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摄影展活动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5-20 13:58:31

摄影展活动总结

摄影展活动总结篇(1)

这次摄影大PK活动拉开序幕后,十地市公安机关非常重视,动员广大民警积极投入公安纪实摄影创作,结合公安中心工作开展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期间的摄影实践活动,也为大PK创作出了一批精品佳作。8月2日,摄影家们汇聚鄂尔多斯进入第二阶段摄影创作后,公安摄影家们深入鄂尔多斯警营等地拍摄了一批反映鄂尔多斯公安工作、警营文化建设、城市建设风貌、自然景观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质量高、地域性强,为鄂尔多斯公安机关和当地积累了一批珍贵的影像资料。

摄影展活动总结篇(2)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百佳摄影点建设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管理规范、做强品牌的方针,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发挥摄影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掀起旅游营销新高潮,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

发展目标

结合我镇实际,重点开发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农家生活、文化体验等类型的摄影旅游产品,坚持百佳摄影点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充分利用区域内丰富的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创新旅游新业态,推进摄影产业发展,争取用2-3年的时间,努力把万安建成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摄影创作基地。

工作重点

(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以百佳摄影点为重要节点,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性,对区域内的乡村旅游做出总体规划,明确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同时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进行合理布局,完善设施,量力而行,有序推进。

(二)抢抓机遇,打造精品。抢抓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机遇,依托“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和绿色质量提升行动的深入开展,积极申报百佳摄影点建设项目,切实做好百佳摄影点工程项目编报工作,积极对上争取建设资金和政策扶持,全力推进万安镇百佳摄影点老街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其以点及面的辐射作用,带动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优化环境,完善设施。结合“四大整治”和“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扎实做好文明创建、拆违控违、改徽建徽等工作,以最佳拍摄影点位置为中心,积极推进摄影点的观景平台、旅游标识牌、旅游公厕、停车场、旅游步道、旅游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我镇摄影旅游的接待水平和服务水平,全力把万安镇老街打造成新农村建设新亮点,加快我镇摄影旅游新产业发展的步伐。

(四)市场运作,提升产业。充分依托百佳摄影点及其周边区域内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引导特色农业的发展和摄影点区域内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的挖掘及展示工作,引导并规范农家乐等服务设施及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自驾车营地、农业观光体验园、户外运动中心、特色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素质,形成产业集群,切实做大做强我镇百佳摄影点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搭建平台,强化队伍。充分发挥发展摄影产业办的服务引导和管理规范等相关职能,通过开展摄影知识系列讲座、摄影入门培训班和定期举办百佳摄影点摄影展等其他活动方式,不断加强镇内摄影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对百佳摄影点导摄人员、农家乐接待户开展相关培训,打造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摄影旅游服务队伍。

(六)加强管理,规范服务。一要建立健全规范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配套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提高我镇乡村旅游的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二要规范农户家庭的接待服务标准,做好有序引导和指导,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卫生状况和接待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规范,进一步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要切实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营造整洁的村容村貌和良好的乡风文明氛围。

摄影展活动总结篇(3)

至摄影产生以来,摄影就以其独特的属性在人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中,不断的发挥其功能,传播着一切所谓美好的事物信息。美,是来自人类自身对事物的一种评判;美不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人类活动中对事物某些特征赋予了美的意义。一切美好的产生不仅需要拍摄者具有审美性外,还应具有审美的实践。正因为摄影与美学之间具有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正确对待这种关系,即可以完善、丰富美学领域,也可以使摄影更加完善的发展下去。

一、什么是美学

美是人类自身对事物的一种批判。美的起源来于人类对事物的原始信念,是人类自我想象、幻觉的一种原始体验。在不断的运动与变化的物质世界中,新物质的产生以及旧物质地消亡,这是自然的生存法则。从原始到现在,最初体验是在人类历史活动地演变中,人类通过不断活动的体验以及对某些事物特征赋予美的概念,但这种自身观念也不是对一切事物都给予美的,而是依据道德、人性、乃至人的本体等攸关的事物来赋予。而人类又把这些被给予了美的事物纳入了内心深处,保存、更新、回忆、提炼最后沉淀下来,逐渐形成了人类自身观念的校对原型,这种原型被称为“美的事物”。由此就可以推论出:美,是来自人类自身对事物的一种评判;基于这种批判,因而美不是事物本身自有的,而是人类在不断地活动中对事物的某些特征赋予了所谓美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得知,美的基础是因为人的感知,这种感知来自人类在活动中的审美的实践。美于人类的活动审美的实践中产生。所以,美学就是研究人类活动审美实践的一门科学。

个体组合美学总体。随着人类对美好事物的不断追求,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就体现出人类追求美的总体性。马克思主义总体观认为:“这是一种普照的光,一切其他色彩都隐没其中,它使它们的特点变了样。它决定着它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比重。”所以,总体比较是由个体组成。马克思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体存在。”总体组成的前提是个体,总体与个体的统一,就成了人类审美的实践总体性的构成。总得来说能直接呈现总体性美的事物,便是美。让人在可以感觉到总体性美的,也是美。美的总体是由多个个体组成,它是人类活动中总体性在个体体验中的感性呈现。从美学的视角看,美学研究的个体是比较细致的方面;个体和个体之间的组合,就构成了美学总体性体系。

二、数字摄影的时代意义

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要求摄影数字化。传统的摄影在拍摄后的胶卷需要冲洗、照片放大,费时费力,使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大大延迟。在那些偏远地区,如有突发事件发生,传统地摄影方式根本就无法完成新闻报道任务。数字摄影极为快捷、方便,它切合了信息时代新闻传播,新闻摄影只有走数字化道路才能更高效地传递新闻信息,与时代同步。

传播的低成本驱使新闻摄影数字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优质的数码影像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了。只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数码摄影和数字传输系统,使摄影的成本消耗降到最低,拍摄制作费用尽量减少为零。为此,我们就不再需要去购置专业的胶卷去拍摄,更不需因为冲洗放大所消耗的经费,就连平日整理相应的图片资料也只须在网络上进行。网络下的数字技术,使以往许多复杂的事情一下子变得快捷。用数字文件方式发稿,方便、快捷、成本低、效率高。摄影者可以将拍摄的照片放在电脑上,进行相应地编辑、分类、发稿,还可以刻录成光盘,这样,既减少了以往照片资料整理时大量的消耗材料,又有利于影像的储存,日后查找搜集资料时也比较方便。

三、摄影对美学的作用及影响

日新月异的科技,推动着摄影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新闻摄影在科技的推动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新闻摄影在目前是愈来愈呈现它的重要性,人们对加强新闻摄影报导的也是大声呼吁,然而成功的新闻摄影报导还是少之又少。虽然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拍摄者缺少对图片的美感把握,也就是说摄影元素中缺少很重要的元素,即美学。只有摄影与美学合理紧密地结合起来,新闻摄影才能得以迅速发展。如果摄影者对自己拍摄的对象美感把握不住的话,拍摄后其效果也可想而知。运用数学网络的比例关系来处理画面,整幅作品中的各张照片之间大小比例,照片与画面边框距离等所构成的对比、互补、平衡都位于一个有秩序的整体中,强调摄影和文稿的内容必须以清楚和真实的方式展现。现在许多商业摄影的“美学产品”,也反映了摄影艺术美学、技术美学、设计美学、形式美学等领域审美价值的形态特质。基于以上种种判断,关于摄影的定位,我们应该也必须将它与美学联系在一起,而且是不可分开的两个结合体。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摄影虽说是一门新兴的艺术门类,但它在当代生活中所起得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网络化的今天,摄影与美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一副好的作品,它除了自然美之外,还有设计美、功能美、形态美等多种人为因素。因而,这要求现代摄影者对美的视角以及对美学要有相应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建良.形象价值决定新闻摄影的成败[J].军事记者,2007,(01).

[2]胡道立.对新闻摄影美学学科的探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03).

摄影展活动总结篇(4)

美是人类自身对事物的一种批判。美的起源来于人类对事物的原始信念,是人类自我想象、幻觉的一种原始体验。在不断的运动与变化的物质世界中,新物质的产生以及旧物质地消亡,这是自然的生存法则。从原始到现在,最初体验是在人类历史活动地演变中,人类通过不断活动的体验以及对某些事物特征赋予美的概念,但这种自身观念也不是对一切事物都给予美的,而是依据道德、人性、乃至人的本体等攸关的事物来赋予。而人类又把这些被给予了美的事物纳入了内心深处,保存、更新、回忆、提炼最后沉淀下来,逐渐形成了人类自身观念的校对原型,这种原型被称为“美的事物”。由此就可以推论出:美,是来自人类自身对事物的一种评判;基于这种批判,因而美不是事物本身自有的,而是人类在不断地活动中对事物的某些特征赋予了所谓美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得知,美的基础是因为人的感知,这种感知来自人类在活动中的审美的实践。美于人类的活动审美的实践中产生。所以,美学就是研究人类活动审美实践的一门科学。 

个体组合美学总体。随着人类对美好事物的不断追求,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就体现出人类追求美的总体性。马克思主义总体观认为:“这是一种普照的光,一切其他色彩都隐没其中,它使它们的特点变了样。它决定着它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比重。”所以,总体比较是由个体组成。马克思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体存在。”总体组成的前提是个体,总体与个体的统一,就成了人类审美的实践总体性的构成。总得来说能直接呈现总体性美的事物,便是美。让人在可以感觉到总体性美的,也是美。美的总体是由多个个体组成,它是人类活动中总体性在个体体验中的感性呈现。从美学的视角看,美学研究的个体是比较细致的方面;个体和个体之间的组合,就构成了美学总体性体系。 

二、数字摄影的时代意义 

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要求摄影数字化。传统的摄影在拍摄后的胶卷需要冲洗、照片放大,费时费力,使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大大延迟。在那些偏远地区,如有突发事件发生,传统地摄影方式根本就无法完成新闻报道任务。数字摄影极为快捷、方便,它切合了信息时代新闻传播,新闻摄影只有走数字化道路才能更高效地传递新闻信息,与时代同步。 

传播的低成本驱使新闻摄影数字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优质的数码影像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了。只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数码摄影和数字传输系统,使摄影的成本消耗降到最低,拍摄制作费用尽量减少为零。为此,我们就不再需要去购置专业的胶卷去拍摄,更不需因为冲洗放大所消耗的经费,就连平日整理相应的图片资料也只须在网络上进行。网络下的数字技术,使以往许多复杂的事情一下子变得快捷。用数字文件方式发稿,方便、快捷、成本低、效率高。摄影者可以将拍摄的照片放在电脑上,进行相应地编辑、分类、发稿,还可以刻录成光盘,这样,既减少了以往照片资料整理时大量的消耗材料,又有利于影像的储存,日后查找搜集资料时也比较方便。 

三、摄影对美学的作用及影响 

日新月异的科技,推动着摄影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新闻摄影在科技的推动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新闻摄影在目前是愈来愈呈现它的重要性,人们对加强新闻摄影报导的也是大声呼吁,然而成功的新闻摄影报导还是少之又少。虽然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拍摄者缺少对图片的美感把握,也就是说摄影元素中缺少很重要的元素,即美学。只有摄影与美学合理紧密地结合起来,新闻摄影才能得以迅速发展。如果摄影者对自己拍摄的对象美感把握不住的话,拍摄后其效果也可想而知。运用数学网络的比例关系来处理画面,整幅作品中的各张照片之间大小比例,照片与画面边框距离等所构成的对比、互补、平衡都位于一个有秩序的整体中,强调摄影和文稿的内容必须以清楚和真实的方式展现。现在许多商业摄影的“美学产品”,也反映了摄影艺术美学、技术美学、设计美学、形式美学等领域审美价值的形态特质。基于以上种种判断,关于摄影的定位,我们应该也必须将它与美学联系在一起,而且是不可分开的两个结合体。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摄影虽说是一门新兴的艺术门类,但它在当代生活中所起得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网络化的今天,摄影与美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一副好的作品,它除了自然美之外,还有设计美、功能美、形态美等多种人为因素。因而,这要求现代摄影者对美的视角以及对美学要有相应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建良.形象价值决定新闻摄影的成败[J].军事记者,2007,(01). 

[2]胡道立.对新闻摄影美学学科的探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03). 

摄影展活动总结篇(5)

【案例标题】中学摄影协会(下文简称协会)

【学校名称】江苏省中学(下文简称通中)

【活动目的】发展学生摄影兴趣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自治能力。

二、方案设计

【背景】

校园文化背景:促进学生健康主动自由地发展,是我校数十个学生社团共同的宗旨。近年来各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活跃在校园内外的摄影协会是其中一个。“”协会名号取自校园里那棵已经生长600多年象征通中之魂的老楸树。

学生与社会发展背景:高中生具备较强的自组自治社团开展活动的愿望和能力;网络化的“读图时代”激发了年轻人的摄影兴趣;日趋简便的相机操作技术对高中生来说没有障碍;数码相机在城市家庭已经普及,除了购买硬件外无需增加其他拍摄成本。

上述学生与社会发展因素有利于城市普通高中组建学生摄影社团。

【参加对象】

通中学生自愿报名并征得家长和班主任同意(平时学习精力不够的同学不建议参加);通中记者团与本协会互为团体会员,其它社团成员均可以个人名义加入本协会;会员网毕业升学后继续享有校友会员资格。

【活动时间】

持续活动时间:常年开展活动,并通过每学年招收高一年级新会员的方式保证协会组织长期发展。

单次活动时间:在校利用学校“2+1”课程时间每周一次集中活动,周休日和假期则分小组活动或个人自由活动;此外,学校和班级各类活动的部分现场摄影采访任务亦交给本协会会员。

【活动地点】

协会集中活动地点在校内,小组活动地点分散在周边社区,个人活动地点包括家庭、附近城乡、国内外旅游地等。

【活动形式】

摄影活动:采用总会活动、年级分会活动、班级小组活动和个人自主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协会不定期组织专题摄影活动或摄影采访活动,并建议以本校学生校内外生活为主要题材,鼓励会员经常拍摄班级课内外活动并向校园网投稿,同时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其他各种人、物、事,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开展摄影实践。

交流活动:方式以协会网站交流为主,协会不定期组织校内讲座、比赛和展览,鼓励会员参加校外摄影界的比赛和展览;建议内容包括图片艺术交流、摄影技术交流和图片处理技术交流等。

协作活动:鼓励每个会员与校内一两个其他学生社团建立经常性联系,用精彩图片记录通中丰富的校园生活,协会及时向校园网新闻中心推荐此类作品。

【相关准备】

1、会员自备数码相机和家用电脑设备,掌握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简单的图片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在协会网站和协会qq群注册;

2、学校提供信息技术课的电脑房作为协会集中交流活动地,协会网站建立在学校局域网服务器,协会域名为学校主网站的子域名。

三、活动过程

【协会成立】

摄影协会成立于上半年。当时学校正筹备百年校庆,学生社团趁势大发展,由原学生会的摄影记者自发成立摄影社团,学校批准并委托校园网新闻中心的老师帮助辅导。

协会成立初期有会员三十多人,后逐步吸收新会员,社团网站统计现有在校会员和已毕业的校友会员共266人。

【组织与章程】

摄影协会设总会和各年级分会、各届校友分会,由在校总会长、分会长和辅导员组成管理委员会负责协会章程草拟和后续修改。经全体会员表决通过的版章程包括总则、会员、组织管理、网上空间、协会活动、知识产权保护等六个部分,次年修改的版章程增加了会员权利和义务条款。

章程总则表述的协会格言是“用镜头理解世界”,其内涵包括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发现生活中真实的美。该格言启发学生在观察和理解基础上热爱生活。

【具体活动】

两年来,摄影协会开展了大量主题摄影活动、采风摄影活动和新闻摄影活动,并于和两次组织“通中学生年度摄影展”;在市庆祝建国60周年中小学生“我眼中的和谐家园”主题摄影展上,协会代表通中参赛,所获奖项占大赛少年组全部奖项的一半;目前协会正在组织会员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摄影大赛。

会员个人摄影作品主要在协会的“楸枝摄影”网站,网址fanwen.chazidian.com,其中q和ntz分别是“楸”和“中学”的拼音字头,cn是中国。

该网站是国内首个由中学生自主管理的bbs网站,设原创领地、话题讨论、校友互动、网站事务等版块,版主和网站管理员由摄影协会各年级分会长担任;会员在协会网站作品必须遵守两条原则:1、专业性;2、高雅性。截至3月底,本协会会员在该网站发帖数超过3000,校内外浏览该网站的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记录是2月6日创下的272人(网站上均有显示)。

此外 ,摄影协会与通中记者团、通中之声广播台、通中电视台等学生社团成员共同兼任通中校园网新闻栏目特约记者,并担任班级和其他各社团通讯员,参与采访学校和班级活动以及有我校同学参加的社区活动,相关的采访报道在通中校园网,优秀报道则由学校推荐到教育网和文明网。

以下按时间顺序列举由摄影协会会员单独采编或参与采编的部分报道(书名号《》内是标题)和网址,这些报道均在通中校园网新闻栏目(由校党政办主管)。通中校园网网址为fanwen.chazidian.com,每篇报道的网址中间一段数字是日期(如第一个地址中的0419)。登录通中校园网后有两种方法可以检索到以下报道:1、点击新闻栏目的more按钮,在目录页中根据日期依序查找;2、使用站内搜索功能查找标题或其中关键字。这些报道既反映了社团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也通过学生自己的视角反映出通中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生活。

四、反思总结

摄影展活动总结篇(6)

【学校名称】**省中学(下文简称通中)

【活动目的】发展学生摄影兴趣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自治能力。

二、方案设计

【背景】

校园文化背景:促进学生健康主动自由地发展,是我校数十个学生社团共同的宗旨。近年来各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活跃在校园内外的摄影协会是其中一个。“”协会名号取自校园里那棵已经生长600多年象征通中之魂的老楸树。

学生与社会发展背景:高中生具备较强的自组自治社团开展活动的愿望和能力;网络化的“读图时代”激发了年轻人的摄影兴趣;日趋简便的相机操作技术对高中生来说没有障碍;数码相机在城市家庭已经普及,除了购买硬件外无需增加其他拍摄成本。

上述学生与社会发展因素有利于城市普通高中组建学生摄影社团。

【参加对象】

通中学生自愿报名并征得家长和班主任同意(平时学习精力不够的同学不建议参加);通中记者团与本协会互为团体会员,其它社团成员均可以个人名义加入本协会;会员网毕业升学后继续享有校友会员资格。

【活动时间】

持续活动时间:常年开展活动,并通过每学年招收高一年级新会员的方式保证协会组织长期发展。

单次活动时间:在校利用学校“2+1”课程时间每周一次集中活动,周休日和假期则分小组活动或个人自由活动;此外,学校和班级各类活动的部分现场摄影采访任务亦交给本协会会员。

【活动地点】

协会集中活动地点在校内,小组活动地点分散在周边社区,个人活动地点包括家庭、附近城乡、国内外旅游地等。

【活动形式】

摄影活动:采用总会活动、年级分会活动、班级小组活动和个人自主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协会不定期组织专题摄影活动或摄影采访活动,并建议以本校学生校内外生活为主要题材,鼓励会员经常拍摄班级课内外活动并向校园网投稿,同时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其他各种人、物、事,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开展摄影实践。

交流活动:方式以协会网站交流为主,协会不定期组织校内讲座、比赛和展览,鼓励会员参加校外摄影界的比赛和展览;建议内容包括图片艺术交流、摄影技术交流和图片处理技术交流等。

协作活动:鼓励每个会员与校内一两个其他学生社团建立经常性联系,用精彩图片记录通中丰富的校园生活,协会及时向校园网新闻中心推荐此类作品。

【相关准备】

1、会员自备数码相机和家用电脑设备,掌握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简单的图片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在协会网站和协会qq群注册;

2、学校提供信息技术课的电脑房作为协会集中交流活动地,协会网站建立在学校局域网服务器,协会域名为学校主网站的子域名。

三、活动过程

【协会成立】

摄影协会成立于上半年。当时学校正筹备百年校庆,学生社团趁势大发展,由原学生会的摄影记者自发成立摄影社团,学校批准并委托校园网新闻中心的老师帮助辅导。

协会成立初期有会员三十多人,后逐步吸收新会员,社团网站统计现有在校会员和已毕业的校友会员共266人。

【组织与章程】

摄影协会设总会和各年级分会、各届校友分会,由在校总会长、分会长和辅导员组成管理委员会负责协会章程草拟和后续修改。经全体会员表决通过的版章程包括总则、会员、组织管理、网上空间、协会活动、知识产权保护等六个部分,次年修改的版章程增加了会员权利和义务条款。

章程总则表述的协会格言是“用镜头理解世界”,其内涵包括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发现生活中真实的美。该格言启发学生在观察和理解基础上热爱生活。

【具体活动】

两年来,摄影协会开展了大量主题摄影活动、采风摄影活动和新闻摄影活动,并于和两次组织“通中学生年度摄影展”;在市庆祝建国60周年中小学生“我眼中的和谐家园”主题摄影展上,协会代表通中参赛,所获奖项占大赛少年组全部奖项的一半;目前协会正在组织会员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摄影大赛。

该网站是国内首个由中学生自主管理的bbs网站,设原创领地、话题讨论、校友互动、网站事务等版块,版主和网站管理员由摄影协会各年级分会长担任;会员在协会网站作品必须遵守两条原则:1、专业性;2、高雅性。截至3月底,本协会会员在该网站发帖数超过3000,校内外浏览该网站的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记录是2月6日创下的272人(网站上均有显示)。

此外,摄影协会与通中记者团、通中之声广播台、通中电视台等学生社团成员共同兼任通中校园网新闻栏目特约记者,并担任班级和其他各社团通讯员,参与采访学校和班级活动以及有我校同学参加的社区活动,相关的采访报道在通中校园网,优秀报道则由学校推荐到教育网和文明网。:

以下按时间顺序列举由摄影协会会员单独采编或参与采编的部分报道(书名号《》内是标题)和网址,这些报道均在通中校园网新闻栏目(由校党政办主管)。登录通中校园网后有两种方法可以检索到以下报道:1、点击新闻栏目的more按钮,在目录页中根据日期依序查找;2、使用站内搜索功能查找标题或其中关键字。这些报道既反映了社团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也通过学生自己的视角反映出通中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生活。

四、反思总结

摄影展活动总结篇(7)

2010、2011两届鸟类摄影大展皆以鸟类保护、湿地保护、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为出发点,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河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秦皇岛市人民政府主办。旅游纵览杂志社作为两年活动的承办方之一,从大展之初的策划、筹备,到征稿、收集整理作品,再到会务工作,付出了竭诚的努力。赢得了爱鸟人、摄影人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大展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影响力不断扩大,对促进保护湿地、关爱鸟类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爱鸟人汇聚北戴河参加颁奖盛典

作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办,国内影响力最大、最引人注目的鸟类摄影大展之一,“北戴河杯”2011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吸引了观鸟、拍鸟界的众多精英汇聚一堂。

颁奖大会当天,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臧春林,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司长陈建伟,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原副秘书长杨丹,河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雷永怀、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武明录,秦皇岛市领导刘志新、王亚洲、张经华,《鸟网》创始人、总版主段文科,旅游纵览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德志,中国鸟类学会原秘书长、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杰,中国鸟类学会观鸟摄影委员会负责人、内蒙古科技大学鸟类学教授聂延秋,著名鸟类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学教授何芬奇,车坛影协会长申望平,中国国家地理会员俱乐部主任张书清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西班牙的观鸟爱好者玛格丽特、美国鸟类摄影家大山雀,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60多个城市的百余名生态摄影家等共300余位参会人员,一同欣赏了两届的鸟类摄影大展获奖作品,分享他们观鸟、拍鸟的宝贵经验。

会上,秦皇岛市副市长张经华致欢迎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臧春林发表讲话,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大赛组委会主任、河北省林业局副局长雷永怀向全体参会人员作了两年大展活动的总结报告。

在北戴河的东海滩花园举行的“北戴河杯”2011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和2010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的展览剪彩仪式上,主办方领导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臧春林,河北省林业局副局长、河北省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雷永怀,秦皇岛市人大副主任刘志新,秦皇岛市政协原副主席范怀良,秦皇岛市旅游局副局长张力嵘,北戴河区政府副区长付红,《鸟网》创始人、总版主段文科,旅游纵览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德志为大展剪彩。大展展出的作品为“北戴河杯”2011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的全部获奖作品和2010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的金、银、铜奖作品,共222幅,出自168位技艺高超的生态摄影家之手。拍摄地点遍及亚洲、非洲、欧洲,以及中国大陆和港澳台。

本次活动还组织参会的摄影家到秦皇岛北戴河、南戴河、海港区的主要景区,进行了海上日出、湿地野鸟、礁石海岸、城市夜景等主题创作活动。

《旅游纵览》官方网站全程跟踪报道了大展的盛况。此外,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旅游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人民网、腾讯网等诸多媒体作了报道。

媒体的传播,大大提高了“北戴河杯”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的社会影响力,向国内外各界展示和介绍了河北省乃至中国大陆“爱鸟、观鸟、拍鸟”力量的崛起与作为。其品牌效应影响深远,对人们保护生态、爱护鸟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起到了呼吁和警示作用。大展回顾之一:

2010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2010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分为观鸟比赛和鸟类摄影比赛两部分。

观鸟比赛于2010年5月9日开始,10日结束。其中,参观观鸟比赛的除了国内的15个观鸟团队,还有来自国外的观鸟爱好者57人。在24小时内,记录到特殊稀有鸟种的参赛队获得至尊奖,记录鸟种最多的参赛队获得一等奖。最终,湖北白头鹎队获得至尊奖,英国野翅膀队获得一等奖。

鸟类摄影比赛自2010年5月10日启动,至12月31日截稿,于2011年4月8日结束评选工作。参赛者由国内外观鸟摄影爱好者组成,共有近1000名摄影人参与投稿,收到鸟类摄影作品20,000余幅。从艺术摄影和纪实摄影两个方面,客观地记录了400多种野生鸟类及其生存状态。

为了确保大展的公平、公正、公开,组委会采取网上投票和大展评委评分结合的评比方式,发动网友参与投票,邀请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司司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建伟,国家林业局摄影协会会长、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原副秘书长、中国新闻摄影协会理事杨丹,中国鸟类学会观鸟摄影委员会负责人、内蒙古科技大学鸟类学教授聂延秋,生态学硕士、野生动物摄影家、河北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河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武明录,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副教授、中国著名鸟类学专家郭玉民,《鸟网》创始人、总版主、中国著名野生鸟类摄影家段文科,旅游纵览杂志社社长、国际旅游摄影俱乐部执行主席张德志等7位国内权威鸟类学专家和生态摄影家担任评委,以作品艺术性、技术性、鸟种珍稀性作为评分标准,加和网上投票与评委评分,作为参展作品的最后得分。保证了评选的公平性、公正性。

大展激发了摄影人科学观鸟拍鸟的空前热情。以往的摄影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通过折断鸟巢隐蔽枝叶而拍摄到的喂食哺鸟画面,这种摄影作品的取得,使鸟儿裸地暴露在天敌的视线之中,致使摄影人得到了作品,鸟儿却失去了雏鸟。本次大展杜绝此类摄影作品参赛,号召观鸟人和拍鸟人在保护湿地、关爱鸟类的前提下进行观鸟拍鸟活动。

大展期间,多次进行了观鸟、识鸟、拍鸟的理论辅导、技艺培训和咨询服务等工作。全年相继邀请河北的邢军老师、湖北的姚毅老师、北京的杨华老师、湖南的彭祥林老师、广西的黄嵩和老师以及旅游纵览杂志社的张德志老师等6名摄影方面的资深专家进行了11个场次的培训和服务活动,为广大观鸟、拍鸟、爱鸟人提高摄影技术水平,树立正确的摄影创作理念,增强在保护湿地、关爱鸟类的前提下科学观鸟拍鸟的自觉性做了多方面扎实有效的工作。

组织摄影创作队伍,奔赴河北、辽宁、吉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浙江,亚洲、非洲、欧洲等,走过千山万水进行野生鸟类摄影创作。通过摄影家在拍摄中的实地讲解,使爱鸟的人知道了如何科学拍鸟,使大赛成功地举办,取得丰硕成果。

旅游纵览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张德志,慷慨解囊出资向辽宁苏家营子村捐献野生鸟类保护基金善款,鼓励村民保护野鸟栖息的树木,并与当地领导进行座谈,讨论如何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生态旅游,以实际行动呼吁广大社会群众保护野生鸟类的生存环境。

2010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展的举办,向社会展示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成果,为推介生态旅游资源、宣传生态保护积累了大量的鸟类摄影图片和鸟类生存现状信息,为推动创建宜居的生态环境、保护湿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北戴河杯”2011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的举办做了充分准备。

大展回顾之二:

“北戴河杯”2011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

大展自2011年5月1日启动,至8月15日截稿,由鸟网副总版主、秘书长、副秘书长共17人担任初选评委选出入选作品,9月1日至10日为入选作品公示时间,公示无异议后,9月19日,由7位国内权威鸟类学专家和生态摄影家组成的评委小组,在国家林业局会议室完成最终的评选工作。担任大展评委的是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司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建伟,中国鸟类学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杰,中国鸟类学会观鸟摄影委员会负责人、内蒙古科技大学鸟类学教授聂延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普处处长郭立新,旅游纵览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国际旅游摄影俱乐部执行主席张德志,《鸟网》创始人、总版主、中国著名野生鸟类摄影家段文科。

较比往年的赛事,2011年大展的来稿水平普遍很高。此次的终选较以往有重大改革,往年是由每位评委对每幅作品自主打分,最终统计出得分,排出奖次,评委之间缺乏沟通,尤其在鸟种珍贵性方面看法不一。而此次评选中,7名评委对每幅作品从技术性、艺术性和鸟种珍贵性3方面逐项讨论,综合评委意见,合议后再进行自主打分。最后以合计得分的高低统计出奖次。

“北戴河杯”中国国际野生鸟类摄影大展因其品牌效应为国内外所周知,具有广泛影响力。它以摄影手段,以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和感召力的镜头语言,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保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上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摄影展活动总结篇(8)

新闻摄影,顾名思义,就是用摄影来表达新闻,是图像化的新闻。作为地市级党报的新闻摄影工作者,拍摄的新闻照片,不是一个简单的摄像机的机械记录,而是包含了摄影工作者的激情和理想及对社会的积极负责,当按下快门的瞬间,就倾注了摄影者的深厚感情,并连结着受众者的爱与憎。

1 新闻摄影的特点

1.1 新闻摄影的对象是新闻事实

所谓的新闻事实是最新的,或者新发生,或在事实的最新变化。新闻照片的两个特点:时效性和事新性。时效性强调在最近的时间里发生的事实。事新性是事实或新鲜或有新的变化。因此,新闻摄影本身是新闻。新闻事实是客观事实。所以摄影的时间、地点、事件或者人物必须真实的。

1.2 新闻摄影的形式是照片和文字的结合

新闻摄影也是摄影艺术形式中的一种体裁,只不过以图片的形式来表达新闻,而图片的第一位是具有新闻性,艺术性排在第二位。图片与文字想结合,从而构成了新闻摄影的特殊报道形式。无论是文字或图片,都是记录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只不过新闻图片的表达方式与文字的表达有所不同。

同时,也可以用新闻图片独立报道新闻,不是填空、补白、美化版面,而是要图文并重、图文相融、图文互补、图文成一体,相得益彰,这样的新闻报道更为真实具体。

1.3 新闻摄影的职能是形象化的报道新闻

新闻摄影的基本职能是报道新闻,具体说是形象化地报道新闻。其形象化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图片可视影响的形象。图为新闻视觉图像,具有新闻价值的图像,真实生活的形象反映。第二,图片真实生活的形象。新闻摄影是最真实,最生动的记载,要挖深,形象化的表现时代。

2 图片新闻画面的形象

新闻摄影图片的形象,新闻报道的图片,必须有视觉冲击力,情感震撼力,引起注意和关注角度的美感力。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对图片新闻有阅读好感是从接收图片形象开端的,进而才会往阅读其文字说明或者报道。如果新闻图片原本没有吸引读者的视觉,则很少有读者持续看其文字报道。

2.1 视觉冲击

一组成功的新闻图片除了主题鲜明、立意新颖、内容简洁外,画面的形象也尤其的重要,画面里如很优美,又有情趣,加上对读者视觉上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这样的新闻图片更受到读者的欢迎。如果新闻的内容很精彩,但照片的构图或者影调平淡,这就找不到新闻图片的“形象”,更谈不上受众的喜好了。因此,摄影记者在拍摄的时候,不光要求图片的“形象”,更要求关系到整张图片如建筑、风光、设备、各种场面的整体“形象”。把各关系“形象”找准后,通过新闻摄影者的构思和拍摄后将产生新闻画面中的“形象”,就是“新闻形象”。而图片形象的表现,必须掌握光影、色彩、形状、质感等形式结构的知识和整体操作能力,这是形象塑造的重要因素。

抓住最典型的报道对象,就是摄影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抓住这一刻,也就抓住了该新闻事件发展高潮瞬间的关键场面及气氛,从而也是抓住了图片新闻的“点”,即“视觉冲击点”。达到这样的新闻摄影的高度,摄影出来的图片将给读者一种直观的冲击。因此,对新闻图片是否有冲击力,很多时候就看摄影记者是否找到新闻发生的“点”,当然其技术也很关键。

2.2 情感要素

一般的新闻图片,是通过记录过程和情景来表达事件中的情感,包括特写,其表达力最强,能突出的表达出事件中的人或物的表情或动作某一个细节的特点。新闻图片可以直观,生动地再现人物的神态、表情和事件的场景,这可称为情境信息。情境信息新闻图片具有戏剧性元素,它能使人兴奋焕发生命力,能充分考虑事件发生的背景,并通过“故事”的叙事推动情节的发展。其主要作用是强调新闻事件的内涵环境,表现出一定的气氛。

好的新闻图片,不仅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读者也因生动的画面而被感染。图片可以显示人物或者事件的外貌、举止,也可以重现事故现场情节和气氛。从而唤起读者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情感,提高沟通效果。

2.3 角度美感

美学与新闻摄影的关系可以说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总体影响个体,个体作用与总体,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达到高度统一。图片新闻的美感在新闻报道领域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新闻拍摄角度选择,角度选择好后,这对图片新闻的画面出美感是很重要的。一些常规的新闻摄影报道,是死摆画面的再次出现,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作为一个新闻摄影工作者,要有专业精神,加强自己的想法、新闻、艺术的修养,这样当遇到各种各样的采访报道题材时,这才找准一个新视角,才能做出具有美感的图片新闻报道。

3 新闻摄影的艺术技巧

在新闻摄影中,技巧是特别重要的,如何让图片“活”起来,这就得在“动”练功夫,而“动”即技巧,通过技巧拍摄,图片展现出来了动感。因此,在摄影中要科学选用背景、事件角度、环境光线、表情等条件,这样才能展现出图片的生动活泼。

3.1 题材细节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不是任何一个题材都能产生很好的摄影效果。所以,选择好的题材是新闻摄影工作的一种技巧,用独特的视角拍摄。从而才能达到展现事件的内容,才能提高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力。在新闻摄影中要选取典型性的画面新闻主体,以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作为场面,题材选择好了,拍摄出来将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也更容易形成观众的共鸣高潮。所以,题材的选择也是技巧中的一种。作为摄影记者,在日常拍摄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观察生活中的新闻图片,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发掘出具有传播效应的题材。另外,如果遇到是同一题材新闻,要用创新拍摄理念的双重完美。其次,创新拍摄理念,对于同一题材的新闻,可以选取不同的拍摄视角,创新拍摄理念和思考方式,结合新闻的实际,赋予事实以最真实的面目,这也是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3.2 环境细节

新闻性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新闻现场环境,往往给人的印象是开放、复杂、混乱、无序的局面,作者摄影记者深入现场,很难找到其图片新闻的点。事实上,大环境有时可以加强读者的想象空间,以帮助读者全面地感知和理解新闻事件。能反映事件特定的地点环境、社会现 场的消息和时代特征,通过这个新闻背景,将产生更逼真的环境,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历其事的现场感。

因此,摄影记者不仅要关注新闻环境细节,更要重视新闻环境中具体的“对象”和在特定事件环境中的“对象”反应和态度,捕捉他的表情神态和行为举止,反映在此环境中的内心世界,引发读者对事件的思考。

3.3 事件情节

新闻照片,不仅能够反映某些事件如何发生,或者事件怎么发生的过程。拍摄纪录了新闻事件的特点,或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回放事件的过程,这往往受到读者的喜欢。图片记录不是一个孤立的片段,可以记录事态的发展链,凝固在“定格”效果被强调和放大,读者可以想像从选定点在整个事件过程。

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新闻事件情节总是不断的发展,或高潮的瞬间或达到峰值,过程还出现层出不穷的悬念,引人入胜的情节,强烈的现场感、生动的新闻形象、浓郁的生活气息都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性质。作为摄影记者,在此刻,要全面的深入了解,及时抓住具有强大的冲击力时刻,把典型的、独特的、戏剧性的和意想不到的情节的新闻事件拍摄下来。

3.4 专业细节

作为摄影记者,其新闻的摄影水平必须要专业,职业道德对摄影图片也是很重要。要使摄影出来的照片吸引公众的眼球,提升其传播效果,那么对摄影记者不仅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拍摄视角和布景格局,更要求用专业的角度和艺术的技巧,如合理的使用长、短、广等镜头,把原本看不清事物真实的东西给予特写,通过专业的视角和镜头给读者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和视差,适当变换角度,重新组合画面内容,从而形成内容和画面之间的双重完美。采用专业的拍摄视角,实现立意角度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赋予画面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蕴,带给读者焕然一新、别具一格的视觉感受。

3.5 抓拍细节

新闻摄影的抓拍不能干涉被摄对象的活动,这抓拍与其他拍摄方法是一个基本的差异。对应于自然状态下的运动捕获,捕获由于不干预的被摄者。无论被摄者的动作还是内心世界的表露,都比较和谐,照片看起来自然,生动,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和钝性错觉。抓拍从实际出发,深入实际生活,尊重生命,尊重现实,在现实中发现新闻。首先,瞬间把握,这个是每个新闻摄影记者的基本技能。在新闻采访现场中,不同的时刻,会形成不同的画面,不同的图片会产生不同的吸引效果。新闻摄影虽然没有文字那样描述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但新闻摄影捕捉事件发展的关键时刻,最好的时刻,读者可以感受到图画记录时所发生什么,给人以联想与想象。其次,抓拍的调焦。在新闻摄影调焦的清晰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摄影的成功和失败。面对着稍纵即逝的瞬间形象,能够迅速调焦清晰,这是拍摄者的又一项基本功。

4 小结

总之,图片新闻要有可视性、可读性, 使新闻价值与形象价值相统一,就把新闻图片与美学真实、全面、确切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图片新闻报道才更加真实, 更加生动,新闻摄影才能得以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民生. 试论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提升策略. 中国传媒科技,2012(2).

[2] 李响. 新闻摄影需要创意. 新闻爱好者,2010(8).

[3] 苗艳丽. 新闻图片影响力研究. 山东大学,2008(4).

[4] 吴方敏. 新闻摄影拍摄手法浅析. 新闻爱好者,2011(2) .

[5] 胡瑛. 浅谈新闻摄影的艺术技巧. 青年文学家,2011(1).

摄影展活动总结篇(9)

摄影艺术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值得我们进行精心观赏和深入思考的,为了增进对摄影艺术的理解,我们通常情况下,主要运用一些具体的摄影展览活动和摄影辅导培训活动来感染群众。使得许多群众开始喜欢热爱摄影艺术,并成为一个摄影爱好者。

一、兴趣的培养是走向专业化的基础

文化馆中的摄影干部可以通过培训、辅导、展览、宣讲等活动,从培养兴趣出发进而让群众对摄影兴趣走向专业化。很多时候,在没有技术支撑下而形成的一种盲目摄影行为是错误的,我们要突破技术的难关,让群众了解光影、了解构图,争取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摄影艺术活动中来,从而集聚群众摄影的力量。

二、要从摄影学习创作中汲取力量

往往有很多人认为普通群众的摄影素养和文化层次不高,不能够理解到摄影的深层次涵义,从而会影响到摄影艺术的发展,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群众也有感悟生活的权利,他们在不断地进行观赏过程中,会认识到摄影的艺术魅力在哪里,这些小小的一点触发都将是对生活乐趣的认识,所以我们的摄影发展也需要群文来支撑,具体的就是从群文中来到群文中去,这样才能够实现从群文摄影中汲取力量的目标。

三、摄影是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

(一)群众摄影力量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我国不少风景名胜如果缺少摄影力量的发现和宣传,其魅力就会大打折扣。这就是有的风景名胜很受大众的欢迎,而有的风景名胜却不受人们的喜爱,研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结合摄影发展的需要,而是一味的靠文字宣传,这是不符合现实发展需要的。我们在欣赏一处自然景观的摄影作品的时候,作品显得是摇曳多姿,不单单是欣赏到了自然美景,同时还会领略到不同的人文景观。影像可以带动地方旅游经济,有些地方可以说几百年都不为人们所知,但通过摄影者的发现、创作和宣传,使这些地方逐步成为旅游热点,给当地的旅游带来可观的效益,比方说:云南云阳古梯田,江西婺源石城,安徽歙县石潭等等。

(二)摄影增进了具有实感的想象

艺术作品首先是某种物质结构――声音、体积、颜色、词汇、动作的组合,也就是说,是作为具有空间特征、时间特征、时间―空间特征的对象被创作出来,存在并出现在知觉面前。艺术作品作为精神形式蕴涵在这种结构中,只有通过它才被感知。近几年来,不少文学经典图书配上了插图。摄影作品和小说情节发展互相映照,使“图”和“文”均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本书中,“图”不再成为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共同完成着一种“力量旨向”的传播,同样给人以丰富多彩的直观感觉。这种插图的确有助于人们身临其境。否则,文学描绘如何出神入化,也难以达到这种奇妙的效果。

(三)群文摄影是业余走向专业的主要途径。

群文摄影队伍通过辅导培训和创作,从业余走向专业。傅拥军,原来是浙江龙游的一位业余摄影爱好者,通过群文摄影的力量,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新闻纪实专业委员,52届56届荷赛获奖,2007年获中国金像奖。解海龙在1992年前是北京市崇文区文化馆摄影干部,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提升,使其成为中国摄影界的领军人物,用他的话说:“对于摄影艺术而言,真诚的态度尤为重要。”

四、摄影是人类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有学者说:“成东方先生所讲的‘审美复合’,是一个深刻的理论范畴。在这里,既讲了摄影所内含的各种美学、艺术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也讲了摄影与其他各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又讲了摄影与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关系,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关系复合论。在‘审美复合论’的整体结构中,其基础的层面是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层面。”“在‘审美复合论’的审美主客体关系层面上,与美的复合结构相对应的是一个多种审美类型和审美心理形式相融合的审美意识复合结构,这是对摄影审美认识与审美价值相统一的本质特性的具体规定。这个结构包括自然美的审美、科学美的审美和自然美与科学美复合的文学艺术的审美。”摄影艺术和文学相互结合的缘由揭示群众摄影的特征。分析了群众摄影的各种构成成分,认为:“摄影艺术和文学各有其得失。摄影艺术长于提供逼真而直接的视觉性,但在深入思维领域时却是间接的.而文学善于造成具体而生动的思维性,却在还原视觉效果上失于间接性。”

五、结束语

从兴趣到专业化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对于摄影来讲,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群众摄影。这篇文章主要研究分析群众文化馆的摄影干部通过培训辅导办展览等活动的开展,从而让普通群众从看照片到拿起相机拍摄身边的美景美图,然后再到懂得运用光影了解构图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走向专业,这些都将包含着一种深厚的群文摄影力量。笔者希望能够给予读者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发维.开启快门前的思索――新闻摄影的瞬间思维初探[A].过程论与新闻摄影――1988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8.

摄影展活动总结篇(10)

现在了解,当时国内已有一些摄影节,但与后来的平遥摄影节相比,不属于同一个性质。他们多是政府性质,请一些摄影家,也包括外国摄影家来,聚在一起,搞一些活动,选择性和指向性很强,宣传味儿比较重。

我们之前通过和西方国家、台湾地区的一些摄影人接触,也逐渐了解了摄影家是如何与外界交流的,了解中国摄影应该如何走到国外去,以及请一些西方摄影家来到中国的必要性,有了这些基本想法。1997年底我就开始往外跑,从台湾到欧洲,把在中国摄影界看来是重要的一些地方都走遍了,像荷赛基金会总部、法国《解放报》摄影部、《费加罗周刊》、马格南图片社、联系图片社等,也许当时还没有抱着明确为筹办摄影节的目的走访,但这样一圈下来我们很受触动。首先,我们觉得人家对我们非常热情,而且我们自己也有非常迫切要走向世界的需求。回来以后,我们就开始思考,这时台湾的林添福来帮忙。他对国际摄影的了解更多一些,我们就一起运作,思考发起一个摄影节,将外国人请进来,并展出中国的优秀作品。

要办摄影节,首先要选好地方,我们想过的地方包括桂林、大连、青岛,但后来的情况并不理想。像林添福与桂林市政府交涉,但桂林一直忙于发展旅游,没有时间承办摄影节;后来又到北京联系,得到了相关单位的热情支持,甚至允许我们动用故宫做展览场地,当时我们都非常高兴。这时,阿兰・朱利安出现了,阿兰的舅舅是马克・吕布。他那时在中国讲学。正准备回去的时候,有人提议他到《人民摄影报》看看,于是他就找了机会到山西来,联系到我。我安排人带他去平遥玩玩。去之前我提醒他多带点胶卷,少了怕不够拍。他说:“没关系,我使用的是数码相机。”当时他的数码相机有20兆的容量,他说一共能拍80张照片,我说不够,他说够了,不好的我都删除。我本来安排了他两三天的拍摄时间,结果第二天他就回来了,果然80张不够拍。但是,阿兰是要找我谈一个更重要事情――到了平遥,受到这个古城结构和氛围的启发,他萌生了开办摄影节的设想。我说我们是有准备办一个摄影节的想法,但要在平遥这么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搞一个国际性的摄影节,这不是开玩笑吗?但是阿兰说:“你不懂!我在法国与热华索一起创建了Visa pour l’image(国际摄影节),我非常了解摄影节。看到平遥,我就觉得这是一个搞国际摄影节的最佳地点!我和热华索联系一下,如果今年能请你去,你看一下就什么都明白了。”果然,到了那里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个小城比平遥还小。展览在教堂、监狱旧址、仓库里办。后来我们总结出为什么不在大城市办摄影节,因为大城市的交通不方便。展区设置上,如果将展览集中放一个地方会显得小气,但如果分散布置,又要派车接送观展的人,除了交通,还有住宿、场租等费用都很贵。而小地方各项花费都便宜,把客人放在这里就不用操心了,可以更好地增进摄影节的学术交流。另外,举办地点还要有吸引力。来的人除了要看看照片,还想看些别的。到中国来自然要看有中国味道的东西,而平遥就是最地道的汉族文化的展现。

第一锤砸得太响了!

观摩回来后,我们明白并认可了阿兰选择平遥的原因。我们都很激动,便开始商讨何时开办这个平遥摄影节。阿兰说:“2001年是新世纪的开始,2001年就应该开办。”可我们谈论此事的时候已经是2000年的年末了,时间非常紧。但阿兰说没有问题,他们负责将西方优秀的摄影作品带到这里,只要中方能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摄影人来,这个摄影节就算成功了。我说中国没有问题,就是担心西方的作品专业性如何,中国摄影人认不认可,对这个我们双方都没底,便商讨要不要把国际上的大腕都请过来,以吸引大量的中国摄影人来参加。于是我们便甄选了25个外国专家。这25个人的名单在今天看来,其实是有点太荒唐、太夸张了。我们把那些国际摄影界最顶级、拥有最时尚理念的代表人物都邀请来了。按道理,这样确实是好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正像是一个人几个月没有进食,却忽然间吃大量的山珍海味一样,消化不了。外国专家邀请到来之后,就出现了有的中国摄影人指着外国专家问,这个老头是谁的现象。最令人无奈的是,那时有的外国专家在摄影节上举办讲座,向中国介绍世界先锋的图片和理念时,正介绍一半,下面就有听众拍案而起,叫主讲人下台,并喊:“这讲的是什么?还不如我徒弟呢!”弄得专家很尴尬。

最开始的平遥摄影节主要集中在新闻报道和艺术摄影领域,以邀请传播界的专家为主,如马格南和《生活》杂志的摄影师等。那时还没有什么交易的概念,只是提供一个沟通渠道。当时大家还被一堵墙挡着,谁也不了解谁。不论摄影节的真正意义在哪里,那时候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打开这扇门。现在看来,2001年这扇门被彻底打开,之后东西方摄影人实现了彻底的交流。我认为2001年的平遥摄影节就完成了这样一个步骤。

由于第一年我们把摄影节搞得太夸张了,世界上许多没有来的摄影人都惊诧平遥是哪里,为什么平遥会把这么多重量级的人物吸引到那儿去?记得一次洗脚的时候我还碰上了法国电视二台记者,我问他们你们怎么来了,他们说:“世界都在说平遥平遥,平遥到底怎么了,我们也来看看。”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不管主办方邀请与否,都会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并且这种影响至今不散。甚至到现在为止,全世界很多人哪都不认,还只认平遥。这就是因为当年的第一锤砸得太响了。于是第二届吸引了更多人的到来。

第二年观念摄影跟上了!

从第一届平遥摄影节后,摄影家们开始自行交流。这可以归结为平遥摄影节历史上的一个节点,就是达到了彻底的交融。要说更重要的一个节点呢,就是2002年。2002年的重要性在于把中国我们今天所说的当代摄影或观念摄影,推向了世界。这个领域一直有艺术家也在做,但他们的影响非常小,几乎没有人知道。大家普遍所知的就是纪实啊、报道啊、新闻啊这些传统的摄影派别。2002年对此推动最大的一个人,就是旅法华裔摄影家高波。高波第一年就参加了平遥摄影节,但那时我不认识他。他打电话给我,说他从法国回来,他非常懂摄影、会法语,可以免费为大展帮忙。我说很好,你来吧。他如约而至。高波曾在法国VU图片社做记者,与VU图片总监柯卓拉关系很好。2001年摄影节结束后,他将讲座上被骂的人,即柯卓拉,请到北京电影学院做讲座。电影学院的学生当然知道这个人是谁。听他讲座的还有摄影系以外的老师和学生,讲完后还有很多人找他签名。之后高波对我说:“你知道了吧,其实我有点野心,我想把中国的观念摄影(当时叫新摄影)介绍出去。”于是2002年,他就为平遥带进了很多观念摄影作品。同时他还将一些当时的新概念介绍进来,如策展人的概念。在平遥,第一年有“策展人”,但没有这个叫法,2002年平遥第一次引入了中文词汇中策展人的概念。阿兰虽然懂得策展人,但没有懂的人做翻译。而高波懂,他就详细介绍了curator是什么,是做什么的。

第二届摄影节,许多重要人物都来了,如现在阿尔勒摄影节的总监弗朗索瓦・赫贝尔。他们一下子就看中了中国的这些当代摄影作品。因为那时西方的观念摄影正火。虽然中国的观念摄影跟国际还接不上轨,但这些当代作品的创作者多是画家,他们比较懂。于是,王庆松他们立刻就和西方摄影人接上了头。以至于2003年的阿尔勒摄影节几乎就变成了中国摄影家的展场,展出了几十个相关展览。

第三年普雷基和鲍德温夫妇来了!

在我做主策展人的三届上,在阿兰的帮助之外,我又努力达成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请来罗伯特・普雷基;另一件事是请来美国休斯顿摄影双年展(FotoFest)的创始人鲍德温夫妇。他们前两届都不在阿兰的邀请名单上,第三年我提议把他们请来平遥。普雷基和鲍德温夫妇的到来进一步让平遥摄影节走向了世界。

罗伯特・普雷基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新闻摄影第一代摄影记者的导师和启蒙者。是普雷基将西方新闻摄影的新观念介绍到中国。说起普雷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上最优秀的新闻记者基本都是他的弟子,像大卫・伯耐特、弗兰・福尼尔……他带着他的弟子到中国给我们讲课。1988年1月5日,普雷基在中国举办荷赛作品展览暨摄影术发明150年展。展览时,观众多得把展板都挤倒了。因为他策展的照片让中国人意识到了西方的新闻摄影和世界的丰富。那时的中国摄影还是摆拍的时代。普雷基带着他的团队到中国,为摄影记者们做培训,每个学生发13卷彩色反转片,拍完后,晚上大家一起评片。当年,中国许多摄影师用的彩色反转片是从电影厂里剪出的片头,装在相机里还舍不得用,而老师发的都是地道的柯达反转片。每天拍13个胶卷谁拍得完?可老师说,拍照的时候不能节省胶卷,你花了机票、住宿费,到了新闻发生地就是拍照的,不能在这时为了节省胶卷没拍好照片,13个胶卷必须全部拍完。并且提出摄影记者要往墙上爬、往泥里滚的观念。这次训练,我认为是中国摄影史上的一次突变。让中国的摄影记者一是明白如何用照片说话,二是学会了如何将单张照片组织在一起讲故事,为以后的实战做好了准备。

来参加摄影节的人的目的和侧重点各不相同。第一年和第二年邀请的外国专家整体结构差不多,主要是报道系统和图片社系统。由于初期没有明确的促进交易概念,图片机构和画廊的人邀请得并不多。传媒业人士到摄影节主要目的是沟通;画廊来主要侧重挖掘一些摄影师为其拍摄;另外,像我参加的ORACLE(一个国际性的摄影博物馆馆长组织)就有大批经费搞收藏,他们四处搜寻哪里有新的东西值得投资。

鲍德温夫妇也是Meeting Place(见面会)的策划者和实施者。这个活动是让专家和摄影师面对面进行照片点评。参与的摄影师需要付费,以限制人数。后来,这个活动越办越火爆,每位摄影师需要缴纳的参与费用已经高达900多美元。

摄影展活动总结篇(11)

在场的摄影师都就各自拍摄中遇到的困惑进行了交流,新、老两代评论人也就摄影创作中的个案现象进行了学术梳理,并对其中好的拍摄题材和方式给予了大力肯定,对其创作方向及方法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

鄂温克摄影作品进京展

5月13日上午,北京CBD摄影器材城迎来了主题为《呼伦贝尔美兴安杜鹃红——内蒙古鄂温克旗摄影作品进京展》。现场展出百余幅摄影作品,反映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及鄂温克旗浓郁的地方特色。今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摄影家协会与内蒙古鄂温克旗摄影家协会结为友好摄影协会,此次活动是双方合作的第一次摄影交流活动。据悉,双方计划6月中旬,北京朝阳区摄影家协会会员将赴鄂温克进行《北京朝阳风采》摄影展与采风活动,届时恰逢当地的那达慕大会,年底还将在北京CBD沙龙月赛中举办鄂温克专题影赛。通过这次影展,北京的摄影爱好者了解到鄂温克旗摄影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保存最好的净土之一,对北京的摄影人极具吸引力。

“建行·2012寻找成长之星”公益摄影大赛启动

日前,由中国建设银行发起并倾情赞助,中国领先人文影像新闻类杂志《Lens.视觉》主办,共同携手策划主题为“建行·2012寻找成长之星”公益摄影大赛在京举办,活动旨在启发公众对社会公益的积极认识,用善小的光激励更多人参与到真实有意义的公益行动中来。搜狐网为本次大赛的支持媒体。

大赛于5月16日正式启动,征稿将为期3个月,至8月15日结束。期间,大赛将面向全国范围内的专业摄影师、摄影爱好者及公众征集作品。在“建行·2012 寻找成长之星”的主题下,比赛分为两类组别:“寻”和“叙”。“寻”即为参赛者从旁观者的角度寻找并记录拍摄心目中的成长之星。“叙”则是以自述的形式,通过拍摄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展现公益的温暖和力量。

大赛还特别设置“成长的故事随手拍”活动,该活动将在大赛支持媒体搜狐网上,以专区形式呈现。参赛者可登陆《Lens.视觉》官网(省略),搜狐网(go.省略/2012/ ccb)及财经网(省略/2012/czzx)查看活动详情。

华辰2012年春拍总成交额2.57亿

5月12日,华辰2012年春拍结束,9个专场总成交额2.57亿元,总成交率60%,其中影像专场以703万元的成交额完美收官。63.5%的成交率较去年来说有所上升,其中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20世纪40年代由石少华、叶曼之等人拍摄的晋察冀画报相册四册(260张),以高出原估价2倍的23万元拍出。而拍前一直备受关注的298张民国时期北京协和医院旧影也由神秘买家以21.8万元购得。相对于近年的火爆,今春艺术品市场迎来了相对低平的调整期。面对这种调整,华辰今年春拍仍旧坚持专业化、规范化的经营理念,注重拍品质量,坚持兢兢业业发掘拍品的学术价值,保持严谨清新的从业风格。

PC全新体验第三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

日前,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天文馆正式推出第三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四核系列,为游戏玩家、媒体发烧友、影像制作者以及主流用户等带来震撼人心的增强型视觉和计算性能体验。第三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是世界上首款采用英特尔22纳米制程工艺和3-D三栅极晶体管技术的微处理器。与英特尔上一代芯片相比,此款处理器结合了创新的3-D三栅极晶体管技术和微架构升级,从而实现了3D显示和高清媒体处理性能的双倍提升。得益于这一令人惊叹的内置视觉特性,所有用户青睐的电脑应用——无论是创建和编辑视频或照片、网上冲浪、观看高清电影,还是畅玩主流游戏——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更加畅快、更加清晰、更加生动。新款处理器高达20%的性能提升,同时利用新技术加快芯片数据流的输入和输出,由此,第三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将进一步扩大英特尔在整体性能上的领先优势。

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叙表示:“个性化计算将带来极致体验,而计算力是创新的源泉。令人兴奋的是,第三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在计算性能上的巨大飞跃,远远超越了我们的预期,将为超极本等设备实现令人震撼的全新视觉体验。”

第十二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新闻会

5月21日,第十二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启动仪式及新闻会在平遥古城柴油机展场举行。会议宣布“第十二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将于9月19日在山西平遥古城隆重举行。本届大展主题是“回归·超越”,是对2011年“返回原点”的延续与演进 ,并寻找出新的意义。本届大展将再次以古城九大展场为展览空间,展出世界各地摄影家的优秀摄影艺术作品。在原有的展览单元上首次设立国家馆 ,展出英国、丹麦等国家的摄影师作品。同时,国际大牌摄影机构将亮相本届大展,国内展览内容丰满完整,项目多样,由国内知名的策展人、批评家组成完备的策展人团队,使得今年的大展“形散而神不散”,展现出一年来中国摄影人对于摄影全新的认识。

《青少年摄影作品评价标准》开始制定

4月29日,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指导下,由青少年摄影教育指导委员会和顺德容桂宣传文体办公室主办的《青少年摄影作品评价标准》研讨会,在全国“少儿摄影之乡”广东顺德举行。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青少年摄影教育和研究工作者30余人参会,解海龙、刘建昌、黄小安、李瑞勇、刘永明、董靓、张峰、胡晓峰等参加了讨论。本次会议得到了顺德教育局、顺德摄协、摄协教育分会和容桂摄协的大力支持。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伟坤和专职副主席郭小宁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

此外,会议期间,主办单位还组织参观了两家青少年摄影教育名校——顺德振华小学和文华中学,参加了“容桂杯”广东省首届少儿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展的开幕式并参观了获奖作品。摄影家解海龙还在容桂图书馆做了一场长达三个小时的精彩演讲,受到现场听众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