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思想政治课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2-05-26 07:25:31

思想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篇(1)

政治教师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的工作出现偏差,整个道德体系就改变了前提和基矗我认为,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就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既把握着方向,又提供着动力。

(1)政治定位。政治教师的任务是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这一任务决定了我们在教学和教研中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即要求政治教师在大是大非、事关方向、原则和大局的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方法去教育人,塑造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们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增强,参与意识提高。他们不仅注意对书本知识的吸收掌握,而且特别关注社会问题,如现在搞市场经济还要不要雷锋精神?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还存在腐败现象?国有企业不景气的原因何在?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选择私有制?等等。如何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是赞成还是反对,是支持还是阻止,这涉及到政治立场问题。如果我们回避甚至拒绝回答这些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育功能就无从谈起。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没有鲜明的观点和态度,而是对学生的种种提问一味敷衍塞责,含糊其辞,那便是玷污了政治教师的称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个优秀的政治教师要敢于迎着热点问题上,善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自觉教书育人。

(2)事业定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如果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那么它仅仅是人们得以谋生的一项工作;而作为事业,它则是一个人精神的寄托,是人们一生执著追求并甘愿为之献身的目标。时下,教师待遇较低,加之社会上一些人对教育还存在某些偏见,对教师缺乏应有的理解和支持。因此,部分教师只把教育工作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谋生手段。这样必然对教育爱不起来,提高教学效果随之成为一句空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的教育事业兴旺与否,是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能否继往开来的大事。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应时刻提醒自己:要把教师这一职业当做事业去追求,达到职业与事业的一致。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热爱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才能真正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职业使人能够生活,安身立命;而事业则使人生活得有意义,安心立命。

(3)人格定位。人格魅力是人们自身构建在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基础上,源自于道德品质等方面的一种特别能吸引人的力量。红军长征途中,某部路过云中山时,一位同志穿着单衣冻死在一棵大树下,有的同志愤怒地要找军需处长,站在周围的同志们含泪相告,这位冻死的同志就是我们的军需处长。他把能发的东西都发给了大家,却没有给自己留下应得的一份。这是何等撼人心魄的人格力量!

那么,我们应以怎样的人格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呢?教师不仅是“授业解惑”者,而且更应是“传道”者。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对人还是对事,教师的处世原则、治学态度、工作作风、个人涵养都将被学生奉为楷模。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加强个人的师德修养,才能提高教育者的威信,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以其人格魅力言传身教,感染并影响学生。

二、科学文化素质——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事业是伟大光荣而艰巨的。若想承担起责任,要求我们必须付出长期的努力:苦练内功,完善自我,增强实力,构筑起立体化的知识结构。

(1)要高屋建瓴,时刻站在时代高度。当前,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实践需要。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年代,信息革命的浪潮猛烈冲击着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课题:怎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驱使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站到时代的高度上去研究,去思考。如若不然,定会被时代的高速列车所抛弃,教学工作必然会脱离社会实际,必然走入歧途。

(2)要“身怀绝技”,具有一定业务专长。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绝不是一件件能够填满东西的容器。所以,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体现在传授知识的本领上,更体现在学生被唤醒和被激励的程度上。教师的专业水平高、功底厚,对教材烂熟于胸,运用教学方法得心应手,讲解时洒脱自如,效果自然会好。而要想达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边教、边研、边学,努力充实和更新业务知识,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美学等最新的知识动态吸收进来,夯实学科的“知识根基”,否则,要想征服学生,使教学受学生的欢迎,就是一句空话。

(3)要兼收并蓄,拓宽知识面。赞可夫说得好,大范围“扩充教师的科学知识量,几乎成了提高学生知识质量和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的最重要的条件”。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浩如烟海,教师单凭原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必须有长流水。那么,如何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想关键在于一个“勤”字:勤读书、勤看报、勤学现代新知识、勤写读书笔记、勤做资料卡片。一个“勤”字将引来源源不断的“知识之活水”。

(4)要刻苦钻研,掌握精深的教育理论。一个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就得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教学对象、教材、教学方法等。而研究教学对象就不能不学点青年心理学;研究教材就必须要懂得教材教法知识;研究教学方法,就得学习教育学理论。我们只有掌握了精湛的教育理论,才能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实践的自觉性,才能在教学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朴素的教学认识得以深化。总之,要达到成功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有雄厚的知识实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肩负起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伟大重任。

三、教学能力素质——思想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育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工作。我不愿仅做一个教书匠,而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基于这种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品位。

(1)真品,即当一名合格教师,力求不出伪劣产品。走上教育岗位后,我全身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努力对所教学科知识有较为系统的把握。上课内容求充实,基础知识讲落实,习题训练求扎实。由于我教学工作踏实,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1984年,我所带的班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我也被评为张家港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2)精品,即当学者型教师。这正是我为之努力的。学者型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所教学科知识有相当的造诣,且已形成自己的知识观和教学思路,并能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教学艺术渐入佳境,授课条理清楚,语言简洁,富有美感。

(3)神品,即当教育艺术家。这是我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教育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特色。对所教学科知识有独到的见解,对整体知识能娴熟把握,并可出神入化地带领学习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在教学中能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体系中;将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科学的授课方法融为一体;有一定美学的理论造诣,有高格调的艺术修养。

我并非已成为学者型教师或教育艺术家,但我不愿安于做一名“教书匠”。在教学实践中,我要追求自身教学的高品位,这是我坚定不移的信念,也是我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四、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投身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条件

教学工作是一项艰辛的工作,其付出的精力和体力是巨大的。因此,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境。

思想政治课教学篇(2)

纵观当令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索得最大价值。相反,师生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常常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令人忧思的是在政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认识这一“规律”,或不重视这一问题,不少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误区。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作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走向谈些粗浅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首先,要变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为“全面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一,就是做为施教主体的政治教师在教学目标追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反映出教学目标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又表现为: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同化于社会上的错误认识――感到只要认真完成课堂45分钟,只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教师”,就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只注重于构思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仅敏感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成绩的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认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大多是作业与成绩等等。显然,教师如果只倾注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上述教学心态,势必同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相悖,同教育心理学相违,也会同自身教学企盼相反。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的、深层次的,整体性的。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显而易见,这是“折扣”的执行《大纲》,不利于《大纲》的真正落实。从教学过程本身而言,它既是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奥妙的师生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美的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前苏联著名教学论专家赞科夫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同时要得到一般发展。

限于智力开发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特殊的具有多重任务的思想政治课更是如此。事实上,政治课教学如果在目标上存在“单一性”“低标准”“小范围”,就自然地捆住教师的教育思想,限制了教学思路,就会阻碍学生各方面能力和个性心理的发展。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目标上应注意“全面性”和“高要求”。

政治教师要在每堂课教学中想方设法努力让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和心理素质水平得到提高:“高要求和全面性”的压力下促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成熟、走向新的境界。

其次,要变教学心理氛围的“逆反性”为“相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之二就是存在“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师中也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高考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政治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

思想政治课教学篇(3)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自此“互联网+”这个词语广泛流传并被频繁使用。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形态,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例如互联网+传统集市有了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有了京东;互联网+传统银行有了支付宝;互联网+传统交通有了快的滴滴;互联网+教育就有了翻转课堂、慕课……

二、互联网+思想政治课教学

(一)互联网+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必要性

互联网+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种大信息,全方位和高效益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思想政治,打破了原有的时空界限,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突破了微观和宏观,历史和现实的限制,为学生学习营造了资源丰富、形象生动逼真,知识多元化的情境,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激活了学生的兴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缩短了认知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给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促进了广大政治教师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促使教师不断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掌握多媒体课件和微课制作技术和软件。

(二)互联网+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开拓创新,政治课堂加注“时政评论”板块

当代中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对新知识和新事物尤感好奇,如“APEC蓝”“四个全面战略”“经济新常态”……

“时政分析”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前3~5分钟,由学生轮流或自愿上台演讲他们关心的时事并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在上课前利用网络开展国内外时事的搜索、了解和学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分的能力。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一些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能结合课本知识开展充分讨论,甚至通过“短兵相接”的思想碰撞,启迪智慧,拓宽视野,使认识得以提高。

2.充分发挥微课资源的作用,探索部分内容翻转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是指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精悍,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一个微课只录制一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必须要教师讲述学生才能理解的内容。”目前微课制作的方式较多,主要有收集录制,用PPT录制,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录制,拍摄式录制等。

我们政治教研组教师分工协作,将适合制作微课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知识逐一制作成微课,形成集体备课的微课资源,然后将微课资源挂在校园网或学生拷贝到自己家的电脑,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学前预习或课后观看,看不懂可以暂停甚至后退,暂时没理解的可以反复看,看完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和合作探究,师生之间可以质疑答疑。我们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上现成的微课资源,翻转部分重难点内容。

3.共享网络直通班优质资源

我们学校已和成都四中、七中建立了网络直通教学实验班,实现与四川一流名校异地同步同堂教学,优质资源全面互通共享。对名校的优质资源应当采取拿来主义,辩证分析,对我们有用的,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要为我所用,他为我用,对不适合的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敢于变通或舍去,最大限度发挥直通网络班资源的效用。

4.借助网络资源,建立资料库和题库,搭建交流QQ群和微信平台

借助中学学科网、第二教育网、学优高考网、中国21世纪基础教育网、和华师慕课等网络资源建立我们自己的资料库和题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全面系统的校本思想政治学科资源。学校政治名师工作室搞好顶层设计,学校政治教研组指导高中政治教师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建立了一个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资料库和题库,包括学习方法指导、教材重点难点分析、易错点分析、疑难解答以及各类测试题,让学生从中获得适当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借助政治教研组QQ群和政治教研组公众微信平台可以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为学生提供课外的疑难分析、易错点分析等辅导,还可以组织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或是有趣的学习资料等放到资料库中,供大家共享。这样,资料库、题库、QQ群和微信平台既成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场所,又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5.最大限度利用好网络阅卷资源

我们学校为了适应高考网上阅卷的需要,5年前就率先引进网上阅卷的机器和有关软件,学校的所有考试都采用网上阅卷。网上阅卷具有比手工阅卷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每次考试结束有一整套大量可靠的数据,一个年级、一个班级、每个学生,不同学科、主观题和客观题都有详细的分析数据。我们政治备课组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筛选,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互联网+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互联网+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应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种趋势,能提高教学的开放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挑战,有利于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所以我们始终坚信互联网+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想观念将会逐步深入人心,互联网+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活动将逐步展开,必将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课教学篇(4)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针对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把教学真正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具体地说,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应注意下列三个问题。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当前中学生思考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了教材的范围,最珍贵的是他们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和对现实人生的思考。要使他们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必须触及和解决他们思想上的疑虑,使其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成长道路前进。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生为升学而学、教师为抓分数而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升学教育模式必须彻底打破。当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升学考试又是选拔人才的必要方式,升学教育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有一点是再清楚不过的,那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需要高层次人才,更需要多层次人才。我们面临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只有整个民族素质提高了,才能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是升学,而应该是全体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从升学教育的轨道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对教师来说,不是降低了教学要求,而是提高了教学要求,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了解学生,改进教法,把教材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二、平等对待学生,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当代中学生的突出特点是思想上的开放和追求人格的平等。他们不满足于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渴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历史责任感。与此同时,他们渴望老师理解自己,平等待人,尽管学生之间的智力有高低之分,但他们反对教师的偏爱,要求师生间的平等,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老师中肯的评价,并能够对老师和同学产生影响。在学习中,要求优秀生和后进生能够互相帮助,都有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平等竞争,互相促进。封闭式的教学则满足不了学生思想上开放和人格方面平等的要求,它把学生的视野禁锢在教材和课堂的范围内,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完全沿着教师设计好的逻辑轨道,教学方法以注入式为主,虽然也讲究讲和练的结合,但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甚至在升学考试中获得高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甚至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和因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而造成学生心理的严重不平衡。因此,我们要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式的教学。开放式的教学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为原则的,在课堂上向学生开放——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基本事实,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思想政治课教学篇(5)

法国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高中学生对知识的习得与掌握方面已经具备一定能力,但由于受不良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出现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主动性的表现。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要善于运用形式多样的激励手段适时地进行激励,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驱赶学生思想中固有的惰性和不良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专业的成长

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激励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极大考验。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运用激励手段时要明确激励的内涵、激励的原因、激励的时机与“火候”的把握,同时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状况及学习能力等问题。因此,善于巧妙运用激励的教师将会显著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有利于专业的成长。

1.3实现师生的角色转换,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师是主角,多数学生是观众,教学成为一种知识的灌输。教学激励能够有效实现课堂师生角色的转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当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时给予情感的激励,当学生学习取得进步时给予赞许的激励,当学生迷茫时给予目标的激励。

2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激励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对教学激励的认知不足

高中思想政治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各领域的内容,要在45分钟内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迫使许多思想政治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对学生适时地表扬与鼓励。教师把激励仅仅看做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醒课堂溜号学生的一种手段,缺乏对激励理论的深入学习,片面地理解激励效应,导致课堂教学失效,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2教师对教学激励的时机把握不准

古人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掌握好时机,可以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相反,错过时机,可能会使做事的效率大打折扣。[2]作为教师,要时刻洞察课堂上每名学生的不同反应,及时给予学生适时的激励。然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赶进度或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实施,忽视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导致延时激励或是零激励,这样会丧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时甚至对教师感到失望。

2.3教师运用教学激励的方法不当

即使多数思想政治教师认识到激励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并且试图运用各种教学激励方法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但由于方式方法不当,最终导致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许多教师由于激励方法老套过时,学生对习以为常的激励方法缺少新鲜感;也有教师对学生缺少了解,已定的激励目标过低或过高,学生可能轻松达到或是尽管怎样努力也无法达到教师设定的目标,导致对课堂学习内容失去信心。

3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激励的对策

3.1情境激励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师应尽量将课本知识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这样学生才不会对枯燥、难于理解的知识产生畏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中来,形式可以有一人的演说、两人的对话或者多人参与的小品表演。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喜欢在教师与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并得到表扬与关注,这是正常的心理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在课堂多安排活动让学生参与,只有当学生的正常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才会对学习感兴趣,由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3.2榜样激励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正面人物或宣传具有正能量的感人事迹,同时也应善于发现学生周围所能接触到的好人好事,让学生感受到榜样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自己严于律己,自己也是别人眼中的榜样。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选取榜样事迹时,应全面、客观,对于榜样人物的树立,应当鲜活,有感染力,这样才能提高榜样的可信度。其实,思想政治教师本身也应将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课堂教学中用自己的专业知能帮助学生取得进步,用高尚的师德感染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3.3兴趣激励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陶行知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3]。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愿学、乐学。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的内容时,要挖掘当前与教材所讲内容相符的时政新闻,就时政新闻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小组的激烈讨论会将学生学习欲望从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如此反复,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显著提高。

思想政治课教学篇(6)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需要认真做好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简单说,政治课教学反思就是要求把自己成功经验记录下来,同时把自己的疏漏失误和不足记录下来,精心地理性分析,自我整合,这是形成自己教学个性过程,这也是不断增强教学实效过程。

二、从哪些方面做好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反思

1、从整体上反思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的实效性

①教学设计关系到教学品质的提升。课堂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什么?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流畅?教学环节处理是否全面、科学?师生活动有没有串在内在联系的主线上?

②对学情做了分析没有?在上讲台之前,往往花费较长时间“备教材”和“备老师”,然而在课堂上仍旧遭遇学生的冷淡。这是因为我们遗忘了“学生”。“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思维特点是什么?学生的现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不了解孩子,就谈不上教育。

③三维目标达成情况。一堂课后给学生留下了什么?是印象还是体验?是知识还是能力?是情感还是…?我们更应该注重情感教育。一位资深老师曾说:“一年能够有三五句话让学生记住一辈子就没有白教。”只有让学生基于情境、基于问题中体验正确价值观形成,实现情感目标才能实现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才能让我们没有“白教”。唯一能改变一些学生的偏激看法“高中的所有学科都有用,政治除外”。

④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为抢占学生的课后时间吗?是机械训练吗?其实作业是教育观的体现和浓缩,折射出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和课堂教学一样,作业是一种学习活动,我们政治作业的布置要让学生学会学、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培养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反思是否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

新课程提出新理念,不要当成口号,理解并落实带动教学行为的改变。

①有没有构建“生活化”课堂。新课程主张在以思想政治观点的统领下,强调以生活为基础,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都揭露了教育与生活的紧密相连。有时我们政治教师总以为自己已经联系生活,而学生还是觉得政治“假、大、空”,原因就是“我们联系的是谁的生活?”。如果离开了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体验,就从根本上背离了新课程的思想。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而不信”是因为他们已经有独立的看法和观点,知识掌握缺陷和是非观念较模糊造成。但也不能否认是政治教师偏离学生实际太远的原因。

②反思师生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关系和谐与融洽,来自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角色的转变。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相统一。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内心体验和主动探究去学习,使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老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角色,适当总结、点拨和提升。在“人本”、“宽容”的课堂中,学生学习才有心理安全感,愿意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

③反思教学资源整合情况。政治课堂一定要坚持“开放性”,树立“大资源”观念。把课程标准、政治教材、社会问题和时政要闻、多媒体资源、本土资源和学生资源等“大整合”。在教材观上特别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提倡创造性运用教材。根据实际善于挖掘文本资源包括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等,用善于开发影视资源、音像资源等营造情境问题。课堂信息一定要新,时政资料进课堂是政治最起码的要求。更要处理好预设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的有机统一。灵感稍纵即逝,要及时捕捉并变成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挑战。当然这也要依赖与自己的“知识底蕴”和“精神底色”以及驾驭课堂能力的提升。

3、反思政治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

出色完成教学目标并很好地突破重、难点,又要让学生听的“有滋有味”,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策略和新颖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内容的承载载体,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教法学法:

4、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

“没有个性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这里既是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是指老师的教学风格“千人千面”。学生对学科的喜欢与否,与任课老师有很大关系。学生更愿意接受什么样的教师呢?调查显示,“个人魅力”超过“工作严谨”“关心学生”等选项。正气凛然、气势磅礴、春风化雨、思维细腻、清新秀丽、幽默风趣还是低俗媚气、漫无边际?我们要博采众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魅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篇(7)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中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使中学思想政治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和尝试,现将教学中得到的有关认识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精心备课

改变传统的备课观念,以往我们是备知识、备教材,现在我们不光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因为学生才是主体,要有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观念。

当然我们还是要备教材、备知识、备知识之间的联系,备这一节课知识之间的系统性,除了这些以外我们也可以大胆地调整一下课本的次序,如高一《经济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先讲授了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以及它自身的一些弱点和缺陷,接下来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再讲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给学生一种混乱的感觉,所以我们可以调整一下,讲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弱点,接着讲要加强宏观调控,再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这样就很自然了。我们这样调整了次序,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而且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产生兴趣。

除了备课备教材之外,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因为学生是我们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主角,没有他们的参与我们是在唱独角戏,不但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什么是备学生呢,我认为,应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认知能力、思维水平、生活阅历等来备课,做到政治课的“三贴近”原则,这里我重点强调的备课要贴近学生。

怎样才能贴近学生呢?语言上可以更加生动、形象,态度上要有亲和力;而且我们的语调还应该注意适当地配合仪态、手势、眼神、表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更重要的我认为充分利用新教材的探究,假如有些内容没有探究或者是课本上的探究与生活有差距,那么我们可以创设新的情景。

我认为情景教学法对教学很有帮助,尤其是生活化的情景教学,学生很感兴趣。比如:高一年级《经济与生活》中讲商品的产生时,我把时间倒流到原始社会,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结合当时的交换条件,情景再现般的就轻松讲完了。同样《经济与生活》中讲到投资时,我们同样可以设置情景,给学生一些资金,让他们自己选择投资方式,并且讲述自己的投资方式有什么样的特点,最后我总结学生的不足以及怎样才能合理地理财,这样我们老师不仅觉得很轻松,没有“填鸭子”式的“满堂灌”,还培养了学生较强的参与性,使政治课富有生机与活力。在《政治与生活》中讲授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这节课时,由于各种选举方式需要比较,所以显得内容比较枯燥,我就设置了一个选举班干部的情景,这样学生就兴趣盎然,还能寓教于乐。

二、广征博引

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坚决杜绝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一定要选取比较典型的事例进行教学。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常从社会生活和文字资料中搜集授课的素材,把身边的,生活化且典型的案例拿来分析讨论,这样学生不仅比较容易接受,也会兴趣盎然地参与讨论,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还会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时不光要积累资料,而且对我们政治老师来说看新闻是我们的必修课程。每天看的时候,我不是是把它当作纯粹的事例和热点,更想到的是它与课本的联系。比如说高一年级讲到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时候,提到了跨国公司,那么我就把目前全球的十大跨国公司都做了讲述,让他们明确目前我国的进步与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这样也会激发他们的兴趣以及爱国的热情。同样当讲到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时,我用了我们国家与俄罗斯关于“逃生舱”的事例以及数字,使同学们有很大的感触,都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对于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我会在合适的时机,把它做成一个综合探究,请全班同学积极参与。

三、科学板书

科学的、合理巧妙的板书设计它不仅是反映课堂内容的镜子,更是老师给学生的一张引人入胜的“导游图”。经过精心设计的板书,不仅能够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更能够起到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在板书时,我首先强调科学性这一原则,板书的层次要清楚,设计要合理:板书的速度要与讲课的进度,学生的思想活动完全同步;板书的内容应尽量与学生思维活动的结果相一致。为此要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出发,将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依其讲解的先后,适时地写在黑板上,并注意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与发展,将各知识点系统地连珠串线,使一堂课和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必要时,可采取主体板书与辅助板书相结合的形式,讲授的重点内容作为主板书出现,累次叠加,长时间保留;次要内容作为副板书,可根据需要。随时擦去。

其次,还应当注意到其他的原则,如:要有计划性、做到系统性、突出启发性、体现直观性、强调艺术性的原则。

思想政治课教学篇(8)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五年制大学生是高职学院的特殊群体。首先,在年龄上,他们大都是初中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学院,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年龄偏小,大都是十六七岁,心理不够成熟,思想比较单纯、幼稚,承受能力弱,做事缺乏思考,但是他们自尊心又很强,难以接受老师、家长、别人的批评建议和教育;其次,在知识方面,他们大都是初中学习较差的学生,没有经历过高中阶段苦学,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自控能力差,基础知识匮乏,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说他们对大部分课程都不感兴趣,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看小说、睡觉等现象很普遍。他们在心中根本就没有纪律观念,缺乏最根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律精神。他们追求时尚、认识肤浅,缺乏崇高追求,幼稚天真、说话童真。他们这样的思想状况、知识结构和年龄现实就决定了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与高职学院三年制学生一个模式也不可能一样。因此,担任五年制教学任务的老师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任务: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让五年制学生有兴趣愿意跟着老师一起学习。

1.2课堂教学方法

单一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教师需要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尽量组织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窄,基础知识掌握欠佳,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常遭遇无人问答的尴尬场面,课堂教学组织比较困难。

1.3课堂教学内容

枯燥政治理论课本身承载着多方面的任务:一方面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窗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鉴于上述任务,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容的选取上显得较为抽象,哲理性比较强,尤其是哲学方面的内容,这使得学生感到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难懂。在中学时大部分老师偏重于概念的教学,对于知识点也是枯燥的说教,学生学习以死记硬背为主,时间长了就认为这些内容离现实较远,没有太大的意义,可学可不学;到了五年制之后学生开始划分专业,政治理论课成为基础学科,学生认为只要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多记点知识点,通过考试即可。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总是被学生当作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进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失去其应有的功能。

2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2.1适当拓宽知识面

逐步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五年制学生因为基础较差,且自主意识不强,进入高校之后,尽管部分学生希望重新开始新的一页,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一知半解,消化不透,逐渐失去信心。因此在期末评教时以教师讲课是否能听懂为依据来评定教学质量的优劣:通俗易懂的即为优秀教师,反之则为差等。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了解学生的水平,因材施教;同时要改变教学观念,改变过去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心理,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在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很多学生甚至不明白“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和党代会的区别与联系”,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不一定非要完全照搬课本内容,一方面要带领学生熟悉中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利用教材、网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学生只有在基础牢固之后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上单纯的说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别提基础差的学生了。要想改变教学效果,就需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就是当今提倡的较为先进的易为学生所接受的一种教学模式。一般来说情境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培养学生独立探求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积极参与其中,并能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更好地发展。教师采取情境式教学时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同时情境教学法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充分备课,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且在课堂上能够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多媒体教学也是现在课堂上经常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但需要有电教设备的投入和网络资源的应用。跟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比起来,多媒体教学集文字与画面、声音于一体,具有更强的直观性,也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与网络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搜集更多网络资料与学生共享,信息量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样多媒体教学也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心备课,精心组织,同时处理好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教学篇(9)

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思想政治课教学篇(10)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享受,从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这是教学艺术本身的要求。马克思指出,人类的实践活动应该遵循“物种的尺度”、“内在尺度”和“美的规律的尺度”,即真、善、美的尺度。真、善、美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人们的实践活动符合真、善、美的尺度,就实现了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这是人类世世代代所追求的“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思想政治课作为社会文化再生、延续和创造的一种实践活动,也应该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价值目标。“真”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即以马列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青少年,引导他们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另一方面是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要符合教与学的规律,全部教学行为必须按规律办事。“善”体现在教学必须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思想政治观念、心理素质、思维能力、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美”体现在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美的规律,按照学生的审美要求进行,以审美立美为手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在教学中,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前提,离开真、善就不会有美。但真、善又不等于美。只有真、善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体现真、达成善,实现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让思想政治课具有审美性,也是时代的要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社会愈进步,文明愈发展,人们的爱美之心越强烈。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与日俱增,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应地必然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追求美的满足和享受。这已成为我国人民普遍的社会心理,因此美早已从狭窄的艺术领域迅速地向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渗透。在此背景下,青少年对美的追求更为敏感、强烈和执著,他们不仅用美的标准选择服饰和生活用品,欣赏美的艺术和体育比赛,而且以审美的眼光衡量事物的价值,自觉地参加各种审美、创美活动。青少年学生十分强烈地要求教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他们渴望欣赏到教育美,在审美的氛围中受到思想教育。这是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也是思想政治课发展的一种趋势。过去,思想政治课教学对美的追求和利用很不自觉,教学内容抽象枯燥,教学方法简单灌输,教学手段陈旧单调,学生的情绪体验很不愉快,致使他们逐渐滋生厌学、弃学的念头。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的一种有效办法,就是要在教学中运用美的方法和手段,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美的艺术、美的生活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

恩格斯曾经对无产阶级戏剧提出了真、善、美统一的要求:“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43页)无疑,现时代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也应该有美育的渗透,把真、善的思想政治道德内容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具有审美性。如何使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美的特性在教学中要渗透美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首先把握美的特性,并将这种特性变为教学艺术的特性。第一,形象性。美必须是人的意识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美的形象是生动的、新颖的、独特的,并且符合对称、比例、变幻、多样统一等规律,适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它能影响人的情感、意志、记忆,给人以想象和启示,引起人的喜悦和同情,使人心旷神怡,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美就是社会生活中使人产生愉悦心情的感性形象。第二,情感性。美之动人,最重要的就是以情感人,动人心弦。社会美蕴含着历史创造者的感情。艺术美更体现了艺术家的心灵感受,倾注了他们的爱憎之情,具有特别强烈的情感力量,能激起人们感情上的波澜。美的事物总能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三,创造性。美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改造的结果,人类自告别动物界以后,就不断地进行着美的创造。任何美的劳动产品、社会现象、艺术作品都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没有人的创造,就不会有美,这不仅从历史进程来看是如此,从具体事物来看也是如此。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艺术的进步,人类的创造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的领域不断扩大,美的成果越来越丰富,美的程度越来越高级,足以使人们感到新奇、赞叹和陶醉。第四,愉悦性。美的社会价值,就在于可以使人休息、娱乐、陶冶人的性情,能给人以清新、向上、愉悦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坚持科学性、思想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坚持美的形象性,把形象与知识,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坚持美的情感性,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导行;坚持美的创造性,创造出独特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形成别具一格的教学艺术和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坚持美的愉悦性,使教学生动活泼,兴味盎然,学生愿学乐学,这一切都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

2.精心筛选美的材料美的形态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是指山水、田野、海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之美。社会美是指社会领域中的美,它包括实践活动的美、劳动产品的美、社会风尚的美、生活环境的美等等,其核心是社会主体——人自身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艺术美是一切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美,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集中概括和形象性的反映。当今世界,美的事、美的人、美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真可谓美不胜收。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美的材料,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十分丰富,取之不荆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自然美,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人类勤劳勇敢、顽强不屈地发展生产,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先进阶级不畏、不怕困难、浴血奋战,为反动阶级的统治和自由解放而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更是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既艰难曲折,又多姿多彩,具有使人激动,催人奋进的巨大力量,这种推动社会进步,追求社会美好理想的崇高美,是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不可缺少的材料。在引导学生行为方面,充分利用英雄美的感召力和榜样的作用,效果更佳。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不能不充分展示社会风尚美和道德美。此外,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如诗词、绘画、寓言、文学艺术形象等等,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能给人以智慧和美感,在教学中适当地挖掘利用,发挥其审美作用,可以使教学充满乐趣,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篇(11)

改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常说 “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本身也隐藏着这样的问题。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所以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激发求知欲

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就浓厚,而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真实的谎言”游戏大家都很熟悉,他的实验证明:学生并非天才,求知欲旺盛,差生表现也突出。所以在教师的信任和爱护下,很多学生可以变得更加自尊、自信、自强。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学生经常受到鼓舞会产生肯定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强化作用”。

创设乐学情境

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心情愉快,兴趣便会油然而生。教育心理学上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这也就是说,如果给学生创设了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