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大学生实训体会大全11篇

时间:2023-02-09 06:30:20

大学生实训体会

大学生实训体会篇(1)

ERP代表着新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它的出现再次证明科学知识在信息社会的重要性。一个企业再也别想仅仅靠激情,靠勇气,靠机遇就能运营的很好流畅,更需要的是科学的管理方式。一直一来我们财经管理类的学生在学习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企业的真实运作,而ERP课程的开设正是学习锻炼的最好时机。ERP系统的会计子系统与ERP 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融合在一起,会计子系统又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这种系统整合,及其系统的信息供给,有利于财务做前瞻性分析与预测。综上所述,将ERP 系统中按西方管理会计理念及其方法设计的会计信息与我国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融合为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实现ERP 系统中的会计信息融合具有现实的意义。

在这两个月的实训课程中,我深深体会到ERP到给企业的帮助和作用不是一点点,ERR适应企业,企业适应ERP!我们的实训课程分为基础设置、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财务会计与mps的计划执行等几大模块。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企业业务的运行,可能很多小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问题没有使用ERP对企业进行管理,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如:不能按时发货、需求与预测不适应等。而使用ERP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企业能够把这几大模块通过管理人员的授权分工地完成工作,这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下面我详细地分享一下我对这几大模块的体会。

一、基础设置合理化 企业的运行离不开人员的配置,人事管理的核心是做到人岗匹配,任人为贤。录入基础数据时必须仔细,避免因错误导致后期工作的失误。

二、采购管理与mps相结合 物料的采购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尤为重要。很多企业都实行"零库存"管理与JIT生产方式,丰田汽车就是典型的企业。但是,要想真正的实现"零库存"是很难的,也存在很大风险。ERP就开辟一条新的道路,采用采购管理与mp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mps计划执行,对库存与销售、采购进行控制,

能够保证企业有安全的库存,又不至于挤压过多的原材料在仓库,又能按时发货给客户。

大学生实训体会篇(2)

作为一名大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在校学习对专业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校期间一直都是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到了实训地方对每一个环节都相当的抽象,例如,企业的配送过程是怎样的、港口的货物是如何装运的等都是不明确的。而经过这次实训,让我明白了港口装运的流程,同时要由团队来分工合作,确保每一个环节无误,利用现代化技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效率,这样才会创造更多利润。同时也使我了解一个企业的物流配送相关的运营操作程序,增强感性认识,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了解运作方式,将我们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实训的过程中我感受最深有以下几点:

其一、实训是让每个同学检验自己的综合能力。要想做好任何事,除了自己平时要有一定的功底外,我们还需要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因此,每个同学都应该多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其二、此次实训,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俗话说:要想为事业多添一把火,自己就得多添一捆材。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只有努力充实自己才能够站得住不被淘汰。

大学生实训体会篇(3)

作为一名大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在校学习对专业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校期间一直都是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到了实训地方对每一个环节都相当的抽象,例如,企业的配送过程是怎样的、港口的货物是如何装运的等都是不明确的。而经过这次实训,让我明白了港口装运的流程,同时要由团队来分工合作,确保每一个环节无误,利用现代化技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效率,这样才会创造更多利润。同时也使我了解一个企业的物流配送相关的运营操作程序,增强感性认识,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了解运作方式,将我们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实训的过程中我感受最深有以下几点:

其一、实训是让每个同学检验自己的综合能力。要想做好任何事,除了自己平时要有一定的功底外,我们还需要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因此,每个同学都应该多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其二、此次实训,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俗话说:要想为事业多添一把火,自己就得多添一捆材。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只有努力充实自己才能够站得住不被淘汰。

大学生实训体会篇(4)

当今世界各国的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数控技术也是关系我国制造业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的关键技术,尽快加速培养掌握数控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数控车的编程并不难学,主要是记住一些常用指令以及它的格式,其中G代码中的G71和G73用的最多,一般的零件加工都要用到。G71是外圆粗车固定循环,该指令适用于用圆柱棒粗车阶梯轴的外圆或内孔需切除较多余量时的情况。当使用G71指令粗车内孔轮廓时,须注意U为负值。G73是仿形粗车循环,主要用于零件毛胚已基本成型的铸件或锻件的加工。一般有内凹或球形轮廓的零件要用G73进行仿形加工。编程还要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坐标原点和编程原点。

我们通过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么久的实习,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老师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守则,同时加强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对刀是加工零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刀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零件的精确度。对刀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说简单是因为它的原理简单,说难是因为需要心细,不能求快。一般都是用手摇轮对刀的,而且倍率最好调低点以撞刀。

我们常用的是试切法对刀 。试切法对刀是实际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对刀方法。下面以采用MITSUBISHI 50L数控系统的RFCZ12车床为例,来介绍具体操作方法。

工件和刀具装夹完毕,驱动主轴旋转,移动刀架至工件试切一段外圆。然后保持X坐标不变移动Z轴刀具离开工件,测量出该段外圆的直径。将其输入到相应的刀具参数中的刀长中,系统会自动用刀具当前X坐标减去试切出的那段外圆直径,即得到工件坐标系X原点的位置。再移动刀具试切工件一端端面,在相应刀具参数中的刀宽中输入Z0,系统会自动将此时刀具的Z坐标减去刚才输入的数值,即得工件坐标系Z原点的位置。

例如,2#刀刀架在X为150.0车出的外圆直径为25.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X值为150.0-25.0=125.0;刀架在Z为 180.0时切的端面为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Z值为180.0-0=180.0。分别将(125.0,180.0)存入到2#刀具参数刀长中的X与Z中,在程序中使用T0202就可以成功建立出工件坐标系。

事实上,找工件原点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并不是求该点的实际位置,而是找刀尖点到达(0,0)时刀架的位置。采用这种方法对刀一般不使用标准刀,在加工之前需要将所要用刀的刀具全部都对好。

1.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对于高效率的金属切削加工来说,被加工材料、切削工具、切削条件是三大要素。这些决定着加工时间、刀具寿命和加工质量。经济有效的加工方式必然是合理的选择了切削条件。

切削条件的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深直接引起刀具的损伤。伴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刀尖温度会上升,会产生机械的、化学的、热的磨损。切削速度提高20%,刀具寿命会减少1/2。

进给条件与刀具后面磨损关系在极小的范围内产生。但进给量大,切削温度上升,后面磨损大。它比切削速度对刀具的影响小。切深对刀具的影响虽然没有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大,但在微小切深切削时,被切削材料产生硬化层,同样会影响刀具的寿命。

2. 合理选择刀具

1) 粗车时,要选强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便满足粗车时大背吃刀量、大进给量的要求。

2) 精车时,要选精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保证加工精度的要求。

3) 为减少换刀时间和方便对刀,应尽量采用机夹刀和机夹刀片。

3. 合理选择夹具

1) 尽量选用通用夹具装夹工件,避免采用专用夹具;

2) 零件定位基准重合,以减少定位误差。

4. 确定加工路线

加工路线是指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刀具相对零件的运动轨迹和方向。

1) 应能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要求;

2) 应尽量缩短加工路线,减少刀具空行程时间。

5. 加工路线与加工余量的联系

目前,在数控车床还未达到普及使用的条件下,一般应把毛坯上过多的余量,特别是含有锻、铸硬皮层的余量安排在普通车床上加工。如必须用数控车床加工时,则需注意程序的灵活安排。

6. 夹具安装要点

目前液压卡盘和液压夹紧油缸的连接是靠拉杆实现的。液压卡盘夹紧要点如下:首先用搬手卸下液压油缸上的螺帽,卸下拉管,并从主轴后端抽出,再用搬手卸下卡盘固定螺钉,即可卸下卡盘。刀具上的 修光刃 指的是在刀具刀刃后面副偏角方向磨出的一小段与刀尖平行的刀刃 主要用于刀刃切削后进行一次二次切削 相当于精加工过程 去处毛刺等伤痕 目的是提高工件的表面粗糙度 多应用于进行精加工的刀具上。

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学会了怎样操纵数控车床,操纵数控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还学会了编程,知道G指令、M指令、T指令、S指令的含义和应用,学会了怎样对刀。在实习的过程中,使我深刻体会到在这个行业中,需要细心和耐心,如果粗心,加工工件的时候就会产生撞车,轻则崩刀;重则车刀折断,工件变弯,使自己生产的工件成为废品。所以实习是对我们的耐心和细心的考验,也是增加我们经验的最重要的时刻。其实实训时老师讲得最多的还是安全操作,在最后考核时,安全操作也是主要的考核点。安全操作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进入实训室就要穿实训服,女生还要戴帽子。在机床加工的过程中必须关闭车门,操作时要一个人在旁边看,一个人操作。还有那些工具不能放在机床的上面或者留在机床里,这样都是非常危的。总之想要加工一个合格的零件,每个过程都要用心去做也要大胆去做,什么方法都要尝试尝试,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认真细心,多做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很多东西都要亲自去动手试验一下。有很多东西是书上没有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得到,纸上谈兵只会让人走进误区,实践才是永远的老师。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经验,它还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工作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我更应该真人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出色的专业人才,这次实习让我懂得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览真知”。作为初学者我们肯定会经历一个不断遭受挫折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种财富,只有通过这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才能学好这门技术。 我们操作了数控车床,就是通过编程来控制车床进行加工。通过数控车床的操作及编程,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数字化控制的方便、准确、快捷,只要输入正确的程序,车床就会执行相应的操作。而非数控的车床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大学生数控车床实训心得体会二

为期两周的数控加工实习转眼就结束了,但是带给我的感受却永远的留在了我的心。总的来说,这次为期两周的实习活动是一次有趣的,且必给了我今后的学习工作上的重要的经验。在以后的时间里也恐怕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去让我们去体验这样的生活,也恐怕难有这样的 幸运去体验身边的每一样东西到底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了。

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像我们接触到的加工中心、车床,虽然它的危险性很大,但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操作而且要加工出产品,这样就锻炼了大家敢于尝试的勇气。数控加工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了他的真正目的。我们知道,“数控加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高等院校工科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方法和技术,完成工程基本训练的重要必修课。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得了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了机械制造的一般操作,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而且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提高了 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了工程素质。

对我们来说,数控加工实习是一次很好的学习、锻炼的机会,甚至是我们生活态度的教育的一次机会!在这次实训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可是无实践的理论就是空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将理论真正用到实践中去,才能更好的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我以前总以为看书看的明白,也理解就得了,经过这次的实训,我现在终于明白,没有实践所学的东西就不属于你的。俗话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要读好书,而不是读死书。任何理论和知识只有与实习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其作用。而作为思想可塑性大的我们,不能单纯地依靠书本,还必须到实践中检验、锻炼、创新;去培养科学的精神,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健康的心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次车床操作过程中,但是由于时间较短,没能熟练的掌握编程。以后要认真学习, 提高编程水平,并加强操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本次数控实训确实比以前提高了水平,尤其在实际操作方面,遗憾的是时间有些短。通过本次实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主要是操作水平以及实践经验方面有欠缺。两周的数控实训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训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 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习实达到了它的真正目的。

大学生数控车床实训心得体会三

时光如流水,四周时间转眼即逝,为期四周的实习给我的体会是:

①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②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③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 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④这次实习,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 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

⑤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 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大学生实训体会篇(5)

中图分类号:G80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2-1630-03

长期以来,体育教育内容被简化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体育课程资源也大多集中在学校,学校外的家庭、社区、社会教育体育被排斥在外,游戏化、多样复杂的体育被浓缩在平面的有限课堂空间之中,难以实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体育课堂的要求,联合国(UNESCO)提倡连接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为一体的整体性教育体系,课堂开设的形式应从封闭的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面临着挑战,体育教学思想、体育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与成败,要使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首先必须从转变思想和观念做起,从我国国情和当前学校的培养目标出发,树立新的体育教学观念,建立现代体育教学思想,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为契机,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体育素养教育。新《指导纲要》指出:“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拓展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2]。

我们在多年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吸取国内外高校教学改革的经验,摈弃旧的思想观念束缚,依据现代教学思想,大胆改革体育教学模式,1995年完成“单元选课制”的改革,学生可以在“单元内”自行选择教学内容;1997年实施“周选课制”的改革,实现学生选课“三个自由”;2000年开始推行“学分制下的分层教学”,在“三个自由”的平台上与学分制全面接轨[3],经过实践,我们认为还应拓展体育课堂外的体育资源,开始研究 “大学生户外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实验课程内容,进行探究式、自主体育学习,把它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心理健康,挖掘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多方面的需求,实践证明该实验改革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手段,极大地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学生的体能、心理和社会适应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符合新《指导纲要》提出的拓展体育课程内容,实现课内、校内外一体化课程结构的基本精神。

1实验设计

1.1教学目标以融入自然,陶醉自然、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个性解放、交流互动、增进友谊为目的,提高学生自我认识、控制情绪、人际关系、缓解压力等方面的社会心理能力。

1.2实验设计内容本实验的教学训练内容紧扣“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目标,“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课程实验的出发点,从拓展学生校外体育课程出发,丰富和补充校内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资源环境下体育的功能,因势利导,根据环境条件进行设计和组织户外体育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进行的情景式心理训练,拓展训练包括单纯体能训练、生存训练、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将体育活动与社会、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

1.3实验程序第一阶段训练:选拔队员,基础知识、拓展训练项目培训,共同设计校外训练课程;

第二阶段训练:双周日户外体育生活训练实践,包括定向运动、登山行走,复杂地形穿越等体能训练训练中增强学生体能,塑造坚忍不拔、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对大学生的毅力、耐力和承受挫败的心理能力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训练:大学生暑期体育夏令营,采用知识讲授、行为指导、情景体验、互助发现等体育综合教育方法教学。

第四阶段训练:心理素质训练科目:包括战胜恐惧的跨桥、勇攀高峰,挑战极限的登高、空中跳杠,飞跃自我、信任背摔、攀登天梯等,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坚强的心理防线,高尚团结的协作精神,积极探索心理教育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进行有效的心理素质训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自愿报名的78名大学生,男54名,女24名。

2.2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访谈法、测量法等。

2.2.1调查法问卷内容从高校体育课程内涵、心理健康的素质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的内容与方法等的认知态度、效果、观念等方面来设计。

2.2.2实验法将理论研究的具有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特色和符合体现《指导纲要》要求的高校体育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验,为确立有理有据的教学观点提供帮助。

2.2.3文献资料法选择近期发表的有关心理健康的素质教育理论专著及论文加以研究,并把部分论点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3实验测量指标体能指标、社会心理能力指标。

2.4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在SPSS for Windows 11.0上统计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对实施拓展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教育成效分析教学效果评价从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认识、课程内容、形式、能力等方面客观的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表1),大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内容、形式及安排持积极肯定性(很满意、较满意)评价者分别为90.5%、85%及83.4%,中性(认为一般)意见为7.1%、7.1%、9.5%,负性(不满意、较差)评价者分别为2.4%、7.9%、7.1%,说明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是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情感心理健康,大多数学生对课程教育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上给予很满意或较满意的积极肯定性评价,认为这种体育课程新颖独到,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表明训练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合理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和正确理解,否则会导致认知偏差,出现心理问题,通过训练课程中知识讲授、行为指导、情景体验等方法,学生了解特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结构,正确认识体育功能和自身健康知识的促进,结果也表明认为自己情感心理和健康知识学习收获明显的分别为64.7、80.9%,中性的占32.4%、17.8%,收获较少的不到4%,总体效果满意达到95%(表1),说明学生需要一些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有内在的需求,需要学校体育的加强,不能回避大学生健康知识和体育能力不足,加强内涵教育,本课程设计无疑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尝试。

3.2实验后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明显实验前受试者的身体素质具有相同的基础,经过2年的体育生活训练,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表2),表现在俯卧撑(T=2.871,P

3.3体育拓展生活训练后的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明显加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建立和维持与他人满意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他们在积淀知识的同时,也期望被社会和他人接纳与认可,渴求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希望能共同分享思想、建立亲密关系、互相帮助,获得情感的相互支持,同时又获得独立,但离开家庭融入到新集体后,社会支持网络资源发生变化,孤独感表现强烈、无助,需要寻求中介媒体,建立新的社交网络,进行再社会化,如果大学缺少学生再社会化中介,大学生会孤独、自我封闭[4],因此,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健康问题也应引起高校体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研究大学生的孤独心理,探求干预措施,针对性开展体育活动,挑战自我,勇敢走出狭隘的自我交际圈子,积极参加文体社会活动,主动融入社会,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与人交往的技能,有助于我们寻找切实有效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干预策略,为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体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等社会健康,如新西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注意审视在教学和广泛的社会活动中,从事游戏、娱乐、运动等文化活动期间自己与他人的互动关系,思考相互间价值观、态度、行为等身心健康的影响,学生间应增加人际交往技能,进行有效交往,学会评价社会和体育文化因素对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本身具有游戏、娱乐功能,创造了一种快乐的体育教学环境,阳光、空气、自然、健身、快乐有机结合,也可以看作人的一种特殊的再社会化教化,在此特定教育过程中,发展体质健康的同时,从心理、意识和行为上接受体育精神的潜移默化,去体验快乐,获得和谐的社会健康发展[5]。体育教育的效果评价是推广应用的基础,一般包括过程评价、影响评价、结果评价,体育生活拓展训练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心理社会能力,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通过中长期效果评价,可以进一步证实体育生活拓展课程可有效降低学生的问题行为,促进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实施2年的体育生活训练课后,结果表明(表3)在自我认识能力(T= 20792,P

3.4实施拓展体育生活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良好的心理支持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心理压力,减少或缓解心理问题发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实验结果显示2年体育生活训练体验可以有效帮助减少心理压力,促进了相互理解与信任,形成了团结奋进,积极向上,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建立和谐、信任的良好关系。

体育生活拓展训练与心理健康关系是密不可分的[6,7],拓展训练是非常新颖的培训形式和具有良好的培训效果[8],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其二者之间的关系,体育生活训练可以有效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心理上的紧张压力,形成合理的心理应付机制,能合理解决冲突和挫折,产生生理、心理上的代偿失调,使人理性看待生活中问题,在集体性的运动应激情景中,大家共同体会生理、心理上的资源耗竭和心理激情动员,在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下,大学生感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影响,形成心灵上的感应和精神升华,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经过2年的体育生活训练,结果显示(表4):大学生在人际敏感(T= 3.241,P

4结论

1) 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新颖独到、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 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有明显的作用。

3) 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缓解压力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控制情绪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自我效能等社会心理能力的变化,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健康的发展。

4) 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有效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心理上的紧张压力,形成合理的心理应付机制,在集体性的运动应激情景中使大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等心理上的资源耗竭得到合理解决,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惠红,朱伟强,等.“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教学实验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6):31-33.

[2] 季克异,季浏,等.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研究概述[J].中国学校体育,2003(1).P:50-51.

[3] 杨剑.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4):121-124.

[4] 张力为,主编.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大学生实训体会篇(6)

作者简介:王海良(1966-),男,河北定州人,天津城建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任权昌(1978-),男,天津人,天津城建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实验师。(天津 30038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纤维布加固损伤桥梁结构’工程素质培养及实践”(项目编号:201210792005)、天津城建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桥梁工程施工课程建设”(项目编号:JG-1182)、天津城建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结构实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1180)、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课程建设”(项目编号:C05-0810)、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土建类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B01-0810)、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土木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C03-08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216-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马国湘在两会期间对记者说:“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创新创业教育必不可少。发展创新型经济、推进创业型社会,关键在人,为此,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大学开设创业型课程,继续实施好部级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教育,对我国长远发展至关重要。”[1]

本文结合笔者参加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探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及感想,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一、中国创业教育提出的背景

1912年约瑟夫·熊彼特提出了“创新”这一理论,创新创业教育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思路,最初萌发于美国,现已在全球兴起。[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l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l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在1995年发表了《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全面阐述了“创业教育”内涵,并在1998年于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宣言中又进一步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3]能够让大学生在毕业后不仅具有求职的能力,更应该具有创造出工作岗位的能力。教科文组织指出:从广义上说,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4]

20世纪40年代,美国开始实行创新教育,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美国,有上百万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通过“青年商业社”等形式在实际经营活动中来增强创业意识和能力,实行创新教育,[5]如今,美国有400所以上的学院或大学开设了创业课程,在美国的创业热潮中,诞生了许多高科技大公司,其中大多数都是由大学生创业者投资创造出来的,形成了“硅谷模式”。据统计,美国硅谷60%~70%的机构是由斯坦福大学学生和教师创办的,这主要得益于斯坦福大学较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措施,造就了斯坦福师生在硅谷中活跃的创业力量。[6]硅谷模式迅速成为各国争相效仿的对象,除美国外,有26个国家同样开展了创业教育。英国于1998年启动了大学生创业项目,该项目专为18~25岁的在校大学生规划、设计,[7]主要以开办公司和创业课堂的形式来培养创业的意识与能力。

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开创了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先例。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单位。

近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加迅速,从表1可以看出,[8,9]2001~2013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从107万增加到699万,13年增加将近600万,在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毕业生质量整体下滑,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实行大学生创业教育迫在眉睫。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教育部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依托,加大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各普通高等学校均有机会申报该项目,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良好平台。

二、承担创业计划项目对学生的影响

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2012年,通过申报、评审,笔者获批地方高校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为“纤维布加固损伤桥梁结构”工程素质培养及实践(项目编号:201210792005)。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计划制定、文献查阅、信息归纳整理、过程实施等多方面进行了锻炼,对课题组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学生实训体会篇(7)

一、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室的模式

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室,是指将校内实训室建在校外,采用学校与企业协作的管理方式,本着“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的理念,更好地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任务。

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室的模式,既能完成校内实训室所能完成的实训任务,又能利用校内实训室的现有资源直接服务于社会,也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达到甚至超过校企合作所能达到的实训功能。

不是所有的实训室都适合这种一体化模式。我们学校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有平面设计实训室、摄影摄像实训室、装潢设计实训室,这些实训室的实训项目都比较“亲民”,专业服务对象小到个人,大到公司和企业。比如,摄影摄像实训室的实习内容可以是儿童摄影、个人写真、婚纱摄影、广告摄影、MV、婚礼摄像、企业宣传片、影视广告等,这些实训的内容有的是老百姓日常需要的,有的是广告行业、企业需要的,因此这种实训室建在校外,与原有的校内实训室的闭门造车相比较,有其非常大的优势,是更走进社会,贴近人们生活的真正的社会实践。

二、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室的优势

1.实训项目来自社会,内容真实

由于实训室建在了校外,这就有了与社会沟通的渠道。通过它可以每天接受顾客各种各样的需求,这些需求也是学生将来工作所要从事的业务。比如,某公司要拍一部专题片、某工厂要设计一套包装盒、某顾客要装修新房等,这些对于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他们将来要面对的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些项目,不仅充分巩固了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所学即所用,所用即所学,理论知识充分与实践相结合,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利用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学到课堂学不到的人文知识和与客户沟通的能力。

2.解决了学生实习难的难题

每个学校都为学生的实习犯难,学生实习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的原因,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学校有了一体化实训室,彻底解决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实训室得到应有的锻炼。

3.学生的责任感得到加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室中,学生接触的是一线的项目,学生直接面对的是客户,项目完成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客户。顾客是上帝,学生完成作品的成绩除了指导老师评定外,客户的评价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学生在完成项目时必然会有很强的责任心,再不会出现在校内实践中学生应付老师作业那种不负责任的心态。有了责任心,学习的态度会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高涨,受学习态度的驱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不再需要老师苦口婆心地劝导,需要的仅仅是老师的指导。

4.教师的水平得以提高

师资决定了学生的水平,学生的水平也影响教师的水平。有了一体化实训室,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管理者,也是设计师。实训室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天然的教学环境,实训室等于把教室搬进了广告公司,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实践中及时抓取案例,按计划实训;另一方面,可以实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对教师来说既是提高自身水平的机遇,也是对教师自我的挑战。同时,教师在管理实训室的过程中,丰富了教师对企业的管理知识,进一步拉近学校和企业的距离,缩短了学生适应社会的期限,让学生踏进社会便是有经验的设计制作人员。

5.有效利用资源,节省实训费用

校内外实训基地一体化建设,利用校内实训室的现有设备,稍加扩充,选择合适的地址,融合企业的管理模式,便可以变成校外实训室。所以,投资成本跟校内外实训基地分开投资的成本相比较,既可以避免建筑成本的重复投入,也可以避免设备成本的重复投入。实训室按着企业的管理模式加以经营,如果管理的好的话,还可以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以实训养实训,节省了学校对实训环节的投入。

6.可以激发专业教师创业,建立自主管理型校内外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

利用专业特点,学院鼓励相关专业师生大胆组建经济实体,依托专业,由专业教师共同经营,实行独立核算。建立自主管理型的企业实训基地,院校可以自主安排实训内容和实训时间等。另外在组建时就可以考虑到学生的实训需要,因此在企业选址、经营类型、设备购置等方面都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大学生实训体会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134—02

1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模拟实训模式现状

目前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嘉兴学院平湖校区一直将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业人才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加之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性学科,因此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力度。嘉兴学院平湖校区具体实习安排情况见表1。

除此之外,各任课教师在课内或者课外会安排相应的实训内容,比如在会计学基础课程中会安排会计手工账的模拟实训;财务软件的应用会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穿插。这些实习、实训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实训效果仍无法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对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应达到的标准尚有一定差距。

1)实训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层次性。目前会计专业主要针对几门重要的课程开设了相应的模拟实训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务会计实务等。这些实训课程所训练的专业技能主要都局限在会计核算上,缺少会计“审核、监督”的重要环节,例如缺少审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的模拟实训,因此学生很难得到系统而全面的练习。另外,目前学校没有对实训课程的时间做统一规定,因此在课时安排上有些不合理。例如,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实训都安排在第3学期,这样使得学生连基本的实训操作还没有做完就进行成本会计的实训,实训起来难度比较大。

2)实训指导教师缺少岗位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中,对指导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指导教师应对理论和实践都非常熟悉,才能有效地组织实训,并在实训的过程中灵活处理实际问题。但是目前会计专业教师本身缺少企业的实践锻炼,在指导实训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素质来理解实训项目的工作流程和技能要求,缺乏真实性、权威性。外聘的企业教师则由于时间问题,很难找到负责全部实训教学过程的指导教师,这也直接影响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3)实训效果缺乏有效评价。目前实训效果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以考勤和最终的实习报告为准,对实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则不进行考核。学生为了不被记缺勤来到模拟现场凑数,抄袭其他学生的实习报告,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模拟实训也忽略了对实训教师的考核,这是一个极大的缺陷。

2 “全方位、三循环、多模块”的立体模拟实训教学

体系的构建

针对上述现状,构建一个“全方位、三循环、多模块”的立体模拟实训教学体系。通过模拟实训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境全方位,使学生精通业务,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术。通过会计系列课程单元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的三循环,反复不断地巩固强化实训内容,提高实际操作熟练度。通过会计各种不同模块的岗位实训,使学生能够在毕业时迅速适应各种岗位需求,了解各岗位职责,体会实际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按照以上设计思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应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从时间上来说:第1学期以认知实习为主,了解本专业从业人员社会需求及其素质、技能要求等。第2学期以社会调查为主,让学生利用暑假和短学期调查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状况和当地经济发展形势等;第3、4学期以课程实训、技能培训为主,第5、6学期以课程实训和校外毕业实习为主。

从基本技能上来说,在完成会计基础课程后应以培养学生会计基本技能为重点,可以安排学生训练点钞、小键盘输入、会计大小写数字标准书写等基本技能。在完成财务会计课程后让学生练习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技能,要求学生完成一整套账的会计工作。同时增设审计的实训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审计软件完成对被审计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进行审计的专业技能。

从岗位模块上来说,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多岗位训练,在第4学期增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设置出纳岗位、库管岗位、会计岗位、会计主管岗位、稽核岗位等,要求学生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且要做到定时岗位轮换实训,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扩大就业面。

2.2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平台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内容体系,必须由与之相匹配的实训教学平台体系来支撑。实训教学平台,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平台、实训平台、实习平台等方面。实验平台可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实验,要求得出相应的结果,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强化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实训平台是对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如增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习平台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在真实或模拟的岗位环境中进行实习。通过多层次的反复进行实训,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

2.3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的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实训的考核方式应是多样化的。这里主要设计两大类的实训考核指标,一类是过程类的评价指标,一类是结果类的评价指标。过程类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生学习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实训报告规范性等。结果类的评价指标主要以实训指导书/报告的完成情况为评价依据,对于每一步骤的操作都应给出相应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另外,成立相应的学生小组,最终的总分可以按照自评、小组互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不同的权重进行计算,这样可以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

3 小结

总之,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全方位、三循环、多模块”立体模拟实训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还需在实训教师队伍、实训教学基地、实训教材等三个方面加强工作,以此为立体模拟实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大学生实训体会篇(9)

针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口号的提出,中国的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增加学生体育的宣传力度,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人民对运动健康认识的深化,社会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据调查,现在中国的体育教育体系不是很完善,教学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整个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发展水平较低,一些大学更注重体育训练学的理论知识学习,注重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训练强度。另一方面,一些学校重视体育训练,加强学生的运动强度,但缺乏专业体育训练学的知识储备。最后,体育训练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很不协调,不能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体育训练学是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对整个体育训练培训计划进行优化,培养出体育训练学的知识储备丰富,又具有很好的实践能力的学生,以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寻求。

1.中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特点

1.1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内容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体育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这门学科在2003年提出并应用到研究生培养教育方面,但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传统理论对体育教学指导和运动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充满活力学术型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是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的二级学科,它与体育学科的其他二级学科有显著的区别,它更注重体育训练的发展和体育教育的精神培养,更是体育科学的精髓。体育教育训练学不仅保留了传统体育教育学学科对体育运动理论知识的重视,也注重运动实践训练,研究体育运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而去发掘训练和运动中的一些规律,所以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一种综合科学与实践的体育教育学科,在社会的应用中非常实用。

1.2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特点

体育教育训练学最初出现的时候,被定义针对体育教学与运动实践训练的基本理论方法的学科,换句话来说,体育教育训练学主要包含:“体育”、“教育”以及“训练”,所以体育教育训练学应该是体育学、教育学与运动实践训练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研究教育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伴随着教育和研究的深入,教育学逐渐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教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吸收各个方面的自然科学教育研究的优秀成果,另外在实施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顺应时代的要求,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使教育更实际、更全面、更明显。高校体育学是研究体育项目、体育科学体系、体育教育以及体育发展的方向的学科,体育学非常注重体育的推广,完善体育科学体系,优化体育学科结构。综合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更侧重于教育学。通过体育等手段达到学生教育组织的目的,主要通过体育教学、专业课程指导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增强学生对体育专业知识的掌握的目的。所以,体育教育训练学具体内容就是把体育学、教育学和运动学的理论知识和规律运用到体育训练实践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和偏好,设置适当的训练方案进行系统性的、科学的运动,以此达到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培养目标。因此,体育教育训练学是高校体育和自然科学有机结合的综合性社会学科,包含体育的本质。

2.中国体育教育训练的研究发展趋势

2.1为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服务

自从中国的运动员在2008北京奥运会中获取成功以后,国家教育部门和广大观众回顾了国家体育人才培养的体系和机制,更提出了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从“精英”向“大众”转变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的核心是体育教育训练的机制、体育训练具体办法以及体育部门组织形式的改革。世界首号体育强国———美国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奖牌很大一部分由大学生获得。这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体育教育教学和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在国家体育战略调整中,需要为高校运动员提供辅助训练服务和发展模式的一些学科,改变其服务功能是体育教育训练的主体。传统来说,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总体是为培养日常体育教学训练人员提供服务。但是伴随着国家对高校培育高水平运动员要求的提出,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的研究发展将往辅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方向靠拢。纵观世界上的一些体育强国,比如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他们在高校中设置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的专业,主要是为了本国或者本校运动员服务,这些专业为体育训练提供了必要的科研支持。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美国春田学院以及德国科隆体育大学等,它们都发挥了本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优势,充分地为竞技体育提供了优质的服务。随着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逐步转型,中国的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也将有很大的变化。中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从以前的单一培养体育训练员逐步转变体育科学和技术支持。体育教育与训练课程在转化过程中,首先是为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科研支持,提高运动员水平。体育可以转化为真正的表现,实现生产的同时。运用体能训练的各个环节对高校运动员进行学科教育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高校运动员作为学校的一个特殊平台,在培养综合素质的同时,真正把体育训练学和教育学联系到一起。

2.2加强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综合性

作为世界教育的发展大趋势以及科学进步的重要表现,教育学科的综合化性越来越强。这种大环境对处于发展阶段、尚不成熟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综合化发展是由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自身优化和社会环境需求共同决定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可以与心理学、生物学等其它相关的学科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它的研究发展将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其包含内容非常广泛,是其他体育教育学科不能比拟的。在中国各个领域全面发展、与国际紧密交流的今天,体育教育训练学必须要扩大自己覆盖的领域。综合延展的方法是强化学科竞争力非常有用的手段,对于本来就是综合其他学科而设置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来说,在未来的发展中,就要进行更多方面以及更深层次的学科综合,以增加自己的活力。

2.3强化关于生源选拔制度研究

生源质量直接影响体育教育训练学教学质量,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均具有直接影响。在各高校均积极扩招的环境下,想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质量,则需要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冷静面对扩招问题,学校在对自身师资力量以及就业需求等现实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切合实际制定相应招生计划,真正做到重质不重量。同时学校在关于学生入学选拔过程中,也需要提高选拔自由度,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将其作为是我国体育教学训练学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学生选拔过程中如果单纯的依照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入选标准,那么并不利于体育教育专业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成才及就业。在目前招生考试过程中存在重文轻武问题,则需要结合考生及社会实际需求,对目前的招生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的选拔力度,在进行生源选拔过程中不但要加强理论知识选拔,同时也要注重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免出现“纸上谈兵”问题的出现。最后在实践能力中,运动技能则最重要,属于基础技能,不管是教学还是健身均属于是技能知识经验的传授,强化训练主要目的也就是提高竞技运动成绩,教学、训练以及指导均能够促进促进运动技能发展。所以在生源选拔过程中,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学生运动技能考核制度,以能够确保学生能够满足运动技能方面的要求,确保每个学生均具有真才实学。同时严格的学生运动技能考核,也能够为学生知识和技能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招生考试制度设计中需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核,真正做好学生质量控制,选拔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样突出的学生,提高生源质量,促进体育教育学的健康发展。

2.4强化培训方案研究

大学生实训体会篇(1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特点。很多学科都已经和信息化结合在一起,会计也不例外。会计的信息化主要表现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会计核算及会计监督工作中,这大大改变了传统会计的工作方法,已经被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高等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要适应社会需要,就必须掌握会计信息化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与技能。基于此,我们很多高职类院校已经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训体系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然而,会计信息化教学工作并不成熟,存在很多问题,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也很死板,不够灵活。

一、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与实训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类课程与计算机类课程“双轨运行”,相互脱节。在“双轨运行”的模式下,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会计类系列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分析、审计等相关课程。二是计算机类的相关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等相关课程。两类课程“双轨运行”且“泾渭分明”相互间“井水不犯河水”。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无法利用会计信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企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财务管理及企业经营决策等方面的问题。

2.课程设置不够完备,学生不了解企业的基本面,只能“纸上谈兵”。专业技能课程比重太大,导致课程重叠,学习的技术方法虽多,学生却无法利用学到的方法运用于实训,缺乏学习的针对性。实训课程由于实训教学的条件和环境都不够成熟,虽有课时保障,但难以达到系统提高学生实训操作能力要求。

(二)理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会计信息化方面的课程教学采用的是理论+实训的教学方法。理论部分占三分之二的课时,实训部分占三分之一的课程。大约80%的同学反映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差时间多,学生在学习完较枯燥的课程后,不能马上实训得以巩固;而在真正动手实训时,前边所学内容又需要重新复习,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同时,学生注重实训多于课堂学习,对课堂的重视不够,难以集中精力,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课堂教学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不能安装相应会计信息化软件,这样在给学生演示时缺乏直观性和操作性。这种“过眼云烟”式教学很难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教学效果很难保障。

3.理论教学中讲述的内容多是软件相关内容,而与企业相关的内容,业务流程等涉及不多。这样,本来是与企业息息相关的课程显得过于理论化,脱离了企业实际。学生往往不能把自己置身于真正的企业环境中,不能真正领悟企业信息化相关课程的精髓,从而不能完成培养高素质实训人才的目标。

(三)实训教学环境与实训教学规范有待改善

会计信息化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训性和针对性,加强会计信息化实训环节,往往通过实验室模拟实训或通过会计工作顶岗实训等方式进行。由于难于解决会计实习基地问题,大部分的会计实训不是到企业财务部门,而是通过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由于集成财务软件对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要求较高,而不同模拟软件的资源相互之间会引起干扰,致使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共享资源访问冲突,而计算机承载量太大会造成系统运行速度过慢、死机甚至系统崩溃。从而无法保障会计信息化处理的连贯性、系统性,导致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实训课程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完善实训教学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实训项目设计、实训教材、实训结果的考核和评价等内容。目前的实训教学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计划性。没有系统全面的实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训教学目的不明确,要求不具体,组织松散,随意性大,实训教材滞后,各实训环节教学环节呈分散和彼此孤立状态,不能对学生的实训进度和效果进行有效的检查都和控制,实训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有待完善。

(四)课程教师信息化综合能力有待加强

会计专业教师往往为会计学专业科班出身,对于信息化电子技术掌握不够,所以在软件出现问题时往往难以解决。此外,教师队伍中大部分人员缺乏企业实际经验,往往依照教材设计学生的实训思路,这就导致实训过程会出现与企业实际脱节的现象发生。没有企业实际经验的教师难以很好描述企业生产经营流程,这就导致学生实训时思路不清,框架模糊,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改善本校会计信息化教学与实训体系的相应措施

(一)完善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体系

首先,针对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加与会计信息化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类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与电子商务、SQLServer、软件开发技术等课程。同时,开设会计信息化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ERP概论及软件操作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审计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应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适应,同时考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将信息化、系统论的观念灌输到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中。根据会计信息化课程结构的特点,通过案例教学、启发性教学、实训性教学、导入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保证信息化课程体系目标的实现。改进教学方法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会计类教师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管理技能和素质。通过培训,提高会计类教师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水平。

(三)构建合理的实训课程框架

大学生实训体会篇(1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64-01

1 拓展训练科学内涵

组织拓展训练首先要做好情景的规划设计,令参与者利用户外活动完成良好的体验。使他们在该过程之中渐渐的得到领悟,而后开展系列化的分析与交流,透过反思最终掌握丰富的知识,更新认识理念,改变以往思维方式,规范日常行为,进而实现预期目标。当然,拓展训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户外活动,由于其更为重视场景模拟,因此体现了明显的目标性。在我国,拓展训练仍旧为一类新兴的学习以及训练形式,具体目标是为符合当代人团队合作精神需要以及协同合作精神诉求。可令参与主体通过丰富的拓展训练活动形成心灵的升华,构成良好的团队意识。通常来讲,拓展训练种类丰富多样。例如分组竞技、丛林冒险等。透过丰富的活动模式,可令参与人员身心获取各层次的体验,进而实现全面升华。

2 大学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应用

2.1 扩充大学体育教学内容

通过拓展训练可进一步扩充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其主体方式通过不断的深化与拓展为某个体育项目,采用多变、合理的方法,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拓展训练方法多样,因而大学体育教学阶段中可采取有效的拓展训练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教学阶段中,应针对大学发展现实状况与学生学习需要,选择切实可行的拓展训练,而非单纯的注重训练的难度或是技术专业性、目标专一性。例如在确定拓展训练具体方式方法的阶段中,教师可依据体育活动项目特点,合理的划定活动的空间与场地,同时还应选择相契合的体育设施仪器,以提升教学实效性。训练方法上,并非划定某一个拓展训练的方式,便一定要限定在固定的框架格式之中进行,具体的活动形式以及体育教学内容可针对现实状况、体育项目特点做合理的协调修正。包括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的规模与进行的深度等,这些均可利用系列化的更新改变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

2.2 锻炼引导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组织拓展训练基本条件在于全体师生的一同参与。在该阶段中,学生团队思维意识可实现充分的锻炼与发展。当前,许多九零后独生子女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由于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令这部分大学生在过于溺爱、未经世事、缺乏锻炼的境遇下形成了交际能力欠缺、无法妥善良好的应对同四周人的关系,习惯于凡事以自我为先,较少关注他人想法的错误倾向。该类状况会令学生们在今后融入社会后面对更大的阻碍。为此,大学体育教学阶段中为有效的开展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应积极引入拓展训练,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进行田径训练项目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协同合作、以大局为重的意识,可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加入竞技比赛环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开展互相比拼。该过程之中,学生不但会使自身达到最佳状态,还会尽可能的激励帮助队友,尽量的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在整体的经济比赛过程中,每一位团队成员则会更真切的关注同组队友在比赛过程中发挥的状况,并可为队友互相间的文明协作、互帮互助增加更多机会。该项拓展训练阶段中,不但可实现锻炼学生体能以及素质的目标,还可激励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的精神,因此契合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2.3 引入丰富教育方式

拓展训练本身包含较多方式方法,融入大学体育教育后,便可全面优化教学效果。其作用不但为提升学生素质体能,还可令学生通过拓展训练,真正的释放心情,体会到获取成功的满足感以及喜悦感。为此,大学体育教育应有效借助拓展训练,激励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进而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例如,大学体育教育中,可引入蹦极跳的拓展训练方式。该类具有明显刺激性的体育训练活动,可全面提升学生从事体育训练活动的爆发力。同时还可激励欠缺自信心以及克服困难勇气的学生更加勇敢、积极的从事体育训练,形成勇于攀登高峰、不畏艰险的奋进、拼搏精神,并可使该种精神辐射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之中,进而促进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升华。

3 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毋庸置疑,拓展训练为大学体育教育充实了更多的丰富元素,可为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系统探寻全新的途径,以达到更上一层楼的目标。今后,大学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为大学体育教育事业的长久持续发展贡献应有力量。具体体现在,拓展训练可同传统大学体育教育课程全面融合。教师在实践教学阶段中,可依据学生现实状况安排丰富的项目活动,实现既定教学目标。例如,教师为促进学生实现心理层面的升华,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可通过串名字的游戏,同学生加深理解,由原先的陌生变得更为熟悉,并积极的进行交往。达到类似效果的训练方法丰富多样,不但可锻炼学生形成健康的身体,同时其心理层面也将更加成熟。

另外,还可利用原有体育训练项目,通过有效更新,增添拓展训练的内容,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实现多方位的全面发展。例如,在组织攀爬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入拓展训练理念,将选择两名学生组成不同的攀爬小组,同时将组内成员利用绳索相连。当然两人所走的路线不应重叠一样,将两人所得成绩叠加得出最终的比赛总成绩。该类新颖的拓展训练教育活动项目之中,倘若其中一名组员失误,则一定会干扰总成绩。该环节之中,每一位组员均要力争确保自己不会摔下来,同时还应尽可能的保护队友,确保其不会受到自身的干扰影响。由此可见,该类拓展训练可令学生身心、综合品质以及进取意志得到全面的训练,还可在一定层面激励组内成员形成更强的适应性,提升合作能力水平,进而在优化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全面升华。

4 结语

总之,大学体育教育对健康学生身心、形成终身学习以及从事体育锻炼的观念,继承发扬我党优良传统,激励学生形成积极向上、艰苦奋进的拼搏意识极为有利。为进一步扩大正面影响效应,大学体育教育只有有效的融入拓展训练,明确其科学内涵,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方向,扩充大学体育教学内容,锻炼引导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引入丰富教育方式,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提升大学体育教育水平,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新时期人才。

参考文献

[1] 时晓梅.拓展训练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及影响[J].科技风,2013(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