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汽车制造工艺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7-22 11:49:02

汽车制造工艺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汽车制造工艺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学生现状,以普通高校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为原则,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出发点,对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优化整合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办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汽车制造工艺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是汽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性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强且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强。作为汽车专业的学生掌握汽车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和工艺方法,为今后从事车辆及其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工作积累工艺知识、奠定工作基础尤为重要。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已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阶段,普通高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自我约束力不足,仍采用过去的精英教育方式显然是不合理的。[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普通本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系统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在课程总课时缩减的情况下,在厚基础、宽口径的普通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下,结合教学方法的改革,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

1.教学中以各部分制造工艺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例如:工艺过程、工序、工序余量等基本概念,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工序尺寸的计算,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等基本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课堂提问和作业等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2.对于工艺规程的制订,在理论课上只讲制订工艺规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具体的实际应用归到课程设计中,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安排集中指导讲解,提高工作效率。

3.夹具设计中的典型机床夹具、夹紧力设计与夹具结构设计归到课程设计中,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安排集中指导讲解。

4.对于工艺尺寸链问题,基本的极值解法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已经学过,这里以解决工艺尺寸换算时的应用为主,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方法。以概率解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讲授计算方法和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方法是实施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2]

1.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合现在的学生,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要优化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以学生正确理解和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为原则,以分析应用为突破点,以汽车实际零部件为例引入教学的基本内容。例如:以汽车变速器为例,介绍其结构和功用,再以其某一轴或齿轮等零件的加工制造引入工艺问题。

其次,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做好课前准备。提前布置课程学习内容和知识点,要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准备,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问和讨论,进行师生互动,从而约束学生集中思想,变学生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感性认识,突破教学难点。现在学生缺少实际加工经验,对一些工艺问题难以理解,而有些工艺现象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又难以体现。同时,现代企业都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加工过程。因此,采用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将那些无法直接观察的加工过程和抽象的工艺问题用动画和视频的方式来展现,给学生提供一个较为逼真的加工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工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企业参观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生产现场,感受企业的生产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强化课程设计,提升教学效果。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过程,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工程设计训练,培养和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在课程设计中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组织作用,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建立完整的专业课程知识认知框架,以便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的设计问题。在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之前,完成汽车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在课程教学中强调工艺知识系统性和整体性,使学生建立汽车制造加工工艺及工艺设计工作的整体认知框架。对于设计题目,可以改变设计内容的主要参数,保证每位学生的设计内容“不同”。

采用独立课题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全班分为若干小组,保证各小组的课程设计案例不同,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例如:小组集体完成发动机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各人分别完成不同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方案,这样,既了解了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整体方案,又有重点地完成了具体工序的夹具设计任务,使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4.积极开展辅导答疑,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应坚持集中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共性问题,可采用习题课等课程集体指导讲解;对于个性问题,只能通过个别辅导。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通过QQ聊天软件的语音、视频等功能,把教室中的集中指导向外延伸,扩展到图书馆、宿舍等地方,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及时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三、考核评价办法的改革

课程考核不仅要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课程考核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形成“教、学、考”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消除部分学生平时松懈、考前背诵、考试作弊、考后遗忘的不良现象,促进教风与学风的建设。[3-4]

在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将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纳入考核范畴,使课程考核过程化、经常化,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评价包括:平时考查(20%)、口试(30%)、结课考试(50%)。平时考查包括出勤、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口试是试题卡随机抽题当场作答,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结课考试采用开卷笔试,全部是分析计算应用题,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根据大众化教育阶段学生的现状,对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办法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对转变学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成效。

汽车制造工艺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探

摘要:汽车制造工艺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专业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根据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

关键词:汽车制造工艺学;教学改革;多媒体课件

汽车制造工艺学是高等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主要目的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机械加工和装配方面的工艺知识,提高学生的工艺水平。初步学会在汽车产品设计中考虑工艺要求,并学会运用工艺知识分析和评价汽车零部件结构,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汽车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汽车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的特点是实践性和综合性比较强,内容多而杂,知识的逻辑性、关联性、系统性较差,理论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所以有必要进行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艺水平。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本门课程采用的教材是吉林大学王宝玺主编的《汽车制造工艺学》,其建议授课学时是70学时。本门课程的授课学时是40学时,课时少任务重,所以有必要根据学科专业需求和汽车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突出重点,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适当增加或删减,并对各章节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第一章汽车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概述为2学时,在本章中加入了国内外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内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国内和国外的差距,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学习的动力。第二章工件的装夹和机床夹具为12学时,本章作为本课程的一个重点。工件的正确定位和合理夹紧是工件进行机械加工的前提,是保证工件加工要求的前提。定位误差计算是一个难点,进行重点讲解。第三章汽车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为4学时,主要介绍一些汽车零件制造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和高生产率的加工方法,也适当介绍一些近年来引进的新工艺。由于课时限制,锥齿轮齿面的加工作为学生自学内容。第四章汽车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为4学时。第五章尺寸链原理与应用为12学时,本章作为本课程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零件的设计尺寸和工件的工序尺寸都要通过尺寸链原理来解决,尺寸链原理是汽车设计人员和工艺人员必须掌握的工艺基础理论。第六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为4学时,主要讲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工艺方案的经济评比,其余部分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第七章汽车产品设计的工艺性为2学时。第八章典型零件制造工艺的内容放在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之中。

二、加强多媒体课件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汽车制造工艺学是一门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学科,有些章节最好到生产现场进行现场教学。由于教学场地和学生人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在教学课件上下功夫,通过采用大量的实物照片、动画、教学视频资料来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在讲到常用典型夹紧机构时,通过各种夹紧机构动画的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在讲到汽车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中,通过各种加工方法的视频和动画,达到现场教学一样的效果。例如讲到圆柱齿轮齿面的加工方法时,加工方法多,学生反映内容抽象,通过书上的平面图很难把各种圆柱齿轮齿面加工方法的加工原理、加工时刀具和工件的运动等内容掌握清楚,通过齿轮齿面实际加工的教学视频,使学生很容易掌握了这些知识。总之,大量的实物照片、动画、教学视频资料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活动过程,而缺少师生的互动,老师一味的灌输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效果欠佳。为使学生能真正的“动”起来,真正的参与进来,笔者采用“讨论式”、“疑问式”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学习速度快,教学效果好。

每次课的前五分钟,作为复习提问时间,随机叫学生回答上次课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并给以归纳总结。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课后看书的好习惯。在讲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作用时,给学生出题目进行讨论,假设给一张连杆的零件图,生产类型为大量生产,问学生如何来进行建厂和组织生产?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但是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知道了应该先编制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然后根据工艺规程建厂、买设备、人员匹配等来组织生产。通过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也愿意参与进来,也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讲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时,给学生一张汽车变速器齿轮的零件图,让学生来讨论如何制定工艺规程。通过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和笔者的启发,学生对定位基准选择、加工方法的选择和加工阶段的划分等工艺路线的制定与对工序尺寸的计算、设备与工艺装备选择等有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布置适量作业,及时点评

汽车制造工艺学教科书书后备有大量习题,根据授课内容在每章节结束后给学生留适量的作业题,并进行及时的批改,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的答疑讲解。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升华。

在讲到解算装配尺寸链的方法时,一共有五种解算装配尺寸链的方法,即完全互换法、大数互换法、分组互换法、调整法和修配法。学生反映方法多并且难于掌握,比较抽象难懂。通过课上的重点讲解,课后给学生留有适量的习题。学生通过做作业和笔者的及时批改和及时讲解作业,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的内容。

五、理论教学与其他教学环节相配合

提高学生的工艺水平,仅仅靠汽车制造工艺学

的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与实验,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相配合。其他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的延续,是把汽车制造工艺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主要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艺水平主要手段。

针对课程内容,安排了机床夹具拆装和工艺系统误差复映规律8学时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教学之后安排了三周的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其内容是某一汽车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和某道工序机床夹具的设计。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制订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的初步能力,奠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艺过程中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安排了三周生产实习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到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的发动机车间、变速器车间和商用车总装配车间等进行参观实习和听取企业专家的专业技术报告。例如到发动机车间,学生们亲眼看到了发动机连杆、发动机活塞和缸体等零件的机械加工过程和发动机的装配过程,使学生对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生产实习是对汽车制造工艺学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是课堂环境所学不到的。主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增长汽车制造的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艺水平,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汽车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结论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实践,已经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的师生互动性更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艺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只有不断的进行摸索,不断地实践,才能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汽车制造工艺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浅析汽车制造工艺的内部设计

摘要:从目前概念车的世界里,内部(车内)多变的色彩为汽车赋予了更多的活力.同时,空间的利用在内部结构的设计上占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作用,事实也引证了这一点.仔细对比一下目前的新概念,很多汽车的内部结构已经相当的精简.汽车内部结构设计是汽车设计中以人为中心的复杂且重要的设计过程.

关键词:汽车 设计

从目前概念车的世界里,内部(车内)多变的色彩为汽车赋予了更多的活力.同时,空间的利用在内部结构的设计上占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作用,事实也引证了这一点.仔细对比一下目前的新概念,很多汽车的内部结构已经相当的精简.当然这不是说要放弃一些本来必须的东西,设计师只是把一些实用的工具隐藏起来.譬如是把一些DVD导航,冷气口隐藏起来.在新的设计理念里,简单比杂乱给人的感觉更好.

汽车内部的设计也是一种学问.有些东西是不可以模仿的.德国汽车和中国的汽车有什么不同?其实同样的车,差别当然不是很大,之所以人们对这两种汽车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最主要的是感觉的差异.而这种感受不只是局限在单纯的驾驶感,人们对德国的总体感觉还有对德国文化的理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中国一开始就给人家一个不好的影响是,中国的东西不好.就这样小小的一句话,害了中国的产品,包括汽车.而中国人乃至世界对于中国汽车的不满,内部结构发面占到了一定影响.中国虽然已经融入了世界,但不可以模仿的东西太多,需要慢慢探索学习的东西也很多,中国汽车发展很快,但是内部结构的设计一直滞后于世界。笔者总结了中国汽车内部结构的几点不完善.第一:工艺不够精细,印象中有一个很影响深刻的事情,在06年的广州车展中,我亲眼看到中国一辆名叫"UFO"汽车的座椅竟然爆线了,虽然说这是一辆展车而非量产车,但是几十万的观众看到这样一个不足会有什么感受?而事情的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同样值得深思.第二:总体感觉不够清晰,简明.很难说造成这种感受的原因对汽车的布局把握不好。因为布局的好与不好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但是感觉的东西很直观,也是最实在的。一个东西好不好,感受是最好的验证.第三:人才不足,国外很多的非机器制造的汽车工艺是由许多有十几年经验的工匠完成的,而且这种工艺是一代传一代的,也很少说会外传,可以这么说,版权的保密性非常好.虽然学不到,但中国也可以学习一下这种模式,虽然短期看不到什么效果,但是长远对中国的汽车还是很不错的.目前中国还没有进入一个自主豪华车时代,而这个时代却是培养人才最好的时机,但中国在这方面确做得不够好.

一、汽车内部结构设计

汽车内部结构是一个从构思、设计到验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结构时要考虑众多的约束关系和人机工程的要求。汽车内部结构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即以人为中心,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运用人机工程学达到人-车-环境和谐的设计理念。汽车内部结构设计是同时进行多方面结构的设计过程,也是不断反复递进寻求最优化方案的设计过程。

汽车内部结构主要任务是:①车型主要结构尺寸确定:乘员结构;整车主要尺寸确定;踏板,换档杆及手刹位置结构;转向盘及转向管柱结构;行李箱结构;侧车窗玻璃;顶盖位置;座椅及仪表板结构等。②人机工程学研究:确保驾驶员及乘员的居住舒适性,安全性,以及驾驶员的操纵方便性和具有良好的视野等。③法规符合性校核:风窗面积及雨刷结构;手伸及界面;仪表板可视范围;内外后视镜视野;安全带固定点等。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同时,还要尽量减小整车质量,增大车室内空间,提高整车的经济性能。在传统的设计中,工程师使用二维人体模板在二维主图版上进行汽车内部结构设计,无法事先对踏板、换档杆、转向盘的操纵性和坐姿及视野性等性能进行空间位置的评估和验证,只有在制作了物理样车后由一定比例的人进行实际的驾驶操作才可完成验证.

二、以汽车座椅为例来谈谈汽车内部设计问题

在驾驶汽车过程中与驾驶员有直接关系之一的就是座椅,长时间驾驶时座椅的舒适性不同对驾驶员疲劳性带来很大影响。

座椅骨架是座椅的基础结构,承受着各种复杂多变的载荷,决定座椅静、动弹性特性的弹簧也固定在骨架上。坐垫和靠背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调节机构可使座位前后或上下移动以及调节坐垫和靠背的倾斜角度。缓冲垫的作用是隔开人体与弹簧的生硬接触,分散人体对弹簧的压力并使座椅具有柔软丰满的触感和外形,同时还起着对振动的阻尼作用由此可见,在进行汽车座椅加工之前,技术人员必须对人体力学知识与座椅设计原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生产出符合人体安全需求和舒适需求的汽车座椅。

座椅加工成形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座椅在车厢内的布置要合适,尤其是驾驶员的座椅,必须处于最佳的驾驶位置;

2、在进行座椅加工过程中,需要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必须具有良好的静态与动态舒适性。其外形必须符合人体生理功能,在不影响舒适性的前提下,力求美观大方;

3、座椅应采用经济的结构,尽可能地减少质量。此外,座椅是支撑和保护人体的构件,必须十分安全可靠,应具有充分的强度、刚度与耐久性。对可调的座椅,要有可靠的锁止机构,以保证安全,因此,座椅应有良好的振动特性,能吸收从车厢地板传来的振动;

4、座椅应具有各种调节机构,为适应不同驾驶员、乘员在不同条件下获得最佳驾驶位置与提高乘坐舒适性创造条件。

三、结语

由此可见,汽车内部结构是一个从构思、设计到验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结构时要考虑众多的约束关系和人机工程的要求。汽车内部结构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即以人为中心,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运用人机工程学达到人-车-环境和谐的设计理念,才能设计出完美的汽车。

汽车制造工艺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新时期数字化汽车制造工艺研究

摘要:汽车制造行业是国家制造业发展的象征,数字化时代为汽车制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繁重的汽车车身成型制造、精湛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及现代化汽车生产流程,都属于汽车制造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借助于数字技术提高汽车生产制造效率及质量,是未来汽车制造工艺的发展所趋。文章选择从汽车制造车身工艺入手,指出了传统汽车制造时出现的问题,详细分析了数字化制造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汽车车身成型工艺的应用流程,结合汽车制造行业的实际情况及传统制造工艺遇到的瓶颈问题展开研究,以期为汽车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汽车;制造工艺;应用

汽车制造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行业,加入WTO以后,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汽车制造产量及汽车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汽车制造行业引进了各种先进设备、技术及制造工艺,加快了现代化汽车制造行业生产线、流水线的快速转型。

一、车身成型工艺概述

汽车车身成型工艺是汽车制造流程中能够明显反映汽车制造流程特点的密集型工艺流程。在接到汽车生产大批量任务时,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制造工序,车间往往会选择各种先进的汽车制造工具、机械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以满足汽车制造工艺对车身成型焊接工艺提出的高要求。车身成型工艺是将汽车整体结构所需部件进行组装,包括侧围、底板、门盖、总拼等,然后通过采用焊接工艺完成整个车身的组成。汽车车身成型工艺在设计及组装焊接过程中,需要制造员工花大量时间去统计焊点,并根据车身特点进行焊数千焊点的分配,确保焊点处于正确焊接方位,便于机械设备进行零部件安装,同时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但是,在车身成型焊接工艺过程中,常常会面临着各种问题,比如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工艺结构分配、如果保证焊点精确分配到正确焊点等。

二、传统汽车制造工艺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传统的汽车制造工艺设计属于独立串行设计,需要汽车制造厂和供应商两方共同完成数据信息传递,而现阶段的信息传递方式比较落后,大多数为纸质文档类,在少许应用电子数据进行传递的环节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双方数据传递出现前后不一致、数据版本与采集设备中的数据版本不匹配等。导致汽车制造厂无法做到随时随地管理汽车焊接工艺整个流程,无法准确把握汽车焊接工艺制造的安全性和精确性。同时,供应商也没办法在第一时间获取制造厂中的产品变动信息,很难做到与焊接工艺设计保持同步频率,不利于接下来的工艺流程。

除此之外,由于不能实现大批工艺数据传递,供应商在进行焊接工艺作业时,发现预先确定的设计方案中还存在许多与实际工艺细节不相符的情况,供应商也没有条件及工具去验证和分析这些工艺是否适合汽车制造需求,导致汽车车身焊接后续作业量急剧增加,后期的产品与模具配合、焊枪与夹具配合等工艺流程等都直接进入试制阶段,为汽车制造流程埋下许多工艺设计隐患。在后期出现问题之后再进行补救,会造成制造工艺设计成本的大量浪费。由此可见,传统汽车制造工艺设计没有做到“防范于未然”,将焊接设计工艺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一股脑放在试制阶段,增加了汽车制造工艺设计风险。

三、运用数字化汽车制造技术解决汽车制造问题

数字化汽车制造工艺是为解决传统工艺设计问题提出的以软科学为代表的,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的先进工艺技术。目前,汽车制造行业最典型的就是“数字化工厂”先进制造技术,即结合汽车制造要点,通过信息平台将数字化制造理论合理运用到制造工艺、虚拟化工艺流程设计、工艺模拟实验当中,确保汽车制造工艺实施与工艺的可行性分析同步进行,改善传统制造工艺中“物理实验在后”的流程,率先运用数据验证将制造工艺设计中的风险排除在外,从而提升了汽车制造整个工艺设计流程的质量和效率。

运用数字化汽车制造技术进行工艺设计的流程主要有:根据汽车制造厂给出的车身要求,确定车身设计中的焊接点、连接点等;汽车制造工艺规划阶段,选择新产品作为流程模板匹配对象,确定工艺流程结构;在前两步基础上,得出工艺流动结构图,划分出车身焊点的具体范围;展开产品的招投标工作;确定供应商后,运用数据分解平台对初步工艺设计流程进行模拟验证和分析,确保流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成工艺设计后,通过数字化平台,展开制造厂与供应商之间设计数据的传递;又将汽车制造厂提出的变更设计数据传递供应商,实现汽车制造厂和供应商之间的数字化协作,最终确定项目设计工艺。

四、总结

总之,数字化制造系统在汽车制造工艺中的应用不仅仅缩短了汽车制造流程时间,还减少了制造工艺流程作业及工艺所耗费的生产成本和试制成本。目前,国内一些大型汽车制造厂商为进一步压缩制造时间,提高工艺制造质量,已经引进数字化制造工艺研发软件平台,相信今后数字化汽车制造工艺会受到更多汽车商家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