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3篇

时间:2023-01-19 10:51:21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3篇

小学音乐教学篇1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这不仅能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还有助于促进他们掌握更多的唱歌技巧,这对合唱教学尤其重要。在开展合唱教学时,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积极参与其中,并享受演唱过程,才能达到优化教学有效性的效果。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及唱歌技巧的关键期,对其综合素质发展亦具有积极性影响。尤其是在合唱教学环节,既涉及对学生乐感、审美的培养,又有益于促进其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故而教师需予以重视,并采取科学、高效的手段提高合唱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此阶段的学生在性格上较为活泼好动、注意力较难以集中,对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应从实际问题入手,来实现合唱教学的优化和提升。

一、趣味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在课堂上存在坐不住、易走神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教师没有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未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欲望。对此在开展合唱教学时,教师可采取趣味性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而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合唱兴趣,则可以欣赏优秀合唱作品为基点,这样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歌唱氛围,还能激发他们对一些合唱技巧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继而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为此,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合唱内容,选取适宜小学生欣赏的音乐作品,打造积极课堂。例如,在学习《小蜜蜂》这首歌曲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相关的合唱作品,并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及歌词内容模仿小蜜蜂采蜜的动作,同时让他们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感,调动起他们对该歌曲的学习兴趣。而后进行合唱教学,教师可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采蜜,然后再让他们模仿小蜜蜂的叫声“嗡嗡嗡”,在此基础上导出歌词内容展开合唱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采取重唱或是小组合唱等趣味性方式,一方面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合唱技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训练发声,奠定合唱基础

在学习唱歌过程中重点就是能正确发声,具备良好的发声技巧是进行合唱的基础,对此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发声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声音特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确保发声练习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同时在进行合唱时,姿势同样重要,即身体要自然平直、呼吸要顺畅、放松,保证嘴巴和鼻孔的呼吸气在同一频率上,而且学生在进行歌唱时要确保发音、咬字准确。在合唱时,具有良好的发声和精确的母音状态,能大大增强演唱的表现力和渲染力。在进行合唱训练过程中,要确保学生音色的统一,而后再展开拓展音域的训练,从而形成明亮的高音区。总的来说,在合唱中声音的配合、协调十分重要,也是呈现优质作品的关键,只有声音配合到位,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歌词的情感和内容。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分组唱,来训练他们的声音以及相互间的融合性。例如,在学习《三个和尚》时,教师要指引学生通过听、读、练的方式,把握歌曲的节奏和发声,而后让由老师进行示范带领有感情地合唱该歌曲。即通过探析、思考歌曲的方式,把握歌曲的发音和声音配合的方法,以此强化学生的发声体验和学习,促进合唱声音的和谐性。

三、利用器乐,优化教学效果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多组织一些实践性教学活动,即让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合作演出的方式进行合唱练习,这样既能锻炼他们合唱技能,又能培养其协调与合作能力。为了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借助相关乐器来促进其教学效果,这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及节奏感,从而促进其音乐素养的良好发展。例如,教师可将竖笛融入合唱教学中。基于“听”与“唱”是合唱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小学生又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及好奇心,对此教师可利用竖笛,激发他们的合唱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诸如在合唱歌曲中,由学生负责低声部旋律,而教师就可用竖笛来演奏高声部的旋律,通过该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继而优化他们的合唱水平。此外,通过竖笛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继而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从而有益于提升他们的音乐感知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歌唱技巧,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协调与合作意识。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实施合唱教学。总之,在合唱训练中,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入手,采取趣味性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科学手段强化他们的发声技巧,继而优化教学效果。

作者:孔令琪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

小学音乐教学篇2

与其他形式的音乐不同,合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类别,除了多声部特色之外,还涵盖了音乐、舞蹈、语言等等,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例如和声和复调。合唱是一种精神,它凝聚了各声部每个队员的素养,让队员听、唱、演均衡为一体。在小学教育阶段,合唱已经成为学习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学唱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多声部多旋律的魅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以此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控制力。此外,合唱要求学生相互合作,这也表明音乐对学生的整体成长十分重要。因此,小学应密切注意合唱教学,并通过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

(一)缺乏对合唱教学的正确认识,忽视对合唱歌曲的教学

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合唱教学。但是,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音乐教师对小学合唱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且因为合唱教学往往比单声部歌曲教授起来有难度,所以通常在小学阶段,教师只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音乐教学没有以“学生为主”,这并不利于对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是否认真积极地开展教学,是否“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对合唱感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效率产生了影响。小学组织的合唱中不仅对学生要求高,对教合唱的教师也提出了教学能力的要求。基于这种情况,由于音乐教学要求和音乐教学课程设置的限制,小学教师忽视了合唱教学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对合唱知识内容的描述始终处于面向考试的教学阶段,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合唱教学方式单一,不利于吸引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大多数小学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中选择相对简单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养。在刚刚步入合唱教学阶段,音乐教师需要从基础入手,在解释合唱教学内容的同时,从简单的大三和弦分解和小三和弦分解形式开始,掌握一个音高并保持循环呼吸,使得一个音保持长拍,再加入和弦中另外一个音,以此类推,学生在保持自己音高的同时再去聆听其他声部的音高,如各个调的“1-3-5”“2-4-6”,这些和弦都是协和的,所以每个声部演唱的和声是很美妙动听的。接着教学生如何正确控制歌曲强弱、长短、换气,学生逐步养成音高概念,为后面的合唱学习打下基础。有时学生也可以配合不同的象声词“梭梭”“嘿嘿”等,在保持大三和弦和声的同时,于每句句尾处加入节奏“xx”,或者,两个八分音符,或者带有八分休止符的前八后十六节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合唱教学的效率,还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在解释合唱知识和技能的整个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使用“填充”教学方法,但仅指导学生参加合唱。教师一般根据音乐手册的内容进行解释和训练,但是由于不了解音符或节奏,对小学生准确掌握音乐合唱技巧缺乏帮助。

(三)训练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对合唱活动比较抵触

将合唱课与其他的艺术课进行比较,在音乐素养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会更高。当在音乐课中教授合唱曲目时,很多音乐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一贯教学风格,自始至终保持一种合唱训练方式,学生会因为教师枯燥无味且又耗时的训练而在心理上抵触合唱。若是音乐教师在合唱活动中总是对同一段旋律进行训练,并持续很长时间,学生就不会再产生兴趣,从而不愿再专注于合唱活动,最终难以达到教学预期的效果,进行合唱训练也就变得没有意义。

二、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重视小学生音乐合唱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合唱的积极性

兴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动力,如果可以培养起学生对学习音乐合唱的兴趣,那么就可以使学生将从被动的合唱状态改为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合唱的兴趣,教师首先应该从发展学生听音乐的能力开始,将合唱歌曲与独唱歌曲进行比较,学会感受和声的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准确掌握与合唱相关的技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愿意在实际合唱期间花费100%的热情。可以选择小组合作的方式,与教师合作,与同学合作,每位同学在巩固自己声部的基础上积极与他人合作,师生共同练习合唱技巧,并讨论需要注意的问题,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合唱音乐的兴趣,教师在选择合唱音乐时应把其合唱情况和合唱需求作为重要基础。让学生合理地学习合唱短板。可以整合合唱技巧和演唱方法,以在确保学生合唱效果的基础上充分提高合唱能力。示例:在教师A进行合唱培训活动的过程中,选择了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节奏歌曲《欢乐颂》进行培训,《欢乐颂》的合唱难度较低。以短小而又富有旋律性的小歌曲起步,在增加学生对合唱把握信心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欢乐颂》是一首节奏相对简单的歌曲,经过多次聆听,学生也可以轻松跟随节奏。在合唱期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各自在合唱中的优势,将合唱任务顺利完成。

(二)优化合唱教学方式,提升音乐教师训练技能

小学音乐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是存在一些差异的。与语文和数学等知识内容的学习相比,小学生可能会更愿意学习,因为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教育就是美的教育,舒适悦耳的音乐会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愉悦身心,在课堂上,美妙的音乐还可以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音乐教师在开展合唱培训活动时,首先应该对合唱的要求和技能内容有透彻的了解,再为小学生提供多种训练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多种不同合唱训练方式是音乐教师不断摸索实践与创新的关键性工作,一定为小学生提升自身音乐合唱能力奠定坚实基础。音乐教师要支持学校开设合唱社团,更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合唱社团。社团的训练更加规范,也更有时效性,且社团经常组织活动,参加比赛,这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另外,如果有条件,各小学可以从实际教育情况出发,积极从一线城市或者国外学校学习合唱训练方法,去改变传统的音乐合唱训练方法,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技能,那么就会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许多小学生的想法相对简单,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在学习每门科目时偏向依赖教师,这个现象比较常见。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尽可能地将合唱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小学音乐合唱的学习需求。示例:在小学音乐教师B的训练期间,使用《歌唱祖国》作为合唱训练曲目,教师可以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做相应的教学工作。首先,B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在大屏幕上播放预先准备的有关我国发展的视频,以便学生准确理解。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发展与变化,在合唱时可以更好地融入情感,吸收更多的情绪。接下来,教师将在大屏幕上解释《歌唱祖国》的整体节奏,规模和情感表达,让更多学生了解他们的困难并从需求中摆脱出来,教师把曲目重难点特别强调并反复练习,学生掌握每个声部的旋律线条后,再进行合唱。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小学生可以更真实地感受到这首歌的魅力。B教师通过选择网络信息技术来教学,而不是仅使用“教师领唱、学生跟唱”的单一模式进行教学和培训,克服了传统合唱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不断创新合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在未来的合唱学习中提供更多的技巧。

(三)强化发声训练力度,保证合唱活动顺利开展

合唱的实践性很强,这导致音乐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遇到不同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提高合唱的效果,小学音乐教师应从音高训练入手,不断加强音高训练,使每个参加合唱的学生都有稳定的合唱基础。教师将基本技能培训指南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教育内容中,使小学生的合唱变得更具感染力。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小学生。这种声音正处于过渡阶段。滥用嗓音不仅无益于提高合唱的效果,还会造成小学生器官损伤。在此基础上,合唱教师在开展发声训练教学活动期间,要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嗓音特点进行分析,并适当控制小学生的发声训练时间和音量。在发声方面,要对小学生饭菜提出要求,以防止小学生进食刺激性食物,影响发声。同时,音乐教师还要去指导学生在合唱时的站立姿势,帮助他们调节呼吸。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提高他们的音乐技巧和合唱的表现力。在小学音乐教师继续加强声乐训练期间,声音之间的协调尤为重要。每个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合唱分组任务的同时,还要仔细聆听其他部分的演唱,在合作的过程中,使合唱歌曲更加生动优美地展现出来。

三、结语

总体而言,小学音乐教师不仅应关注音乐教科书的内容,还应着重提高小学音乐课中合唱的效率。每个小学生都将合唱视为他们的主要学习兴趣之一。这不仅能在合唱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可以提高音乐学习的效率。在此基础上,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小学生合唱的兴趣,制订完善的合唱培训计划,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为国家今后发展优秀音乐人才创造条件。

作者:宁洪珊

小学音乐教学篇3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充分全面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识谱能力以及方法,更好地提升识谱教学的整体成效。不可否认,对于小学生而言,识谱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内容。部分学生在识谱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和障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整体素养。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识谱水平,教师有必要采用科学且高效的识谱教学方法,更好地提升识谱教学的成效[1]。

一、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今天,为科学全面地提升以及优化学生的音乐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全面地注重识谱教学,科学全面地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全方位提升识谱教学的整体成效。但现阶段,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中尚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识谱教学方法相对枯燥,学生缺乏认知兴趣

音乐作为一门人文审美性的特色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趣味材料,为更好地提升识谱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识谱教学方法。但在当前阶段,在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中,识谱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和枯燥,识谱教学的科学性有待提升。比如,部分教师在识谱教学中更倾向于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方式,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强化记忆以及学习,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也难以提升学生的识谱素养。

(二)识谱教学缺乏针对性,差异化教学应用不足

在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指导者,有必要结合学生差异化的音乐素养以及认知能力,科学全面地开展识谱教学工作,以此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但当前阶段,部分教师在识谱教学中,明显缺乏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关注和重视,也没有充分全面地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而是采用相对统一化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等来开展识谱教学工作,这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识谱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都存在明显差异。对于部分音乐素养相对较低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识谱能力一般,他们的音乐素养也相对比较低,若教师不注重把握学生的认知差异,极容易抑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难以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缺乏对识谱教学的重视,教师音乐素养整体偏低

当前阶段,在识谱教学中,部分学校和教师都明显缺乏对识谱教学工作的充分重视,缺乏对识谱教学的精准认知。在部分教师看来,小学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副科,只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听听音乐,简单学唱歌曲就可以,至于整体难度偏大的识谱任务,则交给学生自行完成。与此同时,在识谱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整体不强,还有的教师则存在兼职性,难以在音乐教学的岗位上真正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聪明才智,也难以有效启发和感染学生。

二、小学音乐识谱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今天,为科学全面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识谱教学工作。现阶段,识谱教学中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若不注重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难以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音乐素养。基于此,在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全面地剖析识谱教学问题的成因。

(一)教师观念有待更新,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虽然新课标明确提出了音乐素养的重要性,也要求教师注重音乐教学工作。但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比较大,他们的教学理念仍然相对比较落后。教师作为识谱教学的主要引导者,若不注重自身观念以及理念的创新与变革,自然会直接影响识谱教学工作的深入推进,也将影响识谱教学的有序开展。

(二)分层教学应用不足

当前,部分教师缺乏对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致使识谱教学中存在着“大锅烩”的问题。小学音乐的课时相对比较短,而且间隔时间也比较长,这就使得识谱教学工作难以体现系统科学的一面。在相对紧张的课时压力下,教师难以对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识谱能力进行必要的考核以及测评,这就使得教师难以快速实现有效的分组学习。

(三)师资力量相对匮乏,音乐教学任务繁重

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为科学且高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核心引导作用。现阶段的识谱教学成效之所以不高,识谱教学水平之所以难以提升,同相对匮乏的师资力量有着紧密的关联性。一方面,小学音乐教师的人数相对比较少,部分学校便让其他科任教师来兼职。可能几个年级共用一两位音乐教师,自然难以做好深入教学。另一方面,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是较为繁重的,这使得他们难以应付高强度的识谱教学工作,也难以在识谱教学中进行同步的创新以及变革。

三、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的科学策略

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识谱教学是非常关键且核心的内容。为科学全面地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更好地优化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学校以及教师都应该充分注重识谱教学工作,依托于科学且精细化的识谱教学策略,切实有效地提升识谱教学的整体成效与质量。

(一)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兴趣

在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综合全面地提升识谱教学的整体成效,教师应该率先注重变革自身的教学观念,充分全面地加强对识谱教学的重视以及认知程度,以便在识谱教学中,积极变革教学方法,积极创设和谐稳定的课堂氛围,行之有效地优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认知兴趣,充分全面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识谱教学具备一定的抽象性以及理论难度,若教师采用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很难真正提升以及优化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很难保障学生的学习成效。为此,教师在识谱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科学全面创设多媒体情境,以此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识谱学习质量,全方位优化学生的识谱学习成效[2]。比如,以《唱支最美的歌》为例,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音乐合唱视频,该音乐具有较强的民歌歌曲特点,其音乐视频同样具有较强的民族色彩,能够引起学生对这首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进行一次合唱,之后引导学生根据乐谱进行演唱,将第一次演唱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进行纠正,循序渐进地完成识谱教学。

(二)积极使用手势教学,科学实现分层教学

在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过程中,为科学全面地提升音乐教学成效,行之有效地优化音乐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积极全面地采用手势教学。同时,也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认知能力等,行之有效地采用分层教学法。一方面,教师在识谱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与认知,可以采用手势来进行辅助。在识谱教学中,一个作用显著的识谱辅助方式就是手势运用,七种不同的唱名通过七种不同的手势演示出来,这就是柯达伊手势。另一方面,在识谱教学中,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音乐素养存在差异,教师可以进行科学的分组,为学生设计层次化的识谱任务以及实践作业。在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才是音乐学习的关键主体。为行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为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以及发展,教师有必要科学全面地应用分层教学法,结合不同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识谱能力等,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精准全面地为学生确定学习内容,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差异化的识谱实践。

(三)发挥乐器的辅助作用,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在识谱教学的过程中,为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以及认知,教师还可以科学高效地使用不同的乐器。在识谱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校音乐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关乐器的储备等情况,来科学高效地使用不同的乐器,引导学生在乐器的辅助下科学全面开展音乐教学工作。与此同时,在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为更好地提升其教学成效,全方位优化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必要全面加强对识谱教学的重视程度,同时切实有效地配置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教师自身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全面优化自身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在乐器演奏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确保自己可以熟练使用比较常见的几种乐器,这样更有助于识谱教学工作的开展。此外,在识谱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等,全面广泛地采集相关的教学素材,以此来有效弥补自身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和缺陷,更好地提升识谱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全面优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四、结语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识谱教学是非常核心的内容。为科学且全面地提升识谱教学的整体成效与质量,教师有必要精准把握识谱教学中突出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继而采用高效且科学的识谱教学方法,全方位提升识谱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俞佳艳.识谱教学贵在得法———小学中,低年级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思考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9(24):179.

[2]何艳.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有效方法思考[J].青苹果,2017(3):69.

作者:王星霞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献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