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摄影活动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1-25 00:03:10

摄影活动总结

摄影活动总结篇(1)

4月中旬,本人起草了本次大赛的策划书,包括大赛的稿件征集宣传海报内容、分工合作内容及经费预算。决定在4月底进行全校性的广泛宣传;5月8号之前收集稿件;由我负责作品收集、联系作者、邀请评委及整个活动的统筹策划等工作;曹胜利负责展览的准备工作;许森荣负责奖品的购买等工作。大家踌躇满志,对此次活动的期望颇高。

二、全校宣传,影响广泛

4月16号,在准备好此次大赛的宣传海报基础上,宣传工作启动。本人发动海桐的勤工俭学同学帮忙,在学校的每栋宿舍楼下张贴a3的海报,而且在西南、荔山门口的宣传栏张贴了两张较醒目的海报。从后门的稿件征集过程来看,宣传的效果是很不错的。而且不少同学就作品收集的规格、数量等问题与我取得联系,比如光是此类邮件,我们就收到不下10封,询问参赛的有关事宜,可见此次活动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三、稿件征集,响应热烈

2010年5月8日,是我们收集作品的截止日期,共收到31名作者的作品160余件。之后陆续还有作品寄来,但是出于公平考虑,我们拒绝了这些作品参赛的要求,并向有关作者说明情况。最后我们评出的一二三等奖的作品包括6名作者的16幅作品,说明获奖比例较低,更说明此次比赛的作品征集工作开展得较好,广泛而充分地收集到了作品。我负责稿件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其中因为作者的作品不符合规格、缺少作品简介、缺少作者简介、关于评奖的答疑等问题要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与31位作者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联系,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得到的也是充分的锻炼和劳动的快乐。虽然辛苦,但是值得!

四、邀请评委,公平公开

此次比赛的评委成员广泛,我们邀请了摄影协会、美术专业、设计专业的5名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人员组成。他们对我们收集到的高质量的作品啧啧称赞,认为虽然不少作者的专业与摄影相差甚远,但是表现出极高的创造性。我想,这就是我们组织此次比赛的目的,同学们能够得到锻炼,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在评委组织评奖的时候,我们还组织评委对较有争议的作品进行讨论,以求获得更公平的结果。

五、展览活动,瑕不掩瑜

我们的展览在5月23号开始在老生区各楼斋楼下巡回展出,平均每栋楼斋展出2天。虽然因为展览场地有限、展览的器材不足(只有kt板),但是因为作品的质量很高,吸引了大批同学的驻足欣赏。据我们所知,不少参赛的选手都是带着自己的亲友团“追着”展览地点跑的,不只参观一次,甚至两次、三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展览前言是由刘文军起草,由冯磊进行设计的,很有专业水平,可以说是此次活动社区工作助理之间最完美的一次分工合作。

六、反思

通过此次大型的活动,不论是辅导员,还是社区学生助理,都能够从中学到很多,体会很深。

摄影活动总结篇(2)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这样匆匆逝去,本学期的社团活动在团委、学生会、指导老师的指导与支持下,在摄影社社员的共同努力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本学期的活动中,不仅有社员们的参与,许多非社员却和我们一样热爱摄影的同学们也参与其中,与我们一起感受了摄影的魅力,享受摄影带来的乐趣与成就,共同提高了摄影技术。

本学期共开展了两次重要社团活动:

活动1.校第技能节"留住校园最美瞬间"主题摄影比赛

此次比赛,引导了学生聚焦校园生活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捕捉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训等的精彩瞬间和其他劳动者工作的瞬间,展示了中职学生和劳动者的职业礼仪,职业素养和职业形象。

活动2.校社团文化月摄影大赛

为更好的迎接G20国际峰会,社团开展了此次摄影大赛。参与本次社团文化月,展示本社团的风采。经过策划启动、全校宣传、稿件征集、作品评选这四个环节,摄影大赛终于在上周落下帷幕。

更多的同学参与到了摄影大赛中,这是摄影社最希望看到的。我们不会让大家失望,会在以后多开展摄影大赛并举办摄影展,给热爱摄影的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平台。

在本学期的两次摄影大赛中,我们收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除此之外,社员还经常在群相册中上传日常优秀的作品,社员们共同欣赏,互相学习与交流,提高摄影技术。在学校开展的许多活动中,总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了校园生活的精彩瞬间。日后,欢迎各类社团邀请摄影社记录活动剪影,我们会积极为大家提供好的照片。

最后,再一次感谢社团部对摄影大赛的支持与帮助。希望在下个学期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摄影作品,有更多优秀的新社员为社团注入新的血液。虽然我们仍有不足,但我相信日后在新任社长的带领下,社员们会共同努力让摄影社变得更好!

谢谢大家!

2016.6  摄影社

摄影协会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xx年即将过去,过去的一学期里,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摄影协会团结广大会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学院领导的肯定和广大同学的认同。回顾总结上学期的工作经验,我们摄影协会在本年度开展活动的宗旨是凭借全体会员对摄影艺术的热爱和热情、集合全体会员的智慧,致力于摄影活动和摄影艺术创新,并同时为充实会员业余生活 ,丰富校园文化作贡献。协会以提高个人的摄影技术和艺术修养和普及摄影艺术为中心,以照片交流、摄影比赛、摄影讲座等方式为途径,开展活动。

一、协会积极组织活动

1,纳新活动

开学之初,我们积极吸纳新生的加入。我们的老干部和我们的会长冒着烈日,认真的让学弟学妹们了解咱协会、诚恳地接纳新成员的加入。也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的队伍才渐渐强大。

2,志愿活动

俗话说:"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因此我们怀着一颗奉献的心,与阳光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了一次"清扫校园志愿者活动".参加活动的成员不怕苦、不怕累,把自己对母校的爱全都融入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了。参加活动的成员都是好样的,咱协会为你们骄傲。

同时参加此次活动,我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学校会更加美好。

3,趣味知识竞赛

为丰富成员的课外生活 ,我们与乒乓球协会、沸点动漫协会联手举办了一次趣味知识竞赛。此次活动内容与摄影、乒乓球、动漫等知识相关。极大的丰富了成员的视野。

二、特色之处

1.我协会有一个团结、负责、有能力的干部队伍,所有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相互之间协作默契 .

2.会员为协会工作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3,成员积极参加协会活动

三、进一步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

(一)为了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提高会员的摄影技能,协会一直都在加强自身的建设。如建立协会章程,做好会员基本概况登记,并不时的更新和制作通讯录等。当然,我们也利用自己的qq群和网站,加强各会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学习,也促使我们更加的了解自己的摄影协会。

(二)协会的点滴成绩是来之不易的,在成绩面前,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

摄影活动总结篇(3)

* 中图分类号:G423.07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知道学生理论学习基础较弱、学习行为习惯不够好,学习自信严重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我们仍按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难学懂,老师也缺乏成就感,所以笔者总结了几年在摄影教学中进行活动课程改革的经验,以探索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模式,希望和同仁们一起探讨和分享。

一、实施活动课程教学的原因

一是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实际。中职的学生常常是视觉学习、听觉学习的弱者,但他们往往是动觉学习的强者,而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很多还是普教模式,仍以学科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视能力培养而我们现有的教学内容,学科体系味道太浓,难度过大,趣味性不强,学生感到难,学不懂,以至于不愿学。

二是结合活动课程的特点。活动课程更多关注了传统教学所忽视的动觉学习,让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都参与学习,鼓励学生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在具体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有施展个性能力的机会和舞台。

二、对活动课程体系的认识

经过多年对活动课程的研究,笔者认为活动课程不仅仅是人们原来理解的第二课堂活动,活动课程应该是针对所教育的对象开设的教育教学活动的集合。可将活动课程体系归纳为:

一是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的德育活动课程;二是以职业活动为单元的专业活动课程(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是以实践活动为平台的实训活动课程;四是以欣赏美、体会美等审美活动为载体的美育课程;五是以增强身心锻炼为载体的体育健康课程。

而笔者所教授的摄影课程是广告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三、实施活动课程的目标

以学生"学"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让学生在具体精心设计的活动中,通过团队合作,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升职业素养,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实施活动课程的难点和重点

1、根据不同专业和课程特点设计活动。

2、不同活动课程之间的配合和衔接。

3、活动课程过程中的评价。

五、摄影活动课程实施案例

(一)、活动课程的授课前准备及实施

首先要明确授课对象专业,明确授课对象层次,然后选择教学辅助教材,熟悉教学设备。

其次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设计课程的评价标准。摄影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其中课堂提问占10%,主要考核学生主动沟通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纪律考勤占10%,主要考核学生职业道德规范等;课堂实训占40%,主要考核学生摄影专业技能、摄影作品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课后自学完成作业占30%,主要考核学生借助网络、书籍等手段收集摄影基础知识等信息的能力、收集欣赏摄影作品的能力等;作品展示10%,通过橱窗、LED显示屏和QQ相册等方式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并根据学生橱窗制作参与度,作品选用数量等对学生进行评分,同时考核学生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等。

第三就是设计教育教学活动,这也是难点部分。经过总结笔者将摄影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为以下12项:

1、自我介绍活动。2、摄影基础知识讲座。3、团队分组活动。通过团队分组活动,让学生体会团队的力量。4、团队PK赛活动。5、数码照相机市场调查活动。6、分团队课堂实训活动。这项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点,要通过设计的具体课堂施训活动来实现对学生摄影基本技能的训练。7、课后自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媒介掌握摄影的基本知识,训练学生自学能力。8、摄影作品欣赏、比较、评价活动。这个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提高摄影水平的重要环节。通过在电教室欣赏、比较、评价同学们每此课堂实训的作品,找到作品中的不足,并不断总结提高。9、外出采风实训活动。这个活动也是非常吸引学生的一项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优美的氛围中学习摄影、感受摄影以及感受伙伴间合作学习的快乐。10、摄影基础知识竞赛活动,激励、检验学生掌握摄影基础知识。11、学习摄影交流总结活动,不仅实现老师总结课程,还应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习,并提出学习建议。12、作品展示活动。这是非常重要的体会"丰收"的活动。通过橱窗、LED显示屏、QQ相册等展示手段,搭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以上活动设计中"分团队课堂实训活动"更是重中之重。笔者在结合参考教材和数码照相机说明书的基础上,并结合学校的教育环境设计了以下具体的课堂实训活动:1、数码照相机的基本操作实训活动;2、"学摄影"主题摄影活动;3、光线的利用拍摄活动;4、人像摄影活动;5、构图和色彩实训活动;6、校园秋色实训活动;7、"我的发现"主题摄影活动;8、校外摄影采风实训活动;9、翻拍我的绘画作品。10、"暗房技术"实训活动。通过具体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并给予学生及时评价。

第四、做好活动课程的总结评价。在设计好具体活动课程后,老师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并做好每次活动的指挥、辅导、沟通、答疑、协调等工作。并采用学生评、老师点评等方法做好每次实训评价。

摄影活动总结篇(4)

此外,不少高校的公共艺术素养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偏重于技法传授。以摄影为例,教学重点往往集中在摄影的手段(器材)与技巧上,偏重于技术、技法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大学公共艺术素养课程,摄影的教学目的不在于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与掌握,不在于摄影技能技巧必须达到某种高度,而在于通过摄影艺术这一独特手段,潜移默化,感化心灵,完善人格,让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飞跃到一个更高、更美的境界。显然,对于作为大学公共艺术素养课程的摄影来说,审美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远比技法传授更为重要。

2.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就教学方法而言,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素养实践类课程通常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采用讲授灌输的方式,在客观上形成了公共艺术素养教学上的教师机械教和学生被动学的局面,以致大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和乐趣被大大减弱。以摄影课程为例,教师往往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与技法要点,然后布置相应作业,随后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拍摄实践。这种传授式教学基本上是你讲我听,你问我答,教师教一学生做一,教师教二学生做二,就作业而作业,为拍照而拍照,而缺乏启发式的对话研讨与审美上的探索思考。4.缺少课外活动环节公共艺术素养教育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光说不练很难收效。但是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时量少的情况下,光靠小小的课堂和短短的几十课时的课内教学,难以达到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最终目标。对于公共艺术素养教学而言,课外艺术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素质型、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以摄影为例,目前的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缺少课外活动环节。虽然很多院校有各自的摄影社团,也不定期会有一些摄影活动,但这些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和摄影课程无关,往往是热一阵冷一阵,有一阵无一阵,有任务时才突击。

二、“2+4”立体教学法应用性研究

在公共艺术素养课程当中,摄影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设置摄影课程的目的就是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及人格,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这一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2+4”立体教学法。“2”指的是摄影教学的开展形式,即“摄影选修课”“摄影社团与校园摄影活动”,课内课外两个平台并重。“4”指的是摄影教学具体的实施内容与措施,即围绕课题理论学习实践技巧和佳作鉴赏相结合、适时引导拍摄实践、作品评议总结分析、策划展览汇报成果等四个步骤,从而有效提高公共艺术素养课程教学的实施效果与质量。

1.两个平台

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公共艺术素养的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在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社团在公共艺术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并重视相应的校园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如定期的摄影大赛、摄影作品展等,让学生的学习时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习空间从课堂扩大到校园,力图将艺术教育真正融入大学生涯。其实在当前,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摄影选修课,在课外也成立了大学生摄影社团并举办相关摄影艺术活动,但这两种形式是互相独立的,没有统一起来,这不利于摄影教学的开展。笔者将摄影社团、摄影艺术活动作为摄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摄影课和摄影社团、摄影活动结合起来,共同组成摄影教学的开展形式。其中,作为第一课堂,摄影选修课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通过教学激发普通大学生学习摄影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艺术判断力,最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此外,将摄影社团和摄影活动纳入摄影教学,作为第二课堂,通过形式灵活的各种艺术活动协同开展摄影教学活动,课内与课外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扩大艺术教育的空间和实践的舞台,增强艺术教育效果。

2.四步教学法

在具体的摄影教学中,笔者改变传授式的教学模式,改“课程”教学为“课题”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围绕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题进行探讨与实践,在教师指导下有的放矢地学习相关知识并进行相应的摄影实践活动。为了更行之有效地开展教学,笔者就摄影课题教学的具体实施内容与措施归纳为如下的“四步骤”。

(1)围绕课题,理论学习、实践技巧和佳作鉴赏相结合

首先,依据课程大纲把摄影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设计实际的、有典型意义的摄影课题。围绕课题,教师结合自己或他人的拍摄技巧和经验进行理论讲授,通过作品欣赏、技术讲解、创作理念介绍,让学生获得感知,以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2)适时引导、拍摄实践

其次,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分析作品,并根据课题任务要求进行创意构思和遐想,编写拍摄脚本、策划拍摄方案。随后,依照已确立的拍摄方案与执行程序工作,完成方案的具体实施与制作。通过摄影创作实践,将审美理念转化为艺术实践成果,激发学生发现美、捕捉美、探索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潜能。教师对方案的执行过程进行观察和督导,注意有的放矢地启发与引导学生,发掘潜能、发展个性、大胆创新,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并适时地提供必要的技术上的帮助与指导。

(3)作品评议、总结分析

任务实施完成后对作品进行分析与评议是摄影课程的重要内容。“作品评议、总结分析”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即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教师讲评。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锻炼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评价能力,同时通过互相交流促使学生进一步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

摄影活动总结篇(5)

一、摄影基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摄影基础是教育技术类及相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以影像技术和艺术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要掌握现代摄影的工具、摄影用光艺术、摄影曝光艺术、摄影构图艺术、摄影创作的主题意识等摄影艺术创作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技巧,运用摄影的思维活动,进行摄影创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良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逐步扩大的摄影教学内容,使得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需求。所以,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摄影基础教学设计的关键,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培养学生视觉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采用图片、语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对知识达到更好的理解及更长久的记忆效果,使学习者在抽象文字符号外,还能有视觉、听觉或触觉等多种知觉的学习。

二、准确把握摄影基础课程特点

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性强是摄影基础最突出的特点。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方式,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原理、方法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实践观念,注重美感的思维形式和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的训练,注重培养审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摄影基础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人门课程,是基础通向专业技能的重要媒介,兼有“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它综合运用各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写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从策划、构思到拍摄命名的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既要懂理论,又要有实践。在摄影基础教学中,应强调审美观点、综合能力及实验技能的培养,并注重联系实际拍摄过程,着重基础,力求创新,增强专业适用性。

摄影是一门科学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形式,强调视觉性是其又一个重要特点。探讨摄影的表达方式和视觉力度拓展主体意识并且不断创造新的摄影语言、新的摄影方式正是视觉文化的基础。视觉素养的高低对个人总体能力的提高与专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把摄影作品的多样性表达出来,使其体现出传达性与表现性的本质。学生才能在摄影课之后利用摄影的特性,来为其视觉。

结合摄影基础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几大优点:一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在较少学时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摄影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讲授抽象、费时等弊端;四是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摄影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多元化摄影人才和从事摄影艺术研究及创作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应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并培养其创造性。但是,纵观我国当前摄影教育,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还停留在十数年前的水平。传统的摄影教育偏重于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摄影实践与摄影理论不能完全融会贯通,缺乏对现代摄影理念的传授和教育。因此摄影教育应孕育出新的创新思维,将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借助于新型的现代教学手段以保证中国摄影教育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乃至与世界艺术教育接轨。在摄影基础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把两者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扬长避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但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应注意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应当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多媒体教学能使摄影基础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和直观具体,而好的板书有提纲掣领的作用,还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以完成对知识的整理和总结,是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补充与完善。比如在总结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的区别时,第一个班级的教师已经用电子表格把框架制作好,以pp7,的形式直接将结果展现在学生面前,没有画表格的过程。而第二个班级中,当教师在黑板上绘制表格时,学生也在自己头脑中形成自己的表格,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和黑板上的相印证,师生交流互动良好。显然在这个环节中,手写的方式在黑板上呈现比电子ppt直接呈现更加适宜其效果更好。

2.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集声、画、图、文等于一体的各种信息表现形式,但要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认知角度,以知识构建、教学互动、学生为主体为基本要素实施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应具备教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教学课件是根据教学目的及教学需要而设计制作的,简单实用、突出重点、弱化难点是设计制作的原则。所以课件制作应以课程体系结构为切入点,重点解决好教学内容的总体安排,教学单元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等;摄影基础涉及的素材较多,制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各种素材,做到深人浅出,生动有趣。如相机的基本操作,对焦、曝光等重点、难点内容,可采用动画演示,摄影构图,需要大量典型的精美图片来直观的展现构图的形式,使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更好地理解知识,进而引出结论。

教学课件在制作时切忌过分华丽,因为过多的声音和动画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上的疲劳,进而忽视内容的学习。画面应突出重点,要做到内容及形式的有机统一。如对课件中文字、图片以及动画效果等要做到合理搭配,使页面的视觉效果美观而和谐,以达到传递教学内容的最佳效果。此外课件制作应设计灵活的对话形式,开发交互性强的课件。这就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将教材划分为若干个知识块,找出各知识块之间的关系,并设计好各知识块之间如何跳转,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交互响应形式。

课件制作完成后,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根据知识内容实时更新。要充分体现出多媒体课件表现力丰富、信息量大、知识点密集等特点,促进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

3.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课件修饰过多,不能突出重点;不具有教师教学艺术的整体性,不能随机应变等。所以教学实践中还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握课件的使用技巧。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好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努力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师生间的互动即教学相长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和自我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学互动。比如在讲摄影用光时,可以先观看一系列同一个景物的不同用光效果精美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光线变化后的拍摄差异,很快地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经验,激发起了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用光的特点,教师总结点评,最后展开对内容的讲解。所以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不应一味的灌输,还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启发、提问、组织讨论及点评等,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一方面,由于摄影基础教学内容涉及的图片素材多,课件信息量大,有的学生注意多媒体的观看,而忽略了所学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过分注重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对是否符合教学内容,是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是否强调了教学的重点,是否给予课堂教学的“留白”等考虑不够,其结果是既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注意力,又削弱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多媒体课件,提高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技巧。

4.优化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能动作用,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是教授过程的主体,其相应的客体是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仍然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被多媒体软件所取代。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视觉与听觉带来刺激,并把学生带到无限的探索与想象空间,便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不拘一格地活跃思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学习结果的机会,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推测和猜想,自由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比如在讲人物摄影拍摄方式后的小结:先总结摆拍、抓拍的操作要点,然后由学生分享自己采用不同拍摄方式时的经验。学生们踊跃发言,是一种自我学习与交流学习的极好方式。学生能从不同方面总结,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

摄影活动总结篇(6)

    一、摄影基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摄影基础是教育技术类及相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以影像技术和艺术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要掌握现代摄影的工具、摄影用光艺术、摄影曝光艺术、摄影构图艺术、摄影创作的主题意识等摄影艺术创作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技巧,运用摄影的思维活动,进行摄影创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良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逐步扩大的摄影教学内容,使得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需求。所以,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摄影基础教学设计的关键,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培养学生视觉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采用图片、语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对知识达到更好的理解及更长久的记忆效果,使学习者在抽象文字符号外,还能有视觉、听觉或触觉等多种知觉的学习。

    二、准确把握摄影基础课程特点

    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性强是摄影基础最突出的特点。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方式,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原理、方法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实践观念,注重美感的思维形式和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的训练,注重培养审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摄影基础是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人门课程,是基础通向专业技能的重要媒介,兼有“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它综合运用各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写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从策划、构思到拍摄命名的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既要懂理论,又要有实践。在摄影基础教学中,应强调审美观点、综合能力及实验技能的培养,并注重联系实际拍摄过程,着重基础,力求创新,增强专业适用性。

    摄影是一门科学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形式,强调视觉性是其又一个重要特点。探讨摄影的表达方式和视觉力度拓展主体意识并且不断创造新的摄影语言、新的摄影方式正是视觉文化的基础。视觉素养的高低对个人总体能力的提高与专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把摄影作品的多样性表达出来,使其体现出传达性与表现性的本质。学生才能在摄影课之后利用摄影的特性,来为其视觉性服务。

    结合摄影基础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几大优点:一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在较少学时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摄影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讲授抽象、费时等弊端;四是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摄影基础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多元化摄影人才和从事摄影艺术研究及创作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应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并培养其创造性。但是,纵观我国当前摄影教育,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还停留在十数年前的水平。传统的摄影教育偏重于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摄影实践与摄影理论不能完全融会贯通,缺乏对现代摄影理念的传授和教育。因此摄影教育应孕育出新的创新思维,将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借助于新型的现代教学手段以保证中国摄影教育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乃至与世界艺术教育接轨。在摄影基础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把两者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扬长避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但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应注意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应当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多媒体教学能使摄影基础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和直观具体,而好的板书有提纲掣领的作用,还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以完成对知识的整理和总结,是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补充与完善。比如在总结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的区别时,第一个班级的教师已经用电子表格把框架制作好,以pp7,的形式直接将结果展现在学生面前,没有画表格的过程。而第二个班级中,当教师在黑板上绘制表格时,学生也在自己头脑中形成自己的表格,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和黑板上的相印证,师生交流互动良好。显然在这个环节中,手写的方式在黑板上呈现比电子ppt直接呈现更加适宜其效果更好。

    2.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集声、画、图、文等于一体的各种信息表现形式,但要依据课程特点,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认知角度,以知识构建、教学互动、学生为主体为基本要素实施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应具备教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教学课件是根据教学目的及教学需要而设计制作的,简单实用、突出重点、弱化难点是设计制作的原则。所以课件制作应以课程体系结构为切入点,重点解决好教学内容的总体安排,教学单元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等;摄影基础涉及的素材较多,制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各种素材,做到深人浅出,生动有趣。如相机的基本操作,对焦、曝光等重点、难点内容,可采用动画演示,摄影构图,需要大量典型的精美图片来直观的展现构图的形式,使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更好地理解知识,进而引出结论。

    教学课件在制作时切忌过分华丽,因为过多的声音和动画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上的疲劳,进而忽视内容的学习。画面应突出重点,要做到内容及形式的有机统一。如对课件中文字、图片以及动画效果等要做到合理搭配,使页面的视觉效果美观而和谐,以达到传递教学内容的最佳效果。此外课件制作应设计灵活的对话形式,开发交互性强的课件。这就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将教材划分为若干个知识块,找出各知识块之间的关系,并设计好各知识块之间如何跳转,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交互响应形式。

    课件制作完成后,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根据知识内容实时更新。要充分体现出多媒体课件表现力丰富、信息量大、知识点密集等特点,促进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

    3.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课件修饰过多,不能突出重点;不具有教师教学艺术的整体性,不能随机应变等。所以教学实践中还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握课件的使用技巧。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好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努力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师生间的互动即教学相长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和自我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学互动。比如在讲摄影用光时,可以先观看一系列同一个景物的不同用光效果精美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光线变化后的拍摄差异,很快地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经验,激发起了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用光的特点,教师总结点评,最后展开对内容的讲解。所以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不应一味的灌输,还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启发、提问、组织讨论及点评等,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一方面,由于摄影基础教学内容涉及的图片素材多,课件信息量大,有的学生注意多媒体的观看,而忽略了所学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过分注重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对是否符合教学内容,是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是否强调了教学的重点,是否给予课堂教学的“留白”等考虑不够,其结果是既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注意力,又削弱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多媒体课件,提高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技巧。

    4.优化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气氛。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能动作用,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是教授过程的主体,其相应的客体是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仍然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被多媒体软件所取代。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视觉与听觉带来刺激,并把学生带到无限的探索与想象空间,便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不拘一格地活跃思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学习结果的机会,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推测和猜想,自由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比如在讲人物摄影拍摄方式后的小结:先总结摆拍、抓拍的操作要点,然后由学生分享自己采用不同拍摄方式时的经验。学生们踊跃发言,是一种自我学习与交流学习的极好方式。学生能从不同方面总结,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

摄影活动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 F590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7)01010707

Key words: serious leisure; recreation specializati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photographer

Abstract: Based on six characteristics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ree dimensions of recreation specializati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and data collection comes mainly fromphotographer's survey in order to 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erious leisure on recreation specialization.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serious leisure activity ofphotographer shows the certain group characteristics. Secondly, career, significant personal effort, and strongly identifying serious leisure have stronger explanatory power while behavior, skills and knowledge, as well as commitment is equally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photography. Thirdly, the more obvious serious leisur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higher professional level of photography activities is. Finally, perseverance, leisure career, significant personal effort, and strongly identifying serious leisure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recreation specialization dimensions.

第1期刘松,等: 深度休闲与游憩专业化关系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5卷深度休闲(Serious Leisure)和游憩专业化(Recreation Specialization)①是西方休闲研究的重要议题。Stebbins首次提出深度休闲的概念,并将其界定为“休闲活动参与者有系统地从事业余、嗜好或志愿者活动,他们投入如事业一般的专注,并借此机会获得及展现特殊的技巧、知识及经验[1]”。Bryan将游憩专业化定义为:“从一般到专业的行为的连续统一体,并通过用于运动或活动场所偏好的设施和技能予以反映[2]。从概念的描述可以看出,摄影应该被视作深度休闲活动的一种类型。2010-2014年间我国数码照相机的总产量高达40 000万台,摄影活动逐渐演化为普通大众的业余爱好和休闲习惯。

Stebbins阐释深度休闲内涵时,认为深度性

收稿日期: 20160523;修回日期: 20160628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GL094);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SJD527)

作者简介: 刘松(1982),男,山东邹平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城市休闲、休闲行为;楼嘉军(1957),男,浙江鄞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休闲比较、企业战略管理。

①以往文献中出现芍植煌说法:“游憩专门化”和“游憩专业化”。台湾地区研究相对较早,一般译为“游憩专门化”,而作者认为“游憩专业化”的提法更符合大陆的语言习惯。维度的重要因素即是专业化倾向,可以尝试运用游憩专业化量化衡量随意休闲深度休闲连续统一体中深度性的属性和程度[4]。可见,深度休闲和游憩专业化从研究伊始即假定存在某种内在关联。鉴于此,本文以摄影爱好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一手资料和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深度休闲和游憩专业化的结构关系。期望能够为深度休闲和游憩专业化相关理论提供实证支持,同时在实践层面为我国深度休闲活动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国外深度休闲和游憩专业化研究均有近40年时间。Stebbins提出深度休闲概念之后,进一步完善了深度休闲的6个特质,包括坚持不懈、休闲生涯、个人努力、持久利益、独特气质和强烈认同[4]。学者们针对深度休闲不同活动类型以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等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5-7]。然而国内对深度休闲的关注只是近几年的事情,王苏和龙江智引入深度休闲概念,从活动特征、参与者类型、活动效益、活动阻碍以及测量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述评[8],并探讨了深度休闲行为对老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9]。

国外学者在对游憩专业化概念[10-12]探讨的同时,分别从行为[13]和情感[14]层面予以测量。Scott和Shafer认为游憩专业化是行为、技能和承诺的连续过程[15]。行为需要根据游憩者在其他活动中的涉入状况予以评估,Lee和Scott通过观鸟活动的实证研究,对游憩专业化模型进行检验[16],而Miller等人则运用该模型研究了游憩专业化对声景观偏好的影响 [17]。

Scott将深度休闲的4个特质(坚持不懈、强烈认同、休闲生涯和个人努力)与游憩专业化的两个层面(个人忠诚和行为忠诚)纳入深度性框架下,验证了两者的联系[18]。Scott认为相同休闲活动参与者的涉入程度是不一样的,并且游憩专业化连续过程中参与者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19]。此外,韩国学者Yang探讨了食品评论家在食品检验项目中,深度休闲、成瘾倾向和游憩专业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成瘾倾向在项目参与角色转变中发挥调节效应[20];Kim以首尔、仁川、京畿道地区为案例地,讨论了深度休闲、游憩专业化和休闲成瘾的关系[21]。国内学者如王志宏和张继文讨论了社会资本在认真性休闲认真性休闲和深度休闲指的都是“Serious Leisure”。台湾地区学者大多称之为严肃休闲、深度休闲或认真性休闲,而大陆学者更倾向于译作深度休闲。和游憩专门化关系中的中介作用[22];赵宏杰和吴必虎研究了深度休闲、游憩专业化与地方依恋的关系[23];梁英文和曹胜雄则考察了游憩专业化在认真性休闲与场所依恋关系中的角色[24]。基于上述文献,本文认为深度休闲与游憩专业化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并据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深度休闲对游憩专业化具有积极影响。深度休闲特质越高,对游憩专业化的影响程度就越强。

然而,多维测量比单一维度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Lee和Scott发现,观鸟游憩专业化的三维测量模型比单维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效果会更好[25]。Tsaur和Liang通过研究发现,休闲生涯、个人努力和强烈认同对经济承诺产生影响,而除独特气质外的其他5个指标与过去经验和生活中心化具有一定关联[26]。因此,为探查深度休闲与游憩专业化的深层结构关系,提出研究假设如下:

H2 深度休闲特质对游憩专业化测量维度产生积极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模型

根据上述研究假设,采用Stebbins(1992)提出的深度休闲6个特质以及Scott和Shafer(2001)构造的游憩专业化3个维度,构建概念模型如D1所示。在该概念模型中,一是检验深度休闲与游憩专业化的直接联系,二是检验深度休闲6个特质对游憩专业化3个维度的具体影响。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文研究对象为摄影爱好者,考虑到他们大都会利用网络论坛和聊天工具进行交流,蜂鸟网和色影无忌是两大主流摄影论坛,中国专业摄影网、中国摄影交流群、摄影旅游爱好者是成员相

深度休闲坚持不懈

休闲生涯

个人努力

持久利益

独特气质

强烈认同H1H2游憩专业化行为

技能和知识

承诺

图1深度休闲和游憩专业化关系概念模型

对较多的QQ交流群,因此本研究的调查主要通过上述虚拟空间进行。

问卷调查在2015年8月完成,其中每隔1周进行1次调查数据的汇总,共分4次完成。第1次汇总共收回问卷106份,其中剔除不完整和雷同问卷8份,剩余有效问卷98份。有效问卷数据的预测试分析发现,各潜变量的Cronbach's (和量表总(值均大于070,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在因子检验中,KaiserMeyerOlkin度量值为0757,且Sig= 0000,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同时每个变量均不存在单维度。保留所有题项进行后续调查,最终收回问卷398份,有效问卷372份,其中蜂鸟网和色影无忌摄影论坛分别为64份和58份,中国专业摄影网、中国摄影交流群和摄影旅游爱好者等QQ群分别收回有效问卷86份、75份和89份。有效样本达到观察变量数目的10倍以上,从而满足结构方程模型对样本数的要求。

(三)变量设定与测量

根据Stebbins(1992)提出的深度休闲6个特质和Scott和Shafer(2001)游憩专业化的3个维度,共构造9个潜变量,包括坚持不懈、休闲生涯、个人努力、持久利益、独特气质、强烈认同,以及行为、技能和知识、承诺。除持久利益设计6个题项,技能和知识设计5个题项,承诺设计2个题项外,其它潜变量均通过3个题项予以测量,因此总体上来看,深度休闲包含21个题项,游憩专业化包含10个题项,且每一题项均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形式。调查对象根据对每一题项的同意程度分别给予回应,从非常不同意-非常同意设定为1-7的得分。

(四)研究方法

结构方程模型是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有效方法,可以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等,尤其对于处理潜变量问题具有相对优势。该方法对于本文的研究具有适用性,具体运用如下:第一,对深度休闲和游憩专业化测量维度进行信效度的检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检测摄影爱好者样本能否为深度休闲和游憩专业化测量提供实证支持。第二,分析深度休闲对游憩专业化的影响,验证两者的关联性。第三,具体探讨深度休闲和游憩专业化维度间的结构关系,从而考察深度休闲对游憩专业化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人口统计学特征

调查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见表1)显示,摄影爱好者男女比例相当,男性略多;年龄主要集中在21~50之间,且在21~30岁、31~40岁、41~50岁3个年龄段大致均匀分布;教育程度以大学最多,向高学历倾斜;月收入在5001~15000元的群体是摄影爱好者的主体。

表1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

项目频数百分比性别男174532女198468月收入2000以下12322000~300012323001~5000741995001~80001263398001~1500012433315000以上2465年龄20岁及以下30821~30岁10327731~40岁11029641~50岁10628550岁以上50134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05高中、中专3491大专38102大学181487研究生及以上117315

(二)信度和效度检验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或路径分析时,首先需要检验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简称CR)应至少在060水平以上,每个观测指标的因素载荷统计上需显著(聚合效度),并且区别效度应被证实[16]。

表2组合信度与聚合效度

维度和题项因素

载荷P值组合信

度(CR)平均变异数

抽取量(AVE)坚持不懈0739054P1即使很忙,我也会参与摄影活动0665***P2即使很累,我也会参与摄影活动0813***P3即使心情不好,我也会参与摄影活动0606***休闲生涯07430545H1摄影活动成为我休闲生活的重要部分0729***H2如果没有摄影,我会感觉很无聊0709***H3我会长期参与摄影活动0663***深度

休闲

个人努力0730543S1我会拿出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参与摄影活动0635***S2我会拿出适当的金钱和时间参加培训0569***S3我会去购买相关书籍和录影带0601***持久利益07730548D1摄影活动使我达到自我实现0709***D2摄影活动成为自我表达的一种手段0804***D3摄影活动使我有种成就感0672***独特气质07830553U1与其他摄影爱好者形成了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0668***U2我与其他摄影爱好者私下联谊,共同参与摄影及其他活动0897***U3在与其他摄影爱好者私下联谊时,我能完全自由表达0638***强烈认同07640546I1几乎没有其他休闲活动能取代摄影0543***I2我喜欢观看与摄影有关的电视节目0797***I3我喜欢与他人分享摄影的乐趣0536***游憩

专业化行为07920561B1参加摄影活动的年数0549***B2上年参加摄影活动的频率0745***B3个体参与度0662***技能和知识07260526L1参加摄影活动的类型0400***L4摄影杂志订阅数目0723***L5购买的摄影书籍数目0771***承诺06510510C1拥有的摄影设备数目0851***C2摄影设备的重置价值0453***

表2显示,CR值介于0651与0792之间,意味着所有测量具有合理的组合信度,每个潜变量的内部一致性较好。除“D4摄影活动使我达到自我充实”、“D5通过摄影活动,我结交了很多朋友”、“D6摄影活动使我的体力状况有所改善”,以及“L2知觉技能水平”、“L3摄影识别能力”5个题项(因素载荷统计上不显著)被剔除外,其他构面的因素载荷是显著的(P001)。检验结果在表明聚合效度存在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通过摄影爱好者样本证实了深度休闲和游憩专业化测量的合理性。

当每个测量维度的平均变异数抽取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简称AVE)超过相关系数平方时,说明区别效度是存在的[27]。比较表2的平均变异数抽取量以及表3的相关系数值,可以看出,两两相关系数平方的最大值小于平均变异数抽取量的最小值,f明整体测量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

(三)模型拟合检验与路径分析

1. 深度休闲对游憩专业化的影响

结构方程模型一般运用绝对配适指标(Chi/df、GFI和RMSEA)、增值配适指标(CFI)和比较配适指标(AGFI)予以综合检验。Bagozzi和Yi(1988)建议Chi/df小于3是合适的[28]。GFI反映了变量和协方差被模型联合解释的相对程度,而AGFI调整了GFI的自由度水平。CFI反映了表3测量维度的相关系数

1234567891行为05122承诺015608563技能和知识0092021801844持久利益01120268015703555强烈认同015301380081010002996独特气质0145013100770094012804657个人努力02220200011801450197018604028休闲生涯028302550150018402510237036406439坚持不懈013001170069008401150109016702120515

相对于独立模型,分析模型总体拟合的改进部分,RMSEA比较了分析模型与饱和模型的差异。GFI、AGFI和CFI的值大于090是可接受的拟合水平,而RMSEA小于008是可接受水平[29]。运用AMOS200分析发现,配适指标显示模型总体拟合程度较好,其中Chi/df=2140

图2结果表明,第一,深度休闲6个特质对于摄影活动深度性的解释程度分别为044、085、084、058、051和067。可以看出,休闲生涯、个人努力和强烈认同的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而坚持不懈、持久利益和独特气质解释力相对较小。也就是说,参与经验或从事摄影时间的长短,以及个体在时间、精力和金钱等方面的投入对于摄影深度休闲活动尤为重要。与此相比,摄影爱好者对参与摄影活动的频率以及从摄影活动中获得个人或社会效益的关注度较小。第二,游憩专业化3个维度对摄影活动专业化水平的解释程度分别为074、084和066。说明行为、技能和知识以及承诺对于提高摄影专业化水平均为重要,尤其是对摄影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尤为关注。第三,经检验,深度休闲对游憩专业化的影响系数为062,且在001水平上统计显著,说明摄影爱好者深度休闲对于游憩专业化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也就是说,摄影爱好者深度休闲特质越高,其专业化程度就越高。假设H1得以验证。

图2深度休闲与游憩专业化关系检验

2. 深度休闲与游憩专业化维度间结构关系

深度休闲与游憩专业化维度间的结构关系模型也提供了合理的总体拟合,其中Chi/df=26763,GFI=0946,AGFI=0913,CFI=0943,RMSEA=0063008。研究结果如图3所示,8个假设关系在005水平上显著。坚持不懈对游憩专业化的行为、技能和知识、承诺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2、019和009;休闲生涯对游憩专业化的技能和知识、承诺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8和030;个人努力对游憩专业化的行为、技能和知识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31和033;强烈认同对游憩专业化的行为维度影响系数为042,然而,持久利益和独特气质对游憩专业化3个维度均未发现存在显著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深度休闲的部分特质对游憩专业化的个别维度产生影响,且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坚持不懈的影响面较广但影响程度较低,而强烈认同的影响面较小但影响程度较高。假设H2被部分的支持。

图3深度休闲特质与游憩专业化测量维度关系检验

四结论与讨论

基于摄影爱好者的调查数据,本研究实证检验了深度休闲对游憩专业化的影响,并考察了深度休闲6个特质与游憩专业化3个维度间的结构关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作为深度休闲的摄影活动呈现出特定的群体特征。由于男女家庭角色的差异,以及摄影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男性更倾向于参与此类深度休闲活动。深度休闲参与需要时间、精力和金钱等方面的付出,因而摄影爱好者以中青年和中高收入群体为主。此外,深度休闲对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有着一定要求,而教育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所以摄影爱好者的总体教育水平在中等偏上。

(2)深度休闲和游憩专业化关系研究表明:一方面,摄影爱好者样本数据证实了深度休闲和游憩专业化维度的合理性。具体而言,休闲生涯、个人努力和强烈认同对深度休闲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行为、技能和知识以及承诺对于提高摄影专业化水平均为重要。另一方面,深度休闲对游憩专业化的积极影响得以验证,也就是说深度休闲特质越明显,摄影活动的专业化水平越高。

(3)通过对深度休闲和游憩专业化维度间结构关系的考察,发现深度休闲部分特质对游憩专业化个别维度产生影响,且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坚持不懈的影响面较广但影响程度较低,强烈认同的影响面较小但影响程度较高,而持久利益和独特气质对游憩专业化3个维度均未发现存在显著影响。需要指出的是,休闲生涯、个人努力和强烈认同对游憩专业化的某些维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与它们对深度休闲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保持一致。但是研究发现,坚持不懈对游憩专业化亦存在显著影响,然而其影响程度较小。

综上所述,对于摄影活动的深度性而言,主要体现在参与摄影活动的经验和参与摄影活动的时间长短,以及为摄影参与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方面的个人努力。此类深度休闲特质对于摄影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以及表征专业化的投入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研究结论在理论层面为深度休闲和游憩专业化相关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同时在实践层面对人们的深度休闲参与具有一定指导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Stebbins, R. A. Serious leisure:A conceptual statement [J]. Pacific Sociological Review, 1982, 25(2):251272.

[2]Bryan, H. Leisure value system and recreational specialization: The case of trout fishermen [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977, 9(3):174187.

[3]Stebbins, R. A. Serious leisure:A conceptual statement [J]. Pacific Sociological Review, 1982, 25(2):251272.

[4]Stebbins, R. A. Amateurs, professionals, and serious leisure [M]. Montreal, Quebec: McGill Queen's University Press, 1992.

[5]Kane, M. J. & Zink, R. Package adventure tours: Makers in serious leisure careers [J]. Leisure Studies, 2004, 23(4):329345.

[6]Lawrence, J. B. & Ian, P. Mixed serious leisure and grassroots organizational capacity: A study ofartist groups in a regional Australian city [J]. Leisure Sciences, 2009, 31(3): 272286.

[7]Kangjae, J., Rudy, D. & Scott, D. Korean American males' serious leisure experiences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different play styles [J].Leisure Sciences,2011, 33(4): 290308.

[8]王K,龙江智. 深度休闲:概念内涵、研究现状及展望[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3(1):19.

[9]龙江智,王苏.深度休闲与主观幸福感――基于中国老年群体的本土化研究[J].旅游学刊,2013,28(2):7785.

[10]Bryan, H. Leisure value systems and recreational specialization: The case of trout fishermen [J]. Journal of Traval Research, 1977, 9(3):174187.

[11]Oh, C. O., et al. Exploring progression along the recreation specialization continuum using a latent growth approach [J]. Leisure Sciences, 2010, 33(1): 1531.

[12]Backlund, E., & Kuentzel, W. Beyond progression in specialization research: Leisure capital and participation change [J]. Leisure Sciences, 2013, 35(3):293299.

[13]Bryan, H. Recreation specialization revisited [J].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000, 32(1): 1821.

[14]Schroeder, S., et al. Identity and specialization as a waterfowl hunter [J]. Leisure Sciences, 2013, 35(3):218234.

[15]Scott, D. & Shafer, C. S. Recreational specialization: A critical look at the construct [J].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001, 33(3): 319343.

[16]Lee, J. H. & Scott, D. For better or worse? A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benefits and costs associated with recreational specialization [J]. Leisure Sciences, 2006, 28(1): 1738.

[17]Miller, Z. D., Hallo, J. C., & Sharp, J. L., et al. Birding by Ear: A study of recreational specialization and soundscape preference [J]. Human Dimensions of Wildlife, 2014, 19(6): 498511.

[18]Lee, S. & Scott, D. Empirical linkages between serious leisure and recreational specialization [J]. Human Dimensions of Wildlife, 2013, 18(6): 450462.

[19]Scott, D. Serious leisure and recreation specialization: An uneasy marriage [J]. Leisure Sciences, 2012, 34(4): 366371.

[20]Yang, C. Y. Explor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ious leisure and recreation specialization during role transition of food critics using addictive tendency as a moderator [J]. Pakistan Journal of Statistics,2011,27(5):709719.

[21]Kim, M. K.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rious Leisure, Recre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Leisure Addiction [J]. Journal of Leisure Studies, 2015, 13(1) :89104.

[22]王志宏,继文.认真性休闲与游憩专门化之关系:社会资本之中介效果[J].户外游憩研究,2013,26(1):105134.

[23]赵宏杰,吴必虎.长城攀登者游憩专业化与地方依恋关系之研究[J].人文地理, 2012,27(1): 127135.

[24]梁英文,曹胜雄.认真性休闲与场所依恋之关系:游憩专门化扮演的角色[J].户外游憩研究,2007,20(3):124.

[25]Lee, J. H. & Scott, D. Measuring birding specialization: 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J]. Leisure Sciences, 2004, 26(3): 245260.

[26]Tsaur, S. H. & Liang, Y. W. Serious leisure and recreation specialization [J]. Leisure Sciences, 2008, 30(4): 325341.

摄影活动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072-02

中国摄影经过“”十年浩劫,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从1976年到1978年的两年时间,摄影事业逐步恢复,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摄影事业也出现了日益繁荣的局面,全国很多行业都成立了摄影协会,各地摄影组织不断发展,迅速壮大的摄影队伍也催生了众多的摄影刊物,对国外摄影作品的介绍与交流得到了加强,摄影工作者在摄影艺术风格上进行多方面的探索,我国的摄影艺术日益走向世界,在组织摄影短期培训、摄影函授学院等摄影普及教育的同时,高等院校也相继开办摄影专业,充分利用高校学术资源培养高素养的摄影人才。经过多方面开拓并进,八十年的摄影事业由复苏逐步走向繁荣时代。

纵观摄影成长发展进程,80年代的摄影刊物在推广、普及摄影艺术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80年代中国摄影的多元态势,无论是摄影刊物还是摄影艺术本体二者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学界相关研究主要有:

关于摄影期刊研究的学术论文并不多见,华中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曾倩雯2010年的硕士论文《我国摄影类期刊现状与发展分析以为个案研究》从发展历程、发展背景、受众定位、内容分析、广告经营和品牌营销等方面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的摄影期刊《中国摄影》的总体状况,试图总结我国摄影类期刊办刊的历史经验,勾勒其未来发展趋势。这是目前所见以摄影期刊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前瞻性。

关于80年代中国摄影生态的研究相较于摄影期刊研究为多,主要有:1999年香港中国书局出版的《永远的四月》最早涉及了对于80年代摄影的回顾。2008年《中国摄影》杂志分别在北京、上海、西安召开了座谈会,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摄影之变,与会的摄影家或评论家都不自觉地把重点放在80年代,2009年9月2日,以平遥摄影节为契机,由大河画廊组织的,邀请80年代的摄影师和摄影评论家,在平遥柴油机厂展区以“醒――八十年代的摄影”为题进行回顾性讨论,与会摄影师都以自己80年代的切身体会,对自己摄影观念的成长变化以及具体摄影实践进行回顾,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由亲历者自己讲述的80年代的摄影发展历程。2009年10月,徐希景副教授和陈申教授在中国艺术报上发表了《新中国摄影艺术60年:波澜壮阔的共和国影像宏图,从政治、文化、国际交流等多个视角来分析摄影形态和观念变迁,描绘了新中国摄影60年发展的宏伟图卷。12月份该报又刊出了李前光的《新中国摄影艺术事业六十年,该文章主要对摄影人才的培养、摄影艺术观念演变、摄影的国际地位等不同层面对新中国60年摄影艺术的成就进行总结。2009年12月15至18日,中国摄影协会在广东东莞市举办了第九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以“新中国影像记录60年”为中心议题,把新中国摄影史的研究提上了议事日程。宿知刚、林黎、刘宁、周静等编著《中国摄影史略》部分章节对80年代影楼、画意摄影、现实主义、广告摄影、结婚纪念照等进行简要描述。此外,陈昌谦主编《当代中国摄影艺术史1949-1989》、中国摄影家协会编印的《摄影理论年会论文稿》(1980、1981、1982-1983)、《1986-1988摄影艺术论文集》《1989-1994摄影艺术论文集》中部分篇章亦对80年代摄影展开研究与思考。以上成果从不同角度对80年代中国摄影状况诸多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陈申、徐希景撰写的《中国摄影艺术史》从文化史的角度全面阐述中国摄影的历史演变,是中国目前较为完备系统的中国摄影艺术史,书中开辟专章《纪实传统的回归和多元影像文化的重构》探讨80年代中国摄影的发展状况,具体分别从“人文精神的回归与摄影事业的恢复”、“新时期摄影事业的开拓与发展”、“多元影像文化的重构――新时期摄影事业的繁荣”三方面描述80年代中国摄影团体(如四月影会)崛起、理论年会、四次论争、美学、史学研究、摄影展览、创作、培训、教育等以及纪实摄影、现代主义摄影等相关形态,论述详实谨严,具有较强的前沿学术价值。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茹静2011年的硕士论文《从客观再现到主观表现――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摄影的观念转型》选取了对于当今现实问题具有解释效力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摄影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叙事方式把摄影放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大背景中去进行综合考量,以摄影大事、摄影家、摄影群体、重要摄影争论为研究结点,以摄影本体发展演进为中心线索,公正、客观地分析80年代摄影观念嬗变的动因,梳理出80年代摄影观念从客观再现到主观表现转型的清晰脉络。

西北大学传播学专业贺光弈2009年的硕士论文《苦难与温情并存、爱与恨交织――纪实摄影家侯登科及其作品研究》以当代中国纪实摄影标志性的摄影家,在中国新时期摄影中具有巨大推动力的群体―“陕西群体”的领军人物之一侯登科为研究对象。分析侯登科的重要摄影经历、其风格作品的特点和成因、并对他的摄影思想和作品做出历史的、客观的评介。

山东大学传播学专业黄静2009的硕士论文《中国20世纪未以来的纪实摄影研究》试图通过对中国20世纪末以来的摄影家以及纪实摄影作品的梳理来对中国纪实摄影做一个总体描摹。中国自20世纪末以来是社会变革最为巨大的阶段,纪实摄影在这个巨大的历史变革中起到了记录变化的作用,对现实的影像描述使得纪实摄影成为讲述历史的工具。

清华大学艺术学专业李明2010硕士论文《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大众摄影》认为在当今时代,大众文化是传播最为广泛的文化形式,随时代的发展,大众摄影在20世纪80到90年代之间发展迅速,成为当下大众文化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一分支,对于大众摄影的研究和探索也成为当下刻不容缓的课题。大众摄影在今天扮演一种图像文化普及的角色,从某种角度它影响到大众的文化吸收和审美能力的水平高低,把大众摄影放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下,具体分析大众摄影受到的大众文化的积极和负面影响。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梳理可以见出:

第一,以摄影期刊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为数不多,摄影期刊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提高,以摄影期刊为视角观察分析摄影生态的系统性成果目前尚缺。

第二,80年代摄影是一个重要历史性话题,是新中国摄影历史发展演变的重要组成,其成果可为丰富和充实中国摄影史研究,其研究尚有诸多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国门打开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摄影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活动及消费形式。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摄影以图像的方式承载和记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摄影期刊成为人们学习和交流摄影技术和成果的重要阵地,各种摄影技巧、作品、展览、赛事、信息等通过摄影期刊迅速传播,摄影期刊为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打开一扇认识世界、再现和表现社会生活的窗口。

期刊,作为社会发展进程中文化承载和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已经逐渐引起了学界日益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一些人文学科的相关期刊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并形成了一些较系统的研究方法。摄影期刊在普及摄影技术、推动中国摄影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相较于成熟的文学及其他艺术期刊研究,摄影期刊研究才刚刚起步。

20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各种思潮观念、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日益普及的摄影与影像技术直接记录和见证了这一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研究这10年的摄影生态无疑对于我们认识这一时期的社会与人文状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社会历史人文研究的角度来审视摄影期刊,并由之关照与之相对应的80年代中国摄影生态,以1980年至1989年的《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摄影世界》等摄影期刊为第一手材料,结合当时80年代社会文化和摄影艺术发展状况,具体分析80年代摄影期刊所反映的80年代中国摄影生态之演变历程,是一个值得尝试和深入探讨的课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摄影一直作为一种政治服务性的宣传工具而存在。从中国摄影发展进程上看,80年代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期,历经后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的浪潮,摄影改变了为政治服务的单一,开创了多元发展的新格局,同时也为90年代摄影人才提供准备,从摄影队伍成长看,90年代的摄影中坚力量,大都是在80年代就已经初露头角。研究80年代摄影期刊不仅能真实再现80年代中国影像生存发展状况,进而有助于了解和认识90年代中国摄影生态的形成基础。通过具体分析80年代中国摄影期刊所刊发的摄影图像、文章等期刊内容,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期望能对80年代中国摄影期刊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知,总结其办刊经验与得失,不仅有助于有助于期刊理论研究的深化,同时也为中国摄影期刊的良性发展提供建设性借鉴意见。

关于80年摄影期刊及摄影生态的研究思路拟可如下展开:期刊的办刊背景、办刊方针与定位、历年刊发的摄影作品、文章、信息的整体取向、刊物推出的摄影新人作者以及对中国摄影之影响,摄影期刊所呈现之中国摄影生态的历史真实与偏失,运用列表统计与数量分析,以求真实客观地再现80年代摄影发展历程。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分析80年代以前的摄影传统、80年代中的发展历程以及80年代以后摄影存在和发展的状态,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发展及其变迁的历史联系。理清摄影发展与20世纪80年代社会环境、政策环境、艺术环境之内在关联。需要侧重解决的关键问题是:80年代摄影期刊所构建之80年中国摄影期刊之生态及其历史真实性问题;为何80年代中国摄影期刊(官办与民办)最多?主流媒体与民间期刊如何互补及对中国摄影发展影响如何?

综上所述,针对80年代中国代表性摄影期刊进行系统分析论证,不仅可总结此阶段10年期刊办刊之得失,为摄影期刊之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同时也从期刊编辑及其所及之历史性图像与文字展现80年代中国摄影之原生态。为此,通过研究在统计、比较和演绎历史性文献的基础上期望能对中国摄影之发展有新的认知和发现。

参考文献:

[1]陈申、徐希景.中国摄影60年:波澜壮阔的共和国影像宏图.中国摄影报,2009年第10期.

摄影活动总结篇(9)

【案例标题】中学摄影协会(下文简称协会)

【学校名称】江苏省中学(下文简称通中)

【活动目的】发展学生摄影兴趣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自治能力。

二、方案设计

【背景】

校园文化背景:促进学生健康主动自由地发展,是我校数十个学生社团共同的宗旨。近年来各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活跃在校园内外的摄影协会是其中一个。“”协会名号取自校园里那棵已经生长600多年象征通中之魂的老楸树。

学生与社会发展背景:高中生具备较强的自组自治社团开展活动的愿望和能力;网络化的“读图时代”激发了年轻人的摄影兴趣;日趋简便的相机操作技术对高中生来说没有障碍;数码相机在城市家庭已经普及,除了购买硬件外无需增加其他拍摄成本。

上述学生与社会发展因素有利于城市普通高中组建学生摄影社团。

【参加对象】

通中学生自愿报名并征得家长和班主任同意(平时学习精力不够的同学不建议参加);通中记者团与本协会互为团体会员,其它社团成员均可以个人名义加入本协会;会员网毕业升学后继续享有校友会员资格。

【活动时间】

持续活动时间:常年开展活动,并通过每学年招收高一年级新会员的方式保证协会组织长期发展。

单次活动时间:在校利用学校“2+1”课程时间每周一次集中活动,周休日和假期则分小组活动或个人自由活动;此外,学校和班级各类活动的部分现场摄影采访任务亦交给本协会会员。

【活动地点】

协会集中活动地点在校内,小组活动地点分散在周边社区,个人活动地点包括家庭、附近城乡、国内外旅游地等。

【活动形式】

摄影活动:采用总会活动、年级分会活动、班级小组活动和个人自主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协会不定期组织专题摄影活动或摄影采访活动,并建议以本校学生校内外生活为主要题材,鼓励会员经常拍摄班级课内外活动并向校园网投稿,同时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其他各种人、物、事,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开展摄影实践。

交流活动:方式以协会网站交流为主,协会不定期组织校内讲座、比赛和展览,鼓励会员参加校外摄影界的比赛和展览;建议内容包括图片艺术交流、摄影技术交流和图片处理技术交流等。

协作活动:鼓励每个会员与校内一两个其他学生社团建立经常性联系,用精彩图片记录通中丰富的校园生活,协会及时向校园网新闻中心推荐此类作品。

【相关准备】

1、会员自备数码相机和家用电脑设备,掌握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简单的图片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在协会网站和协会qq群注册;

2、学校提供信息技术课的电脑房作为协会集中交流活动地,协会网站建立在学校局域网服务器,协会域名为学校主网站的子域名。

三、活动过程

【协会成立】

摄影协会成立于上半年。当时学校正筹备百年校庆,学生社团趁势大发展,由原学生会的摄影记者自发成立摄影社团,学校批准并委托校园网新闻中心的老师帮助辅导。

协会成立初期有会员三十多人,后逐步吸收新会员,社团网站统计现有在校会员和已毕业的校友会员共266人。

【组织与章程】

摄影协会设总会和各年级分会、各届校友分会,由在校总会长、分会长和辅导员组成管理委员会负责协会章程草拟和后续修改。经全体会员表决通过的版章程包括总则、会员、组织管理、网上空间、协会活动、知识产权保护等六个部分,次年修改的版章程增加了会员权利和义务条款。

章程总则表述的协会格言是“用镜头理解世界”,其内涵包括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发现生活中真实的美。该格言启发学生在观察和理解基础上热爱生活。

【具体活动】

两年来,摄影协会开展了大量主题摄影活动、采风摄影活动和新闻摄影活动,并于和两次组织“通中学生年度摄影展”;在市庆祝建国60周年中小学生“我眼中的和谐家园”主题摄影展上,协会代表通中参赛,所获奖项占大赛少年组全部奖项的一半;目前协会正在组织会员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摄影大赛。

会员个人摄影作品主要在协会的“楸枝摄影”网站,网址fanwen.chazidian.com,其中q和ntz分别是“楸”和“中学”的拼音字头,cn是中国。

该网站是国内首个由中学生自主管理的bbs网站,设原创领地、话题讨论、校友互动、网站事务等版块,版主和网站管理员由摄影协会各年级分会长担任;会员在协会网站作品必须遵守两条原则:1、专业性;2、高雅性。截至3月底,本协会会员在该网站发帖数超过3000,校内外浏览该网站的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记录是2月6日创下的272人(网站上均有显示)。

此外 ,摄影协会与通中记者团、通中之声广播台、通中电视台等学生社团成员共同兼任通中校园网新闻栏目特约记者,并担任班级和其他各社团通讯员,参与采访学校和班级活动以及有我校同学参加的社区活动,相关的采访报道在通中校园网,优秀报道则由学校推荐到教育网和文明网。

以下按时间顺序列举由摄影协会会员单独采编或参与采编的部分报道(书名号《》内是标题)和网址,这些报道均在通中校园网新闻栏目(由校党政办主管)。通中校园网网址为fanwen.chazidian.com,每篇报道的网址中间一段数字是日期(如第一个地址中的0419)。登录通中校园网后有两种方法可以检索到以下报道:1、点击新闻栏目的more按钮,在目录页中根据日期依序查找;2、使用站内搜索功能查找标题或其中关键字。这些报道既反映了社团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也通过学生自己的视角反映出通中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生活。

四、反思总结

摄影活动总结篇(10)

【学校名称】**省中学(下文简称通中)

【活动目的】发展学生摄影兴趣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自治能力。

二、方案设计

【背景】

校园文化背景:促进学生健康主动自由地发展,是我校数十个学生社团共同的宗旨。近年来各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活跃在校园内外的摄影协会是其中一个。“”协会名号取自校园里那棵已经生长600多年象征通中之魂的老楸树。

学生与社会发展背景:高中生具备较强的自组自治社团开展活动的愿望和能力;网络化的“读图时代”激发了年轻人的摄影兴趣;日趋简便的相机操作技术对高中生来说没有障碍;数码相机在城市家庭已经普及,除了购买硬件外无需增加其他拍摄成本。

上述学生与社会发展因素有利于城市普通高中组建学生摄影社团。

【参加对象】

通中学生自愿报名并征得家长和班主任同意(平时学习精力不够的同学不建议参加);通中记者团与本协会互为团体会员,其它社团成员均可以个人名义加入本协会;会员网毕业升学后继续享有校友会员资格。

【活动时间】

持续活动时间:常年开展活动,并通过每学年招收高一年级新会员的方式保证协会组织长期发展。

单次活动时间:在校利用学校“2+1”课程时间每周一次集中活动,周休日和假期则分小组活动或个人自由活动;此外,学校和班级各类活动的部分现场摄影采访任务亦交给本协会会员。

【活动地点】

协会集中活动地点在校内,小组活动地点分散在周边社区,个人活动地点包括家庭、附近城乡、国内外旅游地等。

【活动形式】

摄影活动:采用总会活动、年级分会活动、班级小组活动和个人自主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协会不定期组织专题摄影活动或摄影采访活动,并建议以本校学生校内外生活为主要题材,鼓励会员经常拍摄班级课内外活动并向校园网投稿,同时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其他各种人、物、事,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开展摄影实践。

交流活动:方式以协会网站交流为主,协会不定期组织校内讲座、比赛和展览,鼓励会员参加校外摄影界的比赛和展览;建议内容包括图片艺术交流、摄影技术交流和图片处理技术交流等。

协作活动:鼓励每个会员与校内一两个其他学生社团建立经常性联系,用精彩图片记录通中丰富的校园生活,协会及时向校园网新闻中心推荐此类作品。

【相关准备】

1、会员自备数码相机和家用电脑设备,掌握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简单的图片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在协会网站和协会qq群注册;

2、学校提供信息技术课的电脑房作为协会集中交流活动地,协会网站建立在学校局域网服务器,协会域名为学校主网站的子域名。

三、活动过程

【协会成立】

摄影协会成立于上半年。当时学校正筹备百年校庆,学生社团趁势大发展,由原学生会的摄影记者自发成立摄影社团,学校批准并委托校园网新闻中心的老师帮助辅导。

协会成立初期有会员三十多人,后逐步吸收新会员,社团网站统计现有在校会员和已毕业的校友会员共266人。

【组织与章程】

摄影协会设总会和各年级分会、各届校友分会,由在校总会长、分会长和辅导员组成管理委员会负责协会章程草拟和后续修改。经全体会员表决通过的版章程包括总则、会员、组织管理、网上空间、协会活动、知识产权保护等六个部分,次年修改的版章程增加了会员权利和义务条款。

章程总则表述的协会格言是“用镜头理解世界”,其内涵包括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发现生活中真实的美。该格言启发学生在观察和理解基础上热爱生活。

【具体活动】

两年来,摄影协会开展了大量主题摄影活动、采风摄影活动和新闻摄影活动,并于和两次组织“通中学生年度摄影展”;在市庆祝建国60周年中小学生“我眼中的和谐家园”主题摄影展上,协会代表通中参赛,所获奖项占大赛少年组全部奖项的一半;目前协会正在组织会员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摄影大赛。

该网站是国内首个由中学生自主管理的bbs网站,设原创领地、话题讨论、校友互动、网站事务等版块,版主和网站管理员由摄影协会各年级分会长担任;会员在协会网站作品必须遵守两条原则:1、专业性;2、高雅性。截至3月底,本协会会员在该网站发帖数超过3000,校内外浏览该网站的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记录是2月6日创下的272人(网站上均有显示)。

此外,摄影协会与通中记者团、通中之声广播台、通中电视台等学生社团成员共同兼任通中校园网新闻栏目特约记者,并担任班级和其他各社团通讯员,参与采访学校和班级活动以及有我校同学参加的社区活动,相关的采访报道在通中校园网,优秀报道则由学校推荐到教育网和文明网。:

以下按时间顺序列举由摄影协会会员单独采编或参与采编的部分报道(书名号《》内是标题)和网址,这些报道均在通中校园网新闻栏目(由校党政办主管)。登录通中校园网后有两种方法可以检索到以下报道:1、点击新闻栏目的more按钮,在目录页中根据日期依序查找;2、使用站内搜索功能查找标题或其中关键字。这些报道既反映了社团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也通过学生自己的视角反映出通中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生活。

四、反思总结

摄影活动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G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120-02

当今各种新媒体日益快速发展,人们早已步入读图时代,一张照片的吸引力要远远大于一段文字,图片新闻也成为公安机关对外宣传的重要形式。公安新闻图片作为一种视觉传达,以其生动、真实的形象语言,发挥着直观、快捷地宣传公安工作、传递公安信息的作用,在公安新闻宣传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1]。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就如何运用新闻摄影技巧,提高公安新闻图片新闻质量,做好公安宣传工作进行探索。

一、公安新闻摄影的主要特点

1.公安新闻摄影是指用新鲜、真实、生动、感人的图像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及时报道公安新闻事件、工作动态的图片,其主要特征是借助视觉形象及时、生动地报道公安新闻动态,反映基层工作,报道典型事例。

2.公安新闻摄影具有社会性、法律性、复杂性和突发性的特征。一幅好的公安新闻图片兼具新闻价值、形象价值和传播价值,能够为人们提供新鲜事实、报道新闻事件,通过典型的瞬间、突出的主题、清晰的主体,弘扬社会正气,普及法律知识,宣传先进典型,传播公安民警忠于职守、为民服务、严格执法等正面信息。

3.公安新闻摄影的特性和活动规律,决定了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除了应具备专业新闻摄影者的基本素质外,还特别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具有政治坚定、吃苦耐劳、机智勇敢、反应迅速等素质,并熟悉有关公安和法律业务知识。

4.公安新闻摄影除了与社会新闻摄影具有同样的时效性要求外,还有资料性、证据性的特征,有长期保存的价值,许多图片是以后编撰公安工作专题画册的重要资料,有的图片还是民警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重要证据。

二、新闻摄影在公安宣传工作中常见问题

1.对新闻摄影器材不熟悉。现在基层公安机关使用的都是数码摄影器材,许多功能如测光、对焦、确定光圈和快门速度等均有相机自动完成,因此用数码相机拍出对焦准确、曝光正确的照片比较容易。但是,在日常基层公安工作中,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同志大都是身兼文字、摄影、摄像等数职,且大多不是摄影专业科班出身,有的没有系统学习过新闻摄影理论,对相机许多功能不熟悉,不能充分发挥相机的性能。常常出现,光线暗的情况下闪光灯打不开,曝光不足,图片模糊不清,光线强的情况下,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导致图片不能使用。

2.对新闻摄影要领不掌握。有的基层同志缺乏现场拍摄经验,工作不得要领,拍出来的图片有时会出现主题不够突出、构图空间比例失调、取景不完整、画面景别单一、抓拍瞬间不典型、动感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公安新闻摄影工作的宣传效果。

3.拍出的新闻图片不严谨。有的同志工作标准不高,突出反映在画面上主要人物清晰,曝光也准确,但人物神态不佳,画面上出现疲倦闭眼、坐姿不正、着装不整等不佳现象。有的照片不注意背景,背景杂乱无章,容易造成不良影响。

三、发挥新闻摄影在公安宣传工作重要作用的途径

1.学习掌握摄影技能。要想搞好公安新闻摄影,首先要仔细研读所购买照相机的说明书,了解相机的功能设置与使用方法,包括测光模式、感光度、自动模式拍摄、创意模式拍摄等内容。其次,要多拍,多实践,熟练掌握各种构图技巧、正确曝光方法等。熟能生巧,拍的图片越多,经验就会越丰富。可以结合日常公安工作,归纳提炼出日常会议、重要活动、突发事件等若干主题警务活动,按照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摄影技能训练,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常见活动的拍摄技巧。还可以通过参加摄影培训班、地方摄影协会、摄影比赛、影展采风等活动,与业内人士交流拍摄心得体会,进一步开阔眼界思路。

2.做好拍摄准备工作。在投入公安新闻摄影实战前,宣传人员要携带和检查好拍摄器材,如相机电池是否充好电、存储卡是否有足够存储空间、相机的参数设置和模式选择是否正确等,在室内拍摄还要检查内置闪光灯是否有效,是否要准备外置闪光灯等。如果拍摄的场景是室内大型会议、文艺晚会等,还需配备三脚架或独脚架等装备,以便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使照片曝光充分[2]。接到拍摄任务后,宣传人员要争取提前到达采访现场,全面了解现场环境设施和光照条件,做到心中有数,依据采访的环境特点,及时调整相机参数,确保达到最佳拍摄效果[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事先与被摄对象进行沟通,以便拍摄对象做好心里准备,能够主动配合更好展示出最佳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

3.突出拍摄主题主体。公安新闻摄影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每幅照片都应该有明确的主题,这不仅是促使摄影师按下快门的原因,更应该是摄影师经过思考之后决定传达给观众的意识导向。在采访拍摄可预见的事实前,要提前进行构思,思考这件事中群众的关注点是什么,应该选择什么时机、什么角度拍摄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主题思想等。采访拍摄突发事件时,最好能把事件的整个过程拍下来,要注意选择拍摄画面冲击力强,人物表情生动或场面紧张激动、充满动感的照片。主体是表现主题的主要对象,是新闻摄影画面形象的核心,也是构图的核心。因此,在确定主题之后,务必以主体为中心,去构思画面的结构,取景的范围以及拍摄的距离、角度、光线、曝光和陪体的取舍等。

4.善于抓拍典型瞬间。公安新闻摄影的基本拍摄方法是抓拍。所谓抓拍,就是在采访现场不干涉拍摄对象活动的情况下,按照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拍摄其形象。抓拍法最符合新闻摄影规律,也符合公安新闻摄影的要求,它捕捉到的形象真实、生动、自然,并具有法律性,是新闻界和公安新闻宣传提倡并普遍采用的一种拍摄方法。抓拍是对摄影者基本素质及综合处事能力的考验。为什么在同一突发事件现场,有的摄影记者能拍出画面精彩、视觉冲击力强的照片,而有的只能拍出仅表明事件现场情景的一般化照片呢?除了技术方面因素外,最主要的就是后者的观察能力不强,没能洞察捕捉到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点鲜明的典型瞬间。当然,在不违反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面对特定的环境、时段和事物,遵循新闻规律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摆拍,也是正常的。如进行公安装备展示,可以安排民警在警车上或装备前在应用装备时进行拍摄;在慰问困难群众时,如果室内光线不足或者场景太杂,可以安排在家门口拍摄,在民警把慰问品送到群众手中时进行拍摄;领导下基层检查工作,若场面人员太杂,可以让无关人员避让,以突出重点相关人员等等。摆拍多在形象宣传摄影中应用,突发事件不可用摆拍。

5.精心挑选新闻图片。新闻图片的时效性要求非常高,拍摄结束后,需要在第一时间精心挑选出好的照片发稿。新闻图片的发稿形式主要包括单幅、组照和专题摄影。单幅照片基本要求是表现有形象价值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瞬间,主体鲜明、形象生动、吸引眼球、简洁明了。组照可以是对同一新闻现场不同侧面的描述与表现,也可以是同一主题下不同场景的组合,用于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新闻事件。组图中必须有一张突出中心的主打图片。专题摄影是指通过多张照片、多个角度反映一个新闻主题,每张照片讲述一个故事或一个情节,有开头照片、高潮照片及结尾照片,串联起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注意选择全景、中景、特写等不同景别,以及横竖版画面的配搭等。总的来说,最终选择的照片要具备以下要素:最能代表新闻事件本质的典型瞬间、图片构图合理且具观赏性、被摄对象动作表情自然、图片富有动感、兼顾特写与大场景等。

6.写好新闻图片说明。画面传情达意,文字点睛传神。好的新闻图片说明会帮助读者增强对图片所要表达主题的理解,与图片相得益彰、互为呼应,使图片加分增色。对于公安新闻摄影来讲,拍出好的照片只是成功了一半,另外一半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写好文字说明,好的图片只有配上好的文字说明,才能真正成为一幅公安新闻摄影佳作。因此,作为公安新闻宣传民警,不仅要拍好照片,还要努力在写好图片的文字说明上下足功夫。一则新闻图片的文字说明,其实是一条简明的形象消息,能够配合图片交待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由、结果等。要想把图片说明写得准确到位、生动活泼,不仅要进行深入的采访,记录被采访内容,同时还要详细记录画面中的具体内容、人物姓名、次序等。如果对上述内容掌握的不确切 ,写作文字说明时就会含糊其词,出现问题。另外,文字说明交代清楚新闻要素的同时,应该尽量写得简明扼要、实实在在,一个问题能一句话说完就不用两句话,一次能说清楚的就不再重复。

7.加强媒体沟通联系。不同媒体有不同的选用图片特点和要求,平时要加强对各类媒体用稿特点的学习研究,总结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用于指导拍摄实践。公安新闻摄影工作要通过媒体刊发图片才能实现宣传公安工作的目的,因此提高稿件的发稿率也是一个工作重点。提高发稿率的一个窍门,就是加强与媒体图片编辑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媒体的用稿动态,以便结合工作实际和媒体需求,提前搞好宣传策划,有的放矢的做好拍摄工作,提高稿件命中率。同时,要善于进行自我总结,图片稿件被媒体采用是什么原因?没有被采用是什么原因?被采用是因为策划选题好,还是抓拍的瞬间有代表性、构图有特点、画面有冲击力、时效性强等原因,都要一一进行总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通过边实践、边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广大公安新闻摄影工作者必定能够提高摄影技能,更好地服务公安新闻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