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统计分析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5-14 20:04:51

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篇(1)

1 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和层次

1.1 首先要说明所要分析的主要内容

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分析报告的开端,也是一个分析报告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就是让读者一目了然的了解到本文要分析的是什么,分析的问题的基本状况和分析报告的问题等。也是因为开头部分内容的吸引才可以使得分析报告更有活力。例如,在《部门季度开支分析报告》中就首先要说明我要分析的是本部门的季度开支内容,开支的内容中的款项去向和需要分析的内容是季度开支的增长率等。不能把过多的文字用在没有作用的地方,这样不但不会增加分析报告的明确性,还会使得分析报告显得十分混乱,影响分析报告的效率。

1.2 提出合理的所要分析的问题

要有主要的分析问题,只要有问题才有我们分析的内容,这样才可以把分析报告做的更加完善,不会有更多的分析数据问题。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合理性,不能没有任何理由的提问,让分析的问题符合和贴近所分析的主要内容。要时刻想着国家各项政策和最新规范,在分析的报告中不能有违反国家政策的言语,也不能有反面的思想,更不能有太多的无用话语。如上文例文中就不应该对一些敏感的不能公开的数据等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不仅要规避这些敏感的数据;而且,也不能有相关的敏感数据。这样的分析报告才可以得到好评。

1.3 相应的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或改进措施

提出建设性意见是一个分析报告的很重要的部分,这一部分显示出作者的意愿和想法,是分析报告的精华所在。必须得到分析报告写作者的足够重视,这是一个分析报告的结尾部分,每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不仅仅是要开头写好,写好结尾也是非常重要的。结尾直接影响到一份报告的最后收尾之用,一个好的结尾会使分析报告变的更有意义,更有光彩吸引人们看下去读下去。另外,结尾还可以提及一些分析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以及在分析中没有太多设计到的问题,也可以让审查者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情况,正确的做出相应的举措,来弥补现有的不足和问题改进。

2 统计分析报告的注意事项

2.1 统计分析报告一定要有其主要的分析对象

只有把主要的分析对象说明确,这样才可以把分析报告的主题表现出来,否则会出现语意混乱,文章主题不明确等现象。突出文章的主题就是要在开头或者是结尾部分有一个回归似的提及,有了这样的提及就会有点明主题的作用,而且在分析报告的其他部位也要有所提及,以便更加详尽的突出主题。文章的针对性也要强,不能在文章中涉及过多的内容,过多的内容只会给分析报告的结构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和错误。只有在结构鲜明,针对性强的报告中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才有分析报告的价值与意义。

2.2 统计分析报告一定要有现代气息

在实效性的方面上,这是适应时展的需要,分析报告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产物,应该有其时代的特性和时代的气息,不能是古板老套的套用原来的数据观点等,这样套用只是前任东西的复制与继承,没有自己创新的东西在里面,那么这个分析报告是十分失败的。在时效性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原来的知识,这也是可以的,添加的东西不要太多,过多的添加原来的东西会使分析报告的性质发生质的变化,也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选择。分析报告的时代氛围是很有作用的,一份没有生机活力的报告只能是被看作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记事本,充其量就是一个很好的系统报告,这就是失去了分析报告原本应该起到的作用;所以,时代气息在这个分析报告中的作用意义不言而喻,一定要写好写透彻。

2.3 统计分析报告要有时间观念性

写分析报告不能是一个个内容的不断添加,也不是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查阅资料的总结,更不是原封不动的抄写。它是在时代中推陈出新的创造,在写分析报告中一定把握好写的时间地点等,在某些时候是不需要写分析报告的,这时候如果我们写了,反而产生不好的影响。在领导需要的时候提交上去,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时间,不能是在领导最不需要的时候提交上去,要时刻看好周围人的情况和想法,在有必要的时候写好分析报告,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提交,这是一个分析报告写作者最为基本的技能。也是统计分析报告层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一部分特别容易被大家忽略,这一点要时刻谨记。

2.4 统计分析报告要有一定的实际性

在分析报告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也是分析报告最要有的素质。只有在实际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后续部分的论述和分析,遵循实际性的前提来对事物进行分析论证,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写完分析报告,而不会产生空洞无奇的分析报告,还可以把现实中的问题和建议都体现出来。实际性能高的分析报告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也是领导阶层最爱看到的内容,在实际性面前那些空虚的分析报告就显得无优势了,虽然那些空虚的分析报告有很多语言华丽的句子,也是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实际性的分析报告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3 结束语

分析报告的层次一定要有一定的逻辑性,逻辑性好的分析报告就不会给观察者带来过多的难题。使得作为分析报告的后台者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分析报告的结构层次是一个良好分析报告的灵魂所在,不仅关系着报告的发展框架,也是一个良好分析报告写作者的最基本技能,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做好一个分析报告的结构层次,就相当于把分析报告的一半内容写出来了。这是非常重要的,分析报告的灵魂就相当于他的层次和结构,构建和建立良好的结构层次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也是分析报告所必须的。

参考文献

统计分析报告篇(2)

统计分析的“实招”必须是企业经营者或管理人员感兴趣的领域,能够直击企业发展的瓶颈,引起他们的注意及采纳,因此,选择合适的题材成为“实招”发挥作用的关键一环。统计分析能否成功,选题是第一位的,选题的主导思想要新,思想不能陈旧,观念不能落后。不能用历史的、陈旧的经验来对待已经发展变化了的形势。选题时首先要明确服务对象,即明确给谁看,然后“换位思考”,选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才是确定内容,针对企业当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善于提炼内容,精准选题。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分析的针对性,善于捕捉领导的“关注点”。分析报告的目的在于应用,对统计部门来说,就是要将研究成果转换为领导决策。为了实现这种“转换”,应增强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选择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避免简单罗列,避免数字文字化,瞄准影响当前企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选题要大小适中,题目不要太大,要切实可行,考虑客观条件,尽量“小题大做”。研究角度要有新意,要从新的角度去研究、研究以前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或者是研究过探讨过但说法不一的问题去分析论证,才会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才会见出新意。。

二、打牢基础,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准确是统计分析报告乃至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失去准确性,再精心准备的“实招”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统计分析报告要坚持客观公允态度,发扬唯实精神,讲实话,报实情,在保证数据准确的基础上,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对当前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状况提出恰当的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和理论依据。统计分析的准确性除了数字准确,不能有丝毫差错,情况真实,不能有虚假之外,还要求论述有理,观点正确,不能出现谬误,建议可行,不能脱离实际。

三、增强逻辑,应用合适的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是由数字形成概念,从概念形成判断,由判断进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统计分析的基本原则是依数成理,论据就是统计数据,而统计学的不断发展为统计研究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法,将各种经济学、统计学知识应用在统计分析中,更加透彻地研究经济现象。判断是以准确的统计数字为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是统计分析成本一个整体的纽带,是产生“实招”的顺延。统计方法要为统计分析结论服务,不能因形式而伤害要义,一切为了“实招”的产生及合理性为目的,切忌为哗众取宠而罗列深奥的数理公式,“先进”的数据模型,从而使统计分析“产品”不明所以,导致统计分析面目可憎,让人敬而远之。合适的统计方法可以为“实招”得到认可、推广及应用增加可信度。但是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必须保证推理是以充分的依据为前提,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就是要有合乎事实的逻辑性,判断推理的结果前后不能矛盾,不能脱节,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统计分析报告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四、注重时效,发挥统计分析的实用性

“想实招”要把统计分析定位于为管理者服务。统计分析报告有着明显的目的性、针对性,只有统计人员在拟定统计分析时,时刻牢记“想实招”,把统计分析定位于为管理者服务,才能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企业统计分析,首要目的就是为企业管理者服务,帮助管理者正确认识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自身的生产经营秩序,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行,提高全单位的经济效益。这就决定了企业的统计分析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瞬时万变经济形势,决定了统计分析及时性的重要。统计分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越强,就越要快速反映,适时为领导送上“及时雨”。统计分析要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统计人员要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敏感,要有争分夺秒的时间观念,兵贵神速,充分利用丰富的统计信息和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优势,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分析报告的撰写,迅速及时地向领导发送各种新鲜动态信息和经济运行状况的监测预警分析报告,以便领导及时掌握情况,指挥全局,争取“雪中送炭”,避免“雨后送伞”。

五、立足实用,增加建议的可操作性

统计分析报告篇(3)

笔者对2014年度的35份企业价值评估报告报告进行统计,其中沪市主板13份,深市中小板和深市主板各11份。主要统计了评估方法、账面价值、取值方法、评估机构、评估报告页数等几个方面的数据。

一、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评估方法的选取

在所统计的35份评估报告中,有24份采用了两种评估方法(其中3份选用市场法和收益法,剩余21份选取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有2份仅采用市场法进行评估,剩余10份仅采用资产基础法进行评估。在21份选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进行评估的评估报告,有9份最终采用资产基础法得出的结论;而选用市场法和收益法进行评估的3份报告最终均采取收益法所得出的结论。

(二)评估结论的分析

图1:35份评估报告的评估值增值率

从上图可见,不同的评估目的、评估方法得到的评估值增值率差异较大。资产基础法得到的评估结论通常不会过大偏离其账面价值;收益法的偏离程度则变动较大;由于很难找到比较案例,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较少,用该方法得出的评估值的增值率偏离程度略高于资产基础法。收益法下增值率最高的两个评估对象,主要因为一家是自主开发和运营游戏产品的企业,属于“轻资产”公司,另一家则是国内预调鸡尾酒的龙头企业之一,两者的共同点是拥有大量账外不可辨认的资产,且具有较强盈利能力,以至于收益法下的评估值远高于其账面价值。

根据评估报告可知,资产基础法的评估增值主要来自于土地使用权、房屋建筑物以长期股权投资等,当同时采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进行评估时,最终结论若是采用资产基础法,其原因主要是收益法的计算基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若采用收益法,原因主要是用资产基础法对整体性资产进行评估时难以体现资产的综合获利能力、商誉以及其他一些潜在因素资产整体价值的影响。3份采用了市场法和收益法进行评估的报告最终都采用了收益法得出的结论,主要是考虑到用市场法评估时,选取的可比实例与评估对象间的差异性以及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较大的波动性。

(三)被评估企业与评估公司的分布情况

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知,这35份报告中评估对象遍布19个不同的省市自治区,但评估公司(总部)却仅来自于5个省市,其中北京的评估公司占了总数的68.57%。此外,这35份评估报告共涉及27所不同的评估公司,其中25家均属于前百强的资产评估机构,也就是说有33份评估报告出自前百强评估机构。根据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的《2014年资产评估机构综合评价年业务收入排名前百家机构名单》上的数据可发现,排名前十的评估机构的业务收入远远高于排名靠后的评估机构;也就是说,我国大部分的评估业务都被百强甚至前五十强的评估机构瓜分。

二、结束语

仅对35份评估报告的统计分析并不能完整、系统和详尽的看出当前我国的评估报告甚至是评估行业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但仍在一定程度和某些方面上反映出我国评估行业的发展现状。据以上的简要分析,笔者认为可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一)社会对资产评估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评估人员整体执业水平有待提高。从1.3的分析中可见,我国的评估行业发展是相当不均衡的。许多地方对评估认识的不到位,评估业务的需求较少,以及该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等原因,导致这些地区评估行业发展缓慢。

统计分析报告篇(4)

2015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物流园区示范工作的通知》,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具体组织评选示范物流园区工作。为使业界了解我国物流园区运行的基本情况,为政府制定园区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园区运营单位与人驻企业提供行业坐标,为示范物流园区评选工作提供技术数据参照,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专家委员会在连续两年按照优秀物流园区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调查,先期从参评上千家报送的基础资料园区中甄选出100家园区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本报告。被调查的样本园区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其中,本报告按照2011年6月13日国家统计局的东西中部和东北地区划分方法,将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四大地区,即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地区(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本次统计分析工作,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坚持了以下原则:高标准、严要求,严把统计分析质量关。要求各个园区填报数据必须真实、可信、完整。在统计过程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力求客观公正。本次统计分析由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组织,借助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力量,经过策划研讨,指标体系优化与设计,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数据整理、统计与校核,电话回访与网络调查,综合比选与分析六个阶段。统计调查对象遴选范围为全国各地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公路港、物流港、无水港、物流聚集区),要求园区运营满1年且具有法人资格,占地面积0.1平方公里(150亩)及以上,拥有多家人驻企业。从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运营效率及社会贡献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最终形成了本报告。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一)我国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状况分析

为了能够对我国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本报告从投资规模、占地规模以及交通便利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投资规模

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有关单位在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中,投入的以货币形态表现出的总量,分规划投资和实际投资。

规划投资规模情况。物流园区平均规划投资额为20.1亿元。其中,投资l亿~10亿元的物流园区占51%; 10亿~30亿元的物流园区占27%。如图l所示。

实际投资额完成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物流园区平均实际投资额为10.9亿元,规划投资额完成率在71%~100%占园区总数的40%。实际投资超出规划投资的物流园区占园区总数的10%。经分析,规划投资额完成率超过100%的园区规模普遍偏小,平均规划投资额为6亿元,而平均实际投资额为8亿元。与此相反,规划投资额超过70亿元的大型物流园区,平均实际投资额为48亿元,完成率为49%,总体尚未完成规划投资目标。上述情况表明,我国物流园区投资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如图2所示。

分区域物流园区实际投资情况。据调查,我国东部地区物流园区平均实际投资额在全国最高,为14亿元;其次为东北地区13亿元;物流园区投资规模最小的为西部地区,平均实际投资额仅为6亿元。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投资强度情况。投资强度是指投资额与物流园区占地面积之比,分为规划投资强度和实际投资强度,其中规划投资强度是指规划投资额与园区规划占地面积之比;实际投资强度是指实际投资额与园区实际占地面积之比。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物流园区平均规划投资强度为158万元/亩,平均实际投资强度为164万元/亩。其中,园区实际投资强度在100万~200万元/亩的占比最高,为36%,具体隋况如图4所示。

2.占地规模

实际占地面积情况。根据《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估指标》 (GB/T30334-2013) (以下简称《规范》),建议物流园区占地面积不小于0.5平方公里(750亩)以上。从本次统计来看,实际占地面积在150~750亩的物流园区占63%,与《规范》建议的占地面积标准相差较大;另外,占地7500亩以上的超大型园区占6%,如图5所示。

分区域物流园区实际占地面积情况。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物流园区平均实际占地面积情况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各经济区域中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物流园区实际占地面积较高,而西部地区的物流园区实际占地面积相对较低。

规划面积完成情况。规划面积完成情况指物流园区实际占地面积与规划占地面积之比,其分布情况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34%的园区接近或已经完成了当初规划设计,但是仍有20%的物流园区只完成了舰划面积的不足1/3。

物流运营面积占比情况。根据《规范》,物流运营面积占比是指物流园区中物流运营面积占物流园区实际占地总面积的比例,物流运营面积包括码头、铁路装卸线、道路、仓库、堆场、雨棚、流通加工场所、货车停车场、装卸搬运场地、信息服务用地等,不包括生活配套和商务配套用地。 《规范》规定物流园区的物流运营面积占比不能低于50%。物流园区物流运营面积占比的分布情况如图8所示。

根据统计结果,目前我国物流园区的物流运营面积占比平均为75%,大于《规范》中50%的下限值。尽管物流运营面积占比总体情况较好,但仍有16%的园区物流运营面积占比小于50%。

容积率情况。物流园区容积率是指物流园区的总建筑面积与占地面积之比。根据每个园区的容积率,测算出我国物流园区的平均容积率为0.67,具体分布情况如图9所示。

3.交通便利性

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是物流园区成功运营的基础条件,本报告从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多式联运五个方面考虑物流园区的交通便利性。

根据《规范》,统计物流园区周边5公里以内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总条数情况,从图10可知,70%的物流园区5公里以内有2~3条公路,临近四条及以上公路的物流园区占比为11%。物流园区公路便利性总体良好。

物流园区距高速公路出入口以及国道的距离情况。据统计,51%的物流园区与高速公路的出入口距离在5公里以内,平均距离为2.25公里;45%的园区与国道的距离在5公里以内,平均距离为1.66公里。可见,园区周边的公路便利性总体较好。

铁路便利性。根据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物流园区拥有铁路专用线的比例为37%,距离铁路货运场站5公里以内的物流园区比例为27%,平均距离为2.73公里。

水运便利性。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得出距离港口5公里以内的物流园区占到了15%,平均距离为1.83公里。

航空便利性。通过调查,物流园区距离机场5公里以内占到了2%,平均距离为0,25公里。

多式联运条件。本报告对物流园区具备多式联运条件进行规定,5公里内具有铁路货运场站、港口以及机场设施的物流园区认为具有多式联运能力。根据统计,物流园区5公里内能够进行公铁联运、公水联运与5公里内能够实现公铁联运的物流园区占到了28%,具体如图11所示。

(二)我国物流园区服务能力分析

服务能力是衡量物流园区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投入大小和园区网页质量关系到物流园区信息服务水平的高低;货运车辆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物流园区的服务能力。结合本次物流园区评价调查问卷对相关项目填写的完备性,本报告从下述三个方面对物流园区服务能力进行统计分析。

1.公共信息平台投入情况

公共信息平台是指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提供物流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服务的信息平台,能否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是衡量一个物流园区服务质量的关键性指标。

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投入占园区实际投资的比例平均为7.9%,而园区软件系统投入占公共信息平台投入的比例平均为54.6%。

2.物流园区网页级别(PR值)情况

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仅有65%的物流园区具有自己的网页,物流园区对自身网站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在物流园区评价中,我们选取网页级别作为衡量园区网站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度量指标。网页级别(PR值)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用来标识网页等级和重要性的指标。级别从0到10级,10级为满分,PR值越高说明该网页越受欢迎(越重要)。通过利用专用工具对各物流园区网页级别查询并统计,可以看出网页级别为1的物流园区占35%,网页级别为3的占30%,而网页级别为6的仅占2%。目前,我国物流园区PR值尚无超过6的高水平网页,相反,却有6%的物流园区网页PR值为0,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2所示。

3.货运车辆情况

货运车辆运营类型分析。根据统计数据结果,依靠自有车辆运营的物流园区比例仅为2%,依靠整合社会货运车辆的园区比例为7%。大部分物流园区采用自有货运车辆和整合社会货运车辆相结合的方式。

货运车辆规模情况。根据统计数据,物流园区平均自有车辆为368辆,平均整合社会车辆10939辆,图13是我国物流园区货运车辆规模分布情况。

(三)我国物流园区运营效率分析

运营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物流园区运营状况的好坏及管理水平的高低。本报告选取物流强度、营业收入以及劳动生产率三个指标对我国物流园区运营效率进行统计分析。

1.物流强度情况

物流强度是指物流园区每平方公里每年的货物吞吐量。全国物流园区的物流强度分布情况。根据测算结果,样本企业物流园区的平均物流强度为378万吨/(平方千米-年)。

我国不同经济区域物流园区的平均物流强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东部地区平均物流强度较大,西部地区相对较小,表明物流强度与经济水平总体一致,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需求旺盛但土地紧缺;而西部地区需求相对较弱,土地较东部地区紧张程度有所下降。

2.营业收入情况

物流园区自身营业收入情况。经统计,我国物流园区自身营业收入差别较大,2014年平均营业收入为5.7亿元,其中有12%的物流园区自身营业收入超过了15亿元,仍有4%的物流园区自身营业收入不超过100万元。

物流园区入驻企业营业收入情况。根据统计结果,2014年我国物流园区入驻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26.4亿元,其中有26%的物流园区人驻企业营业收入在30亿元以上。

3.劳动生产率情况

劳动生产率指平均每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价值。本报告中设定物流园区劳动生产率即园区管理机构与入驻企业营业收入之和与园区就业总人数之比,物流园区劳动生产率是衡量物流园区经济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调查统计,我国物流园区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为38.1万元/(人·年)。

(四)我国物流园区的社会贡献

物流园区作为现代物流体系中重要的物流节点,对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作用。本报告从就业规模、上缴税收、新能源使用情况以及人驻企业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对物流园区的社会贡献进行统计分析。

1.就业规模情况物流园区就业规模情况

就业规模指园区管理机构人数与入驻企业中从事物流活动的就业人数之和。根据本次统计,2014年我国物流园区平均就业人数为5900人。物流园区分区域就业人数情况,中部地区物流园区就业人数较多,东部地区的物流园区就业人数较少。

2.上缴税收情况

物流园区自身上缴税收情况。根据统计结果,2014年物流园区自身平均上缴税金为1800万元。经分析,2014年物流园区入驻企业平均上缴税金为3.2亿元。

3.新能源使用情况

目前,样本物流园区中已有13%的园区使用了新能源(其中有一家物流园区同时使用了风能和LNG两种新能源),使用的新能源以太阳能、风能以及LNG等为主,具体情况如图14所示。

4.入驻企业数量及质量情况

入驻企业数量指人驻物流园区企业总数,人驻企业质量指4A~5A级物流企业及世界500强企业的入驻数量占入驻企业总数的比例。此项指标可以反映物流园区吸引优秀企业入驻的能力。

物流园区总体人驻企业数量情况。根据统计,2014年样本物流园区平均入驻企业数量为230家。

物流园区分区域入驻企业数量情况。通过统计分析,我国不同经济区域的物流园区平均人驻企业数量可知,东部地区物流园区内入驻企业数量最多,平均为310家。

入驻物流企业质量。从人驻园区的物流企业质量来看,2014年入驻园区4A及以上物流企业的数量平均为6家。

物流园区人驻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情况。调查统计发现,我国物流园区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的仅为31%,平均入驻数量为l家,入驻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在5家之内的占统计总数的26%;入驻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在10家以上的仅占2%。

统计分析报告篇(5)

2014全院共计290916人次,门诊人次为269972,急诊人次为20944,死亡人数为6。观察室收容病人1837人次,死亡人数3人。门、急诊诊次占总诊次之比100%,观察室死亡率0.2%。2014年入院人数为11974人次,出院人数为11926人次,治愈3215人次,好转8175人次,未愈309人次,死亡137人次,其他90人次,住院病人手术人次3064人次,危重病人抢救人次抢救成功人次数达301人次,治愈率27.7%,好转率68.5%,病死率1.1%,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56.1%,每百门、急诊的入院人数4.12%。目前,实有床位数(张)606,实际开放总床日数达221190,实际占用总床日数204733,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207769,病床工作日337.8,病床使用率92.6%。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17.4,每床与每日门、急诊诊次之比1.3。

二、与2013年相比

2013全院共计250595人次,门诊人次231288,急诊人次19307,死亡人数4人,观察室收容病人2304,死亡人数6,门、急诊诊次占总诊次之比100%,观察室死亡率0.3%,入院人数10827,出院人数10977,治愈3278,好转7182,未愈274,死亡143,其他100。住院病人手术人次3184,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人次数369,治愈率30.8%,好转率65.4%,病死率1.3%。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62.3%,每百门、急诊的入院人数4.32,实有床位数(张)606,实际开放总床日数221190,实际占用总床日数200380,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205058,病床工作日330.7,病床使用率90.6%,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8.7,每床与每日门、急诊诊次之比1.1。

三、各科室相比来看

2014年,内科接待病人51893人次,针灸中风21497、西医外科8253、肛肠科11089、骨伤科25158、皮肤疮疡科26190、耳鼻喉科8447、妇科23015、儿科12367、口腔科2675、推拿科638、眼科4591、简易门诊18750、体检科14843、其他61510等。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湖南中医院以内科为主,开设西医外科也接待了一定数量的患者,分解了其它医院的压力。

统计分析报告篇(6)

【正文】

统计数据是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而乡村统计工作处于统计工作的最前沿,提升源头统计数据质量则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升,数据质量也随之提高,但在日常工作和管理制度上的不足也逐渐体现出来。现就梅家乡统计工作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随着机构改革的完成,梅家乡镇统计站也完成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目前机构设有站长1名,兼职工作人员2名,7个村社区也指定了专人负责统计工作,统计日常工作有效开展,各类报表数据也能及时收集上报,工作效能较以前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存在的不足

(一)统计工作任务繁重。

据调研,目前涉及乡村填报的统计工作有乡村振兴、粮食测产、大小春播面、畜牧养殖等常规数据统计,有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阶段性统计工作,也有如今年开展的脱贫攻坚普查等多项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完成统计调研、分析、统计基层规范化建设,档案整理等,如此繁杂的任务接踵而来,乡村统计工作力量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统计队伍不稳定。

虽然我乡已完成了统计人员配备,但由于均为兼职工作人员,加之乡村工作任务重,统计从业人员不能将精力完全集中到统计工作上来,往往是哪边任务急就先突击完成哪边工作,队伍存在不稳定性。

(三)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受限于农村基层现状,目前村社区干部队伍普遍年龄偏大,不能熟悉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加之统计专业培训不足,导致大多数从业人员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难以适应,如今年开展的人口普查与脱贫攻坚调查,前期工作均一定程度上存在业务不熟、理解不到位的情况。

(四)统计业务上存在交叉重复。

部分统计业务所涉及的县级职能部门由其派出乡镇站所收集上报统计数据,统计部门则交由乡镇统计站负责收集上报统计数据,造成了一项工作重复上报的情况。

三、加强乡村统计工作的建议

一是加强统计人员配备。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积极争取机构编制,探索统计工作人员专职,充实统计队伍力量。

统计分析报告篇(7)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共识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广泛调研、专题讨论等活动,局党组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加强统计改革和建设,推动统计科学发展,促进统计服务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统计部门只有加强以自身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统计的本质是服务,上为党委政府服务,中为部门行业服务,下为基层百姓服务。统计部门只有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正确定位统计工作,加快统计自身的发展,强化数据质量,打造统计分析精品,提高统计工作水平,才能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统计保障。尤其是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国、全省及我市经济社会的影响正在加深和蔓延的现状,需要统计部门切实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密切关注经济运行状况,加强对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的跟踪监测,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市委、市政府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当好参谋助手。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统计成果必须服务于××加速崛起的进程中。社会公众越来越关心和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生活环境改善、社会秩序稳定等方面的情况。统计部门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在调查、采集数据和统计分析的各个阶段,关注科学发展、关注和谐建设、关注改善民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充分发挥统计特有的作用,以更多、更全面的统计成果,用真实可信的数据,让全市人民看到近些年来我市在改善人民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的可喜进步,增强全市人民对××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信心。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计工作必须以创新的精神促进统计事业健康发展。解决统计工作深层次矛盾、开创统计工作新局面的关键在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统计部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思维定式,针对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改革和创新统计观念、统计组织、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一手抓经济统计,一手抓社会统计,突破瓶颈制约,提升统计能力,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促进统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计部门必须统筹安排好各方工作,有效满足市委、市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统计需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统计部门必须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研究应用更加科学的统计方法,灵活运用多种调查手段,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形成新的工作抓手,寻求重点突破,坚持树立开放眼光,走开放统计的道路,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统计资源整合,统筹兼顾各方工作,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组织完善、制度科学、保障有力、服务优质的统计体系,实现统计资源共享,构筑统计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保障机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满足市委、市政府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统计需求。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主要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围绕工作重点、民众关心视点,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各类经济、社会统计信息,六年来,共上报信息近2000多条,被采用条数每年均位居市直单位前列。每月向市领导送阅《××月度经济运行监测》、《××统计信息》、《统计信息快报》、《统计专报》等,现已将各县区党政领导列入《××统计信息》送阅对象。每年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送阅“市情”手册千余份,为“两会”参政议政提供翔实数据。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季度经济形势新闻会制度。在市电视台“沟通”、“舜耕瞭望”等栏目,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予以解答。组织开展了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社情民意调查,完善××统计信息网的网上办事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统计服务。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抓住经济发展的难点、社会生活的热点、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做好统计分析研究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近6年来,共撰写分析研究报告510篇,其中,《重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加》、《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奋力崛起》、《我市制造业投入加大、成为投资最大亮点》等一批分析研究文章,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并作了重要批示。

(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按照统计法规、制度和规范的要求,努力推进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把基层基础工作纳入经济和统计考核内容之一,加强检查考评,着力规范统计数据收集、填报、审核、订正和上报等程序和方法。开展经常性基层统计人员业务培训,每年通过各种形式培训人数近千人次,举办了《统计调查技能》、统计业务和法规知识的系统培训,不断提高了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在经费、人员配备上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2005年从公益性岗位招聘统计工作助理员38人,安排到市区街道从事统计工作。

(三)把握发展主题,推进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精心组织实施了基本单位普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农业普查,并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目前正在稳步推进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实行了工业、农业、商贸等一系列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改进gdp核算、固定资产投资和能耗统计,建立了非公经济、开发园区统计制度等;积极推进联网直报和在地统计工作,适应统计改革和政府决策管理的需要;基本建成了上联省局,下联县区,横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计信息系统;统计普法教育深入开展,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统计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六年来,全市统计执法共检查2090个单位,立案查处统计违法案件420起,保障了统计资料的及时、准确。

(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廉洁从政教育。继续推进统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领导干部及人、财、物、数的监督检查,加大内部审计力度,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在局全体党员干部中,认真开展了“艰苦奋斗,廉洁从政”的专题教育活动。从完善制度、推行公开、加强学习教育、责任追究等方面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建设文明机关,充分展示统计人形象。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目标管理有机结合,强化机关干部的公仆和服务意识,积极创建文明机关,2004年、2006年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的荣誉称号。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求真务实、不出假数,弘扬实事求是精神;以机关效能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工作落实;以阳光统计文化建设为抓手,树立阳光统计工作理念,规范和透明统计工作行为,锤炼统计工作者求真务实的工作品质,职工的团队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培育和提升。

三、影响和制约统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与原因分析

总体上看,近几年我局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统计改革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用科学发展观的标准来衡量,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较,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统计指标体系还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经济运行状况。一是统计指标不能完全反映科学发展的新要求,第三产业、资源环境、能源统计和社会统计还有待建立健全。能源统计体系不够健全,没有全面反映全社会能源的生产、消费和流通情况,不能全方位地提供能源供给与需求、能源管理效率、能源资源与生产、能源开发与节能等决策信息,也不能全面掌握能源生产、消费、库存情况及发展趋势。服务业统计体系尚未建立。由于服务业涉及行业多、变化快,企业形式多样,现有统计模式和调查体系无法全面、完整、准确反映服务业的基本发展状况和满足gdp核算的需要。社会、科技、文化产业统计体系不够健全。二是统计指标老化现象严重。部分计划经济时期的指标如劳动工资统计指标沿用至今,非公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不健全、没有科技进步与创新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对不合理制度的改革比较缓慢。三是统计指标交叉重复较多。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本局专业之间重复统计、多头统计依然存在,如工业和能源统计部门报表重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效率。

(二)统计调查方法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涉及的统计调查对象日趋复杂,统计调查对象的易变性增加,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增大,统计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降低,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周期性普查的基础作用仍然有限,普查数据的时效性有待增强。经常性抽样调查仍然没有全面推开。抽样调查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在统计调查中,过多依靠基层统计人员上门调查,并存在大包大揽的现象,费时又费力,没有充分发挥部门统计的作用。

(三)基层基础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巩固。一是基层统计机构不健全,人员不稳定,没有相对独立性。市、县区统计局现有的工作人员与承担的工作任务失衡,不堪重负;乡镇统计人员大多是兼职,统计工作条件差。由于任务繁重、待遇偏低,导致统计队伍不够稳定。二是基层统计工作条件差,统计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乡镇、街道普遍存在办公用房拥挤、办公设施陈旧、办公设备不足等问题。大多数乡级统计机构没有配置专用计算机,只能和其他部门合用一台计算机,影响统计数据的安全性;街道90%以上没有单独的办公场所,没有办公电话、计算机,统计日报表仍然采用手工汇总这一落后的工作模式。三是经费紧张,不能满足统计工作需要。随着统计调查任务不断增加,基层统计经费严重不足,经费与承担的任务矛盾十分突出,有的县区经费无法保证统计业务的正常开展,甚至有的连下乡的交通工具、调查员补贴都难以保证,致使一些常规报表以及普查、专项调查工作质量受到影响。四是学习培训不够,对统计工作者的学习培训和考察交流不够,尤其是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培训迫在眉睫。总体上看,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还十分薄弱。

(四)统计优质服务水平还不到位。一方面,统计任务重与统计人手少的矛盾更加突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统计服务领域更加广泛,除各项大型普查和正常统计报表任务外,适应领导决策需要、反映新生事物的专项调查和统计监测不断增加,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与此相反,统计力量严重不足。这种统计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与统计人员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统计人员疲于应付。另一方面,统计服务不能完全满足科学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需求的状况依然存在,尤其是为社会公众做好统计服务的范围不够广,统计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通过深入分析,统计工作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源在于:

第一、重理论学习,指导实践不够。局领导班子比较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但是存在学习与实践用力不均现象。如在对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规律认识方面,有些工作阶段性、表面性问题解决了,但长远性、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触及,特别是对一些制约和影响统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的力度不大,探索的步伐不快;在统计工作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处理上,考虑当前较多,而对长远发展研究不够,解决现实问题花费的力气较多,建立长效机制相对考虑不够。虽然出台了不少的措施,但还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

第二、重常规思维,努力创新不够。还没有深刻透彻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还没有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待发展问题、研究发展规律、指导发展实践;还没有真正形成以科学发展观要求审视统计工作、定位统计工作、谋划统计工作、提升统计工作的实际能力。思想观念有些滞后,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不够强,创造性的工作不够。统计改革步子迈得不够大的思想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长期从事统计工作,受传统的惯性思维影响较大,往往满足于完成上面布置的任务,片面强调高度统一的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方法,安于现状,怕冒风险,担心改革涉及面广,搞不好容易产生负面效应,影响统计工作;二是对基层统计的情况虽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基层统计部门受当地政府管理,在基层基础建设上统一步调工作还不够到位;三是改革需要成本,一定程度上还受到人力与财力的限制。

第三,重研究经济,研究社会统计指标不够。由于长期以来存在重经济统计、轻社会统计的观念,造成经济统计与社会统计工作有不对称的现象。领导关注经济较多,我们针对经济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就多,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统计分析精品就比较多,而反映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等的统计分析关注度不够高。社会公共服务存在缺位的现象,统计信息服务与民众和基层企业的要求还有差距,对社会各界需要的数据提供不足,对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卫生、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统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社会公众的统计信息产品内容、渠道、时效、形式有待加强,向社会公众宣传统计工作的力度还不够。

第四,重布置任务,解决困难不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深知为领导、为群众、为基层的服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把握大局、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还不够强,工作方法和思想意识与以人为本的要求不相适应;在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上,虽有所思考,但提炼升华不够;深入基层开展专题性、问题性调研较少。对于上级或其他部门布置的统计任务,也只是强调和布置工作,给基层统计部门压的担子很重,要求的标准很高,但业务指导不够,督促检查不够,完成任务所需的条件保障和经费不能给予支持。

在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我们共征求意见建议56条,经过整理、归纳,共梳理出存在的突出问题14个,其中,可以立即解决的问题4个,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7个,目前没有能力解决需要向群众说明的问题3个。对于存在的问题,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了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能解决的马上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按局领导班子职责分工,明确责任主体,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认真研究解决;对一些作为自身无能力解决的,一方面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引起上级领导的关注,另一方面向干部职工解释说明。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打算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局领导班子在发展思路上达成了共识。总体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即:提供优质服务;强化二个抓手,即:阳光统计文化建设、内部管理制度;深化三项改革,即:在地统计、联网直报、统计制度;抓好四项工作,即:基层基础建设、统计调查分析、统计咨询评价、统计执法监督;实现五个目标,即:提高数据质量、打造分析精品、共创内和外顺、锻造勤政廉政、争创“四个一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把全市广大统计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从违背科学发展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创新工作方法,服务科学发展,在强化统计能力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提高数据质量上取得新成绩,在改进统计服务上取得新飞跃,真正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体现到科学决策、解决问题、促进工作上,推动全市统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解放思想,进一步推动统计创新。解放思想是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当前,统计的社会需求正在不断增长,统计的地位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统计事业发展已进入加快改革和蓬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始终把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于××科学发展、加速崛起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僵化观念,主动适应新情况、新变化,从更高的层次来思考和分析问题,不断增强统计能力,在探索中找出路,在应变中求思路,在创新中促发展。

(二)坚持求真务实,进一步发挥统计作用。求真务实是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统计工作上联政府决策,下系百姓生活,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监测作用。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监测,客观反映科学发展的成果和问题。二是评估作用。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对地区的科学发展成果进行评估。三是参谋作用。通过统计数据的比较与分析,选好课题,撰写一批有分量的分析、调研报告。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促进科学发展的建议,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当好参谋。

(三)加快统计改革,进一步增强统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深化统计改革是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一要逐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关于结构、质量、效益、民生等反映科学发展的统计指标。二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农村统计调查制度;规范和加强部门服务业统计,继续完善非公经济、劳动力和工资统计,着力加强人口、教育、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统计。三要完善数据评估体系。不断规范统计业务流程,进一步完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千方百计提高各项指标数据质量。

(四)拓展工作领域,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是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我市同全国、全省一样,经济增长受到明显影响和冲击,一些经济指标增幅开始减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积极应对的政策措施。我们要在全面了解、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变化,加大调研力度,加强分析监测,加速信息传递,着力增强统计服务的主动性、预见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统计服务于科学发展的水平,积极为党政领导出谋划策,为××崛起献计献策。

(五)坚持强化各项建设,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加强统计建设是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一是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要继续开展基层基础工作调查研究,努力推动基层统计机构设立和统计队伍建设。加强基层业务培训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水平。二是加强统计法制建设。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更加注重事前预防、事中检查和事后整改的综合运用,突出执法重点,对经济普查、节能降耗、新开工投资项目等工作中的统计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检查或重点督查。研究建立统计违法行为通报制度和机制,特别是对于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统计违法行为,要加大案件曝光力度,不断优化统计工作法制环境。三是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加强统计网络建设,在硬件设施、软件开发等方面积极筹措资金更新配套,全力寻找国家局、省局技术支持,逐步实现省、市、县区、乡镇的网络互联互通,确保联网直报工作顺利开展。四是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机制,优化培训内容,强化培训管理,整合培训资源,促进科学带头人和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一支熟悉统计业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能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统计队伍。

五、切实加强局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领导班子建设是统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统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统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注重提高理论素养和执政能力,建设学习型班子。把学习方式、学习制度和学习内容有机结合,抓好中心组学习和个人自学,突出抓好邓小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学习,抓好中央、省委、市委重要方针政策的学习。根据统计工作需要,加强对先进统计理论、统计专业知识、统计法律法规及科技知识的学习。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提高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把理论学习同加强个人修养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领导班子成员的精神境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摆正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二)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把握统计工作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统计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努力实现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把统计工作置身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平安××建设、推进社会进步的高度来研究和谋划,推进统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善于破解难题,善于把上级精神与××实际结合起来,既善于出思路、谋全局、作决策,更善于抓部署、促落实、求实效,不断增强解决难题的前瞻性、系统性和时效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建设和谐型班子。进一步完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各项具体制度和领导班子的议事决策程序,做到用制度规范施政行为,用程序保证职责履行。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维护集体领导的权威,不断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自觉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形成班子的整体合力,发挥整体功能,努力营造团结合作、和谐共事的浓厚氛围。

统计分析报告篇(8)

一、能源消耗总体情况

20__年,我局办公楼总建筑面积750平方米;用能人数80人,其中编制人数20人;公车总数1辆,为汽油车。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是办公及日常用电、用水,公车耗油等。

20__年全年用电消耗37265.79千瓦时;用水消耗1195.85立方米;汽油消耗4878.89升。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为49.69度/ 平方米•年,人均用电量为1863.29千瓦时/年,人均用水为59.79升/年,人均单车耗汽油量243.94升/年。

二、能源资源消耗变动情况

经统计,20__年能源资源消耗呈现“有升有降,总体下降”的态势。其中,人均用电量同比下降13.58%,人均用水量同比下降16.7%,人均车耗汽油量同比下降7.22%。

20__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同比下降10.32%,实现局级用电、用水、用油能耗指标节约5%以上。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__年我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仍有差距。下一步我局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的成效。

(一)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加强对大能耗设备的监控,尽量减少使用并加大改造力度。严格执行车辆淘汰制度。加快淘汰高耗能的办公设备,完成节能灯管的更换,积极推进办公室资源循环利用。

统计分析报告篇(9)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9-0067-03

1 UML设计优势

广告业务是现代报业业务中的核心经济来源之一。现代化广告管理中采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能和质量。广告管理系统可以采用多种编程语言实现,如VB、DELPHI、、PHP等,后端数据库根据业务需求可以使用SQL SERVER、MySql或Oracle等网络数据库。本文的UML设计方案适合B/S结构下的WEB编程方案,如PHP+MYSQL、JSP+Oracle和+SQLSERVER。

传统的广告管理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效率不高,设计标准往往不一致,代码模块质量重用度不高。通过将面向对象的UML技术应用于广告系统开发中可以有效提高系统架构的稳定性、业务拓展性、开发便捷性和代码可靠性。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统一建模语言)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标准建模语言之一,用于对大型复杂软件系统建立图形化的可视模型,在国内外软件设计领域中应用广泛,是国际软件研发行业的标准化建模语言之一。UML技术的优势在于提供了统一符号和元素图形设计标准,设计软件逻辑图纸简洁,易于团队沟通;设计与编码分离,无需考虑设计语言,可以将设计方案随意转换为不同开发平台,支持代码类、接口生成(C#、JAVA等);对系统业务逻辑提供可视化模型,便于业务扩展。

UML通过建立各种必要的模型文档,可以对大型复杂系统的各种设计模型进行可视化说明。UML通过三大类图形从不同角度图形化系统模型,常用的图形包括用例图、类图、时序图、对象图、组件图、部署图、协作图、状态图和活动图等,这些图和延伸的开发文档共同描述了系统开发过程中不同侧面的基本构造模型,极大提高了代码质量和开发速度。实际开发中可以根据项目开发需要增加或减少相关设计图形。

2 广告管理系统业务用例分析

报业集团中广告管理过程通常以不同角色作为系统的使用者,这需要按照不同角色分配权限的设置功能。对于客户角色需要提供广告预定功能、订单结算功能、分类价目查询功能等,对于业务员角色需要提供客户信息管理功能。通过功能划分和归类后可以纵向划分为子功能系统,包括广告预订子系统、客户信息管理子系统、广告价目展示子系统、业务统计分析子系统、订单结算子系统、多报刊广告分类管理子系统、报表打印功能、价格策略决策子系统、合同管理子系统、角色权限子系统等。系统的使用角色一般包括广告客户、广告业务员、财务人员、划版人员、集团领导和系统管理员等。采用用例图分析系统业务可以有效地进行角色划分归类、功能细化或拓展。

广告管理系统的用例分析目的是对系统既定功能和系统内外部环境建立业务模型,是软件开发前对于系统内外部边界和需求的一种契约,是系统要解决的问题的开发主线。通过以上分析,给出了一个广告管理系统的用例图。

3 广告管理系统代码规划设计

广告管理系统包括大量数据本体信息和处理信息。这些信息来源于系统用户、广告、合同、报表、订单等实体的固有静态信息,也有来源于系统逻辑处理后的动态信息。信息量大、变化快、信息结构复杂是广告系统面对的主要特点。这种特殊情况导致在设计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实现过程中的兼容性、稳定性。由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在封装、多态和继承的特点适合大型复杂软件系统开发,在广告管理系统建模时采用分层设计思想,将代码类、接口和组件等多种元素无缝耦合,同时将功能或语义相近的代码元素组织在一起,构成代码包,可以解决人员较多的协同开发带来的代码不规范问题。广告管理系统从代码复用和分层设计角度,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包:

UI接口包(UI Package)在顶层,为系统用户提供界面接口。通常包括常用的CSS、JAVASCRIPT框架、第三方类库等。

业务逻辑包 (Business Package)在中间层,用于广告管理系统业务处理,属于核心逻辑代码,可以实现权限管理、广告管理、客户信息管理、合同管理、订单管理、业务决策等一系列用例功能,通过该包提供的接口来实现系统的业务。

通用工具包(Util Package)主要包括安全检查类、加密类、字符串处理类、 编码处理类,可以提供系统运维状态检测、异常和错误处理、日志记录等功能。

数据访问包 (DAO Package)处于系统底层,实现对系统数据的存取,提供底层数据库操作接口,实现对系统数据的CRUD(查询、添加、修改、删除)操作。

4 广告管理系统预订子系统时序图和类图设计

UML时序图用于描述系统对象之间传递消息时间上的顺序步骤,图形化可视了多个对象之间的动态行为。在广告管理系统详细设计中使用时序图这可以清晰的描述系统的控制流、顺序行为和交互行为。

以广告预订子系统为例,下面的时序图描述了角色为广告业务员,选取系统对象为预订子系统用户接口、客户、广告和合同之间的消息交换时序。

广告业务员通过访问预订子系统的用户接口,通过用户验证后,通过业务接口向预订子系统提交客户查询请求,经过客户信息验证后,进行预订广告并订立合同,完成预订行为。

预订子系统涉及多个实体,包括用户角色、权限、预订业务、合同业务等。通过抽象分析,可以得到下面几个实体类:

UML中的类图是E-R图的超集,数据库建模的E-R图只针对数据存储,而类图则增加了行为建模的能力。

5 广告管理系统软件部署图

UML提供部署图描述系统的实际部署情况。广告管理系统采用了WEB开发常用的三层B/S逻辑结构,按浏览器端、WEB服务器端、数据库服务器端进行逻辑功能分割,其优势在于可维护性好,提高了开发效率。部署图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可以增加物理结构部署、系统容灾和容错、IP端口部署等设计。

经过上述分析和设计后,以上UML设计模型根据具体的开发环境中使用不同技术开发方案(PHP+MYSQL,+SQLSERVER等)可以实现系统开发,由于篇幅有限,未将全部UML模型给出。

6 结束语

广告管理系统是信息技术在现代报业广告管理中的典型应用,目前正处于数字化管理向智慧化管理过渡的阶段。随着互联网广告市场的信息化飞速发展,以网络资源最优化、工作便捷化、决策智能化为目标的广告管理系统在现代报业集团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UML引入到广告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中,加速系统开发流程,缩短开发周期,确保了代码的可读性和稳定性,对于业务拓展的动态需求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软件开发效果的角度来看,UML保证了广告管理系统的鲁棒性、拓展性和多角度可视化,在实际的开发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熹. UML在广告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 科学咨询: 决策管理, 2008(12).

[2] 吴仲坚. 广告管理系统的设计[J]. 才智, 2011(13).

[3] 黄克艳. 报社广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厦门: 厦门大学, 2013.

[4] 查旭. 基于社交网络的广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13.

统计分析报告篇(10)

今年我县大春农作物播种面积111.1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60.4万亩,玉米24.6万亩,大豆3.1万亩,其它杂粮作物23万亩。今年的大春农作物在其生长过程中,遭受了“6•18”等三次洪涝灾害侵袭,其产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以水稻受灾较重。但由于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4万亩。加之生长后期天气正常,其总产量与去年持平。总之,今年的大春粮食生产总量在大灾之年仍保持小幅度增收,为粮食购销经营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大春粮食购销情况

1、粮食收购:

截止今年9月30日,全县各收粮企业共收购粮食xxxx吨,占全年计划收购数xxxx吨的xxxx%。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xxxx吨。非国有粮食经营者收购xxxx吨,重点转化用粮企业收购xxxx吨,省级储备轮入xxxx吨。其收购总量与去年同期的xxxx吨相比,多收了xxxx吨。

2、粮食销售:

截止9月30日,全县共销售粮食xxxx吨,占全年任务数xxxx吨的xxxx%。其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xxxx吨,非国有粮食经营者销售xxxx吨,重点转化企业用粮xxxx吨。其销售总量与去年同期的xxxx吨相比,多销粮食xxxx吨。

三、粮食购销两旺的成因

第三季度我县粮油呈现购销两旺,其主要原因:

一是县粮食局加大了粮食流通市场的监管力度,大张旗鼓地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组织粮食流通执法人员深入到全县的64个乡、镇,张贴“*县人民政府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秩序的通告”。查处无证照经营的非法粮商,为合法收粮者保驾护航,使他们大胆收购,放心经营。

二是今年的大春粮食收获过程中,天气晴朗,连晴近一个月。保证了收获粮食的晒干扬净。粮食质量较好,经抽样检测稻谷的出糙率为75.4%,杂质1.2%,水份13.2%。玉米容重687克/升,水份12.8%。

三是我县今年的省级储备粮轮换数量较大,*xxxx吨,目前已轮入xxxx吨。同时,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以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强化目标责任,把粮食购、销任务分解到责任人,促使购销人员千方百计利用各种关系多购快销,从而保证了购、销两旺。

统计分析报告篇(11)

2007年,全国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7.8万件,查处违法金额28.7亿元,实施经济制裁19.6亿元,退还用户7.6亿元。

查处价格违法案件数量列前五位的类型是: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教育收费、交通运输价格、国家行政机关收费、成品油价格,分别为27059件、21109件、6396件、5112件、2051件,分别占全部价格违法案件的34.9%、27.2%、8.2%、6.6%、2.6%。

实施经济制裁金额列前五位的案件类型是:教育收费、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国家行政机关收费、电力价格、交通运输价格,分别为71030万元、36376万元、24844万元、20817万元、8983万元。

查处价格违法案件数量出现增幅的类型是:交通运输价格、中介服务价格、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分别比去年上涨30.9%、23.2%、20.4%、4.6%。

查处价格举报案件数量列前五位的是:交通运输、教育、房地产及物业管理、药品及医疗服务、成品油,分别为10318件、7247件、5272件、5223件、1536件。

二、价格违法案件的主要特点及原因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价格违法案件呈现以下特点:

(一)价格违法案件数量总体下降、降幅趋缓

2007年,全国查处价格违法案件7.8万件,同比下降8.5%,其中查处价格举报案件4.4万件,同比下降14%。

近年来,以《价格法》为核心、以《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等法规和规章为内容的价格监督检查法律体系日趋完善,价格执法力度不断加强,价格执法能力逐步提高,促使价格违法案件数量平稳下降。同时,价格主管部门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宣传价格法制,倡导价格诚信,强化社会监督,化解价格矛盾,促使群众价格投诉继续减少,市场价格秩序进一步规范。

2004―2007四个年度,价格违法案件数量同比下降分别为34.9%、17.3%、15.5%、8.5%。总体来看,价格违法案件总量持续下降,但是下降幅度正逐渐趋缓,制止价格违法的难度正在增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制改革尚未到位引发价格违法行为,如医药价格、教育收费违法行为,二是供求结构性矛盾引发价格违法行为,如交通运输、成品油价格违法行为,三是隐性价格违法行为,如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不正当价格违法行为。

(二)医药价格违法案件仍然增加、升至首位

全国共查处医药价格违法案件27059件,案件数量自2003年以来首次上升为各类价格违法案件的第一位。其中,查处药品价格违法案件8650件,同比上升20.4%;查处医疗服务价格违法案件18409件,同比上升4.6%。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连续第六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医药价格专项检查,创新检查方式,大力推广电子检查,促使检查更加全面深入,检查效率进一步提高。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违反药品加价差率。部分医疗机构没有执行药品销售15%加价率规定,或者虚报实际购进价、变相违反加价率规定。二是虚增用药数量多收费。一些医疗机构向病人收取费用的药品和医用卫生材料消费量明显大于库存减少量,变相多收费。三是违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规定。部分药品经营企业与医疗机构联手抬高中标价格,然后进行二次议标或者价外返利,部分药品招标机构超标准收取招标文件费和服务费。此外,医疗机构提供服务过程中还存在重复收费、捆绑收费、扩大范围多收费、强行服务强行收费等问题。

(三)教育收费违法案件数量退居第二、问题集中

全国共查处教育收费违法案件21109件,同比下降23.6%,案件数量退居第二位。多年来,规范教育收费始终是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2003年至今,国家发展改革委已连续五年组织开展全国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基本对所有学校进行了一轮全面检查。同时,建立健全了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教育收费自查自纠制度,从制度上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从当前情况看,各类学校依法收费的意识得到加强,教育收费秩序明显好转。目前教育收费违法行为集中在以下四类:一是违法收取与入学挂钩的高额“捐资赞助”,二是“超三限”招收择校生多收费,三是利用“校中校、校中班”、“改制学校”进行乱收费,四是地方政府和部门越权定价造成乱收费。

(四)价格串通案件大幅上升、涉及面广

2007年5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较快攀升,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紧紧围绕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的中心工作,加强了对猪肉、食用植物油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监督检查,重点查处价格串通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全国共查处价格串通案件70起,同比大幅增加。这些案件涉及行业多,不仅涉及方便面、餐饮、豆制品、牛奶等生活必需品,也涉及理发、幼儿园、洗车、网吧、交通运输等服务业,还涉及草酸、焦炭等生产资料行业。70起案件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既有涉及全国范围的案件,如方便面、草酸等,也有涉及局部区域的案件,如省级区域的焦炭行业,市、县级区域内的洗车、豆制品等。违法主要形式有:一是众多同业经营者联合提价,并在经营场所公布;二是占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出面协调统一变更价格;三是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协调确定或变更价格,并以行业协会名义对外公布。

(五)交通运输和中介服务价格违法案件显著增加、乱收费用

全国查处交通运输价格违法案件6396件,同比增加30.9%;中介服务价格违法案件817件,同比增加23.2%。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和商品流通数量持续增长,交通运力紧张在短期内无法有效缓解,交通运输价格违法案件上升较快。主要问题有:一是部分汽车客运站超标准收取客运费,跨省汽车客运、城郊和农村短途汽车客运违法涨价,二是货运企业特别是铁路“多种经营企业”擅自提高标准收费、多收费少服务,三是停车场超标准收取停车费。中介服务价格违法案件主要有:一是部分土地及房地产中介部门在测绘、评估等方面超标准收费,二是部分劳动服务中介、考试服务中介未取得收费资质收取费用、超过标准收费、收费后未提供相应服务。

(六)11月、12月成品油价格违法案件集中发生、形式多样

2007年11月、12月,全国共查处成品油价格违法案件492件、801件,同比分别增加440%、48%。2007年8月份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国家于11月1日上调了成品油价格,但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倒挂、部分地方炼厂停产,导致成品油特别是柴油供求矛盾突出,成品油价格违法行为也因此大幅上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了全国成品油价格专项检查,查处并曝光了一批成品油价格违法案件。主要违法形式有:一是恶意囤积油品、停供限供;二是转手加价倒卖、哄抬价格;三是白天限供、夜晚高价售油;四是高价售油、平价开票,躲避检查;五是通过降低等级、缺斤短两等手段变相涨价。

(七)价格举报工作的作用和效果明显增强

全国共受理价格咨询和价格投诉53.3万件,其中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4.4万件,占全部价格违法案件的56.5%。全国价格举报反映的突出问题依次是:交通运输、教育、房地产及物业管理、医药、成品油,主要集中在群众出行、上学、住房、就医等热点问题上。各级价格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举报工作,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办案质量,及时将办理结果反馈举报人,全国价格咨询和投诉的办结率已达98.5%,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价格权益。

(八)价格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明显减少

全国申请价格行政复议案件25件,比上年减少13件,已结案的案件中,申请人撤回7件,维持12件,变更2件,撤销4件;提起价格行政诉讼案件11 件,比上年减少14件,已结案的案件中,价格主管部门全部胜诉。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完善执法规则,规范案件审理,加强执法监督,提请国务院修订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制定并公布了《价格监督检查证据规定》、《价格监督检查提醒告诫办法》,统一研究了价格串通案件的构成要件,加强了对地方查处案件的定性指导,有力地规范了执法行为,减少了行政复议的发生,经受了行政诉讼的检验。

三、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的建议

针对当前价格违法的主要特点,2008年制止价格违法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促进市场价格稳定的工作建议是:

(一)切实加强市场价格监管

2007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了4.8%,8―12月连续5个月超过了6%,2008年受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国内经济增速较快、价格上涨翘尾因素等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依然很大。近期,我国部分地区遭遇雪灾,部分商品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的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压力较为突出。2008年,要紧紧围绕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一是突出重点品种,加强对供求矛盾突出或与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用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尤其是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禽蛋奶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管。二是突出重点时段,加强对春节、十一等重要节假日,“两会”、奥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市场价格的监管。三是突出重点行为,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打击串通涨价、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

(二)继续组织医药价格、教育收费专项检查

一是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重点检查药品和医用卫生材料销售价格、医疗器械销售加价率、医疗服务收费政策执行情况,全面推行医药价格公示制度和住院费用“一日清”制度,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二是继续加强教育收费监管,切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工作,继续抓好高中择校生“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政策落实工作,着力整治以“改制”为名进行的乱收费,加强高等院校教育收费监管,提高收费透明度。落实教育收费管理规定,纠正越权出台的教育收费政策。

(三)加强交通运输、中介服务价格监管

组织开展交通运输价格检查,当前着力落实好春运价格政策,特别是加强对雪灾地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售票窗口、候车室的价格监管。加强对土地测绘、房地产评估、物业管理等中介服务的价格检查,减轻人民群众不合理负担。交通运输和中介服务价格检查中,重点查处自立项目收费、超出规定标准收费的行为,查处利用垄断或市场强势地位强制消费者接受指定服务、增加消费者负担的行为,查处利用专业优势擅自改变计费方式变相涨价的行为。

(四)适时组织能源价格重点检查

继续加强能源价格监管,关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适时组织开展重点检查。严肃查处成品油价外加价、哄抬价格、变相涨价的违法行为,查处液化气突破出厂价、零售价的行为,查处擅自提高销售电价、降低或变相降低上网电价政策的行为,加强对脱硫加价和差别电价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五)综合运用价格监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