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产品经理转正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7-01 08:39:31

产品经理转正工作总结

产品经理转正工作总结篇(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ZH06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ZH109)

作者简介:李启平(1965-),男,湖南邵东人,博士,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环境会计和公司治理研究;赵 溯(1988- ),男,湖南邵东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晏小敏(1966- ),女,湖南湘乡人,湖南科技大学期刊社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农村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4)03-0026-05收稿日期:2013-06-17

引言

中国农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护农业生产的生态功能,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地理标志作为一项工业产权制度,对农业、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纵观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轨迹,地理标志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1994年我国开始对农产品给予地理标志保护,从此以后我国地理标志数量逐年增加,政府、企业和农民都越来越重视这项制度对农业、农村经济的激励作用。地理标志的突出特征是属地性,它蕴含着特定区域农产品的人文、地理、品质等属性,是农耕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经济工具,是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授予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垄断经营,获取超额收益,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地理标志是一个区域性概念,对辖区内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反过来,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加强地理标志的保护。本文从宏观层面研究地理标志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其价值在于深入分析了农业经济结构、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等指标与地理标志的关系,为政府制定农业经济发展的中长期策略,在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上的创新提供参考。

一、文献综述

地理标志保护是近20余年国际知识产权领域重要议题之一。自从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首次提及“产地标记”的保护,地理标志作为一项制度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Solow(1957)的经济增长贡献模型明确了制度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自此学术界展开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Lucas等(1988)和Rome( 1990) 等人提出内生增长理论,进一步引起了学术界对此问题的关注。Zografos(2008)探讨了地理标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认为地理标志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工具。Parwar(2009)则认为,地理标志保护有助于农产品公平竞争和国际贸易。众多学者利用数据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关系,Gould等人(1996 )的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Thompson等(1996)得出的结论是有影响,但不显著。Park(2008)的研究结论是间接影响。总的来说,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肯定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将地理标志保护放在知识产权范围内进行研究。

国内学者对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从概念和现象层面度进行描述。王寒等(2008)解释了地理标志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从地域、产品类型等方面阐述了地理标志的结构,并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了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重要意义。熊晚珍等(2012)通过对安庆市的地理标志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地理标志实施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保护机制。尚旭东等(2013)认为地理标志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部门执法不统一、不协调,而且申请地理标志的过程不规范,容易产生“一地多标”的现象。而陈思等(2008)通过对湖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的研究,提出了完善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工作制度是推进地理标志发展的关键,并且总结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二是从法理层面对地理标志保护制度进行研究。曹新明(2007)认为,我国商标保护制度与登记保护制度存在大量问题,并从农业经济发展的视角提出双轨制和所有权制度,认为只有改进双轨制并用所有权替代商标注册,才是完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可行方案。杨永(2013)从法律视角分析了我国地理标志制度的不足之处,强调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国际经验来建立我国统一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只有完善地理标志的法律制度,才能保护与地理标志相关的农业生产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目前以商标法保护为主的模式在立法与司法实践过程中存在巨大缺陷,有必要重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制度。

三是地理标志的实证研究。由于我国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管理存在问题,数据获取比较困难,导致实证研究文献匮乏。董雪兵等(2012)采用实证方法,分析了在转型时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增长效应。周曙东和张西涛(2007)以陕西苹果为列,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地理标志对苹果纯收益率具有正向影响的结论。刘华军(2011)运用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结果显示,地理标志对农业总产值以及农民纯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地理标志存在集聚特征,但是地区内仍存在差异。目前研究结论是建立在微观基础上,对某一地区单一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实证研究,缺乏全国性的、宏观层面的实证和机制研究。本文试图构建多元回归模型,依托全国两次地理标志普查的数据资料,以农业总产值、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农民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产品出口额作为控制变量,研究地理标志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二、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 农耕文明历史悠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势。与常规农产品相比,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在品质、安全性等方面更具保证,消费者认可度更高,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同时,市场经济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带来了契机,优质优价的农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从两次全国调研情况可以看出,地理标志数量快速增长。对比各个地区的地理标志发现,注册地理标志越多的省份,其带有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产值也越大,农业经济发展越好。据此提出:

假设1:地理标志对农业总产值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与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制度创新密切相关。在一定的科技水平下,农业制度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类型。地理标志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农产品进行认证,确保区域内生产的农产品具有相同的品质和安全性。此外,集约经营比分散经营对产品质量更有保证,在建立地理标志保护的地区,更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农耕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吸引资本进入农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刘莉君,2013)。据此提出:

假设2:地理标志对农业规模化生产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地理标志的显著特性在于它的地域性,农产品只能在一定区域内进行生产、加工,由于资源的垄断性和稀缺性,造成农产品产量有限。加之该区域的农产品替代性较低,从而形成垄断生产与经营,获取更高的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据此提出:

假设3:地理标志对农民人均收入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描述

1.模型设定

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除了地理标志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工业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将对农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控制变量。中国长期以来是农产品出口国,改革开放前,农产品出口在整个对外出口占主导地位,目前,农产品出口在整个出口中比例不断下降,但国外对农产品质量要求比国内严格,而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葛干忠,2013),因此,我们将农产品出口额也作为控制变量。被解释变量y分别是农业生产总值、农业规模化程度和农村居民收入。其中y1表示农业总产值,y2表示农业规模化程度,我们以农村企业个数来衡量,在当代中国农村,分散经营大量存在,农村企业数量越多,说明集约程度越高。y3表示农民人均收入;3个解释变量为x1、x2和x3,其中x1表示地理标志个数,x2表示对农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x3表示农产品的出口额。笔者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为

lny=c+β1lnx1+β2lnx2+β3lnx3+u

模型中c为常数项,β为回归系数,u为误差项。

2.数据描述

本文以仅有的全国两次地理标志调研为背景,全国地理标志的两次调研分别发生在2005年和2011年中旬,所以运用2004年和2010年的数据。本文采用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分别以农业总产值,农业企业以及农民人均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这3个被解释变量作为解释农业经济发展的指标,比较符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地理标志作为解释变量,农业固定资产总投资以及农产品出口额为控制变量。农业固定资产总投资,农民人均收入,农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于2005年和20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农产品出口额的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农业企业的数据也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鉴》。地理标志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两次地理标志调研,部分来自中国工商总局和农业部。相应的统计数据描述如表1所示。

(三)结果分析

笔者运用eviews6.0软件作为分析工具,通过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2004年的回归分析见表3。模型结果显示所有解释变量都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拟合优度为0.85,说明模型设计符合实际情况;地理标志的系数为0.36,说明地理标志对农业总产值具有正向影响,地理标志每增加一个单位,农业总产值就增加0.36个单位。回归结果显示农业固定资产总投资在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地理标志与农产品出口额都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拟合优度为0.79,地理标志的系数高达0.9,说明地理标志对农业企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理标志每增加一个单位,农业企业就增加0.9个单位。回归结果显示地理标志对农民人均收入影响并不显著,假设3没有通过检验。我们推测,第一,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生产销售的农产品种类繁多,带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整个农产品销售收入中所占比例太少,因地理标志保护带来的超额收益不足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整体收益,这说明政府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力度不够,地理标志在农业生产中的引领作用没有体现出来;第二,我国的统计数据将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分为农业生产收入、外部打工工资收入、资本财产收益和转移支付4个部分,因地理标志带来的收益不能与以上收入分开核算,数据可得性可能会导致实证结果不显著。但以上3个模型均通过了White异方差检验,结果显示不存在异方差,说明模型估计是可信的。

2010年的计量模型结果见表4,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所有解释变量都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拟合优度为0.88,说明地理标志对农业总产值具有正向影响。地理标志与农产品出口额都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拟合优度为0.85,同样地理标志对农业企业具有正向影响。在以农村收入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地理标志的系数没有通过检验,说明地理标志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与2004年的回归结果相一致。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利用2010年和2004年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地理标志对农业总产值和农业生产规模化都有正向影响,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地理标志保护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最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地理标志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制度,具有高附加值与品牌效应。基于此,我们认为,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应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政府在资金和技术上大力支持地理标志的发展。政府应当扶持地方龙头地理标志,延长其产业链,将地理标志分层次保护,选择重点地理标志优先发展,帮助其打开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二是完善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目前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不完善,存在多头监管的混乱现象,严重阻碍了地理标志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的发挥,完善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是农业经济发展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三是加快农地流转制度建设,促进土地流转,为发挥地理标志的聚集效应创造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曹新明.2007.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之完善――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为视角[J].知识产权(1):26-31.

陈思,杨敬华,任爱胜,等.2008.湖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S1):141-145.

董雪兵,朱慧,康继军,等.2012.转型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增长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8):4-17.

葛干忠.2013.中国现代农业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1):128-131.

刘华军.2011.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品牌溢出效应――基于中国三部门地理标志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0):48-57.

刘莉君.2013.农村土地流转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1):95-99.

尚旭东,李秉龙.2013.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运行特征、趋势与问题[J].生态经济(4):92-97.

王寒,陈通.2008.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现状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4):101-105.

熊晚珍,胡再,孙志国,等.2012.安庆特产的地理标志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6):914-917.

杨永.2013.论中国地理标志制度的构建[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6(1):78-82.

周曙东,张西涛.2007.地理标志对陕西苹果经济效益影响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6):56-61.

GOULD D M,GRUBEN W C.1996. The rol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48(2): 323-350.

LUCAS Jr R E.1988.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2(1):3-42.

PARK W G.2008.International patent protection: 1960-2005[J].Research Policy,37(4): 761-766.

PARWAR A.2009.Importance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in the growing IPR world[Z]. IQsensato Working Paper.

ROMER P M.1990.Endoger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8(5):71-102.

产品经理转正工作总结篇(2)

近年江苏省加工贸易行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江苏省的加工贸易虽起始于80年代初期,起步较珠三角地区晚,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良好的人文环境等,江苏省正不断赶超其他省份,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流力量。同时加工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整个江苏省经济的迅速成长。加工贸易顺差的稳定增长与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增加,不仅提高了江苏省加工企业的产品制造能力和竞争力,而且将国内产品更好地带入到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据江苏统计局2010年统计年报表明,2000~2009年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速度保持稳定,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和加工贸易出口量缩减的影响,2009年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仍占整个江苏对外贸易总额的57%,高达1923.4亿美元。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9年江苏加工贸易出口量骤减,为减缓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加工贸易严峻形势。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金额达到756亿美元,同比增长51.0%;出口金额达到465.7亿美元,同比增长41.7%;进口291.2亿美元,增长68.6%。加工贸易进口比江苏省平均增幅还要高五点七个百分点,比一般贸易高十九点四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江苏省的加工贸易发展平稳增长,进出口加工贸易也保持着较为平衡的状态,技术型产业和资本型产业也不断壮大,持续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外资企业一直是江苏省外贸进出口的主流力量,2003~2009年进出口总额由860亿美元增长到2597亿美元,7年增长了1737亿美元,所占比重由原先的75.6%上升至2009年的76.7%。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比重偏低,外资企业仍对加工贸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威胁着江苏加工企业的发展。目前,在世界生产电子信息产品的众多制造基地中,江苏省的生产加工地位已经是首屈一指,在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它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越来越突出加工贸易产业的规模效益。在江苏省加工贸易的贸易结构比重中,机电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但是比重仍然偏低,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还略显不足。

2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经济贡献度作为一项指标来衡量一种贸易方式对经济增长拉动度的大小。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首先要通过计算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拉动度这两个方面来分别进行研究。

2.1加工贸易增值系数的分析

增值系数作为质量指标来衡量加工贸易创汇水平的高低,同时它也间接反映了加工贸易行业的升级状况。增值系数等于加工贸易出口额与加工贸易进口额的比值,其数值的提高不仅反映了生产加工环节的附加值程度和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小,也表现了其在质量上的扩张程度。1995~2009年间,江苏加工贸易增值系数都大于1,并且图表还显示增值系数已从原先的1点1提高到现在近2点的水平,这表明江苏加工贸易出口额总量均多于进口额总量,即加工贸易一直处在顺差的状态。1995~1999年的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呈逐步上升的态势,1999~2003年的加工贸易增值系数略有下降,2003~2009年(2005年除外),增值系数又呈逐步上升的态势。这表明江苏加工贸易的技术引进能力和产品质量在不断提高,出口创汇的质量正逐步改善,产业结构也在逐步优化,体现加工贸易独一无二的地位。

2.2加工贸易对江苏GDP拉动度的分析

加工贸易对GDP的拉动度主要是指加工贸易在GDP增长率中贡献了多少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对GDP增长的拉动度D=P*(GDP/GDP)即拉动度=(X-M)/GDP*GDP增长率其中X为加工贸易出口增量,M为加工贸易进口增量,X-M为加工贸易净出口增量。虽然加工贸易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逐步上升的态势,但是上升速度较为缓慢,1995~2009年间(2002年除外)的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拉动度均是正数,这表明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的经济增长是正向拉动的。在2006年的GDP增长率中有5.329个百分点是加工贸易贡献的,是近十五年来最高值,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与外资大力引进。通过计算平均值发现,江苏省的加工贸易总的来说是正向促进经济增长的,而且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度和拉动度都比一般贸易要有优势。虽然江苏省的加工贸易是在90年代才开始才起步的,初期的发展速度也不是很快,但是自21世纪后,江苏省的加工贸易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加工贸易体制也相对成熟,各项基于垂直FDI和垂直约束的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也相应完善,所以这段时期的加工贸易所计算出来的贡献度、增值系数和拉动度不断增大。这一情况在遭遇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发生了逆转,加工贸易原本的增长趋势呈现波动趋势,沿着之前的波动曲线转而下滑。

2.3加工贸易对江苏经济增长贡献度的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更加透彻的阐释江苏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江苏省的加工贸易总额、进口总额及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与线性系数相关性检验。为了更好地说明每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减少数据的波动,提高拟合的效果,对上述变量取对数,也就是用LnJG表示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LnIM表示加工贸易进口总额,LnEX表示加工贸易出口总额,Ln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来建立二元回归模型,并用Eviews计算。

把LnGDP看作因变量,把LnJG,LnEX,LnIM分别作为自变量,进行OLS回归,分别得到回归方程如下:LnGDP=c+bLnGDP(-1)+aLnJGLnGDP=5.770+0.437LnJG(41.369)(25.257)R2=0.981508

F=637.9384

DW=0.831158注:括号内的数据为检验值以上数据表明,通过对方程进行检验,拟合优度良好,参数的经济意义合理,但是发现估计方程存在序列相关性。进一步用LM检验后发现方程确实存在二阶序列相关,因此在上述回归模型中加入AR(1)、AR(2),进行修正来消除自相关,得到以下检验结果:LnGDP=5.814+0.427LnJG+[AR(1)=1.047]+[AR(2)=-0.838](25.817)(14.993)R2=0.983536 F=200.1328 DW=2.277327注:括号内的数据为检验值由DW值检验结果来看,修正后的模型已基本消除了残差的序列自相关现象。

对方程进行分析发现:江苏省加工贸易总额与GDP两者间存在着正相关性的联系,也就表明江苏加工贸易对其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拉动的作用。模型修正后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对加工贸易的回归系数为0.427,也就是说加工贸易总额每增加1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就平均增加0.427个单位,这表明江苏省生产总值很大一部分是由加工贸易拉动的,并且作用比较显著。

3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建议

经数据及实证分析表明,加工贸易已然成为江苏省重要的对外贸易形式,对江苏省的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加工贸易对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我国国际地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要想推动工业化战略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是其有效途径,在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时,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便可以削弱其受到的影响。

3.1推动内资企业发展,促进江苏省加工贸易主体的转变

据江苏省统计局公布数据结果显示,2003~2009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由860亿美元增长到2597亿美元,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75.6%上升至2009年的76.7%,而内资企业所占比重不超过20个百分点。由数据表明要推动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加工贸易格局,拉动内资企业的发展,加快内资企业改革,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快技术进步。

3.2提高加工贸易的配套值,促进江苏省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江苏省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仍相差较大它为外资加工贸易企业提供的料件等配套不足,在技术、管理和产品质量上均不能达到国际产品的要求,而且产品加工仍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加工产业进驻江苏,外商投资力度加大,高等劳动力的不断短缺,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严峻,本土高端加工企业竞争力大,发展更为艰难。对内资企业来说,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与科技水平,积极为已经进行加工贸易的企业提供配套设备、原料及产品零部件,善于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国内料件的配套值,充分利用比较优势,使其达到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技术要求。

3.3立足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

低层次的组装型加工和简单加工占据着江苏加工贸易的主导地位,如服装加工、汽车零部件加工、电子装配等,高新技术产品加工比重较小,销往国外的商品由于技术的落后而导致其附加值低,多数的加工贸易是以资源和能源消耗为代价以换取贸易的增长,而且国内营销渠道单一化,与国外产品相比缺少竞争力度。从长远利益来看,江苏省的加工贸易应向其他方向转移,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合理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出口商品结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提升产品加工深度,将不同附加值的环节进行优化调整和分配整合,同时实现贸易结构的升级,提升加工贸易产品的整体水平。

3.4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实现加工贸易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产品经理转正工作总结篇(3)

近年江苏省加工贸易行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江苏省的加工贸易虽起始于80年代初期,起步较珠三角地区晚,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良好的人文环境等,江苏省正不断赶超其他省份,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流力量。同时加工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整个江苏省经济的迅速成长。加工贸易顺差的稳定增长与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增加,不仅提高了江苏省加工企业的产品制造能力和竞争力,而且将国内产品更好地带入到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据江苏统计局2010年统计年报表明,2000~2009年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速度保持稳定,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和加工贸易出口量缩减的影响,2009年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仍占整个江苏对外贸易总额的57%,高达1923.4亿美元。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9年江苏加工贸易出口量骤减,为减缓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加工贸易严峻形势。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金额达到756亿美元,同比增长51.0%;出口金额达到465.7亿美元,同比增长41.7%;进口291.2亿美元,增长68.6%。加工贸易进口比江苏省平均增幅还要高五点七个百分点,比一般贸易高十九点四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江苏省的加工贸易发展平稳增长,进出口加工贸易也保持着较为平衡的状态,技术型产业和资本型产业也不断壮大,持续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外资企业一直是江苏省外贸进出口的主流力量,2003~2009年进出口总额由860亿美元增长到2597亿美元,7年增长了1737亿美元,所占比重由原先的75.6%上升至2009年的76.7%。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比重偏低,外资企业仍对加工贸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威胁着江苏加工企业的发展。目前,在世界生产电子信息产品的众多制造基地中,江苏省的生产加工地位已经是首屈一指,在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它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越来越突出加工贸易产业的规模效益。在江苏省加工贸易的贸易结构比重中,机电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但是比重仍然偏低,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还略显不足。

2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经济贡献度作为一项指标来衡量一种贸易方式对经济增长拉动度的大小。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首先要通过计算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拉动度这两个方面来分别进行研究。

2.1加工贸易增值系数的分析

增值系数作为质量指标来衡量加工贸易创汇水平的高低,同时它也间接反映了加工贸易行业的升级状况。增值系数等于加工贸易出口额与加工贸易进口额的比值,其数值的提高不仅反映了生产加工环节的附加值程度和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小,也表现了其在质量上的扩张程度。1995~2009年间,江苏加工贸易增值系数都大于1,并且图表还显示增值系数已从原先的1点1提高到现在近2点的水平,这表明江苏加工贸易出口额总量均多于进口额总量,即加工贸易一直处在顺差的状态。1995~1999年的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呈逐步上升的态势,1999~2003年的加工贸易增值系数略有下降,2003~2009年(2005年除外),增值系数又呈逐步上升的态势。这表明江苏加工贸易的技术引进能力和产品质量在不断提高,出口创汇的质量正逐步改善,产业结构也在逐步优化,体现加工贸易独一无二的地位。

2.2加工贸易对江苏GDP拉动度的分析

加工贸易对GDP的拉动度主要是指加工贸易在GDP增长率中贡献了多少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对GDP增长的拉动度D=P*(GDP/GDP)即拉动度=(X-M)/GDP*GDP增长率其中X为加工贸易出口增量,M为加工贸易进口增量,X-M为加工贸易净出口增量。虽然加工贸易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逐步上升的态势,但是上升速度较为缓慢,1995~2009年间(2002年除外)的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拉动度均是正数,这表明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的经济增长是正向拉动的。在2006年的GDP增长率中有5.329个百分点是加工贸易贡献的,是近十五年来最高值,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与外资大力引进。通过计算平均值发现,江苏省的加工贸易总的来说是正向促进经济增长的,而且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度和拉动度都比一般贸易要有优势。虽然江苏省的加工贸易是在90年代才开始才起步的,初期的发展速度也不是很快,但是自21世纪后,江苏省的加工贸易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加工贸易体制也相对成熟,各项基于垂直FDI和垂直约束的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也相应完善,所以这段时期的加工贸易所计算出来的贡献度、增值系数和拉动度不断增大。这一情况在遭遇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发生了逆转,加工贸易原本的增长趋势呈现波动趋势,沿着之前的波动曲线转而下滑。

2.3加工贸易对江苏经济增长贡献度的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更加透彻的阐释江苏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江苏省的加工贸易总额、进口总额及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与线性系数相关性检验。为了更好地说明每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减少数据的波动,提高拟合的效果,对上述变量取对数,也就是用LnJG表示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LnIM表示加工贸易进口总额,LnEX表示加工贸易出口总额,Ln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来建立二元回归模型,并用Eviews计算。把LnGDP看作因变量,把LnJG,LnEX,LnIM分别作为自变量,进行OLS回归,分别得到回归方程如下:LnGDP=c+bLnGDP(-1)+aLnJGLnGDP=5.770+0.437LnJG(41.369)(25.257)R2=0.981508

F=637.9384

DW=0.831158注:括号内的数据为检验值以上数据表明,通过对方程进行检验,拟合优度良好,参数的经济意义合理,但是发现估计方程存在序列相关性。进一步用LM检验后发现方程确实存在二阶序列相关,因此在上述回归模型中加入AR(1)、AR(2),进行修正来消除自相关,得到以下检验结果:LnGDP=5.814+0.427LnJG+[AR(1)=1.047]+[AR(2)=-0.838](25.817)(14.993)R2=0.983536 F=200.1328 DW=2.277327注:括号内的数据为检验值由DW值检验结果来看,修正后的模型已基本消除了残差的序列自相关现象。对方程进行分析发现:江苏省加工贸易总额与GDP两者间存在着正相关性的联系,也就表明江苏加工贸易对其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拉动的作用。模型修正后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对加工贸易的回归系数为0.427,也就是说加工贸易总额每增加1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就平均增加0.427个单位,这表明江苏省生产总值很大一部分是由加工贸易拉动的,并且作用比较显著。

3江苏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建议

经数据及实证分析表明,加工贸易已然成为江苏省重要的对外贸易形式,对江苏省的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加工贸易对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我国国际地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要想推动工业化战略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是其有效途径,在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时,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便可以削弱其受到的影响。

3.1推动内资企业发展,促进江苏省加工贸易主体的转变

据江苏省统计局公布数据结果显示,2003~2009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由860亿美元增长到2597亿美元,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75.6%上升至2009年的76.7%,而内资企业所占比重不超过20个百分点。由数据表明要推动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加工贸易格局,拉动内资企业的发展,加快内资企业改革,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快技术进步。

3.2提高加工贸易的配套值,促进江苏省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江苏省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仍相差较大它为外资加工贸易企业提供的料件等配套不足,在技术、管理和产品质量上均不能达到国际产品的要求,而且产品加工仍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加工产业进驻江苏,外商投资力度加大,高等劳动力的不断短缺,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严峻,本土高端加工企业竞争力大,发展更为艰难。对内资企业来说,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与科技水平,积极为已经进行加工贸易的企业提供配套设备、原料及产品零部件,善于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国内料件的配套值,充分利用比较优势,使其达到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技术要求。

3.3立足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

低层次的组装型加工和简单加工占据着江苏加工贸易的主导地位,如服装加工、汽车零部件加工、电子装配等,高新技术产品加工比重较小,销往国外的商品由于技术的落后而导致其附加值低,多数的加工贸易是以资源和能源消耗为代价以换取贸易的增长,而且国内营销渠道单一化,与国外产品相比缺少竞争力度。从长远利益来看,江苏省的加工贸易应向其他方向转移,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合理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出口商品结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提升产品加工深度,将不同附加值的环节进行优化调整和分配整合,同时实现贸易结构的升级,提升加工贸易产品的整体水平。

3.4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实现加工贸易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产品经理转正工作总结篇(4)

2012年6月18日,全国建材行业协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在总结四届十一次理事会以来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与明确协会工作定位,使责任心和信心建立在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点上,为开展各项工作奠定基础和前题;在对建材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以及经济运行的新趋势、新矛盾、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对办法,使新的发展建立在既有支撑,又有明确目标的基点上;总结与交流协会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明确协会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式,形成全国建材行业协会系统工作联手与协同的工作体系,使之成为服务会员单位、服务企业的团结有力、坚强有为的行业组织。

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在会上做了主题为“把建材行业协会系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报告,就我国建材行业目前面临的形势、挑战和工作着力点做出剖析。

转向节能减排和资源能效型

我国的建筑材料工业经过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从规模、结构、质量、档次、经济实力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进入“十二五”以后要转向站位更高、目标更远、更经济、附加值更高的节能减排和资源能源效益型发展。现在已经进入第三个重要发展时期,即“超越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发展的时期。整个行业要实现“四个转变”、“三个突破”、“一个目标”。“四个转变”,即:建材行业未来增长的主要来源要由以投资拉动为主转变到以增加消费和出口拉动为主;发展的方式要由生产原材料为主转变到原材料与制品业、加工业并举,由中档和中高档产品为主转变到以增加高档产品、精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由资源能源消耗型和污染环境的粗放模式转变为资源能源效益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集约模式;发展的布局和格局由本国生产、本国消费为主的市场格局转变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举,在国外有一定量的产能和市场占有率的发展格局。“三个突破”,即:改变以传统建材为主的发展格局,重点在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建材、绿色节能建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有较大突破;在建筑材料创新、产品标准创新以及与建筑设计和市场应用等方面加强联手合作,以主动创造需求推进建筑设计创新,在扩建建材产品发展与应用空间方面有新的突破;在生产力布局从国内向国外转移和在国外兴办实体方面有实质性突破。“一个目标”,即:我国建材工业主要产业的技术装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超越与引领世界建材工业发展的水平,实现又大又强的目标。面对这样一个大背景,必须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立足长远,努力做好当前的工作。

把握发展机遇,主动迎接挑战

从当前行业面临的形势看,正处于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机遇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产能过剩和需求减少并存,竞争处于更高层面的高科技融入实体经济,经济利益驱动市场新的分割与政治相融合,世界经济面临着以转型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的竞争。这个时期是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最好时机,无论从时间、空间、投入的成本、优化存量资源、组合新的资源等各方面来判断,客观上都是最有利的时机。

从国际上看,源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依然疲软,欧洲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日本经济难有大的起色,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世界总体经济形势低迷,复苏乏力。世界政治形势也错综复杂,充满了变数。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贸易摩擦增加,对国际市场依赖性不断增强的新兴经济体产生不利影响。复杂的竞争和多元经济体共存的形势下,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

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解决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环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物价水平仍处高位,实体经济运营成本不断增加,调控的持久性和经济运营需要的适度宽松的灵活性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相互关联,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层面。同时,我国经济增长的高速时期即将过去,经济增长的方式正在由重量向重质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主要依靠政策拉动向自主增长型转变。在这样一种重大变化时期,发展经济的难度和把握发展机遇的难度必然会增加。

但是,尽管有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我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仍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跟进,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仍处在重要的发展时期。

遏制新增产能,促进科学发展

从建材行业来看,我国建材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材工业几大主要产业产量居于世界首位,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大提升,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仅满足了世界上建设规模需求量最大的建设需要,也同时满足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建材工业已经度过金融危机后的高速恢复期,进入平稳较快增长阶段。去年全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4万亿元,同比增长38.5%;利润总额2798亿元,同比增长45.3%。

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国建材工业长期以来是依靠投资拉动,依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的,是以增量为主来实现发展的。与此同时,建材行业科研投入不足,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十分薄弱,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相对滞后,尤其高端的新兴产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有效转化和规模化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太少,在传统建材总量过剩,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时候缺乏转型渠道和支撑点,转型升级面临艰难。

特别是进入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和产业发展结构矛盾的凸显,建材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的趋势十分明显。据统计,1-5月,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完成总产值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2.2%,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1.5个百分点。但从效益情况看,很不理想。1-4月,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35亿元,同比下降16.7%,比全国工业系统又低了14.4%。其中水泥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9.9%;平板玻璃制造业亏损1.3亿元;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同时,今年1-4月,建材工业销售、管理和财务三项费用同比上涨了20.9%,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1个百分点。

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有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增长放缓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看出了我们本身应变能力弱,抵御外部变化的能力弱,说明资源配置效能和内功不强,经济效益支撑基础脆弱。在转型艰难、转变发展方式还没有真正奏效的情况下,行业内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一方面,产能过剩,而另一方面新建新增产能却不断加剧,出现了限产停窑和继续新增产能同时存在,使行业发展面临新的威胁。同时出现了外部继续涨价和内部费用继续上升,导致成本上升远高于产值和增加值的增长;出现了一些产品价格快速跌落,产业链两头延伸缺乏规则和标准,在一些地方商品混凝土一哄而起,影响产业链延伸的现象。

为此,全行业的同志们必须正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站在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的高度,站在行业要不要健康发展的高度,站在历史责任的高度,认真地、真切地共同努力,遏制新增新建产能,促进行业科学发展。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这一指示不仅适用于水泥行业,同样也适用于整个建材行业。

从建材行业的情况看,我们主要面临三对矛盾,其中之一是传统建材产业的发展与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因此全行业要把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作为一切功能的主线。但是,平板玻璃、水泥和建筑卫生陶瓷等产业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重复建设和新建产能依旧屡禁不止,不仅导致恶性竞争加剧,行业效益受到影响,而且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环境压力加大和投资的浪费。过去国家和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下决心坚决遏制新建新增传统建材产业的增量,一是依靠政府出台更加强有力的控制新增产量和遏制同水平重复建设的法规和政策。最近经争取与协商,国家拟将水泥项目由地方省市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上收到国家发改委进行核准,同时也拟将平板玻璃的建设项目由原来的报省市政府备案管理上收到由国家发改委进行核准。我们也将进一步努力,促使这两项核准权上收的成功。同时对建筑卫生陶瓷产业也要制定控制总量的产业政策并对新建项目也要由有关机构核准的规定,用宏观政策法规来遏制产能新增。二是要改变单一的依靠政府宏观调控行业发展的做法,要充分组织和依靠行业力量、社会力量和协会系统力量共同治理行业产能过剩又不断新建的问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应采取用讨论、说服、宣传、协调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舆论攻势,正面引导,促使全行业自觉遏制重复建设;要加强组织与协调,开展对新建项目的监督、检查、揭露、曝光和开展批评,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督作用,要形成对新建和增量的行为媒体不从正面报道,从侧面揭露,提倡各级领导不参与、不支持增量庆典活动,形成社会力量的联盟抵制新的增量;要联手能源、环保等部门对于新增新建产能予以必要的经济惩罚,总之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以千方百计的举措对待千方百计的新建。

在控制新增和新建产能的同时,对于落后产能一定要加大淘汰力度,一是国家发改委列为今年淘汰的落后产能,一定要严格执行,认真落实,分兵把关各地建材主管部门和建材协会要各负其责。对于淘汰落后产能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的情况要组织力量抽查,用媒体曝光的办法制止这种行为的继续发生。同时下一步准备启动制定相关产业的节能减排达标标准,对节能减排不达标企业实施经济处罚与关停,促进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

“三新”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围绕加快转变方式,调整结构这一主线,今年联合会制定“三四五六”的重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其中把创新标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政策的“三新”作为推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面对建材行业多年积累的结构矛盾和发展的瓶颈问题,如果离开了创新,用原有的办法已经是无法解决新的和原有的问题了,因此必须以改革创新、破解难题。联合会提出了“三新”,即出台一批新的产业政策、新的技术与产品目录、新的产品标准,以“三新”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引领行业发展。

第一是创新政策,发挥政策的引导、调控和制约作用。新的产业政策要站在整体提升建材工业发展水平与效能的高度,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围绕降低能耗和实现地毯、围绕控制新增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展示。政策定位起点要高,保障措施力度要大,特别是对低水平落后产能的淘汰、能耗与环保不达标的生产线的限制与关停,对违规新建的各类项目的清理处置要有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联合会与各专业协会必须在1至2年内制定出一批服务于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的产业政策,在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使新的产业政策尽早出台发挥效能。

第二是创新标准,提升标准,把标准的功能延伸到能够提高进入门槛,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卡住高能耗、高排放的产品的继续生产。新的标准不仅仅是产品自身的质量、功能、性能、安全系数及使用便利等概念了,而是要通过创新标准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新标准的制定要服从和服务于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节能减排的战略需要。为此,对原有的标准要全面清理,失去宏观战略作用的要废除,已经落后的要创新提升或重新制定,空缺的、要加快制定步伐,特别是新兴产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新型墙体材料、陶瓷砖薄型化和玻纤深加工产品的标准更要及时制定,使标准起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

第三是创新技术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发展是硬道理,但今后的发展不是以前基础上的重复,而重点转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型产业和节能低碳的绿色建材。因此如果缺乏新技术、新产品的支撑,不仅转型实现不了,资源能源效益型也根本无从实现。在传统产品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如果新的技术和产品跟不上,行业就会陷入徘徊和萎缩之中,这又是一个十分严肃和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在“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基础上,梳理出主要产业提升与创新的课题和新技术目录,各产业的深加工制品和精品、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创新目标及技术来源,尤其是新材料、新兴产业领域的研发目标和支撑技术,节能减排、绿色建材的技术与途径等。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抓好科技顶层设计,协调与组合行业的力量,有步骤、有目标地进行创新与研发。同时要建立与完善技术进步的创新体制与机制,要运用市场化机制,组成股份制形式的产学研联盟,共同攻克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还要学会借用其他研究单位和名牌大学的共用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加快研发的步伐。

提高资源配置利用效率

节能减排是行业进步发展的一项标志性工作,从宏观层面上看,全世界已经对节能减排的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形成了共识。从微观层面上讲,这也是企业获得更加实惠的经济效益和保障生产能力不受限制的必备条件。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80%是高能耗建筑。全国已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5%是高能耗建筑。由此侧面可以看出建筑材料节能环保的潜力是巨大的。从行业的层面要结合“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六大工程,即节能减排工程、协同处置城市固体废弃物工程、落后产能淘汰工程、绿色建材发展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培育工程、新兴产业示范基础建设工程,全面加以推进。从联合会的层面要按照推进建材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的全面实施,包括争取若干政策,建立工作平台,抓若干示范企业和示范小区建设,把节能减排工作全方位推向深入。从企业层面,要把淘汰能耗高、排放不达标的设备坚决换下来,在管理上要有一套管理机制和奖励机制,使企业现有生产能力能够获得被允许正常生产的权利。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水平与利用效率。产能严重过剩带来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外部原燃材料价格,包括劳动力成本不断涨价的情况下,企业当前最现实的出路就是优化存量资产,实现资源能源和劳动生产力的优化,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包括提升技术、优化工艺、再造流程、盘活存量、吸收增量等生产要素的重组和整合,使资源配置更加得当,发挥最大效能。

同时从行业层面上进一步推动企业间的兼并与重组步伐,推进大企业集团进一步做强做大。从产业发展的规律看,新兴产业宜鼓励竞争,允许众多企业的存在,这一产能促进行业的发展。而传统产业则不同,必须提高其集中度,因为其产品和技术已相对成熟,正常情况下不会再有超额利润,其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规模效益。从世界范围看,成熟行业诸如汽车、飞机、玻璃、水泥等行业,其行业集中度都很高,有的国家一个产业往往只有几家甚至仅仅一家企业。我国水泥、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等行业产能过剩、效益下滑,重复建设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集中度仍然较低,这是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也使得宏观调控缺乏微观支撑。

因此,我们必须着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我们不希望大企业集团全部依靠自身发展形成,那样过程太长,代价太大。一大批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营水平短期内不可能快速提高。因此,尤其是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产业要以资源和引导相结合的方法推进重组兼并。

保障建材工业稳中求进

把握好今年的经济形势和应对情况多变的复杂局面是保障建材工业稳中求进的关键。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减缓,对于一直在快车道上跑惯了的很多企业很不适应这种状况,对于中央确定的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应对机制的理解与把握也往往跟不上,对于产能严重过剩背景下的竞争方式的变化,带来的价格不时起落的思想认识不足,应对各种问题都往往还用老眼光、老办法去对待,因此产生了一些埋怨心理和等待的思想。

产品经理转正工作总结篇(5)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总社和各级联社认真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城镇集体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联社职能创新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城镇集体经济稳步增长。2014年,全国集体控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279.6亿元,同比增长4.09%;利润总额1837.8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轻工集体控股企业实现主营收入6266.6亿元,同比增长5.25%;利润总额402.9亿元,同比增长4.67%。据对10个省市联社调查统计,所属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366.33亿元,同比增长11.88%;利税总额1635.06亿元,同比增长7.32%;利润总额1062,12亿元,同比增长6.76%。

――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各级联社和所属企业深化改革、改制,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力度,整合盘活各种存量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大力推动工艺美术等特色经济的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认真研究解决中小企业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政府有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落实,扩大社会就业。深入基层,化解矛盾,处理来信来访,帮扶困难职工,保障职工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联社职能创新迈出新步伐。各级联社加大转型创业工作力度,巩固发展现有主营业务,积极开拓新的业务,进一步扩大内外开放和合作,部分省市恢复联社机构,加强对成员单位的指导服务,推动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取得新业绩。

总社和各级联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及时反映诉求,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

积极向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反映集体经济和集体企业的情况,多次在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组织召开的经济运行分析会、专题研讨会、工作协调会,以及通过向政府部门报送行业信息、专题信息,反映小微企业负担重、扶持政策不落实、企业经营困难等集体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总社、联社机构改革中的问题,集体资产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积极参与有关法规、政策的制修订。对发改委、工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有关年度关税调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进口技术产品目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所提调整出口退税率的建议被采纳,涉及轻工12个行业、34项产品,惠及一批集体企业。

总社召开两次专题座谈会,就当前联社和城镇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向有关方面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总社还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集体资产出资人等问题,同省市联社联合进行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编发了《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将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料编辑《联社动态参考》,供领导参考。

各地联社及时反映集体企业改革、产业发展、职工生活及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推动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

(二)深化改革,增强城镇集体经济活力

深化产权改革,实现转型发展。浙江联社推进“二次创业”战略,将深化产权改革与完善企业经营责任制、期权激励等办法相结合,对重点企业实施直接注资、与企业经营团队同比例增资、向企业经营团队定向增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形式的增资注资,提升企业资本实力,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省联社加强资本运作,带动转型升级,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首家注册发行短期融资券的集体企业。密切关注文化传媒、环保节能、创投基金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机会,通过股权投资、资本收购等方式实现对新兴产业的直接或间接持股。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取得大幅提升。全年营业收入75.76亿元,同比增长21.26%;利润总额4.49亿元,同比增长79.19%;母公司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48.91%。上海工业联社新工联集团五个业务板块调整转型:商贸板块“资源整合”,酒店板块“做实做强”,金融服务板块“做稳做大”,房产板块“有保有舍”。集团连续11年盈利,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2亿元,净利润5800万元。北京市联社在深化改革中着力优化资本结构,提高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联社净资产逐年增加,连续七年对联社在职会员(职工)进行奖励分红。去年,联社所属的轻工集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

制定改革措施,推进深化改革。吉林省联社制定实施全省联社系统加快推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意见,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帮助改制后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武汉联社加强指导,帮助企业细化改革改制方案,解决改制启动资金,与政府部门协调,化解困难企业金融债务,妥善解决职工社保欠费等遗留问题。西安联社加强对集体企业改革改制的分类指导,起草上报《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属工业集体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争取相关扶持政策。

(三)强化服务职能,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完善服务平台,推进转型升级。总社和各级联社在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和科技奖励,推荐重点节能技术,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编制技术标准体系,组织完成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培育和共建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拓展展会功能,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积极为集体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造条件。山东省联社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织编制家具、家电两个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总结推广两化融合典型经验,促进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联社系统经济总量占到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10.51%。上海城镇联社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成员企业“专、精、特、新”产品的培育开发。去年,投入技术改造和创新资金1.5亿元,开发新产品567个。所属嘉定联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共同改造开发高品质创意产业园区。组建股权投资基金,依托专业投资机构,瞄准智能制造、高端医疗设备、环保节能、互联网经济等产业开展股权投资,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物业资产经营业、金融服务业三大产业体系,连续6年保持净利润10%以上和净资产收益率8%以上的增长率。广东省联社通过搭建“政策宣传、对标管理、联合发展、权益维护、行业协会”平台,指导和助推各地联社和企业的改革发展。山西联社提出从十个方面指导全行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及相关的配套文件,推动全行业转型发展,继续加大对直属单位和联社资产两个资源的重组,完成了山西工美集团和山西城联资产管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工作。新疆联社推动以生物发酵为主的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新兴业态。

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和特色经济。各地联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和特色经济。广西联社营造特色区域发展的“政务”和“产业”环境,着力打造和培育特色区域品牌,建成18个产业特色区域。荔浦县年产衣架20亿只,销售额18亿元。产值、税收分别占当地工业产值和税收的30%和80%。山东省联社召开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工作座谈会,提出加快促进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通过政协提案,积极争取工艺美术保护资金。与省人社厅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艺美术专业职务资格评审体制促进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意见》,开展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工作。广州、江门、肇庆三市在品牌推介、产业服务、产业集群、会展等方面结成战略联盟,共同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福建省工美中心建立全省工艺美术人才专家库,积极引导工艺美术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参与第三届中国福州海峡版权(创意)产品精品博览交易会。

(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就业、民生、维稳服务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吉林联社借助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行业协会,围绕组织生产、项目建设、企业创新、民营经济、信息化五个方面,做好服务企业联系点工作,注重发挥“联”的优势,坚持“手拉手一起干”,帮助企业开拓就业门路。截至去年底,全省联社系统共吸纳从业人员94957人。山西联社编辑出版国家和地方有关中小微企业政策汇编,在全省开展“百强项目建设”活动,建立了项目库,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服务。江苏联社积极反映企业呼声,通过网站刊物介绍国内外合作经济发展模式和经验,行业发展的趋势,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新疆联社实施民生工业促进计划。创建和田玉文化创意产业园等6个民生工业示范基地和4个民生工业公共服务平台,安排就业人员7000余人。青海联社加大对全省民族手工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了一大批少数民族用品生产企业。

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广东联社搭建权益维护平台,指导各市、县设立管区,全省已建立各种形式的管区41个,统一经营管理退出企业的残存资产约29亿元。五年间管区所辖关停企业员工养老保险覆盖率由35%提升到66%,医疗保险覆盖率由27%提升到79%。上海生产服务联社通过修改章程等,解决退休员工和离开企业员工的股权退出机制,做好联社的维稳工作。西安联社加大对困难职工扶贫帮困力度,开展重点案件“百日大化解活动”。

(五)依法维护权益,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摸清家底,加强监管。天津联社对集体企业投资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清查与核对,摸清了底数,完成了联社资产情况清查报告,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资产结构,做好不动产经营、会展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及股权投资。内蒙联社就审计部门提出二轻联社资产归属问题,经请示总社正式批复后,明确资产属性及联社管理资产的合法性,成立了资产管理组织,建立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联社资产不流失。河北省联社依法恢复了对全省轻工集体企业及资产行使管理的职能,积极开展维权确权工作,努力保全省联社资产,并积极调研各市、县联社发展状况,使河北省联社的职能得到相当程度恢复。重新恢复职能的河南轻工集体联社,恢复与地市、县级联社的联系,积极开展资产的保全和盘活存量资产工作,抓紧企业改制准备,争取资金,解决所属企业困难职工的安置等问题。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总社召开了财务工作会议,就严格预算管理,强化监督管理,防止金融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行了部署。浙江联社全面开展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完成34项制度的新增和修订工作,推进联社和集团公司规范运营。北京联社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完善颁布制度44项。上海城镇联社研究探讨联社系统预决算管理办法,指导区(县)联社健全理事会和监事会,组织开展监事会干部培训,加强对集体资产的有效运作和权益维护。武汉联社加强对直属单位和改制企业的财务检查和审计,企业实施改制和处置资产做到必审必评,并按规定程序办理审计评估备案手续。

(六)探索职能创新,增强联社实力

适应形势新变化,扩大服务功能。上海生产服务联社积极承接政府机构改革中下放的职能,承接国有企业剥离的集体资产,逐步实现对国资委系统集体资产、集体企业的集中统一管理,着力把市联社打造成为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服务集体经济的平台、集体资产流动平台、集体企业监管平台。以市联社、化工联社、医药联社为母体,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了上海上谊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市城镇联社针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情况,及时组建上海城联投资发展公司,会同区(县)联社和直属成员企业共同投资开发租赁、机动车回收拆解等项目。

拓展服务范围,加强队伍建设。吉林联社提出“拓展成员,延伸手臂,注重服务,促进发展”的方针,拓展服务范围,扩大联社经济总量。广西联社创建了自治区联社、市县联社之间的服务工作机制。打破所有制界限,鼓励各市联社扩大成员单位,目前20个特色区域成员达2478家。

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提高集体经济和总社、联社的影响力。总社与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等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集体合作经济创新发展”征文活动,总结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集体合作经济的实践和创新之路,上海工业联社等单位开展集体经济发展中政策法律环境等调查研究,形成一批理论新成果。总社继续加强同国际合作社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扩大总社和各级联社的国际影响。

二、2015年工作总体思路和要求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我国城镇集体经济在新常态下正在发生深刻而积极的变化,呈现出经济总量所占比重减小、质量提升、增速放慢、结构优化等特征。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取向继续分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依然突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正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由产业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口。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持续回落,轻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增速分别由2011年的19.9%和15.52%回落到2014年的8.7%和5.2%,其中轻工集体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的增速同期分别由19.95%和23.08%回落到5.25%和4.67%。城镇集体经济既面临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共性问题,又面临自身的特性问题。

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增加,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利润增长空间进一步压缩,一些企业自主创新和竞争能力不强,质量效益型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多年积累的历史负担尚未完全解决,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结构调整阵痛显现。由于集体资产监管法规不完善,出资人不能依法确定,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存在不少实际问题,加大了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难度。

同时,我国城镇集体经济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城镇集体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各地联社和集体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改制、转型发展,闯出了一条发挥集体经济优势和特色的发展路子。城镇集体经济正由传统轻工集体经济转向跨行业、跨产业、跨城乡融合发展,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商业等新业态发展迅速。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正由单一形式转向各类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等多种形式,增强了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和韧劲。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蕴藏着集体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城镇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电子商务、“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计划,为适应个性化、定制化、柔性化生产和服务方式的小微企业、集体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发展的广阔空间。

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两会”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加突出稳增长同调结构、转方式的有机结合,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更加突出发挥优势和特色,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总社和各地联社深化改革、创新职能,提升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城镇集体经济结构和各地联社管理体制呈现出多样性,做好今年工作,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按照问题导向,做好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要着力把握以下几点:

(一)牢固树立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进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集体经济同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判断没有改变,集体经济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没有改变,党和政府始终坚定不移支持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决策没有改变。

从近几年总社每年召开的部分省市联社座谈会反映的情况看,尽管遇到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各种困难,参加座谈会的近20家省市联社,每年都实现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效益稳步提升,在企业改革转制、资产重组、资本运营、职能创新等诸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联社工作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展示了新形势下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显示了对发展城镇集体经济的自信。我们要学习借鉴先进联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牢固树立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进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以改革发展来解决集体企业和职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二)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

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年面临的困难比去年还大,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合理区间的增长是调结构、转方式的基础,稳增长是城镇集体经济保障供给、促进就业、繁荣市场的硬道理。要在稳增长中优化结构,用经济平稳运行为调结构、转方式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不失时机地推进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和产业升级,把稳增长同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要发挥优势和特色。巩固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主营业务,积极发展适销对路、有市场前景的日用消费品、老字号特色产品,进一步发展工艺美术、手工业等文化创意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新业态,努力使产品和服务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二是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优化技术结构,加大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高端装备、高端材料、进口替代技术的攻关,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精品制造”。

三是实施绿色发展。变压力为动力,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破解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积极开展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四是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协调解决小微企业的实际困难,减轻企业负担,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和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环境。

(三)以消费者为中心,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我国消费方式正由模仿型、排浪型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定制化转变,商业模式正由传统的店商向线上线下结合、体验互动等多种方式转变,产品普及和升级换代相互交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要紧紧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加大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力度,紧紧抓住两化深度融合和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机遇,增强创新动力,密切跨界合作和融合发展,发挥消费者的主体作用,满足和创造新的需求,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思路,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项目为抓手,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工程,推进经济合作、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总社、联社内外之间、相互之间的项目合作,总社要为相互合作创造平台,提供协调服务。

(四)增强法制观念,切实维护集体资产合法权益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增强法制观念,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依法治理、依法维权的具体工作和内容。我国《宪法》、《公司法》、《物权法》、《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对城镇集体资产的性质、产权归属、行使权利都有明确规定。各级联社和企业要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集体资产合法权益,防止集体资产被平调、侵占和流失。

(五)创新完善职能,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准确把握深化改革、创新职能的总体要求,围绕发展壮大城镇集体经济的大局,坚持为成员单位服务的宗旨,坚持集体经济基本属性和优势、特色,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新联社职能,选择和完善切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模式。

按照问题导向的原则,研究解决企业改革改制、联社拓展服务领域、集体资产整合、资本融合、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积极探索在法规建设等外部环境不完善情况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进程中推进环境的改善。

始终把提升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作为自身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把发展作为最主要的职能,作为第一要务,以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发展的动力,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三、2015年重点工作

做好2015年工作,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从全面深化改革中获取发展新动力,提高集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总社和各级联社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调研,推动城镇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加大调研力度,密切跟踪经济运行变化和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加强集体经济运行分析和信息统计服务,及时了解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提高反映诉求的前瞻性、针对性,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抓住政府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及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的各项举措,积极提出和实施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重点就改善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环境、及时解决影响稳增长的共性和突出问题,改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降低进口原料关税,对资源再利用实施鼓励,扶持出口等实际问题,提出建议。

继续开展轻工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及推荐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平台的作用。

(二)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围绕消费者需求,加快产品结构调整。设计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质优、时尚、环保、实用的新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着力开发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产品,满足和创造不同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培育发展自主品牌,做好优势品牌产品、品牌培育管理先进企业推荐、评审表彰和宣传。

加大两化融合和“互联网+”进程,优化技术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密切产学研用结合,针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瓶颈和短板,加强联合攻关,加大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进程。用装备和技术替代人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用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

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把产业有序转移同优化升级结合起来,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培育发展新型制造业基地、文化创意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加大向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转型力度。继续做好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共建复评工作,提升特色区域、产业集群建设水平。

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总结城镇集体经济“十二五”期间的成绩和经验,分析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提出“十三五”期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三)深化企业改革,增强经济实力

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推进集体企业深化改革。总结前段集体企业改革成果,分析研究集体企业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就解决城镇集体经济深化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指导意见。从实际出发,采用资源整合、资产组合、资本融合、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优化企业结构和资本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借鉴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经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合作和融合,增强集体企业的活力和经济实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总结完善职工持股制度,探索合理股权结构,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的利益共同体,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四)进一步推动工艺美术等手工业产业发展

对工艺美术、手工技艺等手工业指导协调服务,一直是总社和各级联社的重要职能。多年来,总社和各级联社为推动工艺美术、手工技艺等手工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产生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

2015年,要切实加强指导、协调、服务工作,推进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相结合,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时代元素相结合,作品创作同市场运作、产业化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和精品,培育更多优势产业和企业。积极参与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和园区建设,进一步做好工艺美术、手工技艺等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培育共建和规范管理。

积极承接政府下放职能。做好工艺美术专业职称、荣誉称号的评选表彰和奖励工作。《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明确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交给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总社同轻工联合会合署办公,总社和各地联社要认真抓好承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职能下放工作的落实,进一步搞清产业和人才分布现状,完善科学分类,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和落实工作。

(五)研究解决总社、联社深化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总社和各地联社进入深化改革新阶段,必须从实际出发,转变观念,转型发展。

认真总结和巩固发展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实践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按照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本着有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挥总社和各地联社的作用,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发展的要求,研究解决深化改革的实际问题。

一是始终高举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旗帜,保持总社和各地联社机构、队伍稳定,依法维护集体资产权益,推进城镇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管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能如何变动,这一点始终不能变。要主动加强宣传,增进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总社和各地联社职能的了解,增强总社和各地联社的影响力。

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搞好职能定位。根据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要求,以及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深化改革的要求,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按照最大限度有利于集体经济发展和联社自身发展的原则,明确职能和机构属性。

三是构建新形势下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努力提高总社和各地联社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夯实基础工作,积极探索受成员单位、政府和社会欢迎的有效工作方式,以有为才能有位的思路和实际工作业绩,赢得各方面的认可,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完善科学决策机制,规范内部管理,加强领导团队和员工队伍建设,加快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依靠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集体经济和总社、联社自身的发展。

(六)营造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精神和要求,落实总社《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妥善处理好集体资产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发挥各级联社监督职能,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法制宣传,依法维护集体资产权益。

充分利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契机,继续推动解决城镇集体经济法规不完善、出资人不能依法确认等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推动有关集体经济、集体资产法律法规的修订,积极参与同集体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

产品经理转正工作总结篇(6)

几年来,全省各农牧场按照各自的产业优势,行业特点和管理模式,在推行责任会计方面逐步摸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作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确定责任实体实行原则性、实践性相结合。

1.原则性主要是指:

(1) 能促进企业内部层层关心"总体效益",层层承担经济责任。

(2) 有利于改革企业的经营机制,给予责任单位一定的管理自主权。

(3) 有利于将市场经济的概念引进企业,有正确的责任行为、准则、规范。

2.实践性主要是指:

(1)被确定的责任实体,必须能够"相对独立"的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拥有一定的管理控制权。

(2)确定的责任实体,必须能够创造规定要求的经济效益和业绩,做到能核算、能考核能操作。

根据上述要求,各农牧场在推行责任会计过程中,实行了"逐级承包"、"层次核算"。逐级承包是指:总场把直属工厂或分场确定为责任实体,直属工厂或分场再把所属的车间、或工副业单位定为责任实体,层层承担经济责任。层次核算是指:农牧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以后,没有搞逐级(总场、分场、生产队、家庭农场)责任核算,而是把责任核算有重点的落实在确有核算任务的场属工厂和分场属工副业。这样不仅不影响总场和分场财务汇总,且有利于总场、分场两级财务部门制定政策,调查研究,加强对责任实体的管理,控制和监督。

(二)合理划分经营权,实行集权、分权相结合。

权力是履行责任的条件和保证。在逐级承包,层次核算中,应体现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分权制"。各场根据企业法的规定和农场实际,对场级和责任实体的经营权限,大体做了如下划分:

1.场级(含分场)的经营权。凡是涉及企业总体和宏观调控的权力,仍应集中, 如制定企业总体规划和责任目标的计划;制定工资调整和资金分配方案;决定企业行政机构的设置;提请任免副厂级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以及审定计划价格、核定资金、费用定额,控制产品质量,审核财务决算等。

2.责任实体的权力。凡是不触及企业总体和有利于微观搞活的权力, 可以下放到责任实体,如:责任实体在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前提下,可承揽对外加工任务和开发社会需要的小商品;确定在总额内的职工岗位工资等级和奖金分配形式;确定内部专业人员的设置和生产组织形式;对职工给予记大功以下的奖励和开除厂籍以下的处分(实施中向场备案);调度使用企业核拨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确定对外加工小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按照农场财会制度办理具体的财务结算业务等。

几年来,各场通过实行分级分权管理,对落实承包经营,推行责任核算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三)在核算经营成果上,实行两种目标相结合。

两种目标系指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内部单位的"责任目标",实现结合的特点是:

1.首先企业会计(财务会计、责任会计)要搞好协调, 互相配合,通过预测、分析、选择、决策、制定出企业的"总体目标"。

2.企业的"总体目标"经场(厂)务会研究确定后, 按责任归属和管理层次分解下达,形成责任单位的责任目标。

3.责任会计对已下达的责任目标进行核算跟踪,实施过程控制,包括"定额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资金费用"控制。

4.定期对责任单位的工作实际与预定的目标相比较,并通过约束、调节、激励等手段,促使责任单位达到目标,进而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四) 在核算总体上,实行两种管理相结合。

两种管理系指企业的"目标管理"和"基础管理",两种管理同步加强。

1."目标管理" 。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综合性管理,它以预定最优的最佳效果为目标,促使企业的各项管理都围绕的"目标值"的实现而统筹运动。

2."基础管理"。只有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才能使目标管理有准确的数据来源。 为了实行目标管理,确保企业(各级)目标值的实现,应重视发挥企业会计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调节的功能。同时还要跟上基础工作,包括加强计量、整顿原始记录、完善定额管理,修定计划价格、及健全与此相配套的制度、措施等。同时为了实施责任会计核算,企业财会部门应及时制定出分级核算方案,对各级核算的方法、内容、程序、凭证和结转手续,都做出具体规定,严格制定统计、计量、检测、验收、考核等制度,并把企业计划指标、目标成本指标、定额管理指标、经济责任制指标归纳成统一指标体系,综合下达,同时制定出奖惩考核办法,做到奖惩严明。

(五)在核算体制上,实行两种会计相结合。

两种会计,是指企业的财务会计和责任会计。实现结合的特点是: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和责任会计核算,是在企业同一厂长或总会计师领导下进行;是在企业同一财会部门进行或在同一财会部门监督指导下进行;是在逐步加强和完善厂部(部门)车间、班组同一核算系统中进行;使用的是同一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使用的是同一结账时间、同一结转方向和同一结转程序。

(六)在核算技能上,实行多种方法相结合。

多种方法,通常包括量本利分析、厂内银行、目标成本、标准成本、质量成本等,其中,与责任会计结合最多的是"目标成本"和"厂内银行"。

1.责任会计与目标成本的结合。 为了加强对责任成本的控制,企业要首先制定出车间目标成本和产品目标成本。基本程序和作法是:

(1)首先要严格制定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用各种材料,各种工时的计划单价(基础计划价格)。

(2)按"工序"和"部件"计算出产品生产中各种材料,各种工时的标准耗用量。

(3)按工时、材料的耗用量乘以计划价格,组成产品的"工序单价"和"部件单价"。

(4)各工序或部件定额单价相加之和, 组成产品的计划单价(注:各工序定额单价相加之和等于产品) 计划单价:各部件定额单价和总装工时费相加之和也等于产品的计划单价,也是产品的车间成本。

(5)产品的车间成本加上责任核算与财务核算的价格差异,即是产品的工厂成本(目标成本)。 制定产品的目标成本,是为了定期检查生产部门的绩效,实际成本比目标成本增加即为超支,比目标成本降低即为盈利(或节约)。

2.责任会计与内部银行的结合。为了加强对责任成本的控制,扭转到月末才知道经营结果的被动局面,一些企业把责任核算,事中控制的重点放在内部银行,并采取了以下步骤:

(1)制定标准成本。根据目标成本的分解指标,按产品的工艺步骤(责任单位), 单位产品工时,材料的耗用量,各种计划价格和有关单耗定额,首先核定出单位产品的"工序标准成本"作为核拔定额资金的依据。

(2)核拨定额资金。月初, 按照厂下达的产量计划和工序标准成本, 核定出各责任实体的月份"资金定额",通过内部银行划拨、控制,对非生产部门核定"限额费用",通过费用限额卡加以控制。

(3)控制产、耗进度。内部银行通过内部结算、划转,随时观察各责任实体定额资金的"耗费值"和"产出值",促其产耗平衡,争取资金增值(盈利或节约)。

(4)调整执行差异。 通过日清日结,如发现某责任实体消耗高、产出低,出现了责任预算的执行差异,内部银行要随时汇报,并通过领导迅速采取措施,调整差异,限期达到目标,并对超耗的资金进行罚款加息。

(5)做好上下勾通。每到月底(规定的对账日), 内部银行要及时与财会部门、责任实体核对财务,使三方账目(内部银行账、财会部门账、责任实体账)相关指标达到一致,而后,填制有关的责任报表。

通过上述控制,对各责任实体提高产量、质量,降低消耗、成本,节约费用、资金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七)在核算对象上,实行两种成本相结合。

所谓两种成本,系指内部单位的责任成本和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实现结合的做法是:

1.填制双项凭证。即以同一原始凭证填制同一记账凭证,在同一记账凭证中, 既反映上级统一的会计科目和费用项目,又要反映经济业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指标。从而既满足上级按统一会计科目、费用项目的检查汇总,又要满足企业内部的"责任跟踪"和"业绩考核"。

2.进行双项记账。双项记账就是在相关账户中(如应付工资、制造费用), 分别汇集各项费用,使双项凭证所反映的内容如实按"责任单位"、"费用要素"同步记载。

3.开展分户核算。分户核算就是在"基本生产"一级账户下, 按各责任单位名称(也是产品的生产步骤)设置二级账户,按责任单位核算责任成本,并与车间核算员的成本明细账同增,同减,以便上下监督。

4.实行逐步结转。逐步结转即采用逐步分项结转法。 将第一步骤(第一工序车间)发生的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第二步骤(第二工序车间)的基本生产账户,依次下转,直至产品入库。以分别计算各车间的责任成本。

5.认真调整差异。逐步结转的责任成本, 到最后工序车间,便可计算出产品的车间成本。但为了计算产品的工厂成本,还需调整各项差异。这是因为:在责任成本核算中,为了消除各责任单位的不可控因素,车间领用的材料、燃料、自制半成品,以及耗用的水、电、气和机修工时等,都是按计划价格计算的。因此,在产品车间成本的基础上,再加减各项价格差异,进而核算出产品的工厂成本。

6.显示双项功能,每一计算期结束后,分别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和"责任会计报表"以显示"财务核算"、"责任核算"两个功能,以满足上级的指标汇总和内部的业绩考核。

(八)在业绩考核上,实行两个文明结合。

各农牧场在对责任实体的业绩考核中,不仅考核产量、产值、增加值、质量、成本、利润、设备、资金等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同时还要考核班子建设,企业形象、党群活动、民主管理、治安普法、职教培训、计划生育、财经纪律等执行情况。其目的是促使责任单位不仅完成预定的经济目标,同时还要增强社会效益和法治观念,从而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进取。

二、问题

当前,在推行责任会计中,有些单位违背推行责任会计的原理和原则,出现了一些不应出现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在划分责任实体中,搞假分立。

调查发现,有的资产负债率偏高的企业,不从改革着手,优化资本结构,盘活存量资产,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总体效益,反而搞"假分立",将企业划分成若干个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法人,名曰:大船搁浅、小船放生;划小独立、切块经营;主辅分离、分段搞活;其目的是逃避企业债务。结果各二级单位各行其是,不能正确执行企业的经营方针,打乱了现在工业大生产中专业化、科学分工及协作精神,内部管理混乱,完不成厂下达的目标计划,削弱了大中型企业的活力,甚至原来效益尚好的企业,目前却造成停产或破产。

(二) 在分级行使权力中,侧重下放财权。

有的在分级行使权力过程中,不是合理划分经营权力,使企业经营者和内部责任者协调行使生产经营指挥权,而是侧重下放财权。 对企业内部责任实体实行分立(各立门户), 分账(财务分割、单独立账)、分户(各自到外部银行开户)经营,从而助长了各二级法人弄虚作假,攀比消费,乱开口子及其它不正之风,结果形成企业资金分散、沉淀,财务管理失控,国有资产流失,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出现经营者连任"年年盈",经营者变更大窟窿。

(三)在制定分级目标中,不按规范办事

有的企业在制定分级目标中,不是模拟市场,优化方案,先制定总体目标,后分解责任指标,作到责任保指标,指标保目标。而是不搞科学测算,盲目地定指标、形成以包代管、以分代定,造成财务预算与责任预算的分离,总体目标与责任指标的脱节,甚至不签置内部合同、协议,年初宣布,年底翻车,使企业经营目标全部落空。

(四)实施责任核算,失去财务会计监督

有的企业在实施责任核算中,不执行与财务会计统一的会计科目和费用项目,记账规则和结转程序,违背有关开支范围、标准和计价方法,基础工作薄弱,没有严格的标准、定额、计量、检测、验收、考核等制度,没有统一的计划价格体系,缺少统一的原始记录的填写、签署、传递、汇集、稽核等制度,使责任核算失去了财务会计的监督。形成两种核算(财务核算、责任核算)各忙各的账、各出各的数,致使个别责任单位出现了应提未提、应摊未摊、应列未列、应转未转、直至其它方面潜亏。

(五) 有的在考核责任效果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

在考核责任效果上,有的企业领导只注重产量、产值、成本、利润及相关经济指标的完成,甚至为完成经济指标,拼资源、拼设备。而不重视班子建设、党群活动、民主管理、治安普法、计划生育等精神文明指标,同时在兑现绩效奖惩上、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更忽视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和社会效益,造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滑坡。

上述错误倾向,虽然发生在少数企业,但也不可忽视,应认真加以解决。

三、对策

为了使责任会计的"机制功能"得以充分发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 进行综合治理,强化领导责任。

推行责任会计出现的问题,责任首先在于领导。因此,应以多种方式,特别应以法制宣传、行政督导等手段,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1.增强法制观念。我们说,责任会计也是会计, 各级领导要增强会计法制观念,以身作则,严格守法、执法。要认真学习会计法规和会计知识,变外行为内行。要重视和支持各级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并在领导企业财会工作中,坚持做到不做假、不投机、不失控。如实反映责任状况和经营成果。

2.提高领导水平。针对部分企业领导对责任会计比较生疏的问题, 要以培训、帮扶、督导等手段,促其在健全、完善财务会计管理的基础上,学习、掌握、熟悉责任会计知识,并在划分责任实体、分解经营权力、制定总体目标、分解责任指标、实施责任跟踪、考核责任绩效等项目工作中,作出正确决策。作好财务会计与责任会计的结合,财务指标与责任指标的衔接。

3.加强综合治理。据了解,责任会计出现的问题和财务会计虚假密切相关,因此,要把纠正责任会计问题和财务会计打假结合起来,实行综合治理。会计管理工作(财务会计、责任会计)涉及面广、且情况复杂,实施综合治理单靠财政部门是不行的,要充分发挥企业主管、纪检、监察、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作用,互相勾通,密切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治理。在治理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要根据具体情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二)实施"系统"管理,加强制度监控。

系统管理即从专业角度,推行"系统"责任会计,强化对企业,企业经营者和企业责任会计制度的监控,以补充财政部门仅以财务会计制度约束的不足。

系统责任会计是指:在各农牧场的行业或企业主管机关,推行责任会计,这属于初级的"社会责任会计",它是根据国家下达的经济目标,在一个农牧场范围内,按照"管理系统"确定责任会计层次,以企业为主体建立责任会计单位,依据责任归属,对经济活动进行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考核的一种会计制度。

系统责任会计,可借助主管机关综合、协调、调度、激励、任免等行手段;可通过制定总体目标,分解责任指标、谋化经营政策、规范经营形式、明确经营纪律、控制工资总额,实施考核核算,加强专业督导,实施审计监督,兑现绩效奖惩等专业手段,强化对企业(经营者、责任者)的监控。同时指导、帮助、督导企业会计人员建立、完善责任会计制度, 把住责任关口,严格责任考核,规范责任核算。 作到既正确记录、评价经营者(责任者)的业绩,又及时制止纠正其不正当的财务行为和责任行为。从而形成社会责任会计,企业责任会计同时并存,相互制约、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 构造新型会计机制,严格程序管理。

为了更好地推行企业责任会计,企业应该建立"以决策会计为主导, 以财务会计为核心,以责任会计为重点,以内部银行为调控"的新型会计机制, 以突出发挥决策会计对财务会计、责任会计、内部银行会计全方位管理与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的自我约束机制。并严格实施以下工作程序:

1.根据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 由决策会计(总会计师或财务厂长)统一谋划总体方案、制定总体目标、确定责任实体、划分经营权力。进而做好企业责任会计关键环节的把关定向。

2.由财务会计(一般由财务科长主持)根据企业总体目标, 编制财务预算和责任预算,把企业的目标值定量化、具体化、细分化。所编制的责任预算必须与财务预算紧密挂钩。

3.由责任会计(可由财务副科长代表),按照责任预算进行指标分解, 制定管理措施,核算方案及报表体系,实施对责任实体责、权、利、效的监督与考核。

4.由内部银行会计按责任归属,进行核算跟踪, 实施对责任实体成本、费用、资金的核算控制与监督,并通过日清日结,发现问题,立即汇报,及时处理。从而使"会计机制"一环紧扣一环地强化责任会计监控。

(四) 提高会计素质,把握工作要领。

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使会计人员提高素质,增强执法意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核算质量,尽快改变会计人员只忙于记账、算账、报账和只善于财务核算的传统习惯,从而步入参与管理、预测、决策和善于责任核算的新境界。

(五)要把推行、完善责任会计和学习邯钢经验结合起来。

要学习邯钢关于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成本管理,资金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内部责任管理的经验。大力推行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狠抓突出"效"字定目标,落实"责"字搞分解,划分"权"字保运转,注重"质"字提品级,深化"改"字激活力,对准"实"字搞核算,把握"严"字来考核等工作要领,真正作到企业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完成指标保目标。促使企业以最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六)实施审计检查,严格责任约束

年终,企业主管部门要协调财政、审计等等部门, 在对企业进行年度决策审计的同时,延伸进行"责任效益"检查。其重点是:

1.查实施方案。即查企业年初制定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实施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得以落实;责、权、利、效的划分、监控是否规范; 财务预算与责任预算是否衔接; 对下分解的责任指标是否签署了合同协议。

2.查制度落实。即查企业是否制定、执行了严格的责任会计制度; 其会计科目、费用项目、记账规则、结转程序、开支范围、开支标准、计价方法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应交纳的利、费是否及时上缴。

产品经理转正工作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11-0032-05

一、中国经济转型的特点

2010年是经济转型的关键年。所谓经济转型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予以认识和理解,一是可以理解为从较低层次的经济发展阶段向较高层次阶段的转变过程,或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及知识经济的转型,这种理解主要是从生产力角度来考虑,强调的是经济形态的转型;二是可以理解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它主要是从经济体制的角度来考虑,强调的是制度形态的转型;第三种理解是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将转型既理解为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又理解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这种理解是将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对象的社会经济形态(包括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根本性转变作为转型的研究内容。

从一般意义上来看,中国的经济转型主要是指从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不过,从最近几年的经济实践来看,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正在全方位地调整国际形象,调整国家战略,追求经济发展质量,控制经济过热,规避“后奥运时代”经济疲软的风险,全方位地追赶世界先进文明。中央多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总书记曾指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从表面上来看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取得实效。由此,中国经济转型更是经济体制转型大框架下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必将促使中国经济由“高数量增长”向“高质量成长”转型。

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有着内在联系且互为因果。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有赖于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有赖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结构不合理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抓住了结构调整,也就抓住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牛鼻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客观上要求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使产业结构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发展和升级,所以,现今中国的经济转型也是一种升级中的转型。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有三层含义: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二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确立产业高端化、特色化战略导向,淘汰低端产业,提升中端产业,发展高端产业,培育特色产业;三是转变增长方式,加快经济增长从外延式、粗放型发展为主向集约化、生态型发展为主,从投资拉动、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人才支撑为主转变。

二、经济转型给企业营销带来的环境挑战

身处经济剧烈转型期的企业,必然会首当其冲受到相应的影响、冲击,甚至是打击。根据环境“PRG分析法”,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企业营销环境分析框架为:E=f(P,R,G)。E:营销环境;P:经济政策与经济结构调整;R:经济增长方式转换;G:资源及要素配置。在此,笔者运用PRG分析框架来辨析转型期企业遇到的环境挑战。

1. 国家战略布局下的经济结构性调整考验企业的市场应变力。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GDP总量跃居全球第三位。2010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并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强劲反弹背后,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等问题凸显。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中国经济总量仍将保持十几年的持续较快扩张。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能摆脱传统落后产业结构模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资源和环境制约将越来越严峻,甚至可能因为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使经济发展的步伐受阻。例如,在三大产业中,中国经济增长长期过多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降幅最深的也是工业,这已成为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直接原因。因此,国家将借助市场重新进行资源配置,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发展区域主导产业;国家将借助自主创新逐步压缩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规模小、运营成本高的企业,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国家也会借助国际能源危机,调整能源价格,大力提倡节能减排,淘汰资源耗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企业能否把这些政策性结构调整带来的环境压力变为动力,把挑战变为机遇,这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2. 国家战略指导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考验企业经营要素的优化力。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方式,由一国总体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所依靠的因素构成,其中增长因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技术进步、经营管理、资源配置、规模经济等。通常把土地、劳动、资本的投入称为要素投入,其余因素的总和称为综合要素生产率。根据要素投入与综合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大小,把增长方式划分为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主要由要素投入增加所引起的经济增长称为粗放型经济增长,主要由综合要素生产率提高所引起的经济增长称为集约型经济增长。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积累,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生产要素投入密切相关。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生产要素快速在全球优化组合,国际资本也开始关注中国的一举一动。“美国的总部―印度的办公室―中国的加工厂”,“东莞一停车,世界要停产”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所扮演的“国际制造加工厂”的角色。中国经济在全球资源配置的背景下担当着“劳动成本低”、“资源耗费高”、“商品附加值低”的国际“倾销”形象。“世界500强”中的很多企业把劳动密集、环境污染、资源耗费的“血汗工厂”迁移到了中国大陆,而国内的很多企业则扮演着国际高新技术转移承接的角色,徘徊在低附加值的生存边缘。这种“低成本生产要素组合与低价格商品销售”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适应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此,“十七大”明确提出经济增长模式由“低廉的能源、低价格的劳动力、不成熟的资本市场”等生产要素组合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生产要素组合的新的增长模式转变。可见,企业传统的低成本、低价格的“资金、资源、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正在快速地发生重大变化,以前的优势快速消失,企业必须采取新的运营方式获取技术、品牌和管理等新的经营优势。

3.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考验着企业战略的提升力。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为尽快走出危机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等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的理念和新的战略,纷纷加大科技的投入,试图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态环保、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领域保持竞争优势,抢占未来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的制高点。比如,美国2009年《复兴与再投资法》提出了电动汽车,新能源和生物科技产业计划,智能电网计划等等。2009年1月韩国也确定将行业软件、医疗服务和可再生能源等17个产业确定为未来发展新增长动力产业。同时,在能源和战略矿产资源价格大幅度振荡、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以节能环保和高科技为核心的绿色经济和低碳发展也逐渐成为各国包括政府和企业追捧的经济模式。然而中国经济增长却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并成为世界最大的加工厂。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中国生产的粗钢达到5.6亿吨,生产的钢材达到6.9亿吨,产量相当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总和。生产的水泥达到了16亿吨,占全世界的50%。总体上,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亟需实现产业升级,促进中国制造尽快走向中国创造、企业由大变强已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大和紧迫的战略任务。但另一方面,由于生产业发展滞后,对制造业优化升级支撑还不够。当前,中国生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39.3%,分别较美国和韩国低24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因此,应针对中国国情,把世界先进的科技理念应用到经济发展实践中,既要立足当前,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又要着眼长远,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企业应在经营理念、管理体制、运作机制、产品结构等方面进行国际化改造和提升。

三、经济转型中的企业营销战略模式转换

经济环境是决定企业战略的基本力量,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环境和战略的一致性关系必然对企业的经济行为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带来企业经营运作方式的重大变化。从转型经济角度出发,研究企业营销战略的理论和实践,称之为“转型营销”。转型营销与营销转型或其他业务转型角度不同,它是一种重视转型经济环境独特性的营销方法或总体营销战略;而业务转型或营销转型是指企业具体营销战术层面的调整。转型经济带来的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要求企业用战略眼光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将营销环境对企业的强制性作用转化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从而把环境变化的压力变为企业发展的动力。适应转型期的经济环境变化,企业需实施以下营销战略模式的转换。

1. 集约化营销战略。企业集约化营销战略的主要特性包括:一是质量营销。即把质量经营放在重要位置上,从过去以“外延扩大”和“争地盘、壮块头”为主的营销思路转向以“强化内涵”和“练内功”为主的营销轨道上来,在资产质量、负债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上档次、上台阶。二是集团规模营销。集约化营销要求生产要素的相对集中,以往的“分散、按区划设”和“各行其是、各自为战”的局面必须改变为经营过程的集团化、规模化,要统筹资源,整合营销。三是效益、效率经营。集约化营销以提高效益为最终目标,坚决杜绝“高成本、低效率”和“少、慢、差、费”的状况,全力向“低投入、高产出”和“多、快、好、省”的营销目标努力。四是高科技、电子化营销。实现服务手段电子化是集约化营销的突出表现,对此要求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工程,实现“手工”向“电子化”的转变。五是人才营销。要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启用优秀人才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2. 低碳营销战略。低碳经济是在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中力求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也是现阶段各国正在实行或将要实行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营销就是在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和低碳经济逐渐形成的条件下产生的。哥本哈根大会更让所有企业意识到,做好低碳营销规划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沃尔玛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耀昌被评选为2009年度低碳经济人物,他当选的理由就是在中国零售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鲜明地提出了低碳超市的概念。所以,中国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必须以付诸实践的营销活动提升其在全球的低碳品牌形象。企业要加强对“低碳消费”市场的研究,根据低碳信息,积极研发低碳环保技术,并用于产品设计、生产、包装和销售过程中,为低碳营销实施提供基本的物质保证。同时,要制定适宜低碳产品的价格,建立绿色销售渠道,开展绿色促销,提供绿色服务,通过对营销策略的全面绿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低碳营销。现今,国内的一批家电企业、服装企业已开展了低碳营销。如:“蒙牛”以“碳”指标为轴,结合企业的实际,描绘出具有鲜明特点的生态战略蓝图,走出了一条独特“频谱”:首先是依托生态草原,建设绿色牧场,巩固了奶业第一防线;之后,“蒙牛”走到企业外,打通上下游产销通路,让“绿色”成为其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的标准之一,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绿化”;2009年“蒙牛”更是“跳”出行业,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真正实现了“绿色经济”的转型。

3. 社会责任营销战略。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社会责任永远值得企业重视和关注。所以经济转型要求企业转型,转型企业的发展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经营不可或缺的一环。很多企业转型时首先考虑的是组织转型、经营方式转变,而往往忽视了转型中或转型后必须关注的社会责任。英国社会经济学者赫兹说: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是企业策略的核心,要掌控风险、开创新市场,就必须往更有公民责任的方向走。社会责任营销意在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公平、公正、诚信、友好,没有坑蒙拐骗、欺行霸市,没有不正当竞争,环境质量得以保护和提高。美国汽车制造商――老福特曾经说过:一个好的企业和一个伟大的企业是有区别的。一个好的企业能为社会提品和服务,而一个伟大的企业除了能提品和服务外,还能让社会更安定,更和谐。中国企业必须看到,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世界趋势,任何企业都将无可抵制和回避。因此,处在转型期间的中国企业要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制定和实施社会责任营销战略。首先,企业要强化社会责任观念,深化社会责任理念教育;其次,要把强化社会责任观念作为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途径;第三,企业要把强化社会责任观念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作为打造品牌的主要内容。目前,已有众多的中国企业将企业的社会责任纳入到长远发展战略之中,如汶川大地震后,“王老吉”、“苏宁电器”等企业率先捐出大笔款项。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它的经营活动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它的服务或产品肯定会受到社会的欢迎,汶川地震后许多超市、杂货店呈现出的“王老吉”饮料脱销显然印证了这一点。所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现实情况,与企业的社会形象提升是成正比的。

4. 品牌营销战略。经济转型也意味着要向创新经济、品牌经济转型。经济转型无论是结构调整还是发展方式转换,目的是壮大中国经济实力,培育国际竞争优势,提升国际市场形象。品牌的技术含量、品牌层次、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无疑是其重要体现。美国《商业周刊》刊登了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的排行榜,“可口可乐”以689.5亿美元的品牌价值荣登榜首,充分说明了实施品牌战略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目前,中国产品出口以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比很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品牌还十分缺乏。在2009年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大陆仅有18个品牌入选,远低于美国241个,法国的46个,日本的40个。品牌附加值不是按照其投资额推算的,强势品牌低投入、高收入,所带来的高额利润多倍超出市场平均利润水平。品牌是形象、是信誉、是资产,品牌是衡量企业及其产品社会公信度的尺度,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取决于品牌竞争。从一般意义上讲,产品竞争要经历产量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到品牌竞争,因此,品牌竞争是高层次的竞争。

打造品牌的过程就是把企业的信誉、文化、产品、质量、科技、潜力等重要信息凝炼成一个品牌符号,着力塑造其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使产品随品牌符号走进消费者的心田,并成为市场上人们长期追逐的一种时尚。中国企业只有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才能真正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5. 科技营销战略。转型经济中的企业要具有创新精神,通过不断改进企业生产技术和产品创新获得经营成功。对中国一些基础行业的企业来说,生产技术落后是制约企业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技术落后导致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企业缺乏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开发和技术变革的决策权在企业,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全面打造产品“静销力”,这是经济转型期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例如,“蒙牛”以品质名义加强“中国智造”并深入企业的血液中,呈现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转型趋势,一方面依托高科技,一方面贴近消费者而创新,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也引领中国乳业踏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流通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利用这两大环节。技术创新既可以由企业单独完成,也可以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完成,但是,技术创新过程的完成,是以产品的市场成功为全部标志的。因此就要求做到:第一,企业必须大力加强市场调查和商情研究,导入更精确的消费需求,建立强大的研发队伍,开发与之相应的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品类,以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第二,企业必须理顺研发关键流程,找准市场信息导入口,做好企业内部的研发立项、研发规划、研发评审、新产品试制,确保市场信息能快速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第三,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激励效果显著的研发项目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弘扬尊重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严卫国.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企业谋变之道[EB/OL].news.省略/,2008-08-25.

[2]何佳讯.转型经济与新兴市场背景中的品牌资产问题[J].市场营销导刊,2006,(4):49-51.

[3]刘海潮,李垣.转型经济背景下竞争压力变化对企业战略变化的影响[J].管理工程学报,2006,(1):7-10.

[4]Edward J. Zajac. Changing generic strategies: likelihood, direction and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9,Vol.10(5):413-430.

[5]Edwrad J. Zajac. Modeling the dynamics of strategic fit: a normativeapproach to strategic chang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Vol.21:429-453.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 Enterprise Marketing Strategy Change

Jiang Wenqin

产品经理转正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加工贸易地位作用转型升级一、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不断发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生产国际化日益扩大,加工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从广义上讲,加工贸易是外国的企业(通常是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以投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者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销售。这种跨越国界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成为加工贸易的显著特征。加工贸易同国际投资及国际贸易紧密相连,体现了商品和资本交换的国际化。从狭义上讲,加工贸易是部分国家对来料或进料加工采用海关保税监管的贸易。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较多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为了扩大对外贸易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采取了对来料或进料方式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由海关实行保税监管的办法。狭义的加工贸易是一种比较新的现象,其特点是出口产品中所含有的进口成分比较高,出口国主要投入劳动力对进口零件进行组装。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的外贸事业长足发展,成绩显著,外贸增长迅速,外贸增长率领先于国民经济增长率,按出口贸易额计算,已排到世界第11位,这和加工贸易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日益壮大的加工贸易已经在我过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加工贸易在中国20多年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密切相关,是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1986年。在改革开放中率先产生的“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的贸易方式,是加工贸易的雏形。1980年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者合计仅占4.4%,在整个对外贸易中比重有限。到1986年,进料加工的贸易方式开始崭露头角,与“三来一补”一起作为利用外资和扩大出口的方式之一,二者占全国进出口额的15%,已经占据一席之地。第二阶段:自1987年至1995年。1987年党的十三大以后,以鼓励“进料加工复出口”为主要内容,以海关进口料件保税监管为政策核心,发展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市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在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取得了成功。此后,加工贸易——作为这一贸易方式概括性很强的词汇,于20世纪90年代初应运而生并沿用至今。第三阶段:自1996年至今。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巩固和发展加工贸易取得了巨大成果。加工贸易不仅在吸收外商投资、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和税收方面,而且在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促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中发挥了更大的影响力,加工贸易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2002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48.7%,仍然是最大的贸易方式。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5.3%,加工贸易进口占进口总额的41.4%。同时加工贸易出口额比进口额高出近580亿美元。这说明加工贸易在使用国内原材料、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增加出口值方面发生了显著而积极的变化。此外,在加工贸易中,进料加工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达73%。

(二)目前加工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的加工贸易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是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硕果。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外贸易进出口额,1986年为738.4亿美元,1995年达到2808.5亿美元,2003年更是达到6207.9亿美元,已占国民经济总量的49.62%。实践证明对外贸易在我国GDP中的地位日益增强。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对外开放的政策后,加工贸易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199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首次过半。1999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51.1%。加工贸易已占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并一直保持较高比例。自1996年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超过50%以后,1997年占52.2%,1998年占53.4%,1999年占51.1%。1999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达到1108.7亿美元和735.9亿美元,是1986年56.2亿美元和67.0亿美元的20倍和11倍。2002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3021.7亿美元,比同期增长25.2%,高出全国贸易总体增长速度3.4%,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8.7%。其中加工贸易出口1799.4亿美元,增长22%,进口1222.3亿美元,增长30.1%。累计实现贸易顺差577.1亿美元。(见表)表:加工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额比较年份对外贸易进出总额(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口额(亿美元)比重(%)1987826.5191.8523.219901154.4441.9138.219931957.1806.1741.219962899146550.619993606.51844.651.120026207.93021.648.7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2003年)》

(三)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近年来,加工贸易在开拓国际市场、利用海外需求带动国内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97年我国加工贸易拉动GDP增长约0.84个百分点,2000年1月至6月,加工贸易净出口194亿美元,占同期GDP增加值的4.1%。今后,加工贸易的稳定发展仍将会对即期的经济增长继续发挥与目前水平相近的拉动作用。

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增加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环节不断拓展,仅用静态加工贸易增值系数作参考,增值系数就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1988至1990年间的16.1%提高到1997年的41.9%,2000年1至6月份则达45%,这表明加工贸易带动国内经济发展的作用大大提高了。2、推动了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加工贸易带动了国民经济的配套发展。由于加工技术和国内原材料的限制,加工贸易最初涉及的国内加工装配业务,技术比较简单。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追加投资开办产品配套厂或车间,实现产品配件和工艺的配套成龙。提高了产品本地化的程度和自产比例。以家电、办公设备加工贸易为例,其所用零部件有70%至80%属于境内加工贸易配套产品。另外,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出口中,附加值高的产品比例大幅度提高,使其对国内配套需求的带动作用也明显增强。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出口一直大于进口,且出口与进口的差值逐年大幅度增加。进料加工进出口差额的增加直接反映了加工出口带动的内需量(包括国内配套的原材料、零部件及除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外的其它生产消费)的迅速扩大。1990年外

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进口差额总计为6.27亿美元,到1995年为47.68亿美元,1999年的达188.78亿美元,是1990年的30倍。据初步计算,减去材料加工企业的利润和企业除原材料、零部件以外的其它生产消费,则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实际使用的国内配套原材料、零部件价值:1990年约为5.3亿美元,1995年约为40亿美元,1999年为160.46亿美元,是1990年的30倍。3、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由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产业升级与转移步伐加快,发达国家正在将大量成熟的中间性技术乃至某些高新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通过完善加工贸易政策,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大机遇,大大加快了我国总体产业升级以及工业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发展加工贸易最初是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开始的,这适应了我国劳动力丰富的、就业压力大的状况。目前,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是加工贸易出口的主要部分,但与十几年前相比,产品的规格和品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加工贸易出口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大大提高,这反映利用外资和加工贸易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制造业、加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已从纺织、轻工制成品为主转变为以机电出口为主。4、加工贸易是利用外资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贸易和投资是连成一体、不可分割的。应当看到,我国加工贸易已不仅仅是一种贸易行为,更重要的是它与利用外资相联系,是我国参与国际化生产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制定加工贸易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事实证明这一政策是正确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分析,从事加工贸易的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力军。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为45.39亿美元和526.73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总额的67.2%和71.6%。1999年从事加工贸易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值已占全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得72.9%,比1998年增长8.32%。从总体上看,外资经营的加工贸易分别约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的90%,加工贸易的发展既是我国吸收外资取得重大成就的体现,也是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内容。5、增加就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我国的加工贸易项目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商在我国开展加工贸易也正是看中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通过开展加工贸易,不仅使当地的大量劳动力得到安排,而且还从内地接收了许多劳动力,为增加就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开展加工贸易20多年,加工贸易企业为我国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外向型管理人才和技术管理人员。通过加工贸易,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素质,丰富了企业管理经验,尤其是通过开展加工贸易业务,把原来的许多青年农民培养成了具备生产经营能力的工人,他们回乡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二、加工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一,加工贸易的发展造成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的现状,致使我国外贸出口缺乏持续增长的潜力。当前我国外贸依存度非常高,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传统加工贸易是典型的大进大出模式,并且这种传统的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我国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中,相当大的成分是由进出口数量扩张构成的,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局面。在推进市场开放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过程中,中国经济以及出口本身很难承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冲击而保持稳定增长。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绝对地位,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工贸易发展的优劣决定着我国整个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我国的加工贸易仍处于传统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尤其是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下,导致我国整个对外贸易出口缺乏增长潜力,发展后劲不足。第二,冲击了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不利于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传统加工贸易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两头在外和大进大出,因此传统加工贸易的大规模发展,必然要大量进口原料,这给我国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受到阻碍。而一国的原材料工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原材料工业的落后将最终损害整个工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加工贸易是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台阶,发展加工贸易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充分利用其波及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在我国加工贸易未能起到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我国传统加工贸易是典型的大进大出模式,原材料与零部件从国际市场上来,产成品到国际市场上去,而在国内只进行简单的加工装配,产业链条短,因而使得加工贸易对国内其它产业缺乏前向和后向的带动作用,尤其是对中上游产业,如原材料工业等基础产业的带动作用小。而在我国产业结构中,中上游产业一直是我国的瓶颈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因此加工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没有大规模地、有效地带动基础产业的改造和进步,产业结构没得到应有的优化和升级。加工贸易是以外商投资企业为经营主体的格局,它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工贸易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但在加工贸易特别是来料加工中,外商投资企业完全掌握市场和销售渠道,严密控制关键技术,把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能力大多留在境外,而中方只参与简单的加工装配环节。此外,还有些外商投资企业甚至将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重的工业转移到我国生产,给我国的环境带来灾害性的后果。此外,加工贸易以外商投资企业而非国有企业为经营主体的格局,造成我国原有的大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也延滞了整个加工贸易的升级和国内配套程度的提高,从而延缓了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带动作用。第三,加剧国际间的贸易摩擦。当前传统加工贸易的发展已成为造成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主要因素之一。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按照国际原产地的统计原则,加工贸易中大量为其它国家和地区加工的产品再出口,扩大了统计上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增加了贸易摩擦,据海关统计,我国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约70%是通过香港地区成交,由香港转口。我国出口货物在香港特区的增加值,也被美欧等国统计为从中国进口,势必扩大其来自中国的进口额和对我国的贸易逆差,加剧双边贸易摩擦。我国加工贸易产品出口的数量过多且价格过低,导致最近几年外国对华反倾销案件明显增加。到2000年底,已经有29个国家(地区)对华输出产品提起反倾销,共达412起,金额达到数百亿美元。

第四,加工贸易走私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加工贸易走私给我国外贸和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一方面导致国家应征税款的大量流失,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扰乱了正常的对外经济贸易秩序,冲击了国内市场,特别是敏感商品走私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的供求平衡,直接冲击国内一些支柱行业和民族工业,造成极大危害。此外,加工贸易的走私现象还极易造成社会腐败的滋生。三、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改变外贸依存度过高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需要对加工贸易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且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外部条件;我国在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中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也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内部条件。政府可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探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一)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努力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目前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点,跨国公司开始将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向外转移,国内企业可以加强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不仅把加工贸易作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更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要从引用外资为主转化为引用外资与对外投资齐头并进的新思路。政府要出台支持研发机构开展加工贸易的监管模式和更加积极的出料加工产业引导政策,在承接境外高端产业转进的同时,将我国的饱和产业向境外转出,使加工贸易由单向转移向双向转移升级。

(二)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积极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第一,要处理好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要通过对加工贸易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加工程度,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增强国内配套能力,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

第二,是要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鼓励东部地区发展空间较小、已趋饱和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逐渐向中部地区转移,并辐射至西部地区,带动中西部的发展。政府在“梯次转移”中要体现区域间的政策落差,给予不同地区以不同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

第三,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引资量质并举的关系。吸引外资加快向有条件地区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加强加工贸易的产业分类评估,明确细化限制类、禁止类的商品目录,引入企业准入机制,通过政策上的落差,有效地将资金和资源引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同时,政府在给予政策优惠之外,还可给予高新技术行业、高附加值加工贸易企业管理上的优惠,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点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式。

(三)主动突破传统监管理念,创新引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传统监管理念认为,经营加工贸易的企业应当具备生产能力,否则不得开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应以有形物质为监管对象,无形知识产权的生产不能成为加工贸易监管对象。在这看似合理的理论基础上制定的加工贸易产业政策,已严重不适应当前产业垂直分工引起的产业链环节外包化的加工贸易发展趋势,如不加以调整必将严重制约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无论是高端产业还是传统产业,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产业链上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环节蕴涵的附加值最大,因此在国际分工中也是各国争夺的焦点。我国在国际分工中要摆脱单纯制造业基地的不利境地,就必须调整加工贸易监管制度,创造一切条件使产业链“上伸下延”,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当企业的产业链有效延长,产业层级向高端推进的时候,政府部门管理职能必须及时从平面监管向立体监管跃升。

(四)重视社会责任标准,协调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目前,欧美国家正在积极强制推行SA8000标准认证。这个被称为“社会责任认证”的标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如果企业没有取得认证或者存在违反标准要求的行为,就会被停单、撤单,它们的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美市场,这对我国广大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要求企业在加工贸易备案环节贯彻社会责任标准采取不同措施,也为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五)提高加工增值含量,共同助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竞

争激烈,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相应削薄,有的企业甚至已处在亏损边缘,加工贸易制造环节中的增值含量有不断降低的趋势。为此,政府要通过完善监管机制,抵御监管风险。如制定加工贸易准入规则,通过“控制增量”来“提高水平”,将不符合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逐步淘汰出局;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对企业出现加工增值含量降低的情况及时作出反应,进行客观分析;完善进出口金额“倒挂”手册保税料件的内销补税审价机制,防止国家税收流失。在对加工增值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出备的法律监管体系,指导海关、国税、外汇管理等部门加强对加工贸易的联合监管,促进守法企业转型升级,对心存侥幸的违规企业加大打击力度。

产品经理转正工作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3-0099-02

一、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运用范围及条件

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不需要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企业。按步骤及工艺路线设置成本明细账,分别成本项目归集各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为了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各步骤不计算各步骤生产加工的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道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以及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出该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管理粗放简单,生产各步骤不强调经济责任,核算方式较为简化的企业,在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企较多采用该法。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的责权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车间的成本指标考核,必然要求各车间要计算半成品成本。所以,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小,企业更多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笔者以某煤炭综采装备制造企业为例,其主要生产液压支架等矿用设备,属于典型的机械制造行业。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生产工艺复杂,生产加工路线及步骤多,生产周期较长。产品需经过下料、铸造、锻造、铆焊、机加工、热处理、打磨抛丸、喷漆、装配等生产步骤。产品成本计算多年来一直沿用平行结转分步法,以合同订单为成本计算对象,根据工艺路线和生产步骤设置各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人员及产品明细账,车间核算本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及产品应确定的成本份额。每月月终各车间成本员将本步骤计算确定的产品成本平行转出,厂部汇总计算出产成品成本。

由于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能提供半成品成本资料,影响该企业进一步开展工厂内部经济核算工作。平行结转分步法明显的缺点是产品的实物流转与成本相分离,影响在产品清查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管理对成本核算的要求。

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

(一)优点

1.各车间即各步骤互不影响,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各步骤不必考虑耗用其他步骤的成本影响,独立完成本步骤的成本核算工作。

2.各车间即各步骤能按成本报表要求,直接提供按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资料和信息,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二)缺点和弊端

1.产品的实物流转与成本相分离、相脱节,不利于实物的管理和责任的划分。在产品费用不随实物转出而结转,不按实物所在地登记,而按其发生地点登记,不能为各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信息。

2.各步骤不提供本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信息,不利于企业内部结算工作的开展。

3.各步骤的成本不包括所耗上道工序成本,不能全面反映该步骤生产耗用水平。

4.在产品存在广义和狭义的概念,需要核算人员正确区分。狭义的产品指本步骤处在加工中的产品。广义在产品不仅包括各步骤正处于加工状态的产品,也包括各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或转移到以后各步骤待进一步加工的产品。

三、逐步结转分步法的运用及优点

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生产步骤的先后顺序,逐步计算各步骤各产品的半成品成本,各步骤完工转出的半成品成本,从各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转出,成本随实物的转移而计入到下一步骤各该产品成本中,直至最后步骤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方法。即从第一步骤开始,先计算该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并转入第二步骤,第二步骤再加上本步骤的生产费用,计算出第二步骤半成品成本,再转入第三步骤,依顺序类推,直到最后步骤算出完工产品成本。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特点是半成本随着实物的转移而转移,各步骤成本明细账反映的是本步骤的产品成本,即狭义的产品成本。账实一致,反映本步骤在产品实际占用的资金。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点:

1.实物流与资金流(价值流)相一致。产品成本随着实物转移而结转,客观反映了产品价值形成和资金耗费的过程。成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有利于实物流转的跟踪并掌握生产进度,有利于在产品的清查工作和经济责任的划分,有利于保护企业财产安全。

2.逐步结转分步法,有利于企业采用不同的内部管理模式。逐步结转分步法能够提供各步骤半成品的成本信息,便于分析和考核企业成本计划和产品定额的执行情况。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是企业制定内部产品价格,实行内部核算和考核的基础依据。为企业内部管理按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划分后的核算及考核,提供了成本资料。

3.逐步结转分步法,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逐步结转分步法能为企业提供各道工序的半成品成本数据,对废品损失价值的认定、丢失半成品价值的认定提供成本资料。为企业不断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提供支持和保证。

4.适应现代精细化管理的需要。现代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对内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成本的不断优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对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客观要求提供准确详细的成本信息,逐步结转法分步法能够满足其需要。

四、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应具备的条件

1.健全完善的基础管理工作。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做好各项经济业务原始凭证的记录、审核、保管工作。加强计量验收工作,梳理业务流程,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夯实管理基础。

2.科学合理的定额。定额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依据。企业应当制定产品消耗定额,工程技术人员和人力资源等部门应结合产品设计图纸要求及工艺规程、设备工具、员工技术熟练程度等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的材料和工时定额,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补充完善和修订。

3.运用计算机管理。计算机运用正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软件的开发及运用为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现代企业多数采用ERP系统,即企业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产品经理转正工作总结篇(10)

员工转正工作总结模板1从20--年11月30日入司已经三个月时间,在此期间公司领导和同事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给予我很多帮助。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刚上线阶段,通过日常工作学习自己对客户服务中心建设和客户服务有了更高的认知,同时积极与领导和同事进行沟通,尽快的融入了--证券这个集体。

在试用期阶段自己主要负责完成以下工作:

1、由于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的客户服务平台正处于开发阶段自己进入公司,利用之前的工作经验自己首先提出客户服务平台功能需求,在20--年12月--日和12月22日组织总部和营业部客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客户服务平台进行测试,同时将测试结果及时反馈给金正公司工作人员,并且与金正公司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商讨对客户服务平台的功能完善,并于20--年1月--日完成功能完善建议提交金正工作人员。

2、负责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质检管理办法编辑,并且协助完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制定及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规范用语编辑,完善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制度体系建设。

3、每月定时对总部和营业部客户服务中心话务进行抽查质检,并且将话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发送给各相关工作人员,并对质检问题进行沟通,同时每月提交客户服务中心质检月报,通过此项工作来提高客户服务中心服务水平。

4、从20--年1月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服务平台坐席系统上线之后,开始接听客户咨询电话,通过在接听客户电话过程中来促进业务知识的学习,同时提高自身客户服务意识。

5、每日组织客户服务中心人员的晨会,通过晨会来了解当时市场资讯,共同学习每日疑难业务知识和新业务知识,同时学习公司近期工作任务与重点。

6、针对客户服务中心工作流程和标准使用语及相关工作对北京营业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了解客户服务中心工作流程和提高服务认知。

7、在总部和营业部客户服务平台坐席系统上线之后,指导营业部通过坐席系统完成新客户回访工作,并且及时解决营业部外呼人员在外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8、根据公司领导要求同时为了加强公司各部门业务相通,每日收市后负责搜集整理当日疑难业务,并且每周将疑难业务汇总发送总部经纪业务部各位领导和各营业部客服主管。

通过以上工作任务的完成自己发现在很多方面仍然需要改进:

1、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不断的接听客户咨询电话过程中发现对于公司很多业务知识方面自己仍然需要加强学习,从而才能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

2、加强团队沟通协作,加入新的集体之后,并且在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建设阶段必须很好与领导和同事沟通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与完成,尤其根据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发展目标,积极加强与各营业部客服主管的沟通。

3、对于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建设阶段,应该利用自己之前的工作经验与客户服务中心运营管理的认知加强创新能力,寻找合适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建设的方式方法。

在正式成为--证券的一员之后,我根据试用期发现的不足认真改进,同时积极完成公司领导分配的`任务工作,对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作出自己的努力。按期完成总部和各营业部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服务平台坐席系统的上线工作,认真协助公司各营业部客户服务中心的上线工作,同时认真协助完成对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制度建设,而且加强对自己今后负责的客户服务中心呼入组的团队建设管理,积极主动配合领导和同事开展各项工作。

员工转正工作总结模板2各位领导:

我是陈亚军,20--年7月29日进入公司业务部。第一次是河南山西最喜欢的业务经理。转眼间我来公司快三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一个对家具行业的生活一无所知的年轻人,通过不断向公司领导和同事学习,结合自己的感受,变成了一名合格优秀的企业经理。现在业务工作已经明确。在公司提供的广阔平台下,我们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断进步,为公司尽最大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与公司共同发展和成长,我们在此强调确认申请。以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来解释:

一、工作总结报告

1、在职培训:本人从入职开始,通过了培训组专业严谨的培训,包括:企业文化培训、新国标培训、市场考察、工厂学习、样板间培训。让我对恒大梅森美儿童家具王国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公司的企业文化、品牌知识、产品知识(生产工艺、流程、材料、油漆、五金等)上为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新国标知识,竞争产品信息,套件知识。并曾通过培训组设计的企业文化考试和新国标考试。我为以后的出差做了很大的帮助。

2、入职培训后有两个区别,分别是河南和山西。

这两次出差总结如下:

出差前工作:出差前,先写好出差申请,明确这次出差的目的地和目的。如果有客户,可以先和他们约定时间地点,可以提前了解出差城市的门店和经济实体分布情况,准备好行李、公司产品宣传资料、产品资料、名片。

了解市场信息:到达目的地前后,可以通过网上信息,火车上的同行业人士或本地人,出租车司机,酒店老板,超市服务员,酒店服务员,了解当地的经济主体,消费能力,房价,人文,特色,店铺分布,新楼,店铺等信息。

开拓市场:到店后,先了解里面的品牌信息,再从下往上看。然后去招商部,找招商部经理了解房租,历史,消费水平定位,哪些品牌卖的好,是否有客户对儿童品牌感兴趣,这些品牌的优缺点,尽可能从他们身上挖掘出有利信息和客户信息。拜访一个又一个。参观期间,可以先向导购员介绍自己的身份、公司品牌、品牌市场影响力。通过与导购沟通获取一些市场信息和客户信息。比如在这个商场里,哪些品牌卖得好,哪些品牌占领了主流消费市场,你也可以随意得到这些品牌的老板或者经理的名字,这样在逛这些品牌的时候就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有时候遇到老板,在沟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个老板得到一些其他品牌老板的信息。可以点到即止的到达信息,了解一些整个商城在访问时可能会做的喜欢的经销商的信息会容易很多。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可以以公司其他地方或其他品牌的成功案例为引子,引导客户了解品牌,了解其他客户是如何盈利的。对于感兴趣的客户,您可以通过电话跟进,稍后再访问。对于拿到客户号的,先打电话,晚上再回去整理意向客户信息,位置,品牌,店铺,实力。共开发12个城市(河南:驻马店、漯河、商丘、永城、禹州、泰康、淮阳、舞阳、鄢陵、汝州、宝丰、襄城),意向客户2个,重点客户20多个,有效客户数据150多个。

配售:第二趟完成三个配售,分别是登封市、太原巨然昆泽店、春田店。从以下几个方面熟悉整个安置工作流程:

1、提前准备好平面图和珠宝清单

2、检查装修工作

3、根据图纸分配货物

4、单独列出附件

5、在一个套房和一个套房内设置装饰品和窗帘

6、贴即贴,地贴,书柜,旗子等。

7、清理场地后铺地毯

导购培训:参加了宋风在登封市最喜欢的培训和甘祥龙在太原的综合培训。基本内容分为:企业文化、产品知识、销售演讲、应对技巧、竞争产品分析。从中受益匪浅,然后结合自己,总结出一套自己今后系统的导购培训方法

维护:第二次出差,这方面信息不全面。一方面要站在公司的立场处理经销商的各种问题,一切都要在维护公司利益的前提下,尽量从经销商的角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果店铺销售不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店铺管理,氛围和清洁2。

导购激情,专业知识,销售演讲

3、掌握竞争产品的信息

4、做活动

5、市场信息

6品牌推广和儿童组织合作。永远站在经销商的角度思考,为他做实事。

活动:参加了公司在东莞举办的一次活动培训,从中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如何计划一项活动以及如何成功:完成活动的6个步骤:

1、梦想:从公司和经销商的利益出发,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然后从每个经销商的梦想出发,目的是增加销量

2、目标: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并精心安排时间

员工转正工作总结模板3我从入职至今已近三个月了,这三个月里,在领导和同事及师傅的帮助下,我对我们工艺员的工作有了较深的了解。又经过公司的专业培训,使我认同了我们--以“共同目标、共同创业、共同利益、共同发展”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及公司和车间各项规章制度。以下是我的工作总结。

一、对自身职责的认识

我认为我们工艺员的工作首先就是要做好对设备的深度了解,及时排除生产故障,保障生产连续优质高效及有效进行。对我们车间里的《工艺员操作规程》一定要熟记于心,包括我们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灌注系统、螺杆挤出机、开停机操作都要烂熟于心,只有这样我们工作时候才能得心应手,也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生产时候出现的问题,保障高效优质地生产。

只有我们的产品质量和产量上有了保证,我们--有限公司也能够健康稳步的发展了。在车间学习和工作虽说是比较辛苦的,劳动强度且不说,光是倒班生活已让很多刚刚走出校园、迈进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很不适应,身边也时时传来新员工培训时期结识的朋友辞职的消息,而我们这个时候更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潜心学习,为自己在公司发展积蓄能量。

二、学习方面

细算来,我在车间里面学习和工作时间并不长,工作后,领导也时常督促我学习和工作,也告诫我转正时间将近,需要抓紧时间补习和学习知识。对于我个人来说,回到工作岗位时候我也是很清楚地认识到我所面临的问题的,我必须尽快在车间里面成长起来、独立起来,能够在日后遇到故障和生产问题时候处理事情游刃有余。当然我也很认真地工作和学习,回到公司我积极地询问师傅和其他同事生产和设备方面的知识,认真对待上级交给我的每一件事,争取做好,并且做得漂亮、美满。

在业余时间,也经常翻阅《工艺员操作规程》,争取将这些知识烂熟于心,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有效地应用出来。我自认为在这一个半月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表现的还算不错,不过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并加强对自己学习和工作方面的要求,在班组同事之间做好联络,维系和谐的工作关系,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帮忙帮助,做到真真正正的融入--大家庭。

三、工作心得

我认为身为工艺员的我们面对我们的工作时候,首先要端正我们的心态。我们是一名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今后有更多的挫折和困难等待我们,而我们当下所面临的困难也仅仅是我们成长路上“长风破浪”中小小的开始,只有我们端正心态,沉着面对才能坦然面对;我们身为工艺员,工艺员的素质和工作状态是直接关系到公司产品质量的,而且在工作中我们能够学习到很多知识。

我们在工作时候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工作定位,学习工艺操作并将之应用于工作中,努力做好产品质量我们把关、我们负责;我们工作一定要有远见,我们不能把它仅仅看成一份工作,而是要把它看成一个平台,一个机遇。--集团是一个拥有很强实力的平台,我们要依靠这个平台成才自己。我们--是一个新兴企业,还有很广阔的市场和潜力等着我们来开发和拓展,我们要用产品的质量和声望去说话,让市场去评估;我们一定要正确树立好我们作为公司的一个员工的价值观,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自身的利益和发展。

要常常思考我们为公司做了什么,再去考虑公司会给予我们什么。现阶段的我们主要是以学习为主,我们要多听多看多学,而不是去抱怨,去申诉。一个企业的运营都是经过一番周密的计算,我们要相信付出总有回报,而不是为了回报才去付出。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去付出,而不是被人监督着胁迫着去工作。

在--集团的三个月是我人生中又一个新的开始,我将以我最大的热情和努力去奉献--,忠诚--,实现与--的共同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工作,一定不会辜负领导寄予的厚望。

员工转正工作总结模板4本人于20--年-月正式加入公司,在这之前--是我前公司的客户之一。时间如梭,昨日收到公司人力部门的邮件提醒我申请转正,回顾这半年来的工作,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半年来的学习与工作,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试用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在销售的团队中业务人员永远是冲在第一线的,而我所要负责的工作就是在后方给他们强有力的支援和协助,由我来负责的工作内容主要这么几项,按我心中的次重点划分:

1、业务人员每月的日常费用报销,这是每月工作的重中之重,--部在全国各地都遍布着渠道销售经理,每月几十号兄弟姐妹的报销收据将快递到我这里统一整理、粘贴、填报销单、审核单据合格性,报批,直至最终与业务人员核对报销款。

这项工作并不难,在这方面我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唯一的小不同是各公司对于费用处理都有自己的方式,大同小异,前期有些地方做的不到位,经过与导师和相关部门的沟通,现在这部分工作已经熟悉可独立完成。

2、及时了解--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作为--企业,土地交付是重中之重。由于--的拆迁和我公司开发进度有密切关联,为了早日取得土地,公司成立土地交付工作小组。我作小组成员之一,利用一切有利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到--、--拆迁办等单位,积极和有关人员交流、沟通,及时将所了解的拆迁信息、工作进度、问题反馈到总经理室,公司领导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了--及拆迁工作的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安排交付工作。

3、商激活奖励的复核,公司业务的模式,签约一代和联盟商,对于每月完成提货任务的商和联盟商将给予一部分的奖励,此奖励以返利的形式出现,每月商务人员会在系统中调出数据,并根据奖励标准计算奖励,我所负责的工作即将商务人员提供的奖励清单邮件给各办经理进行核对,并收集反馈意见,本人在此属于桥梁纽带的作用。

在此提出建议,建议公司的系统研发部门继续优化改良系统,因在系统使用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数据当日和他日查询不一致的情况,对于客户来说数据前后不一会给造成不良的影响。

4、窜货以及业务经理激活增长奖励的核算,这部分也是对商和业务经理工作的一种督促,在系统中调出数据,按核算标准列表,后交相关人员核对,最终报批。

5、办事处行政预算审核,每月根据年初的行政预算分解预算表提交各办事处做预算,收集预算表签批,每月做费用报销以备查用,严禁超预算报销。

6、切实抓好公司的福利、企业管理的日常工作。

按照预算审批制度,组织落实公司办公设施、宿舍用品、劳保福利等商品的采购、调配和实物管理工作。办公室装修完毕后,在-月份按照审批权限完成了购置办公用品、通讯、复印机、电脑等设备的配置工作。切实做好公司司通讯费、招待费、水电费、车辆使用及馈赠品登记手续,严格按照程序核定使用标准;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在学习上、工作上取得了新的进步,但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理论知识水平还比较低,现代办公技能还不强。今后,我一定认真克服缺点,发扬成绩。由于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而自己的学识、能力和阅历与其任职都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总不敢掉以轻心,总在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这样下来感觉自己半年来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员工转正工作总结模板5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给我从事这份工作的机会。弹指一挥间,我来--已经两个多月了。两个多月的工作实践,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关怀和指导下,我慢慢适应了工作环境,完全进入了工作角色。这段时间,我通过不懈的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一定得进步,现将我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心存感激,努力工作。

来--之前,我的心是忐忑不安的,害怕自己适应不了陌生的工作环境,更怕自己胜任不了需要做的工作。报到第一天,主任向我详细说明了我的工作内容,并请相关同事带我,这让我心里有了些底,可等我将工作内容分类理顺后,发现工作内容多而杂,我再次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带着一份忐忑,一份怀疑,加上自己的努力,我渡过了忙碌而繁乱的过渡期,从一开始不知如何转接电话到现在可以背出各个电话的分机号;从复印文件搞不清楚正反到现在可以顺利解决复印机、打印机出现的小故障;从不知档案如何分类到可以将各类档案分清建立电子档;从一开始的工作杂乱无章,搞不清楚工作的轻重缓急到现在的“一切心中有数,按计划完成”等,我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成长。这个过程中,我得到各位领导的关怀与支持,得到各位同事的帮助与鼓励,心里真的很温暖,很感激,我唯有将这份感激之情投入到更努力的工作中,才能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才能更好的回报公司。

二、心里转变,做--人。

工作两个多月了,我感觉自己最大的进步就是个人心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的人生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如果将人生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那我觉得应该是成长、上学、工作、退休。因此在我的人生字典里,工作自然是一个新的篇章,第一份工作对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之前虽然有个一份八个月工作经验的工作,但因为没有签劳动合同,没有社保等,即使自己是天天在上班,我自我感觉也是没有归属感,不觉得自己有一份工作。因此和那份工作相比,来到--,我有了一种员工归属感,这里会和我签正式的劳动合同,会帮我交社保,会安排我去体检,会安排我工作餐等,尽管这在一个正规公司来说应该都是最基本的,可我因为有先前的经历,所以这一切对我都成了极大的恩惠。因此我会将--的这份工作当做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当然我不会抹去先前那份工作中我所获得的工作经验。有着这样的一种转变,我带着一颗感恩之心来上班,来融入--这个大家庭,感受--的文化,准备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

三、学无止境,自我完善。

产品经理转正工作总结篇(11)

员工转正工作总结模板1从20--年11月30日入司已经三个月时间,在此期间公司领导和同事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给予我很多帮助。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刚上线阶段,通过日常工作学习自己对客户服务中心建设和客户服务有了更高的认知,同时积极与领导和同事进行沟通,尽快的融入了--证券这个集体。

在试用期阶段自己主要负责完成以下工作:

1、由于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的客户服务平台正处于开发阶段自己进入公司,利用之前的工作经验自己首先提出客户服务平台功能需求,在20--年12月--日和12月22日组织总部和营业部客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客户服务平台进行测试,同时将测试结果及时反馈给金正公司工作人员,并且与金正公司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商讨对客户服务平台的功能完善,并于20--年1月--日完成功能完善建议提交金正工作人员。

2、负责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质检管理办法编辑,并且协助完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制定及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规范用语编辑,完善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制度体系建设。

3、每月定时对总部和营业部客户服务中心话务进行抽查质检,并且将话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发送给各相关工作人员,并对质检问题进行沟通,同时每月提交客户服务中心质检月报,通过此项工作来提高客户服务中心服务水平。

4、从20--年1月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服务平台坐席系统上线之后,开始接听客户咨询电话,通过在接听客户电话过程中来促进业务知识的学习,同时提高自身客户服务意识。

5、每日组织客户服务中心人员的晨会,通过晨会来了解当时市场资讯,共同学习每日疑难业务知识和新业务知识,同时学习公司近期工作任务与重点。

6、针对客户服务中心工作流程和标准使用语及相关工作对北京营业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了解客户服务中心工作流程和提高服务认知。

7、在总部和营业部客户服务平台坐席系统上线之后,指导营业部通过坐席系统完成新客户回访工作,并且及时解决营业部外呼人员在外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8、根据公司领导要求同时为了加强公司各部门业务相通,每日收市后负责搜集整理当日疑难业务,并且每周将疑难业务汇总发送总部经纪业务部各位领导和各营业部客服主管。

通过以上工作任务的完成自己发现在很多方面仍然需要改进:

1、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不断的接听客户咨询电话过程中发现对于公司很多业务知识方面自己仍然需要加强学习,从而才能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

2、加强团队沟通协作,加入新的集体之后,并且在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建设阶段必须很好与领导和同事沟通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与完成,尤其根据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发展目标,积极加强与各营业部客服主管的沟通。

3、对于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建设阶段,应该利用自己之前的工作经验与客户服务中心运营管理的认知加强创新能力,寻找合适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建设的方式方法。

在正式成为--证券的一员之后,我根据试用期发现的不足认真改进,同时积极完成公司领导分配的`任务工作,对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作出自己的努力。按期完成总部和各营业部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服务平台坐席系统的上线工作,认真协助公司各营业部客户服务中心的上线工作,同时认真协助完成对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制度建设,而且加强对自己今后负责的客户服务中心呼入组的团队建设管理,积极主动配合领导和同事开展各项工作。

员工转正工作总结模板2各位领导:

我是陈亚军,20--年7月29日进入公司业务部。第一次是河南山西最喜欢的业务经理。转眼间我来公司快三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一个对家具行业的生活一无所知的年轻人,通过不断向公司领导和同事学习,结合自己的感受,变成了一名合格优秀的企业经理。现在业务工作已经明确。在公司提供的广阔平台下,我们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断进步,为公司尽最大的责任和义务。为了与公司共同发展和成长,我们在此强调确认申请。以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来解释:

一、工作总结报告

1、在职培训:本人从入职开始,通过了培训组专业严谨的培训,包括:企业文化培训、新国标培训、市场考察、工厂学习、样板间培训。让我对恒大梅森美儿童家具王国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公司的企业文化、品牌知识、产品知识(生产工艺、流程、材料、油漆、五金等)上为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新国标知识,竞争产品信息,套件知识。并曾通过培训组设计的企业文化考试和新国标考试。我为以后的出差做了很大的帮助。

2、入职培训后有两个区别,分别是河南和山西。

这两次出差总结如下:

出差前工作:出差前,先写好出差申请,明确这次出差的目的地和目的。如果有客户,可以先和他们约定时间地点,可以提前了解出差城市的门店和经济实体分布情况,准备好行李、公司产品宣传资料、产品资料、名片。

了解市场信息:到达目的地前后,可以通过网上信息,火车上的同行业人士或本地人,出租车司机,酒店老板,超市服务员,酒店服务员,了解当地的经济主体,消费能力,房价,人文,特色,店铺分布,新楼,店铺等信息。

开拓市场:到店后,先了解里面的品牌信息,再从下往上看。然后去招商部,找招商部经理了解房租,历史,消费水平定位,哪些品牌卖的好,是否有客户对儿童品牌感兴趣,这些品牌的优缺点,尽可能从他们身上挖掘出有利信息和客户信息。拜访一个又一个。参观期间,可以先向导购员介绍自己的身份、公司品牌、品牌市场影响力。通过与导购沟通获取一些市场信息和客户信息。比如在这个商场里,哪些品牌卖得好,哪些品牌占领了主流消费市场,你也可以随意得到这些品牌的老板或者经理的名字,这样在逛这些品牌的时候就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有时候遇到老板,在沟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个老板得到一些其他品牌老板的信息。可以点到即止的到达信息,了解一些整个商城在访问时可能会做的喜欢的经销商的信息会容易很多。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可以以公司其他地方或其他品牌的成功案例为引子,引导客户了解品牌,了解其他客户是如何盈利的。对于感兴趣的客户,您可以通过电话跟进,稍后再访问。对于拿到客户号的,先打电话,晚上再回去整理意向客户信息,位置,品牌,店铺,实力。共开发12个城市(河南:驻马店、漯河、商丘、永城、禹州、泰康、淮阳、舞阳、鄢陵、汝州、宝丰、襄城),意向客户2个,重点客户20多个,有效客户数据150多个。

配售:第二趟完成三个配售,分别是登封市、太原巨然昆泽店、春田店。从以下几个方面熟悉整个安置工作流程:

1、提前准备好平面图和珠宝清单

2、检查装修工作

3、根据图纸分配货物

4、单独列出附件

5、在一个套房和一个套房内设置装饰品和窗帘

6、贴即贴,地贴,书柜,旗子等。

7、清理场地后铺地毯

导购培训:参加了宋风在登封市最喜欢的培训和甘祥龙在太原的综合培训。基本内容分为:企业文化、产品知识、销售演讲、应对技巧、竞争产品分析。从中受益匪浅,然后结合自己,总结出一套自己今后系统的导购培训方法

维护:第二次出差,这方面信息不全面。一方面要站在公司的立场处理经销商的各种问题,一切都要在维护公司利益的前提下,尽量从经销商的角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果店铺销售不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店铺管理,氛围和清洁2。

导购激情,专业知识,销售演讲

3、掌握竞争产品的信息

4、做活动

5、市场信息

6品牌推广和儿童组织合作。永远站在经销商的角度思考,为他做实事。

活动:参加了公司在东莞举办的一次活动培训,从中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如何计划一项活动以及如何成功:完成活动的6个步骤:

1、梦想:从公司和经销商的利益出发,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然后从每个经销商的梦想出发,目的是增加销量

2、目标: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并精心安排时间

员工转正工作总结模板3我从入职至今已近三个月了,这三个月里,在领导和同事及师傅的帮助下,我对我们工艺员的工作有了较深的了解。又经过公司的专业培训,使我认同了我们--以“共同目标、共同创业、共同利益、共同发展”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及公司和车间各项规章制度。以下是我的工作总结。

一、对自身职责的认识

我认为我们工艺员的工作首先就是要做好对设备的深度了解,及时排除生产故障,保障生产连续优质高效及有效进行。对我们车间里的《工艺员操作规程》一定要熟记于心,包括我们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灌注系统、螺杆挤出机、开停机操作都要烂熟于心,只有这样我们工作时候才能得心应手,也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生产时候出现的问题,保障高效优质地生产。

只有我们的产品质量和产量上有了保证,我们--有限公司也能够健康稳步的发展了。在车间学习和工作虽说是比较辛苦的,劳动强度且不说,光是倒班生活已让很多刚刚走出校园、迈进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很不适应,身边也时时传来新员工培训时期结识的朋友辞职的消息,而我们这个时候更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潜心学习,为自己在公司发展积蓄能量。

二、学习方面

细算来,我在车间里面学习和工作时间并不长,工作后,领导也时常督促我学习和工作,也告诫我转正时间将近,需要抓紧时间补习和学习知识。对于我个人来说,回到工作岗位时候我也是很清楚地认识到我所面临的问题的,我必须尽快在车间里面成长起来、独立起来,能够在日后遇到故障和生产问题时候处理事情游刃有余。当然我也很认真地工作和学习,回到公司我积极地询问师傅和其他同事生产和设备方面的知识,认真对待上级交给我的每一件事,争取做好,并且做得漂亮、美满。

在业余时间,也经常翻阅《工艺员操作规程》,争取将这些知识烂熟于心,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有效地应用出来。我自认为在这一个半月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表现的还算不错,不过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并加强对自己学习和工作方面的要求,在班组同事之间做好联络,维系和谐的工作关系,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帮忙帮助,做到真真正正的融入--大家庭。

三、工作心得

我认为身为工艺员的我们面对我们的工作时候,首先要端正我们的心态。我们是一名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今后有更多的挫折和困难等待我们,而我们当下所面临的困难也仅仅是我们成长路上“长风破浪”中小小的开始,只有我们端正心态,沉着面对才能坦然面对;我们身为工艺员,工艺员的素质和工作状态是直接关系到公司产品质量的,而且在工作中我们能够学习到很多知识。

我们在工作时候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工作定位,学习工艺操作并将之应用于工作中,努力做好产品质量我们把关、我们负责;我们工作一定要有远见,我们不能把它仅仅看成一份工作,而是要把它看成一个平台,一个机遇。--集团是一个拥有很强实力的平台,我们要依靠这个平台成才自己。我们--是一个新兴企业,还有很广阔的市场和潜力等着我们来开发和拓展,我们要用产品的质量和声望去说话,让市场去评估;我们一定要正确树立好我们作为公司的一个员工的价值观,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自身的利益和发展。

要常常思考我们为公司做了什么,再去考虑公司会给予我们什么。现阶段的我们主要是以学习为主,我们要多听多看多学,而不是去抱怨,去申诉。一个企业的运营都是经过一番周密的计算,我们要相信付出总有回报,而不是为了回报才去付出。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去付出,而不是被人监督着胁迫着去工作。

在--集团的三个月是我人生中又一个新的开始,我将以我最大的热情和努力去奉献--,忠诚--,实现与--的共同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工作,一定不会辜负领导寄予的厚望。

员工转正工作总结模板4本人于20--年-月正式加入公司,在这之前--是我前公司的客户之一。时间如梭,昨日收到公司人力部门的邮件提醒我申请转正,回顾这半年来的工作,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半年来的学习与工作,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试用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在销售的团队中业务人员永远是冲在第一线的,而我所要负责的工作就是在后方给他们强有力的支援和协助,由我来负责的工作内容主要这么几项,按我心中的次重点划分:

1、业务人员每月的日常费用报销,这是每月工作的重中之重,--部在全国各地都遍布着渠道销售经理,每月几十号兄弟姐妹的报销收据将快递到我这里统一整理、粘贴、填报销单、审核单据合格性,报批,直至最终与业务人员核对报销款。

这项工作并不难,在这方面我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唯一的小不同是各公司对于费用处理都有自己的方式,大同小异,前期有些地方做的不到位,经过与导师和相关部门的沟通,现在这部分工作已经熟悉可独立完成。

2、及时了解--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作为--企业,土地交付是重中之重。由于--的拆迁和我公司开发进度有密切关联,为了早日取得土地,公司成立土地交付工作小组。我作小组成员之一,利用一切有利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到--、--拆迁办等单位,积极和有关人员交流、沟通,及时将所了解的拆迁信息、工作进度、问题反馈到总经理室,公司领导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了--及拆迁工作的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安排交付工作。

3、商激活奖励的复核,公司业务的模式,签约一代和联盟商,对于每月完成提货任务的商和联盟商将给予一部分的奖励,此奖励以返利的形式出现,每月商务人员会在系统中调出数据,并根据奖励标准计算奖励,我所负责的工作即将商务人员提供的奖励清单邮件给各办经理进行核对,并收集反馈意见,本人在此属于桥梁纽带的作用。

在此提出建议,建议公司的系统研发部门继续优化改良系统,因在系统使用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数据当日和他日查询不一致的情况,对于客户来说数据前后不一会给造成不良的影响。

4、窜货以及业务经理激活增长奖励的核算,这部分也是对商和业务经理工作的一种督促,在系统中调出数据,按核算标准列表,后交相关人员核对,最终报批。

5、办事处行政预算审核,每月根据年初的行政预算分解预算表提交各办事处做预算,收集预算表签批,每月做费用报销以备查用,严禁超预算报销。

6、切实抓好公司的福利、企业管理的日常工作。

按照预算审批制度,组织落实公司办公设施、宿舍用品、劳保福利等商品的采购、调配和实物管理工作。办公室装修完毕后,在-月份按照审批权限完成了购置办公用品、通讯、复印机、电脑等设备的配置工作。切实做好公司司通讯费、招待费、水电费、车辆使用及馈赠品登记手续,严格按照程序核定使用标准;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在学习上、工作上取得了新的进步,但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理论知识水平还比较低,现代办公技能还不强。今后,我一定认真克服缺点,发扬成绩。由于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而自己的学识、能力和阅历与其任职都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总不敢掉以轻心,总在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这样下来感觉自己半年来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员工转正工作总结模板5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给我从事这份工作的机会。弹指一挥间,我来--已经两个多月了。两个多月的工作实践,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关怀和指导下,我慢慢适应了工作环境,完全进入了工作角色。这段时间,我通过不懈的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一定得进步,现将我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心存感激,努力工作。

来--之前,我的心是忐忑不安的,害怕自己适应不了陌生的工作环境,更怕自己胜任不了需要做的工作。报到第一天,主任向我详细说明了我的工作内容,并请相关同事带我,这让我心里有了些底,可等我将工作内容分类理顺后,发现工作内容多而杂,我再次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带着一份忐忑,一份怀疑,加上自己的努力,我渡过了忙碌而繁乱的过渡期,从一开始不知如何转接电话到现在可以背出各个电话的分机号;从复印文件搞不清楚正反到现在可以顺利解决复印机、打印机出现的小故障;从不知档案如何分类到可以将各类档案分清建立电子档;从一开始的工作杂乱无章,搞不清楚工作的轻重缓急到现在的“一切心中有数,按计划完成”等,我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成长。这个过程中,我得到各位领导的关怀与支持,得到各位同事的帮助与鼓励,心里真的很温暖,很感激,我唯有将这份感激之情投入到更努力的工作中,才能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才能更好的回报公司。

二、心里转变,做--人。

工作两个多月了,我感觉自己最大的进步就是个人心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的人生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如果将人生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那我觉得应该是成长、上学、工作、退休。因此在我的人生字典里,工作自然是一个新的篇章,第一份工作对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之前虽然有个一份八个月工作经验的工作,但因为没有签劳动合同,没有社保等,即使自己是天天在上班,我自我感觉也是没有归属感,不觉得自己有一份工作。因此和那份工作相比,来到--,我有了一种员工归属感,这里会和我签正式的劳动合同,会帮我交社保,会安排我去体检,会安排我工作餐等,尽管这在一个正规公司来说应该都是最基本的,可我因为有先前的经历,所以这一切对我都成了极大的恩惠。因此我会将--的这份工作当做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当然我不会抹去先前那份工作中我所获得的工作经验。有着这样的一种转变,我带着一颗感恩之心来上班,来融入--这个大家庭,感受--的文化,准备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

三、学无止境,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