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汉语言文学实习自我大全11篇

时间:2022-08-28 05:33:23

汉语言文学实习自我

汉语言文学实习自我篇(1)

(二)时展的需要现阶段,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力越来越强,在国际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将汉语言文学学习放在越来越重要位置。以孔子为代表,以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命名一些书院在全世界范围内开设。必须要好好把握这一时机,努力的学习好我们国家母语,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三)自身发展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深厚文化道德素养,更加可以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汉语言文学学习不仅仅完善了学生道德文化修养,更加对学生人格魅力养成起到了促进作用,汉语言文学学习提高了我国国民素质,有助于学生素质文化修养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

(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创新拓展汉语言文学是记录我国历史发展变迁一种文字,教师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时候,就像是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幅几千年历史画卷,充分地向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学生尽情的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时空界限,将历史与现在还有未来进行融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的讨论,而不是一味在课堂上面滔滔不绝的讲解。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虽然晦涩难懂,但只要学生愿意思考、勤于思考,相信一定能够学好这门课。例如,教师在讲解《扁鹊见秦桓公》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揣测角色的内心思想,进而了解课文的主旨。学生通过对《扁鹊见秦桓公》这篇文章进行思考,通过课文可知,扁鹊作为一个人才,在遇到秦桓公几次的“不悦”、“不应”后,扁鹊并没有想方设法的客服各种困难,反而选择了“逃秦”之路。学生通过课文的深入学习,不仅仅掌握了汉语言文学学习要求,还从课文中人物的身上汲取了一些人生经验,扁鹊必须要做到意志坚定,拥有高尚的品德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教师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思想起到了净化作用,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学生观古论今,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方法,对学生汉语言学习跟道德品质培养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动学生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汉语言文学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并且使学生能够获得扎实的文字运用功底。教师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的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上到《岳阳楼记》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程的开头引入岳阳楼壮丽的美景与波澜壮阔场面,使学生立刻感受到岳阳楼吸引中外游客的神秘美景,这样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对课文进行学习。让没有去过岳阳楼的同学能够领略岳阳楼美景以及作者写这篇文章心路历程,更好的帮助学生对课文主旨进行学习。在课文《孔乙己》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课前预习,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声音画面方面背景资料,展示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不同形象,通过这些形象比较,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人物悲惨命运,看到旧时代封建思想对人们迫害。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使课文中场景能够真实展现出来,更好帮助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现代社会不断的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鲜血液,科学技术运用于现代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会为我国中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带来新的发展,使中学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端。

(三)学生必须要学会自主学习中学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学生必须树立一种独立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精神。对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提高个人自身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例如学生在学习《醉翁亭记》时候,课前可以了解一些课文中重点难点词句的意义。课文中作者写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对于作者写下这一句时候的心境,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预习,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汉语言学习成绩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汉语言文学实习自我篇(2)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82

1 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发展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承过程,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人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还要保证每一个学员可以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塑造自我优秀人格,不断提升自我的审美品位与道德素养。汉语言文学的价值在于学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学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化内涵,掌握汉语言文学中的道德素养与文化内容,糅合历史文化于一身,形成汉语言文学明确的课程设计内容,掌握具体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内涵,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深度学习能力。当前很多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深入,功底并不深厚,在毕业时虽然可以递交一份不错的论文,但是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精髓上,并没有做到深入浅出,铭记于心。学习过程中,经常忽视细节与重点,对理论联系实践的做法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学生要从内心深处掌握这门课程,深入培养自我的学习兴趣,提高自我的专业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培养自我学习情趣,提高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变革,积极提高教学思想与内涵。

2 现代教育理念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思想

2.1 “去中心”平等教学思想

现代教育理念就是提倡“公平、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营造这样的教学氛围,建立公平、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自主钻研的学习动力。反对老师的“个人主义”,反对教师的“一言堂”行为,要让学生与教师积极配合,形成默契的工作模式,积极提高教学中的师生平等关系,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互动。现代教育思想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作为辅导的角色,而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2.2“公平对话”教学方式

“公平对话”的教学方式是提供给现代教育理念一种直接对话的教学参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和学生保持一种公平地位进行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的正确理解。利用“公平对话”的模式开展教学,学生可以更顺利的求证各类理论知识和相关汉语言文学内容,保证自身学习的深人性和自主性。“公平对话”追求的是以平等的教学观念进行教书育人,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2.3 阐释教学方法

阐释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创新,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引导下,要利用阐述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学习状态,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乐观、积极的学习状态,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观念与学习方法。阐述教学方法不同于学生陈述这样的简单教学思路,而是要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环境,融人情景之中去学习和掌握真正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思路。阐释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条主义去粗取精运用在后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在一边阐述,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的模式中,让学生学会在文化背景中解读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教学文本,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创造性,同时也强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4 灵活的教学评价

现代教育思想融人到教学评价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估必须体现出现代化教育教学的灵活性。因此,灵活的教学评价方式更适合传统的以分数为标准的判定方式,很多学生可以展现出自我的汉语言天赋与才华,让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得到开发。

2.5 教学实践与互动

教学实践增强学生交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互动的最原始解释就是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老师可以开放、平等、灵活的沟通,取得相互信任,提高学习积极性,加强教学实践,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现论要求我们的教育从业者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尤其是在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工作上,要积极开展教学主导的定位,帮助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规划能力,科学定位现代教育方式,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能力,处理一系列学生存在的疑惑与问题。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鼓励学生的语言艺术、文学、科学和社会学实现全面的提高,与此同时,实现学生与文中的内容进行“对话”。这就要求我们的后现代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对话中的语言运用、达成理解、思想观点的融合,这样的教育成果就是使我们的教育体现了教育人、民主平等、因材施教的后现代的思想理念。

2.6 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该首先关注的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最新的理论要求我们采取讲解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的优点,其优越性在于这种教育模式不仅采用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调整,实现新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正确轨道。消除不合理的教育模式,在现代教育上进行批判继承。利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有效结合,改善传统教学思路,在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出积极调整和工作改进方案。注重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应用能力,尤其是在生活中,提高应用的次数与应用的有效性。在教育方法上要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的差异化。让更多的理论教学与学生知识教学融合在一起,让理论与实际行动相互结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注重教育成果的同时,也需要把重点放在教育的实现过程。所以,我们要重视教育评价体系的动态性以及复杂性。

3 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3.1 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 传统的教学计划强调在教学行动之前制定教学计划,且不能更改计划。这是一种对教学和课堂的独断控制,它迫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汉语言文学教师应借鉴后现代教育思想中“去中心”的教学引导模式。让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学习上有一种前期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由方法,利用自由和灵活掌握学生学习规划的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出自我潜能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灵活性,改善学习动力,让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在社会中发挥价值。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强调实践应用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2 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师生互动的课堂应体现其多维性,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单一化的互动格局,积极倡导形成教师与学生个人或群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格局。教师不应以教授者、提问者、阐述者、指导者自居,而是应将自己定位于学习者、思考者和聆听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灵活调度者以及学习障碍的排除者,做好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学生也应摒弃“问”者、“听”者的学习身份,进入思考者、议论者、提问者的主动学习的角色,同时还应承担组织部分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责任。在汉语言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掌握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根据师生沟通和彼此的了解,教师可以更高效地为学生讲解汉语言文学课程的一些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明确的学习观点与方法。

3.3 实施开放性教学

首先,在汉语言教学的过程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将教材看成确定、客观的认知对象,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判断、概括、抽象、推理来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从而使教材知识的获取超越了知识技能的范畴,并将其融人到生活领域中去;其次,汉语言教学应具有开放性,不能将教材单纯地看作真理和知识载体,学生只能认知和掌握,却不能重新构建。开放性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不应把教师的定性理解强加于学生。

3.4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为学生引导一个具体的教学方向,然后只带领学生进入方向,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提问,自由学习,根据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和规律,判断汉语言教学的下一步方法与理论内容。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学习,深入汉语言文学的内在精髓,了解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引人中,学生要注意自身学习方法的改进,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上,要注重学习的创新性与灵活性结合。教师要不断引导,为学生指点迷津,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思想的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开拓创新,提高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坚持正确的学习方向,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价值与主体价值,保证学生的学习利益,让学生所学习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可以投入社会,发挥实际效用,联系实际生活,发挥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彩玲.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1,(11):37-39.

【2】朱峰.有关现代教育思想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18-20.

汉语言文学实习自我篇(3)

和田地区的汉语教学最常见的就是能“读”会“写“,但不能“听”“说”汉语教学的哑巴汉语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汉语课堂教学只注重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锻炼。“汉语”教学故名思意就是要求学生用汉语说话,如果学生只能用汉语“读“”写“而不能用汉语“听”“说”,那么我们的汉语教学就偏离了汉语教学的真正要求。为了使汉语教学走向一个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的通途,就必须把“听”“说”训练放在首位。尽管在汉语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的四要素,这四项教学环节缺一不可,但是,“这是众所周知的 ,学习汉语亦如此,“听” “说”“读”“写”这四项教学环节是汉语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任何一个汉语教师,在进行汉语课堂教学时,都会严格的遵循“听”、“说”、“读”、“写”这一项教学环节和过程,从“听”、“说”、“读”、“写”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把学习到的语言知识变成技能,使学生真正的能用汉语流利的交流。在“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说”能力的训练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听”、“说”是语言教学的前提,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应先从“听”、“说”入门,这是无可非议的。因此笔者认为“听”“说”是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要求大量训练的教学活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尽管我们用“组词、造句,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复述课文”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听”“说”,但“听”“说”的量还是没有达到要求。即:用在“听”“说”训练上的时间太少,“听”“说”训练的的量还是不够。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听”、“说”应该领先,学习汉语亦应如此。因为“听”是为“说”打基础的,“听”是“说”的前提条件,听明白了,听熟练了,听准确了,才能说的标准,才能说得流利,那么在汉语教学中应该如何锻炼学生的听力呢?锻炼学生听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对听力教学的几点看法。

2努力创造语境

和田地区是少数民族高度集中生活的偏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占和田地区总人口的90%以上,汉族还不到10%,因此在和田地区缺少汉语言环境,尤其是在农村或山区更是如此,面对这样的情况,因该如何在我们的汉语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呢?笔者认为,应该把汉语做为课堂教学语言。

尽管我们一直提倡把汉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但长久以来,这一教学目标一直难以实现。因为我们大多数汉语教师都带着“怕”字走进课堂,怕用汉语讲课学生听不懂,怕自己发音不准,“怕”自己说的不流利,这个“怕”字还是把我们的汉语课堂教学带上了旧的,把母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只要把母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就避免不了用翻译法上课。 试问,如果在汉语课堂中都失去汉语言环境,我们又怎能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民汉兼同”这一教学目标,我们的汉语教学又怎能走向成功呢?因为语言是“练”会的,不是靠”理解”才能掌握的。更何况学生一走出了课堂,就更缺少语言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汉语教师就更应该努力把汉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把汉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老师多费一点心思,多花一点时间这也不是不能实现的。只要汉语老师借助肢体语言、借助面部表情、借助实物来表达,学生还是可以逐渐听懂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的。

3 借助肢体语言

对初学汉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更要把汉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让他们在浓浓的汉语氛围中学习汉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借助面目表情、肢体语言、手势、实物,有时借助一些母语,让学生感悟,而不是让学生们死记硬背。这样才能让学生尽快的动耳、动口、感悟其意。比如:“起立!”,“坐下”,“看黑板”,“打开书”,“请你回答问题”,“你真聪明”,“你回答的正确”等等,这些课堂用语教师都可借助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让学生明白其义。“请跟我读”,“请上黑板写”,“请第一组的同学跟我读”等等,如果借助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或借助母语说一遍,这样几堂课下来学生就能明白其义,这时,再脱离母语完全用汉语讲,就可以为“把汉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这一目标打下基础并实施。久而久之,学生掌握的课堂用语就多了。我们就能够实现把汉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这一教学目标了。

4 借助实物

在汉语课堂教学中我们一般都习惯于借助实物讲解词语,但这种方法只局限在讲解词义上,而没有在“听”“说”这一教学环节上多下功夫,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加缺少语言环境。为了给学生营造语言环境,教师在借助实物讲课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多造句,多运用。比如:“黑板,书,录音机,电脑”这些词都可以借助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明白其义。“微笑”,“跑步”,“学习”,“劳动”,“体操”这些词也可以用肢体语言或图片来让学生掌握,并引导学生造句。比如:“跑”这个词,老师可自己做跑的动作,再给学生说“我跑”,“老师跑”,“汉语老师跑”,“汉语老师在教室跑”,“老师跑得快”…教师还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给学生造句,一边让学生大声模仿,或者再拉着一位学生一起做跑的动作,用以上方法引导学生说:“老师和古丽跑”,“汉语老师和古丽跑”,“汉语老师在教室里和古丽跑”…如此一来教师即给学生引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又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了这个词,同时又不知不觉地用“跑”这个词造了许多句子,也给“说”打下了基础。

汉语言文学实习自我篇(4)

一、引言

在当今时代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各国联系日益紧密,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也在推动各国之间的不断交流,而语言在各国的应用和发展也就越发重要。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不断增强,而作为一个大国,想要继续发展下去一定不能像以往一样自大封闭,而是更主动的接触学习外部的东西。时代的发展推动了外语的传播和发展,其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张,中国更快向外发展的要求也就导致了近些年出现的“外语狂潮”,国内人民对于外语的推崇甚至超过了母语—汉语。虽然我们对于外语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母语的冷落甚至遗忘却是不可忽视的,也是绝对不被允许的。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措施,以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母语的重视程度和学习意识,其中各省市的高考改革方案的逐步推进是最为明显的变化,也是效果最为显著的。那么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对自己进行培养,去响应国家号召,将自己打造成一个适合新时展的高质量人才,实现自己的人生和社会价值呢?本文就如何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就业实践能力做出了一些简要的概述。 《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就是传授知识解答学生疑惑的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也就担负着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使命。汉语言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对于中华文化发展的作用也就显而易见。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而中国国力也越来越强,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在此种大环境之下,国际上出现了“汉语热”,正巧和国内的“外语狂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在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来说,他们是未来的语文教师,应该在大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思想品质,但是也不能局限于象牙塔之中,更应该做到的是走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去到实际中了解当前汉语言文学的现状,以便更好的开始自己的工作,融入社会。具体来讲就是要从自身所处的实际作为切入点,调查社会现状,并根据社会现状对自己的社会就业实践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从而为树立学生和身边人对汉语言的重视意识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以发挥出汉语言文学的潜在的积极作用。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的社会现状

一般来说,社会民众对于汉语言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语言能力有高低之分。普遍来讲大家对于汉语言的认知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面,认为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就是单纯的对于简单口语的掌握和对浅近文字的学习,但是对于更为高深的汉语言知识却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正因为社会民众对于汉语言理解的太过片面化,所以对于汉语言的认知也就不够深刻,也就导致了对于汉语言的使用存在很大的问题的后果。很多人对于汉语言的应用存在不标准的不规范的现象,比如一些字词的读音不够准确,用词用字存在错别字现象,习惯性使用不符合汉语言规范的网络用语,借用成语谐音改造成语等现象。同时,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观念相较于之前也发生了改变,一味的注重汉语言表面的华丽知识的讲授,却忽略了最原始最基本的知识的传授,变得过于功利化,以致于掩盖了汉语言文学内部最根本的魅力和影响力。另外,在现代社会,中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张与世界各国合作交流共同发展,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崛起,而西方的一些思想也就随之涌进中国国门,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这也使得一部分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得以壮大。而以上这些情况使得外国人对于汉语言文学的研究热情远远超过了国内的民众,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在国内的纵深发展,也使得国人不能更好的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汉语言文学。

三、培养就业实践能力以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进

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的师范生,更作为中华儿女,其身上的重大使命就是就是要弘扬、发展汉语言文学。而近些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逐渐严峻,许多大学生出现了就业困难的问题,同时当前社会对于应用型的专业性人才需求量很大,面对这种形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一定要抓住机会,在大学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寒暑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实践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以推进汉语言文学的前进和发展。第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一定要以本专业知识为根本,立足于本专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是最直接、最全面、最仔细的一部分人,他们的研究内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逐渐形成发展的语言文化。这部分人不仅要比一般人学的更为精深,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要了解汉语言文学学科在新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的了解关注、研究这些新变化,更要不断吸收和本专业相关的新的研究发展成果,从而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而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更应该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对于上述的要求不仅要做到,还要努力做得更好,因为除了上述要求,师范生更是肩负着教育新一代的使命,所以一定要精益求精,更应该立足于本专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自身教学方式方法,转变自身陈腐的落后的教学理念,融入新的研究成果以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同时,如果想要真正发挥出自己所学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也就必须要求师范生真正热爱自己的所学,要有更为真挚的情感,去学习汉语言文学,丰富自身所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实践和工作中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所学,传授更多的知识。除此之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要从平时就注重自己的所学,不仅要学的多,更要学的精准,在对于汉语言的日常应用中,一定要注重准确性,对于发音、用字、用词一定要十分严谨细致,尤其对于一些容易出错的字词,更要注意做好一个良好的示范,以自身的行为对身边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带动周围的人转变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观念,逐渐推动并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前进和发展。对于一名还没有毕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还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去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应该把握住机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于汉语言文学更高的热爱程度,为未来自身的发展和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第二,要创新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教育和工作观念。当今时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新式的快餐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因此,汉语言文学也受到了时代的冲击。另外,汉语言文学自身所有的一般固定性使得汉语言文学的自身更新速度是极为缓慢的,这是十分不利于汉语言文学的自身发展的。如果汉语言文学的一些自身特点不能跟随时代潮流进行创新和发展,那将会使汉语言文化的魅力被掩盖,无法发挥出自身的积极作用。所以对于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来说,想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好一个铺垫,那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时,不仅要积极的进行学习跟上老师的思路,更要学会有意识的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一个创新性的研究和应用,在有把握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使得知识更加融合贯通,以达到将所学的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能力的效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不管在毕业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要记得自己的使命。作为一个学习汉语言的学生,面临就业,要记得自己的身份,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要学会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去散播汉语言的知识,发挥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弘扬中华传统的语言文化,并用它去感染身边的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更多的人。而对于希望从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师范生来说,就更要以一个高水平来要求自己时刻注意自身的所作所为。这类人应该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改变自身老旧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学会引导学生,给学生学习汉语言的热情和兴趣,使得学生们真正热爱这一门艺术和学问,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与积极影响,使他们自觉的按照汉语言的规范去应用汉语言知识,从而潜移默化的带动身边更多人对于汉语言的学习和重视,逐渐改变目前社会中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错误认识和应用,使得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更为规范,发挥出更大的魅力,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于在读的汉语言文学的师范生。肩负着如此光荣和伟大的使命,更应该从现在开始,立足于实际情况,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创新学习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水平。第三,引导自身适应社会要求,逐步培养就业实践能力。我们学习任何一个专业知识和思想观念都是为了走入社会,进行工作,但是我们进入社会一定就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那么就一定要学好汉语言。对于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更是实现好发展好汉语言文学育人引导作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读的师范生想要更好的融入社会,走上更好的工作岗位,就一定要有意识的在大学学习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就业实践能力,既要积极的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状,摸透研究清楚当今时代所需的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实际和具体要求,剖析明白当今时代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重点与目标,在就读期间就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按照时代大环境和发展趋势与条件来有意识的对自己进行培养和提高,以便于将自己培养成一个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在进行自我提高的过程和以后的工作中也不可以随波逐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该牢记初心,坚持住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那份出自于本心的热爱和执着,自内而外的去表达自己的所学,尽可能多的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语言文化。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一定要用心去感受,去学习如何应用自己的所学,也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一定要做好所学和实际的结合,柔和地将知识和生活进行揉合,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播,在适应社会之后,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将汉语言的精髓更多的表现展示出来,进一步对汉语言文学进行发展和弘扬,展示汉语言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学习汉语言文学,重视和喜爱汉语言文学。

结束语:

经过我们上述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当前社会的发展的实际使得汉语言文学所处的现状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而汉语言文学所应该发挥出的引导教育的作用也被大打折扣,实在是十分遗憾,但是我们不能让这种遗憾延续下去,我们应该行动起来让这种遗憾转变成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在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起到的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不仅是继承传统汉语言文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创新、传播和发展汉语言文学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巨大而重要的历史作用。面对这种社会现状,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更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通过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来推动当今时局的变化,不负人民和祖国的期望,将汉语言文化重新发展壮大。对此,笔者的观点就是师范生应该首先做好在校期间的工作,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水准,在课余时间多进行社会实践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和就业能力,以便于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在工作后也更应该多考虑如何做到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技能,进一步以自己的努力为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汉语言文学实习自我篇(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各国的影响也逐渐突出,我们在面对全球化为我们带来机遇的时候,也需要看到其带来的挑战。就拿文化来说,现如今人们“崇洋”的现象越发严重,很多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已经慢慢的在人们的印象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洋节日”。我们不是说西方的节日不应该过,而是应该再保有自己“根”,了解自己的节日的基础上,再去吸收国外的节日,充分享受全球化带来的文化的冲击。汉语言的发展也是如此,很多人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仅仅限于课本上的文章,而对于西方国家的文学作品却能侃侃而谈。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对于国外文学作品的理解也只是表面的理解,无法触及到里层。面对这样的现状,汉语言文学应该采用必要的手段去挽救,去宣传。

一、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

现如今,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瓶颈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便是来自学生时代的基础打的不够牢固。在中学时代,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仅仅是限于语文课上的学习,比较的简单,而此时学习更多是为今后的高考而准备着的。语文这一门课程在学生心目中显然没有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重要,所以说,教学上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在此时未能培养起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而在大学时代,学生更是看重专业课的学习,也没有时间、精力去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后,成年人更没有兴趣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对汉语言文学的认知仅停留在学生时代。

(二)外语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

外语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最为明显的便是英语。英语作为国家间交流的官方语言,虽说使用人数不是最多的,但确实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很多外资企业进入到中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意味着能够找到更好的平台,获得更好的发展。很多社会人士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英语,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会从各个方面进行学习,而这其中也就包含了外国文学作品。本身对于自己祖国的文学作品未能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而自己开始主动的探求其他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时,很容易被吸引。长此以往,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措施

(一)改变语文教学的方式

在学生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多的是兴趣的培养,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学生时代能够接触到中国大量的汉语言文学作品。一方面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学习,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文学作品。其次,应该组织适当的交流会,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分享自己在汉语言文学作品中的所得。外国文学作品对我们的冲击,可怕的地方在于,我们忘记了自己的文学作品,忘记了传承。所以说,我们不必害怕主动的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只要这些外国的文学作品的学习是建立在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之上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并不是阻碍学生去学习外国文学作品,而应该是在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之前,能够培养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对汉语言文学作品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推广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流传下来的语言,这其中的魅力是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中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本国的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引导汉语言文学作品积极的走出去,去向世界展示我国的文化。比方说,建设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讲述中国的文化,比方说孔子学院等等。现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利用网络积极主动的去推广汉语言文学。利用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去慢慢向其他国家传递中国的文化。当然了,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隐形因素,便是国家的综合实力。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关注我国的文化,这便是经济实力对我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发展的影响。所以说,要想中国汉语言文学更好的走向国际舞台,需要的不仅仅是良好的推广手段,还有经济实力的提升。坚实的经济基础,能够让汉语文化的推广更加的顺利,走的更加的长远。

三、总结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我们需要做的便是保护好自己的传统文化,让每一位国人都能够很好的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也为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针对各项考试,还应该是针对学生的长期发展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只有我们自己对汉语言文学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我们才不至于担心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我们文化的流失,我们也不会面临“崇洋”的尴尬境地。在这个基础上,在本国打下扎实基础的同时,我们才有能力、有人才,去国际舞台上推广中国汉语言文学,利用全球化趋势,采用适当的推广措施,去让更多的人来感受中国的文学作品,感受中国的文化。中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必将会是可持续的。

参考文献:

汉语言文学实习自我篇(6)

(一)对外汉语专业的特殊性邢福义先生对对外汉语这门学科的内部构成有很好的概述:“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3]邢先生的概述指出了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这一点其实也指出了对外汉语专业在进行师资培养上的特殊性。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要素,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对外汉语教师进行的是针对外国人的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不同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和对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师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是在进行一种中华文化的传播,也是在树立中国的形象。

(二)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确定了对外汉语专业培养高层次的对外汉语专门人才和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明确了该专业的教学目的,也就厘清了该专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问题。对外汉语教育,作为最具战略性与长远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应体现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响应观念进步的吁求。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公民,这一目标具体分解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就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科学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既与大学教育的阶段特殊性有关,也与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有关。我们发现对外汉语专业涉猎面比较宽,涉及到中外语言文学文化、第二语言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等几个层面。那么,传统的中文系教学模式或外语教学模式会使学习者在众多课程中把握不住方向,或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或对本专业产生置疑。根据地方院校的特点和特色,我们在该专业的教学中需要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效果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上多进行探索。

素质教育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应该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一)教育思想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思想。我们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是未来的二语教师,是汉语言文化的传播者,因此,要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文化传播意识和能力、语言理性意识和语言教学能力以及教无国界的意识。教育思想直接决定教学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

(二)教育内容和方式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怎么让一个从未学过汉语的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最快、最好地学习好、掌握好汉语。那么,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具备扎实的汉语基础是第一位的。因此,本科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汉语类综合课程要占一定的比例。1.汉语类综合课程汉语知识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国际对外汉语教师标准》中列在第一位的就是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4]。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应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基本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传统的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中除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基础专业课外,还应开设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选修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参考教师标准结合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增加语用学、汉字学、汉语口语课程的教学,特别是普通话训练课,增强语言课程实践环节。在学习普通语言学概论时,要有意识地把语言的普遍特征和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从语言的基本特征入手探测对外汉语教学的思路。比如说,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我们就要启发学生思考并意识到,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零起点的学习者要重点强化音义结合的符号,不断累积音义结合的材料,先为其口语表达提供建筑材料。对外汉语教学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就需要处理好与异文化打交道的问题。语言又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必须处理好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同时要有积极的语言文化传播意识。2.跨文化交际课程和文化传播课程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授汉语的同时也在传播中华文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仅仅了解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像中医、少林功夫、国画、书法、中国菜的烹调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都应有所了解,最好能对其中的一两项有所专长。这样,我们在汉语教学中既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趣味性,也能有效传播中华文化。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课和中华文化技艺展示课。不仅老师教,有特长的学生更可以成为同班同学的老师。我们可以借助地域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来构建学生的文化框架。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是非汉语的学习者,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在进行新的语言学习时自然会在文化上产生碰撞,产生焦虑感。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要结合跨文化交际案例向学生传递处理异文化的态度和方式。这些都是教学中软技巧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教学和学习中明确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学科目标后,笔者认为,在大学一二年级时要大量选修汉语言文化类课程,并打好外语基础。三年级时结合第二语言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3.二语习得和教育心理学课程对外汉语教师应了解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运用二语习得的基本概念分析自己的教学对象;要了解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以及母语学习与二语学习的异同;要理解学习策略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一切都依赖于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和二语习得理论课程的学习。对外汉语教学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就要运用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要实现教学的科学化,就要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是不同母语背景和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这就要了解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兴趣,从外国学生听说读写的心理特点出发,确定教学的原则、内容、方法和途径。

汉语言文学实习自我篇(7)

2.新疆少数民族汉语自主学习的新途径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和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汉语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运用新型数字技术实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是当前新疆少数民族汉语学习取得新发展的关键。2.1高等现代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教学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等现代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教学已在发展规模、经验累积和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语境缺失、师资短缺和资源匮乏的短板,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也都大力支持其快速发展,但实践证明仍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整理相关研究后发现,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教学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应用上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是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手段虽在一定程度上可辅助教师进行汉语教学,但不能满足不同汉语水平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第二是相关教学设备的配备、升级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普及的周期也较长,一些地区配备硬件设备后利用率并不高,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第三是由于教学设备庞大,且基本只应用于课堂教学,所以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要受到各种限制;第四是教学过程需要具备一定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教师来主导,然而教师信息化素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2.2移动学习———新疆少数民族汉语自主学习的新途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不仅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习得机制,也受到学习者个体差异、学习策略以及社会环境、语言的输入与互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移动微型学习是一种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方式,它以数字化学习、非正式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等理论为基础,兼具移动学习和微型学习的特点,其核心是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更加符合学习者自身特征和学习兴趣的资源,促使学习者积极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满足自我需求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移动学习可适应当下汉语学习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满足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学习应用新技术、新模式与新方式的迫切需求,它可最大程度上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策略的不同,并在语言环境、语言输入与互动上实现低投入、高效益的突破。新疆少数民族已具备不同程度的双语能力,其汉语二语学习处于完善和提高的中高级阶段,他们普遍具有借助移动设备进行汉语自主学习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第十九章中明确规定:强化信息技术应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可见,我们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结合新疆少数民族汉语习得的内部机制,构建出适合移动终端设备和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汉语学习资源和服务平台,拓宽新疆少数民族汉语自主学习的途径。

3.移动学习应用于新疆少数民族汉语自主学习的条件

3.1实现移动学习的硬件条件和技术基础已趋于成熟。目前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移动网络、公共区域和家庭无线网络的使用率大幅提高。个体实现移动学习的硬件条件是小型化的移动终端设备,它具有移动便携、独立存储、实时互动和无线连网等特性。目前支持移动学习的终端设备主要有智能手机、PDA和MID等,其中占主体地位的还是手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手机已成为带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设备,而其它设备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下面图1中的数据显示: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这表明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图1互联网络接入设备使用情况“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主要是移动互联技术,但仅从技术上说,能够实现移动学习的手段主要有移动存储、基于短信、在线连接和J2ME方式。这四类技术实现方式各有特点,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条件选择使用其中一种或数种同时使用”。(沈锐、黄薇、王燕2012)上述情况表明我国的移动通讯发展已经较为充分,这为移动学习方式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近年来,随着新疆地区信息技术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各族群众普遍使用的通讯工具,各地区移动终端普及、资费下降、基础设施及服务不断升级,汉语移动学习已经具备了应用推广的条件。3.2移动学习的典型特性能满足语言学习特点和学习者自主性学习的需求。移动学习具有移动性、交互性、泛在性和超媒性等典型特性。移动性是指学习者的学习场所和时间相对不受限制;交互性是指学习者之间以及教授者和学习者之间可随时进行互动;泛在性是指任何学习者可在任意时间和地点学习任何内容;超媒性是指学习内容可以文本、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王建华、李晶、张珑2009)这些特性恰好可满足语言学习的特点和学习者自主性学习的迫切需求。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适合“零存整取”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的移动性和泛在性恰好能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汉语学习的需求,能充分利用学习者的碎片时间。例如现在深受大众喜爱的微博、微信和语言APP(手机应用程序)等都可随时随地给学习者提供学习汉语的机会。语言学习的内容复杂多样,具有层级性。语言的语体学习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言语技能的掌握涉及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语言要素的学习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移动学习的超媒性可将这些复杂的学习内容通过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等表现形式生动地呈现给学习者。语言学习需要有效的互动和反馈。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汉语语境的缺失体现在社区、家庭和同伴之间基本都使用母语,学习者直接接触汉语机会的缺失自然会严重影响其使用能力。移动学习的交互性特点正好能填补这一缺失,学习者可通过移动终端媒介大大增加接触和使用汉语的机会。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具有自发性、选择性和调控性等特点,移动学习的典型特性则有利于这些特点的发挥。

4.新疆少数民族汉语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

移动学习的关键取决于优质的资源,本文所说的汉语学习资源是指呈现汉语语言信息和知识的学习材料。梳理有关移动学习资源制作与开发的研究项目后发现:现阶段移动学习材料的组织方式多数以知识点为中心,并呈现出微型化、片段式、小组块和自包含等特点。这种方式和特点非常适合语言知识的碎片式学习,可作为系统性学习的辅助和补充。面向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移动学习资源开发,要兼顾二语习得规律与移动学习的特点。目前其资源开发的人群可主要针对中学生、大学生及成人等学习群体,内容上可就中高级阶段的汉语知识要素、言语技能、教材辅助及考试辅导等进行尝试,资源开发的类型可从以下四种着手。4.1文本类学习资源。文本资源的应用特点是适合基本概念、事实性内容和条理罗列清晰的知识内容或内容摘要。(穆肃、闫振中2010)在进行汉语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时,可结合学习者的语言内在习得机制,将分布在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要素层面的知识分解成微型语言点,然后围绕这些语言点进行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和解释。这些微型语言点之间又相互联系,构成层级式的大语言点,学习者可通过化整为零与逐个击破的方式学习这些知识。言语技能训练中的读和写也可主要通过文本资源来实现,具体到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计划、策略、练习题和交流反馈等内容都可通过文本资源进行共享学习。比如:中高级阶段的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以及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MHK)中的阅读理解及写作部分的辅导都比较适合制作成此类移动学习资源。4.2图片类学习资源。图片资源适合应用于直观形象的概念、客体的呈现、事实性内容的形象概括和过程性描述。(穆肃、闫振中2010)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来帮助学习者学习语言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在设计汉语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练习时,图片就能发挥其形象概括和过程描述的优势,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习者通过观察图片信息进行语言编码和传递的训练。4.3音频类学习资源。音频资源比较适用于语言听力训练和语言知识的陈述。汉语听力学习是少数民族汉语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学习者只有正确理解语言输入,才能进行有效的输出。有关汉语语音、词汇和微型篇章的听力训练及听力考试辅导等内容都可制作成音频类学习资源。除此之外,有关汉语词汇、句法、语法及文化背景的知识点学习也可配合文本资源制作对应的同名音频文件,方便那些喜欢用听觉来进行学习的学习者,同时也可缓解长时间视觉学习带来的疲劳。4.4视频类学习资源。视频类资源的最大优势是它能随时随地建立起语言学习的情景,容易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将有意识和无意识学习结合起来,语言学习效果相对较好。视频学习资源一般有两种来源,一是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自行拍摄,二是选取难度级别不同的影视作品进行截取和编辑。第一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组织专业团队来进行研发。这种资源的优点是针对性强,学习内容严谨且成系统,缺点是耗时耗力,趣味性可能不够。第二种比较容易操作,可选材料的内容也很丰富,成本也较低。所以现阶段汉语视频学习资源的制作比较适合选择第二种做法。视频学习资源的劣势在于其数据量较大,同时又受到移动终端容量和网络带宽的限制。因此,视频资源开发要少而精,目前这种类型比较适合汉语口语交际及学校汉语精品课程的学习。需要说明的是,这四种资源类型并不是独立分割的,制作者可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习者的兴趣进行交叉组合应用,使学习者通过各种数字化的语言输入和互动掌握言语技能。

5.移动学习应用于新疆少数民族汉语自主学习的现实意义

新疆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应用移动学习的主客观条件都已具备,这一应用将给整个社会、民族和个人带来各方面的现实意义:第一,可有效传递国家和地区有关少数民族语言学习的政策法规。少数民族群体和个人对语言政策法规的正确认识对其语言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它能促进其树立正确的语言观。第二,丰富汉语学习资源并拓宽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可为不同学习者提供海量多样化的汉语学习资源,并增加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选择机会。第三,大幅降低学习者的汉语学习成本,促进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不论城市还是山区,民族聚居区还是汉民杂居区的学习者都能借助网络和智能终端,根据自身需求获得更多优质公平的汉语学习资源。第四,帮助少数民族通过学习汉语来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实践证明,精通汉语的少数民族能更加有效地学习专业技能,也更受到就业市场的青睐。第五,为相关语言教学提供数据参考和研究便利。移动终端设备系统的信息、位置信息和行为信息可识别学习者的兴趣、习惯及学习情况,从而为相关教师和研究者提供客观数据,实现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相互促进。

6.制作与开发新疆少数民族汉语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议

移动学习的精髓在于学习资源的制作与开发。国外移动学习发展时间较长,在移动学习资源开发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尤其是英语移动学习资源。国内汉语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国外学习者的国际汉语教育领域,专门针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汉语移动学习资源非常稀缺。因此,要想将移动学习这种新途径应用于新疆少数民族汉语自主学习,当务之急是要制作和开发出适合学习者特征的优质学习资源。下面五点是在借鉴国际汉语教育移动学习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建议:第一,开发移动学习资源之前,一定要对学习者的汉语学习需求、学习习惯和兴趣等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在进行多角度论证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第二,我们可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对原有的优秀汉语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拓展、更新和整合,使其适合新时代数字学习的方式。第三,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在学习策略、习惯和方式上都存在差异,所以移动学习资源开发不仅要考虑学习内容,还要考虑学习者的特征、界面设计、多媒体资源等问题,要使用简洁生动的形式将各类学习内容呈现给学习者。第四,根据学习者汉语水平和学习目标的不同,要尽可能开发多层次的汉语学习资源。如初级阶段的学生可能对语音、汉字或语法等语言要素掌握不足;中级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注重汉语语用环境的说明及文化知识的导入;高级阶段的学习内容可结合学生的专业需求设计专业汉语方面的辅助资源,比如医学汉语、商务汉语。第五,多借鉴国内外优秀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经验,加强相关研究机构、企业及语言学和教育技术类专业人士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质语言学习资源与新型教育技术的完美结合。

汉语言文学实习自我篇(8)

当前我国的很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具备一定的教育基础。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成果却是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比较弱等。既然知道在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那么当务之急就是找到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进入更好的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一、当前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困惑分析

(一)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汉语言文学逐渐变得很冷门,另外教学方法的落后导致越来越少的人关注汉语言这门学科。因而真正能够胜任汉语言文学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也是少之又少。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高校在聘用汉语言文学教师的时候门槛是越来越低,这也就导致教师的质量水平是不高的。

(二)教学的内容不够与时俱进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材的内容是不具备一定的新意的,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内容是满足不了新社会的发展需求的。传统的教材内容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就是只会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缺乏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因而面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学生只会抱着厌恶的情绪,是不会主动的去学习与探究的。基于此种情形,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效率自然是不会有所提高的。

(三)考试形式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我国的很多高校虽然已经施行全新的教学方式,但是依旧会存在部分的院校在教学中采用比较传统单一的考试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传统的考试方式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死记硬背的能力,对于学生汉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没有任何的意义的。在当前的考试模式下,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仅仅是局限于考试的要点,是一种完全的应试教学方法。

(四)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性

不同于其它的学科,汉语言文学本身就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当前的学生对于新鲜的事情会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内容枯燥的汉语言文学而言是没有太大的积极性的。甚至有些学生会反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内容陈旧,教学的方法落后,再加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自然就会存在很多的问题。

(五)学校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

当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化的社会,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远远高于对于精神的追求,导致汉语言文学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重视力度也越来越弱。没有设置专门的研究小组,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考察。最重要的是很多的汉语言文学教被安排到行政事务,没有更多的经历去从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鉴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是比较低下的。

二、提升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科学有效措施

上文已经对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学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下面就具体的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而更好的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首先学校在聘用教师的时候要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严格的要求,提高聘用的门槛;其次,学校要鼓励教师进行终身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培训机会,以及深造的机会,进而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革新教材内容

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只有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进行革新,在坚持以理论为核心的前提下,灾难教材中融入更多的实践性的东西,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加大对汉语言文学考试形式的改革

学校还需要对传统单一的考试形式进行改革,改革考试形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能力,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考试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考察,更是对实践知识的考察,因而在汉语言的考试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题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习惯,进而更好的对汉语言文学知识进行掌握。

(四)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上文提到的三点措施在某种程度上都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想要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灌输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性理念,尽量让他们明白汉语言学习的意义所在;2.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上课模式,要紧跟时代的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多开展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3.最后,关于学生的作业,教师要认真的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予客观的评价,树立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信心。

三、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各高校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推进我国汉语言文学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玉珍,徐红.应用性教学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核心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

[2]阿勒泰广播电视大学课题组,李庆雯.“远程教学中汉语言文学专业面授辅导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

[3]李灿,罗玉成.“为己之学”的教学理念与高校文科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以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实践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01).

汉语言文学实习自我篇(9)

    我们认为,对外汉语专业所培养的师资,是既有扎实的汉语功底,又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课程内容的构架和布局将直接关系到该专业优秀师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从汉语角度,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必须掌握汉语语言学知识,包括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及古代汉语知识,对汉语不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文化角度,它是一个动态的复合概念,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是遵循汉语作为外国人第二语言和习得的规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围绕影响外国人学习、理解和交际的种种汉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本文主要从对外汉语本科教学中汉语与文化两者关系入手,结合我校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试图对汉语与文化在教学中脱节所涉及到的几个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1、教师对中国文化重视程度不够

    国家汉办把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描绘成“语言的信鸽,文化的使者”,无论是语言类课程教师还是文化类课程教师都有责任保障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对民族文化知之过少,很大原因是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重视不够,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只能专心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教学内容的传授,文化的导入自然变得很少。汉语教学无疑是主体和基础,对学生所学汉语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历史等文化有较广泛地了解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需要,因此,对外汉语专业实际是应用型文科专业,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汉语课程设计上有所突破,采取系统的教学方法保证汉语和文化互有联系,互相支持,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目前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仍属于年青的队伍,业务素质不高

    我们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目的是教外国人学习汉语,并为其了解中华民族,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与这个东方民族进行交流,所以外国人学到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在什么时候说合适,什么地方用何种方式,对象是谁表达的更恰当、合理,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广阔的文化视野。近几年来,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是刚刚培养出来的,实际教学经验不足,另外很多教师基本来自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等专业的班底,于是文化知识在教学中自然一带而过。实际上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要求具备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交际学、中国文学史等多门功底的复合型教师。教师根据民族文化的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指导专业学生如何教外国人使用汉语,防止文化差异遭成交流的困难。如果一个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只有单纯的字、词语、语法等的汉语基础,是无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就象我们过去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其真正语言交流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学的是“哑巴”英语,所以汉语的学习如果与文化脱节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也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一直困扰的问题。

    3、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利用不够

    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好与坏受到教师教学手段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尤其刚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生,基本上是模仿原来教师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对多媒体和网络的利用率很高,自然学生将来的汉语推广开阔得多。我们要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习空间,如汉语教学中历史文化生活习惯、人文地理、风俗习惯进行的立体化教学渗透,生动展示汉语是如何生动展示中国文化的教学过程,将会激发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文化并热爱自己的文化。学生在将来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更深入的传授自己的文化,充分体现自己民族的价值观,是与教师革新单一的教学手段分不开的,因为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这也是我们培养面向国际的新型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相吻合的。

    4、受传统的语言学观念的影响

    汉语言领域分解的很细,迫使学生认为修辞是一个领域,语法也是如此,于是把文化单独设为一个领域,把汉语学习和文化看成是两回事,然而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汉语教学应该是互动性质的汉语的传播者,重在培养外国人的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侧重广泛阅读、课外活动以了解中国文化知识为主,最好是汉语学习中真实地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容,引导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阅读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作品,更深入理解中国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等。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将会为汉语的推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由于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超凡复杂的整体,作为一名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掌握到全部文化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改变传统的语言学的负面影响,不能超越学生对文化的接受能力,即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的科学的文化导入过程,避免随意性和主观性。

    5、对外汉语专业语言课程至今仍没有体现此专业特点的教材

    很多院校仍在使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这种教材理论研究性强,而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课程中应是关注中国文化的人际关系、风俗习惯、社会结构、人文价值观念的渗透,甚至习语、谚语等的掌握能力。可以开设课程“汉语与中国文化学”,这样的教材编写应是汉语言知识系统化、交际化等,语言示例材料的选取要有典型的中国文化主流的各种题材和风格,用现当代活生生的文化现象,特别是学生所关注的现当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其中的名家名篇名句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教材要有真实的语境,涉及知识面广泛,建议中国文化示例要增加注释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总之,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在汉语教学中同时把文化的丰富内容贯穿于教学当中,提高学生汉语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汉语学习的实践性,只有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汉语和文化的坚实基础,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

汉语言文学实习自我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061-02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来华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都有大批的外国人来中国自费学习汉语。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1998年,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人数已近24万,国内接受留学生的学校也达到300多所。另外,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日渐成熟,全球范围内的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持续升温,特别是2005年7月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召开以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不仅表现在海内外汉语学习者的跨越式增长和海外孔子学院的成立,更表现为中国政府在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中的超强力度。

面对海内外汉语教学规模的高速增长,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现状却远远落后于时代。因此,亟须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一般来说,师资队伍的构成大致可分为三类:任教于国内高等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师、由中国派往海外的汉语教学志愿者和海外本土汉语教师。本文侧重探讨非汉语环境下对外汉语应如何教学。

一 汉语环境语言学习与非汉语环境语言学习的差异

1.汉语环境与非汉语环境对所学语言运用的差异

众所周知,语言环境对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有很大的影响。在汉语环境中我们从小学习英语,不仅学习的时间长效果不明显,而且工作后没有机会使用,英语水平退化很快。但不少来到中国的留学生们在中国一年或两年后,对日常的生活用语已运用自如。同样,到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的外语水平进步也很大。这并不是说他们到了外国之后,智力有何飞跃,只是生活环境迫使他们不断接受新的语言、新的概念,以便尽快融入环境。学以致用是我们掌握一种新技能、巩固一项新知识的最好途径。

2.汉语环境下与非汉语环境下对语言理解的差异

外国学生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把不断学习的新词汇运用到语言中,表述所要表达的情感,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同一个意思,又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选择褒义的还是贬义的或中性的词语,而同一个句子,根据语境和语气的不同,又可表达好几种意思。例如:“你这个坏蛋。”这句话本身的结构非常简单,我们只要向学生解释清楚“坏蛋”的意思,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如果我们告诉学生,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气说出这句话将会有不同的意思或者在“坏蛋”这个词语之前加上“小”或“大”之类的定语,还可表达一种友好亲昵的感情,学生就比较难以理解。但在汉语环境下学习的学生,通过学习语言,他们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并会进一步加深对这个民族的了解。他们偶尔从街头、从电视上,或从周围普通人的生活中,看到一个大人面带微笑对顽皮的孩子说“你这个小坏蛋”;看到一个姑娘似嗔似笑地用拳头擂一个小伙子,并说“你这个坏蛋”;看到一个大妈怒目指责一个行为不端的人,并咬牙切齿地说“你这个坏蛋”时,他们就非常容易明白“你这个坏蛋”中所包含的多种不同情感,并会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使用。显然,在非汉语环境下学习的学生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让他们深入实际,切身体验和理解这句话。他们只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举例,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抽象的概念,一旦到了具体环境中,他们使用这个句子就显得木讷或词不达意。有时候中国人说话还要结合说话人的表情和动作,就是所谓的体态语,往往有时候由于情况的需要,说话人的话语和表情会不一致,但表情语却表达了真正的意思。如邻居的孩子经常夜晚弹琴,搅得邻居们睡不好觉,中国人说话含蓄,批评人的时候就会说:“您家的孩子太用功了,晚上还在练琴。”听话的人结合说话人的语气和表情,就会知道自己的孩子练琴影响了别人的休息。非汉语环境下学习的学生们就不会读懂上面说话人的意思,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就要多进行情境教学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获得更多的直接使用语言的场合和机会,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使用语言的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

3.汉语环境与非汉语环境学生学习动力的差异

语言是一种工具,外国学生来到中国必须要过语言关。他们不管在校园还是生活在居民区,都需要和周围的中国人打交道,这就迫使这些留学生必须使用汉语,以便达到沟通的目的。当然,在学习汉语的最初阶段,留学生在使用汉语的同时,还可通过身体语言或面部表情帮助别人理解他们的意思。但身体语言或面部表情表达意思毕竟有限,因此要轻松自如地表达复杂的意思,语言成了唯一、也是最好的交际工具,这种环境迫使留学生会更自觉地努力学习第二语言。

而非汉语环境下学习汉语的学生,他们有的是华裔子女,学习动机有些是受家庭影响,出于对族裔文化认同感和寻根的需求;有的是非华人家庭的学生,他们学习的动机是出于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不管背景如何,他们中大多数人没有汉语环境这种外在的紧迫感使他们必须掌握这门语言,因此他们在学习上需要更多的自觉性,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努力实现目标。

综上所述,与汉语环境下的汉语学习相比,非汉语环境下的汉语学习存在着缺少语言环境、缺少实践机会、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学习方面的不利因素,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消极因素,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这就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非汉语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1.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

由于非汉语环境中学习汉语的学生接触汉语的机会远远少于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因此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注重在活动中学习语言,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运用语言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交际性原则,多进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言语训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实物、图片、简笔画或录音、录像等手段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或干脆以小品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教学“买东西”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对话形式及内容。在进行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插话或提问,让学生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实际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回答,借此达到灵活应用、举一反三的效果。

2.多种途径加深学生对汉语的理解

我们知道,要彻底理解一句话,不仅要根据句中各成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还要通过上下文了解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当这句话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时,我们还要根据说话人的语气来判断这句话所含的感彩。给非汉语环境下的学生上课时要创设大量的情境进行练习,让学生能结合实际运用语言。但如果我们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于掌握课本内容,这对非汉语环境下学习汉语的学生显然很不利。因为脱离了课堂,他们很少有机会去使用所学内容,更不可能在原来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让非汉语环境的学生也能达到在汉语环境下学习汉语的学生的水平,需要对外汉语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当学习新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把其中的关键词语提出来进行分析和讲解;可以通过大量的例句告诉学生这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也可以找出这个词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让学生进行替换练习。但在进行替换时,一定要让学生分清为什么有些词语可以进行替换但其意思并不改变,而有些词语尽管意思相同却不能相互替换。汉语中词语与词语间的微小差别,有时会对句子的含义及感彩产生很大的影响。为让学生体验一句话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多次有感情的朗读。在语言学习中,有感情的朗读不但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还可以使学生在相似的语言环境中有更快的反应。非汉语环境下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说机会较少,让他们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或复述显得尤为重要。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语言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3.全方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要学好一门语言,关键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非汉语环境虽然对学生学习汉语有不利的因素,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还是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的。首先,汉语教师要制订整体的教学计划;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他们制订学习目标。学生们有了学习目标后就可以按目标进行。例如,短期目标和实施计划可以是每天记几个单词,背诵多少课文、阅读几篇文章等,有了目标和实施计划,学习就有了方向,就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要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其学习兴趣。在语言学习中,词汇很重要但也是比较枯燥的一部分,学生如果死记硬背则很容易遗忘。教师可以把某一方面的词语进行归类,然后创设情境,使这些词语产生一系列的联系以方便学生记忆。如教师在初步讲解人体部位的词汇后,可以马上进行训练,指点自己身体的部位让学生迅速回答。在学习称谓语时,教师可以用做家庭树的形式,让学生把中国的亲属称谓牢牢记住。此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汉语角,举办中文歌曲比赛、中文演讲比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增加了他们的语言意识和信心。

参考文献

[1]蔡绿.文化依附矛盾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谈对外汉语教师素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汉语言文学实习自我篇(11)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一)教师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由于汉语言文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言魅力的缺失,并且总是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汉语言教学,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造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在这一过程中,教材成了束缚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的枷锁,诸多的语法、课文、词汇、写作和阅读等课程,使学生对汉语言学习产生出一种乏味和厌烦的感觉,这样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造成的。因此我们刻不容缓必须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学手段方式及方法策略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当然汉语言文学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以往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时,基本采用的都是古板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加之教学中缺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质量一般。

(三)教学模式因循守旧

许多教师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逐步削弱,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另外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结构尚未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致使知识老化严重,与现实社会相脱节,忽视对汉语言文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重点应从教学理论和实践这两方面与当前教育形式接轨。就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而言,其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培养掌握知识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通过系统专业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浓厚的文化底蕴,这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汉语言文学教师应抛弃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并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以此来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

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学习型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应树立研究性的学习思想和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更新专业理论、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的教育动态,并以现有的知识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借此来产生出新的教学成果。

(二)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改革教学方法,教师应以汉语言学科性质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特点为根本出点,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挖掘深层语言规律。教师不应过于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和全面性,而应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疑点,建议应当适当地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和自主式教学法,使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自主开展个性化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完善课程结构

对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改革,不断将汉语言文学教学渗透到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另外应按照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加大汉语言文学选修课的比重,并在为学生打下扎实专业功底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拓展学科范围,将一些与之相关专业的知识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当中,通过知识范围的不断扩大,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有所提高,进而具备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这样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各个学校应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此来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助推作用,促进汉语言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和创新,并推进汉语言文学发展与时展同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当前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只要合理将现代化科学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就能够尽显其独特的魅力,进而使汉语言文学教学手段和方法始终趋于领先地位。

(五)渗透德育教学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应将德育教学渗透于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就如我院的人品塑造工程项目贯穿在我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文学教育课程,起得了显著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成效,还有利于加快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师应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汉语言文学是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中华民族意识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中国精神文明和新时期人文关怀建设的重任。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教师应抛弃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并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以此来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教师的专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其一,应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掌握多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汉语、现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等等,并熟练掌握一些与汉语言文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文秘专业和新闻专业等;其二,应了解一些与教育科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如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其三,应具备终身学习意识。

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学习型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应树立研究性的学习思想和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更新专业理论、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的教育动态,并以现有的知识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借此来产生出新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