易频繁普遍,加之其又难于被有效监测,《现金管理条例》也不能满足新时期监管需要,现金交易潜藏了大量的洗钱风险。为降低现金洗钱风险、打击和预防现金洗钱犯罪,我国反洗钱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对大额现金交易的监测试点,目的在于加强现金交易研究,建立大额现金监测制度,出台新的现金管理规定,从而补充、完善我国限制大额现金交易和打击现金洗钱犯罪的经济或非经济手段,建立、健全我国反洗钱法律法规体系。

一、人民银行大额现金交易试点监测相关制度分析

根据《关于做好2008年反洗钱监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银反洗发[2008]1号)的规定,人总行拟定“在重点区域加强对现金使用环境和使用主体的监督管理,促进大额现金存取管理工作有序规范开展的总体思路,制定和实施大额现金存取管理工作方案。配合总行做好制定区域性的大额现金存取管理监督方案的试点工作”。随着2008年9月4日《大额现金管理工作的方案》的推出,人总行正式自2008年10月开始在广州、厦门、义乌、青岛、乌鲁木齐、沈阳、昆明、武汉、临夏、伊犁等十个城市试点开展为期两年的大额现金监测,目的是建立与大额现金报告制度和大额现金客户识别制度相互补充的大额现金监测制度。

试点城市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定期需要提交十一个大额现金交易监测报表,分别为“表一全辖各网点现金收支情况统计表”(分析现金投放和回笼),“表二月单位账户人民币大额现金支取统计表”,“表三月个人账户人民币大额现金支取统计表”,“表四单位账户人民币大额现金累计支取统计表”,“表五个人账户人民币大额现金累计支取统计表”,“表六月单位账户人民币大额现金存入统计表”,“表七月个人账户人民币大额现金存入统计表”,“表八单位账户人民币大额现金累计存入统计表”,“表九个人账户人民币大额现金累计存入统计表”,“个人大额现金(提现)来源统计表”,“个人大额现金(存现)流向统计表”,并要求商业银行于每月15日以前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上月大额现金交易数据和监测报告,之后为了提高交易数据的分析效率,根据《关于改进试点城市大额现金交易监测工作的通知》(局函[2008]762号)规定,自2009年1月起,人总行取消了表四、五、八、九的填报,并于试点期结束后的2011年7号文件又间接取消了表一的填报(参见《中国人民银行关于2011年中资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附件8《终止现金收支统计制度》)。

自试点开展以来,现金监管在相关文献中出现较为频繁,主要的有:

2009年10月的《中国2008~2012年反洗钱战略》八个具体目标中规定,“提升反洗钱监管有效性……研究大额现金管理政策,加强大额现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强重点区域现金使用环境和使用主体的监督管理。”2009年《中国反洗钱报告》载,“2009年,人民银行课题组对《现金交易与犯罪关系》进行课题研究,对全国10个试点城市大额现金交易监测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2009年工作重点》要求“加大情报分析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资金监测作用,深入开展洗钱风险课题研究”。苏宁副行长在2010年4月9日的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把现金管理列入2010年工作意见,强调现金管理已成为反洗钱工作机制的一个缺口,要加大督促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推进反洗钱“闭环”的形成,现金监管工作得到人民银行的高度重视。

试点城市各单位按照人总行的要求进行大额现金交易监测,试点期完成后,相关资料已经不用上报到人总行,人总行也未出台新的要求,目前的大额现金交易监测制度建设基本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二、大额现金交易试点监测存在的问题

(一)大额现金交易试点监测表现的制度缺陷

1.大额现金监测分析更多依赖于商业银行的分析,人行系统缺乏主动进行分析的机制和方法。

2.大额现金交易监测存在区域局限性,评估可疑时存在偏差,因为洗钱者并不一定只在某一管辖区域(如仅在昆明)洗钱,可能会在不同州市开户和交易。

3.存在时滞性,交易发生一段时间后才进行上报和分析,人行汇总分析也会延长时间,如交易发生在月初,可报送到人行却是一个多月以后的事情(法律法规规定的向反洗钱监测中心报送大额和可疑交易是在交易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

4.统计报表系统存在问题,信息内容相对有限。现行报表系统中,要求商业银行报送:(1)月存取款单位或个人名称;(2)组织机构代码或身份证号码;(3)单位性质;(4)账号;(5)单位账户属性;(6)现金存取的笔数和金额;(7)交易网点。在现金来源(提现)表和流向(存现)表中,要求报送金额前十位的如下相关要素:(1)个人姓名;(2)本月提现(或存现)金额;(3)上月末账户余额;(4)本月末账户余额;(5)本月单位账户转入金额,或本月转往单位账户金额;(6)本月个人账户转入金额,或本月转往个人账户金额;(7)本月存现(或提现)金额,未能包括异地交易网点、人信息、交易对手等等大额现金交易监测有效信息。如果引入大额现金交易可疑统计分析,现行报表中的相关要素尚不能满足监测分析的需要。

5.现金存取分开报送带来信息缺陷。大额现金交易统计表中,现金存入和现金支取分两个表报送,这样就造成了存取数据信息的缺陷,同一客户,不仅要考虑现金来源,也要分析其去向,国外(如美国)的大额现金报告,要求商业银行同时上报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同时还有外汇的流入流出,这是值得参照的。

6.统计报表填报要求存在缺陷。在填表要求中,有“本表按现金存入总金额由大至小排序,按客户进行统计,客户有多个账号填写金额最多的账号”,此要求只把大额现金监管体现在交易金额上,而忽视了账号数量、转账交易等,这可能违背了洗钱行为多账号、多网点、多方式交易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大额现金交易监管的效能,也无法达成以客户为报送对象的大额现金监管。

7.依靠手工操作,缺乏规范性系统支持,工作量大,难于对数据进行校验,难于对商业银行数据报送质量进行考核,事后校验与考核费时费力,查询和分析功能不明显,信息利用率低下,反洗钱监管效能不高。

8.反洗钱监测中心分析大额和可疑交易的工作与各地大额现金交易监测工作存在一定重复性,二者目前合作较为有限。

9.各个试点城市彼此缺乏交流协作机制,且目前全国各地大额现金交易监管开展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自我探索阶段。

10.试点期早已结束,大额现金交易试点监测的走向尚未明确,也没有出台更为科学的大额现金监测新制度,以及开发推广全国性的大额现金监测分析系统。

(二)昆明地区大额现金交易试点监测资料报送存在的问题

1.大额现金交易监测统计报表存在问题。(1)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不够认真,报表存在缺陷。商业银行上报的报表常出现以下问题:①现金来源或流向表不合要求,数据矛盾;②网点现金收支表中投放和回笼数据不平衡;③单位(或个人)名称空白,或用别的代号代替,或书写错误;④出现规定金额要求以外的数据;⑤身份证号码错误;⑥账户类型空白;⑦重复出现相关条目;⑧数据包括试点范围以外的交易额等等。(2)人行报表存在缺陷。虽然人民银行剔除了部分问题因素,但相关报表毕竟仍是在整合了各商业银行报送的数据后重新排序得到的,商业银行报表中存在的问题,人民银行报表中同样存在。报表缺陷导致了数据分析方面的缺陷,限制了大额现金监测准确性和对数据的充分挖掘。2.大额现金交易监测报告存在问题。(1)商业银行对待工作不够认真,报告质量不高。商业银行大额现金交易监测报告常出现以下问题:①各家银行分析框架不一;②一些银行对交易背景分析不到位;③个别银行甚至出现用上月报告提交应付的情况;④有些银行对以往分析过的客户,可能就不再识别,只是照搬原有结论;⑤个别银行只把分析交给某一网点,在该网点的交易额度并不大,银行却以该网点的分析代替全部等等。(2)分析对象偏于常态,分析方法简单单一。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大额现金交易监测只选取前十位进行分析,这显然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数据资料,从数月的分析来看,前十位的情况一般都基本稳定,每月重复可能极大,大额现金交易监测报告基本相差不大,监测报告的“监测”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分析之外众多交易可能蕴含的洗钱风险却未能得到分析与监测。

在对存、取款频率的分析上,缺乏频繁判断标准,实际操作中主观性太大,并且交易频率最多的相当部分笔数为几十次上百次,金额却只有几十万,这样的交易多通过ATM机完成,不能调查资金用途,更不能确定有无洗钱嫌疑(一般而言,洗钱嫌疑也相对较小),同理,那些存取频率在一定量,金额较大且很可能存在洗钱的交易却被遗漏了,这虽然可以通过大额现金金额频率综合频繁存取分析来补充,但大部分个体也已经在金额或频率前十位分析中出现过。

现行监测报告分析未能分清常态客户和异常客户,更多只是分析了常态客户,忽视了对异常或可能异常客户的分析。当然,客观上也缺乏区分常态和非常态的标准,该标准尚未建立,人总行也没有具体规定。

另外,分析所使用的方法过于简单,多出于描述性质,未能很好的结合个案和总量,选取指标适宜进行分析。现行大额现金交易数据分析压力大,未能在大额现金交易数据分析中发现有价值的可疑线索。据人行上海总部边维刚的研究,上海地区反洗钱数据分析压力日益增大,加快智能化的反洗钱数据分析工具开发,提升数据分析水平是上海反洗钱工作面临的急迫问题。当下,昆明和全国其他地区同样面临这个问题,数据分析不到位,就很难在其中发现有价值的可疑交易线索。①

三、对大额现金交易试点监测的简要评析

大额现金的监管有利于商业银行建立大额现金管理制度,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强对大额现金的重视,也为人民银行反洗钱监管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抓手。但通过分析以上大额现金交易监测存在的各种问题,大额现金交易监测的总体有效性、规范性还是不够的,大额现金交易监测机制需要获得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边维刚还提出了金融业反洗钱监管有效性模式,边维刚认为反洗钱监管有效性就是以合理的监管成本实现金融业反洗钱监管收益的最大化,为了达到反洗钱有效监管,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有效监管,金融机构要加强内控和行为合规建设,提升预防洗钱风险的能力;二是监管部门有效监管,监管部门要推进市场效率,加强金融机构预防和控制洗钱风险的内部治理与内在动力;三是社会环境有效配合。只有三方面的有效协调,才能有效监管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从该标准来看,目前三者难于形成合力,人行监管仍然较为粗放,金融机构则应付被动,社会环境尚对洗钱犯罪和洗钱举报缺乏认识,全国大额现金交易的监测尚未达到理想效果。②

四、对改进大额现金交易监测的有关建议

(一)改进人民银行大额现金交易监测报送体系

1.建议尽早发文正式结束试点地区大额现金交易监测工作,以各省、区为单位扩大大额现金交易监测范围,尽快出台新的大额现金交易监测制度文件,使得大额现金交易监测与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有机统一配合。

2.改进大额现金交易监测统计报表体系。(1)增设报表内容,改进报表形式。①增设一定的报送栏目,以便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增设栏目可参照金融机构大额交易报告要素内容,考虑增加账户数、异地交易网点、交易网点数目、人信息、交易对手等信息,强化数据完整性,确保上报要素齐备全面有效;②将现金存、取表合并统计,加入外汇现金的存取统计;③统计应该包含大额现金交易客户转账交易;④增加一定量必要的新报表,逐步完善报表体系;⑤建立新的填报标准,如对大额存取现的金额标准进行再论证,不同经济区域可以有所差别,从而使得填报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2)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鉴于商业银行上报的报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了对相应数据的分类和筛选,影响了对数据的进一步挖掘分析,人民银行要督促各个商业银行改进报表质量,避免发生错误。

3.改进大额现金监测分析方法。(1)引入可疑大额现金交易评价机制。通过数理分析判断,在数据中找寻可疑交易,对可疑交易进行重点关注、跟踪监测,增强人民银行发现现金洗钱线索的主动性。(2)制定频繁存取款笔数、金额标准,在分析频繁存取时,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得分等统计研究方法,综合考虑存取款金额和笔数。(3)引入环比、定基和相关走势图分析,引入账户链接分析、资金链接分析,从时间和空间序列角度考察大额现金交易,推进从交易地域、交易人年龄、交易特点等方面开展账户异常分析。(4)利用试点数据建立白名单、关注名单、黑名单,用以判断常态和异常的客户,避开常态、分析异常、提高针对性,并对达到标准的客户进行跟踪分析、预警监测。

人民银行应该结合传统和新型分析方法,结合个案和总量分析,发挥各自优势,分析大额现金交易异常情况,发现可疑交易,做好线索的举报移交工作③。

4.一方面需要出台全国规范统一的大额现金监测分析报告模式,践行大额现金监测分析方法。如在昆明地区,分析范围不能只局限于前十位,而应该综合考虑频率、金额、可疑程度等诸多方面,探索构建多指标分析体系,昆明地区应该:(1)去除如单位和个人金额或频率前十位分析,存取笔数多单金额很小部分的分析,以及相对正常行业或个人交易的分析等意义不大的部分,重点关注个人客户,推进灵活性分析,拓宽分析视野,对金额、频率在规定范围的数据给予着重监测。(2)增加对如单位或个人户的账户往来,单位或个人可疑度等的分析,量化分析可疑程度,对可疑度排序列表等等。

另一方面,可引入大额现金交易监测季报或年报制度,通过进行季报或年报分析,总结某地区以往大额现金交易特点,分析相关走势,如可制作大额现金总体存、取款额度走势图,典型客户存取款走势图等等。

5.加强研发工作。人民银行总行应该尽快研究并全国推广大额现金交易监测系统,提高数据分析管理能力,改进监测分析资料报送时效性。资料显示,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虽然未在试点之列,但其早在2008年10月试点开始时就启动了大额现金交易监测工作,并要求开发大额现金交易监测系统,2009年大额现金收支系统上线④,人行鄂尔多斯中心支行也已经成功研发出大额现金交易监测管理系统⑤,此可供作为人总行系统开发的有效参照。新系统应该具备如下特点:系统上报交易要素完整、齐全,能够自动校验数据录入,并对数据质量进行自动考核,能够强有力支持不同方式的查询和进行综合分析,克服手工操作的误差,具有自动识别跟踪和预警异常交易、可疑交易,排除非异常、非可疑交易等等智能化功能⑥,并能根据需要不断进行升级改造。

6.加强各试点城市之间或与现金监管前卫城市反洗钱部门的交流合作,强化信息共享,互换经验,开展研讨,进一步完善大额现金交易监测机制。

7.明确大额现金交易监管部门与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职责,加强协作与交流。人总行应该明确各地方大额现金监测与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的职责划分,避免重复工作,加强合作交流,提高效率,减轻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工作负担。

8.各地人民银行应该进一步做好贯彻和规范工作。在人民银行总行出台新规定后,各人行分支机构要及时传达,做好贯彻工作。人民银行应该加强职能建设,监测商业银行的大额现金交易,做好分析工作。

(二)限制控制现金交易,鼓励推广非现金交易

人民银行有必要制定现金交易额度,限制个人或单位可开立账户数目,限制对公账户向对私账户转款等等有关规定,限制控制现金交易,鼓励推广非现金结算。

(三)积极利用大额现金交易监测成果,有效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反洗钱监管

1.非现场监管方面。(1)通过大额现金交易监测报表或报告评价机制,定期对商业银行报送的资料进行评价,敦促商业银行整改在评价中发现的各类问题。(2)高效分析大额现金交易数据,为反洗钱行政调查或现场检查提供异常交易、可疑交易依据。

2.现场监管方面。应该借助大额现金交易监测的结论,适时开展现场监管,检查前调出部分异常交易数据,从而有针对性调阅客户的开销户资料,交易传票,考量银行客户身份识别尽职工作,判断交易可疑程度,考察银行有无按照规定进行报送。另外,可以结合对大额现金交易监测报表或报告评价,检查核实银行机构大额现金检测方面内控制度、职责分工、制度执行等等有关情况。

(四)进一步转变商业银行及其工作人员相关理念

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增强反洗钱方面意识和责任感,积极配合推进反洗钱工作,工作中,有少数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人员对大额现金交易监测不理解,认为工作量太大,容易得罪人,各银行要尽快转变错误观念,杜绝消极应付。

另外,商业银行要杜绝不顾忌反洗钱法律法规,特别是大额现金监测规定,同业竞争客户资源、争抢存款贷款,不能因为追求盈利性而放弃对反洗钱工作应有的义务和职责。

(五)加大对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反洗钱人才培养力度

随着未来洗钱活动趋向于科技化、专业化、国际化和规模化,反洗钱工作人员要掌握智能化科技,综合储备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面知识,以迎接未来反洗钱工作的新挑战,大额现金交易监测也不例外,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反洗钱战线人才的培养。

五、结束语

本文的初衷和目的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如何使得大额现金报送更科学、更合理、更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二)如何对商业银行报送的资料进行更好的利用和分析,改进分析方法

(三)如何减少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报送的不必要负担,提高报送效率和分析质量

(四)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大额现金监测报送资料的评价

如何积极利用大额现金监测加强对商业银行实施反洗钱监管。

衷心希望文章的探讨有助于大额现金交易监测工作的改进,对其中更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内容,有待于以后进一步地研究工作。文章因立足于思考和探索的视角,主观性较强,可能会存在很多不足甚至错误,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附 注

①参见边维刚《金融业反洗钱监管有效性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P-150.

②参见边维刚《金融业反洗钱监管有效性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P-105.

③参见欧阳卫民《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监测分析实务》.法律出版社.2006年.

④参见2011年第10期《反洗钱工作简报》.

⑤参见2010年第23期《反洗钱工作简报》.

⑥资料来源同注释④、⑤.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2008-2012年反洗钱战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

[2]苏宁:《反洗钱法律实用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9月.

[3]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中国反洗钱报告2009》.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8月.

[4]边维刚:《金融业反洗钱监管有效性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篇(6)

目前,我国工程公司运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一定区域成立分公司,分公司对当地项目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适合总承包项目比较多的工程公司。另一种采取项目部垂直管理模式,即各项目成立项目部,独立进行核算,直接归公司总部管理。这两种模式下的公司运营都对资金集中管理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笔者认为,要有效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必须统一财务制度、成立内部银行、构建资金集中管理系统。

一、工程公司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方案

(一)统一财务制度

工程公司要对其下属单位实施有效的财务控制,公司总部在执行国家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包括会计核算制度、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等,并要求严格贯彻执行。这些财务会计制度主要从整个公司角度出发,规范各成员企业的会计行为,维护公司总部和各成员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可行性,充分发挥财务会计工作在集团管理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度控制,才能有效保证整个公司财务运行有章可循。

(二)成立内部银行

公司本部统一各下属单位的账户管理和结算方式,实现资金自动划转,各项目部、分公司、子公司都必须在内部银行开设账户,成员单位一切经营活动都要通过内部银行办理结算。成员单位与公司本部是一种模拟的银企关系。各成员企业在内部银行开设存款账户和贷款账户,实行存贷分户管理,具有明显的收支两条线特征,各成员企业与内部银行是存贷关系,实行有偿存贷制度。通过内部银行可以把公司前期垫付资金按贷款方式进行业务处理,项目部先向公司本部申请贷款,按照资金占用时间核算贷款利息。项目部收到业主支付的工程款,实时划入内部银行,核算存款利息。实现公司本部对所属单位资金的合理监控、有偿使用。

内部银行统一制定结算方式、结算时间,规范结算行为,同时对结算业务中的资金流向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内部银行定期以报表的形式将资金流通状况反馈给公司本部及各成员单位,使公司本部及各成员单位的领导层及时掌握资金使用状况。

(三)构建资金集中管理系统

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必须构建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来满足公司的需要。目前比较适合的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就是推行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与客户端/服务器结构(C/S)结合的方式。在公司总部采用C/S结构,下属成员单位采用B/S结构,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由于内部银行需要处理下属单位的所有业务,工作量比较大,加上C/S结构的响应效率比较高,因此在内部银行采用C/S结构。B/S结构在用户使用、系统安装和维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只要能够上网就能使用,由于工程公司的项目分散比较广,这就方便他们的使用,出于安全方面考虑,要利用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的USB KEY证书来保障登陆的安全。

各企业具体情况不同,对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模块设计的需求也就会不同,通常情况下包含六个关键模块,见图1。

1.系统管理

主要是对成员企业及其内部账户进行管理。如:系统初始化、参数设置、数据维护、用户管理、账户管理、审批流程设置等。

2.电子账务

内部银行作为结算中心,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内部银行的账务处理,如记账、复核、作废、冲账等。资金结算系统中的付款、信贷业务都需要进行记账。如成员单位通过B/S系统向内部银行提交付款指令,对外付款指令被提交到内部银行资金结算系统C/S后,在电子账务模块下进行记账,然后发送到银企直联模块。

3.银企直联

资金集中管理系统通过银企直联模块将指令传输到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通过银行网络将款项划出,从而实现了企业和银行之间的直联。网银对接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该模块主要用于网上收款、付款,查询收付款指令。

4.预算管理

要进行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资金的预算管理尤为重要。工程公司支付款项金额有时比较大,这需要公司本部统筹安排资金。公司总部根据需要在资金管理系统中设置预算管理模块,对资金预算管理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通过事前预算和预测、事中监督和控制、事后分析和考核,提高整体资金管理水平。资金预算一般包括年度预算和月预算,甚至还有周预算。

公司财务总部规范预算的表格,统一设置预算科目,下属单位按公司总部的要求编制年预算、月预算、周预算。成员单位的支出必须在预算范围内进行开支,内部银行设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岗位负责对实际支出和计划进行对比,预算在当期或提前上报,付款与预算相挂钩,付款时如发现预算不够或没有上报该类预算,可以追加预算,超过计划的支出在拨付时必须由相关的权限管理人再进行授权。

5.信贷管理

通过信贷管理模块对下属单位设置授信额度,授信额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内部银行给单个客户规定的内部融资承诺额度,系统在实际使用额度之前需要对额度进行分配、登记,见图2。

成员单位收到业主支付的款项后,实时上划至内部银行,内部银行按照成员单位要求,分别按照活期存款或定期存款进行计息。成员单位需要借款时,也无需再向外部银行贷款,只需在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中提交借款申请,内部银行通过授信额度对该笔借款进行判断,然后进行记账、审核,生成借款合同,并开始计算借款利息。借款还可以通过相关权限人审批申请展期。还款时在该模块下填写借款还款申请,通过复核后,使用在内部银行账户的存款完成还款。

6.资金监控

资金监控模块可以查询资金明细账和各账户银行余额,对资金流向进行监控,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

资金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灵活的筛选条件定制、计算公式设置和钩稽关系定义,实现快速、多维度灵活的分析报表。充分利用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中集中的信息资源,提供实时、动态的监控平台,防范资金风险;通过各种口径自定义展现,为公司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工程公司在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公司自身情况,构建相应的资金管理方案,对成员企业提出具体要求,统一部署,保证资金集中管理的顺利实施。

二、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后的效应

(一)强化了集团化资本经营意识

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后,使资金集中和预算管理相结合,改变了分散式资金管理中的公司内资金相互独立运作的弊端。总部把各下属单位暂时闲置和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再分配给公司内需要资金的单位。能在统筹考虑经营情况的条件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能为整个公司带来最大利益的经营活动中。把资金使用计划与企业战略规划、预算协调起来,有效防范了资金浪费,强化了资本经营。

(二)有利于准确核算项目部的盈利情况

现在许多工程公司在核算各项目部的盈利状况时都没有计算资金成本,而项目前期尤其是总承包项目,虽然业主都会支付一定的工程预付款,但由于还涉及项目采购,一般对资金的要求比较大,业主支付的预付款不够,公司需垫付资金。由于资金占有量比较大,需要核算资金占用的成本。传统资金管理体制下,公司本部每次上收项目部资金,大多也是无偿上收资金。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后,运用信贷及现金分析,就可以轻松核算公司总部与下属单位间的资金成本,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三)降低了财务费用

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后,公司总部可以根据需求,科学运作资金,通过内部资金融通,盘活闲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在同等投资和经营规模下,对银行的资金需求量就会相应减少,减少外部融资,特别是可以减少长期信贷,从而降低因对外借款而支付的利息。公司资金形成规模效应,可以提高公司信贷的信用等级, 提高了公司的议价能力,不但降低了融资门槛,而且降低了财务费用。

(四)有利于加强资金监督控制,降低运营风险

近年来工程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各个项目的投资不断加大,如何确保各成员企业经营行为规范、安全、高效,是整个公司力求解决但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公司总部每天可以及时了解所属成员单位的现金流情况,对资金流向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有效杜绝下属成员单位在资金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决策层及时掌握各单位资金动态与生产经营情况,使资金流动符合整个公司的发展战略。同时有利于进行决策,尽可能规避公司的市场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孙静芹.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刘本仁.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杨俊远.现代企业资金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李雅群.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研究[D].天津,2009.

[5]丁雷,王立杰,陈冲.基于信息技术的煤炭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8(1).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篇(7)

    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应该单独设置,和会计部门平行。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产生本身就意味着原有财务会计部门和运作效果不能满足企业深化管理的需要;并且,许多实行会计部门下设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公司运行效果也不理想。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责是资金的管理,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财务与会计应该分离。同时会计工作具体,而内部结算的资金管理比较抽象。具体的会计工作较易受重视,而抽象的、难以衡量的资金管理工作往往被忽略。所以,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宜单独设立,与会计部门平行。

    内部资金结算中心不应作为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利益主体。因为结算中心资金管理调度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分公司的经营去实现,对它来说,这是不可控的。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毕竟不是集团公司下的财务公司,更何况若是以盈利为目的,则它的利益可能与公司的利益相冲突,从而有悖公司的经营目标。

    内部资金结算中心集银行金融管理和企业资金管理于一身,通过“结算管理”和“信贷管理”做好企业资金的调剂工作,并及时把企业高层的经营意图贯彻于财务部门、计划部门以及车间、各商品部,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资金保障。因此,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工作目标与任务不是盈利,评价其工作业绩也是要看它对内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如何,看它对企业财务控制和对决策的支持程度怎样。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内部资金结算中心以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和提高自身的资金管理能力。

    急需资金的分公司在运用别的分公司的闲置资金时,应该支付利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借贷出去的资金得不到利息,又何必借出去呢?况且还要冒着收不回来的风险。若是由结算中心负担借出资金应付的利息,又会鼓励所有的分公司不断地要求得到借款。因此,筹措资金的分公司需要对其享受的“午餐”付费(利息)。而为了不使借出资金的分公司担心钱不能被归还,应由总公司的结算中心作为偿还借款的责任人,因为总公司的信誉要比分公司高。

    二、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设计

    实现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各种功能必须有一个前提,即结算中心要与银行签订有关协议,确保融洽合作。

    (一)实现公司内部各类账户资金的全面监控和调度资金的瞬时到位。结算中心通过与银行合作,设立企业银行终端并利用其企业结算系统,使公司总部能通过终端随时查询各分支机构账户上的资金余额,全面及时地掌握公司的整体资金状况,同时根据公司的资金预算、计划,使需要调度的资金能够在瞬间到账,解决资金调度上存在的时间、地区差异问题。

    (二)实现公司各营销网点销售货款的及时回笼,减少在途资金,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健全的分布广泛的营销网络体系是公司产品销售的巨大优势,但由此也带来了资金回笼速度慢,月度在途资金占用大的问题。因此可将各经销网点账户统一调到合作银行,并应用合作银行先进的资金汇划结算系统,缩短资金在途时间,加快货款的回笼,减少不必要占用。

    (三)实现网内资金融通。如果公司下属某个单位急需现金而账面存款不足,这时只要总公司在合作银行系统存款总额高于需用的资金数,即可由该单位当地开户行先垫支,此笔款项银行不收短期拆借利息,等该单位资金调度到位后偿还这笔款项。

    (四)强化内部结算,实现内部单位无“三角债”,公正反映各事业部经营业绩。由于公司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因此各单位间会频繁发生债权债务关系且数额较大。实现内部结算后,一方面各个分公司的报表能够真实反映资产负债的情况,另一方面,为了公正反映各个分公司的经营业绩,资金占用者应及时向结算中心支付利息,而结算中心也须及时向资金被占用者转付利息。

    三、资金结算中心的运作

    资金结算中心应考虑合作银行结算网络的实际功能和运行情况,在运行中应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账户开设规定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3-0119-03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及内涵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涵

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涵义,传统认为是“一种不可测量的风险”,但随着认识的深入,业界给出了一系列的定义:

1.英国银行家协会最早给出了操作风险的明确定义:操作风险与人为失误、不完备程序和控制、欺诈和犯罪活动相联系,它由技术缺陷和系统崩溃引起。

2.全球衍生产品研究小组认为:“操作风险是由于控制或系统的不完善、人为的错误或管理不当导致损失的风险”。该定义从人员、系统和操作流程三个方面对操作风险进行了界定,并且把管理作为防止操作风险的决定性因素。

3.2004年,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给出了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即“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该定义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风险管理组织将操作风险损失按业务种类和损失事件划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1.内部欺诈(Internal fraud)。故意欺骗、盗用财产或违反规则、法律、公司政策的行为。

2.外部欺诈(External fraud)。第三方故意欺骗、盗用财产或违反法律的行为。

3.雇员活动和工作场所安全问题(Employment practices and workplace safety)。由个人伤害赔偿金支付或差别及歧视事件引起的违反雇员、健康或安全相关法律或协议的行为。

4.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的安全问题(Clients,products & business practices)。无意或由于疏忽没能履行对特定客户的专业职责,或者由于产品的性质或设计产生类似结果。

5.银行维系经营的实物资产损坏(Damage to physical assets)。自然灾害或其他事件造成的实物资产损失或损坏。

6.业务中断和系统错误(Business disruption and system failures)。业务的意外中断或系统出现错误。

7.行政、交付和过程管理(Execution,delivery & processmanagement)。由于与交易对方的关系而产生的交易过程错误或过程管理不善。

(二)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特征

较之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存在明显的特点:

1.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不同的是,操作风险中的风险因素内在于银行的业务操作,而且单个操作风险因素与操作性损失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可以用数量界定的关系。因此,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具体的业务部门应当承担第一位的责任,董事会则应承担最终的责任。

2.在业务规模大、交易量大、结构变化迅速的业务领域,受到操作风险冲击的可能性最大。

3.由于通常可以监测和识别的操作风险因素同由此可能导致的损失规模、频率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因而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难以确定哪些因素对于操作风险管理来说是最重要的。

4.操作风险管理实际上覆盖银行经营管理的几乎所有方面。从一个极端看,操作风险既包括那些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相对较小的日常业务流程处理上的小错误;在另外一个极端,操作风险也包括那些发生频率低但造成的损失相对大的自然灾害、大规模舞弊等。

5.人为因素在引发操作风险的因素中占有直接的、重要的地位。绝大多数的操作风险更多的是源于有意或无意的、来自企业内部或外部的人为操作失误。

6.操作风险事件具有发生频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甚至危及到银行的存亡的特点。例如,1992—1995年间,巴林银行交易员里森的错误交易以及在出现损失后继续隐瞒,最终使巴林银行破产。

二、操作风险的度量方法及特点

巴塞尔委员会在新协议中提出了一套由简到繁的方法来量化操作风险,它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一)基本指标法

它是初始阶段度量操作风险的方法,不区分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和业务类型,而是把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同代表银行总体风险暴露的某项指标联系在一起,统一使用一个风险指标。采用基本指标法的银行持有的操作风险资本应等于前三年总收入的平均值乘上一个固定比例(用α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KBIA=GI×α

其中,KBIA:操作风险资本金所需要的资本;GI:前三年总收入的平均值;α:15%。基本指标法对于总收入的定义是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总收入的这种定义包括了所有计提准备(例如未付利息准备),但不包括银行账户上出售证券实现的利润或损失,也不包括特殊项目以及保险收入。它计算的资本比较简单,新协议中未对采用该方法提出具体门槛标准,但委员会鼓励采用此法的银行遵循委员会于2003年2月的指引《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的稳健做法》。该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是操作风险的暴露与总收入指标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况且,单一指标不能正确地反映复杂的操作风险。所以它不是度量操作风险的有效方法。

(二)标准法

该方法将金融机构的业务分为8个产品线。在各产品线中,总收入是广义指标,代表业务经营规模,因此也大致代表各产品线的操作风险暴露。计算各产品线资本要求是,用银行的总收入乘以一个该产品线适用的系数(用β值表示)。β值代表行业在特定产品线的操作风险损失经验值与该产品线总收入之间的关系。总资本要求是各产品线监管资本的简单加总,计算公式如下:

KTSA=∑(GI1-8×β1-8)

其中,KTSA是用标准法计算的资本要求;GI1-8是按基本指标法的定义,8个产品线中各产品线过去三年的年均总收入;β1-8是由委员会设定的固定百分数,

8个产品线中各产品线的总收入与资本要求之间的联系(见表1)。

表1总收入与资本要求联系

业务部门业务类别指标β系数

投资银行公司金融

总收入

18%交易和销售

银行零售银行业务

年均资产12%商业银行业务15%支付清算年清算总量18%服务总收入15%

其他资产管理管理的资产总额

12%零售经济总收入该方法并不需要一个复杂的信息管理系统,金融机构可以方便地计算出所需的规定资本量,更好地反映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操作风险,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特别适合于规模较小的银行。但它计算出的各产品线的操作风险并不能与金融机构实际存在的操作风险相匹配。

(三)内部度量法

与标准法相同,将金融机构的业务分为不同的产品线,对产品线/风险类型组合规定一个风险暴露指标(EI),代表该产品线操作风险暴露的规模或数量。金融机构通过内部损失数据计算出给定损失事件的概率(PE)以及该事件的损失(LGE),则该产品线风险类型组合的预期损失(EL)为:EL=EI×PE×LGE

监管者根据全行业的损失分布,为每个产品线/损失类型组合确定一个将预期损失转换成资本要求的转换因子,利用转换因子计算出每个业务单位的资本要求。总资本要求(KTAMA)的计算公式为:

KTAMA=∑i∑j[γ(i,j)•EI(i,j)•PE(i,j)•LGEI(i,j)]

其中,i代表产品线,j代表风险类型。

内部度量法的优势主要在于银行可以采用自身的损失数据去计算应持有的风险资本,这更加真实地反映了银行所承受的操作风险,且银行可以通过良好的风险管理来提高竞争力。不足之处在于划分标准业务单位和损失类型,这很容易造成与金融机构内部的业务单位和损失类型不相匹配。另外,损失有时并没有特别给予记录或者损失的原因很难发现,尤其是那些发生频率低但影响巨大的损失数据很难获得,这使数据的收集更加困难,数据不足是该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的一大障碍。

韩超: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三、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频发,涉及到多家商业银行,造成巨大损失。通过对这些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出如下主要问题:

1.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操作风险广泛存在,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根据业务部门来分析操作风险,则商业银行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部门中操作风险发生的几率最高,而且带来的损失也最大。

3.操作风险最经常发生的形式是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及内外部相勾结的欺诈行为。这类欺诈行为一般隐匿时间较长,一旦发生给银行带来的损失极大。

4.操作风险的大小与银行的规模有一定联系,但并非由银行规模决定,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以及对内部控制的执行程度决定了操作风险的大小。

5.操作风险的大小还与地区经济有一定联系,但地区经济不是决定因素。

(二)防范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对策建议

1.加强操作风险量化研究,抓好风险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拥有一批对操作风险有充分了解、熟练运用计算机和掌握丰富风险管理知识的风险管理人员是商业银行有效管理操作风险的基础和前提。不管计算机系统多么先进,数学模型多么准确,系统参数设置不当、输入数据不准确或模型选择错误等行为将导致操作风险管理的失效。国外商业银行大多都为操作风险管理建立一支专业队伍,而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人才极度缺乏,现有的风险人员还不具备专业操作风险管理人的一般条件,那些既懂计算机技术又具备金融工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更不用说经验丰富的操作风险管理专家了。

2.加强对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收集整理,建立各业务部门的风险损失数据库

《新资本协议》指出:“委员会认为,根据统一的损失、风险和业务的定义,在业内有序地收集及分享数据,对于制定处理操作风险的各类先进方法十分重要。若没有这类数据,委员会将被迫在制定操作风险最低资本规定时采用保守的假设。”可见损失数据的收集整理对于操作风险的度量的重要性。我国的金融机构应做好风险损失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各业务部门的风险损失数据库,为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质量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3.增强操作风险意识,加强金融机构自身风险文化建设

操作风险是一种比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更为复杂、更加难以把握的风险,它的一些特殊性决定了银行要想有效管理操作风险就必须在银行内建立起以“上至高层管理人员下至普通员工人人讲操作风险”为主要内容的风险文化,这就要求金融机构的所有员工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防范操作风险重要性,对操作风险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识,高管人员要认真履行风险管理的责任,以身作则,带动各级工作人员加强风险防范。

4.以人为本,强化教育,提高商业银行员工综合素质

操作风险的防范关键是对行为人的控制,一方面商业银行要以人为本,建立一个综合教育网络,使全体员工熟悉自身岗位职责要求,理解掌握业务的整体流程和关键风险点,同时加强员工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等教育,培养员工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做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做损害国家和银行利益的事;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建立公正、合理、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根据员工的品德和业务能力,结合不同年龄、学历和工作经验,分配适合的岗位;同时把好“进门关”,对重要部门,要害岗位的员工,要进行严格挑选,并适时进行岗位轮换,防范操作风险。

[参考文献]

[1]克里斯•马腾.银行资本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樊欣,杨晓光.从媒体报道看我国商业银行业操作风险状况[J].金融管理,2003(11):43.

[3]陆小斌.巴塞尔委员会与银行操作风险[N].金融时报,2003-06-12.

[4]罗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文献及评述[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5]樊欣,杨晓光.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析[J].CFEF研究报告,2003(9).

[6]叶永刚,顾京圃.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研究与实施[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7]曾向阳.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J].广西金融研究,2005(8).

了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谁就有了发展的基础。银行业在开展个人金融业务时,需要面向市场,针对个人客户展开营销工作。对现代商业银行而言,营销已经成为银行发展战略与经营方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任何一家银行想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必需能及时掌握市场变化,制定出奇制胜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

首先,在银行市场营销中要树立起整体营销的思想,真正接受吸纳、运用现代营销管理理论,将营销工作放到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通盘决策中予以考虑。银行的各个部门、各类人员都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作为工作的导向,运用现代营销管理手段,将产品设计、现场服务及售后服务一条龙综合考虑,以取得综合的经济效益。在营销活动中,要挖掘金融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加营销活动的知识含量,并注重与消费者形成相似的价值观念,力求使金融产品与顾客之间在技术结构、知识结构、习惯结构上建立稳固关系,从而使顾客成为产品的长期、忠实消费者。

其次,综合运用多种市场营销手段,从多角度对市场进行细分,根据客户要求、自身实力等因素选定和培育相对稳定的客户群,建立重点客户信息档案,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服务。银行要提升营销技术水平,利用创新科技手段,借助现代化新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加快业务的电子化与网络化进程,实现营销技术的现代化,综合运用产品、定价、分销、促销等多种营销手段,实施营销组合策略。

最后,倡导服务就是营销的理念,强化全员优质服务意识,提高整体服务水准。服务也是一种产品,当员工和客户打招呼的时候,营销工作已经开始,这实际上是以服务的方式表现的营销,如果员工言行有礼、对金融产品的推介详细,客户必然会满意。它隐藏着无形的价值,优质服务所衍生出来的经济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参考文献]

[1]诸晓珺.浅谈银行业金融创新[J].金融纵横,2005(7).

[2]唐双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大力支持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06(7).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篇(9)

事业部制作为解决商业银行由规模大、经营范围过宽等问题所引发的管理效率低下、市场响应慢、风险控制不力的有效应对措施之一,从2000年开始,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尝试局部或整体推进事业部制改革。对此,2005年银监会颁布《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客户需求,逐步实行以产品单元,业务线为流程的事业部制管理制度,以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增强总行的控制能力、切实体现商业银行法所确定的一级法人治理结构。有鉴于此,本课题立足于国内外理论和实践,对商业银行事业部制进行系统化研究,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事业部制推进服务。

一、中外商业银行的事业部制实践

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对银行业经营范围和地理区域的管制逐步放松,大型银行得以迅速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直线职能制僵化的弊病逐渐显现出来,生产导向型的直线职能制不得不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开发新产品为宗旨的市场导向型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的采用有助于解决银行规模过大、市场跨度过广、经营范围过宽等因素所引发的管理效率低下、市场响应缓慢、风险控制弱化等管理问题,也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解决商业银行在追求综合化、标准化的同时与实现专业化和个性化之间的矛盾。70年代中后期以后,事业部制逐步取代直线职能型结构,从80年代开始成为西方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组织架构形式。此后,在追求综合化和专业化、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同时,大型国际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普遍经历了从区域型事业部制向条线型事业部制演进,又逐渐向区域型结构和条线型结构相结合的矩阵式事业部制方向转变。在这一不断演变的过程中,西方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主流模式,经过不同国家市场环境的实践日趋完善。与此同时,相对于国外同行的先进管理水平,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组织架构与西方商业银行主流模式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一因素影响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1.国外商业银行的事业部制实践

(1)美国商业银行多采用内部制衡、清晰明确的直线汇报模式和派驻制的后台支持保障的事业部制模式。其中,花旗银行设有全球消费者集团、公司及投资银行集团、全球财富管理集团、另类投资等四大事业部;美联银行设置了普通银行部、公司和投资银行部、资本管理部和财富管理部等四个事业部。(2)在组织架构的演变趋势上欧洲商业银行紧随美国之后进行了事业部改革:德国的德雷斯顿银行将其内部分为事业部和功能部两大板块,事业部设为个人银行、私人银行、公司银行、投资银行和机构重组等五个部门;英国渣打银行将业务部门分为批发银行、个人银行和资金业务三大事业部;劳埃德银行、巴黎银行、兴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对这些主流模式加以了仿效。(3)亚洲地区商业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总行将客户部门分为中小企业银行部、企业银行部、个人银行部;韩国韩亚银行内设机构分为业务、计划、支持三大板块,具体划分成20个事业部;香港汇丰银行设有个人金融服务、投资银行及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等四大事业单位;台湾的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和台新国际商业银行也采用了这一体制。此外,荷兰银行为了增强对全球市场的应对能力,将全行业务按地区、客户和产品维度划分为10个事业部。

2.国内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探索

国内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的改革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国有银行为代表的局部突破。2000年,工商银行组建票据营业部,作为总行直属机构,专门经营票据业务,对内实行独立核算。此后组建的牡丹卡中心,按照一级分行的基本模式和公司化运作的要求进行管理,专门从事银行卡业务经营和管理。票据营业部和牡丹卡中心均采用事业部的形式,除共享品牌之外,与所在区域分行没有管理上的隶属关系。2006年9月,建设银行在宁夏区分行实行个人银行事业部管理试点、2007在部分地区实施了个贷中心试点。中国银行2008年成立私人银行部,2009年中国农业银行为了适应 “三农”和县域金融服务特点,成立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另一种是以中小股份制银行为代表的整体突破路径。2007年民生银行启动全面事业部制改革,目前已经形成了4 个公司金融业务部和6 个行业金融事业部,建立了十大利润中心。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开始将个人银行业务成建制地进行单独核算。2006年兴业银行零售银行管理总部在上海成立,并力图发展成为零售银行事业部,下设综合管理部、零售信贷部、财富管理部、银行卡及支付产品部等二级部门,成为国内第一家实行双总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2008年按照战略事业部制的运行模式设立小企业信贷中心,中信银行对信用卡业务采取特殊政策,组建独立于传统构架之外的信用卡中心,即信用卡事业部。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事业部建设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但是这一推进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工商银行的牡丹卡中心2006年左右被重新纳入职能结构,成为产品及营销部门之一。中国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建立的私人银行由事业部转为零售银行下的二级部门,建设银行试图推进多年的事业部模式的信用卡事业中心仍未独立。由于私人银行业务与个人银行业务的目标客服高度重合,2009年,民生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受阻,该行将2008年成立的私人银行事业部下属的业务及人事职能划归到分行,成为总行的一个职能部门。

二、商业银行事业部制研究综述

1.国外学者研究综述

钱德勒是最早系统研究事业部制的学者之一,他以杜邦等四家有代表性的大型企业作为对象,对事业部制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此后,威廉姆森在钱德勒的研究基础上,从交易费用的视角对事业部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了事业部制的合理性。提出X低效率理论的莱宾斯坦认为事业部制是集权与分权相统一的产物,与U型结构相比较,能够更有效激励、督导事业部经理,约束事业部经理的偷懒、搭便车等行为,从而有效降低成本,克服低效率。巴特利特和高夏尔以ABB公司为例提出了实行专业化分工,强调各子公司对全球经营的贡献以及加强各子公司之间网络链接的“一体化的事业部模式”。事业部制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彼得·S·罗斯和西尔维娅·C·赫金斯对西方商业银行数百年的组织结构进行了总结,认为西方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在不断发展中调整,其组织结构历经了单元银行制到总分行制的演变,而总分行制则又分为单纯总分行制、事业部制以及在事业部制基础上的矩阵式事业部制。

2.国内学者研究综述

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的银行经营变革研究,到90 年代以后的银行再造研究,基本局限于从对银行经营的困惑做出有效解读和指导的角度,研究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架构再造。基于国内外银行竞争力差异,许多国内学者从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审视和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现状和缺点,并提出了许多改进措施。国外商业银行事业部组织结构研究:交通银行总行课题组(2003)、胡光荣(2004)成峰(2006)、李范婷(2008)、赖秀福(2008)、刘明彦(2008)、吴成良(2005);商业银行事业部制设计原则的探讨:刘奎(2000)、王宵勇(2001)、江进(2002)阙方平(1999)、王惊奇(2003)、彭纯(2003);国内商业银行事业部推进策略研究:尚煜(2005)邓智毅(2007)、张 (2006)、林治洪(2008)、白雪峰(2008)、吴晓辉(2008)、石岳(2010)、李公民(2010)、周景辉(2011);国内商业银行事业部推进影响因素研究:李茜(2012)、高玲侠(2008)、乔彬(2008)、刘理(2006)。

综上所述,国外事业部制的研究较早也为较深,这也是国外一些商业银行能保持持续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组织管理理论,特别是对商业银行组织管理模式及其宏观、微观效应,还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也主要作为一种实用主义的应用工具,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事业部制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意义

纵观国际主流银行发展历程,事业部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确定事业部的组织形式,是按区域为主,还是按业务性质为主划分事业部;二是如何授予事业部与其职责相匹配的授权。民生公司金融几大事业部调整无非是“区域与条线”关系的优化。目前,中资银行处在一种典型的二元金融结构中,既面临着依赖区域网点经营的传统存贷款业务(目前主要是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市场,也面临着全国甚至全球一体化经营的金融市场。由此来看,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目前还未有发展事业部的土壤。个人客户尤其是私人银行高端客户既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征,又对银行客户经理存有严重的“人际信赖”。对银行内部而言,私人银行业务缺乏进行事业部管理的考核、人员和IT基础。由于内部羁绊,急于追求自立门户的私人银行往往产生人员配置低端化、移民化,客户竞争内部化的恶果。这在战略上也违背了中资私人银行优先维护存量高端客户的初衷。一些中资私人银行业绩不彰正说明盲目照搬国外私人银行的事业部制模式并不可取。客观而言,当下国内市场已经为公司金融在银行内部施行事业部管理提供了内外部条件。一方面,公司金融业务已经从早先简单的“拉存款、放贷款”发展为集现金管理、贸易融资、各币种资金交易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基于上述服务需求,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搭建涵盖这些服务内容的IT服务平台。银行的服务受地域空间的影响越来越小,而且一旦企业选择了一家银行的网上银行产品或平台,则该银行必然成为企业的主要合作银行之一。另一方面,在中国企业群落中举足轻重的央企、外企和大型民营企业在本世纪以来日益加强了集团管理——统一授信、统一结算、统一信息、统一物流进而与银行“总对总合作”成为集团(连锁)企业的基本管理需求。十多年前,中国大型企业集团往往在与银行“打交道”中“存贷双高”——不同的分公司、子公司在各地银行往往“有存有贷、冷暖不一”。而今随着集团财务和现金管理水准的提升,这种资金低效的典型病态已日渐减少。“兵无常法,水无常形”,自1924年诞生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后,“事业部制”虽然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已历经了近百年的时间,但对中国的银行业而言,还是一个较新的模式。允许并鼓励试验和试错是业内和舆论对这一模式的应有态度。

参考文献:

[1]杨德勇.现代商业银行组织设计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郑先炳.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3]刘桂平.中国商业银行再造北京[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篇(10)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是指将整个集团的资金归集到集团总部,在集团总部设立专职部门代表集团公司实施对资金的统一调度、管理、运用和监控。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企业集团能够实现集团范围内资金的整合与调控,充分盘活资金存量,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和资金风险。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集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因而产生以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企业集团下属机构多,地域分布广,对子分公司的控制力度弱,在时间、空间上给资金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失控现象时有发生。

第二,子分公司多头开户现象普遍,资金存放分散,企业集团无法及时了解资金的全盘状况,不易发现资金运行中的问题和隐患。

第三,对子分公司的资金存量及其运行状况无法实施有效、及时的监管,资金收支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甚至出现将经营资金违法存放在“小金库”中的现象,建立账外账,资金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第四,子公司的担保、抵押等行为无法全面监控和掌握,给资金管理和企业经营增加了不确定的风险因素。

第五,集团内部成员企业存款与贷款两高,资金不能够有效调控配置,加大了财务费用,不能形成资金的规模效应,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一部分企业的资金闲置而形成沉淀,另一些企业合理的、急切的资金需求得不到保障。

第六,从集团总体来看,一方面,全集团的资金存量很大,但是分散在诸多银行的不同账户上,分散在不同的地域,缺乏有效的集中手段;另一方面,集团公司自身经营和建设急需的资金却不容易贷到。在集团实行收支两条线的情况下,由于时间差的存在,也形成了大量的在途资金。

第七,企业集团的整体信用等级不高,融资渠道有限,加大了融资成本。

第八,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传递不畅,经营决策者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财务状况和资金信息,影响了经营目标和战略决策的制定实施。

二、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一)从企业集团总体的角度来看

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集团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集团强化对成员企业管控的需要,更是企业集团发挥资金聚合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需要,集团公司成员企业由于所处市场条件不同,地域不同,发展不平衡,一些企业资金结余沉淀无法有效利用,导致资源闲置,而同时另一些企业业务增长迅速,资金短缺,需要向金融机构贷款,产生较大的融资费用。企业集团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各成员企业服从集团对资金的整合要求,通过集团公司的调控,实现沉淀资金的集中使用,减少不必要的对外融资,消除存贷双高现象。在集团内部,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筹集、合理分配、有序调度,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二)从成员企业的角度来看

1、降低融资门槛,减少中间环节,利于抢抓市场机会。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成员企业在集团内部融资,办理更快捷便利,免去了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冗杂环节。在单个企业信用级别较低、筹资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集团公司的整体信用等级,迅速筹集到发展业务所需要的足够的资金。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可以及时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发展壮大企业。

2、降低融资成本及财务风险。在集团内部融资,可以取得相对外部融资更优惠的条件,发生更低的融资成本,可以把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到最低。同时,在集团集中管控模式下,企业的决策和投资是严格控制在集团总体战略目标之下的,客观上起到限制成员企业投资风险的作用。

3、促使沉淀资金产生收益,形成其他业务收入。成员企业日常业务的结余沉淀资金,可以及时归集到集团公司,将暂时闲置的资金投放到需要的其他成员企业,产生资金收益,提高经济效益。

(三)从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的往来来看

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之间业务联系紧密,相应的资金往来频繁,上下级之间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通过内部资金集中管理与结算,通过成熟的软件平台,可以实现资金的即时收付,减少资金在途时间,避免出现资金往来的“时间差”,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财务费用。

三、资金集中管理的两种模式及其区别

目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常见的有财务公司和资金结算中心两种模式。

(一)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是大型企业集团投资成立的,为本集团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的财务公司大多是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人民银行批准,作为企业集团的子公司而设立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资金结算中心

资金结算中心是在企业集团内部设立的、办理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它通常设立于集团总部财务部门内,是一个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负责资金管理和运营的职能部门。企业集团通过结算中心这个管理系统调控资金流向,进行资金的统筹安排,合理调度;通过结算中心进行企业集团财力的集中,减少企业资金沉淀,降低银行贷款和贷款利息;减少并防范资金体外循环,加快资金周转。

四、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

笔者所在集团公司以电力供应及销售为核心业务,其他主要业务有电力建设施工、物资采购供应等。与之相适应,资金流类型主要有电力销售收入、购电成本支出、设备材料采购支出、工程建设费用支出等。

(一)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

其资金流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固定资产资金需求大。企业运营需要庞大的设备支撑,这些资产种类多、数量大,且需要进行定期检修维护,以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

2、基本建设投资大。主要体现在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地域广,且工程建设呈常态化,一方面要随着市场需求及时新建电网,另一方面要不断改造原有电网,与之相适应,为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物资采购资金需要量相当大。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成本来看,电网工程建设中设备材料占到总造价的60%以上。

3、主营业务资金占用大、流动性强。作为以电力销售为主要业务的企业,购电成本所占资金支出比例高,且要求资金流动好,每个月按时支付购电费是首要业务。

(二)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及资金管理模式

笔者所在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为树型网络状结构,在集团公司总部下,根据地域设置8个市级分公司,每个市级分公司下设县级分公司,现共有县级分公司67个。在集团公司总部下,另有电力建设、物资供应等其他子分公司。完善、成熟的紧密型组织结构,成为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前提条件和坚实基础。

目前,集团公司采用“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各级分公司售电收入按月逐级上汇,所需运营经费、工程建设资金按月、按进度由集团公司总部下拨。各子公司资金独立存储,独立运作。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集团总体的资金存量大,且占用周期较长。而与此同时,为满足工程建设及物资采购的需要,集团公司的商业银行贷款居高不下,财务费用很大。由于未能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集团公司整体信用级别不高,不易实现统一信贷政策,增加了从银行贷款的难度。

(三)资金结算中心建设

适应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借鉴成熟的资金集中管理思想,针对集团公司现状,结算中心的建设成为可能和必要。

1、设立资金结算中心。在集团总部设立资金结算中心,使其成为相对独立的集团资金管理、调控、运营和监督部门。结算中心统一办理集团成员资金的收入支出结算,通过电费收入自动上划、经费和建设资金按计划和进度拨付,最大限度地集中集团公司整体的资金存量,形成内部资金汇集的大“资金池”效应。通过与合作银行的战略合作协议,运用集团公司的整体信用,统一办理业务发展和工程建设对外融资业务,取得最高的信用等级,得到最大的授信额度,获得最优惠的贷款利率,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资成本。

2、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要实现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必须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集成化、网络化的企业管理软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平台。集团公司已经成功部署了金蝶EAS管理系统并得到初步应用,统一了所有下属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将集团各层次分公司、各子公司全部纳入集团管控,完成会计核算系统、合并报表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的集中,并在应用过程中,整合电力销售、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供应等业务模块,促使业务、财务、资金各系统的对接和集成。信息平台的搭建和成功运用,使资金的集中管理水到渠成。

3、应用“银行”的网上银行模式。针对集团公司成员分布地域广,日常存在现金收付、电汇及支票使用需求,基于“银企直联”技术的网上银行模式切合实际,便于实施。

在这种模式下,集团公司与合作银行签订合作协议,结算中心在合作银行主办行开立账户,成员单位就近在合作银行基层行开立账户,并通过授权将其纳入结算中心管理,基层单位就近办理业务,与过去的操作方法没有实质改变。各单位原有的在合作银行的账户可以继续使用,不必重新开户,不额外增加任何工作量。成员单位在办理业务时,将有关票据交付银行柜台后,由合作银行的这些基层网点各自将票据传递到银行系统内部的清算中心,在银行柜员完成记账后,相关数据传输到合作银行的主办行,处理完成后,再由合作银行主办行将数据传输到集团公司结算中心,进行集团公司的相关业务处理。

第一,结算中心借助银企直联系统实时查询成员单位的银行账户信息,在有进项款的情况下,主动发起资金归集指令,并根据银行归集明细进行成员单位已纳入结算中心账户的自动清分入账,从而实现资金存量及时、最大限度地集中。

第二,在运用成熟之后,成员单位的资金支付可在集团公司规定的限额内,通过网上银行办理,由银行电子结算系统完成,不影响成员单位日常业务的正常进行和对资金的需要,资金支付流程与以往相同。

第三,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结算中心和银行数据系统通过“银企直联”无缝对接;结算中心无需配备大量柜面结算人员,利用银行柜员的数据录入和数据流的传输,完成资金归集和支付的日常核算,既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又提高了效率,同时成员单位仍然可以通过熟悉的银行网点和快捷的银行结算渠道办理日常业务,方便了成员单位的结算习惯;适应成员单位分散、地域分布广的实际情况,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结算中心的服务突破空间界限;集团公司投入少,最大限度地利用银行的网络和职能,结算中心在硬件配置、人员配备、风险承担方面压力相对较小。

参考文献:

1、李争浩.优化财务公司结算模式提升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效率[J].会计之友,2009(5).

银行个金部工作总结篇(11)

    其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也要加强劳动工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注意控制人员增加。经人民银行批准新设立的银行(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确因工作需要增加人员的,应主要在金融系统内协商选调。

    其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及领导管理干部一律不与行政级别挂钩,地方有关部门不得确定上述金融机构法人及其分支机构负责人的行政级别。

    二、进一步加强工资收入管理,严格控制工资过快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要严格执行国家工资政策规定,工资总额必须控制在国家下达的年度工资总额计划之内,不得突破。

    从发文之日起,其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暂时冻结收入水平的增长。

    各银行、保险公司暂停执行地方政府新出台的工资项目和津、补贴政策规定。发放职工工资要严格按照人事部、劳动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工资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统一使用工资总额或工资基金使用手册,并履行相应的报审或备案手续。

    三、加强对工资外收入的综合治理,提高工资收入分配的透明度。

    各家银行、保险公司要认真清理工资外收入,坚决取缔非法工资外收入。凡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工资外收入,经审查纳入工资总额管理。严禁乱摊乱挤费用列支个人收入,严禁擅自设立工资外的津贴、补贴项目或提高发放标准。要认真执行工资收入申报制度,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要将董事会决定的行长(总经理)、副行长(副总经理)等主要负责人的报酬标准上报企业工资主管部门。

    各家银行、保险公司要按照劳动部、财政部、审计署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的要求,认真做好工资内外收入的自查工作,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