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浅谈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意义

时间:2022-07-19 09:49:53

浅谈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意义

浅谈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意义: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摘要】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源泉,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资源。文章在认真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科技创新;问题;对策

随着“三农”问题重要性的逐步凸显,中央在2012年首次对农业科技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因此,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1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较长时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研究注重于农业基础研究,偏重于农业学科自身的需要,对应用和开发研究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未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现实生产的需要,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能力不强,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70%~80%。科技创新成果的适用性较差。这势必会使科技与农业发展相脱节,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2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不力 :

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大多外出务工或从事第二、三产业,剩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较低的文化素质使农民难以很好地掌握和运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导致科学技术应用水平低下。至今仍有部分农民采用传统的种田方法,不明白新的科技成果,如新的优良品种、新的栽培技术,即使是将新型的科技成果推广到农村中,他们往往也不能灵活运用。还有一些领域“重竞争、轻协作”问题突出,影响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

1.3农业科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资金不足是所有技术创新不力的普遍原因,而在农业技术创新中尤为突出。最近十几年我国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虽然有较大提高,但相对于所需经费来说,仍有很大缺口。目前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强度(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GDP的比重)已超过5%,世界平均水平为1%,而我国仅为0.27%。是世界上对农业科技投资最低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我国对农业科技投入有所提高,但相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发达国家研究开发、中试熟化、推广应用科技投入的比例一般为1∶10∶100,而我国远远不够,使得大量农业科技成果因缺乏资金支持无法转化,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1.4农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缺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民由于收入水平偏低,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致使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整体不高,缺乏科技意识、竞争意识和经营远见,制约了农村新技术的采用。再加上现有的机制还没有把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者的利益结合起来,农业技术创新主体收益偏低,使得农业科研部门优秀人才、中青年骨干流失较多,导致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老化,不少农业科研单位出现了年龄结构断层,中青年科技创新型人才奇缺,一些重要学科后继乏人,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另外,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条件保证,农业科技人员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队伍的稳定。

2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

2.1立足实际,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在建设现代农业进程中,应围绕国家目标,以提升农业科技支撑为核心,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把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在应用和开发方面,并形成一系列突破性的重大科研成果。一是依托已有的机构,以部级农业科研机构为主体来构建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二是不断完善支持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政策体系。大力培育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突破性科技成果,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实力。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加快发展和完善科技特派员、星火科技12396、农业专家大院等新型服务机制。

2.2 多方联动,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

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技术扩散应用是创新的目的所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和扩散模式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为使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健全以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村级农民技术员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要在思想观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组织形式等方面根据形势发展做出相应的变革,不断提高服务功能和水平。基层农技推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创办经济实体,提高其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更好地为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发展服务。

2.3筹措资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始终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放在公共财政优先支持的位置。一要完善投入支持机制。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尽快启动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力争使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研的投入有显著的增加。同时,要引导和鼓励各方力量增加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投入格局。二要允许企业个人捐资成立农业科技基金,专门支持农业科技研究开发推广工作,奖励农业科技人员。三要进一步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方式;建设农机化示范试验基地,大力推广水稻插秧、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粉碎还田等农机化技术。

2.4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创新。造就一支高效、精干的农业科技队伍,培养一大批科技带头人、科技企业家、高级科技管理人才、技术专家。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努力为广大科技人员营造平等竞争的良好氛围,建立人才库和人才市场,不断提高农业技术创新人才资源的质量。此外,还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通过电视函授、职业教育以及科技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知识的普及,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浅谈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意义: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摘 要] 在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中,党和国家主张发展现代农业,因此,科技创新成为了关键支撑的力量。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总结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措施和建议,这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中,笔者就探究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 农业 科技创新 发展 现状 问题 对策

伴随着当前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在计划经济时期中长期建立的这种农业科技体制已经逐渐暴露出了其自身的不是硬性,经济和科技相脱节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本质上的解决,科技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十分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化自身的程度也很低,这些都成为了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障碍,直接影响到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同时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我国的农业科研投入欠缺、农村科研体制不合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农民生产技能需要提升。因此,必须要针对这些缺陷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科技不断发展。下面,笔者就对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究。

一、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

1.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能力薄弱

为了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一重要的发展目标,我国对于农业科技创新进行高度重视,现阶段中,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领域自身的综合实力比较弱,科研水平也很低,科技的贡献率还不足百分之四十五,在相关重要的研究领域,尤其是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方面仍然缺少自主核心的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成果供给以及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供给明显欠缺,大多数农业科技成果的含量都比较低,具有真正推广价值的成果比较少,低水平重复的成果比较多,具有重大突破性的成果也很少。我国的农业科研体制比较落后,农业科研体制脱胎于计划经济的体制,宏观管理布局也比较分散,条块分割,从我国中央到地方,各级的科研院所以及科研机构呈现出各自为政的情况,专业和学科都尽心重复设置,相互之间欠缺合作与交流,最终浪费了有限的科技资源。

2.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中农民素质偏低

农业科技成果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农业科技成果只有和农民相结合才能够真正运用到生产之中,进而真正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我国的广大农民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运用新技术以及掌握新技术自身的能力也有所欠缺。我国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有一些农民是半文盲或者文盲,还有一部分农民仅仅拥有小学文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中,高学历的农民很少。很多青少年都为了挣钱而外出打工,这一情况使得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继续下降。广大农民对于农业新技术领会的能力以及掌握的能力比较低,这些严重阻碍了农民对于农业科技成果进行正确接受、认识以及运用。

二、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问题的对策

1.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要改革创新体制

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我国人口组成结构中,农村人口占到了大多数,这一个基本国情已经决定了党和国家必须要注重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好农民问题、农村问题以及农业问题,这已经成为了党和国家开展各项工作重点内容,国家领导人已经明确指出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要依靠投入、依靠科技、依靠政策,最终还是要依靠科技来对问题进行解决。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的科技创新体制,在科研机构方面必须要将行政体制所导致的部门分割、学科分割以及地区分割重复设置的局面进行打破,充分利用具有创新优势的地方科研资源和中央科研资源,进而建立健全一种优势互补、联合协作以及合理布局额的面向现代的农业发展思路,健全具有很强国际竞争能力新型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

2.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要培养新型农民科研人才队伍

想要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要求必须要将农业科研资金投入的机制进行改革,建立起将政府投入作为主导,民间资金积极投入的一种多元化农业科研的投入机制,在保持我国政府对于科研财政拨款这一主体地位的时候,积极制定出相关优惠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对于我国农业科研活动来实施投资。除此之外,还要将现有农业科研人员生活待遇以及科研条件进行改善,保证他们能够踏踏实实进行科研,与此同时,还要将现有农业教育的机制进行改造,按照新产业需求以及新技术需求,造就一批创新型、高素质农业科研队伍,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培养一批学科的带头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技术专家以及科技企业家,进而将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提升。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首先从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能力薄弱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中农民素质偏低这两个方面对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接着又从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要改革创新体制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要培养新型农民科研人才队伍这两个方面对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浅谈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意义: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为促进四川省农业科技的发展,提出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如下: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平台建设;教育培训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运用新的科学知识,采用新技术手段,运用新的方式来生产创造并将经营模式科学化,从而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最终达到显著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过程。要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科技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走农业科技创新之路是必然选择。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的紧迫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农业科技创新的紧迫性

现代农业发展较之于过去的传统农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农业高度依赖农业科技创新,要想真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当前西方国家优质低廉农产品大量涌入我国,对我国农产品市场造成巨大冲击,由此可见,农业科技创新仍然是当前国际农业竞争的核心。要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就迫切需要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的四川,近年来农业科技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实现了以占全国4.5%的耕地,养活全国6.8%的人口,并且常年对外输出大量农产品和劳动力。同时,我们应当客观清醒地认识到,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并不突出,一些方面甚至还比较滞后,只有开发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增强农业科技核心竞争力,才能适应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央和中共四川省委多次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农民增收的必要性,对于四川省来说,迫切要求农业科技创新更上一层楼,不断推陈出新。

二、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全国大多数省份农业投入总量不足,四川省也不例外,由此导致了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偏低。近年来,四川省对农业科技投入已经有了显著的、大幅度的增加,所投入资金的总额在2009年一年就达到了36.62亿元,其投入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尽管如此,四川省农业投入比例占全省农业GDP比重仍然较小,不到0.49%,仍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2011年至今,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总量逐年递增,但仍然较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科技发展的现实要求。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而目前四川省农业投入和农业科技创新获得的资金支持与本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极其不匹配的。

(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但要满足全省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特色优势产业原创性技术成果不足,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握,蔬菜、水果、花卉园艺、畜牧等产业的种源培育多采用“模仿式”或“转化式”,缺乏原创性技术成果;理论成果多,但在农业生产当中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偏少,具有重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不多,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科技成果少,科技含量亟待提升;一些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技术集成配套研究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够完善,产品缺乏深加工技术,导致产品单项成果多,深加工配套精品成果少。

(三)农业科技培训不够,农业科技应用主体素质不高

与全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年限相比,四川省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仅占农村劳动力的13%。根据调研统计,四川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中,每年有70%以上放弃留在农村务农选择外出打工或是进入城镇自主创业,真正留在农村务农的,就是俗称的“99、61、38”部队,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留守在家的妇女。弱势群体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多采用传统、老套甚至是低效益的生产经营方式,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主客观能动性偏弱,先进技术、实用技术在农村难以得到推广,由此也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随着城乡二元结构日益突出和农业比较效益日渐偏低,这样的现象还将长期存在并很难解决。

(四)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不健全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四川省乃至我国目前的科研申报、成果评价以及与职务职称级别待遇挂钩的体制机制,导致了多数科研人员为了科研而科研,重科研轻转化,农业科技项目与成果同农民、企业、产业基地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未能紧密结合。二是各个科研院所对于科研工作的管理与服务往往是独立的,自主完成科研工作各个方面,如课题的选择、活动的组织开展,成果的申报转化等,由此导致各个科研单位之间缺乏合作,科研力量较为分散单薄,难以形成科研综合实力,科技资源也难以共同享用。三是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分配机制不完善。在当前体制下,政府决策和行政推动在农业科研项目的确定和农技推广方面起了主导作用,而大部分申报成功的课题结项以后,其成果的实际转化率和应用率偏低。

(五)农业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缺乏

四川省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不高,农业科技人才缺乏是其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省由于缺乏掌握农业尖端科技的人才和引领学科发展的带头人,导致高新技术研究难以启动,即使开展,也成效甚微;同时,缺乏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开拓创新型人才,导致农业科技产业化滞后;四川省农业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省会成都,或是绵阳科技城等发达地区,而在甘孜、阿坝、凉山等边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人才匮乏,甚至还占不到全省的19%。以上情况严重制约了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国家、省、市各级农业科技项目的资金支持。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发展,逐年加大对农业资金的投入,四川省应抓住机遇,积极策划和开发具有现实意义的项目,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向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倾斜。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引,使用金融资金、外资和民间资本,争取使银行业、信用担保业、风险投资业、保险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四川省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不高,这与农业科技创新投资主体单一、缺乏息息相关,因此,应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并建立多种渠道的农业投资体系。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一方面应加强四川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创新团队建设,将农业优势科技资源整合应用,配套协作,针对产业链条技术需求,创新和集成综合配套技术体系,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另一方面,应重视各地市州农科院作为连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中间角色作用。为进一步发挥各地市州农科院在四川省区域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作用,理应加强其作为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发展。同时,还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和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经营性农技推广体系相比,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具有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特点,二者有机结合,将有效引导和鼓励企业、农户、农业协会等社会资源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来。

(三)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

一方面要加强对从事农业经营主体的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使他们积极为农业产业发展服务。有针对性地将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及农村服务业等知识技能传授给他们,使他们既懂得耕种栽培、养殖、服务,又能将一部分人拓展经营规模,成为产业大户或经营销售大户。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农村的农技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只是不断更新,跟上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步伐。通过培训,使得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需求变化。

(四)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需要逐步完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机制。一是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健全包括项目申报、研发、成果转化、市场经营、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税收、土地、资金、市场、人才、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快建设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的体制;二是要为农业科技创新创造条件,提供基础设施、信息等服务,积极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网点建设,建设发展实验室、农业数据库,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现代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同时,注重对农业管理人员和信息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多渠道整合农业科研单位的力量,使其能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提高农业科研单位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创新能力。同时,将科研项目、成果与市场需求和农民生产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使农业科研成果真正能有效转化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产品与科学技术;四是建立和健全有利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的管理机制;采用多种方式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奖励基金,对卓有贡献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予以奖励,形成有效激励机制;完善人才评价、考核机制,促进各类人才各司其职、各尽其才。

(五)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没有一定的人才储备,四川省的农业科技创新就很难取得突破性成果。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先进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办法,例如:积极利用政策支持和资金鼓励,引进年富力强、学科知识过硬、知名度高的农业科技人才,他们将准确把握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带领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一些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也培养选拔出了优秀的青年骨干,根据科研方向的调整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作为学术引领人重点栽培;在农业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为提高农业科技知识的应用和转化能力,就必然要增加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培训和学习深造。农业科技人员除了提升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外,还应该增强市场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使之成为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科技人才。

浅谈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意义:浅析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意义及策略

摘要:对我国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同时还将系统论述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在当前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意义;策略

1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含义

农业科技创新是指包括农业科学研究、发明、创造以及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增强生产能力,获得最大效益的运用过程,或者说是指改变或变更农业技术对农业生物要素与环境因素作用的过程。

2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农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①由于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是高投入、高消耗、拼资源的粗放模式。②由于受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地域性和综合性特点的制约,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储备和有效供给不足。科技产出能力较弱,专利授权的绝对数量相对较小,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比重低,仅占专利授权量的6.9%。③农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科研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着农业科研队伍的稳定和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着农业科研成果的产出。④科技成果转化扩散能力弱。国家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体地位不突出,基础设施落后,功能不强,服务弱化,缺乏自我发展后劲。⑤农业科技发展中的部级课题攻关项目较少。技术引进多,吸收消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少。立项研究分散,低水平重复较多,科研队伍的团队精神不强。

3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意义

3.1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保证农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农业生产力的水平,而农业生产力的水平又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质量和配制。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而且可以优化生产要素的配制。技术创新能提高单位资源的效用,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农业技术创新发展是农业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3.2 解决地方“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和“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最终走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

4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策略

4.1 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①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民间资金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②要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上加大对中小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农业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和推广;③最后是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监管,使资金真正落到科技创新的实处,防止资金被截流或挪用。同时,完善课题招投标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2 面向市场和农民,推进农业体制改革①要进一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土地制度试点,以提效为目的,探索新的土地制度。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原则下,寻找实现土地规模化经的新方式。②要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在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除提供公共服务的科研机构外,其余农业科研机构应转制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直接面向农民和市场提供服务并参与市场竞争,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发挥各自优势,解决农业技术困难。③要在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优化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整合和统一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和推广机构,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避免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的脱节。整合农业科研及推广队伍,提高科技创新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工作待遇,以优化农业研发资源的利用效率。④在推进农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技术引进机制的改革,同时在技术引进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本土化创新和改造,使引进的技术成为真正适用的技术。

4.3 加强教育,提高科研工作者和农民的素质①要调整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②要重视对已有农业研发和推广工作者的培训和再教育,尤其是要加强对基层工作者的培训教育,以提高其掌握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③乡镇是农业科技推广的基层,也是真正落实农业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应加强财政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基层科技推广人员的待遇,以促进科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4.4 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①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各级各类企事业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参与农业技术推广,规范推广行为和推广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检查力度,为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宣传教育,保护农业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②要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咨询活动,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以市场和农民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服务农民为宗旨的技术推广体系;③要加强道德建设,推动各市场主体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的可持续发展。

4.5 针对地方农业特色,组织特色农业创新小组以新疆地方为例,可以主动联系相关科技团体,共同开发新疆当地的特色农业。并将其引向产业型经营模式,以市场为主导,利用新疆特有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比如:甘草、啤酒花等。

浅谈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意义: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难题及对策

我国的农业科研体制比较落后,农业科研体制脱胎于计划经济的体制,宏观管理布局也比较分散,条块分割,从我国中央到地方,各级的科研院所以及科研机构呈现出各自为政的情况,专业和学科都尽心重复设置,相互之间欠缺合作与交流,最终浪费了有限的科技资源。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中农民素质偏低

农业科技成果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农业科技成果只有和农民相结合才能够真正运用到生产之中,进而真正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我国的广大农民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运用新技术以及掌握新技术自身的能力也有所欠缺。我国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有一些农民是半文盲或者文盲,还有一部分农民仅仅拥有小学文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中,高学历的农民很少。很多青少年都为了挣钱而外出打工,这一情况使得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继续下降。广大农民对于农业新技术领会的能力以及掌握的能力比较低,这些严重阻碍了农民对于农业科技成果进行正确接受、认识以及运用。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问题的对策

1.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要改革创新体制

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我国人口组成结构中,农村人口占到了大多数,这一个基本国情已经决定了党和国家必须要注重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好农民问题、农村问题以及农业问题,这已经成为了党和国家开展各项工作重点内容,国家领导人已经明确指出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要依靠投入、依靠科技、依靠政策,最终还是要依靠科技来对问题进行解决。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的科技创新体制,在科研机构方面必须要将行政体制所导致的部门分割、学科分割以及地区分割重复设置的局面进行打破,充分利用具有创新优势的地方科研资源和中央科研资源,进而建立健全一种优势互补、联合协作以及合理布局额的面向现代的农业发展思路,健全具有很强国际竞争能力新型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

2.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要培养新型农民科研人才队伍

想要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要求必须要将农业科研资金投入的机制进行改革,建立起将政府投入作为主导,民间资金积极投入的一种多元化农业科研的投入机制,在保持我国政府对于科研财政拨款这一主体地位的时候,积极制定出相关优惠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对于我国农业科研活动来实施投资。除此之外,还要将现有农业科研人员生活待遇以及科研条件进行改善,保证他们能够踏踏实实进行科研,与此同时,还要将现有农业教育的机制进行改造,按照新产业需求以及新技术需求,造就一批创新型、高素质农业科研队伍,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培养一批学科的带头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技术专家以及科技企业家,进而将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提升。

结语

本文中,笔者首先从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能力薄弱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中农民素质偏低这两个方面对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接着又从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要改革创新体制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要培养新型农民科研人才队伍这两个方面对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作者:刘丽萍高梅兴单位:吉林省抚松县抚松镇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