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速公路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时间:2023-03-27 10:15:03

高速公路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自21世纪以来,我国高速公路蓬勃发展。2005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4.1万公里,2020年末已达16万公里,形成巨额公路资产。项目快速建设的背后往往是对公路资产的粗放式管理,缺乏资产明细管理,加之会计核算笼统,导致公路资产账实不符问题严重。因此,研究加强高速公路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措施,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一、高速公路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路资产定义难有效界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2006)》,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为便于实物管理,大多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将单价2000元以上的资产定义为固定资产。公路资产类型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桥梁、交安设施、绿化、机电等资产类型。其中交安设施、绿化、机电等含大量单价小于2000元的资产,如护栏板、苗木、雾灯等。若将每一个护栏板、每一棵苗木、每一个雾灯均作为一个资产卡片进行实物管理,则一条通车的高速公路项目将产生上百万个资产卡片,极其不利于后续实物盘点、处置下账等;若将一条通车的高速项目整个机电作为一个资产卡片,则明细资产管理游离于财务监管,易造成实物资产盘亏。公路资产定义过细或过粗均不利于实物管理,如何找到最合理的定义方式值得实践界深入探究。

(二)公路资产大多打包式管理

因公路资产定义难有效界定,官方也未有具体的操作指引,大多高速公路企业仍然采用资产打包的粗放管理模式,甚至将整条通车的高速公路资产作为一个资产卡片入账,未区分至路基、路面、绿化、房屋、机电等大类资产,也未作明细辅助管理。公路资产打包式管理极易引发两大问题:一是明细资产疏于管理而混乱。若采用打包式管理公路资产,则明细资产长期游离于财务监管外,极易发生资产盘亏,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亦或明细资产经过位置移动甚至难以找到核算的财务账套,加大日常管理难度,账实核对更是难上加难。二是难以真实反映资产价值。因公路资产大多打包式管理,致使各明细资产的入账价值难以确定甚至难以找到对应的财务账套,当发生资产处置时,难以进行账务处理。如2019年响应国家取消省界收费站要求,各高速公路企业共撤销487个省界收费站。至今仍有部分企业因难以对被撤销的省界收费站资产进行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致使资产虚增。

(三)后续更新支出账务处理不明确

因公路资产的定义未有效界定,则难以判断固定资产的后续更新支出该费用化亦或资本化。如目前大多企业将整条高速公路的机电资产作为一个资产卡片入账,假定价值为1亿元,若其中某台车牌识别设备已无法使用,企业重新采购了一台价值1.5万元的设备进行替换。采购的该台设备支出费用化亦或计入“固定资产”,同一企业不同财务人员对此甚至有不同解读。有的财务人员直接将其费用化,但在接受后续审计检查时,可能会认定为不合规的账务处理;而有的财务人员将其作为一个新增的固定资产入账,因无法确定被替换的设备入账价值而未进行下账处理,致使固定资产价值虚增。

(四)公路资产移交不顺畅

目前,国内大多高速公路企业建、管单位分属两个不同的管理机构,甚至属于不同的法律主体。建设单位只重视工程质量和进度,管养单位负责后期资产管理。公路资产移交不顺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移交不及时。目前仍有很多单位无公路资产移交意识。建设单位在项目通车并完成竣工验收时离场;而管养单位因未办理资产移交也未接收财务账务,不注重实物明细管理。有的企业的建设项目已通车近10年仍未妥善办理资产移交,建、管双方管理责任不明确,相互推诿,公路资产管理极其混乱。二是移交不规范。因行业内未制订标准的资产移交指引,部分企业也没有制订公路资产移交细则,大多单位直接采用打包式移交,继而又引发明细资产疏于管理、难以准确核算资产价值等问题。

二、问题背后的原因剖析

(一)公路资产管理难度较大

一条高速公路资产可细分为八大类、数量上万个、价值达几十亿元、地点分散上百公里,其中绿化、交安设施、机电等资产更新速度快,且涉及建设单位、管养单位、服务区、路政等多个利益主体,加之公路资产定义标准难把握,行业也无统一的规范操作,致使公路资产管理难度整体较大。

(二)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企业往往以追究利益最大化为导向,而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致使企业无动力投入较多人力、物力和技术去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资产管理难度较大的高速公路企业大多竟未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甚至无专职资产管理员,人员大多安排临近退休或低学历者,变动也较频繁。长此以往,大量资产管理问题累积,历任领导均不愿触碰,敬而远之,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资产管理活动可细分为采购、报废、盘亏、出售、调拨、租赁等,尤其公路资产还涉及较繁琐的转固和移交环节。目前,部分高速公路企业仍未建立较为详备、完整、实用的资产管理制度及配套的操作细则,上、下级单位间权限划分不清晰,甚至相关部门间职责定位不明确,各类资产管理活动无章可循、无据可依,资产被随意借用、挪动,加大后续资产管理难度。

(四)账实管理部门协作不够

资产的账务处理及实物管理部门为不同部门,而为实现资产的账实相符需两个部门间的紧密协作。如实物部门发生资产新增或处置时,需及时传递相关单据至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尤其是公路资产的定义界定,直接决定了后续更新支出是费用化或资本化,需两个部门根据企业实际,兼顾便利原则和实物管理需要,探讨出较为科学、实用、合理的处理方式。而在实务管理中,账实管理部门往往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对问题听之任之,加剧了公路资产管理的混乱程度。

三、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建立专业队伍,健全管理体系。

高速公路企业作为省级国有重资产企业,公路资产达上千亿元,且管理难度较大,领导层应强化思想认识,实施资产管理惩罚措施,充分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方面,要建立专业的管理队伍。有必要为各公路资产管理单位设置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人员,定期组织培训,组建专业的资产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健全管理制度。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的资产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界定上下级权限、细化操作指引,使固定资产管理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合理定义资产,规范账务处理。

因公路资产种类众多、明细繁杂,实物管理过于粗放,易引发资产丢失,管理过于精细将极大增加工作量。为此,各高速公路企业有必要根据自身实际,平衡管理过粗或过细带来的弊端,合理定义资产管理单元。1.对于不容易被移动或不经常被移动的公路资产(如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安设施、绿化等),可按管理的最小层级(如所站)所辖空间范围资产大类作为一个资产卡片入账,同时为便利日后养护管理,可按明细进行辅助管理,详细记录起点桩号、终点桩号、长度、宽度等具体信息。当某个站点间发生大量资产更新改造时,按登记的明细实物计量单位折算下账的资产原值,同时按新增支出金额增加资产原值;其他日常维护支出费用化。2.对于容易被人为移动的公路资产(如机电设施),若单件金额大于或等于2000元,可按单个实物作为一个资产卡片入账;若单件金额小于2000元,则按管理的最小层级(如所站)所辖空间范围同类资产总计作为一个资产卡片入账,同时做好后续的养护明细管理。后续更新支出账务处理原则同上。若后续更新支出该费用化或资本化仍不好判断,企业可根据管理需要,明确按更新支出金额占该入账卡片的资产原值一定比例进行判断。如后续更新支出金额超过该入账资产卡片金额的10%,则被替换的资产下账,新增支出增加固定资产原值;否则直接费用化。议、碰头会等形式,共同商讨解决。涉及有关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由主责部门推动落实,审计机构及时跟进整改进展。

(三)改进优化审计方式方法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审计监督的任务越来越重,内部审计工作压力日趋增大。改进优化审计方式方法,才能在繁琐的常规性审计中解脱出来。一是推进多种审计方式相结合。对受审计资源、时间等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开展现场审计的,可借助信息化手段灵活开展远程审计。对部分参股合营企业,可利用中介机构力量,适当委托外部机构开展审计。二是加大数字化审计力度。加强与财务系统、经营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对接;深入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审计手段,增强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处理、挖掘和分析能力;研究、发现好的、可用审计软件,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能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结束语

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企业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提高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针对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靶向发力,解决突出问题,如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做到审计成果运用多元化,审计队伍建设体系化,不断夯实审计管理基础,提升审计效能,推动管理提升,将助力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婵.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3):9-11.

[2]陈琼.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探讨[J].当代会计,2021(11):122-123.

[3]申琳.高质量发展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新发展的思考[J].会计师,2022(1):67-68.

[4]沈凤斌.大数据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22(2):111-113.

作者:蒋晓密 廖汉琴  单位: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