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摄影学习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11-25 22:37:44

摄影学习计划

摄影学习计划篇(1)

2、每月两次左右的例会,交流在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

3、以老带新,帮助新社员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采写部培训计划

1、写稿培训。由组长印发材料,讲解新闻稿的基本常识;与老社员交流,开展一系列的讲座。

2、比对已发稿件和社员所写稿件,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提高。

3、模拟新闻事件,练习社员的采访能力。

4、与摄影的同学交流,做到一个新闻事件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拍照与写稿工作。与摄像的同学交流,可以配合摄像做采访,并学会写视频的广播稿。

5、培养善于撰写视频文案与策划视频专题的人员。

摄制部培训计划

1、初期培训。从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3个方面对新社员进行详细的入门培训。

2、例会交流。每2周左右将新社员的作业进行分析,交流各种不同情况的摄影与摄像技术;每期《新闻在线》及各个视频制作结束后要开交流会进行分析。

3、不定期外拍计划。不定期组织新社员进行一定主题的外拍创作活动。

4、以老带新。在初期的任务,都让老社员带2-3名新社员去完成,回来后分析作业情况。

播音部培训计划

1、播音基础技巧培训。组长印发材料,讲解,练习,下次开会检查练习结果;老社员讲解播音技巧和出镜记者知识。

摄影学习计划篇(2)

摄影以其形象、直观和逼真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改革开放后,摄影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各企事业单位对专业摄影工作者的需求越来越多,从事摄影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有了更多平台。数据表明,摄影专业中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3.75%,就业分布最多的省市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哈尔滨。笔者学校所处的广西也呈现出大幅递增的趋势。

摄影教育如何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摄影职业教育相关人员关注的焦点。如何正确认识摄影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摄影教育改革找准方向,是摄影教育相关人员研究的重点。

一、中职摄影课程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国内大多数中职学校没有开设摄影专业,只有一部分中职学校在相关专业的教学进程中安排了摄影课程。此类专业开设摄影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及摄影器材使用和常用的摄影技巧,将摄影技术融入到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上。但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教学还不能实现该目标,甚至存在较多的问题。

1.教学条件限制

摄影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但目前中职学校都存在摄影教学设备数量及相关实训场地建设规模有限的问题,工位及设备不足尤为突出。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开设了摄影课程后,并没有配备足够的摄影设备和场所开展教学。因此学生在学习摄影技巧和开展实训时,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专业课程师资缺乏

中职学校在摄影课程教学上普遍存在师资缺乏的问题,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没有专业的摄影教师,他们一般采取计算机平面设计类教师转型或兼顾摄影教学的方式解决师资问题。往往会出现教师不了解企业需求,不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及行业规范等问题,以至于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完全脱轨。

3.教学安排受限,教学理念陈旧

课时分配上,多数中职学校摄影类课程的课时都较少。摄影类课程教学中不但需要处理大量的教学信息,同时还要面对学生基础差异大且普遍较差的现状,因此课时不足会造成教学内容深度不足,理论培养与实践操作无法同时兼顾,忽视摄影技术训练及艺术性培养等问题。

教学理念上,教学与专业实践脱节,创新思维培养欠缺。一是知识点的学习对专业技能的提高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学生不会将自己拍摄的成果应用到作品设计中;二是大多数中职学校摄影专业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

二、中职摄影课程实施的建议

笔者学校2009年开始对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等专业课程进行微调,加入了摄影类课程。经过两年多的摸索与实践,逐步扩大了摄影课程辐射的专业岗位群。结合学校在摄影类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针对上述几个典型问题,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合理规划实训场所,灵活调整教学组织形式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用理实一体的实训场地,采用“双轨并行岗位轮转”的形式组织教学。为满足学校2011级、2012级的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及所有涉及营销策划类专业班级的教学需要,学校对原有实训场所进行了重新布局、改造,将实训场所规划成两大块功能区域,即摄影实训区、筹划与教学区。摄影实训区域包含至少两个实训工位,每个实训工位包含背景、灯光、静物拍摄台等设备。筹划与教学区域则含8台以上计算机及一台投影或大尺寸显示屏,采用分组教学式布局。该实训场所布局在分组和双轨制结合的组织形式下能满足50人以内的班级教学实训需求。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使用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法把实训内容分两大部分,一个是拍摄操作,另一个是图文策划,见下表。在传统分组教学的基础上再划分为两个批次,每个批次可安排20人左右,进行交替循环,即所谓的“双轨”。在同一个实训内容,不同的实训项目间采取“岗位轮换”制,如下图所示。

状态A中,“轨道一”的各组学生在摄影实训区域进行摄影操作实训;“轨道二”的各组学生在图文筹划区进行图文筹划实训。进入状态B后,“轨道一”与“轨道二”互换。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中都要进行一次A、B状态的切换,同时不同典型工作项目间进行岗位轮转,即所谓的“轮转”。

如在《钦州坭兴陶产品广告摄影》项目中,将电子商务专业2011级1班40名学生共分成8个小组,采用“双轨并行岗位轮转”实施教学。教学实施过程中,1~4组进行产品拍摄操作的同时,5~8组进行创意策划、美工及资料收集整理,每完成一个产品子项目实训内容进行一次轮岗交替。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参与项目的团队成员都能系统地掌握项目相关的知识、流程及操作技巧。“双轨并行岗位轮转”教学模式实施以来,解决了单独分组教学中遇到的设备不足、场地不足等问题,是当前摄影类课程教学实施中较成功的一种教学新模式。

2.校企合作,师资培养

学校先后与南宁金富摄影公司、广州M3摄影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教学内容上学校引入企业实际操作商业项目,根据企业典型工作岗位对学生团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到企业的具体项目里,体验企业商业摄影的工作流程,让教学与企业工作内容实现无缝对接。由企业对摄影课程教师进行培训并认证,以企业工作流程及标准考核教师。教师采取脱产下企业的形式接受培训,全程参与企业项目。

校企合作,聘请专家。学界、业界有一些优秀的摄影师,虽然不一定能成为中职学校的专职教师,但他们可以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客座教授或参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这样可以把优势资源引进学校,学生也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摄影理念。

3.课程整合,定制校本教材

目前关于摄影教学的教材种类繁多,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标准。学校因此进行了校本教材自主开发,结合自身条件、学生基本素质、企业用人需求、行业技能鉴定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了课程教学标准,将摄影技术、图片后期处理、数码产品制作等课程的教学内容筛选、整合成一本《摄影及后期制作》理实一体校本教材。该教材基于企业典型工作项目,同时建立了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将该课程的评价标准分解为一系列成阶梯的子标准并分配到各教学阶段中,以便教师在教学中贯彻执行。

在摄影类专业课教改实施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对专业群的辐射。结合相关专业群的特点,我们编写了《商业摄影基础》与《商业摄影后期处理》等项目类校本教材,与企业商业项目结合,通过项目教学引导学生走入真实的企业项目中,让学生毕业后短期内就能融入企业项目团队中。企业参与开发的校本实训教材具有四项特点:一是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开发课程内容,突出工作过程在教学中的运用。二是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基础,图文并茂,循序渐进,易懂易学。三是内容以模块化组织,有可裁剪性和灵活性,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内容模块剪裁拼接成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四是教材参照现代企业管理灌输“5S”理念,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教材经笔者学校2009-2011级电子商务、计算机等专业学生使用,教师和学生反映效果较好。

4.技能鉴定

职业技能鉴定是考核学生从业所具备的技术、能力、职业操守等职业必备素质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学校在编写校本教材时也结合了技能鉴定考核指标,围绕摄影师初级、中级证考核要求中包含的证件照、纪念照、多人合影照、艺术照、翻拍、婚纱照,设计典型工作项目。目前学校相关专业已规划在第二学年对部分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中职摄影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摄影职业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开动脑筋,总结经验,提高效率,积极摸索合理的新模式,为社会输送符合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金凤.中等职业教育摄影专业市场调研[J].职业技术,2012(1).

[2]张泉刚.对当前高校摄影教育的几点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4).

[3]于圣蛟.当代摄影教育状况调查与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6).

摄影学习计划篇(3)

[DOI]10.13939/ki.zgsc.2016.35.180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是,项目教学法的体系中教育是基于行动的过程学习,打破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教师唱主角的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是整个项目过程中的设计师,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实施完成整个项目。通过项目的完成来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通过行动来学习,为了行动而学习。

1 “微电影制作”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基本情况

“微电影制作”课程针对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开设,开设时间为大学第三学期,学生经过前两个学期的学习,掌握了剧本策划、视频拍摄、视频剪辑等基本技能,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短片拍摄来巩固所学知识,并且通过具体的项目实践来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1 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与课程标准

1.1.1 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微电影制作”这门课程共安排了72个教学课时,50个课时为理论学习,22个课时为实践学习,此外还有一个教学实践周。这种以理论讲授、实操演示加实习周实践的方式教学目的,是为让学生在掌握影视制作理论的同时,也掌握视频制作的实践技能。

1.1.2 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课程标准

(1)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设置方面,“微电影制作”这门课程主要以微视频、微电影拍摄理论为主,实践为辅,主要让学生掌握拍摄的基本理论与技巧。

(2)所用教材。在教材方面,选用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电影镜头设计―从构思到银幕》作为本课程理论学习的教材,为加强实践教学我们辅选了电子工业出版社《低成本拍大片的100个高级技巧》作为实践教材。

(3)考核目标。本门课程采用课程考察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

1.2 “微电影制作”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

1.2.1 “微电影制作”课程教学效果调查

为检验教学效果,我们组织相关部门老师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数据分析,如图1~图3所示。

图1是针对2012级学生离校毕业实习前所做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50%以上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效果不好。

图2是2015年第二学期,联合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学生会、任课教师,针对2013级学生对这门课的考勤做了调查。通过表2,明显发现,整个学期该门课程的考勤效果都不理想,除4月份的考勤稍微有所起色,其他月份三方面的调查数据都没超过80%。学生对课程的接受度不理想,满意度不高,课堂出勤率偏低,需进行课程改革。

图3是我们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访问,调查学生对该课程不满意的原因。

1.2.2 “微电影制作”课程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图表反映的数据,大部分同学的意见都集中在实践环节上。以往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由于受设备、人员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师采取以理论讲解为主、实践操作为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各项技能得不到充分锻炼,教学效果不佳。

教研室通过对教师的访谈,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教学时间上的限制。现行的教学计划将学生限制在八小时内的课堂,根据课时计划,照教材讲授,在实践操作的环节上学生只能局部性地参与微电影制作,另外在以往的授课中,我们发现最适宜拍摄的光线在早上六点到八点、晚上四点到六点,通常这个时候学生还未上课,或已放学。夜景的拍摄基本上没有相对应的上课时间。

(2)教学空间上的限制。现行的教学体系将教学场所设定在课堂,但在一部标准化数字影视短片里,会涉及到室内室外的场景,课堂往往都是标准化的教学场所,只能有限度的拍摄部分场景。虽然能将学生带出校园进行实践教学,但受教学计划及人员、场地等条件限制,往往达不到好效果。

2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项目教学法能有效地解决“微电影制作”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班级变剧组,学生变工作人员。以短片制作工作项目为导向,开展剧本制作、场景拍摄、后期剪辑合成实践训练。

2.1 项目选择

作为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课程中的首次探索,我们在选取项目时重点考量了以下因素。

2.1.1 项目主题

在作品主题选择上,选取以反映大学多彩生活,展现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为主的故事《寻找四叶草》作为我们的拍摄剧本。

2.1.2 项目人员

在人员选择方面,我们按照“老带新”的方式组建团队,在剧组方面选取了有数字微电影制作经验的老师和大二学生组成剧组第一梯队,将大一“新人”们编入第二梯队,为他们指定“师傅”,带领大一学生迅速适应岗位要求。

2.1.3 项目场地

根据拍摄需要,在内景方面我们选取学校的实训室、花卉房、画室、图书馆等作为拍摄地点,外景方面我们选取了学校附近的一片油菜花作为拍摄地点。

2.2 制定项目计划及人员安排

按照剧组拍摄要求,我们在拍摄进度表、人员职责、岗位要求、技术指标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统筹规划,在拍摄期间严格执行。

拍摄进度表,如下表所示。

2.2.1 组织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制订详细的统筹计划外,还对剧组进行严格考勤,提前联系好拍摄场地、车辆等,保证拍摄项目能顺利实施。

2.2.2 效果评估与总结

效果评估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发现学生操作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他人长处改进和提高自身技能,使学生的各项技能在评估中得到提高。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技能考核为主,贯穿于整个影片制作的始终,从前期剧本策划、中期实拍、后期剪辑等核心环节对学生各项技能进行考核,并填写考核情况表。学生最终的课程成绩依据考核情况表来得出,无须理论考试。

通过项目的实施,由空洞的理论教学转到具体的项目岗位职责,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由于良好的管理体系,学生的出勤率也得到很好的保障。在学习过程和具体岗位上得到实践锻炼,这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喜爱。

3 有关的问题探讨

微电影制作课程运用项目教学,学生根据岗位要求领取工作任务,完成工作要求,教学过程灵活性强,是一种适用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法,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问题要妥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造成教学效果不佳。

3.1 项目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定位

项目教学法从教学组织到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是项目的布置者,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项目,教师在整个项目中被定义为监督者,扮演项目设计、组织、引导和咨询的作用。这需要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具备项目的组织能力,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项目中各种突况,教师也需有良好的协调能力与临场处理问题的能力。如在外景拍摄过程中,教师就要和外景拍摄地的工作人员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项目教学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在微电影制作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室外场景的拍摄,需要联系外景地,特别是景区的拍摄,会产生部分费用。同时,剧组人员和设备也需车辆运输,也会产生费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不仅能指导学生进行拍摄,更需要教师扮演好剧组制片人的角色,控制剧组成本,积极联系车辆和外景地,保障拍摄顺利进行。

3.3 项目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监控

项目教学强调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需要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良好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高职类的学生在学习行为的自我约束方面做得普遍不好,需要教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教学监控提醒。本次拍摄中,我们建立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考勤制度,每组两名组长,负责日常拍摄的考勤,将考勤结果引入最终的课程学习成绩中。

项目教学法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学生巩固传统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也能让学生在“接地气”的实际项目中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帮学生顺利走向就业岗位,提升在职场的竞争力。

微电影制作的项目化教学是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迈出的第一步,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未来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合高职类传媒学生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课题连载(Ⅳ).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

摄影学习计划篇(4)

不管是谁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有了“越是学习”“越感到不足”,“想再参加别的地方学习”的感觉是很正常的,假如学过之后没什么想法反倒不正常了。前人对这个问题早有认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然而,你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目下“社会办的各种摄影学校”,的确是“良莠不齐”(至于小Chen说到的中国摄影函授学院并不开展学历教育,经其结业的人当数万计,但它只是一个普及摄影的教育机构,因而对它的要求不应等同于高等学历教育――不过它对教育资源的使用也还存在可供探究的地方)。我们下面有关摄影教育的讨论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的范畴内进行。

杨东同学来信说:现今的摄影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并满足了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双重需要,由于摄影教育沾了“艺术”的边,所以在入学考试中对文化课的要求相对要比非艺术类专业低得多,这必然会成为一些想混一张文凭者的天堂;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举办摄影教育的学校对此也并非一无所知,甚至可以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顺应并满足了这种需要,就买卖双方而言这更像是一种“投机的生意”,一种双向的畸形需要,这无疑是对高等教育的亵渎。当然,这样的“买卖”肯定是难以长久的,终究是死路一条。

极对!切中时弊。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加入了“投机”的成分,难免不“畸形”发展,进而“死路一条”,高等教育包括摄影教育、艺术教育当中存在的这类问题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

广西南宁的张力丰说:这学期我们开了摄影课(40学时),原以为多少能学到一些东西,现在课是上完了,结果却令人失望。

对于想在摄影方面进一步深造的小Chen来说是应该有害怕上当的担心了。而杨东同学非但没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感觉,至于设计专业的张力丰同学对40个学时的摄影课(虽然我们并不了解他们开了哪些课程)学习的结果大失所望,也就不是什么偶然的事了。

在我看来,这几位同学应该都是有志学习摄影的年轻人,他们青春年少,敏感而不乏血性,对摄影教育与高等教育中呈现的弊端直言不讳:杨东同学一定是那些有幸考入摄影专业学习并对学习摄影抱有浓厚兴趣者中的一员,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发现:摄影教育的“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存在着“畸形”的“双重需要”,“随意拼凑课程”,“请到什么‘老师’开什么‘课程’”――这样的事情我在不少地方也时有所见时有所闻。

说实在的,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比较注重的是在流通领域内打假,眼下轰轰烈烈的世界杯足球比赛也在打假(假摔),其实高等教育也需要打假!

杨东说: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胜任社会的需要吗?有谁思考过这样的问题?难怪社会上会流传这样的笑话:考不上理科考文科,考不上文科考艺术,做不了文字记者就去做摄影记者。呜呼哀哉,我们的摄影教育真是到了该灭掉的时候了。

杨东虽说的仅是一句“笑话”,但明眼人一定不会看不出这句“笑话”之所以流行所隐含的深层原因,是因为教育体制、考试制度逼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去思考“适者生存”的道理,从而逼出并流行一种最佳的“应试哲学”和行为方式。一些人或许并不爱艺术、并不爱摄影,但是没有办法,人们需要“文凭”,因为眼下社会需要“文凭”,应对攻略一个字:混;另一些人如杨东们,他们爱艺术、爱摄影,但是学校的课程不但无法满足,还得因“应试教育” 所迫,需要门门功课“过关”,他们的“爱”如何实现、怎样等待、能否重来?

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叫做“教育市场化”,主张把高等教育推向市场,这是应该的,也符合“国际惯例”;可是在我们这里,“市场”能控制高等教育的质量吗?而且,喜欢并善于玩弄数字的人似乎不在意人们对教育质量的看法,一则他们有自己的质量观,再则在他们看来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假如我们的教育质量有问题,干吗还有那么多人削尖脑袋挤着、拼了命抢着要来读书?20多年来,在国内大规模迅速发展起来的摄影高等教育,号称已经为国家培养了数万“高级摄影专业人才”,这的确是了不起的数字,然而量化的结果并不能显示结果的质量,这不是说数万摄影专业的毕业生中就没有一些人是“高级摄影专业人才”,而是说“毕业生”和“高级专业人才”之间是根本不能划等号的!

张力丰说:我们设计专业学生常常要与影像打交道,大多数同学也非常想好好学一学摄影,可是据我们了解,不仅是我们学校,这里几乎所有设有设计专业的学校对待摄影教育都不够重视,首先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就很不合理,象我们这样经常要与影像打交道的专业,4年的本科学业中摄影课程只有象征性的一门,其教学的时数(在我们这里)没有一所大学超过48学时的(我知道有的大学只有32个学时!);其次,师资力量十分有限,他们教教简单的摄影技术和欣赏还勉强凑合,真要他们上什么与设计有关的专业摄影够呛;再次,我们一年交近万元学费,可是学校有关摄影的实习和实验设备与条件相当差,别说没有暗房,就连照相机、胶卷也得我们自己准备。总而言之,尽管我们非常清楚国外的设计师在平面设计包括其它类型的设计中一般都是先有策划,然后摄影师根据策划的要求进行相关内容的拍摄,之后才开始进行设计。在设计这个综合性极强,最应该发挥设计群体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行当里,摄影本来应该是大有可为的一种工具或者媒介、元素,可是在我们这里,根本没有足够多的摄影课程和时间供我们选择,这样一来我们既无法较好地掌握摄影的技术技巧和方法,难以有目的地进行摄影创作,又没有机会与一些优秀的摄影师一起工作,当然也对熟悉和掌握与摄影师的沟通不利.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请您在百忙之中给我们一些建议。

你这里所说的情况和你的思考实在值得高等教育的决策者、管理者、教学者的深思。依我的浅见,当今的平面广告设计(至少是相当多的这类设计)都离不开摄影的参与,可是这种课程教学安排上的不合理为什么若干年没有改变呢?

摄影学习计划篇(5)

一、引言

“兴趣导向法”是高职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已逐步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乃至职业规划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种教改理念诸如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翻转课堂等形式层出不穷,其核心目的均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而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而本文认为,所有的这些方法都应建立在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愿意参与其中的良性互动基础之上,所以课堂兴趣的产生和培养是其先决条件。那么如何将“兴趣导向法”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高职院校影视类专业基础课《摄像技术》为案例,以课堂各阶段为基点,详细探讨“兴趣导向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兴趣导向法”的教学背景分析

1.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高考分数未达到本科批次录取的考生,基础知识差、自律性低、学习积极性不高是该群体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不到课堂”,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其原因是高等教育的学习环境相对于高中较宽松和自由,加之学生自控能力差,导致出勤率低;二是“抬不起头”,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已成为普遍现象。长期的“学渣”的自我认定使他们丧失学习信心;三是“听不进去”,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模糊,加之有部分学生是二志愿调剂录取,所以对专业概况感觉茫然、无助。然而,高职学生也拥有其自身的优势,例如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敢于创新等优秀品质。所以,高职教师一定要在综合评价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法。

2.影视专业《摄像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与其他专业相比,影视等艺术类专业学生又有自身的特征:标榜个性、追求另类、崇尚自由。这些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优势、规避劣势地设计教学。《摄像技术》课程是影视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摄像技术、能够为影视制作拍摄前期素材,并能更好地为后期制作服务。在教学中,该课程的技术性强、动手性强、创造空间大等特征受到一部分学生的欢迎。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难以避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实践缺乏理论指导。由于该课程涉及曝光控制、白平衡调节等知识点,讲解起来较枯燥晦涩,很容易变成“拦路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二是对摄像机操控能力差。大部分同学尤其是女生不能使用摄像机获得有效的素材,将拍摄变为负担,甚至直接放弃。三是缺乏学习动力,应付作业。在小组完成作业时,有些同学蒙混过关。分析上述问题可以发现,缺乏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皆是因为学生对课程和知识点没有建立起浓厚的兴趣,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这是高职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共性问题。

三、“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的实施

基于上述特点和问题的提出,我们进一步发现“兴趣”的重要价值。因此要想改变枯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及教学效率,就必须从“兴趣”入手,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导向法”即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结合课程知识点和职业技能进行讲授,在教学中实施基于兴趣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引发学生课堂兴趣的方法并设定合理的工作任务,从而激发学习动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职业兴趣,提高技能水平。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五个阶段即“授课计划、引入、讲授、实践、评价”中详细探究如何将“兴趣导向法”应用于课堂。

1.授课计划――寻找兴趣

授课计划是保证一门课程可以有序展开、重点突出、安排合理的重要保障。在“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中,授课计划的制订是教学的起点。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时,一定要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找准三个“兴趣对接点”。一是要寻找课程内容和职业技能的对接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职业兴趣是学习兴趣的出发点。大部分同学都是依据职业兴趣选择专业,如果将授课内容与职业技能紧密相连,突出专业性、实用性,则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重要作用。二是要寻找学生兴趣和课程内容的对接点,将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以项目的方式贯穿在学生感兴趣的载体中。以《摄像技术》课程为例,学生对其中的微电影拍摄、婚礼摄像等内容兴趣浓厚,那么在授课计划中,应加大该部分比重,并且将摄像机操作中的难点内容贯穿其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三是要寻找理论和实践和对接点。上文中提到,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勤于动手,不喜欢理论教学。那么则需要在课时分配中侧重实践教学,并设计与理论相对应的实践项目。总之,抓住这三个“对接点”,则形式成了以兴趣为导向的授课计划,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职业兴趣、爱好兴趣和实践兴趣,从而展开积极有效的教学。

2.引入――激发兴趣

课堂引入是“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一堂课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的关键在于课堂开始前的几分钟时间。在“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分为两部分。一是“课程引入”,即该课程的第一堂课。教师需要改变死板的“概述”式的讲解,以就业方向和前景为线索进行专业概述的展示。例如在《摄像技术》的第一堂课,教师把“摄像概述”的内容转化成“学好摄像能够干什么”,在听到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影摄影、电视摄像、宣传片拍摄、婚礼拍摄等行业后,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并且对课程的展开充满期待。二是“课堂引入”即每堂课的知识点引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案例分析法、问题解决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方法引入知识点,避免生硬的讲解概念。可多采取播放视频、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3.讲授――发展兴趣

讲授是课堂教学最基础的形式,是占课堂比重最大的部分。虽然近年来多种课堂改革的方法在颠覆传统的教师讲授的形式,但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能被。在获得了良好的课堂“引入”之后,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进入了主体知识的讲授阶段,则更需要教师利用语言技巧紧紧抓住学生兴趣,从而发展对知识的兴趣。在“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中的讲授环节,则需要教师善于通过举例讲解知识点。通过观察高职学校听课状态,学生对三件事情极其感兴趣,分别是:新闻及周边、老师、自己。例如在讲授拍摄角度时,引用了《舌尖上的中国》案例,把学生兴趣又引入到拍摄技巧上来。同时,多引用教师自身的经历作为知识点的载体,会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中,发现有些同学有走神现象时,可将该同学放入案例情景中,适当调侃,可使兴趣回归课堂。以上的方法仅是探讨在“讲授”这一课堂环节如何引发学生兴趣的语言技巧,其他卓有成效的授课形式和方法在此不做论述。

4.实践――深化兴趣

上文中提到,实践性强的课堂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所以实践环节是深化兴趣的关键。在安排实践任务时,一定要以学生的职业兴趣为导向,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为题材。例如在《摄像技术》课程实践环节中,把所有的技术要点都结合在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微电影拍摄”中,即每次实践每小组要完成一部微短片,并将该天课上所讲的知识点应用其中。在题材上,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暴走漫画》、《潘磕惺俊返茸魑剧本来源,轻松搞笑,并加以创新。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积极性高,参与度高,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克服了技术难题。在讲授“婚礼摄像”时,实践任务是每组模拟婚礼现场拍摄,由同学扮演新郎新娘等角色,学生热情高涨,在实践中学会了轴线、跟拍等知识点。总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增强课堂动手性、创造性、参与度是深化其兴趣度的关键,通过与任务导向型的教学设计结合,提高实践效率。

5.评价――兴趣迁移

评价是将课堂兴趣转化为职业兴趣最为关键的迁移阶段。好的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助于最终把对知识的兴趣迁移到专业技能和就业领域上。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注意三个原则。一是鼓励原则。大部分高职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生涯中很难获得教师的认可,所以他们一旦受到鼓励和赞美,便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从而获得了对学习的自信和渴望。二是竞争原则。高职学生喜欢挑战性、你追我赶的游戏性体验。根据这一特征,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小组为团队,对同一任务设置时间、效率、质量上的竞争机制。这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且在遇到瓶颈是能够坚定克服苦难的勇气,同时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三是协助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后必然会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而评价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结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趁热打铁,针对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协助,尤其是当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时,说明其已形成了对知识、技能的兴趣,则需要教师加倍付出时间和精力帮助其解决问题。除了注意以上三原则之外,教师还应该对评价的形式加以思考。在《摄像技术》课程中,每次完成实践任务后,都会安排评价的环节,即每小组展示自己拍摄的作品并派代表进行讲解和答疑。在期末考核时,采用电影节颁奖的形式评出最佳摄影、最佳美术等奖项。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特征,结合行业标准,制定多种评价模式,达到兴趣迁移的目的。

四、总结

“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填鸭”教学方式,结合课堂流程,形成了“激发兴趣―发展兴趣―深化兴趣―兴趣迁移”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求知欲,提倡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真正把学生兴趣升华成职业兴趣和就业技能。让兴趣引领学习,让兴趣改造学习,最终让学习成为兴趣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黄浏展.论兴趣导向法在电子政务专业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2(20).

[2]唐文晶.兴趣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03).

摄影学习计划篇(6)

根据对石家庄以及周边地区婚纱摄影行业和儿童摄影机构的实地调研。虽然极具商业色彩的婚纱摄影行业进入中国已有30年之久,但河北省在该行业上的发展仍远远落后于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甚至也不能和西安、成都、武汉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中西部城市相提并论。加之京津两大直辖市对人才的吸引,导致河北省包括省会石家庄和其他地级市该行业人才的大量流失,专门的摄影摄像人才和熟悉商业摄影机构运作的技术人员缺口很大。目前,该行业在河北省仍旧以国际婚纱摄影集团的直营店或连锁店为主要载体,具有原创性的本地影楼虽然数量巨大.但人才储备完全依赖于教学和师资、生源相对脆弱的培训机构。近年互联网商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的职业岗位,如淘宝摄影师、网店图片编辑与产品包装等。于是,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结构成为各院校或培训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

摄影学习计划篇(7)

二、“兴趣导向法”的教学背景分析

1.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高考分数未达到本科批次录取的考生,基础知识差、自律性低、学习积极性不高是该群体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不到课堂”,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其原因是高等教育的学习环境相对于高中较宽松和自由,加之学生自控能力差,导致出勤率低;二是“抬不起头”,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已成为普遍现象。长期的“学渣”的自我认定使他们丧失学习信心;三是“听不进去”,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模糊,加之有部分学生是二志愿调剂录取,所以对专业概况感觉茫然、无助。然而,高职学生也拥有其自身的优势,例如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敢于创新等优秀品质。所以,高职教师一定要在综合评价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法。

2.影视专业《摄像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与其他专业相比,影视等艺术类专业学生又有自身的特征:标榜个性、追求另类、崇尚自由。这些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优势、规避劣势地设计教学。《摄像技术》课程是影视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摄像技术、能够为影视制作拍摄前期素材,并能更好地为后期制作服务。在教学中,该课程的技术性强、动手性强、创造空间大等特征受到一部分学生的欢迎。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难以避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实践缺乏理论指导。由于该课程涉及曝光控制、白平衡调节等知识点,讲解起来较枯燥晦涩,很容易变成“拦路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二是对摄像机操控能力差。大部分同学尤其是女生不能使用摄像机获得有效的素材,将拍摄变为负担,甚至直接放弃。三是缺乏学习动力,应付作业。在小组完成作业时,有些同学蒙混过关。分析上述问题可以发现,缺乏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皆是因为学生对课程和知识点没有建立起浓厚的兴趣,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这是高职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共性问题。

三、“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的实施

基于上述特点和问题的提出,我们进一步发现“兴趣”的重要价值。因此要想改变枯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及教学效率,就必须从“兴趣”入手,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导向法”即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结合课程知识点和职业技能进行讲授,在教学中实施基于兴趣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引发学生课堂兴趣的方法并设定合理的工作任务,从而激发学习动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职业兴趣,提高技能水平。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五个阶段即“授课计划、引入、讲授、实践、评价”中详细探究如何将“兴趣导向法”应用于课堂。

1.授课计划――寻找兴趣

授课计划是保证一门课程可以有序展开、重点突出、安排合理的重要保障。在“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中,授课计划的制订是教学的起点。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时,一定要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找准三个“兴趣对接点”。一是要寻找课程内容和职业技能的对接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职业兴趣是学习兴趣的出发点。大部分同学都是依据职业兴趣选择专业,如果将授课内容与职业技能紧密相连,突出专业性、实用性,则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重要作用。二是要寻找学生兴趣和课程内容的对接点,将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以项目的方式贯穿在学生感兴趣的载体中。以《摄像技术》课程为例,学生对其中的微电影拍摄、婚礼摄像等内容兴趣浓厚,那么在授课计划中,应加大该部分比重,并且将摄像机操作中的难点内容贯穿其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三是要寻找理论和实践和对接点。上文中提到,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勤于动手,不喜欢理论教学。那么则需要在课时分配中侧重实践教学,并设计与理论相对应的实践项目。总之,抓住这三个“对接点”,则形式成了以兴趣为导向的授课计划,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职业兴趣、爱好兴趣和实践兴趣,从而展开积极有效的教学。

2.引入――激发兴趣

课堂引入是“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一堂课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的关键在于课堂开始前的几分钟时间。在“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分为两部分。一是“课程引入”,即该课程的第一堂课。教师需要改变死板的“概述”式的讲解,以就业方向和前景为线索进行专业概述的展示。例如在《摄像技术》的第一堂课,教师把“摄像概述”的内容转化成“学好摄像能够干什么”,在听到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影摄影、电视摄像、宣传片拍摄、婚礼拍摄等行业后,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并且对课程的展开充满期待。二是“课堂引入”即每堂课的知识点引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案例分析法、问题解决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方法引入知识点,避免生硬的讲解概念。可多采取播放视频、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3.讲授――发展兴趣

讲授是课堂教学最基础的形式,是占课堂比重最大的部分。虽然近年来多种课堂改革的方法在颠覆传统的教师讲授的形式,但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能被推翻。在获得了良好的课堂“引入”之后,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进入了主体知识的讲授阶段,则更需要教师利用语言技巧紧紧抓住学生兴趣,从而发展对知识的兴趣。在“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中的讲授环节,则需要教师善于通过举例讲解知识点。通过观察高职学校听课状态,学生对三件事情极其感兴趣,分别是:新闻及周边、老师、自己。例如在讲授拍摄角度时,引用了《舌尖上的中国》案例,把学生兴趣又引入到拍摄技巧上来。同时,多引用教师自身的经历作为知识点的载体,会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中,发现有些同学有走神现象时,可将该同学放入案例情景中,适当调侃,可使兴趣回归课堂。以上的方法仅是探讨在“讲授”这一课堂环节如何引发学生兴趣的语言技巧,其他卓有成效的授课形式和方法在此不做论述。

4.实践――深化兴趣

上文中提到,实践性强的课堂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所以实践环节是深化兴趣的关键。在安排实践任务时,一定要以学生的职业兴趣为导向,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为题材。例如在《摄像技术》课程实践环节中,把所有的技术要点都结合在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微电影拍摄”中,即每次实践每小组要完成一部微短片,并将该天课上所讲的知识点应用其中。在题材上,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暴走漫画》、《?潘磕惺俊返茸魑?剧本来源,轻松搞笑,并加以创新。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积极性高,参与度高,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克服了技术难题。在讲授“婚礼摄像”时,实践任务是每组模拟婚礼现场拍摄,由同学扮演新郎新娘等角色,学生热情高涨,在实践中学会了轴线、跟拍等知识点。总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增强课堂动手性、创造性、参与度是深化其兴趣度的关键,通过与任务导向型的教学设计结合,提高实践效率。

5.评价――兴趣迁移

摄影学习计划篇(8)

一、香港婚礼市场稳步增长

二、海外婚纱摄影和蜜月旅行支出增长迅速

据香港婚礼管理协会调查发现,99%的受访新人会拍摄结婚照,当中10%会选择拍摄3辑或以上,个别新人更拍摄7辑,反映新人乐于以婚照留下美好回忆。近年新人到外地拍摄婚照情况,也有上升趋势,热门拍摄婚照地点包括日本、关岛及欧洲等地。调查也显示,选择留港拍摄婚照的受访新人比例创新低,只有67%,较去年下跌5个百分点。负责调查的婚嫁专家林寄韵称,香港经济情况向好,新人普遍乐意花更多钱筹备婚礼。她指出,新人在蜜月旅行方面的消费不断提高,有个别收入不高的新人,竟愿意在蜜月旅行中入住每晚收费8000元的温泉酒店,足见新人对婚礼的重视。另外,印度尼西亚Q里岛及马尔代夫,也属近年冒起的蜜月旅行热点。

三、香港婚庆培训模式

(一)香港婚庆教育培训机构情况

香港增长迅速的婚礼市场需要大量专业人员,香港培训婚庆专业人才的最早和最大的机构是香港婚礼管理学院(The Wedding Management Academy),简称WMA,于2007年成立,是香港首间培训婚礼行业专业人员的学院。WMA为香港婚礼管理协会 Hong Kong Wedding Management Association (HKWMA) 直辖学院,HKWMA是香港法定的专业婚庆管理团体。学院在促进国际婚庆业培训发展及工作支援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为香港迅速发展的婚庆行业注入专业人员。HKWMA更籍着与全球具权威的行业协会合作或联盟、签署协议、设立相互认可机制,进一步与国际间紧密合作,使婚庆业更专业。

香港婚礼管理学院2006年首创“国际认可婚礼统筹师文凭CWP”及”国际认可活动策划师CEP”等课程,为香港市场创造出“婚礼行业”这个新兴行业,让市场对婚礼专业人士有认同并且有需求。

(二)香港婚庆教育培训模式

婚庆行业的专业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有透过高学历、高资历的导师,以及高质素的课程内容、专业化的教材、高标准的准则才能培育出婚礼行业的专业人士,香港WMA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一般大学教育,更加突出实务能力。

1、学员对象及资格: 香港对婚礼策划师培训的学院资格没有严格限制,任何有兴趣或有志成为认可婚礼统筹师或活动统筹师的人员都可以参加,无须工作经验,采取走读式培训方式,一般在3 个月内完成培训,但由于婚礼策划涉及到营销、法律、活动筹划等多方面基础知识,因此参加培训的学员具有较高综合素质。

2、专业学习。学员学习包括各种婚礼常识、婚礼预算表、婚礼计划书、顾客服务技巧、婚礼服务文件、销售技巧、合同及协议书、婚礼筹备表、见证过程、酒店、酒楼宴会流程、中西礼仪、大今姐、婚纱摄影、Wedding Day 婚礼摄影、新娘造型、发型及化妆、新娘形象及礼仪、婚礼司仪、婚宴饮食配合、危机处理及应变、婚展销售技巧、广告及宣传渠道、求职及面试技巧。学习模式采取课堂教授、个案研讨、小组讨论、婚礼策划实习、 参观交流、模拟婚礼活动策划。

3、师资情况。WMA香港婚礼管理学院作为培训婚礼行业专业人员的婚礼统筹专业学院,要求导师不但在学术上拥有高学历及专业资格,更更有广泛的业界经验。而专家顾问团亦集合了行业专家及知名的婚礼协会、公司等社会各界的代表。

4、实务及考察。婚礼策划是事务性很强的职业,香港婚礼策划培训在抓好学员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员实务能力的培养,加强婚礼统筹管理及实务操作,婚礼宴会统筹实践,婚礼场地考察,中式婚礼见证实习,婚礼进场仪式实习,新人证婚仪式实习,接送迎娶仪式实习,晚宴音乐衽攀迪埃香港婚纱摄影实习,海外婚礼实习。

摄影学习计划篇(9)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72-2

摄影工作的分工在数字媒体时代越来越细,在团队制作模式逐渐取代传统独立创作模式的背景下,明确分工及高度合作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在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法,并以现在的行业规则为指导,培养并训练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样才能够创作出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较高质量的作品,同时对行业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一、学生团队意识和摄影项目化教学

近年来,职业院校对课程法进行了大力的提倡,旨在彻底改变传统教学的授课模式,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现象。项目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要点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创作实践过程中始终保持独立自主,能够清晰认识不同摄影类型的工作流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学生相互之间积极的分享经验,互相帮助,合作共赢,保持学习目标明确,一方面独立思考,另一方面对他人的意见进行积极的吸取[1]。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能够逐渐形成默契,对彼此的技术特长、性格特点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为以后对团队伙伴的合理选择提供良好的条件及优秀的人才资源。

二、学生团队意识在摄影课程中的培养意义

(一)熟悉摄影行业的分工协作模式

具有相对较少的人才和较为单一的市场是过去摄影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作品拍摄、造型等各个环节均由摄影师单独完成,因此积极适应本行业的工作模式、坚持团队协作是学生在完成摄影项目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有机结合所有的视觉领域是现在的摄影的一个重要特点,市场对图像质量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摄影师坚持个体创作,那么就很有可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比如商业摄影,策划人员、摄影师等要想完成充满创意的作品,就必须加强彼此间的通力协作。因此,单靠个人是无法完成该领域的创作工作的,要想促进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就必须分工配合严谨合作[2]。在摄影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熟练掌握资源的整合方法,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学生只掌握单一技能的现象,从而为学生工作后顺利融入集体、快速熟悉岗位奠定基础。

(二)激发创作潜力

在实施摄影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成立制作团队,一方面能够将协作精神培养起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竞争意识,通常情况下和学生个体完成的作业相比,该模式下创作出的摄影作品具有更好的效果。一方面,学生独立创作过程中个人能力有限,极易在面对具有较大投入和较高标准的创作时产生恐惧心理,团队的能量相对于个体是无限的。学生在团队创作中能够积极吸取其他学生的经验,及时有效的弥补自身的不足,将众多的创意结合起来。同时,每名组员在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均会希望本组作品获得认可,这样能够将成员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另一方面,制作成本及工作量可以由团队成员分担,实现对相关资源的共享,这些均能够为高品质专业照片的创作产生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3]。

(三)节约教学资源

在团队合作的情况下能够使教学资源得到极大的节约,从而显著提升创作效率。学校有限的摄影器材无法满足大批学生的使用需求,比如,为了使拍摄及布光不受干扰,从而使摄影工作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通常需要对学生人数进行严格的控制。团队模式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分配,为其依次进入摄影棚操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同时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团队的布景、模特的状态等,在这种情况下进入摄影棚的小组就能够在拍摄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心自由的状态,与此同时其他团队也能够将前期准备工作切实做好[4]。前一组和后一组轮流进入机房,后一组在摄影棚工作的同时前一组可以进行后期加工,如此循环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三、学生团队意识在摄影项目化教学中的培养

(一)督促各项任务完成的时效性

摄影项目是一个真实的工作项目,每一个子任务之间具有严密的连续性和逻辑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任务完成与问题解决统一起来,强调按时完成任务。在教学中对于部分小组可能无法按照进度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给出解决办法。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将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起来,要求成员之间必须对工作时间进行严格的把握,并相互督促。各小组在项目实战训练中应该依据项目计划、创意构思、现场拍摄执行等流程将任务时间表制定出来,并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对其进行严格的执行[5]。教师依据经验对每个阶段所需时间进行有效的调整并对学生的进度进行定期的检查,从而将实施过程中学生随意和拖沓的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最终使整个摄影创作过程的有序进行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

(二)细化项目实施方案

教学中摄影工作的流程方案策划应该得到我们的充分重视,学生团队制定小组项目计划,各团队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拍摄技巧、后期制作目标,制订计划。首先由项目组成员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往来于各项目小组之间,倾听学生的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指导。其次,组织学生作小组交流,由组长向全班介绍小组的项目计划,并在班级中展开讨论,让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老师对各小组的项目计划进行恰当的点评,提出学生计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让各小组对项目计划作进一步修整完善最终形成小组项目计划。为学生较快顺利完成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使作品的可行性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6]。此外,还应该充分重视方案的细化,比如,拍摄前应该反复推敲灯光效果、模特气质、化妆风格等,将拍摄脚本制作出来,为现场拍摄及后期制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团队成员实现角色转换

在摄影工作的各环节,教师应该让所有组员均得到有效的锻炼,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配合他人的工作。比如,项目负责人的角色由创意方案被选中的学生担任,摄影、图像后期制作等工作由有意向和有特长的其他组员担任。这样学生就能够对摄影创作的各个环节有一个逐渐的熟悉和了解,明确自身的研究方向,从而为团队默契协作及有效提升组员综合能力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现阶段,摄影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就是团队协作精神,摄影教育的一个重中之重就是使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到切实有效的强化。教师一方面应该将专业技能教给学生,另一方面还应该有效培养学生分享互助的品质,从而为学生的生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封永辉.谈课程中对学生素质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21).

[2]符霞,吴迪.第二课堂教学对高职学生团队意识培养的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3]曾晓剑.在摄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01).

[4]姜国繁.在摄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美术大观,2011,(05).

[5]林琳,单锋.高校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团队意识[J].广西教育,2014,(03).

摄影学习计划篇(10)

(一)思想回顾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时刻把服从组织安排放在第一位,迅速转换角色,克服自己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全力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我始终把学习作为修身、做人的头等大事,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旅游局组织的所有主题党日学习活动,对接精准扶贫帮扶对象,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提高思想素养,坚定政治方向,牢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政,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从大局出发,凡事以大局为重。

(二)工作回顾

1、负责组织xx文化节xx旅游招商推介会。根据市政府领导意见,三年一届的xx文化节今年在xx主办,市旅游局由我负责节会中的xx旅游招商推介会的组织工作,我带领市场科及相关人员,认真筹划、反复研究会议方案,并与市文化局、招商局、海南澹州、四川眉州等地旅游局积极协调沟通,最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2、组织了“千年黄州——我眼中的xx”摄影大展。根据xx文化节组委会安排,由我负责“千年黄州——我眼中的xx”摄影大展,我组织各县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召开专题组稿会议,动员全市摄影家投入其中,通过近一年的组织,收到了1995幅(组)xx大别山风光摄影作品,然后我们又组织专家对作品进行了认真评审,评出了100幅(组)优秀作品,制作了精美的展板,在遗爱湖芸香阁前和遗爱清风广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展览,市委刘雪荣书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继平多次带领外地客人观看,给予了高度评价。先后参观的市民达近十万人次。极大地宣传了xx旅游资源。

3、成功举办“两山两湖”摄影展。由我负责组织完成了市旅游局、市文联、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五月份成功在十堰市人民广场举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柳长青、市文联主席陈训金、市旅游局局长郑光文及十堰市政府和文联相关领导出席了影展启动仪式。

4、成功组织上海市场xx旅游资源推介会。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通过制定计划、报批计划、对外招标等程序,确定上海市xx旅游资源推介会的承办商,最后于11月12日组织xx相关县市旅游局和旅游景区负责人赴上海参加推介会,上海市150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和旅行社老总参加了会议,上海市旅游局办公室主任亲自参加会议并致辞,媒体进行了广泛的报道,推介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5、积极服务招商项目。旅游局与富金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招商协议,局党组决定由我在郑局长的领导下负责对接企业服务,我多次深入企业现场组织路口镇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和村组负责人召开协调会,介绍中南财大教授邓爱民来帮助企业进行旅游规划设计,外出考察自驾车营地建设经验,促进了项目的建设进度。

6、开办了《镜景》微信宣传平台。个人利用业余时间开办了《镜景》微信平台,先后编发了300多条宣传xx旅游资源的摄影作品信息,全面推出了刘雪荣论xx旅游系列文章,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最高单条信息点击率达到十万人次以上。

7、成功组织了xx防洪抢险摄影展。今年xx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在6月份我就通过《镜景》平台和xx摄影网向全市摄影家发出倡议,号召大家拿起手中相机,深入防洪抢险第一线,记录战斗在防洪抢险最前沿的军民与洪魔战斗的精彩瞬间。此举引起了市委宣传部市文联领导的高度重视,后又引起了市委书记刘雪荣的重视,他亲自安排在全市抗洪抢险表彰大会期间组织“2016防洪抢险摄影展”,并且刘书记亲自组织市四大家及县市部队领导观看展览,给予了充分肯定。

摄影学习计划篇(11)

做导演首先要做演员——当演员前必须要成为一名摄影师为转型积累——要成为优秀的摄影师就需要进入课堂学习

按照这样的思路,他开始步步为营。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得年轻时的他未能上高中就插队当了农民和工人。很多人像他一样没有选择,但能像他一样坚持自己梦想的却不多。终于,在1978年,已经27岁的他去学习了自己钟爱的摄影,为自己未来的转型进行积累。重新进入课堂学习后,他老老实实的做起了摄影,虽然他的志向仍是导演,但他显然十分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这个时候的他仍在学习,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实践中学习。

毕业后的他,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当摄影师。1984年作为摄影师拍摄了影片《黄土地》,崭露头角。两年后,主演第一部电影《老井》夺三座影帝。1987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颂扬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广受赞誉,获得了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也正是这部电影,让他成功地实现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型,并以一个成功导演的角色进入公众视野,奠定了他成功导演的地位。

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在经过一段艺术片的成功后,他又转向了商业大片,《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一部部商业大片的红火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并最终带他走到了中国电影旗帜的位置。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又以其独特的大手笔,面向全世界展示了一部展现中国之美的"大片",也使得他站上了人生的巅峰。

他就是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而他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清晰的规划是成功的保障。

有的人,永远不知道人生需要自己去规划。他们生存的唯一目的似乎就是按别人安排好的路走完一生。有的人,永远是规划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现实面前畏首畏脚,缺乏开拓的勇气,最终一事无成。没有规划的人生便如同脱水的种子,失去希望;如同断线的风筝,偏离轨迹。

在我们学生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不明了学习的意义,更不清楚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整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只有在很多年之后,他们蓦然回首之时,才发现自己虚度了人生学习的黄金时光。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正是万物重新焕发生机的时候。而青春如同初春,如同朝日,如同百卉之萌动,是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只有趁早规划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好的让我们在起点眺望终点,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