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医院营养师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7-24 06:29:00

医院营养师工作总结

医院营养师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 膳食管理;系统设计

Key words: dietary management;system design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183-02

――――――――――――

作者简介:高云飞(1974-),男,天津人,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软件设计师,计算机及应用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医院及卫生信息化应用。

0 引言

我院自建院以来秉承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为理念,在天津率先实施住院患者无陪护管理,为了支持此项工作,我院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免费为患者提供营养合理的一日三餐和水果,以减少家属送餐带来的对无陪护管理的影响。合理平衡的饮食治疗,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而且可以预防疾病发生和发展,降低医疗成本,缩短住院时间,有着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考虑到我院为心血管病专科医院,要对于心脏病患者有特殊饮食要求的医嘱进行处理,为方便给患者配餐及为ICU和CCU病区的重症患者提供营养餐,同时为确保医院营养科全面掌握医院住院患者的营养配餐情况,我们设计开发了膳食管理系统对膳食医嘱的进行登记和管理。

1 系统设计与实现

1.1 患者饮食状态登记 患者入院后,经治医师结合患者病情会下达相应的膳食医嘱,我们首先将医师常用的膳食医嘱进行归类和总结,在系统中定义了二十余种膳食医嘱。在系统膳食医嘱字典中对每种膳食设定一个联动操作,相关膳食医嘱下达后,系统自动进行其联动操作的处理,对护士审核和执行界面中的患者饮食状况进行自动同步调整。在此模块中,首先由主班护士查看自己主管病区今日新入院的患者否已经完成订餐操作,若无则参照医师的膳食医嘱对其进行饮食状态登记,包括所用饮食种类、套餐类别、开火日期,餐次等相关内容。保存后可以打印患者的膳食通知单,并提供给营养科和餐饮公司用来备餐。患者出院或医师指示需禁食时,护士还需输入饮食停止日期和餐次。

1.2 患者三餐饮食登录 护士可以查询当天入院的病患是否已完成订餐工作,也可以选择所在病区,查看整个病区患者的订餐情况。此模块还支持通过入院日期、患者病案号等方式查询等本次或上次住院的饮食内容的功能,便于护士进行膳食登记和管理。

1.3 订餐登记卡 这个模块提供患者的订餐登记卡查询和打印功能,护士可以打印出病区全部患者的订餐登记卡,该卡片样式类似床头卡,上面记录了订餐日期、餐次、患者信息和饮食种类等详细信息。

1.4 营养医师工作站 营养科营养医师可以经通过此界面查看哪些患者还未经营养医师访视评估过,营养医师对其评估后会对其记录套餐类别。营养医师还可以通过膳食系统中的营养医师工作站查看全院患者的饮食状况。同时查询到患者的相关诊疗信息,包括长期、临时医嘱、检验检查的图像和报告、患者的病历和体温单。还可以对患者的食物过敏信息进行记录,选择其中的桃、花生、酒精、海鲜等饮食项目。同时对患者的饮食成分限制和特殊情况说明进行记录,以便护士查询提醒。系统还提供查询患者以往历次住院时的膳食医嘱情况。此模块还支持自动调用住院计价功能,对收费的营养膳食项目,进行计价收费。

1.5 订餐查询 此模块提供查询本病区患者订餐详细信息的查询功能,可以查询到包括订餐日期、床号、姓名、供餐餐次、饮食种类、套餐、卡路里、备注以及营养师注明的该患者成分限制和特殊情况说明等信息。

1.6 备餐查询 可以查询本病区每日的不同餐次订餐所包含的不同菜品的份数,便于统计送餐情况,核对餐饮公司的送餐情况,便于每月与餐饮公司结算上月送餐费用。

可在每餐供餐后自动按病区统计供餐总数、点选病区和月份可进行整个月的查询、查询打印单一病区按月汇总统计。

1.7 字典管理 此模块可以对系统使用的各项基础字典进行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饮食区分:将饮食区分为基本饮食、治疗饮食、管饲饮食、VIP饮食和儿科饮食五大类。饮食种类:将二十几种膳食医嘱归类到上面的五大类饮食区分中。餐次设定:设定就餐的餐次,分为早餐、午餐等5种餐次。套餐类别:将套餐按普食、流食等类别分类,其中普食分为ABC三种套餐,流食分为AB两种套餐,糖尿病分为AB两种套餐,每种套餐还可设定价格和热量卡路里。每种套餐按早中晚分三种餐点,每种餐点中设定主食和主菜,包含其价格。菜品类别:分为主食,菜品、汤和甜品四大类,每类中包含菜单明细,每种菜单还包含热量卡路里和价格等详细信息。限制成分:保存针对治疗餐的成分限制细项,不包含营养成分。饮食特别指示:录入各种病患饮食的注意事项。

1.8 统计查询功能 提供病区的饮食登记卡、订餐统计、订餐清单、病区月汇总统计等统计查询功能。

2 系统易用性设计

本系统采用Brower/Server的三层架构设计,使用J2EE开发,用TOMCAT作为中间应用层服务器,数据库用的是IBM DB2大型通用数据库。由于采用B/S方式,只要计算机上有WEB浏览器就可使用该程序,进入系统只需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应用层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地址即可,弹出系统的登录界面后,按照提前分配的工号和密码看就可登录系统,进入系统后按照系统分配的权限,该用户只能看到自己权限能使用的程序。以前的Client/Server架构程序,需在每个客户端逐一安装客户端软件才能完成一次系统升级,有较大的工作量,而采用B/S程序,每次升级时只需更新应用层服务器程序后客户端重新登录系统即可完成,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维护效率。系统对使用者在操作方便性方面也进行了许多优化的设计,比如调用患者相关信息都采用一键式设计,即点一个按钮就可以调阅患者检验结果,可以调阅患者检查报告和图像等。很多界面保留了C/S程序的操作习惯,即完全用键盘即可完成操作,而不需在键盘和鼠标间进行切换,这就提高了系统操作效率。

3 结语

饮食营养是医治疾病的三大重要措施之一,饮食营养、医疗和护理对患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为配合我院膳食管理系统,我们还单独采购了一套中西医结合营养治疗专家系统,该营养治疗软件在营养诊疗和中医食疗等方面记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两个软件配合使用降低了营养科工作人员和病区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膳食服务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失误。能为患者提供更安全、优质、高效的膳食服务,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医院营养师工作总结篇(2)

一、多措并举,鼓励社会资本在我市举办医疗机构

一是新增医疗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在《**市2011-2015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明确规定要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有合理空间,在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二是放宽社会办医准入条件和社会办医服务领域,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和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都向社会资本开放;三是通过市政府政务服务窗口和**卫生网向社会公开公布举办医疗机构的审批程序、审批主体和审批时限;四是社会资本在我市申请举办医疗机构可按照经营目的,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但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五是社会资本在我市申请举办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功能任务和医疗服务需求,合理设置诊疗科目;六是合理确定非公立医疗机构执业范围。为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执业范围与其具备的服务能力相适应,对社会资本在我市申请举办医疗机构的类别、诊疗科目、床位等执业范围进行审核,对符合申办条件、具备相应资质的,及时予以批准并发放相应许可。

截止到2015年,**地区登记注册非公立医疗机构2532个,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57.4%,其中民营医院医院184个,床位1.46万张;2015年全市非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总人次为1121.68万人次,占全市门急诊总人次的25.9%;出院总人数为27.82万人次,占全市出院人数的18.61%。

    二、积极探索医疗和养老融合新模式

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支持社会力量重点发展医养结合的护理型养老机构。

1.积极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有关养老机构应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服务精神,支持社会办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如云南省社会福利院在福利院举办了云南省社会福利院福利医院,开设床位50张;**市社会福利院也在福利院内举办了**市社会福利院福利医院,开设床位101张。

2.支持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延续性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探索建立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如在东川区第二人民医院原疗养院基础上成立的东川区老年病医院于2014年8月向东川区民政局申办公建民营东川区幸福家园老年公寓,并于2014年11月办理了民办非企业证书。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基础上,还提供养老、康复、护理、临终关怀及生活照料等服务,切实解决入住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

    三、开展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在总结评估2009年以来医师多点执业试点政策的基础上,2015年修订出台了《**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放宽了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执业医师向基层医疗机构流动的职称限制,支持实施县乡一体化管理的医疗机构加强医师的合理调配使用,取消了符合条件的医师在医联体内多点执业的执业地点数量限制。医师多点执业的实施,打破了医疗机构对优质医师资源的垄断,弥补了医疗人才资源的分布缺陷,稳步推动优质医师资源纵向和横向流动的政策目标,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分享到更多的优质医师资源。截止2016年1月底,累计办理医师多点执业6508人次,其中:其中在职人员3854人次,占办理人数59.22%,退休人员2654人次,占办理人数40.78%。职称为副高以上人数为4132人次,占办理人数63.50%,主治医师2376人次,占办理人数36.50%。总体情况是在职高学历、高职称的医师办理比重逐步加大,高端卫生技术人才的辐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加强社会办医机构学科建设,提升其服务能力

为了规范社会办医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提升其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将往年市财政每年投入的300万元优秀民营医院奖励资金争取到用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机构学科建设,并制定了《2015年**市民营医院学科建设和能力提升项目工作方案》。2015年11月3日市卫生计生委组织评审专家对符合申报条件的24家民营医院的24个学科建设和能力提升项目进行了集中评审,根据评审得分高低,确定了拟立项的20个项目名单,并于2015年11月5日至11日期间在**卫生网上对名单做了公示。目前,市级财政安排的3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已经全部拨付到位,我委将通过多种形式对项目进行管理和督导,各项目单位同时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督查和审计,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落到实处、用在实处。

五、加强社会办医机构人才培训,提高其服务水平

认真组织实施云南省民营医院人才培训项目,制定了《关于组织开展**市民营医院人次培养项目系列培训的通知》,培训分为急诊医学、药事管理、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管理、临床检验、病案管理、产科质量控制、口腔适宜技术八个专题,主要培训各专业的法律法规、临床技术规范、诊疗新技术及适宜技术运用等,共培训民营医院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00余人次。

六、落实社会办医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政策

医院营养师工作总结篇(3)

一、多措并举,鼓励社会资本在我市举办医疗机构

一是新增医疗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在《**市2011-2015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明确规定要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有合理空间,在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二是放宽社会办医准入条件和社会办医服务领域,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和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都向社会资本开放;三是通过市政府政务服务窗口和**卫生网向社会公开公布举办医疗机构的审批程序、审批主体和审批时限;四是社会资本在我市申请举办医疗机构可按照经营目的,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但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五是社会资本在我市申请举办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功能任务和医疗服务需求,合理设置诊疗科目;六是合理确定非公立医疗机构执业范围。为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执业范围与其具备的服务能力相适应,对社会资本在我市申请举办医疗机构的类别、诊疗科目、床位等执业范围进行审核,对符合申办条件、具备相应资质的,及时予以批准并发放相应许可。

截止到2015年,**地区登记注册非公立医疗机构2532个,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57.4%,其中民营医院医院184个,床位1.46万张;2015年全市非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总人次为1121.68万人次,占全市门急诊总人次的25.9%;出院总人数为27.82万人次,占全市出院人数的18.61%。

    二、积极探索医疗和养老融合新模式

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支持社会力量重点发展医养结合的护理型养老机构。

1.积极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有关养老机构应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服务精神,支持社会办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如云南省社会福利院在福利院举办了云南省社会福利院福利医院,开设床位50张;**市社会福利院也在福利院内举办了**市社会福利院福利医院,开设床位101张。

2.支持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延续性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探索建立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如在东川区第二人民医院原疗养院基础上成立的东川区老年病医院于2014年8月向东川区民政局申办公建民营东川区幸福家园老年公寓,并于2014年11月办理了民办非企业证书。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基础上,还提供养老、康复、护理、临终关怀及生活照料等服务,切实解决入住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

    三、开展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在总结评估2009年以来医师多点执业试点政策的基础上,2015年修订出台了《**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放宽了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执业医师向基层医疗机构流动的职称限制,支持实施县乡一体化管理的医疗机构加强医师的合理调配使用,取消了符合条件的医师在医联体内多点执业的执业地点数量限制。医师多点执业的实施,打破了医疗机构对优质医师资源的垄断,弥补了医疗人才资源的分布缺陷,稳步推动优质医师资源纵向和横向流动的政策目标,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分享到更多的优质医师资源。截止2016年1月底,累计办理医师多点执业6508人次,其中:其中在职人员3854人次,占办理人数59.22%,退休人员2654人次,占办理人数40.78%。职称为副高以上人数为4132人次,占办理人数63.50%,主治医师2376人次,占办理人数36.50%。总体情况是在职高学历、高职称的医师办理比重逐步加大,高端卫生技术人才的辐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加强社会办医机构学科建设,提升其服务能力

为了规范社会办医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提升其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将往年市财政每年投入的300万元优秀民营医院奖励资金争取到用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机构学科建设,并制定了《2015年**市民营医院学科建设和能力提升项目工作方案》。2015年11月3日市卫生计生委组织评审专家对符合申报条件的24家民营医院的24个学科建设和能力提升项目进行了集中评审,根据评审得分高低,确定了拟立项的20个项目名单,并于2015年11月5日至11日期间在**卫生网上对名单做了公示。目前,市级财政安排的3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已经全部拨付到位,我委将通过多种形式对项目进行管理和督导,各项目单位同时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督查和审计,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落到实处、用在实处。

五、加强社会办医机构人才培训,提高其服务水平

认真组织实施云南省民营医院人才培训项目,制定了《关于组织开展**市民营医院人次培养项目系列培训的通知》,培训分为急诊医学、药事管理、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管理、临床检验、病案管理、产科质量控制、口腔适宜技术八个专题,主要培训各专业的法律法规、临床技术规范、诊疗新技术及适宜技术运用等,共培训民营医院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00余人次。

六、落实社会办医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政策

医院营养师工作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15-02

高校班导师制起源于19世纪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师生关系[1]。近年来在借鉴国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由专业教师担任班导师已逐渐成为新形势下本科生教育和培养中的一项新举措和新的教育教学制度。目前,我国高校内实行的班导师制是将班主任制与导师制相结合,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生存智慧和学业智慧的成长为目的,发挥教师导引、协调作用的一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2,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2010年10月启动了班导师工作制,并在2009级本科生中开始试点推行。该院班导师工作制的工作宗旨为“关爱为本,做学生的贴心朋友;能力为重,做学生的学业导师;德育为先,做学生的道德表率”,从而使班导师在思想引领、专业导航、科研启发、创新激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与班级辅导员“双师联动”,共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建设[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班导师工作开展至今,已在临床医学、检验系、营养系等专业方向的27个班级中配备班导师32名。该项工作中的班导师主要由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教学、医疗和科研第一线的专业人员担任,针对学科方向、组织形式等差异探索班导师工作的带教模式,充分挖掘学生多样化的发展潜力,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作为我们小组带教的2010级营养系班导师工作的活动之一,结合带教班级的学生需求,我们通过走访、座谈、电话询问等多种方式,对目前国内不同类型院校中营养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帮助医学院营养系本科生更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内营养学相关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近况、培养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此发挥班导师在指导学生中的“思想引领,专业导航”的作用。

一、班导师工作选题的确定

工作伊始的活动内容就是在学生中通过座谈交流、网络联系以及班委动员等方式熟悉了解了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情况、兴趣爱好和疑难困惑。在汇总了班级学生的总体需求后,我们发现,专业认同感欠缺、学习动力薄弱、自我发展方向不明确是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特点、明确学习目的、做好学业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成为我们班导师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拟定了以了解国内其他院校相关专业为调研和比较的班导师活动原则,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专业定位和职业预期。

二、营养学相关专业院校的选择和教学背景比较

经过同学们前期调查,共同确定了国内本科教育中涉及营养学的代表性院校,并将其归为三类:医科类、综合类和农科类。为此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三所院校为各自代表,对其本科生教学进行分析比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成立于2004年12月,是在原公共卫生学院营养教研室基础上,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等临床营养中心(或科)的人才资源和科研力量整合而成,同时也是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营养卫生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交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为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的下设专业,该专业成立于1993年,以培养优秀的食品科学人才为目标,培养的人才大多活跃在食品行业的各个领域。南京农业大学中涉及营养专业相关的动物科学专业为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三个本科专业之一。动物科技学院在9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于动物科学各领域取得了一批丰硕的科研成果,培养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教授和刘守仁教授在内的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比较

为了更全面了解上述三类院校中营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内容,我们采用现场走访、学生座谈或是电话咨询等方式初步获得三类不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异同点。首先从培养目标上来看,三类院校根据各自专业的人才就业定位不同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医科类院校的营养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现代医学、营养学和食品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熟悉营养相关疾病的营养防治,熟悉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等营养相关领域的高层次营养专业人才。和医学院营养专业以医院营养师为主的宽口径培养目标不同的是,综合性院校中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食品安全与营养、食品分析与检测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及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控制、监督、执法、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农科类院校中的动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具备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现代畜牧生产、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能在畜牧产业及其他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有关教学科研、生产开发、经营管理及科技推广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正是由于三类院校的专业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也不同,学生的就业目标也就大相径庭了。和上述培养目标相衔接,三类不同院校中营养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呈现部分重叠和各有专业导向的特点。如表1所显示的,三类院校的营养相关专业在基础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方面都有部分相同的课程设置,如在基础课程阶段的化学课程设置(包括无机、有机、分析化学),在专业特色课程的设置上,上海交大和交大医学院都有设置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食品检验和分析等课程;三类院校课程设置中的特色课程则体现了这些院校中对专业的精确定位和未来就业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如在医学院营养专业中,设置的病理生理、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公共卫生类课程等,将以医学院营养专业毕业的学生针对医院人群和亚健康人群进行营养辅助支撑为目的,上述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人群状态;而在以工科为特色的上海交通大学食品专业中,还设置和食品生产相关的课程,这也主要基于该专业培养的学生会有一部分进入食品生产领域,在食品质量控制、生产设备更新换代、电子化改造等方面都可以在本科教育阶段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相对于上述两个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相似性,调查中涉及的农科类院校中的涵盖营养学的学生更多的是针对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而培养的人才,所以在他们基本围绕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育种、环境、种类等方面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显示出显著的专业差异和特色。

四、本科阶段培养过程比较

在本科学习阶段,三类院校的培养过程也是各有特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依托医学院的临床教研资源,医学营养专业的本科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将依托医院为基地进行临床实习;上海交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实践培育中心和科研服务平台,为本科学生提供食品安全与营养相关的实训项目和实践内容;南京农业大学不仅重视本科生的基础科研能力训练,还将就业技能培训和畜牧产业生产实习作为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三类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阶段修业年限均为四年,学生本科毕业后,医学院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南京农业大学授予农学学位,这也是由各个专业依托的院校所决定。在学生就业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培养学生的毕业去向多为医院营养科室、科研院所、营养与食品监督部门以及营养相关企业等;上海交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有食品制造加工企业、相关国家监督防疫部门、科研院所等;南京农业大学学生毕业去向主要有与动物饲料、动物养殖相关的畜牧产业、科研院所或技术管理部门等。

五、综合比较分析

通过班导师活动比较了目前国内不同类型院校中营养学相关专业的培养现状后发现,在不同类型院校中的营养学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模式既有相似性又各具特色和侧重点。医学院的营养专业以人体健康和疾病预防为教学重点,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临床科室和健康监督部门;综合类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食品科学为教学核心,涉及食品相关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多门学科的交叉知识,同时还重视实践应用,因而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较为多元化;而作为农科院校的动物科学专业则紧紧围绕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家畜),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目标清晰明确。从比较结果来看,不同类型院校的营养学相关专业丰富了人们对营养学各个方面的研究,使不同类型的营养学专业人才得到系统完整的教育和培养,更好地满足了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需求,使之成为不同领域中的专业指导者。同时,虽然分属不同类型的院校,但三个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还有不少相似或相同之处,因此在未来就业或继续深造方面可以互通,通过增加彼此间的交流学习,从学生自身发展和学科创新性建设等方面都会带来益处。

通过本次班导师活动,使本小组带教的2010级营养系本科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本专业的教学和培养特点,同时也掌握了目前国内不同类型院校中营养学专业的发展形式,拓展了他们对营养学专业的认识。通过分析比较,同学们更加明确了在未来本科阶段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并可以充分结合自身兴趣特长更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计划。因此,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班导师工作制的实施有效对接大学生思想状况多样化和个人成才发展的需求,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指导大学生专业学习中的欠缺,将切实推进卓越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内涵。

参考文献:

[1]吴静芳.以效率为视角的高校班导师导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8,(6):59-61.

[2]赵铸.发挥本科生班导师的立德树人功用[J].中国高等教育,2008,(17):38-39.

[3]蒋青青,黄晓阳.激发本科生学习动力的班导师工作方法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43-244.

医院营养师工作总结篇(5)

众所周知,大中型公立医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对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0年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医院财务制度》,提出“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即从国家宏观政策法规层面明确了“允许做、要求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医院总会计师制度的发展仍较为缓慢,实际设置总会计师岗位的医院较少,大多医院也未真正考虑到此项人事安排,总会计师不能有效发挥其提高医院竞争力、促进医院持续、健康、跨越式发展的作用。本文对我国医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期能为总会计师制度在我国医院中“做得成”和“达到效果”提供一些思考。

一、医院总会计师的角色定位和职能

“总会计师”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借鉴原苏联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而设置的单位副职行政领导职务。我国《总会计师条例》中对总会计师的职责做了规定,包括:协助单位法人加强对单位的经济和财务管理;参与单位的经济决策,组织单位预算编制和实施等。医院总会计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主管的角色,而是具有财务专家和财务管理双重身份的“专才”和“通才”,其职能应上升到医院资源管理和战略决策的高度,为医院的战略决策、运营管理、绩效考核等重大问题提供技术分析支持。包括:协助院长完成医院的战略目标制定;建立统一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参与医院的战略决策,开展经济运营分析,改进经营管理;对医院的经济活动实施监督和效益评估等。

二、我国医院总会计师制度的实施现状

山东省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省内大型医院中设立总会计师。浙江省在2000年就开始向包括浙江省人民医院在内的5家省级医疗卫生机构委派总会计师。卫生部于200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立了第一家部属医疗卫生机构的总会计师,后续第二家为武汉同济医院。到了2011年,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和卫生部北京医院等三家卫生部直属医院都设置了总会计师,同年重庆市江北区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总会计师,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对公立医院实行合约管理并派出总会计师。这些已上任的总会计师对提升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加强医院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队伍建设、提高对重大问题的科学决策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过,截至目前,仍有部分公立医院没有设立总会计师(包括北京、上海的部分部属、市属医院也是如此)。2008年由山东省卫生厅对省内二三级共383家医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设置了总会计师岗位的有110家,仅占省内所有医院的28.72%。2010年,一份对全国31个省(区、市)卫生厅(局)的卫生事业单位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设置了总会计师岗位的机构仅占14.52%,其中328家医疗机构中有65家设置了总会计师,占到19.82%。而在广东,设置总会计师的大型三级医院更是凤毛麟角。林艳等的调查显示,即使在整个华南地区医疗卫生资源最集中的广州地区,也仅有广东省中医院和暨南大学华侨医院设立了财务总监。可见,我国总会计师制度近年来虽然在不断地推进和发展,但整体进度仍然较慢,存在的问题较多。

三、我国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政策法规配套缺少,制度建设约束力不够

财政部、卫生部相继出台《医院会计制度(试行)》(1988年)、《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意见》(1999年),明确指出在大中型卫生事业机构逐步设置总会计师岗位。2010年,由卫生部牵头、五部委联合发文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也要求在大型公立医院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体现了政策法规对在卫生事业单位配备总会计师的要求从“符合条件”、“具备条件”、“有条件”等弹性规定到“必须”建立这种刚性、硬性要求的转变,表明了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在卫生事业单位设立总会计师问题上的明确态度。

但是,虽有宏观经济政策支持,从全国各地区、各行业比较的层次出发,可以发现医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仍存在相关政策法规配套缺少、制度建设约束力不够的问题。在这一方面,目前已有部分省份开始了实践探索,如辽宁省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印发了《辽宁省三级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2014年),具体规定了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等,其后立即起到促进效应,短短3个月内有31家医院设立总会计师岗位。但是,总体上说,目前许多地方尚未对在公立医院设置总会计师岗位给予足够的重视,医院设置总会计师制度还存在行业性实施规范以及地方具体实施意见的不统一等问题。

(二)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医院领导层重视不够

考虑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等特点,卫生管理部门通常更重视对医疗卫生业务的管理和监督,而忽视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当前,医院领导班子绝大多数是医学专业出身,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对财务管理经验不足,对经济数据在医院运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没有深刻认识,对属于经济管理领域的总会计师的职责和作用不仅不够重视,甚至认为设立总会计师是“分权”、“上枷锁”,使得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建设举步维艰。另外,在已经设置总会计师岗位的公立医院中又出现了各种难以履职的情况,如总会计师与负责医院财务会计管理的副院长职务的职能重叠冲突,被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部门负责人“架空”;总会计师职责与权力不相符,不能参与医院经营管理决策;由非财会专业人员担任总会计师(例如让某党委委员兼任总会计师),等等。

(三)专业性人才缺乏

曾有媒体对多个设立了总会计师的公立医院进行调查,发现担任总会计师的人员主要来源于本单位的原财务处处长。这种情况在省级大型医院、高校下属三级医院尤其普遍。总会计师作为医院领导班子的成员,在具备医院行政管理能力的同时,更加应当具备医院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财务专业工作的特殊素质。但是,事实上,目前在很多医院仍缺乏高素质的经济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复合人才。大多医院从事医院运营管理的都是以财务人员为主,学历一般在本科或以下,综合财务管理能力不强,只能疲于应付记账等事务性工作,无法从战略的高度,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医院的运营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上,大多数医院往往更加重视培养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因为前者可以给医院带来直接收入,后者可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对属于医院“非主流”技术人员体系的经济、财务管理人员,医院在人才培养、晋升评聘方面做得有所欠缺,大大影响了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四、加快建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高度重视总会计师制度建设

医院设立总会计师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的工程,需要联合人事、卫生行政和财政管理等部门共同开展。地区政府部门应重视医院财务管理,勇于开拓,敢于改革,首先结合本地区医院的等级、规模、收入状况等指标下达具有针对性的地方政策法规条文,要求符合条件的医院“必须”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其次,有了政策必须要利用好政策,可以将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列入政府卫生目标责任书内容,进行相关的考核评分并依据奖惩措施进行处理;并且,各地区可以依据当地的经济水平、医疗服务质量等情况,对制度中的某些要求范围进行适度的放宽,例如在各方面环境较好的发达地区如北上广,对该地区内发展情况良好的、医疗服务有特色的二级医院也推荐建立总会计师制度,这对于二级医院来说,也是敢于先行、敢于进取,全力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体现。

(二)改变管理理念,明确总会计师的权责地位

首先,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积极引导条件成熟的医院先把总会计师的岗位设立起来。其次,相关组织、行政管理部门要联合起来、积极协调,对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建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认真研究并给予方便、特事特办。例如黑龙江省医院的总会计师岗位设置就获得了黑龙江省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从而增加领导班子副处级以上成员职数。再次,要做好随访,对已经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医院要定期召集开会进行阶段性总结回顾,取长补短,吸取经验并反馈落实到制度的完善中。

各级领导尤其是医院领导要清楚认识到加快建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明确总会计师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总会计师不是一种专业技术职务,也不是财务会计机构的负责人或主管人员,而是一种行政职务。如果总会计师的设置与公立医院的体制有冲突或需要突破的地方,应该向组织人事部门及时反馈有关意见,获得相关的政策支持或制订合理的替代方案,例如应注意总会计师制度与现行院长负责制等制度的关联与衔接,积极探索合理的人才配备方案。另外,可以采取“以下促上”策略,由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出面,向医院领导班子提出配备总会计师岗位的具体建议,包括配备总会计师岗位的政策依据、总会计师的作用、任职条件、职责和权限等,医院I导班子开院办公会议,研究、讨论该项建议,并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呈报有关材料,做到事事主动积极,而不是消极等待上级领导任命或上级管理部门强制推行。

(三)加强总会计师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了加快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建立的步伐,相关的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是关键。可以采用“两手抓”的方法,一方面从医院内部人员中挑选出德才兼备的经济、财会人员,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参与总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等手段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经济及财务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单位层面要转变观念,可以有计划地从外部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经济财务管理人才,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制订系统的培养方案。当然,实行总会计师派驻制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例如目前潍坊、马鞍山、芜湖、株洲、七台河、深圳等地区的部分医院采用此方式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对于已经配备总会计师的单位,对总会计师队伍的管理也不能松懈,应该建立总会计师继续教育及职业资格证书定期考核制度,不断对医院总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等进行科学考核;有关部门要针对医院总会计师制定具体的管理监督制度,加强对医疗行业总会计师的管理与监督等,积极推进总会计师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总会计师人才。

参考文献:

[1]耿成兴.高校推行总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3):106-109.

[2]杨莉.公立医院建立总会计制度的思考[J].医院院长论坛,2012,(11):35-39.

[3]陈哲娟,邱枫林,董先雨等.山东省医院财务主管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经济,2012,(8):87-89.

[4]陈哲娟,张光鹏,方素珍.医院总会计师的职责与岗位作用发挥[J].中国卫生经济,2011,(11):90-92.

[5]林艳,黄少瑜.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实施状况分析[J].时代经贸,2014,(4):98-99.

医院营养师工作总结篇(6)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随着近些年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而逐渐兴起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专业,医药行业对专业毕业生需求量持续增加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现有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水平已不能保证毕业生在综合技能上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满足,为此,在对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国内专业课程建设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尝试对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性意见。

1 调研指导思想和调研方法

1.1 调研指导思想

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统一组织,认真学习教育部国发[2005]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结合该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教育现状,以职业为导向,紧扣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的要求,积极推行教学活动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遵循创新性和可行性原则,开展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调研工作。

1.2 调研方法

组织熟悉专业培养方案的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认真学习文件,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科学定位,突出就业单位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的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展开调研工作。

1.2.1 查阅资料

从国家和河南省各政府机构通过网站和媒体公布的各项数据中了解医药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获取关于人才需求的数据。通过各院校网站及中国知网、方正等专业性强的网络数据库广泛查阅国内各大专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设置情况,了解兄弟院校尤其是本省内兄弟院校专业开设的课程、教学特色及就业等状况。从各企业在其官方网站或媒体等渠道的信息中了解各企业对于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的具体要求。

1.2.2 发放调研表

在医疗机构、制药企业、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药店等学生可能就业的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就企业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来自企业的其他建议等方面进行调研。利用暑期及在医院等单位实践的机会要求教师进行深入调查。

1.2.3 邀请行业相关专家、往届毕业生座谈

利用南阳的医药资源优势和本校教师、毕业生的社会关系,邀请了各级医药行业骨干、往届毕业生,深入座谈,了解企业用人状况和学生在工作技能上的欠缺。

2 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

2.1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08年以来,尽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我国医药产业仍然保持稳定增长。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城镇化给医药零售商业企业代来新的竞争和发展机遇,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阐述,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820亿元,较去年增长20.4%。2012年全国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总值1.1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实现利润总额150亿元。

面对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作为中原大省的河南省,在医药行业尤其是中医药行业发展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11年1-9月份,河南省医药制造产业产值位于全国第3位,总体规模为湖北、北京、上海、天津的两倍。河南的中药药材资源居全国第二,总量优势明显。2012年河南省和山东省并列医药销售中资金利润率排名第一名。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500强中河南省有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等7家名列其中。这些数据无一不彰显出作为有着深厚积淀的医药大省,河南省所具有的实力。为了推进行业快速发展,河南省于2012年3月7日专门出台《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鼓励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层次竞争的状况,为河南省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统计数字,2013年河南省医药行业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全省中西药品类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

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南阳市巧用“医圣牌”,利用得天独厚的伏牛山中药材资源优势,联办生产、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种植,加速了中药材产业的种植、开发与研究,构建起了南阳中医药诊疗、科研、学、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医药产业已成为南阳六大战略支撑产业之一。根据南阳市统计局的统计数字,2014年前两个月,南阳医药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长8.4%,医药制造业实现主营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12.7%,“天然药库”正逐渐变为“中华药都”。南阳市有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中医药加工企业11家,年产值近30亿元,保健品企业19家,产值15亿元。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医药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的有序发展期,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2.2 职业岗位分析

随着国家对医药市场整顿力度的不断加大、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交叉跨越医药、经营管理两个领域,具有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并且精通经营管理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成了行业急需。调查数据显示,现有药品经营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为大专(包括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是4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比例分别占了21%和25%,初中(包括初中) 以下学历的比例是6%;其中具有药学背景的人员约占4 9%,管理类专业毕业人员约占10%,而具有药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背景人员寥寥无几。

据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在医药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口达20万。目前河南地区高职院校的年培养人数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有着非常深厚的行业基础和紧迫的市场需求。

3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现状调研

3.1 人才缺口较大

国内高职院校招收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较多。如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物流方向)、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子项目)、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等等数十家。但外省院校学生一般较少到本省工作,而省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和招生规模较小。根据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提供的信息,2014年河南省内有郑州华信学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化工职业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及我校共八所院校有高职高专层次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招生计划,2014年招生人数分别为50、70、55、54、70、40、90、58,共计487人。从招生院校和招生规模来看,省内开设院校较少,整体招生规模不大。

3.2 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不足

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时间较少,使得在医学和药学专业开设之余本专业课程占比较少,从而使一些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急需的课程未能开出。全国范围内存在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滞后,不实用,缺少高质量的医药推销技巧、谈判、电子商务等专业教材。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大部分采取的是理论讲述与案例教学结合的模式,学生营销实践技能的训练时间少,专业实训场所建设有待完善,缺少药品流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零售药房和物流实训内容。

3.3 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包括医学基础课程、药学基础课程及专业课在内的专任教师主要是学院科班出身,所学知识及长期的教学工作都与医药市场和患者实际用药情况有一定距离,大多缺乏一定的药品经营与管理实战经验,对目前药品市场不够了解,所教知识也与市场有一定脱节。如在药学专业课程中的经典药物,事实上,目前医药市场中经典药物偏少,多数为结构经过改进,功效有所改善的品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以及新进教师比例增大,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业务面有待拓宽。

4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4.1 改革目标

围绕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教学“教学做”合一。

4.2 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4.2.1 准确定位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建议以经管课程为主,以医药类课程为辅,在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对于“经营管理”和“医药”教学内容之间实行7:3或6:4的比例。重在知识的集成、能力的复合、素养的全面培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注意内容的多元化配置,探索医、药、管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医学院校综合优势。

4.2.2 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构建与技能大赛、执业资格考证、专业技能鉴定、综合素质提升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对计算机、外语等考试以社会考试取代课程考试。组织学生参加西药药剂员、医药购销员考试等职业资格考试,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将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纳入课程体系,为顺利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2.3 重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道路,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尽快建立模拟药房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和医药物流实训室,训练学生将经营管理知识在模拟的市场情景中加以实际运用。根据生源的就业方向和各专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建设立足南阳辐射全省周边地区的校院合作基地。学校和企业形成合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4.2.4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扩展行业师资

组建由专职教师、其他学校的兼职教师以及企业界兼职专家构成的多元化教师队伍。加强对医药基础知识老师再培训,使其了解药品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鼓励教师提高学历,规定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熟悉医药领域。同时,多渠道聘请兼职教师,加强对兼职教师或专家的协调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雪梅.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3):85.

医院营养师工作总结篇(7)

纵观我国现有中医药院校,基本构建了以医药学学科为主体,兼顾理、工、管、文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相比其他高等院校,中医药院校因其浓厚的医学学科背景,更容易为医药行业营销人才的培养提供学科背景与学科支撑。2010教育部“卓越计划”的提出,以及2015年11月“全国医药院校‘卓越营销师’培养联盟”的成立,更为我国中医药院校卓越营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契机。然而,中医药院校在非医药类人才培养上,在办学时间、培养经验、师资水平、学科资助、学术沉淀等方面,明显落后于传统综合性大学。基于此,为了有效弥补中医药院校在非医药类专业(如营销专业)办学的不足缺陷,需要重新思考其非医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借助医药学科实践性强的培养特色,基于“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结合中医药院校的自身行业特色和市场营销专业特点,重新思考中医药院校营销人才的培养定位,从营销职业技能培养、营销思维与方法培养等方面,不断挖掘卓越营销人才的职业发展潜力,并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师资队伍、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等方面,走出一条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医药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的定位

人才培养定位,是办学机构的一种顶层理想设计,即把培养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主要体现在目标、类型、层次、规格要求四个维度组合上(张德江,2011)。人才培养定位是高等教育机构开展教育活动,进行人才培养的前提。办学机构只有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才能清晰自身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和职责,以此确定与定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制度和评价体系,构建与自身定位相吻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卓越计划”正是近年来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是实现高校与企业优势互补、加大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力度,探讨高校与企业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新模式。市场营销专业,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弱势学科,必须在“大健康”理念的基础上,以健康产业需求为导向,借鉴“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重新科学定位其人才培养,走出一条“夹缝中生存”的、与众不同的医药营销人才培养之路。

(一)中医药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随着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需求变化,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然而,纵观现有高等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与社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其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培养模式比较陈旧,仍存在“闭门造车”现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明显滞后于社会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与985、211综合性大学,以及财经类院校相比,中医药院校在营销人才培养上存在明显不足,在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更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上,作出新的定位。基于此,本文将中医药院校的营销人才培养定位为“中医药行业卓越营销人才”,即利用中医药院校自身“以医药为主”的实践性特点,将其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培养成既懂现代营销又懂中医药基础知识;既具有较强创新营销思维,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的“医药应用复合型营销人才”。

(二)中医药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类型定位。在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上,首先需要了解市场对医药行业营销人才的需求层次。据调查,现有医药行业营销人才主要分布在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基于此,中医药院校可以按照“医疗机构营销实验班”、“健康产业营销实验班”、“医药企业营销实验班”等人才类型,来培养医药卓越应用复合型营销人才。为了切实满足市场对不同层次的医药营销人才需求,中医药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中医药学科特色、医药专利研发优势,将营销人才的培养与医疗卫生服务、医药企业管理、医药产品市场推广等有效结合起来,借助医学、药学、管理学、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营销+医院”、“营销+健康产业”、“营销+健康企业”等不同人才模式,优化现有课程体系。

(三)中医药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层次定位。社会需求是高等院校人才层级结构性的根本依据。社会人才需求表现为不同职业的层次结构。然而因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扩招,不可避免地导致毕业生本科生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这不仅造成了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的结构性浪费,又造成了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与社会所需人才结构的不匹配失衡。基于此种现象,中医药院校在卓越营销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上,既要区别于高职院校的岗位型营销人才培养目标,也要区别于传统综合性大学的研究型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服务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对医药应用型营销人才在不同层次分类上的需求规模,来确定其人才培养在层次上的量化比例。

(四)中医药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合理的人才规格定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定位的基础。然而,现有许多高等院校一般是先设计办学定位,然后据此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由于定位顺序的混乱,加上受传统办学思维惯性的影响,绝大部分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大多是仿照传统研究型大学而为,没有形成自身的行业特色。为此,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的要求,中医药院校必须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结构进行人才规格定位。具体来说,围绕“中医药类营销卓越人才”的目标定位,借鉴“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教育理念,通过强化校企联合,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医药营销技能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二、中医药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思路

行业需求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价值导向。医药行业市场,尤其是中医药走向国际化进程中,除需要大量的医药技术型人才外,同样需要医药管理人才、医药营销人才。在满足满医药行业对营销人才需求,培养医药行业营销人才、抢占医药行业市场方面,中医药特色型大学比其他院校开设的营销专业具有更大的优势。

(一)遵循中医药院校学科优势,设置卓越营销人才培养实验班。“面向医药行业应用复合型营销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通过“营销+医院”、“营销+健康产业”、“营销+健康企业”等不同人才模式,将营销人才的培养与医疗卫生服务、医药企业管理、医药产品市场推广等有效结合起来,可切实有效地满足医药行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可解决中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题。在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上,学校可在管理大类招生的基础上,择优筛选、设置“医疗机构服务营销实验班”、“医药企业营销实验班”、“健康产业营销实验班”等,充分发挥中医药院校的专业特质、行业特色,培养既懂营销,又有医药知识的卓越营销人才。

(二)遵循“精化理论课、强化实践课”,重构现有营销人才培养方案。为了破除现有人才培养方案“重理论、轻实践”的趋同化现象,中医药院校可从自身医药学科优势、人才培养行业特色需求出发,在保证市场营销专业理论教学基础上,重构现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形成具有医药行业特色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如,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从医药行业对营销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适当减少在医药营销工作中较少遇到的“营销工程”等课程,合并“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课程。在教学时数上给予“医药”门类、“营销”类课程必要的学时保障,不必受制于学校统一设定的理论教学学时总量限制,在实践教学时数上给予适当倾斜。在教学体系安排上,应围绕“卓越计划”,突出教学内容的知识能力目标、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目标,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基于此,一方面要合理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程安排,尤其在发挥实践教学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结合行业需求、结合行业资源、结合企业培养的“三结合”方式,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构建教学、实践、培训一体化的卓越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机制。

(三)遵循市场导向,优化卓越营销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卓越医药营销人才,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要求专业教师熟知工商管理类的相关知识,还要求其掌握医药行业的相关知识,否则无法胜任中医药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工作。基于此,为满足具有创新思维的应用复合型营销人才培养需求,在现有教师队伍基础上,学校应与地方医药行业、医疗机构等建立双向互通的教师联合培养机制,建设一支既具有营销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卓越师资队伍。

(四)借鉴“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中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围绕“一切为学生、学生是一切、为学生一切”、“以学生自身发展为本、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的教学目标,树立“挖掘学生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的教学理念,在把握营销教育的共性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药院校重实验与应用的培养特色,选择适合具体营销课程的个性教学方案,如小班教学、小组讨论、对分课堂、智慧课堂等形式。

其中,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是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此,可以以“课内外联动”为导向,构建两阶段卓越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本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校内课堂讲授、校外企业实践”的两阶段教学体系。理论知识部分由学校专业教师讲授,实践部分由学校教师和合作企业共同设计,并共同组织教学。结合市场调查课程内容,合作企业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拟定相关的调研任务,学生围绕调研任务开展实际调研工作,企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在学生具体调研过程中,给学生传授营销的基础理论、操作方法与技巧,从而实现“做中学”和“做中教”。

【参考文献】

[1]刘迎春,熊志卿.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10:56~57

[2]张德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24~26

医院营养师工作总结篇(8)

专业机构也遇“护工荒”。我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护工的需求量也逐渐增长。然而市场的扩大,却没有吸引大量的从业人员,这也导致了护工的缺口越来越大。“一工难求”的现象成了常态。不仅仅是普通百姓难求护工,就连一些养老机构、专业康复医院等,也陷入了难觅专业护工的困境。

护工缺乏专业培训。我国民办养老机构的护工以四五十岁的农村进城务工妇女为主。她们普遍学历低,缺乏专业护理技能,有些甚至是半文盲,即使参加培训,也拿不到国家要求的上岗资格证。低学历、缺专业技能的护理已影响到了服务质量。

非专业技能的护理已影响到了服务质量。老年公寓里的智能健康设备,老人的血压、心率,智能手机等,许多护工都不会操作。

“安平”应运而生

北京安平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平健康”)成立于2004年9月,是一家以专业医疗为特色,专注于医养结合新型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探索与创新的医疗养老产业投资、运营、咨询机构。“安平健康”主要业务涵盖“医养人才培训输出、医养服务运营、医养项目咨询、适老健康旅居、健康保健产品服务”五大板块,并成功搭建了医疗及客户两大资源支持平台,助力旗下各业务公司及合作伙伴运营发展,逐步向多元化经营的健康养老产业集团迈进。

优护万家(北京)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护万家”)成立于2016年8月,注册资金1500万元。优护万家以“医养服务”为业务核心,依托“安平健康”医疗及养老优势资源和具有十余年的医疗、养老服务及运营管理经验的团队,采取“轻资产”运营模式,通过运用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以线下实体带动线上的方式搭建“医养人才培训输出”、“医养服务运营管理”、“健康保健产品服务”三大平台,以实现供需资源的有效对接及医养服务的无限延展。同时,优护万家深耕、精研一线服务运营,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国际合作为助力,先后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引入其先进的服务理念及创新的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具有优护万家特色的医养康服务模式的本土化落地和创新。

集医疗、养老、人才培训于一体

经验丰富的医疗资源:“安平健康”在医疗领域拥有多年的实际运营管理经验和丰富的医疗资源。一直以来,“安平健康”将医疗资源尤其是北京的高端医疗资源作为自身运营的核心优势,与国内顶级的医疗机构以及医疗专家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通过对医疗体系运营的深度实践和高端医疗资源的整合,将丰富的管理经验及优质的医疗资源导入旗下运营的机构项目及咨询项目中,提升项目的服务内涵及核心竞争力。

“安平健康”与北大人民医院、北大医院、广安门医院、同仁医院、宣武医院、999急救中心、北京老年医院等国内领先的三级甲等医院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同时建立了安平健康医疗专家团队,拥有老年疾病相关的各大学科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全国顶级专家百余名。为旗下会员提供绿色通道及专业、便捷、专享的就医诊疗服务。

专业的养老资源:“安平健康”于2006年进入养老产业,团队先后考察国内外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00余家,参与国内外养老论坛50余次,目前已形成集养老市场研究、养老机构运营研究、养老产品研发为一体的专业养老产业研发中心。

训练有素的人才资源:“安平健康”在专注服务运营的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医养服务人才的重要性,于2016年成立“安平健康培训中心”并与中国老龄a业协会医疗健康委员会联合发起“医养结合人才培训项目”,陆续开展医养结合照护师、运营管理师、评估师以及康复指导师等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安平健康”针对老年人术后护理开设相应专科护理技能提升培训,如骨科术后护理、肿瘤术后护理、心脑血管术后护理等专业培训。

“安平健康”培训中心讲师团队中70%来自于北京各大三甲医院的临床一线,30%的讲师拥有医疗及养老护理双重从业经验,护理工作平均年限达30余年。其中具有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资格的讲师占到65%,特聘在日本拥有30余年介护服务运营管理及教育经验的专家加入讲师团队,将日本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和介护服务技能、教学经验与我国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打造了一支国际化、专业化的实践型讲师团队。

医院营养师工作总结篇(9)

1.1 调研指导思想

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统一组织,认真学习教育部国发[2005]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结合该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教育现状,以职业为导向,紧扣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的要求,积极推行教学活动和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遵循创新性和可行性原则,开展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调研工作。

1.2 调研方法

组织熟悉专业培养方案的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认真学习文件,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科学定位,突出就业单位对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的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展开调研工作。

1.2.1 查阅资料

从国家和河南省各政府机构通过网站和媒体公布的各项数据中了解医药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获取关于人才需求的数据。通过各院校网站及中国知网、方正等专业性强的网络数据库广泛查阅国内各大专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设置情况,了解兄弟院校尤其是本省内兄弟院校专业开设的课程、教学特色及就业等状况。从各企业在其官方网站或媒体等渠道的信息中了解各企业对于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的具体要求。

1.2.2 发放调研表

在医疗机构、制药企业、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药店等学生可能就业的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就企业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来自企业的其他建议等方面进行调研。利用暑期及在医院等单位实践的机会要求教师进行深入调查。

1.2.3 邀请行业相关专家、往届毕业生座谈

利用南阳的医药资源优势和本校教师、毕业生的社会关系,邀请了各级医药行业骨干、往届毕业生,深入座谈,了解企业用人状况和学生在工作技能上的欠缺。

2 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

2.1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08年以来,尽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我国医药产业仍然保持稳定增长。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城镇化给医药零售商业企业代来新的竞争和发展机遇,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阐述,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820亿元,较去年增长20.4%。2012年全国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总值1.1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实现利润总额150亿元。

面对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作为中原大省的河南省,在医药行业尤其是中医药行业发展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11年1-9月份,河南省医药制造产业产值位于全国第3位,总体规模为湖北、北京、上海、天津的两倍。河南的中药药材资源居全国第二,总量优势明显。2012年河南省和山东省并列医药销售中资金利润率排名第一名。2012年全国医药工业500强中河南省有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等7家名列其中。这些数据无一不彰显出作为有着深厚积淀的医药大省,河南省所具有的实力。为了推进行业快速发展,河南省于2012年3月7日专门出台《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鼓励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层次竞争的状况,为河南省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统计数字,2013年河南省医药行业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全省中西药品类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

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南阳市巧用“医圣牌”,利用得天独厚的伏牛山中药材资源优势,联办生产、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种植,加速了中药材产业的种植、开发与研究,构建起了南阳中医药诊疗、科研、学、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医药产业已成为南阳六大战略支撑产业之一。根据南阳市统计局的统计数字,2014年前两个月,南阳医药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长8.4%,医药制造业实现主营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12.7%,“天然药库”正逐渐变为“中华药都”。南阳市有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中医药加工企业11家,年产值近30亿元,保健品企业19家,产值15亿元。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医药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的有序发展期,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2.2 职业岗位分析

随着国家对医药市场整顿力度的不断加大、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交叉跨越医药、经营管理两个领域,具有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并且精通经营管理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成了行业急需。调查数据显示,现有药品经营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为大专(包括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是4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比例分别占了21%和25%,初中(包括初中) 以下学历的比例是6%;其中具有药学背景的人员约占4 9%,管理类专业毕业人员约占10%,而具有药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背景人员寥寥无几。

据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在医药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口达20万。目前河南地区高职院校的年培养人数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有着非常深厚的行业基础和紧迫的市场需求。

3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现状调研

3.1 人才缺口较大

国内高职院校招收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较多。如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物流方向)、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子项目)、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等等数十家。但外省院校学生一般较少到本省工作,而省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和招生规模较小。根据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提供的信息,2014年河南省内有郑州华信学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化工职业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及我校共八所院校有高职高专层次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招生计划,2014年招生人数分别为50、70、55、54、70、40、90、58,共计487人。从招生院校和招生规模来看,省内开设院校较少,整体招生规模不大。

3.2 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不足

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时间较少,使得在医学和药学专业开设之余本专业课程占比较少,从而使一些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急需的课程未能开出。全国范围内存在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滞后,不实用,缺少高质量的医药推销技巧、谈判、电子商务等专业教材。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大部分采取的是理论讲述与案例教学结合的模式,学生营销实践技能的训练时间少,专业实训场所建设有待完善,缺少药品流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零售药房和物流实训内容。

3.3 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包括医学基础课程、药学基础课程及专业课在内的专任教师主要是学院科班出身,所学知识及长期的教学工作都与医药市场和患者实际用药情况有一定距离,大多缺乏一定的药品经营与管理实战经验,对目前药品市场不够了解,所教知识也与市场有一定脱节。如在药学专业课程中的经典药物,事实上,目前医药市场中经典药物偏少,多数为结构经过改进,功效有所改善的品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以及新进教师比例增大,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业务面有待拓宽。

4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4.1 改革目标

围绕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教学“教学做”合一。

4.2 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4.2.1 准确定位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建议以经管课程为主,以医药类课程为辅,在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对于“经营管理”和“医药”教学内容之间实行7:3或6:4的比例。重在知识的集成、能力的复合、素养的全面培养。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注意内容的多元化配置,探索医、药、管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医学院校综合优势。

4.2.2 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构建与技能大赛、执业资格考证、专业技能鉴定、综合素质提升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对计算机、外语等考试以社会考试取代课程考试。组织学生参加西药药剂员、医药购销员考试等职业资格考试,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将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纳入课程体系,为顺利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2.3 重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医院营养师工作总结篇(10)

近年来,我国财政部、卫生部联合颁布了《医院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医院必须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医院的财务活动在院长或总会计师领导下,由医院会计部门统一管理。”但在医院总会计师的角色定位上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就此阐述了个人见解。

一、建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会计师的职权和定位一直受外界关注,为了确定这一职权范围,使总会计师在经济管理方面发挥应有的职能,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作用,我国颁布了相关法律文献,总会计师执行医院所有与财务相关的工作,主要有: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监督等财务工作,能够对医院的重要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决策,响应国家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法律法规,不偷税漏税,支持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总会计师条例》已经颁发了数十年,在实施过程中,总会计师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了应有的职能作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从医院层面而言,建立总会计师制度,首先,促进了医院规范化经营、使管理工作科学化;其次,使医院资金利用率有所提高,确保国有资产不贬值;最后,全面提升了医院管理质量与水平。从管理层面而言,首先,使领导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优化领导的内部结构;其次,加强了经济管理建设,使医院的综合效益得到了最大化;最后,使医院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更健全、更完善,从而促进医院管理“专家化”。

总而言之,建立医院总会计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第二,是贯彻执行财经法规的体现。第三,有利于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

二、现代医院总会计师的角色定位

(一)医院经营管理的决策参与者

总会计师是医院的行政管理层人员,工作上协助院长完成财务决策工作,直接对院长负责;负责管理医院所有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有: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监督等财务工作,能够对医院的重要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决策。

(二)规章制度的监督者

总会计师不仅是医院经营管理决策的参与者,还要根据已有的相关制度,使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能够保持有条不紊的进行,确保各个医疗环节能够高效、高质完成。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响应国家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法律法规,不偷税漏税,支持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

(三)战略规划的参与者

医院战略规划实质是为医院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保障医院能够长远发展,控制外界因素引起医院内部的变化,总会计师运用自身专业管理能力,对医院的未来具有前瞻性,及时做出战略性调整,切实有效的让医院管理工作能够更全面、更科学的进行。

(四)信息系统的监控者

在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总会计师需要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创建医院信息网络系统,使医院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共享,保障医务人员能够及时知晓医院的最新资讯,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医院中,不仅提高了总会计师成本核算质量、内控能力以及财务报表分析能力,在管理工作上实现高效化,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提升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资本。

(五)经济活动的协调者

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总会计师不仅要熟悉医院的整体环境,还要掌握医院的资源和优势,做好与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助医院各项经济工作的开展,与相关经济来往者保持密切联系,例如,政府、工商、财政、税务、金融等单位,为医院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六)绩效评价的协调者

医院管理者最重视的环节就是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两方面,绩效考核保障了财务过程中管理工作的进行,总会计师应义不容辞的为医院制定适合医院的绩效考核方法体系,为推动医院绩效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三、医院财务战略实施

医院财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筹集适应医院总体竞争战略所需的资本,是科学合理使用这一资本的战略方针。现代化医院总会计师职责中包括组织实施医院财务战略规划,财务战略以资金形式将医院战略融为一体,并引导其他战略顺利实施,尽管财务战略支持力度在每个时期都不尽相同,但就战略视角而言,医院管理层期望医院在一定风险情况下,仍想保持医院的稳增长形势,因此,财务战略时刻需与外界因素对医院的产生的威胁而进行同步调整。

(一)培育财务管理意识

财务管理意识实质上是一种观念,它最先体现在财务管理者身上,要求财务管理者有全局意识,拥有这一意识能够使医院决策者具有前瞻性,战略意识的宗旨是为医院谋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以战略管理为核心,处理好医院的各项利益关系,致力于医院战略管理的实施工作。

(二)实施财务战略预算控制

战略指的是目标与方向,推进战略的贯彻于落实与判断方向以政策为基准,战略预算控制实质是将战略贯彻落实与判断方向具体化,是一项战略行动方案,更是确保这一方案能够有效的实施,战略预算控制是以战略规划、政策指导思想为基础,从而制定出适合医院经营发展的战略体系,医院将各部门的资源进行整合做出一体化调整,确保医院的经济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三)制定财务政策

医院管理层将战略发展体系与整体效益结合制定出财务政策这一目标,规范医院各科室财务管理工作,给医院各层面的管理行为制定了行为准则,限定财务活动的有效领域、运行方式、职权范围以及应有的财务质量,这一财务政策的制定实现了财务资源配置的优化,使用经济活动资金更规范,有效控制了医院整体财务战略的实施力度。

(四)加强财务战略管理,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医院的管理体制是根据外界环境与医院事业发展而考虑的因素,医院必须充分认识医院的竞争优势来自何处,这一优势不再是研究变化中的环境和相应的战略能力,更多的是,医院不断变化的管理方式,从而有效调动医院资源实施战略的能力。故而,医院战略实施不仅要确保医院竞争优势持续增长,而且应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医院医疗事业的稳步发展。

(五)建立财务战略管理信息库

医院在执行财务战略工作过程中,医院管理层和财务负责人还应创建属于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强化财务战略实施的即时资讯,形成有效的动态监控,保证医院的财务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共享和传递,这一信息系统不仅要及时有效的公布,还应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信息系统还应进行定期更新与整理分析,为医院管理者决策作出科学的依据。

(六)实施财务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是战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医院实施战略管理工作时,要大力推动用人制度的改革,探索创新出适应医院内部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从考核结果中选出高技能人才,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质量,加快人才培养建设,促进医院骨干人才的长远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医院总会计师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做出了财务战略性管理,主要体现在:第一,总会计师不但要富有改革创新精神,还要对医院的经营模式、市场竞争资本有所了解,要有成本和效率的观念,善于管理医院的财务工作,处理工作够果断,及时掌握最新会计资讯,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时刻更新财务观念,保持与现代化、国际化医院同步发展,引进国际化财务管理制度,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台阶。第二,总会计师不仅要懂基础会计工作的算账、做账、出报表,还应能够预测财务风险,评估财务结果,医院总会计师的职能不应局限于在会计专业,还应涉猎其他多个领域,例如,经济、市场贸易、行政管理、金融等各个领域。第三,明确自身角色定位,作为现代化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工作者,参与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的决策、监督制定医院的相关制度、规划医院的发展战略以及信息技术的监控者、经济活动中的协调者和绩效考核方法体系的主导者,要有意识培养自身国际化视野,完善自身不足,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总而言之,总会计师不仅对医院起一个引导作用,还应创新管理模式,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医院可持续和公益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秀毅.医院总会计师的角色定位与医院财务战略实施[J].当代经济,2013(01).

医院营养师工作总结篇(11)

营养作为预防医学组成部分,在与临床医学紧密联系中不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合理健全的营养科体制,对于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营养性疾病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阻碍甚至是对抗的消极作用。为了营养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省各大医疗机构营养体制及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希望能从中找到一条营养与其它相关学科(如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同发展共命运的新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省市级以上各大医疗机构营养科体制及三级甲等医院对营养科达标的进展要求。

1.2 评价方法 1992年达标要求:(1)营养科人员编制临床营养师以上职称人员≥2名;(2)规章制度及各类人员责任制健全;(3)开展各种治疗饮食,并有食谱,治疗饮食就餐率100%(住院),普通饭就餐率80%以上;(4)执行食品卫生法。1998年达标要求:技术水平:(1)基本膳食;(2)治疗膳食;(3)诊断膳食:(4)代谢膳食;(5)要素膳食;(6)配合临床开展特殊膳食;(7)各种混合奶及匀浆膳食;(8)食疗;(9)微机营养配餐及膳食计算。技术质量:(1)对临床患者能进行营养状况评估;(2)凡会诊患者建有营养病历;(3)一般膳食就餐率>80%;(4)治疗膳食就餐率达100%;(5)设有营养咨询门诊;(6)设有食品质量快速检验或营养素分析设备;(7)营养人员(具有营养士以上职称的人员)与床位比为1∶200。

2 结果

2.1 从不同的达标要求发现 营养科地位不但没有丝毫进展还有所退步。卫生部提出医院人员编制意见中要求,营养技术人员和病床比例是1∶(100~130),1992年我省出台的达标要求是按编制合理配备人员,1998年达标要求是人员与床位比为1∶200;1992年达标要求为配备营养师≥2名,1998年是要有营养士以上职称人员。1998年给营养科定了些技术指标,而所需的合理体制却未作任何要求。另外,营养科要想真正发挥其功能、任务必须配备与之相适应的一定规模的卫生工作人员。现在,营养科与休养员食堂相脱节的管理体制情况下,营养科没有对休养员食堂行政管理上的制约,技术指标很难完成。现代医学要求“医疗、护理、营养”三方面齐头并进、协调发展。这三大方面达标要求的分数是医疗365分,护理140分,营养5分。分数是医院晋级达标的硬指标,分值高领导必然重视,投入的人、财、物必然优厚。而作为医院“第二药房”的营养科却只有5分,这种检查标准与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及任务相脱节,阻碍营养事业发展。

2.2 在调查中发现 有的医院营养科体制在前几年是完善合理的,并且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发挥作用上跟其它省市的管理步伐也是一致的。就在营养科正以其特有的功能推动营养事业发展的时候,某些医院的领导却强行把原本一体化管理的营养科与休养员食堂分离开,使营养事业从发展走向倒退!更让人不解的是某些医院在达标检查时,营养科的牌子就会挂在伙食科的门上,检查结束临时代替的人员便回到原科室。调查时很多医院都这样说:为了应付检查,临时编些食谱及检查要求的程序,等检查结束工作也结束了,院领导再也不问我们的工作,营养科从此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