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工资调查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12-21 07:40:11

工资调查报告

工资调查报告篇(1)

【正文】

关于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和推进我县招商引资工作,促进我县经济“追赶跨越、平稳健康发展”。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在县经合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于10月28日至11月18日分别深入袁家庄镇、长角坝镇、大河坝镇、岳坝镇、经贸局、住建局、水利局、文物旅游局等镇和部门及泰信硅碳棒厂、污水处理厂、紧齐特种养殖、王家湾花花世界创意农业园区、秦岭寓舍酒店、熊猫谷旅游景区、大河坝钒钛磁铁矿、西力公司等招商引资企业,通过现场查看、听取介绍、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紧紧围绕“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部署,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解放思想,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在搭建招商平台、拓展思路、创新招商方式、营造招商氛围、优化招商环境等方面富有成效得工作,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引资总额持续增长。2011年至今,全县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7个,累计到位招商引资资金9.15亿元。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2个,占项目总个数的44.4%;2011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53亿元,同比增长88.5%;2012年实现到位资金2.02亿元,同比增长15.23%;2013年实现到位资金2.52亿元,同比增长24.8%;2014年截至10月份已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5亿元,同比增长24.5%,企业预计缴税700余万元。项目到位资金逐年增长,超额完成各年度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为全县争先进位做出了应有贡献。

(二)招商合作纵深推进。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先后组织参加外出节会活动17次,累计推介项目68个。包括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首届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第二十二届、二十三届、二十四届西交会,第二十届津洽会,并多次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地区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同时借助我县每年举办大熊猫旅游节的有利契机,联合企业举办项目推介会4次,邀请接待来佛投资客商1000余名。通过招商活动,宣传推介了佛坪,结交了一批客商,谈成了一批项目意向,签约了一批项目,巩固了一批成果。

(三)投资环境持续改善。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工作来抓,先后扎实组织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年”、“建设环境治理年”、“干部能力提高年”和“服务企业发展优化投资环境专项治理等一系列整治活动,着力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全面规范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深入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严厉查处和打击破坏建设和投资环境的人和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发展软环境,为广泛吸引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创造条件。同时修订完善《佛坪县招商引资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制定出台《佛坪县县级领包联镇招商引资工作制度》、《佛坪县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佛坪县招商引资专家咨询制度》,为调动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规范招商程序和企业顺利进驻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项目辐射互补共赢。招商引资不仅是引进资金,引来的还有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人才和思想。我县引入的冷水鱼养殖项目、熊猫谷景区、中国佛坪原生国际度假体验区等项目,在企业和投资者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为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思路和未来工作重点拓展了思维、提供了帮助。同时新企业进驻也带动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群众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信息交流,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步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总体趋于向好,但与全县经济全面快速发展要求相比,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参差不齐,全民招商氛围不浓。一是个别部门和干部对招商引资缺乏了解,没有深刻认识到招商引资工作在推进全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招商引资工作只是招商部门的事,持事不关己、漠然视之的态度,工作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保守,安于现状,不敢也不会借力发展,对外来企业另眼相看,要么认为是狼来了,一致排外;要么认为是羊来了,肆意刁难,没有形成“全民抓招商”的氛围和共识。

(二)缺乏科学评估论证,项目策划包装滞后。一是项目前期工作做得不足。近几年,我县虽储备了一批招商项目,但由于经费、设备、技术等因素,未对资源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普查和勘探,大多数项目还停留在概念性的预测上,没有权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有想当然和一厢情愿之感,缺乏科学的评估论证。二是缺乏项目策划包装专业人才。县经合局专门组织协调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县政府直属事业机构,目前在编在岗的只有3名干部,除2名领导外只有1名工作人员,由于专业人才匮乏,项目策划包装深度不够,一些项目包装过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强,项目建议书不成熟,项目缺乏让人信服的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及效益分析,吸引力不强。

(三)项目落地保障不强,投资环境有待优化。尽管近年来我县通过采取一系列整治措施,使招商引资环境有了明显好转,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改善。一是部分优惠政策执行力度不到位。据调查了解,个别招商引资企业在进驻前商谈好的各类优惠政策和承诺,在项目落地后,没有得到彻底的保障落实,导致企业不能安心、放心投资经营。例如,佛坪熊猫谷旅游有限公司在发展建设中,由于所开发景区林地所属权属龙草坪林业局,虽经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多次协调,但一直未达成双方协议,拿不到合法手续,经常受到干涉和阻挠,致使企业进退两难、心存顾虑。二是基础设施保障承载力弱。由于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供应不正常和保障能力不足,使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损失和影响。例如,熊猫谷景区因多次停电,导致部分电器损坏;西力水电开发公司因用电电压不够,6处工地只能保证3--4处同时施工,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三是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项目落地后,一些部门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不强,没有主动跟进及时了解和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互相推诿、扯皮和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形成招商引资的合力。同时个别行政执法部门或执法人员不能将原则性和灵活性很好地结合,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乱作为、“中梗阻”现象仍然存在,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破环了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社会形象。

(四)招商方式有待创新,引资项目质量不高。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只求项目有无,不求项目好坏,认为“捡到篮里都是菜”,导致项目质量不高,从目前情况看,农业项目占多数,工业项目、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较少,没有大企业支撑,产业链条短,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不明显。同时在招商过程中还存在意向多、投资少,有变相圈占资源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进行。

三、几点建议

随着西汉高速公路佛坪连接线的全面贯通和西成客专的开工建设,我县的区位劣势正在得到改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绿色产品优势及旅游资源优势有效释放,外来投资者对佛坪未来的发展趋向看好,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高度统一思想认识。我县目前的经济正处于爬坡换挡、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加速发展、抢占先机、争取主动,既要稳扎稳打地做大做强现有产业,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吸引外来资金投资创业。县政府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招商引资是“第一要务”的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长期重点工作来抓,借助各种重大节庆活动和重要会议,大力宣传和强调招商引资的重大现实意义,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招商引资,人人谋发展、求发展、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掀起招商引资工作的新高潮。

工资调查报告篇(2)

据市劳动监察部门统计,近年来劳动案件投诉,特别是工资纠纷的案件数量、涉案金额等都呈上升趋势。20__年我市劳动监察部门共受理劳动投诉案件413件(包括日常受理劳动投诉220件,承办市长公开电话交办件178件,转办件15件),涉及劳动者人数2458人,其中工资纠纷案件296件,占总受理投诉案件的74,为劳动者追回工资212.4万元,清退押金8.5万元。20__年共受理劳动投诉案件388件(包括日常受理劳动投诉242件,承办市长公开电话交办件130件,转办件16件),涉及劳动者人数2502人,其中工资纠纷案件268件,占总受理投诉案件的72,为劳动者追回工资297.6万元,清退押金4.18万元。20__年共受理劳动投诉案件488件(包括日常受理劳动投诉244件,承办市长公开电话交办件244件),涉及劳动者人数2166人,其中工资纠纷案件346件,占总受理投诉案件的71,为劳动者追回工资327.22万元,清退押金1.69万元;全市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管理站共处理劳动投诉案件787起,涉及劳动者人数1643人,其中工资纠纷案件624件,占总投诉案件的79,追回工资174.22万元。这些数据一方面体现了我市清欠追薪工作富有成效,劳动者依法索欠的法律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市劳资矛盾逐渐外显,工资纠纷处理难度明显增大,欠薪追偿工作仍任重道远。

从我市工资纠纷案件的总体情况,以及劳动监察部门在专项监察与日常巡察工作中所遇到的情况分析,我市工资纠纷案件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建筑业领域是工资纠纷的重灾区。从相关的统计数据来看,建筑业领域的工资纠纷投诉,不仅案件数量位居第一,而且涉及劳动者人数最多,拖欠工资金额也最大,仅20__年一年劳动监察部门共处理案件61件,涉及劳动者951人,占总人数的44,追回工资205.22万元,占总清薪额的62.7。造成建筑业领域工资纠纷的症结主要是由于工程款的时常拖欠,建筑企业无力垫支工资;其次是一些不具备资质的包工头恶意拖欠、克扣民工的工资,甚至于携款逃逸。

2、文体用品、服装加工及餐饮娱乐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工资纠纷较集中。这些单位大多是员工不超过100人的民营、个体等小型企业,经济实力薄弱,管理不规范,经营风险较大,利润率较低,所用的流动资金时常要通过迟发或拖欠工资来临时周转,且多数还违法收取职工押金,一旦遇有市场风险,血本无归,便发不出工资,从而产生工资纠纷,员工们就整天到政府职能部门来要求帮助催讨血汗钱。到目前为止,全市有近65的美容美发、休闲娱乐中心发生过工资纠纷。

3、具有一定的地区及行业共性。我市各地块状特色经济发展迅速,不少地方同一行业的企业大多没有遵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工资发放制度,而是形成了自己一套工资发放行规,甚至把员工离职不发工资或恶意克扣当作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来执行。特别是一些文体用品、服装加工等企业,常以产品质量问题为由,肆意克扣工资代罚,已成通病。有的企业工资是以每月只付200—300元的生活费,其余到年底或待工程完工再结算的形式进行发放,结果往往因双方计价或记工不同而导致工资纠纷。每年七八月份以及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后都是工资纠纷的“高发期”。

4、外来务工人员所涉及工资纠纷情况较多。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在灵桥、大源、上官、高桥、春江、富春等个体民营企业较多、经济较发达的乡镇、街道,特别是以造纸、文体用品、建筑企业等行业为主,往往是老乡或夫妻俩同在一起务工,多数为技能性不强的临时工,岗位变动较快。年轻女性尤其以美容美发、休闲娱乐等服务行业居多。据统计,外来务工人员投诉的工资纠纷案件要占总案件的68以上。

5、工资纠纷投诉维权手段较为困难单一。由于劳动岗位紧缺,且劳动者大多以个人形态直接面对用人单位,收集侵权证据困难。而绝大多数劳动者为了保住工作岗位,不会轻易地进行维权投诉,只对企业寄予期望,等待能届时发放或只能任由被克扣、拖欠工资。只有在万不得已时,除了会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外,基本上不会寻求其他法律途径加以解决,往往只会采取过激行为或非常手段,不仅无助于有效解决工资纠纷,还给社会治安带来影响。

二、工资纠纷产生原因分析

1、劳资双方劳动法律意识相对滞后。我市大多数企业主、个体户和职工,都是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由农民迅速转变而来,身份变了,但思想观念尚未发生根本转变,劳动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部分企业经营者重经济利益,轻职工合法权益,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依然缺少足够认识和了解,缺乏应有的守法自觉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不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办事的现象较为突出。处于被动地位的职工,也同样是不知法、不懂法、不用法,尤其是

求职心切,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这是造成工资纠纷的劳动关系双方的主要主观因素。2、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特别是服装、鞋类、文体用品和外贸出口等生产季节性强的企业,以及一些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性行业,普遍存在劳动合同覆盖率低、签订率低、续签率低的状况,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经营者认为劳动合同对职工跳槽约束力不强,反而增加了自身解除合同时的补偿金责任。一些建筑企业一般只与包工头签订协议,与外来务工人员也普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同时,一些易流动岗位的职工自身也不愿签订劳动合同,怕承担擅自离职所造成的违约责任,从而为工资纠纷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3、劳动用工管理行为不规范。一些企业往往不通过正规渠道来招聘员工,招工手续不规范,手续不齐全,从而导致工资纠纷时有发生。一是利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有利形势,招用新员工时非法收取押金、变相培训费等,少者200元,多者500元,工种好的要交上千元,一旦企业方认定职工违纪、违约,便将押金连同工资等全部没收;二是签订违法合同,通常利用打工者的无知签订所谓的自定单方“合同”,设立不平等条款,员工一旦提出辞职,就扣发工资要求其承担企业方设定的“违约责任”。

4、劳动强度与工资报酬不对等。有的企业生产季节性较强,遇到生产旺季,就擅自无限制地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特别是一些服装企业在生产旺季每天都要加班加点,但都没有按规定标准支付职工加班工资。有的劳动定额标准过高,实行不合理的计件工资,工人为了完成任务只能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工作。有不少企业的工人很少正常上下班,基本没有节假日和休息天。还有不少企业没有执行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并随意克扣违纪职工工资,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工资纠纷。

5、职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随意跳槽而引发工资纠纷。一些企业由于资金困难,对按规定正常支付工资的时间一拖再拖。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或无技术的打工者,抱着侥幸的心理,对拖欠工资一再忍让,不敢声张,也不敢投诉,总认为自己工资会拿到手的,怕讲出去被企业炒鱿鱼丢了饭碗。而有些员工则会根据自身收益的变化,不管有无签订劳动合同,未按规定随意地流动或跳槽,结果被企业根据所谓的“厂纪厂规”扣押一个月或更多的工资,甚至还要倒付违约金。

6、劳动监察执法力量相对不足。相对全市有62万多人口,10万左右外来务工人员,近6500家布局分散的企业和不计其数的有雇工的个体户的实际情况,对照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提出的“每5000—10000名劳动者配备1名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要求,我市劳动监察执法队伍力量仍然较薄弱,各相关部门配合不强,基层乡镇、街道重视程度不高,使日常监察办案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基层劳动管理站增加劳动管理监察等新职能后,人手紧张、管理缺位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学习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平衡,执法环境与氛围尚不够理想,在开展劳动监察、劳动争议处理时,都会遇到较大阻力。

三、有效解决我市工资纠纷的对策与措施

1、重视制度建立,从源头抓起,规范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行为。要建立工资支付预警制度,加强动态监管,进一步加快企业劳动保障信用工程建设,争取把企业工资支付情况通过网络等各种有效载体进行,接受社会监督。对企业因种种原因导致不能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时,政府各职能监管部门应及时掌握信息,了解情况,提前介入,妥善处理因此而发生的工资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同时,对建筑企业工资支付要实行监控制度和信用制度,劳动保障部门要对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实行监督检查,定期进行巡查、抽查,并全面推行完善建筑企业职工工资支付保函(保障金)制度。建设、工商等部门要把企业工资支付信用情况作为资质年检的重要内容,严格审核把关。凡因建设单位拖欠建筑企业工程款,致使建筑企业不能按时发放工资的,要追究建设单位的责任;建筑企业拖欠劳务分包企业分包工程款,致使劳务分包企业不能按时发放民工工资的,要追究建筑企业的责任,以切实解决建筑企业拖欠民工的工资问题。

2、加强协调,创新工作,建立清欠工资的长效监管机制。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在积极开展专项监察和日常受理,加大劳动执法力度的同时,要横向协调工商、公安、建设等各有关职能部门,努力整合清欠工作力量,多措并举,发挥好各部门在工资支付综合监管工作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元旦春节前后拖欠工资案件的“高发期”,要成立清欠应急处置小组,随时机动,对重大案件尤其是突发性、群体性案件采取联合执法行动,力争在第一时间得到受理和查处,防止事态扩大。其次,要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开通和完善“12333”投诉特服热线,加强新闻舆论的宣传与监督,加大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对恶意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坚决予以曝光。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的监督维权职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及时调解、化解纠纷,努力把各类工资纠纷解决在基层,为企业正常化生产和维护职工利益创造良好环境。

工资调查报告篇(3)

(一)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

1、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

__曾为夏朝之都城,春秋战国时期为轵邑,为韩都,自隋朝设县,距今已有1396年的历史。目前保留有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文物遗存、遗迹25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济渎庙、奉仙观、大明寺、延庆寺舍利塔、阳台宫、轵国故城)、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2处(庙街遗址、关帝庙、栗树沟遗址、沁河古栈道、五龙口水利设施、迎恩宫、盘谷寺、静林寺、二仙庙、清虚宫、沁园遗址、南姚汤帝庙和关帝庙),__市文物保护单位93处。在所有的文物遗存中,古代木结构建筑所占比例较大,共计约有宋、金、元、明、清各代建筑190余座600余间,并且许多单体建筑无论是从规模、价值或结构来说,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如济渎庙的寝宫(宋开宝年间)、清源洞府门(明)、奉仙观的三清大殿(金大定年间)、大明寺的中佛殿(元至元年间)、阳台宫的大罗三境殿(明)、玉皇阁(清)等。因此,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赞誉__为“中原地区古代建筑的系列博物馆”。

__所保存的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跨越了上至仰韶、龙山文化,下至隋唐宋元明清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独具特色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不但现存的古建筑享誉全省,而且出土的汉代文物也精美绝伦,如在轵城泗涧一带出土的陶都树、陶风车以及独有的表现古代劳动人民劳动、生活场面的西汉陶俑等,不仅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而在某些方面填补了我国考古历史的空白。陶都树、陶风车的出土还曾得到著名学者、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的大力赞赏,并写入他的《出土文物二三事》中。目前__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已达14000余件,其中一级品18件,二级品157件,三级品2737件。此外,丰富的文物资源还体现在保存了大量的不同时期的碑碣石刻、名人题刻以及名木古树方面。如唐薛希昌的《有唐济渎之记》和《唐贞一先生庙碣》、奉仙观的《太上老君石像碑》、赵孟兆页的《投龙简记》、明洪武年间的《大明诏旨》碑、文征明的《七律诗碑》、阳台宫三清殿和玉皇阁的明代浮雕盘龙石柱、清乾隆御书的《盘谷考证》和重书的《送李愿归盘谷序》碑,以及济渎庙的将军柏、紫微宫的银杏树、阳台宫的龙凤柏和娑罗树等。

秀丽山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古代众多的文人墨客,李白、杜甫、白居易、岑参、李商隐、苏轼、黄庭坚、元好问、王铎等著名诗人、学者都先后慕名来游,留下了500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可以说,__数量众多、价值颇高的文化遗存已经成为__对外开放的一张独特的名片

2、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情况

在上级文物部门对__文物工作的大力支持和__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__市的文物工作在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不仅成立了管理全市文物工作的__市文物管理局,还设立了济渎庙管理处、王屋山文物管理处、文物工作队、博物馆等多个专职保护机构,从业人员达80余人。文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批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抢救性维修,并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近几年,__市争取到部分国家专项经费、省补经费和地方配套资金,先后对济渎庙、阳台宫、大明寺、盘谷寺、轵城关帝庙、西关汤帝庙等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治理和改善。同时积极探索“以国家保护为主,同时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新体制”,广泛吸纳社会财力,通过多渠道筹资的方式对南勋关帝庙、塘石关帝庙、南姚关帝庙等一批市保单位进行了维修。有力推动了__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更好、更快地发展。

同时,高度重视地下文物的保护工作,配合基本建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服务大型工程建设,先后在小浪底水利枢纽、西气东输、沁北电厂工程、济焦、济洛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中发现古墓葬数百座,出土文物5000余件,极大地丰富了馆藏文物,有力地保护了地下文物。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1、《愚公移山》。举世闻名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发生在王屋山区,流传于全国各地,是华夏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__市民间文学的代表作、志气篇,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和__市委、市政府,每年6月11日都要举行盛大活动,纪念同志《愚公移山》的发表;建立了一批标志性设施,如愚公碑林、雕塑、展馆等;创作了不少鼓舞人心的优秀文学作品和文艺节目,如大型歌舞《愚公魂》,并在部级和省级比赛中屡获大奖;形成了浓郁的愚公文化氛围。为了保护和宣传《愚公移山》,成立了“愚公移山”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保护和丰富“愚公移山”内容的十年计划;组织创作力量深入王屋采风,全面细致地摸清了“愚公移山”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建立了“愚公档案”;并将普查所获资料分类整理存档,丰富完善了《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愚公移山》内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王屋琴书》。《王屋琴书》发生、发展、流传于王屋山区,是__独有曲种,其艺术特点沉稳、舒缓、激昂,语言以王屋山区方言为基础,乡土气息浓郁,具有鲜明淳朴的地方特色。《王屋琴书》自清道光年间流传至今,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濒危状况,为进一步做好《王屋琴书》的保护工作,成立保护王屋琴书工作队,有关人员制定了长远保护计划,进行了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全面了解掌握王屋琴书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将普查所获资料归类、整理、存档;丰富完善1989年印制的《中国民间曲艺集成·王屋琴书》内容。并聘请《王屋琴书》传人周观世和刘天杰两位老先生,组织传授热爱《王屋琴书》表演技艺,组建了相应乐队,进行传统曲目的编排、演唱工作。同时根据《王屋琴书》的风格特点创作了新的曲目进行演出,且已制成光盘。此项目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女娲补天》。创始神话《女娲补天》发生在__市

邵原山区,故事源远流长,家喻户晓,女娲娘娘更是作为神灵被人们供奉。为了保护《女娲补天》这一创始神话发源地,丰富其文化内涵,有关工作人员深入发源地,挖掘《女娲补天》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资料,进行了归类整理上报工作,目前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做为旅游景点,予以开发建设,形成了旅游景区,有效增强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文物保护经费不足,导致部分文物单位保存现状较差,开发利用较少;二是缺少文物公安派出机构,文物违法案件得不到查处;三是文物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制约了文物管理、开发、利用工作;四是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缺乏,文物旅游事业发展缓慢。

(四)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对策及建议。__市作为河南省地上地下文物较多的地市,其文物大市的地位已经彰显和确立,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早已为省内外领导,专家学者认同。综合考虑__目前的现状,我们认为,要明确确立“科学规划,夯实基础,培养产业,打造品牌”的十六字工作方针,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1、以济渎庙等国保单位为龙头,大力发展文物旅游业。在充分论证济渎庙渊德大殿复建的必要性和国家文物局许可的前提下,完成渊德大殿的复建工程,不断完善济渎庙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周边环境风貌,使济渎庙成为一处文化内涵深厚、旅游设施完善的高品位文化旅游景区。同时,不断挖掘奉仙观、阳台宫、大明寺等文物遗存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举办丰富多彩的高品味文化活动,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力争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的旅游产业规模,壮大文物产业,从而全面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2、以馆藏文物为依托,大力发展文物展览和文物仿、复制品经营产业。博物馆是一座城市底蕴和形象的体现,馆藏文物是展现古今文明的重要窗口。__的地下文物十分丰富,尤其是汉代文物,出土的数量及珍贵程度在全国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善现有馆藏文物的保存及利用状况,建设新的历史博物馆已势在必然。新博物馆建成后,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同时,利用馆藏文物举办各时代、各区域的文物展览,引进展览和馆际文物交流进行内容丰富的展览,对社会开放进行产业化创收。同时,精选一些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复制品的制作、研究和商品经营,尽快形成产业,创造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挖掘、整理、研究重要碑碣、石刻,发展文物信息资源编撰服务产业。__境内存世有赵孟兆页、薛希昌、王铎等大量的名人碑碣石刻,且有些已遭到严重风化和侵蚀,我们积极拓印这些碑碣石刻,筛选比较重要的拓片进行装裱、研究、整理,并配以文字说明、背景信息资料,影印成册,形成品味高档的文化产品,进行产业化市场运作和对外文化交流。

4、理清思路,科学规划,可持续地发展文物产业。为了促进和引导文物产业的发展,我们要对全市的资源再进行一次全面科学的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坚持“一手抓文物保护,一手抓文物利用”的两手抓方针。用两至三年的时间使济渎庙、奉仙观、阳台宫大明寺等成为成熟的文物旅游景点,使延庆寺、盘谷寺等具备文物旅游的初步开放条件,逐步培育开发轵城关帝庙、西关汤帝庙等文物景点,逐步完善文物仿、复制品,碑碣石刻拓片经营的产业化体系。同时,积极引进文物专业人才和产业发展人才,激活文物事业的发展活力,做大做强文物产业。

二、自然遗产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

__市现有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3处,面积达3.9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0.7。其中河南太行山猕猴部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万公顷,累计投资3900万元,从业人员230人;河南黄河湿地部级自然保护区,面积0.8万公顷,从业人员88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已成为__市对外宣传的一张文化名片。保护区内不仅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风光优美,而且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女娲补天、黄帝祭天、黄帝战蚩尤等众多传说就发生在保护区范围内。目前,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大、郑州大学、洛阳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已把太行山部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教学实习基地。

王屋山(含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于20__年9月申报成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对王屋山地质公园特殊的地质科学意义和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作了高度评价。地质质公园总面积986平方公里,累计投资2.5亿元,从业人员142人。包括天坛山、封门口、黄河三峡园区和天坛山、小沟背、封门口、逢石河、黛眉峡、龙潭峡、八里峡等七个景区。先后争取省、国家地质遗迹保护资金1000余万元,在地质公园核心天坛山园区建设了地质科普线路、一个地质博物馆和地质科普培训基地。

当前自然遗产开发面临的难题仍然是资金缺口大,地质公园与景区管理利益冲突,相关的地质科学研究滞后,旅游线路单一等问题。建议一是应注重提高地质公园的科学文化品位。让更多的游客到公园后,达到地质科学教育以及度假休闲的目的,二是加大对地质公园管理与建设的资金投入。除了积极争取国家、省地质遗迹保护经费外,市政府还应在旅游经费中拿出一部分钱加大对地质公园管理与主建设资金的投入。三是应协调好地质公园与景区的利益,避免各自为阵。从目前王屋山景区整个门票来看,没有实行一票制,从景区到地质公园要买几次票,而且费用高,非常不合理。,对到地质公园进行科学研究的专家、科研人员,地质公园管理处应与王屋山景区进行协调,对这部分人员应免收其门票;对到地质公园进行地质科普实习的学生团体,可以采取优惠措施或者不收取门票,也可从实习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给景区,这样不仅可以加大王屋山地质公园地质科学的研究力度,而且能够吸引大批的学生来公园实习,提高其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知名度,促进当地旅游业兴旺发达。

三、文化事业现状

1、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繁荣。20__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国内演出场230次,国内演出观众人次46万人次;公共图书馆1个,现有藏书11.2万册,其中古籍书885册,年均订报纸110余种,期刊450余种。20__年新增图书1万余册,接待各界读者11万余人次,借阅各类文献10万余册次。博物馆1个,收藏文物14043件,其中部级文物3156件。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14平方米。依托篮球城、世纪广场、小游园,广场文化、

社区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深入人心。

2、优秀文学艺术作品不断涌现。出版发行有《卢晓更短篇小说选集》,《散文集》;李睿芳诗集《珍珠泉》;牛子耕散文集《王屋山笔记》。武民安美术作品在20__年元月由北京市邮政管理局监制发行、负责制成《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名家作品选集》明信片;《__九景》在20__年元月由中共__市委宣传部监制发行、负责制成挂历。《狸猫换太子》分别于1999年、20__年由黄河音像出版社发行光盘,共发行120__套;《女儿园》于20__年由中国国际广播音像社发行光盘10000套;《王华卖爹》连台本于20__年由黄河音像出版社发行光盘15000套;《开柜斩子》、《美女乱朝》、《血溅乌纱》、《刘泉进瓜》于20__年由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分别发行15000套。

3、新闻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__市现有新闻出版业经营单位192家,其中印刷企业96家,图书批发单位1家,出售单位93家,报社2家,学报1家。新闻出版行业共有从业人员1060人,20__年度销售收入达6354万元。从组成结构来着,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

广播网落地工程初显成效。即在城市建立调频广播音箱覆盖网,在农村推广实施“台村一体电力线广播网”的建设工程,用新型广播器材武装城乡广播,真正实现广播信号落地有声。20__年以来,市广电部门大力宣传安装推广电力线广播。目前已在全市40多个行政村,安装了200多组新型广播。同时,在王屋深山区,居住条件恶劣的自然村,电视信号根本覆盖不了的“死角”,只要通电力线,均可安装台村一体农村电力线广播,实现广播信号的有效覆盖。城市定位立体声广播。以“点、线、面结合,全方位覆盖”为原则的工程今年刚开始,目前已经在三个公园绿地安装了32个城市景观音箱。

电视类节目丰富多彩。目前,电视台每天节目播出时间达10多个小时,自办节目新闻类有《__新闻》、《新闻周刊》和《视点》,文艺类有《周末演播厅》和《音乐随身听》,同时,还有“电视剧场”、“晚间影院”、“收视指南”等节目,整体节目组合合理。20__年4月份成立电视台网站,电视台节目可以放置于网络上,扩大了受众范围,使错过电视播出时间的观众仍能在网络上看到。有线电视用户数5.2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40。

4、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全市526个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室的行政村251个,占总量的47.7,具有一定规模的165个。省级示范性文化大院8个。如大峪镇桐树岭村、思礼乡思礼村、轵城镇东留养村等。其中省级示范性文化大院建筑面积已达150平方米以上,包括图书室、阅览室、娱乐室、多功能教室;图书藏量在3000册以上;现有活动器材5种以上,其中有1种以上供业余文艺表演队伍使用的成套设备,并配备有电视及播放设备;室外有2种以上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门球等)。文化大院的建设,有利于吸引群众参与活动,改善干群关系,增强邻里团结。

四、 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一)、书报刊出版发行业

1、发展状况。__市现辖16个乡镇办事处,包括484个行政村,4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7.3万人。全市共有报纸出版单位2家,期刊出版单位1家,出版物批发单位1家,出版物经营单位共94家(含电子出版物单位),其中:出版物批发单位1家、零售单位93家。从组成结构来看,个体经济占据主要份额。其中新华书店9家,占总数的10,邮政报刊厅25家,占总数的26,个体书店59家,占总数的64;从出版物市场发展情况来看,较以往呈增长趋势,其中从20__年的30余家发展到74家,农村由20__年的10家左右发展到20余家。近年来,随着出版物市场的发展,在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知识等方面都发展了一定的作用。

2、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网点少,城乡网点发展不均衡。以新华书店为例,农村6个乡镇的网点,正常营业的只有1处,其他主要只做为教材发行场所,其他业务很少,总体收入不容乐观。二是买书难,读书氛围不浓。一方面图书定价偏高,另一方面,__市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市,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3以上,在调查中发现,农村购买书报杂志的支出占总支出的份额相当低,购买图书的积极性不高。三是经营品种单一。目前全市出版物经营单位主营教辅材料,农艺、科技、文艺类图书经营品种不多,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二)创意产业、内容产业、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创意产业和内容产业融合了高新科技、文化、艺术及商业运作,以纸、电波、电子、数码媒体、信息公路等为载体,体现在影视、电脑游戏、卡通、漫画、手机、音乐、网络、广告等领域的新兴产业。__市目前正处于创意产业的萌芽状态,只体现于小型商业活动、个体活动、广告制作的运行。如在保护开发文物市场方面的举办文化遗产日活动、民俗文化庙会、古玩艺术品交流会等;在商业活动中举办的接吻大赛、中原国际商贸城演出、英皇开业大典、端午之夜演唱会;在个体活动中的DV制作等,还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运行体制和机制,市场环境还不成熟。动漫产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__市缺乏此项专业人才和相应资金、政策助力,还未涉及此项领域。

(三)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目前已有的文化产品主要为工艺陶瓷、壁画、字画、鲜切花(玫瑰、非洲菊、剑兰、盆花)、天坛砚、特色蔬菜、双边胶春联、砚台、书画等,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项目,且属零散个体经营,不具规模,还没有大型文化企业。__市存在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有着快速形成文化产品,进行文化生产的基础资源。一是文物古迹资源。__是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保单位12处,市保单位71处,其中,古代木结构建筑名列全省前列,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__市文物旅游、文物藏品展览等产业发展提供了优势基础。二是名人文化资源。名人文化资源已经成为发展旅游产业、开发文化产品和举办各种学术交流的重要组成,__市有很多名人文化资源。如:黄帝祭天文化、荆浩山水画文化、卢仝茶文化、孙思邈药文化、司马承祯道文化等等,开发利用的市场选题很多。三是民间

文化资源优势,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在全市文化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民舞、民戏、砚台、根雕、编织及民间民俗等,这些文化地域性强、民俗性强,难以模仿和复制,已成为当地具有浓郁特色的文化资源。

(四)旅游服务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旅游业现状。全市共有4A级旅游景区2处,星级旅游宾馆饭店8个,旅行社20家。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72.12万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游客5069人次。旅游总收入7.22亿元,比上年增长28.9。王屋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圆满成功,__市被评为“中国(中原)旅游魅力城市”,小浪底被评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2、存在问题。目前,__市宾馆饭店结构不尽合理,旅游旺季供给短缺。中高档宾馆饭店供给不足,适合接待旅游团队的宾馆太少。部分旅游社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财务制度不完善,组团社之间、地接社之间重复推销、重复招徕,形成低层次的竞争,竞相削价、导致利润下降。旅游餐饮业档次相对较低。旅游商品开发薄弱,商品创意单一,产销脱节,生产出来的商品还不能完全适应游客的需求。

(五)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体育产业初具规模。20__年以来,__篮球发展有限公司挂牌运营。先后成功举办了中澳女篮对抗赛、全国男子篮球联赛、全国女乒超级联赛等一系列赛事。大型演出活动有“庆国庆、迎中秋”演唱会、信尧之夜演唱会、拳王争霸赛、梨园春晚会等。先后四次在央视四套、五套直播重要赛事,并在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篮球报等全国主要媒体上广泛宣传。极大地提高了__的知名度,带动了地方餐饮、娱乐、旅游、饭店、零售业的有力发展。仅20__年至20__年,篮球城所承办的比赛、会议等活动就直接为王屋山酒店带来了3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

2、存在问题。随着一系列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__市的篮球市场出现了短暂火暴。但从今年开始,球市大幅度滑坡。一是因为__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还有差距,人均收入较低,不能满足买票看球赛的需求;二是__市城区人口有限,真正的球迷更有限,多数人刚开始还有看馆的意图,时间长了已不新鲜;三是随着赛事规格的提高,广大球迷的欣赏水平也随之提高,已不满足观看一些中等水平的比赛。而且承担国际比赛费用较高,仅凭门票收入和有限的寇名及广告收入运作困难。

五、对发展__市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

(一)合理布局,明确发展重点。

今年__市提出了“一带二城三个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目标,即以王屋山、小浪底、五龙口等为依托的环形文化旅游产业带;以篮球城为依托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区和以文化城为依托发展文化娱乐产业区;以济渎庙为中心的文化艺术产业功能区、九里沟为依托的艺术培训和书画交易产业功能区、以城市主要文化场所为平台的文化娱乐产业功能区。这种宏观发展构想,已具有产业打造的前瞻性思路,但到具体实施中就要紧密结合实际,合理布局要细分,规划利用要细化。要做到特色文化与旅游景点规划相结合。既要注重规划的高品位,着眼长远,注意给文化产业的发展留有空间,也要规划好配套的交通、服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要合理布局,把分散的区域特色文化品种结集在目前重点的旅游景点中。要分片分块进行结构调整,体现各自的特色和重点,尽量避免重复和雷同。

要着力于加快发展核心层文化产业,把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服务业、演出业、文化娱乐业、文物旅游业打造成文化产业的拳头品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音像出版、电子光盘、旅游观光、工艺美术、体育健身为重点的新兴文化产业群。扶持文化骨干企业,填补版权发行、文化用品设备生产及销售等产业空白。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一要重在振兴传统文化产业。要重点培育书画、古玩、工艺品等大型文化商品市场2—3个,发展音像连锁经营和音像超市20家,振兴戏剧演出业;二要重在规模建设新兴文化产业。要瞄准文化产业发展前沿,引导网络文化沿着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规范网吧经营活动,在市区鼓励发展10余家大型网吧连锁经营。尝试开发网络游戏、动漫精品产业工程,填补空白。三要注重特色产业。以娱乐业、艺术培训业、艺术品业等产业开发为突破口,抓住时机,填补空白,使娱乐产业在旅游开发区实现特色经营转化,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__市目前大部分旅游开发区如王屋山景区、五龙口景区及五龙口温泉渡假村、承留镇南山旅游开发区、邵原镇小沟背旅游开发区等地区娱乐业发展尚属空白,致使这些景区服务功能单一,旅游形不成一条龙发展。要积极引导娱乐经营户向旅游开发区、渡假区发展,引导他们不断推出新的娱乐品种,推出新的娱乐热点,使文化娱乐业成为旅游区的重要产业,逐步走出特色之路,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二)创新体制,推进文化产业步伐。

1、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体制改革。要加快改革步伐,理顺关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相协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符合的文化管理体制。当前的重点是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由政府管理变为自主经营。一是实行“一体多制”,进行产权制度渐进改革。即采取剥离国有文化事业单位部分国有资产方法,与民营或外资联合创办股份制公司,激活国有资产。依托文化城和现有演艺资源组建大型演艺公司。尝试以电影公司改制为突破点,筹建“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资金扩大电影产业。二是推进经营性项目市场动作。部分文化经营性项目可利用民营参股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走共同合作之路。加快推进电视台、电台广告经营业务,望春剧场经营性文化演出业务走向市场,采取公开招投标等形式,吸引民营资金,努力做强做大。三是重点扶持培育有文化发展潜力的经营单位。积极扶持大为文化传媒公司开发新型产业。做好艺校发展市场定位,探索示范大专班,努力建立开放型多样化办学模式,打造有文化特色、专业性强、竞争力强的中原文化艺术名校,使其能够面向全省招生,丰富高校资源布局。__市豫剧团为全市唯一国有戏剧演出单位,近年来活跃在我省广大农村,下一步的发展可以采取出让冠名权、设立剧目制作人等形式,获取社会赞助资金,着力打造艺术名团。

2、稳步搞好用人机制改革。要借事业单位改革之际整合队伍,重新配置人才资源,优化解体智能结构;加大队伍知识人才更新和短缺人才引进,分批引进一批懂经济、善管理、通业务的高级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全面推行聘用制,建立符合市场化运作的,符合文化事业发展趋势的,能上能下的,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调整内部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紧密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和人才管理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为产

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搭建文化产业平台,着力推介规划。

1、加快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本次普查为契机,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文化服务、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化设施、产品研发进行分门别类汇总,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收录一批3—5年内有开发前景的文化产业合作项目,编写《__市文化产业合作项目指南》,以利于今后向外界集体推介或网上推介,为文化产业合作项目提供重要信息平台,建立省内外投资贸易客商了解__、进军__文化产业领域的重要信息渠道。

2、搞好文化项目推介活动。因地制宜,找准项目,积极配合市委政府举办大型社会文化项目推介活动。主要通过推介活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文化建设,使部分文化事业建设及部分文化活动项目脱离政府怀抱,探索“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新模式及长效投资机制。尝试在公益性文化项目领域进行社会推介活动,使广大社会人士和商业、企业积极参与兴办社会公益文化,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

3、注重引导行业管理。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筹建__市文化产业协会,民间艺术发展协会等社会组织。协会组织要能充分吸收一些知名文化企业名人、著名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成员。引导协会组织开展文化产业理论研究,进行信息交流,举办人才培训,提供咨询服务。使全市文化企业在起步发展阶段就进行自发的行业协会管理和约束,能够积极参与协会自律维权作用,维护文化企业利益。

工资调查报告篇(4)

融资不是产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是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放宽货币政策并不能真正促进产业发展,只会维持过剩产能并在长远上不利于产业经济。5月13日,《证券日报》记者从长江商学院的关于工业企业大样本问卷调查报告了解到。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利润留存是最重要的融资渠道,96%的企业回答这是他们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其次,分别有3%的企业以企业创始人资金为最大资金来源。此外,企业资金来源的渠道非常集中,以利润留存来说,61%的企业认为这种资金来源占其资金总额的50%以上。

调查结果显示,经历了困难的2014年,产业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企稳。产业景气指数为50,处于荣枯临界点。

数据表明,中国产业经济不太可能出现硬着陆,原因有三:第一,在过去几个季度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反映经营状况困难的企业逐季递减,从2014年第二季度的19%下降到今年第一季度的4%。第二,虽然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普遍并且是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其严重程度在缓解。最后,融资仍然不是产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工资调查报告篇(5)

从2004年国务院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原有计划经济时代的项目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面对改革后的新形势,近几年来我市在项目管理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摸索,市政府相继于2005年12月在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市工业投资项目审议协调制度》、2007年4月出台了《关于市级工业基地工业项目准入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5月拟订了《市工业投资项目竣工复核验收制度》(虽未发文,但已组织实施)、2010年初又开始试行了《市工业项目规划及建设设计方案会审办法》(已经两次讨论论证,为首创),从而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项目管理机制,即制定准入条件—项目审议—规划方案会审—竣工复核验收为主体的项目管理模式。

现行的管理机制在实际工作中经过不断的健全和完善,较好地解决了民营企业项目投资的管理问题,并在提升项目投入质量、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应该说这一管理机制在全省也是比较先进的,尤其是项目审议制度得到了省经信委的肯定与推广。

二、存在问题

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由于用地指标紧缩、节能减排强化等客观形势的变化,项目管理中出现了项目过度包装、圈地占地、投资不足、建设缓慢、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这反映出了现行管理机制中存在的漏洞:

1、准入条件设置不科学。目前我市准入条件中最大的问题有三个:一是两个省级开发区的投资强度标准设定为200万元/亩,其他乡镇功能区为120万元/亩,简单地采用了不分产业一刀切的做法,既不科学(省规定投资强度标准不同产业高低相差2.8倍),又不切合实际(欠发达地区实际达到省规定标准已属好项目),人为拔高标准也是造成项目过度包装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是以用地量作为入园门槛,山海协作区、莲华山区都将用地50亩作为项目准入的最低标准,而有的项目实际投资和按建设内容根本不需要如此多的土地,但为了能够入园,只得夸大投资、夸大用地量;三是亩均税收缺乏刚性要求,市领导在项目审议中一再强调市级开发区新建项目须达到亩均税收5万以上,落实时只是业主按要求调整一下可研数据而已,没有后续的督促检查措施。

2、项目用地控制不严。现阶段工业项目用地指标紧缺,已成为影响工业投资的最核心问题,为此各地相继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控地措施(如常山供地30亩必须有亿元以上投资)。我市在项目审议中也采取了提高投资强度、实行分期供地等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我市盛行“用地倒算法”,即项目编制可研报告时根据拟征用地量,再按园区要求的投资强度标准倒算出项目总投资,有的甚至充有大量的流动资金。过度包装不仅造成了项目投入产出的严重失实,也助长了业主圈地占地行为,大大降低了土地利用率。试想同样出让100亩,分50亩一个仅有2个亿元项目,分30亩一个就有3个亿元项目,差距不言而喻。经核查,目前我市在建、待建的项目中,用地80亩以上的项目就有23个之多,而实际投资与用地规模相比却存在很大差距。还有因故搬迁项目原用地仅有10来亩,却以多供20-30亩作为搬迁的一种补偿。我们在竣工复核验收中,常常遇到占地几十亩的项目,由于业主投资实力不强等因素,在两年建设期甚至3-5年内根本达不到审议、备案时确定的投资强度要求,验收难以通过,企业怨声载道,形成很大压力。

3、项目管理前紧后松。我市现行项目管理机制存在前紧后松现象,项目实施前的落地审议、平面规划会审等机制较为健全,把关也较为严格,但项目建成后的竣工复核验收因未与政策兑现相挂钩而显得力度不强。目前,只要项目进入各级园区,无论投入产出实绩好坏,可同样都能享受优惠政策,以致许多项目可研敢于随意夸大,严重脱离了项目的实际投入和效益。我市的许多文件对项目投资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如不按期动工、闲置土地的处罚等),然而具体到落实上却雷声大、雨点小,至今没有取消过一家有问题企业的优惠政策,也未收回一分土地。目前仅有项目竣工复核验收制度这一关在苦苦支撑着,形成一道督促投资的脆弱防线,却面临多方面的重大压力。如果没有政府及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执行制度的共同意识、共同决心,那么节地增投行动就不能落实到实处。

三、建议

要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关键是要引入项目的绩效评估与优惠政策挂钩这一管理机制,具体讲就是要构建起制定准入条件—项目审议—签订承诺书—规划方案会审—项目建设—竣工复核验收—绩效评估—政策兑现为主体的项目管理新模式。鉴于项目审议、规划方案会审、竣工复核验收正在施行当中,已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建议下一步工作中应重点突破以下环节。

1、完善园区准入标准。准入标准是项目审议、竣工验收、绩效评估的基本依据,应废除以征地50亩以上作为入园条件的不合理做法,合理设定不同区块、不同产业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双控”标准,并增设亩均税收标准。

2、严格实行“投资倒算法”。项目审议以省规定的用地控制指标为准绳,既不拔高也不降低标准,按建设期2-3年为限,切实根据项目的实际投资额来审核用地量,重在核减项目用地。对征地50亩以上的项目更要从严把关,要从业主投资实力、项目建设要求、建设进度、预期效益等方面进行反复核实论证,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对因故拆迁企业坚持同比例安置,适当预留发展空间的原则安排用地。

工资调查报告篇(6)

1.工业投资数字虚高。2.工业投资结构不够合理,效益低下。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4.企业外迁趋势加快。5.工业用地存在工业地产投资倾向。

二、原因分析

1.政府对工业投资科学引导不够,鼓励促进不足。2.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约束机制。3.缺乏优质投资环境。4.企业融资困难。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的科学性,提高工业投资效益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投资促进机制。在任务指标下达的基础上,配套有效的投资促进机制,重视企业投资规律,通过健全和完善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和支持企业扩大投资规模。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实施科技水平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和兼并重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减税力度并扩大覆盖范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提供培训、咨询、维权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增值服务;建立小微企业创业园区,以优惠条件提供企业生产场所,并配备办公、生活等配套设施,重点孵化一批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加大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采取改善银行信贷服务、建立融资担保机构、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提高企业贷款抵押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采用股权融资等多种措施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快速化解担保链危机,使企业渡过难关、恢复信心,提升投资意愿。

2.加大科技投入,优化投资结构。一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充分发挥技术改造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调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鼓励“机器换人”,大幅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大技术改造的补助力度,合理分配技改任务,坚持为企业效益而技改,加强相关技改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创新补助机制,使更多的企业受实惠。二是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组织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抓好若干具有突破性、带动性、示范性的关键项目,促进技术产业化。三是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平台建设,围绕市场需求和市场主体,加强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开发能力;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的服务功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新产品产值率。

3.建立科学的工业投资项目评估体系。结合乐清现状和“十二五”规划及产业政策,组建专业评估团队,研究工业投资发展方向,并通过专业评估,对工业投资项目在效益、环保、耗能、发展前景、科技含量等方面进行科学、严格的筛选和把关,减少项目“圈地”、“半死半活”,甚至关停倒闭等不良现象,切实为企业把好脉。

4.不断完善统计和考核体系。杜绝投资统计中虚报、多报、瞒报等行为,改变部分企业、镇街、部门用统计为考核服务的做法,切实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加大工业有效投资考核的落实力度,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技术改造;建立项目跟踪核查制,采取项目现场踏看、走访了解和抽查建设台帐等方式,重点核查项目开竣工情况、投资完成数等情况,并对核查情况进行通报。

(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防止工业地产投资

1.紧密结合土地政策与产业政策,建立土地资源配置引导制度。优先向科技含量高和效益好、符合我市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配置土地。理性对待招商引资,重点保障本地主导产业企业、行业领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的土地供应,留住本地优质企业。同时,科学评估招商引资企业和乐商回归企业的投资实力和投资意愿,预防土地闲置、工业地产投资等现象发生,使真正有需要的企业拿到土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

2.严格土地复核验收。把好项目投资强度关,对项目未按时开工竣工、擅自改变产业方向、多批少建、囤积土地、空建厂房等行为,坚决责令其整改,特别是土地长期闲置的,必须依法收回,避免出现工业地产投资现象。

3.创新土地使用促进机制。针对已供地的工业项目,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加快建设进度,使企业按时开竣工和早日投产。可以借鉴长兴县的土地履约保证金制度做法:企业在支付土地出让金时,同时支付一定比例的履约保证金,然后在项目开工、竣工和投产后分期返还,且返还的总额大于先前支付的履约保证金额;若不能按合同约定按时开竣工及投产的,将没收部分或全部履约保证金。利用这项措施,一方面可以有效督促企业加快投资建设,一方面对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企业也给予了一定的奖励。

(三)完善设施、优化服务,打造优质投资环境

工资调查报告篇(7)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整体水平还不高,工作思路、方式方法与跨越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仍跟不上企业对环境的要求,一些工作的短腿逐步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招商认识不够到位。个别单位认为招商引资是招商部门的事,与本部门无关,部分干部群众思想不解放,视野不开阔,存在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思想,工作中缺乏闯劲、拼劲,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二是招商环境不够宽松。有些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重收费、轻服务,重承诺、轻践诺现象在一定范围还存在,乱收费、乱检查、乱摊派问题时有发生,少数群众从狭隘的个人利益出发,对企业施工建设、生产经营百般刁难、肆意阻挠,严重挫伤了客商的投资热情。三是招商信息不够灵通。驻外招商服务站尚未建立,信息闭塞,现有的招商渠道大都是客户、朋友、亲戚或外商找上门来的,少数部门捕捉招商信息的意识较差,一味坐等上门,招商成功率不高。四是招商方式不够专业。由于以企业和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招商引资主要通过行政力量来推动,方式仍以节会招商为主,以企引企、以商招商的作用发挥不够突出,特别是全民招商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没有实质性动作。五是招商项目不够合理。从近年来引进项目情况看,主要以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为主,地产开发和高耗能、低附加值项目多,科技含量低,而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少,与我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要求相去甚远。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招商引资是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今后,我们将立足县情实际,正确把握发展形势,抢抓各类重大机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加速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和重点区域聚集,努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一)提高认识,凝聚招商引资合力。招商引资水平不高,归根到底是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的落后。要把招商引资成效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是否懂经济和有能力的重要标准,作为评优树模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联动意识,打破部门之间、各镇之间各自为政的分立局面,引导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大招商、快发展,小招商、慢发展,不招商、难发展的理念,大力弘扬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加强配合、密切协作,由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管、快落实,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招商,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积极因素,形成强大的招商引资工作合力。

(二)完善机制,优化招商引资环境。能否创造一个宽松、规范、公平、高效的投资服务环境,是招商引资工作成败的关键,事实证明,好的投资环境,可以引来一个、带动一批、投产一片。要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更加灵活、更有特色、更具吸引力和操作性的投资政策,确保企业能够真正落户。把招商引资的成效与干部的业绩挂钩,进一步细化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加大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奖励,充分调动招商引资人员的积极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削减审批事项,深入落实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真正做到主动服务、热心服务、超前服务、跟踪服务、全程服务。充分发挥三大园区环境督查室职能,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严厉打击盗窃企业财物、强买强卖、恶意阻工闹事、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努力形成你投资、我铺路,你赚钱、我保护,你有难、我帮助的良好发展氛围。

(三)加大投入,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园区既是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特色经济、发展高新技术的基地,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招商引资的基地。要在高起点、高质量做好**工业区、**生态产业园、**生态旅游产业园三大园区产业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多形式、多渠道激活民间资本,通过股份制、合作制等途径,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大手笔搞好园区配套建设,为促进项目落地提供良好的承载条件。突出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与上级对口部门对接,力争山柞高速、**隧道早日建成,确保物流畅通快捷。对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超前预测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通过合资、出租、转让、依法收储等形式,盘活企业闲置土地,调整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用地结构,留足发展空间,优先保障优势项目用地需求,避免规划跟着项目转的被动局面。

工资调查报告篇(8)

*县是湘西北农业大县,共辖32个乡镇,全县总人口88万,农业人口73.6万,其中农民党员3.1万。20xx年7月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分三期共建设完成终端站点545个,其中乡镇远教培训中心32个,村级站点513个。在狠抓各级远教站点“建、管、学、用”,发挥好农村远教综合功能的同时,*县县委始终坚持把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全面利用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一环,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县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远教站点建设工作初步完成以后,我们就农村远教工作如何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有哪些迫切的需要,现有的教学资源的存量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全县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整体规划,提出并实施了以“夯实基础抓开发、整合资源增存量、健全机制保长效、强化学用出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思路。

1、打好基础,全面增强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远程教育全面实施以后,原有电教中心的一些设施过于落后,已不适应新的工作任务要求,人员力量也显得比较薄弱,对此,我们积极采取措施,一是加大投入,搞好硬件建设。县委高度重视远教中心的基础建设工作,从20xx年开始,每年县财政都拨付了一定的专项经费,近两年,共投入15万元,添置了课件编辑系统、数码摄影机、数码相机以及相关的采编配套设备,使县远教中心初步具备了独立进行课件开发的能力。二是引进人才,组建专业队伍。为保证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能得到有效利用,在试点工作刚刚起步时,我们就从广电局、教育电视台、县计生局、县农业局等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教学资源开发小组,专门负责远教资源的开发制作。目前县远教中心拥有具备较高专业水平的资源开发人才两名,并根据开发高质量学用课件的实际需求,与长沙的一家公司建立长期联系,聘请他们提供业务培训和系统支撑保障。三是突出特色,打造课件精品。在课件自我开发上,我们强调要将有限的设备、人才资源和工作精力高度集中,打造拳头产品。去年,根据全县葡萄产业推广规划的需要,以欧美系列葡萄种植栽培技术为基础,借鉴湖南农业大学最新的葡萄科研成果,制作出了实用性、时效性较强、广大葡萄种植户急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在远教站点进行推广,其栽培技术已被全县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县葡萄种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去年许多葡萄种植大户和企业达到了亩平纯收入近万元的历史最好水平。还有《中央一号文件及相关背景资料》、《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养殖技术》等课件都切合了当前农村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适用技术推广等的迫切需求,因而在教学实践中都受到教学对象的普遍好评。

2、加强协调,有效整合各部门的教学资源。

通过调查了解到,我县一些部门和单位在教学资源的积累上比较丰厚,有的还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开发制作。但是由于缺乏统筹管理和有机整合,在推广普及和使用方面往往是单兵作战,综合利用效率不是很高。在全县远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规划中,我们要求各部门积极配合,对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以扩充现有资源库的有效存量,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实力。一是搞好资源普查汇总。今年初,由县远教办牵头,组织县农业、畜牧、科技、林业、经管等涉及到农村远教的23个县直部门和单位进行认真普查,全面了解各单位现有教学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技术水平等,对近3000份教学资料进行了汇编整理,将其中一部分内容新、实用价值较高的教学资源,采取复制、统一保管等形式在县远教管理中心进行了备份,有的还进行了二次开发。二是联合有关部门搞好资源开发。我们通过普查了解到,有许多单位配备了简单的制作器材,有的单位和地方具有采编制作、实用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的优势,这些资源利用得好,将会从很大程度上增强我们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的综合实力。为此,我们注意搞好组织协调,进行及时有效的资源调度。如在制作《无籽西瓜栽培技术》课件时,我们便以在本县已有近10年种植历史的双龙西瓜栽培技术为基础,集中了农业局、广播局、科技局、蔬菜办、经济信息中心等单位的技术和人才,请来了本地西瓜种植方面的专家、大户,进行了共同开发。三是广泛引进教学资源。县远教办先后从省、市远教中心和其它多种途径引进各类市场经济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农村适用科技、先进典型宣传、历史人物传记等方面的教学光盘800多套,有关单位也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和本地实际需求,加大了教学资源的引入力度,弥补了本地教学资源的不足。县科协在科普远教行活动中,就为10多个基层远教站点送去教学培训光碟400多张。

3、更新理念,引入教学资源的市场开发机制。

除了采取行政手段,加强对部门资源的整合,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引进和交流方面,我们注重引入开放性的开发模式,通过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办法,增强了资源开发主体的积极性和学 习对象的参与度,目的性更强,效果也更加明显。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引人才。为弥补教学资源开发工作中开发项目单一、技术含量不足的缺陷,我们与有关部门配合,通过调查摸底,逐步建立完善了一支包括各部门专家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能手、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在内的本地资源开发辅导队伍,为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的优势搞好资源开发,县远教办还依据他们在资源开发过程提供的技术、信息情况和学用效果情况给予一定的工作报酬。二是引入市场机制促开发。为把远教节目办得更加生动,有效降低工作成本,扩充资源素材,我们适当地引入了市场经济的模式,按照教学课件开发项目整体规划,就部分教学课件的制作组成开发小组,进行任务委托,课件通过远教部门组织的综合评估后,再拨付开发费用。对于有些涉农公司推出的技术推广性教材,只要切实符合农村群众需求,我们也通过乡镇农科站组织学用对象与其建立共同开发协议,以聘请作为技术顾问,实行种子、种苗、产品的统购统销等方式进行产业推广扶持。农康公司参与开发推广葡萄栽培技术后,购买其种苗的种植户和开发公司成倍增加,仅去年一年,他们就从中获纯利15万元以上。三是建立网络平台促交流。远教系统本身也为我们提供了资源开发的便利条件,经过精心研究,我们认识到可以利用远程网络先进的资源共享技术,扩充教学资源的交流渠道,满足广大农村群众远教学用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在改造升级*县远教网站时,我们便开辟了专门的“农业实用技术交流论坛”,设立生猪养殖、葡萄种植、蔬菜栽培、种草养畜等多个子栏目,每个学用对象都可以通过远教设备,在相应栏目内自己的学习体会、生产经验,也可以通过论坛提出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与同一开发领域的其他行家里手、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相互提供帮助。

4、强化管理,搞好教学资源的学习使用。

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库建立起来以后,我们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和农村群众学习爱好的不同,强化管理,健全网络,努力使教学资料的提供基本满足各个站点的学习需要。一是建立了资源需求预测反馈机制。为了使资源开发工作进一步贴近党员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我们要求各乡镇远教办定期收集、上报本地群众的学习需求,然后进行汇总分析,确定教学资源的组织和发放重点。今年初,县城附近蔬菜栽种面积较大的几个乡镇反映,许多群众需要大棚栽培技术指导,我们便和县蔬菜办一齐收集了相关教学培训资料,并组织有关专家和种植大户到这些乡镇举办巡回远教讲座,一些菜农发现所学内容对他们帮助很大,加大投入的信心有所增强,在短期内这几个乡镇就增加了50多个大棚,并引进了十多个反季节蔬菜品种。二是畅通资源传输渠道。我们将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光盘及文字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建立台帐,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教学资源库。将各类资源分类列出清单,下发到各远教点,使各站点都能根据学习计划安排,较为方便地组织好相关的学习资料。我们还尝试进行了远教资源网络传输,将一些群众需求广泛、应用普遍的简便性课件放在党建网站上,供学习对象随时下载学习。对于少数站点提出的个别需求,我们远教办教学资源组的工作人员也利用QQ或发邮件的方式,为其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三是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为搞好常规性教学资源的利用,我们要求各站点结合中央远教频道上播出的卫星节目时间表,灵活机动进行集中学习活动的安排,对各级教学平台上适合本地需求的教学课件都一律进行复制保存,以备反复学习。

近年来,我们根据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需要,集中有关职能部门、企业和本地专业人才的力量,组织编发了农村经济管理、农业实用技术、农村文艺体育、本地历史地理、政策理论法规等各类教学课件10多个,其中《南方红宝石无核葡萄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全市远教课件观摩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并被省、市远教资源库采用。另外从省、市远教管理中心和其他途径引入当前农村远教工作急需的教学光盘800多盘,并对有关单位、企业、学校现存的近3000多份教学光盘和其它资料进行了名录汇编。

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开发的力量不够。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教学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宽泛,对资源开发工作的要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有的资源开发力量很难完全满足基层群众的学习需求。另外因为地域环境、学习需求的不同,也使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组织处于一个众口难调的境地。

2、资源开发工作的经费相对欠缺。根据经验,制作完成一个高标准的专业教学课件,一般需要两个月左右,有的重新组织素材就需要近一年的时间,同时还要聘请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加上设备购置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目前,随着资源开发任务的进一步加大,所需经费会越来越多,尽管县财政对我们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在经费上仍然感觉比较紧张。

3、一些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偏低。有的农村群众习惯了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对远教资源的学习使用显得不够适应,因而学习效果不够好。有的教学资源开发出来以后,针对性不强,实际效果不够突出,相对于较高的制作成本显得不够划算。

三、关于此项工作提出的几点建议

1、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交流机制。为了进一步促进各地教学资源开发水平的提高,我们建议上级远教部门打破区域或频道限制,建立大范围、广覆盖的资源共享系统,建立分专业、分栏目的网络交流平台,使各教学资源开发主体和学用对象都能够进行便捷的相互交流。

2、增强资源开发工作的实效性。我们认为教学资源开发工作应始终以简便易学、形象生动为宗旨,在考虑课件资源科学性和精美性的前提下,还应充分考虑其灵活性和实用性,加大内容丰富、操作简便、易学易懂的小型课件的开发力度,这样既能进一步充实资源存量,又可以相对降低开发成本。

工资调查报告篇(9)

一、公路养护小修工程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青岛市公路管理局下属八个公路分局、一个公路管理处,共九个公路养护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公路分局(处)),目前管养普通国省干线等公路总里程近2100公里,作为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中之重,小修工程的内部控制管理显得极为重要。

(一)范围界定

公路养护小修工程是指根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所界定的规模较小的公路养护工程项目,且资金是从日常小修保养费中“公路维修工程费”列支的项目,其资金主要来源为成品油价税费转移支付收入。日常小修养护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沥青路面修补、桥涵维修加固工程、密封胶灌缝、病虫害防治、边坡养护、排水设施养护、绿化补植及其他专项工程等。其目的和任务是对管养公路及其设施进行预防性保养和修补其轻微损坏部位,使之经常保持完好状态、保障行车安全、舒适、畅通。

(二)资金基本内控程序

公路养护小修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公路分局(处)作为项目法人,对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费用等负法人责任,公路分局(处)养护科负责小修保养具体工作,在工程管理中,小修工程根据项目预算金额不同,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工程实行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设计变更管理、交竣工验收管理等,验收后进行工程审计,完工后公路分局(处)负责编制竣工文件、图表、资料,并装订成册,按照规定移交档案室。

(三)资金拨付程序

目前,我市公路小修管养体制实行的是在市级交通部门行业管理、监督和指导下,市公路局总体负责、公路分局(处)全面负责公路养护管理职能的模式。即市交通运输委对养护资金的收支进行统一管理,市公路局汇总制定支出预算,各分局(处)编报支出预算并根据养护支出预算使用养护资金,养护资金的收入由市交通运输委统一管理,市公路局编报养护资金的支出预算并对当季度实施的公路养护小修工程按批复预算的60%预拨资金,余款待工程项目交竣工验收合格后,根据审计值进行结算拨付;养护资金的使用权在公路分局(处),其根据预算使用养护资金。即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范围为我局2014年公路养护小修工程内控管理状况。在综合考虑了区域性特点及各区市(县)公路分局(处)自身的管理情况后,重点选取及延伸了有代表性、资金量较大的工程项目。

我局公路养护小修工程管养基本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从2005年起,我市公路养护资金全部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管理,按公路管养里程和费用定额编制年度预算,由市财政、市交通运输委下达到市公路局,资金由市公路局据预算明细下达各单位。养护经费由市公路局按季度申请,并拨付到各单位。

三、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公路里程的增长与养护管理滞后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管理与养护存在的权责划分,资金匮乏问题制约着公路行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重建轻养依然突出

养护工作量大、机械化程度低,养护机械少,以人工养护为主,人工费较大,养路工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二)工程项目管理需进一步规范

1、招投标方面

材料采购指定材料供货方向依据不充分;材料采购未进行招投标和询价等程序;对于不需要招投标、需进行集体研究决策的项目,集体研究决策的证明材料(如会议纪要等)普遍没有整理纳入项目资料档案。

2、合同签订方面

工程合同内容不完善,项目实施具体范围、工程款支付方式,质量缺陷责任期等合同要件不齐全;合同存在描述不清晰的现象,对工程质量标准描述不严谨,无法量化、文不对题填写错误、对于支付方式缺少约定,计量支付的节点、支付比例不准确等。合同执行的取费标准不统一,费率不明确。有执行2002年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的,有执行《山东省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方法》的。

监理合同范本格式由监理单位提供,抽查中发现对监理方约束的条款少,合同中的监理不尽责造成的损失如何进行处罚双方的约定不明确等。

(三)财务管理需进一步规范

会计核算方面,列支不严谨,存在专款不专用现象,部分单位年底将尚未发生的公路养护资金进行预提列支;

有关单位收取的“公路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费”收费标准和使用用途尚不明确,仍将其视为路产赔偿使用费,将返还资金继续分配使用。

预算执行、资金拨付与使用:未严格执行计量支付,工程计量和工程进度资料缺乏;在工程未交工验收情况下仍继续支付工程款等。

四、建议与对策

调查发现,市公路局在市交通运输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公路养护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加强公路养护资金的管理,规范养护资金的使用,按照市交通运输委下达计划,资金及时分解拨付下属单位,使得全市的公路养护小修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各公路分局(处)在市公路局的领导、支持下,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制定了相关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努力抓好公路养护管理,较好地执行上级下达的养护计划,认真完成公路养护目标任务,保证了公路畅通,公路养护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调查同时发现,在成品油价费税改革后,一些养护责任单位仍存在资金监管流于形式的状况,在计划管理、项目招投标、工程款项支付方面存在一些普遍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市局应积极制定有针对性的内部管理措施,积极推进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强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一)转变传统养护方式,推进规范化管养

公路养护的核心是提高路况质量,保证公路的通达及通畅能力,发挥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向,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一是积极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建立竞争机制,降低公路养护成本,提升养护质量,提高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益。公路日常养护项目应抓紧时间制定道路小修保养的相关技术规范,特别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完善小修保养定额制度,有计划、分步骤地推向市场。二是加快公路的养护机械化进程。大力推广公路养护机械化。三是提高公路养护标准。要加大公路安保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标志、标牌、标线,完善相应的安全防护和排水配套设施。发挥责任主体作用,使公路养护管理由单纯的部门行为、行业行为变政府行为。

(二)完善项目过程管理

对于达到招投标要求的施工、监理及材料采购项目,应及时组织招投标或邀请招标等程序。工程合同内容严密,工程变更应做到依据充分,工程项目款应严格进行计量支付,且避免重复计量,并完善相应内业资料,工程内业资料整理人员尽量相对固定,注重业务人员新老交接。项目完工应及时进行交(竣)工验收。工程项目未经审计,不得付清工程尾款。

对合同范本进一步优化,保留必要的基本要素,便于各单位操作,统一明确设计合同、监理合同的取费依据和费率标准、违约条款、订立合同的范本,避免由设计和监理单位提供合同。

(三)完善财务管理,保障养护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建议各单位按青岛市公路管理局财务管理相关规定进行账务管理,严格科目核算。规范项目资金的列支和核算分类,正确核算项目资金。避免职工个人大额借款现象,杜绝现金支付材料款及工程款现象。加强项目施工管理费的开支,坚决遏止非项目人员列支项目支出。

“公路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费”支出方面:有关单位将该费全部用于恢复路产支出,不能将其继续分配使用,市局应着手研究制定路产赔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范围、流程,保障资金使用安全。

加大养护计划执行力度,合理配置优化养护人员结构,严格控制管理成本。根据我市公路运输发展需要逐步加大日常养护的资金投入。整合目前不同来源渠道、不同管理部门的公路养护资金,统筹规划,集中管理,促进财政性资金在公路养护方面发挥更大效益;根据公路养护的特点,适当增加一定的灵活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确保资金使用计划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市局应在市交通运输委领导下,加强与发改、财政等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简化养护工程项目尤其是一些不影响公路建设整体规划的路面修理、道路设施修整、应急抢修等类型项目的立项审批手续,提高养护工作的效率。加强预算执行结果的监督检查,完善工程预算结算审计制度,加强节余资金的管理,避免被占用或挪作他用,把公路养护资金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并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从而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督、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四)加大内部审计力度

三分建七分养,建设花大钱,养护保效益,针对公路养护部门点多、线长、面广、资金分散的特点,单靠公路养护部门、财务部门自我监督与自我约束难以全面把握资金监管和养护的进展情况,需要内审部门履行经常性的能对小修工程的预算执行及其各项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

不断提高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有计划地吸收年轻的有会计或审计专业学历懂业务的人员充实到财会审计岗位上来,不断加强财务审计力量,强化人员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和政策水平。

公路养护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一项地方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把国家和省、市有关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法律法规和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地方政策完善配套保障到位,不断完善和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才能真正建立起全市公路管养的长效机制,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公路管理好、养护好,为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公路交通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

[2]《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工资调查报告篇(10)

1、企业工资执行情况

2、企业工资增长方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商业系统工资增长采用工效挂钩的效益工资形式。即工资增长与税利效益挂钩。商业系统原8个国有商业公司、3个商办厂、3个大集体公司全部实行工效挂钩,即每年初核定挂钩基数、挂钩人数,次年34月,由原市工效挂钩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劳动人事局、财政局派员联合负责效益工资清算后,核定下达当年效益工资晋级指标。商业系统工效挂钩在原(县级)市人事劳动局、财政局的指导监管下,企业员工工资增长运行正常,基本实现逐年增长,工效挂钩一直正常运行到20xx年。20xx年4月,在商业系统大面积改制的环境下,区工效挂钩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一项正常工作,仍然对商业系统工效挂钩企业进行了20xx年工效挂钩清算,并核定下达了20xx年企业工效挂钩晋级指标。在商业系统企业改制高潮的环境下,商业局指导企业在20xx年底至20xx年4月如期平稳完成区工挂办下达的效益工资晋级工作。从20xx年起,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入,工效挂钩也就随着中止。

客观地说,商业系统从九十年代初推开企业工资增长与企业税利效益增长的工效挂钩,企业员工工资收入逐年增长,在全区各系统中执行区工效挂钩领导小组的工效挂钩安排是比较好的,商业企业员工在工资增长上受了益、得了实惠,得到区工效挂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肯定和认可。

二、企业的呼声和要求

近几年,局里在对企业年度考核和企业召开民主生活会中,各公司、厂对要求增加企业留守管理人员工资的呼声很高,反映很强烈。一是十届人大期间,国家从20xx年起连续四年为企业离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二是机关事业单位06年进行了公务员新工资套改;三是物价上涨幅度大,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初雨雪冰冻造成物价大幅攀升,企业员工停留在20xx年的工资标准很难应对2008年的物价上涨水平。

基于上述实情,各公司、厂纷纷要求商业局从关注民生,稳定队伍考虑,参照机关公务员工资增长、企业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标准及物价上涨因素,出面协调为企业现有留守管理员工增加工资收入。从04年至今四年多工资原地不动、物价上涨的环境因素考虑,要求人均增加300至500元为宜,使为商业企业改制出力作贡献的留守管理人员,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解除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各公司、厂普遍认为:适应大环境,适当的为企业留守管理人员增加工资收入,只要规范运作,即使改制职工知道,也能理解,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几点建议

通过企业工资情况调查梳理,总的感受是企业反映的情况比较客观实在。从20xx年商业系统全面推开改革改制以来,商业局和各公司、厂班子成员和机关管理人员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企业改制,妥善安置职工上,确保企业改制和谐平稳运行。四年来,各公司、厂留守管理人员虽未增加工资收入,但面对社会退休人员、机关增资的事实及物价上涨的形势,仍坚守在企业改制的岗位上,实属难能可贵。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为商业企业留守管理人员合理增加工资收入的外部条件和企业内部承受能力也基本成熟和具备。为此,特提出建议如下:

工资调查报告篇(11)

1、企业工资执行情况

2、企业工资增长方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商业系统工资增长采用工效挂钩的效益工资形式。即工资增长与税利效益挂钩。商业系统原8个国有商业公司、3个商办厂、3个大集体公司全部实行工效挂钩,即每年初核定挂钩基数、挂钩人数,次年34月,由原市工效挂钩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劳动人事局、财政局派员联合负责效益工资清算后,核定下达当年效益工资晋级指标。商业系统工效挂钩在原(县级)市人事劳动局、财政局的指导监管下,企业员工工资增长运行正常,基本实现逐年增长,工效挂钩一直正常运行到20xx年。20xx年4月,在商业系统大面积改制的环境下,区工效挂钩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一项正常工作,仍然对商业系统工效挂钩企业进行了20xx年工效挂钩清算,并核定下达了20xx年企业工效挂钩晋级指标。在商业系统企业改制高潮的环境下,商业局指导企业在20xx年底至20xx年4月如期平稳完成区工挂办下达的效益工资晋级工作。从20xx年起,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入,工效挂钩也就随着中止。

客观地说,商业系统从九十年代初推开企业工资增长与企业税利效益增长的工效挂钩,企业员工工资收入逐年增长,在全区各系统中执行区工效挂钩领导小组的工效挂钩安排是比较好的,商业企业员工在工资增长上受了益、得了实惠,得到区工效挂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肯定和认可。

二、企业的呼声和要求

近几年,局里在对企业年度考核和企业召开民主生活会中,各公司、厂对要求增加企业留守管理人员工资的呼声很高,反映很强烈。一是十届人大期间,国家从20xx年起连续四年为企业离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二是机关事业单位06年进行了公务员新工资套改;三是物价上涨幅度大,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初雨雪冰冻造成物价大幅攀升,企业员工停留在20xx年的工资标准很难应对2008年的物价上涨水平。

基于上述实情,各公司、厂纷纷要求商业局从关注民生,稳定队伍考虑,参照机关公务员工资增长、企业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标准及物价上涨因素,出面协调为企业现有留守管理员工增加工资收入。从04年至今四年多工资原地不动、物价上涨的环境因素考虑,要求人均增加300至500元为宜,使为商业企业改制出力作贡献的留守管理人员,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解除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各公司、厂普遍认为:适应大环境,适当的为企业留守管理人员增加工资收入,只要规范运作,即使改制职工知道,也能理解,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几点建议

通过企业工资情况调查梳理,总的感受是企业反映的情况比较客观实在。从20xx年商业系统全面推开改革改制以来,商业局和各公司、厂班子成员和机关管理人员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企业改制,妥善安置职工上,确保企业改制和谐平稳运行。四年来,各公司、厂留守管理人员虽未增加工资收入,但面对社会退休人员、机关增资的事实及物价上涨的形势,仍坚守在企业改制的岗位上,实属难能可贵。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为商业企业留守管理人员合理增加工资收入的外部条件和企业内部承受能力也基本成熟和具备。为此,特提出建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