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与防范探究

时间:2022-09-05 10:49:43

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与防范探究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经济的结构性分化趋于明显,迫切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增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着重推行供给侧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的经济总体发展方向。2017年10月18日,同志在“”报告中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发展壮大新动能”和“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作为经济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绩效水平,是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平稳发展的国民经济取决于经济中的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平衡。其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具体来讲,供给侧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和科技创新等生产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各生产要素的最优化配置,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数量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使得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进存量调整,优化产权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流通结构和消费结构。对生产企业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向创新领域和新兴领域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生产企业应当不失时机地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良机,大力开展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加快制造业升级换代的步伐,强化财务成本管理职责,不断提升企业乃至行业的整体经济实力。事实证明,供给侧改革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加强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节能降耗,减少资源浪费,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等一系列财务活动中所产生的因资金使用情形偏离原本计划而导致相应经济损失的风险。从特征上来看,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双重性和全面性。企业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变化,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不能够准确预测,同时财务风险越大企业的经济获益也将越大,而且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资金筹集、资金运用和资金分配等环节,也就是说只要有经济活动就一定存在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对其进行防范与控制是摆在企业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能够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反过来说识别财务风险并且采取有效的防控制措施,能够促进企业经济稳步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只有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防范,强化内部经济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资金流安全,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三、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与风险

1.财务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财务决策。财务管理职责是帮助企业管理资金收支情况,制定、监督、检查、总结预算的执行情况和使用情况②。而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是其重要的职责。目前,我国多数的中小企业为私营企业,表现为家族式的财务管理,主观意识比较强,存在凭借经验制定财务管理决策的情形。由于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企业在资金筹集、运用等环节普遍较为随意,以至于降低资金使用的效率与安全性。而随着企业财务活动的日益多元化与复杂化,企业财务管理会更加混乱,最终产生较多的企业财务风险。而这些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时,财务人员往往未能全面收集经济信息,缺乏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使得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由于财务依据的欠缺,常常会因财务风险而出现决策失误的状况,表现为企业盲目进行投资,甚至造成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承担较高的财务风险。

2.财务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长期以来,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地树立科学的风险价值观,在财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造成管理方法不科学、对资金管理不严等情形,常常表现为资金不足、资金难以回收、应收账款过多,以及资金呆滞、利用效益不高等形式,以至于企业承担过多的财务风险。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投资管理,也可能在短期内不能发挥作用,但是一旦遭受到较大的财务风险时,其风险防范与控制效应就会显现出来,就可避免企业因此而造成的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在现实生产经营过程中,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决策者更愿意将资金投向眼前利益,而少有决策者愿意将资金投向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这就使得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建设极为薄弱,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3.外部影响因素波动,相关制度流于形式。企业的发展与其外部经济环境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全球一体进程的日益加深,企业发展不仅要面对来自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还要面对来自于国外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国内市场中,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同行业竞争者的影响、原料供应者的讨价还价、市场对产品的消费需求、替代品的威胁,以及相关政策变动的影响,包括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变动因素,而这些因素都具有不确定性,往往难以对其进行有效预测,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很有可能使得企业受到严重影响。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并没有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虽然有的企业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却有不少是流于形式。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多数中小企业只有日常管理制度比较完善,缺乏风险防范制度,尤其是财务风险制度,即便有些相关制度也多是没有针对性,根本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四、供给侧改革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1.强化决策者财务风险意识,提高经营决策水平。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其决策者的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决策者风险意识强,尤其是具有财务风险意识,则能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及早预测财务风险的发生,及时地应用有效的财务措施进行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如此企业便能很好地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财务风险。因此,为避免决策者凭借经验和主观意识进行财务决策,采用科学决策的方法进行财务管理,决策者应该参加风险管理培训,接受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知识,增强应对财务风险的决策能力,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财务决策方案,并对每个财务方案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包括对财务方案中的投资报酬率、内含报酬率、投资回收期、净现值、资金成本、偿债能力等指标的科学计算及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综合考虑后从中得出最优财务决策方案,从而游刃有余地抵御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危机。

2.注重财务人员素质,增强综合业务能力。供给侧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新常态下对企业会计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企业除了对领导决策层进行风险管理教育外,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财务人员在供给侧改革下成本管控意识,不断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能力。要改进培养模式,完善财务课程体系,加大内训力度,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深化互联网、信息化等技术服务,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会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知识,还要能够以新思路与新方法处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财务人才,补齐多数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短板,力求用新的知识理念扩大经营视野,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节约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3.确定合理资金结构,研判外部环境趋势分析。为了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对资金结构予以足够的重视,进行合理的资金结构设计。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偿债能力与举债规模,选择适宜的负债比例结构,制定合理的负债经营策略。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时刻警惕负债经营的风险,要定期地对负债经营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对不能按时回收的流动资金应进行减值测试,对企业面临的坏账、产品积压等问题应及时做出风险判断,要在保证资金得到充分利用、资金链不被断裂的前提下,寻求可持续发展。同时,相关决策者还应加强对宏观政策的关注,及时了解有关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和环保政策等外部影响因素,顺应时势发展的要求,避免由外部因素给企业财务管理造成的负面影响。

4.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是经济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小企业必须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要按照企业内部的实际执行情况,明确财务职责岗位。要鼓励财务人员应创新服务领域,积极向资本市场、生产过程、经营过程延伸,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整合起来,不断挖掘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潜力,打造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在创新中提高绩效水平。与此同时,还应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内部监督部门对其他经营管理部门的行为约束力,进一步优化企业整体运转的体系和流程,避免出现资金擅自挪用与借出等情况,努力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五、结论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是适应当前供给侧改革、有效配置资源、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强有力手段。强化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进行风险防范与控制,能从总体上把握和解决供给失效、产能过剩、库存过大、杠杆过高和成本过高等问题,从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强化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企业收支核算,还能够有效控制其资金流,用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有利于提高生产效果与经济效益,促进中小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