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8-30 21:09:25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5-0088-03

0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中职学校相继开设了组网技术的相关课程,在该课程中需要进行许多的组网实验。然而,绝大部分中职学校还没有配置相应的网络实验环境,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频繁地做组网实验很容易损坏设备,而且维护更新的成本也较为昂贵,一般中等职业学校无法承受。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实验环境?网络互连配置仿真培训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有了实验仿真培训系统,能为教师在网路互连配置培训中,提供一个有效的辅助手段。同时,通过模拟实验,也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国内外也有一些网络实验模拟器,如Network Visualizer、Virtual Lab、Networking Academy E-Lab、Boson Netsim等。这些模拟器能模拟实际网络的组建,能对网络设备进行模拟配置,还能模拟运行、测试以及对仿真结果的分析。

现有的网络实验模拟软件在中职网络互连配置培训中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和不足,这些软件一般都能够模拟出真实的网络搭建环境,但不能分辨和提示哪里出错,对于中职学生,往往无法找出配置错误的所在,而影响整个网络实验的进行。为此,笔者专门设计开发了网络互连配置仿真培训系统,该系统能根据组网配置实验教学的需要设置了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实验。能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组网配置操作,一步一步给予正确的操作引导和出错提示,使学生能顺利地成功完成相关组网配置实验,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组网实验培训和广大学生的自学,本文将对该网络互连配置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采用的技术进行详细讨论。

1网络互连配置仿真培训系统的总体设计

网络互连配置仿真培训系统针对交换机、路由器中需要配置的主要功能和使用的主要网络协议,对交换机、路由器的各项具体配置进行模拟仿真。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系统总体设计时,将全系统划分为七个主要模块,各模块的设计目标与功能分配如下所示:

模块1:配置跨交换机VLAN,模拟网络设备对该功能的操作并记录到数据库;

模块2:配置SVI实现VLAN间路由,模拟网络设备对该功能的操作并记录到数据库;

模块3:配置端口聚合,模拟网络设备对该功能的操作,提供冗余备份链路,并记录到数据库;

模块4:配置端口安全,模拟网络设备对该功能的操作并记录到数据库;

模块5:配置静态路由,模拟网络设备对该功能的操作并记录到数据库;

模块6:配置RIP路由协议,模拟网络设备对该功能的操作并记录到数据库;

模块7:配置标准IPACL,模拟网络设备对该功能的操作并记录到数据库。

2网络互连配置仿真培训系统的模块设计与实现

在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实现时,将以上每种配置实验都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处理,各个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实现中采用的主要技术分述如下:

2.1实验一模块(配置跨交换机的VLAN)

本实验通过配置仿真,使得同一VLAN里的计算机之间能跨交换机进行相互通信,而在不同VLAN里的计算机之间不能进行相互通信。

实现原理:VLAN是一种用于隔离广播域的技术,配置了VLAN的交换机内,相同VLAN的主机之间可以直接访问,同时对于不同的VLAN的主机进行隔离,VLAN配置时,要遵循IEEE802.1q协议标准,在利用配置了VLAN的交换机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在交换机主干接口发送的数据帧内添加4个字节的802.1q标签信息,用于标识该数据帧属于那个VLAN,以便于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帧后进行准确的过滤和对送达的目的VLAN端口判断。

实验一拓扑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对该模块进行VC++实现时,系统预先设置一个网络设备配置数据库,里面存储为使实验成功需要配置的所有可能的正确配置数据。系统开始时显示实验一拓扑图,然后显示各个需要进行配置的网络设备标签,等待学生输入。当学生输入本实验中的配置语句后,系统首先对该语句进行语法检查,若有语法错误,则进行提示修改重输入;系统而后对该语句进行语法分析,分离出相关的各关键字和配置参数,将其和网络设备配置数据库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正确配置数据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进行下一条语句的处理,若匹配失败,则报警提示修改。当全部语句完成后,还要检查各语句是否符合正确的顺序关系,条件满足关系,以及是否是允许的语句交换关系,如果一切检查都符合要求,则提示该设备配置成功。然后进行另一设备的配置,过程仿此。当各个需要配置的网络设备皆配置完成后,还要检查各网络设备配置参数的相容性,若都能检查通过,则本次配置实验成功。

2.2实验二模块(配置SVI实现VLAN间路由)

为减小广播对网络的影响,网络管理员在公司内部网络中进行VLAN的划分后,会发现不同VLAN之间无法相互访问。此时需要进行SVI配置,以实现VLAN间路由。

实现原理:VLAN间的主机通信为不同网段的通信,需要通过三层交换设备对数据进行路由转发才可以实现,通过在三层交换机上为各VLAN配置SVI接口,利用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可以实现VLAN间的路由。

实验二拓扑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对该模块进行VC++设计实现时,模块的设计思想与实现中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类似实验一模块中叙述的方法,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以下同此。

2.3实验三模块(配置端口聚合、提供冗余备份)

本实验增加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

实现原理:端口聚合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链接起来,将多条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增大链路带宽,解决交换网络中因带宽引起的网络瓶颈问题,多条物理链路之间能够相互冗余备份,其中任意一条链路断开,不会影响其他链路的正常转发数据,端口聚合需要遵循IEEE802.3ad协议标准。

实验三拓扑结构设计如图3所示:

2.4实验四模块(配置端口安全)

对于网络中出现的这种问题,需要防止用户接入非法或未授权的设备,并且限制用户将多个网络设备接入到交换机的端口,本实验完成交换机的端口安全配置,可以满足这个要求,提高接入层网络的安全性。

实现原理:交换机的端口安全特性可以只允许特定的MAC地址的设备接入到网络中,从而防止用户将非法或未授权的设备接入网络,并且可以限制端口接入的设备数量,防止用户过多的设备接入到网络。

实验四拓扑结构设计如图4所示:

2.5实验五模块(配置静态路由)

本实验配置路由器中的静态路由,以实现网络的互连互通,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实现原理:路由器属于网络层设备,能够根据IP包头的信息,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将数据包转发出去,实现不同网段的主机之间的互相访问,路由器是根据路由表进行选择和转发的,而路由表就由一条条的路由信息组成,路由表的产生方式一般有三种:直连路由;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学习产生的路由。本实验练习第一、第二种路由产生方式。

实验五拓扑结构设计如图5所示。

2.6实验六模块(配置RIP路由协议)

本实验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即练习上一节所说的第三种路由产生方式,以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实现原理:RIP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遍的IGP,适用于小型网络,是典型的距离矢量协议。RIP协议中将跳数作为衡量路径开销,RIP协议里规定最大的跳数是15,RIP协议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RIPv1属于有类路由协议,不支持VLSM(变成子网掩码),以广播的形式更新,更新周期为30秒,RIPv2属于无类路由协议,支持VLSM(变长子网掩码),RIPv2是以组播的形式更新。

实验六拓扑结构设计如图6所示:

2.7实验七模块(配置标准IPACL)

本实验可以根据配置的规则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过滤。

实现原理:标准IPACL可以对数据包的源IP地址进行检查,当应用了ACL的接口接收或发送数据包时,将根据接口配置的ACL规则对数据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允许通过或拒绝通过,从而达到访问控制的目的,提高网络安全性。

实验七拓扑结构设计如图7所示:

3结语

网络设备互联配置仿真培训系统除可完成上述七实验以外,还可以进行网络设备互联实验的测试。学生可以通过该模拟软件实验过渡到实物设备的实验,从而大大提高实验效率。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在网络仿真软件提供的模拟环境下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中最为实用的组网配置技术,同时通过网络设备互连配置仿真培训系统的熟练使用,也可以实现对网络原理和网络协议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张卫东,周敏.网络互连设备远程实验平台设计[M].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30).

[2] 臧大进,严宏凤.Cisco路由器的几种常规配置[J].计算机时代,2001,(5).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Packet Tracer;模拟;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

实验教学是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前提,实验内容的合理设置是保证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1]。近年来,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不少高职院校投入资金,购置路由器、交换机等高端网络设备,建设了网络实训室,使学生得以有机会接触物理设备,进行实际操作,从而为培养合格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但硬件条件的改善并不意味着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方面,主要表现在:

(1)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技术更新较快、和厂商联系紧密、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等特性,目前社会有着相对完善的以生产厂商为主导的认证培训资源,但这些还没能和高职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高职网络技术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实验课程的问题等,还没有彻底扭转。目前配套的实验教材非常匮乏,没有形成完整的实验体系。

(2) 不少院校虽然建设了网络实训室,但投入的经费毕竟有限,且不可能持续的投入,网络设备数量上欠缺和种类上不可能完整,且某些网络环境具有不可模拟性,导致利用其进行实验教学的效果有限且升级困难。实验过程中对设备的操作频繁,由误操作导致的设备损耗等问题也会严重地影响实训室的正常运转。

(3) 实际网络设备在使用上的单用户性,导致实训室适合于小班化教学,和目前日常的教学组织形式相矛盾,这使得实训室使用频率高,但实验的教学效率极低,虽然可以通过改变教学组织形式或引入实验管理机制,如“一键清”功能等,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 从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确的理论指导正确的实践,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而从理论的掌握到实践活动的开展,中间需要一个过渡,即学生在进入网络实训室进行实验活动之前,需要作一定的准备,对相应的理论知识要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对实验设备的特征、性质、配置、操作等要有一个总体的掌握,如果没有这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事先准备工作,学生进入实训室时,往往表现得无从下手和无所适从,冒然动手,必然带来误操作的增多,甚至完全错误的操作。

为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在计算机网络技能培训领域,普遍采用了引入网络模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的方法,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足于开发出能逼真模拟真实环境的软件。引入模拟软件,可以弥补网络技术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许多不足,如在无法接触实际的物理设备的情况下,仍能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软件能模拟出尽可能齐全的网络设备和实验环境,而这在真实环境下由于受资金和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做到;而且模拟设备不存在损坏问题,能反复进行操作,有效地解决了设备损耗问题;在学生进入实训室操作实际的物理设备之前,可以对模拟设备进行操作和进行实验,这样就很自然地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

所以,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在购置一定的实际网络设备,建立专用实训室的同时,辅以网络模拟软件构建网络实训平台,充分利用模拟软件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设备替代和教学辅助作用,虚实结合,构建科学完整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和实训体系。目前,此类网络模拟软件有很多,如NS-2、OPNET Modeler、Matlab、Packet Tracer、Boson Netsim、RouterSim、Sybex Virtual Lab、Flash Lab、CIM、RouteSim、Dynamips GUI等,这些软件大部分以思科网络实验环境和设备为标准。经过实践和比较,笔者认为Packet Tracer是其中一种功能较为完善的模拟软件,非常适合于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本文以利用Packet Tracer 4.11软件完成两个广域网实验为例,来体验在网络实验教学中引入模拟软件的优越性。

2packet tracer简介

Packet Tracer是思科公司为网络学员认证学习而开发的一套用来设计、配置和排除故障的网络模拟系统,目前最新版本为5.0。同其他的网络模拟软件相比,该软件:

(1) 支持多协议模型:支持常用协议HTTP、DNS、TFTP、Telnet、TCP、UDP、Single Area OSPF、DTP、VTP和STP,同时支持IP、Ethernet、ARP、wireless、CDP、Frame Relay、PPP、HDLC、inter-VLAN routing和ICMP等协议模型。

(2) 支持大量的设备仿真模型: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网络设备、服务器、各种连接电缆、终端等,还能仿真各种模块,这在实际实验设备中是无法配置齐全的。对设备均提供图型化和终端两种配置方法,各设备模型均有可视化的外观仿真。

(3) 支持逻辑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设计模式:逻辑空间模式用于进行逻辑拓扑结构的实现;物理空间模式支持构建城市、楼宇、办公室、配线间等虚拟设置。

(4) 可视化的数据报表示工具:配置有一个全局网络控测器,可以显示仿真数据报的传送路线。

(5) 数据报传输采用实时模式和仿真模式,实时模式与实际传输过程一样,仿真模式通过可视化模式显示数据报的传输过程,使用户能对抽象的数据的传送具体化。

以上这些特点保证了利用Packet Tracer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网络组建、设备配置、协议测试等网络技术实验[2]。

3在packet tracer中实现的广域网实验

3.1实例1――点到点帧中继实验

实验连接图形见图1。

实验内容和要求:利用一个云图连接两个路由器(Router0和Router1),实现帧中继连接,两路由器间能互相访问。

具体配置过程:

(1) 在packet tracer 4.11中,拖入两个2620XM路由器和一个Cloud-PT云图,分别点击两个路由器,为它们各增加一个WIC-2T模块,然后使用Serial DTE连接线按图1所示把设备连接起来。注意连接线的方向,其中一根线的同步时钟(rate)在云图端,则另一根线的同步时钟使之在路由器端。

(2) 对路由器Router0的配置如下:

Router>en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name Router0

Router0(config)#int s0/1

Router0(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0.209 255.255.255.252

Router0(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Router0(config-if)#frame-relay map ip 192.168.10.210 56 broadcast cisco

Router0(config-if)# clock rate 56000

Router0(config-if)#exit

Router0(config)#router rip

Router0(config-router)#version 2

Router0(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0

Router0(config-router)#end

(3) 对路由器Router1的配置如下:

Router>en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name Router1

Router1(config)#int s0/0

Route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0.210 255.255.255.

252

Router1(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Router1(config-if)#frame-relay map ip 192.168.10.209 99 broadcast cisco

Router1(config-if)#exit

Router1(config)#router rip

Router1(config-router)#version 2

Route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0

Router1(config-router)#end

(4) 对云图的配置如下:

点击云图,选择进入配置(config)页面,在左边的设置项目栏中,分别点击INTERFACE下的Serial0和Serial1,设置Serial0的DLCI为56,Name为to-s0,点击Add按钮载入;设置Serial0的DLCI为99,Name为to-s1,点击Add按钮载入,如图2所示。然后点击项目栏中的Frame Relay项,设置为Serial0和Serial1互相连接,点击Add按钮载入,如图3所示。

(5) 实验测试,如图4所示,Router0和Router1已能互通。

上述实验中加入一个云图的目的,是使之更符合实际广域网的环境,这在实训室中是无法做到的,也就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2实例2――dsl modeml连接实验

实验连接图形,见图5。

实验内容和要求:利用一个DSL-Modem和一个云图,连接网络,模拟远程拨号通信,使两台远程主机能互相通信。

具体配置过程:

(1) 在packet tracer 4.11中,拖入一个DSL-Modem和一个云图,DSL-Modem-PT默认有两个接口(port0和port1),port0为RJ-11接口,port1为RJ-45接口,用phone连接线将两者连接,DSL-Modem端接port0,云图端接Modem4。再拖入一台2950T交换机和两台PC,连线如图5所示,云图和交换机间用copper cross-over线相连,云图端接eth6,交换机端接fa0/1。PC0和DSL-Modem-PT直接用copper straight-through相连,DSL-Modem-PT端接port1。

(2) 分别设置两台PC的IP地址如图5所示。

(3) 对云图作设置如下:

点击云图,选择进入配置(config)页面,在左边的设置项目栏中,点击INTERFACE下的Ethernet6,保证右边Provider Network选项为DSL,如图6所示。然后点击项目栏中的DSL项,设置为Modem4和Ethernet6互相连接,点击Add按钮载入,如图7所示。

(5) 实验测试,如图8所示,PC0和PC1已能互通。

为了简化问题,上述远程通信的两台PC的IP地址在同一个网段中,可以进一步修改实验,加入路由交换机制,使不在同一网段的主机也能相互通信,请读者自行实现。

通过上述两个实例,利用模拟网络实训平台进行案例教学,效果直观,学生印象深刻。用该平台做的路由交换实验,对于学生理解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DTE/DCE设备等概念都有很大帮助。

Packet Tracer软件还自带了许多任务和实例,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对知识进一步拓展。使用该平台,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思考、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案例,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和规律,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总结

将实际网络实训室和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平台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高职院校实践实训中资金和设备的短缺问题, 通过模拟平台使学生能得到充分的网络技术训练, 同时又能通过实际设备增加对网络的感性认识。由于PacketTracer4.11在设备选择方面的灵活性,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节约学校的设备投入,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任晓鹏,李伟华. 基于Packet Tracer构建虚拟网络实训平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44-46.

[2] 尧有平. 基于Packet Tracer 4.11构建仿真网络实训平台[J]. 福建电脑,2008,(5):143-144.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4-3314-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Network Training Teaching Based on 211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LI Xue-feng,YANG Jian-qiang

(School of Mat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nagfan 441053,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 the contect architecture and teaching method of network training are discussed under 211 personnel training mod? el. The experience is communicated and summarized in whole teaching tache of project programming,task setting,teacher inspecting, stu? dent communicating, group competiting and cooperating,based on project leading and task driving network training teahing.

Key words: 211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network training; project leading; task driving

针对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用型创新人才211培养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所重视。我院在2007年开始进行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方向的高年级学生设置了一个学期的专业实训,用以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针对新的教学要求,我们制定了实训方案,并提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实训教学方式,该文是对几年来网络实训教学的教学方案、实施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总结,同时也对进步提升实训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思考。

1网络实训内容体系的制定

根据学院211人才培养方案,网络实训为时一个学期,这对于我校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在兄弟院校也是没有先例的。如何确定网络实训的内容体系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根据网络行业的需求,我们确定了网络实训的目的是为了从网络设计与实现、网络服务的部署与管理、网络工程的实施与管理上,培训具有较高的网络理论知识,较强网络设计与管理能力、熟练掌握网络工程实际操作的复合型网络人才。并最终确定网络实训的内容由路由与交换实训、网络系统工程实训与网络服务与管理实训三部分组成。

路由与交换实训主要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的设计与实现的实际训练,着重锻炼学生熟练地掌握中、小型计算机网络的设计、部署与实施的能力,其中主要是基本的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与管理,VLAN的设置与管理、生成树协议的配置与管理、无线网络的设计与管理、NAT的配置与管理、路由协议RIP与OSPF的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的配置与管理等等,通过实训切实地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使学生能具备熟练设计、部署与实现中、小型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网络服务与管理实训主要针对基于操作系统之上的网络服务的规划、部署实现与管理的实际训练,着重锻炼学生在Windows Server环境下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网络服务的部署、实施与管理的能力,其中主要有DHCP服务、DNS服务、WINS服务、WWW与FTP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流媒体服务、PKI与CA服务、TLS/SSL服务、VPN服务、活动目录的创建与管理、组策略的应用等。通过这部分的实训,让学生能熟练的在Windows Server下进行网络服务的部署、实施与管理的能力。

网络系统工程实训主要针对智能楼宇建筑与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的实训,通过以真实的企业网络需求为背景,进行企业网络工程的应用分析、规划、设计、实现与测试,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网络工程的从需求分析、分析设计、预算与投标、工程实施与检测验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网络工程的设计、文档的建设、工程预算、工程实施、工程的检测与管理的能力。

2网络实训方式

一个学期的实训,在如此长时间里如何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学习,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问题?

根据网络工程的特点,我们确定了“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方式。此方式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驱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通过任务的实施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教学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更适合网络实训教学。

3“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

3.1“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一个具体的项目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完成项目要求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目标去实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引导学生探索并进行相应的评价[3][4]。

使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的特点决定的。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集专业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网络与服务设计能力、部署实现与管理能力。更重要的 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新技术不断涌现,且网络产品种类较多,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自主完成相应学习内容,从而在学习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处理项目的具体思路、自我提高的思想、合作学习的精神。

3.2“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设计

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中,实训指导书的设计与编写是做好实训工作的第一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实施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的,是建立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之上的,所以我们的实训指导书由三部分组成: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实训任务、拓展任务。

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部分的内容是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的,在进行实训任务之前,务必要求每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只有这样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训任务与拓展任务部分则是按照“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设计的。此时,项目与任务的设计是成功运用该方法的关键,它将决定教学是流于形式,还是真实有效的;决定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还被动的。因此在项目与任务的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项目背景的真实性。

对于每一个实训项目,必须给一个真实的项目产生的背景。项目背景的真实性,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有利于学生学习之后的成就感。

2)任务目的的明确性

项目中的任务的设计要求每一个任务的目的必须明确地进行说明。任务的顺序最好是我们解决相应问题一般流程的顺序。可以针对相应知识点的要求,特别设计一些相应的任务,通过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观察相应的结果,加深对网络工作机制的理解。

例如,在静态路由与默认路由的实训,用二个路由器连接的三个网络,在配置好接口的IP地址后,在每个网段的PC上设置好IP地址和默认网关后,让PC间互ping,让学生观察PC间的连通性,并加以思想,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其思考学习路由的工作机制。并进步提出如果要让三个网段都能互通,要如何配置?如此,步步为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学习。

3)项目的综合性。

在教学中所选择的项目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能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即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

例如,在NAT的实训中,设计了一个小型企业网设计的项目中,项目任务设计为:1)画出拓扑结构;2)规划VLAN;3)规划IP地址;4) VLAN间的互连;5) NAT与Internet的连接;6)企业内的PC访问Internet上服务器的数据包传输过程的观察。

这个项目就包括了以前已学过的知识,如VLAN,VLAN互连等,也隐含了新的知识,如NAT的使用,NAT数据包的变化过程等。学生完成这个项目的同时,也学会了知识的综合应用

总之,在设计项目时,要仔细推敲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较强的项目,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能力。

3.3指导教师的检查与督促

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及时督促与检查,也是保证实训按时按量完成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在同一个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完成情况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能很轻松的完成,但有的同学却感觉到困难。这要示教师在任务的设计要兼顾到大多数同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意每个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3.4学生阶段报告与经验交流

实训过程中,每周进行一次实训阶段报告,从这一周中抽出一些知识点作为报告内容,让学生上台来讲解,交流心得体会。在交流过程中,特别要求学生注重交流在实训过程中的出错的一些案例,是如何产生及解决的,通过总结交流经验教训,让学生整体进步提高。

3.5单兵训练、小组竞赛与团队合作

单兵训练,是指实训中的一般任务都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独立完成。让每位学生都要掌握整个知识体系的每一部分的内容。在做路由交换的实训中,单兵训练时,我们一般让学生使用模拟器来进行,这样操作会更加简便。

现实社会中,一个网络工程任务往往任务大、时间紧,所以团队合作的训练是必须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实训中分阶段地设置一些综合性的项目。这些综合性项目都要完成多台设备的配置与网络调试,并且要求必须在实际设备上来完成。综合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以完成时间的长短作为小组成绩的依据。每次小组比赛后,教师进行总结评分,并将此评分做为最终实训成绩计算的一部分。

这种综合项目要求小组同学必须进行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才可以取得好的成绩。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热情,加强学生间的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3.6“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式网络实训效果

通过二年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网络实训教学,实践表明此方法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条件、拓展空间。

4总结

在21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被充分地重视,实训力度加大。经过实践说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辅助以配套的实训指导书、教师监督激励、报告交流、小组竞赛与团队合作等机制,可以很好地解决实训中长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保持学习热情,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奇.项目驱动式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7(9).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4)

移动互联网就这样来了。当大家习惯于通过手机上淘宝、买机票、订餐厅,当大家埋怨座机基本不用、包月套餐分钟、短信基本用不完的时候,当民意测验让人们在出门忘记带钱包或者是忘记带手机中选择,而绝大多数选择是宁忘钱包不舍手机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头一族”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就真的到来了。在移动互联网开始广泛影响大众生活的同时,也正给各行各业带来深刻的变化。

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发行价每股68美元,开盘价92.7美元,较发行价大涨36.32%,最高融资额250亿美元,成中美历史上最大IPO。有现场投行人士表示,这是他见过的最特别的仪式,因为阿里巴巴把上市最重要的时刻献给了普通人。通常代表上市公司挂牌仪式亮相的往往会是创始人或大股东们。那这群普通人都有那些人呢?两名非典型性淘宝店主:前奥运跳水冠军劳丽诗、08年5.12大地震后回家创业的28岁的青川女孩王淑娟;两名典型性农民:中国农民网商王志强、美国农场主皮特・维尔布鲁格;快递员窦立国、90后的“云客服”―大学生黄碧姬、网店模特“淘女郎”何宁宁、用户代表乔丽。这8位人士,构成了一个典型词汇,在马云致股东的信中这个词汇出现了24次,那就是“生态系统”。阿里巴巴成功地成为中美历史上最大的IPO,但它终将有被超越的一天;而马云因为把公司挂牌的盛典呈现给生态系统的普通人而将被后人所记住。有美国媒体因此评论,阿里巴巴IPO卓越的表现,是广大投资人对阿里后面的生态系统的认可和价值预期。构建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基石正是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同样是个生态系统。正如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所表述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有助于其存活与进化。移动互联网不只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简单相加,而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共同进化。移动互联网秉承了互联网的开放与分享,拓展了移动通信的随时随地,造就着一个新的人类,成就着一个新的时代。

阿里巴巴2013年6月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2亿,每天超过1000万用户访问其网站,有1000万企业开通公司商铺,覆盖服装、家居、工业品等49个一级行业、1709个二级行业。2013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人数已有5亿。2014年7月FACEBOOK用户总数达到22亿,占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到2014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将达到3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40%;中国推荐的TD―SCDMA和TD―LTE分别成为国际移动通信第三代、第四代主流技术标准;宽带网络覆盖全国,已拥有互联网网民6.4亿、移动宽带用户5.3亿,手机用户近13亿;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突破3.95万亿人民币,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4家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达到1.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预计2020年,全球互连终端设备也就是M2M将产生500亿的连接。

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以移动互联网价值链为总线,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聚合、平台分发、终端与内容消费进行价值创造和逆向的价值分配。

在以话音和短信为信息传播载体的电信时代,电信运营商是信息交互的基础设施建设者和服务提供者;在以计算机网页浏览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微软的Windows为人们打开了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冲浪”一词贴切地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海洋的欣喜和憧憬,内容提供者应运而生;在以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多媒体电视、智能家居、物联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内容聚合与分发意味价值创造从原子走向了比特。

比特作为信息量纲后,以字节、千字节、兆、G、T、P、A为度量单位已经无法满足衡量信息的需求。70年代是兆的年代。IBM推出的两款大型机,内存正好一兆字节;1987年,OED的出版商开始将其内容数字化,估计规模在1G左右。1G字节也是整套人类基因组的规模。而1T通常是一家模拟信号电视台一天传送的信息量。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书相当于10T,2010年2月收录的网页相当于160T。在2010年一年,人们拍了五千亿张照片、You tube每天提供的视频数量超过十亿部。

信息量的猛增,正是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野蛮生长的结果和呈现。电信运营商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者与基础服务的提供者的角色依然存在,并且在网络建设和运营中不断运用新技术,高带宽、高速率、高可靠性的通信网络极大地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2G、3G、4G,这些本应该属于专业技术范畴的词汇,却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提供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口头禅,这里面,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们科普了一把。

随着生态系统的丰富,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也随之增加。电信运营商的基础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占比逐渐下降。于是,电信运营商沦为管道成为了一些人的担心。其实,电信运营商构建的就是管道,这一点不用忌讳也不能回避。只是在电信时代、信息时代,电信运营商所创造的价值在初级阶段生态系统总价值中的占比较高,话语权较大。价值决定存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信运营商们,已经走上了变革之旅,有的适应变化,有的拥抱变化,还有的引导变化。

在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里,电信运营商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用户接触点上,电信运营商有较大优势。计算机、手机和电视的三块屏里,电信运营商拥有两块屏,一块是手机的屏幕,计算机屏幕算半块,IPTV和OTT的技术不断成熟,因此,电视机里也算半块,加起来就占了三分之二。同时,电信运营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用户习惯的收费模式以及在集团客户市场建立起来的品牌影响力,已经具备O2O的初级条件。更为关键的是电信运营商拥有可以精准定位用户场景的大数据,可以转化众多的贴近用户的场景应用。而场景,作为移动互联网生态中的重要产物,也是政府、商业组织甚至个人所关注的重点。围绕餐饮娱乐、消费支付、兴趣学习、政务公开的场景应用,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人们移动终端的屏幕。全景式的场景应用将在不远的将来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运营商还可以在网络管理和优化、市场与精准营销、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运营管理、数据商业化等方面开展大数据挖掘。

在内容深入分析、用户策略制定等网络智能化,在云计算、大数据专业人才,在内容和版权等方面,电信运营商需要加快演进。但在现阶段,电信运营商最需要的却是自我变革的信心和勇气。历史无数次地证明,“重来都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够拯救自己。电信运营商需要正确认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自身的优劣势,准确定位,主动探索,切忌人云亦云、观望等待。

移动互联网价值链重构,应用和终端成为价值链核心,运营商对价值链的掌控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运营商面临网络资源使用不均衡、投资与收入增长不匹配诸多现实。从全球来看,运营商作出了三种战略选择:一是纯管道化。以和黄3等新兴运营商为代表,为Skype、facebook、twitter等应用提供定制终端;二是拒绝管道化。以KDDI、SKT等日韩运营商为代表,通过精细化运营,满足用户对丰富内容的个性化需求;第三种是智能管理化,主要以Vodafone等欧美运营商为代表,通过资源开放,以手机客户端等方式积极引进Google、Myspace、Youtube等互联网应用,提升用户粘性。

通信基础网络设施对于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而言,如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大地和海洋,生态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通信网络的管道功能具有自然属性。通信网络是移动互联网的载体,通信技术的发展,电信网与互联网已经完全融合,通信网络更加高效、更加可靠、更加安全。因此,通信网络应该是电信运营商安身立命之本,也可以成为安身立命之本,电信运营商有着丰富的网络资源、电信级的网络服务质量、完善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这是任何互联网运营商所不具备并且无法在短期内超越的。更何况,移动互联网生态里,提倡的是开放与合作,成员们应该从事自己所擅长的。

近期,有消息传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合资组建CDN(内容分发网络)公司,通过整合两家的网络资源,建立跨运营商平台的内容分发网络,缓解网络拥塞、提高互联网业务响应速度,从而响应用户的需求,应对互联网运营商的竞争。所以,“去电信化”更准确的理解是在扩大网络覆盖、提高网络质量的前提下,去掉不适应移动互联网生态的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保障。

基于以上的认识,电信运营商应该在思想观念上做“减法”,在商业模式和业务运营上做“加法”。那么,人才队伍建设就应该是叠加式的,即网络运营人才加互联网人才。

二、电信运营商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总体策略

方向正确速度才有意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信运营商向何处去,决定着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决定着人才的选、用、育、留,决定着人力资源的存量和增量的比例以及人力资源各个功能模块如何相互配合运作,具体就是“对齐战略、适配能力、完善体系、激发活力”。

“调结构、促活力、重培养”的人才队伍建设策略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现阶段的共识与选择。

1.调结构是目的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以及4G的到来,电信运营商要在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里谋求新发展、创造新价值,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对现有人才结构进行优化的愿望更加迫切。在这种形势下,电信运营商把人才队伍的结构调整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

运营商现行的生产组织、营销模式、用人机制,都是为适应电信业务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依照eTOM(即增强的电信运营图)的框架,设置有网络建设与运行维护、市场销售与客户服务、信息化支撑和职能管理等组织和相应的岗位,总体呈现出人员总量大、分工细、层级多、岗位职责相对固化的特征。网络建设人员侧重于网络规划和项目管理,运行维护人员熟悉网络资源和设备,市场线人员对用户需求和实体销售渠道有较深刻的了解,支撑人员对业务流程、信息化人员对海量数据分析也有相当的认识。

电信体制改革十多年来,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网络质量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电信资费不断下降;2014年10月,我国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达到93.5/百人,东部省已经达到111.5%。在取得以上成效的同时,电信运营商也积淀下了人数较为庞大的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队伍。劳产率总体水平较低,在不同运营商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校园促销、“扫楼”、地推等低成本劳动力扩张,进一步限制了劳产率和人工成本占收比的提升。受收入利润率和人工成本总量限制,员工薪酬增长低于GDP增长,员工薪酬待遇与职业发展的正向激励感受减弱,与互联网企业、虚拟运营商相比,电信运营商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减弱。近期新成立的铁塔公司,在电信行业内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说就是其薪酬标准参照中国移动的80%设定,虽然铁塔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网络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的建设与维护。

u 当前,电信运营商对四类专业人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是数据网运营与维护类,主要从事大数据、IP网、端到端的网络规划与优化;二是互联网与流量经营类,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网上商城、流量经营、新产品开发与孵化;三是信息化、行业应用支撑,主要针对内部业务和流程支撑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推广,集团客户行业应用方案制定和系统集成;第四类是价值管理,即围绕用户全生命周期提供针对性更强、用户接受度更高的产品和服务。

开展人才细分是保证人才战略取得成功的基础。人才细分是根据企业战略要求,从“供”(组织吸引、激励员工的措施)“需”(组织对员工的需求和期望)两个方面,确定实施人才战略分类的标准,制订人才管理策略。

通过人才细分,确定现有人才队伍专业水平、专业能力和效能,盘活现有人才,引进和储备新型人才,达到优化“存量”结构,确保“增量”质量的目的。

2.促活力是关键

移动互联网带来两个最本质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两个关键词――“零”和“无限”。零是指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成本,信息传递成本几乎可以看作是零。传递成本的降低,移动互联网让人与人的连接、人与物的连接、物与物的连接极大的普及,无限多的数据、信息涌现了出来,带来无限的可能性。K.K在《新经济新规则》中里指出,在网络经济中,往往实时的或接近实时的数据才是真实有意义的。

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极大弱化,让企业之外的群体(包括用户、利益相关方),越来越容易的与企业内部发生交互作用,最短距离连接可以让企业的所有活动更加贴近用户的体验,可以让企业的所有员工更加明确工作的目标,可以更加有效地衡量绩效。

因此,一方面,企业内部合作的组织活动开始以外部市场交易的形态存在;另一方面,员工的自我意识增强,团队协作更易产生,中间管理层的作用开始消融。适应移动互联网生态的组织管理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在运营商的变革中逐步产生并逐渐清晰。弱化管理即控制、计划的思想,鼓励协作与授权,推行去中心化管理、分布式管理,从而实现信息源与决策点之间的最短距离连接,已经外化为激发基层单元活力、员工承包制等举措。与之配套的四包一清单、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等措施也及时跟进。

现有的员工队伍,平均年龄处于成熟阶段、业务技能专一、对网络资源现状熟悉、设备维护经验丰富,但学习意愿不强,创新意愿较弱,对于这类人员,应该鼓励他们立足本岗位,着眼于降本增效,开展节能减排、能力挖潜,走专家型的职业发展通道。对于部分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员,应该激发、巩固其意愿,培养、发展其能力,建立机制和制度促成这部分人员的转化,由专家式人才转变为跨界式人才。

跨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常态。移动互联网时代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界限被打通了,这意味着组织要更贴近用户,不是从上往下,也不是平行关系,而是融为一体。这就要求互联网企业在组织架构上扁平化,时刻面对用户,时刻与用户沟通,产品经理人制度应运而生。产品经理负责从产品研发、推广到市场营销,贯穿价值链始终。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产品经理作为项目组核心,既可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又可以及时响应市场状况,大大提高了决策效率。有一种说法,互联网企业只有CEO、事业部总经理和产品经理三个层级。

用户思维、产品经理能力和不断追求极致的理念逐渐成为广大员工的共识。因此,电信运营商应该趁热打铁,对于新业态、新业务、新产品,建立新机制、打造新流程、培养新队伍。

开展内部创新可以起到较好的牵引作用。开展创新活动,可以让员工从完成本职工作聚焦到关注用户体验,从着眼于流程中的一个节点聚焦到价值链全环节,可以让员工从多年固有的专业经验聚焦到跨专业、跨行业的学习中去。开展创新活动,还提升给专业部门、员工另一个展现机会,另一个呈现平台。

开展内部创新必须面向用户、面向市场,要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改造、技术更新,不改善用户体验的不做,没有市场效益的不投。每一个项目的前评估后评价必须形成闭环,必须持续跟踪。

内部创新关键在创新氛围、创新文化的形成。在建立项目负责制的同时,要让项目经理能够调动资源,包括人、财、物以及一定授权下的决策权;在评价项目成效的同时,要有允许失败的容忍度;在鼓励创优争优的同时,还要让专家带学徒,打造梯队。

3.重培养是抓手

人才的培养要服务发展、以用为本。

目前,电信运营商开展的网格营销、基层承包、构建基层销售单元等举措,能否达到预期,关键还在于人岗是否匹配,取决于相应岗位上的人员履职能力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因此,着力发掘和培养相关人才成为激发基层单元活力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人才培养的三个“转变”是主要的抓手。

(1)由业务知识培训向岗位能力提升转变

企业内部培训的现状可以概括为“过犹不及”,突出表现为培训实施者和接受培训者双方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甚至对立。这种状况在基层单位、销售一线更加明显。一方面,大多数员工觉得培训内容以业务培训为主,侧重组织目标,关注个人发展不足;应急性培训过多,系统性不足;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认为新业务、新技术层出不穷,对员工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培训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过犹不及现象凸显出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偏离、技能培训与能力培养的脱节、现实问题与未来发展没有很好兼顾。由业务知识培训向岗位能力提升转变,建立岗位-能力-课程培训体系,才能实现人才和组织能力的主动成长。

(2)由员工培训向人才培养、人才开发转变

岗位-能力-课程培训体系的建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明确关键人才评价标准,系统化人才发展路径,持续完善培养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创新培训形式,把“有趣”、“有效”作为企业内部培训的唯一评价标准。

“有趣”是要在课程设计、培训形式上,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方式,贴近80、90后员工感知。打造企业内部知识市场,以知识管理为方法论,以学习社区和积分为载体,建立内部知识交易机制,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个人知识市场化,鼓励员工自主开设公开课、组建学习社群,通过知识“变现”,激发员工主动学习、乐于分享的兴趣,从而聚沙成塔,自发形成各种学习型团队。在内部知识市场中显现出来的个人和团队,说明其有较强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下一步可以引导其参与或引领业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社区、公开课里涌现出来的大V、大伽,已经用事实表明了他们是绝佳的内训师、称职的企业教练。

“有效”是要超越培训,夯实绩效支持,打造组织学习力。培训的目的是,衡量企业培训成效的标准必须是商业结果。内部培训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学以致用,是提供绩效支持,与界定业务收益、设计完整体验、推动学习转化和评估学习结果共计六个方面构建成转化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培训评估难、难评估的问题。

人才的培养和开发,首先应该是学习技能的培养。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信息的多样性和庞大的数量,已经从量变走向了质变。应用型的信息知识和技术将瞬间贬值。靠应用型的信息知识、技术不对称赚钱的一切商业模式将逐渐成为过去。产品功能竞争上升成为生态系统的竞争。微信电话本加速了易信3.0的推出,互联网高清电视让广电局频频下文,支付宝提升了全民存款收益……颠覆性的创新很可能来自于另一个行业甚至是从未存在的行业,“如果你不跨界,就会有人对你出轨”已经是最真实的写照。在这大时代里,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的基本能力。

(3)由员工技能培训向专业资格认证、岗位管理、职业发展转变

把员工培训的结果应用于任职资格、职位晋升,既能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巩固学习成果,促进员工把提升的能力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转化成对企业的贡献,实现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双提升。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1-20254-03

1 引言

在校园网中,经常要对校园网内部的主机、服务器进行有效的屏蔽,大多使用了网络地址变换(NAT)功能,在校园网之外,只能访问对外开放了端口的服务器,如web服务器等。而住在校外的师生如果想要能够访问校内的特定资源,为了共享这些私有数据,就需要将各个在远程(校园网之外)的师生与校园网之间联网,特别是做远程实验,把校内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室对外开放,形成共用型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由于信息点过于分散,同时还有移动用户的存在,不可能把每个用户都使用专线连接到校园网,或者通过PSTN使用拨号连接到实验室。当前,大多数个人用户都是使用ADSL等动态IP地址的方式上互联网。如何经济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又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目前,可以有很多方法来实现这种需求,其中比较经济和安全的方法就是建立网络实训室自己的VPN网络,使得在校外的师生同样能够像在校内一样使用计算机网络实训室这个私有资源。

2 VPN概述

VPN(虚拟专用网,他在建立联接的时候,要经历一个拨事情过程,所以有时也叫VPDN)指的是依靠ISP,以公用网络尤其是以Internet为基础通道,综合运用隧道技术、认证、加密、访问控制等多种网络协议和安全技术,实现企业总部、分支机构、合作伙伴及远程和移动办公人员之间互连互通和资源共享的数据通信网络的技术。在VPN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没有像传统专网那样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而是利用公用网的资源动态组成的,形成一条虚拟的端到端链路。所谓虚拟,是指用户不再需要拥有实际的长途数据线路,而是使用Internet公众数据网络的长途数据线路。所谓专用网络,是指用户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网络。因此,虽然VPN并不是真正的专用网络,但却能够实现专用网络的功能。

2.1 VPN的安全技术

目前,VPN主要采用四项技术来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这四项技术分别是: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

2.1.1 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是VPN的基本技术,类似于点对点连接技术。它是在公用网中建立一条数据通道(隧道),让数据包通过这条隧道传输。隧道是由隧道协议形成的,分为第二层、第三层隧道协议。第二层隧道协议是先把各种网络协议封装到PPP中,再把整个数据包装入隧道协议之中;这种双层封装方法形成的数据包靠第二层协议进行传输。第二层隧道协议常见的有L2F、 PPTP、L2TP等。第三层隧道协议是把各种网络协议直接装入隧道协议中。形成的数据包依靠第三层协议进行传输;第三层隧道协议常见的有IPSec等, IPSec是由一组RFC文档组成,它定义了一个系统来提供安全协议选择、安全算法,确定服务所使用密钥等服务,从而在网络层提供安全保障。

2.1.2 加解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数据通信中一项较成熟的技术。利用加密技术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是VPN安全技术的核心。为了适应VPN工作特点,目前VPN中均采用对称加密体制和公钥加密体制相结合的方法。

2.1.3 密钥管理技术

密钥管理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公用数据网上安全地传递密钥而不被窃取。现行密钥管理技术又分为SKIP与ISAK MP/OAKLEY两种。SKIP主要是利用Diffie-Hellman的演算法则,在网络上传输密钥;在ISAK MP中,双方都有两把密钥,分别用于公用、私用。

2.1.4 身份认证技术

最常用的是使用者名称与密码或卡片式认证等方式。

2.2 VPN技术的优势

与以往的封闭式的专线连接为主的网络相比,VPN具有以下优势。

2.2.1 实现网络安全

VPN技术利用可靠的认证加密技术,在内部网络之间建立隧道,能够保证通讯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保证信息不被泄露或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保证信息不被未授权的实体改变、删除和替代。

2.2.2简化网络设计

对于网络管理者来说,利用VPN技术可以极大地简化网络的设计、与外部通信所需的接口,同时也简化了与远程用户认证、授权和记账相关的设备和处理。

2.2.3 降低成本

主要包括降低移动用户通信成本、租用线路成本、设备成本等。

2.2.4 可扩充性和灵活性

VPN能够支持通过Intranet和Extranet的任何类型的数据流,方便增加新的节点,支持多种类型的传输媒介,可以满足同时传输语音、图像和数据等新应用对高质量传输以及带宽增加的需求。

3 常见的VPN解决方案

3.1 VPN的分类

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的VPN可以供企业/校园网选择:远程访问虚拟网、企业内部虚拟网和企业扩展虚拟网,这三种类型的VPN分别与传统的远程访问网络、企业内部的Intranet以及企业网和相关合作伙伴的企业网所构成的Extranet相对应。

3.1.1 Access VPN

Access VPN通过一个拥有与专用网络相同策略的共享基础设施,提供对企业内部网或外部网的远程访问。Access VPN能使用户随时、随地以其所需的方式访问企业资源。Access VPN包能够安全快速地连接移动用户、远程工作者或分支机构。Access VPN最适用于企业内部经常有流动人员远程办公的情况,或者商家需要提供B2C的安全访问服务。如图1所示,为Access VPN常见的的拓扑图。

3.1.2 Intranet VPN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6)

2014年,本人根据学校安排参加了部级骨干教师提高素质计划的培训,地点是在福建省师范大学,学期三个月,培训完成后,结合本次自己学习的体会,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有关教学改革的个人看法。

1、转换观念

传统教学均以学科为体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不完全适用于中等职业学生。回想培训期间,有幸邀请到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师资资源研究室主任邓泽民教授,他给我们上了一次课,收益颇多。

这次课是有关饭店旅游服务业中的一门课,讲如何冲调咖啡。以前的教材,系统的讲解咖啡是什么、原产地在哪、有哪些类型等,学生学完,到酒店实习,要求冲制摩卡咖啡,还是不会,其实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而目前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是:简单告知咖啡是一种饮品,具体讲经典单品咖啡、浓缩咖啡、花式咖啡、时尚咖啡等如何调制,这样学生真正掌握了冲调咖啡的技能;比照这种思路,映射到网络专业教学中,是一样的道理,以往我们过多的强调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基础知识等,而忽略了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以至于学生总感觉什么也没学到,而老师却感觉该讲的知识都讲了,学生到社会上,真的发现该学的没学到,所以中职学生目前应更多的强调如何去做,怎么做,而不是为什么这么做。

网络学生基本要求:组网,管理网络,维护网络,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每一协议,简单讲清它的原理、功能,更应该结合具体的网络设备讲清它们的实际场合,目标就是学生见到同类型的设备知道它是什么、用在什么场合、怎么用,比如要求连接两台计算机,学生知道如何连接、如何通信,或者网络出现故障,学生知道如何能检测到故障,能对常见的故障进行锁定,维护等。

2 、加大试验

本次培训我收获最大的就是系统完整的对华为网络设备进行了各种试验。在这里,首先强调一下老师的重要性,给我们培训的两位老师都是80后的,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他们都是华为资深网络培训师,每年要到北京参加华为设备的继续教育,在讲课过程中思路清晰,专业功底深,在这次做实验时,自己也对平时凌乱的知识点梳理整齐,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平时对于有些模糊的地方,在这次听课中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我校没有试验设备,所以自己比较重视实验,每一天老师都布置具体任务,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实践,我和另一名老师相互配合,协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只有亲自动手去做试验,才能真正体会理论的内容,并且才能发现问题。

其实很多知识点理论是理论,真正实践起来还是和理论有差距的。所以结合我校学生,还是要强调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理解。例如局域网组建这门课,掌握常用的网络互连设备的主要构造和配置管理方法,增强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整体认识局域网、广域网中的互连设备,了解路由器、交换机在网络设计中的作用、熟练进行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安全管理、认真记录实验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法,完成实验报告、根据网络拓扑要求,完成综合实验的设计并能成功实现网络通信的要求,能够进行小型校园网的设计与管理等。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要设计一定的实验题目,不能让学生盲目实验实习,对每一次实验都要有明确的要求。由于在实际的网络应用方案中,往往提供多种网络服务且相互配合,因此,今后的教学中要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实验题目,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相应的课程考试形式也可以进行改革。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注重的是实践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传统的考试方式只是让学生苦于死记大量枯燥的网络原理与理论,造成学生“学习为了考试,考试完了全忘”。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考核办法。理论考试只考察最基础的网络原理(如网络体系结构与数据交换技术等),实践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应用网络知识的综合能力。这种理论实践并重的操作性人员才是目前社会急需的人才。

3、加大实训环境建设

按照企业要求,建立真实或仿真的学生实训环境。例如应有的网络工程方向实训基地、网络管理与应用方向实训基地、网站建设与维护方向实训基地等,这些实训基地能满足网络工程勘测、网络工程深化设计、网络布线、网络布线测试、网络设备安装、终端安装与测试、系统调试等典型职业活动,以及网络安全攻防、网络融和通信和IPv6技术、局域网组建、服务器配置、广域网接入、网络安全配置与测试、网络监测、系统维护、网络安全防御等典型职业活动。另外软硬件结合还能使学生最终实现网站规划、网站页面制作、网站程序开发、网站测试、网站、网站维护等典型职业活动。

4、师资基本要求

任课教师的实际理论与操作技能决定了学生的起点和水平,计算机网络教师应为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任职资格和相应专门化方向对应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具备“双师”素质,承担不同专门化方向的教师应所任教的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有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或实践经历,具备行动导向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教师应不断学习,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5 、引入资格考试认证制度,提高学生就业砝码

目前网络认证方面的机构比较多,相对成熟的也不少,学校教学中可以将各个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内容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各种认证考试的要求,熟练掌握接入层、汇聚层各种网络设备的使用,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

国内华为,锐捷,神码等认证工作相对成熟,他们的培训体系也相对完整,有各自配套的教材,包括理论和实践,可以选择相对较好的一家,这样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学业以前参加认证工作,也是对他就业增加了砝码。

以上是本人在这次国培期间的收获,老师的观念变化,会带动教学课改的深入,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职的教学改革尽绵薄之力。(作者单位: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7)

神经网络是一个具有高度非线性的超大规模连续时间动力系统。是由大量的处理单元(神经元)广泛互连而形成的网络。它是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反映了脑功能的基本特征。但它并不是人脑的真实描写,而只是它的某种抽象、简化与模拟。网络的信息处理由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知识与信息的存储表现为网络元件互连间分布式的物理联系;网络的学习和计算决定于各神经元连接权系的动态演化过程。因此神经元构成了网络的基本运算单元。每个神经元具有自己的阈值。每个神经元的输入信号是所有与其相连的神经元的输出信号和加权后的和。而输出信号是其净输入信号的非线性函数。如果输入信号的加权集合高于其阈值,该神经元便被激活而输出相应的值。在人工神经网络中所存储的是单元之间连接的加权值阵列。

神经网络的工作过程主要由两个阶段组成,一个阶段是工作期,此时各连接权值固定,计算单元的状态变化,以求达到稳定状态。另一阶段是学习期(自适应期,或设计期),此时各计算单元状态不变,各连接权值可修改(通过学习样本或其他方法),前一阶段较快,各单元的状态亦称短期记忆(STM),后一阶段慢的多,权及连接方式亦称长期记忆(LTM)〔1〕。

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学习规则可将人工神经网络分为多种类型,如不含反馈的前向神经网络、层内有相互结合的前向网络、反馈网络、相互结合型网络等〔2〕。本文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采用BP算法的多层前馈网络。

该模型的特点是信号由输入层单向传递到输出层,同一层神经元之间互不传递信息,每个神经元与邻近层所有神经元相连,连接权用Wij表示。各神经元的作用函数为Sigmoid函数,设神经网络输入层的p个节点,输出层有q个节点,k-1层的任意节点用l表示,k层的任意节点用j表示,k+1层的任意节点用l表示。Wij为k-1层的第i个神经元与k层的第j个神经元相连接的权值。k-1层的节点i输出为O(k-1)i,k层节点j的输出为:

k层节点j的输出为:

Okj=f(netkj)

设训练样本为(X,Ye),X为p维向量,加到输入层;Ye为q维向量,对应于期望输出;网络的实际输出Y也是q维向量。网络在接受样本对的训练过程中,采用BP算法,其权值调整量为:

ΔWij=-ηδkjO(k-1)i

其中,对于输出层为:

δkj=yj(1-yj)(yej-yj)

对于非输出层为:

η为训练步长,取0<η<1。

用样本集合反复训练网络,并不断修改权值,直到使实际输出向量达到要求,训练过程结束〔3〕。

上述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完成多种信息处理任务,如从二进制数据中提取相关知识,完成最近邻模式分类,实现数据聚集等。而本文要用的是其极强的数学逼近映射能力,即开发合适的函数f:ARnBRn,以自组织的方式响应以下的样本集合:(x1,y1),(x2,y2)…,(xm,ym),其中yi=f(xi)。这里描述的是一般的数学抽象,像识别与分类这些计算都可以抽象为这样的一种近似数学映射。

所谓诊断,实质上是一个分类问题。即根据候诊者的症状,医学检查结果(如体温、心跳等)等一些情况,它们可以用一向量(e1,e2,…,em)来表示,将其归类为病人或非病人。这也可以转化为寻找一差别函数f使得:

(1)f(e1,e2,…,em)>ε,(e1,e2,…,em)∈T

(2)f(e1,e2,…,em)>ε,(e1,e2,…,em)T

其中集合T表示患病。

因此,病情诊断最终也可作为一类函数的逼近问题。

而许多研究已表明,前向神经网络可作为非线性逼近的标准型。对于实数空间的任一函数,只要它满足一定的条件,一定存在唯一的具有单一隐层的前向网络作为它的最优最佳逼近。而含有两个隐含层的前向网络可在任意的平方误差内逼近某一实函数〔3〕。

诊断步骤

肺癌病例数据选自1981~1994年在某医院住院的病人,共计551例。其中486例(88%)经病理学、细胞学诊断证实为肺癌。每一病例都包括多项数据,其中用于诊断的数据项有: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等),家族史、既往史、吸烟史、术后病理、X射线检查、CT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PAT痰检等多达58项。因此,原则上58项数据应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项,而神经网络的输出值就是病人是否患肺癌的结果。

1.网络训练集的确定:在最原始的551例病人数据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别,如性别差异(419例男性,132例女性),诊断结果的差异(486例经证实为肺癌),所患肺癌种类的差异(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等),患病程度上的差异(早、中晚期的不同)等等。显然,训练数据集应最大限度地保证兼顾各种病例情况。经过仔细筛选,选择了含有460个病例的集合作为肺癌诊断用的网络的训练集。

2.神经网络输入和输出数据的预处理

按照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数据都应该属于(0,1)区间的实数,为此我们需对原始数据进行如下的规一化处理:

其中xi为原始数据项,而Max=max{xi∶xi∈X},Min=min{xi∶xi∈X}。这里X为原始数据集。经过(7)式变换后,yi将在(0,1)区间。因此,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

3.应用神经网络进行肺癌诊断

将描述病人各种情况的数据作为前向网络的输入数据加到其输入端,并按(1)~(6)式计算各神经元的输入和输出,同时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以使网络的输出和实际的病例情况相符。即当病人确实患肺癌时网络的输出结果也恰好指示为肺癌,反之亦然。如果对所有的训练样本集网络的输出基本上(95%或更高)能保证与实际结果一致,则训练过程结束。我们认为神经网络已建立起病人的各种因素与他是否是肺癌患者之间的函数映射关系。对于一个新的候诊病人来说,只要将他的情况输入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中去,根据网络的输出结果就可以知道他是否已患肺癌。

表1基于不同发病因素的诊断网络模型

类型训练集精度测试集精度

基于遗传因素的诊断网53.8%46.3%

基于个人生活习惯的诊断网57.1%44.9%

基于病症的诊断网89.4%83.3%

基于医学检查结果的诊断网98.5%92.6%

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因素应分开来考虑。于是我们将58项输入数据分成四类,这四类有各自的BP诊断网,依次称为诊断一、诊断二、诊断三、诊断四。它们先单独测定,然后再将它们各自的结果综合起来得出最后的判断。

上述四种诊断网络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各不相同。其中,根据医学检查结果所作的诊断准确性最高,因此在最后的综合分析中要重点考虑它的诊断结果,我们给它设一个相对最高的权值。其次,根据病人的症状所作的诊断往往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因此给它的权值也较高,但比医学检查结果的稍低。其他两类因素在有关肺癌的诊断中仅具参考作用,因而所设的权值相对较小。转

最后的结果O为:

O=a1.O1+a2.O2+a3.O3+a4.O4

a1+a2+a3+a4=1

其中Oi,ai,i=1,2,3,4分别为各诊断网的输出及其对应的权值。

当O>0.5时最后的诊断结果为患肺癌,反之则正常。对所有的病例数据经上述方法的诊断结果见表2。

表2神经网络对肺癌诊断结果分析

神经网络

诊断结果训练数据测试数据

肺癌患者非肺癌患者肺癌患者非肺癌患者

+4602253

-038122

其中对于训练集,肺癌病人的正确检出率为100%,非肺癌病人误诊率为5%。对于测试集,肺癌病人的正确检出率为96.2%;非肺癌患者正确检出率为88%,误诊率为12%。

讨论

1.本研究所采用的人工神经网络的肺癌诊断方法的结果较好地符合了已知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于肺癌患者一般都能准确地做出诊断,有利于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2.要想进一步提高该方法的准确性,应该注意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病例数据。人工神经网络主要是利用它能自动从数据集中抽取函数的关系的功能。如果我们所使用的数据越多越全面,则其中所蕴含的事物本身的规律性就越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从中所抽取的函数关系就越具有普遍性,因而就更准确。

3.实现对肺癌的诊断的关键在于准确找到罹患肺癌的判定函数,可利用前向网络的函数逼近功能来实现。但是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首先,由于差别函数和预测率函数都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从已知的病例数据集中抽取出来的,它实际反映的是这些数据集中输入输出对的映射关系。因此要想保证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就应该使用来建立函数关系的这些数据集(称训练集)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即这些数据应基本蕴含肺癌诊断的医学原理。这就涉及到如何选择网络合理的训练集及关键的输入项。另一个问题涉及到神经网络本身的要求,即网络的输入输出数据值都应在区间(0,1)中。这可以通过数据的编码和归一化来实现。

4.由于某些原因有些病人的病例数据不完整,约占总病例数据的10%左右。显然,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来建立肺癌病人的诊断模型〔4〕,这些有缺项的数据是不太好处理的,但是由于人工神经网络有较强的容错性,输入数据在某些项上的错误对网络最终结果的正确性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焦李成.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第1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3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8)

与传统营销相比,网络营销有自己明显的优势:

1、网络营销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电子化销售和服务。传统的定做、定制,被视作是生产效率低下的标志。大工业时代的来临,特别是福特T型车的成功,大公司越来越偏好利用大规模生产来取得规模效益。但是,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提供订制产品与成本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网络营销的到来悄悄地改变着这种不平衡关系,即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实现单独设计某种产品以符合特定需求,从而使“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成为可能。另外,网络营销通过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缩减了中间过程。销售费用的减少,佣金的节省,直接变为现实的利益转移到消费者的头上。

2、INTERNET的全球性和即时互动性为企业、供应商和客户提供了一条相互沟通的新渠道。网络营销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的实时性、交互性,拉近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使消费者能得到更好的服务和产品,也使企业不断地开拓新的商机,从这个意义上,交互式的沟通是整个网络营销的基础。

在网络上,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可以主动地与企业销售部门、技术人员进行对话,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和服务,并提出反馈意见。企业则在自己最密切的消费群的对话沟通中,可以根据更细微的差别将其细分,从而正对特定的需求,传送更精确的广告信息,并推出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企业的主页还可以为自己的消费者提供交流的场所(如爱好者俱乐部、网上聊天室等),使消费者就使用用心得和经验畅所欲言,这不仅是一种提供售后服务的方式,更可以增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交互式营销沟通模式,向消费者提供了无限的选择自由和沟通的主动权,使沟能过程更有效率,沟通结果更令人满意,特别是其跨越时空的实时性使消费者能密切的参与到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生产到最终服务的全过程中去,其结果必须是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都得到了最大化。

3、WWW(WORLD WIDE WEB)引人如胜的图形界面和多媒体特性,使企业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形象、产品及服务,充分地利用网络进行广告宣传,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企业和产品信息,也将使信息接受者的接受度大幅提高。

然而,物流配送体系始终是困扰网络营销的最大难题,它涉及到建设本地区、全国与全球的物流运输配送网、计算机管理中心、运输配送与库存设施,要求建立快速、准确、低成本与优质服务的配送体系。可见,传统商业活动中的物流部分是网络营销所不能取代的,为了推广网络营销,必须建立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中心,将实物产品送到买方手中。而物流管理恰恰是连锁经营的优势。 二、连锁经营及其物流管理优势

连锁经营一般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企业,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组织起来,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大流通最具代表性的商业经营模式,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社会化大生产对社会大流通提出的客观要求。连锁经营采取无差别营销,即统一店名、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广告、统一管理及统一核算(正规连锁)的经营形式。

短短几十年,连锁经营席卷全球。为什么它有这么强的生命力?首先从理论上看,连锁经营符合现代化科学的经营原理。它使零售业摆脱了传统形式对其获得规模效益的束缚,创造了零售业更多的获得规模效益的机会和途径。另外,连锁商店的出现把资本经营的大规模要求同零售活动的分散化、个性化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既不违背零售经营本质要求,又能实现大规模经营的零售形式。其次从运作方式来看,连锁经营采用了现代科学的营运手段。进货成本和销售成本都有所下降,从总体上实现了低成本经营。另外,连锁经营改变了旧的流通体系,减少了流通环节,直接面向消费者,更及时地了解顾客的需求,更迅速地建立起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从而提高了流通效率。

连锁经营的成功离不开物流的系统化和合理化。物流被称为第三利润泉,目前国内关于物流概念的主流看法是:以适合于顾客的需要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完工品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流通与保管,进行有效的计划、实施和控制,即把正确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以合适的成本,送到正确的消费者手中。

连锁经营的物流管理优势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1、连锁经营物流的系统化。连锁经营物流系统的功能由采购、仓储、流通加工、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六个功能构成,这些功能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各自特定的功能有机结合、协调运行、共同产生出的新的总功能去协调各个子系统,从而使各子系统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保持协调一致,在发挥各自特定功能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总功能,实现商品的流动。

2、连锁经营物流的合理化。连锁经营物流的系统化是其物流合理化的基础,而物流合理化则是整个连锁经营物流管理所追求的总目标。首先,物流合理化可以降低物流费用,减少商品销售成本;其次,物流合理化可以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物流改善,可心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连锁经营物流的标准化。物流是一个大系统,对这样一个大系统的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和系统内部各环节的有关联系是系统能否生存的首要条件。标准化就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物流标准化能加快流通速度,保证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从而较大地提高经济效益。

4、连锁经营的核心——配送中心。配送是指以客户(店铺)的需求为先导,围绕商品组配与送货而开展的接受订货、预先备货、分拣加工、配货装货、准时送货通货等一系列服务工作的总称。配送中心是承担物流专业化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这是因为连锁经营的集中化、统一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配送中心来具体实施的,通过配送中心的作业活动,不仅可以大大简化门店的活动,从而降低连锁企业的物流总费用,而且还能实现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的增值,并向门店提供增值服务。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的业务活动,是从供应商处取得商品后,按照各连锁店铺的经营需要,快捷准确地将商品配送到各个分店,并且依据高效率的的信息传递和管理手段,对各分店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

然而,由于连锁经营是一种店铺的分散化经营,传统的管理方式显然已渐渐无法应付日渐拓展的业务发展要求,其高效的运行体制和规模效益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有效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

从连锁经营企业的规模结构上看,一般除了总部以外,有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运输中心、培训中心及所属各连锁分店。这些分支部门业务领域广而散,而相互联系又紧密频繁。因此,由这些部门构成的一个庞大有机整体要做到有效运转,没有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很难协调的。从连锁店企业管理上看,连锁店业务流转环节多,仅靠单据控制容易出现失控现象;流转中发票联次多,也给各环节的结算、统计带来困难;重复劳动多,数据量大,综合信息不能反馈,等等连锁企业自身的缺点决定了必须引入计算机辅助管理才能使连锁训自动化和现代化成为可能。 三、网络营销与连锁经营的结合

在强大的信息处理技术和全面的顾客资料数据库的基础上,企业便可以根据各个细分市场,甚至是每一个顾客的独特需求来为他们设计“量身定制”的产品了。互联网络的产生与发展,打破了传统时空概念的传统分销渠道,使信息存储、传递、使用成本大幅度下降,为零售商业体系提供了全新产品和服务再分配系统,使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可以克服时空限制,实现充分的互动交流。企业在物流管理中,采用网络技术来协调和管理整个供应链上形成直接的信息共享,把以外部为导向的营销计划、以内部为导向的制造计划和供应链物流计划连在一起。

连锁经营方式能解决网络营销企业的物流问题自然是两者结合的首要原因,同时,连锁经营和网络营销也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这也决定了两者的结合是一种绝佳的选择。

信息技术和完善的管理系统是连锁经营和网络营销经营企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两者都属于网络化经营,但是经营模式存在本质区别。连锁经营属于地域网络化经营的典型代表,连锁分店受总部统一的支配和领导,通过这些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连锁分店实现规模化经营。网络营销则是通过网络直接和不同地理位置的客户进行接触和交易,直接同供应商打交道,因此网络经营更加虚拟化。连锁经营和网络营销都要求企业具备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连锁经营更侧重于商店实体上的规划和管理。在网络经营模式下,连锁经营的标准化特点都可以通过网页设计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可以通过完善的INTERNET极大程度地满足连锁店内部的管理和员工培训、协作。而无论是连锁经营还是网络营销,都需要一套完整的前、后台管理信息系统支持。

如果将连锁经营与网络营销有效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扩大企业市场,而且会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具体表现如下:

1、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连锁经营可以帮助企业在现实社会市场中占有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同时帮助企业在虚拟社会市场中以网络营销的形式扩展自己的“领地”,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2、为企业发展网络营销带来较高的起点。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形式,其内涵偏重于知识经济和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而其最后的落脚点在于促成大量电子化交易与购物活动的开展,然而在此方面显然缺乏经营之道。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有着百余年发展历史的成熟、先进的经营制度,正是网络营销发展的衷心之需。先进的思维、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再加上先进的经营制度,必须会使企业在参与市场运作之初便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3、使企业在网络营销发展中拥有巨大的潜力。网络营销在发展中对规范化和标准化有着很高的要求。而连锁经营可以使企业具有组织形式的联合化和标准化、经营方式的一体化和专业化以及管理方式的规范化和现代化,这些地正好满足网络营销发展的要求。可见两者是“天作之合”,它们的结合必然会使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活动中拥有强劲的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4、可以使企业降低市场进入成本。网络营销的发展使企业进入市场成本降低,而采用连锁经营方式开展网络营销企业的市场进入成本将降到更低。一个企业,尤其是一个新兴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可以依附在一个成功的大企业之下,利用其散布全球的广告宣传、家喻户晓知名品牌以及先进的管理与技术,以最低的成本、最小的风险进入市场,并在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

5、可以使企业增强竞争实力。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孤军作战必形成势单力簿的局面,后果难料。网络营销的开展为中小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了良机。中小企业采用连锁经营方式,在发展网络营销的过程中可以轻易地形成集团优势,各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

目前,正规连锁、自愿连锁和特许连锁是连锁经营的三种主要形式,它们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心促进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沟通向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从理论上讲网络营销与连锁经营的确可以互补,如连锁经营可以通过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经济,可通过遍布全国的连锁店形成物流网络突破我国网络营锁面临的配送瓶颈,这对我国网络营销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发展也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而网络营销可为连锁经营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空间,必然有利于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发展。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1-0174-01

当前,随着我国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在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社会的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程度实现全面提高,同时,社会对人才的网络技术以及信息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学生的网络技术以及信息能力,为社会输送现代化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职院校关键的战略任务。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都相继开展了计算机网络教学,因此,建立一个可以充分满足教学需求的现代化网络实训中心,为相关专业的网络实训和教学提供平台,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1 建设网络实训中心的积极意义

1.1 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建设网络实训中心可以提高计算机实训教学以及实验教学的水平,进而填补实训教学的空白。通过实训中心可以提高院校的教学质量,改善实训条件,提供给教师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知识,拓宽教师的视野和思路,进而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实训中心,还可以加强院校与网络厂商的联系,进而了解当前国际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加强授课质量。

1.2 加强学生的网络信息技术

构建实训中心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以及真实的教学环境,学生通过亲自动手配置网络、调试网络及搭建网络,可以促使学生全面以及直观的了解网络环境和网络设备,加强对网络标准、协议以及原理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实训中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1.3 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

实训中心囊获了当前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可以为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并且通过各项试验,对国际先进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跟踪,提高院校的科研能力,进而在实训领域和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优异的成果。

2 建设网络实训中心的相关原则

2.1 开放性原则

在设计实训中心系统的过程中,要确保系统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实现与外界异种机的互联和兼容,网络通信接口和协议要符合国际相关标准。同时,实训中心的信息设备要支持当前国际网络协议。

2.2 先进性原则

在建设实训中心过程中,高职院校一定要保证在实用的基础上,引入当前国际成熟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例如无线网络技术、集群技术、分布交换技术以及具有多功能的网络设备等。在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信息技术进展的同时,适应以及满足网络的发展需求,实现一次建设、长期受益的效果。

2.3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主要包括数据传输以及用户安全,其中用户安全要在系统操作中考虑,而数据传输要在网络中解决,确保不会因为单点故障而致使整个网络系统陷入瘫痪。同时,还要防止病毒和木马的非法入侵以及由于操作失误而引发的系统故障,控制学生对网络资源的使用和访问。

2.4 实用性原则

实训中心要保证充分满足教学实际需求,以教学为立足点,保证系统的可靠、安全、适用以及易于拓展、维护和管理。同时,实训中心还要具备较强的性价比,为网络拓展提供可能性,进而使用CAT以及网络技术发展的需求。实训中心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基础上,要实现简化管理、容易操作以及可靠安全的效果,选用功能多、性价比高的网络设备,进而防止设备过早落后和淘汰。

2.5 可靠性原则

在实训中心的建设中,系统设计要选择质量好以及信誉好的设备。同时,还要采用科学的冗余以及容错技术,进而提高系统的操作性以及可靠性。

3 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1 建设实训中心的模块设计

在建设实训中心的过程中,需要以实训项目为前提,因此,要将实训中心分为三个功能区域,及学生实训区域、教师管理区域以及交换功能区域。

其中,学生实训区域主要是由八组模块构成,其中每组模块都要通过核心交换机以及串口服务器进行连接,在每个实验操作平台,都能够完成任何类型的操作实验,其中主要包括IPv6、无线、安全、VoIP、交换以及路由等。Web 服务器、文件服务器以及教师机要连接在核心交换机上,而学生的任务和作业要传输到文件服务器。同时,学生还能够利用Web 服务器开展辅助学习和自主探究,校园网要将防火墙与核心交换器进行连接。

教师管理区域主要运用TE模块,主要为教师提供实训管理、实验教学以及学生管理等服务,其硬件设备包括网络硬盘、光纤交换机、视频服务器等。同时,计算机还要安装相应的监控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加强对学生的进度以及任务管理。

功能交换区域要与校园网实现连接,进而促进异地实训以及外网连接,其主要由一个模块组成,有两台功能交换机,与学生实训区域和教师管理区域相连接。并且组成环装以及网状结构,支持IPv6以及IPv4路由协议,在实现外网连接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局域网互联。

3.2 网络实训中心的相关结构设计

搭建实训中心需要提供真实的环境,进而带来学生以网络的真实感以及直观感。因此,中心要利用岛式布局,岛式布局是当前十分流行的实训中心布局方式,将实验中心组成小岛,每个实验室可以供八名左右的学生使用。同时,实训中心的主要区域还要采用透明强化玻璃,实验室设备柜要采用理线架以及配线架面板,进而让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科学的布线方式。

3.3 实训室网络设备选型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训室中网络设备主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以及服务器,根据实际的要求还需要配备相关的语音、视频以及安全设备等。网络中最为主要的设备为交换机,选择端口数时不仅要考虑到所需连接的用户数,也要考虑到交换机所处位置以及单口成本。由于需要对光纤网络进行模拟。则需要对光纤端口的交换机进行部分选择。在对服务器进行选择时,需要考虑到处理数据以及所支持的用户数,防止出现服务器不符的状况。

进行局域网组建实验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价格便宜以及材质较为柔软的双绞线,同时为了对三网融合的职业场景进行模拟时,也需要采用光缆。除此之外,在进行电话场景模拟实训时,需要采用电话线。因此,在实训室内所采用的通信线缆应该挑选光缆、双绞线以及电话线。

3.4 科学设计实训以及实验内容

在设计实训以及实验内容的过程中,要基于当前的网络技术标准,其中主要包括网络应用墙、语音传输、无线网络、ISDN、 PSTN、 IGMP Snooping、虚拟专用网络、最优途径协议、路由信息协议、静态路由、NAPT、网络地址转换、ACL、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以及生成树协议等。同时,实训中心还要以专业教学为导向,通过引入竞选企业和校企合作的案例,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方式使用、管理以及组建实训中心,每个以任务和项目的实训单元都要充分结合实际。这些项目要覆盖整个服务器配置、网络资源管理、网络布线、网络方案以及网络设备的配置和选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项目中,并且根据项目制定方案、设备选型、配置网络及安装系统,进而亲身体验管理网络及组建网络的过程,实现技能与知识的有效结合。

4 结语

建立网络实训中心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以及先进的网络实训以及学习平台。通过实训中心,学生可以有效学习网络总体框架、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知识,亲自动手操作交换机以及路由器等设备,掌握网络互联以及主机系统的相关知识,同时熟悉不同的系统操作,配置网络应用服务。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构建网络实训中心可以为学生实训和学习提供现代化平台,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服务型、应用型以及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华.浅谈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建设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0:259-260.

[2]刘思锶.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D].福建师范大学,2013.

[3]刘吉贵.基于Linux的高职院校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0.

[4]谢彤.基于以太网与现场总线的自动化实训系统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9.

[5]贺同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校园网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

[6]路荣平.淄博职业学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10)

Applied Research of the BA Scale-Free Networks Theory in the Training Network

Wang Yan Meng Xiao-xin

(63886 Unit 471003)

【 Abstract 】 With the pushing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system, training of IP net will serve as the main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 training tasks in the future. It is brings on the availability of facilities such as the unified interface, a high degree of autonomy,there are also dynamic network structure changes, adverse factors such as network behavior is relatively complex.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complex network theory in the training of IP network studies, describes the training of IP network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made several network optimization strategy.

【 Keywords 】 training of IP network;small world model;the scale-free network ;optimization strategy

1 引言

训练IP网随着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逐渐展开,与以往传统专线体制的传输相比,有接口统一、方便快捷的优点,但是更多节点的使用和扩展将呈现某种随机特性。把握训练IP网的总体特征和演化趋势,合理有效的优化配置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挑战性难题。

复杂网络所研究的是各种看上去互不相同的复杂网络之间的共性和处理他们的普适方法。从具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工程方法抽象出来,探索训练IP网的宏观特征和演变规律,复杂网络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指导。本文即从复杂网络理论中重要的基本网络模型——BA无标度网络模型(由美国Notre Dame大学物理系的Barabasi教授和博士生Albert于1999年提出)出发,对训练IP网的网络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资源优化配置策略。

2 BA无标度网络理论

现实世界的网络大部分都不是随机网络,少数的节点往往拥有大量的连接,而大部分节点却很少,一般而言他们符合zipf定律(也就是80/20马太定律)。将度分布符合幂律分布的复杂网络称为无标度网络。

无标度网络具有严重的异质性,其各节点之间的连接状况(度数)具有严重的不均匀分布性:网络中少数称之为Hub点的节点拥有极其多的连接,而大多数节点只有少量的连接。少数Hub点对无标度网络的运行起着主导的作用。

成长性和优先连接性是无标度网络度分布呈现幂律的两个根本原因。所谓成长性是指网络节点数的增加,像Internet中自治系统或路由器的添加,以及www中网站或网页的增加等,优先连接性是指新加入的节点总是优先选择与度值较高的节点相连,比如,新网站总是优先选择人们经常访问的网站作为超链接。随着时间的演进,网络会逐渐呈现出一种“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象。

3 训练IP网网络特征分析

和一般复杂网络一样,训练IP网起始为相对规则的树形网络,随着训练范围的不断变化和扩展,网络整体拓扑结构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随机特性,整体方向呈无标度网络模型演变。为简便起见,本文假定训练IP网为无向无权网络。

3.1 训练IP网的几个基本属性

3.1.1训练IP网的拓扑结构

训练IP网按目前典型的三层结构划分,即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每个核心层以下为典型的星形结构,整体为树形网络。

3.1.2 训练IP网的特征参数

3.1.3训练IP网的度分布

3.2 训练IP网的特征分析

3.2.1 拓扑结构分析

网络互连实训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84-0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几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息息相关,从教育局域网的规划、组建、运行和升级维护,到教育网站的运行,从网络安全的管理到数据库管理、存储管理以及网络和人员管理等制度建立,都和计算机网络相关联。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很强,发展变化较快,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里以笔者在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中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体会与大家做一探讨。

1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网络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网络管理、组建、维护等工作。

1.1 总体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掌握局域网的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产品销售,信息安全保护,网络系统的规划与实施,特别是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和调试等知识和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1.2 专业培养目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专业机构、IT公司、学校等,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较高的业务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从事网络管理、网络产品售前技术支持、网络产品售后服务、IT产品营销、信息安全服务、网络建设工程实施等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工作

1.3 职业能力要求

掌握软硬件安装与配置、WindowsXP配置与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技术、Linux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网络设备安装配置与调试、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网络系统规划、网页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技能。 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Internet应用技术、电子电工基础、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IT市场营销等专业基础知识。

在正式上课之前,还应对网络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网络的发展概况、在网络应用中常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详细分析,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将该课程中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转换成学生易接受的,并且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