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职烹饪专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1-30 09:24:13

中职烹饪专业论文

中职烹饪专业论文篇(1)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烹饪的学习亦然。烹饪的学习方式以前一直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存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开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始,烹饪的学习方式就有了一些改变,许多的中职院校都开设了烹饪专业。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尤为重要。只有一套好的程体系,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1 黑龙江地区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

1.1 黑龙江地区中职烹饪专业课程构成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至今,中职开设烹饪专业的课程是由以下学科构成的,大致上分为三类,分别是基础文化课、烹饪基础理论课和烹饪基础实践课。

基础文化课的包含的课程内容包含《数学》、《语文》、《外语》、《化学》、《计算机基础》、《政治》、《体育》、《无机化学》等。烹饪基础理论课包含的课程内容包含《烹饪原料知识》、《烹饪概论》、《饮食营养与卫生》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烹饪基础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包含《烹调技术》、《面点制作技术》、《冷拼与食品雕刻技术》、《刀工加工技术》、《勺工技术》等实践课。

1.2 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成的不合理之处

1.2.1 在黑龙江地区,中职的课程体系的构成是为了与高职衔接,并不是为了学生走上社会。在三年制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中,第一学年度的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大约是2:1。第二学年度的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大约是1:1。这样这样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因是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旅游烹饪学院有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做为烹饪专业在黑龙江地区唯一的高职院校,中职学生是能够考入继续深造的。但在考试的时候基础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分数比例为1:1这就是中职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基础文化课的课时比重居高不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1.2.2 烹饪专业课程课时过少,导致学生竞争力过低。众所周知,烹饪这门古老的学科除了理论知识,实践练习是最重要的,刀工、勺工、食品雕刻、拼摆、面点等烹饪技术都是要通过长期练习才能达到效果的。而在基础理论课时比重过多的前提下,学生没有过多的专业基本功练习,导致学生在学校毕业时如果不进入高职进行学习,进入社会时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1.2.3 师资力量匮乏。在许多中职烹饪专业中专业教师匮乏,一个教研室最多只有两到三名专业教师,导致专业教师讲授的科目过多,既要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要讲授实践课程,使得专业教师压力过大。从而在教学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 针对黑龙江地区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建议

2.1 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针对不想上高职进修的学生)

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与深入企业的调研,在资深同事共同研究后,总结出一套适合中职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见表1。

2.1.1 公共基础课开设的意义。公共基础课的开设,让学生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既能学习到相关的国家法律知识、掌握专业的职业道德与操守还能强健体质为以后步入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2.1.2 专业核心课开设的意义。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通过专业核心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校期间,循序渐进的学习到与本专业相关知识,学生从烹饪原料的地产、种类、特性、质量鉴定、储存与保鲜等相关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各类烹饪原料制作各式菜肴。还能掌握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平衡膳食与营养食谱的设计原则,了解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卫生要求以及合理烹饪的意义。能够融营养卫生知识于烹饪技艺之中,烹制出符合卫生、营养和感官要求的菜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熟悉菜点色彩的感情含义和味觉表现力,了解食用色素的种类和食用原则,掌明确图案的造型法则及在菜品装盘中艺术表现形式,握常用的花鸟、鱼虫、等得基本画法,具备一定的动物、植物的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及审美能力,为烹饪工艺造型制作奠定基础。专业核心课的开设充分符合了现代餐饮企业对中职学生的用工要求,让学生把学校学习的课程充分带入工作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1.3 专业技能方向课开设的意义。专业技能方向课的开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学习到餐饮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冷拼与食品雕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宴会冷拼制作技艺及食品雕刻基本技法。能独立完成菜肴美化、常用冷盘的拼摆和花、鸟、鱼、虫风景建筑的雕刻,又可以学习到烹调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操火候、调味、初步熟处理、挂糊、上浆、装盘和制汤等基恩能够的基础理论。明确常用烹调技法的定义和常见菜肴的制作流程,掌握勺工技能,能合理运用烹调方法烹制常见菜肴。既能全面掌握烹饪专业全部技能,又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专业进行明确的学习,为以后进入餐饮企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我们还开设了西式烹调技术这门学科,《西式烹调技术》既可以独立称为单独学科,又可以作为《中式烹调技术》的辅助学科。《西式烹调技术》作为独立学科可以让学生了解西餐发展简史及西餐厨房的组织结构,明确西餐主要菜式及特色,掌握西餐厨房设备和工具的功能和使用与保养方法,掌握各类菜肴的原料配比与制作方法,能独立完成常见西餐菜肴的制作。作为辅助学科,可以让学生将中式烹调和西式烹调的特点进行优化组合,互相取长补短,开拓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在进入企业时快速融入企业,融入工作岗位。

在这套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我能够有效的将理论、实践、素质、技能诸多方面的教学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2.2 针对想到高职进修的学生建议

中职烹饪专业论文篇(2)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学习知识、提高学历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目的,而以何种方式学习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烹饪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而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更是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直接影响着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其中办学条件的局限性、办学成本的加大等因素是影响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烹饪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特点。烹饪专业作为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又要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不断的修改,以便更好的指导烹饪专业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将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可以把职业教育中的办学场所问题、办学成本问题、学员经济条件问题予以解决,这样烹饪专业的教学会有一个新的、快捷的、方便的教学模式。本文以烹饪专业为例研究将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

(一)远程教育的特点

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通过直播课堂进行教学的一种授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而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只要配备一台电脑、接通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这种授课形式方便、快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到网上去学习,并且可以在指定的时间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直接答疑解惑。但是这种方式没有真实感,不直接,对于那些需要实际操作的专业则不适合。

(二)全日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成为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这种教学方法属于全日制教学,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授课,很直观。特别是对需要实际操作、需要技能训练的课程更是方便,而且是必须的。但是,要想把职业教育做好,加强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则是至关重要的。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们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受重视程度也不够,好多职业的中等职业教育设置更是空白。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讲,关乎着一个国家的进步与提高,而职业教育在我们国家的普及与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却是相差甚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远程教育提供了一个区别于传统全日制教育的虚拟学习环境,远程教育提供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个性化学习,实现了打破时空界限、实现无限沟通的学习环境。

三、我国烹饪专业的基本情况

在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烹饪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与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出一套适合于我国烹饪专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就是说,本文主要是要研究一个以烹饪专业依托,延伸到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

烹饪专业是一个高成本的专业,而且,来职业学院学习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又存在着这么一些情况:一是学生基础较差、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这些学生来学校学习烹饪专业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个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独立生存;二是学生想通过学习学到一些较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烹饪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学生仅仅是为了要个毕业证。

四、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一)烹饪专业的教学特点

1.课程设置。烹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不同的学校其设置虽是各不相同,但是主要有《烹饪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烹饪营养学》、《烹饪原料学》、《饭店经营管理概论》、《餐饮管理与实务》、《烹饪成本核算》、《中国饮食文化》、《厨房组织管理》、《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技艺》等课程。上述课程,有些是纯理论性的,有的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等。

2.专业建设。以往我国各类院校的烹饪专业都是进行着全日制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比较符合普通高校教育,它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我国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多是“注入式”的、“填鸭式”的以及“教师主导式”的,这些教学模式理论多,实践少;讲的多,做的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感性认识,毕业之后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低。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有办学成本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受限等,因此,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搞好专业建设是每一个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矛盾予以化解。

(二)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远程网络教育与全日制职业教育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大大节省办学成本,可以节省一部分教室、师资、宿舍等设施,而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建设却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要。

中职烹饪专业论文篇(3)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学习知识、提高学历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目的,而以何种方式学习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烹饪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而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更是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直接影响着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其中办学条件的局限性、办学成本的加大等因素是影响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烹饪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特点。烹饪专业作为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又要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不断的修改,以便更好的指导烹饪专业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将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可以把职业教育中的办学场所问题、办学成本问题、学员经济条件问题予以解决,这样烹饪专业的教学会有一个新的、快捷的、方便的教学模式。本文以烹饪专业为例研究将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 

 

(一)远程教育的特点 

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通过直播课堂进行教学的一种授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而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只要配备一台电脑、接通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这种授课形式方便、快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到网上去学习,并且可以在指定的时间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直接答疑解惑。但是这种方式没有真实感,不直接,对于那些需要实际操作的专业则不适合。 

(二)全日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成为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这种教学方法属于全日制教学,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授课,很直观。特别是对需要实际操作、需要技能训练的课程更是方便,而且是必须的。但是,要想把职业教育做好,加强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则是至关重要的。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们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受重视程度也不够,好多职业的中等职业教育设置更是空白。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讲,关乎着一个国家的进步与提高,而职业教育在我们国家的普及与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却是相差甚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远程教育提供了一个区别于传统全日制教育的虚拟学习环境,远程教育提供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个性化学习,实现了打破时空界限、实现无限沟通的学习环境。 

 

三、我国烹饪专业的基本情况 

 

在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烹饪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与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出一套适合于我国烹饪专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就是说,本文主要是要研究一个以烹饪专业依托,延伸到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 

烹饪专业是一个高成本的专业,而且,来职业学院学习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又存在着这么一些情况:一是学生基础较差、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这些学生来学校学习烹饪专业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个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独立生存;二是学生想通过学习学到一些较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烹饪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学生仅仅是为了要个毕业证。 

四、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一)烹饪专业的教学特点 

1.课程设置。烹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不同的学校其设置虽是各不相同,但是主要有《烹饪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烹饪营养学》、《烹饪原料学》、《饭店经营管理概论》、《餐饮管理与实务》、《烹饪成本核算》、《中国饮食文化》、《厨房组织管理》、《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技艺》等课程。上述课程,有些是纯理论性的,有的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等。 

2.专业建设。以往我国各类院校的烹饪专业都是进行着全日制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比较符合普通高校教育,它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我国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多是“注入式”的、“填鸭式”的以及“教师主导式”的,这些教学模式理论多,实践少;讲的多,做的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感性认识,毕业之后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低。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有办学成本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受限等,因此,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搞好专业建设是每一个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矛盾予以化解。 

(二)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远程网络教育与全日制职业教育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大大节省办学成本,可以节省一部分教室、师资、宿舍等设施,而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建设却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要。 

烹饪专业中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前所述,可以全部实行网络远程教学,开通直播课堂,使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进行学习,能够随时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网络上直接与教师对话,并且可以通过视频与教师进行交流。如《烹饪营养学》这门课程完全可以将烹饪过程中涉及到的加工的时间和火候、加工的方法等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影响、不同食物具有哪些营养成分、哪些食物是不能混在一起食用的、不同人群适合哪种配餐等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进行网络远程教学;《烹饪技艺》课程中的切墩、摆盘、配料、烹制等教学内容就必须要在实验室完成。 

 

中职烹饪专业论文篇(4)

[1]孙慰.烹饪原料知识(烹饪专业)[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中职烹饪专业论文篇(5)

一、调整专业设置,规范烹饪教学

现阶段,烹饪专业主要划分为西餐与中餐两个方向,这就要求中职院校要结合实际,进行合理的专业调整,规范烹饪教学。在具体实践中,首先可建立一支业务技能强的教学管理小组,加强对已制订的烹饪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严格的审定。其次,可采取模拟企业实操场所的方式,对教学场地进行合理布局,结合情景教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小实际烹饪工作与教学实操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职业素质。最后,在中职烹饪教学中,还要建立起一套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加强烹饪教学的反思,提高烹饪教学质量。

二、加强师资引进,组建专业师资队伍

烹饪专业的实际操作性较强,需要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在长期的实践中促进烹饪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中职院校可综合考虑烹饪教师的工资待遇以及职称等因素,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从企业中引进具有创新意识、业务能力强、高技术水平的骨干人才,承担学校的部分教学任务。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提升其课堂驾驭能力与教学科研能力。

三、有机结合校内研究与校外实践

转变轻文化重技能培训的教学模式,强化校内的教研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其烹饪专业的理论教育,加强专业各学科知识的融合,并加强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优选教学方法,建立知识共享的教研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烹饪专业知识。此外,学校还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协作交流,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到企业中进行到岗实习,使学生在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得到充分运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在新形势下,中职院校要综合分析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难题,优化烹饪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满足社会对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中职烹饪专业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38-01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生产设备,实现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相统一的教学形式。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可使烹饪专业学生在学习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双赢。

1.影响烹饪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主要因素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不同地区的烹饪专业教学中进行了实验,对整个烹饪教学有很大的促进改善。但是,与真正的理实一体化模式还有很大差距。纵观烹饪专业的教学改革,影响理实一体化的因素很多。

首先,开展烹饪专业理一体化教学,就要有相应的一体化教师。"教改的关键是教师"。一体化教学缺乏优秀的一体化教师,再好的设想也很难实现。教师在能力、意识方面的差距,将直接影响教改成效。教改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移,认真领会"设疑、解惑"的深刻含义,才能够培养出社会与企业需要的适用人才。现在很多院校的烹饪专业教师还不具备一体化教学的水平。

其次,开展烹饪专业一体化教学应具有相应的配套教材。目前,一体化教学仍处于改革实验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故还未有适合的工作任务引领教学的教材。技工类烹饪专业现用教材属人社部开发的第三版教材,不具备一体化教学要求。而一体化教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效性的特点,教材的编写应当由专家、学者、烹饪教师组成,采取"用户评估,专家评审"的办法,结合教学实践开展行业企业、职业院校需求调研,广泛听取教材使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教材质量。同时在取得教学实践经验后,应对教材使用信息及时进行反馈,使教材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再次,烹饪专业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开发和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要求对现有的理论教室和实习场地进行改造和结合。就烹饪专业而言,建设适合烹饪专业的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场所是很重要的。建设标准化烹饪一体化教室、一体化的热菜实训室、仿真菜肴展览室、仿真酒店实训室、一体化面点实训室的教学场所,是烹饪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多功能一体化实训场地与设备是开展烹饪一体化教学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这在众多烹饪院校专业建设中直接影响了烹饪一体化的开展与实施。

最后,烹饪一体化教学的学生课业考核与评价体系建设。学生课业评价体系要把结果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彻底改变仅依靠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积极引入企业对员工的一些评价指标,实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与企业对员工的评价相统一。同时在教学管理中实行学分制,在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把终结式考试评价与日常教学中的过程性考核相结合,可采取提问、菜品设计和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既评价学生的学习程度,也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2.烹饪专业理实双平台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

2.1理论教学的模块设定。理论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应当是"一高、二专","一高"是指学生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二专"是指对本专业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即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达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标准,能够适应就业要求。烹饪专业理论教学模块包括以下内容:(1)文化基础课模块。包括语文、德育、烹饪英语、烹饪化学、餐饮企业管理等等。(2)专业基础课模块。包括烹调技术、烹饪原料知识、营养卫生、菜肴设计学、烹饪美学、餐饮成本核算等等。

2.2实践教学模块的设定。实践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立足于高技能、特色化、实用性,达到中高级烹调师的技能标准。不论学习何种菜系,一定掌握该菜系的精华精髓,同时要推陈出新,亩提高技能的"含金量",与相应的等级名符其实。实践教学模块包括以下内容:

(1)烹饪专业实训实践课模块。包括中餐菜肴制作技术(热菜制作,冷菜制作,中国名菜制作)、中西面点制作技术、食品雕刻技术、宴会设计等等。

(2)烹饪技能操作模块。包括整桌菜肴设计、顶岗实习(经理,墩,灶,冷荤,服务,面点,食雕)等等。

(3)烹饪专业技能的考核方法。统一参加全国技能等级鉴定考核,考试合格取得等级资格证书。

综上所述,中职烹饪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仍属实验摸索阶段,影响其开展的因素很多。各地烹饪院校在进行教改过程中应结合本校的情况开展,走出适合烹饪专业发展的改革路线。

参考文献:

中职烹饪专业论文篇(7)

《烹饪美术》课程教学应占专业课总课时的25%左右,主要分为基础美术课和工艺美术课两部分。基础美术课主要是通过美术基础性练习,让学生掌握美术绘画的常识和技巧,培养事物的整体塑造力,主要有素描、色彩课等。工艺美术课学习是烹饪美术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课堂学习实践,学生掌握烹饪工艺美术造型和烹饪作品美学知识,并将图片选择、色彩搭配应用于烹饪工艺实践中,包括烹饪美术技法、烹饪色彩搭配技艺、烹饪冷拼造型技法、菜点造型设计等。

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素描课理论:素描的常识和写生步骤,在美术实体造型中的作用及常用的绘画原理。主要通过对石膏、陶罐、水果的素描写生练习,学生掌握简单的白、灰、黑的线条表现力和空间实体塑造力。

色彩课理论:色彩的形成相环、三原色、间色意义作用,色彩的调和对比,空间实体搭配的知识。主要是对色相环冷暖练习、色彩的调和、色彩的情感、作色技巧练习等。

烹饪色彩搭配技艺课:色彩在烹饪中的作用,烹饪原料色彩搭配及对饮食者的心理、生理的作用和变化等。原料在烹饪中的运用及通过烹、炸、煎、煮等工艺前后颜色的变化,烹饪技艺中的色彩调配与应用的规律和方法等。课堂练习:各种冷暖色的烹饪原料搭配练习,如大红椒、番茄、红枣等暖色原料与青蒜、西芹、黄瓜等冷色原料的比调练习。原料烹制的色彩变化对比练习,如大虾、生蟹烹前是灰色,烹后变成金红色。烹饪冷暖色调料应用,如番茄酱、辣椒红油等,冷色调料的应用,如葱、蒜、青椒的应用及无色汤料的练习。

烹饪冷拼造型技法课理论:冷拼造型图案规律,动植物、风景动态变化表现手法。冷拼图案的特性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单一拼盘、花色拼盘是原料搭配的表现形式,如瓜果、菜叶、鱼虾、禽蛋等原料在冷、热菜肴设计中的重复排列及围边、围花的应用。课堂练习时,先从临摹再到设计的纸上练习,继而进行原料的拼摆练习,多以蔬菜、水果拼盘等实物练习。而其中的字体设计主要讲述美术字在烹饪中的作用,练习时主要应用在中餐热菜、冷拼、糕点中,如福、禄、寿喜庆吉祥等字样。

菜点造型设计课讲述了烹饪造型的美学原理、艺术表现的具体手法,在烹饪工艺中的应用,冷菜拼盘的形式,花卉、动物、风景的造型,瓜果等原料雕镂技巧和造型的综合应用等。课堂练习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加以瓜果、蔬菜雕刻的实物训练,特别是一些传统喜庆菜肴和拼盘,如花开富贵、福寿延年、荷塘秋色等作品。

三、专业课程教学方面

《烹饪美术》是一门艺术美学、烹饪原料学、烹饪工艺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其教学过程就是专业知识理实一体相结合的过程,有别于其他美术教学,强调实用性、示范性、技能性,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美食文化艺术的熏陶。通过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生动灵活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热情。烹饪专业学生大多没有美术基础、缺乏学习美术课的兴趣,因此,对学生应因材施教、由浅入深、耐心细致地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实践能力。

中职烹饪专业论文篇(8)

天津餐饮业不断发展,餐饮业仅大型饭店、酒庐、酒家就已近万家。随着餐饮业格局的变化,大的饭店和酒家还要增加,特别是五星级的饭店、宾馆还要不断扩大。为此,需要确立一个科学的培养目标和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办学思路,探索出一套高职烹饪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要从两个教学模式设定上突出专业特色。

一、两个教学模式设定的原则与方法

为了适应市场对烹饪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必须以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为主线,科学设定教学内容。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方向。两个平台建设一定要以专业技能的提升来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搞好两个平台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好,有发展潜力,学生就业率高。(2)能满足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并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3)必须制定与专业相匹配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材与之相配套。(4)优化办学条件,教学设施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基于这些原则,笔者认为高职烹饪专业必须设定两个教学总模块,并在模块中突出精品课程,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

(一)理论教学的模块设定

理论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应当是“一高”: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即人格健康,会做人;“二专”:有本专业的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有本专业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即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达到高等教育的水准,能够适应就业和做事的需要。笔者认为,理论教学模块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文化基础课模块。包括大学语文、职业道德、大学烹饪英语、烹饪化学、微生物学、餐饮企业管理、烹饪计算机理论等等。

2.专业基础课模块。包括中国烹饪工艺学、中国烹饪原料学、中国烹饪史、食品制作标准化、时尚菜肴设计学、烹饪美学、餐饮成本核算、中国烹饪研究,等等。

(二)实践教学模块的设定

实践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立足于高(烹饪技能高)精(精品、名菜)尖(独树一帜),有特色,具备高职职业烹饪大师的技能水准,不论学生学习哪个菜系,一定掌握那个菜系的精华,同时在精华的基础上有创新,从而使技能水准有很高的“含金量”,与“大师”的“称号”名符其实。我认为,实践教学模块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实训实践课模块。包括中国菜肴制作技术(热菜烹调,冷菜制作拼摆技术,中国名菜制作技术)、中国面点制作技术(中国名点制作技术)、食品雕刻技术、中国宴会设计,等等。

2.技能操作模块。包括整桌菜肴设计,定岗操作(经理,墩,灶,冷荤,服务,面点,食雕),等等。

3.专业技能的考核方法。包括实际操作过程方法。其考核程序是:A.考刀工技术(墩):(1)切五丝。(2)整鸡脱骨。B.考菜肴制作:(1)根据教师要求(标准)开出一桌菜单,从中规定三道菜,学生自选一道菜。(2)配菜、刀、烹、调自己完成。C.考面点制作:(1)抻面。(2)选一种方法,做一道面点(自选)。D.冷拼、食雕。

4.撰写毕业论文

由老师组织命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选题。内容要新颖独到,对烹调技术及菜肴设计要有创新。为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成烹饪实践教学的内容,烹饪专业实训基地应建立:(1)营养实验室,(2)标本室,(3)计算机烹调模拟操作室,(4)菜肴立体分解实物陈列室。设定(1)成品菜标准,(2)原料标本图解,(3)烹调操作标准图解,让学生清楚整个教学体系的内容,从而使烹饪专业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与风格。

二、烹饪专业双平台教学体系构建的要求

教学体系的确定是基础,烹饪专业双平台建设要遵循以下要求:

1.文化课必须强调抓基础,突出重点,掌握适度,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本系内,学生可自由选择教师,听每门课,不管学生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只要通过院方对他的考核,学生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学分。一个烹饪专业的毕业生,一要懂烹饪理论,二要掌握烹饪技能。所以,必须对理论教学进行改革。其方法是: 转贴于

(1)将本系所有能胜任烹饪理论课的教师基本情况,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对每位教师有一个了解,再让每位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命题,做一次授课。例如,菜肴烹调,“火候”、“浆糊芡”等的掌握。最后学生根据自己对每位老师授课的满意度,自由选择教师。这样,学生认可,学习才能认真,来校学习才满意。这种双向选择的方法,可以强化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学生学有兴趣,教学质量才能提高,这是突出“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很好方式。

(2)根据学生对烹饪理论、技术掌握的不同和学生对烹调理论技术操作内容的个人偏爱,给予学生适当自由的选择空间。这样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天赋与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将来无论做高级烹饪师或高级面点师,都会做的最好,干的最佳。

2.实践课的教学改革,必须强化学生的手工操作能力,掌握烹饪专业技能。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师上课,也可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课的方法和学习方法。如:安排学生在大饭店,跟名师学徒,由于学习场地先进,学习环境直观,学习方法灵活,学生可以边学边干,这样与师傅的配合就很默契,手法也协调,这种教学效果,显然是通过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

中职烹饪专业论文篇(9)

关键词 烹饪文化 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措施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烹饪作为一门技术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文化艺术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也烹饪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提高烹饪教育的教学水平、改革烹饪教学方式、在传播烹饪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手段上进行突破 ,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是摆在烹饪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一、中国烹饪文化内涵

中国烹饪文化已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由历代宫廷菜、官府菜及各地方菜系所组成,主体是各地方菜系,回溯中国烹饪的历史长河堪称世界一流,中国烹饪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影响着世界烹饪文化的发展。

烹饪是人类在烹调与饮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烹调技术、烹调生产活动、烹调生产出的各类食品、饮食消费活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众多精神产品。中国烹饪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东方魅力,主要表现为以味的享受为核心、以饮食养生为目的的和谐与统一。

中国的烹饪艺术是在烹饪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丰富起来的,其具有实用目的和审美价值紧密相联的特点。中国的烹饪艺术虽然受到烹饪技术和烹饪原料以及食品实用功能等因素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与其它艺术种类相比较,其却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它融合了绘画、装饰、雕塑以及园林等艺术形式,而且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通过肴馔本身的色、形、香、味、滋与筵席组合来窥其一斑。

讨论了中国烹饪艺术的实际文化内涵后,联系到中国烹饪文化的研究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澄清许多模糊的认识,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在高等烹饪职业教育和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其目标定位,在培养方案、培养途径、教学计划、师资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作进一步改革,以利于高等职业烹饪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烹饪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

在最近颁布的《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基于纲要的改革目标,烹饪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烹饪技能的人员,即中级烹调师、面点师等。

对其知识、技能、能力的具体要求是: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掌握烹饪专业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职业技能。

3.要具有继续学习深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

4.在学习中逐步形成创新创造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立业创业的能力。

5.身心健康,具备基本的欣赏美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三、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具体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养

专业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烹饪教学改革的前提,要培养合格的职业烹饪人才,必须造就一支思想先进,既擅长实践操作,又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复合型烹饪师资队伍。并且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烹饪专业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般教师应有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外,还应具有烹饪行业所必需的职业道德,这就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烹饪工作者应具备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平处事、服务大众以及奉献社会的崇高的厨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发挥好的导向作用,引导、启发和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当代合格的职业教育“三创”新人。

2.专业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思想观念是教育教学行为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当前情况下,某些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要使教师教育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而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释放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为重心,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和谐健康的发展。作为烹饪专业的教师更应打破传统的师带徒的旧式教育方式,不断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

中职烹饪专业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93-02

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2005年申报并获批的,2009年开始招生,发展至今有5年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年轻的专业。专业下设4个方向,烹饪营养、餐饮管理、西餐面点及师范教育。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作为新开专业,专业的发展受老牌烹饪高校的指导与帮助,同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我们立足安徽,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全国,培养知识结构优、实践能力强、敬业精神强、创新创业意识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总结这几年专业的办学经验、成果与教训,立足专业长远发展之考量,我们仍需为烹饪高等教育发展提建议,谋划策,为专业发展尽自己绵薄之力。

一、重视烹饪高等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

烹饪高等教育发展之初提出的培养能够从事大中型烹饪企业的烹饪工艺组织工作,能够从事科研,能够从事教学工作的“三合一”式人才培养目标,现今看来科研能力培养这方面最薄弱。用季鸿昆先生当初的分析,从事烹饪方向的科学研究需要教师、学生具有广博的生理、化学、生物、物理以及一系列技术科学知识。烹饪高等教育发展之初,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学生文化基础的薄弱等因素,并没有重视烹饪专业的科研发展,直至近些年,烹饪专业的科研活动才初露头角。维持烹饪专业长期而稳定的科研活动发展,需要从多方努力,下面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提几点建议。

1.基础课程设置应符合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烹饪隶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以高等教育形式发展烹饪教育,是烹饪中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因经验缺乏,烹饪专业在基础理论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以普通高等教育思路为指南,专业教育方面则沿用烹饪中等教育的教学计划加以扩展或是加深。基础理论课设置方面主要以自然科学为参考,开设生物化学、大学物理、基础化学、大学数学等基础课程。这些自然科学的烹饪基础课程在它们原来的领域里并不深奥,但把这些课程与烹饪结合却是比较困难的。烹饪高等教育过程中曾以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提升关系不大,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等理由而大批砍掉这些基础课程,直到近些年,烹饪高等教育往科学化、高学历化发展口号的提出,这些基础课程才慢慢有选择性地被恢复。

2.教材选用应符合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烹饪高等教育经过31年的发展,不论是生源素质还是教育者的专业、文化素养较之初有了很大的成长,我们不仅要培养高素养的技术能手,更需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高素质职业能手,这是新时期我国烹饪事业往高新科技之路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专业教材的选择上更需用心。烹饪专业现用教材较混乱,不少专业基础课教材是在中高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如烹饪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烹饪化学》即由原来高职《烹饪化学》改编而来,教材内容上存在很多错误;有些专业方向课程的教材甚至是直接沿用高职教材,如《营养配膳与设计》、《现代厨房管理》等。我们需要高质量的符合普通高等教育需要的专业教材,因此,我们需要将人才拧成一股绳,重新探讨烹饪高等教育的教材的修订,走出发展的一步。

3.毕业考核方式符合普通高等教育规律。烹饪专业学生取得高等教育毕业和学位证书至今无统一标准。有些高校采用毕业考的方式考核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情况,在修完四年本科所需要的学分基础上,毕业考试合格者即可获得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现如今,烹饪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统招生)时代,采取毕业考的方式已然不再符合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毕业的要求,因此近些年有些学校采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比如安徽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经过两年的试行与验证,表明烹饪专业学生做毕业论文是可行的,可选课题较丰富,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师资、科研基金方面的不足,实验设备不齐,等等,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烹饪专业学生做毕业论文将更加得心应手,毕业生的质量也将大大提高,烹饪高等教育真正实现培养“三合一”人才的培养目标。

4.实验室建设应跟上发展步伐。烹饪高等教育发展至今,从生源素质到师资力量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师资方面,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烹饪与营养教育教研室有教工8人,具士学历1人,硕士学历5人。师资力量相对较厚实,可相应的实验室建设却跟不上发展步伐,存在较多问题,不能满足正常或是较高水平的研究需要,学生做毕业论文、老师做科研大多靠外借,严重制约科研活动的进行与发展。

二、重视烹饪高等教育的职业属性

烹饪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直接服务于这个行业,因此其职业属性是非常明确的,但这点往往容易被忽视。以安徽科技学院的为例,提几点意见与建议。

1.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的协调统一。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从课程教学大纲分析,可明显发现理论课程开设偏多。以专业方向课西餐制作课程为例,总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为30实验课学时为6,这种理实学时搭配明显重理论课教育;对于学生需重点掌握的一些专业基本功,如刀、勺、翻锅、面团调制等实训课程在学时数安排上虽不少,但大多集中在学期末的最后两个星期集中上课与理论课联系不够紧密,且因实验室硬件条件的限制多进行小组练习无法做到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这种偏“文”式人才培养在学生就业实习时很容易暴露弊端,当实习单位没有那么多管理或是行政岗位职缺时,大部分学生是被安排进一线岗位的,学生心理上容易有较大的落差,职业认同感急剧下降,不愿意实习或是频换单位实习的现象较常发生。因此在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与校对时,我们要充分结合这些已显示出的问题,因地、因时制宜,做到理实协调的统一。

2.继续推进与深化产学研合作。安徽科技学院作为安徽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其产学研合作办学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与优势力量,以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为例,专业与企业联合办学,办企业冠名班,“订单式”培养人才,企业注入资金,借助学校的专业师资,帮助解决企业问题,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企业也经常性派领导、专业技术人才进学校课堂,帮助深化人才培养。这种以社会企业或是单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到了专业的职业属性,安徽科技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研室,在产学研合作办学中获得了不少成果,发表专业相关学术论文数十篇,帮助解决企业不少疑难问题,获批国家专利7项,指导学生申报部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课题几十项。我们现在或将来需要做的是:继续推进并深化产学研合作,力争创建产学研合作联盟或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推进专业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

3.学生企事业单位实习效果评价由结论式向过程式转移。安排学生进企业或是单位进行实习其目的之一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时间安排上,以安徽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为例,学生进企事业单位实习的时间为一年。作为校内人才培养方,我们的学生进了企业,对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等方方面面的监管不能完全放手,认为学生进了企业一切都由企业接受管理。我们教师作为学生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应确确实实为学生校外实习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重在过程指导,如:以周为基本单位,收集学生周实习报告,重点关注学生实习心理变化,实习中所遇各种问题,在能力范围内及时与企业沟通,保证学生实习工作的顺畅;以月为单位,指导教师进企业与学生面对面做阶段性工作汇报,针对普遍或是突出问题进行心理或是技术指导,并指导与帮助学生做好实习资料的整理工作,重在过程指导,切实帮助提高学生们的职业能力。

三、与时俱进,革新教育教学方式

烹饪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区别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或是教师课堂示范演练学生模仿的教育教学方式,我们要做的是在学生有限的4年本科学习教育生涯中,帮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解决及实际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这就是现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所大力倡导的能力本位教育。它是一种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对我们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及更高的要求。以往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传授课本知识,这种“填鸭式”、被动式教学法已然不再适应或是满足能力本位教育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我们的教育观、教学法应与时俱进,哪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培养人才,达到或是超出预期目标,我们就该勇敢地革新,而不是坐在传统的板凳上观望别人探索。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与教研能力及水平,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这些方向着手进行教法改革,相信我们定能培养出优质合格的人才。

中职烹饪专业论文篇(11)

中国烹饪文化已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由历代宫廷菜、官府菜及各地方菜系所组成,主体是各地方菜系,回溯中国烹饪的历史长河堪称世界一流,中国烹饪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影响着世界烹饪文化的发展。

烹饪是人类在烹调与饮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烹调技术、烹调生产活动、烹调生产出的各类食品、饮食消费活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众多精神产品。中国烹饪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东方魅力,主要表现为以味的享受为核心、以饮食养生为目的的和谐与统一。

中国的烹饪艺术是烹饪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丰富起来的,其具有实用目的和审美价值紧密相连的特点。中国的烹饪艺术虽然受到烹饪技术和烹饪原料以及食品食用功能等因素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与其它艺术种类相比较却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它融合了绘画、装饰、雕塑以及园林等艺术形式,而且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通过肴馔本身的色、形、香、味、滋与筵席组合来窥其一斑。

讨论了中国烹饪艺术的实际文化内涵后,联系到中国烹饪文化的研究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澄清许多模糊的认识,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在高等烹饪职业教育和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其目标定位,在培养方案、培养途径、教学计划、师资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作进一步改革,以利于高等职业烹饪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烹饪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

在最近颁布的《规划纲要》中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基于纲要的改革目标,烹饪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烹饪技能的人员,即中级烹调师、面点师等,对其知识、技能、能力的具体要求是:①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②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掌握烹饪专业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职业技能;③要具有继续学习深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④在学习中逐步形成创新创造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立业创业的能力;⑤身心健康,具备基本的欣赏美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三、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具体对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养。专业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烹饪教学改革的前提,要培养合格的职业烹饪人才,必须造就一支思想先进,既擅长实践操作,又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复合型烹饪师资队伍,并且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烹饪专业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般教师应有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外,还应具有烹饪行业所必需的职业道德,这就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烹饪工作者应具备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平处事、服务大众以及奉献社会的崇高的厨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发挥好的导向作用,引导、启发和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当代合格的职业教育“三创”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