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

时间:2022-07-19 09:53:07

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素质教育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相关思考

摘要: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合理布局课堂结构,优化数学教学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笔者根据实践教学经验,对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育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策略,供广大同行师生交流探讨,批评指正。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数学;策略

初中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的黄金年龄时期,这一阶段受到的教育不但对后续的高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初中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其中一部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劳动者的同时,又要把另一部分学生输送到高一级的学校,为将来的高尖端人才打基础。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作为初中数学执行者的我们,如何更好地完成我们的使命?下面我结合几年来工作的经验,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看法。

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改变。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和人才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前提。 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无论是对于深化教育改革,还是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在传授他们数学知识和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的同时, 更加注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成功的教育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能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必然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所以初中数学教育及能力的培养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初中数学内容分配到每堂课的内容并不多,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课堂完全可以掌握。不过在部分地区,由于中考取得高分才有希望进入重点高中。而中考能否取得理想分数的关键因素就是数学,所以平时对于数学的要求难度提高了很多,平时做大量的习题,让学生每天都面对大量的题目。其实这样做是完全没必要的,长远看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完全可以讲得少而精,当学生掌握了课堂上内容,完成习题后,其余的时间就可找些有关数学的趣味书来看,自己动手去实践一下,或者让学生有意注意一下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作用,然后互相交流。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3.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与学生不是平等互助的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这种关系大大阻碍了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创造能力平平。时代呼吁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柳斌同志说过:"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教师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教育学生学做人、学求知、学创造,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师生互动,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接受知识、获得技能、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当然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主阵地。教师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程序,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运用行之有效的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剥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就会摧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就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素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4.开启探究式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探索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是"顾问"、"引路人",在教学中可运用如下教学策略。首先多给予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机会。教师针对某个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探索时,学生不可能都会有相同的看法,因此,教师要容许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接受学生的每一种想法,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不至于附和他人,同时还要尽量训练学生如何表达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其次为学生的探究提供线索,课堂教学或日常生活中值得探究的内容是很多的,教师应为学生的探究提供线索。线索可以是某个问题,某种现象,也可以是课堂教学之后教师有意留出的空白再次决定学生探究的类型。探究式教学开展的原则是,一方面要打破权威,造就民主的课堂气氛,充分倾听学生意见;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评判各方面的优劣。最终在班级小组中形成一种相互探讨的默契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氛围。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个人的学识再高,素质再好,无论他怎样的彬彬有礼,如果他不爱国,一切都是没有用的。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我国古今的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目前运用的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我国古今的数学成就的内容,要注意挖掘,在讲解传播数学知识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在新的教学观的指导下,不断地创造时机,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逐步学会求知和创新,从而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长远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健体。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谈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摘要: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育应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突破传统教法,树立全新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育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是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素质教育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更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学生数学素质的高低 ,直接制约着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渗透素质教育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体会。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实施“问题解决”策略,它将是我们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我国的升学考试制度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的走向。国家虽然也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改革措施,但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升学考试指挥棒的“绝对权威”将仍然存在,这就为我们进行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办法之一就是实施“问题解决”策略。众所周知,我国是“解题王国”,我们天天在解题,但我们所解的问题,有别于“问题解决 ”中的问题,这里的“问题”,一般是指对人类具有智力挑战特征的,没有现成的方法程序或算法可以直接套用的那类问题,需要综合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技能方法解决,包括非传统的文字题及智力游戏等开放性问题。问题解决已成为世界各国数学教育的重要议题,随着对它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数学开放题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一种新题型。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补充分或者结论的不确定(多样性) ,也因为这样,开放题的解题策略也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问题”对学生具有挑战性 ,对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好处,我们应大力推广。因此,“问题”不同于传统的数学练习和习题,也有别于难题和怪题,它不等价于我们目前的升学考试题。我们主张用“问题”来补充,改选和影响我们的考题,旁敲侧击,以便进一步加强我们的素质教育。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讲要进行数学教育改革,但一直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途径,实施“问题解决”的策略,较强性开放题的教学,这就是我们进行数学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有效突破口。

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1)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他们为现代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献身的精神。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的教育。中学数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就能更深刻地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逐渐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打下基础。

3、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既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总之,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育人功能是其他方式所不能代替的。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充分把握好数学素质教育方法,积极探索,将教学中的有效途径同数学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注重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每个初中数学教师责任,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数学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素质教育下的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摘 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减负的指挥棒下,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然而,在硬件、软件条件还达不到要求的农村初中,如何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标,这向农村中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提出一些方法和措施,包括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等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中学;学习观;学习方法;进度;内容;教法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由教师教给学生什么转变到学生学到什么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农村初中的学生大部分基础差、知识面不广。老师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基础问题吗?我想也不尽然,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针对农村中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研究,在反复实施调整后,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单亲家庭与“留守子女”也越来越多;同时,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把子女送进城里就读;再加上“普九”以来,小学毕业生全部就近进入初中学习。这样,农村初中的生源成分复杂,差生面更广,基础素质偏低,不少学生缺乏基本的家庭教养,很多家长不关心、不重视子女的学习,不支持、不配合学校的工作,给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对万千世界接触途径少,所学知识大都为书本知识,一些书本上的数学放在生活中很难理解,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来讲没什么作用。学生毅然走出校门去赚钱。而家长就随孩子的性子,这种对学习知识的轻视态度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家长“读书无用论”的继续存在,农村中学的流生增多。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我们一方面要正视这些确实存在着的导致学生成绩差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我们更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其说抱怨学生还不如面对现实,还不如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一些纯数学问题转化为和他们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例如,买衣服碰到的“打折问题”“银行利息、缴税问题”“电话、水电、煤气问题”“打的付费问题”等等。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体验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觉得学有所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会他们观察生活,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自身密切相关,也不是自己或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树立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师和家长是责无旁贷,还需要全社会努力,若形成了要读书的大环境,我相信教学定能得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课前准备――预习

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初中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上课前结合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阅读书本,将所要学的内容先熟悉一下,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和其他学生讨论研究,还有不明白的,做好标记,上课时认真听老师的讲解,真正理解内容。这能有效提高听课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课上准备――笔记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多数学生不懂得如何听课,学习效果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要做到四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上课要专心,眼睛紧紧跟随老师的板书,口上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手上及时做好笔记。尤其是老师多次强调或补充的问题或是预习有待解决的问题,都要记下来,以便以后复习,因为学生在听课时,只是短暂地记住和理解。认真完成课堂练习,一方面衡量本堂课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课后巩固――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手段,然而更多的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作业。只求做完,不求做好,这样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坏习惯,正确率不高,导致考试时候失分较多。要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作业,不能盲目做题,先要及时订正不然就是将错误一遍一遍地巩固,同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借助同学的帮助,但最好是去问老师,因为老师能给你更多系统的知识指导。

三、了解学生实际,调整进度和内容

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课程的进度。农村初中的学生基础不是很牢固,对于运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就要分两课时来讲,首先会找单项式型的公因式,然后再讲多项式型的公因式。强化提公因式,因为因式分解的第一步就是提公因式。对于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体会等量关系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追逐经验,两人相距100米,直线追及无论是在何处追到,有一个量是不变的,追的人比被追的人多走100米。经过创改后学生多数都能理解,效果明显。

四、改进教学方法,尝试不同的教法

以往都是老师教,学生学,但这种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时代在变,我们的教法也要改变,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着手,相信学生,充分给学生互相讨论的时间,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从旁引导,将复杂的问题进行梯度性设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在学习相似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用做实验法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在转变教学行为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创造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东灶港初级中学)

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摘 要】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知识发生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内化到“动”态的数学思维中去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学;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要求人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是全面发展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学习,钻研业务,研究教材,了解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把教师的主导渗透于课堂的全部,配合于教改教法,开动学生的脑筋、挖掘学生的潜能、创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1 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活化学生思维过程,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淡化教学形式,注重教学实质的根本要求。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知识发生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内化到“动”态的数学思维中去思考和认识。传统的教学严重存在着削弱“过程”偏重“结果”的现象,把学生当作容器,直接灌输死知识,这不利于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更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因为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否定“过程”就是切断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是学生领会知识发展进程、体会数学基本方法的需要,更主要的是活化学生思维活动的需要。在数学素质教育中应提倡知识发生式教学,反对机械灌输式教学。

2 创设教学情境,让每一个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

数学的抽象性使得很多学生畏惧数学,但教师如果在教学中通过挖掘数学的形式美和内在美,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会使学生从“厌学”转化为“乐学”。在这里,关键是教师必须刨设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每一个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通过一定的努力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下面就课堂教学的范例来阐述教师的“以颖导趣,经疑导思,以练导固”的作用。

2.1 以颖导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先导”,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兴趣。在授课开始时,教师要以新颖的刺澈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引起学习动机和学生关注,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明确到将要做什么,然后才能主动地去学。讲授新课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智力及智能,创设具有启发性新颖的导入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愉快的心情下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如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采取了现场角色故事,激趣导入。(上课前准备好16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幼儿园有八个小朋友,老师拿来16个苹果,要分给他们每人一个,拿掉了八个,还剩多少个呢?还剩8个,还可以每人再分得1个,这回呀,每个小朋友分到了几个苹果?分到2个,还有没有?没有了,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教师不偏不向每人都分到2个苹果,这就是平均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这样通过这段故事的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之鸟随着教师的设计在知识海洋中翱翔。

2.2 以疑导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发展各种问题。并引导归纳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重点及难点,开发学生智商,形成多种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三个环节。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是通分和同分母加减法,教师先强化学过的相关知识,然后出示例题:+,然后引导学生问+对吗?学生头脑立刻会考虑到答案不对,随之产生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呢?那么该怎样计算呢?这时学生带着疑问,自发组织讨论思考,最后得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促使学生去根据以前的相关知识解决这个问题,那就需要变成同单位后再相加,也就是通过成同分母后再相加,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而不是越俎代庖,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导的过程中,不但传授了知识,而且教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正如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通过设疑、解疑,培养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2.3 以练导固。在授完知识后应及时引导学生做练习,练是学习的实践,目标的反馈,根据教学目标,围绕重点及难点,精心设计,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在“练中导”,学生在“练中学”,以巩固所学知识。设计练习应注意深度、广度、难度三度的把握,要以基础为重点,呈现出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题型灵活多样。练习一般分为:①基础练习(同步教材,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技能的掌握);②变式练习(形式及思维角度稍加变动);③对比练习(新旧知识编列在一起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分辨能力);④巩固练习(把已学过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其思维量,难度较大、提高学生的综台技能及辨析能力)

3 减轻教学负荷

使教学中的合理要求变成学生内在的思维渴求,使课堂向课外延伸,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主体性教育的根本保证。素质教育要求减轻学生负担,所以数学素质教育必须体现这一精神。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力求减轻教学负荷,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须把握适度,使合理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内在的思维渴求,从而达到课堂向课外延伸.具体地说,必须注意三点:

3.1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有意留下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地去继续学习,深入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循着教师讲课的线索去继续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的兴趣。

3.2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给学生造成暂时失败感和短时焦虑感,使学生心理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目的是使学生对课堂中的学习内容产生一种兴犹未尽之感,使数学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更大的功效,真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3.3 创设教学民主氛围,即通过课堂师生共同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民主的反馈环境和评判情景。让学生从中能主动出声思考,进行口语报告,这有助于开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也有助于活化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也强化了学生的认知发展体验。

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浅谈素质教育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与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力。本文通过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从一些侧面谈一谈学生创新教育的体会。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学习 教学策略

教育改革要求我们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指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的教育。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积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本文对高中数学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数学创新学习的涵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创新学习强调学会学习,重视数学学习策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灵活处理各种特殊的学习情境。

二、高中数学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

1.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不仅要注意学科的知识基础,还要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基础联系起来,从生活情境人手,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将所要解决教学问题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之中,激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促使学生打开思路,积极思维,实施有效的教学。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整合,使语言表达,案例或图式显现更为有效,以帮助学生深刻领悟和理解数学。

2.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在整个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自由地思考,使学生在体验和创新过程中学习。教师完全不必也不能去干涉学生的探究活动,除非学生的活动完全偏离了学习活动的方向。学生忙于探究时,教师应多听、多看、多引导,及时鼓励,当学生陷入混乱和无谓的争论时,采取必要措施把研讨引向正题。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一同桌交流一相互评价一自我反思”等方式进行学习,改变了信息交流的单一,改变了教师评价的单调与生硬,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轻松面对自我,自觉反思错误原因,及时改正,少了许多尴尬。 “请你说说你的思路”、 “请你谈谈今天有什么收获”、“请你给大家的数学学习提供一些好的建议”我感到用这样的方式跟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学生乐于接受,让他们轻松面对自我的优与缺,感受成功的快乐。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的关键。教法应不断创新,以适应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传统的数学教学法常使教学内容和过程呆板、无味,晦涩难懂,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展示数学中问题的美、曲线的美、对称的美、严谨的美,等,揭示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数学史话、趣味问题的引入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淡化知识方法的思维定势,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发散性和创造性。三是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重点、难点内容,应看重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受阻的思维及时指点“迷津”,使学生疑难顿解、茅塞顿开。逆向思维,从问题的反面揭示本质,弥补了单向思维的不足,使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大大启动了创造性思维。

4.亲历建构过程,形成创新思维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不需要自主探索,只要认真听讲和记忆,排斥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考与个性。而新理念强调的则是: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发现”、“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为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相信“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5.创新作业批改方式。数学教师要做到作业批改及时,以便学生能够尽快发现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坚持每天布置少量的作业,并且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对上一次布置的作业进行讲评,纠正学生普遍性的错误和某些典型的错误,让他们了解自己在作业中的错误,及时改正,教师还可以将部分作业批改任务交给学生完成,也可以采取师生合作批改某道题或某次作业的方式批改。如在练习课、复习课中,教师可以选择作业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和学生一起评阅。这样,既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他们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